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土栽培技術范文
時間:2023-03-18 23:06: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無土栽培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草莓;無土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8.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86
1 草莓無土栽培技術概述
所謂無土栽培,具體指的就是將草莓植株置于基質中進行栽培,或者是將其放于水溶液中進行栽培,該水溶液含有多種營養元素。草莓無土栽培技術能夠有效解決草莓的重茬障礙,克服土傳病蟲害,提高草莓的成熟時間和肥料的利用率,使其果實的商品價值大大提升。因此,我國應當加大對草莓無土栽培技術的探究,并積極進行實踐,從而提高草莓的生長質量,并促進其市場化發展。
2 草莓無土栽培技術分析
2.1 選擇適宜無土栽培的草莓品種
進行無土栽培要選擇合適的草莓品種。經過調查發現,短周期單季草莓比較適合進行無土栽培,例如土特拉、埃爾桑塔和佳麗格特以及達賽萊克特等草莓品種。這主要是因為實施無土栽培的環境比較郁閉,而此類品種的草莓有利于克服溫室郁閉的缺陷,從而有效避免了不利環境對其的負面影響。定植時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我國北方的草莓來說,為了在元旦、春節期間上市,應選擇在9月上中旬進行起苗栽培,栽植密度一般為12~16株/m2。
2.2 主要技術
2.2.1 有基質的無土栽培技術
2.2.1.1 基質的配制以及栽培形式
草莓基質的配制主要是按照3:1:1的比例,將蛭石、草碳以及豬糞進行混合配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豬糞必須高溫發酵,并曬干。
草莓無土栽培形式主要分為袋栽形式和槽栽形式。袋栽形式,要將配好的基質裝入聚乙烯塑料袋或者尼龍袋中,并在上面打孔,這一步主要是根據株距來進行,從而形成1孔1株的形式,要在每1個小孔中灌入營養液。
2.2.1.2 營養液的配制
有基質的草莓無土栽培,其營養液的配制主要包含氮、磷、鉀、鈣、鎂、硫等營養元素,1kg營養液中營養元素的配制依次為100mg、15mg、100mg、100mg、25mg和35mg。需要注意的是I養液需要用氫氧化鈉或者鹽酸來調節,從而使其pH值控制在6左右。
2.2.1.3 栽培條件
草莓的無土栽培可以采用大棚溫室的形式進行栽培,大棚的規格一般為長60~80m,寬8m。這種溫室結構不僅適宜草莓的無土栽培,而且還能夠實現果蔬輪作的方式。
2.2.1.4 溫度的控制
草莓生長初期應當將溫度控制在8~10℃之間,草莓生長中期溫度要升到12~14℃之間,開花期間必須升高到15℃左右,然后在降低到生長中期的溫度。
2.2.2 無基質的無土栽培技術
無基質主要是采用水培方法,即將草莓栽培在一些小型的器皿中。這種無土栽培技術主要適用于家庭小型栽培。
2.2.2.1 容器的選擇
當室內溫度達到18℃時,就達到了草莓水培的溫度條件。可以選擇能夠裝大概500mL的容器,如玻璃瓶、硬塑料瓶等。為了避免瓶內出現青苔,容器外面需要用黑塑料包住,從而隔斷青苔生長的環境。用泡沫塑料板切割成圓板,大小按照瓶蓋來進行,然后在中間以及2側各鉆1個孔,中間的孔用來定植草莓,2側的孔用來通風。還可以選擇規格為長90cm,寬12cm、高15cm的木槽栽培,并在槽底用塑料薄膜進行鋪蓋,用塑料板做槽蓋,栽培密度為1株/15cm。
2.2.2.2 營養液的配置
A溶液的配置主要包含硝酸鈣、硝酸鉀、磷酸、硫酸鎂,在1L自來水中依次按照以下規格進行配置,即236mg、303mg、125mg和123mg。B溶液的配置主要包含硝酸鈣、螯形鐵、硼酸和氯化錳,在每升自來水中依次按照以下規格進行配置,即236mg、16mg、1.2mg和0.72mg。在1000mL的容器中,進行A溶液和B溶液的混合,從而制成營養液。在草莓開花之前,應當將1mL的營養液溶解在9mL的水里進行使用;在草莓開花之后,應當將1.7mL的營養液溶解在8.3mL的水里進行使用,且其pH值應當保持在6.8左右。
3 結語
草莓無土栽培技術主要分為2類,即有基質和無基質的草莓無土栽培技術。對于這2種類型的無土栽培技術來說,基質的配制、營養液的配置以及栽培環境和溫度的控制都十分重要。因此,今后的研究需要對這幾個方面進行重點關注。
參考文獻
篇2
傳統的露天生產蔬菜完全受自然條件所制約,土地單位面積產量低,又因部分蔬菜不能連作導致土地利用率低,遇上惡劣天氣和酷暑嚴寒常常減產減收,農藥和重金屬污染也無法避免,市民很難吃到真正意義的“衛生”蔬菜。
與常規意義上的土壤栽培相比,水培蔬菜有著許多顯而易見的優勢。首先,可以防止或減輕由于土壤連耕連作而發生的障害,對于某些特殊作物,則可以任意高度的多茬栽培、連續生產、均衡上市,從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其次,在管理的過程中,省去了中耕、除草、土壤消毒等作業,因此可以大幅度的節省勞力。第三,由于可以最大限度地人為滿足作物對溫度、光照、水分及養分等的要求,生產出的蔬菜不僅產量高,品質好,而且潔凈、鮮嫩,無污染、無公害,是純綠色食品,可以提高產品檔次。此外,因其使用的營養液可以循環使用,除去被蔬菜的根系吸收和自然蒸發外,水的消耗量很低,從而具有節約用水的優點。
無土栽培在我國的發展前景廣闊:首先,在設施栽培中無土栽培能栽種出高產、優質產品和錯季節產品。尤其是利用無土栽培可以克服土壤栽培中的連續耕作災害,減少病蟲害,生產出無公害污染的“綠色食品”,應用前景更廣,是生態農業的發展方向。其次,應用無土栽培可以在大型工礦區、灘涂、沙漠、鹽城地、嚴重退化土壤地區等一切不宜農業耕作、無產低產地區和太空農業、海上及水下農業中發揮重要作用,不受地方限制。第三是應用無土栽培,生產蔬菜、花卉和高檔瓜果供應特需,反季節栽培,可以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
1.產量高,效益大。產量高,效益大,是無土栽培技術的一大優點。一般農作物如蔬菜、中草藥、糧食作物等采用無土栽培的產量比農田產量高出幾倍、十幾倍。無土栽培合理調節水、空氣,養份的供應,特別是能妥善解決土壤栽培中水和空氣的矛盾,使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進行得更加協調,所以能充分發揮其生長潛能,取得高產。
2.品質好,價值高。無土栽培的西紅柿,顏色鮮艷,外觀好看,味甜,維生素C和A的含量高。無土栽培可以有效避開土壤微生物、大氣、農藥等污染源,因而可以生產出質量好、價值高的蔬菜及其它農作物產品。
3.不受地方限制。無土栽培可以用于一般農業或園藝不能生產的地方,規模可大可小。大則可以規模化、專業化、工廠化。小則可以一家一戶,一壇一盤,或是利用家庭的樓臺、陽臺、走廊、庭院等進行無土栽培花卉、蔬菜等作物,既可美化居住環境,又可物有所收。
篇3
關鍵詞: 黃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設施構造;栽培管理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是由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無土栽培研究組鄭光華等于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研究,到1993年北京海淀區農科所有關科技人員加入研究,經多次試驗總結制定出完整的技術方案,于1996年正式定名為“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該技術利用農業副產品及廢棄物,將其轉化為植物所需營養源及栽培基質,是我國首創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新技術。
1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特點
(1)栽培的植物營養源大部分或全部來自農業副產品及廢棄有機物質,資源豐富,能再生,為傳統無土栽培從無機化走向有機化開辟了道路,不僅可解決土壤障礙問題及非農耕地開發農業生產,更是生產綠色食品的市場需要。
(2)有機基質是重要營養源,需加添的營養元素,可施用固態肥料,可省去營養液的配制及供應系統,故設備大為簡化,較無機營養液無土栽培投資節省70%以上,在經濟上為大量推廣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
(3)營養供應可根據所需生產的農產品等級,施用不同類型的肥料,如生產綠色AA級農產品可全部施用有機肥,生產綠色A級農產品可施用有機肥加部分無機化肥。
