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技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9 14:15: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檢測技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檢測技術論文

篇1

無損檢測( Non Destructive Testing 或 Non Destructive Evaluation ,簡稱 NDT 或 NDE ),又稱非破壞性檢測,是利用材料的不同物理力學或化學性質在不破壞目標物體內部及外觀結構與特性的前提下,對目標物體相關特性(如形狀、位移、應力、光學特性、流體性質、力學性質等)進行測試與檢驗,尤其是對各種缺陷的測量。無損檢測的最大特點是既不破壞材料的原有特性,而且能在短時間內獲得期望的結果,以便操作人員迅速作出判斷,有利于連續生產和提高生產效率,還有利于作出正確的決策。同時也是指對材料或工件實施一種不損害或不影響其未來使用性能或用途的檢測手段。 通過使用 無損檢測,能發現材料或工件內部和表面所存在的缺欠,能測量工件的幾何特征和尺寸,能測定材料或工件的內部組成、結構、物理性能和狀態等。 無損檢測能應用于產品設計、材料選擇、加工制造、成品檢驗、在役檢查(維修保養)等多方面,在質量控制與降低成本之間能起最優化作用。無損檢測還有助于保證產品的安全運行和(或)有效使用。 無損檢測包含了許多種已可有效應用的方法,最常用的無損檢測方法是:射線照相檢測、超聲檢測、渦流檢測、磁粉檢測、滲透檢測、目視檢測、泄漏檢測、聲發射檢測、射線透視檢測等。 下面我們就通過兩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一下無損檢測技術的應用:

一. 無損檢測在木材保護中的主要用途和常用的無損檢測技術

主要用途為:1.木材含水率無損檢測 :木材含水率是影響與決定木材使用的重要指標,對古建筑木構件,含水率更具有重要意義。一般地,木構件含水含水率過高,則意味著古建筑木構件發生病蟲害的可能性增大,必須引起重視。 常用的木材含水率無損檢測儀器有根據直流電、高頻電流、介電常數、微波、紅外線等原理開發制造的儀器。

2.古建筑木結構部件的現場檢測:古建筑木結構維修和保護,不能破壞原有木構件,就需要采用無損檢測技術對其木結構安全進行評價,通過無損檢測為在維修前進行設計與確定維修或更換木構件等工作,提供有力的證據。這也是無損檢測的一個重要應用,主要檢測木構件的殘余強度和木構件內部缺陷 , 為木結構建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壽命做出評價。

3.古樹名木的健康狀況評價 :古樹名木不僅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和景觀,也已成為重要的文化遺產,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與保護。為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必須對古樹內部缺陷在不破壞其生長和引起新的災害的條件下進行檢測,這就需要應用無損檢測技術,這也是目前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對城市樹木進行保護必須采用的重要技術。

常用的技術:

1.肉眼觀察 :最簡單和最古老至今仍在使用的無損檢測方法就是肉眼觀察,可幫助對無損檢測結果進行判別和驗證。如對產品和組成成分的變化等需要做出判斷時,就需要肉眼觀察和識別,采用的辦法包括對破裂碎片、機械破壞、后期腐朽和嚴重的蟲蛀等情況的進行仔細觀察和分析。根據肉眼觀察判斷的結果確定檢測部件或產品的優劣與是否合格或淘汰。

2. 聲應力波 :聲應力波是最常用的古建筑木結構安全評價的無損檢測方法。聲應力波是通過沖擊或用給定的應力使其產生振動,但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沖擊產生振動的方法。

聲應力波方法常采用測定聲傳播速度或測定振動波譜的方法來進行分析。 對木構件常用測定聲速來計算木構件的殘余動彈性模量,因為聲速測定簡便易行,其計算公式為E=DV 2

其中 E—— 是木材動彈性模量; D—— 木材密度; V—— 聲應力波速度

利用應力波測定殘余動彈性模量需要檢測木材密度,而密度測定必須在現場采樣,然后在實驗室進行測定。

當木材發生腐朽或蟲蛀時,垂直于木材紋理方向的傳播速度急速增加。一般地,當應力波傳播速度增加 30% 時,就意味著木材強度損失已達到 50% ;當應力波傳播速度增加 50% 時,就意味著木材遭到了嚴重損害;橫向(徑向或弦向)是探測腐朽的最佳途徑。

為此在進行應力波無損檢測時,最好選擇聲應力波振動波譜分析的應力波檢測儀,如果采用測定聲傳播速度檢測方法的儀器,應采用相應的方法彌補測定儀器帶來的不便。

3.超聲(應力)波 :超聲應力波同聲應力波方法基本相同,主要不同在于超聲波應用的頻率超過 20kHz 。

超聲波測定的原理分為穿透應力波系統和脈沖 - 反應系統兩種,現有設備也是按照這兩種原理設計生產制造的。穿透應力波系統是指超聲波沿被檢測木材的厚度方向傳播,而被檢測的木材的聲波特性就在另一邊被記錄下來;而脈沖 - 反應系統是指測定記錄被傳播到材料內部表面的回聲波的特征,可以測定木材腐朽深度等。

4. 其它無損檢測技術:

① 電學方法:利用木材電阻和木材含水率的相關關系進行無損檢測,可以測定木材含水率。還可以利用木材電阻特征在現場探測木材腐朽。

② γ 射線:利用 γ 射線可以定量化探測木材內部腐朽程度,也可以定量測定防腐劑痕量元素在木材中的分布。這種檢測方法的不利因素是要用到放射性元素。

③ X- 射線: 這是實驗室和生產線上常用的一種方法,主要用于檢測木材內部腐朽、木材微密度測定、木材節疤等的檢測等,如常見的軟 X 射線木材微密度測定儀、 X- 射線木材缺陷檢測系統等。

二.混凝土無損檢測技術:

混凝土是我國建筑結構工程最為重要得材料之一,它得質量直接關系到結構得安全。多年來,結構混凝土質量得傳統檢查方法是以按規定得取樣方法,制作得立方體試件,在規定得溫、濕度環境下,養護28天時按標準實驗方法測得得試件抗壓強度來評定結構構件得混凝土強度。用試件實驗測得得混凝土性能指標,往往是與結構物中得混凝土得性能有一定差別。因此,直接在結構物上檢測混凝土質量得現場檢測技術,已成為混凝土質量管理得重要手段,這一檢測技術已引起各國建筑工程界得重視和承認。 所謂混凝土“無損檢測”技術,就是要在不破壞結構構件得情況下,利用測試儀器獲取有關得混凝土質量等受力功能得物理量,因該物理量與混凝土質量(強度、混凝土缺陷)之間有較好得相關關系,

篇2

科技的進步推動了技術的發展,超聲波探測技術和雷達探測技術在相關領域中發展日趨成熟,該技術現階段已經應用到了水利工程的質量檢測當中?,F階段,在水利工程質量檢測行業中應用到的無損檢測技術主要有回彈法和超聲波法以及取芯法,信息技術發展和網絡資源共享以及跨領域探究合作使得雷達技術和波動技術以及電磁波技術等多種無損檢測方法也加入到了建筑質量檢測當中。與此同時,支持這些現代化無損檢驗技術運行的相關設備和儀器的科學技術含量也隨之提高,大量的數字化檢測設備和智能化的檢測儀器也在水利工程質量檢測的實際工作中投入使用。

