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土栽培范文

時間:2023-03-21 00:05: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無土栽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無土栽培

篇1

無土栽培模式霧培

霧培又稱氣培或霧氣培。它是將營養液壓縮成氣霧狀而直接噴到作物的根系上,根系懸掛于容器的空間內部。通常是用聚丙烯泡沫塑料板,其上按一定距離鉆孔,于孔中栽培作物。兩塊泡沫板斜搭成三角形,形成空間,供液管道在三角形空間內通過,向懸垂下來的根系上噴霧。一般每間隔2~3 min噴霧幾秒鐘,營養液循環利用,同時保證作物根系有充足的氧氣。

水培

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與營養液接觸,不用基質的栽培方法。它的原理是使一層很薄的營養液層,不斷循環流經作物根系,既保證不斷供給作物水分和養分,又不斷供給根系新鮮O20。可分為:A字架水培、平鋪圓管式,平鋪方管式,立體圓管式,單層水培,雙層水培,三層水培等。

基質栽培

基質栽培是無土栽培中推廣面積最大的一種方式。它是將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機或無機的基質中,通過無土栽培滴灌或細流灌溉的方法,供給作物營養液。栽培基質可以裝入塑料袋內,或鋪于栽培溝或槽內。基質栽培的營養液是不循環的,稱為開路系統,這可以避免病害通過營養液的循環而傳播。基質栽培緩沖能力強,不存在水分、養分與供O2之間的矛盾,且設備較水培和霧培簡單,甚至可不需要動力,所以投資少、成本低,生產中普遍采用。可分為:A宇架基質培、立柱式基質培、墻體栽培、立體管式基質培、弧形管式基質培、平鋪管式基質培、塑料槽式基質培、磚槽式基質培、單層基質培、多層基質培等。

控根栽培

控根栽培設施是一種以調控根系生長的新型快速育苗技術,它由控根育苗容器獨特的設計原理和專用育苗基質的科學配方,以及輔助控根培育管理技術組成。對防止根腐病和主根的盤繞有獨特的功效。控根容器可以使側根形狀粗而短。不會形成纏繞的盤根,克服了常規容器育苗帶來根纏繞的缺陷,總根量增加30~50倍,苗木成活率達到98%以上,育苗周期縮短一半,移栽后管理工作量減少50%以上,植物側根的總數量比常規育苗側根增加20~30倍,該容器能使苗木根系健壯,生長旺盛。

模型栽培

蔬菜模型是根據各種蔬菜形狀設計的,在容器內添加無土栽培基質即可種植。此模型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為無土栽培增添趣味性。如番茄樹栽培等。

適合無土栽培的植物

大多數植物栽培種植都可以用無土栽培技術。蔬菜類中,生菜、紫甘藍、辣椒、彩椒、番茄、黃瓜、草莓等可以進行無土栽培。花卉中,一般較耐陰的植物無土栽培很好。天南星科植物、鴨跖草科植物、蘭科,、花燭類等室內觀葉類植物,一、二年生草花,球根花卉,宿根花卉,仙人掌科植物也可以進行無土栽培。水生植物中,蓮、菱、蒲、風車草、水草等都可以進行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技術要點水質

水質與營養液的配制有密切關系。水質標準的主要指標是指EC值、pH值和有害物質含量是否超家庭種植果菜指標。EC值是溶液含鹽濃度的指標,通常用毫西門子(mS/cm)表示。各種作物耐鹽性不同,耐鹽性強的(EC=10 mS/cm)如甜菜、菠菜、甘藍類,耐鹽中等的(EC=4 mS/cm)如黃瓜、萊豆、甜椒等。無土栽培對水質要求嚴格,尤其是水培,因為它不像土栽培具有緩沖能力,所以許多元素含量都比土壤栽培允許的濃度標準低,否則就會發生毒害,一些農田用水不一定適合無土栽培,收集雨水做無土栽培,是很好的方法。無土栽培的水,DH值不要太高或太低,一般作物對營養液pH值的要求以中性為好,如果水質本身pH值偏低或偏高,就要用堿或酸進行調整,既浪費藥品又費時費工。

營養液

營養液是無土栽培的關鍵,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營養液配方。目前,世界上發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異,因為最初的配方本源于對土壤浸提液的化學成分分析。營養液配方中,差別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鉀的比例。配制營養液要考慮到化學試劑的純度和成本,生產上可以使用化肥以降低成本。配制的方法是先配出母液(原液),再進行稀釋,可以節省容器便于保存。需將含鈣的物質單獨盛在一容器內,使用時將母液稀釋后再與含鈣物質的稀釋液相混合,盡量避免形成沉淀。營養液的pH值要經過測定,必須調整到適于作物生育的pH值范圍,水增時尤其要注意pH值的調整,以免發生毒害。

基質

具有一定大小的固形物質。基質顆粒大小會影響容量、孔隙無土栽培度、空氣和水的含量。按著粒徑大小可分為五級、即:1 mm;1~5mm:5~10mm;10~20mm;20~50mm。可以根據栽培作物種類、根系生長特點、當地資源狀況加以選擇。

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質。基質必須疏松,保水保肥又透氣。南京農業大學吳志行等研究認為,對蔬菜作物比較理想的基質,其粒徑最好以0.5-10 iq3m,總孔隙度>55%,容重為0.1~0.8 g/cm3,空氣容積為25%~30%,基質的水氣比為1:4。

具有穩定的化學性狀,本身不含有害成分,不使營養液發生變化。基質的化學性狀主要指以下幾方面:①pH值:反應基質的酸堿度,非常重要。它會影響營養液的pH值及成分變化。pH值6~7被認為是理想的基質。②EC值:反映已經電離的鹽類溶液濃度,直接影響營養液的成分和作物根系對各種元素的吸收。③緩沖能力:反映基質對肥料迅速改變pH值的緩沖能力,要求緩沖能力越強越好。④鹽基代換量:是指在pH等于7時測定的可替換的陽離子含量。一般,有機質如樹皮、鋸末、草炭等可代換的物質多:無機基質中蛭石可代換物質較多,而其他惰性基質則可代換物質就很少。

要求基質取材方便,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在無土栽培中,基質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持作物,吸附營養液,增強根系的透氣性。基質是十分重要的材料,直接關系栽培的成敗。基質栽培時,一定要按上述幾個方面嚴格選擇。

供液系統

無土栽培供液方式很多,有營養液膜(NFT)灌溉法、漫灌法、雙壁管式灌溉系統、滴灌系統、虹吸法、噴霧法和人工澆灌等。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循環水(閉路系統)和非循環水(開路系統)兩大類。目前,生產中應用較多的是營養液膜法和滴灌法。

無土栽培應用領域

用于反季節和高檔園藝產品的生產。用無土栽培生產潔凈、優質、高檔、新鮮、高產的蔬菜產品,多用于反季節和長季節栽培。用專用裝置,采用有機基質培技術,提供了種植的有效途徑,在早春和秋冬栽培上市,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無土栽培也可用于花卉栽培,多用于栽培切花、盆花用的草本和木本花卉,尤其是家庭、賓館等場所無土栽培盆花深受歡迎。

在沙漠、荒灘、礁石島、鹽堿地等進行作物生產。在沙灘薄地、鹽堿地、沙漠、礁石島、南北極等不適宜進行土壤栽培的不毛之地可利用無土栽培大面積生產蔬菜和花卉,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設施園藝中,無土栽培技術是解決土壤連作障礙的有效途徑。我國是世界設施園藝面積最大的國家,但土壤栽培連作障礙日益嚴重,適合國情的各種無土栽培形式在解決連作障礙的難題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設施園藝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篇2

[關鍵詞] 芹菜 無土栽培 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 S63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10-0046-01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現代化也在不斷的改革和更新,這就使得無土栽培技術的領域越來越廣泛,技術要求越來越高。以下將以芹菜為例,逐步介紹無土栽培技術的一些技術性問題,并提供一定的研究方法以借鑒。

芹菜又叫做旱芹,是二年生草本植物,作為淺根系農作物,有很多側根。芹菜耐寒怕熱,其最適合生長的環境溫度為15~20攝氏度。

一、芹菜栽培設施簡介

日光溫室、栽培床、供液系統、分苗床共同組成了栽培設施。

1.日光溫室,光照調節要及時進行,草簾子要晚揭早蓋,使每天的光照時間控制在6~9個小時內,短日照時間是芹菜生長的重要保證。最適合其生長的環境溫度為15~20攝氏度,所以要保證最低不得低于10攝氏度。要注意成株期芹菜對土壤的要求,地表要經常保持濕潤狀態。

2.栽培床,由長20米、寬1米、深10厘米的磚或是硬質塑料制成槽,在其上蓋上厚2厘米的高密聚苯板,板上的定植孔按20厘米×20厘米打2厘米的直徑。

3.供液系統,構成要件為貯液池、水泵、輸液管、回液管和自動控制系統。

4.分苗床,與栽培床組合,做成長10米、寬1米、深5厘米的槽,聚苯板上的分苗孔按50厘米×50厘米打24厘米的直徑。

這四個部分相互輔助,共同構成了整個循環系統。

二、芹菜無土栽培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項

1.環境要求,作為無公害的芹菜生產基地,應該避免建設在河流下游和污染源的下風口,同時也要遠離工業和礦業等污染源。

2.品種選擇,要選擇擁有較好商品性、較強抗逆性、較廣適應性、較優質高產、能夠抗病蟲害的芹菜品種。這類芹菜包括津南實芹一號、實桿芹菜,加州王、意大利冬芹中芹一號等西芹品種。

