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借書說范文

時間:2023-03-30 19:35: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黃生借書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l)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2)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

(3)環滁皆山也《醉翁亭記》

(4)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借助于“乃”、“是”、“為”、“則”、“悉”、“本”等詞構成。

(1)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銘》

(3)項燕為楚將《陳涉世家》

(4)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5)此悉貞良死節之臣《出師表》

(6)臣本布衣《出師表》

(7)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3、“者”、“也”都省略,單以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作謂語來表示判斷,也是文言文中判斷句的一種形式。

(1)七略四庫,天子之書《黃生借書說》

篇2

下埔小學四(1)班 鐘裕濤

指導老師:張壽泉

說起我們班,那可是一大堆“書蟲”,不信你去問問我們班哪個沒有戴眼鏡。想和“書蟲”借書是難,想從“書蟲”手上借好書那就更難!

星期四下午,我想和“書蟲”黃千惠借一本書名叫《80天環游世界》的書。那可是她的最愛,我就更難借了。我走到她面前說:“你能不能借我《80天環游世界》?”“不!”她大聲說道:“你可以借,不過你得好好做。”“做什么?”我問。她對我大吼:“白日夢!”

我火冒三丈,和她經過一番“口水戰”之后,我終于借到了,但有二個條件:1、放學時還書;2、撕破要賠償。雖然我很難接受,但還是答應了。

篇3

一、提問要適時

課堂問題的設置,最忌諱的是那些大而不當的問題,在學生的思維還未進入理想境界,提高的時機尚未成熟之際,就匆匆忙忙地提出一些較深奧的、帶有研究性質的問題,這自然很容易讓學生的思維陷入一種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的境地。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選擇合適的時機提問,使教學靈活有效。此時,教師要提出一些拓展性的問題,使學生知道知識是無止境的,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引導學生在廣闊的空間發展。

二、提問要適度

課堂問題設計的難易要有層次,它必須是與學生的認識水平相當,且要循序漸進。課堂提問應杜絕那些“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的提問法,為提問而提問,提出一些游離于課堂主題之外的小而瑣碎的難題,讓學生在一個個無聊的問號前疲于奔命而又難以實現思考的價值,這些問題會使課堂陷入一種龐雜而無序的混亂狀態。教師絕對不能過早地拋出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應該及時地設疑質疑,于無疑處生疑,使學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權威答案的基礎上再推開一扇窗子,看到更美的風景。第一,要恰到好處地掌握提問的頻率。第二,問題的設置要疏密相間,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才符合學生的思維規律和心理特點。第三,問題要提得準,富有啟發性。第四,要根據具體內容提出,難易要適度,要有針對性。第五,提問的對象要明確。一般來說,基礎知識提問要面對中等生和后進生,而知識難點的提問應面向學優生。第六,每堂課的問題設計都要有廣度、深度、坡度,面向全體學生。總之,要把知識的“果實”放在學生跳一跳能夠得著的位置。也就是說,課堂提問既不能讓學生望而生畏,又不能讓學生不動腦筋就輕易答出,而要讓學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適度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通過積極的思維取得成功,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

三、提問要有趣

課堂提問的關鍵因素是學生潛能的極大挖掘和學生人性的極大展現,使學生感到被尊重與被賞識,并由此激發學生最強烈的求知欲望。為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特別要重視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滿足學生好奇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和思考。因此,課堂問題的設計必須新穎有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我在教學《黃生借書說》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我”借書讀時的復雜心理,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在書店里因為借書看而不買書,遭到書店管理員拒絕的經歷呢?”很多學生馬上舉起手。我又問:“那在這樣的情形下,假如你偶爾遇到書店管理員大發慈悲,借到書讀書時的心態是怎樣的?”我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我”和書店管理員,并要求學生邊演邊用獨白的方式,把各自的心里話說出來。此時,學生興趣高漲,在切身的表演中體會到作者借讀的復雜心理,課堂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當學生為尋求答案而努力研討并獲得成功后,他們就會為自己的成功感到愉悅。

四、提問有創意

篇4

關鍵詞

藏書

私人藏書

藏書樓

長期以來,中國的學者通常認為中國古代私人藏書是“秘而不宣”、“藏而不用”的,事實上,對藏書出借持通達、開明態度的藏書家歷代不乏其人,魏晉南北朝時的崔慰祖可算早期代表。《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記載:“(崔慰祖)聚書至萬卷,鄰里年少好事者來從假借,日數十帙,慰祖親自取與,未嘗為辭”,其后還有五代時期的石昂,“家有書數千卷。喜延四方之士,士無遠近,多就昂學問,食其門下者或累歲,昂未嘗有怠色”。宋代的宋敏求,家有藏書三萬余卷,多精審之本,其豁達肯借著稱于時;同一時期的聞人滋,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稱其“多蓄書,喜借人。自言作門客牙,充書籍行”。明清時期的岳浚為抗金名將岳飛九世孫,積書萬卷不吝借人,故“一時名士多游其門”;曹溶寫成《流通古書約》一卷,首次提出古籍流通法,立約促進圖書流通;顧陛升認為其藏書若能為他借,則書得其用,非徒藏書虛名,故其家門庭若市,借書者幾乎無日不有;蔣風藻“輒假借不少吝”;季文田“許通假”……,皆系古代開放藏書的藏書家。

更重要的是,據史料發掘,我國古代還有一些私人藏書家辟出專室,供眾人借閱,有些還要代辦食宿。最早可以追溯到晉代的范蔚。據丁申《武林藏書錄》載:范蔚“有書七千余卷,遠近來讀者常百余人,蔚為辦衣食”。此后各代都有此類代表,如五代時期德竇禹鈞,“聚書千卷,禮文有行之儒,延置師席。無問識不識,有志于學者,聽其自至”。江州陳氏“建家塾,聚書延四方學者,伏臘皆資焉。江南名士皆肆業于其家”。到宋代,胡仲堯家“有華林山齋,聚書萬卷,大設廚廩,以延生徒”。蔡瑞“念族人多貧,不能盡學,買書置石庵,增其屋為便房,愿讀者處焉”。北宋建昌人李常(字公擇),也曾將自己的李氏山房藏書九千卷捐于廬山五老峰白石庵僧舍,供眾閱讀,蘇子瞻曾撰《李氏山房藏書記》表揚之。明末清初更是出現了一系列專門營建用于向貧寒學子提供閱讀的私人藏書樓,如徐火勃的紅雨樓、周永年的籍書園、孫衣言的玉海樓、張金吾的愛日精廬、國英的共讀樓、黃澄量的五桂樓等,無論是規模還是影響都是古代開放私人藏書樓中的佼佼者。至清代則更為突出,丁雄飛的古歡社、陸心源的守先閣、黃樹谷的廣仁義塾、張敦仁的六一堂、孫星衍的孫氏祠堂等均列其中。

