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故事范文

時間:2023-03-25 06:47: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牛郎織女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牛郎織女故事

篇1

【典故】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

【釋義】牛郎織女為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用法】作主語、分句、賓語;指分居兩地的夫妻

【近義詞】牛星織女

【成語例句】

在七夕晚上坐在瓜棚豆下,望著明亮的天河,玩著乞巧的針線,聽牛郎織女的傳說。

篇2

浪漫七夕發源地

牛郎織女的“故鄉”不只一處,而相較其他民間傳說故事,牛郎織女的發源地之爭可算是波瀾不驚,最被公認的當數山東沂源。

山東省沂源縣燕崖鄉有一個遠近聞名的織女洞,洞里供奉著心靈手巧的織女。洞內現存的石碑記載,織女洞唐宋時即已得名。洞內建有木質閣樓,分上下兩層。每逢初一十五,都有村民來此拜謁。幾案上香火裊裊,塑像前供品羅列,還有手巧者縫一雙三寸金蓮送給織女,祈求得到織女的庇護。

織女洞前有一條河,名為白馬河,是山東第二大河沂河的支流。河對岸有一個村莊名叫牛郎官莊。村莊名稱的起源已無從考證,而村民們則世代以牛郎的后人自居,據說有族譜可以佐證。村西原有一座建于明萬歷年間的牛郎廟,廟內塑有牛郎及其子女像,后毀于。巧的是,沂河與銀河諧音,正應了牛郎織女隔銀河相望的傳說。

今日的牛郎官莊已難尋牛郎的蹤跡,想像中牧童在池塘邊放牛的情景也不復存在。牛郎的后人們如今在政府的帶領下種植果樹,據說也會養牛,只是不再是大黃牛,而變成了更具經濟效益的奶牛。

作為牛郎織女傳說的發源地,山東省沂源縣是與傳說最貼切的一個。可以肯定的是,所有與牛郎織女傳說相關的地名都源于古代,而并非為了旅游開發自己杜撰,說實話,有這一點作為前提已經贏了一大半。與我國其他民間傳說相比,沂源作為牛郎織女故事的發源地爭議最小。

沿著織女洞旁山路上行,不遠處有一座道觀,織女與這道觀還有一段故事。相傳莫州人張道通云游至此,在洞中修行。一日夢中見一女子哭訴:“我是玉帝的女兒織女,因愛慕凡間男子牛郎,故此下得凡塵,暫無居所,懇望道長收留一二。”張道人醒后,在

織女仙洞景區還沒有正式開發,這里的游客不多,只有鄉民在此供奉織女仙,幸而保留了織女洞原貌。

對面村落中尋訪,果見牛郎郁郁寡歡。遂搬出此洞,讓給織女,到山上建起道觀。唐朝時期,有人路經此地,隱約聽到洞中傳來喳喳機杼聲,感到十分神奇,隨后塑織女像于洞中,織女洞由此得名。

道觀如今的道長已年逾八旬,身體仍舊健碩,給我們講起這道觀與牛郎織女的傳說來滔滔不絕。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此山中,既有織女仙,又有仙風道古的老道長,真可謂仙山一座。更奇的是,山上有一株1400多歲的銀杏樹,果實結在葉子上,被稱為“葉籽銀杏”,國內獨此一株,十分罕見。

活色生香的民間七夕

織女精通紡織,傳說天上的云彩都出自織女之手,因此人們在七夕這天紀念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時候不忘從織女那里祈求紡織的手藝,乞巧由此而來。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后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代羅燁、金盈之編纂的《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于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于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7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3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后,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家家都要殺一只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后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后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后使用。

牛郎織女的故事逐漸演化成《天河配》戲劇,亦廣受喜愛。當年梨園界最時興唱節令應景戲,一進農歷七月,家家戲園子門口就要貼出《天河配》的海報。人們愛看科班演出的《天河配》,俗名“娃娃戲”,因為角色整齊,人多,臺上熱鬧。當年“富連成”在的時候,年年都要演。尚小云辦的科班“榮春社”也演《天河配》。老北京人,七月里不去聽一回《天河配》似乎這一年當中都有所缺憾。

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城市里,洋節日一個賽一個火爆,而中國傳統的節日卻被外國人申報了民族遺產。時至今日,惟有象征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老道長手里拿著的就是千年銀杏樹結在葉子上的果實,堪稱一絕。

