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環保手抄報范文

時間:2023-04-02 14:01: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節能環保手抄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節能環保手抄報

篇1

中學環境保護手抄報的圖片欣賞

中學環境保護手抄報圖片1

中學環境保護手抄報圖片2

中學環境保護手抄報圖片3

中學環境保護手抄報圖片4

中學環境保護手抄報圖片5

中學環境保護手抄報的資料:環保標語

1) 既要金山銀山又 要碧水青山 有了碧水青山 才有金山銀山

2) 樹立大環境意識 保護生態環境

3) 人人保護環境 家家幸福康寧

4) 使用農藥化肥農膜的環境安全準則

5) 積攢綠色 儲蓄生命

6) 破壞環境 就是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7) 選用無氟制品 保護臭氧層

8) 環境與生命共存 環保與健康同在

9) 保護環境 功蓋千秋 破壞環境 禍及千古

10) 保護環境--做一個文明的現代人

中學環境保護手抄報的內容:低碳環保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要保護它,愛護它,而不能污染它。

低碳生活,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每個人的責任。首先,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細節上注重節能消耗。除了做作業必須開燈之外,其余的事情都靠窗外的照明燈來相助。我們的客廳大,窗外的照明燈進來都可以醒目地看到窗內的一切,吃飯時,真像一桌“燭光晚餐”,這真是一大盞“天然的燈”啊!

只要我洗好手,就都把水龍頭擰得緊緊地,不讓水“逃”出來,這樣,我就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擔憂爺爺奶奶會不會做好,每次看見爺爺奶奶進洗手間洗手,順其自然的把水龍頭關緊,我十分高興,我希望“低碳家庭”會做得更好。冰箱里放著亂七八糟的東西,奶奶說很浪費電,我靈機一動,想出了妙招,于是,我就拿起以前堆積如山的硬紙板,把它做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盒子,上面貼了各種分數的標志,然后,按分類去整,不一會兒,冰箱變得又干凈又整潔,煥然一新,一眼就目睹了擺的整整齊齊的東西。這樣既幫助了我們,又節省了電。低碳生活是一種健康的綠色的生活方式。只要我們每個人行動起來,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大家園。地球使我們的家園,我們要保護它,愛護它,而不能污染它。低碳生活,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每個人的責任。首先,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細節上注重節能消耗。除了做作業必須開燈之外,其余的事情都靠窗外的照明燈來相助。我們的客廳大,窗外的照明燈進來都可以醒目地看到窗內的一切,吃飯時,真像一桌“燭光晚餐”,這真是一大盞“天然的燈”啊!只要我洗好手,就都把水龍頭擰得緊緊地,不讓水“逃”出來,這樣,我就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擔憂爺爺奶奶會不會做好,每次看見爺爺奶奶進洗手間洗手,順其自然的把水龍頭關緊,我十分高興,我希望“低碳家庭”會做得更好。冰箱里放著亂七八糟的東西,奶奶說很浪費電,我靈機一動,想出了妙招,于是,我就拿起以前堆積如山的硬紙板,把它做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盒子,上面貼了各種分數的標志,然后,按分類去整,不一會兒,冰箱變得又干凈又整潔,煥然一新,一眼就目睹了擺的整整齊齊的東西。這樣既幫助了我們,又節省了電。

低碳生活是一種健康的綠色的生活方式。只要我們每個人行動起來,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大家園。

推薦其他主題的手抄報資料和圖片作為參考:

1.中學生保護環境的手抄報圖片大全

2.有關初中低碳環保手抄報格式樣板

3.中學生環境手抄報大全

篇2

根據上級通知安排,結合我校實際情況,針對校園師生中存在的問題為教育重點,以師生的日常生活行為為主線,切實加強全體師生的節能減排教育活動。學校決定從12月20--26日開展為期6天的節能減排專題教育活動。現將我校開展的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成立教育活動組織機構。學校成立了以分管副校長為組長,政教處處、團委負責人和班主任為成員的志題活動領導小組。專題教育活動由學校德育處牽頭,一是分年級組實施,由教導處負責組織考核各年級各班學生節能減排宣傳教育情況。二是發揮團委會、班干部的作用。將這項活動與“除陋習、樹新風”活動相結合,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進校園、進家庭相結合。

二、節能減排知識進教學課堂,作為教學內容進行補充。要求班主任利用朝會課、班團隊課上一至二堂以節能減排為內容的專題課,做教師到有上課教案,學生有聽課記錄。重點向學生講明節能減排的重大意義及相關措施。針對學校的浪費現象進行教育,組織討論克服浪費的相關制度。讓學生真正懂得節能減排與自己時時相關,以班級小主人、學校小主人、社會小主人的責任感投入到節能減排活動中去。注重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來節約用電、節約用水、節省糧食、節省日常用品、節省紙張。

三、校園節能減排文化氛圍濃。學校團委會安排專人出環保節能墻報一期四版。校園廣播站每天播送節能減排專題內容一期長達15分鐘。各班出環保節能板報一期,開展一次“節能杯”手抄報評選活動,共評選出30份優秀的節能手抄報。學校團委還組織開展了一次“節能環保知識”有獎競賽活動,向街道社區、家庭張貼節能宣傳知識單。

四、開展節能減排獻計進言活動。各班開展了以“節能伴我在校園,我把節能帶回家”為主題的活動,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節能的方法措施。向全體師生征集節能的金點子,共收到關于學校后勤管理中節能的良好建議3條:宿舍樓使用節能燈;教學樓每層選出用電學生管理員;各處路燈改用聲控節能燈。

篇3

一、取得的成績

1、XX年老師學生共同制作的《紙與環保》教學課件獲得臺灣華人網絡大賽優秀作品獎。

2、XX年《環保時裝表演》獲得校文藝表演一等獎及最佳創意獎。

3、XX年《綠色。環保》中隊主題會獲得校一等獎。

4、王子昂同學的《筷子的自述》,梁銘浩的《留住一片綠》,劉雨菲的《同在藍天下》,張子欣的《如何變廢為寶》環保作文在校報上發表。

5、XX、XX年獲得校運動會“衛生文明風尚獎”。

6、年年獲得校“衛生先進班”榮譽稱號。

二、班級特色建設

(一)、班級特色布置:

1、班委會向全班同學發出倡議書,環境保護從身邊小事做起。

2、學生們用自己種的花草或手工制作、手抄報、美術、書法、科技作品來點綴教室,體現班級環保特色主題。

3、成立綠色小組:“水電節能組”、“節紙組”、“廢物回收組”、“護綠組”等綠色組。

(二)、班級環保活動

1、凈化環境從常事做起

落實值日崗位制,做到人人參與,愛護環境。

每周五全班大掃除活動,同學們逐步養成了愛勞動的好習慣。

在每月的黑板報上開辟環保知識角,增加了學生的環保知識。

2、凈化心靈從活動出發

在班級中開展“回收廢紙活動”、“回收廢電池活動”。

在班級的垃圾桶旁分出了廢紙簍,廢電池盒,把平時用過的廢本攢起來放入廢紙簍。把從家里,鄰居家里,[蓮山課 件 ]別的班級同學那里收集來的費電池集中起來上交給環保大隊。

結合“綠色和環保”的主題教育開展了一系列的班隊活動。如“小小設計師”廢紙利用設計比賽活動、“綠色。環保”中隊主題會。

篇4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實踐性、自主性、開放性和探究性等特點,有著自己的獨特的功能和價值,對學生的個人成長,甚至整個民族的素質提升、綜合國力的增強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將學校的德育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機整合,達到最佳的育人效果呢?多年來,我們進行了大膽嘗試,學校本著“會做人,會做事,會學習,有特長”的育人目標,把德育和綜合實踐活動有機整合,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過一種快樂而有意義的德育生活。

一、在科技實踐活動中接受環保教育

科技實踐活動是新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多年來,我們將通過組織開展多項科技實踐活動,讓學生活動中親近自然,接觸社會,進行科學探究,掌握科學考察方法,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如“珍愛生命之水”科技實踐活動。通過“聆聽水的呼喚”“科學調查體驗”“節水在行動”等系列活動,讓學生認識到保護水資源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的生存發展,制定“家庭節水方案”,帶動家人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節水的好習慣。

“低碳節能我先行”科技實踐活動,讓師生懂得了低碳生活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養成節約一張紙、一度電、一滴水的生活好習慣。

“重拾手絹,營造綠色家園”科技實踐活動,通過“找――喚――用”三個階段,讓師生認識到使用手絹給環保帶來的長遠利益,喚醒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找回丟棄的手絹,拒絕一次紙巾,樹立環保的消費理念,營造我們綠色的家園。

二、在科學調查活動中培養創新能力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教育是少年兒童整體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德育教育活動與科技創新教育活動相結合。借助每年一個主題的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和青少年科技創新大活動,通過科學調查體驗,發明創造比賽,以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學文化素質。

如“變廢為寶,從我做起”科技調查體驗活動。通過學習、調查、探究、體驗、創新等四個環節開展活動。組織學生學習了“廢棄物知多少”“電子廢棄物――城市礦產”“變廢為寶與循環經濟”等科普知識,讓學生認識到廢棄物的種類及可利用價值,增強學生的節能環保意識;以實踐體驗活動為主,開展“生活廢棄物大調查”等活動中去,在考察、實驗、探究、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并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舉行以小制作、手抄報、作文競賽等創新成果展,通過作品展示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將廢物利用,減少浪費,對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的長遠利益,深刻體會科技在生活中的運用,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活動拓寬了學生們的知識面,掌握了科學調查實驗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在科學種植體驗活動中培養勞動技能

勞動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通過開展勞動技能教育,可促進學生形成勤儉節約、踏實肯干,意志堅定、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勞動技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并達到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他們終身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如我們開展的“校園小農場”活動,通過種植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科學種植方法,鍛煉了勞動技能,還讓學生通過種植活動,體驗到種植快樂,感悟到生命的成長,體會到了粒粒皆辛苦,養成了節約糧食的生活好習慣。

四、在社會考察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愛家鄉情感

篇5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促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科學化,內容合理化,活動完善化,使得這門課程得到發展。對于學生,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關注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上的發展,還要評價孩子反思成長、認識自我、激勵自我的能力。如何評價?用怎樣的方式?追求怎樣的效果?合理的評價機制能讓學生對綜合實踐課程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得到更多的發展。

一、觀察學生所知所需。重評價過程

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應該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課程體驗層次規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綜合實踐活動的項目負責人郭元祥教授也對綜合課程活動進行了參差構建。在問題意識、規劃與設計能力、總結與交流能力、調查與訪問能力、實驗與觀察能力、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上,不同年段的孩子能力是不同的。我們還清楚地認識到學生的起點水平參差不齊,學習過程中的實踐能力和興趣分化很快。為能夠促進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整體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要試著創設多樣化、分層次的學習機會,讓量化和客觀化不再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評價要重過程,少一些“好”與“對”。在開展活動中,重在體驗。

1.評價活動方式的豐富性。綜合實踐活動是以“活動形式”開展的。其評價方式和以往的數學、語文有所不同,不再是課堂上的師生間評價,以自我評價為主。應該要拋開一切單一的活動方式評價,鼓勵活動的豐富,這樣更能促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和趣味中欣然成長。在《“書韻”滿園,我們一起讀書》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校園文化特色,開展以下豐富活動:“寫讀書名言”和“創讀書名言”;“聽名人讀書故事”和“找身邊的讀書明星”,“推薦好書”和“寫讀書體會”,“制作書簽”和“創作讀書海報”。活動的安排也體現出層次性,中段學生注重一個“做”,高段學生注重一個“創”,在豐富的活動中能力得到提升。沒有“好”與“對”,全體參與,共同發展,而評價的“豐富性”在活動中也就顯而易見了。