通過分析這些致用開放的私人藏書樓主人的開放思想、開放行為和實踐,闡釋這種致用開放思想為藏書家自己、鄉邦文化以及后世帶來的影響,可以使我們更清晰地理解我國社會力量參助圖書館事業的起源和發展,為引導和促進社會力量參助圖書館事業提供理論基礎。

2古代致用開放私人藏書樓主人的開放思想與行為

中國私人藏書經過長期發展,到明清進入全盛時期。秘惜珍藏的保守派私人藏書家在這一時期更加繁榮,其珍秘之善,保管之嚴超越歷代,甚至出現了嚴格執行族規“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的天一閣。但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具有開放意識的私人藏書家們,從書厄或切身體驗中清醒地認識到,要使所藏文獻共用、共享,才能提高其利用價值。他們的開放思想和理念,依據史料可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2,1“儲書供眾”、“互借共讀”

致用開放的私人藏書家們普遍認為藏書不應是私有財產,應是人類的共同財富,藏書除藏書家本人及家族利用外,更重要的是為天下人共同使用。藏書家李如一認為“天下好書,當與天下讀書人共讀之”,建造“得月樓”,允許所藏普通書籍出借。清代孫衣言建造“玉海樓”,張貼通告:“鄉里后生,有讀書之才、讀書之志,而能無謬我約,皆可以就我廬,讀我書。天下之寶,我固不欲為一家之儲也。”供有需要的人不僅“恣其閱覽,且供膳宿”。充分發揮藏書的價值,張金吾更是“樂與人共,有叩必應”,指出:“若不公諸同好,廣為流布,則雖寶如球壁,什襲而藏,于是書何裨?于余又何裨?”周永年則認為如果能將私人收藏公開,那么“古人著述之可傳者,自今日永無散失,以與天下萬世共讀之。”他不僅這樣說,而且在實踐中身體力行,將自己一生辛苦積蓄的萬卷藏書全部公開,以“招致來學”,并把他的藏書室命名為“藉書園”,藉者借也。至清道光年間,內閣中書國英將這種“天下共讀”思想推向極致。國英鑒于保守藏書家將自己的所藏“秘不示人,而寒儒又苦于無書可讀”的狀況,建藏書樓五楹名曰“共讀樓”,意即將藏書讓大家共讀。談及為什么這樣?國英說:“其所以不自秘者,誠念子孫未必能讀,即使能讀,亦何妨與人共讀,成己成人,無二道也。”“成己成人,無二道也”道出了這些推崇“儲書供眾”、“互借共讀”的藏書家們的肺腑之言。

2,2“傳布為藏”、“流通開放”

主張致用開放的藏書家們普遍認為,流通藏書是保存祖國文化遺產的根本有效、切實可行的途徑,批評保守藏書家們“知秘藏之為守,而未知廣傳于世之為善其守也。”所以,他們主張“傳布為藏”,認為“賢哲著述,以俟知者。其人以借書來,是與書相知也。與書相知者,則亦與吾相知也,何可不借”,并認為“借書于人,對別人有益,對自己也有好處,何樂而不為?”而且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將自己的藏書開放,供別人借閱。清康熙年間,曹溶提出《流通古書約》,希望藏書家之間互相傳抄有無,倡導流通,是我國最早的較完整地論述公開利用藏書的專著,在圖書館學史上有重大意義,得到一些藏書致用私人藏書家的響應。丁雄飛與黃虞稷制定的《古歡社約》,吁吁盡出家藏秘本,互通有無,以“盡一日之陰,探千古之秘”。黃虞稷除與丁雄飛有協議外,又常與江左諸名士約為經史會,以資流通借閱,得到眾學者的響應。清代名儒周永年認為“蓋天下之物,未有私之而可以長據,公之而不能久存者。”指出公開藏書是保全書籍的重要途徑。同時繼續發展曹溶的流通學說,將私人藏書流通推及到官府藏書,著《儒藏說》,以求廣泛流通官藏,既可以保全書籍又可以使一些貧寒士子得到看書的機會。周永年主張公開藏書,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得不到支持,反被世人譏笑為迂腐,其愿望未能堅持,但它所倡導的“傳布為藏”、“流通開放”思想,在我國圖書館事業史上卻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2,3“考鏡校勘“、“刊刻流布”

在許多藏書家心目中,刊刻古籍是流布藏書的最佳形式,也是服務社會、留芳百世的至高境界。正如張海鵬所說:“藏書不如讀書,讀書不如刻書,讀書只以為己,刻書可以澤人。上以壽作者之精神,下以

惠后來之沾溉。”晚清名儒張之洞的《勸刻書說》反映的也是這種藏書而刻書利他惠人的高尚境界。由于歷代輾轉抄寫或刊刻的誤失,古書中幾乎沒有不出錯訛的,“無錯不成書”之諺即是這一現象的歸納。針對此現象,幾乎所有致用開放的私人藏書家都會自覺而欣然地擔當起校書糾誤的職責。他們基本以自家藏書為校勘對象,或孤軍奮戰,或相互切磋,長年累月地進行著無休無止的校書刻書工作。玉海樓主人孫衣言生平努力搜輯鄉邦文獻,依托私藏的溫州地方特色藏書,刊刻《永嘉叢書》。張海鵬的侄子――愛日精廬主人張金吾認真校刊《學津討源》、《墨海金壺》和《借月山房匯鈔》等群書。紅雨樓主人徐火勃將藏書刻梓作為自己的責任,認為“前輩有著作而名不彰,乃后進之責也。”所以他多將別人的著作刻梓。更重要的是,徐火勃認為“縉紳豪杰之士,其人已往,其骨以枯,所藉以垂不朽者詩與文耳,當自苦心冀后世有子云而知太玄也,編次必須次第精詳,讎校必須字句磨勘。”此外,“先輩遺文譬之鳳毛麟角,若今人重梓而不收,后來必至泯泯無傳矣,可不惜哉。”所以他非常重視在刻書之前反復讎校,追求底本的完善和刻印質量的完美,嚴格要求自己所刻既可以使作者精神發揚光大,也可以沾溉后人,精校出善本,流傳至今的歷代典籍,其字里行間無不浸透著藏書家的心血汗水。

