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島范文
時間:2023-04-08 16:47: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們的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盡管本書由于有些堆砌嘲諷,初讀起來略有澀口,然則湯姆?沃爾夫的辛辣文風卻讓本書擁有了極高的可讀性。例如他在書中寫到:
“……從今以后,必須只有平屋頂,平屋頂與墻壁必須是清清楚楚的直角,沒有檐口,沒有挑檐。那些年輕的建筑師在柏林、魏瑪、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差不多北緯52°的地方搞設計,也在加拿大、阿留申群島、莫斯科和西伯利亞干。在地球的這些地方,歷史上不止一次證明,這兒的雨雪大到足以阻止軍隊行進。這兒從來沒有實用的平屋頂和任何挑出立面……很難想象什么地方蓋了這樣的房屋可以被認為是符合建筑功能的……”
讀過這些話,如果還有誰對于作者的尖刻心存懷疑,那么以下這段話必定打消他的疑慮:“對于任何實驗,只要是以探索‘純凈的將來’為名的事……格羅皮烏斯總是贊助和支持的。在魏瑪的一段時間里,包豪斯的食譜中全是生吃蔬菜,由于過分乏味,只好加上些大蒜佐餐……歷史學家說,包豪斯的風格標志是角窗、平屋頂、坦率使用材料和暴露結構,但是她,阿爾瑪??格羅皮烏斯?魏佛爾――她那時又把詩人佛倫茨?魏佛爾的名字也給自己加上了――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包豪斯最令人難忘的風格是滿嘴大蒜味。”這可真是筆鋒所向當者披靡。
試讀:
1540年斯通和瑪利亞結婚了,他完全改變了他的風格,并完成了新德里美國大使館的豪華的、極富裝飾感的設計――混凝土和大理石的花格柵、金箔飾面的鋼柱,布有大小曲線的島嶼和踏石的水庭。他以這大使館為他的“泰姬瑪利亞”(Taj Maria)。在大使館揭幕后,在斯通的建筑世界里發生了什么事?它向我們顯示了集合體激情的另一方面的圖畫。它告訴了我們叛教者的命運。
篇2
從“企業健康調查”看企業管理現狀
從一個單純的欄目策劃到一項全國性的企業健康調查和診斷的半公益大型活動,然后是中企聯管理咨詢委員會的參與和指導,再到“中國管理產業聯盟”的嘗試和實踐。
從一個系統的管理調查問卷到專業的分析反饋,然后是依各地企業需求發起的“企業健康管理”大型巡講,再到21世紀的管理挑戰的管理思想火花碰撞的智囊沙龍。最后形成了企業界、管理界和傳媒的互動平臺――管理觀察站的啟動。
“中國企業健康調查與診斷大型系列活動”從發生到發展,到壯大,到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是在管理界、企業界以及新興傳媒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成果。2006年“中國企業健康調查”活動有成果也有遺憾,關鍵是要不斷完善和進步,得到更多專家和機構以及協會的支持和幫助,因為我們的目的就是――普查中小企業的管理現狀,喚起中小企業管理提升的意識,探索為中小企業管理能力提升服務的方法,真正為中國企業的健康發展盡力。
本次調查涉及組織體系、員工隊伍建設、績效管理、激勵體系、流程管理、制度體系、信息化、體制與治理結構、企業文化、戰略10個管理專項。通過調查問卷的反饋和分析,我們對企業的管理現狀形成了一些分析和思考。比如,在組織管理以及人力資源中的員工績效、激勵機制等方面,知識員工的崛起,對于組織的管理和穩定提出了新的挑戰,勢必要在各方管理環節和細節中考慮到這個特性,并為此尋求突破。
比如在戰略、流程等管理方面,從產品經濟、服務經濟和體驗經濟,商業的文化和行為已經改變――從前企業習慣于從產品著手,但現在,一切需要從顧客開始。企業是不是要成為與顧客一起運行的“同步衛星”?企業需要與客戶這個原點一起公轉。
比如在管理思維方面,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們無疑走在了前面,我們提出“從明天思考今天的選擇”,從未來的需求看管理創新,這其實也是一些先進的不斷尋求創新的企業的做事原則。前瞻和創新不是企業領導的專署名詞,而是滲透在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和細節,所以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只有敏銳的感知,前瞻的預知,把客戶的需求轉化成管理服務的原點和核心,用系統整合企業的專項管理和服務理念,才可能應對挑戰使企業健康并能夠可持續發展。
……
中國企業的這些管理現狀需要什么樣的管理環境和管理支持,對于管理界提出了什么樣的新的命題,什么樣的思維、路徑和方法能更好地為企業的管理提升以及管理挑戰提供服務呢?我們說現在的企業管理者大都具有前瞻性的思維,但如果能夠溫故而知新,梳理我國企業管理進程的特點和趨勢,將對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有不錯的借鑒。
我國企業管理發展進程和趨勢
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理事長胡新欣,曾經在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進程和趨勢”的報告中對中國企業的發展進行了分析和思考。