(4)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設施的商品化,可加速推廣該項技術,可使得該栽培技術更簡明,施肥配方化,管理規格化。宜發展成工廠化、產業化生產,增加規模效益。
(5)該項技術應用于設施園藝栽培,可有效克服土壤連作障礙,生產特種、珍貴的花、果、菜,產品質優、高產,可達綠色食品標準,在瓜、果、葉菜類上均表現味濃純正,外觀形正色亮,僅用眼、鼻感官就可鑒別,產量一般比土壤栽培高50%左右,有些超過1倍以上。
2黃瓜無土栽培技術
2.1無土栽培的設施構造
利用日光溫室,室內安裝無土栽培系統,包括栽培槽、灌水設施、栽培基質。
(1)栽培槽。溫室內北面留70~90cm作為走道,南面余30cm,用磚砌成南北走向的栽培槽,槽內內徑50cm,槽連框高24cm(平放4塊磚),槽間作業道40~60cm。也可直接在地上挖半地下式栽培槽,深12cm,兩邊再用2層磚壘起,在槽的基部鋪一層厚0.1mm的塑料膜,膜上鋪一層持水層,多用河沙,約3cm,河沙上再鋪一層編織袋,上面填栽培基質。
(2)灌水設施。用自來水或建水位差的蓄水池,也可以用水泵加壓的灌水系統,棚內主管道和栽培槽內的滴灌帶均用塑料管,槽內的滴灌帶2根。
(3)栽培基質。栽培基質在生產過程中較為重要。有機質可根據當地易得的有機材料,如玉米秸、鋸末、菇渣等;無機質可用河沙、煤碴等。有機和無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如河沙∶鋸末∶玉米蕊粉∶豆秸粉為1∶2∶1∶1,基質使用前必須進行消毒處理,可使用藥劑消毒或蒸汽消毒,每立方米加入3kg有機無土栽培專用肥、12kg腐熟的雞糞,混合均勻后可填入栽培槽內,每茬作物收獲后對基質進行消毒處理。
2.2栽培管理
篇4
關鍵詞:無土栽培;蔬菜;有機生態型
中圖分類號:S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8421(2012)07-821-01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即使用營養豐富、透氣性好、持水性高的物質代替土壤栽培植物的方式。筆者將其栽培技術進行了總結。
1、有機基質無土栽培的原料搭配及處理
1.1 原料搭配 配方一:發酵稻殼:腐熟雞糞:河沙體積比為3:1:1;配方二:發酵稻殼:腐熟牛糞:腐熟雞糞:河沙體積比為2:1:1:1;配方三:發酵牛糞:發酵雞糞:稻殼:河沙體積比為5:1:2:2;配方四:玉米或小麥發酵秸稈:發酵雞糞:河沙體積比為4:1:2。
1.2 材料處理 如果施入未腐熟的有機基質,首先會給土壤帶來大量的病原菌,不僅會嚴重污染環境和地下水,而且還會誘發作物發生各種病蟲害,對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影響;其次,未腐熟的有機肥會繼續在根際土壤中發酵,產生大量熱量,容易灼燒根系,造成燒苗、死苗現象。
1.2.1 稻殼的滅菌方法。稻殼滅菌可以采用蒸汽滅菌的方法,將原料堆成一堆,用塑料布蒙結實,然后向原料中通入蒸汽,將原料堆中的溫度加熱到100℃,保持8~12h即可達到滅菌的效果。
1.2.2 小麥或玉米秸稈的處理。第一步是粉碎,用秸稈粉碎機粉碎成長度不超過5cm的秸稈,然后堆成高1.5m,寬1.5m的大堆,澆上700~800kg水,然后用塑料布蒙上,以保溫、保水。約7d,堆溫自然上升到60~70℃,這時可以翻堆1次,然后再補充水分,再過7d,堆溫第2次升高后,進行第2次翻堆,再補充水分。這樣經過20d左右秸稈材料即腐熟完成。
1.2.3 雞糞、牛糞等原料的處理。可以采用自然腐熟的方法滅菌。將雞糞、牛糞等原料用塑料布蒙住,在日光的照射下,原料會自然產生大量的熱量,溫度自然升高到50~60℃,悶堆5d左右原料可自然腐熟。
2、栽培槽的建設
2.1 栽培槽建設 我國的大棚一般都是東西走向,栽培槽的方向與大棚方向垂直,為南北走向。栽培槽從地面上直接往下挖,栽培槽上口寬度45cm、底寬25cm、深度25cm,2個栽培槽之間的間距1.4m。1hm2地的大棚,基質裝填量僅為525m3。
在挖栽培槽時,一定要注意槽的深度,栽培槽深度如果不夠25cm,水分蒸發快,不能保證蔬菜根系的含水量,容易造成減產等損失。
另外,栽培槽以及旁邊的土壤必須用重物夯實,防止定植后土壤與基質混合。
2.2 栽培槽種類 栽培槽在使用時可以分為開放式、半開放式和封閉式。
2.2.1 開放式。栽培槽內直接添加基質,不用其他的東西隔離。
2.2.2 半開放式。在栽培槽兩側用塑料薄膜與土壤隔離,底部不與土壤隔離。
2.2.3 封閉式。用塑料薄膜使栽培槽完全與土壤隔離。
一般情況下應用的是開放式栽培槽,利用開放式栽培槽進行有機基質栽培完全能夠克服根結線蟲的危害。但是,土壤連作障礙非常嚴重的設施土壤需要使用半開放式栽培槽。在嚴重的鹽堿地上,如果要用有機基質栽培蔬菜,便可以使用封閉式栽培槽,由于塑料布的隔離作用,作物生長基本不會受到鹽堿的危害。
2.3 填充基質 栽培槽處理好后,可以把配制好的基質倒到栽培槽里,基質倒進去后,需要用腳踏實,基質與大棚地面平齊即可。
注意事項:在填充基質時,不能混入大棚里原來的土壤。
3、蔬菜定植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對于蔬菜幼苗的選擇和常規大棚種植無較大不同。以番茄苗為例:使用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在菜苗定植方面,比傳統模式方便得多,直接插入基質中即可。但使用這項技術對于蔬菜幼苗的定植數和常規種植有所不同,因為有機基質后期肥效大,蔬菜生長有后勁,所以種植的時候不能像常規種植那樣密,定植的株距比常規種植稍大。
4、配套使用微灌設備
使用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在栽培管理中不能使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如果一次性澆水量過大,會使基質沖散,容易損傷蔬菜的根系。所以有機基質無土栽培,必須要有輔助的微灌設備。
微灌即利用微灌設備組裝成微灌系統,將有壓水輸送分配到田間,通過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濕潤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種局部灌水技術。微灌設備能讓有機基質始終保持一定的含水量而不至于沖散。還可以降低大棚里的空氣濕度,除了作物根部濕潤外,其他地方始終保持干燥,一般情況下,大棚內空氣相對濕度能下降20%左右。除此之外,微灌設備還可以結合施肥,適時適量地將水和營養成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提高了水和肥料利用率。在安裝微灌系統時,每個栽培槽內要鋪1條直徑25mm的微滴灌帶,帶上每隔30cm,要有2個以上的排水孔,保證水粉均勻的噴灑。
5、田間管理
5.1 水分管理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在田間管理上與常規種植沒有大的不同,只是在水肥管理上,需要注意水分管理。原則:基質含水量保持在65%~85%。這就需要種植戶們經常觀察,基質含水量不足時就要及時補充水分。為了保持基質中的水分含量,可以在基質上搭了1層地膜,不但能減少基質中水分的蒸發,還可以降低大棚里的濕度,能夠減少了很多病蟲害的發生。
篇5
關鍵詞馬鈴薯;特征特性;無土;栽培技術;浙江景寧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為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氣候溫和濕潤,晝夜溫差大。環境無污染,生態條件好,均適宜馬鈴薯生長,其中以雨多、霧多、氣溫較低特別適宜馬鈴薯的發展,可生產高產、優質、無毒的馬鈴薯。馬鈴薯個體均勻、病蟲害少、淀粉含量高、味正、個大、皮薄、色鮮,食品香甜可口。
1馬鈴薯形態特征
普通栽培種馬鈴薯由塊莖繁殖生長,形態因品種而異。株高約 50~80 cm。莖分地上莖和地下莖2個部分。塊莖圓、卵圓或長圓形。薯皮顏色為白、黃、粉紅、紅或紫色;薯肉為白、淡黃或黃色。由種子長成的植株形成細長的主根和分枝的側根;而由塊莖繁殖的植株則無主根,只形成須根系。初生葉為單葉,全緣,隨植株的生長,逐漸形成羽狀復葉。聚傘花序頂生,有白、淡藍、紫和淡紅等色[1]。
2馬鈴薯營養特性
