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故事范文

時間:2023-04-09 10:35: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劉邦的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劉邦的故事

篇1

最近,我讀了《史記故事中的大啟發》這本書,在帝王中,我比較佩服劉邦,劉邦身上有著凡人不具備的特點——勇氣與善于用人。他在亂世中果斷的加入了反秦斗爭,打出了大漢天下,做了凡人做不了的事。

劉邦一生中,有一個重要的命運轉折點,那就是鴻門宴。劉邦先于項羽攻下秦朝的都城咸陽,項羽懷疑劉邦想雄踞一方,打敗自己,于是設下鴻門宴邀請劉邦赴宴。劉邦猜到,項羽是想在鴻門宴上殺了自己,按理應該不去赴宴,可是,如果劉邦不去,則被項羽抓住了把柄,當時,項羽有40萬大軍,而劉邦只有10萬軍隊,項羽必定揮師猛進,直取咸陽,砍劉邦的首級,就像雞蛋碰石頭,劉邦的一切大業都要毀于一旦。所以,劉邦必須冒險去赴鴻門宴,和項羽坐在一起喝酒、談笑風生,取得項羽的信任,度過難關,再圖后事。正是劉邦的果斷決定,才成就了他后半生的偉業,這就是勇氣!

然而,光靠勇氣是不夠的,這樣的人只是一介武夫,難有大的成就,他還需要靠人才的輔佐,還要善于用人。實際上,劉邦只是一個匹夫,沒有高強的武功,沒有高深的學識,更沒有歷史,但是,他會用人,謀士的意見他都虛心聽取,多學習,多借鑒。劉邦手下有一大批充滿智慧的謀士替他出謀劃策,有一大批能征善戰的武士替他拼殺疆場。而項羽剛愎自用,自以為是,手下只有一個他信得過的謀士范增,還不信任他,不重用他,雖然有比劉邦多得多的軍隊,卻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匹夫。這樣大的差距注定了項羽必輸的結局,最終被劉邦打敗,留下千古遺憾。

李世民曾經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們從劉邦的故事中悟出許多有用的道理,只要我們多學習,多研究,我們就能成為王者。

篇2

 文化價值觀,通俗來說就是一群人認為正確的、有益和有價值的信條與觀點。文化價值觀隨著不同的年展有著不同的價值取向,人所處的環境和經歷不同,文化價值觀也存在差異。文化價值觀彌漫于文化中,具備不同的文化背景滋生不同的文化價值觀,換句話說,文化價值觀的發展是隨著文化的變遷而發展的。

文化發展是不斷地解構和建構的過程,文學藝術是促進文化發展變化的載體,在文學藝術中不斷地對文化質疑、解構甚至顛覆,從而促進文化的更新與發展。康定斯基認為:任何藝術作品都是時代的產物。電影作為一種大眾藝術,一種消費文化,更應貼近時代的潮流。作為文化產業的電影作品應該擔當時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核心價值觀的建構責任和導向,其中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的建構和導向是其內涵。在當代的新語境下,電影藝術勢必要在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和產業化等方面進行轉化,并把大眾需求的娛樂、消費與價值取向以及電影市場進行有效的接軌,從而喚起觀眾塵封已久的文化渴望,從而促進電影向健康可持續發展。

如何創作出更加切合當下人們的文化價值取向的電影作品,能更加人性化地去闡釋歷史文化,讓歷史之樹生長出具有時代精神的文化奇葩,是電影人應該深度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香港導演李仁港指導的《鴻門宴傳奇》是一部令人眼前一亮的歷史題材商業片,自2011年末上映以來,反響不俗,是近年難得受到觀眾肯定的商業片之一,其無論從敘事手法還是情節處理上都有著以往歷史題材電影所沒有的創新和大膽本文由收集整理嘗試,尤其是對歷史題材中的文化價值的重新定義耐人尋味,值得探究。

一、創新的敘事類型,拉近觀眾距離,足顯親和力 該影片通過倒敘的方法,依靠有趣的敘述形式和戲劇沖突來吸引觀眾眼球,拉近觀眾距離,避免了歷史題材枯燥無味的弊端,吸引了不同層次的觀眾,足顯親民的文化理念。例如:影片開始處,太傅帶著學生祭拜漢高祖,卻搞錯了方位,張良出場,糾正了朝向,從而引出故事,讓觀眾充滿好奇。在敘事上還進行了糅合,讓復雜冗長的歷史故事與商業故事敘事有機結合,通過懸疑把平鋪直敘的情節營造出緊張氛圍,環環緊扣,引人入勝,例如:在片中劉邦率眾赴鴻門宴情節,之前張良派人前去刺殺范增,范增已然知曉有刺客,其結果如何,片中埋下伏筆;張良與范增對弈前,樊噲與項羽手下比試,不曾想導演在此處增添了樊噲咬下手指的博人眼球之橋段,既營造了跌宕起伏的情節,又增加了戲劇性,刺激觀眾感官,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這種環環緊扣的敘事方式,烘托出鴻門宴上刀光劍影的緊張氣氛。在人物塑造的情節交代上則處理細膩和敘事多樣,實現了歷史故事劇情戲劇化和看點的最大化。