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后發效應”明顯。與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進程相一致,我國企業管理的現代化水平起點低,進步快,前期帶有明顯的“仿效”色彩,近期開始致力自主創新。總體看,走的是由“后發”到“爭先”的路子。
第二個特點:區域差異性大。中國企業現代化進程為什么會出現比較大的區域差異?深層的原因在于,我國企業的管理現代化進程與我國區域經濟的梯級發展水平是相一致的。
按照理論界對于中國社會、經濟現代化過程的一般解釋,認為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社會同時開始兩個轉型:一是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型,二是從工業社會到知識、信息社會的轉型。本世紀開始,這兩個轉型的實現路徑在地理版圖上呈三個梯級分布:華南沿海、華東沿海、華北沿海重點推進第二次現代化,即知識化、信息化;東北、長江中游地區,同步推進第一次現代化(工業化)和第二次現代化(知識化);西南、西北地區,黃河中游地區,重點推進第一次現代化(工業化)。我們可以看到,管理創新成果的區域分布和我國社會、經濟的現代化梯級推進路徑是大體一致的。這種在同一個國家、同一個時間段內演繹兩次轉型的情況,今后還會長期存在。認識到這一點,對于我們掌握管理創新成果的標準、結構非常重要。一方面,我們要大力提倡具有知識經濟時代特色和世界最新發展水平的管理創新,特別是對那些已經基本完成機制、體制改革,并已積蓄了一定技術、資源優勢的企業,要鼓勵他們在學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的基礎上自主創新,努力爭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重視總結工業化時代企業管理在戰略、組織、人才、營銷等領域的基本規律和經驗,以期指導更多的企業邁上管理新臺階;同時,我們還要關注已經創業并且還在大量涌現的千千萬萬私營企業、中小企業的成長規律和經驗,管理成果的大家庭中應該有他們的必要席位。因此,管理成果的差異性現象,“幾代同堂”現象,今后還會長期存在。
第三個特點:管理創新與企業機制、體制變革交替進行。過去的20多年,我國企業的管理現代化進程與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改革一直相伴相隨。相當一部分成果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這個歷史過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要管理的理念、方法是正確的,實踐的結果是成功的,對于其它國企的改革、發展具有借鑒作用,哪怕成果的內容不太“潮流”,方法不太規范,甚至帶點“土氣”,我們都要積極總結、推廣。機制、體制的創新與管理的創新交替進行,在一段時間內甚至把機制、體制的創新放在優先的位置,這是我國企業管理現代化進程在過去20多年的歷史性特色。這期間,100多萬家大大小小國企或以國企方式經營的集體企業經歷了市場化的洗禮,這樣大規模的企業群體性變革,無論最終結果是浴火重生,還是退出舞臺,在世界企業發展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值得大書一筆。
第四個特點: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交替進行。最近幾年,涉及技術創新的管理成果越來越多了。這是我國企業在做專、做大的過程中快速成長的重要標志。但是一些企業不善于從管理科學的角度總結這些成果,只講技術,不見管理,最后與管理成果無緣,這是很遺憾的。也有很多在技術創新方面很成功的企業,在管理創新方面也很成功,成果在管理學方面的科技含量很高,獲得了技術、管理雙豐收,也得到管理專家充分肯定。比如陜鼓集團的《從產品制造商到系統集成和服務商轉變的高端經營管理》、廣州白云化工公司的《基于技術領先的競爭戰略》、浙江移動的《移動信息化戰略及其實施》等等,都是非常優秀的通過技術創新詮釋管理提升的成果。
案例證明,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互為支撐,交替進步。管理和技術的互動作用至少表現在兩方面:第一,技術創新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管理。比如,在立項階段,要對市場環境、客戶需求、相關產業、競爭對手等進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和戰略決策;在研發過程中,要有周密的科研隊伍的組織和研發流程的設計,特別要注重制定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勵政策;在決定大規模投產時,生產、流程、員工培訓、物料供應、品質保證等方面的組織工作可能面臨新的調整;新產品投放市場之后,營銷管理將會遇到更大的挑戰,等等。總之,技術創新活動只有依托與之相適應的高效、協調的組織運作,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才能定型為有市場意義的科技成果,才能形成新的競爭優勢。第二,管理和技術的創新活動在企業的發展歷程中,是一個交替進行、循環提升的過程。一般說來,企業在其生命周期不同階段,或者在同一階段的不同背景下,所遇到的主要矛盾是不一樣的,我們通常把這個主要矛盾形象地稱為“瓶頸”或“短板”。這些“瓶頸”或“短板”表現形式很多,但歸結起來只有兩個,一個叫“管理困惑”,一個叫“技術困惑”。當管理領域中的某一個或幾個問題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的時候,管理變革、創新就成為當務之急;當產品或服務問題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的時候,技術創新就成為當務之急。企業不斷解決這兩個“困惑”的過程,就是不斷進步的過程,就是做專做強、做大做強的過程。企業成長過程中,技術進步總是向管理提出變革要求,管理通常以組織變革方式保證技術創新順利實施,并鞏固技術創新的成果。企業的技術進步是沒有止境的,因而管理創新也永不會停止。