2.關注每個學生都能“動”起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不應過分強調結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而應將關注的視角指向小學生獲得結果和體驗的過程,注重小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綜合實踐課程也不像語文課程,不需要“讀”,卻強調每個孩子“動”起來。讓學生參與活動,參與社會,參與世界。充分發揮實踐精神。學生的心“動”了!開放的綜合實踐活動,瞬間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有了更多的創造。他們的靈感和創造更能令人眼前一亮。同時,確保每個學生都盡可能擁有更多的時間參與活動,收獲也是別有洞天。在觀察《虎皮鸚鵡習性中》就把兩只鸚鵡,放在教室兩個月,做觀察記錄。單從文字資料中你就不能發現:他們敏銳的爪子可以撬開籠子,飛走;兩只鸚鵡放在一起會習慣性地打架。所以在“動”中有了發現,才有活動總結可寫。在《了解金魚的秘密》中,學生就在教室里養了8缸金魚,80條,確保每人1-2條,可以做長期觀察研究。詳細而仔細的文字記錄,為學生活動提供了更多信息。是的,真正有價值的活動一般都需要學生經歷比較長時間的深度實踐才能真正達到目標。評價也不需要量化,只要注重體驗過程,效果便水到渠成了。學生動了,課堂也就活了。

二、展現評價五彩紛呈,尊重多元化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鼓勵并尊重小學生富有個性的自我表達方式:演講、繪畫、寫作、表演、制作,等等。每個學生都希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賞識。因此,多元化、趣味性、富有特色甚至夸大的評價更能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鼓勵方式更能讓學生找到努力點、興奮點。

1.賞識——實行發卡獎勵。我們學校根據每周、每月的綜合實踐活動,設立了相應的卡。例如,七彩陽光少年卡,根據學生活動體驗和收獲的不同,分別發放:健康活動卡、勤思好學卡、和諧交往卡、言行文明卡。這樣的評價,既克制了孩子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產生不必要的行為,又根據學生個性差異進行評價,提高了他們的興趣。又根據不同類型評比出“環保小衛士”、“節能小標兵”、“閱讀小明星”、“雷鋒使者”等,進行表彰,擴大獎勵的輻射范圍,無形之中讓所有學生對活動充滿期盼。

2.展示——進行作品展覽。開辟校園當中的一塊醒目天地,展示學生的活動成果。在《環保節能》綜合實踐活動中,抓拍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的每一瞬間,捕捉他們宣傳時的激情、環保時的辛勤、節能中的仔細,進行櫥窗展示。在《我與十》綜合實踐活動中,制作“我與十,紅領巾在行動”剪報、電子報、手抄報,開辟主題墻,分組展示。使得學生獲得相應的自我滿足,在活動中,對自我有了相當的肯定,也激發他們對下次主題活動的期盼。

3.擁有——屬于自己的產物。在《我為自己創刊》綜合實踐活動中,鼓勵孩子們收集、整理自己五年來的成長日記,自己編輯、處理、繪圖、設計,成立自己的文集。在《環保護綠》綜合實踐活動中,有一環節“我為家鄉護綠獻份綠”,在本地峙山公園內,種下一批樹,并產生“責任承包制”,由種下此棵樹的孩子負責照顧,其中有一孩子就為自己的樹命名“魚逸樹”,甚是自豪。

4.開創——籌劃主題活動。所帶班級是畢業班學生。一路共同發展下來,已形成一定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能力。那么就把一次主題活動“丟”給學生,讓學生來設計安排活動。這不等于完全放任,由活動的指導者變成活動的合作者、參與者。進行嘗試后,發現效果非凡。在《十與我們的未來》綜合實踐活動中,參與學生設計了這樣一系列活動:分工安排任務;實地考察烈士墓、烈士陵園;訪問社區老黨員家等地,調查革命烈士、老革命、老黨員的事跡;學校里進行了問卷調查;制作十簡報、紅領巾心向黨手抄報;開展主題隊會;分次討論活動收獲;寫體驗總結;暢想未來。通過提煉后,學生的這一活動設計,充分有了我們的活動線路。并非比老師做得差。這樣充分肯定了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出色表現,對學生本人和全體學生而言:“這樣的獎勵,我們看得到!”對綜合實踐活動評價而言:“更生妙趣,吸引更多孩子的熱情和參與。”

三、發揮評價指導功能,反思中成長

發揮評價的指導功能,引導小學生反思自己的實踐活動。通過調動小學生的認識和情感因素,激勵小學生自覺記錄活動過程(特別是重要的細節),投入對問題的討論、對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動審視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動,拓寬自己的視野,達到自我反思、自我改進的目的。

1.合作反思,凸顯團隊能力。在小組合作活動中,我對每個小組的孩子進行編號,沒有優劣區分,隨機組合。六個人就分成1-6號。在參與活動中,為了人人參與活動,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同編號同學交流展示,這樣萬一有同伴能力薄弱,允許小組其他同學進行幫助,直到被推薦的同學也能大膽從容地進行交流。同時,通過小組合作,有了更好的交流內容。

2.自我感悟,獲得啟迪成長。每一次的活動,學生需要通過體驗自我反思、自我啟迪、自我覺醒、自我感悟。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感悟。評價反思的形式當然也可以有多種,而這離不開學生的體驗,體驗本身就是一種最好的感悟。學生提出的節能金點子就是“浪費現象嚴重”調查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他們的訪問日記、感受日記就是對參觀活動的深刻反思,活動帶給自己的成長。

篇6

名校的背后是文化,優秀學校的穩定性在于形成了個性鮮明、獨特的學校文化。只有擁有內涵,學校才會底蘊厚重,才能持續發展、做大做強。外化形象意識、強化精品意識、提升發展意識是學校走內涵發展之路的必然趨勢,更是打造品牌名校的核心。

