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范文
時間:2023-03-22 13:33: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框架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框架梁加固技術;質量控制;成本節約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frame beam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process principle in detail,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frame structure of quality control, cost saving effect.
Key words: frame beam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quality control; cost saving
中圖分類號:TU74
一、前言
隨著建筑行業的迅猛發展,建筑工程質量標準、節能環保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框架結構工程中,框架梁的工程量大約占總量的50%,因此框架梁的施工質量是施工過程中的控制重點,框架梁加固的材料消耗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將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從質量控制及節約成本的角度出發,淺談框架梁加固施工技術。
二、特點
1、操作簡單:在框架梁加固拆除過程中只需緊固或松動框架梁定型夾具的螺母即可,施工組裝簡單、拆除方便,使用中能降低工時,加固體系安全可靠、穩定性強,不易變形,能夠確保框架梁施工質量。
2、相對獨立:框架梁定型夾具是一個獨立的加固工具,與框架梁的支撐等是獨立分開的,所以不必與頂板模板一起拆除,提高了利用率。
3、周轉率高:框架梁定型夾具一次性加工完成后,在使用過程中不會有其他因素對其造成破壞,周轉率高,節省大量木材和資金。
4、縮短工期:改變了傳統的施工工藝,提前了后續工序的插入時間,使整個施工工期得到了保證。
5、節約成本:制作定型夾具的材料可以采用廢舊木方;對拉螺栓可以采用從已澆筑外墻上割下來的止水螺栓頭焊接鋼筋。
三、工藝原理
1、新型框架梁加固技術充分利用力矩平衡原理,現場采用100mm×100mm方木、 500mm×100mm方木、Φ16螺栓、廢多層板制作出獨立的框架梁定型夾具。
圖4.0.1-1框架梁定型夾具示意圖
2、框架梁中混凝土側壓力通過側模傳遞到側龍骨,然后作為n(n=側龍骨根數)個集中力F側1、F側2、F側3、F側4傳遞給定型夾具的100mm×100mm方木,再通過定型夾具的對拉螺栓向內的拉力F螺栓、底端50mm×100mm方木向外的反力F方木來平衡混凝土的側壓力。
圖4.0.2-1框架梁定型夾具示意圖圖4.0.2-2框架梁定型夾具受力圖
3、底支撐體系采取后支頂的措施,先搭設頂板模板支撐體系,頂板立桿支設好以后,在梁底部位安裝一道水平鋼管作為框架梁主龍骨,然后即可進行框架梁模板、框架梁鋼筋的施工,在頂板模板完成后,鋼筋開始大面積綁扎的時候,木工再進行框架梁加固及框架梁梁底支頂。
四、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1、工藝流程
搭設頂板支撐體系梁底水平鋼管安裝框架梁底模板安裝框架梁底模板驗收框架梁鋼筋綁扎頂板及框架梁側模安裝框架梁底立桿支頂框架梁定型夾具安裝模板驗收鋼筋隱檢合格澆筑混凝土拆除框架梁定型夾具
2、操作要點
(1)制作框架梁定型夾具:在定型夾具的100mm×100mm方木上用十字線標出需鉆孔位置后再用電鉆鉆孔,保證鉆孔垂直度;考慮到夾具的的變形,在夾具底端50mm×100mm方木制作時長度要大于理論長度10mm。
(2)安裝頂板立桿及墊木:按模板支撐布置圖放立桿十字定位線;混凝土樓面立桿下墊500 mm ~800 mm長的100mm×50 mm木方,立桿上下層位置對正;安裝時從邊跨一側開始安裝,先安裝第一排立桿,臨時固定穩固后,再安裝第二排立桿和橫桿件,依次逐排安裝。
(3)安裝梁底鋼管:頂板立桿安裝就位后即可安裝框架梁底鋼管,根據框架柱上的建筑1000mm線找出梁底鋼管標高位置,拉線安裝梁底鋼管;安裝時卡扣螺母必須擰緊。
(4)安裝梁底模板:梁底鋼管安裝就位后即可安裝梁底模板,根據框架柱上的建筑軸線找出框架梁位置,然后在框架梁底模板兩側安裝卡扣,防止模板位移。
(5)安裝梁底立桿及水平桿:按放出的十字定位線安裝梁底立桿,U型托必須與梁底主龍骨頂緊,水平桿與頂板支撐體系連接成一個整體。
(6)安裝框架梁定型夾具:定型夾具安裝時,要上下兩個人相互配合,定型夾具端部必須頂到樓板底。
(7)拆除框架梁定型夾具:定型夾具拆除時框架梁混凝土強度要不小于1.2MPa;拆除定型夾具時,要上下兩個人相互配合,松動對拉螺栓一端的螺母,取下定型夾具傳遞給另一人。
3、質量控制措施
(1)定型夾具的100mm×100mm方木表面平整、順直、無癤疤劈裂缺陷,使用前逐一檢查,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2)對拉螺栓如采用螺栓頭與鋼筋焊接,在焊接施工前清除焊接部位表面上的銹斑、油污、雜物等。
(3)框架梁定型加具端部必須安裝到板底,嚴格控制沿梁長度方向的間距。
(4)進行框架梁底立桿支頂時,U型托必須頂緊,梁底按規范要求設置水平拉桿,并與頂板支撐體系連接成一個整體。
(5)嚴格控制澆筑完混凝土后定型夾具的拆除時間。
篇2
關鍵詞:框架結構;樓梯;框架梁柱;連接方法;地震內力;內力影響
樓梯梯板拉斷以及梯剪短的情況長期存在于實際框架結構中,首先需要對樓梯卡抗側的實際剛度進行科學分析,然后利用等效敢剛度的方式實現對樓梯與抗側力的總和考慮。最終實現是對地震下對相關內力的附加,同時還可實現對樓梯之間與梁柱之間連接效果的有效增加。這不僅對建筑行業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同時對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對樓梯對于框架結構構件所發生的內力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
1.分析基本規律
從框架結構的角度來說,垂直梯板的地震內力會存在較小的白變化,但是內力方向則與之相反,會出現較為明顯的變化。框架柱的剪力以及地震軸力都會在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增加。從結構剛度角度來說,實例比例主要是由樓梯構件中剛度所占比例決定,上述情況發生后不僅梯板剪力會發生變化,彎矩也會出現明顯增加狀態。
2.分析接梯構件相連的框架梁柱
首先我們對框架柱進行分析。軸力會在呈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大約以4.1倍的倍數出現在兩端對稱布置當中,但中部倍數明顯超出兩端可大達到4.4倍。需要注意的是在一端進行布置時其倍數為3倍。這種情況可促使剪力強度的不斷增大。然后我們對框架梁進行分析。從本質上來說框架梁段的實際受力與框架和梯板之間的連接平臺具有十分相似的特點,同時彎矩也在進行明顯的增強。1.5倍是進行兩端布置時的倍數,中間布置倍數為1.55倍,實際進行一端布置時倍數為1.5。
二、對樓梯構件的地震內力進行分析
1.分析梯板的實際受力
在地震作用力之下樓梯斜板的受力狀態會呈現出十分復雜的現象,屬于一種軸向受力,且具有較為明顯的特點,完成水上述步驟后會受到豎向剪力的作用。扭矩以及內彎矩是受到壓力時無法避免的一種現象。
2.分析平臺粱的實際受力
在一般情況下,會有相當大的軸力存在于現樓梯的休息平臺梁中,同時其受力狀態相當復雜。其中最為復雜的是踏步梁,可實現對樓梯的直接支撐。因其長期存在于復雜的受力狀態下。所以在實際進行設計工作時必須要實現對上述因素的綜合考慮。
3.分析平臺柱的實際受力
在一定的地震作用之下,相對比較靠近踏步斜板的短柱會受到雙向的受力,但是相對比較短的就存在著比較小的地震效應。所以,在實際設計框架樓梯時,需要對相應的地震效應進行充分考慮。
三、對樓梯與框架粱柱之間的連接方法進行分析
1.建立模型