3古代私人藏書樓開放藏書的效果和影響。

3,1藏書自用,學術成果豐碩

我國古代私人藏書家聚書、藏書的首要目的是為了自己讀書的需要。各開放的私人藏書樓主人都利用藏書取得許多學術成就。紅雨樓主人徐火勃利用紅雨樓藏書編著《徐氏紅雨樓家藏書目》和《紅雨樓題跋》兩部藏書方面的著作。《徐氏紅雨樓家藏書目》是目錄學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收明代集部書較多,其中“明詩選”部分對作者簡歷著錄頗詳,所收版本又多系善本,是關于明代藝文的寶貴資料。徐氏利用藏書勤于著述,著有《筆精》以及編有《雪峰志》、《武夷志》等數種方志。張金吾利用愛日精廬藏書所著的《愛日精廬藏書志》,詳細記載了一代藏書名家的秘藏,使許多失傳的古本得以留檔存案,創制了藏書志這種目錄新體制,在中國目錄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從此傳統目錄在體制上有了新突破,既開聚書之門徑,又標讀書之脈絡,將揭示藏書與指導讀書的多種功能融于一體。五桂樓主人黃澄量利用五桂樓藏書,手輯《今文類體》,此書是研究明代版本目錄學,保存明代文獻的重要著作。此外還著有《姚江書畫傳》、《五桂樓書目》等著作。開放的私人藏書樓的另一個主要目的與用途是延師以教子孫,他們依據儒家傳統的道德觀念,希冀子孫們好學上進,讀圣賢書,達則致君澤民,窮則能善其身。大多數私人藏書家的藏書、用書活動都是家族幾代人的努力和承繼。五桂樓所屬的黃氏家族累世藏書、讀書,幾代人(黃澄量、黃肇震、黃安瀾)都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孫衣言、孫詒讓、孫延釗祖孫三代也都利用玉海樓的藏書取得很大成就。

3,2公開私藏,貧寒學子受益

致用開放的私人藏書樓因其對外開放、公開借閱使得當時許多寒儒受益,如元代賈輔在萬卷樓筑一室,以供郝經閱讀藏書,從而使一文不名的郝經成為元代著名學者,賈輔經常對郝經說:“向吾之書貯于樓中,今則貯子腹中。向者大圣人之道布于方策,今則布諸子之心矣,子其貯光揭耀,俾吾之書用于世,以濟斯民,則子之腹乃萬世之府也”。此外,王安石、歐陽修等著名大家的成才也都得益于開放的私人藏書樓的無私借讀。王安石長期借閱宋敏求所藏的唐人詩集,編成《唐百家詩選》一書,《歐陽文忠全集》卷148記載歐陽修曾多次向宋敏求借書,其信中言“欲告借少書籍,承不為難,今先欲借九國史,或逐時得三兩國,亦善。”余姚五桂樓藏書主人黃澄量,對藏書樓除明確規定后世子孫可登樓展視外,并聲言“或海內好事者愿窺秘冊者,聽偕登焉”。五桂樓確實也是這樣做的,有友人自遠方來,黃家不僅“恣其閱覽,且供膳宿”。使得當時許多學人不辭遠途勞頓,跋山涉水來到四明山西麓的梁弄,以一登五桂樓為快。《五桂樓書目》前附有許多學人對五桂樓的題詞,如邵瑛的《登五桂樓看藏書》:“總少人間未有書,洞天深處竟何如,名山盛業君都擅,不數瑯娘福地居。”黃直的《贈五桂樓主人藥溪先生》:“四明山上云漢章,五桂樓前經籍光,聞道宗袞昔建此,網羅欲過千頃堂……”這些都形象地描述了五桂樓藏書之富及士人學子競相爭閱之盛況。清乾隆時杭州的袁枚把藏書公之于眾,且期讀者成才之心切切。這些致用開放的私人藏書家不僅利用藏書供自己研究學問,且用以獎掖后進,令人感佩。

3,3共享私藏,滋養鄉幫文化

一個地區的文化氛圍與承繼多少與當地藏書家的藏書流通開放程度相關。上述6個開放的私人藏書樓有3個(浙江瑞安的玉海樓、余姚的五桂樓和江蘇常熟的愛日精廬)修建在江浙地區,這與江浙地區深厚的藏書文化有很大關系。以愛日精廬所在的常熟為例,據統計,從五代末至現代的私人藏書家多達一千零三十九人,而其中常熟人就占百分之十。另據《重修常昭合志》統計,歷代常熟有唐進士一人,宋進士八十三人,明進士二百二十八人,清進士一百五十九人。其中狀元八人、榜眼四人、探花五人。即使現在,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工程院院士中,常熟籍的有二十人,另外,孫衣言玉海樓所在的瑞安,也是藏書文化很濃的地區,據瑞安市方志文獻記載,瑞安城自宋代以來曾建有數十座藏書樓,出現了比戶書聲、文人淵藪,名人輩出的文化現象,濃郁的文化氛圍造就了一代代學人,涌現出永嘉學派代表人物陳傅良、葉適,南戲鼻祖高則誠,書法家姜立綱,樸學大師孫詒讓,校勘學家李笠、歷史學家周予同等,他們都得益于當地豐富的藏書樓文化的熏陶和滋養。藏書流通開放對鄉幫文化的影響由此可見。

3,4考鏡校勘,嘉惠后代學人

致用開放的私家藏書樓主人,通過編印家藏書目來傳播藏書信息,或以刻書為己任來廣傳秘籍,或提供借用以享私藏。他們在收集整理藏書的過程中,將自己收藏的典籍著錄于簿,書名、卷數、作者一一了然,又或敘其內容,辨其源流,考其篇目,論其得失,因此給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貴的關于文化典籍的史料。如《愛日精廬藏書志》和《愛日精廬藏書續志》(現存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詳細記載了一代藏書名家的秘藏,使許多失傳的古本得以留檔存案,創制了藏書志這種目錄新體制,既開聚書之門徑,又標讀書之脈絡,將提示藏書與指導讀書的多種功能融于一體,周永年的《借書園書目》5卷(現存上海圖書館)、黃澄量的《五桂樓書目》4卷(現存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國英的《共讀樓書目》10卷(現存北京大學圖書館),這些書目以其豐富的大小序和解題內容,為后代學子介紹各種典籍的詳細情況,起到導引讀書、指示門徑的作用。這些書目著錄家藏、傳遞書訊、方便利用,時至今日仍是查考中國文化學術盛況和典籍版本源流及存佚情況的重要工具。此外,明清以后,更多的藏書家認識到刊刻更能使善本化身