3.病蟲害防治,芹菜斑枯病、芹菜軟腐病、早疫病、蚜蟲等都是芹菜的主要病害。芹菜斑枯病危害芹菜葉片,有時也會危害葉柄和莖的部分,通過使用800倍的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的溶液,或者使用600倍的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溶液可以進行救治。芹菜移栽緩苗期或是緩苗后的生產初期,多會發生芹菜軟腐病,這時,可以使用72%的農用鏈霉素和3000~4000倍的新植霉素溶液或是噴灑30%DT膠懸劑500倍液。在芹菜苗期到成株時期都容易發生早疫病,可以使用500倍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溶液,或者是500倍77%可殺得溶液,連續使用有效。蚜蟲多會危害芹菜的葉背和嫩莖,一般的農藥很難進行根治,這就需要用到防蟲網和黃板誘殺,把清理園田和防治農藥危害一起進行下去。

4.水肥管理,在芹菜心葉沒有長出之前,要保證地表濕干分明;在心葉出現之后,要對澆水進行控制;若是當心葉開始向上生長,就需要更多的水分來提供保障。

三、芹菜無土栽培技術

1.育苗。在選種上,要選擇優質的種源,例如美國進口的高優它或是文圖拉西芹。播種育苗要在7月中上旬進行較為適宜。在種植前將種子在清水中浸泡12~14個小時,沖洗干凈后濕紗布包裹把水分淋去,然后進行催芽,注意使溫度處于20攝氏度左右,當出現50%的留白時便可進行播種。

2.分苗。要對出苗前后的西芹加強水肥管理,栽培較為強壯的幼苗。當西芹出現2~3片真葉時,把幼苗固定到定植杯中。先把黑色地膜鋪在分苗床上,再倒入一定量的營養液蓋上聚苯板。3天一換營養液,以充足的養分保證幼苗茁壯成長。

3.營養液配方及管理。考慮水質和營養液的需求,對于不同階段的西芹的生長,要采用不同濃度的營養液。要每天循環營養液,在早上8點至下午6點之間,每小時提供營養液20分鐘,由自動控制儀進行管理。每天通過測量營養液濃度和EC值,對母液的營養進行調節補充,以便維持母液的養分。

4.定植。在初露來臨前,幼苗有5~6片葉子即可給予定植。平畦溝栽的方式最為適宜。定植時,幼苗要直立在溝中,每載完一畦就要立刻澆水,以防止幼苗因為缺水而緩慢生長,影響西芹的收獲。

5.定植后管理。在9月上旬,定植之后,要注意室內的溫度管理。白天室溫要在20~25攝氏度左右,夜晚溫度控制在8~10攝氏度左右。并且要保持室內的相對濕度在70%~85%左右。室內的清潔衛生一定要做好,以免幼苗出現交叉感染現象。當室外的溫度降到5攝氏度以下時,要注意蓋棚膜,通過蓋草簾和放風的形式調節冬季室內外的溫度。最后要注意疏除老葉,此季節病蟲害較少,但也要注意蚜蟲、西芹斑枯病和疫病的發生。要是對西芹的生長進行科學的管理,便可按時上市。

四、芹菜無土栽培優勢

無土栽培與有土栽培進行比較的話,其優越性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可以使土傳染病害及連坐障礙得到避免、使農藥的施用量得到減少、使衛生得到清潔,這樣便可提高芹菜的產量、使芹菜品質得到提高,并且還能節約肥料和水的使用量,既減少了工程使用量,又撇去了地區受到限制這一嚴重制約問題。

作為傳統的無土栽培,其主要方式便是使用營養液進行栽培,因為其有較高的生產成本,所以,在此基礎上無土栽培中面積最大的一種形式便成了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此種類型的無土栽培技術基質取材較為方便,其可以利用的材料較也為廣泛,通過把有機物和無機物進行一定數量的比例混合,采取清水澆灌而非營養液澆灌的形式,使得此種無土栽培技術廣泛運用起來。

五、結語

無土栽培技術的領域越來越廣泛,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無土栽培技術已經不能適應和滿足現代農業的需求,我們需要對無土栽培技術進行一定新型技術的研究,使新型無土栽培技術廣泛應用,得益廣大種植者。本文通過對芹菜無土栽培技術進行一定的分析探究,解決一定的問題,使無土栽培技術得到更多人的認識,并幫助其深入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張升運,岳彩峰,孫愛榮,耿海龍,牛月山,郝月平,常新芝.日光溫室西芹無土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02(01).

[2]徐秉信.日光溫室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1(01).

篇3

特點與優勢

1有機基質是構成植物營養的基礎

在傳統無土栽培中植物所需的營養來源于營養液,而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植物所需的營養主要來自于施入基質中的固態有機肥,該技術通過定期追施固態肥料和灌溉清水進行肥水供應,突破了無土栽培必須使用化學營養液的傳統模式[3]。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使用的基質是構成植物營養的基礎。用工農業有機廢棄物配成的栽培固體基質不僅是植物生長發育重要的營養來源,而且還能夠調節植物養分的均衡供應。因此,配制適合植物生長發育的有機基質是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關鍵。

2有效避免土壤連作障礙和土傳性病害的蔓延

自1990年以來我國設施蔬菜栽培發展非常快,山東壽光等地區的蔬菜設施栽培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但設施蔬菜栽培的復種指數高,病蟲害發生嚴重,化肥與農藥的使用量大,容易導致土壤次生鹽漬化、土傳病害等連作障礙的發生。設施蔬菜栽培一般在種植3~4a后出現不同程度的減產、品質下降和效益下滑等現象。無土栽培則切斷了土傳病蟲原的傳播渠道,有效克服了設施栽培中的連作障礙問題,而且基質的消毒也比土壤消毒更經濟、方便。所以,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能有效避免土壤連作障礙和土傳性病害的蔓延,是克服蔬菜設施栽培連作障礙最有效、最經濟的辦法[1]。

3顯著降低生產成本,簡化操作

傳統的營養液無土栽培生產成本高、操作難度大,難以推廣。因為營養液無土栽培需要成套的設備,營養液的配制、管理和能源費用很高;配制營養液所用的專用化學肥料的成本比普通農用化肥高很多;營養液無土栽培的水分和養分的利用率比土壤栽培的還低[4];同時營養液的配制、調節和使用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則采用工農業有機廢棄物經發酵腐熟漚制而成,植物所需的營養以各種有機肥或無機肥的固體形態混施入基質中,在栽培過程中可分次將固態肥料直接追施于基質內或以無機化肥的形式通過滴灌進行補充。有機基質中微量元素豐富,各種營養元素齊全,管理上與土壤栽培基本一樣,一般只要考慮氮、磷、鉀3要素的供應總量及平衡,所以大大地簡化了無土栽培的操作管理過程[2]。統計表明,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與最簡單的營養液基質槽式栽培相比,一次性投資低45.5%,基質成本低60%,肥料成本低53%[3]。

4將有機農業成功導入無土栽培

傳統的營養液無土栽培以多種專用化學無機鹽配成的營養液提供植物營養,其中硝態氮占施氮總量的90%以上,常導致生產的蔬菜產品器官中硝酸鹽含量過高,不符合綠色食品的生產標準[5]。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從栽培基質的配制到肥料的施用都以有機物質為主,把屬于純無機農業的無土栽培引入有機農業中,實現了無土栽培與有機農業的有機結合。有機基質與有機肥料經過發酵處理,在分解釋放養分的過程中,不會出現有害物質與無機鹽危害,產品潔凈衛生、品質好。

5對環境無污染

營養液無土栽培所用的營養液經過一段時間的循環使用后,其濃度、pH值等都會發生變化,從而造成某些營養元素的無效,需要對營養液進行一次更新,所以在栽培過程中一般有20%左右的營養液排出系統外。在排出的廢液中所含氮、磷量,特別是硝態氮等鹽濃度很高。例如,在巖棉栽培系統的排出液中,硝酸鹽的濃度高達212mg/L,而且更新下來的舊巖棉塊不可降解,很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6]。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則用清水進行滴灌,其灌水量一般低于有機基質的飽和含水量,只要栽培管理措施得當,很少有廢液排出系統外。即使有少量廢液排出,其硝酸鹽的濃度也只有l~4mg/L,對環境無污染[1]。有機基質經過5a左右的栽培利用后也需更新,更新換下的基質可作為有機肥料施于土壤中供大田作物利用,不僅不會產生環境污染,而且是一種很好的進行土壤改良的有機肥。

6優質高產,經濟效益顯著

有材料統計顯示,蔬菜有機生態型日光溫室無土栽培與土壤栽培相比,不僅可增產35%以上,而且還能節省肥料70%以上,降低肥料成本50%~60%,節水50%~70%。所以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推廣面積現在超過了全國無土栽培總面積的60%,而且95%以上的應用者都為個體菜農。栽培蔬菜的平均年產量達16000kg/667m2以上,比普通土壤增產150%[3],其中黃瓜產量高達25346kg/667m2以上[7]。由于適應各地的蔬菜反季節有機生態型栽培技術已基本成熟,設施蔬菜栽培的產量和質量均有大幅度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例如:胡永德[8]在華中地區采用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生產水果型小黃瓜,一般單季產量5000~6000kg/667m2,一年2茬,總產量10000kg/667m2以上,年產值可達3萬元以上。甘肅省清水縣蔬菜采用日光溫室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2009年~2010年一個生產周期的蔬菜平均產量達到5800kg/667m2,平均收入達到1.28萬元/667m2,較普通溫室栽培平均增收2500元/667m2以上,增長25%[9]。張東昱等[10]開展了黃瓜間作辣椒有機生態型立體栽培技術研究,黃瓜和辣椒產量分別達5326kg/667m2、4568kg/667m2,產值分別為7989元/667m2、11420元/667m2。全年投入成本為5800元/667m2,凈增產值為13609元/667m2。