應該對PKPM的主界面進行重新的編排,保證項目的清晰性,并保證操作的方便性。對CAD的操作界面進行一定的模仿,對構件以及菜單的相關信息進行有效以及動態的查詢。同時,對正交軸的對話框進行一定的改進,能夠對不對稱的建筑進行有效的定義以及標注,對軸網進行任意的拼接。運用對話框來定義構件以及對其進行布置,能夠對構件進行一定的排序、檢索以及有效的查詢。把主梁與次梁保持在同一位置,保證使用的便捷性。同時,還應該對計算樓板的功能進行一定的增加,之后由用戶進行一定的選擇以及實際的使用。在界面當中應該輸入相關的荷載并進行一定的修改,保持與建模同時實施。
2.計算
在相應的簡圖當中,應該對節點的核心區域的箍筋面積以及非加密區域的面積進行明確標出,還應該有效標出豎向分布筋的實際面積。在對相應的參數進行定義的過程中,應該增加人工定義的系數的相關功能。同時還應該增加分析以及計算位移、溫度應力的實際功能。另外,還應該增加分析驗證剛性桿、截面構件以及支撐的相關功能,加入穩定驗算整體框架的實際功能。
3.出圖
在框架結構當中,應該對梁豎向強制歸并的相關功能進行一定的增加,保證所有樓層當中的相同位置的梁具有相同的編號。在對梁平法實際施工圖進行一定繪制時,能夠操作所有的樓層,在進行所有的操作之后都能夠對具體的結果進行有效的保存而不丟失,有效支持回退的相關功能。通常來講,平法圖會對鋼筋的表格增加修改,能夠保證快速的錄人,同時還能夠對挑梁進行直接修改。增加修改之后能夠自動進行保護的功能。當計算得出的配筋比實際運用的鋼筋大時。應該運用紅素進行一定的警示。在對平法的實際施工圖進行繪制時,應該增加修改的相關功能。除此之外,應該增加樓板剖面繪制的相關功能,進行實際標注的位置應該在梁邊以及梁中,應該保持鋼筋圖中與實際的一致性。
4.基礎
一般來講.應該增加平面鋼筋的表示法,應該增加剖面的實際畫法,同時還應該對這些圖形進行有效的復制。同時,還應該增加三維動態的實際顯示的功能。對閥板的實際反力進行計算,同時還應該對裙房以及主體之問存在的反力差異進行充分考慮。在梁元法計算當中應該對相應的剛度進行增加,同時還應該對計算沉降的相關功能進行充分考慮。解決樁基的相關計算問題時,應該保證結構的合理性以及明確性。
5.鋼結構
對快速的二維建模進行一定的改進,增加一些相應的參數,能夠根據截面的實際構件定義來對規范進行驗算,能夠充分考慮穩定系數所產生的實際影響,能夠對相對比較優化的結果進行一定的導入。對截面優化程序進行有效的改進,能夠優化全部的二維建模的實際鋼結構,對最終輸出的計算結果進行一定改進。同時,三維模型數據能夠嚴格按照優化的實際結果來實F及時更新,有效統計以及報價實際的用鋼量,能夠繪制相應的布置圖。除此之外,分析框架節點的設計以及相應的修改:在不存在充足的承載地震的能力時,應該提供增強節點的相關方法,能夠對加強節點之后的施工圖進行有效的繪制¨J。對于將底層作為框架的相關結構,能夠整體設計相應的節點,連接下部框架時應該嚴格根據框架的實際方式進行一定的設計,梁柱之間的連接以及梁之間的連接應該嚴格按照門式鋼架節點來進行一定的設計。實際的施工圖應該按照設計院的設計圖,進而給出全新的歸并節點的方法,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圖紙的實際用量。相對比較復雜的空間建模以及分析的相關程序,能夠組成構件,根據支撐作用的塔架,在軟件當中應該增加優化應力的相關選項。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樓梯間的實際位置會嚴重影響主體結構的實際剛度以及內力的實際分布,在設計結構時,應該充分考慮樓梯間位置可能帶來的所有不利的影響。在相對比較普通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當總,在樓梯間應該在結構進行有效的布置,盡量降低整體結構所發生的扭轉效應,然而,在樓梯間不能夠在結構的最邊跨進行一定的布置,需要在內一跨進行有效的布置。在靠近結構中部的那些樓梯間,在進行實際的設計過程當中應該對所發生的扭轉效應進行充分考慮。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字】偏心 措施 施工
【中圖分類號】TU5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4-0248-01
在多層商業中,由于使用功能和結構布局上的諸多因素影響,框架結構就才成為非常適合此類功能需求的結構,在空間布局中,外墻多數由于造型要求,要求外立面表面平整,而多數情況下,框架柱與梁截面很難保證同樣寬度,框架柱主要承受豎向力,而框架梁主要承受水平力,框架梁的寬度對梁的抵抗彎矩的效果不明顯,多數情況框架梁的功能主要是靠梁的高度控制,受力功能上的不同使兩種構建的尺寸不一致。
規范中規定框架結構中梁、柱中心線宜重合。當梁柱中心線不能重合時,在計算中考慮偏心對梁柱節點核心區和構造的不利影響,以及梁荷載對柱子的偏心影響。梁、柱中心線之間的偏心距,9度抗震設計時不應大于柱截面該方向寬度的1/4;非抗震設計和6~8度抗震設計時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該方向寬度的1/4時,可采取增設梁的水平加腋等措施。設置水平加腋后,仍需考慮梁柱偏心的不利影響。
此案例為河北某建筑標準層,結構形式為框架結構,地上五層,地下一層,基礎形式為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和條形基礎。本建筑的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抗震等級為三級;設計基準期為50年,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為50年。本工程的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O.1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場地類別為Ⅲ類,場地土屬中軟土,特征周期Tg=O.45s。地下水位較深,不用考慮該場地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和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的腐蝕性。
規范中規定10層及10層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結構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層民用建筑混凝土結構。本案例為多層框架結構,在計算模型時主要考慮平面荷載導致的豎向力傳遞,風荷載并不起到控制結構位移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計。
此案例中最大框架柱截面尺寸為600×900mm,與其連接框架梁寬度為250mm,偏心距大于1/4柱寬,通過結構計算軟件,采用陣型分解反應譜法分析豎向荷載下水平偏心大于1/4時與框架梁與框架柱軸心重合的兩種情況,通過對比并計算檢驗兩種情況對梁、柱配筋的影響以及整體結構的影響。
已柱配筋大于1/4的情況下,考慮結構的雙向地震作用和偶然偏心,結構的最大位移角為三層1/552,滿足規范要求的1/550,層間位移比最大為1.48,復合規范要求最大1.50的要求。經過調整框架梁和框架柱的軸心對其的情況下,位移角最大為1/560,層間位移比最大為1.47。調整后的框架柱的軸壓比部分減小了5%左右,梁配筋基本無變化。可見偏心對框架的整體架構有一定的影響,配筋影響較小。但從規范角度出發偏心大于1/4時,需要水平方向加腋等措施。設置水平加腋后,仍須考慮框架梁、柱偏心的不利影響。
框架梁的水平加腋厚度可取梁截面高度,其水平尺寸應滿足
bx/lx≤1/2
bx/bb≤2/3
bx+bx+x≥bc/2
式中:bx為梁的水平加腋寬度,lx為水平加腋長度,bb為梁截面寬度,bc為沿偏心方向柱截面寬度,x為非加腋側梁邊到柱邊的距離。以上規范說明就是控制了框架梁與柱的軸心偏差不能過大,框架梁的截面寬度不能與其對應的框架柱的對應偏心尺寸過大。因此在框架設計中還是盡量減小梁、柱的偏心。
框架結構主要有框架梁和框架柱作為整體結構的支撐體系,因此在發生地震時會發生幾種震害:
1、短柱破壞。由于在建筑使用過程中,部分人員私自拆除圖紙隔墻并加入磚墻等影響柱有效高度位移的情況,形成短柱現象,發生局部破壞現象。設計圖紙時,設計人員是按照長柱配筋,并不是按短柱設計那樣全高箍筋加密。
2、角柱的破壞。由于角柱受到兩個方向的地震水平力影響較大,遭遇震害時約束比框架結構內部的框架柱約束較少,框架柱更容易破壞。
