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表達范文

時間:2023-03-28 03:51: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口頭表達,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頭表達;道;術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712(2013)17-0052-02

[作者簡介]陳寧(1969―),女,廣西桂林人,本科,廣西桂林市秀峰區西山小學教師,小學高級。

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近年來,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一線教師在培養學生口頭表達方面做了大量的嘗試與探索,有不少的真知灼見。但筆者認為,眾多的見解中,主要偏重于“術”的研究與探討,即“怎么說”,對“說什么”即“道”的重視不夠。本文就口頭表達技巧與能力的培養,即口頭表達“術”與“道”的關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術”與“道”的關系

“術”與“道”不是兩個截然對立的概念,本文所說的“術”是指學生口頭表達的技巧,而“道”卻指的是口頭表達能力的內在的規律性的東西。固然,高明技巧的掌握是能力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更不是唯一,與此對應的“道”,即對口頭表達的認識(為什么說)、口頭表達的內容(說什么)、口頭表達的積累(包括技巧和內容)則更為重要。因此,筆者認為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要注重說的內容與方法二者并重,且“道”在“術”先。

強調方法與內容并重,且“道”在“術”先,在學生口頭表達方面,指的是“能說會道”。在教學中,語言規范訓練、語言表達邏輯訓練、表情訓練、反應提示訓練等這一切都是“術”的展現。當然,沒有這樣“術”的提高,學生不可能成之一個“能說會道”者,但筆者認為這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能說會道”,只能說是“巧舌如簧”而已。在術的內容涵蓋了這么多之后,那么什么又是道,道的內容還剩下多少?筆者認為,道和術最大的差別,在于培養的不是“能說會道”之人,而是優秀的人。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他們與人相處的方式、表達情感的方式、應對所關心的問題的方式,這些才是“道”的內容。可以這么說,“術”的掌握可以讓學生成為一個“嘴巧”的人,但是沒有道的提升,就無法有質的飛躍。而“道”的形成,才能使學生成為真正的“能說會道”之人,這也是素質教育的目的所在。

以往的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訓練,在“術”上已下不少功夫,如在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對話訓練、生生對話訓練,在課外延伸中的演講、說故事的訓練等。這些訓練,無不在“術”上下功夫,評分標準無不從內容、表情、語音語調等方面作出規定,特別是各級的“說”的比賽,更是精彩紛呈。那些優秀者均充分地體現出選派教師長期訓練的結果。但其實,諸如用語的講究與禁忌、舉止的規范、穿著表情各個方面,這些僅能算是一些技術性的細節。這些對推動學生口語表達的教學是有積極意義的,但不是培養小學生口頭表達的根本。造成這種情形的根本原因是我們對口頭表達的目標定位為“交際的工具”,而對其“人文功能”卻完全放棄。如此,所謂口頭表達的培養僅成為一些演說技巧的訓練,而其中的能力培養僅為一些機械的、程式化、套路化的呆板的訓練。這種觀念從根本上迷失了對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的本位目標,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人格素質的培養。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講到此,我們對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應該響亮地提出這樣一個詞:回歸。所謂“回歸”,即讓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回歸到提高其人文素質上來,即前文所講到的“術”與“道”二者并重,且“道”在“術”先。如何做才算回歸呢?

(一)從說的目的入手

口頭表達有兩個目的:其一是實用性目的,實現這一目的主要通過各種應用的口語交際。第二個目的是非實用的,即審美、愉悅的目的,要求其獨創性,虛構性和想象力等。由此,小學生應能有一定的文學創作能力,以達到非實用的、審美、愉悅的目的。

(2)解決說什么的問題

從學生自己的獨特感受以及教學改革趨勢方面來說,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訓練應該轉換到側重人文精神培養和美育目標上。因而,小學生的口頭表達將以文學鑒賞和寫出自己對生活的獨特見解為訓練方向,強調獨特見解和創作能力培養是口頭表達能力訓練的重要任務。

(三)解決怎么說的問題

教師應該重視激發學生對自身生活的感悟而產生說的沖動,即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和生活的感悟,在感悟的過程中,激發其說的沖動,再輔以技法的訓練,形成學生表達的生活性,即“功夫在詩外。”

(四)探索新的口頭表達能力綜合訓練體系

筆者嘗試通過這樣幾個環節對小學生進行口頭表達能力訓練,建立一個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綜合訓練的新模式:閱讀(觀摩、觀察)――朗讀――積累――感悟――技巧訓練。首要訓練的不是“說”,而是“讀”,讓學生讀課內、課外的書,更多的是“讀”(觀察)生活,還包括讓學生看電視節目等。讓學生的“說”建立在堅實“讀”的基礎上,這是“源”,是“本”。而朗讀,不僅僅是語音語調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朗讀,讓學生從優秀的文學作品中體會作者的精神和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這樣的訓練,不能是一次性的,應該常態化,讓學生不斷積累,形成多層次的構建。在前三個環節的基礎上,才能進入“感悟”這一核心環節。何為“感悟”?實際上是建立在觀察、感受、聯想和想象及思維四種能力基礎上的一種綜合能力。感悟過程體現為觀察、感受、聯想和想象、思維(思考分析)的過程,這過程包括觀照、靜思、活參、頓悟的過程。作為口頭表達能力訓練,要抓住感悟的兩個方面:一是對生活的感悟,二是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也可說是“語感”)。由于學生生活經歷有限,對文學作品的感悟應占更多的比重。通過閱讀(或觀察)指導,使學生能夠聯系自身積累的知識,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去體會,即從中“悟”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并由此激發學生說的沖動。在前面四個環節的基礎上,再輔以口頭表達的技巧的訓練,也就是方法(“術”)的訓練。

