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年較差范文
時間:2023-03-14 20:53: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氣溫年較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同緯度地區,距離海洋越遠氣溫年較差越大;
3、一般來說高地小于凹地或谷地,海拔越高氣溫年較差越小;
4、云雨多的地區氣溫年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區;
篇2
答題模板原因綜合題每年的高考結束后,多數學生感覺自己精心鉆研學習到的知識沒能完全轉化為高考分數。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完全理解試題的設問要求,答題方向不明,導致答案要點不全,得分率不高。原因類綜合題是高考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在2013年課標全國卷Ⅱ中所占比重更大。筆者根據多年的高三教學經驗,將地理學的主干知識歸納總結成答題模板,并在平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強化訓練,讓學生熟練掌握答題模板,明確答題方向,高考中就不會出現要點不全或無話可答的現象,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知識轉化成分數的效率,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原因類綜合題常見的設問形式有“分析……的原因”“說明……的主要原因”等。如簡述該國氣候特征,并分析該國淡水資源嚴重不足的主要原因(2011年全國卷);就降水條件簡述我國西南地區不適宜大面積種植速生桉的原因(2013年課標全國卷Ⅱ)。常見的原因類綜合題及其應該回答的內容如下:
1.影響氣溫高低的原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海拔高度、陰陽坡),洋流、天氣狀況(影響短時間內的氣溫高低)、人類活動等。
2.影響氣溫日較差的原因:緯度位置(緯度越高,太陽高度角的日變化越小,日較差越小,低緯相反);天氣狀況;海陸位置;海拔高度(小尺度范圍內山頂的氣溫日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范圍內高原、山地的氣溫日較差比平原、盆地大)。
3.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原因:緯度位置(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越大,氣溫的年較差越大,低緯相反);海陸位置;海拔高度(海拔高的地區夏季受地形影響多云雨,且上空空氣不斷向四周散發熱量,因而溫度不高,冬季受地形阻擋,冷空氣影響小,且冬季多睛天,太陽輻射相對較強,因而溫度不是太低,故氣溫年較差小);植被覆蓋率(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比裸地氣溫年較差小);天氣(云雨多的地區比云雨少的地區氣溫年較差小)。
4.影響降水多少的原因:大氣環流、海陸位置、地形、洋流、天氣系統(影響短時間內降水多少)。
5.多大風的原因:氣候干旱、離冬季風源地近、地形平坦、植被稀疏、狹管效應等。
6.多霧的原因:空氣濕潤,水汽充足;溫度低,水汽易凝結;空氣污染嚴重,多凝結核;大氣穩定,風小,霧不易吹散。
7.干旱區農產品品質好的原因:氣候干旱,多晴天,光照強;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病蟲害少等(溫帶干旱區)。
8.洪澇災害的形成原因:多暴雨(季風氣候、臺風或氣候異常);流域面積大,支流多,集水區廣;扇形水系,多條支流同時匯入干流(如海河);地勢低平,河道彎曲,排水不暢;缺少入海河道,排水不暢(如淮河)。
中上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泥沙淤積,河床抬高變淺,泄洪能力降低;圍湖造田,加之泥沙淤積,湖泊萎縮,調洪能力下降;地上河(黃河下游、長江荊江段),容易泛濫。
9.內流河下游徑流量減小的原因:沿途生產生活用水量大;下滲嚴重;氣候干旱,空氣干燥,蒸發旺盛;流域內植被破壞,涵養水源的能力減弱等。
10.沼澤的形成原因:地形低平,河道彎曲,排水不暢;降水集中,容易泛濫;多凌汛,易泛濫;氣溫低,蒸發弱;地下有多年凍土,地表水不易下滲;河道中水生生物多,滯水性強(多出現在氣溫較高、水體富營養化的地區)。
11.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多暴雨;土質疏松(黃土高原);坡度陡,流水侵蝕強;不合理開發破壞植被等。
12.土地荒漠化(多沙塵天氣)的原因:氣候干旱,植被稀疏;地表覆蓋著深厚而疏松的沙質沉積物;大風日數多且集中;冬春季節土壤缺水,容易起沙(多沙塵天氣的原因);過度樵采、過度農墾、過度放牧、水資源利用不當、工礦交通建設等原因引起植被破壞。
13.土地鹽堿化的原因:地勢低平,地下水水位高;蒸發旺盛;不合理灌溉導致地下水水位上漲。
14.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地形崎嶇,坡度陡;地殼運動活躍,地表物質破碎;多暴雨;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對地表和植被的破壞。
