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作者范文
時間:2023-04-09 19:00: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伊索寓言作者,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伊索(約前620年-前560年),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并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可能是埃塞俄比亞人,后做過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并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后獲得自由。
2、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是古希臘人盡皆知的了,當時的古希臘寓言都歸在他的名下,他創作的寓言深受古希臘人民的喜愛。現存的《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寓言故事集成》,是后人根據拜占廷僧侶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以詩或散文的形式結集。以及人們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及古羅馬寓言匯編而成的,卻統歸在伊索名下了。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伊索寓言》這本書是我眾多書中最愛看的一本書了,書上內容不僅言語精彩,而且意義深刻。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伊索寓言閱讀心得范文800字,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伊索寓言閱讀心得范文800字一
《伊索寓言》是一本值得我們小學生看的書,里面有許多寓言故事,每個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個對我們一身都有好處的的道理。下面我給大家講幾個我自己比較喜歡的寓言故事:
樵夫和赫爾墨斯的故事:一個樵夫用他的誠實換來了一把金斧和一把銀斧,而另一個不誠實的人不但沒有得到金銀斧還把自己的斧子丟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太貪婪,不然就會什么也得不到,只要誠實就一定會有好報;被狗咬的人:從前有一個被狗咬的人,傷勢不見好轉。有一個人說:“可以找一塊干面包把傷口上的膿血擦干凈,然后把它給那只狗吃,就能好了。”可那個人覺得十分荒唐,就沒有用他的方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把恩惠施加給惡人,惡人不但不會知恩圖報,反而會更加助長他們的惡行。就如生活中,小偷和強盜一樣,如果你不懲罰他們,說不定哪一天他們又來反咬一口;井里的'羊:一天,天氣很熱,一只羊渴得要命,找來找去都沒有可以喝的涼水,它十分著急。就在這時,它突然發現一口井,他不假思索的跳進井里。當它想上來的時候,卻發現怎么也上不去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前要先想一下后果,不然就會和這只羊一樣,雖然喝到水了,但自己卻上不來了。
《伊索寓言》是用一個個有趣、鮮活的人物,編出一個個生動幽默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也恰恰反映出了這些深刻的道理。《伊索寓言》與其他的書不同,它用一些好笑的故事告訴我們道理,故事有趣便會讓人又繼續看下去的沖動,而有趣的故事情節便會讓人把故事記得牢牢的,永遠不會忘記。道理深刻就會讓人懂得更多。而這兩個連起來,就變得十分完美。而且,《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十分貼近生活實際,幾乎每一天都會發生一件兩件和《伊索寓言》里的故事。有許多故事都是家喻戶曉的就是因為這本書的有趣與知識豐富才會有這么多人看,有這么多人知道。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文學中的一塊瑰寶。它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令人愛不釋手。正因為這樣,我才從眾多名著中選擇它。它給了我無數的幻想,讓我有了無數的自信,也知道了人生的重要意義。
《伊索寓言》這本書使我愛不釋手,讀了這本書后,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和道理,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書中的人物常常浮現在我眼前,書中的每一個道理我都記在腦子里。這本書對我意義重大。使我一生受益。
伊索寓言閱讀心得范文800字二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臘的伊索,他是傳說中的人物,他寫的都是對生活中某種現象的批判、啟示和教訓。
用大家最熟悉的幾個寓言來舉例吧。
《狼和小羊》這一則寓言中講的是:狼想把小羊吃掉,用各種方法來和小羊狡辯。揭穿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龜兔賽跑》這一則寓言,結果大家都知道,是烏龜贏了。因為他不懈的努力,換取了勝利。而兔子卻高傲、自大。低估了別人,總認為自己最厲害,其實有自信心是好的,但不能太過于自信,因為那就不叫自信了,而叫驕傲。
另我感觸最深的是《膽小鬼》這個故事,他講了一個人,膽子很小,生活條件不好,卻很貪財,總想得到不勞而獲的財物。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極了,背著柴下山回家去了。在山腳下的一條小路上,看見了一頭金色的獅子,他不敢碰,心想:這到底是活的,還是雕像呢。那獅子一動不動,也不出聲音,一定是雕像,這是神恩賜給我的,看我這樣的窮,想讓我賣一個好價錢。
他向四周巡視了一遍,確定沒有人,就抓起“獅子”的前爪和后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來。他好像很聰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嗎,我回去把家人找來一起搬。之后,他就跑回家去了。
等他把家里的,男女老少都找來時,那個金獅子已經不見了。
他告訴人們,做事一定要果斷,不能拖拖拉拉的。否則,什么事情都變的很糟糕的。有一句話說的好,“效率就是金錢”。做事要講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么事情也辦不好了。這就叫做“一事無成”。
《打破神像的人》是我覺的最有趣的故事,大家不妨來聽一聽吧。《伊索寓言》讀后感1000字
有一人,他窮的落花流水,給一個大戶人家做馬夫,這個人家很富裕,他問自己的主人:怎樣才能富裕起來呢?