參考文獻:

篇2

一、明確訓練目標,做到有據可依

學校對“課標”中小學階段口頭表達目標進行歸納與分解,對于低、中、高年級應達到的口頭表達目標進行了明確,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在教學目標的制訂和實施中注意分層,符合實際,兼顧差異,并呈現逐步遞升狀態。

第一學段:(一、二年級)

1.學講普通話,逐步改變學生的東北腔,養成講標準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對方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敢于發表意見。

7.能根據給定的話題,說幾句完整、連貫的話。

第二學段:(三、四年級)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5.能根據給定的題目,做五分鐘左右的準備,進行較簡短的即興口述作文。

第三學段:(五、六年級)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作簡單的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7.能根據給定的題目,稍作準備,進行較完整、有條理的即興口述作文。

二、豐富生活體驗,讓學生有話可說

教師有意識地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經驗。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實踐;生活中,要求學生盡可能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一切現象。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感受,豐富生活體驗,讓學生有話可說。

三、豐富語言積累,讓學生有話能說

1.重視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

朗讀是展示學生的口頭表達水平的形式之一,同時也是訓練學生口語水平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

2.重視背誦和課外閱讀,豐富語言積累

誦讀訓練是有意識地進行說話訓練的基礎,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語文能力訓練。因此,學校一直保證每周兩節課內閱讀課,讓學生讀課外書。開展國學經典“晨讀、午誦、暮省”活動,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多讀多背,使學生受到規范的書面語言的熏陶,培養語感。要求學生從課外閱讀中收集、摘抄優美詞語,拓寬知識面。

3.在日常生活中積累語匯

社會即學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流傳于老百姓口頭的語言,如諺語、對聯、歇后語,還有簡短絕妙的廣告詞、精煉的標語等,這些都是很好的語言學習內容。鼓勵學生做有心人,平時注意觀察、積累這些知識。例如春節期間,要求學生到各家門口摘抄春聯,比比誰摘抄得多,理解得扎實;看電視時,讓學生注意觀看廣告,教師以此組織一個廣告展示活動。

4.抓好課堂教學中的“聽”,促進學生學習語言

學生與文本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讀”,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與人的交流,主要是通過聽和說來達成的。因此,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除了要抓好“讀”還要注重“聽”。“聽”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取一切信息的先決條件。個人的讀文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專心地聽就能從老師和同學那里獲得信息,彌補自己理解和表達上的缺陷,更快更好地積累規范口語表達方式。要抓好學生的“聽”,先要培養學生的傾聽意識,讓他們明確傾聽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傾聽興趣,使他們樂于聽,這就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力求讓教學直觀、生動、有吸引力。

四、營造寬松氛圍,讓學生有話敢說

其實許多學生不會表達是因為不敢表達,而不敢表達的原因就是怕說錯了挨批評或被人笑話。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創造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充分尊重每個學生,鼓勵每個學生積極發言。課堂上,我們的教師創設了許多語言實踐的機會與形式,如匯報性說、操作性說、看圖創造性說、聯系生活實際說、結合各種活動說,這樣經常訓練說話,學生的表達能力就得到了普遍提高。

五、創設話題情境,讓學生有話想說

李吉林老師說過:“言語的發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說話情境的創設,老師們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情景再現法、模擬法、問題引入法、即時情景法。情景再現法,就是讓學生表演現實生活中的某種說話場景,如一家人的談話片段、家中來客時與客人的談話片段,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談話片段;模擬法,就是讓學生表演想象世界中的某種說話場景,比如動物開會、老樹講故事、玩具對話等;問題引入法,就是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展開討論;即時情景法,就是在課堂上捕捉時機,將教學內容、學生生活,以及當時的所見所聞有機結合,引出話題,于有意無意間創設說話情境,自然而然。

六、拓寬訓練渠道,讓學生有話會說

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不是孤立的。從系統論角度看,聽、說、讀、寫是一個以思維為核心的相對完整的網絡系統;從信息論角度看,聽、讀與說、寫是一個承載信息的雙向流動過程。各部分的訓練從來都是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的。口才具有綜合能力的特征,口才是學識的標志,因此,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要有多種渠道。

第一,上好口述作文訓練課。口述作文訓練是勝利街小學進行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訓練的主要方法之一。學校把口述作文作為校本課程,納入課表,每周一節,雷打不動。學校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確定不同的訓練重點:低年級以看圖說話和模擬情境進行口頭表達訓練為主,主要培養學生敢說的膽量和樂說的興趣;中年級以圍繞熟悉的人、事、物說片段為主,主要培養學生言之有物和言之有詞的能力;高年級以根據題目快速立意、快速構思、快速成文訓練為重點,主要培養學生言之有序、言之有法、言之有理的能力。教師根據本學段的訓練重點和目標,學期初制定一學期的訓練計劃,平時按計劃有序訓練。學期末,學校對各班訓練成效進行專項檢測,檢測成績作為對教師教學業績考核依據之一。

