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會計畢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5 13:19: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云會計畢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根據省電大的統一安排,商學院及會計系的扎實工作,本屆會計學本科論文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搞好今后的畢業論文寫作及答辯工作,現對本屆畢業論文的總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本屆會計專業畢業人數1846人,優秀0人,良好30人,及格率78%,良好率1.7%,復審未通過的有76人。論文指導較好的指導教師有:岳陽電大的曾秋香、婁底電大的馬秋明、懷化電大的馬俊、衡陽電大的龍永葆等;分校答辯組織較好的有:懷化、零陵、長沙。
二、取得的主要成績
1、畢業論文工作進一步規范
為規范畢業論文工作,中央電大、湖南電大、原教學指導中心、原教學中心財經教學部、商學院會計系等進行了大量的工作,下發了一系列的文件、通知,主要包括:答辯主持人資格的培訓制度、指導教師資格審查制度、畢業論文的實施方案、實踐教學的設計方案等;召開的相關會議有:2003年下學期在衡陽召開會計學實踐環節教學會議,主要研討了會計模擬實踐和本科畢業論文工作;2004年下學期在長沙召開湖南電大實踐環節教學工作會議,主要就專業實踐性環節教學規范問題進行了研討,并下發《湖南廣播電視大學畢業論文(設計)教學工作規范》(《關于印發湖南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實踐環節教學工作規范(試行)的通知》湘電大行字2004[26號]。本學期商學院下發了《關于作好2005年上學期本、專科會計學畢業論文(作業)工作的通知》。通過這一系列的文件、通知、制度、會議,會計學畢業論文工作尤其是開放本科論文工作得到了較好的規范。
2、畢業論文質量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畢業論文既是實踐性環節教學的重要內容,又是對整個專業知識學習過程的梳理、歸納和總結,畢業論文質量的高低實際上反映專業教學質量的高低。隨著專業教學的加強、論文工作的進一步規范,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整段抄襲的文章少見了、整篇抄襲的文章少見了、選題跨專業的文章少見了、選題很大的文章少見了、內容淺嘗輒止教科書式的陳述的文章少見了、結構紛亂思路不清的文章少見了等等。如2003年下學期會計學本科畢業論文共完成1115篇論文、答辯1092人次、及格率78%、不及格率22%,2004年下學期本科畢業論文共完成867篇,良好34篇,及格率93.1%、良好率3.92%。2005年8月份會計專業的畢業人數是1846人,優秀0人,良好30人,及格率78%,良好率占1.9%。
3、答辯組織工作進一步規范有序
答辯是論文工作的重要環節,通過各級部門的努力,答辯組織工作得到進一步規范,絕大多數分校都能按照中央電大、省電大的相關文件、制度、通知精神組織實施。以往的那種以讀論文的形式進行陳述的現象少見了;答辯時很緊張以至難以完成老師提問的情況少見了;答辯時答非所問的情況少見了;答辯時答辯教室吵鬧的情況少見了,這些都表明各分校對答辯工作很重視、進行了認真的組織,有的分校還對學生進行了答辯前的培訓,學生在正式答辯時準備充分,陳述文章的觀點和主要內容時可以不看自己的論文。如株洲分校攸縣工作站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懷化電大等分校要求答辯完成的學生在答辯教室聽其他同學的答辯直至全部答辯完成,并且紀律很好。
4、進行了論文改革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學生抄襲的現象明顯減少了。其次,指導老師的理論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第三,本次論文的格式基本都符合要求,看起來很整齊。與以前裝訂得五花八門的論文相比,本屆學生的態度大多較認真。同時規定要求復審不及格的不參加答辯,進一步保證了論文質量。
三、目前仍存在的一些問題
會計學科的畢業論文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仍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在:
1、本科論文選題存在個別不符合選題要求(有的選了純稅務、金融、工商管理的題目等、有的選題太大,如:會計制度研究、會計準則研究、21世紀會計的發展問題等);
2有少部分論文未按照本科畢業論文要求的程序完成,如仍存在管理教師未簽字、指導教師未簽字而分校初審已簽字的現象等;
3論文格式仍存在極少部分不規范,如:有的指導教師初評意見未寫在該欄目內,有的寫作過程考核表未填寫等。
4論文質量整體提高,但仍有極少部分論文質量較差(選題、結構、內容、材料等方面,如寫電算會計的寫到網絡會計、寫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及治理的寫到會計信息的質量方面的問題及治理等等。)。
5、答辯組織較好的分校有:懷化、零陵、長沙。
四、就加強畢業論文工作的幾點建議
1、加強專業教學和實踐性環節教學來推動畢業論文工作
專業教學和實踐性環節教學是搞好畢業論文工作的出發點,特別是實踐性環節教學,實踐性環節教學,是會計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主要包括課程實踐、社會實踐、社會調查、模擬實踐、畢業論文等環節。我們認為搞好專業教學和實踐性環節教學是做好畢業論文工作的基礎,學生通過專業學習和平時的課程實踐、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等活動收集畢業論文的材料,可以了解會計準則、會計制度、會計政策等在企業、公司的實際執行狀況,為畢業論文寫作打下基礎。會計系還將設立會計學科全省實踐性環節大教研室,對課程實踐教學、社會實踐(含校外實踐基地的社會實踐活動和高職高專的實踐實訓)、社會調查、畢業作業和畢業論文等四大模塊的實踐模式進行設計、探討和創新。為學院會計學科的全省實踐教學制度化、程序化、科學化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2、把好指導教師聘任關
把好指導教師聘任關是整個畢業論文工作的起點、也是整個畢業論文工作的最關鍵的環節。指導教師聘用得好,則學生論文選題、具體修改、指導,乃至答辯都會比較順利。我們要求把好指導教師聘任關,特別是不能跨專業指導。具體要求是:作好論文開題報告,執行指導教師資格審查和指導任務、指導課題審核制度,嚴格按開題報告所規定的要求執行。
3、把好論文指導關、注重對寫作全過程進行監控
執行開題報告制度;執行教師指導過程登記制度;執行指導教師資格審查和指導任務、指導課題審核制度。要求指導教師對學生論文的選題,寫作提綱的擬定、論據及參考文獻的查找、答辯的準備等進行細致指導,特別是防控學生抄襲。比如開題報告制度,學生要對自己寫作的課題的國際國內研究情況和研究成果有大致的了解,指導教師應對學生寫作的課題給學生作較為系統的介紹,給學生梳一梳辮子,如近幾年寫會計信息論文的很多,但大多數停留在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原因分析和治理上,而且大多內容趨同,連材料、數據都一樣,文章缺少新意。再比如選題方面:選題的原則,一是具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特別強調選擇有現實針對性的題目;二是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題目,這樣才能做到材料充實、有感而發;三是選擇對自己來說難易適中的題目,最好是自己有一定理論基礎又有興趣研究,同時又是經過努力可以完成的題目;四是選擇大小合適的題目,題目太大不好把握,往往流于空洞膚淺、人云亦云,一般來說題目小一點好駕馭,容易寫得豐滿,但也不要小到成了本單位的工作總結或是意見建議書。學生選題可參考《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寫作及學位申請指南》P33-40。對內容提要、關鍵詞嚴格把關。要求至少指導四次以上,并有相關指導記錄。要對指導教師強調該工作的嚴肅性。分校責任教師要切實對指導教師的工作進行監控、提出明確要求。
篇2
本科畢業論文致謝詞一:
時光荏苒,歲月如流。彈指之間,本科生三年半的美好時光伴隨著同窗們的歡笑,老師們的教誨以及畢業論文的撰寫將告一段落。在這個收獲的金秋季節,畢業論文付梓之際,我思緒萬千,心中滿滿感恩與不舍難以言表。
本科生學習生活使我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這首先歸功于我的導師--安廣實教授。他是一位知識淵博、思維敏捷、態度嚴謹的一位導師,也是一位慈祥安然、隨和熱情、無微不至的良師益友。學習中,安老師耐心傾聽我對未知世界的看法,不厭其煩地回答我提出的問題,特別是,畢業論文的選題、大綱的確定以及論文的修改都凝聚著安老師辛勤的汗水。生活中,安老師雖工作繁忙,但仍然常常抽出時間與我以及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們討論學習與生活遇到的問題。在這里,請允許我衷心地表達對導師安廣實教授無私奉獻的無限敬意與感恩。
感恩各位授課老師們的辛勤教育,你們用專業的理論與靈活的實踐知識,使我在理論的學習與實證的研究方面受益匪淺,同時增加了我對相關專業的理解與認識。
感恩同窗好友們,特別是我的室友、金瓊和丁兄妹三位同學。在同一個宿舍,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吃飯,最終我們也將一起畢業,這是繼大學后又一寶貴記憶,使得三年半的本科生生活更加讓人眷戀。祝福2012會計學專業所有同窗們都有一個的美好的明天。
感恩我親愛的父母,感恩您用汗水換我平靜無憂的校園生活,感恩您寬大的胸懷包容我的任性與無知,感恩您鼓勵的眼神督促我前進的步伐。
感恩之情,無以為報,唯有順利畢業、認真工作來回報。
最后感恩閱讀本文并提出寶貴意見的各位專家,感恩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的時間,感恩您對文章提出的意見,讓我對本研究內容有更多的認識和更廣泛的研究思路,向您的付出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本科畢業論文致謝詞二:
時光匆匆,三年半的本科生學習生涯伴隨著畢業論文的完稿即將畫上句點。細數在安財三年多學習和生活的點點滴滴,有艱辛,也有快樂;有付出,也有收獲,但此時此刻心中更多的是感激之情。
首先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導師裘麗婭教授。本論文從選題、收集、撰寫到成稿,無一不是在裘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她細心嚴謹的工作態度給了我極大的影響和幫助,讓我受益終生。回想三年來裘老師對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導,讓我學到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更是做事、做人的方法和態度,這些寶貴的經驗和精神財富我將永遠銘記。在此,向尊敬的裘老師表示衷心的謝意。
其次,我真誠的感謝我們的輔導員王治老師以及會計學院其他老師,感謝他們無私的奉獻和給予我生活、學習上的指導和幫助。
同時,感謝我的家人和親朋好友給予我的支持和包容,感謝室友在我論文撰寫過程中給予的幫助和關懷,他們深切的關懷和大力支持是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的動力。
最后,我要感謝參與我論文評審和答辯的各位老師,.是他們讓我審視三年半來的學習成果,是他們讓我們更加明確今后的發展方向。我將。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加倍努力,.以期能夠取得更多成果回報他們、回報社會。
本論文的完成并非終點,前路漫漫,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必將繼續再接再厲,爭取更大進步!