二、巧妙嵌入當下文化價值觀于歷史故事中 在該片中難能可貴的是克服了近年來商業大片的通病,即為迎合普通大眾的感官需求,過度注重形式的華麗,缺乏電影文化內核和人文精神的考量。例如:《鴻門宴傳奇》中自始至終都試圖通過對白表達當下的新觀點和看法。例如:開篇劉邦駕崩12年后,太傅帶領學生參觀鴻門殿,祭拜漢高祖,以錯誤地確定漢高祖的牌位方向為引子,引出歷史事件經歷時代的變遷,已物是人非,當張良出現講出楚漢相爭故事后,用太傅的一席話:“網網天數,早有安排”“我們還需有什么執著”來暗示現代人對歷史的看法與觀點,凡事皆有定數,過度執著則會偏執的中庸思想,這種思想體現了當下和平年代,大眾的普遍精神訴求和觀點,即,共發展的和合觀念。同時此處的暗示也是對該片為何要這樣演繹歷史典故的一個注釋。又如:在篇尾結束之時,張良的對白“我要再去尋一高手,好好下一盤棋,看能否都贏”,這種尋求雙贏的觀點,與傳統意義上的“一山不能容二虎”是相悖的,而與現代的可持續發展世界觀契合,在當今紛繁復雜的全球化進程中,人口的暴漲,不可再生資源的枯竭,人類面臨的是整個人類生存的危機,這樣的狀態促使人們站到更高的視野來思索社會的問題,歷史上“冷兵器時代”的相互爭斗不再是社會主要矛盾,而眾多能源問題、環境問題則是牽一發而動全球的問題,因而迫使人們更渴望雙贏的局面,來避免兩敗俱傷的歷史悲劇不再重演。也許導演在設計這樣的對白時沒有這么深的考慮,但身處時代之中,潛意識地流露出這樣的觀點。

三、顛覆傳統,尋求歷史與時代的對接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過,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事物是不斷地變化的,我們不能固定不變地去看待世界和思維,應該采用開放性和多元性來看待社會,在經歷了冰冷的工業時代后,人類跨入后工業時代,藝術的嚴肅外衣被逐漸剝離,消遣主義與娛樂至上等思想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早些年國內影片的政治思想教化較濃厚,尤其是反映主流思想的主流影片,承載著過多的民族主義色彩和政治訓導,以致形成了模式化。過渡地渲染教化,讓觀眾產生厭煩的情緒。歷史題材的電影往往會作為主流思想宣傳的載體,成為被政治化的主流電影類型,要不就作為過于執著還原歷史、死摳細節的歷史劇來演繹,這樣的結果猶如鉆牛角尖式的固執和一成不變,不但不能把優秀的歷史精髓演繹出來,還弄得不合時宜,得不到觀眾的認同。例如:在前些年某位導演所拍攝的《大漢風系列》,其中涵蓋了秦末至大漢初的歷史故事,盡管此系列影片羅列不少歷史典故,但故事敘事單一,片中人物塑造呆板流于形式,看演員如看標簽,感覺不到人物鮮明個性特征和內心活動,在情節交代上顯得過于平鋪直敘,缺乏新意和美感,無法打動觀眾。《鴻門宴傳奇》在如何處理楚漢歷史故事上做了一些大膽突破,盡管在忠于歷史層面上受到一些觀眾的質疑,但從整體故事情節上來說是可圈可點的。首先在電影名稱的定位上加上“傳奇”已然告之觀眾,制片方在對歷史的態度上是尊重的,但同時也不拘泥于歷史的桎梏,大膽創新,尤其是張良在回憶完鴻門宴故事后,說道“今日我還得為虞姬執著一件事”,然后捧起虞姬的靈位擺放到項羽的靈位旁,同時出現了項羽與虞姬在漫天飄花的場景中相會,有些觀眾甚是不解,感覺這樣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橋段不應該出現在歷史劇中,筆者則認為這恰恰是筆不錯的亮色,輕柔地溫暖觀眾的心,當體驗了鐵馬金戈、刀光劍影的冷酷血腥場面后,一股對人間溫情的渴望恰到好處地借張良之口傳達給觀眾,既是對千古絕唱愛情的致敬,也是對當下民眾內心真、善、美訴求的呼應。導演能在這樣氣勢宏大的歷史題材中增添此情節,不難看出其對影片情節拿捏得非常到位,張弛有度,節奏恰當,手法細膩。記得康德曾說過藝術的審美是無功利性的,美和藝術的最大特點是精神上的審美體驗與利益無關。電影藝術不是歷史的復印機,不能毫無取舍地照搬歷史,借古喻今,為電影創作設置不確定性與多元性,折射現代的意識觀念才是電影尋求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之選。

四、深入情節,人物大膽創新 人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學作品的人物是抽象不確定的,不同人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會產生不同的形象定義,歷來屏幕對漢高祖定位都為沒有文化的街頭小混混,所以在角色塑造上均為狂放不羈、江湖氣很重的屏幕形象,或者是沉悶老氣橫秋的做派,鮮有導演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重新定位該形象,挑戰觀眾底線。這樣的歷史在《鴻門宴傳奇》中得到改寫,在該片中劉邦被塑造成一個城府極深,善于偽善,文質彬彬,但也曉風月的領頭大哥形象,不曾想這樣的挑戰超乎預料的成功,得到不少觀眾的認可,尤其劉邦的“三笑”被譽為角色演繹得最出彩的地方,這種大相徑庭的反響說明了一個事實,大眾的審美價值取向隨著時代變遷,已經發生了極大改變,人們對文化的包容度較以前更加寬泛,對文化的認識更有深度和見解。究其原因,為何在顛覆傳統人物形象的情況下,還能得到觀眾認可,這跟人物定位契合現代認知理念和演員出色表演密不可分。例如,前邊所提到的“三笑”,分別暗示了劉邦在楚漢相爭中,不同階段的心路歷程,第一笑是項羽與劉邦結識之初,劉邦勢力尚不能與項羽抗衡,所以當項羽問劉邦是否想當霸主,劉邦則一笑而過,不置可否。第二笑則是劉邦偽善獲得張良信任,劉邦為得到一帥才而轉身露出勝算之笑;第三笑則是登基稱帝,看到玉璽的滿懷心事之笑。這三次分別詮釋了劉邦不同境遇的心理寫照,深入刻畫了劉邦的性格特征,讓劉邦人物形象飽滿生動,富有情感,更符合現代人思維認知程度,而不是浮于表象的刻畫。再例如:在對劉邦如何能獲取信任,博得眾多英雄、能人的追隨細節表現上,片中有這樣的橋段,劉邦搶占咸陽,項羽兵臨城下,眼看兩軍惡戰即將挑起,在劉邦實力尚淺,不足與項羽抗衡之時,張良建議劉邦退出咸陽,向項羽以表忠心,直率的樊噲沒有領會其中玄機,沖撞張良之時,劉邦大義凜然地扇了樊噲一耳光,爾后遞上手絹,關切地看著樊噲,樊噲雖惱,卻已被劉邦軟硬兼施般拿捏得服服帖帖,就此作罷,不敢造次。劉邦這種一邊掄大棒一邊遞胡蘿卜的籠絡人心的伎倆被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令觀眾信服,難怪觀眾對該形象的認同和褒楊。這也為今后的歷史人物的屏幕形象定位提供了借鑒,歷史人物創新是必要的,關鍵是如何去創新,如何尋找恰當的切入點值得電影人思考和探討。