15.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自然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均勻;自然資源在地區間不具有流動性;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分布不均勻。
16.水資源短缺的原因:降水少(氣候干旱或氣候異常);無河流流經,區外流入的徑流少;蒸發旺盛;下滲嚴重(干旱區、石灰巖地區),地表水不易保存;地勢起伏大或國土面積小,地表水存留時間短;生產生活需水量大;水污染嚴重;水資源浪費嚴重;海水入侵,水質惡化。
17.能源短缺的原因: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生產量小;產業結構和工業結構不合理;技術落后,能源利用率低;能源浪費嚴重等。
18.我國核電站位于沿海的原因:能源需求量大,常規能源缺乏,核電能量密集,冷卻水源充足,技術先進,資金充足。
19.漁場的形成原因:大陸架水淺,陽光集中、光合作用強、餌料豐富;河口處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餌料豐富;寒暖流交匯或上升補償流帶來海底營養鹽類,餌料豐富;溫帶海域冬季冷海水上泛帶來海底營養鹽類,餌料豐富。
篇3
1、日照充分:年日照時數達3200小時,無霜期150天,年均氣溫約9攝氏度,7月平均氣溫約24攝氏度,一月平均氣溫約零下9攝氏度。
2、干燥少雨:上空維持著一支偏北下沉氣流,屬干旱少雨地帶,年均降雨量約40毫米,夏季降雨占百分之六十三,冬季占百分之七點五,年蒸發量達2400毫米。
3、四季分明:冬長于夏,晝夜溫差大,有“早穿皮襖午披紗,懷抱火爐吃西瓜”一說。氣溫年較差約34攝氏度,常年為東風和西北風,近地面平均風速為3米每秒,干熱風和黑沙暴為主要的自然災害。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關鍵詞:茶葉生長;氣候條件;高產技術;江西銅鼓
銅鼓縣茶葉生產歷史悠久,群眾有種茶、制茶的好經驗,全縣有茶地超過6 666.67 hm2。茶樹遍布全縣,銅鼓的大塅、溫泉、棋坪等鄉鎮已初步建成了萬畝紅、綠茶基地。研究和掌握茶樹與氣候的關系,可以幫助茶農認識茶樹在復雜環境中的生長發育規律,對于合理布局、選擇優良品種和制定栽培技術,奪取茶葉的高產、優質具有重要意義。
1茶葉生長發育氣候條件
1.1光照
茶樹有機體中90%~95%的干物質是靠光合作用合成的。光對茶樹生長、茶葉質量有較大的影響,紅光、黃光易被茶樹吸收利用。銅鼓縣上莊、和尚嶺、蘭草湖等地的海拔400 m以上的山區,隨著高度的增加,云霧、降雨日也相應增加,漫射光多,且所含紅光、黃光多,有利于氨基酸、維生素的形成,茶葉芽嫩、葉肥、香味濃,有利于茶葉生產。
1.2溫度
茶葉屬亞熱帶多年生植物,喜溫喜濕,較為耐陰,需水肥,怕凍、怕旱。研究認為,氣溫年較差小的地區茶樹全年生長,氣溫年較差為10~15 ℃的地區茶葉為長季節性生長,15~25 ℃的地區茶葉生長為短季節生長。從氣溫的緯度變化分布可以得出,南緯16°至北緯20°茶區的茶樹生長為全年性,北緯20°~30°的茶區為長季節性,大于北緯30°的茶區為短季節性生長。銅鼓縣地處北緯28°32′,茶葉為長季節性生長。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 ℃左右時,茶芽開始萌動;當氣溫上升到14~16 ℃時,茶芽開始伸長、葉片展開;17~25 ℃時新梢生長旺盛。氣溫在15~25 ℃時,隨著氣溫的升高新梢生長量增加。銅鼓縣春季白天氣溫高,生長量大于夜間,夏季則因白天氣溫已高于新梢最適宜的溫度,生長量小于夜間。在茶葉適宜生長的溫度范圍內,溫度較低時,光合作用弱茶葉生長緩慢,產量較低,但芽葉幼嫩,含有效化學成分高,茶葉的品質優良;超過25 ℃時茶葉生長較快,易老化,纖維素含量增加,茶葉產量高但品質較差。由此可見,在一定許可溫度范圍內,低溫區出高檔茶,高溫區成茶快而品質較差。研究同時發現,晝夜溫差增大,有利于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因此,在積溫達到的條件下,高海拔的地區比低海拔的地區茶葉品質好。茶葉對低溫比較敏感,如果茶葉生長期內氣溫降到10 ℃以下,茶葉生長變慢,以至停止生長;春季氣溫回升茶芽萌動之后,若氣溫急劇下降到2~4 ℃時,茶芽即遭受寒害;如氣溫降到-2 ℃,則花芽不能開放。另有研究認為,當日平均氣溫達30 ℃以上、最高氣溫>35 ℃ 日平均相對濕度低于60%、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35%以下時,茶葉的生育就會受到限制,如果這種天氣條件持續8~10 d,茶葉就會受害[1-2]。
1.3水分
水分是茶葉的重要組成部分,茶葉愈幼嫩的部位含水量愈高。幼嫩的新梢含水量達75%~80%,老葉一般在50%左右。茶葉在降雨量高達6 000 mm、低至600 mm的地區均能生長。但茶葉枝葉繁茂,蒸騰旺盛,加之不斷采摘幼嫩梢葉,因此茶葉對水分的要求較高。據研究每生產1 kg鮮茶,茶葉平均耗水量達1 000~1 270 kg。從高產、穩產的要求來看,年降雨量最好在1 500 mm左右,而且生長季節的降雨量最好在1 000 mm左右。
1.4相對濕度
相對濕度條件也是茶葉生產的重要因子。銅陵縣3月中旬至4月中旬連續3 d日平均氣溫在10~15 ℃,且月平均相對濕度>80%,為有利優質茶葉生產的氣候指標;3月中旬至4月中旬連續3 d日平均氣溫>20 ℃,或最高溫度>25 ℃,且日平均相對濕度<70%,為不利優質茶葉生產的氣候指標。銅陵縣是完全符合的,故有利于茶葉的生產。
