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貫注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3-20 20:34: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全神貫注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職學生;激發興趣;教學;措施
G633.91
一、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1.學習興趣可提高課堂上學生的認知效果
學習興趣產生認識的內驅力,是學習動機的內部來源,使學習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它使學習者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其外部表現為好奇心強、喜歡挑戰、解決問題具有獨立性。其內部表現為:注意的廣度、持久性提高;回憶的再認、再現能力增強;思維具有發散性、創造性,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水平。實驗證明,在兩組學生中,第一組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產生認識內驅力,學生自發指向認識對象;第二組用講述、灌輸法,學生在指令下機械記憶。第一組方法對教師而言費時費力,而且在教學剛剛結束的測試中第一組與第二組并無顯著差異,甚至有時第二組要優于第一組。然而,在過了相當一段時間之后再做一次測驗,檢查知識保持的程度,此時,前一種方法的優勢就會凸顯。興趣可以彌補天賦的平凡,也可以使智能優秀的孩子創造更好的成績。
2.學習興趣可使學生在課堂上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降低疲勞度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以為,“知道自身就是一個激起生動的、不可熄滅愛好的最令人贊賞的、驚訝的奇特進程”。學習者的學習愛好可使學習者對學習目標充滿熱情,構成積極的探求欲望,對信息加工處于無意識的自動化中,或自動控制狀況,學習中無須調集太多有意注意,對毅力盡力調集能量的需要降低。一旦問題解決,內涵根究的需求也隨之出現,學習者會發生輕松、滿足的心情體會,從而對學習的內容乃至學習環境發生接收、親和之感,較少或防止焦慮、恐懼、懼怕被處分、懼怕失利等負面心情,降低疲憊度,苦學變成樂學。這也恰是我們在新課程變革中倡議的自主、開心的學習狀況。
二、如何激發高職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用多樣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高職課程是在初中內容基礎上對生命科學的再認識和拓展,是從可視的宏觀教學轉入微觀的分子和細胞,是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再加工和發展。赫爾巴特說:“同舊有知識相關的新事物會引起我們的注意。而我們全然未知的事物是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的。但是,凡是熟知的事物盡管可以引起我們的注意,其注意是不會永續的。可以引起我們最大興趣的事物是知與未知的混合物。”所以,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聯系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以此為依托,學生不會感覺所學內容是空中樓閣,而是水到渠成地遷移接受,從而獲得學習成就感,又進一步催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講“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一節時,可先演示實驗“不同條件下過氧化氫的分解”,學生有初中化學所學加快化學反應速度的方法――加催化劑,而感知和理解酶的作用就順理成章。如在講“免疫調節”時,由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感冒,到世界聞名的“泡泡男孩”大衛?菲利浦?威特,他們都是怎樣發生的?是免疫系統出現了哪些問題才導致現在的結果?他們的免疫系統和正常人有什么不同?這些都是和免疫調節相關的信息,對此學生產生強烈好奇心,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2.以創設問題情境、制造懸念的方式激發學習興趣
有人把興趣視為“隱性的學力”,興趣的廣泛性與強度意味著一個人未來學習的潛力。因此,興趣要激發,更要培養。不同學科都隱藏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資源,教師要善于發現挖掘和巧妙實施。如高職在講“高職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時”以游戲情景導入,數三角形個數,由幾個到幾十個、幾百個,學生都可以直接數出來,當數量增加到幾十萬幾百萬時怎么辦?一時間學生激動萬分,建議紛呈,有的畫正方形樣方,有的把印有圖形的紙折成多等份,還有學生用水杯蓋子畫出圖形取樣……由此引入估算法的學習,學生興趣盎然。
3.利用課堂小游戲激趣
針對學生上課小專心聽講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一些游戲之類的活動,比如,“開火車”,分角色朗讀課文,來想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在上《全神貫注》這一課時,這個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這一課的教學目的是通^學習,使學生理解“全神貫注”的意思,以及從中學雕塑家羅丹那種對工作認真、一絲小茍的精神。這一課的重點是第二部分,大意是“羅丹全神貫注地修改女塑像,竟然忘了他請來的客人茨威格”,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理解“全神貫注”我認為是難點,那么怎么突破這一難點昵?我先找了兩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來讓學生體會“全神貫注”的意思,但這樣效果還是小盡如人意,我就想是小是來個角色表演。我一說分角色表演,學生們那個高興勁兒就別提了,大家都踴躍舉手,爭著搶著擔當角色。我叫了兩個在班里比較幽默的男同學進行表演,沒想到扮演羅丹的男同學把羅丹全神貫注修改女塑像的表情、動作、語言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出乎意料。表演完后,教室里一片掌聲,學生們個個樂得小得了。表演完后老師再問“全神貫注”是什么意思,學生們都小難理解,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很輕松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化難為簡,老師小用強調專心聽講,小用組織課堂,所有這些已經吸引了每個學生。
