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好問的名言范文

時間:2023-04-10 00:11: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勤學好問的名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勤學好問的名言

篇1

1、人天天都學到一點東西,而往往所學到的是發現昨日學到的是錯的。

2、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3、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浜投痰納嗤貳?

4、學習如鉆探石油,鉆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識的精髓。先學爬,然后學走。

5、勤學好問是每個成功的人都會做的事情,你想成功就的勤奮,就的好問好學。

6、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虛心的人學十算一,驕傲的人學一當十。

7、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8、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9、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11、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

12、把學問過于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

1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4、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于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

15、成就是謙虛者前進的階梯,也是驕傲者后退的滑梯。

16、當你還不能對自己說今天學到了什么東西時,你就不要去睡覺。

17、汗水和豐收是忠實的伙伴,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麗的情侶。

篇2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溫故而知新……”,記得這是初一的時候第一次接觸《論語》,而現在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些竟然是從還在上幼兒園的小妹妹口中講出,一邊背誦一邊抱怨古人寫字總喜歡寫“錯別字”,同樣的字體,竟有多種讀音,我不禁為這種獨特的感慨開懷大笑,原來儒家經典,現在已經開始伴著小朋友成長。人常道“鉆孔鉆孔”,先鉆后有孔,自然而然,伴著情景喜劇的推出,孔子的老師卻被認為鉆子,然而,撇開一系列的喜劇笑話,以真誠的態度去讀《論語》,卻別有一番體會。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想這是我們所接觸的內容中最簡單的一句吧??此坪唵蔚囊痪湓捳Z,卻是我們學習中不可缺少的態度,不恥下問,人人會說,當真正要做到這一點的時候,卻很少有人坦然接受,因為自己怕被別人笑話,不曾嘗試拋開面子,虛心請教。反之,你會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成功與進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對每一位學生來說,也不失為對學習的一種勸勉,誠誠懇懇的學習態度是至觀學習的重要因素,只學習不思考,對于總結出的規律死記硬背,無疑是事倍功半,伽利略因為有了探索精神,敢于實踐才成為人們所景仰的學者,而對于孔子,教育學生要有勤學好問,溫故知新的精神,才使得學生中涌現出一批大學問家,才使得儒家思想影響至今

《論語》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孔子靜心總結的哲理名言,每一句都會發人深省,受益匪淺,每個人都想擁有孔子的智慧,殊不知,在他的背后,卻也是做到勤奮、多問才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圣人形象。在讀《論語》的同時,我們才能體會到一個成功人士背后所付出的艱辛,這無疑是我們求學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支柱。

城廂中心中學初三:邢菲

篇3

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導入,能奠定課堂基礎,創設良好的課堂開端。而導入時創設情境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助推器”,能直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我們可用直觀的多媒體情境和有趣的謎語來導入新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品德課堂中,這樣既可以喚起學生內心的情感,又能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

1.巧用“多媒體情境法”

隨著電子白板走入教室,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學生喜歡的情景開展教學已經成為現實。近年來,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把錄音、影片,Flash歌曲、新聞剪輯片等通過音響和屏幕傳授給學生,營造濃厚課堂氛圍,凸顯了現代教育技術的魅力。

例如,在教學《家庭萬花筒》時,我在導課時采用了學生與家人共處時拍攝的溫馨照片,當一張張照片在《相親相愛的一家人》背景音樂中出現時,學生們一邊驚喜地在照片中尋找自己的身影,一邊回味著與家人的幸福生活。自然而然地引出“家庭”這個話題。通過多媒體情境可以逼真地再現情境,使教學情境有靜有動,強烈地吸引孩子注意,增添學習的趣味性。

2.巧借“謎語情境法”

教師在課始應精心設計,抓住學生心理特點,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創設謎語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寓知識于趣味之中。如,執教浙教版三年級下冊《我國的行政區》一課,教師創設謎語情境“頭戴大紅花,身穿五彩衣,早晨把歌唱,催人快起床。”然后出示亞洲地圖,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只大公雞。看,它就藏在這張亞洲地圖里,你能把它找出來嗎?指名學生點擊課件。這只大公雞的名字就是――(中國)它的全稱是――讓我們驕傲地叫一聲――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啊,這就是我們的祖國,它的版圖多么像一只大公雞。你看,它的頭朝東,尾巴朝西。謎語導入,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興奮點,燃起學習的欲望,使他們躍躍欲試。

二、課中情境――以情育情

在新課教學中,教師要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在課堂的中段創設情境,可以從一個環節自然地過渡到另一個環節,同時,讓課堂起到了“中間開花,媚在腰間”的效果。

1.“活動情境法”――再現生活場景

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說過:“如果真正廣闊的生活沖進教室的大門而來到課堂,教室的天地就更開闊了?!痹诮虒W中,我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與生活相融合,讓學生在有趣的生活中學習。如,教學《我就是我》時,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愛好,有的唱歌、跳舞,有的朗誦,有的畫畫等。把生活搬進課堂,讓學生在活動中醒悟、懂得和明白。

2.“小品演繹法”――激發道德情感

實踐中,我嘗試著把小品引入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將教學帶入一個靈動的境界,使品德課堂妙趣橫生,學生樂此不疲。例如,在教學《當沖突發生后》時,為了讓學生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即通常所說的“換位思考”,我設計了一個表演情境,即兩個同學扮演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老師扮演一位同學的媽媽。這對好朋友因一件小事而紅臉,互相不理睬。媽媽知道后進行勸解開導,最后化解了彼此的矛盾。表演者將情節表演得活靈活現,同學們都看得入了神。這時同學們早已按捺不住,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這時,教師適時地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就能達到水到渠成之效果。

