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作品范文

時間:2023-04-08 03:05: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柳宗元的作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柳宗元的作品

篇1

關鍵詞:柳宗元;旅游文學;山水文學

一、文學與旅游文學的相關概念

文學主要被看做是審美的語言作品,是指以語言文字為表現形式,反映客觀的現實、體現作家心理感受的藝術,包括詩歌、小說、散文、劇本、游記、童話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出心里的感情及再現特定地域和特定時期的社會生活。

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旅游文學”這個名詞也隨之出現?,F在的旅游文學是指反映旅游者旅游生活的文學,它以旅游者在旅游活動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作為表現對象,書寫旅游者或旅游工作者的感情、思想和審美情趣。其比山水文學的表現對象要更加的廣泛,不僅涉及了山水風景、文物古跡而且包括了風土人情等社會事物。

二、柳宗元文學的旅游價值

柳宗元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人物,他是“唐宋家”之一,是文學上的大家,思想上的偉人。柳宗元被貶到偏遠的永州和柳州后,雖然政治理想破滅了,但是遠離了政治的斗爭,他致力于文學的創作,最終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柳宗元的旅游文學作品主要有游記和紀游詩兩大類,一般被稱為“山水文學”。

(一)柳宗元文學豐富了永、柳二州的旅游資源

永州和柳州兩地比之與國內其他著名的旅游地來說,旅游資源比較貧乏。柳宗元的那些經過精心繪制的描寫兩地自然風光的著名杰作及其帶來的深遠影響,無疑是他給予兩地的一批非常有價值的珍寶。柳宗元文學不僅使兩州旅游地的旅游景觀更加豐富,還增加了兩州旅游地的歷史文化內涵。柳宗元沒被貶到這里之前,兩州的自然山水風景和人文歷史景物的品質是怎么樣的,我們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那時候的山水是沒有多少人欣賞的,是寂寞的。柳宗元到了這里之后,它才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并逐漸遠離“養在深閨人未識”的位置,是柳宗元發現并宣揚了這里奇山秀水的美麗,使它傳揚出去廣為人知。

(二)柳宗元文學提高了兩地旅游資源質量,增加了旅游資源文化內涵和旅游吸引力

在中國的旅游資源中,因為文學是非物質的,是一種語言,所以,它往往是融入其他的旅游資源之中,增添這些旅游資源的人文色彩,而不是獨立存在的旅游資源。中國古代的文人雅士一直是傳統旅游的主要參與者,歷朝歷代因為文人游覽而產生了許多優秀的記游、詠物之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豐富了旅游景觀的人文內涵,增加了旅游吸引力,提高了旅游景觀的美譽度,發揮了非常重要的歷史作用。中國著名山水風景和名勝古跡的形成發展,大都和文人創作的文學作品有著密切的關系。

柳宗元文學是永、柳兩地的旅游文化的精髓,而柳宗元文學主要是游記和游詩,這些都是在經過實地的游覽之后,融入作者的內心感受而創作出來的。

(三)柳宗元的文學無意識地宣傳了旅游景觀

依照現代傳播學的理解,受眾對隱性宣傳的信賴程度遠遠超過商業宣傳,文學確實是一種非常好的隱性宣傳方法。因為它擁有特別的審美效果和穿越時空的傳播作用,使讀者閱讀文學作品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審美感受。旅游文學是一種表現美的文學,具有非常強烈的美感。作者在創作旅游文學作品時,是出自內心真摯的感情,描繪山川美景等自然風光,沒有摻雜任何商業宣傳營銷目的,因此更能打動讀者的心。再加上旅游文學作品中描繪的山水風景是自然景觀的真實再現,但是又要高于自然景觀,是經過作者文學藝術加工出來的,其與自然景觀相比更加具有美感,也更能引起讀者到此一游的興趣。柳宗元文學對于永、柳兩州的意義,有很大一部分體現在他對兩州美麗自然風光的宣傳這方面??陀^的景物美要經過“人”的主觀加工作用方能更加顯現出來,柳宗元曾經說過:“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蘭亭也不遭右軍,則清湍修竹,蕪沒與空山矣”。他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肯定沒有料想到,他對于貶謫之地的永州和柳州來說,恰好扮演了他美學理論中強調的“人”這個角色。正是因為有了柳宗元的存在,他所創作的旅游文學作品流傳于世后,才使偏遠孤陋的、埋藏于荒山野嶺的永、柳兩州諸多旅游景觀傳揚出去,廣為人知,成為令人向往的旅游地。

在柳宗元的文學作品中,經過其文學加工,永州和柳州不再是貧窮僻陋的偏遠之地,而是處處皆是美麗風景的世外桃源,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泉一石,俱是世上少有的美景。小石潭的奇石、西山的奇與怪、袁家潭的山風、鈷鐲潭的清澈等等,柳宗元在說起這些景物時如數家珍,娓娓道來,而這些可能本來很普通的風景在柳宗元的妙筆生花下,增添了很多獨特魅力,讓讀者陶醉其中,產生到此一游的興趣。

(四)柳宗元文學是永、柳二州旅游文化的精髓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生活已經基本上得到了滿足,大家越來越要求享受精神生活。這種現象反映到旅游活動中,就表現為人們漸漸不再滿足于一般的純游覽性的觀賞自然風景,觀光旅游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逐漸開始追求旅游活動中的審美情趣和享受高品位的文化資源,文化旅游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

柳宗元的旅游文學剛好能夠滿足這種需要,它以自身散發的文學藝術魅力和強烈的影響力激發讀者的旅游欲望,它是在永、柳兩州的奇山麗水之中開出來的一朵奇葩,它理所應當地永柳兩州旅游文化的精髓,是兩州旅游文化中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的一部分。

三、旅游文學在推動旅游業發展中的應用及發展

在文學旅游景觀產品的開發過程中充分依托景區的文化積淀和歷史背景,利用豐富的旅游文學輔之以多種形式的營銷方式、手段,向外界介紹景點,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這種借助旅游文學進行營銷,迎合旅游者對文化的追求,是比較有特色的一種旅游發展形勢。

(一)文學與傳媒相結合的營銷方式

現今,湖南吉首的鳳凰城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景點,但它在90年代末之前并非如此。雖然鳳凰城的旅游資源非常有特色風情,而且還有文學上的大家沈從文先生其著作《邊城》的獨特魅力,但其還是在90年代末借助當地政府與湖南衛視聯手打造出了獨特的旅游品牌,使文學與影視的影響相結合。自此,鳳凰旅游一炮走紅,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營銷方案。

由此可見,我們也可以把包裝對象放在優秀的文學作品和突出的文學形象上,或創辦一些專門用來做旅游宣傳的節目、頻道等。通過對網絡、電視、報紙、雜志等多種傳媒渠道融合來對文學旅游資源進行包裝和宣傳。

(二)將旅游文學作品運用到旅游景點的廣告語中

廣告語要求朗朗上口,語言精練,講究含蓄且有意境,要能給人以無盡的遐思空間。對于旅游廣告語來說,也要重視名人效應。

坡曾以“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是憾事!”來贊美虎丘,雖然對于虎丘的美麗風景和名勝古跡等只字未提,但是卻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激發了讀者到虎丘旅游的興趣。流傳到現在,這句話已成為了虎丘旅游的宣傳廣告語。杭州旅游業的廣告語是“江南憶,最憶是杭州”,這句就是出自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的《憶江南》這一首詩。白居易的憶江南詞從寫成到現在,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了,而且還將繼續傳揚下去。當時,杭州征集旅游廣告語,這句詞通俗易懂卻又意境無窮、有獨特的魅力,從眾多的廣告語中脫穎而出,被杭州市相關旅游部門定為杭州旅游的廣告語。因為這句特色的廣告語,杭州區別于其他眾多的江南旅游城市,在宣傳上取得了優勢。

這樣把文學作品里的某個句子應用作為旅游景點的廣告語的例子有很多,而且大部分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我們可以深入研究柳宗元文學作品,利用其在文學上的地位及在大眾中的影響力,設計旅游廣告語,使其在同類旅游中脫穎而出。

(三)模擬文學名著開發景觀

模擬文學名著開發旅游景觀,通常是以文學名著或以其為藍本改編的電視劇等在大眾中產生了轟動效應為前提?;仡^看看,這些年來我國模擬文學名著開發的旅游景觀,幾乎每一輪模擬景觀熱都與文學名著或以其改編的電視劇等的轟動聯系在一起。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以我國名著《紅樓夢》為藍本改編拍攝的電視劇播出后,受到了觀眾的喜愛,因此,先后誕生了北京的大觀園、上海的大觀園和河北正定縣的榮國府。國外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被評為“全球第一大暢銷書”,它在全球的范圍內有數量巨大的書迷。它不僅吸引了讀者的目光,也吸引了旅游開發商的目光。華納公司與奧蘭多環球影城攜手在奧蘭多環球城內建立一個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為藍本的“園中之園”——“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The Wizarding World of Harry Potter),這個“魔法世界”作為環球影城冒險島主題樂園的一部分于2009-2010年正式對外開放。

