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逝讀后感范文
時間:2023-04-07 18:32: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傷逝讀后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趙欣印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狡詐奸猾的小人,有一心為民的忠誠君子,每一段歷史的后面,都記載了中國人民的輝煌和精神。
在中國古代,有各國爭奪霸主,小人陷害君主,用妙計取奪成功等歷史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最感動的便是偉大的詩人屈原了。當年,屈原被陰謀所陷害,被放逐到長江以南的邊疆去了。在流放中,屈原在精神上、生活上的折磨,使屈原臉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動遲緩。在公元前278年,秦國派大將白起帶兵攻打楚國,現在楚國已經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了,屈原聽到后,知道楚國要滅亡了,傷心地留下了淚水。他不愿意看到楚國淪亡,不愿看到老百姓收到秦國的殘害與欺壓,就在這一年的五月初五,抱了一塊大石頭,投身于汨羅江中。
同時,大禹的故事也非常感人,他為了治水,跋山涉水,頂風冒雨,經歷了無數風險,足跡遍及九州大地,他三次路過家門,卻都沒有回家看看。他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敬佩。
歷史,記載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展示了祖國的輝煌和成就。
《歷史故事園(上)》讀后感
五(2)班 朱思瑾
《歷史故事園上》這本書可以說是我通往歷史的道路,啟發了我對歷史的濃厚興趣,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講了許多勵志的歷史人物、英雄。其中,讓我最記憶深刻的是偉大的詩人——屈原,屈原才華橫溢,但因為當時的大王目光短淺,不信屈原。屈原悲憤交加,眼看著楚國一天天衰敗,他不愿看到楚國淪亡,于是跳進汩羅江自殺。屈原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除了讓人十分敬佩的屈原,一代女皇武則天也十分厲害。她覺得皇上恩寵,大事小事都交給她來辦,讓諸多大臣十分不滿,但武則天毫不留情,殺的殺,滅的滅。待高宗駕崩后由中宗繼位,武則天廢了他的皇位,自己即登上皇位。從此,國家大事均由她一人操持,國家管理得井井有條,繁榮昌盛。第一位女皇帝,她的能力和實力讓我們由衷敬佩。一代女皇武則天,一個真正的傳奇。
篇2
讀由孟繁華主編的《賞識你的學生》這本書,總會被封面上那句“本書不僅會改變許許多多教師的教育理念,而且會影響千千萬萬孩子的一生”所震撼。書中一個個閃現著教育智慧火花的精彩案例,令人深思,感慨萬千:有已為人父人母的過來人對教育的感激和期盼,有一個個曾經或正在困擾著眾多教師的教育話題的思考與討論,更有專家理性深入的點評分析為我們指點迷津。它像一輪又一輪的波浪不斷沖擊我的心靈,讓我沉思,讓我審視我的教育方式,尋找我的可取與不足。慢慢讀來,時而共鳴,時而汗顏,時而頓悟,掩卷而思。
此刻眼前又浮現出那一張甜甜的很真誠的笑臉,這張笑臉似乎在提醒我多去關心那些總是無意中被冷落的孩子。記得那是在一次校運會上,作為一名終點裁判的我在賽場上總會為自己的學生加油,而且我相信所有的任課老師在場上都會這么做的,并且肯定也不會放在心上。可是,沒想到中午休息時,一名被我鼓勵過的女同學卻跑過來笑瞇瞇的對我說:“老師,你早上為我加油過了是么?”我一臉的疑惑說:“是啊,怎么了?”“沒什么,老師,謝謝你給我加油”說完帶著一臉甜甜的真誠的笑轉身離開了,留下一個在那滿臉驚異發愣的我:“難道這也需要特意跑過來謝我?”滿腦子都是那一臉甜甜的真誠的笑,那笑容真美,真純,真可愛。我不禁頓悟感嘆:原來老師那么不經意的一次鼓勵,卻給學生,特別是那些平時總被忽視的學生那么大的觸動,她多么需要老師的關心和鼓勵呀!從此,我開始對她更多的關注,我發現課堂上的她總是一臉的真誠,聽課也變得那么認真,那么用心,交作業也積極了。作文有兩次給她個別指導,結果也有很大進步,甚至有一次在課堂上作為范文講評。成績也由原來經常60多分甚至不及格到后來多次提高到80分左右。學習也更有信心了。此時也真切的讓我感受到了賞識的力量,愛的力量。
很多時候,我們怨天尤人,埋怨學生不夠聰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報,靜下心來,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盡惹我生氣的寶貝,原來也都有可愛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實,《賞識你的學生》中無數的成功者的經歷都告訴我們:外因并不是決定因素,內因才決定了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有時匆忙的步履,泥濘的心情遮掩了我們的雙眼;繁瑣的工作,忙亂的頭緒,鈍化了我們的敏銳;成績的鐐銬,升學的壓力擾亂了我們的心智,所以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學生的缺點,而忽略了那一雙雙天真的眼睛,那一顆顆純潔的心靈。他們需要老師的關心和認可,需要老師的呵護和鼓勵,即使因為無心犯了錯誤,也需要我們的老師溫和地指出。他們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指責,是真誠而不是偽善。他們是成長中的孩子,需要盡情地沐浴陽光,吸吮雨露,需要風雪的磨練,鮮花的簇擁。他們是最為敏感的一個群體,能準確地識別老師對他們的幫助是出于關愛還是僅僅是功利的表現。所以教育應該是牽手,是澄明,是溫情,是質樸,是師生間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學會賞識你的學生,先學會從心底去愛他們。
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贊美。因此,當教師能夠以“賞識”的言行對待學生,就會激勵起學生無窮的勇氣,喚醒他深埋的潛能,鼓舞他向著成功之路大踏步前進。而要讓教師擁有“賞識”這一法寶,根本就是要激發起教師的愛,讓教師出于愛來工作,而不僅僅把教育當成一個職業或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賞孩子每一個幼稚的想法和行為。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理解、接受、運用“賞識”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園中耕耘。真愛學生------請品讀《賞識你的學生》。
篇3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讀后感