像孫老太太這樣心靈手巧而且會自己織布的人在當地已經不多了,她不無遺憾地說:“如今的姑娘們都不學這門手藝了。”

詩歌里的星座戀愛

晚唐詩人杜牧做《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千年前的一個秋夜,深閨少女登上高樓,納涼天階。獨自一人賞畫玩樂,做伴的只有撲向燭火的流螢。玩累了,仰天看這星斗。據說夜深人靜的時候,織女就要偷偷過橋與牛郎相會,而她自己呢,仍然是孑然一身,竟不及今夕的牛郎與織女。

或因見得人間不美滿的婚姻太多,倒教人羨慕起牛郎織女來。兩百年后的北宋,秦少游感慨“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也就不難理解了。牛郎織女的愛情堪稱典范,雖不能“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牽牛織女雙星相愛,故事上溯,可到漢代《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若更上溯,可到《詩經?小雅?大東》的“彼織女,終日七襄”和“彼牽牛,不以服箱”。不過此處的牽牛只是牽車之牛,并非牽牛之郎,其事不涉男女愛情。可知牛郎織女故事歷史僅兩千年,源自漢代農耕社會。至于王母娘娘出頭反對這樁婚事,如以現代性心理分析法,抑或是王母本身的婚姻并不幸福,眼見牛郎織女如漆似膠,便生妒意,其更年期的情緒難以捉摸可見一斑。

牛郎織女故事進入唐詩宋詞,已失懲戒意味,美化為愛情的忠貞了。其間又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戀愛自由主題便凸顯出來。與此相映照,民間傳說更具有細節的生動性。牛郎星呈一條直線,中間一顆黃亮,兩端兩顆暗弱,是他肩挑的一雙兒女。織女星呈三角形,頂角一顆銀亮,是織女的頭,底角兩顆是腳,是她兩腳站立,望著河東牛郎。河東還有個海豚星座,是她投的梭子。若逢秋夜滿天星斗,一一指給人看,那才有趣呢。只是如今城市上空滿是煙塵,想看到燦爛的星辰已是奢望。

古典愛情啟示錄

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沒有結局,直到今天他們的故事仍在延續。有好事者猜測他們現在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編出若干版本的續集。有的說網絡技術發達的今天,牛郎織女不必苦等一年才能相見,他們每天都會視頻幾個小時,隨時隨地都能看見對方。如此設想雖不無道理,卻大有為視訊軟件做廣告的嫌疑。更有甚者說牛郎織女早已下海經商,開香車住別墅,生活好不滋潤。牛郎和織女已經好多年都沒有見面了,他們不再需要對方,各自享受著自己的生活。

牛郎織女的故事在不斷延續著,豐富著,不同于其他的愛情故事。董永和七仙女、張生和崔鶯鶯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梁山伯和祝英臺雙雙化蝶而去,孟姜女尋夫哭倒長城自己也投海而亡,只有牛郎織女的傳說沒有結局,他們是好是分,沒有人知道最終的答案。正因為如此,牛郎織女的傳說更有吸引力。

在現實的社會里,更多的情況是,愛情的雙方由于種種現實的原因不能繼續走下去,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選擇了放棄。面對空間上的距離他們分手了,面對時間上的交錯他們分手了,面對世俗的眼光他們分手了。像牛郎織女那樣,為了愛情哪怕隔著千山萬水都愿意彼此守候的人現在真的太少了。

篇3

1.

《獵人海力布》一文講的是獵人海力布救了龍王的女兒小白蛇,得到一顆寶石,他把聽到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沒大地的消息告訴了鄉親們,鄉親們得救了,而他自己卻變成了一塊石頭,贊揚了

海力布熱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貴品質。

2.

《獵人海力布》

寫了海力布救白蛇、得寶石、救鄉親、變石頭這四件事。

3.

chóu

酬.謝、報仇.、憂愁.、籌.劃

shì

誓.言、嗜.好、表示.、修飾.

4.

避難.(nàn)

狂風怒號.(háo)

發誓.(shì)

塌.(tā)陷

催.(cuī)促

5.

近義詞:酬謝—酬報

叮囑—囑咐

發誓—立誓

催促—督促

6.

“他們走在路上,忽然烏云密布,狂風呼號,接著就是傾盆大雨。半夜里,聽見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來,把他們住的村子淹沒了。”

運用了環境描寫,寫出了災難的可怕。傾盆大雨、巨響、洪水烘托了英雄的壯烈。

7.