3.“主題辯論法”――助推道德選擇

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事先確定一個主題,組織學生有的放矢地開展定向式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唱主角,積極探究,使其思維處于最佳的狀態。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實話實說,集思廣益,通過自我教育來內化道德認識。例如,在教學《誠信真可貴》(浙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時,教師以發生在學生生活中的辨析題說明什么是誠信。借用教材中第45頁評議箱事例 “送跳繩”,展開一段圍繞“誠信”主題的互動。學生的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本環節通過實際案例,主題討論,行為辨析,讓學生建立正確合理的誠信觀。

4.“故事情境法”――活躍課堂氣氛

講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如果在教學中,穿插一些小故事,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感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教學《問號之歌》一課,我穿插了名人故事,讓學生懂得小問號大成就的秘訣。

活動之一:走進牛頓。出示牛頓照片,簡介牛頓,并播放視頻“蘋果落地”,補充牛頓其他小故事,交流探討中明白是“勤學好問”促成牛頓一生的偉大成就。

活動之二:名人故事屋。我讓孩子們講一講:你知道哪些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呢?孩子們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孫敬懸梁的故事、蘇秦“刺股”的故事、匡衡鑿壁偷光、李密牛角掛書、車胤囊螢夜讀等等,同學們感受到古今中外的這些名人都是因為勤學好問走向了成功。

三、??散情境――以情激情

課堂教學是一個逐步推進,以及層層深化的過程。在品德課堂中,教師要根據班上學情變化,隨機地、彌散式地創設情境,讓課堂中始終充滿新奇的感受,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幫助學生及時升華情感、提高認識、化解疑難。

1.“問題探討法”――啟迪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备鶕n文內容,利用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的直覺體驗,挖掘學生原有的情感體驗,進而產生新的道德需求。例如,一名教師在執教《問號之歌》時,設計了“心中的小問號”和“問號大分享”活動,老師通過活動真實再現孩子們心中的“問號”以及解決“問號”的途徑和方法,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提問、交流、分享、探尋中享受“解決問題”帶來的快樂,感受問號的價值魅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好問、好思、好探索的良好學習品質的目的。

2.“詩歌名言法”――引人入勝

詩歌是無譜的音樂,它音韻和諧、語言優美、簡潔凝練、朗朗上口;詩歌意境深遠、情感濃烈、韻味無窮。在講一些知識性較強的內容時,如果老師直接講知識,學生可能會覺得枯燥,不愛聽。但是,如果恰當地引用名詩佳句,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學《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浙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二課時,教師引用余光中的著名詩歌“鄉愁”,讓學生通過誦讀感受海峽兩岸尚未統一帶來的痛苦和人們對兩岸統一的期盼。通過深情吟誦,把無聲的書面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使學生與詩人在詩歌中所迸發的思鄉愛國之情產生共鳴,抒發濃郁的思鄉之情和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美好愿望。

3.“廣告植入法”――發人深省

在品德教學中適時地、有針對性地引入一些短小精悍的公益廣告,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家庭萬花筒》一課時,教師引領學生了解家庭演變的歷程,勾勒千年的時代變遷,最終只是突出了一個精神,和為貴,孝為先。這份“和諧、孝敬”的情感就是串起的課堂絲線。教師適時地植入央視公益廣告Family,恰好能將這種情感逐漸升溫,讓童心的脈動與歷史合拍,促使學生繼承傳統家庭的美德,有效地發揚于現代家庭生活中。

四、課終情境――以情導行

在課的結尾階段創設情境,容易給學生帶來又一個情感體驗的,并烘托出整堂課邁向成功的氛圍。對于學生對整個教學內容的感悟上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令學生的情感在無形的道德教育中得到提升,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情感目標的達成。

1.“音樂渲染法”――直抵兒童心靈

一節課的內容講完了,學生一般比較疲勞,在剩余的時間里,若能播放一曲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歌曲,既可以避免教學內容的機械重復,又可以鞏固新課,升華主題,把教學再次推向,收到余音繞梁、回味無窮之功效。 例如,在教學《小心電老虎》(浙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一課時,教師結課時,一邊播放《祝你平安》音樂:“祝你平安!哦,祝你平安!讓那快樂永遠在你身邊……”一邊總結:“生命是最可貴的,平安是我們共同的心愿。我想如果我們都有強烈的安全用電的意識,都能夠做到安全用電,電一定會溫溫順順地為我們服務,為我們帶來幸福的生活!”音樂的渲染配以老師的激情講述,無形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貴,進一步樹立了安全用電的意識。課后,再讓學生設計《安全用電小貼士》,向身邊的人宣傳如何安全用電也就水到渠成。

2.“童謠傳唱法”――激活道德踐行

篇4

關鍵詞:優秀;教師;學會;做人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苯處煵粌H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解答疑惑,指點迷津。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良好的為人處世之道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如何做人。這就是說,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要先會做人。做人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都碌碌無為,那是因為他活了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該怎樣去做人。從表面上看,做人似乎很簡單,有誰不會呢?其實不然,比如說你當一名教師,你的主觀愿望是當好一名教師,但事實上卻不受學生歡迎。