總和別人說自己是游走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精靈,的確,短短數十字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便將我不可救藥的拽進那情感的漩渦。現實生活中,雖然腳踩高跟鞋,可是性格依然傾向于男孩子一方,如果有必要,我會甩掉高跟鞋,赤腳飛奔,無所謂形象不形象,矜持不矜持。泰戈爾的這首小詩提醒著我骨子里流淌的仍然是小女子的血液,既然是女子便免不了多愁善感,傷春悲秋。發明“多愁善感”這個詞的人一定閱人無數,具有無上的智慧,它如實的反映了一大部分人的精神狀態。我想一個詩人的成功莫過于此,能夠讓讀者如癡如醉。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空間上的距離,而存在于心與心之間。有時候,即使隔著一堵墻,一道門,一叢花,甚至面對面,可也只能止于此,無法再進一步的無奈,甚至只能做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表面是粉飾的平靜,可心里的掙扎足能將兩人掏空。我似乎可以想象到月上柳梢頭,一個臉上有著月光照耀的文弱男子,青衫磊落,孑然獨立于花廊下,深情款款的望著樓上的愛人,那眉間的愁緒,是他愛著的那個女子也抹不平的……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讀后感
昨晚拿牛奶的時候,路過一個書攤,很多書都在打折。因為沒帶錢,只是很隨意地在書攤前停留了一下,一眼就看見了寧財神寫的一本書,書名叫《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封面上的幾句話,只看了一眼我就記住了: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天吶!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居然是最近的距離。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用長度來衡量的距離,而是感覺的距離,不是兩個世界的距離,而是心與心的距離。心靈一旦產生距離,即便是就在眼前,也恍如隔世,比生與死的距離還要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心靈的距離。就只隔著一層肚皮,居然就生離死別了。
心靈的溝通,心靈的感應,真的比生死都重要。
心如果有靈犀的話,不點也應該暢通的。
但愿,世界上所有相愛的人都沒有距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讀后感
因為自己的無知,于泰戈爾的這首著名的詩,卻是在今天才得以知道原來是泰戈爾的作品,想想真是無地自容。若不是偶爾在博友的博客里面看到,恐怕這樣的錯誤認識還會繼續得以延續下去,想想都覺得害怕。一直以為不過是周星馳電影里面的一句經典的臺詞,卻不料是泰戈爾的詩。
這深深地刺激了我,讓我再一次充分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對泰戈爾的印象,還只局限于大學時代的認識,知道他對五四中國文學的影響,卻一直未曾讀過他的作品,甚是遺憾。
今日細細地品讀了他的這首詩,感觸如下:
這首詩里面充滿著哲理,句子非常美麗,從技巧上面來說,可以說是臻于完美,用了一虛一實兩條線來寫那種愛到深切的傷痛,前五段是寫虛的,通過排比,針連的技巧,絲絲入扣地寫出那種相思抽骨的綿綿不絕的痛,一步比一步更加深入,更加深刻,更加接近內心,更加感傷;后五段是寫實的,通過對現實生活中那些具體的事物的描述,通過類比,把那些原本跟愛沒有關聯的事物,聯系在了一起,把前面的那種寫意,自然地移植到了具體的事物中來了,讓本來不覺得傷悲的事物,讓那本來很虛無縹緲的感覺,一下子就實在了起來,這種實在通過一連串的類比,在腦海中逐步形成了一種非常強烈的真實的感覺,最后歸到了一個真實的環境,一個在天上,一個卻深潛海底。
客觀的說來,這是我看到的關于愛情的描述,寫得最美麗的句子之一,但卻不是我最喜歡的,呵呵,可能是跟自己對愛情的理解有關吧,最喜歡的愛情詩,應該是葉芝的《當你老了》,因為那是真實的,可以觸及的平凡人的愛情。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讀后感 韓令怡
也許是這樣吧,人總是在不經意的時間里,會忽然喜歡上某種事物。無論是心情所致,還是已然在成熟的我。最近愛上了泰戈爾的詩。不得不承認,讀書確是一種樂趣。那些文字總是能觸及到心靈的深處,那些我自己都不曾體會過的地方。一首經常出現在年少輕狂的孩子口中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早已被當成愛情的象征送給了“心儀”的對象。可實為浪費的是,卻很少有人能靜靜的讀出其中的韻味。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這樣的字眼,總會有種莫名的憂傷。的確,愛情就像是生長在懸崖峭壁邊緣上的花兒,想摘取就要有勇氣。回頭想想,也正是因為這份勇氣的存在,才成就了許許多多刻骨銘心的愛情。從古至今,無論是《紅樓夢》中的那情感的沖擊和刻骨的烙印,還是金庸筆下的俠骨柔情、海枯石爛,都是永不磨滅的愛情真諦。
親情猶如甘泉,無論何時,都會給你源源不絕的滋潤;友情猶如陽光,只要你能用心面對,它便會溫暖你的心靈。但愛情卻會讓你悲喜交加,有時苦不堪言,有時卻樂不思蜀。人們常常會感到正如詩中所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無法抵擋這種思念,卻還得故意裝做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里”。就是這般矛盾。所以,能把這樣的心情寫的如此真實明了,這也正是泰戈爾的細膩真切之處。
在我的理解中,這種在愛與被愛中來回穿梭的情感,雖是一種人生的歸宿,但它更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是一種能夠打動人心的真摯。它使人生更豐富。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讀后感
因為眾說紛紜我不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最初是在網上看到它時,那一刻帶給我的感觸無法言語,時至今日,我的訴說也不能將我心之感受訴及一二。
我無法體味作者在寫它的時候是懷著怎樣的一種心傷抑或是怎樣的一份執著的無奈。
的確,在這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時間上的分離,也并非生離死別空間上的離別,而是,我在你面前,你無法感覺到我對你的仰慕與愛,那是我心里最堅定的情懷,那是我心靈最脆弱的佇地。那其中有著說不出的無奈看不見的傷痛,那種觸之不到看之不見的距離橫在你我之間。若是要問那距離到底有多遠?我實在無法用尺度將它來丈量。
而當愛到極至的兩個人,卻因了世上客觀存在的種種因素而不能在一起,那種明明深愛卻還要用冷漠作裝飾,嗅著彼此熟悉的氣息捧著兩顆跳動不已的心,嘴上卻還在說著不愛你,情是熱的、心是沸騰的,而說出的話語卻是冰徹肌骨,那又是怎樣的一種背后淚落的距離?
當孤獨的你和我,于風雨飄搖中需要用彼此的體溫來喚醒生命之時,卻只可遙望不可相依,那種瞬間便逝的幸福成為此生永恒的記憶。飛鳥與魚兒,一個在天,一個在地的無助,那可望而不可及的無奈,便成了這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看得見他(她),伸出的雙手卻拉不著他(她)。這有多遠?