形容人優秀品質的成語:

10《牛郎織女(一)》

大公無私、舍己為人、高風亮節、光明磊落

1.

《牛郎織女(一)》一文是一則民間故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主要寫經常遭受哥嫂虐待的窮苦孩子牛郎被哥嫂趕走后,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在老牛的介紹下,牛郎結識了天天織錦向往自由的織女,兩人情投意合結為夫妻。

2.

丟三落.(là)四

牛虻.(méng)

釀.(niàng)酒

咧.(liě)開嘴

拗.(niù)不過

3.

鋪床、鋪墊

床鋪、店鋪

巧記:牛棚里沒有床鋪(pù),牛郎便鋪(pū)上稻草當作床。

4.

近義詞:照看—照料

周到—周全

親密—親熱

裝飾—裝點戀戀不舍—依依不舍

眉開眼笑—喜笑顏開

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5.

“嫂子在旁邊,三分像笑七分像發狠……”這個神態描寫寫出了嫂子的虛偽、無情。

6.

民間故事中經常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如,老牛突然會說話,它知道織女何時會下凡。《田螺姑娘》中田螺在夜里會變成姑娘,天亮時又悄悄回去。《孟姜女哭長城》中孟姜女哭了三天三夜哭垮了長城。這些不可思議的地方增加了作品的神秘色彩,更吸引了讀者。

7.

ABAC

式詞語:

11*《牛郎織女(二)》

無拘無束、一五一十、冷言冷語、一心一意自由自在、十全十美、人來人往、百發百中

1.

《牛郎織女》與《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并稱為我國四大民間故事。民間故事一般都表達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

《牛郎織女》讓我們認識了忠厚老實的牛郎,心靈手巧的織女,心狠手辣的王母娘娘。

3.

wēi

依.偎、巍.峨、威.武、微.風

kuāng

竹筐.、誆.騙、匡.扶正義

4.

詞語搭配:衰老的老牛

衰弱的身體

衰退的經濟

衰敗的家業

6.

課文前面老牛說“碰到什么緊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后面牛郎披上牛皮向天上飛去。這種寫法叫伏筆照應法,前有伏筆后有照應,使得文章結構嚴謹,一脈相承。

7.

寫到牛郎織女的古詩句: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秋夕》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牛郎織女家。

劉禹錫《浪淘沙》

口語交際:講民間故事

5.

《牛郎織女》這個故事中牛郎代表我國古代社會中吃苦耐勞的男性,織女代表賢惠善良的女性,

王母娘娘代表心狠手辣的封建勢力。

1.

講民間故事注意點①把握故事梗概,力求講的準確。②添加合理情節,力求講得可信。③把握語言節奏,力求講得清楚。④加上體態語言,力求講得生動。

2.

根據提示,寫出民間故事的名字

許仙

白素貞

小青

斷橋

《白蛇傳》仙女救難

槐樹證婚

董永

《天仙配》

化蝶

學堂

女扮男裝

殉情

《梁山伯與祝英臺》牽牛星

河漢女

喜鵲

七夕

《牛郎織女》

1.

俗語是群眾創造并在群眾中流傳的語言,簡練形象,大多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經驗和愿望。

如:鼻子氣歪了,前怕狼后怕虎,一個巴掌拍不響,打開天窗說亮話,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些俗語

語文園地三

哭倒長城

千里尋夫

秦始皇

《孟姜女哭長城》

最大的特色就是形象,使得描寫生動活潑。

2.

成語是語言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詞組。它比詞的含義更加豐富,而且具有深刻的內涵,簡短精辟、易記易用。如:氣急敗壞、畏首畏尾、孤掌難鳴、直言不諱、飲水思源等。成語最大的特點是精煉,使得論述鏗鏘有力。

3.

讓講故事更有新鮮感的方式:①換一種人稱。②對故事情節“添油加醋”。③變換情節的順序。

4.

把情節說得生動形象的方法:①添加環境。②添加動作、神態。③添加符合人物特征的語言。

習作

3:縮寫故事

5.