2銅鼓縣茶葉生產的高產技術
2.1選擇優良品種,營造防護林
根據農業氣候相似原理,應選擇適宜銅鼓縣氣候,且產量高、品質好、抗逆性強的無性系良種[3-4]。茶樹屬半陰性植物,建園時必須在茶叢周圍營造杉樹、香樟等防護林和遮蔭樹。夏季茶園植樹遮蔭,可降低葉溫和氣溫,提高空氣濕度,減弱太陽直接輻射強度,使茶葉持嫩性強。遮蔭樹落葉形成的覆蓋層,可減少土表蒸發和徑流、涵養水源,并為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創造較好的土壤氣候條件[5-6]。
篇5
【關鍵詞】地理教學 語言藝術 運用方法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邊緣學科,內容涉及到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和天文學等學科,且現行教材越來越重視闡述人地關系這一主題,增強了它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教師抓住這一特點,運用語言藝術,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影響學生:
一、調動學生求知積極性,更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巧妙設計導語,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教師運用語言藝術,精心設計問題,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通過一些問題的提出和作答,既使學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又可使學生暢所欲言,活躍課堂氣氛。而后教 師把握時機,抓住要害,引入新課,吸引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
(二)多角度地提問,使課堂教學形式生動、有趣。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目的和學生的具體情 況,利用反問、對比和設問等形式,結合地圖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特點和規律,設疑引導,將趣味性和知識性 融于一體,啟發學生思考,既可避免教師過多單調講述,也能推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三)親切自然的教態,可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它能無形地吸引學生認真聽講、積極思考。之外,給后進 生以優先發言的機會和中肯的鼓勵,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逐步消除自卑感,樹立信心,又可縮短師生之間 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運用語言藝術,以激發學生思維
通過師生相互交談,一問一答,使學生思維始終圍繞著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體現教學的指導思想。運用談話法的關鍵是問題的提出和組織。教師必須在吃透教材、了解學生接受能力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和目的, 精心設計,準確選題,深淺有度,數量適當,切中要害,在思考和答問中,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
如,在講各月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及分析氣候特點時,可這樣設計問題。
1.在氣溫曲線圖上,讀出最冷、最熱月的月份和氣溫;在降水柱狀圖上,讀出月降水量最少、最多的月份及其降水量。
2.計算氣溫年較差。
3.說明全年氣溫和降水的分配特點。
4.總結全年氣候特點。
第1題是讓學生學會如何讀此類圖,培養讀圖能力。第2題幫助學生復習氣溫年較差的概念,提高計算能力,為總結氣候特點提供依據。
第3、4題幫助學生學會概括氣溫和降水特點,進一步明確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組成要素及氣候特點的描述 方法,從而加強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運用語言藝術,有助于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一)有助于學生明確復習重點,避免平均分配精力。
低年級學生還不知如何去記憶、理解,往往按照老師劃 出的重點像背語文課文一樣,逐字逐句背誦記憶。通過語言藝術,教師有意識將問題劃分為記憶、理解和應用等 類型,讓學生進行回答,這樣學生對于不同知識點的掌握方法和程度有所區分,而不必花費大量精力去記憶。
(二)有助于增強記憶效果。
筆者做了幾次這樣的試驗,勾劃完重點后,讓一個班學生自己復習一節課,另一個班則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復習有關重點,然后運用語言藝術,檢查背誦情況,并根據檢查結果,對薄弱環節 進一步加以鞏固。第二節課對兩班都進行測驗,結果后者成績明顯高于前者。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同一個復習要點,教師可用不同形式提出問題,或是填空、判斷,或是選 擇、簡答,促使學生從不同側面對知識進行理解、鞏固。這樣,學生掌握知識的靈活程度可大為提高,對不同 類型的題都能較快作出反應。