拉著了他(她),卻轉瞬即失無法相依。愛人就在這里,卻有如隔紗。這又有多遠?
篇4
關于《賞識你的學生》讀后感范文精選 翻開由孟繁華主編的《賞識你的學生》這本書,書中那濃濃的愛心,嶄新的理念,生動的教育事跡,折射出教師善待每一個生命的教育理念,深深地打動著我。
這本書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孩子成長的潛力有多大?怎么樣才能發現這些潛力,怎么樣才能把這些潛力釋放出來,本書作者周泓以他的實踐從一個角度做了回答,期待每個老師都能夠賞識自己的孩子,進而享受每位孩子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書中講述的賞識教育的事例取得驚人的成效,從不同角度向我們揭示了“贊揚”“賞識”“暗示”所潛藏的教育魅力及其成功的依據。這就是目前推廣的賞識教育法,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好好地學習和應用這一理論。
在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巴甫里克,一個“差生”,在一次植物課上進行“把果樹嫁接到野生砧木一”的試驗時,提出“不經過嫁接就培育出樹苗”,而后進行實驗并成功,他“手指尖上的智慧”被發現,從此他的思維開始覺醒。“毫無疑問,這個孩子的思維的覺醒、迅猛的智力發展、對知識的興趣的增強,——這一切都是跟那位生物教師善于成功地開發出他的天才和創造性勞動的稟賦有著直接聯系的。”書中花了很長的文字來記錄這個學生的成長轉變過程,這讓我們眼前一亮,因為我們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經常抱怨,“后進生”讓自己頭疼。或許,換一個方式,換一個角度,通過你的賞識也能使他的思維覺醒。
周弘老師的成功也提醒我們:應該要經常反思我們在教學中的做法,賞識學生是我們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我們何不拿起它運用于我們的教學之中呢?在教學中,十道題只做對了一道的現象時有發生,我們經常忍不住說:你們上課都干什么去了?聽課了嗎?這么簡單還不會嗎?說說為什么?說得學生少了幾分信心,多了幾分厭學。如果我們改用賞識的方法和委婉的語氣,效果會大大不同。比如在去年升學考試快要來臨時,班里的有個男同學還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上課睡覺講話,于是我就主動找到他,夸他在上次能力測試中,第一個快速而準確地完成了聽算,說明計算能力很強。同時也從班主任那里了解他英語成績特別好,于是笑著對他說:“英語單詞那么難記的,你都記得那么好,何況一些計算題的要點呢?”,他聽后開心地笑了,從此以后,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大增,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在賞識教育的環境中,學生很自信。當然,賞識教育是要賞識學生的優點、長處和進步,而不是忽視學生的缺點和弱點,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但是分寸應當適度。正如書中談到的:“孩子的成長畢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身上缺點的克服,只有調動和依靠孩子自身積極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而且克服缺點的目的正是為了發揚優點。”那么對小學生而言,教師要怎樣做才能調動其自身的積極因素呢,我們請教了一些前輩并閱讀了相關書籍,提出以下幾點做法,這也是我們以后教學的指路燈。
首先,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及時贊賞學生的進步。平時利用活動時間,讓學生自己比一比,近段時間與以前相比有什么進步,讓他們自己感到微小的進步也是可喜的,從而使能力差的孩子擺脫總比不過能力強的孩子的尷尬,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班干可以實行輪換制,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當班干的感受。
其次,作為老師的我們應多以尊重和信任的態度對待學生,毫不吝嗇地稱贊學生點點滴滴的小進步,為學生取得新的更大的進步加油鼓勵。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應多用肯定口吻對他們說:“你一定行”,“我相信你可以做好”“你真棒”等等的話,不說傷害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話。當學生有進步時,要及時地在學生面前豎起大拇指,讓“大拇指”成為學生們的朋友,讓學生們在我們贊許的目光、的動作、鼓勵的話語里獲得前進的動力,從而信心十足地向成功邁進。
一句真誠的贊美,一語恰當的鼓勵,一腔由衷的賞識,就能喚醒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了。相信孩子是賞識的關鍵,更是一種教育藝術。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去發現孩子的稟賦、愛好、特長,給他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正確的引導和嘗試的機會,成就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就讓我們當一名名副其實的伯樂,用一雙慧眼去找出一匹匹千里馬吧!
總之,教師應賞識孩子,而且讓教育賞識自己,更讓孩子賞識自己,這是一種教育的境界。使自己不至于成為平庸的教書匠,教師要構建自己的教育理想與信念,為之奮斗。
關于《賞識你的學生》讀后感范文精選
最近,我認真拜讀了孟繁華教授的《賞識你的學生》一書,這本書從家長、學生、教師等角度,選擇了一個個典型的案例,來詮釋成功教育的奧妙所在,每個故事的后面還附有家長留言,專家評析,生動而又引人入勝,故事情節又往往出人意料,處處閃耀著智慧的火花。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被人們認為智力低下的學生,這些學生,在教育者的啟發、贊賞、激勵下,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走上成功之路。
我想:這應該是我們學習的優秀典范。他們的事跡給予我許許多多寶貴的啟示。作為一名教師,每天面對幾十名孩子,面對幾十雙充滿渴望和期待的眼睛,我們的言行舉止,我們的情感態度,無不深深影響著每一個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或表現不佳的時候,嚴厲的批評,大聲的斥責,換來的是孩子暫時的服從,表面的聽話,但同時也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叛逆和怨恨。老師不僅沒有轉變孩子,實現自己的工作目標,反而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傷害了師生感情,給今后的工作帶來更大的麻煩。所以,全新的時代需要擁有全新觀念的老師,全新的時代賦予“敬業”和“專業”全新的含義。教師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我們的工作對象是雖然年幼無知,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獨特個性的孩子。這就更加要求我們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需求,激發他們對知識的熱愛和渴求,培養他們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意志品質遠比傳授知識更重要。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時時刻刻歷練自己,用我們無限的愛心、耐心、細心和關心,盡可能使用鼓勵或激勵的的語言,為孩子也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教育境界。
關于《賞識你的學生》讀后感范文精選