趨勢
近幾年,一批與世界管理潮流幾乎同步的管理成果脫穎而出,所占比重雖不大,卻代表了中國企業管理現代化進程的大趨勢。
第一個趨勢:圍繞企業做大做強,瞄準同行業國際一流,實施“趕超工程”,一舉進入世界先進水平。比如寶鋼集團“打造世界級鋼鐵企業的重組整合”。
第二個趨勢:在“歸核化”理論指導下,通過戰略和資源重組,沖出與競爭對手的“膠著”重圍,迅速形成新的核力能力,確立競爭優勢。比如上汽集團的“集團公司非核心業務重組與一體化外包管理”。
第三個趨勢:順應當代人類文明的新的進步以及市場經濟體系的自我完善,競爭與合作相統一、各方利益相兼顧的新的競爭觀逐步替代傳統的你死我活的競爭觀。和諧發展成為指導企業健康成長的基本理念。比如上海移動的“提升企業價值創造力的協調管理”。
第四個趨勢: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使企業的社會責任無可爭辯地進入管理學范圍。在無可非議的企業利益追求之上,還有更加無可非議的、甚至不可逾越的“天條”: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一批企業成為這方面的先行者,比如中石化勝利油田的“大型油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與實施”。
第五個趨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學會全球范圍內的資源配置手段,尋找適合本企業“走出去”的恰當方式。
聯想、海爾、萬向、中興通訊、東風汽車等企業在國際化經營方面已經有良好表現和可資借鑒的經驗。
第六個趨勢:由于信息技術的普及和實用化,使得組織的扁平化、網絡化、虛擬化成為可能,并推動企業的運營模式、交易方式產生重大改變,管理的邊界、資源的配置由企業內部擴展到企業外部乃至全世界。比如招商銀行的“信貸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
篇3
在你們心中 我 是個永遠不懂得難過的孩子
在你們眼中 我 是個滿臉微笑的孩子
可你們不知道
這樣的我
真的好累好累``
她 是愛你們的
她希望你們快樂
所以
她什么都不怕
她的心
有時候很難過
有時候很低落
但沒人會在意
因為
你們總認為
她 是堅強的
她曾經說過
" 我永遠不會難過"
可是
在她的心里面
就算是難過
也不會體現出來
因為
她不希望你們跟著她一起難過
所以
她只能裝做微笑面對你們
篇4
如果你赴校考試,看見拖把、掃帚凌亂地倒在學校門口,是扶起還是視而不見?考后能不能把椅子恢復原樣?考生吃完點心后,包裝紙亂扔還是放進垃圾箱?……
從統計結果來看,70?的考生不能把拖把、掃帚扶起來,30?的考生離開教室后不能把椅子放會原處,20?的考生亂扔了包裝紙……
以上數據實在令人擔憂。思想道德素質是一個民族文明素質的體現。我無法想象一個人如果失去了道德品質,怎樣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規范,又怎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仔細想想,這些都無疑是一個習慣問題。古羅馬西塞羅說過:“習慣是第二天性”。就像你早上起床就想到刷牙,這本應該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為什么現代中學生連這些起碼的道德習慣都不能做到,這實在是值得眾人深思的。
事實上,助人為樂、拾金不昧、勤儉節約本是一個民族的道德底線的體現,然后當今社會竟淪落到談及習慣問題,實在是有失社會的形象。
一日,沈陽的楊女士在超市購物,不慎錢包被小偷盜走。翌日,楊女士在自家的郵箱中發現了自己的錢包,其中除了幾百元錢不見了,身份證、工資卡以及其他如名片、口紅之類的小東西一樣不少,還多了一封致歉信,信中說:“來沈數日,衣食無著,又找不到工作,不得不與盜賊為伍……,您的身份證、工資卡和票據對您很重要,對我卻無用,現完璧歸趙,并致歉意。”楊女士由此免去了重辦身份證、工資卡的奔波之苦,對這個小偷也頗為感激。
偷盜是不道德的,甚至應該是人人喊打的事。但只偷錢不害命又能為失主著想主動歸還失物使受害者免受最大損失的小偷似乎又是道德的。當今社會是復雜的,多樣化的。如果現在你硬要把人分為好人或壞人,硬要說某件事是道德的或不道德,這似乎有些落伍了。人不可能都有舍己為人的完美或一下子墜落成一無是處的社會的殘渣,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把社會上的丑惡現象消滅干凈這是很難做到的,所以就出現了上面這種現象,從根本上來說,這種現象是適應當時社會發展規律的。
但是,我們不能屈從于這些現象,更不能長嘆甚至承認這種現象已經成為我們的道德底線。我們是命運的主宰,相信努力會得到回報,道德車輪將碾過無數個丑陋的個體而滾滾向前!