第二,上好口語交際課。落實好教材中的口語交際訓練,隨時發現生活中的口語交際契機,讓口語交際訓練生活化。

篇3

一. 活動名稱:口頭表達能力評比大賽

二. 活動主旨:鍛煉口才,展現自我

三. 活動主辦方: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教務部

四. 活動成辦方: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朗誦藝術團

五. 活動對象:全院09級學生

六. 活動方式:

全院09級新生分成240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優秀者組成六大組參加初賽,再經初賽從每大組選出10名選手,共60選手進入復賽,最終選18名選手進入決賽。

七. 活動流程:

初賽(詳見策劃書附錄1)

復賽(詳見附錄2)

決賽(詳見附錄3)

八.活動宣傳形式:

前期 海報通知、人員流動宣傳

期間 海報通知、短信

后期 評委進行評比

九.活動獎項設置:

一等獎一名

二等獎二名

優勝獎十名

最佳臺風獎一名 最佳口才獎一名

十.活動注意事項:

① 工作人員注意比賽時間,控制比賽時間

② 注意會場比賽環節的協調,秩序的維持

篇4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呢?

一、消除障礙,營造表達的氛圍

愛說、好動是學生的天性,但由于師道尊嚴的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致使學生主體地位喪失,膽怯心理大大壓抑了他們表達的積極性。同時,他們因為擔心表達不當,害怕被其他同學嘲笑、被老師批評,所以變得沉默寡言了。要想解放學生的嘴巴,教師要營造平等、民主的表達氛圍,清除學生的表達心理障礙。教師不應該以絕對權威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而是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這樣,學生才會感受到課堂氣氛是輕松的、自主的。如果學生回答錯了,我們要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比如說“你真勇敢,你的表達很清楚,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等等。在這種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的言語表現欲望會變得越來越強烈,口頭表達的能力也會得到發展和提高。

二、小組合作,增加表達的機會

新課程改革之初,小組合作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受到很多人的關注。然而,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人們對小組合作的批評之聲日漸激烈,令很多教師在迷惘與彷徨中拿不定主意。筆者認為,不應該將小組合作一棍打死,尤其在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中,小組合作有著獨特的作用:它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口頭表達機會,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要想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最好讓他們參與口語表達的實踐活動。在很多課堂上,我們常常看到只是少數尖子生獨占鰲頭,絕大多數學生充當了聽眾。這種“滿足少數、忽視多數”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然而,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都讓學生上臺表演,每個人平均還不到一分鐘,怎么辦呢?小組合作的形式便能很好地解決這一矛盾。小組內,人人都有交流和表達的時空,不同思維方式的學生可以起到互補、互助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膽小、口頭表達能力差的學生,平時不敢在眾目睽睽之下發言,而小組討論給他們的口頭表達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三、創設情境,構建表達的平臺

情境教學是一種重要的語文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轉貼于 情境之一:表演課本劇。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內容豐富、情節生動,在語文教學中適當安排一些課本劇表演,再現課文情境,是學生非常喜歡的語文實踐活動。表演課本劇不只是讓學生理解課文,而是通過表演再現課文內容,進行再創造,而且學生編排演出活動,也是進行口頭表達的好機會。如在表演《公儀休拒收禮物》一課時,通過子明與公儀休的對話,教師引導學生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在內心敬佩公儀休的清正廉潔。這樣,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情境之二:開展辯論會。

筆者曾圍繞“上網”這一話題組織學生展開爭論。堅持“弊大于利”的學生組成了反方,竭力反對上網。他們認為上網就是為了玩游戲,既影響學習,又影響休息,還會導致視力急劇下降。他們的意見遭到一些“網民”組成的正方的反駁。正方認為,上網“利大于弊”。他們“現身說法”,證明那些沒有意志力的同學才會沉迷于玩游戲,多數人上網是為了查閱資料。網上信息包羅萬象,它是傳遞信息、傳播知識的重要渠道,小學生上網,可以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話匣子打開了,學生們妙語連珠、針鋒相對。這是筆者班上一場很成功的辯論會,在這場辯論中,學生品嘗到了暢所欲言的喜悅,感悟到了成長的美麗。

當然,創設情境的方式還有很多,關鍵是只要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就行。

四、體驗生活,拓寬表達的空間

有道是“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課堂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課堂并非進行口頭表達的唯一場所,在課堂之外的社會生活環境,也會對學生的口頭表達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巨大或細微的影響。

篇5

【關鍵詞】 中職學生 口頭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4)04-001-01

眾所周知,中職學生與傳統中學的學生有所不同,他們的學習目標并非是為了升入高校而努力,而是為了畢業之后可以更好地滿足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需要,這便為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過,當前我國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較為偏低,個別學生將技術放在第一位,以至于他們在畢業之后常常因為口頭表達方面的不理想而處處碰壁。畢竟,口頭表達是他們初入一家工作單位時,為領導、同事營造第一印象的重要方式。假如第一印象不過關,他們又怎能得到領導的器重和同事的尊重呢?所以,如何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便成為中職語文教學課堂中一項重要工作。

一、氛圍構建,讓學生敢“說”

1. 課前演說

在每次課堂教學開展之前,按次序安排一位或幾位學生進行簡單的演說。這個演說的內容可以是自我介紹、散文朗讀,也可以講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在最初階段,可以讓學生結合稿子來講,時間一久,便訓練學生脫稿演說。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同時對于他們的口頭整理能力、思維整合能力、語言布設能力來說也是極具鍛煉作用的。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慢慢地能說、敢說。