(四)有助于知識的系統化和深化。
教師提出的問題,不是眾多零散知識的疊加,是經過精心設計,既突出重 點,又具有啟發性和典型性。不僅要學生明確各大區、國家的知識要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總結規律,融會貫 通,學以致用。例如,關于歐洲西部深受大西洋影響這一問題,須從影響氣候的要素著手,讓學生根據要素, 結合西歐具體特點分析原因。而后總結出,歐洲西部深受大西洋影響是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和洋流四要 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從而以點帶面,概括出分析氣候成因的一般規律,進而探討領海國家是否都深受海洋影響 ,使學生對氣候的影響要素有更深刻的認識,以便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這方面知識。些只需了解或理解的部分。
篇6
摘要:高中地理教學中,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教學通常容易陷入誤區。教師在教學中應從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類和分布入手,分析比較干旱型、濕潤型和亞寒帶型三類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布、成因、氣候特征、地帶性植被和對農業的影響,以幫助學生規避學習盲點和誤區。
關鍵詞:地理;氣候;大陸性;細化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是廣義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在教學中常有教師用大陸內部干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氣候特征來概括全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這種理解是不嚴謹、不科學的,極易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困惑。因此,教師必須認識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本質特征及細化分類,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相應知識。
一、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細化分布
在溫帶大陸性氣候區,緯度35~50區域,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為界,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內陸地區主要是干旱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高于400毫米的距海較近地區是濕潤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緯度50~70區域,因緯度較高形成了典型的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二、干旱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2.1干旱型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中亞地區、西亞地區的伊朗北部和阿富汗、美國中央大平原西部及西側山間盆地、南美洲南端的巴塔哥尼亞高原和中國的西北地區,代表城市有阿斯塔納(哈薩克斯坦)、丹佛(美國)和烏魯木齊(中國)等。這些地區的氣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最冷月平均氣溫低于0℃,最熱月平均氣溫一般高于20℃,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大,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就是當地晝夜溫差大的鮮明寫照;全年干燥,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值得注意的是,該氣候區有部分地區年降水量高于400毫米而分布有森林植被,如新疆的伊犁河谷地和天山北坡,原因是位于山地的迎風坡,來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海洋水汽抬升形成地形雨導致降水量偏多。該氣候的形成原因是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全年受大陸氣團控制,受高大山脈的阻擋,海洋水汽難以到達。而巴塔哥尼亞高原雖距海近,但受海洋水汽影響小,形成了非地帶性的氣候。
