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的故事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1: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牛郎織女的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牛郎織女的故事

篇1

1、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傳說,織女是天神,而牛郎是凡人。一次,織女在人間游玩,后在湖中嬉水,被一旁路過的牛郎撿走了衣服。兩人一見鐘情,結(jié)為夫婦,并生下一男一女。但是人神戀愛是違反天條的,玉帝命令織女必須離開牛郎。牛郎在看到妻子被抓走后,便馬上用扁擔挑起一對籮筐,將一對兒女分別放入筐內(nèi),去追織女了。眼看就快要追上了,一條大河忽然擋在了他的面前,這就是王母娘娘劃的銀河。王母娘娘見他們感情真摯,便破例讓他們每年的七夕相會一次。

2、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漢族民間愛情故事,也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其余三個為《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nóng)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shù)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2

“牛郎織女”的故事傳遍天下,家喻戶曉。經(jīng)過專家學者多方面考證,發(fā)現(xiàn)“牛郎織女”故事原來就出自山東省沂源縣燕崖鄉(xiāng)。有文獻記載。最早在西周的《詩經(jīng)?大東》篇就有:“彼織女”、“彼牽牛”的記載,據(jù)專家考察大東的位置是泰山以東,臨淄、曲阜一帶,而大東的核心位置正是沂源。燕崖鄉(xiāng)就是牛郎織女傳說的故鄉(xiāng)。

“七夕節(jié)”又名“乞巧節(jié)”,是由牛郎織女愛情故事演繹出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jié)日。山東沂源縣作為牛郎織女傳說的核心傳播地,擁有國內(nèi)唯一一處傳說與實地實景相對應并存有古建筑遺址的珍稀景觀―建于唐代的織女洞和牛郎廟,并被專家稱之為“中國牛郎織女傳說之鄉(xiāng)”。目前,沂源“牛郎織女傳說”還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最近,我采風就來到了這個享有“中國愛情圣地”的沂源,一探這一流傳千古的愛情故事究竟。

牛郎織女景區(qū)距縣城15公里。景區(qū)以海拔532米的大賢山和沂河為主體構成,面積約4.5平方公里,由織女洞、牛郎廟、情人谷、神清宮等二十多個景點組成,地貌的特征逼真顯現(xiàn)了天上有“牛郎織女星”,地下有“織女洞牛郎宮”,形成“在天成像,于地成形”的奇觀。

當我首先來到牛郎廟旁邊的村子,這個村子叫牛郎官莊,我發(fā)現(xiàn)村里的人大部分都姓“孫”。據(jù)悉,這個村子明朝年間就有,村里人以牛郎后代自居,并歷代傳承牛郎織女故事,至今沿襲著養(yǎng)蠶、織布、取雙七水等習俗。

沂源縣燕崖鄉(xiāng)整個大賢山上的石碑非常多,只是因為先前被破壞過,現(xiàn)存完好的為數(shù)不多,但是所有的石碑上所刻的內(nèi)容,都與牛郎織女有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其中有一塊石碑,它對牛郎織女的記載是美且清晰的。這塊石碑是嘉慶二十年所立,石碑上面所刻的兩首詩叫《登織女臺》,作者是王松亭,其中一首詩的第三和第四句“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間”。非常形象地描寫了在天成象、于地成形的意境。

大賢山東麓下臨沂河的峭壁上有一石洞,人稱織女洞,織女洞始建于唐,興盛于宋元,又名織女仙閣,它依山憑勢而建,洞外有摩崖石刻。傳說這就是王母囚禁織女的地方。它系二層樓閣式建筑,內(nèi)陳設有織女等彩色塑像。洞高8米,寬7米,長約10米。洞中存有古碑數(shù)塊,年代最早的可以上溯到宋代。織女和王母的彩色塑像端坐在第二層上,左側(cè)設有織女梳妝臺與寢室,樓閣第二層的前臉上,有一個上圓下方的窗戶,正可讓脈脈含情的織女臨窗端坐,與河對岸的牛郎隔河相望。織女洞上面虬枝倒掛,下面沂河畔風光無限。我發(fā)現(xiàn)還有一塊石碑“織女洞重樓記”是明萬歷七年(1579)所立。碑文記載說:“志云唐人過谷,聞洞內(nèi)札札機聲,以故織女名”,講的就是織女的來歷,意思是說在唐代時有人從此經(jīng)過,聽到洞內(nèi)有札札的機杼聲,以為織女在織布,所以就修建了此織女仙洞。

