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李清照范文

時間:2023-03-18 18:44: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眼中的李清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李清照,是宋代有名的女詞人,她年輕時的生活十分富貴,中年開始,生活變得落魄,她所寫詞的內容隨之發生變化,變得有些凄涼。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詞人,她擅長寫詞,偶爾也寫詩。但她寫的詩并不比她寫的詞遜色。就拿入選《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里的詩---《夏日絕句》來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也表明了李清照的風骨。

李清照的詩都那么的有名,那她的詞就更不用說了。她青年時寫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首詞讓我知道了李清照家當時十分富裕,從“卷簾人”、“應是綠肥紅瘦”等這些詞語中體會出來的;同時,李清照又是一個仔細的人:她知道昨晚刮了一陣大風,所以很多花瓣都打落在地---“應是綠肥紅瘦”。

再看李清照中年時期寫的《聲聲慢》。這是一首凄涼的詞,“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一開頭,就讓讀者感到她格外的凄涼。經過我的查閱、搜索,我還知道了,這時的李清照,不僅有著凄涼,還有一種悲痛。

我眼中的李清照,她是一位宋代杰出的女詞人、才女!還是一位堅強、不貪富貴的人。

李清照的一生,隨著家庭的富貴、衰敗而跌宕起伏。我想,也許,就是這樣的遭遇,才造就了她的性格,創造了她的杰出的詩詞。

【范例2】

不知從何時起,莫名地對李清照有一種好感,這個著名女詞人,以她自己獨有的魅力,擊敗了那些明星大腕,輕而易舉地打動了我 ……

最初了解到她,應該是因為她的那首洋溢著愛國情懷的《夏日絕句》,后來嘴邊就一直掛著,直到書中出現了她的《如夢令》,我便讓爸爸打印了一份李清照詞選集,一有空就看。更有趣的是,我每次在寫李清照的詞,特別是那首《如夢令》時,都會很認真,很專注地寫。即使在心情低落甚至浮躁時,你在任何地方看到的詞總是很美麗,不然的話,我就會感到有點過意不去,好像對不住她似的。是的,就這樣地敬佩她。

篇2

那年初秋,在我山東濟南采訪,順路到章丘市的百脈泉公園去看泉。

古邑章丘,面積不大,卻有比萬里長城早約400年的齊長城,是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也有歷經600年滄桑,至今依然較完整地保留明清建筑格局的“齊魯第一村”。當時,這個村不被眾多人知曉,自《闖關東》上映后,這個叫朱家峪的古村變遠近聞名了。遺憾的是,由于當時急于回京發稿,只能在這座古村走馬觀花、匆匆而過,在百脈泉公園看了一個時辰的泉。即便如此,章丘的泉水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因為,多類名泉涌動時,蘊千般哲思、萬種風情。

百脈泉與知名度很高的濟南趵突泉相比,誰占上風?元代地理學家于欽,對二泉有過評價,不偏不倚,讓其在知名度上維持了雙贏:“蓋歷下眾泉,皆岱陰伏流所發,西則趵突為魁,東則百脈為冠?!崩先思耶敃r看到的泉形水韻,大概各有所奇,不相上下吧?

我觀趵突泉,像一位佩玉把扇的謙謙君子,儀態行止落落大方,可遠觀而不可近玩,宜唱和而不宜,表像呈現一種達官貴人的風度。被稱為“天下第一”的喝彩聲中,夾雜著亞圣的名句、畫家的丹青、康乾御筆、文豪佳句……如此顯得既矜持又高傲;我觀百脈泉,如見到了三三兩兩淡出名利場的瀟灑墨客、一群不受禮數和家規約束的山女相攜而來,他們的歌聲多是即興而吟的;行止皆是不計后果的,各自的名姓任由品賞者隨意感知。因此,你盡可與之隨意溝通、互訴心曲、放情親近,也可極為輕松地把她或他記掛或忘卻。不經意間,休閑時光便被渲染得既光燦又放逸,既愉悅又醉人。這大概就是我愛此泉的緣由。

若鳥瞰百脈泉,可見不同姿色、不同姿態的涌泉毫無章法地羅列在龍泉寺周圍。若從局部瀏覽眾泉的動態,又能真切地感到幾類奇泉各自獨立、各呈風采。這也是“泉分百脈、各有千秋”之特色吧!