篇5
“快點,我的朋友,”男子不停地向司機喊著,“我的孩子還活著。”街道上的殘垣斷壁嚴重阻礙了汽車前行的速度,小女孩的氣息越來越弱。男子向司機哀求道:“快點,朋友,我的孩子還有呼吸。”司機也已滿頭大汗,男子近乎絕望地叫著:“快點,朋友,我的孩子還有體溫。”
終于趕到醫院,可小女孩已經停止了呼吸。“這太殘忍了,”悲痛欲絕的男子對記者說,“但我還是不得不告訴孩子的父親,他的孩子已經死了,他肯定會心碎的。”
記者很驚訝,看著剛才近乎抓狂的男子,說:“我還以為她是您的孩子。” 淚流滿面的男子答到:“不,她不是我的孩子。”他緊接著問:“難道他們不是我們的孩子嗎?”
記者愣住了,忽然間他潸然淚下,霎時他好像體會到了喪子的痛。他點著頭回答道:“對,他們都是我們的孩子。”
“難道他們不是我們的孩子”――也許這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回答的一個重大問題。無論居住在同一棟樓還是鄰街小區,無論與我們關系密切還是素不相識,無論身處國界的那邊或這邊,無論國籍是否一樣,無論信仰相同抑或宗教膜拜相異,無論膚色相同抑或外貌迥異,無論飽讀詩書還是目不識丁,無論正沐浴安全還是遭遇危難,無論受人尊敬、名聲顯赫,還是顛沛流離、無家可歸,難道他們不是我們的孩子?難道我們不需要對他們負責任?難道我們不需要去培養、去保護、去愛他們?
篇6
允許筆者借用當年《紀念白求恩》的口吻,來簡約敘述一下瑞士人勞倫斯在中國當代藝術走過的這段歷程。其實在2014年秋末,《財富堂》曾經采訪過勞倫斯,他由此成為雜志11月刊的封面人物。而倏忽之間,又是兩年過去了,香格納畫廊已經在國內發展了20年……
新址開幕 “林中路”探究新可能
20周年之際,香格納做了一個特展,它并非回顧總結,而是探索新路。由香格納畫廊資深工作人員帶領,我們參觀了目前展至明年2月中的香格納畫廊西岸新空間開幕展“Holzwege”。展覽呈現三十名國內外藝術家在不同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其中有油畫、大型雕塑、裝置,現場影像以及現場行為藝術表演等。
好奇地問起該展的深奧的德文名稱的來源,原來是以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的著作《Holzwege林中路》為啟發,他認為“林中有路,這些路多半突然斷絕在杳無人跡處。每條路各自延展,但卻在同一林中。常常看來仿佛彼此相類,然而只是看來仿佛如此而已。林業工和護林人識得這些路,他們懂得什么叫做在林中路上”。
所以,Holzwege不僅展出聲名遠播的中國藝術家如曾梵志、余友涵、丁乙、張恩利、楊福東和徐震的作品,以及青年藝術家如孫遜、趙洋和歐陽春,同時還展出了海外藝術家,如德國新表現主義代表人物約爾格?伊門多夫、馬庫斯?呂佩爾茲和包攬了眾多國際獎項(如戛納電影節)的知名泰國藝術家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等,最終令作品與作品間形成了豐富多元的對話語境―― 每位藝術家以其作品表達個人途中探究的境遇,而每件作品之間看似獨立卻又遙相呼應。這種策展方式,遠遠超過了一般畫廊展覽的商業主題,看似有著媲美專業級美術館的雄心。
上下兩層空間的展覽中,更有不少新的圖像和事物,牢牢吸引觀者的目光。比如藝術家楊振中的裝置叫做《如果你養了一只鸚鵡,你教他(她)說什么?》,而出現在顯示屏上方的,是一只真正的彩色鸚鵡!“是藝術家把顯示屏和鸚鵡一起搬到畫廊里的么?”我們好奇地問起這種周邊問題來,工作人員笑著告訴我們,“這只鸚鵡,是我們派人去花鳥市場買的,但考慮到保護動物層面,基本上公眾開幕之后,我們就只展出裝置部分,讓鸚鵡有更自由的空間在我們辦公室里面‘休息’。”
這樣想來,一間畫廊的具體工作,還真的是非常“上天入地”呀。我們作為觀者,看到的常常是展覽呈現的內容,而作為畫廊主和畫廊工作人員,他們要做的,多是非常具體而繁雜的工作。
20年時光見證香格納奇跡
丁乙的“十五?紅色”個展,于1996年在波特曼大酒店里開幕,那就是香格納畫廊正式成立的日子啦!