2.課文朗讀

朗讀練習是語文教學中較為基礎的一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語感、駕馭文字。同時,朗讀也是一種間接的口頭訓練形式,它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在朗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融合個體和集體兩種朗讀方式,從中還可以衍生出領讀和分組朗讀等。這樣一來,通過反復多次的朗讀,學生便會在無形中豐富和提高自己的詞匯含量、語感邏輯。通常來講,為了減緩學生的壓力,在開展朗讀訓練的時候,每一自然段安排不同的小組集體朗讀,引導學生敢于開口,效果顯著。

二、形式訓練,讓學生會“說”

在敢說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會說,有話可說。所以,結合適當的形式訓練在學生敢說的基礎上提高他們“會”說的能力,這也是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點。

1. 復述課文

所謂復述課文,其實就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語言對課文進行一次簡單的接受,這一步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在這個復述的過程當中,不僅要讓學生會說,同時也要讓他們及時把握重點、發現重點,這也是復述課文的精髓所在。另外,很多學生在復述課文的時候,把復述和背誦弄混,以至于他們認為復述課文就是對課文的簡單背誦。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去記憶課文,把握其中的主旨,從而用簡單的語言把課文呈現出來。這樣一來,學生既能把握課文命脈,還能達到強化他們口頭表達的完整性和清晰性的目的。比如在講授《項鏈》這一課文的時候,我首先讓學生關注項鏈丟的時間、丟失項鏈后女主人公的情感表現等。在對這類問題進行理解的同時,也是學生對課文理解的過程,這比起他們對課文死記硬背來說效果更明顯。同時,還可以推動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從而讓他們會說、想說。

2. 口頭作文

口頭作文類似于脫口秀和演說,并且還要求學生不寫演說稿,因此這項訓練的難度相對較大,但效果卻是極為明顯的。首先,通過上述的訓練,學生的膽怯心理已然減輕,在此基礎上,隨機選取學生到臺上進行課文復述或體會演說。這時,由于缺乏演說稿的幫助,所以學生必須快速整理自己的語言邏輯,并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邏輯地表達出來,并讓大家聽懂。另外,為了強化這類訓練的有效性,教師可以經常布置一些主題討論,并讓學生自行收集一些資料。像這類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說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語感邏輯。

三、底蘊拓展,讓學生想“說”

如果說敢說是讓學生能夠邁出堅定的一步,會說是讓學生勇于自行“行走”,那么想說便是信心樹立的一項重要標志。而在這個基礎上,只有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才可以讓他們走得更遠,愿意主動去表達。對此,可以為學生制訂了一個鍛煉方法,那就是擴展閱讀面。眾所周知,書是人們思想的結晶,是人們對生活的一個高濃度概括。所以,引導學生多看書、會看書,這也是擴展其認知范圍,從而強化其口頭表達能力的關鍵所在。

縱觀我國中職學生,鮮有人具有閱讀的良好習慣。所以,哪怕是提高了他們說的能力,他們說出來的話也是缺乏營養的。甚至當出現詞窮的時候,還會降低他們說的興趣和信心。尤其是在講授選文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去閱讀全文。比如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要推薦學生去看《紅樓夢》;學習《項鏈》這一課文的時候,可以推薦學生去看外國名著。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感受到故事中人物慘淡的命運,同時也可以間接豐富學生們的詞匯含量。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報紙和雜志,比如《讀者》和《知音》這類寓意深刻的雜志,并讓學生從中選取自己喜歡的文章進行復述。這時,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不僅得到了強化,同時他們的閱讀興趣也會被激發出來。

篇6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表達能力;培養

學校不僅是教小學生讀書寫字的地方,也是培養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良好環境,而在農村,有的小學生從小于缺乏關愛和交流,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溝通障礙。因此學校、教師更應該對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引起重視。而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自信心與口頭表達的興趣,給小學生提供口頭表達的機會,是培養農村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三個有效方式。

一、讓小學生敢于說

自信心是一個人成才所必備的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個性的品質,也是一種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而農村大多為留守兒童,與父母缺乏溝通,導致自卑、內向、冷漠,這樣的小學生往往不善于交際,害怕與人交流,缺乏對別人的信任感,以至于小學生不敢說。所以對農村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首先得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敢于大膽的說出來。

1、多做肯定性評價

小學生的判斷能力較弱,老師心理投射是他們形成自我評價的主要來源,小學生需要從老師給予的肯定性評價中確立自信心。老師在評價時,要始終堅持客觀、公正、熱情、誠懇的原則,以鼓勵為主,滿足小學生的成功需要,盡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例如對于回答錯誤的同學,不說“你錯了。”,而說“謝謝你的回答,請再認真思考一下。”等,讓小學生盡量克服“我不行”,而是相信“我能行”。

2、給予小學生尊重

教師要尊重小學生的人格,結合小學生的個性特征,用真情實意尊重小學生,創設一個融洽、和睦、協調的課堂氣氛,讓小學生敢于大膽的回答老師的問題,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很多農村小學生本身就有自卑感,對學習沒有信心,遇到老師提問就感覺泰山壓頂,從而不知所措。對于這類小學生,教師應該及時引導鼓勵,給小學生一種被尊重的感覺,消除小學生自卑心理,讓小學生敢于說。