未入龍泉古寺,先見墨泉。汩汩升騰到一定高度的激流被圍入石欄內,人們可用鼻尖兒感覺泉的甘爽與清涼。泉流的周邊呈輻散形水花,中心部分波峰激蕩,態勢遒勁、內涵厚重,像一位襟懷寬廣、智商過人的軍師,外貌氣宇軒昂,胸內深藏橫掃千軍的謀略。這股面積不大、但一秒的流量可達0.5立方米的墨泉,其“墨”字約有兩解:一為高涌的“泉柱”,內呈深碧色,近似墨染;二為著名書法家舒同在此當“縣令”時,常在此泉中涮筆。名字起得極隨便,觀覽的人也輕松,洶涌澎湃與恬靜超脫一經互動,倘若能抵消人們中的崢嶸與坎坷,那泉的深邃之處便值得讓人感悟一生。

最使我感慨萬分的是珍珠泉。那不僅僅是一泓形似珍珠的泉泊,細細品悟,它就是一段人生的心路歷程。

清澈的水底游魚往復。在巖縫縱橫間,悠然泛起一串串晶瑩、圓潤、飽滿、大小不一,升速不同的水珠。她們有的孑然獨行;有的成群結隊;有的超越群珠;有的謙恭禮讓,當泛升到波面時,聚合成一片富有夸張意味的、通體透明的氣泡,她們在玫瑰色晨光里顯得那么高傲、那么嬌柔艷麗。然而,當你剛要定睛觀看她們的形貌時,隨著一聲極小極小的、只有水面游魚才能聽到的“爆破”聲,泡沫消失了,水面重新復歸暫短的平靜。與此同時,水底那些源源不斷從巖縫間拼命向上攀升的“珍珠”,依然爭相浮動,難道是水面泛漾的膨脹、升騰,與點染色彩的氣泡瞬間消失,折射了人生的生老病死、愛恨別離?

看到“泉珠”的萌起與破碎,我由此想到了人生無止境的憧憬與有限的年華;想到了才露尖尖角時的歡暢和淡出名利后的失落;想到了多變商品的市場與日漸冷漠的人情;想到已然縹緲的、常??炕貞洸拍苷一氐哪欠菖f日的純真愛戀;想到只有通過不斷競爭、不斷進取,才免被社會遺棄的當下……沉思中的我,惟有俯首看珠泉,仰頭嘆浮生。

篇3

關鍵詞: 唐宋詞與人生;楊海明;書評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24-0001-02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边@是蘇軾總結人生的名句。而在那浩瀚的唐宋詞海中,也處處是關于人生的或喜或悲的詠嘆。盡管創造這些經典詞作的詞人們早已“鴻飛哪復計東西”了,但是從他們留給我們的這些珍貴的藝術寶藏中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在“泥上偶爾留指爪”中還原他們的人生,了解他們的生命體驗,進而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詞心”,感知他們的心靈呢?

這本《唐宋詞與人生》就是從人生的角度去解讀唐宋詞、解讀唐宋詞人的一本佳作。作者楊海明是研究唐宋詞的學術專家,任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他曾師從唐圭璋先生,其著作在國內外都產生過重大影響,而我們最為熟知的應該是他的專著《唐宋詞史》了,在詞學界獨領。而作者的其他著作也先后獲得很多獎項,并被譯成韓文,在韓國出版,另外還有四本著作在臺灣重版。

這本《唐宋詞與人生》則是作者在擁有了多年研究唐宋詞的心得之后,試圖從一個新的角度對唐宋詞進行研究的成果。在作者看來,著眼“人生”應是詞學研究的新視野,人生意蘊應是唐宋詞的“第一生產力”,因此作者便嘗試從人生的角度對唐宋詞進行研究,希望能有所收獲和啟發。

本書分上下編,分別從唐宋詞人的人生態度和生命體驗、兩宋詞中的人身世相和人生況味兩個角度來進行論述,以作者和作品為中心,結合人生的體驗探求詞作的詞心,十分有開創性和指導意義。

下面讓我們來詳細看看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以及我的拙見與心得。

一、“人生到處知何似,詞中自有黃金屋”――詞學研究應著眼人生

清末民初的詞論家況周頤在《惠風詞話》中曾說過:“讀詞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絕佳者,將此意境締構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慮,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倍鯂S《人間詞話》也開始將“人生”引入詞學批評,在他看來“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p>

在緒論中本書作者即提出并貫穿始終的觀點就是:詞學研究要著眼人生。人生意蘊是唐宋詞的“第一生產力”。在作者看來,唐宋詞無疑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最富生命活力、最具“活性效應”的。讀唐宋詞,能使讀者的感情世界更加細膩、豐富,心理面目變“柔”變“俗”,這種作用是其他的文學形式所難以望其項背的,亦是歷經幾百年時間的淘洗而仍舊沒有改變的。