框架結構的破壞多數會在梁柱交接的節點,水平力與地震力的相互作用下使梁柱交接節點處出現局部破壞。由于梁破壞的后果小于柱破壞的后果,因此規范提出墻柱弱梁的概念,就是保證在罕遇地震下,允許框架梁發生彎曲破壞,但框架柱還能維持使用功能,不會引起整個結構的破壞。
梁柱偏心水平加腋適當的加強了節點剛度,但對抗震優化的考慮,梁柱節點配筋只能適當加強,保證梁柱節點不發生脆性破壞,在出現地震時盡量吸收較大的地震能量,保證人員的安全。
篇4
中圖分類號: U416.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錨桿框架梁作為一種新型的高邊坡加固防護方法,針對土巖極易風化、崩解、受水沖蝕、遇水軟化,抗壓強度低,開挖路塹易崩塌,甚至產生大面積滑動的特征,錨桿框架梁結構極大的保證了開挖邊坡的穩定性,設計新穎,型式獨特,結構布置合理。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對公路高邊坡錨桿框架梁施工技術作一些探討。
一、工程概況
某公路施工標段K43+128.33~+424.67段路基,長296.34m,屬順層路塹路基。此段邊坡共一~三級,分級高度為10米,均采用錨桿框架植草防護。該段邊坡屬于低山斜坡地貌,地形起伏較大,橫向地形非常陡峻,自然坡腳40以上,植被良好,地層主要為中泥盆統千枚巖。坡頂表面無地表水分布,僅為降暴雨時的暫時性地表水匯聚滲流,地下水為微量基巖裂隙水,埋藏較深。邊坡為巖石,采用人工爆破,機械開挖的方式。
二、施工技術要點
1、施工準備
施工前用全站儀對邊坡坡腳位置、坡腳距中線的距離、邊坡坡率進行復核,清理場地,做好排水工作和安全生產的準備工作。
2、邊坡開挖
(1)邊坡開挖應自上而下進行施工,施工前,應清除巖面松動石塊,平整坡面。
(2)邊坡開挖,一般要跳槽開挖,要盡量縮短工期,根據實際情況考慮臨時支撐,以免引起山坡坍滑,影響錨桿抗滑力。
(3)邊坡開挖時,人工爆破鉆眼深度和裝藥量必須根據坡度需要設置,嚴格控制超挖欠挖。
3、錨桿施工
(1)刷坡。鉆孔前要按設計坡度沿線路方向每10m掛一坡度線,坡度線與坡度線之間掛橫線,線掛好后,組織人員按坡度線進行刷坡。
(2)錨孔孔位放樣。刷坡完成之后,放出錨孔的孔位,孔位誤差不超過±0.2m。放孔位時注意先根據施工段坡長排框架,先排整框架,再將剩余的坡長上下平均分配。
(3)鉆孔。錨孔孔位放好后,用定型腳手架鋼管搭設滿足鉆孔機械設備荷載、沖擊力、振動力及操作人員荷載等承載力的穩固工作平臺,根據坡面孔位準確安裝,固定鉆機。錨桿鉆孔必須采用風動鉆進,嚴禁水沖鉆進,以確保錨桿施工不致于惡化邊坡巖體的工程地質條件和保證孔壁的粘結性能。鉆孔速度根據使用鉆機性能和錨固地層嚴格控制,防止鉆孔扭曲和變徑,成下錨困難或其它意外事故。桿體與水平面的夾角為20°,造錨錨孔的孔斜度(傾角)誤差不超過±2°。鉆進過程中對每個孔的地層變化,鉆進狀態(鉆壓、鉆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況作好現、場施工記錄。如遇塌孔縮孔等不良鉆進現象時,須立即停鉆,并立即向設計院報請地質核查,以明確邊坡是否穩定,由設計單位提出變更方案。為確保錨桿孔直徑,要求實際使用鉆頭直徑不得小于設計孔徑。確保錨桿孔深度,求實際鉆孔深度比設計孔深大0.2m。
(4)清孔。鉆進達到設計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鉆,要求穩鉆1~2分鐘,防止孔底尖滅、達不到設計孔徑。鉆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體粘滯,必須清理干凈,在鉆孔完成后,使用高壓空氣(風壓0.2~0.4MPa)將孔內巖粉和積水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漿與孔壁巖土體的粘結強度。清孔嚴禁采用高壓水沖洗。若遇錨孔中有承壓水流出,立即向設計院報請地質核查,由設計單位提出變更方案。
(5)錨桿孔檢驗。錨桿孔鉆孔結束后,須經現場監理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孔徑、孔深檢查一般采用設計孔徑、鉆頭和標準鉆桿在現場監理旁站的條件下驗孔,要求驗孔過程中鉆頭平順推進,不產生沖擊或抖動,鉆具驗送長度滿足設計錨桿孔深度,退鉆要求順暢,用高壓風吹驗不存明顯飛濺塵碴及水體現象。同時要求復查錨孔孔位、傾角和方位,全部錨孔施工分項工作合格后,即可認為錨孔鉆造檢驗合格。
(6)錨桿制作安裝。錨桿在鋼筋棚制作加工,自缷車運至施工現場,人工安裝。錨桿用2根HRB335級φ25mm鋼筋點焊并聯制作,身每隔1.5m設一桿個對中支架(φ12mm鋼筋)以保證錨桿有足夠地保護層。錨桿設,計長度為8m,錨孔直徑70mm。錨桿的設計長度不含埋置于錨頭內的長度。施工時,若錨桿與框架梁鋼筋、箍筋相干擾,可局部調整鋼筋、箍筋地間距,豎、橫主筋交叉點必須綁扎牢固。安裝前,要確保每根鋼筋順直,除銹、除油污,安裝錨桿體前再次認真核對錨孔編號,確認無誤后再用高壓風吹孔,人工緩緩將錨桿體放入孔內,用鋼尺量出孔外露出的鋼桿長度,計算孔內錨桿長度(誤差控制在±50mm范圍內)確保錨固長度。
(7)注漿。采用注漿機注漿,錨桿孔內注漿為一次注漿,采用孔底返漿法,實際注漿量一般要大于理論的注漿量,或以錨具排氣孔不再排氣且孔口漿液溢出濃漿作為注漿結束的標準。如一次注不滿或注漿后產生沉降,要補充注漿,直至注滿為止。注漿壓力不低于0.5MPa。注漿材料選用M30水泥砂漿,水泥使用Po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注漿結束后,將注漿管、注漿槍和注漿套管清洗干凈,同時做好注漿記錄。
注漿結束后,將注漿管、注漿槍和注漿套管清洗干凈,同時做好注漿記錄。錨桿孔灌漿后至少養護7天,養護期間嚴禁敲擊、搖動錨桿或在桿體上懸掛得物.待錨桿孔內砂漿強度達到設計強度70%后,進行框架梁施工。
4、框架梁施工
(1)挖槽框架梁基礎。采用人工開挖,根據放出的線開挖溝槽。石質地段使用風鎬開鑿,超挖部分采用與框架同標號的砼調整至設計坡面。土質基底必須平整夯實,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如基坑內有水,先將水排走,確保基槽在無水條件下進行施工。
(2)鋼筋制作。本框架梁使用鋼筋為I級Φ10與II級Φ22兩種,I級Φ10用于箍筋的制作,每根箍筋的長度為118.3cm。II級Φ22用于架立鋼筋的制作,每個斷面內設置6根,水平間距為14cm,上下間距為18cm,其長度根據施工時每條梁長度而定。鋼筋接頭需錯開,同一截面鋼筋接頭數不得超過鋼筋總根數的1/2,且有焊接接頭的截面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1m。
(3)模板安裝。模板采用鋼模板,其厚度為3mm,寬50cm,長1.5m。模板逢采用雙面膠粘貼,再用螺栓將模板連接成整體,模板外側用兩道鋼管加固,上下兩道鋼管間距為15cm,模板外側用楔塊,內側用Φ22鋼筋頂撐,內撐外頂從而保證了模板的穩固性。模板使用前必須打磨,除銹,刷模板漆。模板安裝完畢后,將砼頂面位置用紅油漆標在模板內側。
(4)框架梁鋼筋籠與錨桿的連接。因錨桿無預應力,錨桿尾部不需外露、不需加工絲口、不用螺帽,只需將錨桿尾部與框架梁鋼筋焊接成一整體,若錨桿與框架鋼筋相干擾可局部調整框架鋼筋的間距。
(5)澆注砼。框架采用C30砼澆筑,框架嵌入坡面30cm。由攪拌站集中拌制,砼罐車運送到工地。澆注砼時應從下向上澆注,采用插入式振動棒振搗,在錨孔周圍,鋼筋較密集,一定要仔細振搗。砼振搗合格的標志為停止下沉、表面泛漿。等砼初凝后再收面。
(6)封口。錨桿外露彎折10cm,并采用厚0.05m的C30混凝土封閉。錨頭應與框架梁同時澆筑。縱向每隔10~20m框架梁設伸縮縫一條,縫寬0.02m,采用瀝青麻筋填塞,伸縮縫置于兩排節點中間。
(7)砼養生砼養護采用現場撒水覆蓋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
5、回填種植土植草
(1)回填種植土植草施工順序為:平整坡面坡面澆濕培土掛網固定噴播植草覆膜養護。
(2)先按設計坡率平整坡面,然后灑水澆濕,再在整個坡面上培10cm厚土,然后用預先編織好的8號鍍鋅鐵絲網綁扎于錨筋及錨桿彎起端上。三維網與鐵絲網綁扎連接,最后噴壓含有草籽的營養土覆蓋鐵絲網。噴壓完成后及時覆蓋塑料薄膜或土工布養護,并適時補澆充足的水分,直至發芽成活為止。
(3)三維網為綠色,幅寬1.5m,其技術參數:拉斷力≥2KN/m,厚度≥14mm,單位面積質量≥350g/m2。其搭接寬度為10cm,搭接時按鋸齒型用Φ8鋼筋制成U型固定釘縫合,間距100cm。在幅中部按50cm的豎向間距以竹釘或鋼釘固定。
三、結束語
預應力錨索框架梁是一種將框架梁護坡與錨固工程有機結合的支擋結構,具有結構形式多樣、布置靈活、不必開挖擾動邊坡、施工安全快速等優點在邊坡或滑坡工程中已得到廣泛應用。