本科畢業論文致謝詞三:
三年半的研宄生生涯即將結束,此刻在鍵盤上正敲打著我對我的研宄生生涯的總結,內心感慨萬千。當初懷著對學術的熱愛毅然選擇讀研宄生,而今盡自己最大的所能撰寫了我的畢業論文,這個過程中讓我明白了學術永無止境。在家人們的支持、老師們的指導和朋友們的關懷下,我的研宄生生活充實、快樂,此時此時,我內心只有感恩和感動。
首先,我要感謝我的恩師黃曼行老師。感謝黃老師在研宄生期間對我們的悉心指導和幫助,我們一直視黃老師為自己的親人。從論文的選題到最終成文,黃老師都給予了我們精心指導。盡管黃老師很忙,但仍然抽空幫我們批改論文,提出修改意見。生活上,黃老師帶我們開拓視野,幫助我們學習英語,教我們如何與人溝通以及鍛煉我們的實際操作能力。我很慶幸能夠做黃老師的學生。在這里,我真誠地向黃老師說聲謝謝您,您辛苦了。
感謝財務與會計學院每一位老師對我的幫助,正是在您們六年半的教導下才是我的理論知識穩步提升,感謝您們為我論文的撰寫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您們的淵博知識、平易近人令人敬佩。我很熱愛自己的學院,也非常感謝學院老師,希望不久走上社會能夠很自豪地說我是浙江工商大學財務與會計學院的一名學生。
感謝吳少波老師對我們生活上的關心,研宄生期間在您的帶領下我們感到很榮幸。
感謝楊慶學長在論文上給予我的幫助。感謝我的好朋友們王麗、嚴娛、徐鐵云、李葉、曹瑤貓,從本科到研宄生,我們一起度過了愉快的校園生活。感謝研宄生期間的所有朋友們,能跟你們做朋友我感到很幸運。
篇3
關鍵詞:學年論文;實踐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4-0129-02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作為一門新專業,目前很多本科高校都已開設,而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實踐教學體系不夠完善。本文結合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實踐教學現狀,探討在該專業中開設學年論文教學環節的必要性和實施方案,并對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對策,以增強該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在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開設學年論文教學環節的必要性
(一)學年論文是該專業本科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
信息與實踐科學專業是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交叉形成的新專業,特別強調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整個培養體系中,學年論文作為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對大學生的學習研究能力與知識創新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在學年論文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閱讀文獻,明確研究的目標和方向,分析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并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邏輯推理、分析論證、歸納演繹等完成學年論文,有助于該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學年論文是提高該專業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有效途徑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畢業論文是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信息技術解決科學與工程計算問題的綜合檢驗,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但是,目前該專業學生畢業論文普遍存在缺乏創新內容,撰寫不規范,不能很好地體現專業特點,無法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等問題,從而大大影響了畢業論文的整體質量。究其原因,教學模式、課程體系等忽視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重要方面。要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根本在于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本科生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僅靠畢業實習期間突擊訓練效果并不良好,應在四年的實踐教學體系中不間斷地突出論文寫作的訓練內容。
二、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實踐教學環節的組織實施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實踐教學環節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資料檢索、文獻綜述、調查研究、理論分析、算法設計、計算機應用、科技論文寫作和獨立工作等能力,進而促進畢業論文等后續實踐環節的開展。主要包括論文選題、教學指導和保障措施三個方面。
(一)論文選題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的選題應以教師擬題為主,學生自擬為輔。教師應對課題的創新性和可行性切實把關。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允許學生自擬題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對選題的研究,使學生初步掌握該專業課題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掌握學術論文的撰寫規范,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為將來畢業論文的撰寫做好準備。選題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內容:(1)選題應當從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滿足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體現本專業教學訓練的基本內容;(2)選題應當注意基本技能的綜合訓練,對文獻檢索、實驗數據分析、算法設計等內容要綜合考慮;(3)題目難度和工作量要適當,確保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經努力能完成任務;(4)選題盡量與導師科研課題相結合;(5)選題盡量與生產實際相結合。
(二)教學指導
學年論文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應體現學生個人的見解和寫作的獨立性。教師在指導學年論文的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注重與學生的交流討論,深化學生對理論的研究理解和獨立思考,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學術素養。指導教師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1)指導學生確定論文選題,明確研究內容,進行文獻檢索和閱讀;(2)指導學生擬定研究計劃,并對其進展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3)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及計算機應用等;(4)指導學生擬訂論文提綱,并對論文的撰寫提出指導意見;(5)審閱學生論文初稿,反復提出修改意見,注重論文質量的提高,并督促學生按期完成寫作任務;(6)評審論文終稿,評定成績,并給出恰當的評語。
(三)保障措施
學年論文是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的一個組成部分,需要有一系列措施予以保障。(1)必須從制度設計、過程管理和成績評定三環節入手監控,以保障學年論文質量。(2)組織形式上應多樣化,鼓勵創新,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3)加強師資培養,定期組織骨干教師進行專業進修,促進教師自身專業水平的提高;要求教師指導學生較早接觸相應的理論和實踐課題。另一方面,也要對指導教師責任心和耐心提出要求,激勵教師能夠全程認真負責地完成論文的指導工作。(4)加強計算機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和電子資源等的建設,為論文寫作提供所需軟硬件條件,保障學年論文的有效開展。
三、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實踐教學環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高
一些高校對學年論文重視不夠,導致部分教師在指導學生學年論文時責任心不強,學生對學年論文的實踐性和創新性認識不到位,很多學生把它當成一次作業來完成,忽視了論文的學術性,使得學年論文的整體質量不高。
(二)組織不完善,安排不盡合理
(1)宣傳不到位。一些學校對學年論文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宣傳不到位,導致很多教師和學生對學年論文訓練不夠重視,出現諸多問題。(2)時間不恰當。高校大多將學年論文安排在學期末最后一到兩個月進行,而這一時間段正是學生準備期末考試的時間,時間上的沖突,導致學生把主要精力和時間都用在應付期末考試上,對學年論文敷衍了事。(3)選題隨意性大。一些題目太具體,過于專業,學生在短期內較難完成;一些題目又過于簡單陳舊,雷同率較高,要求也差別不大;特別是一些論文的選題和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特點以及科研實際又嚴重脫節,達不到訓練的目標。(4)指導力度不夠。由于高校擴招造成師資緊張,教師平均承擔的本科生論文寫作指導任務較為繁重,在一些具體環節上的指導精力有限,如對學生如何選題、如何進行文件檢索和閱讀,發現和解決難點問題,制定研究計劃,進行實驗設計和論文撰寫等各個環節難以進行充分指導。(5)與畢業論文銜接不夠。畢業論文是衡量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學生完成學位教育的最后一個環節。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作為內容相繼但時間相隔的兩個環節,做好銜接很重要。
(三)缺乏有效管理和監控
一些高校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降低了對學年論文質量的要求;缺乏制度保障,將學年論文混同于畢業論文,延用畢業論文的管理辦法;由于缺乏有效監控措施,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存在抄襲和敷衍了事的現象;個別學校沒有健全的管理規定,學年論文管理混亂、不規范;缺乏對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學年論文教學過程中的檢查和監督。
四、提高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質量的對策和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大宣傳力度
學年論文是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應加大宣傳,提高師生對學年論文的認識。通過撰寫研究性論文,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學術論文撰寫基本規范,為畢業設計做好準備。
(二)科學組織,合理安排
要想較好的開展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工作,應結合專業特點和辦學實際,科學組織,合理安排。(1)將學年論文納入教學計劃,從規范管理、監督指導、過程控制和成績評定等各環節保障學年論文質量;(2)應妥善安排學年論文工作的時間和工作流程,綜合考慮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學生承受能力、教師的工作量等各個方面,從論文選題、教師指導、論文成績評定幾個環節合理安排,真正發揮學年論文在實踐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作用;(3)命題應難易適中,符合專業培養目標,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可操作性,保證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能在規定時間內按時完成。
(三)加強過程管理
完善過程管理對提高學年論文的質量至關重要。科學規范的管理機制是學年論文這種教學形式順利運行的基本保證。學年論文教學環節作為實踐教學環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需與其他教學環節相互配合,保障論文工作的順利完成。首先要建立學年論文過程管理的長效機制,由相關管理部門統籌規劃,并結合該專業特點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其次,每篇學年論文既要有指導教師,又要有專門的評閱人,制定成績評定標準。總之,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年論文的過程管理直接影響到最終論文的質量,應當制定專門的學年論文過程管理細則,從規范命題選題,指導教師安排,對論文基本要求和撰寫規范,學生紀律管理,成績評定,材料存檔等方面加強指導監控,以保障學年論文的質量。
(四)明確目標,重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
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應當以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目標,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當重點突出,注重學生寫作過程中對于論文內容的學術性和撰寫的規范化的把握,重視訓練學生綜合運用邏輯分析、論證推理、歸納演繹等方法完成論文寫作,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思考,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富照,王晚生,仝青山.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研究探析[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0,24(1):103-105.
[2]翟云會.淺談高校學年論文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1):543.
