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樹課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11:45: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白楊樹課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就在我要離開我的“家鄉”時石頭大叔對我說:“孩子,千萬別離開這里,上面的世界非常危險,千萬別上去啊!上次我的兄弟就被那些萬惡的人類拉走,去鋪路。實在是太可怕了!”蚯蚓哥哥也說話了,“是呀,我上次被那些人類給抓走,他們毀了我的家園,我的不少伙伴都被他們抓走當魚餌了!你千萬別上去啊!”
我并沒有放棄去上面的世界。雖然我離開這片土地很困難,但是我一定要出去,就這樣我帶著好奇心來到這這個世界。
當我來到了這個世界的第一天,我看著這個美妙的世界,美極了!風兒輕輕的飄過,就像一雙溫柔的小手在輕輕的撫摸著我。這是我發現了在那片草叢中躲著一只小螞蟻,他慢慢地走了過來說:“我可以和你做好朋友嗎?”我用我的小手緊緊的握著他的手說:“我很愿意和你做朋友。”他是我在地上的第一位朋友。
這是我覺得地上比下面好多了,在太陽公公的溫暖下,我茁壯的成長。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眨眼,50年過去了,我這顆小樹苗,也成了一顆粗壯的大白楊樹。
我的朋友隨著光陰越來越多了,有小松鼠,小鳥,螞蟻朋友,還有我的“私人醫生”琢木鳥。
這就是我:一顆白楊樹。
篇2
《白楊》是著名作家袁鷹的散文。文章寫于1961年秋天,作者攝取了蘭新線旅途上的一個短鏡頭,從火車車窗中見到的白楊落筆,通過爸爸和兩個孩子的談話,贊頌了白楊的品格,進而贊頌了邊疆建設者們扎根邊疆,艱苦創業、建設邊疆的高尚情操。作者的寫作思路是:白楊的形象——白楊的品格——白楊的象征意義。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作者的思路順序,按照白楊的形象品格(明線),白楊的象征意義(暗線)精心組織教學,安排教學步驟。
一、感知白楊壯美的形象初讀課文,從兩個方面感知白楊形象:(一)鐵路沿線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抓裝高大挺秀”四個字,以“高大挺拔”作比較,突出了“秀”字之壯美,讓學生把“高大挺秀”四個字化為具體形象:①讀兄妹倆的談話,想像“大殺一樣的白楊是怎樣的;②教師讀一段茅盾散文《白楊禮贊》中白楊樹外形的描寫(從“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到“對抗著西北風”)讓學生聽,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西北高原上白楊樹高大挺秀的鮮明形象;③結合平日的觀察,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描繪“高大挺秀”的白楊樹。(二)白楊樹生長在怎樣的環境中?在這“渾黃一體”的茫茫戈壁中,白楊寬而大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干,顯得格外挺拔、秀麗。它能在“沒有山,沒有水,沒有人煙”的地方生根、發芽,長得那么高大粗壯,不是令人油然而生崇敬之心嗎?通過以上兩個問題的討論,使學生對白楊樹留下難忘的印象。如果學生感興趣、不妨在課外畫一張“大戈壁中的白楊”,這樣,頭腦中的白楊形象就更加鮮明了。
二、認識白楊樹崇高的品格白楊樹“為什么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大孩子提出的問題,也是學生心中的問題。可以帶著問題,進入第二階段——細讀理解課文內容。閱讀重點是爸爸的一段話,特別是其中的兩個復句,第一個復句是用“·哪·兒……·哪·兒……”連接的并列復句,告訴我們白楊樹能在任何地方安家落戶,生根發芽。第二個復句是用“·不·管……·不·管……·總·是……”連接的條件復句,贊揚了白楊在任何困難的條件下不軟弱不動搖的精神風貌。課文這一部分應讓學生熟讀,重點指導朗讀,強調把復句中帶點的詞用重音來表達,以理解內容,體會含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形象地描繪白楊在茫茫戈壁是如何同惡劣的自然條件斗爭的。教師可根據教材舉個例子,如:戈壁灘上,嚴重缺水,可白楊樹卻把根扎得深深的,從大地深處吸取水份;烈日曬得別的植物垂頭喪氣,而白楊的片片綠葉卻昂首向上……然后要求學生進行發散性想像。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概括出白楊的特點——扎根荒原,迎難而上。白楊正是因為有這種崇高的品格,才能“這么直,長得這么高大”。