堅持主見和虛心聽取別人意見,二者之間并不矛盾,但我一開始不懂這個道理。自己辛辛苦苦準備的課,被別人批評一番,接受不了,總想爭辯幾句。一位老教師告誡我:“別人提意見是對你好,不接受可以,但總要虛心聽。你和他爭辯,他以后就不會再給你提了。沒人給提意見,你還能進步嗎?”這話令我深思,我反思說:“自我改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能夠在痛苦中磨練自己,收獲是多方面的。從那時開始,我嚴格要求自己,不僅要業務上進步,同時還要在為人處世上成熟起來。一個人真正的成功,不能單單是專業技術上的成功,還必須在做人上成功,一個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是這樣。明白了這個道理,無論誰的意見也都聽得進去。我覺得,我能在語文教學上取得一點成績,與前輩的教導和同輩人的幫助分不開。我還體會到,人的‘自我免疫’能力是有差別的,當認識到自己的這種能力欠缺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借助外部條件來提高自己,以增強自覺意識。如果說我在思想認識上有進步的話,那就是外因對我的良好影響提高了我的自覺意識。”

這些外因就是我后來總結的幾個字:謙、自、禮、正、時、勤、實、幫、敬、樂。

謙:做人不可目中無人,有本事也不必自夸,應謙虛。若一個人一味狂妄自負、驕傲自大,只會失去處世的根本,落得個孤苦伶仃、千夫所指的罵名下場。

自:做一個有個性的人,給自己一點自信!成功的道路靠自己闖,美好的前途來自于自強自立,不屈服于任何權威,用自我的努力找到屬于自己的自尊。

禮:生在禮儀之邦,做一個彬彬有禮之人。有禮之人會做人,有人緣,多朋友。有禮之人會做事,注重形象,有教養,不樹敵,成功路上事事順。

正: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人格健全完善的人,受人崇敬。做一個自私的人,做欺心的事,疾賢防能,與成功無緣。

時:做人要惜時,做事要守時。尤其是教師,在學生面前要塑造自己的形象?,F代人更離不開時間觀念。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有效利用自己的時間,守時、惜時、不拖延。切記:時間就是金錢。

勤:多一些努力,便多一些成功的機會。無數事實證明:成功的最短途徑是勤奮。不要光耍嘴皮子,不要好逸惡勞,勤字當頭,蒼天不負有心人,天道酬勤!實:踏踏實實做人,實實在在辦事。任何一個雙手插在口袋里的人,都爬不上成功的梯子。給人留下一個實在的形象,給自己的成功增添一份夯實的基礎,從實際出發,對自己負責。

幫:人際交往,互利互惠。幫助別人,就是在為自己的人情信用卡儲蓄,特別是在人患難之際施于援手,救落難英雄于困頓。真心助人,其回報不言而喻。

篇5

一、養成熱愛朗讀的習慣

古語說得好“溫故而知新”,學習語文,要勤于朗讀。做到一天不讀,心里不舒服;兩天不讀,茶飯無滋味。注意養成出聲讀、大聲讀的習慣。我們應教給學生用普通話正確地大聲朗讀,做到心無旁騖、感情專一。朗讀時應做到:不讀破句子、不顛倒句子、不增添或遺漏句子、不重復啰嗦、發音洪亮、吐字清晰、字正腔圓,善于融入感情,抑揚頓挫,語氣自然,鏗鏘有力。大聲朗讀使人體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能增強記憶的效果,更便于我們深刻理解文章的內容,更能準確把握作者布局謀篇的妙處,更加深刻地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對提高學生們的口頭作文能力和語文表達能力都有很好的效果。

二、養成勤于動手書寫的習慣

俗話說得好,好腦子比不過爛筆頭,也就是說讀書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要知道,人腦的記憶特點就是有遺忘性,把認為重要的內容記下來,以備將來的不時之需,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做筆記的形式可以是心得式筆記、摘錄式筆記和提要式筆記等等,也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交互使用。并且還要堅持平時寫日記的習慣,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善惡美丑,感悟生活的點點滴滴,心有所得,記錄所感所思。除了這些,還可以要求學生養成自擬題目的習慣,在微博或者在自己qq空間發表所感,或者跟進別人的qq說說,也可以往報紙或其他雜志投稿。要讓學生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付出,就一定能從中收獲作文進步的喜悅。

三、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要讓學生知道,在學習語文的路上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會充滿荊棘和攔路虎。比如在練習寫作時,經常會遇到不會寫或者拿捏不準的字詞。要讓學生養成不會就查字典等工具書,在家還可以查查網,百度一下。但是無論怎樣都不可自欺欺人,不會裝會,蒙混過關。不勤于動手查正,就會寫錯字、用錯詞,鬧出笑話,甚至誤了大事。讓學生手頭必須準備一本《現代漢語詞典》。勤查詞典和其他的作文工具書,可以幫助學生掃清閱讀和寫作中遇到的一些攔路虎,幫助學生積累詞匯量,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生們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養成愛好背誦的習慣