千萬,流布世間,因此紛紛加入刻書行列,更重要的是,他們并非原版本簡單復制,凡經他們所校、輯、刻的罕見古籍已融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正是對典籍負責,對子孫負責的崇高使命感支撐著無數藏書家默默無聞地沉浸于陳編爛簡的整理中,從事著“為人作嫁”的苦差。在古籍校勘方面,為了一種古籍的校勘,許多藏書家往往需要埋首故紙,昏天黑地耗費數年光陰。明代趙用賢為校五卷本的《洛陽伽藍記》,先后用了8年時間,以5種不同本子的校讎,共改正誤訛增補遺漏860余字,方使這本不算太厚的書成為完本,其字里行間無不浸透著藏書家的心血汗水。同樣為了使一種殘缺不全的書能夠配成完書,藏書家往往不辭勞苦,遍訪各家、書肆,或于雜書中拾遺補缺,或從面鋪、街頭搶救出被當作廢紙的斷簡殘編中輯佚,使無數珍本能夠破鏡重圓、完美再現。正是他們使殘篇斷文、凌亂不堪、桀誤極多的古籍變成善本,使文獻免于湮沒在歷史塵埃之中,在瀕于滅絕前得以保存,為我國古文獻的整理和保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不可否認,秘惜所藏的封閉性是古代私家藏書的主要特征,但仍有部分藏書家通過提供借用以共享私藏、通過編印家藏書目來傳播藏書信息,或以刻書為己任來廣傳秘籍。更有私人藏書家公開開放思想,并在“儲書供眾”、“流通開放”思想的指引下,專辟場地,招致來學,營造讀書氛圍。這種出于經邦濟世目的而開放藏書的做法,以及他們在藏書理論、典籍保護和利用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都為后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特別是他們的藏讀精神、開放思想,至今仍應為現當代圖書館所繼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歐陽修,新五代史(卷34)。徐無黨注,北京:中華書局,1974:371-372

2歐陽修,與宋龍圖。見:中國歷代藏書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177

3陸游,老學庵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79:7

4袁逸,試論中國古代民間借書活動。見:黃建國,高躍新,中國古代藏書樓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9:362

5肖東發,中國古代私家藏書的歷史貢獻及其人文精神,[2010-02-13],hitp://www。publish,pku,edu,cn/Browse,aspx?ID-821。

6同4:362

7梁戰,郭群一,歷代藏書家辭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289

8趙連穩,北京的古代書院。文史知識,2007(9):57-61

9僧文瑩,湘山野錄。北京:中華書局,1991;14

10張勁松,蔡慧琴。家族書院與家族發展的互動解讀――以唐至五代時期的家族書院為例,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6(5):46-48

11鄭麗軍,何槐昌,浙江宋代藏書家小傳,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03(4):69

12鄭偉章,李萬健中國著名藏書家傳略,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65-68

13王國強,明代日錄學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47

14周永年,儒藏說,見:李希泌,張椒華,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82:47

15章學誠,文史通義,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244-245

16同4:282-288

17匡淑紅,李云,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簡析,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5(2):85-88

18徐凌志,中國歷代藏書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364

19同4;223

20同4:226

21,江浙藏書家史略,北京:中華書局,1981:58

22同14:59

23李希泌,張淑華,中國古代藏書與近代圖書館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82:45

24葉昌熾,藏書紀事詩,王欣夫補正,徐鵬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618

25徐火勃:《紅雨樓文集》(下),抄本,1959:117

26徐火勃:《徐興公尺牘》,傳抄本,上卷:18

27郝經,全元文,卷31

28同4:223

篇5

前不久,《浙江省高等學校面向普通高中學生開發開設大學先修課程的指導意見》出臺。《意見》規定,先修課程可以由高校獨立開發或與普通高中合作,可以在高校開設或在普通高中開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課,有計劃地到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職業學校修習先修課程。不同的選修課學分不同,考試方法也不同,不一定會采取傳統的卷面考試,而會以多元化評價的方式進行。

厲害!福建高中生提60條城市規劃建議

從2011年開始,福建漳州市有一位市民在市城鄉規劃局的網絡留言平臺上,陸續寫了幾十條關于漳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的建議。而揭開這名市民的神秘面紗時,人們不禁吃了一驚。他既不是業內學者,也不是規劃建設工作者,而是一名年僅15歲的男孩。他叫曾志涵,是漳州一中高一(8)班的學生。

“關于城市規劃的想法猶如泉涌,但是當時不知道這樣的想法可以告訴哪個部門。”曾志涵說。他從小就喜歡抱著地圖冊鉆研,所以平時也會把一些想法隨手記下來,積累到一定數量,再把它們整理出來,繪制成粗略的圖案。從2011年11月開始,曾志涵把自己的一些想法陸續發到當地城鄉規劃局網站上,“關于漳州舊火車站改造的建議”“關于做好南靖土樓景區規劃的建議”“關于歷史街區的問題”……共計60條,很多都得到了詳盡回復。同學們都很佩服他。

有趣!中學校園里的“無門圖書館”

灑滿陽光的大窗下,錯落的原木書柜仿佛沙發。書架有三層,伸手可及。任何人抽出一本書就可以坐下。圖書館出入沒有任何人員、儀器檢查管理。想要借書,只需自己在刷卡器上刷一下書號、學生證。沒有門,自然也不存在“關門時限”……――這里就是寧波鄞州高級中學的無門圖書館。

“如果我們把學生當做君子,他們就是君子。”無門圖書館的創始人、鄞州高級中學原校長王賢平說。幾年下來,圖書館文化,已經在鄞高成了“時尚”。同學們不光自由地借書,看書,畢業的時候,還會主動捐書。

傳奇!21歲學生玩10年“足球經理” 受聘豪門主教練

玩游戲純粹是浪費時間?不一定!最近,阿塞拜疆頂級足球俱樂部巴庫FC隊聘請了球隊的新主帥,令人驚奇的是,這位新任主帥年僅21歲。球隊看重的竟是他在“足球經理”(Football Manager,簡稱FM,一款模擬現實中職業足球經理人及主教練的游戲)中的深厚功力。這個消息,被眾多游戲愛好者奉為“勵志傳奇”。

“自從2002年開始擔任球隊主帥開始,我已經有了10年的執教經驗,我執教過的球隊包括曼聯、皇馬、切爾西、AC米蘭……哦,對不起,忘了說了,都是在游戲里。”巴庫FC主教練武加?候森法德說。