三、結語
每位教師都希望學生能夠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接受自己所講的知識,并讓他們真正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地探求知識。能否達到這個目的,受很多因素影響。但教師積極探索并運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與方法,無疑是其中的關鍵因素。在新課改過程中,這顯然是每位教師要積極探究的永恒課題。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歷史;趣味;導語
如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應用知識的能力,成了我們全校教師研究的主題,因此增加歷史課堂的趣味性就變得重要起來,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在如何提高歷史課堂趣聞性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俗語說萬事開頭難,可一旦頭起好了事情也就成功了一半,上課也是如此,所以每節課我都要精心設計導入語。好的導語是一堂課成功的起航。好導語猶如大幕拉開后的那份絢爛讓你為之傾心;猶如美好的樂章的開始,扣你心弦讓你為其陶醉。從導語開始就讓學生靜止的感情靈動起來,使學生學習狀態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轉變。例如在講《 “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及其實踐》時以容韻琳的一首《七子之歌》導入,甜美動情的歌聲一下子把全體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這節課來,連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也主動地翻翻課本看看課本和這首歌有什么聯系。“我要歸來,歸來”結束歌曲后老師設置問題“香港澳門問題是怎么來的?”就顯得順理成章了。這樣老師在導入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目的就達到了。當然導語的設計形式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視頻、詩歌外還有對聯、故事、圖片、提問等等。
篇3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課程改革的方向得到了普遍認同,課程改革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課堂教學發生了積極變化,但課堂中學生活動表面化、淺層次的學習狀態依然存在.這將會影響學生對學科概念和學科學習過程的理解,要改變這種現狀,首要任務是改進課堂教學設計,從課堂教學的起點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學科思維能力的養成.本文以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一節課教學設計為例,展示基于“深度學習”相關理論的教學設計。
1“深度學習”及教學設計程序
“深度學習”是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提出的教學改進項目,它提出了指導教師進行教學的單元設計和實踐模型.該實踐模型提出了進行教學設計和實踐的四個要素:選擇生成性單元學習主題;確定深度學習目標;設計深度學習活動;持續性學習評價.深度學習教學改進項目旨在幫助教師整合教學內容、指導學生深度參與學習活動,改進教學實踐,使學生獲得有意義的深度學習體驗.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程序對應四個要素,提出了教師應考慮的幾個基本問題,如表1所示。
剛開始時FM=G(G為吸壁球所受的重力),由于吸壁球與豎直平面之間總是存在縫隙,外面的空氣會不斷地通過縫隙進入到塑料小吸盤內,使小吸盤內的氣壓p1不斷變大,隨著p1的增大,最大靜摩擦力FM逐漸減小,最終當FM接近G時,吸壁球掉落下來。
3一張報紙的力量
報紙是一種常見的學習資料,用報紙做實驗器材,對學生來說有特別的新鮮感,筆者用報紙做實驗的接近10個,用報紙演示大氣壓強的實驗就是其中的一例。
實驗器材幾根約1 m長的同規格木板條、一張大報紙、小鐵錘先把一根長約1 m、厚度約5 mm、寬約50 mm的薄木板條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將木板條的三分之一露在桌子邊緣的外邊,用小鐵錘猛力敲擊薄木板條,瞬間薄木板條迅猛向上跳起,薄木板條只是有點受損而并沒有敲斷.再取一根同樣規格的長約1 m、厚度約5 mm、寬約50 mm的薄木板條,放在平整的桌面上,木板條的三分之一露在桌子邊緣的外邊,再取一張完好無損的報紙,把這張報紙覆蓋鋪在平整的桌面及木板條上,用手把報紙抹平,使報紙盡可能貼近桌面.然后舉起你的右手對準露出部分木板條的一端,用力快速劈下(也可以用小鐵錘敲擊,如圖3所示),只聽“啪”的一聲,木板條露出的部分在桌面邊緣處折斷了,而鋪在桌面上的報紙和木板條紋絲不動(如圖4所示).精彩的實驗效果、鮮明的實驗現象對比,不僅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激起學生強熱的探究欲望:為什么報紙會有這么大的壓力?原來是大氣壓在暗中幫了大忙.因為大氣壓強是每平方厘米1千克(力),一張報紙上的大氣壓力非常之大.雖然報紙的上下表面都存在大氣壓力,但是在極短的時間內要使報紙跳起身來,上表面的大氣壓力就顯現出來了.就好比站在水里的人,他前后都有水的壓力,但是要他在水里快速奔跑能做到嗎?