讀死書,死讀書,死記硬背固然是我們現代社會所不提倡的,但是由于學生們現有的知識水平有限,理解能力也不夠高,讓學生死記硬背一點經典語句或者名言警句也是必要的。我記得在小學時背過三字經、千字文,現在基本理解了,平時說話寫作時引用一些,能增加語言的華麗和韻味。如果腦子里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寫作就會無話可說或者無病,空話滿天飛。就是在平時說話時,談吐平平、滿嘴土話也讓人瞧不起。作為文化人應有的素養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因此,在平時上課時要求學生必須背誦課文精彩片段,還要給學生準備一些課外經典語句或者好詞佳句。學生在自己課外閱讀時如果發現了比較精彩的文段,也一定要記下來。平時在看電視時不能僅僅留意故事的緊張氣氛,還要注意電視中表達的語言。只要不斷積累,不怕吃苦,時間長了就會功到自然成,語文水平就會提高了。

五、養成不怕麻煩,善于修改的習慣

好文章都是修改出來的。古代大詩人杜甫曾說過,語不驚人死不休,賈島和韓愈夜下“推敲”之事成千古佳話。由此說明耐心修改作文是寫好文章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作文質量的好方法?,F代語言大師舒慶春曾經強調,寫文章要“狠狠地改,不厭其煩地改”。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要在以下幾方面注意訓練:標點符號、遣詞造句、立意審題、層次段落、語言風格等方面。讓學生學會耐心、細心地修改,做到精益求精、字斟句酌。全方位的修改和推敲,才能改出精品來。

六、養成書寫工整的習慣

俗話說“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寫一手好字是個人的能力,字是人的第二張臉。培養學生寫好字能夠讓學生受益終生。卷面清楚,書寫干凈利索,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能夠使閱卷的老師心生好感,分數自然會提高。所以作為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在書寫工整的同時,也要求學生千萬馬虎不得,一定要書寫認真仔細,工整清楚。首先每個字要規規矩矩,規范工整。其次卷面干凈,盡量不涂抹,做到大方整潔。再次要做到格式規范,寫作時,作文的正副標題、署名空格等格式都要按要求,不能隨心所欲,影響得分率。

篇6

一、走進名師課堂,感受課堂魅力

每當我們聽名師上課時,都有類似這樣的感受:一是他們的語言表達行云流水,他們的感情飽滿充溢,他們的教態自然大方,他們的朗誦酣暢淋漓。因此,錘煉基本功,豐厚自身,造就一個“自身硬”是語文教學成功的前提。二是課堂呈現的教學風格各不相同。有的注重揣摩語言,有的注重問題牽引,有的注重誦讀感悟等等。不同的文學題材教法不同,但透過每個人的著力點也可以看出每個人對語文、對文本的駕馭程度。教無定法,但首要的是對文本的準確解讀和深入挖掘,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各具特色的課堂教學。三是他們都展現了語文的生命力。情感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源泉,老師們都飽蘸深情,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師的感召力、感染力。語文是一個有生命的學科,只有有情感、有生命的人才能和她形成有效對接。

二、走進名師歷程,解讀成長秘笈

怎樣才能成長為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解讀全國知名教師尤其是青年名師的成長經歷,發現了潛藏在他們生命歷程中的幾個關鍵詞。

關鍵詞之一:讀書

由于平日忙于上課、批改作文、做學生工作等原因,語文教師書讀得很少,這是不爭的事實。那些名師們也面臨過并仍面臨著和我們一樣的現實問題,有的名師的成長環境甚至比我們還差,但卻沒有一個不博覽群書的,沒有一個不以嗜讀為樂的。綜觀名師們的讀書歷程,筆者以為,讀書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知識的積累與更新,更重要的,是一種習慣,一種意識,往大一點兒說,是一種生命形態。它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不至于被世俗瑣事所湮沒,而能永葆一種新生的熱望,戰斗的姿態,這種精神建設的動力是任何金錢權力都無法給予的。就這個意義來說,讀書是語文教育的溫床,語文教師的精神發育史決定了他的教學境界。因此,筆者強烈建議:有志于語文教育事業的老師們,來讀書吧。

關鍵詞之二:寫作

“語文教師應當熱愛寫作”,如果一位教師自己不愛寫作,他的學生會愛寫作嗎?寫作不會占用時間,卻能給教學帶來許多新的思路。因為畢竟寫作需要發現,需要思想,需要錘煉語言,而這些正構成了語文教師的基本素質。“讀”是“寫”之源泉,“寫”是“讀”之升華,讀寫結合,成長的步履才會穩健。寫作,應該成為語文老師的另一種生命形態。所以筆者呼吁:語文老師,請拿起你的筆,下“水”!

關鍵詞之三:向學生學習

很多同行都習慣于擺老師架子,做高高在上態,以為唯此才有老師的尊嚴,才能得到尊重。事實并非如此,那些優秀教師的共同點之一就是親近學生,向學生學習。教師在向學生學習中增長了實踐本領,這就是“教學相長”。經常深入學生的老師還會有這種感受:從學生身上得到的,絕不僅僅是在教學上。北大附級教師程翔總結說:“多年的教學工作使我認識到好老師也是學生托起來的,沒有學生的敦促,就沒有教師的成長。……學生給我的啟發影響不限于學習,在做人上,學生的優秀品質也值得教師學習?!?/p>

關鍵詞之四:反思

現在教育界都在提倡做學者型教師,做反思型教師。什么是反思?所謂反思,我認為不僅僅是“想”,而是一種教育的狀態,就是不斷調整、改進、提升自己教育品質的行為。具體的說,即“四個不停”: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閱讀,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寫作。

關鍵詞之五:勤奮、執著

成長是向著同一個方向連續攀登、不斷超越的過程,必經“艱難困苦”,方能“玉汝于成”,因此,要想成為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勤奮和執著,一個也不能少。