一個從2000年就加入香格納團隊的“老員工”回憶:“當時加入這個團隊還是非常偶然的機會,畫廊本身也是一個非常新興的行當,朋友介紹說在復興公園內,走進畫廊就像走進一個完全脫離浮躁外界的童話世界一般,當時特別喜歡這么安靜的環境!而當時從勞倫斯到實習生,一共才6個人!當時畫廊已有20個左右的藝術家了,丁乙、耿建翌、鄔一名、周鐵海、浦捷、余友涵、魏光慶、趙能智、張恩利、計文于、薛松、申凡等等。勞倫斯做事非常認真,他希望作為專業的畫廊,為了更好地展現藝術作品,我們能做出一份最最全面的藝術家的相關資料,于是我們每天都在拍攝照片、收集報道、整理資料、存檔,但過程中,也最快地學習到了相關的知識。”
2000年6月,香格納作為中國唯一一家受邀畫廊首次參加瑞士巴塞爾藝博會 (31st ART BASEL)。當時香格納帶過去的是周鐵海的作品《安慰藥》,包括裝置和畫作,參加的是名為“藝術宣言”的巴塞爾項目。
勞倫斯曾告訴我們,那時所有人來大陸開畫廊都選擇去北京,大家都說當時在北京的資源多,沒人來上海,“但上海也有很多藝術家,又沒有被開發,去北京只是多一家畫廊而已,來上海我就是第一家”。
2002年春,勞倫斯在藝術家薛松的推薦下,把香格納畫廊搬遷至莫干山路的M50。M50創始人金偉東說過,“我們最初認識,是香格納在考慮來M50這塊地方發展,當時我們這里還是準備改建的廢棄工廠,合作大概談了幾個月。勞倫斯是個可以信任的朋友,簡單、平實、好溝通。”
當時也在M50做比翼藝術中心的意大利人樂大豆,一直在推各種非常年輕的藝術家小展覽,給人感覺頗為“地下”和“前衛”。而在此期間,勞倫斯就看到一些感覺不錯的年輕人,如徐震、宋濤、楊福東等等,均在2003年前逐步納入了香格納陣營。所以2002年后,香格納開始做攝影作品,到2004后又更多涉及了裝置、多媒體藝術。比如,2007年香格納參加了第七屆邁阿密巴塞爾藝博會,帶去了徐震的名為《香格納超市》的綜合裝置――按1:1比例復制了一個典型的中國日常超市,并將其搬到了太平洋的對岸。當時穿著超市制服的畫廊工作人員回憶道:“展覽開始時,貨架上擺滿日常生活貨品,而我們作為‘普通’的超市收銀員等待前來參加博覽會的藝術愛者的到來,當他們被告知這些貨物都只是一些抽去商品本身的外盒后,卻還是高興地買單時,這本身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過程!”