三、明確白楊的象征意義。課文僅僅是贊揚白楊樹嗎?不,還有更深層的意思,也是本課的“暗線”所在,“他也在表達自己的心”一句,透露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爸爸是托物明志,作者是借物喻人,這是全文教學重點所在。要師生共議:“為什么說他在表達自己的心?”表白自己的什么心?(爸爸不僅自己安心在那里工作,而且教育自己的孩子扎根邊疆,建設邊疆)。這里,教師可做鋪墊性談話:爸爸在哪兒工作?那里的條件怎樣?爸爸安心在那兒工作嗎?從課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白楊象征著爸爸,象征著邊疆的建設者們,從狹義到廣義,這也是本文作者的用心所在。
在課堂練習中,要求學生以贊揚邊疆的建設者為內容,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兩個句式練習說話。例如:“哪兒需要邊疆的建設者,他們就在哪兒安家落戶,開墾荒地,建造工廠。”“不管是狂風還是大雪,不管是嚴冬還是酷暑,他們都在戈壁灘上辛勤勞動,打井采油。”還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所了解的邊疆建設者的事跡和成就,最后,要求學生根據邊疆建設者的特點(注意跟白楊的相似之處)——扎根邊疆、建設邊疆、艱苦創業。至此,師生可以共同列出下列板書:
白楊——扎根荒原迎難而上。
篇3
春天時,白楊樹那灰色的芽胞吐出綠中帶黃的嫩芽,長出嫩綠色的葉子,楊絮飛飄,白楊樹開始播撒生命的種子,播撒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了解相關精彩內容,接下來請參考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文章。
400字白楊樹日記1我家門前的那棵白楊樹,算是這條路上的“長老”了,它已經在這里生活了十幾年了,一年四季都十分美麗。
在略帶寒意的立春里,白楊樹早早就抽出了翠綠的新芽,當雨淅淅瀝瀝地落下來的時候,“綠寶寶”就使勁地吸著雨露,好像希望自己快快長大。
夏天,白楊樹已經到了茂盛的時期,葉子長得像小孩的'.手掌那么大,顏色已經變成深綠色的了,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漂浮在空中。每當熾熱的太陽烤著大地的時候,我和幾個小伙伴買幾根冰激凌到白楊樹下去乘涼,幾陣微風拂過我的臉頰,別提多舒服了。
秋天,剛開始時白楊樹的葉子有的是黃色,有的是綠色,偶爾還點綴著幾片紅葉子,變成了一棵五彩樹,到了深秋葉子紛紛揚揚的落下來,有的像小船在空中飄蕩,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許多葉子落到了地上,鋪成了五顏六色的地毯,真不忍心踩上去。
冬天,白楊樹的葉子已經所剩無幾了,比起旁邊枝繁葉茂的樟樹格格不入。但是,白楊樹一旦穿上了雪姑娘送給它的白棉衣,就變得生機勃勃了。瞧,樹上有“白蝴蝶”,有“白蜻蜓”……
雖然白楊樹不像柳樹那樣婀娜多姿,不像樟樹那樣四季常綠,不像梧桐樹那樣高大挺拔,也不行像面包樹那樣舉世聞名,但是,它不屈不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400字白楊樹日記2人們都說:“子路小學是名校。”我乘著公交車來參觀子路小學,到了那里后,果然名不虛傳,下面讓我給你說說吧。
子路小學有一處最美的風景,那就是操場兩邊的白楊樹。春天,白楊樹嫩綠的小芽抽出來了,同學們圍著它做游戲,捉迷藏,玩的可高興了。
夏天,白楊樹長大了。粗壯的樹樁、伸展出來的如寬大手掌似的樹枝、綠色的葉子。可以讓同學們乘涼,能陪伴他們度過一個涼爽的夏日。
秋天,白楊樹的葉子變黃了,紛紛落下來,像黃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別有一番趣味。瞧,落在了同學們的頭上,落在了同學們的手上……
冬天,下雪了。白楊樹穿上了雪白的袍子,亮晶晶的樹枝像一根根銀條向我們招手。看,風婆婆來了,雪花像一個個頑皮的孩子一樣爭著掙脫媽媽的懷抱,落在我們的頭上、肩膀上、腳上,有的甚至鉆到衣領里,讓人感覺涼涼的,很舒服。你瞧,白楊樹下,同學們在打雪仗、堆雪人、滑雪,可熱鬧了。在這雪白的世界里充滿了同學們的歡聲笑語。
啊,白楊樹,我愛你!
400字白楊樹日記3在我們學校周圍,有幾排蒼勁挺拔的白楊樹。好高的白楊樹啊!如果你抬起頭想看到樹尖,連帽子都會掉下來。好茂盛的白楊樹啊,在密密的樹葉間,連鳥的影子都找不到。春天,又抽出了嫩綠的新芽,呈現出一片新綠,比往常更加精神抖擻啦!一場濛濛的春雨過后,樹葉帶著晶瑩透明的露珠,好像有無數的生命在顫動。那樹葉綠綠的,在陽光的照耀下,像用水沖洗了一般,綠得發亮,美麗極了!