一、規劃先行――體現科學人文的獨特個性

環境是學校的基本活動場所,是師生生存與發展的具體時空。每個學校都有其獨特的社區環境、歷史傳承及文化底蘊。因此,我們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首先做好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整體規劃,充分考慮校園的景觀性、標志性、人文性,體現學校獨特個性和文化精神的校園環境,建設科學、人文、美觀、和諧的學校。

1、發動師生,征求方案。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參與熱情,使校園環境建設成為師生共同的目標和自覺的行動。就我校而言,我們應結合“綠色環保特色學校”的創建工作,組織全校師生學習“校訓”,進行“學校標志性形象”、“校園一角”設計方案大賽,把參與權、建議權、規劃權、建設權還給教師和學生,發揮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營造一個綠色、和諧、可持續性發展的育人環境。

2、求助專家,提升品質。在征求師生建議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學校的歷史、辦學特色及學校的地域文化,請相關領導、教育專家和專業的學校文化策劃機構來幫助提煉辦學理念以及富有個性的學校文化,提升學校文化的內涵品質。

二、外部環境――達到合情合理的和諧統一

校園外部環境建設,是學校的基礎性建設,它所營建的氛圍體現著學校的辦學目標、方向和理念,是學生得以生存和健康發展的物質空間。從校園美化且具有學校特色的角度,我們追求整體布局合理、周密考慮各類建筑設施的組合與配置、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有機配合、空間的疏密有致等。注重學生立場,做到色彩與構圖和諧統一,力圖創造一種清新明快、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使師生一走進校園,便有一種心曠神怡之感。

1、設計形象標志。在校門入口處,設計制作“學校標志性形象”,彰顯辦學特色。同時將“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三風安裝上墻。

2、綠化美化校園。切實做好學校綠化、美化、香化工作,加強對綠化工作的目標責任制管理,定期對全校花草樹木進行修剪、養護、整理;加強盆花的培育,做到“三個結合”:即綠化與美化有機結合、綠化與教學有機結合、綠化與文化有機結合。在綠化區域內多幾份溫馨的提示語:“呵護綠色珍惜生命”、“你輕輕我青青”、“我怕疼請呵護我”、“你來繞一繞,我來笑一笑”等,這些溫馨的語言能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營造體育文化。以弘揚體育精神,彰顯學校精神,展現師生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為主要內容。可利用操場邊的欄桿制作標語、體育常識、游戲推薦、明星介紹等,向全校師生傳播體育精神,融入體育文化。

4、開辟校園文化墻。校園的文化墻是學校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它展現了一個校園的文化。有效的文化墻能成為一幅有“主體的畫”、一首“無聲的詩”,融知識性、教育性、藝術性于一體,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目的。

三、內部設置――凸顯精巧精致的人文色彩

學校的教室、辦公室、走廊等室內環境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環境育人的主陣地。營造室內文明的、藝術的、道德的、人文的氛圍,能給校園環境建設增添生機與活力,會使學生在由感知到逐漸內化的過程中得到心靈的凈化、情感的激發、心理的發展、言行的規范。

1、墻壁文化。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在墻壁上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使其有主題。常規、成語典故、英語、科學奧妙、書畫等等,名言警句、課改理念貫穿其中,使其真正成為孩子們一扇思想的窗口。

2、走廊文化。安裝軟木黑板設立“才藝角”,是學生張揚個性、展示才華的天地,為學生展示自己獨特的創造。定期展出學生的書畫、攝影、手抄報、手工作品。為突出學生的個性特長,鼓勵以個人名義舉辦學生個人書畫展,讓學有特長的學生一展自己的藝術才華。在教室窗前,張貼“××年成長體驗”劇照,記錄師生難以忘懷的事件。在地面,可將學生熟悉的英語單詞與游戲相結合,使孩子們在課間游戲中,能邊玩邊讀單詞,寓教于樂。

3、櫥窗文化。可以分設“健康之窗”,對師生進行預防常識的宣傳以及心理輔導方面的教育。“知識之窗”可以張貼《中國少年報》、《小學生數學報》等;“明星之窗”布置名人畫像及名人故事,介紹學校“十佳師生”和“形象代言人”事跡,為每個人樹起身邊的榜樣……

4、班級文化。班級文化應體現濃厚的學習氛圍,積極自信的學習風貌,嚴明的課堂紀律,處處彰顯和諧。

5、辦公室文化。辦公室應體現嚴謹莊重、美觀和諧的文化氛圍。懸掛體現和諧、勤勉的教師個性化格言,設置教師辦公桌標識牌,適當點綴綠色植物。

6、功能室文化。體現素質教育、快樂和諧的文化氛圍要求,增強其探索和自主發展意識。

四、活動開展――崇尚低碳生活,構建綠色學校

1、開展節能減排活動。強化風扇、電燈、空調、電腦等設備的安全與節約使用管理;在教師和家長中倡導少開車的低碳生活方式。

2、開展節約用水活動。調小水源開關,實施節水措施;建設水回收裝置,用于澆花;規劃洗手水和雨水二次利用的建設工程。

3、開展節約紙張活動。管好文印室,倡導自備茶杯,鼓勵使用二次利用生產的環保紙,拒絕使用一次性產品等。

4、開展環保購物活動。不吃口香糖,不用或少用易造成污染的塑料包裝產品等。

5、開展資源利用活動。食堂、班級、辦公室等分類回收物品,不亂丟垃圾,垃圾進行分類處理等。

6、開展善待生物活動。在學生中開展認養學校和社區樹木活動,讓學生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善待身邊的鳥類等有益動物。

7、開展環保科技活動。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環保科學調研和社區環保實踐活動,開展有針對性的環保科技實踐活動。組織科技興趣小組成員參加參加與環境攝影競賽和環保科技小論文競賽。

篇7

因此,從小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我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為依據,充分利用特有的環境資源和條件,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1 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