而在這20年中,香格納經歷了很大的一番嘗試與發展: 2001年香格納在西蘇州河路近澳門路找到了一個倉庫;2002年,香格納進入M50;2004年,在M50的18號樓設立H空間,該年9月首展即為施勇個展“天上?人間”;2007年,香格納曾在上海五角場800號建立了F空間;2008年,位于北京草場地的香格納北京空間開張;2009年,淮海路也曾經歷了“香格納畫廊796”開張,它毗鄰“江詩丹頓之家”和上海頂尖私人會所 KEECLUB,成為畫廊歷史上在最豪華商業區域的展示空間;2010年,M50西部-桃浦園區的倉庫美術館開張,該園區吸引了如楊福東、劉建華、楊振中等多媒體藝術家入駐;而如今上海香格納又遷至西岸……
一步一個展覽 推動著中國當代藝術
目前的香格納,已經擁有了超過40名獨家藝術家和近20名員工。基本上每個員工要負責跟蹤兩三名藝術家的最新想法和創作,因為藝術創作居多是基于想象力和激情,并非能夠按時按量地供給,所以藝術家若有了很好的選題和作品量,就可以提出展覽主題。
從1998年開始跟香格納合作的藝術家施勇,已成為畫廊不可或缺的藝術總監。上報展覽主題后,員工會在開會時一起聊各種想法,然后讓施勇和勞倫斯來決定展覽。其實一年下來,每個空間提供藝術家個展方案最多也不會超過10個的,因為藝術絕非可以量產的玩意。
香格納畫廊的一個原則,就是讓優秀藝術家能安心創作,為此勞倫斯曾多次出資贊助藝術家的項目,并對剛起步的青年藝術家表現出關懷和支持。“有時候看到某個藝術家的作品好,就會先付給他們錢,只要藝術家有能力,我肯定要給他機會―― 因為沒有好的作品產出,畫廊也沒法過日子。”勞倫斯坦誠地說。在藝術家里頭,他作為畫廊老板的口碑,也是超棒的。“他對藝術家很好,很多事情都不跟我們計較。”與香格納合作的“鳥頭”成員之一季煒煜曾這樣說過。
而除了在畫廊本身的空間里舉辦展覽之外,許多香格納藝術家的展覽也開始進入到更多的美術館和機構空間。因為當藝術家看到一些特別的空間和氛圍,都會產生更多的創意和創造力,所以目前大藏家和機構紛紛開設旗下的藝術空間,也會給藝術家帶去創作靈感。據悉,香格納將在今年12月20日于外灘黃浦江畔的復星藝術中心舉辦展覽《20》。
在這樣的工作節奏和專展專人保障下,香格納的大小展覽基本上都擁有“品質保證”。而專業藝術媒體也常常把香格納評選為“年度中國十大影響力畫廊”的No.1!同時,畫廊創建人勞倫斯也經常入選《藝術評論》(Art Review)等國際藝術媒體評選的“當代藝術世界百人榜(Power 100)”,成為在烏里?希克之外的另一名對中國當代藝術擁有超級影響力的瑞士男性。
各種媒體采訪過勞倫斯,都會評論說“勞倫斯特別低調”,但做出這些成就的人,世界也不會允許他兀自低調下去的――是金子總會發光,哪怕是一塊低調的金子。
遷入西岸藝術圈沸騰國際化雄心
今年11月,香格納全線遷址到上海西岸龍騰大道,跟余德耀美術館、龍美術館西岸館和其他一眾畫廊,率先占領了這片沿江的未來上海藝文中心,而且新樓還是為香格納畫廊特別量身打造的。
這次的“林中路”便是香格納新樓改建后首次正式公眾亮相,34件作品在一層二層的展覽空間里展示著,我們也看到新空間里的接待區、辦公區、多功能區、影像屏……那個下午,陽光通透地照耀著樓梯和回廊,像是喻示著藝術在國內的未來一片光明。
在20年中,畫廊累積更新著上萬余名來自全球的畫廊到訪者、愛好者的datebase,而在日益壯大的香格納“藝術家”中,很大一部分已經擁有著自己“忠實”的粉絲級藏家,更有些藝術家的作品已是一件難求,甚至有忠實的藏家愿意排隊等候!
畫廊一路走來,資金始終是個要克服的因素,辦展覽、印畫冊、藝博會、聘人員,種種費用都在所難免。而且其中不少還是非常具有突發調整性的,比如展墻刷了一遍,突然覺得灰度不夠,便要再買油漆,全部重新涂一遍!勞倫斯曾告訴我們,“其實每個時期都不容易,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在可以節省開支的地方盡量壓縮成本,如果你仔細觀察,也會發現我們有一兩年畫冊做得很少的時候,總之,我不想畫廊承受的經濟壓力太大”。看來,要掙大錢的話,畫廊業真的不是最佳行當呢。
篇7
彎道是什么?彎道是我們超越人生的轉折點,是人生道路上的關鍵點……
我們的彎道是關鍵性的一次改變自我的機會,是我們超越別人同時也超越自己的機會。在我們有能力改變的時候,上帝就早已為我們設計好了屬于我們自己的彎道。每經過一次彎道,我們就會像一次重生的花兒,這是我們重新開放機會,或是重生,或是再次遭受這個世界對我們的打擊,但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堅定不移的信念,相信我們的重生!