夏天,正是白楊樹生長的鼎盛時期。這時的白楊樹枝繁葉茂,更加郁郁蔥蔥。它用自己那茂密的樹葉遮擋住暴烈的陽光,讓我們在樹蔭下讀書、追逐、玩耍……夏日夜晚,老人們愛在樹下下棋、聊天,小孩兒愛在樹周圍捉迷藏。
秋天,白楊樹落葉了。人們把葉子弄回家生火。小朋友們愛在樹葉堆上踩來踩去,發"嘎吱嘎吱"的響聲。頑皮的孩子愛在樹葉叢中玩"過家家"的游戲,用樹葉做餃子,做小碗兒、小盤兒。這一切,充滿了童趣。
冬天,當白雪覆蓋大地的時候,誰不愿在這楊樹林里拋雪球、打雪仗?當你要退卻或躲避雪彈的時候,白楊樹會用它堅實的臂膀來掩護你。
我喜愛白楊樹。它雖然是一種極普通的樹,但它參天聳立,無比堅強,不折不撓。我愛白楊樹。
400字白楊樹日記4一進入公園,您就能看見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楊樹,它們是公園里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春暖花開的季節,萬物復蘇,白楊樹抽出了新枝,吐出了嫩綠的新葉,枝頭上還會長出一個個深褐色的小苞蕾,沒過幾天,小苞蕾慢慢長大了,就像一只只毛毛蟲,微風一吹,它們就隨風飄落。給新葉留出舒張身姿的空間。
夏天來臨,白楊樹郁郁蔥蔥,枝繁葉茂,它們就像一位位將軍站立在那里,保衛著腳下的土地。天氣炎熱時,它們又像一把大傘為人們遮擋陽光。大人們在樹下乘涼、聊天;孩子們在樹下嬉戲、玩耍,他們的歡聲笑語在樹下回蕩。
金風送爽,秋風習習,白楊樹的葉子慢慢從樹上落下來,落在地上厚厚的一層,就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個金色的毛毯,一踩上去就發出“吱吱吱吱”的聲音。喜歡樹葉的孩子會撿取一片最美麗的當做書簽保存起來,還有的折成扇子、小碗、小勺.......。
冬日里的白楊樹光禿禿的,就像一個禿頭老爺爺。沒有了樹葉的遮擋,鳥巢清晰可見,有時候我就會坐在樹下數鳥窩。
我喜歡白楊樹,喜歡這道美麗的風景線。
400字白楊樹日記5有人喜歡梨樹,有人喜歡桃樹,要問我喜歡什么?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告訴你,我喜歡的是白楊樹。
春天,白楊樹高大挺拔,樹上有一個個火紅的包蕾,像一個個小小的雪花雞柳,饞得我口水直流,好想上去大吃一頓。過了幾天,包蕾長大了,變成了一只只紅色的“毛毛蟲”。男孩子還會經常用這些“毛毛蟲”做惡作劇,嚇得那些膽小的女生嚎啕大哭。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楊樹遠看像一塊塊美味可口的綠豆冰糕,近看又像一個神秘的綠色山洞。
夏天到了,白楊樹像從天堂通到地面的一條路,高聳入云。白楊樹郁郁蔥蔥,為人們帶來了一片綠蔭。大人在樹下下棋,小孩在樹上玩耍,好一副唯美的畫卷。
秋天到了,樹葉像黃色的蝴蝶,從樹上落了下來,它們爭先恐后的投入到大地媽媽的懷抱里。
冬天,樹木上的鳥窩清晰可見,它們對白楊樹“嘰嘰喳喳”的叫著,像是在說:“謝謝你,白楊樹伯伯,為我們帶來了一個舒適的家。”
啊!我愛家鄉的白楊樹。
400字白楊樹日記6我家門前有一片高大挺拔的白楊樹。
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白楊樹也急切地吐出了嫩綠的葉子。剛開始,白楊樹的枝頭上長出了,一個個紅色的苞蕾。慢慢地,苞蕾越來越大,就像一個個毛毛蟲似的。微風一吹,毛毛蟲就飄落下來。這時候,小朋友就會拿著毛毛蟲去嚇唬膽小的同學。
長滿綠葉的白楊樹遠看就像一座座翠綠的群上:近看,就像一把把綠色的巨傘。不過,白楊樹也有缺點,楊棉飄落的日子會讓大家都非常厭惡。
春去夏來,白楊樹變得更加枝繁葉茂了。小鳥在樹上唱歌、玩耍;老人們在樹下乘涼、聊天、下棋;小朋友們在樹下追逐打鬧。陣陣 涼風吹來,樹下更加涼爽。
秋高氣爽的日子里,白楊樹的樹葉慢慢變黃了,但有些還是綠色。如果在這時下一場秋雨,變黃的葉子就會飄落下來,像一只只黃色的蝴蝶翩翩飛舞著。葉子落下來,就像給大地鋪上了一條金黃的毯子。走在上面很舒服,有時還會發出“吱吱”的聲音。樹底下時不時還會傳出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北風吹來,白楊樹仍然挺立在寒冬中。鵝毛大雪降臨,雪花落在樹枝上,厚厚的積雪就像給樹穿上了一件件白大衣。貪玩的孩子會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如果你走路的腳步重了,樹上的積雪就會被震落,樹下的你就會變成白發蒼蒼的“老爺爺老奶奶”了。
我喜歡這片白楊樹,因為在它的臂膀下有我們的快樂的童年。
400字白楊樹日記7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正是我們要建造秘密基地的時刻。
我們四處尋找建基地的地方,遠遠望見一個山坡,灰灰的,走進一點,發現全是石頭,沒一點綠色,是建造戈壁秘密基地的好地方。走到跟前,是一片工地,原來這里正在建房子。有一圈圍墻,我們找到一扇大門,門上有一個洞,門口沒人,我們便鉆了進去,地上散放著石頭,坑坑洼洼積了渾濁的水,陽光照在上面直晃眼。我心想:誰能在這兒住,誰又能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工作呢?又有誰能在這玩幾天?