篇4
關鍵詞: 研究生 教育現狀 存在問題
1.引言
從2001年起,我國高校開始擴招,研究生教育的規模迅速膨脹,每年研究生報名人數均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2007年全國研究生在校人數達到150萬,規模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1]客觀講,這種超常規的發展對推動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問題與矛盾。
培養和造就高水平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強校、強國,是整個研究生體系設立的初衷及目的。但是,隨著人數的增多,出現的問題也很多,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有些院校出現了生師比過高、學校辦學條件遠不能滿足需要等問題。尤其是在遇到金融危機后,就業壓力的增大,使研究生的培養及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2]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素質及能力,如何使導師的培養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與提升,如何構建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將是我們未來需要深刻反思的問題。
2.研究生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國現行的研究生招生考試制度是一種高度集權的模式,從招生計劃的審批到報考條件、考試時間、考試科目、錄取分數線的劃定和錄取名單的確定等,都是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直接管理下進行的。[3]這種研究生招生體制中存在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已成為制約選拔創新人才、全面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將以國內某所“211工程”高校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該校經濟管理學院擁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企業管理、情報學、金融學、會計學、圖書館六大專業,也是此次研究樣本的所學專業。資料為2005―2007級碩士研究生,該校經濟管理學院2005-2007年的錄取人數分別為85、89、90,共計268個樣本,呈歷年增長態勢。
本次調查內容包括:生源基本情況、在校期間學位課成績情況、完成畢業論文情況、畢業去向選擇。并且采用統計軟件SPSS13.0對這些樣本數據進行分析,樣本數符合軟件要求的最少樣本數,結果有效。
3.研究假設和理論框架
3.1研究假設
3.1.1研究生生源情況
研究生教育招生規模大幅度擴大,使研究生生源狀況更加復雜、更加多樣化。考生來源主要包括科學研究人員、高等教育教師、中等教育教師、國家公務員、應屆本科畢業生、成人應屆本科畢業生及其他人員。[4]而且,應屆本科生占了其中很大的比例,說明由于本科規模的大幅度擴大加上就業壓力,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繼續深造。影響生源質量變化的因素不斷增多,探究其深層次原因變得復雜。
本次研究對于樣本的生源情況,主要劃為兩類:應屆本科生與往屆本科生。根據資料顯示,該校的往屆本科生所占比例分別為:2005年為8人,占錄取總人數85的9.41%;2006年為11人,占總人數89的12.36%;2007年為15人,占總人數90的16.67%。
依照傳統認為,應屆本科生由于學習氛圍環境較好,在研究生錄取人數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但是,由于現時代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越來越多的已經參加工作的往屆本科生選擇繼續深造,回到校園。所以,往屆本科生的大批“回歸”不得不引起重視。在這些往屆本科生中,他們的來源也不盡相同,既有來源于公司企業的,又有來源于政府事業單位的。不同背景的學生在學習和科研生活中表現各異。
根據以上理論,提出以下假設:
H1:研究生生源情況與學位課成績顯著正相關。
H2:研究生生源情況與畢業論文完成顯著正相關。
H3:研究生生源情況與畢業去向顯著正相關。
3.1.2學位課成績情況
研究生課程設置、課程教學內容直接影響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研究生的學位課為研究生科研、創新活動提供了寬廣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使得研究生具備了基本的科研、創新能力。[5]研究生進行課程學習不僅是學習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而且是在復雜深入的理論專業知識學習過程中,激發有意義的學習動機,發揮潛在的高層次思維能力,辯證地、全方位地分析與探索復雜問題,創造性地利用理論知識來解決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種種具體問題,為社會創造和生產新知識。
研究生學位課分為公共學位課和專業學位課兩種,研究生的學位基礎課程為研究生科研、創新活動提供了寬廣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使得研究生具備了基本的科研、創新能力。學位課的設立,是為了通過系統的課程學習使碩士研究生真正達到“在本專業方面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的目的。由于研究方向的不同,每個專業設立的學位課也不同,必須符合本學科方向發展要求。該校對碩士研究生的要求是,在校學習期間,修讀的學位課課程的學分不低于1分。
本次研究將在校期間學位課成績情況,根據其最后的得分分為:優(85―100分)、良(80―84分)、及格(75―79分)、不及格(75分以下)。
因此,提出以下假設:
H4:學位課成績情況與畢業去向顯著正相關。
3.1.3畢業論文完成情況
撰寫畢業論文是研究生能力培養的一個關鍵環節,通過科研工作的實踐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以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一個合格的研究生必須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承擔技術工作的能力,對其所研究的課題應當有創新性見解,畢業論文也應當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或有一定的實踐參考價值。
研究生教育重在培養質量,既關注研究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又強調其科研實踐能力,著力造就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富于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畢業論文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
本次研究將完成畢業論文情況分為:通過和不通過。學位論文的質量,除了與課程設置、導師指導、教學管理等環節密切相關外,還與研究生生源素質如思想素質、業務能力、綜合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是否肯付出創造性勞動等有關。
根據以上特點,我們假設:
H5:畢業論文完成情況與畢業去向顯著正相關。
3.1.4畢業去向選擇
畢業生的畢業去向一般可分為兩種:繼續深造和就業。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研究生在擇業理想、動機和標準等方面愈來愈趨向合理和成熟,擺脫了最初的沖動而步入理想的軌道。在擇業過程中表現為個人意識、主體意識不斷優化,他們往往都會選擇既體現知識價值,又有豐厚經濟回報,還有良好的工作環境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的崗位,同時又希望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畢業生的就業選擇,有行業選擇與地區選擇,畢業生一般會根據自身的情況及愛好興趣,對自己今后的畢業去向作出慎重的選擇。
本次研究將畢業生的畢業去向情況分為五種:(1)深造―讀博;(2)機關和事業單位;(3)高校和科研院所;(4)外企或大型國有企業等;(5)其他。
3.2理論框架
本次研究運用的是SPSS13.0的路徑分析方法,根據已有的樣本數據,建立一個可以檢驗的概念模型,如圖1的模型。
圖1 就業情況影響因素的概念模型
4.研究方法
4.1數據的信度檢驗
本研究以Cronbach α系數來檢驗一致性信度。一般情況下,Cronbach α系數大于0.65即可接受。經過SPSS統計軟件信度分析,各變量的α值都在0.65以上(見表1),表明整個樣本一致性較好,所獲得的數據可信度很高。
表1 Cronbach α系數
4.2研究結果
對假設模型進行的路徑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根據路徑系數可知,5個假設,全部得到了驗證。
表2 路徑分析結果
注:表中*表示p
5.結論與討論
通過以上的數據分析和得到的結果,可以看到,碩士研究生的生源情況對于學生在校期間的學位課成績、畢業論文的完成和畢業之后的去向都有較強的影響。針對以上結論,我們應該認識到,對于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應該首先充分了解學生的來源情況,根據其自身特點,導師為其制定適合的培養計劃,以使其充分發揮潛能,更好地完成碩士研究生期間的學業。有一部分的學生在上研之前是工作過了的,部分用人單位也注重研究生的實踐經歷和經驗,因此具備更多的工作經歷,也是求職的一項法寶。很多本科畢業后直接讀研的研究生,除了在年齡方面具備優勢外,并不被用人單位看好。
而生源情況、學位課成績情況和畢業論文情況對學生畢業之后的去向也有著較強影響。學生要認識到,認真的學習態度、刻苦的學術鉆研精神對于以后的發展是有積極的作用的。不同的就業單位對研究生的能力要求不一樣,一些科研設計單位和高等學校很注重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那些致力于未來從事科研工作的學生,在碩士研究生學習期間,就要特別發展學術科研能力,具有獨立從事理論研究及高科技開發的能力,能獨立承擔和完成相關研究課題,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而企業一般更注重的是畢業研究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因此那些致力于從事技術管理工作的學生應當具有從事設計與運行、分析與研究、管理與決策的能力,能夠在未來勝任高層次的技術和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彭擁軍.大眾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質量問題[J].江蘇高教,2006,(1):5-7.
[2]錢云光.畢業研究生就業情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2,(8):109-112.
[3]譚鶴群等.關于我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幾點思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5,(S1):162-165.
篇5
二一三年十月,我省自學考試開考的專業有:
大學專科:金融、區域經濟開發與管理、工商企業管理、會計、市場營銷、旅游管理、物流管理、采購與供應管理、銷售管理、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法律、行政管理、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義務教育、體育教育、秘書、漢語言文學、英語、廣告、公共關系、新聞學、房屋建筑工程、計算機信息管理、園藝、護理學。
大學本科:金融、經濟學、區域經濟開發與管理、工商企業管理、會計、物流管理、采購與供應管理、銷售管理、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法律、行政管理學、學前教育、教育管理、教育學、義務教育、體育教育、漢語言文學、英語、廣告學、計算機信息管理。
教師類本科:音樂教育、美術教育、歷史教育、地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以下本科專業只面向高職高專在校生開考: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建筑經濟管理、商務管理、現代商務、財務管理、公共關系、數字媒體藝術、信息管理與服務、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工程造價管理、農學、園林。
二、報考對象及條件
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受年齡、民族、種族的限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并按我省開考專業考試計劃和課程自學考試大綱,學完一門或數門課程的考生(根據開考各專業的報考條件),均可自愿選擇專業報考。
提倡在職人員按照學用一致的原則,選擇專業報考。病殘者應選報與自己身體情況相適應的專業。
醫學類護理學專業將繼續開考,但報考人員只能是已取得衛生類執業資格人員(報考時需出具相應證明),非在職人員不得報考。
報考大專文科的考生凡未取得高中、中專、中技、職高畢業文憑的,要加考“計算機應用基礎”一科(若專業考試計劃中已有該門課程的除外);報考大專理科的考生,凡未取得高中、中專、中技、職高畢業文憑的,要加考“大學語文”。
報考本科段的考生,須是國民教育系列(包括普通全日制高校、成人高校、自學考試等)專科以上畢業生,辦理自考本科畢業證書時須交驗上述學歷畢業證書(報名時不須驗證),報考時按各專業要求分類報考。
三、報名時間、地點
報名時間:2013年6月24日至7月19日,考生自行上網錄入報名信息。
報名確認時間及地點:具體確認時間由各州(市))、縣(市、區)招生考試機構的確認點通知。屆時考生到確認點確認,辦理驗證、照像、交費等手續。
四、報名手續
考生根據所報專業的開考課程,報考本次開考課程的一門或數門,并按自學考試開考專業計劃的有關規定參加考試。允許考生根據開考專業計劃跨專業兼報同課程名稱、同學分的考試科目,但考生必須注意不同專業指定教材和考試大綱是否相同。
市場營銷(專科)、計算機信息管理(專科)兩個專業從2013年1月起停止新考生報名,已取得考籍的考生仍未畢業者,過渡一年,于2014年1月停考。
(一)報名考試費:根據云發改收費[2006]98號文批復,我省自學考試報名考試收費標準為每科32元(人民幣)。
(二)考生須按《云南省自學考試 網上報名公告》規定程序進行報名,并特別注意報考部分專業和課程必備條件及報名確認點、考點設限情況。
(三)應考者的往返路費及食宿費自理。
五、考試
1.考場設置:由各州、市辦考部門確定,需在縣城以外設考場的,須報省招考院批準。“物流管理”(本、專科)、廣告專科只在昆明設考點。
2.考生應試時,須帶準考證、考試通知單和居民身份證(或其他能證明身份的有效證件),三證不全者不得進入考場。考生必須嚴格遵守考場規則,不得以任何形式作弊。凡違反考場紀律者,按2011年教育部第33號令及我省有關規定嚴肅查處。
3.考試成績以百分計,六十分為及格,及格者發給單科合格證書,不及格者可參加該門課程的下一次考試。考試成績公布在“云南招考頻道”上,考生自行登錄網站ynzk.cn查詢。考生對成績有質疑的可在成績公布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到各州(市)招生考試機構申請查分。由各州(市)招生考試機構匯總后統一到省招考院查分,查完后通知考生。省招考院不直接對考生查分。
4.考生考試時間及臨考復習假的占用問題,按原省自考委、人事廳、財政廳、教育廳一九八七年發文《關于對參加自學考試的考生給應考假、復習假和發放自學考試獎學金的規定》執行。
5.考試時,除“高等數學”考生不得使用計算器外,其他科目的考生可攜帶使用計算器,但不能有程序存儲功能,也不得互相借用。不準使用有存儲、接收、發射功能的電子工具。考生進入考場考試嚴禁攜帶任何通訊工具,否則將視同作弊。
6.同一考試時間內,一名考生只能考一科,不得考兩科。
7.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CRE)成績在自考系統中的使用
根據全國考委辦函[2004]148號文件規定:
(1)NCRE課程暫與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部分專科課程進行銜接;
(2)凡獲得NCRE一級合格證書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0018)或《計算機應用技術》(2316)課程(包括理論考試和上機考試兩部分);
(3)凡獲得NCRE二級C語言程序設計(筆試和上機)合格證書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的《高級語言程序設計》(0342)課程(包括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兩部分);
(4)凡獲得NCRE三級PC技術(筆試和上機)合格證書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的《微型計算機及其接口技術》(2319)和《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2277)課程(包括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兩部分);