2.2由于緯度較高且在中緯西風帶的背風坡,西風越過安第斯山脈下沉增溫,因此干燥少雨。干旱型溫帶大陸性氣候對應的植被類型是溫帶草原和溫帶荒漠,年降水量介于200~400毫米的區域以溫帶草原為主,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以溫帶荒漠為主。該氣候對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是夏季光照、熱量充足且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農作物開花、結果和營養物質的積累,農作物品質優良;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是全年降水少且冬季熱量不足,易發生旱災和低溫凍害。因此,當地的農業類型以畜牧業為主,若要發展種植業則必須引河水或地下水灌溉,發展灌溉農業。
三、濕潤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3.1濕潤型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東歐平原、北美中部平原及五大湖周邊地區,代表城市有莫斯科(俄羅斯)、紐約(美國)和多倫多(加拿大)等。這些地區的氣候特征是冬冷夏熱,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左右,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左右,氣溫年較差較大;全年降水較多,且降水季節分布較均勻,一般年降水量在400~1000毫米。該氣候的形成原因是全年受大陸氣團控制,但距海較近,有海洋水汽影響導致降水較多。東歐平原是受到來自大西洋的中緯西風的影響,而北美東部地區由于阿巴拉契亞山平均海拔只有1000~2000米,山體較低矮,無法阻擋大西洋水汽的深入,加上中央大平原南北開口,更是有利于北冰洋冷氣團的南下和墨西哥灣暖濕氣團的北上,因此多氣旋雨和鋒面雨。濕潤型溫帶大陸性氣候對應的地帶性植被以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
3.2該氣候對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是夏季熱量較充足且降水較多,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是冬季熱量不足。因此,當地的農業地域類型以商品谷物農業和乳畜業為主,年降水量在400~600毫米的美國中央大平原北部和東歐平原主要種植有小麥和玉米,而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的五大湖沿岸氣候相對冷濕,被稱之為冷凍地帶,并不利于發展旱地種植業,但牧草卻在冷濕環境中生長良好,因此廣泛分布有乳畜業。
四、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4.1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又稱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主要分布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北歐挪威、瑞典、芬蘭三國的北部,加拿大中北部和美國阿拉斯加地區;代表城市有雅庫茨克(俄羅斯)和丘吉爾港(加拿大)等。這些地區的氣候特征是冬季寒冷而漫長,每年至少有8個月是冬季,至少有5個月以上的積雪期,西伯利亞也是北半球的寒極,上揚斯克曾經出現過-69.8℃的極端低溫,當地夏季溫和而短促,僅僅一兩個月,最冷月平均氣溫遠低于0℃甚至低于-20℃,最熱月平均氣溫在10℃~20℃之間;全年降水較少,年降水量約300~500毫米。
4.2該氣候的形成原因是緯度較高達50~70,且全年受極地氣團和大陸氣團控制,因此氣溫的年較差較大,降水較少。亞寒帶大陸性氣候的地帶性植被是亞寒帶針葉林,因為雖然當地年降水量較少,但由于氣溫過低導致蒸發極弱,因此水分條件仍有盈余,可以生長適宜冷濕環境的針葉林,如云杉、冷杉和落葉松等。該氣候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是熱量不足、溫暖期短、凍土廣布及土壤濕度過大,因此農業生產類型以較原始的林業、漁業和打獵為主。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幫助學生細化溫帶大陸性氣候的三種分類,并針對三類氣候常涉及的考點進行歸納總結并指導教學。比如,狹義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指的是干旱型,要掌握分布、成因、氣候特征和地帶性植被類型,而濕潤型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則要側重掌握分布和地帶性植被類型。
參考文獻:
篇7
從自然地理角度來看,青藏地區的主體是青藏高原,屬于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的位置和地形,決定了它具有獨特的自然環境特征。青藏高原因高生寒,相同季節的溫度比同緯度地區低。抓住“高”和“寒”兩個特征,是研究青藏地區的關鍵。在這樣特殊的環境中,氣候、水文、生物、資源也都具有獨特性,并且對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都有極深刻的影響。因而青藏地區不僅在我國,同時在世界上也是一個重要地區。認識青藏地區的地理環境的特性,對于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發展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策略