篇5
【關鍵詞】錨桿框架梁;施工
一、工程概況
C5標以路基挖方為主,強風化巖質挖方邊坡段落采用錨桿框架梁進行防護,框架采用C25混凝土現澆,間距4m,框架內采用植生袋填充。
二、施工準備
在進行錨桿框架梁施工之前,需要先將基底或者坡面的表面 風化,并將松軟的土石清除掉;進場的混凝土例如水泥、鋼筋、砂或者碎石等需要經過試驗之后,符合施工規范要求并經過 監理工程師同意方可使用,框架梁施工前要先將坡頂上部和下部的排、截水設施修繕好,只有這樣方可做好充分的施工準備工作。
三、錨桿框架梁施工
1、測量放線 測量組需要對邊坡按照設計坡率進行放樣,并用橫縱交叉廣線拉直,以便于更加確定邊坡修整的情況,測量組要做好書面和現場的技術交底工作。
2、搭設腳手架 在腳手架搭設前需要先對邊坡的穩定情況進行觀察,確定安全后方可再搭設腳手架,腳手架的搭設采用φ50mm鋼管,支架立柱應置于堅硬穩定的巖石上,不得置于浮渣上;立柱間距1.5m。架子的寬度要在1.2~1.5m之間,橫桿高度1.8m,這樣方可滿足施工操作。要設置安全欄,這樣方可應付突然出現的情況,搭設管扣一定要牢固和穩定。鋼架和壁面之間必須楔緊,相鄰的鋼架之間應該連接牢固,這樣方可確保施工安全。搭設完畢腳手架之后,要依據施工的需要在腳手架上設置竹跳板和爬梯,并用鋼筋綁死,這樣方可保證人員和機具的施工安全。
3、邊坡修整 噴面和邊坡底部的巖渣、浮土和回彈物料需要先清除,光滑的巖面也需要清除,防止失腳的現象出現,依據放樣技術交底,對邊坡進行修整,過高則用風鎬鑿除,過低則用漿砌片石嵌補,如果遇到了較大的裂縫,那么可以采用灌漿或者勾縫的方法進行處理,這樣可以保證邊坡順直、平臺的寬度。嵌補的漿砌片石達到規范的強度后,再使用高壓水沖洗受噴面。
4、錨桿鉆孔 (1)錨桿孔位放測時,應用油漆在巖層面上畫出孔位,孔位誤差
當錨桿孔達到設計深度后,不能立刻停止鉆孔,如果達不到設計孔徑,需要為確保錨桿孔的深度,實際的鉆孔深度要比設計深度大于0.2m以上;在鉆進的過程中,需要精心的進行操作,合理的掌握住鉆進的參數和速度,防止在埋鉆和卡鉆等各種孔內事故。一旦發生了塌孔和不良的鉆進現象時需要立即停鉆,及時進行固壁灌漿處理,待到水泥砂漿初凝之后方可重新鉆孔,為了防止巖層面風化,錨桿鉆孔、安設錨桿及注漿也循環進行。
5、清孔、驗收 達到設計的鉆孔深度之后,可以使用高壓風槍對孔內的水、浮渣及粉塵進行清除,清孔的順序是自上而下的,完成后 要先將孔口封堵住,并避免碎屑雜物進入孔內。清孔的時候需要對孔位、孔深等部位進行檢查,錨桿的孔位、孔深都要在允許的偏差范圍內,漏孔深度或者不夠的孔位都要及時的補鉆,監理工程師檢查后,就可以插入錨桿。
6、插入錨桿 (1)錨桿插入前需進行定位支架焊接,自錨桿前端0.2m處每1.5m設置一處;(2)支架焊接時需滿焊支架頭,且注意焊接時不得損傷錨桿母材;(3)每個孔位插入一根錨桿,采用Φ28HRB335鋼筋,每根錨桿下料長度為9m,錨桿端頭距孔底為0.15m,外露端頭需做成彎鉤狀并與框架梁主筋焊接或綁扎牢固。
7、錨桿孔灌注水泥砂漿 在灌漿之前需要對機制砂進行檢查,不能出現有石子等雜物,這樣容易堵塞機器。檢查注漿泵、管路以及接頭的牢固程度,防止漿液沖出來傷人。壓漿機要將1:1的M30水泥砂漿注入錨孔,注漿要按照孔位自下而上的進行,如果遇到孔洞不能加壓太大,要保持0.4MPa的工作壓力。注漿時注漿管應插至孔底5~10cm處,隨砂漿的注入緩慢勻速拔出,并在孔口處應減壓或松壓至零。注漿要保證砂漿飽滿,不得有里空外滿的現象。砂漿要保持飽滿,不能出現里空外滿的現象。
拔出注漿管時要注意鋼筋沒有被帶出來,否則就需要再次的壓進去并直到不帶出來為止,漿液硬化之后如果不能將錨固體充滿,那么就需要進行補漿,注漿量不能少于計算量。砂漿拌和均勻后,要隨拌隨用,一次拌和的砂漿要在初凝之前用完,結束后要將外露的鋼筋、注漿管以及注漿槍和注漿套管清洗干凈,隨后做好注漿記錄。
8、錨桿拉拔試驗 錨桿的拉拔試驗需要等到砂漿達到一定的設計強度之后方可進行,一般需要7天的時間,在進行試驗時,監理工程師必須在旁邊。
試驗前,需要對試驗的儀器進行標定,并將其穩定和平整在巖層上所有的錨桿要選擇不少于3%且不少于3根作為試驗對象,試驗的時候需要保證器材和錨桿連接牢固,防止在拉拔的過程中出現安全事故。
依照規范和要求均速進行加壓或者松壓,不得一步到位,在加壓時施工人員不能正對錨桿更不能站在試驗儀器下方,避免拉拔過程中事故出現。錨桿拉拔力不低于150KN,當錨桿抗拔力不符合要求時候,可用加密錨桿的方法予以補強。
9、開挖框架梁基礎 在開挖土石方之前,需要對框架梁進行放樣,并使用廣線拉直,如果錨桿離框架梁中心過大時,需要將錨桿端頭適當的調整并立即補鉆孔。基礎開挖采用人工風鎬鑿除方式應自上而下進行,開挖時注意不得撓動原狀土,開挖深度及寬度見下圖:
10、鋼筋制作安裝 基礎達到設計的要求之后,需要先將基礎松動,并將雜石和浮渣清除干凈,然后進行鋼筋綁扎和安裝。鋼筋制作下料之前需要進行除銹并調直,合格后才能使用,分門別類的存儲在地面以上的平臺,用墊木支撐和彩條遮蓋,立好標牌。鋼筋要采用現場坡面綁扎和焊接的方式進行,鋼筋的保護層厚度要達到50mm,焊接時單雙面都可以,錨桿的彎鉤需要與框架梁主筋焊接或綁扎牢固,如果錨桿與故筋相干擾,那么要對箍筋適當的進行調整,并注意鋼筋綁扎、焊接和 伸縮縫位置的預留。鋼筋焊接接頭需錯開分散分散布置,同一截面鋼筋接頭數不得超過鋼筋總根數的1/2,且焊接接頭間距d
11、模板安裝及加固 使用原槽澆注的方法,在巖層以下的部分不安裝模板。巖層面以上模板采用小塊的鋼模板和木模板進行組合,用短錨桿固定在坡面上,這樣可以支撐模板或者用鋼絲拉住模板。
12、澆筑混凝土 在砼澆筑之前,先將人員調配、機具和原材料調配好,防止在澆筑過程中有中斷的現象出現,在澆筑的過程中,毛孔周圍、鋼筋密集的地方一定仔細的進行振搗并保證質量。框架要分片區進行管理,兩個相鄰的框架接觸處要有2cm寬的伸縮縫,并用浸瀝青的木板進行填塞,在進行分段施工時,需要鋼筋預留一些,鏈接面按照施工縫進行處理。
13、養護 使用草麻袋及澆水的方式進行養護,砼澆筑的12~24小時候既要養護,養護的時間不能少于7天。
14、填充植生袋 框格內的雜物要清除,并從上而下填充植生袋,填充完成之后用無紡布和草簾進行覆蓋并保溫及保濕,防止雨水沖刷,并由專人進行灑水,一個月之后如果生長不均勻的部位進行補填。
四、施工注意事項
施工過程中要注意用電安全,水箱、注漿罐等應該進行密封性能和耐壓試驗,合格之后方可使用,注漿施工作業中,要對料彎頭、輸料管以及管路接頭是否有磨薄或者松動現象出現進行檢查并及時處理,注漿罐內的砂漿要防止放空,砂漿噴出會傷人。
注漿過程要控制好時間,如果開始或者中途停止的時間超過了30分鐘之后,需要用水或者水泥漿注漿罐以及管路,注漿之后要保證水泥砂漿達到一定強度后,即上一道工序達到一定強度之后方可進行下一步工序。錨桿桿體不能隨意的敲擊或者懸掛重物,錨桿的露頭要嚴禁攀登。
如果機械出現了故障,需要將設備斷電、停風并通知施工人員及時的進行處理。當邊坡露出地下水時,應該使用PVC管引出,如果導水效果不好,那么需要先將滲漏的區域設置排水盲溝,邊坡的周邊和未防護的坡面要嚴格封閉,在漿砌片封頂的時候,不能在邊坡或者平臺上進行片石的改小作業。
篇6
【關鍵詞】框架梁;填充墻;裂縫;措施
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框架梁與填充墻之間經常都會出現裂縫,給外墻抹灰帶來了很多的不便。不僅影響了建筑的美觀,還帶來滲水的問題。因此,對框架梁與填充墻之間裂縫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并采用新工藝對其進行防治,是當前框架結構建筑施工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的任務。
框架梁與填充墻之間裂縫的表現形式主要的有:墻體和柱、梁之間的裂縫;由于溫度及收縮等原因使墻體中出現的豎向裂縫、斜裂縫、水平裂縫;門窗洞口的四角處由應力集中而引起的斜裂縫。
1 框架梁與填充墻間裂縫產生的原因
(一)溫度變化影響
溫度的變化會使材料產生熱脹冷縮的現象,在約束的條件下,由溫度變化使溫度的應力變得足夠大時,墻體便會產生溫度裂縫。
(二)由于砌筑質量不達標產生裂縫
砌體質量不均勻,會使框架與填充墻的接觸面的灰縫或切塊的某些點上形成應力的集中,而當應力超過了灰縫或切塊的應力強度時,在這些點上砌體會首先被破壞而產生裂縫并延伸,發展下去,最終會形成階梯形狀的裂縫,這個就是所謂的“剪切破壞”。“剪切破壞”也是砌體破壞形式中一種最常見的破壞形式。
(三)由填充墻自身的收縮而產生裂縫
這種裂縫往往在梁底和柱邊出現,而使這種裂縫產生的原因有:在砌筑時使用的砂漿材料是具有流動性的,在重力引導下,墻體就會不斷的沉實從而引起收縮;其次,砂漿在凝結硬化的過程中也會產生收縮,而這種收縮的時間比較長,一般在墻體砌筑完工后的一個月左右才基本完成收縮。