關鍵詞之六:學會做人

這一點年輕教師尤其要重視,要加強修養。有個性、有才能的年輕人很容易恃才傲物,容不得異見,聽不進批評。自塞了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渠道,就等于延長了成長的道路,做人不成功,事業也難有大成。

我們常教育學生要謙虛,要勤學好問,但千萬不要忘了我們自身,不要成了“于其身也,則恥師也”者之流,有必要再把先賢的兩句名言溫習一遍:“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三、走進名師思想,領悟教學特色

名師必備的八條素質:具有較強的責任心,這是教師首要的品德要素;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具有必備的靜態和動態的語文基礎知識;具有語文課程、語文教學的正確認識;具有本學段語文教學的基本組織能力和一定的教學藝術;具有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在教學中運用的能力;具有改革精神和創新精神;具有較寬的眼界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篇7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并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劉備語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于一些微小的。卻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吹搅藧喝?、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干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于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愿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于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后發展為成語 "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夸夸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譯:自滿于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并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并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4.言必信 ,行必果。 --《論語》 …譯: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凈,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后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0.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譯:不該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干,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2.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 …譯:君子致力于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 …譯: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26.三思而后行。 --《論語》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復的考慮后才去做。

27.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2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31.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知道什么是可恥的行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現。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譯:以為自己的錯誤比別人的小,缺點比別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34.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 …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韓非子》 …譯:千里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毀。

36.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詩序》 …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37.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語》 …譯: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明代諺語 …譯:一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寒中也倍感溫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39.千經萬典,孝悌為先。 --《增廣賢文》 …譯:千萬種經典講的道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最應該先做到的。

40.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增廣賢文》 …譯: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4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譯:只學習卻不思考就不會感到迷茫,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疲倦而沒有收獲。

4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應當說不知道,不弄虛作假,這才是明智的行為。

43.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 …譯: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于奮發努力,勤勉進取。太貪玩,放松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任性、馬虎、隨便只會導致失敗。

44.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 …譯:用心思考,用眼仔細看,有口多讀,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讀書。

4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譯:努力學習卻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厭倦。

4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 …譯: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里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顴雀樓》…譯:想看到更遠更廣闊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層樓。想學到更多更深的知識,你就要比原來更努力。

48.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夸。 --《警世通言》…譯:盡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50.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 …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抓緊時間勤奮學習,到老了想讀書卻為時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 --林逋《省心錄》…譯: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學習就是聰明的人,不好問又驕傲自滿的人是可恥的。

52.學不可以已。 --《荀子》…譯: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論語》 …譯:學過的知識,在適當的時候去復習它,使自己對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這不是令人感到快樂的事嗎?

5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 …譯:學了新的知識又常常溫習已學過的知識,不斷地學習,溫習,學問和修養一定會很快得到提高,這樣的人就可以成為老師了。

5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杜甫 …譯:讀書讀得多,寫起文章來就會筆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樣。

5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譯:年輕時不努力學習,年老了只能后悔、嘆息。

5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三國志》 …譯:讀書必須反復多次地讀,這樣才能明白書中所講的意思。

58.學而不化,非學也。 --宋。楊萬里 …譯:學習知識但不能靈活運用,不能稱為學習。

59.好學而不貳。 --《左傳》 …譯:愛好學習但不三心二意。

60.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論語。秦伯》…譯:學習知識時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學,其猶正墻面而立。 --《尚書》 …譯:人如果不學習,就像面對墻壁站著,什么東西也看不見。

62、知而好問,然后能才。 --《荀子》 …譯:聰明的人還一定得勤學好問才能成才。

63、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晉。葛洪…譯:學問的淵博在于學習時不知道厭倦,而學習不知厭倦在于有堅定的目標。

64.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 --黃 …譯:學習知識不能從中明白一些道理,這和不學習沒什么區別;學到了道理卻不能運用,這仍等于沒有學到道理。

65.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宋。蘇軾 …譯:廣泛閱讀,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記??;積累了大量的知識材料,到需要用時便可以很自如恰當地選擇運用。

66.差之毫厘,繆以千里。 --宋。陸九淵 …譯:做任何事情,開始一定要認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絲一毫,結果會發現相差很遠。

6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晉。陶淵明 …譯:美好的青春年華過去了就不會再來,一天不可能有兩個早晨,要珍惜時光??!

68、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 …譯:文章講的內容或題材都很好,可表達不適當,那么欣賞的人就不會很多,難以傳播千古。

69.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顧炎武 …譯:學習時不要在淵博浩翰的知識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為學到一點點知識而驕傲自滿。

70.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中庸》…譯:勤奮好學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惡就是勇的一種表現。

71.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陳廷焯 …譯: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72、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 --《省世格言》…譯:飛得慢的鳥兒提早起飛就會比別的鳥兒早飛入樹林,不夠聰明的人只要勤奮努力,就可以比別人早成材。

73.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增廣賢文》…譯:勤奮是登上知識高峰的一條捷徑,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增廣賢文》 …譯:學習要不斷進取,不斷努力,就像逆水行駛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 …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知識是無限的。

7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明。顧炎武 …譯:國家的興旺、衰敗,每一個人都負有很大的責任。

7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譯: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煉,使人更堅強。相反,時常滿足于享受,會使人不求上進而逐漸落后。

78.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病起書懷》 …譯:雖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從沒忘掉憂國憂民的責任。

7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譯:自古以來,誰都難免會死的,那就把一片愛國的赤膽忠心留在史冊上吧!