當第一次拿到《賞識你的學生》這本書時,就被這本書的封面深深地吸引了,一棵嫩綠的幼苗在努力地生長,是那么的渴望讓人發現,渴望得到路人的肯定……翻開書后,細心品讀,更沉浸在書中一個個閃現著教育智慧火花的精彩案例中,和書中發出感慨的教師一起思考,更折服于教育專家的專業點評,為我指點迷津。認真拜讀此書后,確然受益匪淺,感慨良多……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是人與人心靈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面對同一束玫瑰花,有人看到了美麗的花朵,有人則看到了尖銳的刺。世界需要用一顆閃亮的心去欣賞,而不是用忙碌的眼睛去觀看。欣賞別人是一種尊重,被人欣賞是一種承認,無人欣賞或許是一種不幸和悲哀。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又笨又丑,脾氣倔強,性格孤僻的小女孩被當成差生而年年坐在最后一排。老師不喜歡她,對她不屑一顧。孩子很自卑,總是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直到一位新來的年輕老師改變了她……
篇5
精選關于《賞識你的學生》讀后感范文 這個寒假我拜讀了孟繁華教授的《賞識你的學生》一書,這本書從家長、學生、教師等角度,選擇了一個個典型的案例,來詮釋成功教育的奧妙所在,內容生動而又引人入勝,故事情節又往往出人意料,處處閃耀著智慧的火花。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被人們認為智力不好的學生,這些學生,在教育者的啟發、贊賞、激勵下,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走上成功之路。
看完這本書之后,對我的教育之路無疑有了很大的幫助。在對待所謂的“特殊學生”,我們應該學會不要用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只有鼓勵才能讓他們有所進步。
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贊美。“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賞孩子每一個幼稚的想法和行為。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師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我們的工作對象是雖然年幼無知,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獨特個性的孩子。這就更加要求我們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需求,激發他們對知識的熱愛和渴求,培養他們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意志品質遠比傳授知識更重要。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時時刻刻歷練自己,用我們無限的愛心、耐心、細心和關心,盡可能使用鼓勵或激勵。
無論年齡大小,不管自己身在何職,人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不同,都不會拒絕別人的贊揚,來自別人的贊揚或獎勵,都會令被表揚者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如果教育者能做到適時的表揚獎勵學生,那么學生也一定會朝著你引導的方向前進的。
精選關于《賞識你的學生》讀后感范文 讀了《賞識你的學生》這本書,我被書中那濃濃的愛心,嶄新的理念,生動的教育事跡,深深地打動著我。這本書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孩子們的潛力有多大?怎么樣才能發現這些潛力,并把這些潛力挖掘出來呢?本書作者周泓以他的實踐從一另個角度做了回答,期待每個老師都能夠賞識自己的孩子,進而享受每位孩子獲得成功而帶來的喜悅和快樂。
書中講述的賞識教育的事例,從它取得驚人的成效以及不同角度向我們展示了“贊揚”“賞識”“暗示”所蘊藏的教育魅力及其成功的依據。這就是目前推廣的賞識教育法,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好好地學習和應用這一理論。在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巴甫里克,一個公認的“差生”,在一次植物課上進行“把果樹嫁接到野生砧木上”的試驗時,提出“不經過嫁接就能培育出樹苗”的想法,而后進行實驗并成功,他“手指尖上的智慧”被發現后,從此他的思維開始覺醒。“毫無疑問,這個孩子思維的覺醒、智力的發展、對知識興趣的增強,這一切都是跟那位生物教師善于成功地發現他的天才和創造性勞動的稟賦有著直接聯系的。”書中花了很長的文字來講述這個學生成長的轉變過程,這讓我眼前一亮,因為我們的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經常抱怨,有些孩子上課不好好聽講、作業不認真完成、不細心的'做課堂筆記、不好好回答老師提問的問題等等,這些“后進生”讓我們頭疼。或許,換一個方式,換一個角度,通過你的賞識能使他的思維覺醒。周弘老師的成功提醒了我們:應該要經常反思我們在教學中的做法,賞識學生是我們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與其反反復復的抱怨不如調整心態,拿起放大鏡仔細尋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在考試中,經常會遇到有學生把講過多次的語點、習題做錯的現象,我們經常忍不住說,你們上課都干什么去了?聽課了嗎?這么簡單還不會嗎?說說為什么?這部分學生聽過之后信心更是少了幾分,多了幾分厭學。如果我們改用賞識的方法和委婉的語氣,效果會大大不同。比如在去年舉行的班級英語課文朗讀比賽時,班里的有個男同學在平時單詞背不了幾個,上課睡覺講話,于是我就主動找到他,夸他有次在英語課上回答問題主動積極,想法新穎,而且英語的讀音很準確,說明他有很強的語言學習能力和天賦,他聽后開心地笑了。同時也從班主任他很好面子,喜歡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在隨后的朗讀比賽中,他的表現出奇的好,語音語調準確,朗讀流利,在最后還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后,盡管英語學習進步很慢但不再排斥英語課堂,也很少在課堂上睡覺,說話了。在賞識教育的環境中,學生很自信。
當然,賞識教育是要賞識學生的優點、長處和進步,而不是忽視學生的缺點和弱點,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但是分寸應當適度。正如書中談到的:“孩子的成長畢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身上缺點的克服,只有調動和依靠孩子自身積極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而且克服缺點的目的正是為了發揚優點。”那么對初中生而言,教師要怎樣做才能調動其自身的積極因素呢,我們請教了一些前輩并閱讀了相關書籍,提出以下幾點做法,這也是我們以后教學的指路燈。
首先,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及時贊賞學生的進步。平時利用活動時間,讓學生自己比一比,近段時間與以前相比有什么進步,讓他們自己感到微小的進步也是可喜的,從而使能力差的孩子擺脫總比不過能力強的孩子的尷尬,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班干可以實行輪換制,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當班干的感受。
其次,作為老師的我們應多以尊重和信任的態度對待學生,毫不吝嗇地稱贊學生點點滴滴的小進步,為學生取得新的更大的進步加油鼓勵。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應多用肯定口吻對他們說:“你一定行”,“我相信你可以做好”“你真棒”等等的話,不說傷害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話。當學生有進步時,要及時地在學生面前豎起大拇指,讓“大拇指”成為學生們的朋友,讓學生們在我們贊許的目光、的動作、鼓勵的話語里獲得前進的動力,從而信心十足地向成功邁進。
一句真誠的贊美,一語恰當的鼓勵,一腔由衷的賞識,就能喚醒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了。相信孩子是賞識的關鍵,更是一種教育藝術。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去發現孩子的稟賦、愛好、特長,給他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正確的引導和嘗試的機會,成就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就讓我們當一名名副其實的伯樂,用一雙慧眼去找出一匹匹千里馬吧!