實際上,武加從去年上半年起就做好了進入足球圈的準備,2月他正式受聘于巴庫FC成為了球隊顧問兼預備隊教練,在最近的競聘中又獲得了主教練的職位。武加最大的目標就是將巴庫FC帶入歐羅巴杯的資格賽。

他們說

@樂 嘉 父母常為子女的問題擔憂,卻極少想過很多是父母造成的。父母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永遠無法解決子女的問題。

來自新浪微博

@鄧 飛(“中國貧困山區小學生免費午餐”發起人,曾任鳳凰周刊首席記者) 一記者問我,如將免費午餐當做一場成功的微博營銷,它最大技巧是什么?我說,無須其他,赤誠,即可。

來自搜狐微博

@黃健翔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鳥叔祖父因韓戰從北逃南,有家族生意。鳥叔是第三代唯一男丁,1996年被送去美國,但他沒去讀經濟學管理,卻去了伯克萊音樂學院,期間狂迷Rap,2000年因父母怒其私改學業停止匯錢被迫回國,2001年出第一張專輯即大賣,江南Style已是其第6張專輯。他早憑Rap和舞蹈紅透韓國。

來自新浪微博

@第六感心理學 當你不再需要通過別人的認可來證明自己的時候,你就真的強大了。

來自搜狐微博

@思想廣場 喬布斯如何開會?1.把無關人員趕出會議室。喬布斯認為,人多并不是更好創意的必要條件。2.他希望參與會議的每個人都積極參與討論,他不需要聽眾。3.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每個星期一上午,他都召集軟件、硬件、設計、金屬、塑料、玻璃技術方面的專家回顧和改善產品設計,十幾年來幾乎從不間斷。

來自搜狐微博

篇6

關鍵詞:圖書館藏書;丟失損毀;防范措施

圖書館作為收集、整理與保存圖書信息資料,以供公眾或特定對象利用的公共機構,履行著教育、文化、資訊及休閑等多項功能,其首要目標在于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然而,隨著服務范圍不斷擴大、讀者人數不斷增加,圖書損壞、丟失現象時有發生。這不僅給圖書館的文獻資源造成極大的損害和財產的浪費,也直接影響藏書的利用和讀者的利益,同時給工作人員的管理增添了很大難度。因此,在具體的工作需要采取各種措施把損失減少或控制到最低限度。

1圖書館藏書丟失損毀現狀

圖書的損毀現象有很多,有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如藏書環境的度、藏書害蟲、藏書霉菌、鼠類、有體、光線、灰塵、自然災害等。但人為損壞因素也很多,如:讀者撕頁、涂劃、污損、掉頁 丟失等。

1.1圖書污毀

有的讀者不愛惜從圖書館借來的書刊,缺乏愛護公共財物的公德意識,有意或無意的在所借書刊上面潑上墨跡、油污、飲料、水漬等等,如此被污染過的圖書不利于其他讀者的再借閱,也很容易使圖書皺折,發黃,發霉,變脆,使得書身分家,封面殘缺不全,無法繼續提供再借閱,縮短了圖書的壽命,不容易保存;有的讀者借閱后就在書中自認為難點和重點劃線, 加上各種記號, 造成視覺污染。

1.2圖書丟失

針對圖書的丟失,其原因有很多種,比如:真實的丟失,學生真的是不小心把圖書弄丟、虛假丟失,學生覺得這書對自己來說有保存價值,假裝丟失,反正這書價格低,就是 10 倍賠償對自己來說也沒有多少損失。以上種種不負責任的、道德意識淡薄的行為,給圖書館藏帶來很大的影響。

2藏書損毀丟失分析

2.1自然因素

藏書變質的內因主要指紙張的耐久性。紙張的耐久性是指紙張在保存和使用過程中,抵抗理化損壞作用和保持原來的理化性能的能力,即紙張的耐老化(劣化)能力。與圖書紙張耐久性有關的因素有紙張原料、甲種纖維素含量、木質素等雜質含量、金屬離子含量,以及紙張酸度等,而酸是圖書變質的重要因素。

2.2管理原因

圖書館的規章制度不完善,執行起來有一定難度。圖書館缺少專職巡視工作人員,隨著讀者人數逐年增加,圖書館工作量也在不斷加大,工作人員每天需要整理、歸類、排架、室內衛生等,造成監督檢查不及時,對一些不良現象得不到及時糾正和處理。同時,目前很多圖書館實現計算機管理,圖書的借還依賴于條形碼,且館藏數據庫中有或多或少的各種問題,工作人員操作不當而讓讀者帶走圖書,造成漏借;有的工作人員粗心大意,將未辦理借閱手續的圖書交給讀者;有的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將某一讀者需借的圖書借到另一讀者借書證中,造成“張冠李戴” 現象,而個別讀者通過查詢自己所借圖書情況,發現手中的圖書未在自己借書證中出現,便借機不歸還圖書。

2.3人為原因

讀者自身的主觀動機不良或自我約束較差, 表現出不良的閱讀心理。多數藏書的損毀丟失, 均由于不良的閱讀心理造成。如讀者缺乏愛護國家財產的道德觀念, 無視自己的義務, 完全不考慮自己的行為,對別人的閱讀造成不便甚至想獨占享用。

3加強圖書防范管理對策

圖書是圖書館生存與發展的載體。圖書館的書刊大量損毀丟失,不僅導致館藏質量和數量的下降,而且嚴重影響了圖書館的生存與發展,影響了讀者的閱讀利用的正常進行。因此, 減少乃至杜絕圖書損毀丟失, 已成為圖書館管理工作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

3.1提高讀者素質教育

損毀圖書這種現象盡管發生在少數讀者身上, 但這種行為,從實質上卻反映了讀者極端自私自利的心理和道德意識的淡漠。由此, 應加強對讀者的人文素質教育, 幫助他們培養自律意識。教育讀者對待圖書館的圖書要珍惜、愛護, 這屬于公共道德問題, 是讀者應有的最起碼的修養。

同時,圖書館可以舉行愛護圖書的活動,做宣傳標識語,辦宣傳欄,制定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活動,宣傳圖書館服務功能和各種規章制度,定期舉辦讀者座談會,對讀者進行愛護圖書、愛護刊物、愛護公共財產的宣傳教育。