1.1 實地參觀,加深學生對環境污染危害性的認識。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必須加強我們的感性認識。帶孩子到附近的工廠、工地、馬路走走,聽聽喧鬧的汽車喇叭聲、機器的隆隆聲,感受噪音的嘈雜難耐;看看工廠煙囪里冒出來的滾滾濃煙,怎樣使湛藍的天空變成灰蒙蒙的一片,了解空氣污染的嚴重性;看看工業污水的排放如何污染了城鄉的水源,大量的森林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怎樣導致河水日漸污濁,還有滿山遍野的“白色垃圾”如何剝奪我們不多的青山綠水;……所有這一切都會讓學生強烈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和危害性,逐步確立環境保護的意識。

在《尋找我們身邊的噪音》的活動中我組織學生到附近木器廠、建筑工地聽機器轟鳴聲,讓他們感到受噪音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將在馬路上錄制的聲音在教室里放給學生聽,從而進一步教育學生在看電視聽錄音機聲音要小一點,上樓梯時腳步要輕一點,室內說話時聲音要低一點,從自己做起,不制造噪音。以直觀教育的方式,培養他們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青山綠水之情。同時,引導他們初步懂得良好的自然環境和居住環境需要人們保護和創造,使他們明白自己能為保護自然和居住環境做些什么。萌發學生保護環境的良好意識。

1.2 組織學生觀賞電視節目,新聞、電影、圖片,進行環境教育。我們可以借助于學生喜愛的電視節目和學生文學作品對其進行環保教育。我下載了部分與環境有關的記錄片及電影,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另外,我們可以經常給學生講解那些宣傳環境保護的圖片、新聞,讓孩子了解一些環保的基本知識,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比較容易的接受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樹立起環保意識。

1.3 在教學中開展游戲活動。好動是學生的天性,學生在活動中最容易接受知識受到教育,因此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也能讓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在學校中有意設計部分變廢為寶的小型游戲,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更能提高他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如利用舊報紙、易拉罐等廢品和筷子、杯、塑料袋、盤子等做模型、小工藝品,使他們懂得廢品也能再利用,促使他們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增強環保意識。

2 將環保教育融于教育中

老師運用多種途徑把環保教育貫穿在各項活動中,使得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加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在學校的一日活動中,學習活動包含多方面的內容,我們就要抓住這些可利用因素,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

2.1 運用重大節日進行環保教育。在國際國內一些主要的與環保有關的紀念日,學校更應積極開展環保專題教育活動。如在我國的植樹節(3月12日)、中國環保日(3月25日)愛鳥周(4月底)、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環境日(6月5日)、世界無煙日(5月31日)、世界糧食日(10月15日)等紀念日前后,我采用學生辦手抄報、出宣傳專欄、寫環保論文、組織環保知識競賽等各種形式,圍繞紀念日主題開展相應的環保知識教育和環保宣傳活動或讓學生積極參加由社會各界組織的保護環境的“綠色行動”。

2.2 將環保教育與學生知識結合起來進行教育。物理課本中多次提高環境污染的問題,如在《聲現象》的一節《噪聲的危害和控制》中提到,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街道上的汽車聲、安靜的圖書館里的說話聲、建筑工地的機器聲,以及鄰居電視機過大的聲音等,噪聲又分為交通運輸噪聲、工業噪聲、施工噪聲和社會生活噪聲等四大類。在學習《光現象》中,給學生講解現代建筑大型玻璃幕墻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危害,造成視覺上的危害,交通事故增多,會聚光線,引起火災等。在學習《熱機》和《燃料和燃燒和利用》的時候,適當的講解要充分利用能源,盡量減少大氣污染。通過物理學科知識的學習,適時的將環保教育穿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接受環境教育。

2.3 隨時抓住活動的契機進行環境教育。在實踐活動課中,讓學生觀察師生共同種下的絲瓜種子,在我們的精心培育下順利地開花、結果,他們又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這到底是不是絲瓜?皮去掉后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和燒熟后的不一樣?在孩子們的提議下,探索性活動――絲瓜應運而生。在活動中,孩子們自己采摘絲瓜、自己清洗、看廚房師傅刨皮、切片和烹飪,整個過程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他們學到了平時課堂中無法學到的東西,并且指導他們認識到絲瓜不光能吃,它還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美化著我們的環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孩子們不光觀賞到了絲瓜給我們帶來的美麗景色,還品嘗到了自己勞動的成果。

2.4 巧借新聞、社會熱點問題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反應堆所在建筑物爆炸后,造成核泄露。福島等地區遭核輻射的人數有22萬人。輻射范圍,達方圓20公里。12萬避難者進行全體核輻射狀況的檢查。通過這些世界上發生的環境污染事件,告訴學生確實把環境保護問題當做現在人們生活的重中之重,確保不出類似事件發生。

3 教師要注意示范,樹立榜樣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形象是美好的、偉大的,具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環境保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教師自己首先要有強烈的危機感、責任感和明確的環保意識,絕不做有損環境的事(如攀折花木、亂丟垃圾等),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上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同時還要身先表率,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如看見廢紙就拾,親自動手擦洗花壇,打掃衛生等。教師還應和學生一起做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帶學生到花壇除草,成立綠色小衛士隊,齊抓共管,共同愛護一草一木。通過這種教育方式,可以使學生形成保護環境的優點,強化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 家庭和學校共同合作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學生與家朝夕相處,家長的環境保護意識與行為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學生的模仿性極強,在學校中,教師是學生的模仿者,在家庭中,父母自然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因此也同樣要求家長應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在家長會上,我總是強調環境教育問題,與家長及時溝通,家長也可通過各種方式將學生在家中的環

