通信傳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2 05:59: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通信傳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通信傳輸論文

篇1

摘要:隨著鐵路列車向高速化與準高速化方向的邁進,為保證有效的人機控制和提高運輸效率,要求建立一個功能完善的、技術構成先進的鐵路通信網。主要介紹了在現實的鐵路通信工程建設中,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鐵路傳輸技術

1.1SDH傳輸技術

SDH是取代PDH的新數字傳輸網體制,主要針對光纖傳輸,是在SONET的標準基礎上形成的。它把信號固定在幀結構中,復用后以一定的速率在光纖上傳送。SDH是在電路層上對信號進行復用和上下。論文百事通當帶著信號的光纖通ODF(光纖分配架)進入ADM時,信號必須通過O/E轉換和設備上的支路卡才能下成2Mb/s的基本電信號,并經過通信電纜和DDF(數字配線架)接到用戶接口或基站BTS(基站收發信機)。

1.2ATM網絡傳輸技術

ATM是一種基于信元的交換和復用技術,即一種轉換模式,在這一模式中信息被組織成信元。它采用固定長度的信元傳輸聲音、數據和視頻信號。每個信元有53個字節,開頭的五個字節為信頭,用以傳輸信元的地址和其他一些控制信息,后面的48個字節用以傳輸信息。利用標準長度的這種數據包,通過硬件實現數據轉換,這比軟件更快速、經濟、便宜。同時,ATM工作速度有很大的伸縮性,在光纜上可以超過2.5Gbps。

在網絡傳輸中,為了使多個用戶共享高速線路,通常采用時分復用方式。時分復用方式又可分為同步傳輸模式和異步傳輸模式。在數字通信中通常采用同步傳輸模式,這種傳輸模式把時間劃分為一個個相等的片段,成為時隙,一定量的時隙組成一個幀,一個信道在一個幀里占用一個時隙,一個用戶占用一個或多個信道。而在異步傳輸模式中,各終端之間不存在共同的時間參考,各個時隙沒有固定的占用者。在ATM中時隙有固定的長度而且比較短,一個時隙傳輸一個信元,每一個信元相當一個分組。各信道根據業務量的大小和排列規則來占用時隙,信息量大的信道占用的時隙多。

1.3MSTP傳輸技術

MSTP依托于SDH平臺,可基于SDH多種線路速率實現,包括l55Mb/s、622Mb/S、2.5Gb/s和10Gb/s等。一方面,MSTP保留了SDH固有的交叉能力和傳統的PDH業務接口與低速SDH業務接口,繼續滿足TDM業務的需求;另一方面,MSTP提供ATM處理、以太網透傳、以太網二層交換、RPR處理、MPLS處理等功能來滿足對數據業務的匯聚、梳理和整合的需求。

1.4RTKGPS網絡傳輸技術

隨著GPS無驗潮測深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傳統電臺數據鏈的傳輸模式已不能滿足長距離RTK作業的需要。而網絡RTK技術則是利用網絡來取代UHF電臺進行數據傳輸,它傳輸距離遠,信號穩定,抗干擾性強,已成為數據鏈傳輸的新寵。

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是在GSM系統上發展出來的一種新的分組數據承載業務,GSM是一種使用撥號方式連接的電路交換數據傳送方式。GPRS利用現有通信網的設備,通過在GSM網絡上增加一些硬件和軟件升級,形成一個新的網絡邏輯實體。

1.5WDM傳輸技術

WDM(或DWDM)是在光纖上同時傳輸不同波長信號的技術。其主要過程是將各種波長的信號用光發射機發送后,復用在一根光纖上,在節點處再對耦合的信號進行解復用。WDM(或DWDM)系統在信號的上下上既可以使用ADM、DXC,也可以使用全光的OADM和0XC,WDM(或DWDM)是基于光層上的復用,它和SDH在電層上的復用有著很大的區別。同時,通過OADM進行光信號的直接上下,無需經過O/E轉換,而擁有EDFA的WDM(或DWDM)可以進行較長距離的光傳輸而不需要光中繼。

二、接入網技術

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鐵路通信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鐵路部門必須采用先進的、現代化的有線和無線通信的傳輸和接入方式,實現鐵路通信網的升級,發揮鐵路通信網在國民經濟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接入網技術是鐵路通信中一項關鍵技術,由于原有用戶銅纜接入的普遍性和現在光纖技術的發展,接入網建設就必須考慮通信網絡的現狀與發展,這就決定了接入網技術的多樣化。接入網從接入方式上可分為有線接入和無線接入。

2.1有線接入技術

(1)高速率數字用戶環路技術。

通過2-3對雙絞線雙向對稱傳送基群數字速率信號,傳送距離為3km-5km,上行速率與下行速率相等。通過回波抵消技術實現在一對雙絞線上全雙工傳輸,通過特定的編碼和調制方式提高傳輸質量,用多線對并行傳輸,以降低每對雙絞線上的傳輸速率,增加無中繼傳輸距離。

(2)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技術。

它的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不相等,下行速率可高達(9-10)Mbit/s,上行速率只有數十或數百kbit/s,此技術適用于視頻點播VOD系統;其高速下行信道可向家庭用戶提供多路的數字圖像信號及低速語音信號,而上行信道用于傳送用戶控制信號。ADSL的優勢在于它幾乎不需要對現有的對1雙絞線作任何改動就可獲得高傳輸速率。

(3)混合光纖同軸電纜接入技術。

它是基于有線電視系統CATV發展起來的。在有線電視中心與地區中心、地區中心與光節點之間采用光纖連接,光節點與用戶設備之間采用同軸電纜連接。其主要是使用副載波調制,將CATV原有的單向傳輸系統改造成雙向傳輸系統。HFC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CATV網絡,進行少量投資,就可形成一個支持多種業務的寬帶綜合業務網。

(4)光纖用戶環路技術。

以光纖為主要傳輸媒介,根據光纖向用戶延伸的距離,可以分為FTTC(光纖到路邊),FTTB(光纖到大樓),FTTH(光纖到家)等。FTTB是用戶接入信息高速公路的最終理想目標,但根據現有通信發展的實際,FTTC、FTTB與銅纜相結合的用戶接入,雖然是有過渡性質的折衷方案,但價格相對經濟,并且在時機成熟時易擴展到FTTH,所以是現實并且可行的。