(四)鋪設電線管路造成裂縫
在加氣凝土填充墻上剔鑿線,由于線槽要比較寬和深,所以在鑿線槽時使沿槽開裂。而且,有些線管的布設不牢固,使得布設線管處的抹灰層開裂、空鼓。
(五)由于不均勻沉降產生裂縫
混凝土的框架柱之間不均勻的沉降差過大時,可能引起框架梁內產生裂縫,同時,也可能導致多層墻體中產生裂縫,這樣的情況會影響到結構的安全。而混凝土框架柱之間不均勻沉降較小時,可能會使底層的填充墻出現裂縫,這樣的裂縫一般不會影響到結構的安全,等地基沉降穩定后,裂縫也不會繼續的發展,裂縫相對的也易于修復。
(六)砌體材料的干、濕不穩定產生裂縫
由于墻體在粉刷前要進行充分的澆水濕潤,在這個時候墻體的含水率就比較高,體積也會有膨脹,等到墻體粉刷結束后,墻體內的水分才慢慢的開始往外排,隨著水分的不斷蒸發和排析,墻體就會逐漸的進行收縮,而當墻體的收縮量超過一定的程度時,就會拉裂墻面的粉刷層。
2 對裂縫進行預防的措施
(一)對墻體的材料進行選擇
優先選用和框架結構混凝土的膨脹系數相一致,材料的強度較高,吸水率小的切塊或者磚來作為砌體材料,比如“黏土空心磚”、“加氣凝結土砌塊“以及”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塊”等。每段墻體都應該采用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爐號都一樣的砌塊,以防止砌體收縮不均勻而產生裂縫。
(二)對溫度裂縫進行預防
溫度裂縫的預防,主要是要采用適當的構造措施來減緩或消除熱脹冷縮的動力源。由溫度變化而引起的裂縫有反復性,為了防止填充墻開裂,可在提高應力集中部分抗變形能力和增強墻體的延性這兩個方面采取相應的構造措施,具體的有:
1、在填充墻體內增加通長鋼筋,貫通墻與框架梁之間的拉結筋,而鋼筋應該設置在水平的灰縫內,鋼筋的上下應該保證各有2mm厚的砂漿層,砂漿的強度等級也不能低于M5。
2、對鋼筋混泥土的構造柱進行設置,當框架跨度或者開問在大于6m時,適合在墻體中設置鋼筋混泥土的構造柱,其截面可以為墻厚X240mm,配置4Φ12的縱筋,構造柱應該先進行砌墻后進行澆筑混凝土。
3、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在墻高大于4、5m時,要在門窗及洞口的頂部進行鋼筋混凝土圈梁的設置,其截面可以用墻厚X180mm,再配置4Φ12的縱筋。
4、在較大的窗洞的窗臺上,設置預制鋼筋混凝土窗臺板,使兩端深入墻內500mm,其中窗臺板厚為60mm,配置3Φ8鋼筋。
以上的構造措施,可根據工程實際的特點進行單獨或組合的設置。
(三)其他的一些防治措施
1、填充墻在砌至接近板底、梁底時,要留一定的空隙,在砌筑完畢后,間隔15d后,要用實心的小砌塊與上部結構的接觸處斜砌楔緊。在補砌時,對于雙側豎縫要用高標號的水泥砂漿來進行嵌填并密實。
2、對墻體的砌筑方法,要采用逐層砌筑法,進行砌筑時要對其揉擠,以保證砂漿飽滿、立縫密實,標高在±0.000以下的墻體要采用紅磚進行砌筑,一般的3m層高的建筑要分三次來進行砌筑。
3、對填充墻體的砌筑質量進行控制,在施工前,對加氣混凝土輕質砌塊進行充分的澆水,以免因為過度吸收砂漿水分而導致砂漿的強度不足。抹灰前,一定要對砌體表面的污物和浮灰進行清理,并進行基層的打底處理。填充墻在砌筑前要清洗干凈框架的梁柱,從而增強梁柱與砌筑砂漿的粘結力。其次,在進行粉刷時也要把加氣混凝土的砌塊表面的灰塵進行清掃,并且在前一天要進行澆水濕潤工作,從而使加氣混凝土砌塊得以保持適當的含水量。
4、增設斜向的鋼板網,該技術預防措施的效果十分的顯著,對埋設暗線及暗管處,填塞砂漿以固化后再進行抹灰,并在沿線管的位置加設防裂網。從而防止墻體開裂。
5、嚴格的對上墻砌塊的含水率進行控制,砌塊的含水率應不高于現場外界的空氣年平均的相對濕度,空心砌塊的壁厚只有30mitt,因此使砂漿的飽滿度受到限制,所以,要求砂漿的和易性要好。在砌筑時,灰縫要飽滿且密實,對原漿進行隨手的壓縫。而面對不同砌塊的特點,來對砌塊進行澆水濕潤。
3 對裂縫的處理方法
(一)灌漿加固法
當裂縫較細、數量較少、且裂縫已經基本的穩定時,可對其采用灌漿加固的方法。其中,灌漿所用的材料有水泥砂漿、純水泥漿、水泥石灰漿或者水玻璃砂漿。在框架與填充墻結合處,不要一次就抹灰成活,要留V型的小槽,等7d后在砂漿中加入微膨脹劑來封堵施工,在等其變形穩定后也就是在裂縫出現的一個月后再裂縫處鑿一個寬3cm、深3cm的槽口,用水泥砂漿并摻些鋁粉來進行兩次嵌縫,把封口及槽口進行壓實,這樣不僅僅可以消除墻體收縮所產生的裂縫,還對墻體因出現裂縫防水性降低有一定的補償的作用。而對于那些趨于穩定的裂縫可以采取手工直接的把水泥砂漿或者水泥漿壓入裂縫中來進行修補。在進行手工壓漿前要對裂縫進行清理,并澆水充分的濕潤,在修補后還要注意澆水養護。
(二)鋼筋網進行加固的方法
當裂縫比較多的時候,對裂縫兩邊各500mm寬的范圍內的抹灰層進行鏟凈,并且用“局部釘鋼筋網”外抹水泥砂漿來進行加固。鋼筋網可以用帕@100——300或者似@100~200的雙向布置。并且用鋼釘或者膨脹螺栓固定在墻體上,螺栓或鋼釘的間距為500mm左右,且布置成梅花形狀。在施工前,要去除干凈墻體粉刷層,在進行抹水泥砂漿前要將砌體淋濕,抹完水泥砂漿后要對其進行養護,至少7d,以防止砂漿的收縮過大。
參考文獻
[1]鐘玉國.框架梁與填充墻之間的滲水、裂縫的防治[J].科技創新導報,2008,(8):152
[2]王曉耀,張云輝.框架梁與填充墻之間的滲水、裂縫的防治[J].土木建筑學術文庫,2010,13(1):570-571
[3]吳波.框架梁與填充墻間裂縫的控制[J].輕工設計,2011,(4):214-214
篇7
關鍵詞:廠房焊裝車;多層多跨;預應力混凝土;框架梁;結構設計
1 工程概況
某廠房焊裝車間由二層主廠房和八層輔助用房兩部分組成,總建筑面積約8800平方米。該工程為現澆混凝土框架結構,其中主廠房橫向框架梁采用部分預應力混凝土。主廠房平面如圖1所示,剖圖如圖2所示。在設計上我們把廠房分為A、B兩區。其中A區橫向框架首層為9米+15米+15米三跨連續、二層為24米+15米兩跨連續;B區首層、二層均為15米+15米兩跨連續,A、B區之間設伸縮縫。縱向柱距均為5米,首層層高為l0米,二層層高為9米。
除兩邊框架及伸縮縫兩側框架外,其余橫向框架均采用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其中24米+15米不等跨連續梁, 在目前國內資料反映的預應力框架結構中,不等跨程度是最大的(跨度的長跨:短跨=1∶6∶1)。
焊裝車間樓面活載要求較大,為15kN/m2,而且樓面和屋面均有懸掛機械設備之集中荷重。根據廠方使用要求,屋面將用作花園及活動場地,活載為2.5kN/m2(A區)及8kN/m2(B區)。活荷載較大是本工程的特點。
梁柱截面尺寸見圖2所示,其中24米跨梁截面為350×1700mm(高跨比約1/14)。15米跨樓面梁高1400mm,因受工藝地坑深度限制。
預應力體系是采用鋼絞線夾片式群錨體系。鋼絞線為高強度低松馳鋼絞線.規格為ΦJ15.24,強度標準值fptk為1860N/mm2。采用OVM群錨體系。本工程為后張現澆有粘結預應力混凝土。即在框架中用金屬波紋管預留孔道,并穿入預應力鋼絞線,澆筑混凝土后,張拉預應力筋,再孔道灌漿。本工程單束預應力筋(7-ΦJ15.24)最大張拉力達1303kN(超張拉力為1370kN)。
2 設計依據
本工程根據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理論進行設計,采用預應力筋和普通鋼筋混合配筋。在長期使用荷載組合作用下允許梁中出現拉力,在短期荷載組合下控制截面允許裂縫。
預應力筋在結構中,一方面起受力筋的作用,一方面其等效荷載改變了結構的受力狀態。
預應力筋采用曲線形式配置于構件中,當預應力筋張拉后,由于呈曲線形狀,預應力筋對構件產生沿預應力筋法線方向的橫向力(等效荷載),同時預應力筋還對構件產生軸向預壓力。
等效荷載作用于實際構件,產生的彎矩為綜合彎矩Mn,綜矩和軸向預壓力一起在構件截面的受拉邊產生預壓應力σpc,即預應力筋產生的效應。
3 使用荷載下框架梁彎矩圖
A、B兩區框架在最大使用荷載作用下的梁彎矩圖見圖3、圖4所示。
3.1 A區框架梁內力分析
3.1.1 樓面梁(9+15+15米)
控制截面在中跨內支座處,M=-2333kN.m,而9米跨的各截面彎矩較小,不起控制作用。
3.1.2 屋面梁(24+15米)
連續梁控制截面在24m跨的跨內(距邊支座為11000mm),M=3960kN•m;內支座處彎矩也較大,M=-3373kN•m;而15米跨的跨中彎矩M=l181KN.M,其值較小,表現了不等跨梁內力相差懸殊的特點。