《乞巧》作者為唐代詩人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詩中描寫了民間乞巧節的盛況。“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

就叫得巧。一年一度的七夕又到了,家家戶戶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牛郎織女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著一顆顆向往善良美好的心靈。人們許下美好的心愿,對月穿針,表達了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關鍵

1:“

讀懂故事內容”

同學們,文章的題目是“縮寫故事”,我們縮寫的內容是一個比較長的故事,需要我們縮寫成簡短的故事,讓人讀來清楚明了。所以我們首先應該讀通、讀懂故事內容,然后仔細思考故事的主要人物以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分清故事的主次內容。你可千萬不能將故事內容“眉毛胡子一把抓”。

關鍵

2:“運用縮寫方法將故事縮寫得更簡短”

當然,同學們,你們也不要害怕縮寫,其實縮寫有方法。當你讀懂故事內容后,你可以將故事的主要內容摘錄保留下來。對保留下來的內容,除了特別重要的語句,你不必照搬原文,可以做適當的改寫。同時你要將次要內容刪去,如需要去掉故事中大量描寫的內容,并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分別概括起來說,還可以把具體的人物對話、心理活動等盡量概括成敘述性的幾句話,或改寫成轉述的語句,當然你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改寫。

關鍵

3:“對照原文”

同學們,縮寫以后,你需要將縮寫后的故事跟原文比較一下,因為除了將該壓縮的故事內容壓縮后,還要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保證縮寫后的故事不改變故事的原意,然后再認真讀讀縮寫后的故事情節是不是簡潔、通順、連貫。把這些注意點都做到位了,你的縮寫故事就大功告成了。

佳作

縮寫《獵人海力布》

從前有一個獵人,名叫海力布。他熱心幫助別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海力布打獵時看見一只老鷹抓住了一條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告訴海力布,他是龍王的女兒。為了感謝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給海力布許多珍寶。小白蛇還告訴他,

龍王嘴里含著一顆寶石,誰含著那顆寶石,就能聽懂各種動物說的話。不過動物說的話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對別人說了,他就會變成一塊石頭。

海力布跟隨小白蛇來到龍宮。老龍王對他十分感激,要重謝他。海力布什么珍寶也不要,只要老龍王嘴里含著的那顆寶石。老龍王沉思片刻便吐出來送給了海力布。海力布臨走前,小白蛇叮囑他,

無論動物說了什么,都不要將聽到的告訴別人,不然就會變成石頭,永遠不能復活。海力布謝過小白蛇就回家了。

自從海力布有了寶石,打獵方便極了。幾年后的一天,他在打獵時聽到小鳥們議論大山要崩塌,

大地要被淹沒了。他聽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急忙回家告訴鄉親們,可是不管海力布怎么勸說,鄉親們就是不相信,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災難馬上就要來臨,他原原本本地將寶石的事情,災難的消息告訴了鄉親們。當他剛說完,就變成了石頭。

鄉親們非常后悔,他們含著淚連忙往很遠的地方搬家。半夜里,大山崩塌了,村子被洪水淹沒了。人們為了紀念海力布,將這塊石頭取名為“海力布”。

縮寫《牛郎織女》

古時候有個孩子,爹媽都去世了,跟著哥哥嫂子過日子,可是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只有家里的牛跟他最親密,人家見他每天放牛,就叫他牛郎。不管是牛的飲食還是給牛洗刷,打掃牛棚,牛郎都照看得很周到。牛郎哼的小曲兒或是心里想的、嘴里說的,老牛也都了解明白。

一年一年過去了,牛郎長大了,哥哥嫂子便趕牛郎走,牛郎牽著老牛離開了家,走到了山里,他靠自己的勤勞打柴換糧食。過了些日子,他在山前蓋了一間草房,安了家。有一天晚上,老牛開口跟牛郎說,第二天黃昏,翻過右邊的山,到樹林前邊的湖,會看到一群仙女在洗澡,只要撿起粉紅色的紗衣,衣裳的主人就是牛郎的妻子。

第二天黃昏,牛郎照著老牛說的來到湖邊,果然看到女子們在洗澡,并按照老牛的叮囑,撿起衣裳交給一位姑娘,并把自己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姑娘,姑娘也把自己的情況告訴了他。原來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叫織女,天上的云霞就是她織的。她天天在機房里織彩錦,覺得天上沒什么好,像是被關在監獄里一樣,她總想離開,到人間去。這天,織女跟其他仙女們趁王母娘娘喝了酒正打瞌睡,