3、加強師生的情感交流

教學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人際交往、情感溝通的過程,師生情感的交流與教學是不可分割的。農村很多小學生的父母因忙于掙錢,往往疏忽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師更應以和藹的態度和小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情感狀況,不要總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威嚴姿態去面對小學生,而是要讓小學生在教師面前可以感受到輕松,在學校里面感受到愉悅。教師只有研究小學生情感,了解小學生情感,及時捕捉小學生的情感信號,才能有的放矢的幫助小學生建立起自信。

二、讓小學生樂于說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學習的情感動力,是求知欲的源泉。農村很多小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以至于在課堂經常不愿意說。因此,激發農村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樂于說,對他們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1、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必須以師生相互認知和了解為基礎,了解和認識小學生,是教師施教的前提。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同時帶有較強的“親師性”。如果他們喜歡某個老師,他們就會喜歡該老師所教的課科目,上課自然會集中精力,那么自然也會積極回答問題,樂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培養。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個教師,那么他們就會不喜歡學該老師所教的科目,那么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不高。

2、提問方式要多樣

教師在表述問題時,要力求語言簡明,通俗易懂。向小學生提問時,不宜搞突然襲擊,應先提出問題并留出適當的思考時間,再讓小學生回答。并且提問的方式要多樣,讓學生樂于回答問題。例如:小學生對新鮮事物都具有敏感性和好奇心,教師可針對這一特點通過一些新奇的,小學生樂于思考的問題,促使他們積極思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再比如可以通過設置疑問的方式來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意識地設置一些與本節內容有關的懸念,激起他們強烈的探求問題奧妙的積極性。從而激起了他們思考探究的積極性,就為他們積極回答問題打下了基礎。

3、培養小學生發言的習慣

培養小學生回答問題的良好習慣,使小學生學樂于發言,并且漸漸的把發言當成一種習慣,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至關重要。多設置一些趣味性、生活性、挑戰性的問題,讓小學生有想法就舉手。不需要教師來請小學生回答,而是只要有問題提出大家都爭搶發言,甚至還向主動老師提問。讓小學生積極參與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質疑的過程中,直至問題解決。小學生樂于舉手回答問題了,發展小學生個性,培養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讓小學生有機會說

農村小學因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師沒有很多可用的資源來培養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想辦法給小學生創造口頭表達的機會。

1、在課堂里有機會說

教給小學生有序表達的方法,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引導他們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說出自己眼看、耳聽、鼻聞、嘴嘗、腦海里想的,觸感感覺到的等。課堂上,教師應創設許多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小學生參與,例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來增加小學生開口的機會,在此基礎上進行大面積說話訓練。要求小學生用上學到的好詞、好句,這樣以來,一部分小學生能很快領會,并能聲情并茂地加以敘述,但總有一部分小學生無法達到預計的目標。此時教師可以采取同桌互說,以點帶面,讓每個小學生都能說,并要說好,從而提高全班小學生整體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積極的、有計劃的開展諸如“課前演講”“成語展示”一類的活動,讓小學生在自我展示中培養興趣、學習語言。

2、在課外活動中有機會說

小學生學習知識不僅可以從課堂上獲得,從課外活動中也可以獲得,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一樣。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小學生更愿意表達。因此,教師要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小學生創設更多說的機會。農村小學教學資源固然有限,但是也可以因地制宜的組織一些課外活動。例如組織小學生爬山,讓小學生暢所欲言,描述所見所聞,抒發活動感受,并且要求小學生爬山回來時要用口頭表達本次爬山的感想。這樣既能愉悅小學生的身心,更能培養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有機會就要說好

給小學生在課內課外都創造了口頭表達的機會后,不能夠就此止步,而是對小學生實時加以糾正指導,讓小學生不僅有機會說,而且能夠把話說得好。上課時如果小學生的口語表達不規范,就及時糾正,并把糾正后的句子讓小學生再說一說,使得小學生明白是什么地方不規范(如用詞不當,重復嗦、一絲含糊不清等),該怎樣改正才是規范的。只有通過老師的及時糾正,讓小學生能夠準確規范的把自己所想表達出來,才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郭臻琦. 我國貧困地區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 邢臺師范高專學報. 2002(03)

篇7

摘要時代對于人才素質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較強的交流信息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說”的能力,還須大力開展語文的第二課堂活動。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和熱情。要要求同學們平時做好知識和資料的積累。同學們演講的過程,也是彼此間傳遞信息的過程。

關鍵詞語文中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

由于世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時代對于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現代化的信息社會里,時代對于人才素質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較強的交流信息的口頭表達能力。我國四個現代化的宏偉事業,需要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具備適應市場經濟的交際能力。因此,未來的事業對人才有一個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說話。“能言善辯”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增強競爭能力的重要工具。

對于初中的學生,提高說的能力,不僅有利于提高語言能力,還能活躍思維,提高思考的敏捷度和應變能力。那么,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只靠課內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大力開展語文的第二課堂活動,把它納入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指導的活動之中。