3.2 B區框架梁內力分析
樓面梁和屋面梁的控制截面均在內支座處,其中、樓面梁M=-2356kN•m;屋面梁M=-2126kN•m。此外,跨內的最大彎矩也較大,與內支座處彎矩差距不大。其中,樓面梁跨內最大彎距為2366kN•m,距邊支座8300mm處;屋面梁跨中最大彎距為1946kN•m,距邊支座6000mm處。
4 預應力筋的布置形式及用量估算
4.1 預應力筋的布置形式
在框架結構設計中,預應力筋位置的合理選擇十分重要。一般應使預應力筋的外形位置與最不利的內力組合彎矩基本一致。
4.1.1 A區框架梁預應力筋布置形式分析
(1)樓面梁(9+15+15米)
兩束預應力筋在連續梁中分上下層通長布置。
15米跨邊跨梁:兩束預應力筋均成典型曲線布置,即正、反拋物線相切的曲線,以期在跨中、內支座產生相當的綜合彎矩Mn。
15米跨中跨梁;兩束預應力筋均成近似理想曲線布置,即正向拋物線曲線,以期在控制截面內支座處產生最大的綜合彎矩。
9米跨梁:該跨在使用荷載作用下的彎矩遠遠小于其它兩跨,這是不等距連續梁的特點,從使用性能及承載力要求方面,不需要與其余兩跨同樣多的預應力筋。但是,如果在該跨將預應力筋切斷。會帶來構造、施工上的不便,且預應力筋本身節省不多。
因此.在9米跨梁中,預應力筋的布置以平直、減少摩擦損失為原則。一束預應力筋在梁頂部平直通過,另一束預應力筋自跨中開始在梁底部平直通過。
(2)屋面梁(24+15米)
一束預應力筋在連續梁中通長布置,另一束預應力筋布置在24米跨梁內。15米跨梁內支座附近截斷,以適應不等跨連續梁的特點。
24米跨梁:整個梁的控制截面在該梁跨內,距邊支座l米。為在該處形成最大綜合彎矩Mn ,將兩束預應力筋均勻布置成雙折點折線,其中一個折點在控制截面附近(折點距支座為9000mm)
15米跨梁:該梁的跨中彎矩及邊支座彎矩與24米跨梁相比均較小,因此只布置一束預應力筋,呈典型曲線形式。這主要是為了使通長預應力筋在內支座處較為平滑,因為典型曲線在內支座處有一段反向拋物線。
4.1.2 B區框架梁預應力筋布置形式分析
樓面梁及屋面梁均為兩束預應力筋通長布置,且均為雙折點折線,折點距支座6000mm。
跨內最大彎矩截面距邊支座距離分別為8300mm(樓面梁),6000mm(屋面梁),采用所設計的雙折點折線,有一個折點距邊支座為9000mm,另一個折點距邊支座為6000mm,折點正好在最大彎矩截面處或附近,能夠在此處產生較大的綜合彎矩Mn ,而且二層梁的預應力筋布置形式統一,方便設計、施工。同時,雙折點折線在控制截面的內支座處產生相當大的綜合彎矩。
4.2 預應力筋用量估算
4.2.1 估算過程
首先說明,本設計是按照規范估算預應力筋的。
規范中,預應力混凝土構件按抗裂設計安全度Kf來控制的,Kf的驗算公式為:
Kf=σpe+ γsKf/ K
式中σ―使用荷載作用下驗算截面受拉邊緣混凝土拉應力。
σpe――扣除全部預應力損失后預應力筋在該截面受拉邊緣產生的預壓應力。
γs――截面塑性影響系數。
kf ――混凝土抗裂度。
規范規定,Kf >0.7時,可不驗算裂縫寬度,視為滿足要求。本工程在估算預應力筋時,將控制截面的kf保持在0.75左右(實際設計中梁控制截面的K1保持在0.76~0.87之間),預應力筋就是按這個條件估算出來的。
4.2.2 估算結果
本工程預應力筋為高強低松馳鋼絞線,規格由ΦJ,15.24,單根鋼絞線面積140mm2,強度標準值FYK=1860MPa,張拉控制應力取σCON=1330Mpa,約為71.5%Fpk,根據結構內力圖及選定的預應力筋布置形式,估算出預應力筋用量如下:
A區框架;樓面梁,2―6ΦJ,15.24,σy =1680mm2,屋面梁,1―7ΦJ,15.24,通長布置,l一7ΦJ,15.24布置在24米跨梁內,Ay=1960mm2。
B區框架:樓面梁、屋面梁均為2―6ΦJ,15.24,Ay=1680mm2。
5 預應力等效荷載及綜合彎矩
5.1 預應力損失σL及有效預應力σPE
5.1.1 計算預應力損失σL時,一些基本參數如下:
張拉控制應力σcon取1330N/mm2。
計算孔道摩擦損失σL2:孔道采用鍍鋅波紋管留設,K取,0.003,μ取0.35。
計算錨具回縮損失σL4,OVM錨具屬夾片式群錨具,回縮值入取6mm。
計算鋼筋松弛鋼材。本工程采用的鋼絞線為低松馳鋼材,長期松馳損失取5.5%σcon。
計算混凝土收縮徐變損失σLS5:考慮普通鋼筋的影響。
5.1.2 計算完各項預應力損失后,再計算出各截面處的有效預應力值σpe。
5.2 等效荷載及綜合彎矩
由有效預應力值σpe,計算預應力等效荷載,并計算綜合彎矩Mn。
6 設計構造
本工程選用的OVM鋼絞線群錨錨固體系,該體系配套齊全,給設計和施工帶來了方便,在構造上有以下特點:
(1)OVM錨固體系在張拉端承擔局部集中力的是錨墊板和螺旋筋,邊柱的鋼筋應適當向兩邊集中布置,以便在中間留出放置錨墊板和螺旋筋的空間。
另外,中柱的鋼筋排列,也應考慮波紋管通過所需的空間。
(2)本工程A區屋面梁的固定端錨具,選用OVM―P型錨具,這是一種埋入梁內的粘結式錨具,每根鋼絞線端部先用專用擠壓器擠壓一個專用套筒,其作用類似于鋼絲的“墩頭”。然后鋼絞線穿入孔道,其端部套筒與一個專用錨板一起固定在設計位置的梁混凝土內形成固定端錨具。
7 結 語
該廠房焊裝車間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方案,與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方案相比,結構性能有所提高,取得良好綜合經濟效益。通過工程實測,對預應力框架設計時應取的各項系數,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將有助于將來更經濟、準確地進行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
篇8
關鍵詞:框架結構與填充墻交接處 抹灰裂縫措施
中圖分類號: TU323.5 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本文主要是控制框架結構與填充墻交接處抹灰裂縫的發生率,系統的分析出現裂縫的原因,并提出的砌筑填充墻時、后期抹灰時采取的對交接處裂縫產生所采用的必要、有效的預控措施。
1、填充墻砌體材料
1.1輕質加氣混凝土砌塊(內墻)
輕質加氣混凝土砌塊是以砂、粉煤灰及含硅尾礦等硅質材料和石灰、水泥等硅質材料為主要原料制作的,摻入鋁粉作為發泡劑,通過配料、攪拌、澆注、預養、切割、蒸壓、養護等工藝過程制作的輕質多孔硅酸鹽制品。由于輕質加氣混凝土砌塊具有較好的防火性能和隔熱保溫性能的特性,同時容重輕、施工較方便且能保護環境、節約土地資源,因此輕質加氣混凝土砌塊被廣泛應用與建筑非承重墻體。相關研究表示,它能減輕結構32%的重量,顯著改善熱工效應,具有十分明顯的經濟效應,是一種新興的墻體材料。
1.2燒結頁巖多孔磚(外墻)
燒結頁巖多孔磚是以頁巖、煤矸石或粉煤灰為主要制作原料,經焙燒而成的實心或孔洞率不大于規定值,并且外形尺寸符合相關的磚,是長期以來建筑傳統的主要材料。
2、框架結構與填充墻交接處抹灰層開裂原因分析
2.1開裂主要位置
框架梁底頂磚位置、柱邊與填充墻交接處
2.2開裂原因分析
2.2.1施工操作的不規范會導致抹灰層的開裂。砌體灰縫大小不一;表面成粒未清理;澆水不透;抹灰時對基層進行相應的處理;抹灰未進行分層抹灰或一層抹灰過厚;墻體預留的施工洞口未按規定進行填充等等未按嚴格按照設計和規范而施工操作是抹灰層開裂的主要原因。
作者簡介:劉賓,男,;1988年出生于江蘇宿遷,2010年6月畢業于湖南城建技術學院,專科學歷,中建五局上海建設有限公司工程師,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大道288號康恩貝大廈A座7樓 郵編:31000,電話:18358746200,E-mail:。
2.2.2框架柱與填充墻交接處抹灰層裂縫原因有彈性模量不一致,容易造成抹灰層的開裂;收縮值大小差異大,砌體對抹灰中水分吸收量大,造成交接處開裂;拉結筋設置不規范、不牢固;交接處界面未處理,從而導致抹灰層開裂的現象出現。
2.2.3梁底與填充墻交接處裂縫主要原因有墻頂斜磚砌筑前墻身未沉實;斜磚砂漿填縫不實;梁底界面未處理,梁底容易出現開裂現象。
3、防止框架結構與填充墻交接處抹灰層開裂的措施
針對上文對墻體抹灰層開裂原因的分析,在施工中采取了以下措施防止抹灰層開裂;
3.1嚴格控制施工質量,加強對施工人員的質量交底,提高施工質量意識,過程中主要對砌體的灰縫、垂直度、平整度進行實測實量,控制在規范允許偏差范圍內,較少抹灰層厚度偏大造成開裂現象。
3.2在洞口拉接鋼筋驗收合格后,將洞口側面以及墻面200 寬度范圍的浮灰沖洗干凈,并充分濕潤砼表面,刷1:0.5:0.05(水泥:中砂:建筑膠粉)的水泥砂膠漿。加強填充墻砌筑砂漿與結構的粘接。