研究與應用現狀

1主要栽培形式

一種是蔣衛杰等[11]研究報道的地上栽培槽。該栽培槽的內徑0.48m,高0.2m,長度根據不同的栽培設施而異,一般由4層磚平地砌成,槽底鋪一層0.1mm厚的塑料薄膜與土壤隔離,先在槽中填5cm厚的粗爐渣或石礫以利于排水,再鋪一層廢舊編織袋作襯墊,最后裝填栽培基質15cm。另一種是簡易栽培土槽,其在水平的地面挖成,上口寬35~40cm,下口寬25cm,深度25cm。栽培時先在槽內鋪一層塑料薄膜與周圍土壤隔離,然后將有機基質填入栽培槽,這種栽培槽節省基質、成本低,只需要基質30m3/667m2左右,而且蔬菜的生長量和產量與其他基質槽栽培形式無顯著差異。

2主要栽培的蔬菜種類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原來種植的主要是瓜果類蔬菜,現在大多數蔬菜和一些特種蔬菜等都有栽培。主要包括:茄果類蔬菜番茄、辣椒、茄子,瓜類蔬菜黃瓜、小果型西瓜、厚皮甜瓜、西葫蘆、南瓜、瓠瓜、冬瓜、苦瓜,其他蔬菜如蕓豆、青花菜、空心菜、生菜、菠菜、萵苣、芹菜、韭菜、大蒜等,以及特種蔬菜如烏塌菜、紫背天葵、豆瓣菜、馬齒莧等。

3適合各地蔬菜栽培基質配方的篩選

有機基質一般采用當地價格低廉的農作物秸稈及加工下腳料如玉米秸稈、花生殼、食用菌渣、甘蔗渣、酒糟、蘆葦末、中藥渣等工農業有機廢棄物和畜禽糞便等為主要原料發酵腐熟而成。為了改善有機基質的物理性能,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無機基質如河沙、爐渣、蛭石、珍珠巖等進行混配。混配比例可根據當地基質材料的成本和來源靈活掌握,原則是基質中無機物最多不要超過60%,否則其保水保肥性能下降。有機物與無機物的體積之比最大可達8∶2。有機基質混配后其有機質含量應在40%~50%以上,C/N=30左右,總養分含量為3~5kg/m3左右,pH值為5.8~6.4,容重為0.30~0.64g/cm3,總孔隙度大于85%。經過多年的試驗研究與生產實踐,利用各地豐富的工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人們篩選出了多種適合各地蔬菜栽培的基質配方,減少了泥炭的使用量,取得了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1)番茄栽培基質配方

麥秸∶爐渣=7∶3、棉籽殼∶爐渣=5∶5、麥秸∶鋸末∶爐渣=5∶3∶2、玉米秸∶菇渣∶爐渣=3∶4∶3、或玉米秸∶鋸末∶菇渣∶爐渣=4∶2∶1∶3,1m3基質加入10kg消毒雞糞、lkg復合肥[12];菇渣∶河沙∶珍珠巖=5∶5∶1.0,1m3基質加入20kg消毒的商品豬糞、5kg有機無土栽培專用肥及適量微量元素[13]。

2)茄子栽培基質配方

菇渣∶玉米芯∶爐渣=3∶3∶4,1m3基質加入10~15kg復合有機肥、10kg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專用肥、3kg過磷酸鈣[14]。

3)辣椒栽培基質配方

玉米秸稈∶泥炭土∶豬糞=1∶1∶1,1m3基質加入3kg有機生態型專用肥、1kg尿素、1kg餅肥、3kg膨化雞糞、1kg過磷酸鈣[15];木薯皮∶甘蔗渣∶廢菇渣∶爐渣=l∶2∶2∶1,1m3基質加入20kg優質干雞糞或鵪糞、0.5kg磷酸二銨[16];(秸稈∶牛糞=6∶4)∶菇渣∶爐渣=5∶5∶5[17]。

4)黃瓜栽培基質配方

菇渣∶草炭∶珍珠巖=1∶1∶1,1m3基質加入3kg有機生態型專用肥、1kg尿素、1kg餅肥、3kg膨化雞糞、1kg過磷酸鈣[7];菇渣∶稻谷殼∶草炭∶鋸末(非松木)=2∶2∶l∶1,1m3基質加入10kg膨化雞糞、1.5kg硫酸鉀、1.5kg腐熟菜枯粕[8];菇渣∶珍珠巖=2~3∶1或草炭∶珍珠巖=2~3∶1,每1m3基質加入消毒雞糞10kg[6]。

5)甜瓜栽培基質配方

蘑菇渣∶秸稈∶河砂∶爐渣=4∶2∶1∶0.25、蘑菇渣∶河砂∶爐渣=4∶1∶0.25、或草炭∶蛭石∶珍珠巖=1∶1∶1,1m3基質加入10~20kg有機肥,1~2kg復合肥、0.5kg過磷酸鈣、0.5kg磷酸二氫鉀[18];菇渣∶豬糞(或牛糞)∶礱糠灰∶煤渣=5∶2∶2∶1[19]。

6)空心菜等葉菜類基質配方

菇渣∶爐渣=1∶1~1.5,1m3基質加入10kg消毒膨化雞糞、2kg三元復合肥等[20]。

存在的主要問題

1有機基質的生產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

隨著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迅速發展,對栽培基質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迫切需要栽培基質的產業化生產。但基質的質量評價與生產規程缺乏統一的標準,由于有機廢棄物材料的不同或同類材料產地或時間的不同,在利用這些有機廢棄物合成栽培基質時都會導致合成基質的質量不穩定,造成各批量之間基質質量存在較大差異。這就給基質的工廠化生產帶來了一定困難,也增加了栽培過程的盲目性與難度。

2栽培基質的重復利用問題

由于受外界環境、作物本身的吸收與根系的分泌、灌水及施肥等的影響,有機基質在栽培完一茬蔬菜后,其理化性狀發生變化,如基質的有效營養成分減少,pH值發生變化、EC值升高等;基質在使用過程別是在連作情況下常會聚積病菌和蟲卵,從而導致栽培基質的質量下降。因此,基質在重復利用前要添加適當新的基質成分和補充肥料,以改善基質的理化性狀,同時還要對基質進行消毒,太陽能消毒是目前應用廣泛而且效果良好的基質消毒方式。

3缺乏適合有機生態型基質栽培的蔬菜專用品種

雖然已從普通栽培品種中篩選出了一些比較適合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品種,例如,杜中平[21]篩選出了“北京402”作為溫室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黃瓜品種;許耀照等[22]篩選出了“酒椒3號”作為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辣椒品種;莫云彬等[3]篩選出了“金小鈴”作為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櫻桃番茄品種。但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用于設施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蔬菜專用品種。由于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和設施栽培的特殊性,迫切需要選育出適用于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耐低溫、耐弱光、耐鹽堿性強、抗根部病害,且高產、優質的專用蔬菜品種。

4不同地區間經濟效益差異大

盡管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產量高、品質好,投資比營養液無土栽培少,但其生產成本仍比露土栽培高。而目前我國市場體系不夠健全,監測手段滯后,一般市場并不能體現產品的優質優價,蔬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地區間的經濟效益差異大。例如,在南方沿海地區、旅游業發達的地區、經濟條件好的大城市及各大油田和工礦區附近,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經濟效益較好;而在一些經濟相對不發達的落后地區則經濟效益較差,影響了農民發展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積極性。因此,要建立健全的蔬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市場體系,以提高蔬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的經濟效益。

篇4

設施產品有:通用的栽培底槽、配套槽堵和5 種不同栽培用途(按不同作物的種植密度和)的定植板。配套設施資材還有專用無紡布袋、塑料方形定植缽、水培定植杯、黑白防滲膜、槽(床)支架等構成。具有設施組裝便捷,結構合理、外形美觀、定植方便、效果穩定、風險低等優點。

LG-D多功能無土栽培的設施結構

通用底槽及槽堵

通用底槽為高密度聚苯材料模壓而成,槽的外徑寬600 mm,長度1000 mm,槽深50 mm,厚度為20 mm,槽底具有兩條凸起10 mm的縱向分隔棱。槽側立面、槽兩端、槽邊具有嵌合結構。

槽堵的外徑、深度、厚度、槽底分界線及上下、左右嵌合結構完全和通用底槽一致,長度為500 mm,其中一個套在供液端,另一個套在排液端,組合形成一個長度合適的栽培槽。

A型定植板

為高密度聚苯材料模壓而成的罩式定植板,厚度為20 mm,外徑寬600 mm,長度1000 mm。定植板上具有縱向三排、每排5 個的“隱形”定植孔,定植孔的周圍凸起板面5 mm,定植孔內徑為30 mm,中間具厚2 mm的封堵薄片,根據栽培作物株行距的需要,選擇開通定植孔。定植板兩端具有互相搭接的嵌合結構,與底槽具嵌合結構。用于果菜及中、大棵型葉菜、草莓的種植。

B型定植板

材質與板塊外形尺寸與A型定植板一致,定植板上具有縱向六排、每排10 個定植孔,定植孔周圍具凸起結構,定植孔內徑為30 mm。主要用于小棵型葉菜水培和蔬菜水培育苗。