保行為告知老師,在學校里,建立環保功德簿,將學生表現好的給予一定的表揚,能讓學生有成功感和喜悅感,讓學生的環保行動持續下去。

環境保護功在當代利及千秋,它是每個人都應盡的義務。環境保護教育要從學生抓起,讓我們共同努力,開創環保教育的新篇章。

云計算的教育信息化 李科

云計算是一種新的IT資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將計算、存儲和網絡等IT資源進行整合、抽象后,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通過互聯網提供給用戶,它是繼大型機、個人電腦和互聯網之后的第四次IT革命。

那么什么是云計算呢?維基百科認為:云計算是一種能夠將動態伸縮的虛擬化資源通過互聯網以服務的方式提供給用戶的計算模式,用戶不需要知道如何管理那些支持云計算的基礎設施。

云計算與傳統計算方式相比具有諸多優點:

云計算系統可以快速滿足業務需求。使用者可以通過網絡輕松快速獲取服務。并且云計算提供的資源是彈性可擴展的,可以動態部署、動態調整、動態回收,以高效的方式滿足業務發展和平時運行峰值的資源需求。

云計算系統具有低成本,綠色節能的特性。云計算以PC集群分布式處理方式代替小型機加盤陣的集中處理方式,可有效的降低建設成本。其通過虛擬化技術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它整合現有應用部署,關閉空閑資源,可以有效的降低設備數量規模,進而降低用電量,實現節能。

云計算系統可以提高資源管理效率。在云計算系統中可以實現集中化管理,它采用虛擬化技術使得專業運維人員跨系統的統一調配物理資源、集中運維,并且可以實現系統部署和維護的自動化。

基于云計算系統的諸多優點,我國教育領域可以引入云計算技術,突破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瓶頸。

我們可以利用云計算網絡的互聯互通,海量存儲,將精品課件、教學視頻等資料放置于共享互聯的教育云之上,使用者各取所需,便于共享各個優質學校的特色教學師資資源。各個院校可利用教育云搭建高效實用的科學計算模擬實驗環境,省去了過去大投入購買小型機的費用,既可將有限的資源最大化的利用,也可利用云計算可伸縮的高強度計算能力,還便于邊遠落后地區學校的師生遠程教學使用。

我們還可以通過虛擬化技術將學校的諸多網絡應用,如:門戶網站、OA、各種管理系統、校園一卡通、校內視頻監控…加載到云計算平臺上,節約購買承載單一功能的服務器的費用,動態調節計算能力、帶寬、存儲、減少IT運營成本。

我們在教育領域使用云計算系統,還可以將學校和部門從日益增長的網絡服務維護的壓力中解放出來,使得專業人員更加專注于教育教學;因為云計算系統具有動態調用資源的特性,大大的節約了學校在設備,電力,管理方面的投資。

總之,各地區各學校可在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把云計算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來,必定能對該地區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有所裨益。

篇8

我們以“成長”為主線,通過豐富多彩的課程體驗,充分發掘學生的個性潛能優勢,通過兒童自身的體驗轉化為他們內在的思想品質,把德育的目標內化為基本的思想素質和道德品質,從而促進學生內在道德品質的成長與個性全面和諧發展。

我們選取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身心特點、便于操作、主題鮮明的德育課程承載方式進行探索與研究,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構建德育課程體系,使學校德育更加課程化、系列化。

一、課堂德育資源

1. 學科德育滲透

《中小學德育大綱》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是每一個教師的職責。”學科教學是德育的主載體,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近幾年,我校任課教師充分挖掘和融會貫通,把德育有機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中,積極進行學科德育滲透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充分發揮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未來教育活力課程

學校結合可持續發展教育觀――塑造我們希望的未來,秉承“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引進公益、課程、義工、企業、媒體等多方資源,推出“面向未來, 持續發展”未來教育課程項目,增設了傳統文化、國際理解、數學應用、科學生活、健康體育、環保節能、藝術修養七大項目90多個課程供學生選擇學習,學生在國學啟蒙、繪本閱讀、魔法數學、新聞時事、電腦繪畫、無線電測向、英語話劇、球類活動中激發了潛能,培養了特長以及良好的生活情趣、藝術氣質和文化品位,幫助他們打開眼界看到自己身上的長處,培養了自信心,使學生體驗成功和快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教師專業提升,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3. 專題教育課程

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教育實踐,通過主題班會、級會、專題講座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安全、文明、學習、誠信、健康、勞動、環保、守法、創新、勤儉等專題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入課堂,提升學生行為習慣和素養。

4. 成長指導課程

學校成立心理健康輔導小組,結合心理課題《網絡時代兒童成長的心理問題與干預策略研究》,對學生提供“一對一”個性化的成長指導,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二、校園品牌活動課程資源

1. 校園節日課程

我校努力構建的德育特色品牌,凸顯“為每個學生擁有美好童年服務,為每個學生擁有幸福人生奠基”的目標追求,我校2008年開始德育課程化的探索之路,通過1-6年級分別舉辦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體育節、英語節、成長節、詩歌節、合唱節、器樂節、書畫節、配音節、戲劇節、辯論節、游園節、愛心節等校園節日,塑造快樂學習、求新進取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展示自我、收獲信心、感受快樂、健康成長。

2. 國旗下講話課程

圍繞德育目標設計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教師、家長和學生借助啟迪性的故事、經典誦讀詩篇、校園生活照片、視頻短片、公益宣傳片、愛國歌曲欣賞、歌舞表演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品質培養熏陶,達到震撼心靈的教育效果。

3. 儀式教育課程

儀式是一種文化和愿景,是學校管理者的智慧和氣度。簡約、豐厚、生動的儀式散發著濃濃的人文氣息,是教育理想與人生夢想的集體放飛,能喚醒學生對生命的重大感悟。近年來,我校不斷拓寬德育教育的新途徑,將儀式教育作為載體,積極構建德育課程化,取得顯著成效。把入學禮、開筆禮、開學典禮、升旗儀式、祭孔儀式、入隊儀式、軍訓、畢業典禮這些顯性的德育資源轉化為理想的德育課程,營造出一種全新的文化,在“潤物細無聲”的意境中化為學生生命成長的力量。