2無損檢測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

2.1回彈法檢測技術

2.1.1回彈法檢測技術原理在回彈法檢測技術當中的主要的工具是彈簧和重錘,由彈簧的彈性形變來提供彈性勢能推動重錘做功,重錘帶動傳力桿對建筑的混凝土表面進行敲擊,然后測出彈簧的在這個測量過程中的位移,最后通過計算算出具體數值,并將所得數值與相關的指標進行比較,最后判斷出混凝土的強度的大小。該方法進行測量的好處是可以獲得理想的測量結果,即該測量技術可以對混凝土的質量和均勻程度進行準確的反應,同時等夠保證被測墻體的完整性和原有使用性能。2.1.2回彈法檢測技術的應用①必須保證被測混凝土表面平整、清潔,杜絕疏松、污垢等問題的存在;②每個被測結構測區范圍應進行控制,若被測結構表面尺寸過小,則可適當減少測區數量,相鄰兩個測區距離應控制在2m;③檢測時,回彈儀軸線與混凝土檢測表面垂直,通過緩慢勻速施壓,避免因用力過大或突然沖擊造成破壞;④在測區內均勻布置測試點,測點外露鋼筋距離保持在30mm以上,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測點不能設置在氣孔或外露的巖石上;⑤回彈值測量完成后,選擇最佳位置進行碳化深度值的測量,并取其平均值;⑥計算回彈值時,應從被測區所有回彈值中,去掉3個最大值和3個最小值,取剩下回彈值的平均值。

2.2探地雷達檢測技術

2.2.1探地雷達檢測技術原理在應用雷達檢測技術進行水利工程質量檢測過程當中,主要是通過相關技術手段將寬頻帶的短脈沖輸送到地下,與此同時具有相應強度的電磁波就發向地下,但遇到不同的導電介質的時候,電磁波會做出相應的反應,或者反射回來,或者出現散射現象。并且雷達會將信號的發射和接收過程都記載下來,所以通過對這些電磁波的振幅和往返時間等可以對建筑工程的內部質量和狀態進行細致的分析。2.2.2探地雷達檢測技術的應用①對構造進行檢測時,沿構造兩側布置對應的測線;②為便于數據采集,需要選擇好所需的雷達設備,在此之后,則可采用連續探測方式進行采集:③檢測時,雷達天線要緊貼被測對象,沿設定好的測線向前移動,隨高頻電磁脈沖發射而出,在結構內部電磁脈沖與不同電性分界面相遇,便產生反射波,并被天線接收,經轉換卡將脈沖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再經過電腦的數據處理,最終得出被測對象的剖面圖。

2.3超聲波法檢測技術

2.3.1超聲波法檢測技術原理何謂超聲波?超聲波是指在超聲以波動形式存在并在介質中傳播的機械振動,頻率范圍控制在20~200000Hz,若頻率超過20kHz時即為超聲波。利用超聲波對混凝土結構進行檢測,主要是依據超聲波的瞬間應力波原理,在混凝土等非金屬材料中,超聲波通常為20~500kHz,檢測頻率較低;與之相比,在高靈敏度的金屬材料中,超聲波檢測頻率通常為0.15~20MHz。正是因為超聲波具有較強的傳播能力,在進行水利工程無損檢測中,超聲波具有良好的指向性能,加之超聲波對人體無害、成本低、適應性強等優點,超聲波法檢測技術可應用于各類工程各種材料的無損檢測工作之中。2.3.2超聲波法檢測技術的應用單面檢測法主要應用于截面較大的構件,且該混凝土結構中僅有一個表面可安放探頭的情況;雙面檢測法則應用于截面不大的構件,混凝土結構兩側均能安放探頭的情況,檢測時,發射探頭和接收探頭需同時沿構件兩側均勻移動位置,以便測出不同位置的聲波參數。除了以上的幾種做法還有多種技術可以應用到超聲波的檢測當中,在鋼筋混凝土建筑中“超聲波表面坡傳播”“首波相位變化”以及“沖擊回波法”等其他技術也可以對其裂縫進行檢測,并且也可以測得較為精確的具體的混凝土的裂縫深度。

3結語

篇3

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簡稱ITS),通過建立起一種包括信息技術、電子控制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以及計算機處理技術等多項先進技術的集成智能系統,并將其應用于交通運輸管理體系中,從而實現全面、科學、實時、高效地對交通運輸進行綜合管理的目的。利用ITS系統能夠對行人、道路及車輛進行綜合管理和統一指揮,實現交通運輸管理的規范化與統一化,對交通安全問題的控制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使得行駛車輛的事故率得到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通安全系數。

2汽車電子監測關鍵性技術分析

在智能交通系統中主要汽車電子技術、傳感器及監測系統三各部分作用于汽車電子監測,下面對前兩項關鍵性技術進行簡要分析:

2.1汽車電子技術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真空管、集成電路、晶體管等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計算機信息技術電子裝置的發展進程并擴大了其應用范圍。電子技術在汽車中的應用也逐漸受到了國內外汽車行業的重視,自動優化控制技術、機電一體耦合技術以及電子技術等綜合交叉使得小系統商品的發展已逐漸專業化和成熟化。

2.2傳感器

傳感器即轉換器,通過以轉換行駛車輛電子設備之外信號的方式能夠有效實現將非電量轉化為電量并進行監測的目的,最終使得電能形態被轉換。由于傳感器具有獲取電子設備外信息的功能并實現對行駛車輛安全性能的監測,其作為汽車電子監測的關鍵性技術使得汽車能夠實現電子化、自動化及高檔化。通過利用傳感器的優勢從設計角度出發,對汽車行駛過程中的參數進行控制監測,能夠有效降低汽車燃耗及安全故障的發生率。同時將傳感器與微電腦信息處理功能相結合使其在汽車電子監測技術中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傳感器設置的數量一般都會以汽車的整體設計情況、軟硬件的配置以及機械結構的差異為依據,在其尺寸、形成及價格等方面進行調整。傳感器的使用通常會受到較為嚴格的要求,由于汽車在行駛中需要適應各種環境條件,環境溫度的變化、路面狀況及異常氣候等因素都會使汽車受到溫度變化的考驗,因此傳感器的設計必須達到抗震、溫度耐受性、耐水及抗電磁干擾等要求。

3在ITS系統中對汽車電子監測技術的設計

電子數據的采集方案設計作為ITS系統中汽車電子監測技術的設計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通常會以ITS系統的功能為前提對數據采集的時間間隔進行合理設置,并對相關信號獲取的設備對象信息進行采集,從而保證數據采集方案設計的科學合理性,這一方式即程序輪詢式數據采集。此外,還需采取必要手段對采集的數據信息進行相關處理,從而保證系統能夠及時對數據信息進行處理以及信號來源設備的級別。例如,在設計過程中應優先對汽車的安全系統、剎車系統等進行數據采集。汽車電子監測系統以車載嵌入計算機系統為主要實現方式,對其進行設計時應保證整體系統的可靠性、實時性與靈活性。監測系統主要包括數據采集、處理及信息傳輸與執行三個模塊,并以下圖所示的具體流程進行工作。其中數據采集模塊是通過集合紅外線、傳感器、超聲波、攝像機及激光雷達等技術從而實現對汽車行駛中的路面情況進行監測,同時能夠對有行駛路線發生變化等因素造成的異常及故障問題進行快速反映,并收集汽車全局信號對其各項數據信息進行采集。通過利用傅里葉對采集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使得故障診斷就有合理的參考依據。