主人認為這個問題很復雜,像一道永遠也解不開的數學題,但他好像很明白的樣子說:“只要買一座神像放在家里供著,就可以變得富裕起來了。”馬夫信了。
過了幾天,富人就開始吃喝堵,把錢財都花掉了。不過他死前卻在神像里藏了很多金幣。
他要死了,把兒子叫到身邊,說:“你不要把神像賣掉,寧愿摔了也不要賣。”
他的兒子以為父親在說胡話,就沒當回事。可他窮的不行了。家里只有這個神像值錢,就把他賣給了馬夫。
這個馬夫把他放在家里。一年過去了,他仍然沒有富裕起來。一氣之下,馬夫把神像摔了。這時,金幣都出來了。他生氣的說:“我尊敬你的時候,你卻裝模作樣,我把你打碎了,你這時才知道來幫助我。”
道理:想富裕,就要勤勞,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去掙錢,才能富裕起來,不能靠別人。
我還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驢和馬》,古時候,有一個國家總是發生戰爭,所以,人們家里都要養一匹戰馬,準備在戰爭的時候騎。
一個年輕人,養了一匹非常好的戰馬和一頭很普通的驢,戰馬每天都吃的很好。而驢天天干重活不說,吃的也不如戰馬。
驢不明白,就問馬:你為什么吃的好,還不用干活?而我一天天卻很累?”
“我也不知道主人為什么要對我這么好,但我知道每一頭驢都是要干重活的。”驢不說什么了。
不幾天,又要發起戰爭了。戰場離這個年輕人家很近,年輕人騎著戰馬去打仗了。
伊索寓言閱讀心得范文800字三
學校是一個育人的搖籃,是一方純凈的沃土,校園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會的文明。然而,我們校園中常常出現一些不良現象卻不由得讓我們對這個問題重新進行了思考:究竟,我們的校園還是一個文明的校園嗎?我們的同學是有修養的嗎?作為中國跨世紀新一代的青年就是我們這樣的嗎?
同學們,為了自己,為了畢業以后找一份好的工作,為了在中國加入世貿后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個位置,我們也應該是時候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了。學習知識,才能提高修養呀!同學們,“天下大事,必行于細”。讓我們高度重視“講文明”,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思想道德規范落實到每一個言行中。讓我們共創文明的校園,爭做文明的大學生!
同學們,我們正處于人生中最為關鍵的成長期。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我們的綜合素質,如果此時我們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即使掌握了科學文化知識,也得不到社會的肯定。因此,我們必須嚴于律己,不做“有才無德”的人,而要努力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
掃除大學生不良行為習慣,關鍵在于大學生的“自律”,而不僅僅是“他律”。只要我們有恒心,有毅力,就沒有攻不破的難關;只要我們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做到“發揚優點,正視缺點,并且敢于改正缺點”;做到“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就一定能展現校園新風貌,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一個合格的大學生。
同學們,我們是家之學子,國之棟梁。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質,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在爭做文明大學生的活動中,學生黨員和干部要起“講文明”的模范帶頭作用,從自身做起,帶領全體同學爭當文明的大學生,讓文明充滿生活的每個角落,再回到校園文明這個話題吧,如果我們大家每一個人都是文明人,那么何愁我們的校園不是一個文明的校園?學院的綠樹紅花,加上我們朗朗的書聲,暖人的話語,整潔的儀表,這該是多么相得益彰的美麗畫面呀!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打造一個文明校園吧!我今天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知道了很多知識。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寓言作家,傳說是貴族的奴隸,后獲自由。他寫的是對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批判與教訓。他以各種各樣的動物為角色,以一個個精美的小故事來告訴人們一個個人生的道理。
其中《農夫與蛇》的故事講的是:農夫在寒冷的冬天看見一條凍僵的蛇,覺得可憐,就把它撿起放在懷中取暖,結果蛇蘇醒恢復本性,咬死恩人的故事。
讀完這個故事使我懂得一定要做一個懂得感恩圖報的人。做好事要講究方法。對惡人不能心慈手軟,否則后患無窮。
類似的故事,書中還有許多許多,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和道理,我喜歡你——《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閱讀心得范文800字四
都說《伊索寓言》富有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手頭正好有一本,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開,先睹為快。
在《伊索寓言》中,幾乎每一個故事都來自于生活,大部分以動物為主人公,極少部分以神或人做主人公。各個故事都富涵哲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在許多寓言中,我最喜歡的寓言是《獅子和狐貍》。
這則寓言的內容是:狐貍譏笑母獅子每胎只生一子,母獅子回答說:“然而是獅子!”。這個故事雖然不長,但它帶給我的啟示卻不小。它讓我懂得了,事物不在多,而在于精。也就是說,美好的事物在質而不在量。
記得上二年級時,有一次,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要求把語文書第一單元的生字一個抄兩遍。回到家,我就翻開作業,以最快的速度三下五除二地抄完了。抄完后,覺的第一單元的生字還比較少,便自作主張又把第二單元的生字抄完了。合上作業本,我就喜滋滋地等著第二天交上去后老師給我的表揚。可當作業本再次發下來,我的本子被老師用紅筆寫道:“寫得不認真!”
