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范文
時間:2023-03-22 17:28: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綠色建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綠色建筑考慮到當地氣候、建筑形態、使用方工、設施狀況、營建過程、建筑材料、使用管理對外部環境的影響,以及舒適、健康的內部環境,同時考慮投資人、用戶、設計、安裝、運行、維修人員的利害關系。換言之可持久的設計、良好的環境及受益的用戶三者之間應該有平衡的,良性的互動關系而達到最優化的綠化效果。綠色建筑正是以這一觀點為出發點平衡及協調內外環境及用戶之間不同的需求與不同的能源依賴程度,而達成建筑與環境的自然融和。
作為一位建筑設計人員 對上海世博會的綠色建筑向往已久,今年6月終于有機會來到上海 來到世博 成就我的綠色之旅 更深刻的感覺到了綠色建筑對城市生活的影響
整個園區依水而建 保證了園區良好的氣候及景觀環境 同時利用靠近黃浦江的優勢,引入江水作冷熱源的地源熱泵系統,用全生態綠色節能技術營造舒適宜人的室內環境。而園區內的形形的新式建筑 無不從方方面面表達出了 綠色建筑的無處不在,其中筆者印象最深的便是“世博軸”以及中國國家館 :
中國館作為此次世博會的一大標志性建筑,在表達著中國文化和精神的同時,也將中國最先進的建筑展示給了世界 從建筑造型到內部空間 從建筑材料到建筑設備 無一不是綠色建筑中的典范,遠觀中國館 體型巨大而不復雜 立面富而不凌亂,在“世博軸”上豎起一座雄偉的“綠色地標”,同時又與周邊的場館相協調,與周邊大橋、濱江公園綠地、廣場呼應,共同構成一道美麗的天際線。
其龐大規整的體量保證了良好的體形系數,架空式的設計更是與傳統的南方建筑相呼應,優化了建筑的通風又增加了共享空間,在此等候入場即可擋雨又可遮陽,層疊出挑的造型在夏季上層形成對下層的自然遮陽;
同時中國館的內部環境也非常宜人 身處館中完全趕不到平日里鋼筋水泥給人帶來的壓抑感 而更像是身處大自然的包圍中 當你置身于那巨幅的清明上河圖前 聽著那潺潺的水聲 一時間還真仿若忘了自己身在何處了
除去建筑形態的設計 關內形形的新材料與新技術也都很吸引人 館頂上的觀景臺引進最先進的太陽能薄膜,儲藏陽光并轉化為電能。頂層還有雨水收集系統,雨水凈化用于沖洗衛生間和車輛。再輔以形形的綠色建筑材料諸如無放射無污染的外墻材料,采用LOW-E鍍膜的玻璃等等,使中國國家館的比國家規范還要節能近10%
作為世博園區最大的景觀軸線的世博軸,帶給人的震撼同樣不小于中國館,其陽光谷和索膜結構以及江水源、地源熱泵的使用則是世博軸的核心綠色建筑語言
如果說中國館是“架空的綠色空間”的話,那么“陽光谷”則很好的闡述了“綠色地下空間”的概念。。
地下空間給人的印象大多是昏暗與沉悶,然而世博軸的“陽光谷”使得這一問題迎刃而解。6個巨型圓錐狀“陽光谷”分別分布在世博軸的入口及中部,將陽光、綠化和自然空氣引入地下空間,它們的獨特形態能夠幫助陽光自然傾斜入地下,既利于提高空氣質量,又能節省人工照明帶來的能源消耗。再輔以大面積的綠色植物 當你置身其中 絲毫感受不到地下建筑的壓抑感,反而有一種沐浴在原始森林陽光下的感覺
同時與中國館的雨水收集概念相類似,每個“陽光谷”形似廣口花瓶的環狀玻璃幕墻,除了形成良好的透視效果,還可用于雨水收集。大量雨水被儲存在地下室,經過層層過濾,不僅可以自用,還用于周圍其他場館的灌溉與清潔。
世博軸的另一個突出的特點是索膜結構。世博軸的屋頂采用跨度為98米、長度為833米的膜材覆蓋,達到了遮陽、節能、造型自由的效果。在陽光的照射下,由膜覆蓋的世博軸內部充滿自然漫射光,無強反差的著光面與陰影區分,內部空間視覺環境開闊和諧。白天當你駐足停留歇息或者來往于各個場館之間的時候 置身“軸”下,便不再懼怕那耀眼的陽光;夜晚當內部的燈光透過屋蓋的膜照亮夜空,更使得世博軸的體型顯現出夢幻般的效果。
除了生機盎然的“陽光谷” 和索膜結構,世博軸還通過生態技術展現冬暖夏涼的宜人特點。設計巧妙利用這個巨大公共通道的下面樁基及底板鋪設了700公里長的管道,形成地源熱泵。地源熱泵是一種利用地下淺層地熱資源,既可供熱又可制冷的高效節能空調系統,此如利用世博軸靠近黃浦江的優勢,引入黃浦江水作冷熱源,實現空調冷熱源100%%采用可再生能源
篇2
【關鍵詞】綠色建筑;既有建筑;綠色改造;建筑維護結構
在《大且綠――走向21世紀的可持續性建筑》一書中,綠色建筑被定義為:通過節約資源和關注使用者的健康,把對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的建筑,其特點是有舒適和優美的環境。[1]綠色建筑中的“綠色”并不是指日常所見的屋頂花園、立體綠化等,而是指一種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與環境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建筑概念象征。
綠色建筑的核心思想是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入建筑領域,“四節一環保”,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全球推進節能減排的大進程中,綠色建筑作為建筑領域可持續發展的主導路線正以蓬勃之勢迅速發展,為貫徹執行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國家發展戰略政策,引導綠色建筑健康發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07年8月出臺了《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試行)》(建科[2007]206號)和《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試行)(建科[2007]205號)。新版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于2015 年 1 月 1 日已正式實施,新標準在適用范圍、評價體系和技術創新等方面都進行升級,實現了定性判斷到定量判斷的大幅度跨越,廣州全面執行新國標,綠色建筑發展進入2.0時代。[2]
廣州市國家綠色建筑示范項目有廣州亞運城綜合體育館、番禺中心醫院、廣東科學中心等,然而目前綠色建筑大多是針對新建建筑而言,對既有建筑尚未提出比較明確的綠色改造概念。我國既有建筑存量巨大,建筑能耗偏高,絕大部分既有建筑都存在結構部件老化問題,環境負面影響偏大,社會生活環境質量有待改善。在城市更新發展進程中,受技術、經濟效益及價值觀念等因素制約,對于既有建筑大多還是采取了“大拆大建、推倒重來”的模式,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廣東省作為中國的第一經濟大省,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文化迅猛發展,同時能源緊缺且消耗量巨大,發展綠色建筑已成為推進節能減排、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美麗廣東的重大戰略之一[3]。既有建筑的綠色改造成功案例對于綠色建筑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某項目位于廣州市,原建筑舊貌為一個即將拆除的的舊工業建筑,其中包括一棟辦公建筑、一棟宿舍,兩棟廠房和一個鋼結構建筑。后經過建筑立面、內部空間等優化改造以及多項綠色先進技術的應用,其辦公樓成為了獲得國家綠色建筑二星級設計標識的既有建筑。
建筑能耗通過維護建筑維護結構散失的能量在整個建筑能耗中占較大的比重,世界各國的建筑節能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如何提高建筑維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該項目辦公樓外墻基體材料為灰砂磚,經檢測原外墻傳熱系數值為2.3W/(O?K),綠色改造后外墻采用25mm厚擠塑聚苯板加10mm空氣間層內保溫處理,且外墻飾面磚均采用太陽輻射吸收系數低于0.65的淺色飾面磚,實測外墻傳熱系數值為0.91W/(O?K),滿足設計值0.96 W/(O?K)的要求。就一般建筑而言,門窗面積約占建筑維護結構面積的30%,而門窗的能耗約占建筑圍護結構損失的50%,是影響建筑熱環境和造成能耗過高的主要原因,應用節能門窗對現實建筑節能十分關鍵[4]。該項目原采用普通推拉鋁合金窗,綠色改造后合理布置中空玻璃加內置百葉遮陽窗和熱反射鍍膜玻璃外窗,經過實測中空玻璃加內置百葉遮陽窗的傳熱系數為3.6W/(O?K),依據《建筑外門窗保溫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外窗傳熱系數定級為3級,其5mm白玻+19A+5mm白玻中空玻璃可見光透射比為0.78、遮蔽系數為0.85,自然采光效果好。屋頂作為建筑維護結構的組成部分之一,提高建筑屋面的保溫隔熱能力,能有效地阻擋室外熱空氣傳遞,減少空調能耗,有利于改善室內熱環境,綠色改造后該項目辦公樓采用30mm厚擠塑聚苯板作為屋面的隔熱處理及30%以上種植屋面,既可以形成屋頂保溫隔熱層,又為員工生活增添多一點綠色景觀,環境舒適感提高。計算維護結構能耗權衡判斷節能效率為52%,滿足《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廣東省實施細則的要求。
該項目辦公樓照明設計上采用了放射式供電方式,采用高光效光源、高效燈具及電子鎮流器,而一般工作場所采用細管徑直管熒光燈、LED燈和緊湊型熒光燈。辦公室、值班辦公室等處的照明采用就地分區設置照明開關控制,走廊采用節能型控制開關。經實測,辦公室平均照度為308.62lx、照明功率密度為4.6W/O,一樓樓梯間平均照度為76.47lx、照明功率密度為1.4W/O,滿足《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該項目辦公樓在內部空間優化設計上多處采用大開間和靈活隔斷設計,節省材料同時提高空間使用效率,輔助設計加開高窗,室內自然通風較好,各層室內空氣流速均在1.5m/s以下,完全滿足人員活動舒適要求。
此外該項目還應用了雨水回收利用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一體化設計、智能化控制及能耗監測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太陽能路燈及草坪燈、空氣質量監控與新風系統、透水地面及霧森系統等多項綠色建筑技術,加上配套嶺南風格園林景觀設計,采用適合于本地氣候的喬、灌、地被復層綠化方式,形成了一個通透敞亮環境舒適的嶺南風格綠色建筑。
該項目在整個既有建筑的綠色改造升級過程中,充分結合廣州地區的特色,嶺南風格園林規劃定位,針對夏熱冬暖地區優化建筑維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改善建筑內部空間的布局,應用建筑立體綠化種植技術、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等綠色建筑節能技術,為城市的既有建筑進行綠色改造起到了示范性作用。中國城市化飛速發展,建設領域應該摒棄過去對既有建筑大拆大建的模式,充分發揮綠色建筑設計的資源利用3R原則 (減量Reducing、重用Reusing、循環Recycling)、環境友好原則、地域性原則[5],走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戴維?紀森,大且綠(走向21世紀的可持續性建筑)(精).林耕,劉憲,姚小琴譯.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5.