4結語

篇4

通過計算機技術的融入,形成對數據共享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建立局域網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內部網絡系統的方式,將監測到的環境指標與數據,通過文件共享、遠程控制等方式,增強對數據共享的使用能力。不同部門可以形成對數據的共享模式,增強整個數據交流與處理的能力,并實現計算機操作模式下的無紙化辦公模式。

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融入,環境保護部門對于監測到的環境相關數據,環保部門通過網站、新聞媒介以及其他的方式,將環境信息進行有效的。從而有利于大眾對環境監測信息的攝取,對于環境質量數據信息,在計算機技術的處理下,形成整理、分析、定期向環保部門傳輸的方式,能準確地傳達有關的環境信息。

2計算機技術在環境監測信息管理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2.1監測數據處理能力相對較低

在對環境監測中收集到的信息內容,不管是在有計算機運用的部門,還是部門完全實現計算機管理,在數據的類型、格式、結構、存儲方式還沒有形成規范化的運用,雖然在局域網的操作模式中,還是不能對整個監測數據形成有力的運用。譬如,在水質檢測中,對于某一個監測斷面的監測數據通過文本形式存放,在進行質量控制的過程中,要對斷面污染狀況進行分析,就不能從中獲取準確的數據,要重新錄入,這樣就增加了整個工作量,不能充分發揮出數據的有效性。

2.2計算機綜合管理還存在弊端

在計算機技術的管理中,有些計算機網絡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由于在操作過程中,對于硬盤數據的訪問相對頻繁,在使用文件設置的過程中,就不能對整個硬盤數據形成共享的模式。這樣可以在沒有權限的情況下,對數據進行復制、修改等,造成網絡管理的安全不強,容易造成網絡病毒甚至是黑客的侵入,從而導致監測數據的喪失或者相關數據的泄密,產生更大的不良影響。

3計算機技術在環境監測信息管理中的應用

3.1整體技術的控制因素

由于生態環境質量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開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要求快速、準確、合理。同時由于生態環境質量與植被、大氣、水、噪聲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需要一種快速有效的技術計算出生物豐度指數、NDVI指數、植被覆蓋度指數、水網密度指數、環境質量指數、污染負荷指數和生態環境質量指數來描述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并制定相關的對策。所以,根據《生態環境質量評價規范》,采用遙感和GIS技術,開發一個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業務化運行系統勢在必然。然而,經過調研,國內外雖然已經大規模的應用GIS和遙感技術進行生態環境質量評價,但成熟的、業務化運行的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系統卻寥寥無幾。即使有也過分偏重于GIS,功能相對比較單一,大部分僅限于生態環境信息的查詢與統計以及一些基本的GIS功能,不具備如圖像裁剪、鑲嵌、圖像變換、幾何糾正、分類等遙感數據加工和信息提取功能,而數據加工和信息提取在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業務中必不可少,它為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業務提供了有效的數據信息保障。

3.2數據一體化管理與共享

3.2.1數據互操作。遙感圖像分析功能可以被用來作為一個核心組件和GIS的集成,我們必須解決數據在兩個平臺之間的互操作性問題。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遙感數據和GIS數據存儲都支持的標準格式。由于需要借助標準文件格式,處理過程變得復雜;其次,兩種系統都支持對方的文件格式。這種方式不需要對已有文件進行格式轉換,處理起來更方便。

3.2.2柵矢數據集中和分布式管理。遙感數據通常以柵格數據存放,而GIS數據通常為矢量格式,在一體化存儲方案中,同時支持兩種文件格式,并支持分布式管理。

3.2.3基于服務的企業級共享。遙感影像獲取成本相對較高,且需要占用較大的存儲空間,如果為每一用戶都單獨配備相應的影像將需要花費較大的代價。而遙感影像的使用特點是多個用戶經常在同一幅影像上進行相應操作,也就是以共享方式使用影像。因此基于WebServices的共享方式能集中利用服務器的軟、硬件資源,方便終端用戶的使用。

4結語

篇5

【關鍵字】建筑工程樁基檢測;問題;對策

1.建筑工程樁基檢測概述

建筑工程樁基的作用是將上層結構的負荷有效傳輸到地下深層穩定的土層中去,從而很大程度上減少建筑物基礎沉降與不均勻沉降現象的發生,所以樁基在各類住宅、高層建筑、工業廠房、基礎設施建設中被大量應用。

樁基檢測技術,主要是對樁基自身的完整性及單根樁基的承載力進行檢測,通過上述兩方面的檢測得出的結果,完成對整個樁基施工工程的檢驗并做出評定。目前常見的檢測方法包括開挖檢查、靜力試樁、鉆芯檢測及動力試樁法。其中開挖檢查法最為直觀、簡便,就是對樁基進行開挖,暴露檢查。

1.1靜力試樁法。

它就是一般所指的單樁豎方向抗壓靜載實驗,這種方法是對樁基的承載力檢測中最可靠的評估標準,是目前為止,其他承載力檢測法不能完全替代的,具備直觀、可靠、科學等優點,在樁基的承載力檢測領域應用相當廣泛。

1.2鉆芯法。

作為微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檢測方法,其具備科學、直觀、實用的特點,很適宜在大直徑樁基上進行檢測。經過大量的實際操作結果表明,在對局部缺陷或處于水平的裂縫進行檢測時,鉆芯法測試結果的準確度就會有所下降。顧名思義,在使用鉆芯法進行檢測時,首先必要的就是鉆取樁基芯樣,這樣會對樁基工程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局部破壞。

1.3動力試樁法。

其理論基礎是以應力波理論與振動理論所構成。同時使用先進的電子儀器、信號處理的相關技術,具體還可分為低應變動力、高應變動力兩種檢測樁基的方法。它在檢測作業時,具有設備輕便、檢測快速、成本低廉等優點。其中低應變檢測是使用低能量時的瞬間或者穩定狀態激振,使樁基在相應彈性范圍內產生低幅振動,而后利用相關理論判斷樁身缺陷;而高應變檢測有凱斯、波形擬合法,兩者的過程與所采集信號一樣,在應用過程中它們的優缺點相當明顯的,前者實時分析,能快速地對所需要檢測的數據做出估計,但是會受到凱斯阻尼系數的約制,后者不用依賴凱斯阻尼系數且檢測精度非常高,計算過程相比前者較為復雜。

2.建筑工程樁基檢測中的問題

2.1硬件參差不齊

存在著部分檢測單位辦公所在地擁擠、老舊,沒有為相關的重要檔案資料進行專門存放。在技術機械設備方面,存在著設備的靜載實驗裝備能力已超標,高低應變力檢測均應采用科技先進的進口設備,甚至于有的檢測單位,連計量器的標定工作都無法定期進行。