于是偷偷來到人間。她們看到湖邊的水很清就下水洗澡。牛郎聽織女說天上沒什么好,就建議織女留在人間,織女答應了,兩人回到草房,結婚過日子了。

牛郎和織女過著一個耕種,一個紡織的美滿生活,兩三年過去了,他們生了兩個兒女,織女喜歡人間的生活,尤其是聽到孩子們叫“爸爸媽媽”。可是,有時候她也發愁,怕王母娘娘來找她。一天,

老牛在臨死前跟牛郎說它快不行了,等它死后要把皮留著,以后可以披上牛皮應急。

再說天上,王母娘娘知道了仙女們溜到人間的事情,特別生氣,尤其恨織女。她發誓要把織女捉回來,于是派了好些天兵天將到人間察訪,發現織女在牛郎家里。一天,王母娘娘親自來到牛郎家,

正巧遇到牛郎在地里干活,她便拉著織女往天上飛。男孩找來了牛郎,牛郎從地里回到家便披上牛皮,

篇4

我認為,牛郎織女的傳說之所以流傳至今,深受人們喜愛,乃至

成為古今文人墨客筆下的鐘愛題材之一,其根本原因就是它具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并且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特征。眾所周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起始于先秦時代,到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的歷史,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人們按照自己的愛情觀,婚姻觀和社會理想來完善這段傳說,情節形式不斷豐富,內容更多的增加個人色彩,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充分體現出了民間故事傳說時空的廣泛性、內涵的多重性及其結構的開放性。

中國古代是農耕經濟社會,牛郎織女體現著男耕女織的的生產方式,牛郎負責“耕”,女負責“織”,而牛則是耕作的協作“工具”,這是古代小農經濟的耕作特點,也是古代社會家庭的分工方式。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我們告別了了小農經濟,向社會經濟招手,男耕女織的生產方式已經不存在了,但是由于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男耕”仍然在社會經濟中占據著主要地位,我們骨子里的那種傳統觀念根本就無法徹底消除。當今社會,男人在家庭生活中仍然占據經濟收入的主要地位 ,無論社會怎么在進步,科技怎么在發達,中國人在思想上還是需要改變,那種根深蒂固的觀念需要我們一點點的去改變,去適應時代的發展。在這個言論自由的年代,我們的呼聲,口號一浪比一浪高,但是真正能夠落實改變的真正的又有幾個呢,男女平等的呼聲口號從未停止過,然而,女織的生產合作方式正在逐步退化。

在當時的小農經濟社會,牛郎織女的美滿結合體現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在我看來,牛郎和織女各自代表著我們國古代勤勞的男性女性,他們用他們勤勞的雙手豐衣足食,自給自足,體現著我們中華民族勤勞樸實,踏實肯干的精神。男耕女織的生產合作方式,牛郎和織女通過一起努力,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牛郎靠辛苦的勞作來掙錢生活,在當時的社會這也是千百萬農民的生活方式。織女則是在家養蠶紡織,代表著古代勤勞女性。用他們勤勞刻苦,踏實肯干,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去構建美好生活,并孕育一兒一女,一家人其樂融融。這也是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極其愿望,人們借助牛郎織女來達成他們心里的強烈愿望,把自己的美好向往加到牛郎織女的傳說里。