我們在里面橫沖直闖,跑得熱極了,便各自找了一塊磚頭,靠著一棵樹坐下涼快一下。樹四周打了三角支架,一看就是移栽的,不過已經枯萎了。
“可惜啊!樹已經死了。”柴燦說。
“就是啊!不遮陽,日頭這么大,太熱了!”我說。
柴放年齡最大,懂得也多,很肯定地說:”可惜什么,全是石頭,哪能長得活。”柴放的話得到大家的認可,是啊!石頭上哪能長樹。
休 息了一會,我們繼續玩。我躲在一堆沙子后面,向四周偷看。忽然,一片綠色映入眼簾,我顧不上暴露自己,一下子跳了起來。“你們看,那有樹。”順著我手指的方向,前面幾十米有一叢茂密的樹木,三株或者是兩株。我們一口氣跑了過去,看見樹好直,我對伙伴們說:“哇!這是白楊樹,我在五年級下冊語文學過袁鷹寫的《白楊》一課。”“對,這就是白楊樹。”柴放說。我繼續說:“白楊樹能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生長,有人要建筑這兒,這兒正需要它,哪兒需要它,它就在那里很快地生根發芽。”
篇4
關鍵詞;語文教學 有效導讀 激發學生 思維能力
在分層導學實踐過程中,目標“導讀提綱”的設計在語文教學中占據決定性的作用,它直接引領分層導學的成敗。因此本人對此略做探討。
1.“導讀提綱”的設計要注意滲透二條原則。“導學”導讀的關鍵是讓學生通過“導讀提綱”,依靠自己去熟讀精思,而不是只聽老師講授。如教學《草莓》一課,可結合課后習題提出引導學生讀課文中的問題。一顆晚熟的草莓引發了作者哪些聯想呢?通過聯想作者抒寫了怎樣的情懷?課文中有沒有直接答案?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悟出文章內含的答案。
2.“導思”“導思”也就是使學生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不斷優化思維品質,取得“學”的最佳效果。如《白楊禮贊》一課后第一題:“圍繞白楊樹的不平凡文章從哪些角度表現白楊樹的不平凡?”。一般做法是教師著重于“怎樣寫”,并不注重“為什么這樣寫”。從“導思”著眼,提綱設計了“文章為什么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白楊樹的外在形狀有何特點?”“白楊樹與北方農民有什么相似點?”這樣學生根據提綱邊讀邊想,理出作者的思路,使學生認識到課文是以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外在特點、內在氣質由外到內層層深入的方法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法意義。
一、巧設提問導讀
教師梳理課文,從課文整體出發,設計出能貫穿課文內容,支撐全文的提問來引導學生閱讀。對提問的設計,不要追求答案的惟一性而限制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要提倡教學民主,要求學生真正理解“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時要盡可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學生對文章的閱讀和理解受自身知識水平、認知結構的影響,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肯定學生的首創精神和新穎獨特的見解。培養他們勤于思考,敏于發現,勇于發言,敢于表達的習慣。
1.以主問題形成導讀提綱。
教師設計一系列導讀的“主問題”形成導讀提綱。“主問題”是指問題群中最重要的,最能撥云見月、道破天機的那一問。特級教師顧德希說過:“凡是好的閱讀課,能給學生以啟發的是一句話或幾句話的理解,抓好了這句話或幾句話的理解,學生就會茅塞頓開。”恰到火候的高明一問,才是主問題設計的關鍵。教師涵泳課文,巧設一組主問題貫穿課文,適時拋磚引玉,引導學生閱讀。
2.“一句話概括”導讀。
教師對課文整體閱讀的檢測能讓學生表達自己不同的閱讀感受。有的說這是一個發生在草地上的故事……接著熊老師拋出自己的見解:這是一個用生命延續生命的故事。由此切中本文的玄機。問學生是否同意,并說說理由。這種導讀能調動學生對課文多角度的理解,能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而綜合概括能力是創造力的基礎。概括,能夠把握事物的全貌,能夠弄清事物之間的關系,認識事物的本質,從而向知識的廣度、深度進軍。學生要“一句話概括”課文,必然要自讀、自悟。然后站在一個高度去鳥瞰課文,從而達到自能閱讀,“自求得之”。綜合概括之所以有認識的飛躍,有創造,是因為總結出了規律,道出了特點,使之有了普遍性,為創造奠定了基礎。對學生的“一句話概括”要給予一定的自由度。切不可規定同一內容只有一種概括方式,甚至要求學生的概括與教師的表述一致。只要學生能從一個角度的閱讀理解來概括閱讀結果,并有新意,就都是創造性的概括。這種導讀,能讓教師了解學生閱讀理解的程度,從而適時地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再如特級教師寧鴻彬教《皇帝的新裝》,導入課文后,要求學生快速讀課文后給“皇帝”加上一個形容詞,用“一個 的皇帝”表述并引用課文中的話說明。學生討論后達成共識:一個自欺欺人的皇帝。這種一句話概括,角度非常寬廣,能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在達成共識時切中課文的主旨,便于教師靈活掌握學生了解課文的層次水平。這種導讀,很多課文都可以采用,只要教師善于鉆研教材,做到“熟能通其竅,精能盡其妙”,一定能設計出巧妙的“一句話概括”的導讀設計。
二、“讀”占鰲頭導讀
即以讀來完成對課文的理解。采用多種讀的形式,反復錘打,“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使課文“其言如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劉國正曾這樣回憶他的語文老師:“他喜歡吟詠,詠到得意處,音節鏗鏘,聲震瓦屋。我也跟著吟唱,跟著鏗鏘。許多詩篇的妙,是在跟著吟詠中體會到的。”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用了15年時間研究學生的讀寫量。結論是:“要使兒童學會有表情地、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那么,他就必須在小學期間(4年)朗讀過200小時以上。并且小聲默讀超過200小時以上(包括課堂上和在家里的時間在內)。”這400小時就是一個學生獲得閱讀基本能力所必須的訓練量。