大賢山一帶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早已聞名遐邇。歷代文人墨客多有登臨游覽者,留下許多詩文摩刻。在織女洞南面的天然峭壁上,鐫刻著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沂水知縣白錫元手書“鐘靈毓秀”四個古樸大方、遒勁有力、蓄意深邃的大字,高4米寬1米;洞口一側(cè)立有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沂水人王松亭所題《登織女臺》詩碑。其詩曰:高攀石凳赴仙關,洞口如逢列宿還。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間。縱知機杼此中有,哪信鵲橋渡后閑。我欲乘槎誰接引,客星高聽水潺潺。

天孫臺上望仙樓,危檻平臨景物幽。山徑南隨林麓轉(zhuǎn),沂河東折古今流。泉溪聲急晴疑雨,松柏風寒夏亦秋。但于此間得少趣,尋源何事問牽牛。

詩碑為云溪處士孟天榮書丹,一手行草字體流暢飄逸,為意境雅麗清新的詩作增色不少。

牛郎織女景區(qū)內(nèi)森林覆蓋率達95.6%,植物450多種,野生動物210種,有山東省最古老的衛(wèi)茅樹和千年虎皮松。導游解釋說:罕見的葉籽銀杏和角度不整合面等自然和地質(zhì)奇觀,這些都與牛郎織女傳說有關,具有濃重的文化色彩。葉籽銀杏,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見的。葉籽銀杏所結(jié)的果實是長在葉片上的。奇怪的是并不是這棵樹上的所有果實都是長在葉片上的,只有這個枝干上結(jié)的果實是葉籽銀杏,就是織女洞附近無生殿上方彎的很漂亮的一枝,這些果實約占這棵樹的20%,而這枝正好是沖著織女洞的方向,也許這是老樹為牛郎織女的愛情做的一個見證吧。

在情人谷,我聽說相傳織女下凡后,就是在這里和牛郎一起生活的,因為谷內(nèi)長有大量野生的連理樹,同時每逢春夏之交,會有大片的情人花在此競相綻放,情人谷因此而得名。情人谷全長400米。在這里,抬頭可見山景,俯首能賞水色,側(cè)耳可聽溪聲,伸手能觸清流。沂源人稱此為情人谷中情人湖。牛郎織女景區(qū)是自然脈絡與文化脈絡的高度融合,是天人合一、天地神奇的典型組合。它正以壟斷性的神話魅力和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觀吸引著八方游客。

牛郎織女景區(qū)懸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森列,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大賢山下沂河如帶,“地上銀河”水景長3公里,形成了50多萬平方米的水面。各種自然資源與人文脈絡高度和諧統(tǒng)一。

篇3

本詩以牛郎織女為話題,敘寫了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織女因不得與牛郎相聚而終日以淚洗面,織布不成,他們含情相視而不得互訴衷腸。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語文教學教師案例借鑒資料,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語文教學教師案例借鑒一

教學目標:

1、體會《古詩十九首》的語言風格特點。

2、學習詩歌的藝術效果和思想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牛郎織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動人的別離之感。

2、鑒賞疊字的藝術效果。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3、聯(lián)系法:以題為綱,聯(lián)系課內(nèi)課外拓展延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資料:

一、導入:

同學們明白農(nóng)歷七月初七是什么節(jié)日嗎?關于七夕節(jié)有什么傳說呢誰給大家講一講牛郎織女的故事?

(學生)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

補充資料:七夕節(jié)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感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感情傳說之一。(牛郎與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與范喜良、白素貞與許仙)七夕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jié)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它又被稱為乞巧節(jié),相傳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織女相會,婦女于當晚陳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針,向織女乞求智巧。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jié)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現(xiàn)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jié)”。

看,我們的祖先多浪漫啊,兩顆不相關的星星,就能創(chuàng)造出這么一段凄美的感情故事,其實,牛郎織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隨著歲月的演變才有了一些情節(jié),而今日我們要學習的《迢迢牽牛星》,對這個感情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介紹《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詩,全篇由五字句構成。東漢末年社會動蕩,男子從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別,那些有抱負的文人也因混亂的時世不能實現(xiàn)自我的夢想。所以《古詩十九首》主要資料就是抒寫仕途碰壁后產(chǎn)生的人生苦悶和厭世情緒(游子詩)以及離別相思之情(思婦詩),主題主要是感嘆生命短促、坎坷和向往感情的忠貞,期望夫妻團聚,怨恨虛度青春。