馬鈴薯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一般新鮮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質1.5%~2.3%,脂肪0.1%~1.1%,粗纖維0.6%~0.8%。100 g馬鈴薯中所含的營養成分:熱量66~113 J,鈣11~60 mg,磷15~68 mg,鐵0.4~4.8 mg,硫胺素0.03~0.07 mg,核黃素0.03~0.11 mg,尼克酸0.4~1.1 mg。除此之外,馬鈴薯塊莖還含有禾谷類糧食所沒有的胡蘿卜素和抗壞血酸。從營養角度來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優點,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熱能,可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體只靠馬鈴薯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維持生命和健康。因為馬鈴薯的營養成分非常全面,營養結構也較合理,只是蛋白質、鈣和VA的含量稍低,而這正好可用全脂牛奶來補充。馬鈴薯塊莖水分多,脂肪少,單位體積的熱量相當低,維生素種類和數量非常豐富,所含的VC是蘋果的10倍。每百克鮮薯含量高達20~40 mg,VB含量是蘋果的4倍,礦物質比一般谷類糧食作物高1~2倍,含磷尤其豐富,是蘋果的幾至幾十倍不等,有機酸中,以含檸檬酸最多,蘋果酸次之,其次有草酸、乳酸等[2]。
3馬鈴薯用途
馬鈴薯是一種糧飼菜兼用的作物,營養成份齊全,在歐洲被稱為第二面包作物,由于營養價值高,馬鈴薯食品已成為目前的一種消費時尚。因鮮薯塊莖體積大,含水量高,運輸和長期貯藏都十分困難,為此,世界各國十分注重馬鈴薯的加工食品生產,如法式凍炸條、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糕點、蛋卷等,達100多種。馬鈴薯的鮮莖葉通過青貯,可以作為飼料,但其中含龍葵堿須引起注意,以防牲畜中毒。中國一些地區利用馬鈴薯莖葉作綠肥,其肥效與紫云英相似。
4無土栽培技術
馬鈴薯無土栽培的方式將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不用覆土,直接種植每顆種子可至少產出10個馬鈴薯,每株產量在0.4 kg以上,折合產量至少有45 t/hm2,而傳統種植的馬鈴薯折合產量30 t/hm2已經是高產,可見,無土栽培對促進山區或半山區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2]。其具體技術要點如下[3-4]。
4.1播前處理
4.1.1消毒。用種量1 800 kg/hm2,原種用瑞毒霉400~500倍液噴濕。
4.1.2切塊。將每個種薯切成8塊以上。因其具有頂端優勢,盡量在頂端有芽眼處多切塊,然后用10 mg/kg赤霉素1包加水10 kg浸種5 min或對水75 kg噴灑種塊。
4.1.3催芽。將薯塊平放在適墑凈土上,使薯芽向上,上鋪2 cm土再平放1層種薯,反復3~4層后再在其上鋪5 cm厚土,堆放在背陽處,用農膜蓋嚴,15 d后即可播種。
4.2播種
在1月中旬播種,因土豆在膨大期如外界溫度超過25 ℃,塊莖則停止生長,秧蔓則生長旺盛,所以必須有90~100 d的適宜生長期,播種不宜推遲。
4.3基質選擇
在地塊上鋪3 cm左右厚的草木灰作栽培基質。
4.4栽培密度
株行距以30 cm左右為宜,把馬鈴薯的種子放在草木灰上,再鋪1層8 cm左右厚的稻草干。
4.5收獲
經過80 d的生長,其間不用施肥,除草,當植株停止生長,莖葉逐漸枯黃,匍匐莖與塊莖脫落時,即可收獲馬鈴薯。
5參考文獻
[1] 康朵蘭,王惠群,蕭浪濤,等.馬鈴薯主要生理性狀和產量性狀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馬鈴薯,2007,21(3):149-152.
[2] 方貫娜,龐淑敏,楊永霞.無土栽培生產馬鈴薯微型薯研究進展[J].中國馬鈴薯,2006,20(1):33-35.
篇6
洋香瓜又稱厚皮甜瓜,屬葫蘆科甜瓜屬,洋香瓜莖蔓生,分枝能力強,以側蔓結瓜為主,性喜光照,對高溫適應性較強。廈門市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利用大棚種植洋香瓜,生產的洋香瓜品質好、效益高,但是存在土壤消毒不徹底、重茬種植病害發生較嚴重的問題。應用簡易基質無土栽培技術種植洋香瓜,解決了連作時土傳病害嚴重的難題,確保了種植效益,近年來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現將洋香瓜簡易基質無土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栽培設施與系統的建立
1.1 栽培設施
栽培設施為寬7 m、高3.2 m、長20~30 m的鋼架大棚,肩部1.7 m以下覆蓋22目防蟲網,棚頂覆蓋長壽無滴膜。
1.2 栽培系統
栽培系統主要有栽培槽、供水系統、栽培基質。
①栽培槽 栽培槽框架用24 cm×12 cm×6 cm的標準磚壘成,槽內徑為48 cm,高20 cm,長度視棚長而定,槽間距(內徑間距)96 cm,槽中間按延長方向傾斜度0.5‰~1‰挖淺溝。在第一層磚上覆蓋厚0.1 mm,寬90~100 cm的塑料膜隔離土壤,長度依栽培槽長度而定。槽間走道用沙子填平與土壤隔離。
②供水系統 用薄壁軟管微灌系統,通過自吸式水泵、PVC管將水泵入棚內軟管,滴灌管每1 m流量12~22 L/h,每孔10 min供水量為400~600 mL,出水方式為雙上微噴,使用時微灌管出水孔口朝上,管上覆20~30 cm寬地膜,使水分不噴出槽外,保證基質滲水均勻。
③栽培基質 栽培基質可用2種配方:a.50%食用菌棄料+50%沙(體積比),每1 m3加入商品有機肥料20 kg拌勻。b.100%沙,每1 m3加入商品有機肥料30 kg拌勻。栽培基質總用量30 m3/667 m2。
2 播種育苗
2.1 品種選擇
大棚栽培洋香瓜,高溫期選用耐高溫品種,如臺灣農友種苗公司的金姑娘、蜜橙等;低溫期選用低溫結果性強的品種,如臺灣農友種苗公司的狀元、金香玉等。每667 m2用種量25~30 g。
2.2 確定適宜的播種時間
高溫型品種的播期可安排在3月中旬至8月中旬,低溫型品種早春栽培播期為1月中旬至3月下旬,秋季栽培播期為8月。不同海拔地區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提早或推遲播期。
2.3 穴盤基質育苗
早春氣溫低,應在大棚內加塑料小拱棚,必要時加鋪地熱線,進行增溫保溫育苗。其他季節,則將穴盤置于大棚內的普通畦面上即可。穴盤育苗基質按70%椰糠(或食用菌廢菌料)+30%珍珠巖配制,每1 m3基質另加入商品有機肥50 kg、鈣鎂磷10 kg、多菌靈1 kg。
2.4 做好苗期管理
溫度管理采取“二高二低”原則,即播種至出苗保持28~30℃,出苗至子葉平展保持20~25℃,真葉破心時提高至25~30℃,定植前1周降溫煉苗。保持穴盤濕潤,及時防治病蟲害,育苗后期根據葉面薄施水肥。為防止高腳苗,應盡量在上午噴水。
3 定植
定植前667 m2栽培槽基質中施入硫酸鉀型NPK(15-15-15)復合肥50 kg、硫酸鎂5 kg、硼砂1 kg。早春在瓜苗3~4葉時定植,夏秋季在瓜苗2~3葉時定植。每畦種2行,株距50 cm,每667 m2植1 800株左右,定植后及時澆足定根水。
4 引蔓整枝
采用單蔓整枝方式,從主蔓長至20 cm左右發生卷須開始,需及時進行搭架、引蔓、整枝等工作。
4.1 搭架綁蔓
用1.5~1.7 m長的竹竿或木棍在離莖基6~8 cm處垂直插下,在豎竿上再綁3根橫桿,每2根橫桿相隔40~50 cm,搭成支架。將主蔓用塑料繩綁在竹竿上,以后每隔40~50 cm綁蔓一次,使其向上直立生長。
4.2 引蔓
預先在一定高度各拉一定數量的鐵絲,將雙線塑料繩的一端固定在鐵絲上,一端連結一短竿,短竿在離莖基6~8 cm處插下。用塑料繩懸吊引主蔓,使其向上生長。
4.3 整枝
采用單蔓整枝法,即用主蔓第11~16節發生的子蔓結瓜,其余子蔓全部抹去,結果子蔓上的孫蔓也抹去。結果子蔓各留2葉摘心,結果子蔓以上主蔓應保留10片葉。整枝摘心應在葉片未展開時進行,結果子蔓應在雌花尚未開放時摘心,整枝摘心要求在晴天上午進行,并及時噴藥。
5 授粉留果
大棚栽培洋香瓜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要求在留瓜節位上每朵雌花開放的當日8:00~10:00,用摘下雄花對雌花授粉。留瓜堅持質量第一、產量第二的原則,當瓜雞蛋大小時,每株選留1個果形端正、瓜蔓長勢強的瓜,將其余瓜連子蔓摘去。當選留的瓜長至150~200 g時,在瓜柄與瓜蔓的“T”形結合部用塑料繩吊瓜。
6 肥水管理
6.1 施肥
定植成活后至開花前,可用過磷酸鈣浸人糞尿液沖稀澆施幾次。果實膨大期、著色期,每667 m2施用硫酸鉀型NPK(15-15-15)復合肥20 kg。
6.2 水分管理
開花前保持濕潤,開花期適當干燥,果實膨大期適量灌水、保持水分供應穩定,成熟期控制用水。整個生長期保持較低的空氣濕度。
7 棚內溫濕度調控
根據氣候和洋香瓜的生長發育情況,通過開啟棚膜調節大棚內的溫濕度。通常情況下,日均15℃以下整日閉膜,棚內濕度太大時,在晴天中午打開裙膜,通風降濕;日均16~20℃采取夜間和陰天閉膜,晴天10:00~16:00打開南北棚門通風降濕;日均20℃以上采取日夜打開裙膜,以通風降溫降濕。
8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蔓枯病、疫病、病毒病、白粉病、細菌性葉斑病等,主要蟲害有瓜絹螟、蚜蟲、斜紋夜蛾、黃守瓜等。要在合理輪作,進行種子、苗床、土壤及畦面消毒的基礎上,根據發生的病蟲害及時對癥下藥。具體方法如下。