總之,教師應賞識孩子,而且讓教育賞識自己,更讓孩子賞識自己,這是一種教育的境界。使自己不至于成為平庸的教書匠,教師要構建自己的教育理想與信念,為之奮斗。
精選關于《賞識你的學生》讀后感范文
我認真閱讀了孟繁華教授的《賞識你的學生》一書,這本書從家長、學生、教師等角度,選擇了一個個典型的案例,來詮釋成功教育的奧妙所在,每個故事的后面還附有家長留言,專家評析,生動而又引人入勝,故事情節又往往出人意料,處處閃耀著智慧的火花。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被人們認為智力低下的學生,這些學生,在教育者的啟發、贊賞、激勵下,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走上成功之路。下面,我主要闡述一下我的幾點感觸:
一、賞識是愛,賞識是尊重
賞識是溝通、平等,是生命之間交往的橋梁。真愛學生,才會像書中那個和花兒說話的孩子,低著頭、彎著腰,與學生進行心靈的交流,才能從每位學生身上找到金子般的閃光之處。長期以來的“精英教育”致使很多學生因為評價制度的偏頗成為所謂的“差生”,而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最廣泛地提高人的素質。現代智力理論也表明,人的智力絕非僅是學習能力。“一支鉛筆有多少種用途?”——無數種,更何況萬物之靈的人!
愛是尊重。作為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是最基本的師德的表現。尊重學生就是尊重每位學生的人格、自尊心、個性、情感、甚至隱私。教師應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更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一個人若沒有了自尊,沒有了自我,是難以想像的。
二、賞識是不經意的一次鼓勵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寫到:當學習困難的兒童跟能力較強的兒童在一起上課、學習的時候,需要對他們有特別的關心和耐心。不讓一句話、一個手勢使得兒童感到教師已經對他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書中有這樣兩個故事:有一個愛拉小提琴的男孩,每天吱吱喳喳地拉,每個人都忍受不了他的嘈雜的聲音,甚至連家人都不愿多理會他,他覺得自己失敗極了,只有跑到后山,面對著花花草草,他才有繼續拉的勇氣。有一天,出現了一個老人,安靜地聽他拉完,甚至為他鼓掌,小男孩興奮極了。老人說“我是聾的,但我能感受到你拉得很好~~”男孩子開心極了,每天早早起來,到后山只想為唯一的聾了的老人聽眾拉上一段,幾個月后,男孩子的琴技突飛猛進,而其實這位“聾”老頭是一個資深的小提琴演奏家。
美國有一個家庭,母親是俄羅斯人,他不懂英語,更看不懂兒子的作業,但每次她都認真地把兒子的作業拿在手上,仔細地看,由衷地贊嘆:“太棒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作業掛在墻上,逢客便講:“瞧,我的兒子的作業多棒!”客人當然點頭附和:“真不錯!”兒子受到了鼓勵,每次都爭取比上一次好,成績一天天地提高,成為杰出的人。
三、賞識是用生命詮釋的藝術
《賞識你的學生》中專家說道:“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和理解至關重要。只有善于理解生命,才能真正達到對孩子的理解。”要理解學生,必須把學生看成一個獨立的人格體,必須與孩子進行平等地對話,善待每一個生命,用真誠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要達到這種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們不斷去摸索,實踐——試著去了解每一個學生,試著去知道學生需要什么,什么樣的方式、方法才是他們能夠接受的……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形成自己的一種技巧,甚至形成一種人格魅力。《讓孩子擺脫噩夢》中寫到李圣珍老師救治了許多的“問題孩子”,她的成功正是教育教學藝術、人格魅力的體現——用自己的生命去理解與愛另一個生命賞識的辨證觀。
新課標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有知識結構、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更新,又有對教學目的和對學生評價方式的調整,其核心便是教育對“學生主體”的尊重,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而《賞識你的學生》——就是這本書,為教師們提供了與學生最直接、最深切、平等的心靈關照的機會。
篇6
2022關于《賞識你的學生》讀后感范文 讀完《賞識你的學生》,讓我曾經浮躁的心,寧靜了很多。《賞識你的學生》所展示的,或是學生的心靈獨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或是精選的專家評析,然而,它為我們開啟的,卻是教育的全部奧秘,那就是在對學生的心靈進行了真正的解讀后,愛的付出。真愛學生,才懂得“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愛,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的道理。真愛學生,會清醒地承認學生的差異,會批評學生存在的不足和缺點,但是,心中牢牢刻下的,是“賞識、寬容、理解、信任、責任、奉獻……”
一、我深深懂得要付出所有的愛心去關心愛護我的學生。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讓我這個作為母親的深有同感。不管我的孩子在別人眼中將來是否是才,她總是我的孩子,我的生命,希望她能在老師的管教下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當我第一天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時,我心中默默地說:“老師,我把孩子交給你了,我把一切交給你了,拜托了!”這是我一位年輕母親的心聲。
作為一個老師,從事教育事業二十余年,似乎此時我才恍然大悟,深深體會到,有這么多這么多母親把他們的生命——孩子交給了我,他們又何嘗不是呢?對我充滿了期待和希望,我好象掌握了這么多人的命運———責任之重大啊!我自認為已經很關心很愛護自己的學生了,但再站在一個母親的角度去看的話,覺的欠缺了點什么,從這一刻起,我發誓我要用我全部的愛心去關愛我的學生,因為我是一位人民教師,同時我也是一位母親,我能理解千千萬萬做母親的心情,“把孩子交給我,你們放心吧!”
二、它讓我明白如何去更加的關愛我的學生——賞識學生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贊美。”欣賞、贊美和鼓勵便是助孩子飛向成功彼案的翅膀。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作為教師,最大的愿望莫過于學生“青春于藍而勝于藍”。如果能讓自己的學生有更美好的前程,我會不遺余力的努力,因為學生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賞識學生就是讓他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或許你認為不經意的一句話,但在學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老師的贊揚和鼓勵,就是對他們的賞識,就是對他們的認可,就是給了他們信心和勇氣,讓他們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賞識學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理解學生、相信學生,不斷地鼓勵表揚他們,我想我們也一定會得到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這樣的話:“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無論年齡大小,地位高低,人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不同,都不會拒絕別人的贊揚,來自別人的贊揚或獎勵,都會令被表揚者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那么學生也一定會朝著你引導的方向前進的。
《賞識你的學生》這本書,還讓我深深領悟到不僅要尊重每一個學生,還要學會贊賞每一個學生,贊賞每一個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贊賞每一個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贊賞每一個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
我們將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如果我們不對太陽傾注殷切的期望,那么太陽也將不會放射絢麗奪目的光芒,讓我們都來做一個美麗的教育者!