我們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發現,隨著學生知識的增長,他們一般比較重視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而對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缺乏重視。有些同學在課內回答問題時常常出現詞不達意,結結巴巴,甚至語無倫次的現象。還有的同學由于缺乏說的訓練,致使他們產生自卑的心理,沒有站在大庭廣眾間講話的勇氣,怕說不好,被人笑話,遭人諷刺。當他們有機會走上講臺的時候,出現“怯場”,口還未開就滿臉通紅,把原來準備好的內容頓時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無言以對,手足無措,“擱淺”在講臺上。這種令人擔憂的現狀,使我們急切地感到加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我們語文教師當前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和熱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從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對人腦思維的一種激發,是學習的內在動力。青少年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也有渴望表現自己才華的心理愿望。為了激發同學“說”的興趣,可向他們推薦“演講與口才”方面的書籍,利用電化教學的方式組織同學觀看各種形式的演講會、辯論會、故事會的錄像帶,并且利用“黑板報”和“班級日報”宣傳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實踐證明這些措施都起到了激發學生說話興趣的作用。同學們被演講者的侃侃而談所打動,為演講者的語言藝術所感動,為辯論者的思辨能力所折服。同學們說:聽一次成功的演講就象聆聽一首名曲,觀賞一幅名畫,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看著同學們雙眸凝視,猶如被磁鐵吸引般地聽著,想著,表現出精神上的充實與滿足,緊張和愉快。這時,我們深深體會到一位名人說過的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成功的奠基石,興趣是激發“能源”的火焰,一旦被點燃就強烈地爆發為學生的求知欲,同學們從羨慕別人到希望自己也能在大庭廣眾面前滔滔不絕。此時,所需要的就是老師為他們創造一個能施展才華的舞臺和鍛煉的機會了。

幾年來,我們利用第二課堂,組織形式多樣的說話訓練;利用第二課堂組織同學進行講演比賽,朗誦比賽,故事會,小型辯論會,指定題目的口頭作文等多種活動。其中各種形式和內容的演講最能鍛煉同學的口頭表達能力。

1、教師應是每次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只有精心安排,耐心指導才會達到預期效果。

每次演講,由同學自己選出3—5人的評委,對每一位演講的同學給予評價,打分。評出前幾名優勝者發給紀念品,以資鼓勵。不是評委的同學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見,這樣就增加了競爭氣氛。臺上臺下同學們都全神貫注,積極思維,努力做到盡善盡美,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學生演講前,教師提出基本要求:要說普通話,聲音宏亮,語言流暢,中心明確,思想健康,姿勢、態度自然。實踐證明同學們在演講中也逐步認識到這些基本要求對口頭表達能力的效果所起的重要作用。有的同學說:“演講時注意聲音宏亮,咬字清楚,注意聲調高低,節奏快慢,才能獲得好的效果。”這就是語言藝術的魅力。在儀態上同學們也意識到應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自然大方,方能表現出自己的氣質,風度和才華,才能更有吸引力,使聽眾受到強烈感染,留下永恒的記憶。

對靦腆怕羞、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同學,特別是女同學要多給予鼓勵,克服膽怯心理,提高他們講話的能力和勇氣,對她們的每一點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同時向其他同學宣布“政策”,講得不好,甚至說錯了話,也不能諷刺和取笑,允許糾正補充。幫助這些同學迅速越過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實踐證明,這些同學不但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性格也活潑開朗起來,為將來參與社會交際作好心理準備。

2、演講的深度要由易到難,循序漸近,逐步提高要求。

最初進行自選題目演講,內容由同學自定。可以講自己最感興趣的一件事;可以講自己最欣賞的一則名言、警句;或某篇文章對自己的啟迪。總之,從身邊的生活到社會現象;從歷史到未來;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內容無所不有。例如:有的同學在演講中由唐朝大詩人李商隱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說起,贊美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師,有一份光發一份熱,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他們說,每當我看到那跳動的火焰,就似乎感覺到了老師那親切的教誨在耳邊回蕩。這些話語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作為老師聽著同學們精心準備的演講,有誰能不為他們的進步而高興呢?過去一些同學回答問題時的語無倫次、扭扭捏捏,被今天娓娓動聽的語言和落落大方的姿態所代替。當然同學們所取得的進步是要付出代價的。為了這臺上十幾分鐘的演講,在臺下不知反復練習了多少個十幾分鐘。

在學生的講話能力有一定提高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即席演講的訓練。方法是我們按參賽學生人數的多少,擬定出同樣數目的題目,學生則抽簽決定自己演講的內容。即席演講難度較大,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現場應變能力。沉著,冷靜,迅速地考慮好講話內容,并能把要講的內容連貫起來。例如:有個同學抽到的題目是:《小草和大樹》,他說:“小草精神應該受到贊揚,平凡的人在工作崗位默默無聞地做貢獻,就象小草。”接著又說“大樹是棟梁之材,偉大的人物就象大樹。但,即使是偉人在他沒有成功之前也必須象小草一樣默默無聞地努力。青年是祖國的未來,不管做大樹還是做小草都是國家的人才,要努力成才。”他成功地將小草和大樹辯證地聯系起來,演講獲得成功。

篇8

一、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示范作用

教師是在學校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職人員,擔負著教育青少年的工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對學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名語文教師的語音、語速、語調、音高、音強,到面部表情、體態語言、眼神交流都能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語文教師自身豐富、動聽、優美的語言修養對學生有著熏陶,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功效。語文教師講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動的事物,最感人的情節,要繪聲繪色,細致刻畫,使聽眾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果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口頭表達能擁有小說般的情節,喜劇般的沖突,巧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化用藝術家雕塑的成分,那么會不知不覺地調動學生的全身心投入整個語文學習過程。