以讀來完成對課文的理解,采用范讀、領讀、點名讀、聽讀、自由讀、速讀、分組讀、試背讀等多種讀的形式來理解文義。在讀中批、讀中思、讀中寫、讀中疑、讀中問、讀中摘中完善讀的過程。詩詞教學中多采用此種導讀設計。比如教《木蘭詩》,教師先范讀再點名讀(在點名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糾正字詞,掃清生字、生詞障礙),接著分組讀和聽讀相結合(課文有8段,可把全班分成8組,每組各讀一段,在讀的過程中其他組聽,并在腦中試著跟讀)。接著再大聲地自由讀一遍(在聽讀中學生可能對內容稍留印象,但還模糊不清,自己再自由讀一遍,加深印象,并要求他們邊讀邊圈畫批注)。接著再訓練速讀(讀得快,反應也快,古人讀書,一目十行的才子常被傳為美談。)。然后全班齊讀一遍(部分學習好的可以不看課文,跟著其他學生讀)。最后試著背讀(即背誦課文)一遍。教師視其情況再進一步采取點撥、研習,進而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篇5
今天,我讀了《白楊》這篇課文,讓我很有啟發。課文是說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地接將要上小學的兩個孩子。在返回新疆的火車上,向自己的孩子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樹,借樹表達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樹那樣,哪兒需要他們,他們就在哪兒生根、發芽、成長。
讀完這篇課文,我感到這位邊疆建設者有著博大的胸懷,非常偉大。那些邊疆建設者們也同這位父親一樣,有著遠大的志向,相信通過自己的子子孫孫開發邊疆,可以讓新疆變成美麗的地方,自己默默的奉獻著,我們也要學這些邊疆建設者們。讀完這篇課文,我想到了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也是個默默奉獻的人,她不僅很關心我,也很關心自己的學生。有一次媽媽在家兩眼瞪著電視,但卻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我問:“媽媽,什么事情。”媽媽說:“我在想我的那些學生的英語成績為什么提高不上去呢?”她又說:“你幫我問一問你的英語老師吧!”“我才不問,要問你自己去問。”我說。接著,隨著一聲“吃飯了”,我們的談話結束了。由此可見,媽媽是非常關心自己的學生的,希望天下的學生們能夠體諒老師,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篇6
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背景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運用探究性學習方法能讓學生從探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但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適合采用探究性學習的方式,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選擇是否用探究學習方法,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探究。下面就幾種常用的探究性學習方法談談本人的淺見。
一、課題探究法
課文的題目是課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文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很多課題都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提煉,是課文的“眼睛”,吸引我們去閱讀和探究。
例如《白楊禮贊》一課。首先引導學生圍繞“禮贊”進行探究學習:作者贊美白楊樹的哪些方面?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閱讀、思考、探究,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作者贊美了白楊樹的生長環境不平凡、白楊樹的外部形態不平凡、白楊樹的內在氣質不平凡。然后再引導學生探究:贊美白楊樹是不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如果不是,作者最終想贊美什么?學生通過探究學習,就掌握了文章的中心:白楊樹象征北方的抗日軍民,作者贊美白楊樹,其實是要贊美抗日軍民。
學生在以上由“課題”切入的探究過程中,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逐漸由模糊到清晰,由膚淺到深刻了,思維品質也得到了培養。
二、假想探究法
假想探究法是將學生的語文學習由討論現實存在的問題引向探究虛構、虛擬、假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孔乙己》這篇課文,結尾寫到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孔乙己究竟會不會死?《范進中舉》中范進中了舉人后,他會變成一個怎樣的人?可以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虛構,引導學生創作。如在學習了《犟龜》這一課后,我設計了如下想象探究題目:學習了這一課之后,我們很容易聯想到“龜兔賽跑”的故事,展開你的想象,假如兔子沒有睡覺,烏龜能不能獲取勝利?烏龜除了在兔子睡覺的情況下,還有哪些情況下能獲得勝利?你稱贊烏龜還是稱贊兔子?為什么?