C型托植板

材質同上,為“凹形托植板”,厚度為20 mm,外徑寬600 mm,內徑寬520 mm,長度500 mm,托植板與底槽具有嵌合結構,縱向連接處具有隔檔結構,托植板上具有縱向八排、每排7 個的“扎根透水孔”。主要用于小葉菜、芽苗菜的栽培,也可用于果菜復合栽培。

D型、F型定植板

材質同上,厚度為20 mm,外徑寬600 mm,長度800 mm,邊高50 mm,定植板上具有縱向兩排、每排2 個方形定植孔,孔周圍也設有阻擋灰塵、滴水進入槽內的凸起結構,定植孔為倒梯形結構,上端口徑為97 mm2,下端口徑為90 mm2,主要用于果菜的復合栽培。F型定植板外形尺寸桶D型板,只是定植孔距為20 cm,用于草莓復合栽培。

無紡布(基質)袋

用親水性園藝專用無紡布加工成圓筒形,根據栽培作物的需要而又可截成多種規格。一種規格為基質裝袋后成為長800 mm,寬220 mm,厚100~120 mm的枕頭形基質袋,每袋基質17~21 L;另一種規格為長400 mm,寬220 mm,厚100~120 mm,每袋基質10~11 L。無紡布起固定基質和透氣、透水的功能,有利于根系生長。

方形定植缽

采用PS塑料材料模壓而成正方形,上口邊長120 mm,底部邊長80 mm,高90 mm,底部為格柵狀,根系可以穿透。

小型水培定植杯

采用PS塑料模壓而成,圓形,上口具有平行向外延伸的“翻邊”構造,杯體外徑32 mm,底部外徑19 mm,高45 mm,杯體上半部20 mm為封閉式,下半部25 mm為格柵狀,有利于根系穿透。

多功能型無土栽培設施的應用

多功能型無土栽培設施根據栽培需要,可以組裝成多種栽培方式,每一種栽培方式的栽培槽(床)長度一般設計在400~2500 cm之間,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高度及栽培要求,可以在地面直接鋪設組裝成栽培槽,也可配套鋼構支架,將栽培槽鋪設在單層或多層的栽培支架上,形成立體栽培設施。營養液采用滴灌、流灌或潮汐式灌溉等循環供液方式。

葉菜DFT水培

通用底槽、槽堵與A型定植板組合而成,可水培結球生菜、散葉生菜、奶油生菜、不結球白菜、羽衣甘藍、西芹、葉用甜菜等大棵型葉菜;與B型定植板組合時,可進行小油菜、菠菜、三葉芹、水芹、香芹、紫背天葵、空心菜、油麥菜等葉菜的水培生產。

葉菜DFT水培,一般采用雙槽并列組合,形成寬度120 cm的水培床,道路一般設寬40~70 cm不等。為確保水培葉菜的葉片不受塵土、滴水及地面土傳病蟲害等的污染和侵擾,通常結合鋼構支架,將栽培床高度設在離地70~80 cm的高度,使栽培床的種植作業面高度正好適合成人站立時舒適的操作高度,以減輕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實現省力化作業,同時,栽培槽離開地面可以顯著降低栽培的污染風險。

采用通用底槽與A型板結合,還可進行草莓的水培生產,但栽培槽應單列設置,間距(操作道寬)50~60 cm,打開A型板兩側的定植孔,進行草莓定植。

果菜的DFT/NFT水培

采用多功能型無土栽培設施,單槽拼接成栽培槽時可進行果菜水培。槽間距(操作道寬)100~120 cm,通用底槽與A型定植板組合,槽內鋪設黑白膜,可進行番茄、黃瓜、甜瓜、西瓜等果菜的水培生產。一般果菜定植株距為40 cm左右,因此將定植板兩側的定植孔交錯打開,即縱向隔一孔打開一孔,其余定植孔保持“隱形”封閉狀態。

果菜水培一般可將栽培槽直接鋪設在地面,先將地面整成絕對水平(地面高差不超過±0.5 cm),或根據NFT的坡降(80~100:1)要求整成坡度,地面必須鋪設園藝地布或黑白膜隔離土壤。較理想的做法是采用鋼構支架,將栽培槽架高離地30~50 cm,形成標準化的果菜水培床,這對減輕水培營養液污染,減輕根部病蟲害發生,降低栽培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綠葉菜多層立體水培

采用鋼構支架做成立體多層槽式水培,支架內寬60 cm,長度400~200 cm不等,架高160~200 cm,設3~5 層不等,每層間距40~60 cm,一般底層離地應不低于20 cm。將通用底槽與四種不同定植板(A、B、C型定植板)結合使用,可栽培各種不同類型的葉類蔬菜。通常最上層栽培對光照要求強、溫度要求高的大棵型葉菜,中間栽培棵型相對偏小、不耐強光高溫的葉菜品種,下層栽培喜陰葉菜或芽苗菜。將對溫度、光照、營養需求不同的品種按照垂直光溫資源的條件進行合理定位,這有利于發揮每一種作物的生產潛能,提高葉菜立體栽培的綜合產量,實現每層同一品種蔬菜品質的相對一致性。

蔬菜DFT水培育苗

采用鋼構支架制作水培苗床,設施構建與葉菜水培床相同。采用通用底槽與B型蓋板結合使用,進行葉菜和果菜的水培育苗。苗齡要掌握在秧苗的葉片基本搭接,根系還沒有糾纏生長而易分離,苗還未出現因擁擠而徒長時就應進行移栽。

果菜簡易型復合無土栽培(發明專利:ZL 201110068853.5)

采用通用底槽與黑白膜、無紡布基質袋、方形定植缽組合而成栽培系統。

鋪設栽培設施前,先將地面整平,高差不超過±0.5 cm,栽培槽兩端預埋供、回液管路,地表鋪設園藝地布隔離土壤。根據栽培果菜的種類設計好槽間距,一般栽培番茄、黃瓜、茄子等果菜,槽間距(操作道寬)為100~120 cm,栽培彩椒、辣椒、西葫蘆等品種,槽間距為80~90 cm。先鋪設通用底槽、槽堵,再鋪設黑白膜(防滲膜),將基質袋按株距設置需要進行布置,基質袋上再鋪設一層預先開好方形定植口的黑白膜,完成設施的組裝。定植前先供水(供液),并將水位設到4~5 cm,使無紡布袋中的基質充分吸收水分至飽和狀態。

將培育好的蔬菜苗(帶方形定植缽)直接擺放到黑白膜方形開口位置即可,定植初期需人工從定植缽中進行澆灌,使定植缽中基質與無紡布袋中的基質的毛細管水分充分銜接上,以確保定植成活。一般定植初期水位設置高一些,隨著根系生長深入袋中基質,可逐漸降低水位至1~2 cm,每天定時進行循環流動灌溉或根據基質的水分含量、作物的需水情況靈活掌握流灌的間隔時間。

果菜及草莓標準型復合無土栽培

采用通用底槽與D型、F型定植板、黑白膜、無紡布基質袋、方形定植缽組合而成。這種組合設施的整體性比較好,外形美觀,封閉性、保溫隔熱性顯著提高,提升了栽培設施的標準化程度。

設施組裝前和簡易型復合栽培設施一樣,需將地面整平,高差不超過±0.5 cm,埋設供回液管路,鋪設園藝地布隔離地面,再鋪設通用底槽、黑白膜、基質袋等,方法同上,將D型定植板覆蓋在底槽上完成設施安裝。如果條件允許,也可將栽培槽整體架離地面30 cm左右,對預防地下害蟲及老鼠侵擾,避免地表塵土污染具有重要意義。定植前后營養液澆灌方法同上。

果菜“格里克”式復合無土栽培

這種模式最早是由美國科學家格里克設計發明,在水槽上設置金屬網,金屬網上布置基質,根系先在基質中生長,而后扎入下部的營養液中,形成水培+基質培復合無土栽培模式。我們開發的C型托植板替代金屬網,與通用底槽、無紡布、基質、黑白膜等組合而成,原理就是格里克的復合栽培模式。

設施組裝前,地面平整處理、鋪設底槽、黑白膜方案同上,只是采用C型托植板+無紡布代替金屬網,基質鋪設完成后加蓋黑白膜,在黑白膜上按果菜的株距進行開口并定植。營養液在C型板底部徑流實現循環灌溉,即滲灌或潮汐式灌溉結合的供液、供水方式。

多功能型無土栽培設施產品及其模式的特點

通用栽培槽的寬度、深度,適合栽培大部分蔬菜及草本花草品種,既適合做水培生產,也可與基質培結合成復合無土栽培模式,還可組合成立體栽培設施,充分體現其生產使用的多功能性。

通用底槽的側立面設計,使底槽在運輸過程中,可以疊加而減少空間浪費;配套開發的四種不同用途的定植板、托植板,可以滿足不同栽培模式與不同園藝作物的生產需要。

通用底槽與定植板的寬度設計,單槽連接成的栽培設施,操作道寬100~120 cm,可用于栽培各種果菜;雙槽并列布成栽培畦時,恰好是正常葉菜的栽培床寬度(120 cm),操作道寬40~60 cm。因此,這種栽培槽寬度、結構、組裝方法與同類產品相比,在生產使用及農藝作業上更趨合理,充分考慮到現代標準紋諾型溫室的跨度與栽培畦間距的標準化設置。

定植板上定植孔周圍的凸起設計可以避免溫室的滴水、灰塵進入定植孔,避免病菌侵入根基和進入營養液中;槽與槽、槽與定植板之間連接處的嵌合結構設計,提高了水培根際環境的污染防御能力,降低病蟲害的入侵幾率。