牛郎織女的傳說中,天庭制度造成了倆人的分離,織女是天帝的女兒,在和姐妹們下凡的途中和牛郎相愛了。顯而易見,兩人的地位懸殊,怎么可能得到祝福。織女是天帝之女,財富,地位,容貌都堪稱上流;而牛郎則是民間一窮二白的貧窮小子,地位金錢勢力一無所有,這根本得不到別人的贊同,這樣的婚姻在別人眼里是不可能幸福的。因此,王母天帝知道后,極力阻止,拆散他們,導致相愛的兩個人不能廝守,妻離子散,痛不欲生。但是,牛郎為了追求愛情,沖破重重阻力,在帶著兒女就要追到織女的時候,卻被王母用一玉簪隔成了一道銀河,從此,每年七夕只能在鵲橋邊見一次面。這個傳說體現出了到時封建社會制度,“父母之言,媒妁之命”是古代女子出嫁的命運,自己沒有追逐愛情的權利,只能聽從家族的安排,失去人身自由。在婚姻面前,只有門當戶對,沒有自由與愛情,王母以一個古代封建家長的態度出現在相愛的兩個人的面前,一只玉簪就輕易的摧毀了他們的愛情。但是他們是堅強的,就算有人阻止,不被人祝福,他們還是要力爭為自己爭取機會,追求愛情與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盡管不能天天見面,但是每年的七夕是他們全家的幸福之日,這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傾注了從古至今多少人的愿望理想,封建禮教摧毀了他們的美好生活,只能將這種對幸福生活的渴望放到自己所喜愛的故事里。體現了當時的封建社會,人們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民間傳說源于人們的口頭,他們同情牛郎織女,不想以痛苦凄慘的結局收尾,因此,他們決定把每年七夕定為牛郎織女鵲橋相見,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民族文化就此傳承下去,七夕已經是家喻戶曉,眾所周知,七夕是牛郎織女見面之日,由此,七夕演變成當今的情人節,相愛到人在這天浪漫約會,吃情人大餐,感受這愛的氣氛。這已經是一種風氣習慣了。每年的七夕,天河山的人絡繹不絕,許多人紛紛來到這里,來感受這對有情人的的愛情,中國民俗協會已經將天河山命名為“七夕文化基地”,加強了對七夕文化的了解,也促進了中國民族文化的發展。七夕節已經廣為流傳了上千年,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應該繼續傳承下去,不要懈怠它。我們不僅僅要把七夕節看成一個節日,一個紀念愛情的日子,我們更應該把七夕節當成中華民族的文化,不要曲解它的真正意義。我們要積極傳播中華文化,讓它源遠流長,而不是盲目崇洋,追捧外國文化,忽略自己民族的文化。做到積極傳承中華民族文化之精華。

篇5

七夕節習俗作文范文一小時候,家中院里種著幾株葡萄,媽媽總是告訴我們,在七夕這天的晚上,可以在葡萄藤下聽到牛郞和織女在鵲橋上的談話。那時,姐妹幾個對這個故事信以為真,相邀著七夕晚上來聽。可那時太小,對陰歷沒有太多概念,一直錯過,直到現在,葡萄藤已不存在,牛郎織女的稍稍話,再也不能聽到了。

上學后,很喜歡秦觀的《鵲橋仙》“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心里總會對牛郞織女不能常相見而嘆息。

七夕節起源于漢代,又稱為“乞巧節”。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希望女孩都可以心靈手巧。魏晉南北朝時,隨著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日趨完善,七夕已成為普遍的節日,節俗活動日臻豐富多彩,而“乞巧”之舉則成為最為普遍的節俗活動。《荊楚歲時記》一書中描述此俗云:“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婦人結彩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等為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現在,七夕節原本的習俗已被遺忘,而由于牛郞織女愛情傳說的存在,被大家稱為“中國情人節”。

七夕節習俗作文范文二七月,暑假開始了!酷熱的陽光照著我們,照進心田,讓心也溫暖起來。這酷熱的陽光引來了牛郎織女,七夕節就要來到了!

七夕節,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一年只能相會一次,也只有一個七夕節。在七夕節的夜晚,許多人們在織衣服,來慶祝這美好的七夕節。農村的人們也攀上高梯,許下自己的愿望。一切都很美好。就在這時,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小鳥排成一隊,組成了一座橋:鵲橋。

我又看見了牛郎和織女在鵲橋的兩岸。他們的眼神充滿幸福,他們的臉,充滿渴望,期盼。漸漸地,兩人走上鵲橋,在橋的中央相會。鳥兒嘰嘰的叫著,好像在祝福牛郎織女,樹上的知了不停地叫,好像想推遲黎明的到來。牛郎織女仿佛插上了翅膀,在天空中相愛,讓人陶醉,讓人沉浸在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家園里。

可惜,誰都阻擋不住清晨的到來。在離開的那一刻,牛郎緊緊地拉住織女的手,想留住這美好的一切,可這是沒有辦法的。感人的一刻就要到來了,鳥兒仿佛很珍惜這一切,知了仿佛在哭,連老天爺也流下了感動,大家多想挽回這一切啊!最讓人激動的是,牛郎織女都不肯放手,寧愿牽手一起消失。

我也從這美好的夢中醒來,只望見繁星在空中閃爍。我心中也在祝福牛郎織女,期盼七夕節再一次到來,下次,我一定要在夢中留住牛郎和織女,讓他們永不分開,幸福的過著生活,我更希望他們能下凡,與我一同生活。雖然這一切是不可能的可我依然有著這樣的夢想。