以文學名著為藍本的模擬景觀因其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再加上影視劇播出后產生的轟動效果,必定會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馬波.旅游文化學[M].青島: 青島出版社,2001

[2]魏小安.旅游目的地發展實證研究[M].北京: 中國旅游出版社,2002

[3]曾金秋.論柳宗元對永州旅游文化資源的提升作用[J].黃崗師范學院學報,2002.22

[4]賈鴻雁.論柳宗元的旅游思想與實踐[J].東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7

[5]Cevat Tosun. Limits to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Process in

[6]盧寧.論柳宗元山水詩的復與變——兼及佛教對其審美理念的影響[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7]黃云眉.韓愈柳宗元文學評價[M].山東: 山東人民出版社,1957

[8]丁晨.論文學的旅游價值與文學旅游資源的開發[J].湖南社會科學,2006.2

[9]曹瑞麗.論柳宗元文學的現代旅游價值[J].華章學報,2011.26

[10]陳雁谷.試論柳宗元的社會旅游思想——兼談永州市的旅游開發[J].零陵師專學報,1994.1

[11]張佳音.心境與家世——柳宗元與劉禹錫山水詩文比較[J].北方文從,2006.2

[12]蔡梅良.論柳宗元的觀游思想[J].船山學刊,2007.4

篇2

關鍵詞:中唐湖南貶謫文學感情基調

貶謫,指封建時代官吏降職,被派到遠離京城的地方。中唐時期湖南成為唐代文人主要的貶謫之地。如劉禹錫被貶朗州(今湖南常德)、柳宗元被貶永州(今湖南永州)、令狐楚被貶衡州(今湖南衡陽)、元結、呂溫被貶道州(今湖南永州道縣)、戎昱被貶辰州(今湖南懷化沅陵縣)等等。此外,也有在貶謫途中經過湖南或在貶謫中聯想到湖南風物而抒發感慨的文人,如韓愈、元鎮。這些貶謫文人留下的作品中體現出各種各樣的情感基調在今天看來值得我們的重視。

一、悲怨

“自古以來,放逐之臣,黃馘之下士,不知其凡幾,其托詩以抒哀怨者,亦不知其凡幾”(紀曉嵐《紀文達公文集》卷九),“放臣逐客,一旦棄置于外,其憂悲憔悴之嘆,發于詩什,特為酸楚”(周輝《清波雜志》卷四)。貶謫使得文人地位、聲譽及生活處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其心情的驟變是不言而喻的,其不平怨恨之感更是產生得十分自然,這些情感投入到文學作品中便形成了悲怨的情感基調,這在中唐時期被貶到湖南的文人作品中隨處可見。

元和十五年六月,令狐楚因親信貪污被貶衡州刺史。從宮廷走向市井,令狐楚無法接受,如他的《夏至日衡陽郡齋書懷》:

一來江城守,七見江月圓。

齒發將七十,鄉關越三千。

褰帷罕游觀,閉多沉眠。

新節還復至,故交盡相捐。

何時閶闔,上訴高高天。①

月亮已經“圓”了七次,自己已經年邁,“罕”去游玩散心,而“多沉眠”。在夏至他起了鄉關之思和暮年之嘆,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回故鄉,希望能“上訴高高天”。詩歌基調是郁塞的。

中唐時期貶謫詩人的代表柳宗元與令狐楚一樣,詩中的基調大多是悲怨的。“永貞革新”失敗之前,柳宗元在仕途上頗為順利。憲宗上臺之后,柳宗元就被發配到貧瘠蕭瑟的永州。對于自視頗高,處于權力中心的柳宗元而言,這個打擊可謂是巨大而沉重的。面對生活在瞬間的巨大落差,柳宗元找不到原因,這使他產生了無限的委屈感與失意感。在永州所做的《永州八記》就是這種情感的體現。柳宗元帶著抑郁走進永州山水,永州山水成了他自己的化身。以《小石潭記》為代表: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②

文章一開始,寫發現小石潭時作者的心情是“樂”的。“如鳴佩環”的水聲從竹林后傳來,清澈的潭水,奇形怪狀的石頭,清幽美妙。中間寫日光下撤時潭魚的活潑生趣,流露出作者一時開朗明凈的心情。然而,“潭西南而望”以下突出石潭的凄清,作者的心境便“憂”了。“犬牙差互”的岸勢讓人心悸,“寂寥無人”的環境讓人突生寒意,作者至于此,方覺“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于是匆匆離去??梢钥闯?,柳宗元被貶后心中是憤懣難平的,因此悲哀和凄涼成為他感情的基⑥調,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游山玩水的“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境便會流露出來。加之柳宗元多病、喪親,重重打擊下,境遇不可能不差,心情也就無法舒暢。

盡管柳宗元也試圖調整自己的心態,企圖從這種感傷、失意、抑郁的狀態中突圍出來,寫下了如《江雪》這樣超然的詩篇以及表現出積極抗爭的面貌的《捕蛇者說》這樣的雜文,然而從他貶謫之后的大部分作品來看,他的這種努力的是失敗的,他最終未能沖出這種悲劇氛圍的包圍。

二、爽朗

可以說,悲怨基調在中唐時期被貶湖南的文人作品中是占主導地位的,但也有一些文人在這種基調外獨樹一幟,在作品中表現出的基調是進取的,態度是理性的。如劉禹錫。

劉禹錫二十歲即考中進十,同年又登博學鴻詞科,兩年后又順利地通過了吏部取士科的考試,貞元年“三登交科”,可謂少年得志。但授官任職不足十年,即因“二王八司馬”改革事件遭貶,來到了荒涼僻遠的“荊蠻”之地。論常理,他應有無限的窮愁與怨恨,極易沉淪或遁世,可事實并不如此。雖跟遭貶的文士一樣用筆墨傾吐心聲,但是他有悲而小哀,有怨而無悔,絕不沉淪生命,在貶謫期間的詩歌表現出他獨有的詩風,有別于屈原以來騷怨感傷的遷謫文學傳統,有別于同時代文人的價值取向。

與柳宗元的山水詩不同,他寄情的山水多是明快清新的,如《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③

湖光月色,綠水青山,相映成趣。詩人的心情是愉悅的。這與“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的柳宗元是大異其趣的。另外,與一般貶謫文人不同的還有,他深信的前途是光明有望的。被貶朗州的第五年,他收到元稹送的一根璧州竹鞭,寫了《酬元九侍御贈璧竹鞭長句》: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贈比雙金。

初開郢客緘封后,想見巴山冰雪深。

多節本懷端直性,露青猶有歲寒心。

何時策馬同歸去,關樹扶疏敲鐙吟。④

首四句是接到贈物后感謝、想念的意思,也可以說以孤根自喻,表現了自己在朝的背景和貶后的孤獨。五六句借詠贊竹鞭,表達自己堅貞、正直的耿介個性。最后與元稹共勉,寄托重返民安的迫切愿望。

三、理智

與柳宗元的悲憤、劉禹錫的樂觀不同,中唐詩人戎昱對于貶謫的態度是理性的。戎昱在建中四年被貶辰州,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在湖南寫下了一系列的作品,如《塞下曲》:

北風凋白草,胡馬日。

夜后戍樓月,秋來邊將心。

鐵衣霜露重,戰馬歲年深。

自有盧龍塞,煙塵飛至今。⑤

在唐代,邊塞詩作很多,或寫氣候的酷寒,或勾勒山勢的險峻,或渲染戰斗的激烈等等,以顯征戰之苦。而此詩著重在描寫人物,通過刻畫一位戍邊老將的形象,表現了經久不息的殘酷戰爭給邊塞將士帶來的苦難,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在戰爭歲月,遭殃的又何止是“戰馬”,而戰馬尚且如此,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熱就不言而喻了。

在辰州期間,戎昱的詩也表現出了對國事的關心。如《辰州建中四年多懷》中的“主恩堪灑血,邊宦更何心”、“無涯憂國淚,無日不沾襟”寫出了詩人的憂國之情。這也體現在另一首詩《謫官辰州冬至日有懷》中:

去年長至在長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歲長安逢至日,下階遙想雪霜寒。

夢隨行伍朝天去,身寄窮荒報國難。

北望南郊消息斷,江頭唯有淚闌干。⑦

在貶謫詩人中,戎昱是個性十分鮮明的一位詩人,他既不像柳宗元那樣悲情,也不像劉禹錫那樣積極,他只是在詩中表現出自身無法報國的無奈。

值⑧得一提的還有展示戎昱真情流露的《上湖南崔中丞》:

山上青松陌上塵,云泥豈合得相親。

舉世盡嫌良馬瘦,唯君不棄臥龍貧。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諾從來許殺身。

莫道書生無感激,寸心還是報恩人。⑦

在詩中,戎昱以“瘦良馬”“貧臥龍”自喻,說明自己的卑微和被埋沒,對崔中丞對自己的賞識和幫助表示了感激。或許作者不是能言善語之人,怕崔中丞不知道自己的感激之情,于是說“莫道書生無感激,寸心還是報恩人?!北磉_了對崔中丞的知遇之恩。他并沒有對崔中丞諂媚阿諛,而是寫得不卑不亢,其理性的態度,盡顯高潔人格。

四、平和

在中唐被貶湖南的文人中,呂溫的詩歌基調也是與眾不同的。與很多貶謫詩人不同,呂溫在詩中并沒有對政治抱有非常大的期望,詩歌的基調比較平和,從而大別于一般的被貶文人。如《岳陽懷古》:

晨飆發荊州,落日到巴丘。方知刳剡利,可接鬼神游。

二湖豁南浸,九派駛東流。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

憶昔斗群雄,此焉爭上游。吳昌屯虎旅,晉盛騖龍舟。

宋齊紛禍難,梁陳成寇讎。鐘鼓長震耀,魚龍不得休。

風雪一蕭散,功業忽如浮。今日時無事,空江滿白鷗。⑧

詩里寫了各個朝代的興盛與滅亡,“群雄”“斗”,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宋齊梁陳連年戰亂,致使“鐘鼓長震耀”,連“魚龍”都“不得休”。激烈的戰爭意義何在?作者筆鋒一轉,在“風雪”消散之后,“功業忽如浮”。從中可以看出呂溫對于歷史的認識是很深刻的,所以他對世俗功名是看得很透的。

而造成呂溫詩歌感情基調不直白盡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與佛道之士交情甚篤。如他在被貶衡陽期間所作的《戲贈靈澈上人》:

僧家亦有芳春興,自是禪心無滯境。

君看池水湛然時,何曾不受花枝影? ⑨

靈澈是衡陽衡岳寺的僧人,是呂溫的好友。這首詩是呂溫心態平和的體現:“僧家亦有芳春興”,僧人與世人一樣;禪家不滯春芳,禪家與世人不同。因為在方外之人看來,花開花謝是自然而然的事,不值得高興或悲傷。然而接下來,世人筆鋒一轉,借“湛然”“池水”不拒絕“花枝影”來勸誡靈澈上人知道自性本空固然好,但不要過于執著,池水花影相映成趣是妙不可言的,不能因為它會消逝而忽視它的美,而要接受并體會這種禪趣。從中可以看出,呂溫的人格修養已經到了很高的境界。正因為如此,呂溫才不流連于功名,這也能解釋為什么呂溫的作品中世俗氣息不重,詩歌基調比較平和。

參考文獻:

[1]曹寅: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

[2]劉禹錫:劉禹錫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0.

[3]柳宗元:柳宗元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4]藏維熙:戎昱詩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胡可先:論中唐南貶詩人的屈原情結[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8,(03).

篇3

“那榆陰下的一譚/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這是現代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中的詩句。詩中喻譚為夢,自有作者的追尋。讀唐代文學家柳宗元這篇散文《小石譚記》同樣讓我認識到:一譚如夢!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與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人,世稱柳河東。他最拿手的散文是山水游記,“永州八記”是他的代表作品?!缎∈T記》作于唐元和四年,即柳宗元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期間。柳宗元滿腔的政治熱情及高遠的政治抱負橫遭惡勢力的打擊,可知其抑郁憤懣。而他借游遣悶時所見的小石譚,雖位處荒郊,但能得到自然造化,毫無拘束地盡展風貌;其水,潺潺流淌而“如鳴佩環”,清清一泓而纖塵不染;其石,名具個性;其木,風姿迥異;其魚,隨心所欲;其岸,依水而曲......

其實,人世間,朝廷中,若能得此些許,勃勃雄心何愁不展,但人世多桀,與丑惡相對的美夢,實現起來卻總是舉艱難。其實人也源于自然,也屬于大自然的一部分,應該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而不應該把自己囚禁在狹隘的空間里。打開渴望理解的心鎖,捅破心靈與大自然的隔閡,掙開一切內心的束縛與壓抑,從大自然中尋找生命的真諦,努力去追尋靈魂中那份最純潔、最原始的凈土。

但是柳宗元畢竟是柳宗元,當他在小石譚夢的影子前得到一絲絲快樂時,還是不能徹徹底底地忘卻自我,小譚固美,卻位處僻野,有怎能給樂眾生?

唉,一譚如夢,樂難遣憂!我也只能這樣感嘆了。

篇4

一、話題宜“覆蓋面”寬且有趣味,以促進自主學習

教師的話題是需要的,但是要有較寬覆蓋面,以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在教學《江雪》這首古詩時,為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我只設計了一個話題:一首凝練的詩,就是一幅精致的畫,如果要把這首詩變成一幅畫,你覺得該畫些什么,不該畫什么?(屏幕上詩的旁邊出現大片空白,準備邊讀邊畫)小學生年齡小,尤其喜歡形象直觀的畫畫等形式,這個問題一下子激發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有的說從“獨釣寒江雪”看出應該畫雪;有的說,畫一個穿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人;有的說,從“千山”看出要畫很多山,“萬徑”告訴我們要畫很多條小路,但隨即有同學提出異議說,小路都被大雪覆蓋了,應該不畫出來……我隨著學生的回答不時在畫面添加有關事物。

“如果要把這首詩變成一幅畫,你覺得該畫些什么,不該畫什么?”這個問題覆蓋了全詩,而且創設了閱讀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究課文的興趣,吸引并引導學生統攬全詩,直面作品,自主讀書,深究閱讀。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撫摸、觸及作品,積極討論,大膽交流著自己的見解,這樣就把與文本對話的權利交還給了學生。課堂上沒有了老師支離破碎的問題、喋喋不休的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學生閱讀發現的興奮和思維碰撞的火花。為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個性閱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話題宜“啟發性”大而多角度,以開啟發散思維

眾所周知,知識的更替是瞬息之事,而人的創新意識卻終身受用,所以個性化閱讀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從文本中悟出點滴新意,而是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不斷創新的意識。學生思維空間的拓展和個性意識的培養有一個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再到無意識的過程。

教學《江雪》這首詩時,在學生疏通字詞、讀懂詩意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首詩這幅畫給了你什么感覺呢?”引導學生進一步想象畫面,體會詩意,為領悟詩情作鋪墊。學生有的說,從“獨釣寒江雪”的“雪”字中,“千山鳥飛絕”的詩句中感覺到寒冷;有的說感覺到孤獨……

我沒有滿足于學生至此的個性化感悟,趁熱打鐵繼續啟發引導發散思維:同學們從這幅畫面中,感受到寒冷、孤獨、寂靜、凄美、空曠等。不同的感受必然使我們對這個人和這件事的看法也不同,在你的眼里,大雪紛飛的天氣里垂釣的老翁是個怎樣的人呢?最好能說說理由。學生小手如林,有的說,他很倔強,因為他在冰天雪地里獨自釣魚,猜想他釣不到魚就不回家;有的說他是個很獨特的老頭兒,大家都在家里取暖,只有他在冰天雪地里釣魚……

個性化的閱讀要給學生突破作者的一致之思的機會,讓學生有機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感悟。讓學生與文本進行直接對話,促使學生進行發散思維,鼓勵學生自由、自主的閱讀,感受他們眼里的畫面,讀出他們心里的“蓑笠翁”,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空間才能得到拓展,個性化意識才能得到培養,閱讀質量才能得到提高。

三、話題宜“穿透力”強且具探究性,以提高思維水平

認同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并在其淺層的閱讀興趣基礎上,設計“穿透力”^強的探究性的話題,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作深層的思考,以激發他們的興趣,最終達到提高閱讀能力和思維水平的目的。

篇5

當真驢就如此不堪,落得個被世人嘲笑的形象?再讀這篇文章,從作者寫作此文的時代背景及其個人遭逢出發,不禁產生了新的思考。

柳宗元早年性格剛正不阿,處事正派,執著于“勵材能,興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滅之聲”。

為了排遣內心的郁悶和不平,他把悲慟的觸角伸向貶地的自然山水,在這些作品的字里行間,又不免透露出寂寞孤憤、高懷傲物的情感。

充滿痛苦的貶謫生涯,使作者人格明顯發生了變化?;男U之地,生存環境惡劣,加上政敵的造謠誹謗,人身攻擊,殘酷的政治迫害,嚴重損傷了他的健康,著實令人可嘆。他落魄于苦悶的現實,頻頻以罪人自居。憂傷與痛楚溢于言表。即便如此,他仍對朝廷抱有幻想,“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甚至為了重返仕途,他寫了很多求援信,乃至在信中寫了很多阿諛奉承的話。因而,此時的柳宗元,壓抑、困頓,山水不足以解其優,此外又沒有東西可供寄托,只有讓精神在凄愴哀怨、酸楚無助中孤獨漂泊。他不免對朝廷、對自己都有了新的審度,重新定位。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作者創作了《黔之驢》這一代表性寓言。

至此,我們再讀文本,虎驢相斗,到底寓意何在?