果菜基質培+水培復合型無土栽培模式,充分發揮了基質栽培與水培的綜合優點,克服了兩者的缺點,不僅可以進行無機營養液栽培,還可望用有機營養液進行灌溉栽培。

水培+基質復合栽培模式,避免了常規基質栽培必須采用滴灌灌溉的局限,由于滴管容易堵塞和供液(給水)不均勻,也造成了植株缺水、死苗和生長發育不整齊的現象,而復合栽培模式在同一栽培系統內的同一品種生長表現極為一致。

無紡布基質袋的標準化產品和商業化生產,不再需要在栽培現場配制基質和裝袋作業,將無紡布基質袋直接按株行距要求進行布設,無紡布具有良好的吸水、透氣和有利根系穿透等的功能,定植及栽培過程無需打開基質袋,可以確保營養液循環系統不受基質顆粒物污染,灌溉管路不會出現堵塞現象。方形定植缽直接布放在定植孔中的定植作業,改變了以往基質栽培、水培定植過程中的傷根問題,實現了無土栽培設施系統的標準化、規范化、潔凈化作業,操作人員可以十分輕松、簡捷、干凈地完成定植作業。

篇5

栽培裝置

新型無土栽培裝置(專利號:ZL 2010 20596517.9)分為3個部分,栽培容器為直徑35 cm、高25 cm的優質無紡布袋;栽培基質為椰糠、草炭或以農作物秸稈、食用菌菌渣等農業廢棄物為原料的自配基質:灌溉部件為以色列PCJ壓力補償滴頭+多孔出頭+彎角滴箭(水泵、管道、過濾器、施肥器等同常規,但要求過濾效果好)。

主要優點

栽培容器具有環保、來源廣、成本低、使用方便等優點;

植株根際透氣性好,有利于根系發育,能獲得高產;

顯著減少基質用量,降低生產成本;

以色列PCJ壓力補償滴頭可實現各容器之間肥水均勻,保證植株生長整齊一致:

容器相互獨立,可避免植株間病蟲害相互傳播,有利于發展綠色安全產品:

有利于以容器為單位進行精確施肥和科學施肥,發展精準農業;

容器具有移動性,季節利用率高,產后處理方便。

應用范圍

無紡布袋容器基質栽培技術可廣泛用于瓜類、茄果類以及草莓、豇豆、荷蘭豆等作物的栽培,不僅可用于溫室大棚的規模化生產,也可用于盆栽果蔬、觀賞果蔬的園藝化栽培。

操作要點平整土地

無紡布袋容器基質栽培技術對土地無特殊要求,只需將地面整平、壓實,鋪上廢舊大棚膜,使根系與土壤隔離,并防草和降低棚內濕度。有條件的基地可先鋪一層碎石,再鋪一層細沙,然后鋪上園藝地布,潔凈美觀,提高基地形象。如實行瓜類爬地栽培,可沿種植行開寬35 cm、深20 cm的淺溝,栽培袋置于溝中,使藤蔓與地面水平生長。

裝配基質

無紡布袋容器基質栽培技術采用容器化栽培,顯著減少了基質用量,每667 m2基質用量僅5~10 m3,約為槽栽方式基質用量的1/2。生產上宣選用成本較低、來源可靠、符合生產要求的栽培基質。利用椰殼粉末壓縮制成的椰糠磚運輸方便,價格適中,pH值5.5—6.5、EC值0.5 mS/cm,來源比草炭穩定可靠,栽培效果優于自配基質,且生態環保,是較為理想的栽培基質。椰糠磚經浸泡膨脹松散后可直接裝袋使用,若混入5%~1 0%的雞糞等有機肥則使用效果更好。高25 cm的無紡布袋裝20 cm高基質即可。

擺袋

將裝好基質的無紡布袋按種植行擺放,擺放的密度與種植密度和每袋定植株數密切相關。這里以GP825大棚為例介紹如下。黃瓜、番茄和西甜瓜立體栽培擺4行,袋距60 cm(以下同),每667 m2約520袋,單蔓整枝每袋定植3株,雙蔓整枝每袋定植2株;西甜瓜爬地栽培擺2行,袋距60 cm,每667 m2約260袋,雙蔓整枝每袋定植3株,3蔓整枝每袋定植2株。

安裝灌溉系統

灌溉系統包括水源、水泵、過濾器、施肥器、主管道、田間支管、滴頭組件等部分。一般來說,河水、井水、自來水、收集雨水都可作為栽培水源,使用時根據水質分析指標進行科學調整。要求水源充足,特別是夏天需水量大時能及時供水,可參照每公頃每天60 m。水的最大需水量設計。根據水質狀況設2-3道過濾裝置,保證進入支管的水源干凈無雜質,不堵塞滴頭。從支管上接出的滴頭組件依次由1個PCJ壓力補償滴頭、1個1出4多孔分頭、4根~32mm毛管、4支滴箭組成,1套組件配2個無紡布袋,即每個無紡布袋2支滴箭。PCJ滴頭直接安裝在支管上,間距120 cm。對于種植作物種類較多或同一種作物種植批次較多的基地,要注意閥門的合理分布,一個閥門控制的若干大棚一定是種植同一批次的同一種作物,否則不利于肥水管理。根據田間出水量,選擇文丘里施肥器、建營養池或者用塑料桶、塑料罐施肥等施肥方式。

主要田間管理

播種與定植根據時間、溫度等情況,可將種子直接播在裝好基質的無紡布袋中,或者預先在苗床培育壯苗然后移栽到袋中。

保持袋溫低溫季節保持根系溫度是無紡布袋基質栽培的管理重點,要切實采取措施防止袋溫過低,以免影響根系發育。一是前期集中管理。利用袋培的移動性,早春栽培時前期可將定植好的無紡布袋集中管理,4—5個大棚的袋子集中到1個大棚管理,通過多層覆蓋或加溫措施,創造優越的生長環境,待大田溫度適宜后再按常規管理。這樣不僅可提高管理效率,也可早播,達到早熟目的。二是建護根壟。以行為單位,用120~150 cm的薄膜或無紡布,從袋子底部將袋子包裹,在袋子上部植株基部用夾子夾住。在此基礎上,還可在袋子之間填入稻茬、食用菌菌渣、舊基質等填充物,也可鋪設地電熱加溫線,以確保根系發育溫度,達到良好的栽培效果。

肥水管理肥料的種類可選用全水溶性肥料,根據作物不同生長階段需肥特性科學搭配使用,也可選用無土栽培專用營養液。掌握少量多次原則,避免肥水從袋子底部流出。每次施肥前后各滴5~10 min清水沖洗管道。每周將無紡布袋中的滴箭移一下位置。

產后處理

一季生產結束后,清除植物藤蔓,將無紡布袋搬出大棚,倒出基質,揀出殘留根系,用太陽能高溫消毒法或甲醛、溴甲烷等化學藥劑對基質集中消毒,供下一生產周期使用。一般一批基質可連續使用3~4年。此外,由于采用無紡布袋容器栽培基質用量少,種植作物種類較多的基地可將同一批基質在不同作物間輪作3~4次后覆蓋蘆筍、果園、林地用于土壤改良,可簡化后處理程序,對生產成本影響也不大,如基質可先后用于草莓一西瓜一番茄、豇豆一甜瓜一茄子等。

投入產出概況

投入

新型無土栽培裝置(主要包括無紡布袋、栽培基質和灌溉設備)每667 m2一次性投入如表1所示,立架栽培時每667 m2一次性成本5440元、折年成本1 720元;爬地栽培時每667 m2一次性成本2720元、折年成本860元。種子、肥料等其它生產資料成本基本與常規相同。

產出情況

篇6

天然土最好采用田野土,土的厚度和株距也有一定要求,如種番茄的土要達到20厘米以上深度,株距不要少于30厘米;種生菜的株距約為10厘米,黃瓜約為20~30厘米,才能確保良好的長勢。

如不能獲得天然土,不妨采用培養土,培養土是科學家研制的人工土,可從農藝市場買到,但得根據蔬菜的不同種類購買相應的專用土,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最方便的還是最新科技發明――無土栽培法,指不用天然土壤,只用營養液或者營養液加固體基質栽培作物的方法。

在作物生長的整個生命周期中,無土栽培裝置完全可以代替土壤為作物提供良好的水、肥、氣、熱等環境條件。

所用的營養液是根據植物生長需要的元素,并按合理比例溶解于水配制而成,因而具有甚至超過天然土壤能夠供給的各種營養物質,同時還可根據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進行調整,更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發展,所栽培的蔬果不僅生長快、產量高、營養好,而且病蟲害少、衛生整潔、管理方便,可作為家庭種菜的首選。

蔬菜無土栽培又分為直接播種與育苗移栽等兩種方式。

直接播種法

種子消毒

直接播種法第一步要做種子前處理,進行簡單地消毒。

做法是將你從農藝市場買回的種子,放入60℃的熱水中浸泡10~15分鐘,然后將水溫降至30℃,繼續浸泡3~4小時,取出晾干備用。

至于那些表面不潔、放置時間很長或已被污染的種子,可采用純天然營養液浸泡(如HB-101營養液)。

消毒目的是去除種子表面的細菌,減少日后長苗期的病害,保證菜苗茁壯成長。

播種

接下來,將種子播到大小適當的栽植容器中就大功告成了。

但要記住,適宜的溫度、充足的水分和氧氣是種子萌發的三要素,所以要將容器放在較溫暖、通風良好的地方,并適當澆水(對于大多數菜種而言,每天澆一次水足矣)。

播種盤消毒

播種前最好用50%漂白水或其它消毒液對播種盤進行消毒,以減少種子遭受污染的機率。

育苗移栽法

種子消毒

給種子消毒(方法同上)。

催芽

催芽只限于番茄、辣椒、茄子、黃瓜等發芽較慢的種子。

做法是將浸泡好的種子放在育苗盤中(育苗盤底墊幾層紗布、濾紙或吸水的紙巾,并用清水浸濕),置于28~30℃的環境中1~5天,直至種子發芽露白,即可播種。

注意,催芽期間如果種子干燥,可向育苗盤中加水,浸潤紗布等鋪墊物,保持種子處于濕潤狀態。

播種

接下來就是播種(方法同上),待秧苗長到一定大小時(如番茄、茄子等有4~5片真葉,瓜類有2~3片真葉,甘藍類、白菜類有4~6片真葉時),及時移栽到營養液自動供給裝置中。