2.2內部管理混亂

檢測單位缺乏法律、責任意識與觀念,企業內部沒有設立互相制約的監督、管理機制,一些設立了相關機制的單位,但因缺少管理力度,也形同虛設;管理人員流動性大,專業持證人員缺乏,無證人員對現場進行檢測工作等;不設立專門的檔案資料管理地點與專職管理人員,資料混亂,未按相關規范要求進行一工一檔,裝訂成冊。

2.3檢測市場不規范

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導致片面壓價的現象產生,部分檢測單位在工程檢測工作中,對現場數據采集不夠認真、對數據資料的處理工作草率,甚至冒充專業技術檢測人員或負責人的簽名、檢測單位不具備相關資質、一些地方壟斷經營等因素,都極大的影響了檢測技術的發展與檢測工作的質量。

2.4檢測結果不精確

通常表現為:應該反映或顯示的數據不齊全、數據不準確、得出結論簡單或表達不準確、含糊;靜載實驗內容與執行規范不相符合,原始文件記錄潦草、涂改現象嚴重、檢測時間不充分、基準梁柱安裝不標準、相關數據曲線手工繪制,誤差極大、承載力極限值、基本值判定不準;低應變檢測法采集的曲線數據不一致,注意的重點不同,分析研究時采用的相關參數不合理、過于簡單、不全面;編制的工程檢測方案太簡單,對工程檢測沒有指導作用。

3.建筑工程樁基檢測中的應對策略

3.1依據《建筑工程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結合工程項目所在地樁基檢測市場的實際情況與時代不斷發展的新要求,對規章制度進行全面完善,同時對樁基檢測單位與樁基檢測工作加強管理工作。

3.2積極開展專業檢測技術的學習研討講座等活動,結合工程項目所在地不同的地質、環境等各類特點,和以往樁基工程施工中的經驗教訓,開展針對性強的學術研究,同時開展編制適合地方建設發展的相關技術標準,對我國檢測行業技術的不足進行適當彌補。與此同時,做好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與應用,通過技術研討與實際應用,促進檢測技術水平的整體提升。

3.3各級相關主管部門要依法執行,切實做好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尤其是對于工程建設項目中的強制性要求的執行情況的檢查工作,落實具體部門,安排專人對其進行負責,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并嚴格實施。對所有樁基工程都要按相關規范進行檢測,否則不能進行驗收;樁基工程未經或者驗收工作不達標的,不能進行上結構繼續施工。要求專業檢測技術人員熟練掌握相關規定,并堅持實行,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穩固樹立工程項目質量責任的觀念。

3.4提升技術人員技術、政治素質。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專業檢測人員崗位技術培訓工作,以逐步提升檢測人員的水平,并進行相關法律法規、施工檢測規范的培訓,強化教育,以提升技術檢測人員整體質量、責任意識。

3.5加強內部管理工作。積極推行樁基檢測公司的ISO質量體系認證工作,建立健全檢測質量體系,管理工作要切實落實到樁基檢測工作的每個環節。從人員、設備、規章制度、技術標準等各方面強化,檢測的全過程都分別有專人負責,責任落實到人,確保檢測工作所得出的結果客觀、科學、可靠。

3.6加強規范化建設。在現場檢測管理工作中,要根據檢測單位實地項目的情況,制定相關檢測手冊,作為動態實時管理的依據,要求檢測單位嚴格按所制定的手冊上的要求進行規范化操作。確保原始數據真實、準確、完整。

3.7加大市場管理力度。推行檢測單位的審查制度,實行報告制。將擾亂市場秩序、技術水平低的檢測單位排除出檢測市場。結合有關部門對樁基檢測工作中的費用制定一個合理的標準,使檢測單位的責任與利益相一致。這樣做對于檢測單位積累資金、引進人才、對設備更新,提升檢測單位的整體水平。

3.8網絡化管理。利用高度發展的網絡科技,對樁基檢測工程實行網絡化管理,使樁基檢測工作處于受控制的狀態。這項措施的優點是,首先可以實現通過網絡對樁基檢測信息進行及時,使檢測市場公開,引導檢測單位有序、公平、合理競爭,其次可以實時公布樁基檢測的質量信息,讓公眾對工程項目的樁基質量有所了解,增加公眾輿論對于樁基項目檢測質量的監督力度。

4.結語:

樁基工程作為當今工程建筑項目中被大量應用的基礎形式,其檢測技術要求嚴謹,涉及面廣,涵蓋巖土力學、振動學科、樁基的基本施工技術及計算機的應用等方面的學科,樁基檢測技術是否能夠全面、科學的對樁基的安全、穩定性進行檢測,對于建筑物的安全使用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篇6

根據各個模塊的具體實現功能的不同,按照由下至上的順序分別予以設計。

1.1溫濕度數據采集模塊這部分工作主要是對ZigBee節點內部的單片機模塊進行編程。首先考慮到CC2530有3個8位端口組成,端口1、2、3分別用P0,P1,P2來表示,其中,P0和P1是完全的8位端口,而P2僅有5位可用。所有的端口均可以通過SFR寄存器P0、P1和P2位尋址和字節尋址。傳感器芯片只提供2個I/O端口:DA-TA和SCK,前者為數據輸入輸出端口,后者為只可輸入的時鐘信號端口。因此將P0_0與SCK相連以提供時鐘序列,P0_1與DATA相連以讀寫溫濕度數據。在了解硬件連接基礎上對數據采集模塊進行軟件設計,程序由3部分構成:(1)主函數部分:首先調用函數初始化串口通信以及溫濕度傳感器,然后調用函數獲取溫濕度數據,最后將數據處理后調用串口控制函數,打印調試信息。(2)溫濕度傳感器控制部分:具體實現初始化傳感器函數,即設置P0端口的相關寄存器;實現獲取溫濕度數據的函數,根據傳感器資料說明,端口按照一定時序發出特定的序列即可進行相應控制;實現將得到的數據進行計算修正的函數。(3)串口打印控制部分:包括從串口獲取PC鍵盤按鍵值、發送一個字符、發送一串字符等功能使主函數的打印信息能顯示在串口通信軟件界面上。其主要部分的流程圖見圖2。

1.2溫濕度數據傳輸模塊該模塊分為兩部分,一為基于Z-Stack協議棧開發使節點與協調器自動組網形成ZigBee網絡,并通過該網絡實現數據無線傳輸;二為使協調器與嵌入式核心板中ARM處理器進行串行異步通信,將數據最終交由嵌入式平臺處理。Z-Stack采用分布式尋址,兼容AODV路由協議,可以滿足近程通信的要求,即使通信鏈路失效發生也可有效工作。為了區分Z-Stack協議棧中復雜的硬件驅動系統,又提供了OSAL層[10](類似于單片機上的操作系統,實則為根據所觸發的事件選擇調度相應任務),可調度APP層的任務。另外,Z-Stack提供了源碼例程SampleApp。該例程實現的功能主要是協調器自啟動(組網)和節點設備自動入網。在了解Z-Stack的工作流程后,程序的開發將在APP層對Sam-pleApp.c進行改寫完成。這部分程序主要為利用OSAL層任務事件輪詢調度機制,通過系統周期性定時廣播數據到group1中去實現。當ZigBee節點加入網絡后觸發狀態改變事件,系統開啟定時器,定時時間一到就觸發廣播消息事件;系統為其創建相應的任務ID,調用廣播消息函數;節點端的廣播消息函數讀取前一個模塊得到的數據,利用AF_DataRequest()函數接口調用下層射頻硬件驅動函數發送溫濕度數據;觸發協調器端的接收數據事件處理函數SampleApp_MessageMSGCB(),將捕獲的溫濕度數據處理后,以字符串的形式通過串口顯示在宿主機的終端中,以方便調試和開發。另外,協調器通過異步串行接口將數據交由ARM處理器。