[2] 李魯健,廣州墻材革新與建筑節能2014年第6期總105期. 廣州市建筑節能與墻材革新管理辦公室,2014.12.
[3] 馬維娜、梅洪元,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現狀與發展策略,建筑技術,2010.07.
篇3
關鍵詞:綠色建筑;節能;低碳
引 言
綠色建筑是城市走可持續發展必經的道路,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人們都在推崇建筑中的綠色設計,而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實現這種設計的真正運用。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建設要求表明,綠色建筑的發展能夠對社會的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也能夠使更多的人認識到綠色建筑的資源節約性,舒適高效性。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要大力的推行綠色建筑。
1 綠色建筑的概念
近年來,為了體現建筑行業的低碳環保,綠色建筑的概念逐漸的被熟知,并被實踐起來,所謂綠色建筑一般指的是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內,可以消耗最少的地球資源并且使用最少的能源,同時還要們制造出最少廢棄物的那些建筑。
綠色建筑呈現出來的特點即節約能源性;建筑氣候適應性;材料資源的再生利用性;尊重用戶性;尊重地理環境性;整體的設計性。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綠色建筑推行的最終目的。
2 目前形勢下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綠色建筑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相對比較初級的階段,因此在技術的適應以及實際的工程建設中都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發展中不斷改進。
2.1 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
自從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我國提出之后,人們也開始關注起建筑的綠色發展。例如,從1996年開始,我國的自然科學基金會就已經正式的把“綠色建筑體系研究”列為“九五”計劃的重點資助課題。從這時其人們就已經知道了綠色建筑的概念。到了1999年,國際建筑師協會在北京舉行,于此同時《北京》的,使得可持續發展理念成為建筑師和工程師在新世紀中的工作準則。在此之后的一段時間,我國很多地區的政府部門以及科研院所等開始了對綠色建筑技術的一些研究,并通過在一些辦公建筑、高等院校圖書館、城市住宅小區、農村住宅等建筑上的實施,得出了一些綠色建筑發展的有益條件,為綠色建筑接下來的發展開啟了一段新的開始。而在2002年的年底,針對我國建筑行業的具體發展情況,相關部門開始提出綠色建筑所涉及的內容和重點,并建立了科學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使得對綠色建筑的評價有了基本的依據。之后,我國的相關部門又開始著重對綠色建筑的關鍵技術進行研究,并且研究的重點內容就是開發符合綠色建筑標準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成套設備,通過努力形成我國綠色建筑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基地和自主創新體系。目前我國的綠色建筑已經進入了實施的階段。
但是由于綠色建筑的發展時間還不長,我國多綠色建筑的研究還不太徹底,導致在綠色建筑的實際施工建設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2.2 對綠色建筑的認識不夠
目前,盡管一些地區已經開始實施綠色建筑工程,但是還有不少的地方尚未把建筑的節能與發展綠色建筑等工作貫徹到地方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實施可持續發展、推進城鎮化的戰略中來。此外,由于建筑的設計建造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中設計到的范圍是很廣的,政府部門、開發商、投資商和大多數設計、施工、監理、物業管理人員以至廣大人民群眾都會與這些建筑息息相關,但是這些人中不乏缺乏綠色建筑的基本知識和意識的人,所以就很難保證綠色建筑在建設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滲透力和質量。因此,在綠色建筑的推廣中一定要注意加強人們的綠色建筑意識,提高他們在綠色建筑建設中的配合度。
2.3 以綠色為要求,隨意的抬高房價
近年來,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加強,也逐漸的體會到環境惡化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因此,在生活中人們也逐漸開始追求居住環境的綠色化。因此,在建筑行業中,一些房地產開發商就抓住人們的這種心理,在綠色建筑的買賣中對以綠色為要求,肆意的把房價提高,來謀取暴利。這種行徑的存在,大大的擾亂了綠色建筑的健康發展,也給整個建筑行業的發展注入一股不良之風,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制止。
2.4 隨意亂建綠色建筑
盡管目前綠色建筑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還是有一些不良之風存在隨意的亂建綠色建筑也是綠色建筑發展中存在的一個現象。如果是亂建的即使建筑符合節能、環保的要求也不可能取得長久的復雜化呢,因為這種亂建建筑的存在會對其周圍其他建筑產生不良的一個箱子,在實際的建筑發展中,也要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
2.5 缺乏科學合理的體系和機制
一直以來,我們國家對能源的管理偏重工業和交通節能,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的發展缺乏有效的激勵政策引導和扶植。致使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推廣工作長期落后,成為我國全面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一個薄弱的階段。并且,有不少的地方對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工作相關的行政管理職能尚未予以高度的重視,因此,在實際的綠色建筑建設中缺乏合理的科學管理體系和機制,尚未將其列入政府承擔公共管理職能的組成部分,同時還有個別地方的政府就對綠色建筑的管理體系放任自流,導致政府管理部門缺位,該管的沒管住,使得建筑市場出現嚴重的混亂。
3 綠色建筑的優點分析
盡管綠色建筑的發展中面臨著以上的問題,但作為科技越來越發達的大國,我國的綠色建筑技術竟會在今后的發展中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目前我國正在及時、系統、廣泛地引進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和技術,這對引導我國剛起步的綠色建筑的發展尤為重要。目前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建立關于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綜合性的標準體系,盡可能的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提供一系列的規范和標準。
3.1 綠色建筑的節能
綠色建筑實現節能的技術支撐是低能耗大型建筑技術、高效集中供熱熱源和輸配系統技術以及高效熱泵采暖制冷技術等。例如,在綠色建筑的建設中,設計師充分利用陽光,利用太陽能來為用戶提供最基本的用水需求,同時為了滿足用戶冬季的取暖需求,設計師充分利用了可再生的地熱能,大大節約了傳統取暖供應中的能耗。
3.2 綠色建筑的節材
綠色建筑的節材不僅體現在對建材成本的節約使用上,同時還十分注重綠色建材的使用,特別是在建筑裝修的過程中,傳統室內裝修材料多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甲醛等物質,而在綠色設計標準的要求下,綠色建筑的裝修中大大減少了該類物質的使用,給人們提供了更加舒適健康的生存環境。
3.3 綠色建筑的環境保護
而綠色建筑的環境保護功能主要就是通過節能、節材以及節地、節水等體現出來的。
4 結 語
總而言之,綠色建筑走上的是一條節能發展的道路,設計者在進行建筑的綠色設計中,必須對建筑的各項節能措施有著充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在節能措施的選擇上,要結合當地建筑的特點以及當地的地理環境及氣象特點。在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的今天,要使建筑走上一條節能、環保的綠色道路,就必須在考慮建筑經濟效益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引進合適的建筑節能措施,同時還要充分的利用當地的資源,減少建筑對環境的破壞。
參考文獻
[1]胡坤,宿顯瑞,劉喜.建筑熱工學與綠色建筑探討[J].河南建材,2012年第3期.