篇3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關又縱阿房炬,漢王真龍項王虎。

玉三提王不語,鼎上杯羹棄翁姥,項王真龍漢王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龍亦鼠虎亦鼠。

中國文人喜歡在詩中臧否人物。王象春這首詩,就對項羽、劉邦這兩位大人物作了一番評說。

王象春從功業的成就來觀察,以為劉邦能去秦苛法,約法三章,如天降甘霖,深得民心,可謂真龍;項羽勇可稱虎,但入關后只知掮槍綽棒、縱火劫掠,不懂收拾人心,只是一介莽夫,終較劉邦遜色。

這一評論雖很簡潔,但未有新意。不過,王象春的劉項比較論還有后面兩層意思,讀來就頗不俗了。

一層是從人格上比較。鴻門宴上,范增三提玉,暗示項羽起伏兵殺掉劉邦以除后患,但“項王默然不應”。他堂堂做人,寧可一刀一槍在戰場決勝負,不愿意在背后搞陰謀詭計。劉邦不同,當著項羽把劉邦他爹綁在砧板上,威脅劉邦退軍時,劉邦竟完全不以老子的安危為念,嬉皮笑臉地對項羽說:“我們曾約為兄弟,我老子就是你老子。如果你想把你老子煮來吃,請分一碗肉羹給我嘗嘗。”完全是一副潑皮無賴的樣子。兩相比較,論人格,王象春以為“項王真龍漢王鼠”。中外歷史上,政治家都是玩弄詭計的高手,翻云覆雨、朝令夕改、弄虛作假、背信棄義,是家常便飯。成功了,這一切都可以當作靈活的手腕兒載入經典。如果失敗,自然另作別論。項羽勇猛,不擅詭計,終于失敗,但王象春以為項羽的人格高于劉邦。這樣的評論,就有點意思了。做人,總要講點人格,如果不講人格,整日玩弄些陰謀陽謀,雖然得了天下,可稱梟雄,也難得到人們心底的尊敬。

再一層是從人性的層面作比較。他選擇的切入點是劉、項同自己心的關系。“垓下美人泣楚歌”是說虞姬的故事。這個故事在京劇《霸王別姬》中,項王不舍,虞姬自盡,被梅蘭芳演得纏綿悱惻。但在《史記》中只說項王“悲歌慨”,“美人和之”,然后項王“泣下數行”。“虞兮虞兮奈若何”――譯成白話,就是“虞啊虞啊,怎么來安頓你呢?”怎么安頓?沒見記述,只說他帶著八百從騎突圍走了,看來是把虞姬丟下沒管。后來的《楚漢春秋》說虞姬有和歌道:“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暗示虞姬不想活了,但看來只是假托,就像京戲里寫虞姬自刎在先,項王突圍在后一樣,不過是后人以為應當如此罷了。“定陶美人泣楚舞”,是說劉邦的寵姬戚夫人的。戚夫人是定陶人,恃寵固位是這類女人的毛病,戚夫人也不能免,所以纏著劉邦要把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劉邦也曾答應過,但因張良設計,為太子找了幾個出色的保護人,使劉邦不敢另行廢立。于是,對戚夫人說:“太子羽翼已成,動不了,呂后真是你的主子了。”劉邦明知呂后狠辣,戚姬命運堪憂,卻不做任何安排就把她交到了呂后手中,只是假惺惺地說:“你為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可是楚舞楚歌都救不了戚姬的命。唱罷跳畢,戚夫人“噓唏流涕”,劉邦卻眼淚也不掉,自顧自走了,那薄情比項羽尤甚。后來戚夫人母子都慘死于呂后之手,劉邦是不能辭其咎的。從人性的角度看劉、項,王象春以為二人都是“鼠”。

這樣一種多層面地評論歷史人物,確實很有特色。永厚先生錄以賀歲,想必有其深意。他的意思或許是,就是說鼠,也不必無聊地捧場。論人論事,總要從多方面去觀察,才能得其肯綮。龍也罷,虎也罷,從多側面來看,其實也多有鼠氣,有些人雖曾竊居高位,只不過是將鼠置于放大鏡下,看起來碩大無朋、如龍似虎罷了。不懂得這一點,讓鼠輩高踞于糧囤之上,還如龍似虎地供養著,不是很悲哀的事嗎?臆測之詞,或許并非永厚先生本意,就算是我的一點讀后感吧。按王朝聞先生的看法,欣賞也同樣可以是一種創造。

篇4

2、成語故事介紹:

公元前202年,為獨攬天下的劉邦趁著項羽勢弱率領一眾軍隊追擊此項羽,多次激戰未果后,在韓信的獻計下,劉邦布置了多重兵力成功將項羽及其部下圍在垓下,但一之間卻仍舊無法攻克項羽的楚兵。

在僵持不下的局面中,韓信再次獻計,讓士兵在夜里假扮楚人唱起楚地民歌,使得多年在外征戰的楚兵軍心不穩,好順利招降。果然夜里聽到楚歌的項羽士兵門,一位劉邦已攻得楚地,開始軍心渙散,項羽一時之間也沉浸在亡國悲痛中。

篇5

這天下已定,能臣良將們都有功勞,并且,個個都認為自己勞苦功高,理當封王封爵。可是全國就這么大,地就這么多,功臣卻一大把,封誰不封誰呢?平時和劉邦關系密切的,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平時和劉邦有嫌隙的,鐵定撈不到好處,就私下里議論:“不行,就反他娘的!”流言蜚語不斷傳到劉邦耳朵里,讓劉邦很受傷。此時,他面臨著一場關乎大漢江山的誠信危機。

還好,他想到了一個人,那便是足智多謀的張良。他問計于張良,張良卻反問他:“陛下您平時最恨誰呢?”“雍齒!”劉邦不假思索地說。也難怪,本來劉邦在沛縣揭竿而起的時候,雍齒就跟隨他,可是雍齒向來看不起劉邦。在劉邦最艱難的時候,雍齒不僅棄他而去,還獻出了他僅有的城池――豐縣。劉邦怒火中燒,率軍猛攻豐縣,可久攻不下,只好投奔項梁。后來,雍齒又跟隨趙王張耳,張耳降漢,雍齒也因此成為建漢的功臣。張良說:“那你就先封雍齒。大家都知道你痛恨雍齒,只要雍齒一封,將士們感覺陛下宅心仁厚,寬宏大量,也就心安了。”劉邦一想,這是個好辦法,就封雍齒為什方侯。大家一看,連劉邦最痛恨的雍齒都封侯了,我們還有什么好擔心的,就心安理得地等待分封。于是,一場誠信危機就此化解。

可是,雖然化解了一場誠信危機,又一場誠信危機卻隨即而來,那便是劉邦對王侯們的不信任危機。功臣良將們雖恢復了對劉邦的信任,可是,劉邦并不信任他們。這么多英雄好漢封王封侯,他在世時,他們還可能給他三分薄面,一度相安無事。可是,待他百年之后,他們可能就不會顧及那么多情面,待羽翼豐滿之后,他們揭竿而起,他的后代子孫免不了會做“秦二世”或“秦三世”。尤其像雍齒這樣的宿敵,坐享漢家江山,免不了會坐立不安,時時如坐針氈,要是有一天,他們這些人聯合起來,漢家王朝便危在旦夕了。

篇6

“我們知道‘井水不犯河水’是用來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這個詞從字面上看也很好理解,屬地下水的井水和屬地表水的河水之間互不相通,自然互不侵犯。

但是,這‘井水’和‘河水’最初可并不是指地上的水而是天上的!”在華少的解讀下,似乎又有顛覆“三觀”的故事出現,原來,“井”原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井宿”,位于現在的雙子座,也叫做東井,就在銀河附近,而“河”指的就是“銀河”,“在東井的東北和東南,還有兩個名叫‘北河’和‘南河’的著名星座,它們被古人視為銀河的守衛者,一旦發生什么異變,人間就將遭殃。所以,古時人們說‘井水不犯河水’,指的就是‘東井’、‘北河’、‘南河’三個星座互不干擾、和諧共處的天文現象。”

不過,當時劉邦父親所說的“無賴”卻與現在大有不同,“但劉邦父親用這個詞指責劉邦時,卻是恨其沒有大志,不干活沒有收入。原來,劉邦年少時十分我行我素,不愛勞動,沒有產業可以依仗。劉邦的父親看到兒子這樣十分焦急痛心,一時氣憤便責罵劉邦是無賴,還說他比不上他二哥。”原來“無賴”一詞到元代時才漸漸開始有了現在霸道、蠻橫的意思。

篇7

當然啦,并不是說《王的盛宴》不好,與今天要介紹的三部楚漢電視劇相比,我們可以發現,人家陸川到底還是在一個嚴肅的框架里重構歷史。打個比方,我們很多人都涂過歷史課本里的人物畫像(好了,別不承認了),有的喜歡給太監加兩撇胡子,有的喜歡把孔夫子畫成龍王二太子,而總有些極品會把好端端的人畫成眼睛超大裙子超短的日本蘿莉……我的意思是,陸川不過是把吟著“大風起兮云飛揚”的偉岸版漢高祖涂抹成了猥瑣的小丑,可畢竟認得出來,而《王的女人》、《楚漢爭雄》的涂抹就有點任性,尤其是前者……在這些人里面就高希希要做三好學生,他既不像叛逆的陸川,也不像調皮的于正,他只是默默地為楚漢人物加持了武器光環,看起來老師很喜歡這樣的好學生,這不,他接下來就要開始拍電視劇《》了。

現在,似乎人人都在引用克羅齊的名言,“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而由于電視傳媒對受眾潛移默化的教化功能,歷史電視劇的創作思路,歷來受到有關部門的緊密關照。但有的時候我也在想,這一切是不是被過度解讀了?就好像在中學歷史課上的胡亂涂抹,出發點可能只是因為無聊,找點事做。而編導們的創作,不管事后接受采訪怎么說,他們的原點,也不過是在日益標準化、受眾細分化的電視劇生產體系內,掙些錢而已。

楚漢傳奇

暴力、場面,把感官做到極致

作為一個挑剔的、刻薄的、力求完美的處女座,我在看完《楚漢傳奇》超長版片花后,也開始相信這部劇可能真的是花了2億多拍出來的“史上最貴國產劇”。我們知道,在影視圈,投資額這個東西就好像泡泡糖——吹出來的。但是,高希希的競爭對手在私下里嘲諷《楚漢傳奇》,竟然也是羨慕嫉妒恨、吃不到葡萄就嫌酸地吐槽它的龐大投資:“哼!花錢如流水,聽說博納后來都不肯往里投錢了!”