看著這幾個紅字,我心里很不服氣:哼,多寫了一點還要受批評,什么意思嘛!現在,我明白了。就像那一則寓言里的狐貍與母獅子一樣,就算狐貍一胎生五六個,可見著一頭獅子,還不照樣得都點頭哈腰、畢恭畢敬的。學習也是一樣,如果只是盲目地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心不在焉地學習,學那么多到頭來還是一無所獲。
我認為,學習不在于學的科目的多少,比如學繪畫、學舞蹈、學手提琴,若你什么都學,而什么都浮在表面,不深入下去,這有什么用呢?而如果精于一門,在一門上下功夫,在完全掌握了一門后再學另一門,也未嘗不可。或者,就專于一門。比如只研究數學,當一名數學家;只研究音樂,當一名音樂家;或只研究科學,當一名科學家。做任何一件事都深入下去,功到自然成。
以后,無論學哪一門課程,我都要深入地去學,而不僅僅是學一些膚淺的東西。這樣,才算真正掌握了這門課程的知識。當然,那本《伊索寓言》我一定會好好地珍藏,它將使我終生受益。
伊索寓言閱讀心得范文800字五
今天,我到新華書店看書,看到一本精裝的《伊索寓言》,有點愛不釋手。爸爸見我非常喜歡,就神秘地對我說:“寓言就像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聽了爸爸的話,我更加喜歡這本書了,我和爸爸商量后就買了下來。這本書里有很多我喜歡的故事,但最喜歡的還是《團結有力量》這則寓言。這則寓言里農夫的話給我的印象最深,他對他的三個兒子說:“樹枝抱成團,誰也折不斷。一旦被分開,誰都能折斷。你們也一樣,團結起來,就是不可戰勝的。要記住,團結就是力量。”這段話讓他的三個兒子從此干什么事都齊心協力,生活過得越來越好。讀了這則故事,我懂得了團結的重要。我想,無論是在班級、集體中,還是在國家這個大家庭中,只要我們團結,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寒假里,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故事書,書中的小故事揭示了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察覺的道理,故事通俗易懂,內容十分有趣,讓我們懂得如何做人,如何處世,我越看越喜歡。
《燕子與蟒蛇》小故事說的是一只燕子媽媽帶著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在一個法院的庭院安了家,燕子媽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每天不辭勞苦,東奔西走地為燕寶寶找蟲子吃。燕寶寶在媽媽的悉心照顧下慢慢長大了,是時候要學習獨立生活,學習本領的時候,燕寶寶卻以站不穩,很胖為理由不想學習本領,而燕子媽媽太疼愛自己的寶寶,推遲了學習飛翔等本領計劃,誰知道危險不久將發生,有一天,燕媽媽很早就出門去找食物了,燕寶寶嘰嘰喳喳的叫聲引來了一條蟒蛇,在危險當前,盡管小燕子怎樣拼命拍打翅膀,也沒能飛起來,最終補蟒蛇吃掉了。燕子媽媽回來后,后悔都不得了。
我認為燕子媽媽太疼愛自己的孩子,燕寶寶們也太懶惰和嬌氣,應該早點學會逃生和獨立的本領,不致于在危險來臨之時,不能自救,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做人不能懶惰,要認真、勤奮、刻苦,不怕艱苦,才能學到真本領。
篇3
【關鍵詞】寓言 幼兒教育 道德啟蒙 美感培養 認同感培養
寓言是民間文學中歷史悠久而生命力強大,并且影響廣泛的一種文體。從公元前三千年的蘇美爾寓言算起,寓言已經有了5000多年的歷史,其產生的時間僅僅晚于神話與原始歌謠。寓言將哲理寄托在一個形象的、勸諭或諷刺性的故事里,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伊索寓言》 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中國古代寓言早期多是一些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豪壯情懷的知識分子闡釋自己的主張、施展自己的抱負的最佳“武器”。但不管是西方的《伊索寓言》,還是中國古代寓言,這種在民間流傳的口頭文學,擁有短小精悍的語言、清晰深刻的寓意,實為文學作品中的瑰寶。因此,將寓言運用到幼兒教育中,也是不可不做的。
一、深刻的寓意――道德啟蒙
幼兒期是人的成長歷程的關鍵時期,幼兒的價值觀和認同感都處于尚未形成的階段,是容易塑造的時期。道德寓言是一種反映群體道德觀,對違反道德的現象進行勸誡的小故事。由于寓言篇幅短小、完整連貫,與幼兒的欣賞適應能力相適應,因此更容易讓幼兒接受。其實寓言的啟蒙作用,早在古希臘時期就已經顯現出來。在雅典,《伊索寓言》是兒童故事的主要來源。在學校里,低年級的學生從中學習民間的智慧,而高年級的學生利用它們進行修辭訓練。羅馬的著名教育家昆提利安在自己提出的教育計劃里,將《伊索寓言》列為兒童入學后首要接觸的讀物。弗蘭西斯?培根認為,在理性思維還不夠發達的古代,使用寓言說理是一種大智能。清朝時期的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林紓認為:“古代的笑話專尚風趣,內容缺少科學價值和社會意義,只能用來助酒。伊索之書,則既可使兒童得到樂趣,又能使他們逐漸領悟物理之心,于發蒙大為有益。”
幼兒階段是發展理性的重要階段,因此,借用寓言這種含有隱喻或者暗示的方式,可以對兒童進行早期的啟蒙教育。如《伊索寓言》中《狼來了》的故事,讓孩子形象地感受到什么是誠實以及為什么要誠實,從小懂得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學會誠實守信的做人道理。以龍為民族象征的中國,《葉公好龍》的故事家喻戶曉。故事中的葉公并不是真正地喜愛龍,降落人間的真龍把他嚇得魂飛魄散,這就告訴幼兒做人要表里如一,不要虛情假意。另外,中國人喜歡用麒麟、鳳凰這兩種代表吉祥的動物來說明某些道理。馮夢龍《笑府》中的《蝙蝠不至》,便是利用鳳凰、麒麟、蝙蝠三者的故事清晰地刻畫了蝙蝠處世滑頭的心理,借以諷刺那些愛耍兩面派的人,告訴幼兒不要自私地根據自己的需要對人、對事、對物。
