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美文范文

時間:2023-04-05 06:16: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秋美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秋美文

篇1

中秋節精美文章篇【1】中秋夜,人們仰望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據考證,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每逢中秋夜人們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 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祭拜月亮,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八月十五吃月餅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月餅最初是由家庭制作的,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也越來越考究,外型更加多樣、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長壽,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生活幸福、平安。

中國地緣廣大, 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記得小時候過中秋節 ,中午母親會用鏊子烙南瓜菜餅和茄子菜餅,茄子菜餅通常要買鲊子(一種水鳥)作餡。也買月餅,但那是生活條件不好,月餅也很單調,記得有帶冰糖的,有帶紅綠絲餡的,用一般紙包裝。還有一個風俗就是八月十五看閨女,十五前人們要帶上月餅去看姑母或姐姐、妹妹。平民百姓家很少有設宴飲酒賞月的,而且正值秋收秋種大忙季節,白天舍不得在家休息,晚上吃飯時每人分個月餅,就算過節了。

繼春節之后,中秋節是一年中的第二大節日,家家戶戶再忙也都要過的。

中秋節精美文章篇【2】中秋節,那萬家燈火,家家團圓的美景演繹了數千年,諸多神奇的傳說,賦予了人們太多的遐想。

中秋的月,持一顆純潔無瑕的心,高懸清空,澄澈玉宇,為大地披銀,天地間煥然一新。

和著明月, 我想邀李白對飲,感觸他那“舉酒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豪放和孤獨。 拜讀他那“依石醉月,對酒當歌,歌出人世的煩煩憂憂; 醉月成歡,歡出塵間的渾渾濁濁”的悲壯詩篇。

和著繁星閃爍, 我想踏著時光做成的長梯,緩步走進廣寒宮,帶著一身的輕松和無染的心,邀吳剛對飲解其煩憂,和嫦娥共舞去其閑愁,擁玉兔同眠排其孤寒,從而體驗 人居月明地,月游人夢里,人月心相印,月人互慰藉的意境。

此時我想,假如真的能穿越時空,李白再世 ,月圓之夜,他定能用他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恢弘氣勢,謳歌祖國的太平盛世,用他那豪飲的氣度嘗盡現代美酒,世間的美宴。

此時我想,假如能真的時空倒轉,寂寞嫦娥會重返人間,她那阿娜多姿的身影,定會出現在央視的舞臺上,為人們帶來無限的歡樂。

此時我想,假如真的能人仙同歡,有著釀酒特技的吳剛,會把桂花酒制作工藝傳遍人間,中秋月圓之夜,人們團聚家中、飯店,暢飲著桂花酒,品嘗著香甜的月餅,敘說著天上人間。

中秋月圓之夜有著太多的遐想 ,盼望國家興旺,人民安康,中國夢穩步實現。

中秋節精美文章篇【3】曾幾何時,飛馬揚鞭,奔騰萬里長河,只為追逐。今夜,此時,月圓人靜,閑敲棋子,期盼化身鳳尾蝶,碥躚花叢之間,傾醉月光之下,緩了流年,慢了歲月。

遙相思,多少次歡聚與離別,蘭舟催發,來不及盡述惆悵;故知偶遇,敘不盡悲歡迷途。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念叨著“人有悲歡離別,月有陰晴圓缺”,期盼著,遙望著,不可忘懷,終不能“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曲悲歌,多少個癡情男女,無休無止,等待著一個又一個失落,如這般“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這又何必,只是默默祈禱,等待,任歲月沖洗了漫漫的愁緒,淡化夜以繼日的煎熬,如此便好,只是苦了中秋,苦了曾經傾盡的年華。

篇2

中秋節的夜晚,是熱鬧的,家里擺上了大桌子,我和爸爸幫忙擺碗筷,媽媽和奶奶在廚房干的熱火朝天,叔叔和爸爸把一個個小燈籠掛上去裝飾,哥哥和姐姐擺桌椅。人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歡樂。到了吃飯時間,桌子都是豐盛的飯菜,在外地讀大學的哥哥姐姐和在外地公干的叔叔也回來了,實在很難得。一家人邊吃飯邊聊天,有說有笑。叔叔還拿出新買的照相機照相呢,全家人的表情幸福無比,“咔嚓”一下,剛才的瞬間成了永恒,歡聲笑語充滿了整間屋子。

放煙花了,那煙花千姿百態,燦爛奪目,火光四射;流光溢彩。有些像一朵爆開的,有些像流星劃過……個鐘個呀,美麗極了。我們看見了那朵煙花,又錯過了這一個煙花,一朵賽過一朵一個中秋之夜就這樣過去了。

中秋夜,因皎潔的月亮不同,因燦爛多彩的煙花而不同;因親人一句溫馨的祝福不同;因游子的一顆思念家鄉的心而不同!