3.2加強圖書館建設

3.2.1 設施建設

要加強圖書館的設施建設,采用自動化集成管理系統、門禁監測系統、安全監控系統、集成電話系統等設施齊備,確保內部功能齊全。

3.2.2隊伍建設

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自身素質。圖書館工作人員隊伍素質決定著圖書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因此,圖書館要加強對工作人員政治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教育愛崗敬業,樹立 “讀者第一”的觀念,不斷改善服務態度,改進服務方式,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在圖書借閱工作中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3.3預防圖書自然破損

3.3.1避免紙張酸化

為了降低紙張被酸化腐蝕的概率,針對酸性物質對圖書資料的破壞,可以采用真空設備對書籍進行脫酸處理,盡管它能有效的降低紙張酸性,且不損害紙張上的文字內容,但這種脫酸處理需要花費較高的成本。

3.3.2避免灰塵入館損壞圖書

針對灰塵對圖書資料的損害,其防范措施可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是定期清掃,使用吸塵器去除地板和書籍上的灰塵,然后用干布蘸取一定的殺菌洗滌液對書架進行擦拭,這種擦拭方式不僅能消除圖書資料表面的灰塵,還能將附著在書籍表面的微生物殺死,起到殺菌防菌的作用。

3.4嚴肅處理違章讀者

為切實加強學校圖書固定資產的管理,保證書刊的廣泛流通和圖書資料的完整,同時引導師生愛護書籍的習慣,圖書館應出臺相關管理規章制度,以減少圖書丟失損毀現象。

在圖書借閱工作中, 凡是借閱者在使用圖書時,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對圖書造成客觀存在的損毀丟失, 都應實施合理的賠償, 發現少頁、 圈畫、做題、撕損等情況時, 要處以該書 1/2 定價的罰款。對于嚴重損害圖書原貌, 以致影響閱讀的, 責令其按書原價賠償。對于丟失的圖書, 令其購買同種書賠償, 若無法購得, 則按圖書原價的 5 倍賠償, 如果是孤本或工具書則按原價的 10 倍賠償。對于毀書嚴重, 屢教不改者, 在圖書館網頁上設置違規處理一欄, 給以曝光, 這樣既教育本人,也給其他讀者以警示。

4小結

圖書毀損丟失現象是圖書館普遍存在的現象,發生與讀者本身的素質有關,也與圖書館的管理有關。要解決好這一問題,既要對讀者進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導,還要加強圖書館的日常管理,提高館員素質,提高服務質量,從而有效地減少圖書毀損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楊曉東.高校圖書館藏書損毀丟失情況探討和個人防范建議[J].甘肅科技縱橫,2010(02)

篇7

文言文背誦在升學考試中是以默寫的形式來考查的,評分要求很嚴格,整句中錯一字就不得分,因此在平時學習中,除了準確的背誦之外,還要在準確無誤的默寫上多下工夫,在動口的同時也要重視動手,避免因寫錯字而失分。

中考文言文默寫題型主要有二種:⑴識記填空題;⑵理解填空題。識記填空題一般給上句要求續下句,或給下句要求填上句,如今年中考第1題“---------,清泉石上流”;第2題“夜闌臥聽風吹雨,----”;第3題“----------,------,怡然不動”。這類試題測試的是機械記憶,考生只要能熟練背誦,不寫錯別字就能解題。理解填空題一般有明確的答題指向,要求按提示填出所要求的內容。如今年中考第4題A組“《書湖陰先生壁》中描繪山水美景的詩句是------,----”;B組“《別董大二首(其一)》中,詩人給友人以勉勵與自信的詩句是,”。這類題雖然同是默寫填空形式,但它只提示默寫課文的篇名和指示默寫語句的內容,沒有給出默寫語句的上下文。這已不是單純地測試背誦基本功的問題,同時也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是記憶與理解運用的結合。做此類題首先要能準確理解提示,然后調動積累才能正確填寫答案。

《課程標準》要求同學們初中階段背誦的文言詩文總量在2萬字左右,并了解著名作家的生活背景、創作特點及相關的文化常識。而近年中考,命題相對集中在30余篇名作上。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同學們可將主要精力放在名句名段名篇以及相關的文化常識的理解記誦上。在初中階段學過的文言詩文中,有些文章可稱為經典,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燦爛明珠,如《桃花源記》、《小石潭記》、《曹劌論戰》、《出師表》等,對這類佳作必須將全文熟記于胸。也有些詩文,流傳于世主要是因為其中某些句子或段落特別出彩,學習這類詩文,就要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把重點放在名句名段的積累上。如陸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趙翼《論詩》中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文天祥《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第二階段:積累實詞熟悉句式

《課程標準》要求初中階段的實詞積累在150個左右;能了解常見的文言虛詞的意義和作用;積累一定量的文言句子,能結合語境理解常見文言句式的意思。

如2004年中考卷第5-8題,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親賢臣,遠小人;其兩膝相比者;半山居霧若帶然;爾輩不能究物理。第13題,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等。初三學生要想具有“借助注解與工具書讀懂文言文和理解其內容的能力”,關鍵是要積累一定數量文言字詞及常見句式的知識,所以學習文言文應該重視對字詞句的基本含義的了解和積累。所謂基本含義這里有兩重意思,從字詞的角度說,任何一個字詞都有它的本義與引申義,文言文學習應重視常見實詞的本義及主要引申義的認讀,如2004年中考第5題中的“遠”、“比”、“究”,它們的釋義分別為“疏遠”、“靠近”、“研究”,是這三個常用實詞的本義或主要引申義,積累這一類知識,有助于提高我們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特點彰現之處,也是文言文學習的目標之一。

在文言字詞的認讀中,還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語言現象。比如,文言課文中有些詞語的意義,由于時代的發展,在現代漢語中發生了變化,認讀時要注意這些詞的古今詞義差別,決不能用今義去釋古義。古漢語中,還有一種我們稱之為“通假字”的現象,即古人用此字來代彼字,通假字的讀音和詞義,一般都同于假借的字,如“臥右膝,詘右臂支船”中的“詘”同“屈”,解釋為“彎曲”,學習文言文時,也要重視這類通假現象的認讀。

在句的認讀方面,除了要通過多讀熟悉文言常見句式,如表判斷的“……者……也”;表疑問的“何……有”,還應重視詞性活用的現象。在文言文中,詞性活用是較為普遍的一種語言現象,由于關鍵詞詞性的改變,句義也就跟著變化,遇到這種情況,就不能根據這個詞原來的詞性去理解了,如《黃生借書說》中“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的“汗牛”就不能解釋為“出汗的牛”,應解釋為“使牛出汗”。平時學習中要對這種詞性活用的現象勤加總結。