[TP12CW114.TIF,BP#]
篇4
高效課堂是一種教育形態,它要求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心智潛能,以現有知識為基礎,激發學生認知和情感的再構建,從而達到一種學習的高效益。尤其是語文課,它必須能啟迪學生智慧,必須是一種適合每位學生發展的有效課堂。
語文高效課堂是以學生體驗為核心的實踐活動。
“高效課堂”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大膽提出“解放老師、解放學生、解放教育”的思想,倡導旨在張揚學生天性,依靠學生內部自然發展的教育教學模式,讓學生寓學于樂,寓學于自然天性,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討論,讓學生沉思,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真正有效的學習是一種心智活動,而不是單純的記憶和理解。而體驗正是一種心智活動。”學生需要認知的領域非常廣闊,語文課如果能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開辟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課堂,給學生拓寬表現的平臺,就能激發起主體的參與性,學生反復適應參與的全過程,就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模式,從而珍視自己的個人經歷,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語文高效課堂從關注學生內生態出發,使教育對象在實踐中認知、明理和發展。
教師的教學只有讓學生如沐春風,才會有春風化雨之功效。根據學生語言水平、認知能力、思維類型等差異,實行分層設計、分層指導、分層訓練,是一種以學生為根本的體驗教育。這里的“體驗”是一種實踐行為,是親身經歷的動態過程,是學生發展的必要途徑。
——充分研讀教材,研究學生,解決老師的講與學生學的問題。過去我們太在意老師講多少分鐘,學生學多少分鐘,多不好,少不行。死板,無操作性,宛如烙油餅,火候不足就不熟,火候過了,就糊了。但教學終究不是烙油餅,這樣的規定就顯得做作;老師該不該講,該講多少,完全取決于課堂和學生的實際,沒有必要講,一分鐘都是浪費,反之,需要老師把握深度和高度時,老師就是講上三十分鐘也無妨。其彈性限度由課堂內容、學生實際來定。
——優化教學設計,解決課堂的動與靜的問題。一味的動,必然使課堂浮躁,失去應有的深度;一味的靜,也必然使課堂如同一潭死水,失去生命和活力。動與靜和諧統一,方可實現課堂的高效。動,需要學生交流,需要展示,要人人都迸發出講解和傾訴的熱情;靜,需要保持安靜環境,讓人人沉思探究。
語文高效課堂需落實“低起點、小坡度”的教學原則,關心學生,減壓增效,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發展。
——改革課堂結構。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目標,抓住知識主線,注重基礎,講練適度,徹底改變“滿堂灌”“一講到底”的落后教學方式。在自學、精講、討論、合作、檢測、反饋等方面下功夫。關注每一個有問題的學生,關注每一學生的問題。課堂上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讓學生自主卻不自流,讓學生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全身投入,緊張而愉悅地學習。
——優化作業設計。要求教師精心設計作業形式,改善作業批改方式,減少學生重復、機械、無效的作業。教師精心地設計具有針對性、層次性、選擇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作業,發揮作業批改中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和師生心靈交流的激勵性作用。重視探究過程,強調過程反思。
——規范學生學習習慣。通過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鞏固等學習過程的管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作為漢民族共同語,是每一個學生都應該認真學習的,語文教學要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鼓勵多讀優秀作品,鼓勵討論問題主動參與,積極發言。
篇5
語文這門學科包羅萬象,內容繁雜,它本身就是一個德育、智育、美育等的復合體,可講的內容實在太多,語文教師往往不好把握,很容易出現偏差,所以總有人批評我們是“耕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那到底應該教什么呢?這是擺在我們每個語文教師面前最重要的問題,也可以說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根,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感悟,我想有四點是要注意的。
一、語言
語言是語文課堂必須抓的內容。因為語文它首先是一門語言學科,學習并學會運用語言是我們語文教學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其它所有的一切都是以此為基礎的。
如教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3—5段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作者當初剛看到這份修改稿時,為什么會一下子愣住了呢?