篇3

以前,我認為秋天是最最令人討厭的季節,我恨秋天。那天我慢慢地走著,路邊那些丑巴巴的楊樹的葉子枯黃了,大著旋兒落下來,有的像小孩蕩秋千,有的像水滴落在地上,還有的像飛機降落,我悲哀地望著枯黃的葉子,知道它們已經不行了。恩平婚介網[*]可是,到了姥姥家,推開笨重的大鐵門,浮現在我眼前的不是那些丑巴巴的枯樹,不是那些已經枯黃、腐爛的葉子,而是那些美麗的!阿,秋菊開得是那末燦爛,有的昂首挺胸,有的秋光燦爛……

還有那火紅火紅的雞冠花,美麗極了。后來,我越來越喜歡秋天了。

每天,在電視里、電腦里看到金光閃閃的水稻,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子,橙色的橘子收獲時,我的臉上總會浮現出快樂的笑容。

今天,我背著書包高興地走著,路邊那些可愛的楊樹的落葉“沙沙”地響,好像對我說:“秋天來了,多穿一些衣服,別凍壞了身子。”課件下載[*]到了學校,花壇里有那美麗的月季花,有紅的,有粉的,還有黃的……爬山虎的葉子已經慢慢地變紅了,把墻染成了一片紅色。

“沙沙沙”……“沙沙沙”……秋雨落在枯黃的葉子上,和落葉一起飄下來,好似一對要好的舞伴。秋雨落在凋謝的花瓣上和花瓣一起落下來,真美呀!阿,原來秋天這么美呀!我愛秋天。

篇4

關鍵詞 視覺文化;審美心理;主體與客體;價值

視覺文化是影像與形象占據主導地位的文化形態,它打破了以往視覺藝術的邊線而向整體的生活突進,集成并存在于人們生活的每一寸空間。視覺文化時代的到來,標志著一種文化形態的轉變和形成,同時也標志著文化藝術審美活動的異變――傳統教化轉向由視覺刺激帶來的快樂想象,日常生活審美化。

一、視覺文化時代的審美活動異變

有研究證明,人的知識和信息大部分是通過視覺獲得的,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視覺文化的日益多元化使得文化成為共享,藝術歸屬大眾。商品觀念進入文化后,不僅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純文學與通俗文學的邊界正在消失,而且,藝術作品正在成為商品,審美也從形而上的純思辨的形式,轉向人人皆可享受的感性的愉悅和滿足。“通俗文化亦即大眾文化,顯然與商業社會中壓倒一切的價值和共同趣味密切相關,它之所以是通俗流行的,正因為它是輕松愉快的。”

現代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追求視覺已經成為深受視覺文化熏陶的現代大眾的基本需求”。依據“后現代主義”的美學特征,審美世界將全新轉向:(1)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的轉變。隨著商品觀念的滲透,藝術家和公眾間的界限被打破,同時雅俗文化之間、純藝術與大眾藝術之間的界限也在模糊,只要是具有視覺感知能力的公眾無須受到藝術修養和文化水平等限制,都可以參與到審美活動中去。大量“圖像化”的審美對象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比比皆是。(2)審美方式的轉變。在后現代主義學者那里,審美的過程“突出地強調了超負荷感官、審美投入、消解主體中心的夢幻知覺,人們總是熱情投身于這一系列泛化的感官體驗與情感體驗”。由于人們對藝術作品的參與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所以,在藝術作品的審美過程中也就存在凝神專注和消遣兩種方式的對立。凝神專注是個體對某一藝術門類的膜拜或欣賞,而消遣方式往往是觸覺上先形成習慣,再引導視覺,它適合大眾對非膜拜藝術的接受。

當今,后現代審美的重形象、重感性、重視覺愉悅的特征,業已成為中國當下文化藝術及其審美的重要參照。但終究中國的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等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因此,發揚民族文化優勢,強調民族的審美情趣,吸收世界藝術的精華和優秀遺產,更新觀眾的審美經驗和審美感受,才能更好地促使人的感性全面發展。