篇4
關鍵詞:綠色建筑 概念 認識誤區
一、概念的提出
2005年建設部公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給綠色建筑下了一個完整的定義。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水、節地、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歸結為“四節一環保”。
進一步說,綠色建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貫穿于建筑物的規劃、設計、建筑、使用以及維護的全過程,覆蓋建筑物的整個生命周期。綠色建筑充分利用建筑場地周邊的自然條件,盡量保留和合理利用現有適宜的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在建筑的選址、朝向、布局、形態等方面,充分考慮當地氣候特征和生態環境;建筑風貌和周圍環境保持協調,保持歷史文化與景觀的連續性等,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適的空間。它關注建筑材料與能源的合理利用與節約,因而建筑物建造與使用過程的每個環節都應最大程度地節約能源與材料。綠色建筑將環保技術、節能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滲透到居民生活的各個方面,總之,綠色建筑是自然環境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認識誤區
誤區一:綠化率高的建筑是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對綠地面積有著嚴格的要求,比傳統建筑給居住者更多的綠色自然感受,但那不是綠色建筑,只是綠色建筑中的一個子系統。綠色建筑的評定是包括能源、水、聲、光、熱、綠化、環境。綠色建筑在我國是一個剛剛萌芽的新事物,近幾年來,成為許多房地產商朗朗上口的新詞兒,讓人們誤認為綠色建筑就是綠化率高的高檔建筑。
誤區二:節能建筑是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肯定是節能建筑,但節能建筑不一定就是綠色建筑。節能建筑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而綠色建筑是生態住宅、節能建筑、環保住宅、健康住宅的和諧統一體。
誤區三:智能建筑是綠色建筑
專家認為綠色建筑可以稱之為生態建筑,可持續建筑,與智能建筑意義相近。智能建筑是利用信息化、網絡、控制等技術,實現居住的舒適、健康、安全,節能。智能建筑只是實現綠色建筑一種手法。
誤區四:綠色建筑是高價和高成本建筑
綠色建筑強調建筑材料的循環使用和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從而有可能實現最低成本的投入。如西北地區的“窯洞”利用黃土的物理特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且利用了地層本身的儲冷儲熱作用,起到了冬暖夏涼。由于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投資成本還是比較低的。
誤區五:綠色建筑是高科技建筑
綠色建筑是提倡采用最簡單的技術、最小的環境代價,建造最適宜的生活環境。如:新疆有的建筑使用的材料是當地的石膏和透氣性非常好的秸稈,保溫性很高。
誤區六:綠色建筑不僅局限于新建建筑
新建建筑在建筑節能上是強制性規范,要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筑,還需要日后完善。
根據我國國情,近幾年來,已逐漸對既有建筑進行了改造。如:對既有建筑原有的串聯供熱改為分戶計量集中供熱。
誤區七:綠色建筑不只是政府的職責
推廣綠色建筑不只是政府的職責,也需要廣大居民積極配合。如:在裝修過程中,不要拆裝墻,改換窗戶等,會破壞了原有建筑的節能和環保。
三、結束語
本人通過對英國的BRE環境樓、瑞典的哈馬比新型建筑小區及馬爾默市B001住宅區,清華大學超低能耗樓等經典綠色建筑案例研究,深深認識到:綠色建筑觀念的普及,多學科的合作,生態技術產業化,政府的大力推行是推動我國綠色建筑建設的基本條件;綠色建筑指導思想是在設計時務必要體現并符合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即為可持續發展原則在建筑設計上具體的體現和形象代名詞。
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建筑與自然的和諧:即要求保持環境、利用環境、防御自然,保護生態系統并減少及其他的大氣污染物的排放,保持建筑周邊環境生態系統的平衡;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進行供暖、供熱、采光以及通風,充分考慮綠化配置,軟化人工建筑環境;考慮建筑物的朝向等
2.應用減輕環境負荷的建筑節能技術。即降低能耗、長壽命化以及利用環境友好的材料、節約能源、以及能源的再利用、使用耐久性強的材料、可循環再生材料的利用。
3.循環再生型的建筑生涯,循環利用始終貫穿到整個建筑生涯。
4.創造健康、舒適室內環境。包括健康持久的生活環境,優良的空氣質量。
篇5
關鍵詞:建筑施工;綠色新技術;應用;創新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
建筑施工中的裝飾施工是整個施工過程的結尾。然而建筑施工中環保問題也大多處于這個階段,建筑裝飾施工模式往往是資源的高消耗和環境的高污染。完全背離了現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道路。建筑施工中的新技術的應用將會解決這一難題,是建筑裝飾更節能、更環保、更美麗使人民生活的更舒適。
2建筑裝飾施工的綠色新技術
建筑裝飾施工的新技術,把握住了節能環保的主要內容,從節能的角度出發進行建筑裝飾施工,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要求。還要從環保的角度出發,對于建筑裝飾施工中產生的各種環境污染的問題,進行合理有效的防治。
2.1運用新技術新材料節約能源
為了響應綠色這個主題,我們在建筑裝飾施工中要引進新技術新材料。使新技術新材料在節約能源方面做出巨大的貢獻。例如:在建筑裝飾施工中可以通過采用高效燈管、晝光利用、照度調整、設定照明開關時間等手段,與傳統照明和方式相比,可最高節省52%的電力消耗。在外墻安裝光電幕墻,集成有光伏發電系統的幕墻稱為光電幕墻,即將太陽能光電板組件安裝在幕墻或采光頂的結構框架上,利用太陽能發電,通過光電幕墻實現光伏建筑一體化。相對于火力發電等方式,可節約發電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墻面及屋面升溫,減少室內外熱量交換,減輕空調負荷,降低空調能耗。鋪設塑木地板WPC是一種主要由木材(木纖維素、植物纖維素)為基礎材料與熱塑性高分子材料(PE塑料)和加工助劑等,混合均勻后再經模具設備加熱擠出成型而制成的高科技綠色環保材料,兼有木材和塑料的性能與特征,能替代木材和塑料的新型環保高科技材料。塑木地板是新型的環保節能復合材料,木材的替代品,節省了大量的木材。使用特種玻璃替代普通玻璃,與國際上普遍采用的鍍膜技術用來反射紅外線的節能玻璃相比,特種玻璃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采用世界一流的一次燒熔技術進行加工制造,能強烈吸收中近紅外線所釋放的熱能,當外界溫度降低以后會以長波段遠紅外方式向玻璃兩側輻射長波段遠紅外線,特種玻既有通透性強又能防曬以及保溫的綠色效果解決了節能環保難題,而且還具有防目眩的功能,有效避免了二次光污染。
2.2合理選擇裝飾材料避免空氣污染
室內空氣污染是空氣污染的主要問題,對人的危害也是最大的,所以在選擇裝飾材料和裝飾施工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選擇綠色環保材料和方法。要預防裝修過程產生的臥室污染,首先要從源頭上加以控制。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污染少的裝修材料,是降低室內有毒有害氣體含量的有效措施。在建筑裝飾施工時應注意:一、墻面裝飾材料的選擇。家居墻面裝飾盡量不要大面積使用木制板材,可將原墻面抹平后刷水性涂料,也可選用新一代無污染環保型墻紙,甚至采用天然織物,如棉、麻、絲綢等作為基材的天然墻紙。二、地面裝飾材料的選擇。地面材料的選擇面較廣,如地磚、天然石材、木地板、地毯等。地磚一般不產生升污染,如大面積采用天然的石材地磚,應選用有檢測證明、不含放射性元素的板材。選用復合型地板前,應仔細查檢查產品說明書。三、頂面裝飾材料的選擇。居室的層高如果不是很高,可以不做吊頂,可采用將原天花板抹平并涂改刷水性涂料的方式。若整體吊頂,應該選用輕鋼龍骨紙面石膏板、埃特板、或者硅鈣板等材料替代木龍骨夾板。四、軟裝飾材料的選擇。窗簾、床罩、枕套、沙等軟裝飾材料,最好選擇含棉麻成分較高的布料,并注意染料應無異味、穩定性強且不易褪色。五、木制品涂裝材料的選擇。木制品最常用的涂裝材料是各類油漆,這是居室的污染源。在選擇涂料時,除了顏色和光澤外,最重要的是要選擇環保涂料。一般來說,合資、進口品牌在質量和環保方面都比較有保證,不過,國內已有一些企業研制出環保型油漆,不采用含苯稀釋劑,刺激性氣味較小,揮發較快,受到了用戶的歡迎。六、施工中輔料的使用。特別是膠和底漆,即使選擇了環保涂料,在基底處理時也不能馬虎。另外,膠的使用也要注意,107膠內含有害物質,國家有關條例已經明令禁止在家庭裝修中使用。
2.3選擇施工方法減少噪音污染