生:因驚訝和激動,自以為寫得很好的作文,沒想到葉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
師: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舉例來說說嗎?
生:“一張”改成了“一幅”;“書皮”換成了“包書紙”……
師:你能從這幾處改動中感受到什么呢?
生:葉老工作一絲不茍。
生:葉老并沒有看不起“我”只是一個小小的中學生。
生:葉老雖然不認識“我”,但還是這么認真的批改“我”的作文,真偉大。
“一張”“一幅”“書皮”“包書紙”這幾個詞語處理好了,葉老的形象在學生心中就活了,再抓住“密密麻麻”“到處”讓學生來感受,抓住“如春風拂面”這個比喻句讓學生真切地感受肖復興內心的溫暖與感激,這樣,學生就真正走進了文本,試想,要是不理解這些關鍵的詞句,如何才能理解人物、理解文本呢?所以只有抓住語言這一關鍵點,才能讓學生去深入理解。
二、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我們能夠在教學的同時,根據內容的不同,把文章的一些表達方法、寫作方法、解讀文本方法靈活的有意識的教給學生,學生一但學會運用,所形成的能力將讓他們受益無窮。
如在《全神貫注》一課中,我作了如下教學設計:
師:默讀第二段,感受羅丹在工作時情緒發生了哪些變化?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學生讀書交流)
生: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嘴里嘰里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
師:哦,你從羅丹的動作和神態中體會到他當時是怎樣的心情?
生:非常激動。
師:帶著你的這種感覺讀給大家聽。(生讀,評價)
師:想想作者是通過描寫羅丹的哪些方面把他的內心感受寫具體的?
生:神態,還有動作。
生:文中還有羅丹說的話。
師:這是語言描寫。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方面的描寫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甚至可以通過這些描寫來寫出人物的心理變化,以后同學們在寫作時,尤其是寫人篇的時候可以多使用這種方法。
師: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寫寫你的家人,注意神態、動作、語言都要用上,看誰寫的最生動。(生寫作交流)
無形之中,就教給孩子寫人的方法。當然,方法不一定是課課講,也不能把語文課上成語文方法課,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不一定就是上面講到的這幾點,這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去研究探討。
三、生活
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李家棟老師曾說過“我們要讓語文成為學生豐富精彩生活的一部分”,在語文課堂上,恰當的補充點生活,不光有利于文本解讀,也能增添樂趣。
在教學季羨林先生《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時,恰當的補充德國的風俗,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也激發了孩子了解世界的興趣,有效的引導孩子深入閱讀,開闊視野。補充季老的相關經歷,讓學生更加了解季老的人品,又對文本流露出的對祖國深深的眷念之情有了新的認識。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讓文本變成生活體驗,興趣自然有了,感悟自然深了。
有益的補充,讓課堂生動有趣,內容充實,利于文本解讀,但也要把握一個度的問題,不要處處補充,處處生活,它只能是一味調味劑,不是主料,主料是語言。
四、人文
這是我們現在語文課堂的重頭戲,“輕語言,重人文”是語文教學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好像哪篇文章要是不挖出點什么來,我們這節課就是失敗的,每塊地上都應該有石油!這是不現實的。
篇6
【關鍵詞】高校 體育教學 體驗式 教學設計
引言:
目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這就要求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學科本身是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體現式教學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然后在通過教學設計,讓大學生體驗到體育活動的快樂,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設計在整個教學活動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上課之前對上課內容進行比較周密的設計,然后嚴格按照計劃實施教學,這樣能夠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設計上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明確教學目的。本文就針對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體驗式教學的研究和分析
一、體驗式教學的定義
所謂體驗,其實就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來了解到所想要掌握的知識,因為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感受,所以對知識掌握和理解記憶就比較深刻。針對不同的學科對體驗的理解都有所不同。目前教育學抓好體驗的優勢進行教學,不僅能夠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還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體驗式教學對于以前傳統死板的教學方式來講是一次嚴重的打擊,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味地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只會形成比較死板并且比較機械化的學習模式,這種模式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而體驗式教學是注重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來學習到知識,這種體現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模式,能夠發展學生的能力。體驗式教學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導地位,并且教師通過教學設計能夠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印證觀點,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二、體驗式教學與高校體育教學