二、視覺文化的審美活動意義

從美學的角度來看圖像(視像、影像)有其特殊意義。“審美化”在某種含義上來說就是“圖像化”,圖像也是最能體現當代審美價值特色的普遍性事物。圖像帶給人們普遍性的審美享受,滿足了大多數人的審美需要。在目前這個大眾社會里,占據統治地位的是視覺文化觀念。圖像組織了美學,率引了觀眾,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由電子媒介所生成的圖像,以鮮明逼真的直觀使人們獲得審美愉悅,從而改變了人們原來從文字中獲得想象而又形成內在視像的審美方式,而且與靜態的造型藝術(如繪畫、雕塑等)相比,又極大程度地改變了以往人們對視覺形象的靜觀凝視而致反思的觀看方式。影視、廣告等視覺文化營造了現實生活中廣泛的藝術氛圍,刺激了人們特殊的審美需要。

審美需要是審美價值產生的前提條件。作為一種較高層次的需要,審美需要主要屬于精神性的享受和發展需要。圖像審美使審美主體的審美感知能力有了時代性的變化和提高,生活中大量的圖像化的審美活動,對于人的全面本質的豐富和占有是極為有益的。

藝術家往往賦予藝術品以某種審美意義,從而引導人的價值取向。偉大的藝術能激勵人們的現實行動,它的力量源于審美對象的審美價值,來自于藝術家的審美創造能力。審美價值本身以它們的精神教育人,作品審美感受的豐富性和持久性決定著其審美價值的大小以及感染強度。

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美是調節矛盾以超入和諧,所以美對于人類的情感沖動有‘凈化’的作用。”眼下我國許多較高收視率的影視作品,如《闖關東》《走西口》等,無不是特定群體生活的再現,是一段歷史的重現,也是人性、人格魅力的體現。從劇情畫面,到每一次人物矛盾沖突,總能撞擊到心靈,或沉重或激揚,足以充分體現了藝術家的創造力與其作品的審美價值。

藝術家在作品的創造過程中,選擇新視野,探索不同的途徑及形式,才能喚起觀眾新鮮的感知、想象和理解。“審美價值是客觀的,這既因為它含有現實現象的、不取決于人而存在的自然性質,也因為它客觀地不取決于人的意識和意志而存在著這些現象同人和社會的相互關系,存在著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相互關系。”審美價值是審美對象內所包含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的審美需要。并且給人以審美享受的某種社會性的客觀屬性,審美價值存在于主客體的關系中。能給人以審美享受的圖像,才具有審美價值。“藝術作品作為藝術家對生活的反映的產物,只有通過傳達而獲得了物質存在的形態,才能為廣大群眾所感知,在社會上得到流傳,并在社會生活中產生它所特有的作用。”所以,“我們在文藝創作時,要以公眾認可的價值標準為標準,以人們形成的審美情趣、審美取向為秩序”。

三、審美活動中的“雙向建構”

在價值美學論中,審美主客體的關系是最為重要的范疇。蘇聯當代著名美學家斯托洛維奇指出:“價值形成中客體和主體的關系問題――這是價值論的中心問題之一。”視覺文化的主要傾向與視覺成分中的娛樂現象,涉及娛樂與藝術的審美問題。英國學者H.A.梅內爾在《審美價值的本性》中提出:“一個拒絕娛樂性享受,勤奮于他的嚴肅藝術文化的人,將使生活不和諧。沒有任何事實證明娛樂的享受對藝術的享受是有害的。只是不同種類的享受罷了,區分他們是美學的重要任務。”“娛樂使我們的舒適和愉快的直接感覺興奮起來時,并不要求精神的努力。好藝術則不會喚醒這種直接的感覺”,而是通過“喚起行為的能力”來擴展我們興奮和舒適的感覺。由此可以看到,娛樂性享受和娛樂無害,而娛樂與審美愉悅之間有區別,其次,具有審美價值的審美客體會給人帶來審美愉悅,而獲得審美愉悅需要具備相應的審美能力。

審美作為一種積極主動的價值取向活動,其內涵是領悟審美對象的美。它是審美主體對審美客體的一種特殊體驗。其實人人都能欣賞美,只是每個人所獲得的審美享受不盡相同罷了。亦是,審美觀不同,審美能力也不盡相同。審美能力通常包含審美感受力、審美想象力、審美理解力和審美鑒賞力等等。比如說,一部影視作品的核心, 是在影屏上塑造特定時代背景下的藝術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是人物性格、命運與具體環境互動顯現的社會生活再現,戲中人物的情感糾葛又往往是特定社會環境中的人性張揚或交流的感性呈現,而戲中的矛盾沖突也往往是由這種人性的張揚同當時社會局限造成的社會現象構成,并在電影或電視劇中藝術地反映出來。在這里,具有較強審美能力的觀看者能在其中理解和品評,發掘出蘊藏在審美對象深處的本質性的東西。因此,審美的文化性和審美經驗,需要相應的審美教育。