建筑裝飾施工要多到綠色化就要解決噪聲污染這一問題。解決噪聲污染的途徑有三種即消除噪聲源、阻止噪聲傳播、對人進行防護。首先,從消除噪聲源入手對施工的技術進行改革,用噪音小的設備替代噪聲大的設備,進行合理的設計減少裝飾時的破拆、及打洞等噪聲大的施工步驟。其次,對于施工場地進行合理布局以及加裝噪聲防護網,以減少噪聲的傳播。調整噪音大的施工工作時間,把噪音大的施工工作(如金屬切割、機械設備工作、破拆等)盡量的調整到早6點到10點之間進行,以防止對周圍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影響。最后,對施工人員進行防噪音污染的相關知識培訓,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減少噪音的發生。
2.4合理的處理施工廢料
施工工作中產生的廢料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對空氣、水源、土壤以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所以對廢棄物的合理科學的處理既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又節約了資源。首先,對于可回收的施工材料如:鋼筋、再生骨料混凝土、陶瓷、費磚等進行回收處理,節省了資源保護了環境。其次,對于不可回收的施工材料進行集中的無害化處理不能隨意的丟棄和掩埋。最后,對于施工產生的生活垃圾要進行分類處理。
2.5開發新材料應對裝飾污染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要想完全實現建筑裝飾的綠色化施工,必須加快裝飾施工中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科學技術是改變現狀的更本性因素。新材料的研發要始終以“低碳、綠色、節能”為主題,探索適合新型科學建筑材料發展,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建筑材料為重點,實施重點建筑領域綠色節能工程服務,推廣科研院、高等院校、所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新技術和示范項目及建筑裝飾行業中現新的節能技術和產品。以實現綠色技術、生態環境保護、新科技能源及再生能源、再生資源、節能產品與技術等建筑領域中的最新發展。3結語
面對對日益突出的的建筑裝飾施工問題,如何實現綠色化裝飾施工已成為當今討論的熱點話題,加強裝飾行業的技術研發以及裝飾材料的創新,是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的關鍵性措施,也是實現建筑裝飾施工綠色化的唯一途徑。建筑裝飾施工的綠色新技術的應用是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實踐。建筑施工的綠色化發展會為人們帶來更舒適的生活和更清新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劉洪.建筑裝飾施工中節能環保綠色裝飾材料的應用.《華章》.2013年2期
[2]馮興國.建筑裝飾施工的綠色理念實現措施.《中國包裝工業》.2012年7期
篇6
關鍵詞:土木工程;綠色建筑;發展狀況
1. 綠色建筑
1.1綠色建筑的概念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所謂“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 ,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
1.2綠色建筑的特征
綠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征:建筑本身較傳統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綠色建筑尊重當地自然,人文,氣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沒有明確的建筑模式和規則。綠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綠地,陽光,空氣,注重內外部的有效聯通,其開放的布局較封閉的傳統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區別。綠色建筑過程中,對整個過程都注重環保因素。
1.3綠色建筑的內涵
1.3.1節約環保
節約環保就是要求人們在構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呵護生態和減少污染,將因人類對建筑物的構建和使用活動所造成的對地球資源與環境的負荷和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態的再造能力范圍之內。
1.3.2健康舒適
創造健康和舒適的生活與工作環境是人們構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為人們提供一個健康、適用和高效的活動空間。對于經受過非典SARS肆虐和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困擾的人們來說,對擁有一個健康舒適的生存環境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
1.3.3自然和諧
自然和諧就是要求人們在構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過程中,親近、關愛與呵護人與建筑物所處的自然生態環境,將認識世界、適應世界、關愛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諧與相安無事地統一起來,做到人、建筑與自然和諧共生。只有這樣,才能兼顧與協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才能實現國民經濟、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續發展。
1.4綠色建筑的意義
節約能源和資源,減CO2少污染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戶,同時對環境也有重大影響。據統計,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時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也是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盡管諸如道路,橋梁,隧道等不能以綠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區,辦公大廈,公寓等對資源的利用時周而復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占據了環境總污染的1/3還多,人類活動產生的垃圾,其中40%為建筑垃圾。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對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設施的需求越來越高,所耗費的能源也雨來越多,這與日益匱乏的石油資源,煤資源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2. 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
2.1在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在不斷增強,營造綠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為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建筑師追求的目標。
人們已不但注重單體建筑的質量,也關注小區的環境,不但注重結構安全,也關注室內空氣的質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堅固耐久和價格低廉,也關注材料消耗對環境和能源的影響。同時,用戶的自我保護意識也在增強。今天,人們除了對于煤氣、電器、房屋結構方面可能出現的隱患日益重視外,對一些慢性危害人體健康的東西的認識也在加強,人們已經意識到“綠色”和我們息息相關。
2.2開發生產了一批“綠色建材”。
通過引進、消化、借鑒,先后開發出環保型、健康型的壁紙、涂料、地毯、復合地板、管道纖維強化石膏板等裝飾建材,如“防霉壁紙”是壁紙革命性的改變。“塑料金屬復合管”,是國外20世紀90年代剛開始的替代金屬管材的高科技產品,其內外兩層為高密度聚乙烯,中層為鋁,塑料與金屬鋁之間為兩層膠,具有塑料與金屬的優良性能,它有不會生銹,不使水質受污之優勢,目前國內已研制成功。
2.3重視施工過程中環境問題。
目前建筑行業主要的環境因素有噪聲的排放、粉塵的排放(揚塵)、運輸的遺撤、大量建筑垃圾的廢棄、油漆、涂料以及化學品的泄露、資源能源的消耗如生產生活水電的消耗,裝修過程中引起投訴較多的油漆、涂料、膠及含膠材料中甲苯、甲醛氣味的排放等。一些企業已通過150l400l環境管理標準認證。
參考文獻:
[1]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GB/T 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王有為.實施綠色建筑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J].浙江建筑. 2008(9).
[3]薛明.綠色建筑發展現狀及其在我國的應用探討[J].后勤工程學院報.2009(5).
[4]黃寧.建筑環境評估體系及比較.建筑學報,2005(1).