蔓枯病可用80%代森錳鋅∶70%甲基托布津∶水=1∶1∶10配成粘稠狀,自上而下涂于病部進行防治。
疫病用69%安克(烯酰嗎啉)錳鋅1 000倍液、58%甲霜?錳鋅500倍液或50%撲海因(異菌脲)1 000~1 500倍液等噴霧防治。
病毒病要在做好蚜蟲防治的前提下,及早用20%病毒A(嗎啉胍?乙銅)500倍液或3.85%病毒必克500倍液加適量的云大120(果蔬型)噴霧防治。
白粉病可用10%苯醚甲環唑1 500倍液、15%粉銹寧(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1 200倍液或25%腈菌唑微乳劑6 000~10 000倍液,于發病初期均勻噴霧防治。
細菌性葉斑病可用72%農用鏈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77%可殺得(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噴霧防治。
瓜絹螟可用52.25%農地樂(氯氰?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10%除盡(蟲螨腈)2 000倍液或5%美除(虱螨脲)乳油1 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蚜蟲可用10%吡蟲啉1 500~2 000倍液或2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3 000~5 000倍液噴霧防治。
斜紋夜蛾可用25%滅幼脲1 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或10%除盡(溴蟲腈)2 000倍液噴霧防治。
黃守瓜可用5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1 000~2 000倍液噴霧,同時,結合灌根殺滅根部幼蟲。
篇7
關鍵詞 草莓;日光溫室;管道立體;無土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68.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4-0182-02
隨著經濟的發展及社會的進步,改革進一步深化,促進農業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農業改革的關鍵和重點是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守住耕地紅線,向生態農業的轉變。但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存在諸多問題,如溫室連作障礙、土壤鹽漬化、農藥化肥污染、土傳病害加重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因此,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案措施,依據實際情況合理統籌規劃,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無土栽培、立體栽培是最有效的、最直接的解決問題的方案[1-3]。管道無土立體栽培是目前農業發展具有突破意義的一項技術。該技術通過無土栽培不僅克服了傳統栽培生產中出現的問題,無土栽培具有節約用水清潔衛生省力省工、易于管理不受地區限制、充分利用空間有利于實現農業現代化,而且極大提高了土地利用面積,對未來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4-7]。
1 設備安裝
1.1 設備組成
管道立體栽培設備組成包括鍍鋅立體A字形架、PVC栽培槽、基質、輸水管道、微潤管、壓力表、儲水桶、排水設備。
1.2 立架搭建
立體架采用三角鐵搭建成A字支撐固定,A字架用每隔1m在1個三角架頂上焊接一根三角鐵連接而成,三角架用3條三角鐵焊接成一個高約1.7 m、底邊約1.2 m的三角形。立架兩邊每隔30 cm高度就焊接一根約10 cm高且與地面同平的半圓鋼圈用于擺放PVC管。為了方便人工操作與有效利用采光度,A字形架斜度為60°,每層管道相距30 cm。
1.3 管道設計
栽培管選用口徑為110 mm的PVC管道,管道長度5 m左右,在其上面每隔5 cm開設長寬約5 cm×80 cm的長方形開口,在管道底部每隔5 cm打孔徑約為5 mm的排水眼,管道兩頭由專用的PVC部件封堵并留一個孔徑為2 cm的小孔,方便微潤管的穿入。
1.4 管道架設
將設計好的管道按照A字形架高低依次擺放調整水平,保證管道開口水平且朝上,同時調整管道靠近過道一側伸出長度不超過5 cm,方便正常的農事操作管理。
1.5 填充基質
將管道架設調整水平后,將基質拌濕,一般以60%為宜,用手握一把基質,沒有水分擠出,松開手會成團,但輕輕觸碰,育苗基質會散開為最佳,然后通過管道開口處填入基質,用力壓瓷實,基質填滿整個管道為準。
1.6 輸水系統組成
整個輸水系統由3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營養液儲水設備,該部分主要包括1個施肥罐和1個儲水桶,施肥罐放置于水平地面,儲水桶放置于離地面高5 m的高架上。第二部分是供水系統,為了實現不同高度供水均勻,在供水系統的首部安裝壓力表,通過出水閥調節壓力大小,供水系統由20 mm的管道構成,每層安裝按照“工”字形。第三部分是回水系統,回水系統與供水系統基本相似,在回水系統的末端有一個高度超過儲水罐的排氣管,通過排氣管能將整個系統中進入的氣體排出,保證整個輸水系統穩定的水壓。
1.7 鋪設微潤管道
按照組裝好的輸水系統進行微潤管道的鋪設,每個栽培架鋪設一根微潤管,并且通過閥門及壓力表保證上下微潤管管壁壓力一致。微潤管鋪設在栽培管道的中間部位,兩端通過閥門螺絲鏈接,嚴格保證不漏水、不透氣。
2 草莓品種選擇
為了爭取春節上市,一般選擇春香、明寶、豐香等休眠期短、從花蕾到開花歷時短、坐果率高、耐寒、耐陰、抗病性強的品種[8-10]。
3 備苗及定植
溫室管道化栽培,要求秧苗在冰凍前完成花芽分化,以供應春淡市場。一般于10月上旬定植,定植前7 d,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殺菌。栽前剪除老葉、病葉、匍匐莖以及爛根,剔除小苗、弱苗。定植時,根頸部用海綿裹住,塞到管道孔中固定即可[8-10]。
4 定植后管理
4.1 溫度管理
現蕾前,白天、夜間溫度分別保持在24~30、8~10 ℃,>30 ℃自動放風降溫;現蕾期,白天、夜間溫度分別保持在 25~28、8~12 ℃;開花期,白天、夜間溫度分別保持在22~25、8~12 ℃,若出現-2 ℃以下的低溫,雄蕊花藥變黑,雌蕊柱頭變色,嚴重影響授粉受精和草莓前期產量;果實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夜間溫室分別保持在25、8~12 ℃[8-10]。
4.2 濕度管理
為了防止草莓發生病害,溫室內的濕度不宜過大。開花期 ,溫室內的濕度應控制在40%~50%,高于50%自動通風換氣。草莓屬喜光植物,11月中旬至次年1月要采用紅色植物補光燈進行智能間歇性補光,以提高其光合效率,促進草莓的營養生長。補光時保持棚內溫度為15~25 ℃[8-10]。
4.3 葉面肥管理
草莓全生育期一般每7~10 d噴0.2%~0.5%尿素和磷酸二氫鉀1次,尿素在前期噴灑,磷酸二氫鉀用于開花后。
4.4 授粉
可通過放蜂、花期通風、人工點授和品種搭配栽培等措施加大異花授粉幾率,從而提高草莓的產量和質量。一般溫室內放蜜蜂15~30箱/hm2,蜜蜂總數控制在15萬~30萬只/hm2。也可用毛筆在10:00以后人工授粉,或用扇子扇植株上的花朵等方式進行輔助授粉[8-10]。
4.5 疏花疏果
在草莓生育期間要及時摘除老葉、病葉,使植株受光均勻。一株草莓有23個花序,每個花序有530朵小花。為保證果實大而整齊。在第1朵小花開放前疏掉部分花,每個花序留10~12朵花[8-10]。
5 病蟲害防治
管道化栽培草莓很少發生病害,一旦發現及時去除,并噴多菌靈600~1 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等。春季,用印楝素、苦參堿500倍液等植物源殺蟲劑防治蚜蟲、紅蜘蛛[8-10]。
6 適時采收
12月下旬發現果紅時應該及時采收,每天采收1次。采收時要根據品種情況科學把握成熟度,對于一些硬度大的可以等果實著色完全再采摘,對于一些硬度小的一般要在轉色達到60%時進行采摘;采收時果柄不能太長,以免刺傷別的商品。采收后要根據果實大小、形狀進行分級,分類包裝。
7 參考文獻
[1] 王慧,周宇寧.淺談節能日光溫室草莓優質高效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3(6):59-60.