七夕節習俗作文范文三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這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也是古代女子最重視的乞巧節。

乞巧,她們除了乞求針織女紅的技巧,同時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在閩省,廣東省及東南亞一帶,最時興于七夕拜七姐。這的確是舊日女兒家的大節日。大部份的省都有慶祝七夕的七巧節,唯大都當作一般慶典慶祝。閩,廣省則相當的重視,尤其是廣東省,大伙兒擺七湊熱鬧,十分隆重。

談到七巧節,不得不提人民間流傳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他們一年一度相會的七夕,被多情兒女視為愛情的象征。他們的愛情悲劇,在每個華人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會對著暗夜的星空祈禱愛情永恒不渝。

篇6

潔白的云彩,彎彎的月兒,閃爍的星星,讓原本平靜的湛藍的天空變得熱鬧非凡,他們都是出來為牛郎織女加油幫忙的吧。看那顆流星,一片匆匆,定是為他們探風報信的。彎月下,是兩顆小星星,閃閃爍爍,抖抖擻擻,應該是牛郎織女的兩個孩子吧,他們在月奶奶家,時而捉捉迷藏,時而蕩蕩秋千,父母能夠見面了,他們的心情肯定也高興極了。還有附近的那片白云,自由地舒展著自己曼妙的身姿,時而閑庭散步,時而駐足沉思,她心中定有那不為外人道也的情思。哦,這個七夕之夜,格外有魅力;這個七夕之夜,成就了這個愛情故事的美好結局。

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就聽說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后來上了中學,學了《牛郎織女》這篇課文,對他們的故事了解得更加詳細了。不過在我的家鄉,結尾還有這樣一小段:如果你在院中坐到半夜,一定會感到天空降下了絲絲細雨,因為那是牛郎織女一年難得一見的淚水。前幾年,在家鄉還有了一個轟動的發現,說在不遠幾十里外那個叫牛郎村的小村莊,是故事的發源地,村莊人們為此還在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仔細想想,除了這個故事以外,那些流傳深遠的愛情故事多是凄涼的結局:孟姜女的故事,孔雀東南飛的故事,化蝶的故事,白蛇傳的故事……這還算是凄美的,更有那凄慘的:陳世美欲殺結發妻,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傳說歸傳說,為什么它的影響這么深遠呢?我想除了故事本身的曲折離奇之外,更有人們對美滿愛情的向往,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尤其是古代那些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女子們,誰不盼望自己有幸福的愛情呢?

中國的古代,對女人來說是極不公平的社會 ,是畸形發展的社會。看看吧,女子們為了得到男人的賞識,說俗點,就是為了能嫁個好婆家,從小就要裹足,任布條勒住成長,讓淚水流進胸膛,直到最后變成只能走纖纖碎步的三寸金蓮才算罷休。女孩嫁出去了,假設還是個好人家,那么她的生活就能美滿幸福嗎?從高往低再看看吧,皇帝可以三宮六院,有錢男人可以一夫多妻,普通男人也可以出去風流風流;剩下那些可憐的女人們,不但為此爭風吃醋,還要矢志不移地為男人們牢守貞節;男人嘛花心理直氣壯,女人們有絲異心就罪不容誅。在這令人窒息的三從四德下,有哪個女人不希望有專屬于自己的美好愛情呢?何況有錢人家是非多,貧賤夫妻百事哀,再加上生活這塊試金石,當年少那美好的向往被歲月粉粹,變成失意、壓抑、折磨、痛苦后,女人們誰不再次期盼那美好幸福生活呢?

感情是人類區別于其它事物的最大標志,情是人類永恒不變的話題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那是濃濃的親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超越時空的友情,而占更大比重的是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愛情。無論是那“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妙齡少女,還是那步履蹣跚、滿頭白發的八十老嫗,我想心中一定還有對愛情的美好憧憬。只可惜,在那個對女人已經算是變態的社會,女人們想收獲自己的美滿愛情,真是難之又難!那“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應是古代多數女人的愛情悲劇

篇7

七月初七之所以稱為乞巧,是因為民間俗信這天牛郎織女會天河,女兒家們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希望能求得。

乞巧,她們除了乞求針織女紅的技巧,同時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在閩省,廣東省及東南亞一帶,最時興于七夕拜七姐。這的確是舊日女兒家的大節日。大部份的省都有慶祝七夕的七巧節,唯大都當作一般慶典慶祝。閩,廣省則相當的重視,尤其是廣東省,大伙兒擺七湊熱鬧,十分隆重。