8.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成績在自考系統中的使用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考生參加PETS二級或PETS三級考試,筆試合格者的成績可直接替代自考有關專業大專或本科公共英語〈即英語(一)、英語(二)〉考試成績,并可獲得相應的學分(PETS二級替代大專公共英語成績,PETS三級替代本科公共英語成績,英語專業不能替代)。考生是否參加相應口試,則根據考生是否要求獲得PETS等級證書或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相關專業定。
9.中文本科專業的畢業論文答辯定于每年的5月和11月,分兩次舉行,考生可與云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聯系進行答辯事宜。英語本科的“口譯與聽力”、專科的“聽力”、“口語”考試時間由云南師范大學外語學院安排,請考生與之聯系。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的“計算機信息處理綜合作業”及上機考試請與云南大學職業與繼續教育學院聯系。
10.已取得本專業全部課程合格證書的考生,如該專業有實習、設計、畢業論文等考核要求的,應及時向當地縣(市、區)考辦或主考院校聯系實習考核事宜,待取得合格成績后,方可辦理畢業證書。
六、學歷及畢業生的使用待遇
我省自學考試的學歷為大學專科和本科二種層次,應考者考完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并取得合格成績;完成規定的畢業論文(設計)或其他教學實踐任務;思想品德鑒定合格,可以取得畢業證書。獲得畢業證書者,國家承認其學歷。畢業生的使用和待遇按國務院頒布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和云教自字(86)第10號《關于高等、中專教育自學考試畢業生若干問題的通知》文件執行。
篇6
一、引言
大學教育的使命是文化的傳授、專業教學、進行科學研究和培養未來的科學研究人員(奧爾特加·加賽特,2001)。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就需要推進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而研究性教學是高校教學改革的趨勢,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能力的重要途徑。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學專業也得到長足的發展,正所謂“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然而在會計學本科人才培養中,存在著專業培養方案雷同、課程體系設置相近問題。近幾年來,隨著會計本科教學改革的深入,各高校已經逐漸意識到在會計學本科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過多偏重于會計實務的教學,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傳授,各高校紛紛采取措施來增加會計理論課程的開設。據筆者不完全統計,70%左右設有會計學專業的本科高校現在已經開設了會計理論課程,但課程名稱并不統一,大致可歸納為三類名稱:第一類稱為會計理論,第二類稱為會計理論專題,第三類稱為會計理論基礎。盡管名稱不統一,但是其教學內容有共同之處,那就是都涉及會計基本理論的講授。根據筆者近幾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在開設會計理論課程的高校中,有些教師仍然像會計實務課程一樣,采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方式,因此我們可以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研究性課程的形式來開展教學活動。
二、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的性質和教學目標
(一)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的性質
會計理論課程主要是面向高年級會計學本科專業學生開設,重點介紹會計理論的發展歷史、會計理論研究方法、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會計準則理論、會計要素確認與計量、財務報告理論、會計前沿理論、管理會計理論等內容,旨在培養學生較為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探索研究方法,為后續課程的學習、畢業論文寫作以及升學深造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它一般設置為選修課,也有高校設置為必修課。通常一周安排2—3課時。
(二)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教學目標設置
對本科生而言,學習專業知識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習會計理論有助于其對會計實務的理解、分析,并對會計實務進行合理的預測,從而加深對會計實務的掌握,因此開設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不但能向學生傳授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和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根據這一思路,可將本課程教學目標設置為以下幾方面:
1.幫助學生系統掌握會計基本理論知識,鞏固已學會計實務知識。學生前期所學的專業課程大多數是實務性課程,包括會計基礎、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通過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得學生學習到系統的會計基本理論,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先實務后理論,先簡后難,不斷拓展實務的范圍,啟發學生探究在其他可能情況下該如何處理類似問題,總結提升理論知識,使學生具有更高的應用會計基本知識的能力和處理現實會計實務的能力。亨德里克森(1992)指出,會計理論是一套邏輯嚴密的原則,能夠使實務工作者、投資者和債務人、經理和學生更好地理解當前的會計實務,提供評估當前會計實務的概念框架,指導新的實務和程序的建立。可見會計理論對于提升學生專業理論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2.訓練學生文獻資料的搜集和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會計研究方法。在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的設計上,可以圍繞某一理論專題進行課堂研討。由教師布置研討專題內容,再由學生搜集和整理文獻資料,利用課堂時間由學生來展示其研究成果或觀點并展開討論,在課堂討論中,教師可以結合文獻資料向學生介紹會計的主要研究方法,比如規范研究方法、實證研究方法,使得學生在掌握文獻資料搜集方法的同時了解會計研究方法,這為今后學生進一步深造或畢業論文的寫作打下一定的研究基礎。
3.提升學生邏輯思辨能力和實務處理能力。會計理論課程的內容之間邏輯性是非常強的,比如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理論就是一個理論較為嚴密的邏輯體系。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得理論與實務之間有了一個聯系的橋梁,據筆者多年觀察發現,在學生學習會計理論課程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變得清晰了,特別是遇到較為新穎的業務,學生能夠運用一定的理論來進行解答。學生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其專業課程成績也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三、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材選取
(一)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的教學內容
會計理論的內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會計理論主要是指財務會計理論,廣義的會計理論包括財務會計理論、審計理論、管理會計理論。作為研究性課程的教學,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可將會計理論按照內容劃分為會計基本理論、會計應用理論和會計理論前沿三個部分。
1.會計基本理論。這部分主要是圍繞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體系的內容,包括會計目標的內涵及主要觀點、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財務會計概念框架(CF)內涵及國際比較。這部分內容是會計理論的主體內容,也是比較重要的內容。
2.會計應用理論。這部分主要是有關會計準則理論的內容,包括會計準則產生的背景和歷史淵源、各國會計準則的制定、會計準則的制定導向問題、高質量會計準則的評定標準問題。這部分內容與現在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與協調密切相關,也是各國規范會計實務的主要依據,與當前實際聯系緊密。
3.會計理論前沿研究。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涌現出的新的會計問題和熱點問題,會計理論需要對其做出解釋,比如會計行為理論、社會責任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碳會計等,這一部分內容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作一定靈活的安排,也可以學術報告的形式來開展教學與研究。
(二)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的教材選取
教材作為高等學校教學的一個重要參考,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提供必要的依據,尤其對本科生來講,選擇合適的教材對他們的專業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綜觀國內高校會計本科會計理論課程的教材,下面選擇以下幾本有影響力的著作:
1.《會計理論》,葛家澍、杜興強著,復旦大學出版社。該著作較早地引進了西方會計理論,并且注重結合中國會計的實際和作者自身的觀點來撰寫,創新發展了我國的會計理論,是一本會計理論的經典著作,其主要內容如上頁表1所示。
2.《會計理論》,湯云為、錢逢勝著,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該著作引用、吸收了美國亨德里克森《會計理論》的研究成果,依照西方會計理論內容和結構撰寫,側重于財務會計理論,其主要內容如表2所示。
3.《會計理論》(第四版),魏明海、龔凱頌編著,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該著作按照財務會計理論、成本控制理論和管理會計理論三部分進行撰寫,其特點是內容由淺入深,教材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能夠做到及時更新。其主要內容如表3所示。
根據對三部教材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當前的會計理論相關著作既存在相同或相近的內容,也存在不同之處,作為研究性課程,我們在選擇教材時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選擇其中一部作為教材,其他相關著作作為教學參考,博采眾長,使得學生既能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又能關注當前理論前沿的動態和中國特色會計理論的發展。
四、會計理論研究性課程的教學方法
會計理論是對會計實踐的一種理性認識,它來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會計理論與實踐相互作用,并不斷發展。鑒于在講授會計理論時,學生已經學習完了會計基礎、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等實務性課程,因此在講授會計理論課程時要突出其理論性與研究性,一方面要系統介紹會計基礎理論,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現有的會計實務,筆者認為可以通過綜合運用以下幾種研究性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來提升課程教學的效果。
(一)案例導入式教學方法
在每一章節講授理論之前,給出簡短的案例來引導、啟發學生。例如通過安然事件,引出高質量會計準則問題。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學生以問題導向來學習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使得學生有更為廣泛的知識面。
(二)合作互動式教學方式
現代教學不應該是教師一個人講到底的單項信息傳遞,而應是師生間、學生間的雙向交流與多向交流活動。教師可以提前布置需要討論的專題,由班級學生自由組合成若干研討小組,利用課余時間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歸納總結凝練成為研討小組的觀點,到課堂上進行講解、展示。例如在講授會計準則國際比較這一專題內容時,筆者就把授課班級分成10個小組,每一小組負責某一國家會計準則制定情況資料的搜集,然后制作成PPT在課堂上進行演示,教師在他們講解的基礎上對不正確的地方給予糾正,接著再進行國際比較分析,這樣使得學生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我國的會計準則制定都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同時對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與協調也會有更深的理解。合作互動式的教學達到了師生互動、合作學習、共享學習成果的效果。
(三)名作名篇評析課堂
教師先向學生介紹精品力作或專業權威期刊最新的名作名篇,比如《經濟研究》《管理世界》《會計研究》等雜志上發表的會計類論文,由學生事先進行仔細閱讀,并且撰寫讀書筆記,教師再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進行一定的評析,主要圍繞論文的選題、論點以及論證方法等幾方面展開,這樣使得學生對會計論文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性認識,同時也使學生了解到了最新的理論前沿動態和創新觀點,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為今后學生的論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結語
會計理論課程以研究性課程形式來進行教學是一次嘗試,也是一個逐步探索的過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會計實務的變化,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會有所變化,因此我們在其課程教學中應該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更加注重會計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傳授,讓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舉一反三,從而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實現創新性人才培養的目標。
篇7
【關鍵詞】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實習實訓應用型人才
地方應用型高校是為地方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應用型的科研成果和社會服務的普通高校。其關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實際價值和現實意義,側重于學生適應能力、實踐能力、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應用型金融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賦予地方應用型高校的重要任務之一。然而,從現實的金融學專業人才供求狀況來看,地方應用型高校的金融教育與金融業之間存在著供需脫節的矛盾,深化金融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改革,加強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是當務之急。因此,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形成應用型金融人才所需的實踐教學模式是提高地方應用型高校金融學專業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基礎和關鍵。
一、構建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意義
(一)它是現代金融教學模式的有力支撐
傳統金融教學是以課堂教學模式為核心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于輔助的位置。一旦走向實際工作崗位,金融學專業的學生就會在理論功底、動手能力、適應性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顯示出不足。因此,必須建立起能夠解決理論講授與實際金融工作要求落差的現代金融教學模式,這種現代金融教學模式應該是實踐教學位置突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輔相成的教學模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正好可以有效彌補理論教學之短,為現代金融教學模式的推進提供有效支撐。