首先,驢是平原川道百姓家中的日常家畜,它的用途多為拉磨和駝人載物。它雖趕不上馬的快捷俊美,但也是踏實耐用的工具。百姓愛它唯恐不及。驢本不是“黔”地之所產,唐朝之時的“黔”地所轄范圍乃現在的湖南西北部分,包括湖北西南及貴州東北一小部分。這些地區山高路遠,陰雨連綿,驢,的確沒有在此生存的本領。驢的本事也不在與打架斗毆,爭搶閑游。驢的生存環境變化了,它的功用也消解了,由“有用之物”變作“無用的廢物”。當真給了驢一記悶棍。顯然好事者乃是罪魁禍首,但是人們卻把罪名扣在了“驢”的身上。

且讓我們再看看在虎驢爭斗的過程中,驢的反應。

首當其沖,“鳴”。公驢又名“叫驢”。驢的鳴叫是不一般的。曾經震撼過世界的意大利歌唱家卡盧索,要求他的學生向驢子學習發聲,因為在他看來,驢的發聲是最合理的。公驢四蹄叉開,驢頭高昂,肚子一鼓一扇,聲音遠至幾十里開外;驢叫又是最科學的,口腔、胸腔、腹腔產生了共鳴;驢叫很投入,大叫之后,往往體力消耗很大。有別于先秦諸子的手法,柳宗元的寓言中缺少人物的問答,虎驢接觸的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對話,多是心理描寫,“驢一鳴,虎大駭”,虎聽到驢高亢響亮的叫之后,的確非常害怕。試想,虎乃百獸之王,什么陣勢什么場面沒有見過,還真是被驢這一鳴嚇得夠嗆,可見驢鳴是有一定的威懾力的??梢姡H的叫聲也是具有一定的威懾力的。

俗話說“只有盡其用,方可顯其能”??吹贸鰜?,驢是有絕招的。但是“好事者”不盡其用,任其被害,實在可悲!所以,透過表面的結論――老虎是個“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英雄,黔之驢是個徒有其表罪有應得的“龐然大物”,更深沉悲憤的,也即作者真正的寓意是――黔之驢是個有才而不得用的典型,正如作者自己,老虎是個殘暴的兇手,地頭蛇,像極了當地的惡勢力,好事者是有眼無珠的愚昧者,當朝皇帝以及那些守舊派。

寫作此文時,作者二度被貶,在貶謫途中再次遭貶,其內心的落魄、酸楚又有誰能讀懂。像驢一般,可謂短暫的虛張聲勢、短暫的得勢,暫時贏得上風之后,還是免不了要在被觀望之后迎來虎的反撲。再怎么垂死掙扎,最后都無力反抗。驢死,是作者心力交瘁之后的心死。柳宗元參與變革時是32歲,其后王叔文被賜死,他有近十年時間在永州度過。從三十而立至四十不惑,本該是人生中最得意最風發的時段,作者一落千丈,跌落谷底。貶謫期間,山高路遠,朝中無人,皇帝不念。改革之時,位越高,這樣的貶謫所帶來的心理落差就越大。改革之時所期望的越大,此時心中的失望就越強烈。作者遠離朝廷,無法也無力再度返回,無法企及,沒有出路,看不到出路,希望之光已然暗淡,預見了個人悲劇性結局。

《黔之驢》中為什么作者沒有讓虎驢展開對話?因為說了,也無法改變事實,任何的辯言都是無力的、蒼白的,都是無法改變事實。

《黔之驢》中的驢,縱然滑稽、縱然可悲,卻恰恰是作者的真實寫照。驢且做了一個驢該做的事情,現了驢該現的本領,他且做了一個臣子該做的事,何來諷刺“外強中干”之說。與其這樣說,還不如說是柳宗元看透看穿了朝廷、改革和自身,試圖用一種辛辣而又令人酸痛的嘲諷,用“驢”這樣無奈的荒誕的自我形象來勸誡他人警示同僚,表達內心的悲憤。就像驢,縱然有“鳴”“蹄”這樣的技能,也無奈“好之者”隨意棄之,也無法阻擋更強大的虎撕咬、吞噬自己,在好事者與虎的合力之下,終究會被“吃”,落得個慘死的下場。

【參考文獻】

[1] 高樂. 論柳宗元《黔之驢》新談,《安徽文學》,2011年第6期.

[2] 鄭繼猛. 論柳宗元寓言的荒誕性,《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第6期.

[3] 盧松林. 淺析柳宗元“永貞革新”失敗前后人格的變化,《文苑經緯》,2009年第10期.

[4] 袁寶. 對執著理想的詠嘆――論柳宗元貶謫時期的辭賦創作,《長春工程學院學報》,2007年第8卷第3期.

篇6

對一位亡友,韓愈三度深情撰寫悼念文章,韓集中獨無僅有,而三篇文章既自成系統又別具一格,堪稱古今悼念文章之絕唱。

三篇悼念文章情感上深情一律。這種深情,主要表現于貫串三文的哀痛、同情、惋惜種種情緒之中。

柳宗元竄逐南國,中年病亡,尤令人哀痛?!都牢摹纷饔隗@聞噩耗之際,“子之中棄,天脫羈”,對柳宗元的中年辭世,《祭文》以天脫羈絆、宇宙崩潰為比,高揚子厚經天緯地之才,表達自己極度震驚之情。柳宗元病逝之時,子女尚幼,“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周六,始四歲;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志銘》對柳氏身后之事的記載,筆墨間流露出深切的悲情?!稄R碑》則借柳民之口表述了自己的哀傷:“侯之船兮兩旗,度中流兮風泊之。待侯不來兮不知我悲?!闭驗榱显旄R环?才有柳民之悲憫追懷。

柳宗元一生坎坷,才能埋沒,尤令人同情。“子之文章,而不用世”,《祭文》的直言訴說,蘊含著作者深刻的憐才惜才之感?!凹韧?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窮裔,材不為世用,道不行于時也?!薄吨俱憽分械倪@幾句話,是對柳宗元一生命運最簡明的概括?!氨狈街速鉃楹钍欠恰?《廟碑》之歌辭證明,至柳宗元病逝四年多的長慶年間,柳宗元仍不能為北方之當權用事者諒解。柳宗元的一生際遇,令人一灑同情之淚。

柳宗元才高蓋世,其志不逞,尤令人惋惜。“子之自著,表表愈偉”,然而,“一斥不復,群飛刺天”。柳氏才華,令富貴達人“血指汗顏”,令能工巧匠“縮手袖間”,然而,多年不受任用?!都牢摹繁磉_了韓愈的深深惋嘆?!吨俱憽费云湔螒驯?、卓犖才華“俊杰廉悍,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厲風發,率常屈其座人”,惜其誤入王、王叔文一黨,“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稄R碑》記載,柳宗元至柳州實任刺史,牛刀小試,四年即大治,“柳民既皆悅喜”,然而,卻又事業未竟,赍志以沒。

韓、柳同為唐中葉古文運動的旗手,早年政治傾向不同,其后有別,這并未影響兩人的友誼。韓愈三篇悼念文字,可見手足情深,心心相印。正如林云銘所評,堪稱“千古第一知己”②。