上述各種形式的假想探究性學習,至少有以下兩個方面的作用:一、調動探究想象和閱讀寫作的積極性,激勵寫作動機,讓學生體驗完成作文的樂趣;二、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三、自主探究法
魯迅說讀書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運用自主探究法,要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去探究。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這個閱讀主體獨立領受和駕馭文本。郭沫若說“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強調了自主閱讀的可貴。
例如,在教學《家》這一課時,自讀第一遍,要求學生探究:作者自己怎樣認識家的?自讀第二遍,要求學生探究:從中體驗到作者對家有怎樣的感情。自讀第三遍,要求學生探究:對比作者談談自己對家的認識。這樣的指導,充分保證了學生自主讀書探究的時間,在交流匯報時,很多學生有話可說,連平時很少發言的學生都提出了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找回自我,發展個性,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質疑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質疑是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內驅力。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從而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例如,教學《空城計》這一課,老師依據練向學生提出問題,教給學生質疑探究學習的方法。諸葛亮巧施“空城計”,弄險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作為“魏之名將”的司馬懿為什么會中計?學生們帶著問題去探究學習,就會探究明白:諸葛亮的成功在于他知己知彼,對敵將了如指掌。而司馬懿中計是因為他未能全面真實地了解諸葛亮,過于多疑和謹慎。在此探究的基礎上,又能分析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諸葛亮足智多謀、運籌帷幄、臨危不懼、大智大勇;司馬懿剛愎自用、狡詐多疑。
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養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五、比較探究法
“有比較才有鑒別。” 比較研究法就是對物與物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或相異程度的研究與判斷的方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辨析,從而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篇7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法的意義
1.1探究式學習方式是新課標的要求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中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很明顯,讓學生在探究中去學習已經提到了一個高度。為了能夠讓學生在探究中去學習,掌握并靈活運用探究式學習的方法,身為語文教師就應該通過課堂教學向學生滲透探究式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對所需要材料的搜集、整理,再經過積極主動而獨立的思考,進一步發現問題所在,探究問題的實質,最后針對所遇到的問題能夠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并給出合理的結論。
1.2探究式學習方式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當今社會,最需要最缺少的就是復合型的人才。而復合型人才必須具備多種能力,其中之一便是創新能力。探究式學習是進一步發現問題所在,探究問題的實質,最后針對所遇到的問題能夠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并給出合理的結論的前提,是復合型人才必須素質,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2探究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2.1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必須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的同時,體現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時,禁止一言堂的教學方法,要多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在探索中去發現,去理解,從而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使結論在水到渠成中獲得。
筆者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工作中,無論是在課前的預習環節,還是在課堂教學環節都非常注意做到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體現。比如,筆者在進行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白楊》一課教學時,首先給學生提出非常具體的預習要求,并且在新課講授前要檢查預習情況。《白楊》一課筆者的預習要求是:能夠準確認讀本課中出現的生字和生詞;讀通、讀順課文,并且要把字音讀準,閱讀時劃出自己不太清楚的地方;用自己的語言說一下本課寫了一件什么樣的事件。而在新課教學環節,筆者也同樣是設置了諸多的問題,讓學生獨立地去思考,自主探究,找到問題的答案,以便更深層次地去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比如,筆者提的部分問題有:你是從哪些文字的描述里看出列車在前進?白楊怎么長得這么挺拔這么高大?爸爸只想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不管遇到風沙還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在這一句里,你又能讀出白楊的什么特點?什么品格?
2.2給學生主動提問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
《白楊》這一課的教學,筆者一方面深入的設問中把學生引入思考,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答案中進行積極思考;另一方面給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機會,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后自己得出問題的答案。比如:當學生品讀到“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筆者詢問學生這里的連續幾個“只知道”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沒用“知道”?學生都能比較準確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學生也就此句提出了問題:爸爸為什么要接孩子去新疆?那么遠,完全可以爸爸媽媽回去看孩子,不用接孩子去新疆了嘛。針對學生的提問,筆者沒有馬上回答他,而是讓他好好想想,為什么?然后告訴學生,如果暫時沒有答案,不要緊,我們接著分析下面的文字,之后再回頭看看這個問題是否有了答案?“爸爸摟著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了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這一句中“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筆者讓學生理解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僅僅是在寫白楊樹嗎?結合上一個同學提出的為什么爸爸接孩子去新疆,想一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什么?經過點拔,學生很快就得出了這幾個問題的答案,他們明白了爸爸介紹的也不僅僅是白楊樹,文章中寫的也不僅僅是白楊樹,那高大的白楊就是扎根于新疆的父輩們的象征,而那正迎著風水成長起來的小樹就是這些孩子們。
3結束語
總之,探究性學習對當今課堂教學改革而言,意義重大。探究性學習在教學實踐中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是正常現象,這需要我們教師進一步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逐步解決這些問題,使探究性學習方式逐步完善。
篇8