[2] 連青龍,魯少尉,李邵,等.設施草莓儲熱立體高效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13(1):32-34.
[3] 付鳳琴,陳新保.日光溫室草莓立體模式栽培技術[J].山西果樹,2005(6):47-48.
[4] 李小晶,袁信,李雅鳳.日光溫室草莓固體無土栽培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10(5):234.
[5] 董靜,張運濤,王桂霞,等.日光溫室草莓立體栽培研究[J].北方園藝,2011(4):71-73.
[6] 趙國麗,陳建華,李蘊瑩,等.日光溫室草莓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13):109.
[7] 石慧芹,李成,陳培民,等.日光溫室草莓栽培技術規程[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2(5):114.
[8] 趙根.草莓的管道化栽培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06(2):24-25.
篇8
1苦瓜栽培技術
1.1選用良種
早春苦瓜應選擇耐低溫、弱光、早熟、品質好、坐果率高、產量高、抗逆性強的優質苦瓜品種。如桂科早春三號、金天等。11月上旬育苗,12月中旬定植[1]。翌年2月中旬開始采收,4月采收完畢。
1.2播種育苗
苦瓜種子表皮厚而堅硬,播種前應對種子進行處理,將種子頂端尖銳處剪下,后浸入50 ℃溫水中,邊浸邊攪動,并不時補充溫水,保持50 ℃水溫10 min,滅除種皮表面的蟲卵和病菌。然后在25~30 ℃溫水中浸種12 h[2]。清洗種子后,在恒溫28~32 ℃下進行催芽,種子露白即可播種。50孔營養缽中放入用百菌清消毒的有機質,1缽1粒種子,埋在基質1.5 cm深處,淋水,蓋膜保溫。
1.3悶棚消毒及定植
用20%福爾馬林消毒基質,結合悶棚5~8 d,使棚溫升至60 ℃,消除基質中的病菌。把種植槽里的基質翻曬7~10 d。曬干后與復合肥100 kg、有機肥100 kg、磷肥50 kg、硼肥1 kg混合均勻,放入畦中。
移栽時把苗倒出,用手托住整個根部,然后放入種植穴中。株距85 cm,行距80 cm,種植密度9 000~105 00株/hm2。移栽后淋足定根水,閉棚保溫緩苗。
1.4搭架整蔓和水肥管理
當瓜苗長出第10張葉時,即可搭架引蔓,用竹子搭長形的人字架,引導瓜苗上架,平均2 d引蔓1次。苦瓜整蔓的要點是打掉主蔓第12節以下的全部側蔓,后面的側蔓留下,增加養瓜的葉面積。主蔓長到第35節時打頂,減少頂部對養分的消耗。當營養生長過盛,把多余的枝葉適當剪掉,利于通風透光,減少營養流失和病蟲害。
基施復合肥1 500 kg/hm2、有機肥2 250 kg/hm2、磷肥750 kg/hm2,混合后放入種植溝中,整平畦面。苦瓜長到5~6張葉時,施有機肥75 kg/hm2、復合肥225 kg/hm2,對水3 000 kg/hm2淋施根部。膨瓜期用復合肥450 kg/hm2、鈣肥75 kg/hm2加含鎂復合肥150 kg/hm2,結合淋水施入,以后每采2次果再追施復合肥600 kg/hm2。
生長前期要控制水分,利于根的生長。抽蔓期適當澆小水,膨瓜期適當澆大水。棚內保持適宜的濕度,每天放風不少于3 h,夜晚低溫時把天窗關好。
1.5病蟲害防治
苦瓜生長在低溫干旱的冬春季,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蟲害有白粉虱。對于病害,采取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霜霉病可用克露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72.2%霜霉威噴霧防治。蟲害以物理防治為主。如放黃色粘板1 500張/hm2,能減少害蟲種群數量,或選擇低毒、高效、低殘留的化學藥劑防治,如用10%啶蟲脒3 500倍液噴防。
1.6采收
苦瓜是陸續采收的作物。苦瓜早期生長氣溫低,生長慢,花后12~14 d成熟,中后期天氣轉溫,一般開花后8~10 d采收。單瓜重0.20~0.25 kg時采摘。
2西甜瓜栽培技術
2.1茬口安排
溫棚第1茬西甜瓜2月下旬播種,4月中旬定植,6月開始采收,7月采收完畢,整個生育期135 d。第2茬西甜瓜于6月下旬開始育苗,7月中旬定植,8月中旬開始采收,9月采收完畢,此茬正處于高溫強光照季節,生育期較短,為90 d[3]。
2.2培育壯苗
育苗基質與腐熟的畜禽糞混合充分,裝在50孔營養缽中,播種前數天用20%百菌清淋透營養缽基質,蓋薄膜2~3 d消毒,揭膜使藥味散盡后待播。播種前用55 ℃溫水浸種,用恒溫箱催芽,種子露白即可播種,移栽前1周,提前煉苗,提高西甜瓜的抗逆性。
2.3適時定植
用20%福爾馬林消毒基質,然后悶棚7 d,使棚溫升至60 ℃以上,耕作層達到55 ℃持續高溫,可起到殺菌、滅蟲的效果,最后翻曬基質7~10 d,高溫悶棚可明顯減輕西甜瓜的病害,克服連作障礙。
定植前施足基肥,施腐熟的畜禽糞7.5~15.0 t/hm2或堆肥或廄肥30 t/hm2、過磷酸鈣750 kg/hm2、硫酸鉀復合肥750 kg/hm2、硼肥15 kg/hm2,與基質充分混合后,放入基槽中。整平畦面,擺好滴管。
西甜瓜長出第2張真葉時移栽,移栽時要特別小心,防止營養土離根散落,移栽后淋足定根水。種植密度:單行種植,株距55 cm,行距80 cm,種植2.25萬株/hm2,移栽后閉棚緩苗[4]。
2.4田間管理
白天溫度保持25~32 ℃,夜間不低于20 ℃。緩苗后,晴天中午把邊膜卷起適當通風,當瓜苗逐漸長大,氣溫回升,白天逐漸加大通風,以排濕降溫。
引蔓工作在瓜苗長出8~10張葉時進行,將吊繩的最下端綁在瓜苗第2片葉的莖桿上(打活節),吊繩要適當放長,繃太緊對以后的引蔓工作不利。平均2~3 d引蔓1次,直到葉片長到20~25張葉時打頂。結果蔓是13~15節位的子蔓,瓜前留2片葉后摘心。其他子蔓和孫蔓全部摘除[5]。這期間應追施復合肥225 kg/hm2加沖施肥37.5 kg/hm2,對水3 000 kg/hm2淋施。
開花授粉期間嚴禁施肥和過量淋水,避免水分過多造成生長過旺影響坐果。瓜苗長到第13節時,可以對子蔓上的雌花進行人工授粉,授粉完留雌花節位前2張葉,摘心。每天8:00—10:00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當甜瓜坐瓜穩后,選留瓜柄粗、瓜形端正、健壯的瓜,其余的病瓜、小瓜、畸形瓜疏去,保持1蔓留1瓜。
膨果期需要充足的水肥,疏瓜后應結合澆水追施硫酸鉀180 kg/hm2,及時補充鉀肥,保證果實的正常生長。同時,噴施0.3%磷酸二氫鉀,7 d左右噴施1次,連噴2~3次。
當瓜坐穩,有拳頭大小時進行套袋。西甜瓜套袋后可減少果面上的蟲印和農藥殘留,增加果面的光澤度,提高商品性。當幼瓜長到0.2 kg時,用塑料繩綁住瓜的基部,固定在吊繩上或支柱的橫拉鐵絲上,防止瓜過重跌落,及扯斷瓜蔓[6]。
2.5病蟲害防治
溫棚西甜瓜主要的蟲害有白粉虱、斑潛蠅等。白粉虱成蟲盛期,噴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 000~3 500倍液防治。用25%阿維菌素1 500倍液噴霧,或殺斃6 000倍液噴施防治斑潛蠅。保護地西甜瓜重茬,棚內空氣流動小,加上高溫、高濕,易導致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可用5%已唑醇水劑1 500~2 500倍液、4%四氟醚唑800~1 200倍液、20%腈菌唑8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病,每7 d噴1次,連噴2~3次。在高溫、高濕的環境里,極易發生霜霉病,可用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25%甲霜·霜霉威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7~10 d噴1次,連噴2~3次[7]。