三篇悼念文章內容上各有側重?!都牢摹分卦谑愕客鲇训纳钋?《銘文》重在寫柳子厚的一生,《碑文》重在寫柳民對柳侯的追念。

《祭文》多用虛筆,濃墨抒懷。“臨絕之音,一何瑯瑯?遍告諸友,以寄厥子。不鄙謂余,亦托以死?!绷谠R終向韓愈、劉禹錫托孤,一可見柳氏之心無芥蒂,對韓愈高度信任,一可見韓子之亮節高風,對子厚忠肝義膽:這種難能可貴的相互信賴,表現了肝膽相照的朋友之間的真摯感情和高尚節操。“文末述及托孤,肝膈呈露,真能不負死友者,讀之使人氣厚。”③

《志銘》實筆敘事縱寫一生。雖述傳主一生事跡,并非事無巨細一一詳述,而是精心剪裁,突出重點,“全力發明子厚之文學、風義”④,從為文、為人兩個方面為柳宗元畫像。父親柳鎮“號為剛直”,見出柳氏風義之泉源,解放奴婢、“以柳易播”兩事,見出柳氏風義之典實,觀察使河東裴行立、舅弟盧遵營葬,見出柳氏風義之影響。“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凸現柳氏文學之實績,“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傳于后如今,無疑也”, 凸現柳氏文學之意義。

《廟碑》描敘柳宗元在柳州刺史任上的治績?!吧軡善涿?死能驚動福禍之”,是對柳宗元政績的集中概括。柳侯“生能澤其民”。首先整飭禮法,教化柳民,然后以農為本,發展經濟,旋即實行改革,廢除陋習。柳州社會大治,柳民受益匪淺。“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則非人?!绷袷艿礁谢芍愿屑?。柳侯“死能驚動福禍之”。卒后,柳民建廟羅池祭祀柳侯,“李儀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廟門即死”。一則傳聞,表現柳侯在柳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韓愈悼柳三文,著眼點不同,讀來絕無復沓之感。讀韓愈的文字,一個才高氣傲、生不逢時,飽含冤屈、信嘗艱辛的柳宗元形象卓立于讀者心中。后人對柳宗元事跡的了解,多得之于韓愈這三篇文章。

三篇悼念文章寫法上異彩紛呈?!都牢摹肥闱闉橹?以虛就實?!吨俱憽窋⑹聻橹?議論精辟。《廟碑》散韻結合,既敘治績,又錄傳聞,以浪漫主義手法寫柳侯和柳州的不解情緣。

《祭文》作于初聞噩耗之際,重在抒發對亡友的一片深情,可謂文簡而哀摯,辭短而情深?!班掂底雍?而至然邪”,先從懷疑子厚猝死的疑問發端,嘆其已死,卻疑其未死。接以“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蕩開一筆,說人死乃人生規律,否定“我”之嗟嘆,落實子厚之死。復以“人之生世,如夢一覺”之感慨喟嘆慰藉逝者。在嗟嘆翻轉之中深化了對好友的悼念之情?!胺参镏?不愿為材。犧尊青黃,乃木之災。”《祭文》以木為喻,狀柳氏一貶復貶、埋沒不用的際遇,這種以虛就實的手法,是對社會現實的鄙棄、控訴和譴責。時韓愈正離開貶所潮州,這種鄙棄、控訴和譴責之中無疑又包孕著自身的不平之鳴。

《志銘》重在寫傳主一生業績,卻從敘柳宗元事跡中引發出精彩的議論。從“以柳易播”一事引出“士窮乃見節義”一段議論:“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边@種飽含哲理的話語,針砭現實,情緒憤激,寓意深遠,耐人尋味,是對世態炎涼、人心叵測的社會現實的憤怒抨擊,也是對見利忘義、賣友求榮的之輩的無情鞭撻。又從“斥久”“窮極”際遇引出詩文窮而后工一段議論:文學辭章,必傳于后,出將入相,未必留名。韓愈強調柳宗元“必傳于后”的文學成就獲益于“斥久”“窮極”的遭遇。所謂“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聲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⑤。失意窮愁之人身處社會底層,往往能深觸政治的利弊、人民的甘辛,從而寫出動人心魄的優秀作品。韓愈在此揭示出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規律。這些議論,與敘事融為一體,精辟深刻,增加了文章的深度,絕非多余的筆墨。

《廟碑》以寫人為主,而略于記事。此文應柳宗元部將謝寧之邀而作。文字純用柳民口吻。文章分序文和歌詞兩部分。序文記柳氏之生前之鞠躬盡瘁和卒后之成神顯靈?!坝硭蜕裨姟眲t寫柳民對柳宗元的哀悼和懷念,字里行間流露出韓愈的一片深情。

韓文向有“韓潮”之譽。三篇悼念文章無一語雷同,意蘊豐厚,情感奔涌,然而行文轉換卻又各逞姿態,各俱妙思。錢基博評《志銘》《廟碑》風格之異:“《柳子厚墓志銘》,長篇渾瀕,出以雄沛,陵紙怪發,感慨淋漓,太史公之健筆也?!读萘_池廟碑》,短語矜練,出以安和,斂氣神定,意思安閑,蔡邕之雅度也?!雹?/p>

三篇悼念文章文體上皆有創新。林云銘稱:“祭文,志銘、廟碑三篇,皆絕頂出色,不可以常格論也。”⑦

《祭文》打破了傳統祭文的凝固程式,事件略去,而以起伏跌宕的情感、搖曳生姿的短語見勝,這是對祭文的創新和發展。融人物際遇命運于情感抒發之中,與韓愈名作《祭十二郎文》同出一轍,不同之處在于,此篇為四言韻文,注重文辭的修飾?!熬嵵鄙?語經百煉,公文如此等,乃不復可攀躋矣?!雹?/p>

墓志銘是放于墓中刻有死者事跡的石刻。墓志用散文敘述死者世系、歲月、爵里等,墓銘以韻文頌揚死者?!吨俱憽分驹斻懧?打破陳法?!吨俱憽分爸尽蔽窗闯8褚来问黾皞髦髦老怠⒚?、爵里,打破體例,作法新穎。“若篇首不敘姓氏,卻于中進士第后,點出柳氏有子;不敘里居,卻于歸葬時,點出萬年先人墓側,而姓氏里居自見,其作法皆與他篇不同?!雹帷吨俱憽分般憽眱H“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一句,給人的感覺是“銘若贅疣”⑩,大約在韓愈看來,通常銘文中那種空洞虛無的贊美之辭對柳氏是完全多余的。墓志銘這種文體,六朝以來即有“鋪排郡望,藻飾官階”11的凝固格式,《志銘》的文體及內容突破,受到很高評價:“即令先生自第所作墓志,亦當壓卷此篇。”12

《廟碑》于柳州羅池廟本身無一語敘及,絕大部分篇幅用于寫柳宗元生前的治績和死后的靈異,而治人和顯神是一致的,突出了柳宗元的民本思想。“此文情韻不匱,聲調鏗鏘,乃文章第一妙境。”13以楚辭體寫就的“迎享送神詩”在廟碑中更是別具一格?!俺~文章,屈原一人耳。宋玉親見之,尚不得其仿佛,況其下者?惟退之‘羅池詞’方可駕以出?!?4

韓愈一生寫過不少諂人諛墓之文,但這三篇悼念文章不在此列。情感真摯,內容剴切,結撰精心,陳言務去,文筆犀利,氣勢奔放,在古代哀祭類文章中,以其形象性、生動性、哲理性和獨特筆法影響深遠。

這三篇悼念文章中,有三個問題引起了古代評家的注意,也是值得今之讀者思考的問題。

在人物稱謂上,定位“亡友”,不稱官爵而稱字。韓愈所作祭文碑志,一般諱名而稱官職,如《祭河南張員外文》,“張員外”指張署,曾任“刑部員外郎”?!对嚧罄碓u事王君墓志銘》,“試大理評事”指王,曾任“試()大理評事”。以字相稱,惟友情篤深之亡友。如《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樊宗師,字紹述,任左司郎中,其墓志銘以字稱。樊宗師為“韓友四子”(另三位為柳宗元、李元賓、歐陽詹)之一,亦為古文運動之健將,墓志銘以字稱?!都牢摹贰侗摹方苑Q字而不稱官爵,乃韓愈視柳宗元為人生知己使然。