視覺藝術的審美活動,依賴于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雙向建構。在這里,圖片、圖像等是藝術家創造出來的藝術作品,為審美客體。藝術作品是否存在審美價值,取決于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審美理想與審美創造。美學家斯托洛維奇在他的《審美價值的本質》中提到,作品的審美價值由這樣的“參數”所制約,如“認識意義、創作技巧、表現在其中的藝術家精神世界的豐富性、社會問題的深度和社會理想的重要意義”。強調:作品的藝術價值“取決于對所反映的現象的審美實質進行審美評價的準確性”,并以它的教育可能和能力為前提,通過產生審美享受的精神創造力的自由游戲來實現,形成藝術的“享樂功用”與“娛樂功用”。顯而易見,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是藝術家的審美創造和審美經驗的結晶,是現實與社會生活的反映,同時它也反映了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審美理想與審美能力。另外,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其教育功用與“娛樂功用”并不矛盾,但教育功用是藝術娛樂功用的前提。

四、視覺文化的社會責任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在藝術家看來,一切都是美的,因為在任何人與任何事物上,他銳利的眼光能夠發現‘陛格’,換句話說,能夠發現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內在真理,而這個真理就是美的本身。”我們說,人在社會實踐中獲得對客觀規律的體驗叫“真”,有益于人類和社會發展的功利價值叫“善”,那么真與善相統一審美基礎上形象感性顯現出來的就叫做“美”。接觸審美對象,人們總是通過形象去感知、領悟、聯想、思索,在這個心理過程中產生美感。

審美感受是構成審美意識的基礎,在視覺藝術的審美活動中,如果受眾沒有審美能力和審美趣味,缺乏審美發現、審美判斷等條件因素,那么這個受眾個體就不可能參與審美活動。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也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自己雖不是畫家,沒有親手產生出美的力量,我卻有審美的感覺、審美的理智,所以我才能感覺到我外面的美。”顯而易見,在某種條件下,受眾的審美發現來自于審美的感知,而受眾的審美感知源于自身社會性的“審美器官”。

篇5

在多媒體教學中,我們不但要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要引導學生配合視頻進行模擬練習。一般來說,難度較大的動作應重復多遍,便于學生觀察和體會。除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模擬練習以外,還應要求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督促,以及時攻克教學重點和難點,拓展學生的縱向思維和橫向思維能力,讓學生從比較中辨識技術動作,掌握技術要領,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進行有效反思。同時,教師可以將多媒體作為課堂導入來應用,讓學生事先了解排球的發展史和比賽規則,讓學生掌握排球的發展趨勢,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與綜合能力。例如,當學生遇到攔網者的高度高于扣球高度這一情況時,就應該順勢考慮到,僅僅依靠高度是無法超越攔網手的,那么應怎樣讓排球越過網落在場內,此時需要學生動腦找到順利過網的正確方法,如打手出界、打吊結合等。通過反思與鍛練,學生的扣球有效率和攔網成功率都遠遠高于之前的表現。由此可見,體育教師要注重模擬訓練,這能提高學生的比較能力和反思能力,讓學生通過不斷的反復練習、模擬練習,掌握正確的運動技能,提高自身對排球技能的應用能力。實踐證明,通過模擬展示和反復練習,不但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肌肉協調能力和柔韌性、爆發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為接下來的排球教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利用多媒體加強師生之間互動交流

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共享性、互動性、開放性,通過網絡資源,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教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作為體育教師,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深入學生內部,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讓學生從被動的傾聽者和接受者成為真正的參與者、合作者。在開展多媒體技術之前,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如加強測試和問答,增設互動環節;在開展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并對自己的探究成果進行總結與反思,讓學生從不斷的實踐鍛煉中獲得尊重與認可,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并積極投入排球運動當中;在多媒體教學結束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多媒體技術,將自己同學的運動表現錄制下來,然后對其進行評價,并在下次課上做出匯報總結,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傳統排球教學中,也許學生會因為害羞等原因不好意思問老師問題,但是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學生可以大膽通過網絡咨詢老師各種問題,教師也可以經常共享一些信息給學生,從而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對排球技能的掌握能力。

3結語

篇6

2008年的中秋之夜,對別人來說非常快樂,對我而言卻非常倒霉。下面我就說一下。

那一天本來大家本來都、高高興興、開開心心的,但是突然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把大家的高興勁都弄沒了。為什么呢?因為我表哥在學校里鬧事,所以我爸爸才生氣。當時我爸爸怒氣沖天、怒發沖冠、大發雷霆......差一點就讓超新星爆發。由于我心情不好,飯也沒吃多少,就去玩電腦了。

晚上我獨自出去賞月。今年中秋月不大,但很亮。好像月亮也在為我感到倒霉。

唉!這個中秋之夜真倒霉啊!