問題探究型的教學指導模式流程圖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高和寒是青藏地區的主要自然特征,正是這獨有的特征誕生了青藏神奇的自然景觀、神奇的農牧業、神奇的民族風俗、神奇的……你能舉例說明這些“神奇”現象的具體表現嗎?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圖片的展示使學生對青藏地區有感性的認識。
活動一:青藏地區的地形地質特征
問題一:自主學習教材內容,結合地圖冊P71和1,回答問題:
1.描述青藏地區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地質作用。(12分)
參考答案:
地形特征:①高原地形,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②地勢西北高,東南低;③高原面起伏和緩,相對高度小;④雪峰連綿,冰川廣布。
地質作用:內力作用(板塊擠壓);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教學處理:如果學生能回答問題,教師就引導學生進入下一環節。如不能,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同伴互助,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如還不能,教師就對該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然后進入下一環節。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并運用已有的知識結構(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及青藏地區的形成原因)解決新情境下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題能力。
活動二:青藏地區的氣候特征
問題二:閱讀教材P182,結合以下材料,回答問題:(28分)
材料一:青藏地區局部等積溫線圖(圖2)和等降水量線圖(圖3)。
1.分別說出圖2等積溫線和圖3等降水量線的分布特征。(4分)
參考答案:積溫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降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2.根據等降水量線圖和等積溫線圖,分析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不同于青藏地區其他地方的氣候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參考答案:氣候特征:①氣溫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峽谷地區氣溫高于周邊地區;②降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峽谷地區降水比周邊地區多。
原因:①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升高,峽谷地區地勢較低;②夏半年,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的沿峽谷爬升,多地形雨。
材料二:圖4為“多年平均日照時數”,圖5為“中國太陽年輻射總量的分布”。
3.分析青藏高原光照強、太陽能豐富而氣溫低的原因?(8分)
參考答案:光照強的原因:①緯度低,太陽高度角大,日照時間長;②海拔高,空氣稀薄;③降水少,晴天多,空氣潔凈,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少,光照強。
氣溫低的原因: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地面輻射的保溫作用小,氣溫較低。
材料三:下表為“拉薩與武漢的氣溫差異”。
4.比較拉薩和武漢氣溫年較差,并分析原因。(8分)
參考答案:拉薩年較差小于武漢。拉薩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夏季氣溫較同緯度低;(2分)冬季南下的寒冷氣流影響不到,氣溫不太低,所以年較差小。(2分)
武漢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2分),且受副高影響,夏季氣溫高;冬季受南下的寒冷氣流影響(2分),氣溫下降幅度大,所以年較差大。
教學處理:如果學生能回答問題,教師就引導學生進入下一環節。如不能,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同伴互助,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如還不能,教師就對該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然后進入下一環節。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教材內容,結合教師提供的材料,并調用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可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可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增強同學之間的感情。