2.2無線接入技術

無線接入網是在接入網中部分或全部引人無線傳輸媒介,為用戶提供固定終端業務和移動終端業務。無線接入可分為固定接入和移動接入兩大類。其基本結構由控制器、基站和用戶終端設備構成。應用技術主要包括微波1點多址技術、蜂窩技術和微蜂窩技術等。無線接人由于其靈活方便易于建設,目前已得到極大的重視。

集群通信系統是一種功能強大的專用移動通信系統,是通信與微處理機技術、程控交換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它集交換、控制、通信于一體,通過無線撥號的方式把一組信道自動最優地動態分配給系統內部用戶,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統資源和頻率資源,降低系統內呼損,提高服務質量。由于它具有群呼、組呼、強插、強拆等功能,特別適合于調度指揮以及應急、搶險等場合,并較好地解決了通信頻率合理分配的問題,因而倍受專業運營管理部門的青睞,被確定為現行鐵路移動通信方式的首選類型。

三、結語

鐵路通信網是保證行車安全、提高運輸效率的有力工具,我國鐵路引入現代通信技術還不久,對鐵路通信工程建設還需要一段時間對其了解、分析和試驗,對其中所要注意的問題,特別是技術問題要認真對待,只有這樣才能為鐵路通信現代化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梁培超.淺析鐵路通信工程應用接入網技術[J].科技資訊,2008.

篇2

作者:王偉何濤強生杰單位:蘭州交通大學

數據輸入后先轉化成ASCII二進制碼進行傳輸,通過調用m序列生成函數進行相加,產生擴展后的數據,然后將擴頻碼轉換為BPSK(1,-1)序列,數據傳輸時進一步將BPSK雙極性轉換到單極性,最終在數據輸出端進行m序列解擴,再結合解調過程將ASCII二進制碼轉換為輸出數據。從圖3(b)中可以看出數據展寬后可以明顯降低信號功率密度,調制后傳輸的信號和白噪聲具有很大的相似度,可以實現高隱蔽性傳輸。從圖3(c)和圖3(d)對調制信號包絡,相干載波相位模糊度及其對解調數據的影響等性能對比,得出BPSK調制出傳輸過程中具有高的抗干擾能力和頻譜利用率。最終解擴和解調后的輸出數據(e)和輸入數據圖3(a)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見此擴頻方式具有很強的抗干擾性。

理論優勢(1)抗干擾能力強。直接擴頻通信系統中,解擴器端輸入與輸出信號功率保持不變,而對于干擾信號解擴過程相當于進行擴頻,干擾功率被擴展到很寬的頻帶上,功率譜密度下降,這使得解擴過程中輸入端的干擾信號功率大大降低。通過帶通濾波器的濾波,大部分的干擾信號被濾除,有用信號則被保留。另外,擴頻系統對各種惡劣天氣時通信鏈路造成的影響進行抵抗,與傳統微波相比可以進行跨江傳輸,在海面的長距離優質傳輸。這些優勢適用于鐵路系統在復雜環境下安全可靠的進行信號傳輸。(2)可以實現多址通信系統。多個通信在信息發送端和接收端使用相同的偽隨機序列,而不同的通信則使用不同的偽隨機序列,這樣就實現了在相同載頻下互不干擾的通信,實現頻率復用,從而充分利用了頻譜資源。由此可以進行機動靈活組網,有助于統一規劃,分期實施,便于擴充容量,有效地保護前期投資。(3)有效抗多徑干擾。在直接擴頻通信系統接收到電波后,將同步鎖定直達路徑且信號最強的電波,其余電波由于非直達,會延時到達,在相關解擴作用下只作為噪聲。另外,接收端把多路徑來的同一碼序波形相加使之得到加強,從而實現抗多徑干擾。(4)隱蔽性強,對其它系統干擾小。擴頻過程單位面積信號發送功率極低,隱蔽性強。低的功率譜密度,不容易被探測到,被截獲的可能性降低,所以實現了其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同時,低功率譜密度讓發射信號近似于噪聲信號,而擴頻信號可以在信道噪聲和白噪聲背景中傳輸,降低了對其它系統的干擾,增強了與其它系統的共存度。由于此系統的無線鐵路信號傳輸過程中電磁干擾大幅度降低,不僅有利于將擴頻通信系統應用于電氣化鐵路區段和弱場強區電磁環境,而且適于將其大規模應用到干線鐵路中。(5)精確測距和定時。將應用周期長及偽隨機碼作為傳輸信號,比較從目的地反射回來的偽隨機序列與原序列的相位,就可以得出時間差,由此也可實現定時操作,進一步利用傳輸速率和時間差的相乘即得出距離。相對于傳統的軌道電路定位,擴頻通信系統傳輸容量較大并且適合長距離傳輸,這有助于減少鐵路測距定時設備,降低設備投資,便于維護。也可以作為原有測距定時設備的冗余,與原測距設備值進行比較,提高測距定時的安全可靠度。

擴頻通信屬于數字通信,是適合大容量高速率通信的系統,其加密功能和保密性,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鐵路信息傳輸的安全可靠性。擴頻通信系統容易實現碼分多址,結合計算機及網路技術有助于鐵路系統更快速的應用高新技術,從而使鐵路系統向更加安全高效發展。另外,現有的擴頻通信系統絕大部分使用的是數字電路,設備集成度高,安裝簡便,易于維護,更小巧可靠,擴展容易,平均無故障率時間也很長。目前,廣州地鐵和北京地鐵等多個軌道交通項目中均采用了基于直接序列擴頻技術的無線移動閉塞信號系統,為今后大規模成功應用于干線鐵路提供了參考。

篇3

選擇最佳的位置,調節載波頻率配置,均衡交通分配,提高網絡質量。為了獲得最佳的覆蓋以及良好的維護,確保設備完好率;但要提高網絡質量和優化網絡參數,只做優化的功能,不能充分體現基于網絡的維護。對企業服務、維護客戶服務、維護的最終目標是為互聯網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網絡服務,最終的目標只能通過優化網絡維護的實施,維護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傳輸網絡的建設和運營多年后,會出現一些問題,如設備老化,傳輸質量和傳輸速率不能滿足業務需求;網絡的拓撲結構是不科學的,網絡維護困難,企業不能滿足安全需求;網絡資源的低利用率,網絡管理有待加強。