在政治分野上,永貞革新之敗為柳宗元一生之轉捩點,作為傳記的《志銘》不可回避。韓愈寫作此文,有很大難度:柳宗元是王、王叔文集團的骨干,而韓愈對“二王”深惡痛絕。且柳宗元春風得意之時,正是韓愈遠貶陽山之日,兩人之政見和遭遇不同。寫柳宗元一生,永貞革新不可不提。且看韓愈如何措辭。首先,韓愈堅持了自己的政見。韓愈修《順宗實錄》云:“王叔文有寵,密結有當時名欲僥幸而速進者十數人為死友?!?5《志銘》初言柳宗元名聲大振,與《實錄》所云“有當時名”者相符,末言柳宗元“不自貴重顧籍,謂功業可立就”,與《實錄》所云“僥幸欲速進”者相符。可見韓愈對柳宗元參與永貞革新持批評態度。其次,韓愈為柳宗元婉曲維護?!爸T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這句話尤其重要,是王叔文欲結柳宗元,非柳宗元巴結權貴,柳宗元之依王叔文,是不識其奸,實欲用其材,行其道,非為富貴茍就。韓愈為柳宗元參加“二王”集團辯解,既未抹掉柳宗元參加“二王”集團的事實,又為寫柳宗元的品格留有余地。限于篇幅,本文不討論韓愈的政治態度正確與否,也不討論韓愈如此行文是否符合柳宗元的本心。但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韓愈用心的良苦和行文的巧妙。

在傳聞載錄上,《廟碑》寫柳侯神靈嚴懲在廟中對其辱慢不恭的醉客李儀,并咒之以死,韓愈屢被批評指責。《舊唐書?韓愈傳》以之為非:“南人妄以柳宗元為羅池神,而愈撰碑以實之……頗為當代所非?!薄缎绿茣?柳宗元傳》亦不無微詞:“宗元既沒,柳人懷之,托言降于州之堂,人有慢者輒死。廟于羅池,愈因碑以實之?!绷铒@靈之事是韓愈根據謝寧的言辭而寫的,不是自己杜撰。韓愈記載一則傳聞,并不意味著認同這是一件事實。這樣寫,是為了凸現柳宗元的冤屈和不幸,突出柳民對柳侯的尊敬和祟仰。誠如吳汝綸所言:“此因柳人神之,遂著其死后精魄凜凜,以見生時之屈抑,所謂深痛惜之,意旨最為沉郁,史官乃妄議之,不知此乃《左氏》之神境也。”16載此異事,與韓愈一直堅持的“子不語怪力亂神”17的儒家道統并無沖突。

韓愈為柳宗元樹碑立傳的三篇悼念文章,是了解韓、柳關系的重要文字。三百年后,蘇軾作《韓文公廟碑》,亦對韓愈作一定程度的圣化和神化,顯然受到《廟碑》影響。《韓文公廟碑》:“牲雞卜羞我觴,於粲荔丹與蕉黃?!薄读萘_池廟碑》:“荔子丹兮蕉黃,雜肴蔬兮進侯堂?!薄笆S小独笾Уぁ芬磺?至今歌遍楚南人”18,韓碑和蘇碑是柳宗元、韓愈的千秋功德之碑,廟以碑名,柳州柳侯祠、潮州昌黎廟遂成為重要的文化紀念地。

注釋:

①此據《舊唐書?柳宗元傳》。韓愈《銘文》稱柳宗元“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系誤記。

②⑦⑨林云銘《韓文起》卷十二

③林紓《韓柳文研究法?韓文研究法》

④吳生《古文苑》卷三

⑤韓愈《荊潭唱和詩序》

⑥錢基博《韓愈志?韓集籀讀錄第六》

⑧13《求闕齋讀書錄》卷八

⑩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卷十五

11章學誠《文史通義?外篇》

12儲欣《唐宋十大家全集錄?昌黎先生全集錄》卷六

14邵博《邵氏聞見后錄》卷十四

15轉引自林云銘《韓文起》卷十二

16轉引自高步瀛《唐宋文舉要》

17《論語?述而》

18袁枚《柳子厚祠》

[附]韓愈兩篇文章

祭柳子厚文

維年月日,韓愈謹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亡友柳子厚之靈:

嗟嗟子厚,而至然邪?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人之生世,如夢一覺。其間利害,竟亦何校?當其夢時,有樂有悲。及其既覺,豈足追惟?

凡物之生,不愿為材。犧尊青黃,乃木之災。子之中棄,天脫羈。玉佩瓊琚,大放厥詞。富貴無能,磨滅誰紀?子之自著,表表愈偉。不善為斫,血指汗顏。巧匠旁觀,縮手袖間。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子之視人,自以無前。一斥不復,群飛刺天。

嗟嗟子厚,今也則亡。臨絕之音,一何瑯瑯?遍告諸友,以寄厥子。不鄙謂余,亦托以死。凡今之交,觀勢厚薄。余豈可保,能承子托?非我知子,子實命我。猶有鬼神,寧敢遺墮?念子永歸,無復來期。設祭棺前,矢心以辭。嗚呼哀哉,尚饗!

柳州羅池廟碑

羅池廟者,故刺史柳侯廟也。柳侯為州,不鄙夷其民,動以禮法。三年,民各自矜奮:“茲土雖遠京師,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則非人?!庇谑抢仙傧嘟陶Z,莫違侯令。凡有所為于其鄉閭及于其家,皆曰:“吾侯聞之,得無不可于意否?”莫不忖度而后從事。凡令之期,民勸趨之,無有后先,必以其時。于是民業有經,公無負租,流逋四歸,樂生興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園潔修,豬牛鴨雞,肥大蕃息,子嚴父詔,婦順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條法,出相弟長,入相慈孝。先時民貧,以男女相質,久不得贖,盡沒為隸。我侯之至,按國之故,以傭除本,悉奪歸之。大修孔子廟,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樹以名木。柳民既皆悅喜。

嘗與其部將魏忠、謝寧、歐陽翼飲酒驛亭,謂曰:“吾棄于時,而寄于此,與若等好也。明年,吾將死,死而為神。后三年,為廟祀我?!奔捌诙?。三年孟秋辛卯,侯降于州之后堂,歐陽翼等見而拜之。其夕,夢翼而告曰:“館我于羅池。”其月景辰,廟成,大祭,過客李儀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廟門即死。

明年春,魏忠、歐陽翼使謝寧來京師,請書其事于石。余謂柳侯生能澤其民,死能驚動福禍之,以食其土,可謂靈也已。作迎享送神詩遺柳民,俾歌以祀焉,而并刻之。

柳侯,河東人,諱宗元,字子厚。賢而有文章,嘗位于朝,光顯矣,已而擯不用。其辭曰:

篇7

近年來,市面上將圖配中國古典詩詞的書多了起來,在這林林總總的出版物中,“爾今誰是出群雄”呢?新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名家繪唐詩畫譜三百首》(以下簡稱《畫譜》)集觀賞、收藏于一身,熔名詩名畫于一爐,確是出手不凡、獨樹一幟之作。

《畫譜》選唐詩288首、畫315幅,而這288首詩都是中國古代及現當代名畫家自己選的。他們平時對唐詩吟誦不輟,久久涵泳,偶有會心,欣然命筆。畫家們挑選最適宜入畫的詩句,精心構思布局,精心設色作畫,將創意與技術發揮到極致。這是一種發自內心要求油然而生的創作沖動,是得心應手自我陶醉的愉快勞動,迥非倉促應命臨時急就者可比。

《畫譜》中收錄自宋代至清末的53位畫家的170多幅作品、現當代的41位畫家的130多幅作品。古代畫家有趙佶(宋徽宗)、馬遠、仇英、石濤、任渭長、任頤等大家,現當代畫家有齊白石、潘天壽、吳湖帆、徐悲鴻、劉海粟、賀天健、傅抱石、程十發、華三川、劉旦宅、范曾、戴敦邦等名家。他們的畫風不同,所作詩意畫自然呈流派紛呈、萬紫千紅之態。僅以現當代畫家作品而言,其中有劉凌滄、王叔暉、任率英的工筆人物,所繪仕女秋波流慧,顧盼神飛;有劉旦宅、林凡、胡勃構思設色想落天外的詩意畫,令人擊節嘆賞;范曾繪畫的線條勾勒,簡潔剛勁而又不乏韻致;齊白石的大寫意,匠心獨運;戴敦邦所繪《宿建德江》,境界全出;傅益瑤所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清冷蕭索;陳之佛所繪杜甫《絕句》,暖意烘人;華三川所繪《望月懷遠》,畫面上不見月亮,但滿紙月色……這里只是隨手翻翻,略舉數例,遠非《畫譜》全部精華所在。

細品《畫譜》編者的用意,也很有意思,他們特意在同一詩題下排列了多幅不同風格的作品。那些長詩如《長恨歌》之類,姑且不去說它,即使短小如柳宗元五絕《江雪》,也配了三幅圖畫:一是元人柯九思所畫,遠山近樹,布局勻稱;一是明人宋旭所畫,雪山千仞,寒氣滿幅,一江斜出,孤舟獨釣;一是今人傅抱石所畫,寒江空闊無邊,小舟獨出江心。三幅畫都讓人領會到柳宗元的詩心。