從句的角度說,把握基本含義的意思是理解句子表達的主要內容,初三學生認讀文言語句,不必拘泥于語法句式等知識,也不必拘泥于字字落實,能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能用現代漢語闡述句子的基本內容即可。

2003年開始上海中考語文卷中出現了課外文言語段,這一考試內容今后仍將延續下去,落實《課程標準》關于初三學生“能獨立閱讀課外淺易的文言詩文。能結合自己的已有積累,借助注釋、工具書和有關資料,大體讀懂文言詩文的內容”的要求。但是在命題中會堅持兩個原則:選文淺顯易懂和注重課內知識與能力的遷移。

今年文言課外選文《北人食菱》淺顯易懂,所有試題解題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都能在課文中找到依據,也就是說,課外文言的考點仍是課內知識以及建立在課內學習基礎上的文言閱讀能力:第12題⑴“下列與‘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項是------”;⑵“下列與‘欲以去熱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項是------”,命題者分別列出4個課文選項供選擇,⑴A.衣食所安B.謹食之,時而獻焉C,設酒殺雞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⑵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殺三蟲C.乃記之而去D.俸去書來。第13題用現代漢語解釋句子“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句式“夫……也”在課文中多次出現過(句中的“坐”課內文言中沒有學過,命題者特意提供了注釋“坐:因為”)。

第三階段:把握作者思想情感

我們學習文言詩文要重在理解詩文內容和把握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這也是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考查的重點。

初中階段學習的文言詩文,有的描繪了祖國名山大川的壯美景色,有的揭示了社會人生的豐富哲理, 有的表現了一代偉人的英雄氣概,有的寄寓了仁人志士的高風亮節,閱讀這些詩文能夠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能使我們樹立民族自豪感,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如2004年中考語文卷第10題“《黃生借書說》第①段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論證了的觀點”。

篇8

關鍵詞:語文教學 小學生閱讀 體驗

伴隨科技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給人類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了很大方便。生活節奏加快了,“快餐文化”更加流行,潛下心來讀書的人卻越來越少了,人們變得更加浮躁。第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公布的結果顯示,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的閱讀率為81.4%,其中9~13歲少年兒童的閱讀率為93.5%,雖遠遠高于49.3%的書閱讀率,但有關調查顯示,8~12歲兒童中有近一半的人主要閱讀漫畫書,很少閱讀名著以及兒童文學作品。更有大部分孩子喜歡看動畫片,甚至沉迷于電腦游戲。大孩子讀圖不讀文,喜歡看電視、玩游戲,不喜歡看書,長此以往將導致對文字的感悟和理解力的缺乏,思維與想象空間會越來越窄,久而久之會變成語言貧乏、不善思考的人。

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對文字的感悟和理解力及獨立閱讀能力,我在班級里開展了“新閱讀體驗――換書讀活動”。

我班的學生要升入二年級的暑期,我給學生們布置了一項特殊任務:在假期中,每位同學都要到書店選購至少一本自己喜歡的圖書,開學時帶到學校與同學們互相交換閱讀。

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都興致勃勃地把自己精心挑選的書帶到了學校。在換書讀活動開始前,我先讓同學們討論了一下如何進行換書活動及在活動中要注意什么。很多同學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說:“既然是換書,就要保護好別人的書,不能把別人的書弄丟、弄壞。”有的說:“不能上課時偷偷地看,要在課間和午休時看,課后看。”同學們熱情地討論后,我欣慰地宣布:換書讀活動開始!

強迫性地要求孩子們不許看電視、玩游戲,硬要求他們按照成年人的意志去讀書、學習,如此不僅達不到讀書的目的,還會令孩子們產生逆反心理。而換書讀活動恰恰抓住了孩子們愛自我表現的個性特點,很自然地把他們的興趣吸引進了閱讀的圣殿。袁枚的《黃生借書說》中“書非借不能讀也”的道理,儼然使我們班成為了一座流動的小小圖書館。

一本好書能改變人的一生。“新閱讀體驗――換書讀活動”的開展,既滿足了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求,更改善了孩子們的行為習慣,提升了他們的精神修養。

一、豐富了知識

一方面,通過換書讀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和熱情。很多以前不愛讀書的學生,其興趣也被“別人的書”吸引過去了;以前下課后就“瘋淘”的學生,現在下課都不舍得出去了,靜靜地讀自己換來的書。

另一方面,通過換書讀活動,擴大了閱讀量,拓寬了知識面。我們班53名學生,在換書讀的活動中,每學期每人讀書達到10~20本,在此活動前是無法達到的。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大大拓寬了知識面。

再一方面,通過換書讀活動,學會了寫讀書筆記。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都能認真地把自己在不同的書中看到的好詞、好句、好的描寫、好的寫作方法等分類整理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我還帶領同學們每周進行一次讀書交流,從而大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為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改善了行為習慣

一方面,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很多家長反映說,自從換書讀活動后,孩子回家后不再賴在電視機前不動了,而是在完成作業后,就靜靜地讀自己換來的書。以前家長們也給孩子買過書,不喜歡讀,還鬧了不少矛盾。家長們都認為換書讀活動非常好。

另一方面,學生們養成了查字典的好習慣。小學生識字量較少,有些書的生字很多,許多學生經常拿書來問我。我提醒他們說:“字典可比老師認的字還多。”漸漸地,來問生字的越來越少了,大家都養成了查字典的好習慣。

再一方面,學生們養成了自律的好習慣。無論換到了自己多么喜歡的書,都不允許上課看,這也是換書讀活動的基本要求。同學們都能自覺遵守,良好的自律習慣得到了培養。

在換書讀的過程中,同學們也養成了愛護書的好習慣。大家都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換來的書。

三、提升了精神修養

通過換書讀活動,同學們學會了為別人著想。孩子們在挑書的過程中,不僅要挑選自己喜歡的書,還要想著其他同學是否喜歡自己的書。現在,班級同學都能自覺地為他人做事。比如,在休息日時,住宿的同學不用老師組織,就能自覺地互相幫著抬送大的行李。特別是那些個頭大的同學,總是主動幫助個頭小、力氣小的同學。

通過換書讀活動,培養了孩子們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在換書的過程中,孩子們懂得了借來的東西要愛護,要按時歸還,損壞要賠償。原來借筆都不還的現象沒有了,借書不還的更沒有了,大家都能夠自覺地守信。

通過換書讀活動,同學們更加團結、友愛。換書讀活動增強了同學間的友好交往,同學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相互打罵的沒有了,說臟話的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謝謝”、“對不起”、“沒關系”、“我來幫你”等禮貌用語。