基礎維護做的好,可確保設備完好率,要提高網絡質量,必須要優化網絡參數,即進行無線通信網絡優化。只有搞好無線通信網絡優化才能使基礎維護的成效得以充分體現。維護為經營服務,經營為用戶服務,維護的最終目標是為網上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網絡服務,而只有通過無線通信網絡優化才能實現維護的最終目標,維護工作才有實際的意義。

二、提高數據通信效率與質量

目前,最大的困難是無線數據傳輸,數據傳輸和接收節點的移動,其移動速度會更快,這是因為在高速數據傳輸信道的功率波動的條件。換句話說,發射機可以有一個強大的能力來傳輸信號發送消息,但由于發射機和轉播是在快速移動的狀態信息可能會被削弱,實際到達時間和削弱信息可能導致信息失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個科學和計算機工程活動,亞力山大海倫和其他研究人員,北卡羅來那大學教授想出了一個辦法來提高每個節點在整個網絡的數據傳輸能力,選擇最佳路徑;同時選擇最可靠的數據傳輸。海倫說“我們的目標是獲得最大的數據傳輸速度快,且不會使信號失真。”當一個節點需要發送信息,首先需要計算從中繼接收數據的強度,然后將這些數據轉化成一個算法,通過計算,可以預測一個繼電器是在信息的傳輸。此外,中繼傳輸的強度,該算法可以看出哪一個中繼節點可以發送數據。如果一個中繼傳輸太多太快,信息和數據的質量將受到影響,同時如果數據傳輸速度太慢,網絡將無法運行,無法提高效率高。

三、結束語

篇4

傳統文化對現代美術設計創新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傳統文化豐富了現代美術設計的素材、傳統文化擴展了現代美術設計的思維、傳統文化促進了現代美術設計的革新,下面筆者逐一進行分析:

1.傳統文化豐富了現代美術設計的素材

傳統文化豐富了現代美術設計的素材是傳統文化對現代美術設計創新的意義之一。任何民族藝術設計創造活動都與本民族文化傳統密切相關。傳統文化以其博大的文化底蘊,豐富了現代美術設計的素材,為現代美術設計提供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可以說,現代美術設計是對傳統文化的延續,在文化歷史積淀的基礎上,我國現代美術設計才能在世界藝術之林立足。

2.傳統文化擴展了現代美術設計的思維

傳統文化擴展了現代美術設計的思維也是傳統文化對現代美術設計創新的意義所在。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元素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了大量的創作思路和設計內容,有助于擴展現代藝術設計師的創作思維和藝術創造力。對現代設計師而言,傳統文化使現代藝術設計師在藝術創作中養成開闊的思維方式,藝術設計思維更廣泛、更周到、更合理,而更豐富的設計思想和更深刻的設計內涵,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現代藝術設計的創造力。因此,傳統文化擴展了現代美術設計的思維。

3.傳統文化促進了現代美術設計的革新

傳統文化對現代美術設計創新的意義還表現在促進了現代美術設計的革新上。傳統文化的介入對現代設計具有推動作用,一方面傳統文化是現代美術設計的基石;另一方面,現代美術設計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突破創新,引領著美術設計的不斷向前發展。現階段,越來越多的設計師意識到了傳統文化在現代美術設計中的重要性,充分發掘和合理使用傳統文化,是促進現代美術設計革新的有效途徑。如何利用傳統文化,促使現代美術設計革新是當前美術設計創新關注的焦點問題。因此,研究傳統文化對美術設計創新的借鑒與啟示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傳統文化對美術設計創新的借鑒與啟示

傳統文化對美術設計創新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啟示。如何發揮傳統文化的優越性,將是現代美術設計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下文對傳統文化與現代美術設計的融合之路提出了幾點建議。

1.汲取傳統文化精華,在創新中求發展

汲取傳統文化精華,在創新中求發展是傳統文化對美術設計創新的啟示之一。在美術設計創新中對待傳統文化,應站在美術設計創新戰略發展的角度,汲取傳統文化精華,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深化和發展,用創造性的思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發展現代美術設計。具體說來,讓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美術設計新的創意點和啟示點,我們應傳承傳統文化獨有的文化內涵和精神,使現代美術設計既有時代氣息又有民族內涵,既不與時代脫軌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好的設計不僅要注重形式,同時要賦予其內涵,需要注意的是,汲取傳統文化精華、在創新中謀求現代美術設計發展時,要注意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統一,正確把握繼承和創新的關系,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用全新的觀念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使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中能夠不斷地被體現和重新詮釋,在傳承中實現新的超越。

2.加強傳統文化融合,向國際化邁進

加強傳統文化融合,向國際化邁進,是美術設計創新的重要環節。在美術設計創新中,加強傳統文化融合是傳統文化對現代美術設計的又一啟示,借鑒文化融合的力量發展美術設計創新,走國際化發展之路,才能確保美術設計具有國際競爭力,在國際美術設計中立于不敗之地。國際化是民族化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新形勢下要求現代藝術設計不僅要兼具信息化、視覺化和現代化,還要通過國際交流來促進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與創新。美術設計創新應意識到國際化設計的重要性,在進行美術設計的過程中,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設計作品中,體現本土化的同時能夠表達出現代設計所需世界性的共性,以此表達中國傳統文化在美術創新中的價值,只有在應用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同時融入外來先進文化,才能使我們的美術作品成為真正的、跨時代的、表現國家形象的精品。

3.注重傳統文化教育,多元化培養人才

注重傳統文化教育,多元化培養人才在美術設計創新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當前,美術設計中關于傳統文化教育的比重還有所偏低,提高傳統文化教育比例,注重傳統文化教育的作用,培養兼具傳統文化和現代設計藝術的人才,任重道遠。具體說來,厚重的傳統文化是現代藝術設計人才成長所必須的土壤。作為現代美術設計人才,廣博的文化內涵必不可少,這就需要藝術設計者不斷地學習歷史、民族等傳統文化,只有在豐富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將傳統文化運用到現代設計中去。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吸收一些現代化先進的設計理念,構建一個既有民族特性又蘊含時代意蘊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多元化培養現代設計人才,使美術設計創新在傳統文化的中汲取營養,打造出一支富有現代設計藝術的新主流設計人才隊伍。