秧苗移植

初次嘗試種菜者,往往更喜歡在農藝市場直接購買秧苗回到家里移栽。

這種方法簡單快捷,但會減少你的種植品種,因為一些蔬菜,如豆類、蘿卜等只能直接播種而不便移苗(移苗會傷害根部正常發育)。

另一些又是必需移植的,如甘藍、花椰菜、芥菜、茄子等。

如果你圖簡單,這些蔬菜的種植機會就會白白丟失。

收 獲

最后環節就是收獲。

古詩云“花開堪摘直須摘,莫待花落空摘枝”,意思是要學會判斷蔬果是否成熟,抓住最佳采摘時刻收獲。

成熟判斷法

判斷蔬果成熟的方法是:仔細辨識蔬菜的色澤、質地和硬度等特征。

如番茄、辣椒和水果等在果實達到一定硬度時即可采收,過熟就會發軟;黃瓜、菜豆等在幼嫩時采收口味更佳。

傍晚收菜

無論哪種蔬菜,一天之中以傍晚采收最好,因為傍晚時分蔬菜內的硝態氮含量最低,食用最安全。

采摘技巧

青江菜、韭菜等采摘時只須摘其葉,沒必要整株拔起,過一段時間又會有幼嫩的葉子長出;收獲蔥時,留兩、三根在泥土里,會繼續分芽生長,從而大大延長收獲期。

適合無土栽培的蔬果

不是所有蔬果都適合無土栽培,下面為大家列出一個排行榜,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

適合無土栽培的蔬果排名:番茄、黃瓜、苦瓜、草莓、櫻桃蘿卜、生菜、芹菜、香菜、小白菜、小油菜、空心菜、荷蒿、甘藍、葉萵苣、甜菜、土豆、大豆、黃豆、菜豆、豌豆、燕麥等。

防蟲措施及時跟進

與土壤栽培一樣,無土栽培的蔬菜也會遭受病蟲害的攻擊,雖然幾率要少得多。

因此,平時要注意觀察蔬菜的葉、莖等生長情況,一旦發現問題,首先要區別是否是水分、光照、溫度等環境條件問題或基質肥力問題,排除這些因素后再確認是病害還是蟲害所為。

辨識蟲害

至于如何辨識病蟲害,可從“三看”著手:

一看害蟲 看蔬果根莖或葉片上有無害蟲,找準真兇。

二看殘留物 看有無害蟲的殘遺留物,如卵殼、蛹殼、脫皮、蟲體殘毛及死蟲尸體,以及害蟲的排泄物如糞便、蜜露物質、絲網、泡沫狀物質等。

三看葉片的損傷 看葉片損傷情況,如葉片被食,形成缺損,多為咀嚼式口器的鱗翅類幼蟲和鞘翅類害蟲所吃。

葉片上有線狀條紋或灰白、灰黃色斑點,多由刺吸式口器害蟲,如葉蠅或椿象等所害。

菜苗被咬斷或切斷,多是蟋蟀或葉蛾等為患。

葉片出現黑色斑點,應疑及吸汁排液性害蟲作亂,如各種蚜蟲。

心葉縮小并變厚,甜椒、辣椒等多見,螨類害蟲罪責難逃。

菜株上或周圍有新鮮的害蟲糞便,且菜株上有新鮮的蟲口,可判斷害蟲已潛入蔬菜體內作案,且案犯多為蛾類害蟲及其幼蟲。

菜苗上部枯萎死亡,意味著蔬菜根部受到損害,多為螻蛄、根螨、根線蟲等地下害蟲所為。

塊狀果實被蛀食和腐爛,如土豆、洋蔥、蒜等,禍首多為鼻蟲、根螨等。

手工捕捉法

找準真兇后,可采用手工捕捉法,直接用鑷子將蟲夾掉,既簡單環保又能體驗捉蟲的趣味。

難辨真兇

對于一時難以辨識真兇者,可采用以下防治措施:

1借助蔥蒜汁。將大蒜瓣或洋蔥加水少許,浸泡片刻,搗碎取汁液,加水稀釋10倍。待水澄清后噴霧,隨配隨用,對付蚜蟲、紅蜘蛛、蚧蟲等有效。

2搭架覆蓋防蟲網(農資市場有售),缺點是價格較貴。

3燈光殺蟲,如用家用滅蚊燈滅殺小飛蟲。

篇7

蕹菜又叫空心菜、通心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空心,蔓生。博白蕹菜是博白的特產鮮菜,種植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00多年,其以鮮、脆、嫩著稱,遠銷區內外,作湯清淡可口,被譽為“青龍過海”,是人們最喜愛的素食湯菜之一[1]。20世紀90年代初空運進入美國市場,價格每1 kg高達3.82美元,轟動一時。隨著市場的需求,博白蕹菜已發展成為地方特色名菜,種植面積逐年遞增,近3年平均年種植面積均達133.4 hm2,年產量超1 000萬 kg。

博白蕹菜性喜高溫多濕環境。種子萌發需15℃以上;種藤腋芽萌發初期須保持在30℃以上;耐35~40℃,高溫條件下蔓葉生長旺盛,采摘間隔時間短;不耐低溫,15℃以下蔓葉生長緩慢,10℃以下蔓葉生長停止,遇霜莖葉即枯死。

博白蕹菜主要以露天水田栽培,因受自然氣候和環境條件影響較大,只能選擇季節性栽培,無法滿足市場對博白蕹菜的大量需求。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質,不用傳統營養液灌溉植物根系,而使用有機固態肥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種無土栽培技術,是我國自主研制開發的一項低成本、高效益的實用農業高新技術,操作方法簡單,具有綠色、環保、無公害等特點[2,3]。該技術是實現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是我國設施農業特別是設施蔬菜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4~6]。本文通過開展博白蕹菜無土栽培技術研究,為生產上推廣應用提供實踐依據。

1 材料準備

1.1 建栽培槽

以水泥沙漿、磚頭為材料建栽培槽,槽高30 cm、槽寬40 cm,槽長5 m,槽距60 cm,南北走向,槽底鋪一層0.1 mm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隔離土壤,防止土壤傳染病蟲害。每個栽培槽的一端安裝一個供水閥門,與大棚內的自來水管道連接以便于澆灌用水。

1.2 制作基質

用菇渣或鋸末、爐渣按1∶(1.0~1.5)的比例混合,1 m3混合基質中再加入經消毒液膨化處理的雞糞10 kg、復合肥2 kg。也可用細砂、草炭、蛭石、有機肥按2∶1∶1∶2比例混合配成復合基質,有機肥以腐熟雞糞、豬糞為主。

1.3 裝槽蓋膜

先在槽中填約5 cm厚的細砂或粗爐渣以利于排水,再在其上鋪1層廢舊編織袋作為隔離墊以盡可能阻止植物根系伸入底部排水層中。然后在編織袋上裝填栽培基質,裝滿整個栽培槽,整平,大水淋透基質。待水分完全下滲后,再覆蓋薄膜10~15天,便于肥料充分分解。

2 播種

2.1 浸種催芽

50~60℃熱水浸種30 min后,清水浸種24 h,撈出洗凈,在30℃恒溫箱中催芽。期間每天用溫水沖洗1次,5~7天后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2.2 育苗用穴盤及基質準備

博白蕹菜育苗用的穴盤,一般選用72孔或128孔。選用比重小、保水透氣性好的基質作為育苗基質,如草炭、蛭石等,草炭、蛭石、腐熟有機肥按2∶1∶1比例配制。

2.3 播種

將催好芽的蕹菜種子均勻撒播在裝有基質的育苗盤上,然后覆蓋1層薄蛭石,澆透水,并用薄膜覆蓋保濕,出苗后,及時揭除薄膜,保持通風透光。

2.4 苗床管理

博白蕹菜喜高溫多濕環境,因此育苗期間須注意保溫保濕。白天溫度保持在25℃左右,夜間10℃以上,同時保證育苗基質處于濕潤狀態。苗高5~7 cm時,噴施1次葉面肥,常用0.2%尿素或磷酸二氫鉀液噴施。待苗長至10~15 cm即可定植。

3 田間管理

3.1 定植

定植時間一般x擇下午,定植前先用水淋透栽培槽基質,使水分充分下滲,再將幼苗移入栽培槽中,適當深埋2~3節,行株距為15 cm×15 cm。

3.2 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在栽培基質中混入一定量的有機肥作基肥。每1 m3基質施N 500~800 g、P2O5 200~320 g、K2O 600~960 g。博白蕹菜可連續采收多次,每次采收后要及時追肥,每1 m3基質每次追施N 150~180 g、P2O5 50~60 g、K2O 180~225 g。博白蕹菜喜濕,須經常澆水,一般情況下每4~5天澆水1次。

3.3 病蟲害防控

無土栽培的蕹菜受病蟲為害較輕,主要病害有猝倒病、莖腐病、白銹病等,蟲害有粉虱、蝸牛、紅蜘蛛、蚜蟲等。病蟲害防控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綠色植保方針,盡量不用或少用農藥。病害選用波爾多液、石硫合劑、代森錳鋅、甲霜靈、甲霜銅、阿維菌素、除蟲菌素等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采用防蟲網、黃板、殺蟲燈、性引誘劑等方法防治蟲害。

4 適時采收

博白蕹菜生長迅速,定植后約30天即可采收,可連續多次采收,莖葉易老化,要適時采收。在初收期及生長后期,每隔7~10天采收1次,生長盛期5~7天采收1次。采收后要及時追肥澆水。

參考文獻

[1] 陳家秀.博白蕹菜無公害生產技術[J].廣西農學報,2004,(2):25-26.