1.3溫濕度處理模塊為了后續拓展,為可處理多個節點溫濕度數據,該模塊設計采用服務器與客戶端兩進程間通信來實現[11]。將接收ZigBee協調器通過異步串行通信發送過來的數據作為服務器進程,并封裝ZigBee功能提供相應應用接口??蛻舳诉M程則主要是用于同服務器端進行交互,解析獲取溫濕度數據,同時為實現UI圖形界面提供封裝好的接口,為此還需用Qt設計UI界面。其中雙方是利用套接口(Socket)來使進程之間通信,但是由于Socket本身不支持同時等待和超時處理,所以它不能直接用來完成多進程之間的相互實時通信。本實驗采用事件驅動庫libev的方式構建服務器模型。Libev是一種高性能事件循環/事件驅動庫。需要循環探測事件是否產生,其循環體用ev_loop結構來表達,并用ev_loop()來啟動。用戶需要做的僅僅是在合適的時候,將某些ev_io從ev_loop加入或剔除。服務器主要實現流程:首先開啟一個Zigbee后臺線程(底層)監聽服務器調用信息,接著利用ev_io_start(loop,&ev_io_watcher)啟動一個接收線程,專門用來接收客戶端發送過來的命令數據幀;然后按照相應的協議進行解析,跳轉到相應的接口,進一步調用底層Zigbee協調器并返回正確的信息給客戶端??蛻舳酥饕獙崿F流程:首先調用GetConnect接口函數連接到服務器的端口,然后開啟一個Zigbeetopo線程用來調用接口函數,發出獲取ZigBee網絡拓撲結構信息的數據幀,創建另一線程接收并解析服務器端返回的數據幀,同時已創建的UI界面設置定時器,動態刷新加載溫濕度數據,繪制成溫濕度曲線圖。服務器與客戶端進程間通信模型如圖3所示。此外還需利用Qt對UI界面設計。首先利用Qt-designer為整體界面布局,其中包括背景顯示框、LCD數值顯示框以及曲線圖顯示框,編譯生成一個UI類;然后采用多繼承的方法構造新類,并使用Qt中的信號與槽函數機制,使得接收到溫濕度數據觸發LCD數值顯示和曲線圖顯示槽函數動作。設計流程見圖4。

2Web服務搭建

以上只是完成了溫濕度的采集顯示,還未真正發揮出物聯網所實現的人與物相連,這部分就需要搭建Web服務來實現。實現Web服務需要移植嵌入式服務器,設計動態網頁,并通過WiFi最終在已搭建好的局域網內實現手機、PC等可實時查看數據。

2.1嵌入式服務器移植由于嵌入式設備資源一般都比較有限,并且也不需要同時處理多用戶的請求,因此不能使用Linux下最常用的如Apache等服務器,而需要使用一些專門為嵌入式設備設計的Web服務器。常見的嵌入式Web服務器主要有:lighttpd、thttpd、shttpd和BOA等。本文選擇移植BOA作為嵌入式服務器。BOA是一個非常小巧的Web服務器,可執行代碼只有約60KB,它是一個單任務Web服務器,只能依次完成用戶的請求,而不會fork出新的進程來處理并發連接請求,但BOA支持CGI,能夠為CGI程序fork出一個進程來執行。對BOA服務器的配置主要是在/etc/boa目錄下創建一個boa.conf文件,此文件包括服務器將使用主機的端口號、運行服務器的身份、錯誤信息記錄的指定文件、存放html文件的目錄、默認首頁文件等相關信息,此外還需根據配置信息在相應的一些目錄下創建文件。

2.2網頁設計及動態顯示網頁設計則是利用html制作靜態頁面,并結合JavaScript實現動態顯示。JavaScript是一種基于對象和事件驅動并具有相對安全性的客戶端腳本語言,同時也是一種廣泛用于客戶端Web開發的腳本語言,常用來給HTML網頁添加動態功能,比如響應用戶的各種操作。JavaScript腳本可以獨立成文件,也可以內聯到HTML文檔之中。另外,利用AJAX實時刷新網頁數據。AJAX:異步JavaScript和XML,它是一種在無需重新加載整個網頁的情況下,就能更新部分網頁的技術[14]。它通過在后臺與服務器進行少量的數據交換,便可以使網頁實現異步更新。這意味著可以在不重新加載整個網頁的情況下,對網頁的某部分元素進行更新。由于溫濕度數據放入數據緩沖區,是利用fopen、fread、fwrite以及fseek函數將數據緩沖區內數據寫入XML文本適當位置中,要想讀取XML文檔中的數據并將它顯示在Web頁面上,需將XML文件轉化為XMLDOM(XML文檔對象模型),然后再利用JavaScript來解析并實時它。

2.3WIFI模塊搭建通過搭建WIFI模塊,使得用戶可以通過支持WIFI的設備比如手機等更加便捷地查看溫濕度數據。WIFI是一個無線網絡通信技術的品牌,WIFI的運作至少需要1個AP和1個或1個以上的client。AP由路由器搭建的局域網充當,將插上無線網卡的嵌入式開發板看作一個client,然后就可以與其他client進行通信。要使無線網卡能正常工作,首先需加載驅動,然后對其進行一系列設置,使之加入到局域網中。由于開發板上配置有服務器,因此設置好合適IP以后,在手機等瀏覽器中輸入IP,就能查看溫濕度數據。

3結束語

篇7

【關鍵詞】云計算 數據完整性 檢測

云計算技術的發展為計算機的進一步技術提升提供了方向,由于云計算自身有著對空閑資源整合的優勢并能使之合理化的分配,所以在當前的工作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功能作用。云計算的出現是技術上的革新,但為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在安全性上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數據的完整性,所以加強這一層面的理論研究就有著實質性意義。

1 云計算中數據完整性具備的特征及檢測技術

1.1 云計算中數據完整性具備的特征分析

云計算環境下的數據完整性自身具備著鮮明的特征,主要體現在對動態操作的支持,為能夠對云中的應用得以有效滿足,此時就需要完整性的驗證機制加以支持動態操作。當前的數據更新需要生成大量的簽名標簽,從而使得計算代價以及通信開銷方面相對較大。另外則是無狀態的認證以及對用戶隱私的確保,還有就是公開認證允許任意第三方替代用戶完成數據的完整性驗證。

1.2 云計算中數據完整性檢測技術分析

云計算中的數據完整性檢測技術比較多樣,此次分析比較重要的幾個協議,首先是哨兵完整性檢測方案,這一技術方案主要是在數據當中進行隨機插入小段數據作為哨兵,在進行實際的檢測過程中,對哨兵進行檢測替代對整個文件的檢測。這一技術方案的安全性主要體現在原始文件以及哨兵除了在數據的擁有著之外其他人是無法進行分辨的。這一協議主要是先對數據進行處理,按照糾錯以及加密和哨兵產生置換等程序進行實施。

