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范文

時間:2023-04-12 10:41: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陶行知先生說:“要教職工向前進,向上進,非自己努力向前進,向上進不可。”“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陶行知對學生循循善誘的常用方法就是鼓勵發問。而他采取循循善誘的方法,深入一步就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授之以方。他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教師獻身教育,首先在敬業。“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在一首抒情詩中寫道:“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其次要樂業。他說:“教育者所得的機會,純系服務的機會,貢獻的機會,而無絲毫名利尊榮之可言。”好教師應當“不辜負機會,利用機會;能用千里鏡去找機會,會拿敏捷的手去抓機會。”陶行知先生所說:“教育就是改造社會,教師就是改造社會的領導者。”那么,作為“領導者”的教師該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質修養呢?

教師專業化是世界教師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潮流,也是我國教師教育改革所探討的熱點問題之一。對于這個概念是否適用于當前的時代背景以及我國的國情,似乎很少有人進行過理性地審視。其實,當前對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們只有采取直面這些困境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 才能更好地尋求教師專業化的合理性及其發展方向。

一、鼓勵“學而不厭”,全面學習專業知識

這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保證。陶行知先生說:“小學教員教得好,則有一二十、一二百家的小孩可以成家立業。否則變成敗家子,永遠沒有希望了。”究竟怎樣才能算教得好呢?我個人認為,首先必須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水平、專業能力。正所謂“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先要有一桶水”。一般地說,專家型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普通文化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學科知識三方面的內容。強調教師對普通文化知識的掌握,是因為普通文化知識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養人文素質的內在價值,它能豐富人的文化底蘊,使人性更加完善。

二、提倡“誨人不倦”,熱情服務于教育事業

陶行知說:“為了苦孩,甘做駱駝。于人有益,牛馬也做。”“教育者要像愛迪生那樣寬容愛迪生,在愛迪生被開除回家的時候,把地下室讓給他去做實驗。”任何一個專業獲得人們承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優質的服務。然而,在當前我國教育界對教師專業化的探討中 , 很多人把實現教師自身的成長和發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卻把如何更好地服務學生置于次要位置,這無異于本末倒置。

在當前這個時代,我國教師的服務意識還非常淡薄。教師缺乏服務意識體現在缺乏為學生服務的意識、缺乏教為學服務的意識、缺乏為家長服務的意識等方面。與此同時 ,教師的奉獻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從一些人宣稱“蠟燭精神”已經過時便可見一斑。

三、學習“創造教育論”,積極投身新課改實踐

陶行知是我國近代最早提出創造教育理論的教育家。1944年的《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工作”,“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境影響,以培養加強發揮這創造力。”“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可以想。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他們談,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可以玩、可以干。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與今天的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不謀而合。新改革的教學中,也在強調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知識。要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思想。所以我在課堂上,不會輕易否定一個學生的突發奇想,學生可以大膽質疑發言。使得不同的個性能得到充分的展現,使個體的生命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同時我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地理現象,熱愛自然、探索自然。培養學生對生活態度的情感和價值觀。

計算機引入教學只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許多教師還不會,怎么辦?這就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去學習先進的教學設備,掌握現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及其應用。也許這時,有的學生在這些領域比我們老師還強,那么我們就需要向學生學習,他們在這一方面可以成為我們的小先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與學生并沒有嚴格的區別。實際上,如果破除成規,六十歲的老翁可以跟六歲的兒童學好些事情。會的教人,不會的跟人學,是我們不知不覺中天天有的現象,因此“教學做是合一的。”為了適應現代的教育手段,我努力向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從基礎的Windows入門到Flas,到今天的課件制作、網頁的設計。無不和學生一道在發展,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

篇2

山不宣揚自己的高度,并不影響它聳立云端;海不宣揚自己的深度,并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地不宣揚自己的厚度,但沒有誰能取代她哺育萬物的地位。