8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譯:為國家分憂時,比別人先,比別人急;享受幸福,快樂時,卻讓別人先,自己居后。

81.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 --岑參《關人赴安西》…譯:從小就想著報效祖國,而不是想著要封侯當官。

82.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 --明。呂坤《語。卷上》 …譯:對國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險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語 …譯:祖國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黃金還要寶貴,是絕不能讓給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國。 --武則天 …譯:如果想建立個人幸福的小家,必須先讓國定安定,繁榮起來。

8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三國。曹植《白馬篇》…譯:在國家有危難的時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當作回家一樣。

86.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顧憲成 …譯:風聲、雨聲、瑯瑯讀書聲,都進入我們的耳朵,所以,作為一個讀書人,家事、國事,天下的事情,各種事情都應該關心,不能只是死讀書。

87.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絕句》…譯:活著的時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當英雄。

88.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 --《晏子春秋》 …譯:對于國家有利的事就要熱心地去做,對國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惡它,遠離它。

89.讀書本意在元元。 --宋。陸游 ……譯:讀書的目的應該是掌握了知識后為社會和大眾服務,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升官發財。

90.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譯:歷史上許多忠臣義士,在國家有難時,他們的節操就顯現出來,一個個名垂史冊。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 …譯: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為他們感到心痛??!他們生我育我,花費了多少辛勤的勞動啊!

92.報國之心,死而后已。--宋。蘇軾 …譯:報效祖國的志向到死都不會變。

93.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 --三國。曹植《求自誠表》 …譯:憂慮國家大事忘記小家庭,為拯救國家危難而捐軀獻身,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漢。陳蕃語 …譯:有志氣的人活在世上,應當敢于跟各種不利于國家的行為作斗爭,哪能只滿足于處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譯:君子之間的交往,像水一樣的平淡、純凈,這樣的友誼才會持久;往小人之間的交像甜酒一樣的又濃又稠,但不會長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譯:尊敬、愛戴別人的長輩,要像尊敬、愛戴自己長輩一樣;愛護別人的兒女,也要像愛護自己的兒女一樣。

97.見侮而不斗,辱也。 --《公孫龍子》 …譯:當正義遭到侮辱、欺凌卻不挺身而出,是一種恥辱的表現。

98.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 --《后漢書》 …譯:人們都認為只有獲取別人的東西才是收獲,卻不知道給予別人也是一種收獲。

篇8

關鍵詞:評價案例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8-206-01

有怎樣的評價,就會塑造出怎樣的學生。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那么怎樣使評價服務于教學,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勢在必行。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就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一些嘗試:

一、評價層次的多項化

評價的目的從某種程度講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發現自己的學習能力與潛力。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在教學中對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特別是對數學問題的設計呈現出低起點――面向全體學生;多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緩坡度――有利于學生由低層次向高一層次躍進;翹尾巴――讓優等生吃得飽。作業也分A、B、C三級,分為必做(A組)與選做題(B組),對A層次學生只要求完成必做題,對B層次學生除了完成必做題,根據自身情況選做部分選做題,對C層次學生要求選做部分必做題,并完成選做題。這種“量體裁衣”式的教學最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各自不同程度的發展。三個層次的學生并不是恒定的,隨著他們學習水平的變化可以隨時作調整。

二、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在教學中,教師更多地是成為評價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讓評價的主體成多元性。學生自己、同學、家長都將參與這一活動,使評價更全面、公正,更有說服力和指導性。

1、自我評價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想象豐富,有很大創意性,在我的數學課上他們經常對自己的觀點、行為做出評價。別看平時老師怎么說他們都不在意,真讓他們自己評自己時,可認真了。

例如:每隔兩個星期,我都會讓學生以數學日記的形式把自己這兩個星期以來上數學課時的表現、與小組合作交流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知識掌握、學習困難等做自我評價,每次學生寫的我都認真仔細去看,并寫上相應的評語,和學生進行交流,放入他們各自的成長記錄袋中。通過這種自評方式,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發其內在發展的動力,從而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實現個體價值。

2、學生互評

教師不是全能全知的上帝,對學生的認識了解所能達到的程度是有限的;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讓我們多看看學生眼中的學生吧。

例如:“用多種視角看學生”:我新接五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時,對學生不了解,于是便請來幾位同學,幫我先擬個草稿,也好讓我看看他們眼中的同伴在學習數學方面是什么樣的。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討論得也很熱烈結果也很讓我吃驚。有一位學生S,平時學習數學時作業不認真,但看了學生給他的評價:你很聰明,活潑,班里的有些別人想不到的數學問題,你總能考慮出來,好樣的,如果能持直以恒,你將是我班里的數學王子。看了這些,讓我不得不審視自己平時對他的一些看法,后來在我和學生的共同激勵下,學習比以前認真多了。學生以其獨特的眼光,創新的思維給他人做出評判時,正是自己對知識點做出的另一種更全面認識。由于同學間平等的地位,使得評議的結果較易被評議者接受。

3、教師評價

這一評價活動的目的更多的是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我國俗話也說:“好言一句三冬暖”,青少年學生自我意識、自尊心理尤為強烈,他們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