二、故事的表述――美感培養
寓言的表述是簡潔、凝練的,它使用極其簡潔的警句式的語言,發人深省,啟迪智慧,因此,寓言具有語言美的特點。寓言故事形象生動,精細簡練,簡潔質樸,它極少有臃腫的結構、煩瑣的描繪、冗長的議論,而是三言兩語就能勾勒出一個可感生動的形象來。另外,寓言中含有大量的文學表達手法。夸張,能夠突出事物的特征,也塑造了很多大家熟知的典型形象,比如狡猾的狐貍、懶惰的兔子;擬人化,能增強樂趣,豐富情節,使所有事物都變成會說話的生命體。當然,我們在給兒童講寓言、讀寓言的過程中,很少關注到寓言中文字的表述,可能孩子們也不會理解這些手法,但是先前的接觸能夠讓兒童有足夠的文學閱讀經驗,從而發展他的文學閱讀理性,發展對美好文學語言的感受。從這個意義上說,寓言也是一種對幼兒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手段。
中國有眾多的成語都是由寓言提煉加工而成的,如“愚公移山”“葉公好龍”“守株待兔”,這多半是因為寓言故事本身就有很強的概括力,故事的敘述本身就非常簡潔明了。而寓言中,精煉的、浪漫的、質樸的語言特點,也充分體現了文學中的藝術表達特色,因此,借助寓言可以讓幼兒感受文學作品中的語言美、形象美、結構美,發展對美好事物的了解與認知。精簡的語言讓幼兒知道并不是復雜的事物才最吸引人,簡單有時也是另一種美;夸張、擬人化的手法讓幼兒知道在不失真的基礎上,怪誕的形象可以讓人眼前一亮。
三、民族的內容――認同感培養
民族認同一直是民族學、社會學、人類學共同關注的一個交叉領域。關于民族認同的含義,以往一些研究將民族認同的界定局限于種族劃分和國家歸屬。但是現在隨著研究的深入推進,民族認同的內涵也在逐步拓寬,更關注成員對民族文化的接納,或者更強調對本民族價值和態度的共享。一般情況下,很多人會把民族認同等同于種族認同。的確,它們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之處,但我們也要看到兩者的區別,比如種族認同更多是從體貌特征、基因、膚色等生理維度來界定,而民族認同更關注的是社會維度、文化維度。因此,民族認同強調的是本民族文化、價值觀、民族信念的認同。我國較早研究民族一體化問題的民族學家先生認為,從本民族實際情況出發,民族認同感指的是對由眾多民族集合形成的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一體感。國外研究發現,兒童在5歲以后就會產生民族分類意識,并產生內群偏愛,尤其對于像中國這樣的多民族國家,民族認同感的培養是必要的。
文化傳統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認同感產生的源頭和認同的基本內涵。寓言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文化中的優秀文化因子。一個民族常常以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進行自我識別和認同。因此,寓言教學中教師的有效引導,可以讓幼兒感受民族文化的真諦。而民族文化的熏陶,會讓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充分滲透并體現在每一個幼兒的實際生活中,體現在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上,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對本民族的認知與認同。例如,《呂氏春秋》中的《刻舟求劍》,這篇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的精華,即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墨守成規是不可取的。《亡羊補牢》告訴我們知道錯了,能夠及時悔改也是不晚的,其中也體現了我們民族的憂患意識。
綜上所述,寓言在幼兒教育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當然,我們也要考慮到,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寓言不可避免地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有的甚至是必須淘汰的糟粕。因此,不加分辨、不加選擇地“拿來主義”、照抄照搬是不合理的,是值得商榷的。我們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有取舍地加以選擇,爭取做到古為今用。
【參考文獻】
[1]王舸.《韓非子》寓言的批判性研究[J].學理論,2015(02).
[2]周蓉.動物寓言式諷喻小說創作手法之比較――以《動物莊園》與《貓城記》為例 [J].名作欣賞,2015(01).
篇4
拉封登的寓言便有點不同了,出場的同樣是狐貍、獅子和猴子,但它們所說的不一定是“人話”,它們說的全是它們自己的話。這就是說,是從各種鳥獸本身的立場來發表意見,而不是模擬或復述人的意見,這正是拉封登寓言最大的特色。他非常同情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從不使它們道貌岸然地向人類說教。
這位17世紀法國的偉大寓言家,曾任過鄉下的園林官,所以對于自然的知識很豐富。正因為有過這樣的生活體驗,他才能夠不像一般的寓言家那樣,用人的道德尺度去衡量狐貍的行為,才能夠使自己走進它們的世界,使他所寫的寓言充滿了自然的機智和諷刺。我們且來看看他筆下的狐貍,這是關于一只老狐貍斷了尾巴的笑話:
有一只老狐貍,捉雞捉兔子是它的拿手好戲,它能夠從半里之外就嗅到好東西的氣息。可是有一天終于失手,跌進了獵人的陷阱。幸虧它的本領高強,到底設法逃了出來。可是也并非一無損失,原來它失掉了它的尾巴。一只狐貍沒有尾巴,這簡直太不像話。這老東西也多心計,既然自己沒有了尾巴,何不使別人也像自己一樣。于是它召集同類開了一個大會,在會上當眾慷慨地宣布:
“我們的尾巴真是一個累贅,除了拖在后面掃地之外,可說一無用處。這東西全然是多余的,我提議大家一起將它剪去!”