追根溯源,作者認為,唐宋詞之所以能夠如此“古而不老”,打動人心,產生“活性效應”的首要因素就是因為其中貯存著十分豐富,且又能貫通古今人心的人生意蘊,人生意蘊乃是唐宋詞的“第一生產力”。而人們對其藝術美感的贊賞和迷戀則是相對次要的因素了。

作者通過以上分析,認為詞的研究應“著眼人生”。以往對唐宋詞的研究的側重點、落腳點基本局限在人生中的政治層面上,都未能從整體的、全方位的人生角度研究問題。而如果嘗試從人生的角度研究詞學,就會使視野開闊得多。詞表現人生有兩個特點:一是尤其擅長于表現私生活環境中的人生情思,二是特別致力于表現人生情思中最為精微深細的部分。所以,從人生角度論詞,更需注重“方位”和“層次”問題,要多方位、多層次論詞。以上這些也是整本書的核心觀點。

寧宗一在《關注古代作家的心態研究》一書中說:“有史無情是史官所長,有情無史乃詩家之風?!彼裕膶W重在有情,作品貴在動人。文學的實質就是人的靈魂學,人的性格學。在我看來,要研究詞理解詞,自然與研究詞人離不開。不僅僅要像作者說的那樣多方位、多層次論詞,更要具體化,既有分工,又有整合。我認為不僅要從生存環境的角度來研究當時詞人普遍的處事心態,同時也要從深入心靈的角度去探討詞人們的價值取向,還要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去還原當時的歷史,了解當時詞人們多彩的人生體驗,當然,更要從每個不同人的具體人生經歷對他們進行個案的研究和分析,從而更好地解讀其作品。

由此可見,著眼人生來研究唐宋詞不僅是一個全新的觀念,有很好的前景,而且真的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有內有外,有個體有全局,這樣才會讓我們在研究中有所收獲,有所見地。

正是“人生到處知何似,詞中自有黃金屋”啊!

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唐宋詞人個體的人生態度和生命體驗

在本書的上編,作者以作家為中心,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詞人或詞人群體進行個案分析,重點論述他們的獨特人生經驗和人生態度,基本顯示出唐宋詞人在處置人生重大問題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心態及其個性化的感情世界,同時也能更好地了解宋詞。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蘇軾和辛棄疾這兩位可以說是宋代詞壇上造詣最高的兩位詞人的研究方法。

首先來看蘇軾。作者認為,蘇軾其實并不是如林語堂先生所言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一個天生就樂觀的人。而他真正的定位應是“識透天命的達觀主義者”。他之所以能如此達觀,其實是因為他聰明睿智地看透了一切。

蘇軾廣泛地吸收了儒釋道三種思想,在大半生的人生體驗和覃思深慮后,發出了“人生如夢”的人生感悟,這也成為他擺脫煩惱、掙脫世網的思想武器。而正因為他透徹通曉事理的睿智和善于變換角度看問題的聰明,才使得他在憂患來臨時能一笑置之,在日常生活中,則更能充分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時光。在蘇軾的心中,“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的任命思想早已武裝了他的頭腦。同時也造就了他獨特的人生觀

但是在我看來,蘇軾之所以能活得如此瀟灑,絕對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聰明睿智那么簡單,其實多少詞人都發出過“人生如夢”的感慨,“人生苦短”更是唐宋詞人的集體性哀嘆,但為什么偏偏只有一個蘇軾能如此隨遇而安,高唱著“此心安處是吾鄉”呢?首先,當然是與其天生的性格分不開了,要不然蘇軾的父親蘇洵也不會就他們的名字(軾、轍)對兩個兒子進行那一番發自肺腑的評論了。同時,與他思想中的價值觀念也十分有關系。蘇軾為什么能如作者所云聰明地變換角度看問題,其實這種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態度主要是在黃州形成的。

而他在我眼中,也并不是個任命的人,所謂的“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其實是說自己的一種勇氣,或許大的天命不歸自己主宰,但是在我所生活的環境中,在我所能改變的范圍內,我仍舊可以做出不違我心的選擇,仍舊可以駕著自己人生的方舟自由而快樂地在人生海洋中馳騁。

當然,蘇軾只有獨一無二的一個。那個既憂患人生,又熱愛人生,既嚴肅執著,又豁達樂觀的聰明而又可愛的東坡居士形象自會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解讀。我在這里,擺出我和作者兩種不同的觀點,其實也只是想說明在著眼人生的角度研究唐宋詞時,在人生個例的研究上,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會有很多不同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見解,而這些,都是我們應該鼓勵的。