本文結合新課標的精神,闡述了語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并對閱讀教學中如何實施語言訓練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閱讀教學 語言訓練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生命活力的,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把課堂建立成一個溫馨的"家",給學生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一、語言訓練的現狀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語文教學在繁榮的背后出現了不少值得憂思的現象,其中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就是語言訓練的削弱。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很多教師重視了“自主”、“合作”、“探究”、“開放”等閱讀形式,語言訓練的內容越來越少。我們很難看到老師帶領學生扎扎實實地學詞寫字,也很難看到老師切出大塊時間進行默讀、復述、背誦等訓練。即使有這樣的訓練,也因為過分強調了自主而使得訓練不到位;過分強調想怎么說就怎么說,缺乏表達的規范性;說寫的交流只重視內容的反饋,忽略了語言的形式,且經常得不到時間的保證;教學中逐漸淡化了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民主的課堂氛圍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民生的氣氛,同時,最寬松的時候是創造性思維最活躍、創造力最豐富的時候。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把微笑帶入課堂,富有情感地教學,語言親切自然,趣味盎然地啟發、感染學生,積極捕捉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課堂重鼓勵。
二、《語文課程標準》的有關理念
語言是工具,對工具的掌握、使用和操作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技能。語言技能的形成必須經過訓練。這種訓練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練習。既有明確的目的,又要有科學的方法。其實傳統的語文教學進入誤區主要原因是,對學生的訓練太呆板、太僵化、太機械,學生學習知識是完全意義上的被動接受者,并且主要為應試服務。在新的課改實踐中語言訓練不能取消,而需重新構建,語言訓練不僅是指語文智能的培養,而且浸透了語文情感。在內容和目標上,既包括外在語文行為的訓練,又是指導包括內在態度和價值觀的培育。二者是相互轉化和相互建構的,是統一的。
三、閱讀教學中如何落實語言訓練
篇9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925X(2012)07-0269-02
什么是創造呢?我想,簡單來說就是在探索知識中,凡是新思想、新觀念、新意見能夠建立新理論的,凡是有新意圖、新方法、新設計,能夠做出新成績或造出新東西的都可稱為創造。創造力包括敏銳的觀察力、準確的記憶力、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想象等。小學生的創造力依靠老師的創造性教學來培養。創造性思維并不神秘,只有教師引導得法,創造性地教,學生才能創造性地學,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語文學科也是思維學科。語文教學在創造性教學中有許多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實際來簡述一下語文課中的創造性思維的點滴做法:
1鼓勵學生應用想象,增進創造新思維能力
有位哲人曾經這樣說過:"想象就是創造力"。想象是創造的翅膀,有了想象,才有創造。探索是創造的門戶,不去探索,何來創造。教師要創造機會,給學生一個想象思維自由馳騁的天地。我在教《盧溝橋的獅子》一課時,充分利用描寫盧溝橋的石獅子形態的“有的……”句式,讓學生進行發揮想象,說出你心目中石獅子的樣子。學生的想象五花八門,有對未來美好的憧憬,有對日本帝國主義憤慨,還有表現中國人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既發揮了學生的聰明才智,開拓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又使學生對語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了深刻的認識。愛伊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著重要的作用。
2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表達和容忍不同的意見
教育的生命在于創新,學生成才在于創新。創新思維素質與能力的培養融入學習之中,時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
在教學《燕子》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小燕子的到來增添了春天的生機,學完描寫春天景物一段時,我手持“小燕子”(剪紙)引用最富有詩意的當代詩人金波的詩句:“風,搖綠了樹的枝條;水,漂白了鴨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個冬天,你看春天已經來到了!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斜著身子……”在黑板畫的景物里“飛”來“飛”去,詩的意味美與課文的描述美結合,給學生帶入了美好的想象的境地。
接著我請學生們到黑板前,手持“小燕子”用金波詩句,也可以自己描述或引用其他詩句來創造性地描述課文。學生們的思維踴躍起來,有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有的引用宋代詩人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讓小燕子不僅在“課文”中“飛”,還“飛”到人家的屋頂上,告訴人們:“春時耕種夏時耘,粒粒顆顆費力勤”,及早動手做自己想做的事;還“飛”到小朋友的肩膀上,讓小朋友去感受大自然的美……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以其固有的特質能夠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能力和意識,成為創新思維的生成陣地之一。
再比如教《白楊》一課時,老一輩的新疆建設者面對惡劣的環境、艱苦的條件,那堅強不屈、無私奉獻、扎根邊疆,“奉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青春獻子孫”的崇高精神,離學生生活的年代已經久遠,是當今學生理解的難點。那么,怎樣將這類思想內容比較強的文章講好呢?讓學生不脫離語言文字去感受新疆建設者的崇高精神呢?我想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把學生帶入到那種入情入理的境地里。我沒有按照正常的課文描寫順序進行教學,而是在黑板上畫了棵高大的白楊樹,讓學生直觀感受并說出白楊樹的特點。學生說的與課文描寫的并無差異,再讓學生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樣描寫白楊樹的特點的,然后把白楊樹“放”在荒涼的大戈壁里——學習描寫大戈壁的內容,通過對大戈壁環境惡劣的增補內容的介紹,讓學生說出當你面對這樣惡劣的環境你想說點什么?緊接著讓學生假設自己是白楊樹,當風沙肆虐地吹來時,你會怎樣?當雨雪下起時,當干旱來臨時,當洪水到來時…….學生在想象中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在語言文字的描寫中受到了思想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3抓住契機,深入探究與交流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教學建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教學《桃花心木》一課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學習的:先設計導語“同學們,當我讀完這篇課文后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是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的細心人,他能夠通過觀察種桃花心木的人種樹的過程,而總結出道理來,你們知道那個道理是什么嗎?”這樣直奔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學生找出后,不急于解答,在引領學生學習課文中種樹人怎樣種桃花心木的。由此,不僅作者產生了疑問,學生也產生了疑問,當在學習種樹人說的一番話時,我沒放松“種樹人笑了”這一細節描寫,讓學生設想一下,他笑時,在想什么?學生聯系上下文產生的疑問,回答出:“他在想作者對種樹的知識不了解;他在想你是不是認為我很懶……”連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也站起來充分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并聯系實際深刻地談了感受,這樣難點教學以不攻自破。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語文課也不再僅僅是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而是有了更深層次的延伸,那就是孩子思維的發展,尤其是他們的創新思維。對于孩子創新思維的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要在課堂教學中磨礪而成的。語言是思維的反映,也是思維的結果,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靈魂。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說得好:“應該讓文章的思想感情伴隨著語言文字流淌到學生的心田。”語文課上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篇10
一、精心設計好閱讀教學中的討論內容
閱讀教學中用于討論的內容應該精心安排,有所取舍,一目了然的、可有可無的、高深莫測的問題,都不需要安排討論。教師應選取文本的“精彩點”、思維碰撞的“分歧點”、問題的“疑難點”、解題的“錯誤點”等作為討論內容,激活學生思維,增強討論效果。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怎樣從課本和學生質疑中選取精要問題呢?