結語

篇5

1堯信息生命科學還原了中醫堯氣功堯武術等傳統文化的生命觀的自然本質

早期哲學家意指的“自然”(Physis)特指事物運動變化的“本性”(Nature)、“本原”(Arche)、“太初”。這種最初存在的東西在事物運動變化過程中始終起作用,它們賦予事物質料,是最原始的“基質”,并內涵引導形成事物運動和存在的秩序的“原則”。這一“自然”存在與中醫和氣功等傳統文化的“氣”或“元氣”概念是一致。近代以前,這種存在之物只能存在于哲學家的主觀思維和意識對象之中,與物理科學的實證實驗對象無緣,但是現在前沿的量子物理學已為這種以前只能靠思辯或“神秘”體驗去把握的存在對象提供了客觀實證的物質基礎———量子真空零點能全信息場。從一元論宇宙發生論和科學認識的客觀信息性上,只能將這一本體的客觀存在稱為“信息場”、“本體信息”,它是未顯現的宇宙“隱信息”、“所有信息”(全信息),中華傳統文化稱其為“道”、“無”。它通過生成“氣”來化生宇宙萬物世界。〖信息生命科學〗的“信息”即是立足于這一“量子真空零點總信息場”(“道場”)的宇宙本體信息而言。

2堯信息生命科學對氣功堯中醫和武術基礎的野氣冶理論解讀

(1)信息生命系統中與先天“炁”和后天“氣”生成世界萬物的暗物質暗能量宇宙本體隱信息源———“道•氣”場,布達佩斯俱樂部的歐文•拉茲洛將其比喻為“微漪之溏”,顯性世界只是本體宇宙“池溏”背景上的微漪。這一混沌的生成本體,老子給了其恰當的描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25章)。著名量子物理和科學思想家戴維•玻姆創造了隱含序(Implicateorder)的概念,與顯現序(Explicateorder)相對,表達了這一宇宙本體的特征;(2)氣功修煉和醫學實踐中對生命“先天元氣”的提取和運用;(3)元氣的本體信息多維復合一體性的物理奧秘———縱波磁旋構成的撓場;(4)傳統文化中的天(地)、道(德)、無極(太極)、性(命)都與這一本體信息場相應。3堯結論和建議在道(氣)一元的基礎上,運用信息生命科學整合中醫、氣功和武術等,是傳統文化創新的科技之路。

參考文獻

[1]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2]戴維•玻姆著,洪定國等譯.整體性與隱纏序[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12.

[3]歐文•拉茲洛著,錢兆華譯.微漪之溏———宇宙進化的新圖景[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第一版.

篇6

山西省作協副主席韓石山說,“麥地”是一個好名字,立馬讓他想到后頭再綴上三個字的一本外國小說,接著又想到了故鄉晉南平原上那一望無垠的麥田。春天一片蔥綠,夏天一片金黃。有生機也就預示著收獲,是收獲也就蘊含著曾有的生機。韓石山說自己給這四位作者都寫過評介性的文字。在他們各自奮斗多少年后,集結在一起,顯示了許多共同的品質:張揚的是個性,內斂的是傳統。山西文學常被人以“山藥蛋派”概之,韓石山說自己最容忍不了就是藝術單一,最企盼的就是五彩繽紛、各映其輝。韓石山說:“‘麥地叢書’的出版,絕對是個喜訊兒,我不愿意給它冠上什么姓氏,但它昭示的東西是不言而喻的,且讓我這文壇的老兵也說句大話吧――山西文學的威風又來了!”

讓我們再聽聽作者們的體認。

葛水平說,自己與趙樹理先生惟一有關系的就是都出生在山西。在當代文學的歷史敘述中,以趙樹理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一直具有“流派”性質。其實,趙樹理的創作生涯中也有不少困惑,而且這些困惑是他本人所不能解決的。如果說我們和前輩作家有聯系的話,就是地域特征的規約,使我們共同關注了普通人。山西是農業省份,鄉土中國文化在這里一直流淌,這是一種不自覺的文學接續。與“后”有關系的是我們的出生。葛水平說,值得慶幸的是,現在作家的創作環境與趙樹理那個年代比較起來要自由得多,文學所承擔的重負也不能簡單比較。讓她感慨的是,今天還有多少作家能夠像趙樹理那樣專注和有敬畏之情、能夠像趙樹理那樣堅韌和持久?這也是我們只能在趙樹理之“后”而難超越的最終原因。無論在山西還是在全國其它地方,趙樹理等文學前輩已經成為我們的尺度和豐碑,也是構成今天的“焦慮”之一。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歲月拉開的不僅是物理時間的距離,同時拉開的還有社會、人文環境以及對文學理解的距離。這一切不在我們的把握之中,因此文學最終與命名無關,與之相關的是我們如何對人類的基本價值和文學價值進行堅守與捍衛。

王祥夫也表示很敬重趙樹理先生,但他覺得以地域對作家進行分類是不科學的。他說,趙樹理最值得學習的地方還是在于他關注現實的態度,在于他的現實主義寫作精神。有句話是“你不關注社會,社會也不會關注你;你不研究民眾,民眾也不會研究你”。趙樹理做到了這一點,所以人們到現在還頻頻提起他并紀念他。談到趙樹理,王祥夫覺得不應該用所謂的“民間立場”――這是現在被批評家們頻頻提到的一個詞。趙樹理那時候的創作和政治聯系還是十分緊密的,一點都不敢偏離,說“民間立場”只能說明他的選材眼光。是他的出身、他工作的經歷、他的興趣所在,注定了他是那樣一個作家,而他在政治上的敏感,使其創作更加地符合以往通常認為的“典型的現實主義”。說到自己的創作,王祥夫說他寫的大多是周圍來往穿梭的小人物,因為熟悉他們,所以很自然要寫到他們。一個作家的生命,就在于他對民眾要有真情。說到師承,王祥夫覺得自己從藝術到思想都與“山藥蛋派”有距離。記得上世紀90年代他在《上海文學》發表中篇小說《雇工歌謠》的時候,主編周介人專門為這篇小說寫了卷首語,題目就是《又見山藥蛋派》,當時他就感到很愕然。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趙樹理先生熱情關注現實的精神是應該繼承的,然后才能談到藝術上的突破和超越,對趙樹理的真正理解也在于此。

篇7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頻譜資源緊缺已成為無線通信領域的嚴峻問題,使得建立具有準確性較高的無線頻譜資源協作共享模型相當困難。