(二)它是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途徑
伴隨著我國金融開放步伐的加快,金融領域的競爭愈加激烈,這就使金融領域相關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水平越來越高。因此,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功底和嫻熟的操作技能的高質量應用型金融人才就成為地方應用型高校金融學專業教學的重要任務。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訓練學生基本的操作技能,尤其是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適應能力,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實際需求的對接。
二、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原則與基本思路
(一)構建的原則
1.符合實際需要的原則。地方應用型高校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首先應該做到應現實經濟社會之需和應時之需。隨著國際國內經濟金融環境的不斷變化,金融實務也在不斷發展與創新之中。因此,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必須有針對性地去適應這種現實的變化,充分體現符合實際需要的原則。
2.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的原則。構建地方應用型高校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還必須遵循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之原則。地方應用型高校金融人才培養目標是構建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依托,必須將知識傳播、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融為一體,形成貫穿學生學習全過程、循序漸進、層次分明的實踐教學體系。
3.全面性原則。全面性原則是就實踐教學體系內容而言的。地方應用型高校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該體現大金融概念,能覆蓋當前金融學本科生培養的每一個專業方向。
4.多樣性原則。多樣性原則是從實踐教學體系的表現形式來說的。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該盡量體現多樣性原則,靈活多樣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構建的基本思路
1.時間空間的合理配置。重點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來構建地方應用型高校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其中,培養實踐能力是基礎,培養社會適應能力是根本,培養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方向和目標。構建的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在時間配置上:應貫穿課內、課外、集中實踐教學周和假期,整個大學四年不間斷;在空間分布上:應延伸到課堂、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校園、大學生創業園乃至地方和區域社會。
2.漸進式多層次的教學體系。地方應用型高校的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是由基礎認知性實踐、綜合應用性實踐、創新性實踐等三個層面的教學活動組成的漸進式實踐教學體系。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三個層次應是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的,是一個既相對獨立又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具體層次:①課堂內實踐教學。課堂內實踐教學主要穿插在金融學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該部分實踐教學是學生后續實踐性教學的起點,屬于實踐教學的第一層次,具有基礎性和啟發性的作用。②校內課堂外的實踐教學。在校內為金融學專業學生提供課堂外的實踐平臺,鞏固理論知識,擴大學生視野,加強理論知識與專業實踐之間的對接。校內傳統教學課堂外的實踐性教學屬于第二個層次,是為學生走出校門參與專業實踐服務的。③校外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社會調查、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環節,它是校內實踐性教學課程的進一步提升,屬于第三個層次,具有理論聯系實際和增強學生就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作用。
三、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架構
根據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目標和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地方應用型高校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架構可按模塊設置為:課堂內實踐教學、校內課外的實踐活動、校外實踐教學和畢業論文四部分。各模塊之間的功能相互銜接、互補互動。
(一)課堂內實踐教學
課堂內實踐教學是指配合課程教學,以促進學生深化理論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課程實踐。主要包括計算機和英語應用能力培養、各種類型的實驗教學以及大學生創業培訓與模擬實訓。該類實踐教學活動以校內課堂和校內實驗室為主要平臺,注重理論解釋和模擬演練。具體形式有:
1.案例教學。在課堂上,授課教師運用多媒體設計好金融投資分析案例,組織學生進行案例討論和分析,使理論知識和實際問題在課堂上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運用所學的金融投資理論知識去進行分析、推理,提出投資理財方案。通過案例分析,一是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生還可以發現自己知識中的薄弱環節并加以彌補,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和培養、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金融問題的能力;二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因為案例教學中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三是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為案例教學是互動式的教學,學生能以“當事人”的身份,身臨其境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獨立做出決策;四是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因為案例教學通常是通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討論方式來進行。
2.課程實驗教學。這主要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教學安排,結合專業實驗條件,對金融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安排一定學時的實驗教學。根據課程教學內容要求,設計好實驗項目,運用金融實驗室的硬件和教學軟件和進行模擬金融交易,并完成實驗報告。通過金融實驗室內的操作,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專業課程的內容,增強專業學習興趣,并能提高動手能力。
3.課程實訓教學。根據專業培養要求,針對實用性強的課程設計課程實訓項目,進行系統的訓練。即在完成課程的課堂教學后,集中到實驗室進行項目實訓。如:《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課程,為適應商業銀行管理理論和實踐的深刻變化,就可以針對性設計點鈔、假鈔識別、對私業務與對公業務和網銀業務等實訓項目,使學生的學習更貼近金融企業的實際,提高其實際操作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4.創業培訓與模擬實訓。在大學生就業形勢仍然比較嚴峻的形勢下,創業教育要融入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以實訓促創業,以創業帶就業”,學校通過創業教育不斷提升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并以此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大學生創業培訓的課程可采用商業模擬、小組項目、案例討論、創業人物訪談、實地調研等高參與度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并靈活利用多媒體等直觀視覺教具輔助教學。經考核合格后,參訓學生可獲得相應學分和相關認證資格。在完成創業培訓的基礎上,實施模擬公司創業實訓。以大學生創業實訓基地為平臺,在創業實訓師的指導下,參訓學生借助創業實訓教學軟件來模擬創業過程,進行創業實踐的演練。這樣,學員可以融入到模擬商業世界里,在仿真經營環境中體驗與未來實際經營相同的流程,從而為真正創業積累必要的經驗。
(二)校內課堂外的實踐教學
校內課堂外的實踐教學活動是以強化學生道德意識、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主要目的之社會實踐、社會公益活動、科研訓練和課外文體活動。金融學專業學生的校內課堂外的實踐教學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金融模擬投資競賽。組織金融學專業的學生參加不同級別和各種類型的金融模擬投資競賽,以此激發學生參與金融實踐的興趣,促進其行情分析能力、實盤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金融熱點問題辯論賽。辯論是一種富有競技性又彰顯著獨特藝術性的智力競技運動,深受大學生喜愛。舉辦金融熱點問題辯論賽,既可以培養金融專業學生的團隊意識,又能在廣大學生中營造健康向上、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良好氛圍,從而激發廣大同學對經濟金融熱點問題的關注,提高社會責任感。對參賽的辯手而言,金融熱點問題辯論賽是充實自我、升華自我和挑戰自我的良好平臺;對辯論賽的觀眾而言,不僅能學到很多金融知識、參與對金融熱點問題的思考,而且可以欣賞辯手所展現的嚴謹的邏輯思維、生動而風趣的語言、莊重而大方的儀態,從而獲得美的享受。
3.擬訂投資與理財計劃。組織學生擬訂家庭、企業等經濟主體的投資與理財計劃書。通過投資與理財計劃書的擬訂,一是能進一步鞏固金融專業學生所學的基本經濟理論與金融專業基礎理論;二是能使學生熟悉國家經濟金融及投資管理方面相關政策和法規,掌握金融工具的實際運用;三是強化學生英語、會計和計算機等運用能力;四是培養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實際投資分析能力和管理理財工具的能力。
4.金融實務界專家講座。學校或教學系定期邀請金融監管部門、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專家舉辦講座。通過聽取金融實務界專家的講座,金融專業的學生不僅能及時了解金融實務的動態、掌握最新的金融實務知識,而且能接觸到許多金融案例,從而為學生畢業后從事實際金融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
5.創辦自己的金融學術報刊。大學生創辦自己的金融類報紙和期刊,可以充實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夯實文字功底、豐富校園文化和活躍學術氣氛。大學生自辦報刊既能為大學生展示自我風采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平臺,又能為大學生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創新思維的訓練提供重要的實踐平臺。在學校加強管理的基礎上,教學系需加強對學生辦刊能力的培養,應側重于學生學術文章撰寫、新聞寫作、報刊編輯和采訪溝通等能力培養。
(三)校外實踐教學
要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金融人才,還須安排學生參加校外社會實踐活動。校外實踐教學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實踐動手能力為主要目的。該實踐教學環節以校外實習基地為主要平臺,這一平臺能為金融學專業學生提供不同于校園環境的實踐教學場地和專業技能訓練所需的師資、現場設備及其他條件。校外實踐教學活動的內容主要包括認知性生產實習、專業技能訓練、社會調查及畢業實習等。
1.認知性生產實習。認知性生產實習目的是使學生產生感性認識并接受金融企業自身文化與氛圍的熏陶,是地方應用型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環節。這種實習適宜安排在大學第一或第二學年。實習內容主要是到金融企事業單位感知金融職場環境和參觀金融實務流程。實習過程中由現場專業人員講解并進行必要的演示,對一些可以讓學生參與的項目也可讓學生親自動手。
2.專業技能訓練。地方應用型高校金融學專業學生應掌握的專業技能主要包括:銀行業務操作能力、金融投資實務操作能力和保險實務操作能力等。由于學生親自動手的技能訓練可能對金融企業的實際經營活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專業技能訓練必須合理安排。該實踐教學的具體形式可根據教學需要和金融企業的實際情況靈活把握。
3.社會調查。社會調查是金融學專業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將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轉換為實踐技能的重要過程。學生利用假期或校外實習的機會實地從事一些專題調查,不僅是學生深入實際了解社會并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認識和觀察社會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和對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對金融投資理論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查完畢,讓學生根據調查目的、調查內容和調查結果并結合自己的觀點撰寫調查報告。實際上,調查報告的撰寫過程也是學生綜合知識、綜合技能、綜合素質的運用和培養的過程,能為學生完成畢業論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4.畢業實習。畢業實習主要結合金融學專業方向到實習單位進行實地鍛煉,學生在實習單位能從事與企業員工一樣的經營實踐活動。實習生必須認真完成實習日記和實習報告。學生以職業人的身份從事實際金融工作,承擔工作崗位規定的責任和義務,是地方應用型高校金融學專業學生特別重要的實踐教育活動。畢業實習的目的是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培養,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全面提升學生就業的競爭力。
為充分發揮畢業實習的作用,地方應用型高校必須進一步加強校地、校企合作。畢業實習期間,讓金融學專業的學生參與金融企業的課題研究、金融產品開發與營銷等實踐活動。這既能幫助金融企業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又能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檢驗,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就業適應性。
(四)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是結束大學學習生活走向社會的一個中介和橋梁,是檢驗學生在校學習成果的重要舉措。畢業論文是對大學生專業能力的綜合訓練,是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目的之實踐教學活動,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
地方應用型高校金融專業的畢業論文應突出三個結合:大學與社會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繼承與創新結合;同時以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創造性潛質為出發點,將專業主要教學內容和素質要求集中整合在畢業論文的內容和組織活動中。通過畢業論文的撰寫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而且可以對學生的科研基本功進行訓練,為后續教育和個人發展奠定一定的學術基礎。
參考文獻
[1]程藝,儲常連,方明.大力發展應用性高等教育服務引領安徽奮力崛起[J].中國高等教育.2009第22期