活動三:青藏地區的河湖特征
問題三:自主學習教材P182,結合以下材料,回答問題:(12分)
青藏高原水系發育、湖泊眾多,既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又是中國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區。
1.青藏地區為何多湖泊?(6分)
參考答案:①冰川的侵蝕作用使青藏高原形成冰蝕洼地,加之常年積雪和冰川融化,形成湖泊。(冰蝕湖)②青藏高原地殼活動強烈,造成地表斷層形成溝谷及洼地,形成湖泊。(構造湖)
2.描述青藏地區東部河流的顯著特征。(6分)
參考答案:東部多大江大河發源地,大江大河流經高原的邊緣山區峽谷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
教學處理:如果學生能回答問題,教師就引導學生進入下一環節。如不能,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同伴互助,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如還不能,教師就對該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然后進入下一環節。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教材內容,結合教師提供的材料,并調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可增強學生利用材料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可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增強同學之間的感情。通過分析“三江源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使學生樹立更強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四:青藏地區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問題四:運用所學知識,并結合教材,完成表格:(6分)
青藏高寒區的垂直分異和水平分異
教學處理:如果學生能回答問題,教師就引導學生進入下一環節。如不能,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同伴互助,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如還不能,教師就對該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然后進入下一環節。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教材內容,結合教師提供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內容解決問題。可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
活動四:構建知識體系
以“高”為中心建立青藏地區的知識體系,體現出“高”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響。
篇8
關鍵詞:紅松;林分蓄積;垂直分布結構;更新演替
1引言
闊葉紅松林是分布在北溫帶的多物種、多層次、多價值、多效益的一種森林類型,具有物種豐富、結構復雜、生物量高、自我維持能力強的特點,是被普遍認同的高價值、高產量的森林資源。前蘇聯林業專家于20世紀30年代,我國學者于建國初期50年代就開始對闊葉紅松林進行了大量研究.[8]。至此已有關于闊葉紅松林的林型分類、結構、動態、物種間的關系、個體生態、采伐更新、經營技術以及闊葉紅松林人工造林等方面的數百篇研究論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闡述對紅松及闊葉紅松林的研究結果,對指導闊葉紅松林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紅松林在我國東北分布較多,存在著多種混交類型。筆者選取了柞樹紅松林、楓樺紅松林和紫椴紅松林等3種典型的闊葉紅松林進行標準地調查,分析比較其林分結構(林分密度、林分胸徑、平均樹高、林分平均胸高斷面積、林分蓄積、樹種組成、各層優勢種)、林分穩定性和更新情況的不同,以有利于進一步了解不同闊葉紅松林林分結構的差異,了解天然紅松林在其不同發育階段的林分結構狀況和更新演替狀況,從而預測其未來可能出現的發展趨勢,為制定林業經營管理措施提供依據。
2地理位置及自然概況
東折棱河森林經營所位于郎鄉林區版圖的中部,西鄰西折棱河林場,南與頭道溝森林經營所、二道溝森林經營所接壤,東北與大西北岔相依,地理坐標位于東經129°02′33.4″,緯度46°4′39.7″。