關于這部劇還有很多“聽說”,比如編劇之一的汪海林就聽說,廣電審片組的老同志看了《楚漢傳奇》,對大場面“驚呆了”。毫無疑問,高希希對中國電視劇的最大貢獻就是,升級了業內對電視劇大場面的定義。跟這部劇的戰斗相比,以前古裝電視劇里的大場面那就是在過家家,甚至高希希上一部大片《三國》也像過家家。怎么說呢,在很久很久以前,也就是上周吧,我快進著觀看了芒果臺的一個古裝劇,戰斗就是隨隨便便拖幾十個群眾演員分為兩組,心不在焉地揮著大刀片子碰來碰去,然后給主將一個“殺啊”的特寫鏡頭,如果在找幾匹馬繞圈子掀起點塵土,已經很對得起觀眾了。關鍵是,你妹的,這個鏡頭是可以反復使用的!

當然,電影圈的情況要好一點,畢竟錢多嘛。吳宇森拍《赤壁》,還分了上下,但真打起來的時候,本質上仍然是大規模的械斗,請注意械斗和戰斗是有差別的,《赤壁》連關公都是下馬步戰,騎兵無馬,那還叫騎兵嗎?后來高希希拍《三國》,還嘲笑了這一點。但其實,《三國》的馬戰也沒好哪里去,打法很武俠,甚至有點漫畫風,比如關公溫酒斬華雄,華雄飛天上去了,喂喂,還能更假一點么。相比而言,《楚漢》打得就很寫實——寫實是含蓄的說法,其實我想說的是,很暴力,很重口味,真的有點像《斯巴達300》,雖然沒有那么極致,一定要361度無死角視覺,但是割掉頭顱,鮮血咕嚕咕嚕往外涌,長槍刺穿身體,鏡頭緩緩而過,還有兩個黑壓壓的方陣對撞在一起時的鏗鏘聲,仍然能讓臟話脫口而出,當然,這個“靠”,和得知呂雉項羽滾床單時的那個“靠”(源自《楚漢爭雄》,下篇再提),在感情上并不相同。那一個“靠”,還包含了驚訝、意外,而這一個,則純粹出于對熱血畫面的腎上腺素反應。

當然,片花啦,樣片啦,都是劇組千挑萬選出來的精華,冗長的80集,如果都按這個場面拍,估計以后投資人見到高希希都要繞著走。但事實是,他們沒有,他們追著高希希投資拍完了歷史劇《趙匡胤》——如果從生意的層面分析,于正混得更是風生水起,古裝偶像一部接一部,這只能說明,不管這些大導演大編劇把歷史涂成圣斗士星矢也好,涂成美少女戰士也罷,存在即合理。

畫外音

毫無疑問,該劇是2012下半年平庸甚至有點慘淡的電視劇市場里,最耀眼的明星了,而陳道明的出演顯然又為該劇增加了不少期待值。是的,至少我已經受夠了幾個月里連續的婆婆媳婦和小三。而對整個行業,該劇的意義在于首先升級了大場面的觀感,不管怎么說,這是一種進步;其次,這種超高成本電視劇的出現和良好銷售,將對資本市場和終端市場兩方面形成刺激;最后,該劇進一步證明了“重大題材”這塊蛋糕,已經不再由國家獨享了,這對于整個中國的民營經濟,都是一個小小的好消息。

王的女人

把歷史拍成了狗血韓劇

作為一部負責任的偶像劇,《王的女人》很本分地講了一個四角戀愛的狗血故事。但作為一部不負責任的歷史題材電視劇,《王的女人》讓廣電總局捉急得要求把項羽劉邦統統換成了架空的名字,以至于現在播出時,項羽成了“云狂”(這個名字有沒有讓你虎軀一震),呂雉成了“樂兒”,劉邦成了“海天”(海天醬油真的沒有植入嗎),虞姬成了“妙戈”,那個下場很慘的戚夫人則叫做“喜冰”——真是喜洋洋。

項羽和呂雉發生了

坦白講,廣電總局那么多奇奇怪怪的通知、規定、要求里,很少有這么順天應人的,因為《王的女人》早期宣傳的時候,人物簡介赫然寫著:呂雉——漢朝開國皇后,項羽終生摯愛之人。真的,你沒有看錯,是項羽,不是劉邦。

啊,頓時不知道怎么寫下去了。

我知道,偶像劇這個圈子越來越難混了,一來吧臉就這么幾張,好不容易出個楊冪馮紹峰,人嘩啦—下去混電影圈了,二來隨著網速越來越快,韓劇的下載速度達到了每集10分鐘,于是那些曾經讓人感天動地的橋段現在已經爛大街,面對不斷提升的觀眾口味,偶像劇編劇的自我修養一直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但是,但是,想到呂后和項羽滾床單,于正還真是挺不容易的。因為要知道,以恨不得老公天天威爾剛的前瓊瑤時代最雞婆的女文學家李清照,在看到驚心動魄又浪漫得悲傷逆流成河的楚漢故事以后,也感到一股英雄氣從丹田升起,于是丟掉了她的唧唧歪歪,寫下了“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豪放詩句。但是,于老師義無反顧地想到了:讓項羽和呂雉滾一下床單會不會很戲劇沖突呢?