3.3改變以往在洞口側面預埋筋焊接拉接筋的做法,這種做法極易產生位置偏移和焊接不牢的問題。現改為在砌筑前按皮數桿規定位置鉆孔膠粘植筋的的方法。這種植筋方法須進行拉拔試驗并合格。
3.4 為保證填充墻與結構之間的垂直縫填充密實并粘接牢固,改常規的擠漿做法為留寬縫塞漿的做法。即砌墻時與結構預留15 左右的灰縫,砌一皮用膨脹砂漿嵌實一皮。膨脹砂漿為1:3 水泥砂漿摻水泥用量12%的膨脹劑。砌筑次日開始噴水養護7 天。
3.5為增加騎縫鐵絲網水泥砂漿層與基層的粘接,將水泥砂漿批縫寬度和鐵絲網的寬度增加到200 以上,并保證居接縫兩邊基本相等。
3.6為進一步增強填充墻與剪力墻交接處罩面層(約2 厚)的抗裂性能,在批刮頭遍水泥膠膩子前,在接縫部位增設一道牛皮紙貼縫帶,然后滿刮罩面水泥膠膩子。
3.7梁底斜磚位置采用留置5cm空隙方法,待14d后施工細石混凝土塞縫密實。
4、結論
通過對抹灰開裂原因分析及制定的施工措施,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措施,最終效果顯著,不僅減少了后期返修費用,而且提高了項目的質量控制水平,提高了質量品質,得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
參考文獻:
篇9
框架結構梁柱節點也稱節點核心區,是主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外歷次地震中證明,框架結構的地震破壞大多發生在梁柱節點區,節點破壞主要是剪切破壞和鋼筋錨固破壞,嚴重時會引起整個框架的倒毀。當前一些施工企業和施工技術人員恰恰對現澆框架節點部位的施工操作不夠重視,節點施工質量控制不嚴,節點部位存在大量施工質量問題,無疑給工程質量留下了隱患。
1.框架梁柱節點施工鋼筋部分
1.1 鋼筋制作
節點配筋構造主要包括節點區的箍筋及受力主筋在節點內的錨固。箍筋對核心區內的混凝土起到約束作用。箍筋間距越小,節點抗剪強度即受剪承載力也越高。節點區內有縱梁、橫梁、柱的縱向鋼筋二乏向交叉,且鋼筋密集.配置箍筋在施工上有一定的難度。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在支完梁板的模板后放入梁的鋼筋骨架。再放節點箍筋。但是由于鋼筋的安裝綁扎難度較大,有些施工人員因此經常出現不放或少放箍筋.或箍筋綁扎不牢等問題.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抗裂性能。因此,節點區的箍筋可以考慮先按設計要求制成鋼筋籠,套入柱的縱向鋼筋,并綁扎或焊接牢固,再放梁的鋼筋,以保證構件鋼筋的安裝質量,特別要注意做好對工人的技術質量交底,嚴格按施工要求和規范進行安裝綁扎。
1.2節點箍筋
規范明確規定:框架節點核心區內箍筋量,不應小于柱端加密區的實際配箍量。這可以提高柱子的承載力,避免主筋受剪切彎曲破壞。可是有些沒計、施工人員對節點箍筋加密的必要性認識不足:設計人員未考慮節點內力分析。在節點核心區也無明確標注:對于施工人員而言,節點區縱橫交叉的鋼筋本來就很密集,按正常綁扎鋼筋已感困難,要求加密難度更大,在施工圖中明確標注的情況下,也就很難按照規范要求進行箍筋安裝綁扎。縱筋的錨固設計上一般是按照規范要求取節點區箍筋與箍筋加密區相同,包括箍筋的規格、直徑和間距等;縱筋錨固也要求滿足規范規定,包括伸入支座的直段及彎鉤長度。
2.框架梁柱節點施工模板部分
高層建筑框架梁柱節點的模板支設也是施工中的一個重點。梁柱節點模板若在現場散支散拼,易出現尺寸偏差大、拼縫不嚴、表面平整度差等問題,故宜采用場外預先制作定型模板的方法。例如可根據柱的四個角用方木和18mm厚膠合板,制成4片M形的定型模板,也可根據柱和梁截面的寬度用方木和18mm厚膠合板,制成4片U形定型模板。在梁柱節點處,采用定型模板既可保證節點區的施工質量,又可提高模板的周轉次數并節省人工。
施工實踐中最常見的是采用現場臨時散裝的做法,容易出現尺寸偏差過大、拼縫不嚴密、表面平整度較差等通病。要拆除再重裝往往十分麻煩,不便于進行節點內的雜物清理和節點箍筋的調整處理。結合節點箍筋的綁扎順序,在裝梁底模、穿梁底筋再綁扎節點箍筋后才安裝節點模板,可以采取框架梁寬度范圍以外的節點模板采用工具式定制模板的改進做法。
在弄清每個節點處的梁柱、樓板的幾何尺寸及相互位置關系后,對節點進行分類編號;根據各個編號節點的相關幾何數據確定節點模板的制作方案。矩形節點框架梁寬度范圍以外的模板一般由四個側面的各一至兩片矩形板組成,模板下部與柱的搭接長度取40cm便于固定。結合節點模板的組合方式確定每片模板的具體尺寸并編號后,繪制出各節點的模板制作圖;安排熟練木工根據各節點的模板制作圖預制節點工具式模板,并做好相應的標識。模板可用15mm厚夾板制作,用60mm×90mm木枋做背楞,背楞間距不超過300mm;隨施工進度現場安裝節點模板。先用鐵釘將相應的模板在柱身初步同定,檢查安裝標高及垂直度,調整合適后安裝夾具并初步收緊螺栓,再復查無誤后用力收緊螺栓完成安裝。
3.框架梁柱節點施工混凝土部分
柱的混凝土施工通常在梁底標高以下20-30mm處留設施工縫,節點區域與梁板同時施工,節點區域的剪力由混凝土及箍筋共同承擔。因此應該保證節點區域的混凝土具有足夠的強度,按照要求,當梁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時節點處應按強柱弱梁的原則,節點區域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與柱相同采用強度較高的混凝土。混凝上澆筑時,應按圖在粱柱接頭周邊用鋼網或小板定位,并先澆筑梁柱接頭的混凝土,隨后澆筑梁板混凝土。這樣既不便于施工,其質量也得不到保證。
梁柱節點區與梁板分開澆筑時,若現場沒有較嚴密的組織措施,接槎處易形成冷縫。為保證梁柱節點處混凝土的施工質量,設計者應該充分考慮現實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盡量使程序簡化;施工單位也要充分領略設計意圖,科學合理地組織施工。
結構設計方面對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的豎向構件和水平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要進行合理取值。一是整個工程的豎向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種類不應過多,且與豎向構件截面的變化要錯層同步;二是水平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取值要符合規范要求,同時要與豎向構件相匹配,使實際施工簡單化,盡量減少梁柱節點區單獨澆筑混凝土。
現場施工方面為做好梁柱兩個不同等級混凝土在同一澆筑面的接槎,在組織流水段澆筑時,要根據澆筑面的寬度和澆筑速度,分別算出梁板混凝土和梁柱節點區混凝土的體積,妥善安排兩種等級混凝土的用車量并計算各自的澆筑時間,以確保兩種混凝土在規定的接茬內完成。
4.結語
高層結構框架梁柱節點處混凝土等級差異現象普遍存在,其施工質量關系到直接關系到整體結構的可靠性,影響到整個建筑物安全和使用壽命,受到很多學者和廣大業內人士的普遍重視。隨著高層施工經驗的不斷累積,各種針對性措施的日益完善,優化設計,精心施工,對于高層梁柱節點質量的控制將會達到日臻成熟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喬亞雄.淺談增強鋼筋混凝土框架節點的措施.山西建筑.2008(6)
[2] 朱凱,呂大為.梁柱節點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施工方法的探討.煤炭工程.2008(7)
篇10
關鍵詞:錨桿 框架梁 高邊坡 防護 施工技術
1、工程概況
南欽鐵路屬于廣西沿海鐵路南寧至欽州北段擴能改造工程,整段工程地形起伏較大且復雜多變,原地面崎嶇陡峭,合理的路塹邊坡防護措施對高速鐵路建設項目工程的線路運行安全影響極為重大,錨桿框架梁施工作為路塹高邊坡防護成熟的手段被普遍采用。
2、錨桿框架梁防護的特點
錨桿框架梁作為近年新發展起來的防護形式,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具有節省工程材料,工程造價低的特點
該防護形式中錨桿的使用對加固土層起到加筋作用,同時通過錨桿使框架梁結構與地層連鎖在一起,形成一種共同作用體系,增強了地層的強度,改善了地層的力學性能,能有效的調用和提高巖土自身強度和自穩能力,大大減少坡面防護的圬工數量,具有節省工程材料,工程造價低的特點。
(2)邊坡綠化效果好,充分體現了低碳環保的設計理念