針對非對稱性信息條件下的頻譜共享技術研究正得到研究者的關注。文獻[6-9]利用頻譜拍賣策略解決非對稱信息的頻譜共享問題,然而,當PU自身對頻譜需求大或者授權信道容量低時,可用于出售或拍賣的頻譜資源就非常少,難以滿足頻譜共享的需求。于是,基于頻譜合約的共享策略進入了研究者的視野。文獻[10]側重于研究單個PU和單個SU的頻譜合約共享機制以避免拍賣過程中的人為操縱;文獻[11]提出了一種基于質量價格的合約以用于壟斷頻譜市場中的頻譜交易;文獻[12]研究了一種靜態網絡中基于合約的協作頻譜共享機制;文獻[13]在文獻[12]的基礎上,探討了不同應用場景下單個PU與多個SU的合約設計問題;文獻[14]將合約機制應用于傳統頻譜市場和二級市場的頻譜交易;文獻[15]研究頻譜共享合約機制中的能量敏感度問題。然而,頻譜合約簽訂后,由網絡信息非對稱性而產生道德風險問題[16]:一方面SU可能不按照合約的規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定提供協作中繼服務,影響PU通信的質量;另一方面,PU亦可能不按照合約的規定向SU支付相應的報酬,影響協作頻譜共享的實現。但是,針對基于頻譜合約機制中的道德風險問題,目前尚未見國內外專門針對道德風險問題的報道和研究。

本文將多用戶協作頻譜共享映射成市場環境中的勞動力市場,將基于市場驅動的合約模型引入到協作頻譜共享機制中,結合通信雙方的自私性需求,研究和提出對稱網絡信息條件下多用戶協作頻譜共享合約系統建模方法。在此模型基礎上,針對非對稱網絡信息的特點,結合激勵相容和個人理性的約束條件,研究不同信息非對稱情況下的道德風險問題建模方法,激勵雙方行為以保證協作頻譜共享的實現。

1 系統模型

假設認知無線電網絡中存在一個授權用戶(PU)和多個非授權用戶(SU),如圖1所示。PU擁有授權頻譜的使用權,但授權用戶發射機(Primary Transmitter, PT)和授權用戶接收機(Primary Receiver, PR)之間較差的信道狀態,影響著PU的數據傳輸。M個SU的非授權用戶發射機(Secondary Transmitter, ST)和接收機(Secondary Receiver, SR){STk-SRk}Mk=1均不同,每一SU都希望獲得授權頻帶的接入機會,以傳輸自身的數據。于是,PU利用SU作為協作中繼,通過兩方協作,在PU容量提升的同時,PU也將一部分頻譜資源釋放給SU作為酬謝。

在如圖1所示的協作頻譜共享策略中,首先,在前一半協作通信時段(T0/2)內,PU的PT向PR和SU發射機廣播數據;接著,在后一半協作通信時段(T0/2)內,收到PU數據的ST利用PU分配的時空編碼將PU數據中繼傳給PR。由于采用時空編碼,因此,每一SU的中繼在PU的PR處不會相互干擾[17]。最后,PU給參與協作傳輸的SU分配一定的時間供其接入授權頻段,SU使用時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接入該頻段以保證相互之間無干擾。

然而,PU和SU是自私的,PU希望SU以較高的功率為其傳輸數據,以提高PU的傳輸速率,而這會提高SU的能耗;SU期望能獲得盡可能多的頻譜資源以改善其性能,但這會降低PU的效用。為此,本文借助合約策略來解決雙方利益相沖突的問題。合約參數包括SU參與協作通信的中繼功率pk以及PU給予SU的接入時間tk。一旦PU與SU簽訂關于協作頻譜共享的合約(pk,tk),雙方就必須遵守合約的規定以保證協作頻譜共享的實現。SU需發射足夠的功率以保證在授權用戶接收端能獲得pk的中繼功率;協作通信完成后,PU需分配SU一定的授權頻帶接入時間tk作為報酬。

4 實驗結果及分析

本章通過實驗分析本文提出的協作頻譜合約機制性能。實驗參數設置如下:T0=1s和n0=1W。

從第2章和第3.1節的分析中可知,對稱信息情況和pk隱匿tk可觀測情況的最優合約設計相同,通過求解式(11),可獲得PU的效用最大化。

首先,分析最優合約策略下PU效用隨R0和χN的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圖2中實線標明PU直接通信所獲得的效用。隨著R0的增加,PU與SU協作頻譜共享的動機將減弱。當R0足夠大時,PU不會選擇與SU進行協作通信。PU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直接通信實線將圖2分成上下兩個區域。當PU最大效用U*PU落到右下非中繼區域時,PU將選擇直接通信;當PU最大效用U*PU落到左上中繼區域時,PU最優效用U*PU為χN的嚴格增函數,U*PU與實線的距離就是PU通過協作頻譜共享增加的效用,且該增加的效用隨著χN的增大而增大。因此,PU要選擇雇用那些信道狀態好、速率高、傳輸成本低的SU,以獲得較高的協作頻譜共享效用。

接著,分析PU最優總時間分配與χN的關系,如圖3所示。從圖3可以看出,最優總時間分配隨PU直接傳輸速率R0的增大而減小。

當R0=0時,PU只能依賴SU的協作通信,當χN較小時,PU需要分配較多的接入時間給SU以獲得所需的傳輸速率;當χN較大時,PU只需分配SU較少的接入時間就能獲得較高的中繼速率,因而,當R0=0時,最優總時間分配為χN的嚴格減函數。

當R0>0時,PU分配給SU時間的動機較少,尤其在χN較小的情況下。隨著χN增大,PU愿意分配較多的時間給SU以獲得SU的協作通信。當χN足夠大時,PU只需要分配SU較少的時間就能獲得足夠的中繼服務,因而,最優總時間分配先隨χN增加后減小。

圖4也顯示出本文方法與文獻[15]系統容量提升性能對比。由于PU自身都需要SU協作頻譜共享,以幫助其提高通信質量,很難有用于出售的空閑頻譜,因此,在這里不考慮文獻[15]中PU出售給SU頻譜的情況。與文獻[15]相比,本文綜合考慮SU用戶的速率、傳輸代價和功率等信息以及PU直接通信的情況, χN信息更全面,系統容量整體提升得更高,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協作頻譜共享合約機制,可以提高整個認知無線網絡的頻譜利用率。

5 結語

本文針對授權頻譜資源不足的問題,提出多用戶協作頻譜共享合約機制的設計與實現。將基于市場驅動的合約模型引入到協作頻譜共享機制中,結合通信雙方的自私性需求,提出對稱網絡信息條件下多用戶協作頻譜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共享合約系統建模方法;針對非對稱網絡信息的特點,結合激勵相容和個人理性的約束條件,研究信息非對稱情況下的道德風險問題建模方法,激勵非授權用戶行為以保證協作頻譜共享的實現。實驗結果表明,本方法能在非授權用戶行為隱匿情況下獲得最優的協作頻譜合約共享策略。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頻譜合約協作共享方法可為無線頻譜的高效利用和資源共享提供一種新思路。

參考文獻:

.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2005, 23(2): 201-220.