從糾錯這一程序傻上來看,主要就是將文件按照每組數據當中有多塊的合理化分組,通過參數糾錯碼加以編碼。另外在加密過程中所使用的對稱密鑰加密編碼后每塊數據,再者就是哨兵的產生,而在最后的環節置換上,首先是要通過偽隨機置換函數將多個哨兵及加密后數據重新的排列并混合,從而實現數據中的嵌入工作。

2 云計算的數據完整性檢測方案設計

2.1 數據完整性檢測模型分析

云計算所提供的服務性能及成本管理等都有著很多的優勢,能夠讓用戶享受到高規格以及大容量的計算服務,而在云計算的數據完整性檢測的模型應用框架方面也比較重要,其應用框架主要有參與方以及云服務商等。在云服務商所建立的云系統方面主要是向數據的擁有著及請求者提供的云計算服務,為能有效的達到這一服務目標,云服務商就要能采取相應安全措施來對服務的安全性得以確保。

大數據的完整性檢測方案上,由于大數據信息量比較大,這就決定了其和普通大量數據間的區別,并能看出普通輕量級檢測協議是不能完成大數據完整性檢測的。要想能夠有效完成數據的完整性檢測,就需要滿足相應的條件,數據的檢測量和檢測位置可由用戶自己進行定義,倘若是檢測的方案不能實現檢測塊數量由用戶定義,是通過所有數據進行的監測,這樣在檢測所消耗的資源及時間上都有著較大的耗費。另外就是整個協議檢測階段的效率要能夠和文件以及數據塊大小保持獨立性,適用于大數據完整性檢測協議在數據檢測階段計算量不能與數據塊大小有關,否則就會造成計算隨著數據塊的增大而增大。

2.2 檢索公鑰加密算法設計

為能夠保障用戶的信息數據安全完整,就要進行制定相對應的方案,從方案的主要參與方上來看主要有數據信息的發送者以及接收者、服務器、可信第三方這幾個方面。其中的信息數據發送者主要是對數據的創建然后通過云服務商及接收者公開密鑰加密以及發送數據。而在接收者則主要是通過私鑰生成的所要查詢的關鍵信息,發送給云服務商進行檢索,在接收到云服務商檢索結果過程中,進行解密數據和對結果數據進行核對。再者就是云服務商以及可信第三方,云服務商主要是向接收者提供云中文件存儲及搜索服務,而可信第三方則主要是對云服務商的服務加以安全評估及認證,其主要的框架如圖1所示。

對數據的完整性及安全性的考慮,主要是從離線關鍵詞猜測攻擊以及抗不可區分性選擇明文攻擊層面進行考慮。從方案的設計過程來看,首先假設k是一個安全參數,在云計算的系統實施部署的過程中,可信第三方調用子算法來進行計算公共參數,而后通過調用子算法生成服務器及接收者公私鑰對并分發。在發送者所需要的明文文件n傳輸到接收者的時候,要對文件n的關鍵詞進行確認。這些程序完成之后在進行調用Trapdoor(cp,pks,skR,W)進行對對應的陷門信息進行計算,并傳輸至服務器,在對信息接收之后通過檢索得到密文并通過函數部分進行對密文解密。在這一過程中,接收者通過函數來解密文件的密文,然后通過相關的關鍵詞來判定返回密文和檢索的要求是否是符合的。

另外也可通過全同態加密的方式進行對數據完整性進行檢測,這一檢測的方法主要是在隱私的保護及數據處理過程中的應用,用戶把需要存儲的數據通過密文的形式進行提交云端服務器,其他的用戶能夠直接性的對密文數據進行處理操作但不能獲得原始的數據,而用戶則能通過云端服務器來獲取數據處理結果并進行同態加密。

3 結語

總而言之,云計算當中的數據完整性檢測是保障用戶數據信息的重要途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檢測技術上也隨之而得到了升級,這樣對數據的完整性將會得到更有效的保障。由于本文的篇幅限制,不能進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努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待后來者居上。

參考文獻

[1]姜日敏.電信運營商數據脫敏系統建設方案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14(08).

[2]程風剛.基于云計算的數據安全風險及防范策略[J].圖書館學研究,2014(02).

[3]王衍鋒,陳典友,姜帆,關磊,范瑾輝.商業銀行敏感數據識別與風險分析[J].計算機安全,2013(10).

[4]王志文,王強.云計算敏感數據防泄露技術研究[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3(08).

[5]任福樂,朱志祥,王雄.基于全同態加密的云計算數據安全方案[J].西安郵電大學學報,2013(03).

篇8

檢測系統由數據采集端、嵌入式網關遠程發送端以及檢測管理中心三部分組成。首先,傳感器通過ZigBee協議發送所采集的植物生理參數信息到網關中的協調器節點,協調器將數據通過RS—232串口發送到基于ARM9的CDMADTU嵌入式模塊,CDMADTU模塊對數據進行處理后通過CDMA2000網絡和Internet網絡將數據發送到由PC構建的Web服務器,發送到服務器的優點是數據易存儲易查詢。最后,檢測中心還能通過基于LabVIEW編寫的上位機軟件根據已知的數據分析出植物的生理生長狀況,并設計了一種根據蒸騰速率和葉綠素含量等參數的自動報警界面,從而可以更精確地判斷和控制植物的長勢和各項經濟指標。

2系統硬件設計

2.1數據采集節點硬件設計

數據采集節點組要負責采集植物的各項生理參數(莖稈與果實直徑、葉綠素含量、植物莖流等)和無線發送采集到的數據。無線收發芯片選用TI公司推出的CC2530作為ZigBee網絡的射頻收發送模塊。CC2530是應用于ZigBee網絡的真正片上系統(SOC)解決方案,包括一個高性能的2.4GHz射頻收發器,內含一個高性能、低功耗的增強型8051內核和一個8通道12位A/D轉換器。CC2530較以往常用的CC2430芯片具有靈敏度更高、功耗更小、通信距離更遠等優點,因此,滿足無線傳感器及其網絡對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要求。本設計中需要測量的莖稈直徑采用基于LVDT的植物莖稈傳感器,葉綠素含量測量采用基于透射型活體葉綠素傳感器,植物莖流測量采用基于熱平衡法傳感器,這些傳感器的輸出均為模擬信號,在傳感器部分對輸出信號進行調理就能夠直接與CC2530芯片連接。

2.2嵌入式網關硬件設計

嵌入式網關主要負責對接收的數據進行處理與存儲,并實現ZigBee協議與TCP/IP協議之間的轉換,從而將數據發送到遠程檢測系統。嵌入式網關主要由協調器和基于AM9的CDMADTU模塊組成,CDMADTU模塊包括AM9微處理器和DTU發送模塊。本設計的CDMADTU選用CDMA2000通信模塊,該模塊采用AM9高性能工業級嵌入式處理器,供電范圍寬(5~32VDC),數據傳輸速度高,系統穩定可靠。在使用CDMADTU之前需要做兩步準備:一是因為本設計采用動態IP鏈接Internet網絡與Web服務器,因此,要申請域名,申請域名解析服務后可以通過域名自動建立通信。接入CDMA網絡前,需要向電信公司申請SIM卡,SIM卡可為CDMADTU提供鏈接Internet網絡服務。二是使用前需要用終端軟件或AT命令對參數設置,以決定進入網絡透明數據傳輸模式的工作方式。