但是,作者在對辛棄疾的人生體驗及其“詞心”的新穎解讀上,倒是真的令我覺得十分巧妙,十分佩服。在作者看來,辛棄疾之所以會成為一個“材大唯無用”的悲劇性人物,其實是因為他的兩次生命角色的錯位。一次是由一位驍勇善戰的武將“錯位”為一位處理俗務的文吏,一次是由一位極富才干、本可做一番大事業的能吏“錯位”為一個隱居鄉間的閑人。正是這兩次角色的錯位引起了稼軒的憤懣與悲憤,從而使他的詞作中充滿了政治幽憤與人生悲涼。

三、“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意”――兩宋詞中的人生世相和人生況味

在本書的下編,作者改以作品(宋詞)為中心,按照詞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和詞所表現的感情內容對兩宋詞苑展開“土質――物種”的分類研究。

宋代詞人的生存狀態和人生況味是相當豐富復雜的,既有“酣玩”和“雅玩”的人生享受,又有夾雜著甜蜜和苦澀的戀情體驗,更遭受過種種不如意事件的打擊乃至亡國的災禍,因此其人生世相和人生況味可謂五光十色和復雜難言。

在本編中,作者分了四章進行論述。首先從縱情歡娛的角度看宋代社會的享樂風氣和享樂詞篇,認為享樂成風是宋人“快活人生”的社會土壤,并詳細舉例論述了城市風光與都會詞、四時游賞與節序詞、酒色歌舞與宴會詞。其次作者又從詩意消遣的角度看宋代詞人的高情雅趣和“雅玩詞篇”,探討了宋人的嗜“雅”傾向。并詳細舉例論述了休閑生活與園池詞、郊游活動與泛舟詞、山水之趣與隱逸詞、賞花之樂與詠梅詞、結社唱酬與西湖詞。再次作者從“愛的煩惱”的角度看宋代詞人的戀情生活和“言情”詞篇,先分析了宋人比較開放的戀情生活和“詞為艷科”的一代文學奇觀,然后又具體分析了帶有喜劇色彩的艷遇詞與歡愛詞、浸染著悲劇意味的離別詞與相思詞、撫今追昔、長歌當哭的悼亡詞和交織著戀情心理的傷春詞與悲秋詞。最后作者又從無處避愁的角度看宋代詞人的人生憂患和怨嗟詞篇,分析了嗟老嘆貧、懷才不遇的寒士詞,去國還鄉、憂讒畏譏的貶官詞,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的傷亂詞,以及衣食無愁、因閑而生的閑愁詞。

其實,宋代詞人的詞篇肯定遠遠不止這幾個類別。化用一句李清照的名言:“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意”,的確,宋詞中有太多博大的意境,太多精微的情感,怎么能是幾個類別就能概括出來的呢?可是,透過作者向我們列出的這幾個類別,我們卻可以從幾個側面去了解宋人多彩的人生體驗,去走進宋人豐富的精神世界。

在作者的分類中,我認為還可以增加禪理詞或是哲理詞這個方面。在宋代,雖然當時由于優遇之幸和詩意享樂,以及由于科舉的完善和范圍擴大,“士不遇”情結有所淡化,物質環境較為寬松,但是精神的禁錮卻比唐朝時有所加重,人們受到的思想痛苦有增無減。所以,宋人的思想十分深邃,在詩中就大有理趣,在詞中當然也不例外,東坡的“也無風雨也無晴”不就其實含有很深的哲理嗎?而諸如黃庭堅、王安石也都對佛理有很深的研究,寫過很多很有禪理的詞,所以,我相信,對這類詞進行研究,一定也會有不小的收獲。

當然,諸如飲酒詞等其實也可以看出詞人們的許多人生況味,也有很大的研究價值,所以,還是那句話,“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意”,對唐宋詞與人生這個課題還有很多深埋的寶藏,等待我們去挖掘,作者所謂的“土質――物種”的分類研究還有很多種子要播種,還有很多物種要尋找。

“人生到處知何似?”當再提出這個問句的時候,我想,讀了這本《唐宋詞與人生》,每個人都應該在那飄著淡淡墨香的詞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答案了吧。這本書確實是一本好書,讓我們走進了宋詞的世界,了解了詞人的人生,也為我們研究宋詞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野,對我有很深的啟發。而我想,在詞這個黃金屋,顏如玉中,我們也應該看到自己的人生,理解自己的人生,進而描繪自己的人生藍圖,這或許是一種更大的意義和收獲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