生活中有彎道,是為人處世;工作中有彎道,是升職加薪;學習上也有彎道,是努力刻苦……對于我們高中生而言,彎道是最有關鍵性的一次機遇,彎道也影響著了我們的一生。就好比高考,高考是決定性的一刻,決定著我們的成敗,也決定了我們是一步登天還是掉入谷底。它就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個大彎道,如果想要高考必勝,就只能像過彎道那樣慢慢積累經驗,學會方法,不求一時的超越,而是求得永遠的成功。還需要不緊不慢的心態,把握好屬于自己的方向盤,不能一時失足而成千古恨,保持平靜的心態,面對著所的困難。
其實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真的還有許許多多的彎道,只要我們夠細心,能堅持,敢奮斗,我們就一定能在彎道上把握好方向盤,走向屬于我們自己正確的人生道路!
篇8
(1月19日——1月24日)
我們到達阿富汗的時候,首都喀布爾的氣候像北京的初冬。郊外一片黃色。山腰里,黃土砌的房屋,很高很狹,窗戶很少,也很小;外面圍著一道很高的墻;乍看來,像是一座碉堡。城里的房屋寬闊些,多半是大石建筑的平房院子。每條街道都有清真寺,這里絕大多數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城市里的婦女都蒙著面紗,僅僅在兩眼的前面留下一塊長方形的縷空的小格子。女孩子到十二歲就得蒙上面紗了。在大街上,婦女一般并不過避男子,只是她們透過那些小格口,可以看見旁人,旁人看不見她們的容貌。
阿富汗是又一個和我國有悠久歷史關系的鄰國;張騫出使西域,上書漢武帝時提到“臣在大夏”,大夏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北部。從那時起,阿富汗曾長時期是亞歐交通要道;佛教、伊斯蘭教都是經過這條著名的“絲路”(當時中國商品在歐洲以絲最為暢銷)傳入我國的。直到中世紀,在阿富汗的文學記載里,還能找到對我國繪畫、刺繡和美人的贊頌。
在喀布爾歷史博物館里,我們參觀了一間專門陳列阿富汗人民在歷史上用以抵抗侵略者的各種武器的陳列室。那里有英、阿戰爭時期的阿富汗旗幟,和抗敵用的槍支和馬刀。阿富汗朋友說:“我們曾經喪失過一些;但是,盡管我們的武器不如他們,帝國主義者始終沒有把我們的國家變成他們的殖民她。現在我們獨立了,我們的國旗是黑紅綠。黑是帝國主義的黑暗;紅代表爭取獨立的流血犧牲;綠象征著獨立后的新生!帝國主義者一去不復返了!”阿富汗人民在這長期抵抗侵略、保衛國土的斗爭中,鍛煉成了一個性格強悍,民族自尊心極強,反帝國主義情緒很高的民族。
遠在一九一九年阿曼努拉國王宣布阿富汗獨立的時候,他就曾經寫信給列寧,請求蘇聯援助阿富汗爭取獨立的斗爭;并且對于應該如何進行改革才能使阿富汗變成一個先進的國家的問題征求過列寧的意見。可惜,阿曼努拉國王在位不久,他的革新愿望沒有能夠實現。現在阿富汗終于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它正在努力進行建設工作。在外交上它堅持和平、中立和睦鄰的政策,并且在我國成立后不久,就承認了我們。
我們和阿富汗人接觸的時候,談話時常是環繞著各種建設和改革的主題。阿富汗朋友告訴我們,他們知道解放前的中國是如何落后、愚昧,但是經過七、八年的光景,“在歷史上,只是一剎那的時間,你們卻變了樣,簡直像奇跡一樣!是什么使你們能夠有這樣巨大 的成績的呢!”一位高極官員說,他是“人民中國”“中國建設”的經常讀者,他要參考中國的經驗。他覺得中國的經驗最可貴了,因為中阿兩國舊的底了都很落后,有不少共同的地方。
我們在訪問中,參觀了阿富汗兩處新建中的水利工程——西德投資的沙羅比水電站;和美國投資的赫爾曼河谷水利工程。聽說赫爾曼水利工程在一九四六年,由美國貸款,交給一家美國公司承擔修建,規定三年完工。到了一九五五年,工程才完成了一半;錢卻用了不少。阿富汗政府挪動了其它部門的款用在它上面,造成財政上的困難。這時候再向美國貸款,美國政府便提出了極其苛刻的條件。
興修水利是阿富汗進行近代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關鍵。因為阿富汗是一個山多、水少的國家,像這一帶的其他國家一樣,大部分的土地,有水就是良田,無水就是沙漠,我們訪問過的坎大哈,就是因為有了水,就呈現出一幅和喀布爾不同的畫面,到處都有綠色;土地生產增加了。
在建設新國家方面,阿富汗是有很多的困難的;因為它是一個內陸的國家;沒有一個出海的海口。加之它的鄰國巴基斯坦和伊朗同它的關系由于帝國主義制造的邊界糾紛,又不很正常。但是阿富汗同它的北鄰蘇聯保持了很好的關系,并且得到它的援助;而且,阿富汗又執行著和一切國家友好的和平中立政策,這些又是它有利的條件。只要善于利用這些有利因素,爭取各方面的援助,阿富汗在國家建設上,是能夠取得新的成就的一這是我們在訪問中的深刻印象。
(六)尼 泊 爾
(1月25日——28日)
我們從阿富汗經過印度德里到尼泊爾進行訪問。
尼泊爾是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一個山國。北部是叢山
峻嶺,南部是平原。尼泊爾雖然是個山國,但卻不缺水,喜馬拉雅山上的積雪融化成水,順山面下,形成許多河流,縱橫在尼泊爾的土地上,使尼泊爾成為一個土地肥沃的國家。
我們到達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時侯,正是尼泊爾冷、雨、熱三季中的冷季。但是我們一下飛機,就看到四周的挑花已經盛開,無數的人群前來歡迎我們。
