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班的牛人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12 00:05: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們班的牛人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我們班的牛人作文

篇1

瞞天過海

這一計是專們對付老師的。

事例:楊旭因太懶,每次作業(yè)都寫不完,只寫一點就交上來了,最后老師也不細看,大致的看他和別人一樣所以也沒怎么察覺,可仔細一看就能看出來他與別人差很多,只是空了許多格而已根本不及別人的1/3,可是只要老師稍那么一點不細心楊旭就會鉆空子,所以楊旭很喜歡用這一招。

笑里藏刀

這一計是專門對付不讓他抄作業(yè)的人。

事例:楊旭因不愛學習所以許多題都不會,有是連最基本的得知識都不會,所以只有求助同學了(雖說是求助,但更多的是抄)可有很多同學都不原意讓他抄,所以他只有先給你個你喜歡的東西然后再抄作業(yè),那時因為你拿了人家的東西,不好拒絕所以就只能讓他抄了。

金蟬脫殼

這一計是專們對付老師留他補作業(yè)的。

篇2

關鍵詞: 讀者意識 農村初中 寫作策略 寫作路徑

一、農村初中寫作教學存在的若干問題

農村初中指的是地處縣城以下的鄉(xiāng)鎮(zhèn)初中,由于種種原因,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城鎮(zhèn)初中的學生相比差距越來越大。在近幾年的中考中,卷面清楚、優(yōu)秀的作文幾乎都是城鎮(zhèn)初中學生的;卷面不整潔、低分作文,甚至空白作文大部分是農村初中學生的。差距為什么會這么大?農村初中學生作文水平為何彷徨不前?反思寫作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1.寫作教學缺少情景的設置。

農村初中教師很多時候是直接命題,“叫”學生寫作,不注重情景的設置。在脫離具體情境的寫作環(huán)境中,學生只能是“硬”寫,為完成老師的作業(yè)進行“假、大、空”的拼湊,時間久了,學生就對寫作越來越沒有興趣。

2.寫作教學缺少寫中指導。

課堂寫作教學的流程,一般都是先寫前指導,教師講授“寫作導引”中的寫作知識、“寫作實踐”中的三個題目中的“提示”,接著讓學生開始寫作,然后教師課后批閱(或打一個分數,或寫幾句評語)。有的在接下來的第二次寫作課上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概述性的講評(或表揚幾篇優(yōu)秀作文,或籠統(tǒng)指出存在的問題)。這樣的流程看上去,教師給了學生很多指導,但缺少寫作過程中的指導,而且寫前指導、寫后的反饋缺乏針對性。

3.寫作教學脫離農村生活。

葉圣陶說:“寫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脫離生活,就無從說起。”農村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傳統(tǒng)文化資源、鄉(xiāng)土實踐資源。這是農村初中寫作教學的優(yōu)勢。很多農村初中教師沒有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和感悟生活,從農村生活中獲取作文素材。

4.寫作教學脫離綜合性學習。

人教版實驗教科書語文教材強調了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性,由淺入深地設計了一系列“綜合性學習”。這樣就把作文與綜合性學習整合在了一起,密切了作文與生活的聯系。但農村初中教師很少會把“綜合性學習”和寫作整合在一起。

面對現狀,筆者認為要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寫作水平,首先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所謂“讀者意識”,是指學生在寫作時自覺地與讀者的需要、接受水平、接受心理、審美興趣等方面進行交流的思維活動,是一種交流意識。《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根據表達的需要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顯然,《標準》將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納入到寫作教學的訓練視野,倡導一種在真實情景中的寫作。

二、讀者意識訓練推進路徑

語文教育學者林一平指出:“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倡導的‘讀者意識’是: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中讓其以假想的讀者對閱讀對象進行寫作。”寫作的本質在于表達和交流,也可以說是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影響讀者。只有在寫作過程中把讀者的因素考慮進去,才能使作者的寫作更深入地影響讀者,寫作效果才能夠得到顯現。如果僅僅依靠幾節(jié)寫作課,要想增強學生的讀者意識,提升其寫作水平是不大現實的。因此,我們在實踐中采用了以下三個推進路徑。

1.閱讀引路,自主推進。

在閱讀教學中增強學生的讀者意識。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從作者角度思考,作者為了讀者的閱讀取得效果,做了哪些努力。例如《背影》中作者通過動詞“攀”“縮”“傾”的運用,使讀者好像看到父親爬月臺的具體過程,使讀者與作者產生共鳴,體驗到父親的拳拳愛子之心。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單元課文的寫作共性,體驗作者的讀者意識。

2.合作互助,互動推進。

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合作,互動互助解決寫作過程中的問題。這樣作文能力差的可以獲得即時幫助,作文能力好的也可以獲得滿足感。學生既是作者,又是讀者,在互助實踐過程中增強了讀者意識。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合作學習中心的約翰遜兄弟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上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限度地促進自己和小組成員的學習。”合作學習,引發(fā)的“腦力震蕩”,有效強化了表達交流效果。

3.社會生活,并行推進。

綜合性學習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具有真實的寫作對象,更容易訓練學生的讀者意識。農村初中學生的課外生活大多單調乏味,特別是一些留守學生。寫作需要豐富的生活閱歷,敏銳的觀察能力。教師要通過綜合性學習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使學生懂得農村的自然、傳統(tǒng)文化、鄉(xiāng)土實踐都是寫作資源,是農村學生的個性體驗。

