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來的趕考范文
時間:2023-03-30 12:04: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面向未來的趕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 、由灌輸者轉換為教育意義上的對話者
傳統的語文教學,教師往往站在比學生高的角度,居高臨下,不自覺地扮演著不可挑戰的知識權威的角色,讓學生產生了學習的壓力,以致于我們的學習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是適得其反。同時,以傳授系統的學科知識為主,其特點是追求固化的系統性和嚴謹性,重教輕學,信息交流以單向交流為主,課程呈現出流水型作業的特點。這種機械化和程式化的操作過程,一方面將渾然一體的美文肢解成時代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寫作特點;另一方面脫離語境而孤立和片面地分析語文語法和邏輯知識,使語文教學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力。
片段:我在進行《雷雨》一課時,制定的教案是將時代背景和故事情節交代給學生,然后由學生分角色朗讀,后來我發現學生對于那個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故事并不感興趣,學生不愛讀,不愛思考,于是我就將問題拋給了學生,我說:“這個故事的背景和劇情由同學們回去查閱相關資料,并且認真體會劇中人物的感情,在課下把它排演出來,然后我們在課堂上表演。”這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地去查閱資料,然后排演成話劇,這樣一來,加深了同學們對課文的內容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反思:在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他們的腦子里裝著許許多多奇異的火花,只要得到一個小小的思維空間他們就會發揮想像,開始創新。我們的教育應該給他們的思維再插上翅膀,讓他們在更廣闊的天空中自由地飛翔。在課堂上,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想法轉,不允許有獨特見解,就是在扼殺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只有誠懇地鼓勵他們發表不同的意見,尊重他們,才能創設一個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展。
二、 由知識的傳授者轉為教育意義上的共享者
科學面對的是客觀現象,而教育則不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這首先是人學。”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教育者必須融進教育對象之中,避免師生在精神上的分離。師生交往在本質上是教師人格精神與學生的人格精神在教育情境中的相遇。
語文教學要有情,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要讓學生的個性在語文中得到張揚,要讓學生在語文中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過去我們經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必須要有一桶水。現在看來不僅是給學生一杯水的問題,而是學生如何得到這一杯水的問題。如果老師總覺得自己有“一滿桶水”的學問,勢必造成學生就是被動的接受者,老師是施與者。這樣的教學必然是“滿堂灌”式的。新的課程體系將學生放到了主體地位,學生所得的知識多數情況下應該是自己主動探索的結果。教師不再是一個居高臨下的“長者”,也不一定非要滿腹經綸,而應該是一個善于引導學生探究、不斷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生“平起平坐”的大朋友。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主動得到“這杯水”,而不是怎樣灌輸給學生“這杯水”。如何實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必須解放學生,解放我們發展的主體,必須激活我們的語文學習。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學生的雙手,讓他們能干;解放學生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學生的嘴巴,讓他們能說;解放學生的空間,讓他們能到大自然中去擴大視野,取得豐富的學問;解放學生的時間,不把他們的功課填滿,不逼迫他們去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學生。總之,要放開學生,讓他們擁有發問的權利、讀書的權利、想象的權利、選擇和出錯的權利,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具有主導地位。
作為“共享者”,教師可以共享創造成果。在對話中,師生會共同探討,形成共鳴和碰撞。共鳴形成共識,碰撞會激發思想的火花。學生有權利質疑、發問,甚至批判和否定的權利。懷疑是創造的起跑線,新的思想在懷疑和批判中產生。教師必須放下“師道尊嚴”的面子。具備向真理“投降”的勇氣,與學生在爭鳴和碰撞中獲得創造性的思想成果。“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師生之間的商榷并非是是非之爭,更多的是互相啟發、補充和完善,受益者是師生雙方。寬容歧見、尊重多元,這也是教師應有的民主胸襟。教師不應把學生當成被動接受的容器,而應看作是一支等待點燃的火炬。它一旦被點燃,必將閃爍智慧的火花,創新的光芒。
三、將課程發展向工具和人文相結合轉變
《語文課程標準》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表現在課堂教學上,就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生命活力:尊重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體貼生命,激勵、呵護每一個學生;正視生命,追求學生的真實性;扶持生命,讓學生天天在快樂中進步。語文教學關注學生的精神生命,就是要重視學生的發展過程,即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參與和體驗的過程、誦讀和感悟的過程、自主和合作的過程、探索與發現的過程。激活語文,在乎學生,語文老師不再僅僅是一名“文師”,而在新課程體系下越來越成為“人師”,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關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