1.抓脈絡討論思路。如教學矛盾的《白楊禮贊》,可以提出如下的問題:作者在寫白楊樹之前為什么先描寫高原風光?文中的白楊樹有怎樣的形貌和氣質?聯系文章的寫作背景,說說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通過討論,學生能理清作者的思路:扣題――白楊樹生長的環境之美――白楊樹的形神之美――白楊樹的象征之美――點題。理清了思路,就有助于理解全文。
2.抓文眼討論主旨。題目往往是文眼,緊扣文眼,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變色龍》一文,緊扣題目可提出如下的問題:這篇小說取名為“變色龍”,有什么深刻含義?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閱讀思考后討論,經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就會明白這篇小說的情節、線索和寓意。
3.抓筆法討論表達特點。如教學《口技》一課,在熟讀成誦疏通了句意之后,我這樣提問:作者本意是描寫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口技者的高超技藝,為什么還用一定的筆墨描繪聽眾的神態動作和反應呢?學生經過討論,理解了正面描寫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表現手法。
二、審時度勢把握閱讀教學的討論時機
教學中當學生對某一問題積極思考,急于解決,而尚未解決之時,教師應恰當指導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明確思路。當學生對某一問題已經思考了很久,但尚未考慮成熟,想說又難以表達時,教師應幫助學生弄清事物的本質,然后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憤、悱”之時就是最好的時機和火候,也是讓討論“實”而“活”的重要條件。為了切實抓住這個時機和火候,教師就要善于揣摩學生心理,體察學生需求,熟悉教學內容、要求和目的,善于審時度勢、把握時機。例如:出現了新的語文知識、需要新的語文能力之時;遇到了既是大家希望解決的,又是有一定難度的語文教學范圍內的問題;遇到了學生的意見不一致且有必要爭論的問題;遇到了大家都感興趣且有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當機立斷,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討論時教師仍然要善于引導并時時關注形勢發展;在時間上,盡量做到宜短則短,切忌時間過長。
三、發揮好教師在討論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課堂討論不是教學的點綴,不是“花架子”,所以要扎扎實實地推進。討論前學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討論時教師應根據實際需要合理分組,例如:同桌2人討論、前后相鄰4人討論、按意見分組討論、按學習小組分組討論、全班討論。討論的程序規范,討論之前要求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先行預習,自己先認真讀一讀、想一想、寫一寫,然后小組議一議、辯一辯、問一問。主持人、記錄員等各負其責,各位組員善聽善言。在“實效”而“靈活”的討論過程中,教師始終發揮著關鍵性主導作用。時機的把握、內容的選取、形式的應變,都需要教師的沉著機智、敏銳眼光、厚實功底、科學理念與職業靈光。即使在討論前,教師也要善于指導學生進行充分準備,如課前搜集相關資料或信息,課堂上充分閱讀和思考,必要時的提示點撥,等等。討論時,教師要始終發揮主導和調控作用。如果學生的發言離題了,或者學生在枝節問題上爭執不下,教師要及時并善于撥正方向;對于較難的問題,教師要善于啟發疏導,以推動討論上層次。針對學生的表現適時收束,及時小結,或肯定,或指出其優劣,或補充己見,對于意見一時難以統一的問題,留待課后繼續探討。
四、組織好討論教學的形式
在討論式閱讀教學中,應倡導自主閱讀、合作研討與個性創新整合的學習形式。因為討論要在自讀的基礎上進行,通過相互交流,質疑啟發,深化理解。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起好組織、指導的作用,而且要適時、適度地參與研討,不能把學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結論上“靠”,而要鼓勵思維的多向性和結論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多元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創新”是在自讀研討的基礎上,各人把文章內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經驗、文化內存、思想情感等聯系起來思考,通過比較延伸、聯想和推測,提煉出某種和“教參”不盡相同的內容,并用簡要的文字表達出來的過程。在實際操作中,我一般在學生整體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根據課文問題特點設計一個大問題供學生們精讀文本討論分析,而這個問題應該就是本堂課的重點所在,整堂課就這樣一以貫之。比如在教《一雙手》一文時,考慮到單元教學目標其中之一是培養學生在閱讀中圈劃評點,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大問題:文章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雙怎么樣的手?他如何刻畫出這雙手的特點?然后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認真研讀文本,對文本進行勾畫圈點,然后學生自由發言。很快學生就掌握了這雙手的特點,了解了文章在描寫中所用的修辭手法及其寫作手法。既完成了教學的任務,又達到了訓練閱讀的目的。
為了更好地應用討論式教學,教師必須根據學生、教材和環境的實際情況,讓討論的時機、內容和形式靈活而具有實效,這樣才能使閱讀教學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才能在閱讀教學中正確理解、貫徹落實語文新課標的新理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區培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