[2]楊其濱,焦方義.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思路與對策[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年第10期
[3]彭大衡.金融學專業本科實踐性教學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時代經貿.2008年第2期
[4]姚杰,張國琛等.“四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高等農業教育.2008年12期
[5]曾祥師,陳伯云.探討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模式――基于應用性人才的培養[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第22卷第3期)
篇8
關 鍵 詞:金融人才;應用型;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9.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3544(2011)06-0066-05
通過十余年的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我們逐步探索了適用于培養高級應用型金融專業人才的1234模式:明確一條教學主線,即以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為教學主線; 建立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兩大教學體系, 即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在課程體系安排上,重點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特點, 把實踐教學環節上升到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確人才培養的三個教育階段,即專業基礎教育階段、專業強化教育階段、專業綜合提高教育階段;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四項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結合、產學研結合、人文社科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結合、 職業資格證書與專業教育相結合。 實踐證明,1234模式是一條培養高級應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模式。
一、一條教學主線: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
為了把學校辦成讓學生、 家長、 社會滿意的學校,我們把“應用為本、學以致用”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 并將其貫穿于各專業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因此,金融學專業從招生伊始,就開始探索如何培養金融學專業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金融職業素質的養成。
金融學專業涵蓋的知識內容非常豐富,銀行、保險、證券這三個方向的專業知識是其三大支柱 [1] 。因此, 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進一步細化專業方向。目前,國內多數高校金融學專業都是不分方向的,導致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內容多而雜, 最終培養出的是一批批“樣樣通、樣樣松”的人才。雖有個別學校作了一定的改革,如將金融學專業改為保險專業、國際金融等若干專業, 這樣做的結果雖然使學生對某一個金融領域的專業知識有了深入了解, 但又導致專業口徑太窄,使學生就業時面臨困難。針對這種狀況,我校金融系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組,確定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能力為本位,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動手能力強, 基礎扎實的金融領域第一線的高級應用技術人才”的目標,就金融學專業的建設提出了如下的改革方案:在大金融的平臺上,將符合市場需要的銀行、保險、證券行業某些崗位作為專業方向,構建出“一個專業多個方向”的金融學專業,最終把金融學專業的本科學生培養成“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市場急需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2] 。經過多年的市場調研和專業論證, 我們認為在大金融學的平臺上開設投資理財方向、證券期貨方向、保險營銷方向是比較適時的,可作為目前首選的三個方向。
在這一大背景下, 我們進一步提煉了金融學專業學生應該掌握的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認為金融學專業學生通過4年大學生活, 應該在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三大應用能力和思想道德、專業業務、文化素質、身體心理四大綜合素質方面有較大提高。詳見表1、表2。當然,從專業的角度來看, 專業能力的培養和專業業務的養成是應用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的重中之重,而且,應該根據學生所選專業方向,有所側重。
二、兩大教學體系: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
在課程體系安排上, 我們重點突出了應用性和實踐性特點, 把實踐教學環節上升到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起了理論和實踐兩大教學體系。從理論教學體系來看,要把握好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學時比例,可以各占三分之一,也可以有所側重。同時,必須加大選修課比重,這既包括公共基礎課, 也包括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 如前所述,金融領域寬泛,涵蓋知識較多,因此,培養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最好辦法就是讓其依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從實踐教學體系來看,要改變“重課堂、輕實踐”的傳統教學觀念 [3] ,所以,我們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實踐學時比重, 保證實踐學時至少占到總學時的三分之一。具體說來,除采取課內實驗、上機等形式外,還采取了課外學時和專用周的形式。如統計學、計量經濟學這類課程需要利用計算機及相關軟件進行實際操作, 可以采取課內實驗、上機等形式,加大實踐學時比重;而證券投資學、國際金融、保險學、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金融市場營銷學、金融英語這類課程安排一定的課外學時,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效果更佳。但僅僅這樣還不夠,還應該采取專業周的形式加大實踐學時,如證券投資學、國際金融等課程可以通過開設證券投資模擬實訓、 外匯模擬交易實訓等實踐課程。部分實踐課程安排如表3所示。
為了增強學生的專業方向實踐技能, 我們增加了專業方向綜合實踐周, 如根據前面提到的專業方向,我們讓學生在理財規劃綜合實訓、信貸管理綜合實訓、保險營銷綜合實訓中選擇一個。同時,為了增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我們增設了創新實踐周。創新實踐包括參加創業計劃競賽、創業實踐、學術講座、實驗室開放研究項目、專業課題研究、學術論文、創新能力培訓等,該項學分由學生在校期間取得。 學校可集中開設社會實踐與調查、 學年論文、創業專用周等實踐課程,使學生可以獲得部分創新實踐學分。此外,我們還鼓勵學生有意識地自己參加其他創新實踐, 并根據上報的材料獲得一定的創新學分。如利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公開發表專業性論文;參加證券協會、信貸協會、保險協會等表現突出; 在各個層次的點鈔技能比賽、 證券模擬交易大賽、外匯模擬交易大賽等專業性比賽中獲獎;取得理財規劃師、證券、銀行、保險從業資格證,等等,都可以獲得創新學分,并且,規定學生大學期間至少要取得創新實踐學分10個, 多出部分可以抵扣其他實踐環節學分。見表4。
三、三個教育階段:專業基礎、專業強化和專業綜合提高教育階段
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可以分為三個教育階段:專業基礎教育階段、 專業強化教育階段和專業綜合提高教育階段。 專業基礎教育階段主要是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可以這樣說:沒有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金融學、計量經濟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這8門全國高等學校經濟類專業核心課程支撐,金融學專業就如同“無水之源,無木之本”。所以,在這個階段打好基礎是后續強化、提高專業技能的關鍵。在專業強化教育階段,國際金融、保險學、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 證券投資學等專業課程是學習的重點。在專業綜合提高教育階段,學習的重點應該放在專業方向的理論課程、專業方向的綜合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等。
如理財規劃方向理論課程我們設置了財務分析、投資分析與組合管理、理財規劃原理、理財規劃實務等課程,實踐課程設置了投資經理實訓、理財規劃綜合實訓課程等; 信貸管理方向理論課程設置了銀行會計學、個人理財、風險管理、銀行信貸管理學等課程,實踐課程設置了銀行前臺實訓、信貸管理綜合實訓課程等; 保險營銷方向理論課程設置了人身保險、財產保險、再保險學、保險營銷學等課程,實踐課程設置了保單設計與銷售、 保險營銷綜合實訓課程等。最后,通過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實現金融學專業人才素質的綜合提高。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學專業還應該加強畢業實習前的職業入門指導,所以,我們還增設了學科前沿專題講座、創業指導、應用文寫作、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
在這里,要特別強調一下畢業設計(論文)。畢業設計(論文)是對學生接受高等教育階段學習成效的一個綜合考核, 所以最好將其貫穿于整個大學三個教育階段中。建議采取課題驅動項目教學模式,即通過畢業設計(論文)課題形式來驅使學生分階段完成畢業設計(論文) [4] 。張五常教授認為, 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帶著明確的要解決的問題去學。所以,如果讓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階段, 帶著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課題)去學,分階段地解決各個階段性小問題,并分階段檢驗其學習效果,要比單純地靠畢業設計(論文) 檢驗更具有現實意義。 課題驅動教學模式正是基于這樣一種思路提出的。它也可以分三步實施:第一步為畢業設計(論文)課題論證階段,可設在大二第二學期期末實施, 因為這時學生有了一定的經濟學基礎知識, 能夠較好地完成課題的論證,同時, 也有利于下一步帶著問題開始專業課的學習。 第二步為畢業設計(論文)課題中期檢查階段,可設在大三第二學期末完成。經過大三的學習,學生的專業理論課基本學完(有些院校在大四也安排專業課),具備了專業基礎知識, 且經過長達一年的資料收集和思考,可以掌握完成畢業設計(論文)課題的理論基礎與研究現狀, 這同時也是對學生理論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綜合檢驗。 但由于這一年學生還沒有經過實習,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還不強,所以還不適宜讓所有的學生在大三期間直接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在大三第二學期,必須開展課題中期檢查,我們主要采取學年論文的形式。學年論文的撰寫內容為學生所做的畢業設計(論文)課題的理論基礎與研究現狀綜述, 這對于提升學生畢業時的競爭力很重要。 第三步為畢業設計(論文)課題結題階段。經過大三的充分準備,學生應該在大四一年時間里,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的結題報告。通過結題的學生除可以得到畢業設計(論文)學分外,還可以得到由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頒發的課題結項證書,證明其本人(或所在團隊)具備了一定的研究能力,成功完成了畢業設計(論文)課題的研究工作。
四、四項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產學研結合、人文社科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結合、職業資格證書與專業教育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 加強四項結合是培養高素質金融專業技術應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徑, 即理論與實踐結合、產學研結合、人文社科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結合、職業資格證書與專業教育相結合。
1. 理論與實踐結合。陸游曾在《冬夜讀書示子律》一詩中告誡自己的孩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學生“學中干”、“干中學”,是實現金融學專業素質提升的必要路徑。這也正是我們一直強調實踐教學體系要與理論教學體系并重的主要原因。 除設置了與理論教學體系并重的實踐教學體系外, 為了保證學生關注金融領域的熱點問題,我們還創辦了《金融快訊》刊物。該期刊每周發行一期,由指定教師負責指導、終審,由學生證券協會負責組織學生進行證券版面熱點問題的采編、初審,由學生信貸協會負責組織學生進行銀行版面熱點問題的采編、初審,由學生保險協會負責組織學生進行保險版面熱點問題的采編、初審。這樣,既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 也使學生的專業綜合技能得到了提升。
2. 產學研結合。 產學研結合是培養高級應用型金融專業人才的重要保證。從目前來看,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企業,都有較強的與高校合作的意愿。高校要抓住有利時機,建立起與金融企業深度合作的雙贏機制,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產學研合作,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 我校除了經常與金融企業合作開展各種活動之外, 還成立了一個以教師指導為輔、學生自己管理為主的金融服務公司。該公司按行業(也可以是按專業方向)設置服務中心,如設證券服務中心、銀行服務中心、保險服務中心等。其中,證券服務中心可以幫助證券公司進行股票開戶等服務,銀行服務中心可以幫助銀行辦理網上銀行業務、第三方存管等,保險服務中心可以進行保單推銷、講師培訓等。
3. 人文社科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結合。金融行業既要與錢打交道,也要與人打交道。金融從業人員如果沒有很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精神, 就很難發展起來;如果沒有很強的自律性,就很容易步入歧途。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金融企業的從業要求,我們特別開設了禮儀實訓、演講與口才、團隊拓展訓練、職業教育等課程。此外,每個學期還安排專業性的辯論比賽、點鈔技能大賽、證券交易模擬大賽、外匯交易模擬大賽。這些比賽,由學生負責籌劃、組織、主持,老師負責指導、評判,較好地促進了人文社科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的結合。
第四,職業資格證書與專業教育結合。金融學專業方向的設置與就業崗位相關性很強, 且在入職時往往要求取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所以,金融專業人才培養一定要強調職業資格證書與專業教育相結合, 通過設置相關課程和專業指導使學生適時拿到職業資格證。如理財規劃師、銀行從業資格證、保險從業資格證、證券職業資格證等。以證券職業資格證為例,該證有效期為兩年,所以,可以在三年級時組織學生考證,相應地,證券投資學等相關課程就應該在此之前開設。在考證過程中,我們還注重發揮學生團體的傳、幫、帶作用,并專門組織輔導。
金融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我們的實踐證明,“明確一條教學主線、建立兩大教學體系、 強調三個教育階段、 加強四項結合”的1234模式是一條培養高級應用型金融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都紅雯,金月華,高國慶. 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定位[J]. 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2(4):12-14.