體育學科本身存在強烈的實踐性特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全神貫注,親身體驗才能達到體育活動的目的,這與體驗式教學是相契合,都提倡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領會知識。大學生作為接受知識的最高層次,不管是從生理上還是從身體上發展都比較成熟,對于自身的身體素質的要求都比較高,所以就更應該加強學生的體育活動的體驗,能夠使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從而為教師開展體驗式教學提供堅實的基礎。
三、高校體育教學的體驗式教學設計
高校體育教學將體驗式教學有效結合起來,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教學設計,將體育中的理論知識轉換為實踐操作能力,將體驗式教學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高校體育教學的任務就是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促進高校學生體育知識的增長,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時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習慣、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有利的教學設備等等。
(一)分析當代大學學習的特征
目前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要充分體現學生是教學主體,在教學中起著主動作用,是一切教學活動的主人,大學生正處于學習和身體機能的成熟階段,經歷比較旺盛、具有較強的活力、并且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比較喜歡嘗試新鮮知識和事物等等特點,但是由于目前的大學生都是家中的寶貝,所以在體育教學中出現了不能吃苦,嬌生慣養的情況,并且不能樹立比較好的團隊意識,自我意識過于強烈。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一定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出發并且設計適合學生的體驗式教學模式,明確教學目標和內容,建立大致的教學框架。
(二)制定教學目標
高校體育教師在設計體驗教學的時候,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注重設想學生應該達到怎樣的教學效果,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和有目標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比如,在籃球運動教學中引導學生建立團隊意識;在體驗野外生存中感受大自然;在攀巖運動接受挑戰等等,總體來講,高校體育教師在設計體驗教學時要充分考慮教學要達到的目標。
(三)靈活選擇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選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教學內容才能實現教學目標。高校體育教學要選擇適合大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內容,并且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水平以及學生的興趣選擇內容,除此之外,內容選擇還要充分考慮其科學性、實用性、健身性和選擇性,并且整個教學內容在實施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內容要豐富多樣,教學模式也應該體現多樣性。
(四)教學過程的情境設置和對話教學
教學過程中要做好有利的教學情境設置,只有充分體現體育教學氛圍的情境,才能使學生受到感染并且參與其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下,要求教師要在具體的體育設施設備的幫助啟發教學,教學情境的設置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定向越野的操練可以選擇在不同的場地進行;在教授太極等比較安靜的體育活動時,就可以配上比較古典音樂,使學生融入到學習中。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經驗對話教學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進行這一環節是建立在師生雙方信任的基礎上,學生體驗運動后將自己的觀點表述給教師,然后經過相互的交流,使學生的心靈能夠得到舒展,教師也能透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并且能及時做出調整。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教學中采用經驗教學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鍛煉到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增加體育教學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周靜,沈綱,傅等.我國普通高校體育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探討[J].四川體育科學,2005,12(2):103-106.
[2]李明.體驗式教學:體育課堂中的應然選擇[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10(14):83,10.
篇7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4A-
0061-02
新課標提倡簡約化的課堂教學,實施務實性的教學策略,設計簡單有效的教學活動,以精煉、實踐、簡潔為主要原則,改變傳統教學中繁瑣的教學形式,將數學課堂的本質內容呈現出來,讓每一個學生都本著思考和探索的目的,在數學活動中自主思考、自主探究。這樣的數學課堂精煉、大氣,蘊含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正是課改理念下最具實效性的創新課堂。
一、目標定位要準確,強化學生的發展意識