施業區面積7039hm.2,氣候屬北溫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干燥,延續時間場,夏季濕潤涼爽短促,年平均氣溫為10℃。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20~22℃,極端最高氣溫可達38℃。最冷月氣溫為-28~-23℃。極端最低氣溫可達-45℃,氣溫年較差大,約為43~50℃,最大年較差可達70~80℃。該地區年積溫2250℃,霜凍嚴重,無霜期由從前的60d增加到目前的90~100d。
本地區年降水約610mm。從降水的季節分配來看,暖季(6~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90%。冷季(10月至次年4月),初雪至終雪的日數雖長達180~210d,但雪量少,只占年降水量的10%~20%。本地區平均相對濕度65%~70%,夏季最高可達80%~85%,冬季為60%~70%。
該地區主要以低山緩坡為主,海拔最高1180m,最低30m。全施業區共劃分為22個林班,林業用地面積6718hm.2,天然紅松種子林面積1641hm.2,天然云杉種子林面積37hm.2,人工專營型種子林(主要包括紅松、云杉、落葉松、青楊等)面積502hm.2,整個有林地擁有蓄積總量125.98萬m.3。
3調查研究方法
在調查目的地選取具有代表性、避開林緣、無林窗的林分,設置了4個30m×30m的標準地進行每木調查。為了確保標準地位置和面積的準確性,采用GPS定位,羅盤儀測角,測繩量水平距,同時進行了坡度較正(當坡度>5°時),保證標準地有明確的邊界。然后將每個標準地用樣線劃分成25個6m×6m的小樣方,在每個小樣方內分別設置1個2m×2m的樣方調查灌木和更新情況,1個1m×1m的草本調查樣方,同時確保所有灌木樣方、草本樣方是等距的(位于小樣方的同一角)。
在標準地內分別樹種、活立木、枯立木用圍尺測定每株樹木的胸徑,用測高器測定樹高,并記錄枝下高、冠幅等。調查各樣方內的灌木、草本的種類、株數、均高、蓋度和幼樹的更新情況,最后填寫標準地調查簿。并用Excel處理數據。本次采用的是分樹種整化徑階查一元材積表法計算林分蓄積.[1]。其他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頻度.j=出現樣方數.j25×100。
其中j為樣方里出現的第j種植物,25為總的樣方數,j植物種出現的樣方數占總樣方數的比例即為其頻度。
4結果與分析
篇9
2007年初利比亞政府斥資400億美元進行基礎設施和25萬套住宅項目建設,一時間利比亞成了世界優秀設計、施工、承包等企業的集聚地,我們主持設計的這個項目共計1萬套,一期5 000套,我們本著服務第一、質量第一的經營理念,規劃方案順利通過了方案審批并得到了利比亞政府、總包企業的高度好評,更重要的是我們為以后設計類似項目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項目概況
地塊總面積534ha。一期用地266ha,住宅5000套,建筑面積約850000m2,公共建筑面積約120000m2。
設計理念
在利比亞人民的心中,最能代表富貴、吉祥,繁榮的樹無疑是石榴樹。它的綠,它的花和它的果給予這片土地的人們以豐饒和睿智。
在艾季達比亞的沙漠中,要誕生一個新的城區。找回自然和生命的同感,賦予城市生命綠色和幸福的寓意。石榴樹無疑給了我們最大的啟示。
石榴樹的枝、葉、花、果組成了一個自然的生命體,是自然生命的城市。我們的城市形成借鑒這種自然的組合而展開。
規劃結構
規劃設計構思要點:
自然、完整的結構形態
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系統組織;
公共空間與公共設施系統的完善;
集中綠地和組團綠地相結合。
規劃用地總體布局注重整體的有機關系,根據規劃區內的綜合條件和構思分析,在功能結構上一心、兩軸、三帶、五區的結構布局關系。在整個區域交通結構上形成兩縱兩橫,
(1)一心:是指居住區內形成的中央核心區廣場,位于兩縱兩橫形成的中央區域。
(2)兩軸:是指經過一心的南北向中心綠地軸和東西向文化景觀軸,中心東西景觀軸橫貫一二期,主要的商業,文化,宗教、教育設施都在東西軸中布置,它是整個區域的紐帶,也是石榴樹結構的主干。
(3)三帶:是指兩條休閑步行帶和一條防護綠化帶。
篇10
20xx青島五一天氣預報5月1日青島天氣
晴 白天:17℃;夜間:9℃,北風5-6級轉3-4級
5月2日青島天氣
多云 白天:14℃;夜間:9℃,南風4-5級
5月3日青島天氣
陰轉小雨 白天:12℃;夜間:9℃,南風4-5級
青島氣候特征青島市處于北溫帶東亞季風區,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市區氣候的基本特點是“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而四季特征是“春遲、夏涼、秋爽、冬長”。氣溫年較差小,極端溫度和緩。夏半年,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帶來大量暖濕空氣,造成青島雨熱同季,氣候濕熱而多雨,呈現為海洋性氣候特點;冬半年,季風自歐亞大陸吹來,青島在冷高壓氣團控制之下,氣候干燥、溫度偏低,顯示出大陸性氣候特點。海洋對青島氣候的調節主要源于城區距海較近和沿海山地走向與季風方向垂直。從氣候特點來看,青島光熱水配比協調同期,有效性大、可利用程度高,年平均無霜期203天。境內大氣候差異小,小氣候差異大。干旱(以春旱為主)為青島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其他則為偶爾發生的冰雹、大風、暴雨和雷電。
20xx青島五一旅游推薦青島主要的旅游資源,可稱為“一線八區若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