篇7
【關鍵詞】綠色建筑;建筑設計;節能建筑
引言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式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步伐越來越快,中國的經濟社會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我國建筑行業的迅速擴張。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資源和能源的日益匱乏,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人們需要采取措施,緩解日益嚴峻的資源、人口、環境與發展的矛盾,而如何降低建筑能耗,加強綠色建筑設計,實現人類、建筑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的事情。
1、綠色建筑概念及其設計內容
1.1 綠色建筑概念
綠色節能建筑是指并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環境資源的一種建筑模式,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建筑領域中的體現。在綠色建筑設計中,更加注重綠色、節能等思想,通常將人類、建筑與自然環境有效地結合起來,充分利用自然環境以及先進的設計理念,把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降到最低限度,從而為人們創造一個自然、和諧、健康、宜居的人居環境。
1.2 綠色建筑設計
綠色建筑強調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在此基礎上合理運用生態環保節能新理念,促進人類、建筑、自然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并且不斷尋求創造綠色節能建筑的新途徑。綠色建筑內容包括了建筑生命周期、節能環保標準、建筑功能要求等幾個方面。其中,建筑生命周期這個概念,主要強調的是建筑物的使用期限,以及在一定的時間內對自身及周圍環境產生的影響,它包括了從規劃設計,到建筑的施工建設,再到使用和管理階段,直至最終廢棄拆除,即建筑的整個生命期。關注建筑的生命周期必須堅持從多角度、全方位出發,在考慮建筑的規劃設計階段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其周圍環境,而且在施工過程中,還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在建成之后的使用過程中,還要能為人們提供一個節能舒適的生活空間。
2、綠色建筑設計與綠色建筑節能
生態環境的保護與能源的節約并不是互相矛盾的,而是互相關聯、互相影響的。良好的建筑環境能夠給人帶來舒適的感受,而這些舒適感依賴室內照明和空調系統等耗能設備。隨著舒適度的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通常會隨之增高,在這種建筑模式下,建筑業的發展往往會給能源和環境帶來危機,甚至會威脅到人類長久的生存和發展。近年來,隨著我國不斷推進城鎮化進程,在建筑方面的資源和能源消耗也日益增多,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程度。另外,在建筑的建設過程中,也會對水資源、土地資源以及空氣等造成嚴重的污染。而今天我們所倡導的綠色建筑設計概念,不僅能夠使建筑物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還能使人類、建筑物、自然環境三者更加統一,更加和諧。
3、綠色節能建筑概念與綠色建筑設計原則
3.1綠色節能建筑概念
綠色節能建筑指的是在節能設計的理念下,建造出的一種在使用過程中能夠降低能源消耗的綠色建筑。節能住宅是指個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更加健康、更加節能環保的居住環境的住宅,這種住宅能夠使土地、能源、資源等得到更加高效和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滿足住宅的節能、綠色、環保需求。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綠色節能建筑不僅是一個概念,在其建筑設計過程中,我們重點要兼顧它的綠色和節能理念。
3.2綠色建筑設計原則
在綠色建筑的設計過程中,對資源的利用率要更高,建筑對環境的影響要更小,建筑生態環境要更好,這是綠色建筑設計應該堅持的基本原則。可以說,綠色建筑的設計原則,一要堅持綠色,而要堅持節能。在建筑的設計方面,對于資源的利用率應該達到最高的程度,就是要高效地利用所有的建筑資源,在建筑過程中要盡最大限度的節約能源,在建筑的使用過程中,也要最大限度的節約能源,降低消耗。因此,在選用建筑材料時,要盡量選擇本地生產的建材,這種建材能夠減少運輸環節對環境的影響,降低建筑成本,另外也以利于促進本地經濟的發展。除此之外,選擇建筑材料時還應該注意選擇可以循環利用的建材,這樣即使建筑物拆除后,建筑材料也可以進行循環利用。
4、如何推進節能與綠色建筑
4.1 綠色建筑設計的原則和指導思想
(1)引入“生態關鍵”觀念,掌握生態技術,樹立生態意識,是搞好生態建筑設計的關鍵。生態建筑的現實意義是引入“生態關鍵”觀念,積極利用低能耗和利用自然資源的作法。生態化的建筑設計應以“生態――技術――建筑”為發展模式,將建筑設計和生態理念的統一貫穿到綠色建筑的全過程, 在整個設計過程中,關注建筑生態、環境特征的表現和技術的運用,使之融入建筑設計中,產生建筑形象。一個好的生態建筑,不僅要有出色的構造設計和優秀的建筑材料, 更重要的是要有先進的生態技術系統的應用。因此,設計在尊重自然環境、減少能源消耗的同時,還要從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的角度考慮建筑功能與生態環境穩定性和持久性。
(2)綠色建筑設計的特點應符合整體設計與多元共融。結合當地文化內涵,發掘不同建筑類型的特點,開發適合本地生態環境的新型能源和技術,整合并完善建筑功能,以滿足使用者對適宜的、高舒適居住環境的追求,提升整個設計的環境質量和文化品質。其特點應符合建筑設計的整體設計,多元共融。力求科學化、邏輯化、智能化、系統化的設計,使整體功能適應各種功能性質的使用要求。倡導綠色建筑設計,是我們在建筑創作中應該明確的主導思想。
4.2 綠色建筑設計是一項跨學科的綜合性設計
色建筑設計就是將有關復雜的生物技術、生態技術、人文精神、環境與能源策略融入傳統的建筑設計中,強調發展生態經濟和能源結構的生態化,以綠色GDP為政策導向促進知識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產業的持續發展。因此,綠色建筑設計比傳統的建筑設計涉及的技術領域更為廣泛,是一項跨學科的復雜綜合性設計,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產物。綠色建筑設計要解決的問題是城市建設和人居環境問題。所以在操作上應以廣義建筑學為主導,在協同景觀生態學、恢復生態學、城市生態學、自然資源學、植物群落學、地理學的基礎上,還應與結構、材料、生物、環境、熱能、經濟等進行綜合研究,多學科的技術特點增加了設計的復雜性,也為綠色建筑設計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
5、結語
綠色建筑設計是實現綠色節能建筑的重要基礎。在建筑設計理念和設計策略上充分挖掘,給使用者創造一個健康、舒適、溫馨而又節能的工作環境, 是建筑節能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我國當前發展綠色建筑的方向。而新世紀以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指導綠色建筑的健康發展, 提高綠色建筑設計水平,推進節能與綠色建筑,通過節源節能,緩和人口與資源、生態環境的矛盾,實現建筑與自然共生、人與自然和諧。
參考文獻
篇8
Abstract: Building is a major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live and work i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stability. Low carbon buildings represent a more healthy, more natural, more secure, but also a low cost, low cost of living. Aspects from concepts and ideas for low carbon buildings are described. Through an empirical study, found that the curr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issues, analyzes the basic elements of a low-carbon buildings.朗讀顯示對應的拉丁字符的拼音朗讀
顯示對應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 - 查看字典詳細內容
可翻譯 50 多種語言
さようなら
nazdar!
Vær så snill
Je ne sais pas !
La voiture
hello
आज मेरा जन्मदिन हैं.
Pardon ??
ओह यार!
국수
שמח
Je parle un petit peu français.
escargots
बन्दर
Buongiorno Principessa!
Wie gehts?
rouge
děti
Es ist sehr interessant!
hoje está ensolarado
มีสีสัน
haydi gidelim
¿Cómo estás?
χρησμός
Hjelp!
sư tử
miracoloso
Ich bin vierzig Jahre alt
سلحفاة
παραλία
Простите
أحب كرة القدم
กาแฟ
Wie heißen Sie?
Wie bitte?