“好有見識的一個提議!”有一只小狐貍這么說,“請你老人家暫時站開,讓我們舉手表決。”當老狐貍回身站開時,大家發現它原來早已失去了尾巴,這才嘩然大笑,明白了它的提議的用意。于是大家一哄而散。各自仍舊拖著自己的尾巴,誰也不去理睬它。
拉封登的寓言,全是用韻文寫的,并不是散文。他另外還有幾部小故事集,寫得也很有風趣。
(選自《讀書隨筆》)
品讀賞析
本文在寫作上有兩點比較突出:
篇5
1、狼和小羊的作者是伊索。
2、狼和小羊是出自《伊索寓言》的故事,講述的是狼和小羊碰巧同時到一條小溪邊喝水。狼找各種借口想要吃小羊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說面對像狼這樣的壞人,無論你和他說什么都是沒用的。因為壞人是不會和你講道理的。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學 生:我讀過《伊索寓言》。
賈老師:那是古希臘的作品。
學 生:我讀過《克雷洛夫寓言》。
賈老師:很好!那是俄國的作品。別光說外國的啊,寓言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相當盛行,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經常通過寓言闡明道理。時至今日,我國的文學作品中保存了許多當時流行的優秀寓言呢。誰能從小學課本里舉幾個中國古代寓言作品的例子說說?
學 生:《自相矛盾》《拔苗助長》《守株待兔》……
賈老師:記性真好。讀了這么多寓言作品,大家知道什么是寓言嗎?誰能試著給它下一個定義?
學 生:我覺得寓言就是一個故事,里面往往包含著一點道理。
賈老師:是的。請看課件——
[課件呈現]寓言:是帶有諷刺或勸解性的故事。
賈老師:寓言的定義清楚了,大家能否說說,寓言作品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學 生:從我讀過的不少寓言作品看,它們的篇幅一般都不太長。
賈老師:嗯。還有嗎?
學 生:我發現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有人,也有動植物,甚至還有神仙鬼怪之類的。
賈老師:你很會思考。誰再接著補充?
學 生:寓言作品中,經常使用夸張、比喻、擬人、象征等手法。
賈老師:大家總結得不錯。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簡單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語言簡潔鋒利,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
學 生:老師,像《古代寓言二則》這樣的課文,我們該如何去閱讀學習呢?
賈老師:對于像《古代寓言二則》這樣的古代經典寓言作品,我們不妨采用下述“三步曲”進行閱讀學習。第一步:感知“言”,聽作者說事。
學 生:“感知‘言’”怎么理解啊?
賈老師:“故事+寓意”是寓言的一般行文模式,我們可在整體感知全文的基礎上,從其記敘部分(即“言”部分)切入,借助注釋,把相關文字大意搞清楚,然后,試著用自己的話把作者所講述之事表達出來。在概括事情之時,要力求把作者所說事情的要素交代清楚,過程陳述明白。
學 生:哦。那第二步呢?
賈老師:第二步,把握“寓”,挖寄托之意。
學 生:(俏皮地)愿聞其詳。
賈老師:我們可捕捉寓言中議論性的語句(即“寓”部分),對寓言中的故事進行“多角度提煉”——展開發散思維,由故事中的人、事、物等某一點出發,展開發散思維,力求獲得獨特的體驗和理性的提升。
學 生:(點頭)有道理!
賈老師:第三步:讀出“我”,汲有益養料。
學 生:什么叫“讀出‘我’”?
賈老師:閱讀的最高境界,是讀出自我,進行創造性閱讀。對于古代先賢的這類短小精悍的寓言作品,作為現代人,我們在閱讀學習過程中,要能以全新的眼光去進行審視,聯系實際,努力讀出自我。
學 生:這三步確實不錯,按照這個方法去學習《古代寓言二則》,一定能讀出“真味”。
篇7
關鍵詞:初中語文 群文閱讀 能力培養
“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是最近兩年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樂于體驗,便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能力和素養。
一.選取小情大愛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新課標》要求“關注學生在閱讀中養成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這就對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利用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良好情操和健康人格,是教育教學的根本。中學生正處于懵懂、魯莽、躁動的時期,涉世不深,叛逆、敏感而脆弱,極易偏離正常軌道。而通過閱讀表現小情大愛的文章,在具體情節中感受來自外人的美好溫情,會震撼心靈,引起共鳴,從而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情感價值觀。如教學魏巍的《我的老師》時,可以同時選取冰心、莫言、賈平凹、海倫?凱勒等中外大家的同題文章,讓學生在瑣碎小事、溫馨細節、雋永文筆中,感受師生間至真、至善和至美的情誼。這發之于心寓之于文的真情流露,是不隨時光、權勢和名利而改變的!學校是學生認識社會的窗口,教師是學生信賴社會的媒介。如果學生在校期間能熱愛自己的老師和學校,就會心生崇拜和敬畏,對社會和未來充滿期待與善意,有益于形成良好的情感價值觀。
二.選取妙趣橫生的故事培養學生的閱讀創造力