該防護形式盡可能的減少了圬工防護的工程數量,而且可以采用掛三維噴播植草或掛雙網噴有機基材等形式對框架內挖方邊坡進行充分的綠化,使挖方邊坡達到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保持生態環境相對平衡,美化公路、改善行車條件的效果,充分體現了低碳環保的設計理念。
3、技術要求和施工順序
本施工段框架梁采用菱形布置,縱梁與水平方向夾角為45°,梁截面尺寸0.4m×0.4m,外露0.1m,埋深0.3m,梁體采用HRB400和HRB335鋼筋綁扎成型,現場立模現澆C30混凝土。錨桿采用 Φ32 HRB400螺紋鋼制作,長度L=8m,節點間距D=4m梅花型布置,錨孔直徑110mm。錨桿配合框架梁使用,錨頭采用彎鉤與框架梁主筋焊接或綁扎牢固,支架與錨桿采用焊接連接,錨桿外露部分彎折10cm并用7cm厚C30混凝土封閉。注漿材料為M30水泥砂漿或水泥漿,注漿壓力不小于0.2MPa。框架內采用草灌護坡或噴混植生。錨桿與水平面夾角為20~25°,坡面配合框架梁對土質、軟質巖、節理裂隙發育的硬質巖、巖體破碎、淺層順層、軟硬質巖層等不良巖體地段的路塹坡面進行防護。錨桿施工前選擇相同的地層進行拉拔試驗,試驗孔數不少于3孔,以驗證錨桿砂漿的握裹性和錨固段的設計指標,確定施工工藝及參數。
施工順序:
① 做好地表截、排水設施后,路塹邊坡自上而下分層開挖,每一分層高度為2~3m。
② 每一分層開挖完畢后,立即施工坡面錨桿:定位、造孔、錨桿安裝、注漿。然后進行下一分層施工。錨桿采用采用孔底返漿法,灌注M30水泥砂漿。 每一級邊坡(以邊坡平臺為分界線)錨桿施工完成后,綁扎制作鋼筋籠,現澆框架梁。每一級全部施工完畢后,進入下一級循環。
4、施工方法
1、錨桿施工
1.1 鉆孔
(1)鉆孔是錨桿施工中控制工期的關鍵工序。需根據設計規定的孔位、孔徑、長度與傾斜度鉆孔。鉆孔前要對鉆機進行坡角、方向、平面位置調整,做好支墊。鉆孔進入0.5m時,須再次檢查坡角、方向、平面位置是否準確,以便及時重新調整。可利用φ50mm腳手架桿搭設平臺(見圖1),平臺用錨桿與坡面固定,鉆機用三腳支架提升到平臺上。鉆孔深度應超出錨桿設計長度0.15m左右,成孔孔壁必須順直、完整。本段鉆機采用φl10mm孔徑,孔深為8m。
(2)鉆孔結束,拔出鉆桿和鉆具,將沖擊器具清洗好備用。用一根聚乙烯管復核孔深,并以高壓風吹孔,待孔內粉塵吹干凈,且孔深不少于錨桿設計長度時,拔出聚乙烯管,以織物或水泥袋紙塞好孔口待用。
圖1
(3)滲水處理:在鉆孔過程中或鉆孔結束后吹孔時,若發現孔中吹出的都是一些小石粒和灰色或黃色團粒而無粉塵,則說明孔內有滲水,巖粉多粘附于孔壁。這時若孔深已夠,則注入清水,以高壓風吹凈,直至吹出清水;若孔深不夠,雖沖擊器工作,仍有進尺,也必須立即停鉆,拔出鉆具,清洗后再繼續鉆進,如此循環,直至結束。有時孔內滲水量大,有積水,吹出的是泥漿和碎石,這種情況巖粉不會糊住孔壁,只要沖擊鉆工作就可繼續鉆進。若滲水量太大,以至淹沒了沖擊器,沖擊器會自動停止工作,應拔出鉆具進行壓力注漿。
(4)塌孔、卡鉆處理:當鉆孔穿越強風化巖層或巖體破碎帶時,往往發生塌孔。塌孔的主要標志是從孔中吹出黃色巖粉,夾雜一些原狀的(非鉆頭擊碎的、非新鮮的、無光澤的)石塊。此時不管鉆進深度如何,都應立即停止鉆進,拔出鉆具,進行固壁注漿,注漿壓力采用0.4Mpa,漿液為水泥砂漿和水玻璃的混合液,待24h后再重新掃孔鉆進。雨期,常常順土體帶向孔內滲流泥漿,固壁注漿前,必須用水和風把泥漿洗出。
1.2 錨桿制作
錨桿可在鉆孔時現場進行加工,設計錨桿為Φ32HRB400鋼筋。因錨桿與框架梁鋼筋要連接成整體受力,錨桿下料長度應為設計錨桿長度(8m)外加與框架梁連接的鋼筋長度(取0.65m),并將外露部分彎成90°。同時沿錨桿全長間隔1.5m左右焊接一對定位支架,主要用于錨桿下部支撐孔壁,使錨桿有足夠的保護層,并使錨桿保持順直。
1.3 錨桿安裝入孔
錨桿孔裝錨桿前,要核對錨桿是否和圖紙一致,確認無誤后,再以高壓風清孔一次,即可著手安裝錨桿。將錨桿緩慢送入孔內,并保持錨桿順直度。
1.4 錨桿注漿
本段錨桿注漿要求采用M30純水泥漿。按施工配合比將水泥和水在攪拌機中拌合均勻,經過2.5mm×2.5mm的濾網倒入儲漿桶,桶內水泥漿在使用前仍需低速攪拌,以防止水泥漿離析。壓漿使用JHB-1.2柱塞式砂漿泵,采用重力灌漿與壓力灌漿相結合的辦法灌漿。辦法是:將膠管與錨桿同時插入錨孔底部,用壓漿泵(壓力不小于0.2Mpa)將水泥漿壓入錨桿孔內,隨漿液灌進,空氣由錨桿孔排出,將灌漿管從孔底朝孔口緩慢勻速拔出,但要保持管口始終進入水泥漿1.5—2.0m。當水泥漿灌入孔口時立即減壓為零,以免在孔口形成噴漿。灌漿管拔出孔口后立即將制作好的封口板塞進孔口,灌漿結束。灌漿時應避免孔內產生氣墊,壓漿泵料倉內要始終有一定量的水泥漿。注漿采用一次有壓注漿,中途不得停漿,孔內注漿必須飽滿密實,如需二次補漿必須在水泥漿初凝前進行。錨桿注漿,水泥選用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攪拌水泥漿應均勻,使用時不得有沉淀,同時要嚴格控制加水量和水灰比,注漿材料選用水灰比為0.47的純水泥漿。
2、框架梁施工
框架梁施工前按要求應進行錨桿抗拔試驗,以錨桿量的3%抽檢且每坡面的抽檢量不得小于3根,要求抗拔力土層不小80kN,巖層不小于160 kN。
2.1 框架梁開挖
框架梁開挖前應進行坡面修整,按設計框架尺寸放線控制,以風鎬與人工鎬刨修理坡面,以保證框架嵌入坡面內。開挖應自上而下進行,逐條開挖框架。開挖工作應與裝、運作業面相互錯開,嚴禁上下重疊作業。
2.2 鋼筋制作安裝
鋼筋材料、接頭及其設置、保護層等指標按規范要求控制。鋼筋應在常溫狀態下加工,彎鉤一次彎成。加工完畢的鋼筋,放置在棚內的架墊上、避免銹蝕及污染。鋼筋骨架,先行預制,并有足夠剛度,綁扎定位牢固,保證其在模型中的正確位置。錨桿端頭鋼筋應與框架梁鋼筋焊接成整體,若錨桿與箍筋相互干擾,可局部調整箍筋的位置(見圖2)。
圖2
2.3 模板的制作及安裝
模板必須保證混凝土建筑物各部分的設計形狀、尺寸和相互間位置的正確性,且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安裝方便,便于重復使用;接縫應嚴密,不漏漿。模板可采用拼裝式鋼模板或竹膠板,安裝時可用短錨桿固定在坡面上。(見圖3)。
2.4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使用攪拌站運輸混凝土。要求攪拌機拌制時,延續攪拌的最短時間應符合規范規定。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不應發生離析、漏漿、嚴重泌水及坍落度損失過多等現象。灌注混凝土前及灌注過程中,對模板、鋼筋骨架、預埋件等加以檢查,當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灌注混凝土應連續進行,當允許間歇時間已超過時,應按灌注中斷處理,同時應留置施工縫,并作出記錄。施工縫的平面應與結構的軸線相垂直,施工縫處應埋入適量的鋼筋或型鋼,并使其體積露出混凝土外一半左右。
5、施工中遇到的問題
(1)使用竹膠板木模,人工加固耗時,澆筑混泥土振搗困難,頂面壓膜不好固定,振搗是模板會整體上浮。
(2)使用竹膠板木模,在振搗中砼容易隨振搗四處流溢,如振搗不充分,氣泡不易排出,較容易出現麻面蜂窩 。
(3)使用竹膠板木模,由于頂面壓膜過長,從而曾加澆注砼土的難度,加大坍落度的話,在振搗是又對模板的加固要求較高,增加工時。
(4)使用竹膠板木模,需要加工一部分頂面壓膜,會增加模板的投入,而且在以后的拆模是工作比較繁瑣。
(5)框架兩側模板加固困難,工人的用時較多,增加施工成本。
6、結束語:
錨桿框架梁作為一種常見的邊坡防護結構,普遍作為路塹邊坡防護的首選施工方法,并能起顯著地作用。同時,我們應注意到,在土質及軟質巖地段,框架梁應預先在邊坡上人工開槽,框架現澆后應與周邊地層密貼,需要露出部分與骨架或框架內綠化措施對應。如果不注重這些細節上的問題,那么做出來的東西可能影響美觀。總體來說,錨桿框架梁施工作為一種成熟、安全、經濟的施工工藝,對以后類似的施工結構能發揮更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廣西沿海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區間路基設計圖(中國中鐵二院)
[2]廣西沿海鐵路擴能改造工程路基設計專用圖(中國中鐵二院)
[3]客貨共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中國鐵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