mijn vriend
關鍵詞:低碳經濟 低碳建筑 可持續性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Low carbon buildingsSustainability
引言
“低碳”概念來自于生活。二氧化碳增多地球變暖,因而低碳建筑應運而生。之前老百姓只是看見汽車、工廠的排放量,而建筑的碳排放卻被忽略了。由此,低碳經濟的理念應運而生,低碳社會、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如潮而至。面對漸行漸近的威脅,實現低碳發展成為了世界各國的共同任務,積極努力的齊心應對成為了地球人的共同選擇。
如果每個人一天的碳排放量以數字紀錄,可以得出一個人一天的碳足跡。記錄碳足跡可以提醒自己虧欠了大自然,算是一種社會責任心的體現。作為建筑物,無論在時間和空間上,它的碳排放是影響環境的主要來源,所以說“低碳建筑”是當前“綠色建筑”理念的前沿體現。
一、低碳建筑的概念及發展趨勢
1.1 低碳經濟與低碳建筑的概念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依據低碳經濟的概念,可以將低碳建筑概括為,在建筑材料與設備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漸成為國際建筑界的主流趨勢。
1.2 低碳建筑的技術要求
外墻節能技術:墻體的復合技術有內附保溫層、外附保溫層和夾心保溫層三種。
門窗節能技術:中空玻璃,鍍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熱玻璃)高強度LOW2E防火玻璃(高強度低輻射鍍膜防火玻璃)、采用磁控真空濺射方法鍍制含金屬銀層的玻璃以及最特別的智能玻璃。
屋頂節能技術:利用智能技術、生態技術來實現建筑節能的愿望,如太陽能集熱屋頂和可控制的通風屋頂等。
采暖、制冷和照明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如使用地(水)源熱泵系統、置換式新風系統、地面輻射采暖。
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太陽能熱水器、光電屋面板、光電外墻板、光電遮陽板、光電窗間墻、光電天窗以及光電玻璃幕墻等。
1.3 低碳建筑在中國的發展趨勢
歐洲近年流行的“被動節能建筑”可以在幾乎不利用人工能源的基礎上,依然能夠使室內能源供應達到人類正常生活需要。這在奧地利、德國等國家,已經成為現實。
在中國,低碳建筑思想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并已寫進國家的發展規劃中。事實上,早在2007年我國提出的《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10年,將使單位GDP能耗比2006年降低20%的目標。 當然,中國低碳建筑的發展還需要有一套符合中國實際的可操作的標準,同時也應輔有相應的政策支持。
二、案例研究
2.1普拉茲摩老人療養院(位于巴瑞港,完成:2003年)
巴瑞港的普拉茲摩老人療養院有一居室和兩居室公寓38套(圖1)。此建筑中應用的可持續發展設計策略如下:一、全部使用節能燈具;二、利用生物燃料進行區域供暖;三、200平方米的太陽能光電板發電;四、30平米的太陽能熱水器來供給家用熱水;五、太陽能集熱器供給的熱水的熱能和光電板發電的電能與生物燃料供暖相結合的供暖系統;六、能源管理系統。
2.2 EMPA Eawag低碳辦公樓(位于瑞士蘇黎世,完成:2006年9月)
EMPA是一棟五層的辦公樓,中間有一個通高的中廳,開放的樓梯設置其中(圖2)。開放式樓梯的設置是鼓勵人們盡量地使用樓梯而少用電梯。EMPA這棟辦公樓的特點是既不采用傳統供暖也不采用傳統制冷系統。中廳的作用是個緩沖區,提供自然通風又將自然光線引入建筑。夏天的晚上,當室外涼爽下來的時候,建筑的窗戶自動開啟將冷空氣抽入室內,進行空氣交換后空氣溫度升高,熱空氣因浮力上升,通過中廳天窗排出室外。暴露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用來儲熱和儲冷,陶土和石膏墻體用來調節溫度。夏天時,埋于地下的管道系統利用地下恒定的溫度來預冷室內新風。冬天時,這個系統用于預熱供給室內的新風。豎向的漫射玻璃遮陽板可以調節角度,夏天時遮擋陽光,冬天時將太陽能引入室內。建筑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好。在大部分時間里辦公室內人體產生的熱量,辦公設備、照明和太陽輻射產生的熱量對于營造一個舒適的熱環境已經很充足了。三分之一的屋面鋪設太陽能光電板來發熱為建筑提供熱源。屋頂種植綠化,雨水被收集到花園的景觀水池中,調節小氣候并灌溉植物,利用中水沖馬桶。
2.3 上海市博會倫敦零碳館案例(位于世博園E區,開館:2010年5月)
零碳館運用了英國BedZED零能耗體系的核心和關鍵技術,結合上海地區的氣候特征實現節能環保,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可再生能源對建筑技術進行全面開發,提高了建筑對于能源的使用率。在零碳館中,暖通需求由太陽能風力驅動的吸收式制冷風帽系統和江水源公共系統供給,電力則通過建筑附加的太陽能發電板和生物能熱電聯產生并滿足建筑全年的能量需求,為參觀者提供最低能耗的舒適體驗(圖3)。
在世博園區的零碳館里,可以領略到零碳生活的各種獨特方式,可以品嘗到零碳美食,例如飯后的餐具可以吃掉的。從外面看上去,滿眼翠綠的景天植被覆蓋了整個零碳館北向的屋頂。今天正好下雨天,也就是在下雨的時候屋頂的雨水收集系統開始工作,對屋頂植被自動灌溉,當然不僅僅是作為裝飾,綠色屋頂的植被還是中和碳排放不可缺少的角色。在坡型的屋頂上,五顏六色的風帽,跟隨風向靈活轉動,利用溫壓和風壓將新鮮的空氣源源不斷滴輸入每個房間,并將室內空氣排除,隨時保持室內空氣的純凈。所以這個零碳館的整個建筑就像自然界的一個細胞。零碳館可以說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可以說不用花費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零碳館從自然界收集陽光、空氣、電力和水,并將廢棄物處理成電力和熱。今后我們如果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不需要空調,不需要熱水器,可以說是真正的低碳了。另外,在零碳館里還會舉辦零碳家具設計節,零碳書報文化節,以比賽的方式,通過環保材料,設計出對人類環境友好的產品。
三、實現低碳建筑的四個要點
3.1 普及低碳建筑理念
普及低碳建筑理念要得到更多人的認識,并在建設和使用中加以貫徹,應從大眾領域的普及教育和建筑領域的專業教育兩方面入手。一方面,低碳建筑的建設,由于前期技術和設備的投入,其建設成本高于傳統建筑,要低碳建筑在高成本下得到使用者的認可,必須通過政府制定政策、大眾媒體宣傳、義務教育等方式,普及低碳理念,使低碳生活方式得到推廣,使低碳建筑具有存在的市場基礎。另一方面,在建筑領域內需要加強專業教育,應在高校建筑、土木、能源、管理等相關專業開設低碳建筑技術課程,為低碳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具有低碳理念,掌握低碳技術的專業人才。
3.2 低碳建筑設計充分體現建筑熱工性能
建筑中的低碳設計并不是建筑整體設計的附加物。改善建筑物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建筑物的屋頂、門窗和墻體是建筑室內外的熱交換通道,減少圍護結構的室內外傳熱,穩定室內溫度,可以減少能量損失,進而減少采暖、空調等設備的能量消耗。
3.3 減少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可再生和可代替能源
降低能耗需求最有效的辦法是“被動式設計”。根據太陽、風向和基地環境來調整建筑朝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以減少人工照明;利用自然通風來凈化室內空氣并降低建筑溫度;利用具有熱回收性能的機械通風裝置。在建筑的使用過程中,可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應根據環境條件和建筑的使用特點,選擇合理的可再生資源類型。回收利用水資源,設計中水回收系統,將灌溉、沖廁等用水與飲用水系統分離。在節約水資源的同時,減少污水過度處理過程中的能源消耗,達到間接減排的目的。采用高效的建筑設備,通過提高設備運行效率減少能耗,采用智能中央控制系統,根據環境條件啟動設備,避免過度負荷形成浪費。
3.4 充分評估低碳建筑的建造成本