《古詩十九首》在藝術上繼承了《詩經(jīng)》、《楚辭》的傳統(tǒng),吸取了樂府民歌的營養(yǎng)。《詩經(jīng)》的賦、比、興表現(xiàn)手法,在“古詩”中得到廣泛運用。《迢迢牽牛星》是其中藝術成就頗高的一首,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它為“無言之冠”,鐘嶸在《詩品》中說它是“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那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到底這首詩有什么特色,為什么能贏得如此高的評價,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三、誦讀文本、整體感知

1、請學生朗誦詩歌,感受詩歌音節(jié)之美。

2、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歌。(詳見課文下注)

詩歌翻譯參考:

一邊是遙遠的牛郎,一邊是隔著銀河的燦爛織女。

輕巧地擺動著柔美潔白的雙手,札札地穿梭紡織。

整天都織不出布來,眼淚零落就像下雨。

清清的銀河水淺淺,相隔距離又有多遠?

隔著一條清清的銀河,只能含情注視默默不語。

四、層層深入,鑒賞分析

(一)基本資料

明確:本詩以牛郎織女為話題,敘寫了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織女因不得與牛郎相聚而終日以淚洗面,織布不成,他們含情相視而不得互訴衷腸。

(二)寫作思路

明確:一二句描述環(huán)境,中間四句描述織女,最終四句點明離別的根源和哀怨。詩中充滿濃厚的浪漫氣息,將神話和現(xiàn)實和諧地結(jié)合起來。

板書:兩星的形狀(景)——織女的相思(人)——分離的痛苦(情)

(三)詩句鑒賞

1、鑒賞詩歌疊詞之美

這首詩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疊音形容詞開頭。

板書:迢迢——距離之美

皎皎——星光之明亮

纖纖——手之修美

札札——織布之聲

盈盈——河水清淺之貌

脈脈——相視之態(tài)

疊詞的作用是增強了詩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加上句句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使詩歌更具濃郁的抒情性,也使感情表達得更纏綿悱惻。無論誰,其實一向都需要完美的感情。詩人用織女的意象來表現(xiàn)自我追求完美感情而不得的痛苦,我們因為有完美的感情,所以讀了之后會深深的理解并同情。疊字是我們漢語獨有的語言現(xiàn)象,它有著重重疊疊,曲曲折折,平平仄仄的美麗,一波三折而又回腸蕩氣,唐詩宋詞元曲哪一頁都有它的美麗。誰能背李清照的《聲聲慢》的開篇幾句?

答: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這七組疊字寫盡了易安居士國破家亡之恨。

哪位同學能模仿這句話給《迢迢牽牛星》的疊字作結(jié)。

答:《迢迢牽牛星》六組疊字寫盡了“牛郎織女”的相思之苦。

2、鑒賞詩歌無一句直寫相思卻句句含思的藝術效果

同學們覺得此詩表達了相思之苦,全文哪里寫相思了?我沒有看到“相思”二字啊!

從“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中能夠看出,這兩句詩不僅僅寫出了織女織布時動作的嫻熟,織女的姿態(tài)之美,更寫出了織女因牛郎不在身邊的孤寂苦悶。“擢”舉起,“弄”是擺弄。因為思念而不能認真工作,以工作來排遣心中的苦悶。從“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和“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兩句也能夠看出,她因為思念,一整天也織不出一匹布來,而“泣涕零如雨”更是直接寫出了她相思的神態(tài),后面“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是說,他們兩人一水之隔,卻不能互訴衷腸,表達了那種相思之情。“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件”也是!詩中揭示了現(xiàn)實與夢想的矛盾,河漢“清”且“淺”,人近在咫尺卻不得相見,更讓人覺得悲憐。“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也能夠看出,“迢迢”,遙遠的樣貌。牛郎織女相隔天涯,那里正是以織女的口吻表達對牛郎的思念。“迢迢、皎皎”就是從環(huán)境上渲染了星空廣闊、相愛之人遠隔天涯的悲涼氣氛,讓人聯(lián)想起男女相思之情。

這首詩,沒有一句直寫相思,卻句句寫相思!這就到達了無一句直寫相思卻句句含思的效果。(板書:環(huán)境渲染,情感刻畫,動作描摹——無一句直寫相思卻句句含思)

那么,詩中寫得這種思念僅僅是天上才有得嗎?