二、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對話理論承認對話雙方差異的存在,倡導、多元共存。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才敢于表達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例如賞析《揚州慢》時,一位男學生說:“我覺得這首詞引用典故太多,有堆砌典故、賣弄才學之嫌,搞得我們理解起來很麻煩。如果不知道杜牧原詩的意思,我是讀不懂的,所以我認為這首詞寫得并不怎么樣。”教師對學生的個性解讀兼容并蓄,持民主、開放的態度。教師微笑著對該生,掃視全班學生說“你非常坦率,道出了詩詞中一個普遍的問題――用典。用典太多不但會造成理解上的困難,也會削弱作品的思想藝術價值,但用得恰當無疑也會使作品生色。姜夔在詞中用典有六處之多。誰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 讓學生敢于表達,樂于表達,在表達的過程中感受到喜悅。一石擊起千層浪。后面緊接著就有一位女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我覺得《揚州慢》好就好在用典多而恰到好處。用典恰當可以擴展內容,加深意境,突出主旨。我覺得姜夔所化用的杜牧詩句就有這樣的作用,它們從各個角度展現揚州昔日的繁盛,可激發我們的想像力,而這些又都是用來反襯揚州今日的衰敗,兩相對比,很能表現小序中所說的‘黍離之悲’這個主題。再說要寫揚州不可能不寫它的歷史,而姜夔為曾領略過揚州的繁華,所以只能從前人的詩句中去捕捉,而杜牧的揚州詩寫得最有特色,最能展現揚州的繁華,因此他就非常自然、非常巧妙地把杜牧的揚州詩化用了進來。” 教師激動地:“說得好極了!善于想像,敢于說出自己的看法,我們學語文要的就是這種思維品質。

三、給提供學生課前一分鐘的“講” + 一分鐘的“評”

篇9

一、通過概念理解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基礎性。概念的抽象性、概括性、基礎性決定了概念的形成、理解的難度之大,用途之廣,決定了概念離不開觀察、實踐,離不開大量的感性材料作后盾。經常利用概念對學生進行訓練,可提高學生語言的概括性、準確性。

1.操作觀察。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總是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感性認識豐富則表象清晰,理解深刻,表述準確,因此教師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感性材料,架起“生動直觀”到“抽象概括”的橋梁,促使他們全面正確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2.自學教材。“教是為了不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自學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系統工程,需要有一個總體規劃,應明確各階段的培養目標,具體要求及實施細則。

一般來說,低年級兒童由于識字不多,知識貧乏,思維能力較差,因此可在教師講解后,讓學生再閱讀課本或在老師指導下看懂圖中的插圖,有條理地講述圖意來幫助理解概念。中年級學生由于知識的積累,思維的發展,因此可以先講后讀,具體指導學生閱讀概念的方法,也可以編制閱讀提綱。到了高年級,由于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老師可以放手讓他們讀讀、議議、講講、進行自學,要求他們在把握知識的基礎上,理清知識的體系,進一步提高認識水平。

3.知識遷移。學生獲取知識往往是完成由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遷移。利用遷移規律去增長學生的新知識、新技能,從而形成新的認識結構。教學中,教師要在新舊知識之間搭起一座讓學生自己能通過的橋梁,打通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開拓學生的思路,活絡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言語。如在學習比的基本性質之前可以先讓學生說說商不變的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

二、通過習題開放

數學開放題的核心是開放學生的思維,培養其思維的積極性、敏感性、開放性、創造性。教師如在教學中能諳識開放題的意義,重視開放題的教學,則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將起到無法估量的作用:

①開放性問題為學生進行思考并用他們自己的數學觀來表達開辟了道路;

②開放性問題要求學生構建他們自己的反應,而不是選擇一個簡單的答案;

③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反過來提示老師用不同的方法解釋數學。

三、通過邏輯推理

大綱中明確規定:“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推理等教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覺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在小學只要求用“因為……所以……”來代替三段論作簡單推理。如回答17是不是奇數,我要求學生這樣說:因為不能被2整除的自然數叫做奇數,17不能被2整除,所以17是奇數。問:你是怎么知道17不能被2整除的?答:因為個位上是0、2、4、6、8的數才能被2整除,17的個位上是7,所以17不能被2整除。像這樣用語言外化學生的思維過程,同時也訓練了學生有根有據地說。

這樣既有利于小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能培養他們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使思路明確,反應敏捷。語言作為外向的思維,也能更準確、貼切,更有說服性、條理性、嚴密性。

逐步發展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結合教學內容科學地、有意識地將邏輯規律引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加以滲透。

四、通過質疑問難

1.改變教法。在教學時,要注意啟發在閱讀課本和聽課時,把疑難的地方隨時畫出來,特別是對書上的新課,敘述部分,哪怕對一個詞產生疑問也要提出來,使學生養成逐字逐句“細看深究”的習慣。同時,每節課都給學生留有思維時間和知識空間,不把所學的知識全盤托出,有意識地留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

2.教給方法。引導學生一般在這樣幾處尋找問題:一是知識的“來攏”上找;二是知識的 “怎么樣”上找;三是知識的“為什么”上找;四是知識的“歸類”上找;五是知識的“去脈”上找。讓學生經歷從“無疑-有疑-無疑”的過程,使他們的頭腦中的問號逐漸變成句號,又變成問號,最后變成感嘆號。