談到七巧節,不得不提華人民間流傳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他們一年一度相會的七夕,被多情兒女視為愛情的象征。他們的愛情悲劇,在每個華人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 ,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會對著暗夜的星空祈禱愛情永恒不渝 。

牛郎織女有許多的故事版本,最為人知的是:牛郎本來是民間的一名孤兒。一天,天上的織女和緒仙女下何游戲,在銀河洗澡。為牛郎耕田的老牛勸牛郎奪取織女的衣裳,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篇8

【典故】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十九首》

【釋義】牛郎織女為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用法】作主語、分句、賓語;指分居兩地的夫妻

【結構】合式

【近義詞】牛星織女

【押韻詞】零光片羽、祁寒暑雨、千絲萬縷、惡言惡語、以冠補履、詞穢語、意氣相許、欲取姑與、百廢具舉、箕風畢雨

【年代】古代

【謎語】聯

【語文同步】我想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 》小學十一冊·詩海拾貝·5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玉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玉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示例】嘗筆唐人《七夕》詩,詠牛郎織女,皆作會別可憐之語,殊失命名本旨。 清·鄭燮《范縣署中寄余弟墨粉四書》

【成語例句】

篇9

1、牛郎是世代生活在河西的農民。

2、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漢族民間愛情故事,也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其余三個為《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3、《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牛郎織女”源于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后來發展成為七夕節。每到過節時,古代女性會向著天上的織女星和牛郎星許愿,希望自己能有智慧的頭腦、靈巧的雙手與美好的姻緣。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筆者從民間收集到一枚“鵲橋相會”大花錢(見圖),錢徑較大,錢文和圖案獨特,制作精美,在花錢中十分少見。

鵲橋相會源于一段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織女是天上玉帝的孫女,牛郎是人間一個牧牛的少年。牛郎很小就沒有了父母,哥嫂對他很不好。分家時,只給他一頭老黃牛。他只好與老牛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很清苦。有一天,老牛忽然對牛郎說起話來,“明天,織女和眾姐妹要到山后的湖里洗澡,你若拿走織女那件粉紅色的衣服,織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去做,果然見到了織女。他們成婚以后,牛郎耕田,織女織布,日子越過越幸福,不久,就生了一男一女。可是,牛郎織女的事,到底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火冒三丈,親自帶天兵天將將織女抓上了天。孩子們哭著要媽媽。老牛又一次對牛郎說:“我快死了,我死后,你把我的皮披在身上,就可以飛上天追織女了。”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去做,把兩個孩子放在兩個筐里,挑在肩上,披上牛皮,真的飛到了天上。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狠心的王母娘娘用玉簪向身后一劃,劃出了一條大河,擋住了牛郎的追路。這條河就是天河,也叫銀河。牛郎望著滔滔的河水,發誓無論如何也要見到妻子。王母娘娘沒有辦法,只得允許他們每年在農歷七月初七的晚上見一面。于是,每到這一天,許許多多的喜鵲就會飛到天河邊,為牛郎織女搭起一座鵲橋,讓他們相會。這就是“鵲橋相會”典故的由來。而將該典故鑄在花錢上,并用圖案表現出來,是筆者首次見到。

該“鵲橋相會”大花錢,用精黃銅制作,錢徑6厘米,厚0.2厘米,重35.2克。窄穿,穿徑0.9厘米。邊廓較闊,寬0.5厘米。面文“鵲橋相會”四字,直讀,楷書,具有顏真卿、柳公權的書法風格。邊廓裝飾回紋,規矩、工整。地張陰刻花卉,左右略對稱。錢背除邊廓裝飾回紋外,雕刻了一幅“鵲橋相會”的圖畫:上面云彩朵朵,下面波浪滾滾,數不清的喜鵲在水上搭起了一座鵲橋,牛郎已從鵲橋走過,在橋的一端與織女相會,夫妻擁抱,小孩則在他們身后,合家團圓,享受幸福時刻。畫面設計合情合理,刻制細膩,成為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

根據該“鵲橋相會”大花錢的制作工藝和包漿分析,應是清朝末年或民國初年,一位具有較高繪畫水平和鑄造水平的民間工匠所鑄,鑄造的數量不大,傳世較少。(編者:未見實物,讀者自鑒。)

(責編: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