2.3鋰電池供電模塊設計

植物生理檢測系統的實際應用環境很復雜,電源供給很難保障,因此,本設計中采用3.6V鋰電池供電。但植物生理檢測系統中傳感器模塊、CC2530等模塊需要不同的電源供給,因此,本設計采用DC-DC芯片NCP500SN33G獲得穩定的3.3V,該電壓適用于SOC工作電壓。采用TPS61040將3.6V自舉到適用于各類傳感器工作的12V電壓。其電路圖分別如圖4、圖5所示。

3系統軟件設計

3.1數據采集節點軟件設計

采集端傳感器節點主要負責采集植物各項生理信息并組網將數據發送給嵌入式網關。本設計采用IAR集成開發環境自底向上構建ZigBee網絡。為了節省電量,采用的傳感器節點一般處于低功耗模式,直到收到上位機命令后才將對應的檢測數據上傳到網關。為了提高效率,上位機可設置每隔一段時間后對傳感器發送上傳數據命令。另外,還采用了中值平均濾波算法來消除個別傳感器系統內部的隨機干擾,提高了傳感器的測量精度。

3.2嵌入式網關軟件設計

嵌入式網關的軟件設計是建立在Linuxredhatlinux操作系統上的,該操作系統具有多任務操作進程、支持硬件廣泛、程序模塊化、源代碼公開等諸多優點而被廣泛使用。使用IAR集成開發環境來建立嵌入式網關和遠程檢測管理中心的網絡連接。

3.3上位機軟件設計

系統采用LabVIEW平臺編寫上位機軟件,根據設計要求,將軟件分為數據顯示模塊、數據分析模塊、數據存儲三大模塊。數據顯示模塊主要是將接收到的數據和分析后的結果顯示在上位機的前面板上。數據分析模塊主要是根據所要檢測植物參數的不同選擇合適的分析和處理方法。本系統分析模塊實現的功能是:當測量數據在正常范圍內時指示燈顯示綠色,表示植物長勢正常。當某一參數超出或者低于正常范圍時,其對應的指示燈顯示紅色報警。數據存儲模塊主要是將數據存儲到數據庫中,由于LabVIEW不能直接訪問數據庫,因此,采用SQL語言來完成對數據庫的訪問。

4實驗結果與分析

為了對設計的系統性能各方面進行驗證,在29℃的溫室環境下選擇了4株番茄做為測試對象,4株番茄均勻分布于250mm×250mm的測試區域,將協調器放置在溫室的中心區域從而組建星型網絡結構。每株番茄同時采集莖流、葉綠素含量、番茄果實的直徑等生理參數并將參數發送到上位機顯示界面,采集間隔為2h,總檢測時間為24h。

5結論

篇9

一個新型的基建礦井,從立項、調研、論證、勘探、圖紙設計審核通過到最后項目實施建井,都離不開控制測量。在地質勘探階段,首先要進行井田地面控制測量,包括原始資料收集、控制網的布設,然后在控制測量的基礎上進行井田區域地形測量。根據控制測量結果,提供主井、風井的測量數據,供采區開采設計。

2基建礦井動工施工測量放樣

當圖紙設計審核通過后,其他相關手續也已就緒,此時即可動工。礦山建設項目動工時,應按設計圖紙施工放樣,將設計圖紙上的主井、風井峒口的點位、高程在現場實際位置標定出來,并標出峒口的中線和腰線,且標定精度要高,確保準確無誤。如果點位、中線、腰線沒有在現場標定,就會造成施工偏差,影響施工進度和工期,從而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3生產礦井中水平開拓延伸的應用

當主付井各區段不斷往下水平延伸時,由于受礦井維持生產的制約,因此建議采用分段切割式的開拓延伸方式(俗稱“切豆腐”式)。這時,礦山測量工作必須先行到位,即各區段往下水平延伸時,必須先掛好中腰線,中線方位要與上水平一致,即中腰線與設計一致。此類區段水平延伸時,應先安裝好激光,坡度按設計坡度(一般為25°)設定。激光可安裝在巷道中線、提升中心線和軌道偏中線上。具體選擇哪種安裝方式,要根據待掘進巷道斷面的大小、設計類型以及巷道的出碴方式(比如手工出碴和耙巖機出碴)來定。如果將激光安裝在巷道中線上,則便于施工隊布置炮眼,打眼較直觀、方便。這種安裝方式在手工出碴時應用較多。如果將激光安裝在提升中心線上(即軌道中心線),則便于軌道順直鋪設,確保軌道鋪設的質量,利于運輸提升。此安裝方式在軌道下山延伸過程中應用較多,但可能受到耙巖機的遮擋,因此安裝的高度一定要計算準確。如果將激光安裝在軌道偏中線上,優點是不會被耙巖機或其他物體擋住。這種安裝方式大多用于架棚兼使用耙巖機巷道。

需要注意的是,這三種安裝方式均要制作激光數據圖牌板,注明激光到軌面、頂板、左邦、右邦的距離,并將相關數據告知施工隊,以便施工隊布眼打炮,從而確保工程質量。比如牛欄山煤礦201采區、202采區開拓延伸,設計時,標高從+285到+80水平,因礦井要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接替,考慮到礦井自身的實際需要,牛欄山煤礦201采區、202采區根據設計在完成了+285上部車場、絞車房及+255中部車場、石門施工,礦井正常生產后,在一邊維持生產,一邊考慮下水平延伸接替問題時,采用了“切豆腐”式的開拓延伸方式,即對采區主付下山每個區段分段切割施工,在不影響主井運輸提升的情況下,付井先逐步往下延伸+220、+185等各個水平的中部車場。延伸時,中腰線也采用上述方式,從中部車場施工至軌道上山,最后相繼與上水平貫通。精確計算激光的安裝位置、高度,避免激光安裝好后被支架橫梁或耙巖機擋住。

4測量技術在貫通工程中的應用

煤礦只要正常生產,就必然會牽扯到系統完善問題,從而就有貫通工程施工。比如采區主付井、區段石門回風巷、上下水平通風上山等都離不開貫通測量。每項工程在貫通前最后剩下20m時,都必須進行預測預報,并發出貫通通知。每天每班測量技術人員都要進行進尺跟蹤,及時掌握工程進度,以確保安全、順利貫通。在上下水平小眼貫通或可能打通老塘時進行準確測量和預測預報,可避免貫通上運巷時竄矸傷人。遇貫通采空區時,通過測量發出的預測預報,則可采取必要的安全技術措施,避免有毒有害氣體對人體造成傷害,從而實現安全、順利貫通。比如牛欄山煤礦201采區+185-23#沿煤運巷,回采時,先施工兩條聯絡眼,聯絡眼相距16m,溝通后再往上打小眼,然后轉順槽。在距離貫通上水平+220-23#運巷還剩約20m時,反向拉順槽,并采用5m長的鉆桿先打探水眼,再進行打眼放炮作業?,F場作業時,測量技術人員必須跟班蹲點,每班及時跟蹤測量,及時填圖,并做好安全預測預報,直至最后安全、準確地貫通上運巷。圖4所示為牛欄山煤礦201采區+185-23#沿煤運巷貫通圖。