“閱讀創造力”可以分成兩個方面:閱讀力和創造力。首先學生要有一定的閱讀力,即閱讀、理解、分析文章后,能領會文章主旨、大意和情感的能力。學生缺乏閱讀力,就無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教師可以先選取妙趣橫生的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閱讀力。像寓言故事、神話傳說等,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學生樂于閱讀與體驗。例如閱讀《伊索寓言》時,可以把與獅子相關的《蚊子和獅子》、《獅子與青蛙》、《獅子和兔》、《獅子和野豬》、《獅子和鷹》等放在一起教學,既可完成學生的指定名著閱讀量,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理解、創造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寓意后進行延伸拓展:為什么貌似威武的獅子,屢屢出現在寓言故事中?你能找出其中的相似點和不同處嗎?學生必須要反復閱讀、比較分析,才能得出有新意的結論。這樣大容量、高強度、多角度的閱讀,對于培養能力可以不留痕跡而水到渠成。其次是有一定的創造力,即在積累、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有創意地借鑒、提升和運用。還以上面的寓言故事為例,在學生熟知《伊索寓言》的行文特點后,讓學生模仿它抓住動物特性栩栩如生的描述,借鑒它簡潔客觀地敘述,然后選取一種熟悉的動物,抓住其習性進行寓言創造,敘述一個故事,揭示一個道理。這樣的閱讀教學就有了針對性、靈活性和豐富性,學生的創造力也會大幅提高。
三.選取短小精悍的詩文培養學生的語言凝練美
學生在習作時基本能做到“圍繞一個中心,條理清楚地表達意思”,但在語言的運用上卻顯得單調、蒼白和枯燥。S多學生的作文抓不住重點,為拼湊字數,廢話連篇,人云亦云,缺乏美感。教師可以利用語文教材上學生喜聞樂見、短小精悍的古詩文,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積累和沉淀,揣摩作者用語的巧妙、凝練與準確。古人或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景,無不淋漓盡致地表情達意。例如《愛蓮說》,作者抓住荷花的生長環境、生活習性、外形姿態等,揭示了自己超凡脫俗、高潔偉岸的志趣;又如《陋室銘》,作者通過描述陋室的幽雅、交友的雅致和生活的雅興,展現了自己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個性。這兩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佳作,寥寥數語,精練優美,動人心魄;利用押韻,朗朗上口,讀起余音繞梁,富有情趣和韻味。所以,日常的閱讀訓練,要從遣詞造句入手,仿照典范,抓住要點,字斟句酌,惜墨如金,力求準確而簡練。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與口語交際,在語言運用上就能達到凝練美。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群文閱讀教學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能有效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準確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并養成良好的語感和正確的情感價值觀,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秋玲等主編.《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2011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2]王榮生.《新課標與“語文教學內容”》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3]曹祥芹主編.《閱讀技法系統》.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
篇8
1.理解生詞,聯系語境選擇“夠”的義項;辨析“謊”和“慌”的字形。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講述一兩則寓言故事。
3.讀懂三則寓言故事,能從寓意中獲得教益。
4.讀懂一則課外的寓言故事,并學習仿寫寓意。
教學重難點
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文中有三個小故事,誰來講一講?看圖講述三則故事。(隨機板書小課題)
二、精讀課文
(一)異中求同,提出話題
1.這三個故事非常有趣,你們看,故事中的狐貍、牧羊孩子走出來說話了(出示課文人物的語言)誰來讀一讀?
評價:這么酸的葡萄不吃也罷。
評價:讀出驚慌失措的語氣。
評價:你讀書的聲音多么美妙。
師:這三句話,說話的人不一樣,表達的意思不一樣,但有一個相同的地方,你發現了沒有?比較是思考的一個辦法,比較能產生新的智慧。
2.板書“謊”。說謊的時候心會發慌,板書“慌”,書中有一個詞:“驚慌失措”是什么意思?區別兩個字的寫法。
3.你能聯系課文內容說說,為什么說他們說的都是謊言?(相機學習相關句子,指導學生閱讀)
A.葡萄酸嗎?
B.說這話時,真的有狼嗎?
C.蟬的聲音?
4.師:現在請同學們把三句話放到故事中去讀讀,思考那兩只狐貍和那個放羊的孩子,為什么都要撒謊呢?帶著這個問題,選擇其中的一個故事讀一讀,找到具體的詞句,可以用筆寫一寫你的感悟。
(二)同中求異,細讀課文
1.細讀“酸葡萄”
(1)學生交流想法:為了吃到這葡萄,它――“夠”在本文中的用法(字典里解釋:①數量上可以滿足需要;②達到某一點或某一程度;③用手等伸向不易達到的地方去接觸或拿來。)
(2)抓住“直流口水”“想盡”“回過頭”寫想吃;抓住“白費勁”“只好”寫吃不到。
(3)指導讀
師:那些葡萄晶瑩剔透、非常誘人,饞得狐貍牙齒格格地響,可是它眼睛看得到,嘴巴吃不到,想一想,這里的酸是什么意思呢?
心里酸溜溜的,就把甜的說成( ),把好的說成( ),把美的說成( )。這個酸溜溜的話該怎么讀呢?
(4)指名讀,評價,再讀。
(5)師:所以狐貍說這個話是“安慰自己”。用一個成語來說,叫做“自欺欺人”(板書)
現在,“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狐貍先生這句話,已經成了世界性的俗語了。
(6)訓練(出示)指名讀:學校要舉行書法比賽,好多同學都在努力練習,唯獨張兵不認真。比賽結果一出來,張兵自然是名落孫山。看見獲獎同學上臺領獎,張兵說:“在學校拿個獎有啥稀罕的!”