于老師,你牛。

《宮》火起來的時候,我采訪過于老師,應該說,那個時候的于老師對主流輿論還是心有戚戚焉,尤其是后來確實有社會新聞出來,說某地初中女生自殺,留下遺言說想穿越到清朝跟皇上談戀愛,坐實了老學究們的擔心。總之于老師當時剛從幕后走到臺前,這些批評看來還是令他挺委屈的,他解釋說出了嚴重的歷史錯誤也不能全賴他,他以前看二月河老師寫康雍乾,也犯了很多很基本的史實錯誤啊,那么二月河的歷史正劇尚且如此,大家何必苛責呢?當時就想說,主流輿論也從來沒覺得二月河寫的是歷史正劇啊好不好!

那就徹底偶像吧

當然,這樣的問題,如今早已不會對這位偶像劇作者產生困惑了。既然選擇了歷史,就不能讓那些研究歷史給了。何況這樣的涂抹,也不是于老師發明的,隨便舉個例子——北宋末年農民聚眾鬧事,施耐庵寫出來是武俠+奇幻,后來崇禎皇帝卻覺得這書鼓動人造反,良心大大的壞;可是在老百姓看來,這故事最好看的版本,肯定是《金瓶梅》里西門慶和潘金蓮啪啪啪嘛……換一個文雅的說法,以前我把歷史書上的魏征諫唐太宗涂成奧特曼打小怪獸,同桌還笑得挺開心,但千萬不能讓老師看到,對吧。

所以,不管男主角叫做項羽還是云狂,對這部劇的主要受眾,都不會有任何影響。而如果劉邦不叫海天,而是改叫李錦記或者山西老抽醬油王,這部劇也能夠成立。因為《王的女人》其實講了這么一個故事:瑪麗蘇女一號呂雉和心計女女二號虞姬同時愛上了高帥富男一號項羽,心機女斗垮瑪麗蘇,窮屌絲男二號劉邦乘虛而入,然后上演屌絲逆襲。矮瑪,這難道不是韓劇入門指南提供的標準結局之一咩?

對于這樣一部硬要把海報設計得很像《斯巴達300》的純古裝偶像劇,我們的期待也只能是:男主角漂亮一點,再漂亮一點;場面賞心悅目一點,顏色對比度高—點;服化道謝謝不要停留在動物園批發市場和美特斯邦威水平;如果一定要把巍峨嚴肅的秦漢宮殿拍成五顏六色的御花園,那也要麻煩女主角的顏不要辜負了橫店的花花草草。

心平氣和地講,明道陳喬恩袁珊珊羅晉雖然比不上楊冪馮紹峰(看來還是要得罪人),但是要感謝芒果臺自制的大量偶像劇提高了我們的寬容度,讓我們對明道出演的奶油版項羽,也能說一聲“好吧,那就這樣吧”(不過還是要吐槽他扛的那個所謂的大鼎,一看就是泡沫塑料做的,目測中學體育長年不及格的我也能扛得面不改色)。但是——話又說回來,雖然《王的女人》作為偶像劇尚能中規中矩,但得知項羽和呂雉滾了床單,我想在初中歷史課上沒睡著的觀眾,尤其是男性,第一反應還是吐出那個鏗鏘有力的音節——

靠!

畫外音

哎呦,該劇在豆瓣上的評分低到難以置信的2.5,可能是因為大多數人對項羽和呂雉滾床單強烈不滿,其實從偶像劇的角度看,除了演員的顏值得商榷,服化道也算中上了。盡管改了主角姓名,但大致是秦漢風格的服化道,以及楚漢的基本人物設定,還是能看出原來劉項的痕跡,而這些蛛絲馬跡與腦袋里原有的歷史經驗碰撞,多少還是有點別扭。大概只有完全拋掉歷史經驗,或者演員的狂熱粉絲,才會像追普通偶像劇那樣追這部劇吧,比如該劇的貼吧里,就充斥了“明道好帥呀”這樣的評論。

楚漢爭雄

評書、武俠、黑社會,一鍋亂燉

自從房價油價齊上漲,北京的哥就好像集體大姨媽不調,再沒給過乘客好臉色,他們的興趣迅速從跟你暢聊天下大勢,轉為一扭FM開關,把單田芳的說書調得老大。因為這個原因,當我發現《楚漢爭雄》的監制竟然是單田芳,就本能地怨氣上頭,毫無好感。但是實際上單大師還是很能捕捉到勞動人民的G點,不然北京的哥為什么這么愛他呢?

“演義”風格

比如這部《楚漢爭雄》,就很好地體現了單大師的審美趣味。楚漢這段蕩氣回腸的歷史該怎么開頭?普通開頭,可以想見,是一個戰馬奔騰的戰爭場面,比如早前由胡軍演的楚漢電視劇;文藝開頭,就像陸川,用晚年劉邦的噩夢作為故事的開始;而《楚漢爭雄》的開頭讓人說什么好呢,這顯然是繼普通和文藝之后的第三類(好吧,是某鉛筆型號)開頭——

婦女(輕佻地):“三哥(劉邦),我家雞不見了。”

劉邦(同樣輕佻地):“哎喲你家雞不見了。”

婦女:“是啊鴨也不見了。”

劉邦:“啊那你家豬有沒有不見呢?豬也不見了那就嚴重啦。(旁邊樊噲出現,找劉邦喝酒)那你先回家,我再找你哦。”

看到這個既不普通、也不文藝的開頭,我毫不猶豫地點擊了屏幕右上方的大叉,后來想到要寫稿子,只好重新打開,在放廣告的那幾十秒里,我腦袋里盤旋著說書大師們的絕活:“當”一拍驚堂木:“汝乃何人!有何冤情?速速招來!”下一秒就換成一個尖細的聲調:“大人!小女子blabla……”喂喂喂,再好,也要分場合吧,作為一部電視劇的開頭,這到底是要鬧哪樣?