篇8

唐圭璋、潘君昭在《論李清照的后期詞》一文中說道:“在這首詞中,作者的思潮是起伏不定的,情緒是對抗不平的,對目前的處境,她并沒有表示甘心屈服?!~雖然迫促愁苦,但仍流露出詞人對生活的執著,以及不甘心走下絕望的心情?!盵3]這段文字中“屈服”“不甘心”“絕望”等詞語,非對李氏其時心境有細膩入微之把捉者不能道,特顯評析者的精見卓識??上Т宋氖蔷C論李清照的后期詞作,對《聲聲慢》之賞讀因體例限制并未展開,是以論說未能深透。前賢之思雖微,但足以啟發后學。筆者將沿此思路,依照知人論世的法則,結合李清照晚年的悲慘心境,勾勒出《聲聲慢》中情感流淌變化的軌跡,試為這首千古妙詞提供一個新的理解角度。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而晚年的李清照是極為凄涼悲苦的。靖康之變后,北宋滅亡,金人大舉入侵,北地烽煙四起。戰火紛飛中,李清照跟隨丈夫趙明誠攜帶大量金石文物逃難到了南方。三年后,趙明誠病死,李清照獨自一人在江浙一帶輾轉漂泊,隨身所帶的金石字畫等珍貴文物也在逃亡的路上遺失殆盡。不久,李清照又陷入“失節改嫁”的風波中,不僅受到世人的非議,還因牽涉一場官司險些入獄。幸好友朋搭救,逃過了牢獄之災。這種撕心裂肺的痛苦讓人流干了眼淚,也讓人心生絕望,但是沒有人愿意永遠生活在痛苦絕望之中。依照一般人的心理狀況,當苦痛極為深重濃厚之時,苦痛者自然想要排遣解脫。李清照的苦痛是如此的沉重,當那些令人泣血的痛苦壓得她喘不過氣的時候,李清照難道甘心就此淹沒在苦痛中?不,她不甘心,也不愿意屈服于痛苦之下;她想要抗爭排遣,試圖自我拯救悲苦的靈魂,而這自救的心路歷程在《聲聲慢》中有極明晰的展露。

開篇即是尋覓。尋覓正說明不甘心這種孤寂愁苦,想要找到一種依托,找回一些舊日的念想。但尋覓不得,反落得冷冷清清,復陷入凄凄慘慘戚戚之中。這已是秋天,這還是清晨,秋日的早晨最是冷暖不定、乍暖還寒。尋覓不得,心緒也是慘淡,喝酒吧!酒醉或許能忘卻愁苦。三五杯酒下去,卻發覺酒淡而愁濃,心中的苦痛不曾減去半分。喝酒不行,則舉目望天,看能否從蒼穹之遼遠無邊中獲取一種闊大的胸懷來沖淡煩愁??梢谎弁ィ忠姶笱?。這大雁似曾相識,不禁又勾起對往日甜美生活的回憶,今昔對比,那份深重的痛苦又從心底泛起,悲愁又增添了幾分。秋天的最美,賞菊吧,在菊之芬芳清香中陶醉一番也好,只要能將心頭的愁苦壓下去。天可憐見,原來秋意漸深,早已凋零滿地,這份愁苦怎么排遣??!沒法子,干脆坐在窗邊,把腦子放空,讓自己發會兒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就這樣到天黑,只要熬到天黑就可以沉睡入眠,把一切煩惱丟下。可就在心緒慢慢平靜下來時,偏偏下起了小雨。小雨滴答,打到梧桐葉上,更打在寂寞人的心里,攪人心神,讓人不寧。此境此情,這愁苦分明是愈積愈深了。愁不勝愁、愁上加愁,最后噴薄而出的必然是一個大大的欲說還休的“愁”字。

依上所析,《聲聲慢》完整鮮明地呈現了李清照在絕望悲苦中試圖排遣的心理路向:先是尋覓,繼而喝酒,接著仰觀,又是賞菊,最后發呆。這五步是層層展開的,前一步無效方轉到下一步。但外在景物似乎有意和詞中主人公的意緒做對,尋覓卻落空,喝酒卻酒淡,仰觀卻睹舊物,賞菊卻菊謝,發呆卻下起小雨。不甘寂寞愁苦而望排遣解脫,屢屢為之卻一一落空。這愁哪里消解得掉?心中愁苦反而在每一次排遣失效后愈積愈深,層層累加。于是乎,從不甘心苦痛而一步步走到苦痛的泥淖中,詞中的抒情主人公陷入更深更密的悲苦中。有一個論者的分析極為精當:“這首詞在藝術方法上的主要特點,是把握了女主人公內在心緒和外界事物之間的矛盾關系,進行了‘滾雪球’般的推進描寫。女主人公的主觀情感和心理活動的每一個波瀾起伏,全與客觀景物的更迭發生密切的配合,一句扣緊一句,一事粘連一事,在心境與物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矛盾的不斷擴大過程中,把愁緒愈積愈濃、愈結愈大,最后達到難以遏制的地步,而使人有九曲回腸、愁腸百結之感?!盵4]

一個絕望中的女子不甘于苦痛悲愁,不甘于絕望,意圖擺脫消解乃至超越??蛇@份愁苦深入骨髓,外在事物不僅不能幫助化解,反而在化解失效后層層加深,致使抒情主人公陷入一種愁苦之極的境地。顯然,就《聲聲慢》的內容來看,李清照的這次自救心路是失敗了,而這又引發出一個問題:處于愁苦中的人到底能否排遣心中的苦痛?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但在這篇短文中,我們不可能也不必全面解析之。不妨選擇一個心境相似人物的自救之路來比照觀察。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收錄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一文,或可作為參照的例子。唐憲宗時期,柳宗元參與王叔文的政治變革,意在重振大唐??上ё兏锸?,柳宗元被貶永州。對于一個胸懷壯志、欲濟天下的士大夫來說,政治上的失意是人生極為苦痛的一件事。初到永州,柳宗元極為痛苦,內心“恒惴栗”,常“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心神恍惚,愁苦不堪。失意的他整日游山玩水,東走西看,試圖以此來排遣心中的煩悶。永州山水雖多,但大都普通平常,無法盈其心懷,因此柳宗元還是郁郁不樂,未獲解脫。在經歷多次游玩尋覓后,柳宗元無意中發現了西山。西山之景,奇異怪特。游西山時,柳宗元“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極為暢懷,最終“心凝神釋,與萬化冥合”。這心靈釋然的過程在《始得西山宴游記》中有明白詳盡的記載。當然,我們不能說柳宗元西山一游后再無悲愁徹底解脫,但至少在游覽西山時,他的內心獲得了極大的撫慰而變得安寧平和,這是毫無疑義的。柳宗元從“惴栗不安”到“冥合心安”,心中的苦痛在西山之游中得到排遣消解,因此文章的結尾處,我們能讀出一種和解、一份釋然,心靈也隨柳氏一起高蹈超拔起來。柳宗元借西山排遣了個人的苦痛,柳宗元做到了,為何李清照不能?

這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以筆者之學識暫無力詳論之,但這里可以提供一個思考的角度。筆者認為,李清照自救心路的失敗,可能與李清照的女性身份有關。歷代文人墨客,不得志者多矣,但遷客騷人們可以走南闖北,游歷山河,或在風景秀麗的大自然中撫慰受傷的心靈,或在繁華熱鬧的都市中忘卻一己的悲愁,排遣之法、解脫之徑很多。如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所言:“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喝酒不能解愁,那干脆就散發扁舟,自在逍遙去。但是李清照不行。一個女人,一個死了丈夫的寡婦,一個因改嫁風波惹出許多非議的嫠婦,晚年又窮苦潦倒,除了待在家中又能到哪里去呢?即使出行游玩,還得坐在車中,被帷幔所擋,又能賞些什么景?古代女子實在可憐,除了相夫教子,還能做什么?她們活動的空間太狹窄了。李清照丈夫已死,又無子嗣,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只能困守在閨房庭院之中,看春去秋來,嘆時光流逝,在悲愁濃苦的海洋中頭出頭沒。紹興五年(1135),李清照避難金華,寄居陳氏宅第,寫下另一首名篇《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許多人激賞最后一句把無形之愁寫得真切可感。其實這首詞也透顯出李清照化解愁苦的困窘。在這首詞中,“聞說”和“也擬”特別值得注意。“聞說”意謂李清照知道雙溪自然風光的佳美,“也擬”說明她想去那里游玩。但事實上一個寄居別人家的流子,哪能隨便出游呢?因此終究不過一個“擬”字,出游是不能真正成行的。而雙溪春好也不過是作者想象中的景致,這想象中的景致僅僅是幻象,又怎么可能消去作者心中那千斤重的愁苦?于是乎“載不動,許多愁”,愁,還是愁!