數學課堂要實現簡潔高效,第一步就是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有了教學目標,就有了出發點和終極指向,師生都能在教學進程中全神貫注,務實高效地實現這一目標。如何定位數學課堂教學目標呢?筆者結合課改要求,把握并有效滲透“四基四能”,將其落實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圓的周長》時,筆者將教學目標分為三方面。首先是知識技能目標:對圓周率有所理解,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并能夠熟練應用這一公式解決相關問題。其次是過程性目標:要能夠自主探索,通過操作經歷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再次是情感價值觀目標:通過探究過程養成科學的探索精神和嚴謹的研究習慣。在整個目標體系中,最重要的是“理解并掌握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這一目標,教師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展開教學,其他的目標也都可以順利實現。
二、教學內容要簡約,挖掘教材的本質要點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內容,挖掘教材的本質要點,找準難點,將學生已經學會或暫時可以忽略的內容進行精簡,實現數學課堂的務實、高效。這就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深度,將傳授的知識點壓縮減少,選擇那些貼近學生學情的內容進行講授,由表及里進入知識深層。
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時,筆者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簡化,分了幾個層次。先讓學生理解和平均分之間的聯系:請用一張圓紙片折出。如果要表示陰影部分是,你怎么通過圓片表示?學生操作后發現,這個分數的產生必然是因為平均分這個條件。由此,學生對平均分有了深刻的理解。接下來,筆者讓學生感受的多樣性及生活中的: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么可以用表示?學生舉出生活中表示的實例,像一片樹葉可以分為,一個西瓜可以分為等,讓學生對有了認知體驗和感受,建立了數學表象;緊接著筆者又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出示線段圖,其中有,也有、,學生根據線段圖進行比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進而認識其他分數,全面提升學生對分數的整體認知。
三、設計簡約流程,有效建構數學內涵
教學環節的簡單高效,是提高數學課堂高效教學的直接因素。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教學流程的簡約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給學生提供務實、簡單的課堂教學材料,并通過巧妙的設計引導,將這些材料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教學鏈中構成最佳組合,通過學生的交流和探究,實現數學信息的有效建構。
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三角形的面積》時,筆者選擇了簡單的教學材料――3個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一個銳角三角形,一個直角三角形),然后進行教學引導:這是什么三角形?說說你的認識。學生很快根據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指出每個三角形的類型。那么你能計算他們的面積嗎?選擇你喜歡的三角形來計算。學生大膽猜測,并嘗試運用猜測出的方法來計算面積。接著引導學生展開驗證:先將三角形看做是長方形,長方形的面積是長乘寬,三角形的面積是長方形的一半,因而三角形的面積就等于底乘高除以2。也有學生提出,將兩個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積就是底乘高除以2。在學生已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后,筆者再次引導學生思考:如果用一個三角形,你能將它轉化成其他學過的圖形算出面積嗎?
在以上教學中,筆者讓學生從3個三角形入手,經歷猜測、驗證、拼接的過程,學生由此從多個角度認識到了三角形面積的推導,并從中建構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獲得多元化的數學轉化思想。
篇8
關鍵詞:優化教學;目標;設計;方法;教師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7-036-01
素質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以人為本,既強調人的整體性(全面素質),又強調全體性(面向全體學生),從而達到提高全民素質的目的。同時,素質教育又注重學生個性差異,提倡因材施教。在數學素質教育的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是重點,也是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實現優化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該做到優化教學目標的制定,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優化教學方法的組合等。通過優化課堂教學模式,以達到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
一、優化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教學是構建素質教育的重點,它要求教師必須了解熟悉、掌握教學內容,明確教學課標,完成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通過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目標教學落到實處。可以說,目標教學就是將所有教學內容分解成一個個具體化目標,首先做到完成每課的小目標,而后完成每個單元的部分目標,從而達到完成這個單元的總體目標。教師上新課前,首先要弄清本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教學用書上提示的教學步驟,再分析學生達到這個目標的難點是什么,重點是什么,并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個體差異、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興趣愛好,反復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每課的重點、難點,同時把教學目標及時交給學生,讓學生心中有數,從而達到了教學目標,學有目標,指導檢查也有目標,使之在課堂中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順利完成制定的教學目標。