人生在世,我們常常產生宣揚的想法。然而,一旦宣揚起來,卻發現任何說辭都是那樣蒼白,甚至還會越抹越黑。因此,不張揚便成為智者的選擇。與人相處,低調往往透露著智慧。

低調是一種品格、一種修養,是做人的最佳姿態。

欲成事者必須要對人寬容,進而為人們所接納、所贊賞、所欽佩,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堅固,才有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倘若根基淺薄卻大肆張揚,難免枝衰葉弱、不禁風雨。

低調是在社會上加固根基的絕好姿態。低調做人,不僅可以融入人群,與人和諧相處,也可以使自己暗蓄力量、悄然潛行,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事業。

學會低調,就是要不喧鬧、不矯柔、不造作,即使你認為自己滿腹才華,能力比別人強,也要學會藏拙。而懷才不遇的種種抱怨,總是透著膚淺。

低調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世間的一切。達此境界,為人便能善始善終。既可以讓人在卑微時安貧樂道,豁達大度,也可以讓人在顯赫時持盈若虧,不驕不狂。

人與人的差距,在于“默學”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孔子語錄。遺憾的是,人們熟悉的這八個字,卻是“斷章”。

讀書,最好是讀原著。那八個字出自《論語?述而第七》的第二章。這一章,全文也僅有17個字。即:“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在這里,孔子說出了他時常“自查”的三件事:一,默而識之;二,學而不厭,三,誨人不倦。看來,僅僅“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不夠的,還要“默而識之”。

“默而識之”,最值得玩味的是那個“默”字。大聲朗讀是學習,默不作聲的學習也是學習。讀書是學習,不讀書的學習也是學習。老子認為:“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又指出:“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不用空談的教化,在老子看來,天下很少人能做到。“默而識之”,就是行“不言之學”。

古人講究“從無字句處讀書,與有肝膽人共事”。有字旬的書要讀,無字句的“書”也要學。朱熹說,無時不可學,無處不可學,無人不可學。朱熹所說之“學”,許多都是“無字句處”的“默而識之”。默而識之,方可做到“無時不學,無處不學,無人不學”。默而識之,是學習的最高境界。顯學更默學,叫做“圓學”。著名物理學家狄拉克在散步時都在思考。可見,“默而識之、默而思之”是普適的問學之道,不僅孔子這樣做:一切有志于學的人,都這樣做。

篇3

2、誨人不倦: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出自《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苦口婆心:苦口,反復規勸;婆心,仁慈的心腸。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勸導。出自《宋史趙普傳》;

4、諄諄告誡:諄諄,教誨不倦的樣子;告誡,規勸。懇切耐心地勸告。出自《詩經大雅抑》;

篇4

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4、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

5、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

6、知而好問,然后能才。

7、重復是學習之母。

8、人皆可以為堯舜。

9、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篇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篇6

2、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3、知識就是力量;

4、開卷有益,掩卷有味;

5、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7、心不在焉,雖學無成;

8、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9、言不信者行不果;

篇7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7、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0、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1、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3、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1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5、不憑主觀推測,不武斷,不固執已見,不唯我獨尊。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7、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壞事。小人卻與此相反。

篇8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3、有教無類。——孔子

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

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

6、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顏淵

7、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

9、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孔子

篇9

(1)作家作者:

孫子,名武,字長卿,春秋后期齊國人,著有《孫子》,一名《孫子兵法》,13篇,古代稱為“兵經”是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孟子,名軻,字子輿,是繼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師。其核心思想是“仁義”,強調“民貴君輕”,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著有《孟子》一書。

(2)文學作品: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2、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徽子》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4、三軍可奪帥也,皮膚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5、學而不思則妄,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6、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述而》

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篇10

2、教學相長: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彼此間進行情感交流,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與共同發展。

3、誨人不倦:指教導別人而不知疲倦。

4、學而不厭:謂學習沒有厭倦滿足的時候,比喻非常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