[2]吳云勇,陳凌白. 金融學專業投資理財方向建設方案[J]. 浙江金融,2008(1):41-64.
篇9
一、國內外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現狀
會計學是一門技術性和實際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如何在會計教學過程中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專業素質,提高學生整體的實際操作能力,是國內外高職會計教育面臨的難題。國外典型的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包括:德國的“雙元制”、國際勞工組織的“MES”模式、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英國的“三明治”模式、日本的“產學合作”模式、以美國和加拿大為代表的“CBE”模式等,這些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值得借鑒。我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包括:訂單式、“雙證書”模式、“2+1”模式、學工交替培養模式、項目中心培養模式等。目前,我國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如果復制照搬國外的經驗而不進行社會發展背景、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區分,或盲目模仿工科類院校的培養模式,則很難稱得上是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綜觀國內外有關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研究成果與結論,大多都有一個共同點,即“產學結合”,這對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產學結合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在實踐中還面臨著一系列問題,突出表現在校企合作遇冷,高職院校要找到一家能夠提供大量實習崗位的合作企業比較困難,學生很少有長期實習的機會,影響了學生對必要理論和技能的學習,增加了高職院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難度。在當前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及建筑業急需高質量會計人才的背景下,社會各界應對高職建筑會計人才的培養問題給予重視。
二、我國高職建筑會計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由于建筑業具有特殊性,高職院校在培養建筑會計人才方面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更好地了解建筑業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情況,筆者于2018年采取網絡問卷的方式,針對來自上海、江蘇、安徽等九個省市的二十多家建筑業企業的會計人才需求情況進行了調查,總結出建筑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
大多數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素養的技術型人才。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去向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業。隨著人工智能和財務機器人的出現,不僅可以取代人工從事會計核算工作,而且用時短、準確率高,同時隨著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企業的財務管理意識不斷提高,中小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會計基本技能,而是拓展到財務管理、財務分析、財務預算和財務決策的思考和創新等方面。
建筑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與其他行業有所不同,要求會計人員需具備一定的綜合管理能力,除了要完成企業基本的財會工作以外,還要進行工程投融資的可行性研究和項目結算,并管理企業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等。建筑業企業在獲得競標后,會計人員需要對整個建筑項目進行預算,如施工前期投資、項目預算、項目施工時間等,要求施工企業給施工過程的各個環節配備專門的會計人員,以方便不同建設環節的資金支付和資金流向查詢。如果建筑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將人才培養僅僅定位于培養具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人才,僅關注如何組織財務活動,而忽視了對財務協調、團隊合作、人際交往和應對壓力的培養,高職建筑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就會偏離市場的需求。
(二)課程設置存在問題
建筑業企業數量眾多,規模普遍較小,管理技術水平較低,主要為中小企業,企業的財務人員較少,分工困難,對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職建筑會計人才不僅要掌握會計專業知識,還要掌握與建筑業有關的財務管理、稅務等方面的知識。此外,建筑業有著自己的行業特征,為了更快地融入企業,進入工作崗位,更好地發揮管理作用,高職建筑會計人才應掌握建筑業的相關政策法規、行業內部市場環境情況等,并對此有更深入的理解。
目前,建筑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一般涵蓋會計專業學生所需的基礎知識,學生獲得的專業知識比較齊全,包括考證課程和競賽課程等。但課程設置還是以工商企業為主,與建筑業企業相關的課程設置得不全面、不完善,不利于學生的深入學習和掌握。
(三)一線教師與學生均缺乏建筑業企業的實踐機會
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普遍缺乏企業一線實踐經歷,很多教師都是從高校畢業之后直接走上講臺的,練就了足夠扎實的理論功底,但是在實踐教學工作中卻缺乏相應的經驗,尤其是缺乏建筑業企業會計工作經驗。對此,教育管理部門規定教師每五年參加的企業實踐累計不少于6個月。此外,大多數高職院校都規定學生應在第五、第六學期到企業實習,但在實際中學生到企業實踐的機會有限。對于一線教師與學生的實習實踐,學校的投入遠遠不夠。
三、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以問卷調查與理論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對建筑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進行研究,通過對來自上海、江蘇、安徽等九個省市的二十多家建筑業企業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并參考上海華澤科教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澤公司)的上海市財會類崗位能力需求分析報告,對產教融合背景下建筑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進行探索,將產教融合的思想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
華澤公司的需求分析報告主要采取網絡數據采集方法,調查范圍為某招聘平臺在2017年9月的上海地區會計職位招聘信息,樣本來自于1 377家民營中小企業,選取了9個主要會計崗位:出納(200家)、會計(200家)、成本會計(200家)、財務助理(200家)、財務主管/一般會計主管(200家)、財務經理(200家)、首席財務官(100家)、審計員/助理(27家)、稅務專員/助理(50家)。
(一)人才培養目標融合
目前,建筑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與建筑業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不匹配。通過對建筑業企業的問卷調查可知,建筑業企業對會計人才比較看重以下幾方面:(1)對法律法規的掌握程度:選擇“精通經濟法、稅法等法律法規”的企業占52.38%。(2)應具備哪些專業能力:選擇“操作計算機及財務軟件能力”的企業占66.67%。(3)需要什么樣的專業知識:選擇“會計核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企業占71.43%,選擇“統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及“財務管理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企業各占57.14%。(4)必須具備哪些技能:選擇“會計分析能力”的企業占76.19%,選擇“會計核算能力”的企業占66.67%。(5)最看重的職業素質:選擇“敬業精神”的企業占76.19%,選擇“責任心”的企業占71.43%,選擇“合作能力”的企業占61.9%,選擇“溝通能力”的企業占52.38%。
從華澤公司的需求分析報告中可以看出,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能力主要看重以下幾方面:(1)對專業技能的要求占比最高的三項是:熟練使用財務軟件(738家)、熟悉國家財經政策和會計稅務法規(624家)、熟練使用辦公軟件(619家)。(2)對綜合能力的要求占比最高的三項是:溝通能力(687家)、財務分析能力(365家)、組織協調能力(307家)。(3)對價值觀的要求占比最高的三項是:責任心(635家)、認真細致(646家)、團隊精神(550家)。
綜上,目前建筑業企業高度重視會計人才以下方面的能力:熟悉并精通財經法律法規、能熟練操作財務軟件、具有財務分析能力和具備會計職業道德等。由此可見,建筑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著重于以上幾方面,真正做到將會計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相融合。
(二)課程設置融合
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最好以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參考,或者鼓勵企業參與到課程建設過程中,畢竟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走向相應的工作崗位,故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應與企業的工作崗位相融合。在對建筑業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中,企業對建筑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提出了以下要求:(1)認為應開設以下專業課程:基礎會計(71.43%)、財務會計(57.14%)、出納實務(52.38%)、會計電算化(42.86%)。(2)對教學提出的建議包括:注重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61.9%),注重會計崗位技能的培養(57.14%),注重專業知識理論的培養(52.38%)。
結合華澤公司的分析報告,要想根據崗位能力需求提升課程質量,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1)將崗位工作流程納入課程內容。工作經驗、上手速度直接影響著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質量,現有課程內容如果納入會計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工作流程與工作要點以及相關案例等,會使學生受益匪淺。(2)將財務軟件、法律法規納入課程內容。在現代社會,電子單據越來越普及,學生需要熟悉常用的財務軟件。此外,學生應對經濟相關法律法規有一定的敏感性。會計專業課程應加入相關內容。(3)添加拔高課程作為選修課程。根據調查數據顯示,要求具有兩年及以上工作經驗的崗位有會計崗位、成本會計崗位等,高職院校可以考慮為部分優秀并有余力進行選修的學生提供比較深入且更具實用性的課程,這些課程可以設計為純線上課程,向學生提供教材、視頻、習題等,教師僅作答疑輔導。(4)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通過邀請行業精英,繼承和選擇優秀的跨學科通識教育課程,為學生提供辦公軟件、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正確的價值觀等方面的培訓,不斷提高雇主的滿意度和學校的知名度。(5)舉辦各類交流會。定期邀請知名校友、行業專家、合作企業專家開展專場交流會,通過實用性主題演講、熱點問題研討、現場答疑等形式,使更多的學生了解行業動態、職場風云,提前做好進入職場的準備。
綜上,目前建筑業企業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看重以下幾方面:考證課程、實踐能力課程、崗位技能課程、財務軟件與法律法規課程、職業素養課程等,高職院校在設置課程中應多加重視。
(三)實習實訓融合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實行的是“2+1”的教學方式,也就是學生入學后前兩年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第三年進入企業實習,最后撰寫畢業論文。也有一些高職院校實行的是“2.5+0.5”的教學方式,也就是學生在校學習理論知識的時間為2.5年,最后的半年時間用于實習并撰寫畢業論文。除了實習企業的帶教師傅外,各高職院校還配備了頂崗實習指導教師及畢業班輔導員進行指導及實習走訪。這個環節很好地體現了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理念,能夠使學生在畢業前得到很好的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能夠使指導教師隨時了解學生在企業的實踐情況。
在對建筑業企業的問卷調查中,企業對頂崗實習和校企合作的態度如下:(1)是否贊同安排在校學生(非畢業生)參與頂崗實習:選擇同意的企業占66.67%。(2)安排在校學生頂崗實習最好選擇哪個時間段:選擇1月和6月的企業各占19.05%。(3)希望接受會計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時間長度:選擇3個月的企業占38.1%,選擇半年的企業占23.81%。(4)對頂崗實習表現優異的學生是否考慮留用:選擇經考核合格可留用的企業占52.38%,選擇經培訓考核合格后留用的企業占38.1%。
結合華澤公司的需求分析報告,可以從以下方面對頂崗實習與校企合作進行改進:(1)根據分析數據顯示,要求具有一年或一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崗位包括出納員、財務助理、審計、稅務等,學校可建議實習單位盡量提供上述崗位,以保證學生實習的含金量。(2)加大校企合作范圍。高職院校應不斷發展對口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包括頂崗實習、就業指導、招聘等,為畢業生鋪路搭橋,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四)師資隊伍建設融合
篇10
及其實施路徑研究”(項目編號:jg2013064)研究成果