三、讀者意識訓練的實施策略

1.創(chuàng)設語境,鎖定讀者。

語境是言語表達的前提。從心理過程來看,言語表達“是一個根據具體的言語環(huán)境選擇、創(chuàng)造一定的言語形式來表達一定的言語內容的過程”。把語言表達的對象看做語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給作文題目創(chuàng)設語境,鎖定讀者,培養(yǎng)讀者意識。例如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寫作《敘事要詳略得當》提供了三個題目:(1)擴寫“童年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普通人”。(2)《曬曬我們班的“牛人”》。(3)《我的假期生活》。只有第二題提示“寫完后小組內交流”,指示了特定的讀者,其他兩題都沒有。學生面對題目,首先思考的是“為什么寫”“寫給誰看”,假如沒有語境,學生就會感覺不好寫。例如第二題,我們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境,開展一次“誰是我們班的牛人”評比,這樣寫作就有了真實的意義,并且學生也知道了寫給誰看。我們可以把第三題《我的假期生活》的讀者鎖定為“家長”或“老師”或“朋友”等,面對不同的讀者,就產生了不同的“寫作目的”,不同的“表達方式”。

朱自清認為寫作必須明確讀者對象,但實際的讀者人群畢竟是有限的,為此他主張讓學生設定“假想的讀者”。他還提出“書信”是最能激發(fā)讀者意識的載體。我們只要把題目轉換成“給某某的一封信”,學生寫作時就有了讀者意識。例如《安妮日記》,作者因為要求交流要求理解的愿望的迫切性,就把日記本作為知心好友進行表達交流。所以,創(chuàng)設語境、鎖定讀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寫作從被動變成主動,從虛假走向真實。

2.讀寫一體,培養(yǎng)讀者。

葉圣陶指出:“不要把指導閱讀和指導作文看成是兩回事,實際上寫作基于閱讀,把課文講好,使學生理解每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樣發(fā)展的,語言是怎樣運用的,這就是很好的作文指導。”決定課文表達的是作者寫作時的讀者意識。所以,我們要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為讀者所作的努力。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寫作,重在引導學生在寫記敘文時,根據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合理安排內容的詳略,并能運用多種敘述、描寫的手法進行詳寫和略寫。“寫作導引”呈現的是寫作知識,什么是詳寫、略寫;怎樣詳寫、略寫。但知識不等于能力。學生為了完成寫作,自然期待把課文當成范文閱讀,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表達上的讀者意識。例如引導學生歸納整理出《背影》之所以能把事件寫得詳細是因為作者從事件,環(huán)境,正面、側面展現,內心感受等維度進行寫作。這也印證了“寫作導引”中的寫作知識。

《親愛的漢修先生》一書,是讀寫結合成功的范例。鮑雷伊在小學二年級時讀了一本課外讀物,他很喜歡那本書的作者漢修先生,便寫信同他聯系。通過和漢修先生的書信往來,鮑雷伊不但學會了面對生活,理解了父母無法共處的原因,體會到了父母對他的關愛,還練就了一手好文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作為讀者和作者交流,讀寫互促。所以,讀寫一體,不但可以強化學生的讀者意識、提升寫作水平,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

3.自我提問,假想讀者。

國外教材比較注重策略性知識,以下是國外某教材通過問題設計所呈現的假想讀者的策略。

當一個作者開始計劃或起草的時候,以下一些問題需要考慮:

(1)什么是我想與讀者交流的特定的主題?(論點性質)

(2)什么是我的寫作意圖?(支持、解釋、辯論、娛樂、分析等)

(3)誰是我的讀者?是一般的還是特定的人群?

(4)我的讀者需要什么信息?什么是信息安排最好的形式或結構?(敘述、議論、問答、說明,等)

(5)哪種視角、語氣和風格是我所要創(chuàng)造的這種類型的文本最合適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三人稱;客觀/主觀;嚴肅的、諷刺的還是詼諧的、機智的,等)

我們可以借鑒以上策略自我提問,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使學生寫作時努力地為讀者進行言語表達。如第一題擴寫“童年生活中印象深刻的普通人”,學生可以自我提問思考這些問題。有學生就這樣回答:(1)我想和讀者交流我們要學會關愛人的主題。(2)支持自己的觀點。(3)一般人群。(4)我的讀者需要我把事件敘述得具體。(5)第一人稱,客觀,樸實。

4.信息反饋,多元讀者。

原來的寫作教學,教師是唯一的讀者,而且只能是寫后給出一個評價,學生其實沒有得到多大幫助。現在基于讀者意識訓練的寫作實踐,讀者是多元的,在寫作過程中,只要有需要,學生就可以得到同伴或老師或其他讀者的即時信息反饋。教師也可以提供一些反饋支架,例如建議學生考慮作文是否連貫、闡述是否具體、是否有細節(jié)描寫等。學生可以把自己當成讀者,考慮自己的作文該怎樣修改。這樣經過多元讀者的不斷信息反饋,學生的文章越改越好。學生就在不斷修改實踐中學會了寫作。

四、讀者意識訓練的實施成效

1.樹立讀者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樹立讀者意識后,學生寫作有了明確的讀者,寫作成了“傾訴”,再也不是為了分數而寫作,而是在抒發(fā)自己生活的積蓄,寫作成了一種需要,一種興趣。

2.全程互動指導,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樹立讀者意識后,多元讀者為學生的提供了寫作前、寫作中、寫作后的即時針對性的指導,思維的碰撞拓寬了寫作思路、深化了寫作主題。由此,學生在不斷寫作中,提高了寫作能力。

3.引入生活源泉,培養(yǎng)了學生的個性。

農村廣闊的天地成了學生寫作的源泉。學生從生活出發(fā)寫作,可以真實地反映生活體驗的個性差異,不斷拓展思維空間。由此,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參考文獻:

[1]葉黎明.寫作教學內容新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董蓓菲.語文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方順榮.課堂寫作教學的現狀分析和策略探究[J].教學月刊,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