篇7

沒有月亮的中秋節

二五班郭沛璇 輔導老師鄭鵬輝

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是新聞上早就說今年十五的月亮十五圓,這可是個難得的好機會,我一定要在中秋節這天好好賞賞月亮。

好不容易等到中秋節這天晚上,我早早爬上樓頂,等著月亮出來,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月亮的影子。奶奶說“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六雪打燈”。今年十五的月亮被烏云遮住了,看來正月十六也不會有好天氣了。

雖然這是一個沒有月亮的中秋節,但我還是很高興。

篇8

此刻,我坐在電腦前,瀏覽著那些關于中秋的網頁,看著圖片上那皎潔的明月,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月亮下吃著月餅,聊著天,心里不禁一酸。

幾天前,爸爸打電話回來說,他不能回來過中秋了。他出差去了內蒙古,一時半會是回不來的,我和弟弟便很失落。而媽媽也因為工作原因沒法早點回家,只是回來吃晚飯,又匆匆趕去上班了。家中便只剩我和弟弟兩個人。

在我的想象里面,中秋就是要大家一起,一邊吃月餅,一邊看中秋晚會。可是現在,電視上播的仍然是動畫片。我嘆了口氣,關掉了網頁。突然,弟弟冒出一句:“姐姐,我覺得今天一點也不像在過中秋節。”

我轉頭看向他,他的眼睛里盡是失落。我心頭一震,是啊,真的不像呢。

外面的雨愈下愈大,一時間,這個屋子里竟沉默了。我不知該怎么回答他,便把頭垂了下去,看著地板。他接著說:“我現在好希望爸爸媽媽可以回來啊。”

篇9

今天是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家人團聚的日子。

晚上,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了團圓飯,看天色已黑,便高高興興地下樓散步。

夜晚總是那么寧靜,月亮姐姐已經悄悄地爬上了夜空,大地灑滿了銀色的光芒。我早就聽說過“嫦娥奔月”的故事,便睜大眼睛仔細地在月亮姐姐臉上搜索,“咦!幾天沒見,月亮姐姐今天怎么又圓又胖啊?一定又吃了什么好吃的,也不叫上我,真是小氣耶!”我不禁這樣想。

踏著月光,我們一家人漫步在小區的道路上,聽蛐蛐唱歌,聞桂花香。那桂花有的還是花骨朵兒,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開了,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涼亭,涼亭下有一小池清水,水中有一個月亮,也是又圓又亮,“那莫不是天上的月亮姐姐在照鏡子?”我這樣想。月亮照著水,照著我,星星也在水中悄悄地眨眼睛,仿佛在向我訴說月亮是那么的愛美。水中的金魚在三五成群地圍著月亮嬉戲,蕩起一層層波紋,仿佛是在和水中的月亮捉迷藏。水面有三兩只蜻蜓在跳拉丁舞,仿佛在表示,它們也想參加這有趣的游戲。

篇10

[關鍵詞]美術、教師、素質

所謂教師素質,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應具備“對人民教育事業無限忠誠,有高度的事業心和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有科學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方法。新的教育形勢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美術教師的素質就表現得尤為重要。

一:課程開發意識

美術教學過程的情趣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提供了創造活動最適宜的環境。通過美術課程培養的創造精神,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教師擁有一套適合自己,適合學生,適合環境的行之有效的課程素材,才能更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趣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

二:科研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現代教師要從經驗型轉向科研型,要成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育內容、教育對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實踐者和研究者,為提高教學水平,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創造性人才能力,那種“教教材”的“教書匠”的傳統做法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WwW.133229.Com高效率地提高學生素質,迫切地呼吁著教師的創新智慧。所以,教師必須以研究者的姿態,進行教育教學并在不斷的研究與探索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三: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師教育對象是人,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精神的溝通,情感的交流,引導學生健康活潑地成長。同時,教師也是工作群體的一員,要有與同事融洽相處,合作共事的能力。教育是不僅涉及學校,同時還涉及到家庭及社會,所以教師還應具備有與家長溝通與合作的能力,從而形成教育全面進行有效地工作。

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

當代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計算機和信息科學技術智能化、信息網絡全球化、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時代已經到來,將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學手勢在必行。結教師必須迅速適應科學發展的形勢,學習、掌握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堂課”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

五: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