摘要:為推動高校內涵發展,2010年教育部啟動了卓越本科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卓越人才培養標準有通用、行業和學校三個層次,高校應根據內外部環境制定適合于自身的卓越人才培養目標。浙江工商大學結合自身歷史發展與環境特點,提出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界定了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的內涵,并構建了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路徑體系。
關鍵詞:管理型 卓越會計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
為推動高校質量內涵建設,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改變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創新實踐能力不足的現狀,教育部2010年啟動了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批準61所高校為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試點高校,標志著我國高校“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的開始。
作為一種較高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卓越人才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核心,以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為方式,通過理論與實踐全面而深層次的結合,達到培養卓越人才的目的。時至今日,教育部卓越人才計劃仍處于探索階段。目前關于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卓越人才計劃涉及甚少,財會專業作為商科中應用性最強的專業,建設卓越會計人才計劃有著迫切的社會需求,本文將參考現有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浙江工商大學財會學科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創新性地提出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界定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的內涵,并構建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路徑體系,本文將對地方高校如何培養富有特色的卓越會計人才起到一定借鑒作用。
一、“卓越會計人才”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卓越會計人才計劃盡管尚未實施,但是不少高校已經著手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探索工作,也有部分論文對卓越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設計以及人才培養的實施方案進行研究。
(一)卓越會計人才實踐探索。上海外貿學院將大一的基礎課程、大二的ACCA課程與大四出國“3+1”項目相結合,構建了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124”模式以及“基本能力職業能力創新能力”三層遞進的課程目標模式體系。長沙理工大學卓越會計人才培養以“校企”聯合教學為特色,集“課程改革、企業實踐、雙師指導”于一體。其中課程改革實施“班―組”互補的課堂教學,每4位學生為一組,實行“雙導師制”,突出學生的個性;“校企”聯合的實踐教學強調實踐資料的真實性與實務導師對學生實踐的指導。寧波工程學院的“尋找明日CFO――寧波市大學生財務案例分析大賽”為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搭建一個用人單位與高校零距離交流接觸的平臺。云南財經大學卓越會計師班則強調國際化能力培養,與ACCA項目聯系在一起。
(二)現有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理論與實踐的基本總結。目前關于卓越人才與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探索為高校因地制宜設計卓越會計人才計劃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一是卓越會計人才的培養必須以能力為導向,以校企聯合為主要方式,應注重以會計知識與理論為基礎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國際化能力的培養。二是各高校應當根據自身特點與內外部環境特點設計富有特色的卓越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卓越人才素質的構建需要設計本科、碩士和博士三個層次的培養標準,每個層次的培養標準又分為通用標準、行業標準和學校標準三個層次。三是“卓越人才計劃”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革命性變革,需要從一種全方位、系統性視角去設計教材、案例、實習實踐、教學方法等。
二、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的內涵
卓越會計人才是卓越人才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高校應以提升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為核心,以校企聯合培養為方式,在全面達到國家通用人才培養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本校會計學科的內外部環境及優勢,設計具有本校特色的卓越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實施路徑。浙江工商大學根據五年來建設國家級“管理型財會人才”創新實驗區的經驗,提出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的培養構想。
(一)管理型財會人才。管理型財會人才是浙江工商大學的財會人才培養特色,2007年學校獲得“管理型財會人才”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學校的財會專業具有悠久辦學歷史,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及博士后流動站三位一體的學科平臺,面向外國留學生的全英文授課會計專業本科班,五項國家級教育質量工程(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級實驗示范中心、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十二五”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以及國家資源共享精品課程)和二十余項省級教育質量工程項目;學校還擁有中國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研究中心(中國會計學會設立)。
所謂管理型財會人才是與核算操作型財會人才相對應的。在我國1 200萬會計人員中,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核算工作的“核算操作型”財會人員占多數,而能勝任企業資金管理、會計管理、稅務管理、成本管理、內部控制等管理工作的“專業管理型”財會人員較少,能適應企業綜合、全面管理的“綜合管理型”財會人才就更少。因此,學校提出了培養管理型財會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
管理型財會人才是系統掌握會計理論與方法、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通曉國際慣例,具有戰略思維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財會專門人才,具有未來成為企業管理團隊中財會專家的潛力。為培養管理型財會人才,我校實施了“646”模式,構建了與管理型財會人才對應的六大勝任能力框架(宏觀形勢理解能力、會計信息處理與分析能力、制度設計能力、戰略執行能力、價值創造能力和財會工作組織能力),以及圍繞六大能力培養的四大培養體系(知識優化體系、能力強化體系、協同培養體系、考核評價體系)和六大建設工程(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工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改革工程、會計教育國際化工程、信息化會計教學平臺建設工程、財務總監進校園工程、學生“第二課堂”工程)。
(二)從管理型財會人才到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基于對卓越人才計劃的研究和對財會人才未來能力與素質的把握,我校提出要在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建設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我校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為:系統掌握宏觀經濟理論、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和會計理論與方法,具有寬厚的理論功底、國際化的視野、開闊的戰略思維、扎實的會計專業技能,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和不斷進取的創新能力的復合型高級財會專門人才。
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是我校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化,在管理型財會人才素質和能力的基礎上,突出強調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與通用的卓越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相比較,我校的卓越會計人才培養更加注重管理型特征,即我校將定位為未來CFO的搖籃。我校提出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管理型”特色,有著較為充分的現實環境與條件的支持:
1.我校聘請的實務導師都在政府部門、大中型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擔任財會領導崗位。目前我校實務導師已頗具規模,總數已達到30余人。而且,由于我校財會專業辦學歷史悠久,擁有十分豐富的校友資源,同時,浙江省經濟發達,有近300家上市公司,實務導師庫潛在資源較為充裕。
2.我校開展財務總監進校園活動已有多年歷史,近五年累計有四十余位財務總監進校園、進課堂。財務總監還深度參與我校財會本科生教學工作,如教材編寫、學生成績評價等。
3.我校進行“管理型財會人才”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建設已逾五年,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管理型財會人才的培養經驗。
三、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培養的實施路徑
我校以雄厚的財會教學改革力量與科研力量為基礎,利用與浙江省財政廳、審計廳、省會計學會、省總會計師協會的良好關系,利用MPACC(會計專業碩士)、MAUD(審計專業碩士)、現有的會計實務導師資源以及豐富的校友資源,構建全方位政、企、校聯合協同培養體系。以校外實務導師團隊構建為引領,進行教學實踐基地、師資隊伍和課程資源的建設,進而全面推進培養方案優化、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培養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具體培養路徑框架如圖1所示。
(一)協同推進師資隊伍建設。在卓越會計人才培養體系中,以構建實務導師團隊為特色的師資隊伍建設起到引領作用,它是其他系列教學改革項目的基礎。我校擬聘請36位左右的財會類本科生實務導師,每個三、四年級班級配備2-3名實務導師。實務導師的工作任務包括:(1)實務導師進課堂,與學校教師共同組織課堂教學;(2)實務導師給本科生做財務會計實務講座;(3)擔任本科生班的成長導師,通過參加本科生班會,幫助學生完成人生職業規劃。
(二)協同推進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學校優先聘請擁有實務導師的企業或單位作為學院的教學實踐基地。學生在實習時能得到學校指導教師和實務導師的共同指導,學生在實務導師指導下選擇與企業實務相關的應用性研究課題,在實務導師和學校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課題研究。
(三)協同推進培養方案優化。學校安排實務導師參與的財會教學改革研討會,對原有的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將第四學年的課程全部改成實踐類課程,由實務導師與學校教師共同承擔實踐類課程的教學任務;同時,在培養方案設計上,適當增加財會課程的實踐課時比重,增加財會實務課程;為提升學生國際化能力,學校安排了國內本科生與外國留學生的全英文課程學分互認,使本科生有機會與國外學生一起學習討論,全面提升英文聽說讀寫能力。
(四)協同進行課程資源建設。實務導師與學校財會課程負責人共同編寫以上市公司真實業務為基礎的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實務教材;編寫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管理等課程的教學案例;建設完善課程BB系統。與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將記賬業務引入學校會計實驗,在實務導師指導下完成賬務處理、報表制作與納稅申報過程,使學生熟悉在真實業務環境下的財務會計業務。
(五)協同推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根據管理型卓越會計人才的要求,由課程主持人、課程組教師與實務導師對現有課程的教學大綱進行討論,重新確定教學的重點、教學的內容體系,使教學內容與企業財務會計實踐相銜接,同時將實務導師進課堂在教學大綱中得以體現。引入實務導師之后,課程教學將由學校教師與實務導師共同完成,廣泛應用基于真實業務的案例教學將是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重點,同時在教學方法改革中,增強學生互動環節的設計,開展啟發式、設問式的教學方法,推進課程考試方式的變革。
(六)以項目為載體,協同推進課外教學改革。通過省會計學會、總會計師協會牽頭,由學校教師與實務導師一起指導學生進行面向實務的課題調研與研究,引導學生結合畢業論文的選題在實務中尋找需要解決的問題和課題,使學生通過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環節,進一步增強實踐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通過參加ACCA組織的就業力大比拼、IMA和CMA組織的管理會計案例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浙江省財會信息化大賽等競賽,提升學生在國際化情景下復雜問題的應對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慶石,劉偉.卓越人才的內涵與素質標準構建[N].光明日報,2012-10-16.
2.崔茵.卓越人才培養與素質教育[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11):98-99.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