低碳建筑并不意味是“奢華”的代名詞。將低碳建筑的技術和理念整合進建筑的各階段――設計、建造、使用、維修直至拆除。從建筑整個生命周期來看,生態建筑比起同等規模標準一般建筑建造成本和運行成本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會降低。然而,人們往往把可持續發展的技術看作是個插件一個建筑中去。一旦一個建筑設計完成,在網上面增加技術,這勢必帶來費用的大幅度提高。在使用階段,生態建筑往往更加簡單易行,他不需要很高技,但很高效,因此使用和維護這個建筑并不復反而更加簡單低廉。
四、結語
篇9
(1.啟東市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江蘇 啟東 226200;2.鹽城工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0)
【摘 要】隨著建設生態文明的步伐不斷加快,建筑綠色化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建材綠色化作為建筑綠色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受到空前重視。針對綠色建材與綠色建筑之間的簡單關系展開分析論述,并對綠色建材的發展做出判斷。
關鍵詞 綠色建材;綠色建筑;可持續;坂茂
0 引言
黨的十提出的“五大建設”中,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映射在建筑行業中,便是大力推進綠色建筑的發展,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出臺實施便是明確信號。由于材料本身的性質對于建筑的使用特性起到決定作用,所以在新的評價標準中強調了建材綠色化對于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的重要作用。
1 綠色建材綜述
綠色建材指的是生產技術低污染、生產過程能源低消耗、使用過程無污染且耐候性強的建筑材料。綠色建材屬于非天然建材,所以在其加工制造的工藝中可融入復合材料以增強某些使用特性,如隔聲性、防水性、耐火性等。綠色建材思潮發源于西方發達國家,經歷了十幾年發展后較為成熟并傳入我國,隨著國家發展戰略的調整,其在我國的發展前景異常廣闊。
綠色建材的“綠色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建筑建造過程中污染的削減作用,二是在建筑竣工投產后的壽命周期內輔助節能減排的作用。作用一指的是綠色建材的使用減少了傳統高污染建材的使用量、降低了建設工程對周邊人居環境的破壞,其作用時間對應于工程施工階段,因此屬于在建設項目源頭進行污染控制。作用二在竣工后項目生命周期內發揮功效,這是對能耗和碳排放的過程性控制,盡管立時效果不明顯但在時間累積效應下能耗碳排減少量依舊可觀。
2 綠色建材對綠色建筑設計的影響
綠色建材有別于傳統建材的幾個重要特點是其“綠色性”的體現,它們分別是:建材所用原材料可大量取材于工業和建筑垃圾,比如重建項目中可以就地使用的廢棄建筑材料;建材生產過程無毒無害,這點包括生產過程中無有毒有害產出物或有毒有害物在反應中自我消解;建材生產技術無污染,指生產過程總產出無污染以及生產過程的環境效應;以提高生活質量和改善人居環境為使用出發點,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建材本身可回收循環使用,這點即指廢舊建材本身可作為本鐘建材的原材料投入重復生產,又可以理解成廢舊建材可作為尾料投入另種建材的生產。
業界中,建筑師們普遍有這樣的困擾:選用綠色建材并不是什么難事,但要說服甲方接受這種初期投資偏大的方案并不是那么容易,相反甲方往往會從綠色建材的可靠性方面提出質疑,使得建筑師自己甚至都失去信心。這是綠色建材改變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難題。這一問題對綠色建材自身的性質是否優良提出了考驗,但其實經過國內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努力,國內的綠色建材無論是耐候性還是環境穩定性都已能達到國際平均水平,某些品種甚至能趕上先進水平。所以真正制約綠色建材影響建筑設計的還是人的思想不能與時俱進。這個問題有其兩面性,其一是老建筑師對于綠色建材的應用仍然心存芥蒂,無法放手使用,我把這稱作“舊思想的阻礙”;其二是委托方在成本控制的要求下認為采用綠色建材所增加的初期投資不利于做出性價比更高的項目,投入產出比的數據不如采用傳統建材漂亮,我把這稱作“好數據的引導”。“舊思想的阻礙”和“好數據的引導”會像一組雙星問題一樣相互作用,業主希望拿到更便于建造的方案,建筑師希望更便捷地解決設計任務,往往在兩者的交流協商中把綠色建材的運用給忽略了。
綠色建材真正給予建筑設計的綠色啟發在于不要追求項目設計建造階段的綠色低成本而要著眼于全生命周期的綜合節能綠色效益。對于一些新建居住小區和公共建筑,由于生命周期相對較長,所以節能減排的全周期累積量往往要比單單設計建造環節的節能減排量多出不少,這個差量才是綠色建材帶給建筑綠色化的寶貴價值。《中國住宅產業技術》一書中提出居住環境保障技術、住宅結構體系與住宅節能技術、智能型住宅技術、室內空氣與光環境保障技術、保溫、隔熱、防水技術等5方面共24項與綠色建材有關的關鍵技術。建筑技術是建筑設計的基礎,而對建筑材料的研究又是推進建筑技術發展的動力,所以建筑技術起到了一個紐帶作用,聯系起綠色建材和綠色建筑,綠色建材對綠色建筑的影響必將體現在對建筑技術的影響之下。
3 綠色建筑設計引導綠色建材的發展
設計是決定一個建筑具體形態風貌的決定性因素,所以綠色建筑要想落實下來就必須由綠色設計引導。當今建筑界有不少建筑師都在探索綠色設計的理念,這里對日本建筑師坂茂的探索進行介紹。新西蘭南島的克萊斯特徹奇具有百年歷史的教堂毀于地震,新教堂在短短幾天之內便建成。教堂本身由紙管搭建起來,不僅取材當地,綠色無污染,同時保持結構的精簡,這是最完美體現綠色建材特性的建筑嘗試。整個教堂由98根圓形紙管做梁柱,用特殊加工的紙管做墻面和屋頂,紙管每根直徑60厘米,長16.5米。紙管教堂跟舊教堂一樣大小,可同時容納700人集會。這個紙建筑作為南半球的首創,為新西蘭建筑材料市場帶去了生機。紙管并不是單純的紙管,而是經過了防火、防潮的特殊化學加工處理。這座教堂設計使用年限長達50年,作為一座宗教建筑其不僅體現了人文關懷的宗教性,更以綠色建材的創新應用表達了生態環保可持續的建筑設計理念。
如果將綠色建筑的定義泛化,那么只要不給環境添加不和諧因子,同時能滿足基本需求的建筑就可以歸為此類。同樣的,只要不給環境增加負擔,同時能構筑成實用建筑的材料就可以被認為是綠色建材。在這個觀點的指導下,坂茂為大地震災民安置設計的集裝箱住宅取得了成功。將集裝箱作為空間單元重新布置,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解決了巨大的住所缺口,同時解決了災后一些建筑廢墟的處理問題。更可貴的是在現實條件下利用所有資源達成可持續建筑設計的思想。所以綠色建筑、綠色建材的發展一定要伴隨綠色思想的深入人心才能實現真正突破。
4 綠色建材發展的可行方案
綠色建材作為建筑市場的一部分,受到有形、無形的兩只手控制。根據綠色建材的發展現狀和趨勢預測,有形的手可以從幾個方面提供幫助:豐富、完善環保類政策,適當減少環保型建材、綠色建材行業的企業稅收;建立激勵機制,直接激發環保企業對綠色建材相關技術的研發投入和研發自主性;完善行業評價體系和認證標準,使得綠色建材的出廠性能有所參照,生產過程有準則加以規范,流通環節有定額可以計算定損;完善政府綠色采購的配套制度,利用政府采購行為來帶動行業發展。這些或直接或間接的制度設計能有效提高綠色建材行業的發展速度。市場價值驅動的無形的手則能激發行業發展的自主性,以經濟效益為目標進行自我調整,促使企業自發地降低綠色建材的生產使用成本,規避不合理發展,客觀上也能起到優化產業結構的作用。因此發展綠色建材同發展綠色建筑一樣是一件綜合工程,不僅僅要靠行業的艱苦努力,還要獲得國家支持和社會協作。
5 結束語
綠色建材行業自身需要培養創新能力、科研能力來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資本,從整體建材行業背景出發,立足于產品優勢,放眼廣闊市場,明確產業定位。發展綠色建材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通過國家推動、全社會支持以及行業自身的努力,綠色建材必將健康平穩地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鄭懋琦.綠色建材在建筑設計中選用的探討[J].福建建材,2011-07-28.
[2]吳銀輝.綠色建筑離不開綠色建材[J].四川建筑,2005-12-28.
[3]艾輝軍,江民書.淺論綠色建材在我國的發展及應用[J].硅谷,2010-05-23.