2022關于《賞識你的學生》讀后感范文
最近讀了《賞識你的學生》一書,讓我意識到不僅僅是教育學生也要學會賞識自己的學生身上獨有的特點,本文中里透過一個個令人扼腕嘆息的教育故事,講出了教師要善待每一個生命的教育理念。
在文中表述了德育方面需要一種寬容和溫馨的環境,對學生偶然的錯誤和閃失,不要過分求全責備,因為人偶爾也會有背離道德的言行。學生在構成良好品行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教師的關愛。而愛,是一種重視,一種呵護。文中教導我們要站在珍視每個生命價值的高度去關愛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去保護學生的自主發展權。我們要重視每個個體的存在,每個人都是同樣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就應得到發展,不管是優秀的,還是發展有困難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帶任何功利的。
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贊美。因此,當教師能夠以“賞識”的言行對待學生,就會激勵起學生無窮的勇氣,喚醒他深埋的潛能,鼓舞他向著成功之路大踏步前進。而要讓教師擁有“賞識”這一法寶,根本就是要激發起教師的愛,讓教師出于愛來工作,而不僅僅僅把教育當成一個職業或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賞孩子每一個幼稚的想法和行為。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理解、理解、運用“賞識”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園中耕耘
每一個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而發展潛能的金鑰匙就是自信心。學生在構成良好的品行過程中,尤其是后進生個性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表揚。鼓勵和表揚的力量大于批評和處分的力量。學生在校理解教師的表揚和贊揚中,他會自覺地放大自己的優點,對自己表現出強烈的自信,極力使自己變得優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消除。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這個詞,《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贊揚。這就告訴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務必首先認識到學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視和贊揚,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說并非“拉到籃里就是菜”,胡亂指著學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贊揚、夸獎之能事,而是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是教師的一門必修課。
教師要透過不斷的鉆研、深入的學習,掌握賞識這一有效手段,并在適當的時機、適宜的場合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在每個課堂上都能賞識自己的學生,通過語言的鼓勵使得學生發揮自己的潛力,發展自己的優勢。
2022關于《賞識你的學生》讀后感范文
盡管這世界有許多誘人的芳香,但如果缺少了“書香”,精神的家園將是怎樣的黯淡。
最近,我品味了《賞識你的學生》一書,拿到書后,我愛不釋卷,那些文字像是一朵朵蓓蕾,標點像是一顆顆露珠,在思想的清風吹拂下,串聯起一個個憧憬,綻放成如錦似繡的“文章”。
《賞識你的學生》這本書對我的觸動很大,它帶給我的額不只是精神上的饋贈,最主要的是那種心靈上的震撼!
從《賞識你的學生》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個令人扼腕嘆息的故事。一位老師本來為了學生的前途河未來著想,出于好心河責任心對學生進行“刺痛教育”,結果卻是深深地傷害了學生,“他毀了我的自尊,這樣的恥辱在我的心里激起的只有仇恨,令我一生一世都不會再去親近那門課了”,傷害了師生感情,并影響到教學效果,給他自己也帶來了刺痛。老師們委屈地說:“我們從心底喜歡教書,喜歡學生”,然而由于外在地壓力和自身地水平、修養,總是讓老師們做出一些負疚終身、追悔莫及地事情。師生之間立著一道無形的屏障,既困擾著教師們,也在學生心底刻下了傷痕。多數的老師并不是沒有責任感,也并非缺乏愛心,然而,卻總是事與愿違,力不從心,原因就在于他們缺乏一種教育地藝術,愛的藝術。
調查結果表明,老師的評價,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決定他們的一生。“羅森塔爾”效應給教育注入新的藝術:學會賞識。《賞識你的學生》帶來的,正是一股令人震撼的感動。“賞識”——多們溫暖的字眼。
“每個人心靈深處的信念,都存在著一種能量場,如果你從未懷疑過自己的學生或孩子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那么他將會從你信念的能量場中接受到你的這一信息,并且又會把這一信息變成他的奮斗動力”。一位女孩,被國內的教師評為“缺乏數學腦子”,卻被美國老師贊為“具有數學特長”,能夠“優雅且具有創造性的解決難題”;一個“厭學”的孩子,變得出類拔萃,讓美國教授對其能力和品質“以性命擔保”。愛潑斯坦,世界一流的腦外科權威專家之一,然而在讀書時卻有嚴重的學習障礙,他稱“我曾是智障者”……《賞識你的學生》所展示的,或是學生的心靈獨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或是精選的專家評析,然而,它為我們開啟的,卻是教育的全部奧秘,那就是在對學生的心靈進行了真正的解讀后,愛的付出。
真愛學生,才會像書中那個和花兒說話的孩子,低著頭,彎著腰,與學生進行心靈的交流,才能從每位學生身上找到金子般的閃光之處。長期的“精英教育”致使很多學生因為評價制度的偏頗成為所謂的“差生”,而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最廣泛地提高人的素質。現代智力理論也表明,人的智力絕非僅是學習能力。“一支鉛筆能有多少種用途?”——無數種,更何況萬物之靈的人!