《狐貍和葡萄》中的這個狐貍說的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些人,無能為力的表現。
(出示:)有些人無能為力,做不成事,卻偏偏說時機沒有成熟。
(7)齊讀
2.細讀“狼來了”
(1)學生交流想法:抓住“好幾次”“看到他們驚慌失措的樣子,不禁哈哈大笑”。
“狼來了!”在課文中出現了兩次,體會牧童兩次大叫的不同情感:
A.看來,雖然它嘴里大叫“狼來了,狼來了!”心里卻是很(表情,等著看好戲)……
B.抓住“嚇壞了”“慌忙”大叫,指導朗讀。
(2)(引讀)后來,狼真的來了。牧童嚇壞了,他慌忙大叫――狼來了!狼來了!快來幫忙啊,狼在吃羊了!
師:真的很著急。感覺表情皺眉、哭相。非常好,讀牧童第二次喊“狼來了”把牧童的緊張求救的語氣讀得非常到位。
(3)(引讀)可是沒有人來幫忙,他繼續大喊(齊讀)――狼來了!狼來了!快來幫忙啊,狼在吃羊了!
(4)牧童這次說的是真話,卻沒有人來幫忙。書中用一個轉折詞告訴我們這個結果,哪個詞?換哪個詞?齊讀這句話。
(5)揭示寓意:你能告訴牧童這是為什么嗎?
3.細讀“奉承話”
(1)抓住“圈套”換詞理解,美麗的謊言后面有個――“圈套、陷阱、陰謀”。
(2)狐貍是怎么精心編織這個美麗的謊言的?嘴上真是像抹了蜜一樣甜。指導朗讀。
(3)用同樣的辦法,狐貍又騙了誰?為什么烏鴉會受騙?而蟬沒有受騙?這是一只( )的蟬?
(4)讓我們再從語言中認識這只狡猾的狐貍和聰明的蟬。
(5)分角色朗讀。
(6)師:多么聰明的蟬啊!它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出示:)一個聰明的人,總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吃一塹,長一智;前車可鑒;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7)訓練:在你聽過的故事中,有沒有一些人的錯誤或失敗能給我們提供教訓?
師:只要我們能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我們就算是個聰明人。(板書:吸取教訓)
這句話是從蟬的角度來說的,如果從這只經常編織謊言達到自己陰謀的狐貍的角度來說呢?你想對狐貍說什么?
師:“一個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語來掩飾自己的陰謀,總有一天會被人識破的。”
(三)異中求同,整體建構
師:看來,三篇課文都與這個“謊”字有關。葡萄架下狐貍的謊言,是為了安慰自己;牧羊孩子的謊言,是為了捉弄別人;大樹下的狐貍的謊言背后,是設下的圈套。
1.下面默讀課文,看看這三篇課文之間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則寓言故事的結尾都講了一個道理。
2.出示三句話:我們把這三句話來讀一讀
師:《伊索寓言》就是通過一個個形象生動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故事的最后用精練的話點明大道理。這一句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三則寓言故事都是用擬人的手法寫的。生動有趣。
3.我們還讀過類似的故事嗎?
4.想想為什么這些故事會流傳下來呢?
“有道理”“有說服力”“耐人尋味”“有趣”。
(四)遷移方法,嘗試概括寓意
讓我們也來做個小伊索,為下面這個故事添個有說服力、耐人尋味的結尾。
1.根據《螞蟻與屎殼郎》寫寓意。
2.交流、評比優化
(五)作業
1.選一兩個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說明:現在同學們對故事的理解更深刻,一定會比剛才說得更好。)
篇9
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成名之前,生活非常貧困。雖然寫了一部很有價值的書稿,但出版后無人問津。 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毛姆別出心裁地在各大報刊上登了如下的征婚啟事:“本人喜歡音樂和運動,是個年輕又有教養的百萬富翁。希望能和毛姆小說中的主角完全一樣的女性結婚。”幾天之后,全倫敦的書店,都再也買不到毛姆的書了。
虛構的釣魚故事
一天, 英國作家狄更斯坐在江邊垂釣,一個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問他:“怎么,您在釣魚?”
“是啊,”狄更斯隨口回答,“今天運氣真糟,這時候了,還不見一條呢。可是昨天也是在這里,我釣了15條。”
“是這樣嗎?”那人說,“可是您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專門管這段江面的,這兒禁止釣魚。”說著,他從口袋里掏出發票本,要記名罰款。
狄更斯連忙反問:“您知道我是誰嗎?我是專門負責虛構故事的,虛構故事是作家的事業,所以,你不能罰我的款。”
木匠和紳士
英國詩人喬治?英瑞出身于一個木匠的家庭。他在上流社會中從不隱諱自己的出身。有個貴族子弟嫉妒他的才華,在眾人面前想出出他的洋相,就高聲地問道:“對不起,請問閣下的父親是不是木匠?”
“不錯,您說得很對。”詩人回答。
“那他為什么沒把你培養成木匠?”
喬治微笑著,很有禮貌地反問:“對不起,那閣下的父親想必是紳士了?”
“那當然!”這位貴族子弟傲氣十足地回答。
“那他怎么沒把你培養成紳士呢?”