篇8

(1)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獨立完成課題的工作能力.

(2)對學生的知識面,掌握知識的深度,運用理論結合實際去處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外語水平,計算機運用水平,書面及口頭表達能力進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并要求技術含量較高.

(2)設計或論文應該在教學計劃所規定的時限內完成.

(3)書面材料:框架及字數應符合規定

3.成績評定

(1)一般采用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級計分的方法.

(2)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對學生的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的成績給予評定.

4.評分標準

優秀:按期圓滿完成任務書中規定的項目;能熟練地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有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并有較高技術含量.

立論正確,計算,分析,實驗正確,嚴謹,結論合理,獨立工作能力較強,科學作風嚴謹;畢業設計(論文)有一些獨到之處,水平較高.

文字材料條理清楚,通順,論述充分,符合技術用語要求,符號統一,編號齊全,書寫工整.圖紙完備,整潔,正確.

答辯時,思路清晰,論點正確,回答問題基本概念清楚,對主要問題回答正確,深入.

(2)良好:按期圓滿完成任務書中規定的項目;能較好地運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有一定的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并有一定的技術含量.立論正確,計算,分析,實驗正確,結論合理;有一定的獨立工作能為,科學作風好;設計〈論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條理清楚,通順,論述正確,符合技術用語要求,書寫工整.設計圖紙完備,整潔,正確.

答辯時,思路清晰,論點基本正確,能正確地回答主要問題.

(3)及格:在指導教師的具體幫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務,獨立工作能力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遺漏;能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但技術含量不高.在運用理論和專業知識中,沒有大的原則性錯誤;論點,論據基本成立,計算,分析,實驗基本正確.畢業設計(論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順,但敘述不夠恰當和清晰;詞句,符號方面的問題較少i圖紙質量不高,工作不夠認真,個別錯誤明顯.

答辯時,主要問題能答出,或經啟發后能答出,回答問題較膚淺.

(5)不及格:任務書規定的項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沒有本人結合實際的具體設計內容或獨立見解的論證,只是一些文件,資料內容的摘抄.畢業設計(論文)未達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順,書寫潦草,質量很差.圖紙不全,或有原則性錯誤.

答辯時,對畢業設計(論文)的主要內容闡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對主要問題回答有錯誤,或回答不出.

對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要求

----論文內容符合任務書要求

1.對管理類論文要求:

·對畢業論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結合實際的本人獨立論證的內容.

·要求論點明確,立論正確,論證準確,結論確切

·論證內容要求有調查研究,有統計數據,對統計數據要有分析,歸納,總結,

·根據總結得出結論.

·最后有例證說明

管理類論文畢業論文行文的邏輯要領

增強畢業論文行文的邏輯力量,達到概念明確,論證充分,條理分明,思路暢通,是寫好畢業論文的關鍵.提高畢業論文行文的邏輯性,需把握以下幾點:

(1)要思路暢通

寫畢業論文時,思維必須具有清晰性,連貫性,周密性,條理性和規律性,才能構建起嚴謹,和諧的邏輯結構.

(2)要層次清晰,有條有理寫畢業論文,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一層一層如何銜接,這一點和論文行文的邏輯性很有關系.

(3)要論證充分,以理服人,寫畢業論文,最常用的方法是歸納論證,即用對事實的科學分析和敘述來證明觀點,或用基本的史實,科學的調查,精確的數字來證明觀點.

(4)畢業論文行文要注意思維和論述首尾一貫,明白確切.

(5)文字書寫規范,語言準確,簡潔.

2.對工程設計性論文要求:

·有設計地域的自然狀況說明和介紹

·有原有通信網概況介紹及運行參數的說明

·有設計需求,業務預測

·有具體的設計方案

·有相應性能及參數設計和計算

·有完整的設計圖紙

例如:A市本地SDH傳輸網設計方案

一,A市概況簡介

二,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現狀(或PDH傳輸網絡現狀)

1,A市本地網網絡結構,交換局數量及位置,傳輸設備類型及容量

2,存在的問題及擴大SDH網的必要性(或建設SDH網的必要性)----需求及業務預測

三,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結構設計方案

1,網絡拓撲結構設計

2,設備簡介

3,局間中繼電路的計算與分配

4,局間中繼距離的計算

四,SDH網絡保護方式

1,SDH網絡保護的基本原理

2,A市電信局SDH網網絡保護方式的選擇及具體設計

五,SDH網同步

1,同步網概念與結構

2,定時信號的傳送方式

3,A市電信局SDH網絡同步方式具體設計

六,方案論證,評估

3.計算機類型題目論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統

·需求分析(含設計目標)

·總體方案設計(總體功能框圖,軟件平臺的選擇,運行模式等)

·數據庫設計(需求分析,概念庫設計,邏輯庫設計,物理庫設計,E-R圖,數據流圖,數據字典,數據庫表結構及關系),

·模塊軟件設計(各模塊的設計流程),

·系統運行與調試.

·附主要程序清單(與學生設計相關的部分,目的是檢測是否是學生自己作的).

校園網,企業網等局域網設計

·功能需求

·對通信量的分析

·網絡系統拓撲設計

·設備選型,配置

·軟件配置

·子網及VLAN的劃分

·IP地址規劃

·接入Internet

·網絡安全

例如:××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設計

1,開發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設想

(1)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簡介

(2)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用戶需求

2,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

(1)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2)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概念結構設計

—數據庫邏輯結構設計

(3)系統開發環境簡介

3,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具體實現

(1)數據庫結構的實現

(2)應用程序對象的創建

(3)應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單結構

(5)數據窗口對象的創建

(6)登錄程序設計

(7)輸入程序設計

(8)查詢程序設計

(9)報表程序設計

4,總結

設計報告格式與書寫要求

·設計報告應按統一格式裝訂成冊,其順序為:封面,任務書,指導教師評語,內容摘要(200~400字),目錄,報告正文,圖紙,測試數據及計算機程序清單.