[2] 蔣衛杰,鄭光華,劉偉.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1997(3):53-54.

[3] 蔣衛杰,劉偉,余宏軍,等.我國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研究[J].生態農業研究,2000,8(3):17-21.

[4] 劉士哲.現代實用無土栽培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篇8

關鍵詞 設施蔬菜;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2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6-0078-02

遼寧西部地區主要為丘陵區,丘陵面積約為4.2萬km2,和內蒙古高原相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降水量約為400 mm。為了緩解區域自然條件不足和農業發展的矛盾,早在幾年前,遼西地區引進了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通過試驗栽培,并取得了成功。目前,通過多次的試驗、推廣,當地已總結出一套適合當地的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該技術具有成本低、效益高、易于推廣等特點。

1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系統

1.1 建栽培槽

選擇當地常見的磚塊作為栽培槽,其大小標準為6 cm×12 cm×24 cm。無底栽培槽的做法:把3塊磚臥放、1塊豎放,外徑寬為72 cm,內徑寬為48 cm,高度為18~20 cm。制作過程中,需注意北高南低、坡度為5%。為保證通風透光及今后的日常管理,槽間距要根據栽培作物來確定。通常茄果類蔬菜槽間距在130~140 cm。3層磚臥放做槽過程中,首先平碼好1層磚,然后把較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鋪上,以隔離土壤,薄膜的兩頭壓在第1、2塊磚之間。再鋪上直徑大小2 cm的粗爐渣或粗石子約5 cm厚,再鋪上干凈透氣的編織袋,最后碼上2層磚即可[1]。

1.2 制作栽培基質

把無機基質與有機基質按照一定比例搭配就構成了栽培基質。一般有機基質可以選擇草炭、沼渣、菇渣、腐熟牛糞等;無機基質可以選擇已過篩的工業爐渣、河沙、尾礦砂等。然后把有機基質和無機基質按照體積比為2∶3的比例進行混合。同時,還需要添加有機無土栽培專用肥或經消毒處理后的雞糞,一般1 cm3基質中加入10~12 kg。最后,將制作好的基質填到栽培槽中,直至槽平即可,一般厚度在13~15 cm。

1.3 滴灌設施

鑒于無土栽培需要通過基質來種植作物,因而要求在供水系統中配套滴灌設施。通過滴灌管或滴灌帶實施均可行。

2 無土栽培技術

2.1 品種選擇

為了確保有機無土栽培技術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必須選擇品質優、產量高、抗病強的優新品種。比如,西紅柿可選擇卡依羅、瑪瓦、勞斯特等,茄子可以選擇愛利舍、布利塔,椒類易選擇長劍、三星、福康、奧林匹亞、卡地亞、卡佩諾等[2-3]。

2.2 培育無病壯苗

作為一種高投入、高產出的種植模式,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中,育苗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作物的產量及經濟效益。因此,首先要培育出無病壯苗,才能確保通過無土栽培獲得高產,最終將其進行推廣應用。為了培育出無病壯苗,一般茄果類蔬菜在育苗時要求使用營養缽或營養塊。這樣,不僅可以節約種子,還能起到帶基定植的作用,同時有利于迅速緩苗。

2.3 合理安排栽種密度

在實施作物定植時,要提前1 d把基質澆透,挑選生長健壯、形狀比較均勻一致的秧苗進行移栽。對于無限生長型的作物,如西紅柿、茄子、椒類要采取適當稀植的方法,栽植秧苗2.85萬~3.00萬株/hm2,其余品種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密植。選擇離槽中心線約10 cm的地方進行秧苗種植,1槽栽2行,采取錯位定植,西紅柿和彩椒株距為43 cm,茄子株距為50 cm。

2.4 合理灌溉

定植前1 d要把基質澆透,定植后要及時澆水。5~7 d后,根據基質情況每天灌溉1~2次。待植株開花坐果時,每天灌溉1次,時長15~20 min。當遇到夏日溫度較高的情況,每天應灌溉2次,可視情況適當延長灌溉時間。一般在9:00—10:00、17:00進行灌溉。在秋冬時期,要注意把握好水分供應的控制灌注。通常要結合天氣、基質以及植株的實際生長情況靈活控制,通常遇到陰天不用澆水。同時,要確保均勻供水,以防出現滴灌漏水或堵塞造成局部積水或缺水的現象引起死苗。因此,可隔3 d對基質水分情況進行1次檢查,從而保證滴管中水分暢通,使基質中的相對含水量保持在65%~80%。

2.5 科學合理施肥

施肥包括施基肥和追肥2個方面。首先,在制作好的栽培基質中,要添加有機無土栽培專用肥,施用量10~12 kg/cm3。然后,為了確保能為作物提供最佳的養分,應適當進行追肥。遵循少量多次、分期施用的原則。當定植后20 d即可開始追肥,追施有機生態無機栽培專用肥,通常1次追施525~600 kg/hm2。通過穴施或開淺溝撒施的方法,把肥料均勻撒于距離作物根莖約5 cm的四周,并及時澆水,便于肥料分解。然后,每隔10~15 d進行1次追肥。在拉秧前1個月結束追肥[4]。

2.6 病蟲害防治

通過一膜兩網、黃板誘殺、防蟲燈等設施來防治害蟲。夏季生產時不用揭膜,同時在上下風口處安裝防蟲網,在高溫時期添加遮陽網;冬季生產時,利用畦間、滴灌管上鋪塑料薄膜,并采取相關的干燥管理,進而達到預防病蟲害的目的。

2.7 基質消毒

針對已使用1年的無土栽培基質,必須通過夏季高溫來消毒,防止在下茬基質中攜帶病菌,引起死苗。具體步驟:把基質澆透,再利用塑料薄膜蓋嚴密閉溫室,同時曝曬10~15 d,便可達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3 參考文獻

[1] 曹桂鳳.設施蔬菜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0(5):24-25.

[2] 姜國利.松原地區溫室有機厚皮甜瓜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10(17):66-67.

篇9

關鍵詞 草莓;無土栽培;基質;篩選

中圖分類號 S668.404+.7;S3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5-0096-02

有機基質栽培是一種新興的高效無土栽培方式,此種栽培方式能為作物的生長創造良好的根際環境和空間環境,可有效地解決土壤鹽漬化、土傳性病害日趨嚴重和作物生理性病害加重等亟需解決的疑難問題,使作物抗病、抗逆性增強[1-5],但有的基質原料如草炭等價格比較高,一般農民不易接受。為了篩選出較優的草莓栽培基質,通過研究不同基質對其生長的影響, 探討各種基質在無土栽培中的效果,從而獲取最優的無土栽培方式,達到簡便易行、就地取材、成本低廉的目的。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地點設在西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三橋農場日光溫室。建造培養槽,先平整夯實溫室土壤,距溫室后墻0.8 m按行距1.3 m南北方向放線。栽培槽用磚砌成,槽邊框高15~20 cm,槽內徑48 cm,栽培2行作物,槽距58 cm作為過道。在槽底部中央開1條寬20 cm、深10 cm的溝,以利排水。槽底部鋪1層0.1 mm厚塑料薄膜防止土壤病蟲傳染。薄膜壓在槽邊第2層磚上。薄膜鋪好后,在槽底填充礫石,在其上鋪1層廢舊編制袋,防止植物根系深入排水層,然后填入混合好的基質,每個栽培槽設1根滴灌軟管。供試草莓品種為豐香。供試培養基質包括麥秸、爐渣、菇渣、草炭、鋸末、豬糞、油渣等成分。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8個基質配比處理,分別為:麥秸∶爐渣∶菇渣∶草炭=4∶2∶2∶2(A);鋸末∶草炭∶爐渣=1∶1∶1(B);麥秸∶鋸末∶草炭∶爐渣=4∶2∶2∶2(C);菇渣∶草炭∶爐渣=1∶1∶1(D);爐渣∶鋸末∶菇渣=1∶1∶1(E);草炭∶爐渣=4∶6(F);鋸末∶爐渣∶豬糞、油渣=5∶3∶2(G);菇渣∶爐渣∶豬糞、油渣=5∶3∶2(H)。每個栽培槽為1個處理,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

1.3 試驗實施

基質經消毒處理后裝入栽培槽,2009年9月3日定植,株行距為20 cm×30 cm,定植前剪掉殘葉,每株留3~4片葉。在植株生育期內,調查統計不同處理植株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情況。分別于幼苗期、始花期、盛花期、終花期、初果期、盛果期及采收后詳細調查記載。每處理隨機取樣,樣品數量均為20株,于10月25日測新莖粗(莖周)、冠莖、單株生根數等。1月27日采收第1序果,4月底采收結束后統計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栽培基質對草莓營養生長的影響