5絞車房施工及絞車基礎澆灌

采區建設時,系統完善必須包括運輸提升系統,且運輸提升系統必須包含一個完整的、能夠滿足日常運輸提升需要的絞車房。絞車房施工時需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①絞車房整個施工過程必須按照圖紙完成。施工時,首先要掛好絞車房通道的中腰線,再由通道施工至絞車房,在此期間要嚴格控制好腰線,保證絞車房底板高程比大巷高程高0.5~0.6m,這樣可保證絞車房絞車基礎或其他設施設備底座不受大巷小范圍水害威脅的影響。施工時,絞車房的長度、寬度、高度要符合設計圖紙要求。此外,要確保絞車房彎道施工的圓、直、順,以保證絞車安裝時設備進出不受阻。②絞車房施工完成后,接著進行絞車基礎開挖。

開挖前,應嚴格按設計圖紙先掛好提升中心線和滾筒中心線(必要時可掛出電機中心線)。所掛的提升中心線和滾筒中心線應采取加固措施,點位要牢固,防止基礎開挖時受放炮振動的影響而造成對點位的破壞。再根據設計圖紙將絞車滾筒、基座、操作系統、電機等需要開挖的部分在現場標定出來,這樣才能確保絞車基礎的順利開挖,減少施工偏差,提高基座澆灌的精確度。③絞車基礎的澆灌。這是最關鍵的一步,測量技術人員必須配合機電部門的人員,到場作技術指導并現場跟班,復核將要澆灌的基礎澆灌模型尺寸數據,確保無誤后再進行基礎澆灌。④絞車安裝。會同機電部門對照設計圖紙分步逐項進行。⑤天輪安裝。標出天輪中心線和“十”字線,然后再澆灌固定基座。⑥絞車調試和試運行。圖5所示為絞車房施工示意圖。

6結束語

篇10

關鍵詞:CMS;軟件測試;對策;問題

一、CMS簡介及軟件測試原則

CMS是英文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的縮寫,中文含義“內容管理系統”,該系統具有多種現存的優秀模版,在軟件開發或者網站制作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能夠有效提高開發速度、減少開發費用。

軟件測試是軟件工程中的一個概念,是指軟件測試人員采用人工或自動的方式對開發的軟件進行測試,旨在發現其中的問題既未達到設計要求的部分或者發現實際結果和預期設計結果的差別。軟件測試不僅僅在于發現問題,更重要的在于改進問題。當發現問題以后,測試人員會及時與設計人員聯系進行溝通,解決問題。軟件測試必須遵循六個原則:考慮用戶需求是軟件測試的首要原則;在真正的軟件測試開始之前就要制定完整細致的測試計劃;采用Pareto原則進行測試;軟件測試應從小到大,首先從小模塊開始,逐漸向大模塊發展;軟件測試采用抽樣檢測方式,窮舉檢測室是不可能實現的;軟件測試最好由第三方或者非設計人員進行測試以確保軟件測試的客觀和準確性;過分和不充分的測試是不合理的,測試時應選取適當的測試案例,能達到測試目的即可。軟件測試的內容主要包括:正確性測試;容錯性測試;性能與效率測試;易用性測試;文檔測試。

二、CMS軟件測試中存在的問題

本文以某公司的購物軟件為例進行,下面簡稱該軟件開發為S項目。S項目是該公司接手制作的一個大型的客戶到客戶的網絡購物系統,可以提供商家開店及客戶購買服務。在軟件設計與開發過程中需要不斷進行軟件測試,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1.軟件測試與開發數據間存在相互影響

軟件測試人員與開發人員使用的是同一個數據庫,所以在測試與開發過程中兩組人員工作時產生的數據都保存到同一個數據庫,這樣就出現了使用混亂。測試人員在進行測試時產生的數據將對開發人員的工作帶來不便,開發人員工作時產生的數據同時影響測試人員的進程。雖然這種問題不會導致系統癱瘓等大的問題,但是有時會因為出現因為某個公用數據的問題而導致原本設定好的系統運行方式而無法執行。

2.各組測試人員缺乏交流

該公司S項目中的購物系統是一個很大的系統項目,所以開發和測試人員很多,為了明確職責,這些人員分工細密,同時也正是由于細致的分工導致人員之間交流的缺乏。首先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缺乏交流,這直接導致開發與測試脫節,很多簡單技術問題被放大,需要浪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解決。比如在進行系統開發時,客戶的要求開發人員需要對系統設計進行改編,但是由于龐大的人員系統的存在,改信息不可能及時傳遞到測試人員手里,因此測試人員仍采用預定測試數據對系統進行測試,測試結果肯定是不正確的,因此測試人員需要花很大的努力尋找錯誤源。

3.不同的測試環境導致系統異常情況出現

該公司的S項目完成以后首先在江蘇省蘇州市公司進行測試,通過測試后再已送到日本總公司進行第二次的測試。由于日本和中國不同測試環境的存在,可能出現一些異常情況。有些系統模塊在蘇州可通過測試,但是在日本公司卻不能通過出現錯誤。這些錯誤也許是因為測試工具的不同造成,也許是因為日本和中國網絡服務器的不同造成,但是最終結果是軟件測試沒有獲得通過。

4.系統需求的不斷變更

系統開發之前需要進行需求分析和軟件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確定了軟件需求以后軟件開發公司才會進行開發。但是意外總是存在的,客戶是有頭腦有思想的人,所以在軟件開發過程中經常出現需求變動,尤其像該公司S項目一樣大型的購物軟件系統,消費者需求在變,軟件也要跟著進行改變。需求變更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需求的每次變更都需要組織軟件開發與測試人員開會商討后期事宜,浪費時間。

三、問題對策

針對上述軟件測試中的四項問題,本文將給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針對測試人員與開發人員數據庫共用問題,可在系統進行開發之前就先設計出兩個數據庫,開發人員和軟件測試人員分別使用不同數據庫數據。

針對各組人員缺乏交流問題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定期召開圓桌會議,各組人員進行工作交流;公司可組織召開一些文體活動,增進交流等。

針對環境不同導致的測試結果不同可采用的方法是在蘇州公司設置一臺測試服務器,在日本設置兩臺。在蘇州通過測試以后將服務器內容拷貝到日本的第一臺服務器,通過以后再在第二臺上進行測試。

針對系統需求不斷改變的問題可在系統開發之前進行詳細的需求分析與調查,明確客戶需求。同時軟件測試人員參加設計開發人員的例會,去發現系統要修改的內容,從而及時更新測試方案。

四、結語

軟件測試對于提高軟件開發過程的效率和成果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唯一可以確定開發出來的軟件質量的方式。近年來隨著軟件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軟件測試技術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各種測試技術不斷涌現,使得軟件測試更加準確和高效。但是在實際的軟件測試技術選擇上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力求既完成了軟件測試也要注意經濟合理性。本文以公司實例為研究對象,對該公司采用的CMS軟件測試方法進行研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及缺陷一一闡述,并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對于相似案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參考文獻:

[1]楊根興,宗宇偉.軟件測試不確定性研究及解決途徑[J].計算機工程.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