2.6采收
授粉后35 d,果實定型后即可采收上市。
3參考文獻
[1] 大棚番茄和苦瓜套種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2001(9):41.
[2] 黎曄.苦瓜優良種——大白苦瓜及其栽培要點[J].河南農業科學,1993(2):30.
[3] 問亞軍,郝平琦,萬會萍,等.早春茬拱棚甜瓜病害綜合防治技術[J].西北園藝:蔬菜,2011(6):35-36.
[4] 李虎林,苗志栓,陳占飛.做大做強大漠特色瓜類產業的思考[J].農業科技通訊,2011(10):169-171.
[5] 汪永安,葛德光.安徽省西甜瓜集約化育苗效率高[J].中國果業信息,2011(5):41.
篇9
栽培設施系統的要求及建造
溫室條件
鹽堿地溫室條件
采光好、升溫快、蓄熱和保溫性好的“兩位一體”新結構日光溫室。主要指標是:地平面下挖O.5m,打建土墻體,無后屋面,陽棚主墻體高3.6m,厚1.5m,主要應用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進行蔬菜生產:后部搭建跨度6m的陰棚,進行食用菌生產。
砂石地溫室條件
采光好、升溫快、蓄熱和保溫性好的非耕地砂石墻下挖型日光溫室。主要指標是:主墻體為底寬1.0m、頂寬0.5m、高2.2m的石頭漿砌墻體,一級后墻體堆砌保溫層靠主墻體,底部總寬度達到4.0m,頂部總寬度達到2.5m,二級后墻體堆砌保溫層靠后背墻,底部總寬度達到2.Om、頂部總寬度達到0.6m,保溫層全部用砂石堆砌。
該結構日光溫室的優點是
從地面下挖1m。利用深層地熱輻射保溫,減少了熱量流失,增加了保溫儲熱能力,利用石塊漿砌墻體,升溫快,較傳統二代日光溫室平均提高棚內溫度2.5℃~3℃,減少了溫室受風沙、寒流等自然災害的危害;用砂石堆砌保溫層,底部總厚度達到了4m,是二代日光溫室墻體厚度的2 5倍,增加了保溫層厚度,減少了溫室內熱量流失。有利于蔬菜作物生長。
栽培槽
分為地上式磚體栽培槽、下挖式砂石栽培槽兩種形式。地上式磚體栽培槽
以溫室地平面為準,在地面上采用紅磚建造,框架選用24cm×12cm×5cm的標準紅磚,在地面以上碼4層,砌成內徑為寬60cm、深30cm、長7m的栽培槽,槽間距80cm,南北方向延長。槽底中間開一條寬15cm,深5cm~10cm的“U”型槽,槽底及四壁鋪O.1mm厚的一層舊棚膜與土壤隔離,膜邊壓在第四層磚下。槽建好后,要求槽面保持平展。在槽間走道鋪一層膜或麥草,控制水分蒸發,降低棚內濕度。主要適于鹽堿地日光溫室蔬菜種植。
下挖式砂石栽培槽
先將溫室地面整平,然后在砂石地面下挖栽培槽。槽內徑60cm,槽深30cm,槽長7.0m,呈“U”型,槽兩邊碼1層塊石,槽間走道為80cm,走道內徑50cm。槽內壁鋪一層棚膜,底部再填5cm厚的瓜子石,上鋪一層編織袋,后填充25cm深的栽培料,即發酵腐熟的玉米秸稈、牛糞、雞糞、菇渣等有機物和過篩的爐渣、河沙等無機物的混合料。主要適于砂石地日光溫室蔬菜種植。
供水系統建造
供水系統的科學建造,將對基質無土栽培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的供水系統為
在溫室內一側建造一個半地下式蓄水池,上面蓋上木板和棚膜,保持水溫與室內溫度一致,然后安裝滴灌設施,把準備好的滴管軟管放在基質槽的中間,注意滴灌孔朝上一致,每個栽培槽鋪設2根滴灌帶,滴灌帶距兩邊磚各10cm~15cm,靠近作物根部。番茄定植后,用高出槽面約10cm、弧度約60°的弧形鐵絲將覆蓋在栽培槽上的地膜支撐起來,鐵絲間距離1m以下,灌溉效果將得以增強。每次澆水時用功率不小于0.75kW的水泵加壓,不僅能夠使澆水均勻,而且可縮短澆水時間。
栽培基質的發酵與配制
栽培基質分為有機基質和無機基質兩大類。有機基質包括生產平菇后的廢料、玉米稈、葵花稈、牛糞、雞糞等。無機基質可選用爐渣、河沙等。有機基質必須經充分高溫發酵后方可使用。
高溫發料
菇渣
選擇用種植過平菇的廢菌棒,將菌棒錘細后,每立方米加人過磷酸鈣3Kg,再用水充分浸濕,底層鋪塑料膜與土壤隔離,將料堆成1.5m高的垛,上蓋棚膜進行發酵。每5天~7天翻料一次,并根據料的干濕程度適當補充水分。當料充分變細、成為褐色時,表示料已發好。玉米稈、葵花稈
用粉碎機粉碎或鍘成2cm長的短截,用水浸濕,堆成垛,采用和菇渣同樣的方法進行發料。當秸稈堆發出清香味時,表示料已發好。配料
有機基質與無機基質的配料比例為7V:3V。每座50m長的溫室需發酵好的玉米稈15m3,菇渣6m3,雞糞2m3,牛糞5m3,爐渣12m3。
有機基質中,玉米稈、菇渣、牛糞、雞糞體積比為5:2:2:1。無機基質中,爐渣、河沙的體積比為7:3(爐渣必須過篩,篩孔直徑3mm~5mm)。裝料前5天,將處理好的栽培料按比例充分混勻,每立方米加入硫酸鉀復合肥0.5kg。配料時,每立方米基質中加入敵百蟲原料20.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g,各種基料充分混勻后用棚膜覆蓋殺菌滅蟲。
先在設置好的“U”型槽內鋪直徑1cm~2cm的粗爐渣或瓜子石3cm~5cm,再在其上鋪雙層編織袋,用于保水,然后將發好的料裝滿栽培槽,并澆透水,趁勢壓實、壓平。品種與茬口
經多點試驗、示范,適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各茬次的番茄品種有中雜9號、秦皇908、寶冠、朝研219、金盾1號、金盾2號、春秀、格瑞斯等
茄子品種有紫陽長茄:辣椒品種有隴椒2號、隴椒3號、隴椒5號等,黃瓜品種有玉皇鼎、津優30號、津綠4號
西瓜品種有超甜抗裂京欣。
適宜的茬口主要有越冬一大茬、秋冬茬和早春茬3種。
越冬一大茬一般在8月上旬播種育苗,9月中旬移栽定植,11月中旬開始上市,到第二年7月中旬拉秧。主要適于茄果類蔬菜生產。
秋冬茬茄果類蔬菜6月上旬育苗,7月中、下旬定植,10月中旬上市,12月底拉秧。瓜類蔬菜根據不同種植品種確定育苗時間。
早春茬茄果類蔬菜11月中旬育苗,第二年元月上、中旬定植,3月中、下旬上市,7月底拉秧。瓜類蔬菜根據不同種植品種確定育苗時間。
栽培管理技術
育苗
種子處理
經曬種處理后,把相當于種子體積5倍的55℃溫水倒入盛種子的容器內,邊倒邊攪拌,待水溫降至30℃時停至攪拌,換清水淘洗干凈,浸泡4h~6h,瀝去水,準備播種。育苗基質
選用由爐渣、菇渣、河沙、蛭石等原料配置而成的育苗專用基質。先用清水浸濕基質,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均勻噴灑在基質上,堆悶12h后即可使用。
裝盤
選用50孔或72孔穴盤。將準備好的基質裝入穴盤內,用刮板刮平,使裝盤后每個格室清晰可見。然后用另一穴盤底部壓播種穴,兩手平放在盤上均勻下壓0.5cm左右。
播種
采用兩種方式育苗。一種是直播育苗,即將經過處理的種子直接點播于穴盤中進行一次性育苗,每穴點播1粒~2粒,播后上蓋一層基質,灑透水,覆蓋報紙或雙層編織袋遮光保濕,穴盤擺放于平整的苗床,下鋪編織袋與土壤隔開。另一種是二級育苗,即將種子先撇入平底穴盤或基質中,待種子出苗,兩片子葉展開時,再分人72孔穴盤中。
夏季育苗需搭建小拱棚,覆蓋40目防蟲網,防止白粉虱等昆蟲進入,并覆蓋遮陽網適量遮光降溫,以利出苗,冬季育苗需在溫室中搭建小拱棚,并增加保溫措施。育苗期管理