二、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素質教育與教學改革體現在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學會相結合,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這對我們每位教師優化課堂教學的設計是很有啟發意義的。課堂教學應努力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探索知識,“變”學會為“會學”。要做到這點必須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腦、動口、動手上下功夫,讓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上下功夫,讓課堂形成以學生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育人為目的的素質教育教學模式去設計。
在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時,可采用“啟發式”、“學導式”教學法。首先,教師要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做到深入淺出,畫龍點睛、一語道破,起到指導作用,以達到“導”在關鍵上的目的,其次,要求學生在學習課前先預習,劃出難點,帶著問題聽課;或學生在自學中遇到了困難,迫切需要教師解難答疑時,教師應及時進行指導,把握好關鍵時刻。這時學生的思想集中,全神貫注,認真聽講,可收到最好的效果。當然,除備好課外,教師還應精心設計教案,分析哪些教材讓學生自學;哪些教材由教師精講,哪些教材用講練結合形式進行;考慮精講火候,研究怎樣才能講深講透,講得條理分明,深入淺出,使講解富于啟發性。同時要避免教師“抱著走”的現象。如“包辦代替”、“唱獨角戲”等。而應把教學的重點從“教”轉移到“學”上,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對所學學科本身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的欲望,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尤其在培養學生自己找規律,自己做總結,通過獨立思考、開發智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就會得到事半倍的效果。
三、優化教學方法的組合
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努力心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圍繞學生能力素質的發展進行教學。可采用“知識技能、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來作為確定學習狀態的特征變量,從而為促進學生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服務。由于教學課程標準要求的教學內容本身就是根據知識技能、順序、結構和學生的初始能力的特點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來使用。在此基礎上,按照知識技能的相對完整性,可將教學知識技能發展序列分成幾個教學環節。一般來說,除了第一節課以外,每一課教師所要進行的教學內容不外乎三個部分:1、復習已經教過的教學內容;教學新的概念;3、進行各種形式的不同習題的練習。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學法”即:復習、介紹、操練、練習、鞏固。在每一個步驟當中,教師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算、筆算練習、測試,提問等復習方式;利用實物、圖片,借助動猜謎、報數、提問接龍、簡筆畫等介紹新的教學內容。通過分排或分行、兩人、小組等進行操練;通過做游戲、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充分利用“復習要點”,練習冊中的練習,口、筆頭練習等加強學習運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鞏固記憶。教師要在教學中自始至終觀察全玉學生的反應,工隨時根據情況變換自己的角色,保證所教的內容大家都能接受,達到完成課堂的整體教學任務。
篇9
一、充分準備,為生成創造條件
1、教學預設
信息技術自主學習模式的教學過程非常靈活,但并不意味著不用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事實上自主學習模式下的教學設計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雖然我們無法預料到課堂中動態生成的所有內容,但卻可以設定多種預案,這樣在生成預案中的情況時,將預設轉換為切實有效的課堂教學過程的可行性就越強,對整個教學的過程進行周全的考慮與設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措手不及”,幫助教師成功的完成動態生成性課堂。
2、構建網絡自主學習環境
信息技術自主學習模式與其它學科的自主學習模式相比較更有優勢,因為信息技術課程大多是在計算機網絡教室中開展的,具備豐富的硬件條件,有了計算機與網絡,就可以共享資源,讓學生獲取資料與素材更加便捷;開通自主學習網站,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強有力的學習空間和豐富的交互功能;還可以開設網絡討論板、聊天室,為學生間、師生間架設起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溝通橋梁,學生可以在討論板或聊天室中提問、回答或者抒發感想等。因此為學生構建網絡自主學習環境在信息技術自主學習模式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大大提升了課堂的效率和容量。
二、靈活應變,引導生成
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老師什么都不做,那樣的話學生只會無所事事向或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教師在自主學習模式中,應合理引導、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動態調整學習與探索的范圍。
1、動態情境
情境的運用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感知對象,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而直觀、形象化、貼近生活的場景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更主動的參與學習。在自主學習模式中,學生是動態的,課堂環境、氣氛也是動態變化的,教師既要在課前做好教學情境的設計,也要根據課堂環境的動態變化做出調整,選擇最適合當前課堂學習的情境。
2、活動主題
精心設置活動主題是成功促進動態生成的關鍵因素,是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課堂的核心部分,一個好的活動主題應該具備啟發性、靈活性與挑戰性,并與課程的內容緊密相關。可以根據教學設計預設的活動主題開展活動,但是如果臨時采用了更好的情境,要注意活動主題的設置應符合情境發展,這樣才能更能好的帶動學生積極的參加活動。