老百姓,尤其是北方的,基本上都聽過單大師的《隋唐演義》和《白眉大俠》,這部《楚漢爭雄》,雖然在湖南地面播了幾集就慘遭腰斬(有句說句,電視臺也太不厚道),但從已播出的這幾集來看,已經露出了演義+武俠的苗頭。武俠元素是,喏,開頭用很大篇幅講述了項羽那把寶劍的來歷,強調了彰顯他英烈后代身份的“英雄令”,又拍了項羽馴服烏騅馬的段落,最重要的是和妹子調了情——如果再解釋一下項羽一身武功的來歷,我大概就要懷疑自己是不是點開了《倚夫屠龍記》。至于演義就是三分真七分假,電視劇開頭虛構了劉邦和項羽很早就稱兄道弟,虛構了項羽和張良同時間試圖暗殺秦皇,虛構了劉邦和呂雉膽敢在趙高面前……演義本身也沒有錯,甚至于正天馬行空的改編,也就當那是發生在二次元空間的算了,怕就怕打著歷史的幌子卻開始胡天野地說書——果然,最擔心的事情還是出現了,上來項羽就演了一出好漢不吃眼前虧,后來又為刺秦不成、連累無辜而感到非常愧疚。是,這些都是普通人的反應,但項羽顯然不是那種會好漢不吃眼前虧的慫人啊,要是他好漢不吃眼前虧,后來還用得著玩烏江自刎這種行為藝術嗎?還有,項羽張狂得看見秦始皇就說要“取而代之”,后來活埋20萬秦軍,火燒阿房,似乎也沒見他動過惻隱之心啊。

出戲點若干

說書人的另一大特點,是為了要讓他們的段子吸引路人甲乙丙丁,總要加入很多的“但是”,嗯,但是呢,為了突出轉折那一剎那的精彩,邏輯往往就被犧牲掉了,就好像眼看諸葛亮要燒死司馬懿了,老天下場雨:宋江被抓了要給梁山報信,故事編不下去,沒辦法只能把戴宗寫成日行800里的汗血寶馬。而在《楚漢爭雄》里,趙高帶領一大幫兇巴巴的秦軍要殺劉邦,劉邦是怎么逃的呢,原來是蕭何一邊大喊“抓住劉邦別讓他跑了”一邊給劉邦使眼色要他快逃,然后……然后劉邦就在趙高眼皮底下篤定地開溜了,而蕭何拙劣的演技竟然沒有被識破……我只能善意地猜測,編導其實真的是為了突出趙高的無能才這樣寫的……

不過,以上所述,都不是《楚漢爭雄》的主要槽點,這部劇最大的特色兼唯一的亮點,毫無疑問屬于飾演劉邦的董秋生老師。前年黃老師曾經在李仁港的《鴻門宴》里客串了一把范增,大概在那時做了不少功課,于是把流氓出身的劉邦演得惟妙惟肖,由于黃老師從前演的黑幫片太多太出色,他的國語配音又是十幾年如一日的熟悉,以至于每次劉邦銜著根草,和他那幫沛縣老哥們在一起的時候,我總是感覺他叼的其實是三五牌香煙,然后自動腦補出黑社會開堂會的鏡頭——

劉邦說:“縣衙里的官都是我朋友,沛縣沒人敢動我!”——“邊個唔知我銅鑼灣渣fit人劉三哥啊,警隊周sir都系我老友嘅!”

劉邦說:“別來這套,我說你是項羽就就是,我就是敲詐你怎么樣?”——“我同乃講,香港系一個法治社會,除左銅鑼灣我劉三底盤啊。”

劉邦說:“我是沒本事,但我兄弟有。”——“阿嬰,深水埗的租點解仲未收番來啊?阿噲,荃灣以后就系乃個喇。仲有你啊老蕭,唔使我話乃迂腐,出來low遲早都要還嘛,做人最緊要開心!”

篇8

立錐之地指的是插錐尖的一點地方。形容極小的一塊地方。也指極小的安身之處。出自《莊子盜跖》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以及《史記留侯世家》滅六國之后,使無立錐之地;

立錐之地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劉邦被項羽打敗,就向謀士酈食其討教。酈生給劉邦出主意分封六國那些無立錐之地的后人,討取民心就可以戰勝項羽。張良堅決反對酈生的這種做法,認為劉邦天下都還沒得到,分封他們,他們就各自為政,沒人幫他打天下。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社稷,滅六國之后,使無立錐之地。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古人云:“秦州之地帝王都!”或許是因為八水繞長安的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又或是因為主觀偶然吧。長安成為了歷史上建都最多的古都。

翻看《漢書》,筆墨間的歷史激蕩之處,點綴了長安的雄偉。細翻史書,想當初。項羽三萬楚軍大破劉邦。劉邦暗渡成倉逃之夭夭。后正值楚軍與秦軍正面對敵。劉邦卻從一個市井之徒,急越函谷天險,入了咸陽,一舉成為了關中王。同樣的人物卻又在不同的地方改寫了命運。忍辱偷生的漢高祖和一把焚阿房的西楚霸王,在烏江邊上。一個開始了自己的盛世輝煌,一個悲歌了自己的無奈彷徨。也許是受到歷史的感召,長安在大漢朝的建立下,屹立在渭河平原,開始登上了歷史舞臺,從此了開始她的繁華三千。