例如: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選擇給學生寫“優點卡”的方式來進行,和每個學生保持“單線聯系”,時不時地給他們一個紙條,我及時捕捉學生的一點一滴的進步,把它隨時寫下來送給他們。例如:我曾經為一位學生寫過這樣的話:“你是一位人見人愛的小姑娘,那一天學約分,學的相當不錯。你的確很聰明。我想學習其他章節也會不在話下了,對嗎?我相信,你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取得可喜的進步。不斷的用這類語言去欣賞,去鼓勵,激發他們積極上進的信心和勇氣。

三、評價形式的多樣化

篇9

關鍵詞:高中 語文教學 傳統文化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國際間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外來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伴隨外來文化的不斷滲透,我國的很多優秀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相碰撞的過程中,出現了不斷淡化的現象。越來越多的學生熱衷于外來事物,吃洋快餐,看日韓動畫片,過外國人的節日。

語文教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感悟與傳承的過程。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是我們站在教育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的重要課題。

一、傳統文化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1.對古文工具書過度依賴。在對傳統文化進行教學的高中語文課堂中,如對古文言文或詩詞名句等的教學中,學生依賴最多的不是教科書,而是諸如“高中文言文學習寶典”、“高中語文詩詞精解”之類的教輔書。在學習時,學生依靠這些輔導書的幫助,來理解文章內容,而不是靠已學習過的文言知識來對文章進行細細品讀。這樣一來,這些文章的學習價值就得不到體現,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鑒賞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2.在教學中注重知識的積累,而忽視情感上的熏陶。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不是說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把古人的名人名言、名篇都背誦下來,然后進行一代代的背誦傳播就完成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主要是在理解傳統的基礎上,對傳統的優秀文化產生思想上的共鳴,對傳統中的精華進行吸收傳揚,對傳統文化中的糟粕予以剔除。而縱觀整個高中語文教學,教師在授課時,大多只是單純地教給學生常見文言文的翻譯技巧等知識,在教學中缺乏對學生情感上的教育,使學生難以體會傳統文化的真正內涵和價值所在。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教學的意義

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區別不同民族的根本性因素既不是生活習慣、膚色等這些先天性因素,也不是社會制度、經濟、政治發展狀況等后天因素,而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這個民族所積累起來的帶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核心凝聚力,民族文化是保持整個民族團結統一、和諧穩定的根基,它是在人們的長期生活中積累下來的民族的靈魂。中國傳統文化,歷經多次波折,以強大的生命力傳承到現在,已有五千多年的光輝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從未中斷,顯示出我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智慧和精華。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我們要一如既往地保持自己的特色,在現實中將我們偉大的傳統文化融入教育,而語文教學正是這樣一個融入的平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必須以教授傳統語言文字為基礎,逐漸將傳統文化的本質和內涵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去。一個民族只有保持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多元化的文化沖擊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深入發掘教材資源。在對教材進行研究時,我們會發現,教材為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學習提供了一個非常廣闊的天地,在教材中各種經典的傳統著作和篇章,都顯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價值觀和文化觀。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言文,都承載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勸學》、《師說》,都向學生傳達了古人勤學好問、尊師的美德;《陳情表》則講述了李密的“孝”,突出了古人的孝道。通過學習這些內容,學生接受了心靈的洗禮,實現了傳統文化與教育的結合。

2.開展名篇的拓展。教學教材中涉及的古代經典名著,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進行教材教學時,學生只能接觸到很少一部分內容,再加上平時學生學習和熟讀名著的時間和機會比較少,學生對名著中所講述的背景知識等不甚了解。課本教材無非只是一些具體的例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這些經典內容為切入點,然后以點帶面,引導學生去了解原著內容,熟讀原著,并組織學生對名篇、名著進行探討,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們優秀的文化傳統了。

3.以傳統節日為契機。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 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每一個傳統節日來說,都有一個美妙傳說或歷史典故等,它們反映了本民族的傳統習慣和,寄托著整個民族對美好明天的向往和憧憬。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傳統節日為契機,利用這些節日來引導學生去探索這些節日的起源,讓學生在探索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邃。此外,還可引導學生就中國的傳統節日來寫文章。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是我們民族的象征,體現著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氣質,彰顯了中華兒女的精神氣質。在國際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我們必須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應用。高中語文課教學作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必須做好兩者的銜接工作。

參考文獻

[1]駱亞琴 《小議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語文》,2010年,03期。

篇10

基礎會計在財會專業課中處于相當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專業課的基礎和引導,基礎會計學好了,其他專業課學起來就較容易,基礎會計沒學好,學生就從心理上覺得財會專業較難,失去了學好其他專業課的信心;本身如果基礎會計沒學好,其他專業課學起來就比較困難。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那么如何讓職業中學財會專業的學生學好基礎會計呢?這是一個相當頭疼的問題。一是十四、五歲的學生對于什么是企業?企業的本質是什么?企業的運轉流程有哪些?相當陌生,學習時比較抽象,相關的概念不易理解;二是職業中學的學生本身雙差生較多,學習能力就要差一些,學習的信心缺失。怎樣讓這些學生有興趣學習、有信心學好是一個關鍵。通過老師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老師對14級財會3班的基礎會計教學進行了如下改革:一是激發學生學習基礎會計的興趣;二是樹立學生學好基礎會計的信心;三是學習基礎會計前先進入企業去參觀實習3~5天;四是改革課堂教學及評價方法。現總結如以下幾點。