2.1.1 對植株成活的影響。不同基質栽培的草莓的生根成活率存在差異(表1)。分析草莓單株的內生根數,處理A、處理C、處理F最多,分別為20、21、22條;其次為處理B、處理D、處理G,為18~19條;處理E、處理I最少,為16條。從成活率看,以處理C和處理F最好,分別達到98%和100%;其次為處理A、處理D、處理E、處理G,達到95%~96%。

2.1.2 對植株生長的影響。不同基質間的植株生長差異很大(表1)。以新莖粗度看,處理F、處理C、處理A最好,分別達到1.5、1.4、1.4 cm;其次為處理B、處理G、處理I,分別為1.1、1.0、1.0 cm;再次為處理D和處理E,分別為0.9、0.8 cm。處理F、處理C的冠徑均達20.5 cm,處理E冠徑最小,只有15.1 cm。葉面積以處理F、處理C、處理A最大,分別達221.7、220.3、218.5 cm2,處理E最小,為138.5 cm2,葉柄狀況以處理F、處理C、處理A較好,葉柄長分別為17.4、16.7、16.5 cm;葉柄粗分別為0.20、0.20、0.19 cm;處理E表現最差,葉柄長為13.4 cm,葉柄粗為0.15 cm。匍匐莖狀況以處理F、處理C、處理A表現較好,匍匐莖長度分別為5.2、4.6、4.2 cm,匍匐莖粗度分別達到0.25、0.25、0.20 cm,匍匐莖條數分別為1.4、1.1、1.2條。對不同基質栽培草莓的生長狀況進行綜合分析,認為處理F、處理C和處理A的基質栽培效果較好。

2.2 不同栽培基質對草莓生殖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各處理始花期和成熟期差別不大。從單株花數看,處理A、處理C、處理F最好,分別達5.1、5.0、5.3朵,其次為處理B、處理G,分別為4.3、4.1朵,處理D、處理E、處理I最少,分別為3.1、3.2、3.6朵。從坐果率看,處理F、處理A、處理C分別達到65%、60%、58%,處理D、處理E均為45%。從產量看,處理F產量最高,達到20 178.0 kg/hm2,其次為處理C、處理A,分別為19 674.0、19 459.5 kg/hm2,處理E最低,為14 119.5 kg/hm2,處理F、處理C、處理A與其他處理相比較,均達到顯著和極顯著差異水平。

3 結論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采用不同基質栽培草莓的效果存在差異。綜合分析草莓植株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情況,篩選出3個最佳栽培基質,即草炭∶爐渣=4∶6、麥秸∶爐渣∶菇渣∶草炭=4∶2∶2∶2、麥秸∶鋸末∶草炭∶爐渣=4∶2∶2∶2。以上配比的基質所栽培的草莓植株表現最佳。麥秸、菇渣、鋸末等各個單一基質互補,從而改善了基質的物理性狀,同樣創造出了草莓根系較好的生長環境;同時,這些原料可就地取材,價格低廉,合理添加麥秸、菇渣、鋸末等原料,可有效降低草炭的使用量,節約生產成本[6]。使用麥秸、菇渣、鋸末等原料,較易出現草莓生長脫肥現象,需要進一步研究肥料合理配施問題。

4 參考文獻

[1] 劉豐,張志君,霍忠臣.草莓無土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1(11):5.

[2] 李小晶,袁信,李雅鳳.日光溫室草莓固體無土栽培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10(5):234.

[3] 芮三亞,胡奇,蔡潞莎.溫室冬草莓立柱式無土栽培技術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09(6):233-234.

[4] 李彩華,郝忠寶.溫室草莓無土栽培管理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09(10):52-53.

篇10

1.1栽培設施

采用標準磚建栽培槽,內徑寬72cm(3塊磚),外徑寬96cm(4塊磚),高20cm,槽間距1m。槽底鋪1層塑料薄膜與土壤隔離,并有一定坡度。

1.2栽培基質

椰糠和河沙按照3∶1比例混合,1m3混配基質中加入腐熟牛糞15kg,三元高效復合肥2.5kg,高錳酸鉀25g。使用前用38%甲醛50倍液均勻噴施消毒,塑料薄膜密封48h,揭膜晾1周左右,使甲醛氣體完全揮發。

1.3供水設施

以清水作為灌溉水源,利用文丘里施肥器將營養液從敞口的肥料桶中均勻吸入管道系統進行施肥。每個栽培槽鋪設滴灌管2條。

2栽培管理技術

2.1培育壯苗

育苗基質按椰糠∶有機肥(濰坊根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N+P2O5+K2O≥5%、有機質含量≥45%)按照3∶1(V∶V)的比例混合,1m3基質加入2.5kg復合肥和2kg保水劑。豇豆播種前采用溫湯浸種,用55℃的水燙種并攪動10min,當溫度降到室溫時浸種8~12h,期間換3次水。育苗載體采用48孔綠色PVC塑料穴盤育苗,幼苗時適當練苗、增加光照,避免徒長和花芽分化不良,提高幼苗抗逆性。豇豆壯苗的標準是:日歷苗齡20~25d,生理苗齡是苗高20cm左右,開展度25cm左右,莖粗0.3cm以下,真葉3~4片,根系發達,無病蟲害[5]。

2.2定植

定植前,用日本園試配方1個劑量把栽培基質澆透,每槽2行,株距30cm,每667m2定植4000株左右,一般在15:00之后進行。定植時根托要低于基質面1cm。定植后及時澆營養液。

2.3定植后管理

2.3.1溫度管理

定植成活后在20~25℃的氣溫下生長較好,35℃左右的高溫仍能生長和結莢。15℃左右植株生長緩慢,10℃以下時間較長則生長受到抑制,接近0℃時,植株凍死。夏季中午陽光充足、溫度高時,可覆蓋遮陽網降溫,也可利用水簾適當調節溫度。

2.3.2營養液管理

采用日本園試通用營養液配方。用量根據豇豆不同的生長時期、生長狀況和天氣情況而定,一般每天早晚各澆1次,每次5~10min,保持基質含水量在75%~85%。晴天時,中午可澆1次清水;連續陰天下雨時,每天可澆1次營養液。不同的生長期使用不同的劑量,苗期采用1/2個劑量,EC值為1.2mS/cm左右;開花期采用1個劑量,EC值為1.5mS/cm左右;坐果期采用1.5個劑量,EC值為2.0mS/cm左右,連續坐果期采用2個劑量,EC值為3.0mS/cm左右。

2.3.3追肥

豇豆連續坐果能力強,營養不足易發生早衰和果實短小現象,整個生育期要注意追肥。施肥原則為勤施少施。豇豆前期以營養生長為主,追肥以N肥為主;后期蔓、葉、花、果實同時生長,需肥量大,追肥濃度也應加大。定植成活后,生長前期可追施沼液或0.3%的尿素水溶液,促進植株的生長。坐果后追施沼液或0.3%的復合肥水溶液,促進幼果長大。以后每采收1次保證追肥,施三元復合肥20kg/667m2,點施于距植株基部12~15cm處。為延長采收期,同時可進行葉面追肥,葉面噴施氨基酸、腐植酸和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

2.3.4搭架整枝

采用改良的搭架方式:當植株長有5~6片葉,開始長蔓時及時搭架。采用竹竿人字架加吊繩相結合的方式,竹竿人字架間距為2.0~2.5m,頂部用直徑為5mm規格的尼龍繩連接固定,兩端用木樁將繩斜拉固定,然后每株用尼龍繩引蔓。第一花序以下側枝要及時打掉,以便促進主蔓早開花、早結莢,第一花序以上側枝可以根據植株的長勢給予適當保留,并在側枝長到2~3個節位后及時打頂摘心,同時,在生長后期要注意及時摘除中下部病葉、老葉。大棚設施內光線不足,豇豆易發生徒長現象,操作上注意保持大棚薄膜的清潔,遇到連續的陰雨天氣,可使用低劑量的矮壯素、多效唑等植物生長延緩劑來控制豇豆的生長。

3病蟲害防治

生產上病蟲害防治嚴格按照國家蔬菜綠色無公害栽培技術的要求,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并要做到及時防治,對癥下藥,適量用藥和農藥的交替使用。薊馬采用粘蟲板結合藥劑防治,可選用3%腚蟲脒水劑1000~1500倍液或60g/L艾綠士(乙基多殺菌素)1500倍液進行防治;茶黃螨發生初期采用73%炔螨特1500~2000倍液或24%阿維•螺螨酯3000倍液防治,發生嚴重時采用73%炔螨特1500倍加1.8%阿維菌素1000倍液防治;蚜蟲主要采取藥劑防治,可用1.8%阿維菌素油膏1500倍液和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3%腚蟲脒水劑1000~1500倍液,或25%阿克泰8000倍液,或25%吡蚜酮5000倍液噴灑;美洲潛葉蠅主要使用的藥劑有1.8%阿維菌素1000~1500倍液葉面噴施,或50%潛克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葉面噴施;豆莢螟可使用的藥劑有1.8%阿維菌素1000~1200倍液葉面噴施,或5%氟氯氰菊酯1000倍液葉面噴施。炭疽病:主要使用的藥劑有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銹病發病前期可使用的藥劑有15%粉銹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防治,發病嚴重時可使用50%翠貝(醚菌酯)2000~4000倍液進行防治,每周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

4采收

豆角開花至生理成熟約需15~23d,商品豆莢采收以11~13d為宜。一般花后9~11d采收。適時采收不僅能提高豆角的商品質量,而且也是取得高產的關鍵。采收時,要注意農藥安全間隔期。

5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