細品《唐詩》,行間的記憶蜂擁而至,成就了長安的俊逸。忽聽見李世民的高呼“今天下之才已盡入我矣。”我輕輕地撫摸著雁塔提名的篆楷。想起白居易的“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還有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至今仍能想象出身著白衣的才子,站在夕陽中,年少輕狂的笑。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憂,不知道后世失意的鴻儒們,是否如我一般為長安而悵然。太多感情的投入,已使我失了一個作為看客的漠然。情不自禁,向一幕幕長劇,伸長了自己渴望的脖子。忍不住想在暮春的西京,暫且舉酒高歌,附庸風雅一番了。

望長安,憶江南。我久久佇立在這兒,看盡塞北春花,吟罷江南小雪。與江南相較,我是有另一番風致的。唱不慣低吟淺唱的《西廂》,《長恨歌》的故事在這片土地上卻更添悲情。“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玉環的愛情故事是為大家所了然的。是呀!多么美麗的女子!你怎么會有如此哀傷的結局。一曲《霓裳》之后,一場生離死別。有人對你口誅筆伐,指責你的《霓裳》,說是“亂了帝王心,覆了天下事。萬般緣由,皆系與此女。”你可真又成了北齊的馮小憐,還是南國《花》般的亡國靡靡之音了。這是詩里的詩讖,還是歷史的必然。都無可計較了。我想救她,但卻不能,唯有為她扼腕。怎么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我卻無計可尋。只有尋來一絲清風,吹散馬嵬坡頭的倩影,不要受束于此,可好!

出于什么緣由我也不知。很多人在追尋著記憶深處的長安。或許是因為遙不可及吧,南國的人們更顯其甚,不喜煙波畫柳橋的怡靜,獨獨偏愛這秦磚漢瓦砌成的長安,歌盡三百故事的長安,故事里人人訴說著的長安。

篇10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故事:漢高祖劉邦曾問大將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斜了劉邦一眼說:“你頂多能帶十萬兵吧!”漢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悅,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韓信傲氣十足地說:“我呀,當然是多多益善啰!”劉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興,勉強說:“將軍如此大才,我很佩服,韓信點兵歇后語下一句。現在,我有一個小小的問題向將軍請教,憑將軍的大才,答起來一定不費吹灰之力的。”韓信滿不在乎地說:“可以可以。”劉邦狡黠地一笑,傳令叫來一小隊士兵隔墻站隊,劉邦發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隊站好后,小隊長進來報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劉邦又傳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隊長報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劉邦再傳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隊長報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劉邦轉臉問韓信:“敢問將軍,這隊士兵有多少人?”韓信脫口而出:“二十三人。”劉邦大驚,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個岔子把他殺掉,免生后患。”一面則佯裝笑臉夸了幾句,并問:“你是怎樣算的?”韓信說:“臣幼得黃石公傳授《孫子算經》,這孫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經中載有此題之算法。

傳說:韓信點兵的成語來源淮安民間傳說:劉邦曾經問他:“你覺得我可以帶兵多少?”韓信:“最多十萬。”劉邦不解的問:“那你呢?”韓信自豪地說:“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劉邦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那我不是打不過你?”韓信說:“不,主公是駕馭將軍的人才,不是駕馭士兵的,而將士們是專門訓練士兵的。”

其它有關歇后語:

韓信伐楚——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關帝廟里找美髯公——保你不撲空

關東大俠——氣概非凡

關公脖子掛葫蘆——臉紅脖子粗

關公打噴嚏——自我吹噓(須)

關公當木匠——大刀闊斧

關公斗李逵——大刀闊斧

關公開刀鋪——貨真價實

關公流鼻血——紅上加紅

關公賣豆腐——人強貨不硬

關公面前要大刀——不自量

關公舞大刀——拿手好戲

關公在曹營——心不在焉

關公戰秦瓊——亂了朝代;挨不上

關公走麥城——最后一著;死到臨頭

關進籠里的狗熊——團團轉

關進籠子里的猴子——抓耳撓腮

關老爺赴宴——單刀直入

關老爺看《春秋》——一目了然

關了閘的喇叭——一聲不響

關門踩高蹺——自看自高

關門唱山歌——自我欣賞

關門炒辣椒——夠嗆

關門打狗——沒跑;跑不了;走投無路;死挨揍

關門打叫花子——拿窮人開心

關門打鑼——名(鳴)聲在外

關門打拳——里手

關門打瞎子——沒跑;跑不了

關門過日子——自家知底細

關門擠了鼻子——碰了個巧茬

關門罵皇帝——家里橫;不起作用

關門摸瞎子——沒跑;跑不了

關門養虎——后患無窮

關羽降曹操——身在曹營心在漢

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關云長放屁——不知臉紅

關云長守嫂嫂——情義為重

關云長說《三國》——光說過五關斬六將,不說走麥城

關住門打財神——窮極了

觀景上泰山——回頭見高低

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

觀音的肚腹——慈善心腸

觀音菩薩打噴嚏——好神氣

觀音菩薩的五臟——一肚子泥

觀音菩薩年年十八——妙齡(廟靈)

觀音菩薩下毒手——面善心不善

觀音菩薩下崽——天曉得;天知道

觀音菩薩坐蓮臺——高高在上

觀音堂里填窟窿——不妙(補廟)

官倉里的大老鼠——肥吃肥喝

官老爺出告示——百姓該死

官老爺的衙門——難進

官老爺上朝——按部就班

官老爺下轎——不(步)行

韓湘子出家——一去不復返

韓湘子吹笛——不同凡響

韓湘子的花籃——要啥有啥

漢高祖斬白蛇——一刀兩斷

旱地的烏龜——無地容身;無處藏身;無處逃生

旱地的魚蝦——活不長

旱地里的蛤蜊——橫行不了幾天

旱地里的蛤蟆——干鼓肚

旱苗得雨——正逢時()

旱天的井——水平太低

旱田里的泥鰍——鉆得深

旱鴨子過河——不知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