真愛學生,不會將學生的“驕傲”看作甚至“毀滅其自尊和自信”的洪水猛獸,將不吝于對學生的賞識,對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始終抱著一顆欣賞和贊美之心;將小心地呵護著孩子地夢,而不會做一個“偷走很多孩子地夢”的小偷,將用賞識為孩子提供夢想成真的自信和拼搏的激情。這份愛心,為學生在未來的奮斗歲月里提供陽光的動力,會成為孩子“翅膀下的風”。
真愛學生,才懂得“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愛,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的道理。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要求教師們善待每一個生命,尤其是那些曾經遭受到傷害的孩子。李圣珍,一位“讓孩子擺脫噩夢”的教師,用她的愛心,將甜甜、岳岳等“問題孩子”從懸崖邊沿上拉回,還他們以快樂、自信的天堂;在“我們是弱者”的心靈禁錮下,學生們自暴自棄,而教師用賞識、鼓勵和嚴格要求改寫了學生一生的命運……《賞識你的學生》為教師們種下了一個信念——每個人都是天才,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真愛學生,會清醒地承認學生地差異,會批評學生存在不足和缺點,但是,心中牢牢刻下的,是“尊重”和“寬容”。于是,有了為培養學生誠實品質而“跪下左腿”的異國教師,有為了激勵全校學生讀書熱情而爬行上班的校長,有在評語上用上“安靜”而非“不積極”、“不活躍”等詞,小心呵護孩子自尊的指導老師。《賞識你的學生》給每一為老師帶來了其實,原來“懲罰”也可以讓學生夢如沐春風,在學生心底留下最深的感動。
“天地君親師”,師者,在中國人的崇拜排行榜上占據著極高的地位。也正因為如此,“師道尊師”變成了所有人恪守的金科玉律。長期以來,教師總是居高臨下地俯視著“蕓蕓眾生”,在教育中占據著中心的位置,師生之間永遠橫亙著一重厚厚的隔膜。
新課標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有知識結構、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更新,又有對教學目的和對學生評價方式的調整,其核心便是教育對“學生主體”的尊重,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而《賞識你的學生》——就是這本書,為教師們提供了與學生最直接、最深切、平等的心靈關照的機會。也許,有些老師還津津樂道于自己的“威嚴”,也許,某位老師剛剛進行完一輪聲色俱厲的批評轟炸,我想,他們會被這些語句震撼的。
篇7
我在想如果我也能背上背包去旅行,帶上相機把所到之處的美記錄下來那該有多好。
我想我的旅行工具將會是火車,因為火車沒有飛機那么快,但是它卻可以看到路途上的風景,可以為這漫長的路途增加一點樂趣。
我想我會獨自去旅游,雖然我是一個喜歡熱鬧的人,但是我想要的旅途是一個人的安安靜靜但卻不寂寞,因為我還可以上網和朋友們分享我所到之處的風景,所感受到的文化氣息,所擁有的熱情。
我想我不會帶太多的東西,因為我要把我的旅行箱空出一點兒位置,那是屬于我想要帶走的東西的位置。
我想我不會事先想好要去哪兒,因為我喜歡邊走邊想,雖然這會增加旅途的時間,但卻有另一番樂趣。
我想我會把拍的照片做成明信片寄給我的朋友們,讓他們就好像雖然沒有來過這個地方,但卻可以和我一起感受這個地方的美。
篇8
石拱橋是我國歷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歷史悠久,最早的石拱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它形式優美,如虹一般,將拱橋比作“臥虹”“飛虹”,把水上橋形容為“長虹臥波”;它形式堅固,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發揮作用。
從全文的結構來看,這篇文章采用了總分的方法。先概括說明石拱橋的外形、結構和功用;接著,用舉例子說明的方法,作者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分別是趙州橋。在寫趙州橋和盧溝橋時,作者列舉了許多精確的數字來說明事物,并且在后面寫趙州橋時,先介紹了橋的長度、寬度、設計施工的精巧。再分四點用數字分別說明。層次性很強。而且在介紹盧溝橋時用馬可·波羅的話來贊揚其高度的技術成就和藝術價值,還介紹了盧溝橋的特殊歷史價值從而歌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文章前面介紹了中國古代建造的石拱橋,但在最后一個自然段又介紹了解放后,我國在云南省建造的世界上最長的獨拱石橋以及近幾年來我國所建造的拱橋。
石拱橋見證著我國橋梁事業的飛躍發展,表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石拱橋是中國的驕4傲,是歷史文化的組成,也是勞動人民的結晶。勞動人民,一個個普普通通卻又不平凡的中國人,這些在天地萬物面前顯得微小卻不渺小的中國人,將自己百擊不倒的毅力,將自己千錘百煉的勤奮,將自己博大精深的智慧,將自己無堅不摧的力量,將自己堅定不移的信念……化作一顆明亮的星辰,永現于歷史的天空!
石拱橋是歷史的著作,見證歷史的變遷,迎來新的時代。它也會是我們永遠的記憶。
篇9
關鍵詞:權重 母語情結 新語文
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邀請下,中國已連續舉辦了幾屆“國際母語日”系列活動,推廣母語教育,弘揚多元文化,構建和諧社會。但作為母語的漢語,卻遭遇了空前危機。校園內畸形的英語熱,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學生們參加各種英語培訓,通過英語雅思、托福、四六級等考試,將英語作為時尚或者是一種功利的工具。著名學者錢理群曾指出,“我們還面臨著母語的危機,很明顯,現在大學生對于中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比較單薄了。我很擔心將來某一天,英文可能取代中文……。”
根據《高職學生母語水平調查問卷統計表》,總結如下:一是新語文,如“東東”、“拍磚”、“嘔像”、“天屎”、“杯具”等等,9%的學生表示拒絕不喜歡,91%的學生會偶然在生活中使用,其中一些學生認為這些詞匯代表時尚,所以會把它當做口頭禪。二是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不夠強烈。中國傳統文化情結淡化,如對西方的情人節比中國的七夕節更為關注與重視,他們吃的是肯德基,看得是韓劇,學的是英文,甚至有全盤西化的趨勢。三是學生一周去學校圖書館的次數不多,一周去一兩次的學生只占49%,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或悲或喜,進而反觀自身,至真、至善、至美的學生只占36%,更多的學生僅停留于一時的快餐文化階段。
與高職教育目標相適應,高職學生母語水平評價較為注重高職學生的情感素養,素養指標在一級指標體系中賦予權重為0.2,素養指標又分為核心素養、基礎素養、拓展素養三個二級指標,根據在指標體系中的作用分別賦予0.5,0.35,0.15權重。(詳見高職學生母語水平評價素養指標考核表)