趣答問路人
一天,古希臘寓言作家伊索遇見一個行人向他問路:“我到城里需要走多長時間?”
伊索說:“你走哇。”
“我是得走,我是問走到城里需要多長時間。”
伊索說:“你走哇!你走哇!”
行人想這人真可惡,于是就氣憤地走了。
片刻,伊索向他喊:“兩小時!”
行人問:“剛才你為何不告訴我呢?”
伊索說:“不知你走得快慢,怎知需多長時間呢!”
以一生報答
英國詩人、諷刺作家理查德?薩維奇在倫敦曾一度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由于缺乏食物,他病得很厲害。幸虧醫生醫術高明,才得以康復。醫生一次次送來催索診費的賬單,薩維奇都無法償付。
最后,醫生急了,親自來到他的家里,對他說:“你知道,你欠了我一條命。我希望你有所報答。”
“是的,”薩維奇說,“我欠你一條命。為了證明我對你的診治不是無所報答,我將把我的一生奉獻給你。”說著,薩維奇遞給醫生兩卷書:《理查德?薩維奇的一生》。
與狗商量
印度作家泰戈爾接到一個姑娘的來信:“您是我敬慕的作家,為了表示我對您的敬仰,打算用您的名字來命名我心愛的哈巴狗。”
泰戈爾給這位姑娘寫了一封回信:“我同意您的打算,不過在命名之前,你最好和哈巴狗商量一下,看它是否同意。”
反擊旅行家
德國大詩人海涅是猶太人,常常遭到無端攻擊。有一次晚會上,一個旅行家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
海涅不動聲色地說:“看來,只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島上,才會彌補這個缺陷!”
請寄標點來
篇10
【關鍵字】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徑,加強閱讀能力是培養未來人才的必經之路。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卻是發育的最好時期,這期間學生的記憶力、能力的發展都是最好時期。老師要把握這段時期,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發展智力,陶冶情操。
一、精心的引入
小學生的特點是多動,注意力無法高中集中。倘若課堂無聊,不能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就無法把精神集中在課堂上,自然就無法獲取知識。因此老師要在課前做精心的預設。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課很好的引入,就能成功的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覺得課堂生動有趣,注意力自然就會集中。如在講《詹天佑》一課時,老師就可以在講課之前先給學生看看中國早期的鐵路,讓學生談談鐵路對我們的作用,如果沒有鐵路會有什么危害。讓學生意識到鐵路對我們的重要性,這時就可以引入文章正題:“那么大家知道中國建造鐵路最有名的是誰嗎?今天我們就來學學他的故事。”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被很好的吸引到課本上,也提前知道這節課主要是要講什么。
二、增加表演,變文字為立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課程總目標中規定: “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小學生面對枯燥的文字的時候,很自然就會覺得無聊乏味,而且大家一起朗讀課文的時候也能真正的讀出感情。但如果讓學生通過表演的方式來展現課文,學生就會覺得這種教學模式很新穎,并且能夠主動的探究文章的內涵,提高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在講《升國旗》一課時,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行表演。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就能體會到升旗手的那種自豪愛國的心境,也能知道任何事情的成果都是需要不斷的磨練和聯系。這樣,一堂課下來,老師不需要講課,學生就通過表演領悟了文章的主旨,而且完全理解了做人的道理,正確的培養了學生的思想道德。再如《伊索寓言》這課時,老師可以適當的延伸,讓學生不僅可以表演課文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自己在伊索寓言中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故事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可以在本節課上學到更多的伊索寓言,獲得更多的道理。并且在表演的過程中拉近了同學之間的感情,而且小學生在好強、競爭意識強、表現欲明顯等特點,也會更加積極努力的學習和背誦,同時課堂氣氛很好的被活躍起來,學生更喜歡語文課堂,也就更喜歡語文,并且還自主加強了閱讀能力,通過表演將文字立體真實化,突出了課文的特點和主旨,增加了學生的表現力和自主創造能力,而且通過這種表演的方式也能讓學生更形象的認識善惡美丑,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
三、課內外有機結合
僅僅是課本的文章,很難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因此,課內外就要有機的結合,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上,無限的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這種結合,不僅可以是找課外的閱讀參考物,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續寫或者是仿寫。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就需要更認真更仔細的去了解文章的內涵、主旨并且能夠潛移默化的增強閱讀技巧,同時寫作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如在講《老師,你好》之后,可以讓學生寫下一些想對老師說的話,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結合課文內涵的拓展,并非是假情假義,無病的表達,是一種內心情感的真實寫照,是對文本情感與人文內涵的再次升華。通過這樣的寫作,與課文很好的結合,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都有所提高。但老師需要注意的是,對每次的課外延伸都需要立刻給予評價和評論,還要學生間互相比對,這樣學生就能找到差距,找到問題,也能在還沒有忘記自己所寫的東西與課文之間的聯系時就很好的得到鞏固和提高,這樣學生的閱讀、寫作、理解、評論等能力都有所提高,也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眼前一亮,更吸引學生的眼球。
總結:小學生的年紀雖然小,但是卻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和能力發展,因此在這個階段小學老師要打好學生的學習基礎,在閱讀課堂上老師要注意讓學生多讀多練多寫,增進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正確的指引學生的思想發展方向,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做好鋪墊。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閱讀的文本結合現實合理有效的安排閱讀課堂的閱讀技巧和閱讀策略,發揮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參考文獻:
[1]鄭麗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J].基礎教育.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