篇10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 口頭表達能力 朗讀能力 培養要素

語言學習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交際能力。口頭表達是交際活動中最主要的一種形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交流能力,促進學生形成敏銳的語言思維和語言感知能力。

英語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第一步,而科學地培養并強化學生的朗讀能力能迅速提高學生英語語感,豐富學生話題,充實交流內容,是提高學生英語口頭表達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朗讀的作用

朗讀是把書面內容轉化為口頭表達的一種途徑,它是一種“準口語”。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中的課文題材貼近學生生活與實際,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和交流的興趣。

朗讀課文能幫助學生掌握各種題材的口頭表達方法和技巧;能使學生說出意思完整、表達準確的句型、對話和短文;能提高學生遣詞造句和連貫表達的能力,訓練他們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能有助于消除學生怕說的心理障礙,從而激發學生對英語口頭表達的興趣,不但鞏固課文的內容,而且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二、模仿的意義

朗讀是有聲的,它能訓練學生的發音、語音語調。發音是英語口語的基礎,發音標準了,學生才能順利和他人交流。

模仿能提高學生的發音水平,反復跟讀和模仿正確的讀音是練習發音的好方法。因此,老師要鼓勵學生多聽錄音進行模仿練習。牛津英語教材配套的錄音由英語專家朗讀,它把書面用語轉變成口頭表達,學生應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堅持聽錄音模仿練習。

學生可邊聽邊模仿或把自己的朗讀錄音和原版錄音對照模仿。它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教材中的多種語言要素,深切理解在特定語境里各種語言要素的用法,培養良好的語感。同時,反復模仿能幫助學生熟悉材料的內容,豐富口頭表達的語言材料,提高口頭表達的流利度和清晰度。

三、朗讀能力培養要素

(一)讀詞能力的培養

英語表達由句構成,句由詞構成,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要從培養讀詞能力開始。教會學生認讀音標,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發音規則是培養讀詞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學好音標是英語入門的關鍵,也是練好聽、說、讀、寫的基礎。

培養七年級學生音標識別和拼讀能力至關重要。七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詞匯基礎,初步識讀了一些音素,對音標有一定的了解,有效緩解了初中音標教學的難度。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基礎,音標識記應從音素開始,要遵循先易后難、先少后多的原則,避免急于求成。教師要重視學生語音能力的培養,逐步引導學生掌握元音、輔音的讀法,了解音節概念,學會區分音節;要隨時關注他們的問題,糾正錯誤,引導他們自如掌握發音技巧,養成靠音標讀準單詞,憑借語音拼讀規則記憶單詞等習慣。這樣能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難度,有效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二)語篇朗讀能力的培養

古代著名理學家朱熹曾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可見,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對學生培養語感有促進作用。

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整體或某一組成部分整體的、直覺的、自然的感受,是學習者對語言信息的一種敏銳感知和豐富理解。語感既是語言訓練達到熟練程度的標志之一,又是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一種體現。語感強的學習者能迅速領會別人的話語意義并流暢得體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具備良好的語感是學好英語的重要特征,這對運用英語表達起著重要作用。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就必須強化學生的朗讀能力。朗讀能夠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將英語的音、形、義聯系起來,深入理解材料,增強語流語感。學生通過反復朗讀,能領略文章的真情實感,受其感染,與作者產生共鳴,將自己置身于文章的意境當中,自然完成文字、語句的積累,為以后的文字輸出打下堅實的基礎。

模仿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朗讀能力。牛津初中英語教材配套的錄音都是外國專家朗讀的,語音語調純正、自然,語速適中。要鼓勵學生多聽錄音,模仿操練地道的英語語音,掌握重讀、弱讀、連讀、節奏、失去爆破等技能后才能形成通暢的語流。同時要求學生在模仿操練的過程中深刻體會語言材料的內涵,培養學生正確的語言情感表達能力。

(三)語篇背誦能力的培養

著名語言學家朱光潛說:“我覺得初學外語者與其費那么大勁去死記單詞,做那些支離破碎的語法練習,倒不如精選幾篇經得起仔細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們讀懂背熟,真正消化成為自己的營養。”

背誦也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方法。它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還能增強語言表達的流利度。所謂“熟能生巧”,學生把一些文段爛熟于胸,在他們交流同一類話題時就會產生一種文思如泉涌的感覺,自如地引用文段中的優美詞句流利地表達,口頭表達能力自然會大幅提高。

教師應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線索,使學生脫離書本根據線索復述內容,增強對文章的感悟。課后,應鼓勵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誦讀、揣摩和體會,做到溫故而知新,熟能生巧。教師還應提倡學生對原文理解性背誦,巧妙運用書本語言,發展自己的語言思維。

背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選擇經典范文,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背誦能力。熟練背誦幫助學生掌握文章中的美詞佳句和表達方法,使它們成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儲備,想用就拿,拿來就用。只有達到這種爐火純青的程度,學生在會話實踐中才可以不假思索地套用或者在原文的基礎上靈活改變個別單詞后再表達,這樣才能真正學好語言,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福英.淺談中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教學研究,2009,7.

[2]李成萍.加強中學生英語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考試周刊,2011,22.

[3]余惠瓊,劉琳.如何提高英語的口頭表達能力.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