1 激發學生學習基礎會計的興趣

有一位心理學家說過: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的動力,學生對某一事物產生了興趣,就可以激發出極大的熱情。從而產生高昂的求知欲。古往今來,不少有成就的科學家、思想家和文學藝術家等,他們事業的開端,進取的幼芽,往往萌生于某一興趣愛好,如老師國著名科學家童第周教授,在生物學、動物學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這些成就的取得,則起源于青少年時代對青蛙的濃厚興趣,正是這種興趣,使他終生在這方面耕耘、進取、開拓。但興趣不是一個人天生就有的,它需要老師的激發和有目的的培養。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1592~1670)的名言。

所以樹立學生學習基礎會計的興趣就相當關鍵了。

(1)老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必須要讓學生充分信任老師、對老師有興趣、敬重老師才行。老師上第一堂課就相當關鍵,第一堂課是老師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一堂課,既要立威,更要讓學生把你當朋友,信任你,愿意與老師交流。首先老師要充分展現你的才華,如:專業技能、其他的一些技能都行,就是征服學生。其次就是放下架子把學生當做朋友、當做自己的兒女。你想學生信任你,你得先信任學生,你想學生把你當朋友,你得先把學生當朋友。學生把老師當朋友后,才愿意聽老師的話。

(2)然后讓學生崇拜和向往會計這個職業。老師在網上給他們搜了會計在社會中的地位,受到尊重的程度。財務人員工作的環境等級。然后搜了會計收入情況,低的1500元/月,高的上百萬年薪。再與以前畢業發展得比較好的學生QQ視屏,讓她們談談現在的工作情況,回憶在校學習情景。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成功地激發了學生對會計工作的興趣。

(3)量力而行。

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會因智力與才能不同而有差別,在學習中,給予同樣的機會、同樣的說明,智力不同的學生理解的程度也不一樣。結果,學生對其學習的興趣程度也不同。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興趣,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能力,給予相應的作業,才能成功。

2 樹立學生學好基礎會計的信心

通過一系列的準備,成功地激發了學生對會計工作的興趣,但很多學生心理就在咕嘟了:我們能行嗎?我成績這么差,又不愛學習,我能學好會計嗎?這個時候就要為學生樹立自信心了。讓他們有信心學好會計,“自信心(self-confidence)也叫自信,是個人信任自己,對自己所知的和所能的有信心,對自己所下的判斷和所做的事情不懷疑。自信心是意志的一個重要心理結構。在采取決定階段,自信心會影響目標的選擇和行動計劃的制訂。在執行決定階段,如果個人對現有的低成績不滿意并且對好成績充滿自信,其后繼的努力就更加為強烈,如果僅僅對低成績不滿意而缺乏自信就不會有后繼的努力。產生自信心,是指不斷的超越自己,產生一種來源于內心深處的最強大力量的過程。這種強大的力量一旦產生,你就會產生一種很明顯的毫無畏懼的感覺、一種“戰無不勝”的感覺。產生自信心后,無論你面前的困難多大、你面對的競爭多強,你總感到輕松平靜。當你擁有自信心之后,原本不能輕易解決的問題也能在不經意間迎刃而解,得到成功的滋味。自信源自實力。心理學定義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談起的一個概念,而在心理學中,與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老師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自老師效能感指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班杜拉認為,自老師效能感關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個體用其擁有的技能能夠做些什么。

我們在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后,要及時的給與學生自信心,上課時不要著急講理論,先讓每個學生都填寫收費發票,然后及時給與于贊揚,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知道原來學會計這么簡單。他能學得會,且學得好。

3 到企業去參觀實習

十四、五歲的學生對于什么是企業?企業的本質是什么?企業是怎樣運行的,運行的流程怎樣,非常抽象。如果就這樣給學生講課,學生覺得比較空洞,許多概念、知識不能深入理解,學起來相對困難一些。如果能讓學生到企業去實地參與企業每個環節的運行,有一個總的企業的運行接觸,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應該更容易一些。于是老師爭取了學生到馬安一個條件較好的電子廠去參觀學習三天的機會。老師把50多名學生分成了5個組,分供應部、物流部、倉儲部、生產部、銷售部、后期服務部及財務部6個部門參觀實習,實行組長負責制,對每個小組每天制定有具體詳細的學習計劃,實習項目表格。晚上要開會總結,寫出總結報告。學生在參觀實習過程中,興趣濃厚,勤學好問、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學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效果相當好。

4 改革課堂教學及評價方法

(1)改變傳統的以教師教為主為以學生學為主的教學模式。通過新教育教學觀念的學習,知道強制貫輸性的教育方式已經落后了。現代教育法要求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也提供了實施的可能性。老師校新購買了福期特公司開發的會計教學與實訓等一系列會計軟件。為老師們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實施條件。老師把學生分為四人一個小組,實施組長負責制,組長輪流當。采用當代流行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上課時根據每個小組的不同情況分別給予任務,然后讓每個小組進入基礎會計教學系統,按照給定的任務去完成任務。開始時,給的任務比較簡單,如:理解和記憶五個科目、記憶和理解會計的含義。理解和記憶會計的特征等。二十分鐘時間,嚴格考核及獎懲。在整個課堂中,老師只起幫助和控制作用,學生起主導作用,讓學生主動學習,有困難時主動求老師幫助,當然也可以向其他小組求助。一個任務完成了才能進入下一個任務,就象過關玩游戲一樣,每完成一個任務都有獎勵和積分。這個軟件也配合老師們這樣的教學,采用了輕松風趣的學習方式。最后老師進行總結,根據各個小組的不同情況給予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