案例1:在小學三年級的一次畫圖課中,教學設計中的情境是要讓學生選擇自己房間里最喜歡的東西,然后用畫圖軟件進行繪圖。上課鈴剛響,嗡鳴聲也從天空中闖入教室,學生都本能的往窗外觀察,原來是一列戰斗機和一列直升飛機飛行得比較低,所以聲音很大,可能是在進行飛行演練,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過去了,如果按原情境繼續教學,效果一定大打折扣,這時,我選擇讓同學們走出教室,觀看飛行演練,并讓學生認真的觀察飛機的形狀和組成結構,不一會,飛行演練結束了,同學們回到教室中,趁著同學們興奮的狀態,我從平時積累的圖片庫中找出了一些戰斗機和直升機和軍事武器的圖片,并將這些圖片共享,學生都看得津津有味。這時順水推舟,給出活動內容―――“請同學們選擇一種自己最喜歡的軍事裝備,然后用畫圖工具進行繪畫,可以根據你的想象力進行改造哦!”,同學們都很主動的參與了課堂活動,完全融入到這個臨時采用的情境中。
三、善于發現,捕捉動態生成成果
動態生成性課堂的亮點就是能夠在動態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捕捉意外的收獲,教師要具備生成意識和及時捕捉、隨機處理課堂新信息的能力,不要擔心打亂自己的教學設計,生硬地把學生控制在教學設計的范圍內,束縛學生的思維空間,錯過動態生成的“美麗果實”。這也要求教師根據變化的情況對課堂各種信息及時地進行捕捉和把握,采取有效的措施應對“意外”,讓“意外”收獲盡收囊中。
案例2:本人在一次閩教版小學信息技術《修飾月歷》課堂中,讓學生互評月歷作品的時候,有一位同學在評價其中一個作品時,說道:“這個作品的文字清晰、顏色風格統一,但是如果插圖邊上的白色部分如果能設置為透明色會更加美觀。”我馬上意識到這是個“意外收獲”,雖然“設置透明色”這個知識點不是本節課預設的學習內容,卻是動態生成的珍貴成果。于是我請這位同學操作演示,同學們也都全神貫注的想看看究竟是怎么操作的,于是這個知識點就成了學生的“囊中之物”了。
四、提升教師素質,提高課堂實效
在信息技術自主學習模式下,由于需要設計更全面的教學計劃、構建網絡自主學習環境和正確應對課堂中的各種動態生成因素,所以對信息技術教師的要求也相應提高。教師作為課堂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自身知識技能水平和教學能力是影響到自主學習課堂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提升教師素質也是完善信息技術自主學習模式的一部分。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知識、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并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斷鉆研,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特別是充實構建自主學習網絡環境所需要的各種知識和技巧,如:網站架設、網頁設計、動態網頁編程、FTP服務器配置、網絡構建等。“好馬配好鞍”,好的教學模式需要配備好的老師,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信息技術自主學習模式的優點,才能收獲高質量動態生成的精彩。
篇10
構;空白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2―0094―01
語文學習就是言語活動的實踐,語文學習的目標也就是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培育學生的語用能力。閱讀教學中的隨文練筆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方式,它是以課文內容作為寫的材料,把語言形式的運用和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彼此交融,和諧運行。因此,我們要緊緊抓住教材,巧設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悟語言、內化語言,提高語用能力。
一、抓住文本重點詞句進行語言訓練
詞句是課文的基本構件,是課文主體的基本載體,是閱讀教學的著力點。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課文中用詞準確、刻畫生動、描繪形象的句子,引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真正實現得言又得意的目的。課本中的每篇課文都有句式優美、結構整齊的句子,對這些典型的句子進行仿寫,不但實現了對課文中經典語句的有效吸納,而且使學生在模仿中創造出自己獨特的言語,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成功,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找春天》一課時,筆者發現“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凍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聲吧”這幾句話將春天寫得形象生動,語言表達非常有特色,既用形象的比喻,又用反問的句式引出,學生很喜歡這些富有童趣、富有感染力的句子,會很感興趣地誦讀。于是,在課堂上筆者就讓學生模仿這幾句的句型結構來說一說并寫一寫,沒想到學生以他們獨特的視覺,使富有創造力的比喻如花般綻放。
二、模仿文本段落結構進行語言訓練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選文基本上是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很多文章構段方式典型,如,總分段式、并列段式、按時間順序構段、按方位順序構段等,是學生語言學習的范本。著名語文教師丁有寬強調:“兒童的學習欲望具有模仿性,要以模仿為橋梁,以片斷訓練為手段,引導學生學習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抓住課文中典型的、示范性強的段落,先結合語境細細揣摩,感受語言魅力,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仿寫訓練。如,三年級上冊《一幅名揚中外的畫》《香港,璀璨的明珠》等課中有許多段式都是總分或總分總段式,于是筆者以《天上的云》和《課間十分鐘》為題,讓學生遷移學習,學分段式的表達形式。學生通過訓練,很快就掌握了這種總分段式的結構規律,習得了此種語言的表達方式,提升了語言技能。再如,《開國大典》的第二自然段,作者以抓住中心輻射周圍之法介紹會場,景物關系一目了然,語言表達條理清晰,非常值得學習。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從語段中找出景物,繪制會場示意圖,思考為什么要先寫天安門廣場,明確順序;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會作者這樣描寫的精妙之處;最后要求學生運用這種方法介紹自己的教室或校園,讓學生在仿寫中提高構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