播種后保持溫度25℃~28℃,當60%種子出苗后,撤去報紙,白天溫度控制在20℃~28℃,夜間不低于15℃。子葉展開后,及時查苗,補滿空穴。天氣炎熱時,每天10:00左右灑一次透水。半個月后視苗情適當補充噴施寶、磷酸二氫鉀或綠風95等葉面肥。
定植
定植前的準備
提前半個月準備栽培系統,定植前一周澆透基質,用1%高錳酸鉀噴施架材、墻壁和栽培料。風口設置40目防蟲網,然后密閉溫室,使溫度達-到60℃以上,悶棚3天5天消毒。或按照溫室面積每100m2用250g硫磺粉+22%敵敵畏煙劑75g+鋸末500g制成煙劑,夜間點燃,熏蒸一晝夜。經消毒處理后,溫室內干凈整潔、無有害昆蟲及綠色植物。定植
將蔬菜苗按大小分級進行定植,通常小苗移栽在溫室中間,大苗移栽在溫室兩側。移栽前對幼苗進行消毒,一般用50%多菌靈800倍液對幼苗進行噴霧,定植時苗坨適度深栽促其萌生不定根,定植內澆灌移栽靈或NEB溶液。雙行錯位定植,同行株距茄果類蔬菜40cm~45cm(辣椒為雙株定植),黃瓜35cm~40cm,葫蘆50cm~60cm。保持植株基部距栽培槽10~cm,定植深淺程度與原栽培面持平。邊定植邊澆定植水,定植一周后在槽面鋪幅寬70~cm地膜或舊棚膜。
定植后管理
溫度管理
緩苗期加強溫、濕度管理,白天溫度保持在23℃~28℃,夜溫17℃~18℃:空氣濕度保持在75%左右,栽培料濕度保持在80%以上。
開花坐果期:白天溫度控制在23℃~30℃,夜溫15℃以上。空氣濕度保持在75%~80%。栽培料濕度保持在80%-85%。夏秋高溫季節在棚膜外層覆蓋遮陽網或在膜上撒泥水形成遮陽物,冬春寒冷季節除晚上覆蓋草苫等防寒物外,在氣溫較低或陰雪天氣的晚上,在草苫外層覆蓋一層塑料棚膜,可提高室溫2℃~3℃。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蔬菜能否獲得高產的關鍵技術之一,但帶有一定的經驗性,要根據氣候變化和植株長勢靈活掌握澆水量。定植后,栽培料相對濕度保持70%:一般定植后到開花前,以控秧為主,3天~5天澆水1次,在晴天上午灌溉,陰天不澆水,開花坐果后,植株生長旺盛,以促秧為主,只要是晴天,每天灌溉1次一2次,每3天檢查1次基質水分狀況。總的原則是,生長前期氣溫高,一般每天澆水1次,每次澆水15min,每次每6672灌水6m3,后期氣溫偏低,可2天澆小水1次,每次每667灌水4 m3:開花坐果前少澆水,結果盛期多澆,高溫天氣多澆,冷涼天氣少澆,陰雨雪天氣停澆。
施肥
定植后20天,追施有機生態專用肥加三元復合肥的混合肥料,一般每隔15天~20天追施一次。結果初期,每667m3
植株調整
植株長至20cm~25cm時及時吊蔓。番茄采用單蔓換頭整枝,留4穗~5穗果后,掐頭換枝,在第4穗~5穗花蘸花后,留兩片葉子掐頭換枝。每株一般可坐7穗~9穗果,結合整枝及時疏花疏果,每穗留3個~5個果實。番茄分枝能力強,要及早摘除側枝,一般在不影響吸收營養與水分的前提下,5cm以上的側枝耍及早去除,并及時摘除黃葉、老葉和病葉。茄子和辣椒采用雙干整枝技術,并適期摘心換頭,保持植株正常長勢。瓜類采取單p整枝,坐果后及時摘除基部老葉、黃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保花保果
茄果類蔬菜開花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在上午9:00~10:00用20mg/L~30mg/L的防落素或番茄靈溶液蘸花,也可用0.015%~0.02%的2.4-D溶液涂抹花柄。蘸花時要嚴格掌握用藥濃度,溫度高時濃度偏向下限,溫度低時應用濃度上限。
效益分析
篇10
論文摘要:無土栽培是一種用營養液代替天然土壤作基質的栽培新技術,這種營養液可滿足作物整個生命周期對水分、養分、氧氣及溫度的需求。簡述了國外無土栽培的概況,介紹了中國無土栽培的發展,現狀,并對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為推進中國無土栽培技術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無土栽培以人工制造的作物根系環境取代了土壤環境,可有效解決傳統土壤栽培中難以解決的水分、空氣、養分的供應矛盾,使作物根系處于最適宜的環境條件,從而充分發揮作物的增產潛力。目前,世界上應用無土栽培技術的國家和地區已達100多個,由于其栽培技術的逐漸成熟和發展,應用范圍和栽培面積也不斷擴大,經營與技術管理水平空前提高,實現了集約化、工廠化生產,達到了優質、高產、高效和低耗的目的。
1國外無土栽培的發展概況
在設施農業中,無土栽培正在改變著傳統種植方式,成為飛速發展的新興學科。實踐證明,無土栽培具有節水、節能、省工、省肥、減少環境污染、防止連作障礙、產品無污染及高產高效等一系列特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國家就應用無土栽培技術生產蔬菜供應部隊。到20世紀60年代無土栽培技術在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70年代后,出現了營養液膜技術(NFT),生產成本有所下降,后來又出現多種人工基質。其中巖棉的應用較廣,發展迅速。美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無土栽培商業化生產的國家,主要集中在干旱、沙漠地區,主要栽培作物有黃瓜、番茄等蔬菜,無土栽培面積超過2000hm2。荷蘭是無土栽培最發達的國家,其無土栽培面積達4000hm2,有64%的溫室都采用無土栽培技術。日本也是無土栽培較發達的國家,其無土栽培以巖棉培和NFT為主,無土栽培面積約300hm2。現在世界上商業性無土栽培是以基質栽培為主。荷蘭的基質栽培占無土栽培總面積的90%以上,法國占81%,加拿大占80%,日本各種循環水栽培占80%以上,比利時基質栽培面積占50%左右。
世界各國采用無土栽培主要生產蔬菜、花卉和水果。在歐盟國家溫室蔬菜、水果和花卉生產中,已有80%采用無土栽培方式。歐盟規定。2010年之前該組織所有成員國的溫室必須采用無土栽培。產量高是無土栽培的最大特點,世界上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其番茄產量可以達到45~55kg/m2,黃瓜產量達到50~70kg/m2。為此,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采用計算機實施自動測量和自動控制,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可以較好的保護環境,生產出綠色食品。近年,發達國家又采用了專家系統的最新技術,應用知識工程總結專家的知識和經驗,使其規范化、系統化,形成專家系統軟件,它可以完成與專家水平相當的咨詢工作,并可為用戶提供建議和決策。
目前,世界上的無土栽培技術發展有兩種趨勢:一種是高投資、高技術、高效益類型,如荷蘭、日本、美國、英國、法國、以色列及丹麥等發達國家,無土栽培生產實現了高度機械化。其溫室環境、營養液調配、生產程序控制完全由計算機調控,實現一條龍的工廠化生產,實現了產品周年供應,產值高經濟效益顯著。另一種趨勢是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根據本國的國情和經濟技術條件。就地取材搞土法上馬。手工操作,采用簡易的設備。這些國家發展無土栽培的目的是改造環境、節約用水和土地資源,解決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2我國無土栽培的發展現狀