·報告構思,書寫要求是:邏輯性強,條理清楚;語言通順簡練,文字打印清楚;插圖清晰準確;文字字數要求1萬字以上例如:(1)A市本地SDH傳輸網設計方案

一,A市概況簡介

二,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現狀(或PDH傳輸網絡現狀)

1,A市本地網網絡結構,交換局數量及位置,傳輸設備類型及容量

2,存在的問題及擴大SDH網的必要性(或建設SDH網的必要性)----需求及業務預測

三,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結構設計方案

1,網絡拓撲結構設計

2,設備簡介

3,局間中繼電路的計算與分配

4,局間中繼距離的計算

四,SDH網絡保護方式

1,SDH網絡保護的基本原理

2,A市電信局SDH網網絡保護方式的選擇及具體設計

五,SDH網同步

1,同步網概念與結構

2,定時信號的傳送方式

3,A市電信局SDH網絡同步方式具體設計

六,方案論證,評估

(2)A地區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網絡優化設計方案

一,A地區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現狀

1,A地區概況;人口,地形,發展情況

2,系統現狀;現有基站,話務狀況

3,現行網絡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①接通率數據采集與分析

②掉話率數據采集與分析

③擁塞率數據采集與分析

4,話務預測分析計算

二,A地區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網絡優化設計方案

1,優化網絡拓撲圖設計

2,硬件配置及參數的優化

3,基站勘測設計及安裝

4,交換局容量及基站數量

5,傳輸線路的設計

三,網絡性能及分析對比

1,優化前網絡運行情況

2,數據采集與分析

3,撥打測試

四,網絡優化方案評價

(3)A市無線市話系統無線側網絡規劃設計

一,無線市話網絡概述

1,A市通信網絡發展情況

2,IPAS網絡特點

二,A市本地電活網絡現狀

1,現有傳輸網絡結構

2,傳統無線網絡規劃

三,無線網絡規劃設計方案

1,A市自然概況介紹

2,總體話務預測計算

3,IPAS網絡結構設計及說明

4,覆蓋區域劃分,基站數量預測計算

(l〉每個覆蓋區話務預測計算

(2)基站容量頻道設計

5,基站選址,計算覆蓋區域內信號覆蓋情況

6,尋呼區的劃分

(1〉各個網關尋呼區的劃分

(2〉各個基站控制器尋呼區的劃分

7,網關及CSC的規劃

(1)網關到CSC側2M鏈路設計

(2)CSC到CS線路設計

四,基站同步規劃

(4)A市GSM無線網絡優化

一,GSM網絡概述

二,A市GSM網絡情況介紹

2.1網絡結構

2.2網元配置

2.3現網突出問題表現

三,GSM網絡優化工作分類及流程

3.1GSM網絡優化工作分類

3.2交換網絡優化流程

3.3無線網絡優化流程

3.3.1無線網絡優化流程

3.3.2無線網絡優化流程的實際應用

四,網絡優化的相關技術指標

4.1接通率

4.2掉話率

4.3話務量

4.4長途來話接通率

4.5擁塞率

4.6其它

五,無線網絡優化設計及調整

5.1網絡運行質量數據收集

5.2網絡質量優化及參數調整

篇9

由于高校實際情況限制,所開設的移動通信實驗課很難全面涵蓋這些內容,尤其是涉及到移動通信網絡的內容時,更顯得力不從心。這樣在有限學時內就導致實驗內容只能側重于基本調制技術、信道特性等基礎簡單實驗,即便是開設GSM/CDMA的相關實驗,也只是停留在相應模塊的功能應用上,很難有深層次的提高[11-13]。這就使得學生反映移動通信理論課程很精彩,實驗課程很乏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必須探索新的實驗教學思路,創立新的實驗教學體系。

新的移動通信實驗教學體系,將先修課學習、工業實習、理論課學習、實驗課開展、畢業論文等多個教學環節進行整合,形成從基礎理論仿真到專業實驗操作、工程技術實訓、創新實驗等一個開放的實驗教學體系通過通信類先修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準備好相關的基礎知識,同時也對移動通信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有明確的定位[14,15]。相應編程語言類課程的學習更為實驗仿真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移動通信理論課程的講授為實驗課程的開設提供了直接的理論平臺。工業實習安排在移動通信實驗課開設前一學期開展,實習內容是到各通信運營商公司和設備廠家進行跟崗實習,涉及到的內容有:移動通信系統基站的建設與維護;交換與傳輸系統管理和維護;光纖傳輸設施維護;移動終端制造與維修;3G應用等多個方面。通過工業實習使學生對當前移動通信所涉及到具體問題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這對之后實驗教學的開展,特別是移動網絡方面實訓的進行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移動通信實驗教學的開展涵蓋以下幾個方面:基礎理論仿真、專業實驗操作、工程技術實訓、創新實驗、畢業設計。基礎理論仿真是利用MATLAB軟件實現:QPSK調制及解調;MSK、GMSK調制及相干解調;QAM調制及解調;OFDM調制解調;m序列產生及特性分析;Gold序列產生及特性分析;數字鎖相環載波恢復;Rake接收機仿真實驗。例如,OFDM調制解調實驗,按照圖2OFDM仿真結構圖,利用MATLAB程序實現圖2中不同測試點處的信號波形。專業實驗操作則是在南京潤眾RZ6001實驗平臺基礎之上,利用TMS320和GSM模塊實現:直接序列擴頻編解碼;跳頻通信;DS/CDMA碼分多址;利用AT命令實現GSM/GPRS移動臺短信收發、語音呼叫;CDMA數據傳輸實驗。例如,直接序列擴頻實驗,利用DSP編程實現圖3結構功能,并用示波器測量比較各測試點的信號波形。

工程技術實訓階段則是利用3G天線獲取實際信號,利用頻譜分析儀等儀器實現CDMA2000、WCDMA、TD-SCDMA信號的分析。同時實現基站放大器、塔頂放大器性能指標的測試。例如,圖4中給出利用頻譜分析儀所測得實際CDMA2000和WCDMA信號的頻譜特性。創新實驗階段主要是針對有興趣參加各類設計競賽的學生開展,將全國及各省、校級電子設計大賽題目進行改造,從中選取與移動或無線通信有關,且具有創新性、前瞻性、實用性的方案,經過適當修改作為創新實驗階段的實驗案例。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實驗案例了解各級大賽的要求及特點,教師則也可以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選拔優秀學生參加各級大賽,進而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水平。畢業設計階段主要是利用實驗室實驗條件,從學院承擔的科研項目中,將某些項目進行簡化、修改、重組,轉化成通信專業類論文題目,或從本專業最新的科技論文中選擇其中合適的內容進行改進,作為通信專業類綜合性畢業設計案例,從而將先進的科研成果打造為優質教學資源,實現基礎與前沿、經典與現代的結合。為通信類專業學生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和開放的培養環境。