換書讀活動不僅使孩子們有了大的收獲,我個人也有很多體會。作為班主任,不能以強迫的形式要求孩子們去做事,要多用心,用心設計一些孩子們喜歡、可行性好的活動,讓孩子們在愉快的環境和心境中健康成長。

篇9

雷鋒為了讀書學習和幫助戰友,用自己的津貼買了許多書裝在挎包里,并供戰友閱讀。書多了挎包裝不下,雷鋒就做了一個小書架,把書都放在書架上,戰友們可以隨看隨借。戰友們把這個小書架稱為“雷鋒圖書館”,并編了一首快板詩稱贊它:

不用上書店,

不用把腿跑,

不用借書證,

不用打借條,

你要想看書,

就把雷鋒找。

……

小小圖書館,

讀者真不少,

上至連長,

下至小喬。

小喬看不懂,

雷鋒把他找。

念給他聽,

指給他瞧,

兩個小戰士,

團結得真好。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這個小喬和雷鋒一起入伍,工作方面都很好,就是文化程度有些低,一提學習就頭痛,勁頭兒有些不足。雷鋒耐心地給他講學習文化的重要性,講學習方法。在雷鋒的鼓勵下,小喬有了明顯的進步,一次排里語文測驗得了100分。可是,學算術,小喬還是畏難,又想打退堂鼓,他說“咱底子薄,消化不了這加減乘除。”于是雷鋒找到他,激勵他堅定學習信心,并幫助他學習,最終她進步很快……

像雷鋒叔叔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全國道德模范的“郭明義”;照顧癱瘓母親的“孟佩杰”。……

一位位好人,得到了人民的贊誦。雷鋒叔叔雖然去世了,但他仍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讓人敬仰。雷鋒叔叔身上的品質非常可貴,無數個雷鋒的“后人”將愛撒滿人間。不說遠的,就說近的,蘆山地震,消防叔叔、醫護人員、機關干部、農民工、企業家、學生等等,相識的或不相識的,都伸出援助之手,獻出愛心。哪個不是平凡而又偉大!

“學習雷鋒,幫助他人”,這句話讀起來朗朗上口,可我們做到了嗎?我們該怎么做?我認為:學習雷鋒,幫助他人,應該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同時我也盡力做了。

那是一次上體育課,老師要我們在1分20秒內跑完300米,凌嘉蔚就堅持不住了,在吃飯的時候,她感到頭發昏,四肢無力,一屁股坐在地上,嘴辰發白,我們見情況越來越嚴重。于是,我和幾個同學攙扶著她,一步一步地扶到校醫室,校醫連忙讓我去給她打飯,就在我剛踏出門的霎那,凌嘉蔚昏了過去,我和黃老師合力把她抬進去,再讓別的同學去打飯,經過校醫診斷,凌嘉蔚是低血糖,校醫給她沖了杯糖水,讓她喝下,一下子,氣色好多了,我把她扶下床,把飯端到她面前,一口一口送進她的嘴,并安撫著她,讓她心情平復下來,陪著她把飯吃完。又過了一會兒,她的臉開始紅潤起來了,我扶著她慢慢地走進教室,她對我說了聲:“謝謝!”。想到做了好事,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我的心像吃了蜜一樣甜,幫助別人真開心、很幸福啊!

其實,哪怕幫媽媽拔拔鬢角的白發、幫爸爸刮去胡須;在節日里給親人送上問候;幫同學補習……這些都是學習雷鋒叔叔樂于助人的表現。

從小事做起,助人為樂,幫助同學,就像雷鋒叔叔說的那樣:“把別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我們也應該把同學的開心當成自己的開心,把別人的幸福當著自己的幸福、把別人傷心事看作自己的傷心事……

篇10

對書畫的記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學之前的涂鴉時代。那是,83版《射雕英雄傳》熱播之時,我總是一邊看電視,一邊用粉筆在地上畫郭靖、畫楊康、畫桃花島……諾大的房間竟然不夠我畫的,地上的痕跡自然能得到親友的夸贊。有時也用粉筆在地上寫僅認的漢字,“逯”字當然在其中。我想大凡中國人對于字多半是從姓氏開始,這代表了中國人對于祖先的崇敬,對于傳統的尊重。我的伯父是我們家族公認的“文化人”,有見識,也有很多的藏書。我就不止一次偷偷鉆到他家,翻看那一大柜子圖書,小人書中的孫悟空、白骨精、九頭獅、土行孫……有很多到現在我都歷歷在目。伯父看了我寫的字,很嚴肅地告誡我,“逯”字的最后一捺一定寫的要向刀一樣,說著用粉筆在我原來的字跡上修改。我清晰的記得被伯父修改之后的捺畫,真的像一把刀一樣,是那么的有力好看。這可能是我對書法用筆最早的記憶吧!而對于繪畫的最早興趣,來源于對我二哥的崇拜,他是我們村子中“有名”的小畫家,在市里的比賽拿過獎,還曾得到過一位鄉賢的贊賞,以一本《芥子園畫譜》相贈。這本畫冊由于我的喜愛,也自然成了我的財產,一直陪伴我到初中畢業,后被朋友借去未還,從此發誓再不外借書籍。其實對于那本《芥子園畫譜》記憶實在太少,一方面因為它是黑白的,還沒有我們的美術課本好看,另一方面,沒有毛筆更不知道宣紙為何物,再加上沒有老師的引導,自然是束之高閣,絕少問津了。

對于金石書畫的全面學習,是從我初中畢業考入焦作師范美術專業開始的。之后又求學京華,中央美術學院大量嚴格的技法訓練,中國國家畫院自由開放的教學環境,中國藝術研究院嚴謹縝密的學術氛圍都給我留心了深刻的印象。

記得美院第一節課是王鏞先生上的,先生以自己的經驗告誡我們:學習書法的同時,可以多涉獵一些繪畫篆刻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時常遇到許多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時候,索性就把書法先放一放,畫些畫,刻些印,將思緒轉移一下,過段時間,原來困擾自己的苦而不得的問題竟然會迎刃而解。在學習過程中,我也時時困惑,困惑如山重水復,而絕少有柳暗花明的快樂。困惑技法的不純熟,困惑風格的確定,困惑有太多的問題沒有解決,總感覺時間不夠用,“恨不長繩系日”。對于金石書畫,自己很清楚,每一門都精深宏大,都值得自己一輩子皓首躬身。特別是當今社會,專業分工越來越精細,人才講究越來越專一,而自己的堅持是否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