一
核心素養分為母語情結與文化認同兩個三級指標,根據在指標體系中的作用分別賦予0.5,0.5權重,分值均為100分。
母語情結是對漢語言文字深深的眷念與喜愛,且能自覺維護民族語言尊嚴的意識。喜歡中國的方塊字,喜歡說中國話,對日常生活中的不正確書寫、發音、語法錯誤都能有所糾正,有一種高度的民族語文觀念。民族文化認同在廣義上可以理解為:“以一系列符號所象征的民族基質(national essence)或民族志的素材來確認自己文化的繼承、復興和壯大,致力于同質性,主要指主體意識和整體性的文化共同體建構,其實質就是以民族認同或國家認同的文化空間單位來鞏固或瓦解被一定文化所濡養的政治實體。”民族文化認同在狹義上是指在漢語言文字的運用中,形成對與漢語言相聯系的民族文化自覺認同,繼而產生對漢民族這一社會共同體的歸屬感。中國古代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仁者愛人。但南京彭宇案后,不和陌生人說話,路有老人倒地不敢援助,甚至佛山小悅悅的悲慘死去,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石的倫理道德體系處于崩坍的邊緣。中國古代道家文化的核心是“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遵循客觀規律,循序漸進,不可強為。在成名與成才的過程中,青年人尤其是高職學生缺少足夠的耐性,漠視知識之間的聯系,甚至對專業的學習,也只希望得到點石成金的方法或者秘訣。在經濟發展與外來文化的沖擊下,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處于對立的狀態,在茫茫宇宙中,人們的個性與自由得到了放任,也因而會常常感覺無所歸依。考核主體是高職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參與,以小組考核的方式進行,重在日常生活實踐中的表現,對寫的方塊字、說的中國話、仁者愛人、學習耐性、集體歸屬感五個方面一一考核。
二
基礎素養分為母語理念、母語習慣、母語氣質三個三級指標,分別賦予0.3、0.4、0.3權重,分值均為100分。
母語理念,一是具有開放、多元、與時俱進的語文觀,大語文觀。古代的詩詞歌賦是語文,現代的網絡小說也是語文;中國的“”是語文,西方的后現代主義小說也是語文;古典的樂曲是語文,當今周杰倫的雙節棍也是語文。生活即是語文。在張孝純創立大語文觀的基礎上,曹友竹指出由“語文學科”變為“語文工程”,“讓語文走出封閉,融入時代,邁出書齋,接觸社會。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歷史,關注人文,關注科學。”二是堅持漢語的核心地位,認真學習漢語文字、文學、文化等。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說,“英文充其量只是我們了解世界的一種工具,而漢語才是我們真正的根”。讀準聲母、韻母、聲調、音節,掌握漢字的部首、結構、字義,感悟各個歷史時期不同文學類別,在深厚的文化底蘊中提升母語素養。三是對社會經濟生活中涌現的漢語新詞匯能有所甄別的基礎上接受,如“東東”、“拍磚”、“嘔像”、“天屎”、“杯具”、“暈”、“神馬”、“巨好看”、“超爽”、“被代表”等等。“剩男”、“剩女”,是對不能夠及時結婚人的不尊敬的稱呼,因而被新版《現代漢語大詞典》拒收錄。考核主體是高職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參與,以小組考核的方式進行,重在日常生活實踐中的表現,對母語學習的廣度、深度、準則,主要是“大語文觀”與“新語文”方面進行考核。
母語習慣,一是指堅持每日閱讀新聞雜志、文學作品等,自覺汲取漢語言文化的營養,豐富自己的感知力。陳宇指出:“閱讀書報不僅可以積累知識,提高思維能力,還有助于緩解壓力,愉悅身心,并且可以提升修養、陶冶性情。”
讀者根據自己的需求、興趣進行選擇閱讀方式,如默讀、朗讀、精讀、略讀、通讀、跳讀等等。二是指堅持每周書寫所見、所感,對人類社會及自我有一定認識。在《高職學生母語水平問卷調查》中,只有38%的高職學生認為自己會經常書寫生活的點滴,但38%的數字遠遠超出了真實情況。從高職動漫1101、1102班的演講稿的寫作來看,只有6%的同學的作品屬于原創。在閱讀方面,過分注重幽默、新奇,傾向于淺層次的快餐閱讀。考核主體是高職學生,以小組考核的方式進行,重在對學生每周進入圖書館的次數、閱讀書籍的數量、類型以及讀書筆記、讀后感、原創作品進行一一考核。
母語氣質是指接觸語言文字所產生的豐富直感,不僅能迅速把握信息,感知語義,且能領會意境,捕捉言外之意。例如在賞析《春江花月夜》中,首先能理解詩意,在腦海中能浮現前八句的景色,春天江水浩蕩,波濤滾滾,仿佛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隨著海水慢慢升起。月亮的光芒照耀著江水,水面上閃著散金碎玉,熠熠奪目……在春、江、花、月、夜五種意象營造出優美的景色中,是一種人類至真的情懷,游子為了理想不得不選擇別離,思婦在樓臺、鏡臺邊肝腸寸斷的思念。這是典型的以樂景襯哀情嗎?是消極的嗎?綜合唐朝昂揚進取的時代風格以及男兒有志在四方的理念,這首詩歌的格調是積極的、樂觀的。考核主體是高職學生,以小組考核的方式進行,選擇一首唐詩,要求能口頭詳細描繪其中的景色及意境。
三
拓展素養指的是人文素養,一是追求思想自由與個性解放,對文本中陳規陋習等傳統思想能有所領悟。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是皇室宗親,血統純正,仁義厚道,而曹操是宦官養子的兒子,出身低微,機智不乏詭譎,羅貫中歌頌仁君,因而“擁劉反曹”的思想也滲透到讀者群中。或許我們只關注望梅止渴、夢中殺人、殺呂伯奢全家,忽略了曹操所寫的《觀滄海》《短歌行》《龜雖壽》,忽略了曹操的屯田制,忽略了曹操對關羽的器重、厚愛。曹操雖然沒有稱帝,但是他能做為魏武帝也是名正言順的,天下不只是姓劉,它屬于真正有能力者。二是追求社會與人生的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對弱勢群體具有悲憫之情,對人格獨立的群體有所崇敬。如品味沈從文湘西世界中人的淳樸、善良,對祥林嫂、祥子、魯侍萍的悲慘命運予以同情,欣賞嚴歌苓筆下陸焉識獨立不羈與才華橫溢……三是尊重人的權利、價值、尊嚴,能融入個體的生命體驗,且能借鑒文本人物的生命歷程,指導自己的人生走向。如為奴隸的女人——對蕭紅《生死場》中的金枝形象分析;鏡像下的女性書寫——論魯迅《傷逝》中的子君形象;一襲爬滿了虱子的華麗袍子——解讀張愛玲《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愛情;多情總被無情惱——對《永遠的尹雪艷》中尹雪艷形象解讀;走出傳統的藩籬——解讀池莉的《一夜盛開如玫瑰》;回歸本真——解讀遲子建《逝川》中的吉喜形象,遵循的思路是女性情感經歷和生存走向。從女性執著于愛情,為愛情遭受社會輿論的譴責、背叛家庭,抑或做出更為離經叛道的行為到女性不再為愛癡狂,冷艷的周旋于男性群體,率真的人性張揚,最后回歸本真的自我。考核主體是高職學生,選擇一部當代中長篇小說,以小組座談的方式進行,要求對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有所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