我國無土栽培的歷史悠久,如生豆芽、船上種菜和盆里養水仙等都是原始的無土栽培。但我國開展無土栽培研究工作的時間比較晚,20世紀70年代末。山東農業大學首先開始無土栽培生產試驗,并取得了成功,80年代中期,從國外引進溫室及無土栽培設施相繼投產。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蔬菜生產已經從過去的單純追求高產向高產、優質方向發展,人們需求無公害蔬菜、綠色食品的呼聲越來越高,在此形勢下無土栽培在全國各地蓬勃興起,迅速從研究階段進入生產階段。據資料統計,1985年全國無土栽培的面積只有7hm2,1990年增長到15hm2。1995年全國無土栽培的面積發展到50hm2,2000年全國無土栽培的面積達100hm2左右,2005年我國無土栽培的總面積約為315hm2。近幾年,我國無土栽培進入迅速發展階段,無土栽培的面積和栽培技術水平都得到空前的提高。
我國從事無土栽培技術研究的部門和單位約50多個。除研制不同類型的栽培裝置外,重點研究營養液膜栽培和不同材料基質培的配套技術,并在全國普及推廣,使我國的無土栽培從實驗研究階段進入商品化生產時期,獲得一批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高新技術,使國外的先進實用技術實現國產化。無土栽培的植物也擴大到蔬菜、花卉、西瓜、甜瓜及草莓等20多種,但絕大部分用于蔬菜生產。
我國無土栽培方式主要有基質培和水培兩種:
(1)固體基質培。主要是有機生態型基質培,還有基質袋培、立體培、巖棉培等形式。使用固體基質的營養液栽培具有性能穩定、設備簡單、投資少、管理容易及不易傳染根系病害等優點。近期使用的基質主要有巖棉、泥炭、沙、蛭石、珍珠巖及鋸木屑等。現已證明,巖棉和泥炭是較好的基質,但我國的農用巖棉尚在試用階段。多數靠進口,成本較高。巖棉是一種用多種巖石熔融在一起形成巖漿,然后噴成絲狀,冷卻后稍微壓縮而成的疏松多孔的固體基質,因巖棉制作過程是在高溫條件下進行的,故經過高溫消毒,不含病毒和其他有機物。
(2)水培。目前以營養液膜技術(NFT)和浮板毛管水培技術(FCH)兩種為主。營養液膜技術(NFT)的特點是循環供液的液流呈膜狀,僅以數毫米厚的淺液流流經栽培槽底部,水培作物的根墊底部接觸淺液流吸水、吸肥,上部暴露在濕氣中吸氧,較好地解決了根系吸水與吸氧的矛盾。但存在液流淺、液溫不穩定、一旦停電停水植株易枯萎以及根際環境穩定性差等不足,限制了其發展。浮板毛管水培技術(FCH)系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和南京農業大學于“八五”期間研制開發,應用分根法的特點在栽培槽中設置濕氈分根裝置,既解決了根系水氣矛盾,又有一定深度的營養液,不怕短期停電(24h以上),根際環境穩定。易于調控(冬季于栽培床內鋪電熱線加溫,夏天鋪設塑料軟管通深井水降溫)。
3我國無土栽培的發展趨勢
無土栽培具有十分誘人的廣闊前景,但其技術要求嚴、設施裝備投入高,受我國生產、消費、資金、技術等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不宜盲目發展,更不能全套照搬國外的生產模式。應結合當地實際進行研究試驗,在推廣應用中走出一條實用可行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無土栽培之路。
3.1因地制宜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無土栽培技術
由于自然資源、生產技術、市場環境等因素千差萬別,因此各地不能全盤照搬國外或其他地區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方法。如栽培基質的選擇,應在試驗的基礎上大膽嘗試利用本地資源:營養液配方也因各地水質、化肥種類等的不同,做出靈活調整;還應根據各地區消費習慣及氣候特點,選擇無土栽培的作物種類。總體看,南方以廣東為代表,以深液流水培為主:東南沿海長江流域以江浙滬為代表,以浮板毛管、營養液膜技術為主;北方廣大地區由于水質硬度較高,水培難度較大。以基質栽培為主;無土栽培面積最大的新疆戈壁灘。主要推廣魯SC型改良而成的砂培技術。各地應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建立適合本地區特點的無土栽培技術體系。
3.2大力發展立體栽培模式
我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1/4,但耕地面積僅為世界總耕地面積的1/7,人均耕地面積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我國是水資源相當貧乏的國家,被列為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農業每年缺水約300億m3。要使我國經濟保持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須不斷提高有限土地面積的生產效率,拓展農業生產空間。據研究,立體栽培能充分利用空間和太陽能,提高土地利用率3~5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2~3倍。為節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產效益,我國要加強立體栽培方面的研究,大力發展立體栽培技術。
3.3簡化技術,循序漸進
無土栽培作為一項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涉及的范圍包括作物栽培、肥料、病蟲害控制、農業工程及自動化控制等多個學科,其技術難度、管理的復雜性均高于有土栽培,不易被農民所掌握,推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各地農技推廣或科研部門把特定的無土栽培技術總結、制定成簡便易行的操作步驟,而農民只需按此操作即可。如需配制適宜當地某種作物的某種無土栽培方式所需的營養液,農民只需購回特定的專用復合式完全化肥,加入到一定比例的水中便可使用,在一定時間后,再加入要求量的部分或全部營養物質即可。先試驗性探索,再大規模投入生產應用,使無土栽培技術的管理和操作均有類似的“指導”可循。同時還要對農民進行有關的技術培訓,提高其現代農業技能和水平。
3.4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無土栽培技術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多使用專用設施和設備,如成型的各種栽培槽、商品化基質、營養液的自動監控及管理系統等,這些設施設備費用約為170元/m2,這在我國許多地區是不現實的。在發展無土栽培時應考慮成本的投入、技術力量及其他社會條件。因此,通過諸多方法和技術避開高投入問題是推廣無土栽培技術的關鍵。無土栽培的類型和方式多種多樣,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就地取材,篩選出各種無土栽培設施替代品或采用人工、半人工管理的方式進行嘗試,增強無土栽培技術的實用性。如用爐渣、鋸末、菌糠代替蛭石、草炭基質,用各種水泥、磚、土槽代替泡沫、塑料栽培槽等,均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收到較好的效果。
3.5發展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