4. 傳統節日課程

精心設計,提升傳統節日為精品德育課程,為師生搭建德育自我體驗的平臺,在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中,通過親子手工制作燈籠、風車、貼畫、手抄報等形式,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更深刻地理解傳統節日的內涵,激發和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讓傳統文化陪伴學生的成長。

三、生活德育資源

1. 勞動實踐課程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組織學生進行包餃子、開辟菜地種菜、清洗魚池、制作水果拼盤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在大自然中學習科學知識,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熱愛勞動、勤儉節約、團結協作的良好品格,同時促進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育。

2. 社會公益課程

學校定期組織學生愛心義賣,向地震、旱災地區捐款獻愛心,到福利院探訪老人,組織學生和啟聰學校進行聯誼、為啟聰學校捐書、為連南小學、陽江白沙中心小學、新疆伽師縣學校捐款、捐書、捐建圖書館等活動,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意識。

3. 社會體驗課程

發揮社區硬件設施資源作用,如青少宮、圖書館、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商企業等,讓學生在課余有自助參觀、交流、學習的好去處,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開闊他們的視野;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構建“學生體驗合作基地”,編印《學生體驗課程手冊》,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到社會大舞臺觀察、體驗、歷練,課程活動后及時總結分享,展示成果,學生在德育系列課程中體驗、感悟和提升,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提高綜合能力,了解社,激發愛社會、愛自然、愛祖國的美好情感,增強學生服務社區、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

篇9

一、項目教學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

在實施每一項教學活動前,我們都需要了解我們教學的對象,目前,職業教育面臨的共同問題是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他們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更適應老師的滿堂灌,不愿意主動學習,更傾向于被動。因此教師在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顯得尤為重要。而項目教學法則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對未知事物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也就自然而然產生了。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

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在教學設計時給學生設定了項目的選擇,學生可根據自我的興趣偏好去選擇自己最拿手的一項,從而按照既定的項目步驟去實施它,這就極大地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能力,為了完成自己的獨立項目,他們會在潛意識下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學習潛能,盡全力讓自己的任務完成得出色。這就突破了傳統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到了學生的手中。主動權的掌握,為教學實效性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二、項目教學使綜合實踐的課堂充滿活力,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是否有活力,最主要的衡量標準就是學生的參與度,一個有實效的課堂必然是學生全身心投入的課堂,項目教學法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實施,促動了學生主動去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學會了合作,學會了挑戰自我,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以“低碳生活”主題學習活動為例。教者將教學內容分成以下項目:搜集資料,分析整理,完成作品,演示作品,總結交流。將活動時間分為兩周時間,學生課外分組搜集整理資料,課內小組交流并全班展示。學生根據這些項目開始自我任務驅動,根據老師提供的關鍵詞“溫室氣體”、“節能減排”、“低碳”、“碳足跡”等確定自己的需求。基于項目的明細和任務的驅動,教者發現學生在搜集資料時信息渠道多樣化,有報刊、網絡、書籍、專業人士等,他們主動探究的動力,為教學實效性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在演示階段,學生演示的作品可謂是豐富多彩,有對環保的理念、未來趨勢的研究,有詩詞歌賦,有小品、書畫、手抄報、攝影作品。同學們對這次活動感觸很多,有學生在心得體會中寫道:這次綜合實踐活動是我第一次自主的學習,通過這次活動我發現我也能與眾不同,我覺得這是我上過的最有效果的一堂課!

可以說這次活動的實效的確是不錯的,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學會了自主解決問題,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學習成果,使這節語文課主題明確、內容充實,教學的實效性得到了真實的展現。

三、項目教學使綜合實踐活動更有實效性,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裴娣娜在《教學論》中指出:“教學是旨在促進人的文化生成的師生特殊交往活動。”語文教學中的綜合實踐活動就是教者和學生雙邊活動交往的“樂土”,這塊樂土有助于學生鍛煉提升語文能力,而項目教學法的使用提升了這一活動的實效性。項目教學能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利用多渠道來吸納知識,從而觸類旁通,使知識的積累豐富多彩,為語文能力的提升作了較充分的準備。

項目教學強調“從做中學”。語文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做”的機會,項目教學則教會了學生如何去“做”,沒有“做”的機會,就沒有學生的自我求知需求,沒有過程,就沒有能力的提升。因此項目教學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運用在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上有其必然優勢。它使語文課堂擺脫了耗時、低效的局面,實現了課堂的實效性,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通過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實施項目式教學法,能擴大學生的語文視野、提高他們對語文知識運用的能力,今后在實施這一教學方法時,我們應以《語文教學大綱》為指導,以師生互動為根本,通過完成項目的方式讓學生在愉快的過程中學習,使他們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這樣語文課堂才能充滿活力,課堂教學才有實效,學生才能學有所獲,才能達到讓學生語文能力提升的最終目的。

篇10

英語作業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英語作業的布置必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學習技能,拓寬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展現學生的個性。不同的學生認知能力不同,對于同樣的內容其學習速度和掌握知識所需的時間不同。傳統的作業觀已不適應新課程實施的要求,必須進行作業的改革。布置作業時要因材施教,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實施分層布置,讓作業真正“輕負高效”。

關鍵詞:

初中英語;作業;分層設計

1問題的提出

《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在英語教學中,需要按照學生的學習進行針對性的英語教學,同時在進行英語教學時,需要按照學生的不同發展狀況進行有層次有區別的英語授課。英語老師應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時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制定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1]。從對我校進行的調查來看,學生整體學習能力較為欠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尤其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在初二時學生的英語成績會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情況。英語教師在布置英語作業時,常常以英語知識的鞏固為主要內容,促進學生進行實踐的作業內容非常少。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比較少,英語作業體現不了它本身的優勢。因此,對一個班級所有的學生都傳授同樣的教學內容、采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制定同樣的作業,完全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使優生更優,學困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學有所成,我們采取“面向全體,分層布置作業”的教學策略,保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兼顧到學生學習發展水平之間的差異,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2分層布置作業需遵循的原則