從歡迎者的臉形和身材看去,可以判斷,尼泊爾各族人民大部分是屬于蒙古人種的,其中一部分和我們的人完全一樣。原來尼泊爾雖是接近印度,但由于地勢的隔絕,遠在古代就侵入了印度北方的亞利安人,對這個國家卻沒有發生過很大的影響。這種情況在宗教上也是如此。和印度相反,回教在尼泊爾始終沒有占據過統治地位。人們在加德滿都看不到一所回教寺院。目前尼泊爾人民的主要是佛教,也有些印度教。這兩個教派在尼泊爾和平共處得很好,兩個教派的信仰者,共同供奉一個神廟的情況是屢見不鮮的。
篇9
How he could not decide
If he should love someone who loved him
Or if he should deny her
And hound some other one
Who was deaf to all his pleas
And only kept him round
To feed her vanity.
Well he ended up alone,
As people often do
When they mess around with love
Never knowing it is true.
There are kids who love their pets,
Men who love their wives.
There are those who love their deaths
More than they love their lives.
Well if they looked into themselves,
If they saw what there was there,
They would surely know that love
Is better breath than air.
Give your love up to the sun.
Let it shine on everyone.
Well I heard about this girl,
How she was hurt so bad.
She turned all her love inside her
Hoping to feel better.
There are those who love themselves
More than anyone else.
Well they should know that sad affliction
Can be dangerous for their health.
This is all we have to know.
Feed your love and watch it grow.
This is all we have to know.
This is all we have to know.
噢,我聽說過這個男孩
如何無法決定
是該去愛那個愛他的人
還是該拒絕她
去追求另外那個
漠視他所有請求
把他留在身邊
只為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女孩
噢,他最終孤獨一人
人們通常都這樣
當他們不知如何去愛
分不清真假
有些孩子很愛他們的寵物
有些男人很愛他們的妻子
也有些人熱愛死亡
甚于熱愛他們自己的生活
噢,如果他們窺視一下自己
如果他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他們肯定會知道,愛
相比空氣,更適合呼吸
把你的愛呈給太陽
讓它照耀每個人
噢,我聽說過這個女孩
被傷得如何深
她于是把所有的愛深藏在心里
希望這樣能感覺好些
有些人愛自己
多于愛其他任何人
噢,他們應該知道,痛苦
會危害他們的健康
這都是我們必須知道的
養護你的愛,并看著它生長
這都是我們必須知道的
這都是我們必須知道的
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在英國樂壇涌現的Helene組合于2003年發行首張專輯Postcard后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單曲“This Is All We Have to Know”收錄在他們于2006年6月推出的第二張專輯Routines里。
這首音樂就像一個簡約卻不粗糙的思維片段,主唱Helene Dineen純凈輕柔的聲線帶著一絲絲的雅致,一絲絲經過思考后呈現的開闊。簡單的歌詞像柔滑的絲一樣,微微矛盾著痛苦著的情緒,只因太早熟的愛。愛沒有原由,有時你會義無反顧地放棄深愛你的人,去選擇那個你深愛卻對你很冷酷的人。于是你受傷了,于是你追問,那些被拒絕的愛該從哪里得到?
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愛他的家人,有人愛他的敵人,有人愛他自己,有人愛生活,有人愛死亡,你最愛什么?
篇10
1、《牛和鵝》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要尊重事實,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換個角度看問題,產生的結果大不一樣。
2、讀了《牛和鵝》的故事,懂得了在生活中,不要像“鵝”那樣,也不要欺負那些忠厚老實的“牛”。不管別人是怎么看待的,只要自己能夠正確地、全面地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就會正確地認識生活。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