李清照另一首晚年名作《永遇樂?落日熔金》,也極有意味。詞之結尾云:“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憔悴的李清照,頭發花白,在元宵佳節也怕出去,只能待在家中,聽人笑語。怕出去,既是不敢出去,也是不便出去、不能出去。如此這般,整日待在家中,困于樓閣,看來看去都是那些熟悉的物事。活動的圈子既然狹仄,得不到大自然景色的陶冶滌洗,心胸也難以闊大豪邁起來,所以李清照之詞多婉約之風,多愁苦之音。由此觀之,這一見解――李清照自救心路的失敗,與其女性身份及處境有很大的關聯,雖不中亦不遠矣。

至此,我們可對《聲聲慢》的情感旨蘊作一總括。李清照晚年遭遇人生至痛,但未屈服自棄,依舊在抗爭自救?!堵暵暵芬环矫姹憩F了濃烈的悲苦之情,另一方面在悲苦之下還潛藏著一種執著精神。李清照一次又一次地尋求寄托,力圖擺脫愁苦,但為晚年生存處境所限所迫,最終落空,愁苦愈發深厚濃郁。然而這種愁苦不只是泣涕交加的情感悲痛,還有著抗爭不屈的生命悲憤。我們在這悲痛且悲憤之愁中深深感受到李清照命運的不幸,是以同情她;也體會到她的執著不屈,是以又佩服她。就《聲聲慢》的內容來說,李清照的自救心路失敗了。但孔子說“詩可以怨”,鐘嶸在《詩品序》中對之闡發道:“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故曰:‘《詩》可以群,可以怨?!垢F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于詩矣?!币簿褪钦f,創作詩歌可以療救詩人悲苦的心靈。既如此,在寫下這首詞時,李清照內心那積郁的愁苦或許已得到了些許的宣泄和排遣,那么,從這個意義上看,她的自救之路又算得上是成功了。

參考文獻

[1][清]陸以.冷廬雜識(卷五)//徐北文編.李清照全集評注[M].濟南:濟南出版社,1990:51.

[2][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陳祖美編.李清照詞新釋輯評[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3:116.

[3]唐圭璋,潘君昭.論李清照的后期詞[A].濟南社會科學研究所編.李清照研究論文集[C].北京:中華書局,1984:78.

篇9

《黔之驢》這則寓言,講的是一只驢被一個好事者帶入貴州又放到山下最后被老虎吃掉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一切都起源于好事者的想法。如果好事者沒有這個奇怪的想法,驢的命運就不會有這么悲慘了。說不定,驢仍然過著雖然平淡但屬于自己的生活。

好事者突發奇想,把驢帶入了貴州,卻沒有讓驢去做它擅長的事情,這分明就是不識材、不會用材了!人家伯樂都可以發現馱車之馬是可用之材,使馱車之馬脫離大材小用的困境,而好事者卻沒有發現驢的長處,還覺得驢一無是處。這個道理,和“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道理上是一樣的。

我想,柳宗元先生是要通過好事者告誡統治者們不要不識才,而是要用人之長。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一個人都有他擅長的事情。只有讓每一個人都去做他擅長的事情,才是人盡其才。

篇10

1.讀課文,把握文意。

2.品細節,欣賞美景。

3.看背景,感受情懷。

二、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青山綠水多嫵媚”,山之磅礴,水之靈動,是自然的恩賜,也是我們內心世界的折光。置身于優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賞水水有意。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永州覓得了一處清幽之境,讓我們隨他一起走進《小石潭記》,看文章描繪了哪些優美的景物,看作品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板書課題:小石潭記)

(二)講讀課文

1.指導誦讀

隨古人共游名勝,我們要走好兩條路,那就是讀準字音和疏通文意。

讀書有三得:一要讀準字音;二要讀好節奏;三要讀出情味。請同學們聽讀課文錄音,注意留心字音、節奏,初步感受流淌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情感。

同學們聽得很認真,現在可以自由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

接下來請同學們分段朗讀課文,男同學讀第1、2段,女同學讀3、4、5段,請注意讀出節奏。

男生讀得很流暢,字音都對,節奏也沒有問題,情味――有一點點。女生讀出了起伏感,情味也讀出來了,聲音很悅耳,不過聲音――還可以大些。

2.初步感知

同學們再各自讀一讀課文,注意思考問題:文章哪些部分主要寫景?哪些部分主要寫感受?

是的,第1、2、3段主要寫景,第4段主要寫感受,第5段寫的是附錄部分。大家回答得很正確。

3.疏通文意

疏通文字,用現代漢語翻譯文章,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同學們可以借助課文注解,聯系上下文推斷,可以和前后排同學交流,還可以舉手問老師,先自行疏通、翻譯課文。

同學們慧眼獨具,行動積極,不僅找出了文中較難理解的句子,而且順利解決了它們的翻譯問題。現在我們進入下一個學習環節――賞景探情。

(板書:賞景 探情)

4.賞景探情

(1)品味第1段

請同學們思考:第1段從哪幾個方面寫出小石潭的美?它們的特點各是什么?用文中的語言回答。

是的,寫了“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這是寫的水聲,特點是悅耳動聽――“如鳴佩環”。

還有“水尤清冽”,寫的是水清。(這里有一字用的很好,尤:很,特別。)

還寫了小石潭的美,美在“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還美在“青樹翠蔓,參差披拂”……

初步展現的小石潭之美,就已經讓我們沉浸陶醉了,那再走近一步,我們來看看清冽的潭中,又有怎樣的景致?

(2)品味第2段

請同學們讀第2段,看看這段話寫出了潭中魚的哪些狀態?突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點?

同學們找得不錯,寫魚的句子有“空游無所依”“m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這描寫的是魚的哪種情態?

對,游動時的狀態。除此以外,還有對魚的描寫嗎?

是,“影布石上,怡然不動”,是說魚的影子映在石頭上,靜靜地一動不動。這是對魚的靜態描寫。

分析得很到位。作者分別描寫了魚的動態和靜態,真的就是為了表現小石潭里魚多嗎?

這位同學說這樣寫是為了表現水清。請具體談一談。

很好,“空游無所依”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魚兒在水里游,竟像是在空中沒有憑依似的?!叭展庀聫亍?,寫水可以一直照到潭底,把魚兒的影子都印在石頭上,魚、石、影全都清清楚楚,足見水是多么清澈透明,突出了水的“清冽”。

同學們分析得很有道理,可是課文明擺著寫的就是魚呀,你們偏說是水?

是的,這是側面描寫,借寫魚的情態來表現水的清澈透明。

讓我們一起朗讀,邊讀邊在腦海里涌現魚兒或游動、或安然的生動畫面,感受小石潭水的清澈透明。

(板書:水清 魚靈)

(3)品味第3段

小石潭景美、水清、魚有靈性,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古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小石潭的源頭活水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結合第3段,談談小石潭溪水、溪岸的特點。

這位同學描述得很好:溪水“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么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溪岸“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這里的小石潭水清、魚靈、石異、樹翠,真是一個旅游休閑的世外桃源,讓人抑制不住地樂由心生。

(板書:石異 樹翠)

看來,在作者的筆下“一切景語皆情語”。如此美景,按理應該樂不思蜀,而柳宗元為何卻說“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呢?

請同學們關注柳宗元的生平經歷。

柳宗元是唐宋散文家之一,他滿腹才華,卻因參與政治改革失敗,而被發配到了偏遠的永州地區,做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司馬。他不想把自己蜷縮在悲痛和無助中,于是他遍游山水,寄情抒懷。難怪有人說,讀《小石潭記》,就如同品一杯淡淡的苦丁茶,清香在前,仔細品味卻有一種悲苦,請同學們再次朗讀全文,品味小石潭的美景,感受作者凄愴、哀怨的心境。

(板書:樂由心生 凄愴哀怨)

(三)拓展延伸

最后,請同學們以導游的身份,從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個方面,為游客介紹文中你最喜歡的一處景。

(四)收束全文

聽了大家的發言,我感到大家都是合格的小導游。是啊,小石潭清幽秀麗,它的一草一木、一石一魚,都在柳宗元筆下,散落成字字傳情的精粹,讓人念念不忘。今天的學習之旅暫告結束,但大家對美文美景的感受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領會古人寄情山水、陶冶性情的瀟灑,在欣賞美文中感悟人生。

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賞景 水清 魚靈

石異 樹翠 寄情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