一是層次性原則。在設計英語作業時,需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用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的英語作業來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用不同類型和不同難度的作業來滿足學生間的差異。二是多樣性原則。教師課堂授課完畢后需要及時了解學生英語興趣所在,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制定各種課后練習題和作業,在制定作業時需要控制好作業的數量,保證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獲得提升。三是針對性原則。在布置作業時,英語老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格、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高低以及個人的興趣愛好,按照課堂英語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四是典型性原則。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時會存在較大的學習水平上的區別,學生學習方式不同,效率也不同,學習成績也會存在較大的不同,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考慮符合學生的個性需求,照顧到每個學生發展需要,促進全體學生在完成作業后智力和知識掌握程度都有所提高。

3分層作業的設計及其實施措施

3.1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要求的作業———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英語教師授課完畢后布置作業時,會受到學生學習狀況等各種因素的制約,要根據學生的水平來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A層作業。這類作業需要全班學生共同完成,教師根據英語教學總體目標布置作業。教師應明白學生需要達到怎樣的效果和目標,從而避免了作業布置的盲目性和無目標性,通過這種方式從微觀的角度控制了學生的作業數量。B層作業。此類作業主要面向班級中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為促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大的提高而布置的作業,作業難度較大且極具開發性、激勵性和挑戰性,可以促進學生智力非智力能力的同時提高。C層作業。此類作業主要是班上英語學習能力較好的尖子生完成的作業。對C類學生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識記、了解層次上,要循序漸進,對他們進行必要的思維訓練。九年級上冊的英語作業分層布置內容如表1所示。從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來看,學生作業完成效果非常好,而且分層的作業促進了不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作業有梯度,學生感覺作業難度降低了,他們樂于認真完成,作業質量也有所提升。

3.2布置實踐性作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常言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僅需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傳授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在作業練習的過程中,不能是簡單、機械地重復練習,還需要在作業練習的過程中開拓自己的思維,促進自身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2]。例如在進行九年級上冊M4Homealone的學習時,我將課后練習題設計成了“中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綜合性調查”,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調查如果父母出門了是否能照顧自己。學生設計的問題如下:1)Canyouwakeupontime?2)Canyoucooksimplemeals?3)Howcanyoukeepyousafewhenyourpar-entsareout?4)Canyoumanageyourtimeandhow?學生在完成這種調查作業時,積極性相當高。有部分學生通過扮演小記者的形式對不同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行了調查,并將他們的調查結果在班級中進行了宣讀,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感。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海報,或者制作內容豐富的卡片。這樣的作業不僅激發了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還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極大提升。如九年級上冊M5是有關Museums的內容,學習禁止做某事。上完這一個模塊后,我就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英語為學校的各個場所寫警示牌,美化校園生活。學生接到這個作業后,熱情高漲,很認真地完成了,并且用他們的巧手畫上了很漂亮的簡筆畫,涂上了各種各樣的顏色,做得非常逼真。通過做這樣的作業,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得以提升,又獲得了非常大的認同感,實踐和思維能力都獲得了較大的提升。

3.3開放性作業———學生思維的原始動力教師在布置課后習題時,常認為多做練習,學生的英語水平就會得到快速的提升。其實,這是一種狹隘的認識。作業布置是學生獲取知識、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過去的作業布置中,教師并不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將不利于學生全面的發展[3]。對于學生而言,英語學習既有趣又具有較大的挑戰性,在進行英語教學時,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學習,將過去被動的聽與練習改變為現在的主動學習,學生需要在多種信息來源情況下進行學習。教師布置的作業也要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開發,學生在做作業時可以獲取教材以外的知識,促進全面能力的提升。外研版教材九年級上冊M12SaveOurWorld,講述人們應該“Howtobegreen”,教育學生在平時要注意環保。在學生學習了這一模塊后,我給他們布置了一個“Oneplanet,onedream”的作業,要求學生利用已有的語言知識結構,現有的詞匯量、語法知識,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收集資料,號召身邊的人通過節能環保來保護我們的星球。作業布置下去后,A,B,C三個層次的學生通力合作,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布置不同的工作。有的負責觀察家庭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的情況,并做好記錄;有的到街道上采訪環衛工人,了解人們亂扔垃圾的情況。每個小組都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有的小組甚至自發編寫了環保的手抄報,貼到學校的宣傳欄,號召全校師生都來保護地球。因此,這個作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走出死板的教材而在實踐中獲取能力的提升,通過這樣的學習形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動機大大轉變。霍姆林斯基說:“每個人都想成為學者,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需求和所要達到的目標。”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各種能力的提高,學生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不斷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4實施分層作業的成效與思考

一是學生對作業的興趣及態度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實現作業分層布置一年多以來,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對作業的興趣及態度發生了根本的轉變,語言素養和學習成績也不斷提高。二是減少了作業任務量,提高了作業效率和質量。在過去,為了讓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教師喜歡將抄與背的內容作為課后作業。學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進行作業的抄寫,收效卻甚微。因此我們在制定個性化作業時,時刻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布置作業時控制好作業量,學生完成作業時不會感到有較大的壓力,又可以獲得能力的提升;第二,作業練習要有針對性和差異性。例如有些作業只是感興趣或者有能力的學生做。三是英語水平低的學生自信心獲得了較大提升。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自尊心,當自尊心遭遇作業上的打擊或者挫折后,將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但是在進行了個性化作業布置以后,每個學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變得更加自信。

5結語

通過上面的描述可知,學生在寫作業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習慣、學習能力水平等各個方面的特征布置作業,同時作業難度適中,作業布置需要體現分層思想。在英語作業分層設置的過程中,很多地方都帶著較大的嘗試性,因此還需要再次進行商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陳番香.農村新目標英語有效作業設計淺探[J].新課程學習,2015(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