篇10
當前,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水平的不斷前進,使得生態條件惡化、資源匱乏等問題越發顯著地影響了我國生產力水平以及人類生活質量的提升。而加大對綠色建筑的發展,目前已成為建筑行業前進的目標與方向。然而我國的綠色建筑設計仍有一些問題存在,如以往在開展綠色建筑設計時指導工作相對落后,且設計者之間缺少有效的配合,難以明確自身職責等。因此,文中結合一些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技術的優化結合工程實例展開分析,以促進我國建筑事業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
建筑設計;綠色建筑技術;優化;結合
0引言
綠色建筑理念包括:資源節約,以人為本,環境保護,高效運用能源,注重發展可持續性,這是21世紀發展建筑行業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正確解決建筑設計和技術間的關聯,并在使用特性需要、室內條件以及在建筑設計間找尋平衡點,從而可以在尋求美觀的基礎上,保證室內環境的舒適性和合理性,這符合綠色建筑的有關需要,同時也保證了在建筑整個生命周期之內資源的有效運用。當前,好的建筑必然是綠色理念、建筑技術與歷史、文化、藝術的完美統一體,所以,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怎樣實現綠色標準,做到建筑性能與形式的有效結合,并保證所選用技術的最佳經濟性,此為設計工作的關鍵內容,同時也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體現。
1綠色建筑設計的策略與執行方案
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其主要包含對現場的綠色規劃、室內環境設計、資源使用與節能、節約材料和水資源等過程。設計時,綠色建筑觀念主要表現于規劃時要全盤考慮,且要與當地的建筑氣候特性相適應而進行被動化的設計。其具體內容有,適宜的光照、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較好、遮陽裝置、通風合理、廢水的處理與對雨水的運用、運用可再生性資源、選擇綠色建材,以及保證室內聲環境、熱環境和空氣質量的舒適、較好等。如何將上述的設計策略化為設計方案,從而在施工圖紙上得到實現,是必須處理的關鍵問題。這里,首先必須要和計算機分析模擬方法相結合,從而采取整體設計思路開展設計。在工程初期,可成立由多個專業有關人員構成的設計隊伍,并設定出明確目標———綠色建筑設計,且各相關人員都應將該目標當作標準,以對各專業間的矛盾與問題進行調節。僅有各個專業的全力協作,并參與到整個過程,方可確保綠色建筑設計目標的真正滿足。
2綠色建筑的設計優化分析
2.1對建筑在規劃時的優化設計
在規劃期間,通過對現場資源氣候等特征的研究,并結合軟件模擬分析手段,在選取朝向與平面布置方面對建筑的聲、熱、風、光等實施優化。一旦建筑設計工程獲得報規,便無法再對其實施整改。若規劃時期定案太過倉促,將可能會引起先天的缺憾。利用對總平面的計算和設計優化,來調整建筑結構的空間布局與體型,優化結構的陰影布置,確保陽光可以充分進入每個建筑之內,以收到最佳光照效果。并且對建筑模擬通風效果,以得到最好的布置形式,且對室內外的空間布局進行優化,產生穿堂風,保證建筑結構的通風狀況良好。
2.2綠色建筑的氣候適應性和優化設計
在對各種傳統綠色建筑深入研究的條件下,經過研究不同氣候地區的結構設計作品,認識到地域性結構的發展和創新均會涉及建筑的根本特性,比如性能和空間、構造方式和結構、資金投入、室內外環境、地域特色等,表現出經濟、安全、美觀、舒適等特性。建筑的外在美觀為在與地貌、地形、氣候等自然特征相適應基礎上,根據當地文化、傳統、審美和風俗等需求,作用在房屋結構上,是地域性結構對外界最為直接的表現形式;建筑性能在符合生活和工作要求的基礎之上,以滿足人們對宗教、文化、生活、工作習性等的需要;環境為人工環境給人們帶來的最為直觀的表達,環境質量情況將會對人們健康產生直接的影響,也將致使能源使用方面出現差別;經濟性將影響技術和建材的選用衡量準則,對于經濟不發達區域,該限制作用將起到決定性效果;此外,和自然協調發展是當前每個建筑均需要面臨和處理的重要問題,尊重環境,注重發展的可持續性是建筑行業亟待解決的關鍵難題。經過分析不同結構的性能、適應氣候特性和文化等,可得綠色建筑最明顯的一種特征即為建筑氣候的適應性。該地區處在中亞高原潤濕季風地帶,氣候較溫和、冬夏均不存在嚴寒和酷暑。然而其位于山區,海拔上存在很大高差,降雨、氣流和氣候等均屬于山地氣候類型。科技館地處海拔超過1.5km的山地位置,將石作造型,選擇半覆土式結構類型,用厚重的實體來歸于自然,從西到東,從南到北不斷延伸到土里,總體量由屋面至松林的過渡較為自然,整體性強。通過地下土的恒溫特性和熱穩定特性,表現了建筑不同的地域性質,滿足創新條件。建筑設計根據被動優先原理,選擇圍護結構來遮蔽陽光和隔熱,以強化通風、充分使用陽光等方案技術,降低建筑耗能,提升建筑的室內的舒適性。外部圍護構造主要采用非透明型實體圍護形式,以降低夏天強光輻射使建筑內熱度過大而增大空調耗能,并能達到科技館內照明與采光對于科技、藝術創作的性能需要。半覆土式建筑類型可對現場內地質形貌等做到盡可能的保護,防止過大的填方、開挖工作的實施。對現場內水體系與現存植物應充分利用,包含林、竹、樹木等。并和給排水相結合來進行積蓄雨水方法的布設,確定好蓄水位置與形式,且積蓄雨水也可當作水系景觀,并達到綠色建筑性能對節約水的需要。
3綠色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技術的優化結合
本節內容以重慶綠色建筑示范中心為例,分析了綠色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技術的優化結合。一般來說,綠色建筑技術會注重設計的整體化,選擇傳統的圍護結構進行優化結合,透水磚、太陽能,采取綠色再生型混凝土、3R材料,綜合選用多類節能型門窗,智能化外部遮陽體系,濕、溫度單獨控制體系,土壤熱源泵機,獨立型新風除濕體系,干型風機管盤,污雨水集中處理體系,水體景觀修復體系,以及樓梯降噪、隔聲通風窗等多種綠色技術。
3.1被動型通風太陽能技術
拔風井的外部選擇傳統的平面玻璃,且拔風井的內部選擇蓄熱型材配合絕熱隔層,這樣不僅防止熱量向建筑內傳導,同時也可以向夜晚通風熱壓供給能源。南向有更多日光照進,對井中空氣增熱,強化其拔風功效。采取網絡方法研究,并配合CFD分析法進行驗證,該措施拔風性能可達到室內的通風需要。
3.2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
合理使用太陽能和地熱等可再生、品質低的資源,研究與該地帶相適合的光電供能措施。配置2個地道風,且每道寬為1.5m,埋深為5m,長為50m,高為2m,把地道風經過濾并冷卻后在每層的衛生間中使用,達到制冷與換風的需求。在會議廳的建筑表面布置了太陽能板,夏天日均可產電能22kw/h,年每日平均約為14kw/h,供樓梯室和車庫的光照用電。由于重慶處于全年總光照量很低的區域,所以,太陽能發電體系打算選擇聚光太陽能構件,并且結合設計太陽能熱水和光伏發電體系。太陽能發電提倡辦公的綠色化,在地下車庫、1層的會議廳和頂層的辦公室內均采取光電照明體系,并針對重慶太陽照射狀況與該建筑的造型觀念,來選用太陽能燈,以完成工作區內采光的全自然化。
3.3綠色建筑的智能集成體系技術
綠色建筑要避免各個子系統的單獨運行,保證運作的充分協調與融合,以物聯系統為基礎,構建裝置的控制、智能家居和分項計量3個體系。耗能監管體系要對建筑外部與內部的各種物理參數如空調、樓梯、光照等各處耗能和氣候信息進行實時采集,并以分類計量來分析建筑內的耗能情況,并提出診斷樣表與信息參考。智能網絡家居體系的主要性能有調控環境、控制燈光、家居安防、遠程操控、可視通訊、設備監控和信息等。根據物聯體系構建物聯基礎管理系統,來展示樣板間內的實際情況。
3.4高性能圍護結構系統建筑外墻選擇
3類保溫體系進行比照,同時利用陶粒砼來處理柱、梁熱橋難題。可調外表皮,加大建筑物表層和室外的空氣接觸面,在冬、夏關閉,保溫隔熱。結合設計光伏玻璃與通風降噪器,使變色玻璃利用可調節性玻璃吸收、透光特性來選用光照度,從而選擇性的反射或吸收外部輻射并防止熱量在室內擴散。
3.5綠色建筑可持續生態體系技術
可再生型材料:在設計和建筑外部環境中的應用,可再生型材料可占到總建材花費的約2.5%~5%。裝配型建筑:該建筑內樣板房均采取整體衛廚、預制型剪力墻、疊合型板等,表現了總體集成型、工業生產的綠色建筑。選用青石、竹等地域特性材料。綠色景致設計可由外部水景的綠化以及屋面、墻面和室內辦公區的綠化等來使綠化的面積擴大,并提供各類其他自然性景觀,以優化建筑內的微型環境,并達到生態條件、文化景觀、休閑活動等多方面性能需求,設計綠色立體化體系。墻面選擇壁掛型種植形式與普通壁面綠化結合的綠色技術模式,并且對墻面要結合植物選取和精準自動灌溉體系、一體化根系介質技術的壁掛型種植模式來進行優化設計。
4結語
綠色建筑設計要對各個專業的相關技術進行研究,以分析建筑性能的好壞,對于氣候、生態、環保節能、發展可持續性的作用。在當前眾多的綠色建筑之中,過高追求新高技術、昂貴建材與設施、表面綠化的構造視覺,在成本偏高、耗能劇增等方面與綠色建筑理念相背離。致使存在許多奇怪建筑結構,不但耗能較高,而且也無法滿足對建筑使用性能和舒適性等的要求。綠色建筑觀念,更應重視建筑和綠色技術的協調配合,由設計階段開始,便利用高的技術手法來優化結合建筑技術,從而以低造價、高收益、技術簡單等特性來達到綠色建筑的要求。
作者:荊可歆 單位: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馮雅,高慶龍.綠色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優化與結合[J].南方建筑,2015(02):38-39.
[2]趙輝,謝厚禮.重慶市綠色建筑示范中心優化技術集成[J].建設科技,2012(0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