篇10

關鍵詞:量子通信定義 量子通信理論由來 駁倒愛因斯坦的實驗論據

一、量子通信定義

量子通信(Quantum Teleportation)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量子通訊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學科,是量子論和信息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碼通信、量子遠程傳態和量子密集編碼等,近來這門學科已逐步從理論走向實驗,并向實用化發展。高效安全的信息傳輸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基于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量子通信具有高效率和絕對安全等特點,并因此成為國際上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學的研究熱點。

二、量子通信理論由來

“1935年5月的一天早晨,愛因斯坦像往常一樣準時來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辦公室。他來普林斯頓小鎮快兩年了,已經熟悉并開始喜歡這個恬靜的“室外桃園”。辦公桌上放著他和助手波多爾斯基、羅森一起剛剛發表在《物理評論》上的論文。他拿起來看了看,臉上露出孩子般頑皮的微笑――這回他終于可以戰勝老對手玻爾了。與此同時,在大西洋彼岸的哥本哈根大學玻爾研究所,愛因斯坦的文章立刻引起了物理學家玻爾的關注和不安。這對他來說簡直是個晴天霹靂!玻爾立刻放下所有的工作,他說:‘我們必須睡在問題上。’愛因斯坦和玻爾是20世紀兩位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們都為量子理論的建立做出了奠基性的貢獻。然而,他們對于這個理論的含義卻一直爭論不休。這一爭論被稱為‘關于物理學靈魂的論戰’。”――引自郭光燦院士《愛因斯坦的幽靈:量子糾纏之謎》。

郭光燦院士書中所指的“物理學靈魂”的論戰,與“量子糾纏”現象有著莫大的關系。 在量子力學中,有共同來源的兩個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某種糾纏關系,不管它們被分開多遠,只要一個粒子發生變化就能立即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即兩個處于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距多遠,都能“感知”和影響對方的狀態,這就是量子糾纏。盡管愛因斯坦最早注意到微觀世界中這一現象的存在,但卻不愿意接受它,并斥之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

三、駁倒愛因斯坦的實驗論據

對EPR實驗的驗證始于1960年,在1980年終于獲得有說服力的結果。這些是實驗大多都是以光子來做為自旋關聯。主要是利用院子的級聯輻射,選擇出光子動量為0的情形。1982年,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Alain Aspect)和他的小組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實驗,證實了微觀粒子“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的現象確實存在,這一結論對西方科學的主流世界觀產生了重大的沖擊。它證實了任何兩種物質之間,不管距離多遠,都有可能相互影響,不受四維時空的約束,是非局域的(nonlocal),宇宙在冥冥之中存在深層次的內在聯系。

四、突破傳統的通信方式

1993年,C.H.Bennett提出了量子通信的概念;同年,6位來自不同國家的科學家,提出了利用經典與量子相結合的方法實現量子隱形傳送的方案:將某個粒子的未知量子態傳送到另一個地方,把另一個粒子制備到該量子態上,而原來的粒子仍留在原處。在量子通信系統中,共享信息的兩個人必須共享幾乎一致的兩個成對產生并永遠纏結在一起的光子。一旦信息被帶到第一個光子上,它將會消失并重現在第二個光子上,以實現不加外力方式傳輸信息。不加外力傳輸的概念是以量子物理學為基礎的,它所使用的是具有波、粒兩重性但沒有電荷和質量的光子,而不是常規使用的電子。在量子通信中,報文是以不加外力傳輸方式傳輸的。不加外力傳輸方式就是使信息在一個地方消失,從而使其能在另一個地方出現的過程。它不需要通過空中、太空或線路傳輸。在這一過程中,發送者與接收者共享所需光子的數量,決于所發送報文的長度。在量子通信中,由于光子只能成對產生,因此,所有量子的不加外力方式只能在一個發送者和一個接收者之間進行。如果接收者需要將報文傳送給其他人,則每次必須共享和使用纏結在一起的新的一對光子。因此,量子網絡必須一個鏈路一個鏈路地建立。

利用量子信息技術之一量子密碼術,可實其基本思想是:將原物的信息分成經典信息和量子信息兩部分,它們分別經由經典通道和量子通道傳送給接收者。經典信息是發送者對原物進行某種測量而獲得的,量子信息是發送者在測量中未提取的其余信息;接收者在獲得這兩種信息后,就可以制備出原物量子態的完全復制品。該過程中傳送的僅僅是原物的量子態,而不是原物本身。發送者甚至可以對這個量子態一無所知,而接收者是將別的粒子處于原物的量子態上。在這個方案中,糾纏態的非定域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量子隱形傳態不僅在物理學領域對人們認識與揭示自然界的神秘規律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可以用量子態作為信息載體,通過量子態的傳送完成大容量信息的傳輸,實現原則上不可破譯的量子保密通信。

五、量子通信的發展狀況

量子通信具有傳統通信方式所不具備的絕對安全特性,不但在國家安全、金融等信息安全領域有著重大的應用價值和前景,而且逐漸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為了讓量子通信從理論走到現實,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外科學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自1993年美國IBM的研究人員提出量子通信理論以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都對此項目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歐盟在1999年集中國際力量致力于量子通信的研究,研究項目多達12個,日本郵政省把量子通信作為21世紀的戰略項目。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從事量子光學領域的研究,近幾年來,中國科技大學的量子研究小組在量子通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2006年夏,我國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潘建偉小組、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歐洲慕尼黑大學―維也納大學聯合研究小組各自獨立實現了誘騙態方案,同時實現了超過100公里的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實驗,由此打開了量子通信走向應用的大門。2008年底,潘建偉的科研團隊成功研制了基于誘騙態的光纖量子通信原型系統,在合肥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3節點鏈狀光量子電話網,成為國際上報道的絕對安全的實用化量子通信網絡實驗研究的兩個團隊之一(另一小組為歐洲聯合實驗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