不,是人間離情的寫照。“一曲天上悲歌,一緒人間離愁”(板書:天上悲歌,人間寫照)

五、拓展遷移:

(一)

宋朝的蘇門四學子之一,秦觀也寫了一首“鵲橋仙”來描述牛郎織女的生活:

鵲橋仙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首詩也是以牛郎織女為題材的,那里寫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意思就是說忠貞的感情又何必在乎是否日夜的廝守呢?雖然他們只能在七夕相會,但只要他們忠貞不二、心心相印就足夠了,同學們怎樣認為呢?

語文教學教師案例借鑒二

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教材的結(jié)構和資料分析,結(jié)合學生們的認知結(jié)構及其心理特征,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習朗讀詩歌《迢迢牽牛星》并能熟讀成誦后感受詩歌的音韻美。

2.理解詩歌資料,感受詩歌畫面美。

3.抓住重點詩句,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意美。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意境,掌握鑒賞此類詩歌的技巧。

教學難點:

讓學生學會知識遷移,懂得古情今懂,古為今用。

確立重點和難點的依據(jù):理解詩歌,感受到音韻美和畫面美,這是第一層次的學習,真正能讓詩歌的情感引起學生的共鳴到達詩歌文化的傳承,這才是難點。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了解背景

1.出示圖片,重溫牛郎織女民間故事。

星空廣闊而神秘,關于星空也有很多美麗動人的傳說,《牛郎織女》這個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讓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奶奶和外婆都講過的這個神話故事。(學生簡述)

今日我們將以詩歌的形式重溫這動人的傳說,學習古詩《迢迢牽牛星》。

2.了解來源《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

都是五言詩,被譽為“千古五言之祖"。

作者不詳,時代大約在東漢末年,東漢末年社會動蕩,政治混亂。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評價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

下頭就讓我們一同走入古詩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牽牛星》。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范讀,讀后點撥字音。

2.學生自讀,讀通順,讀準確,讀出節(jié)奏;指名讀,同學互評。

3.師生配合讀。(教師讀上句,注重強調(diào)出疊詞和節(jié)奏,讓學生在接讀時,自然讀出詩歌的音韻美。)

三、結(jié)合注釋,疏通詩意

1.借助注釋和結(jié)合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理解詩意。

2.交流詩歌大意。

課件出示:牽牛星在遙遠的銀河對岸,織女星明亮而皎潔。織女擺動著纖細雪白的手,“札札"地穿梭織布。一整天也織不成布帛,哭得淚如雨下。銀河既清且淺,他倆相距也沒有多遠,僅有銀河相隔,卻只能含情脈脈相望,而不能互訴衷腸。

3.再讀詩歌,要求學生想象畫面,感受美感。

四、理解詩歌,評析感悟

1.這首詩抒發(fā)了一種怎樣的感情?(織女對勤勞善良的牛郎的相思之苦。)

2.全文沒有一個“思"字,詩歌借助哪些詩句傳遞了這份相思的哀怨與痛苦呢?

(1)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迢迢"是遙遠的地方,這與詩中的哪句詩矛盾?“河漢清且淺,先去復幾許。”僅僅是一水之隔,何談遙遠一說呢?有王母娘娘這樣強大的勢力阻隔,它們很難相見,相望而不能相見更能讓人感覺遙遠,心生思念。

(2)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織女是織布最好的神仙,所以,取名“織女”,為什么會“不成章“呢?一個“弄"字是玩、戲的意思。織女雖伸出素手,但無心織布,只是撫弄著機杼。這動態(tài)的描述,寫出人物內(nèi)心悲苦。“零如雨",思念的淚水如雨水一般無法抑制。這是什么修辭手法呢?這夸張和比喻的修辭,直接寫出了織女的相思之苦。

(3)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河水盈盈,淚水也盈盈,只是深情的凝望著對方,卻不能說出話來,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這句詩含蓄而深沉地表達出相思之苦。

3.詩中的字里行間都體現(xiàn)了織女對牛郎的思念,讓我們用朗讀表達出這離別的哀怨,相思的痛苦吧!

4.小結(jié):這首詩看似寫神話傳說,看似寫天上的感情杯具,而實則是人間生活的真實寫照,此詩產(chǎn)生的年代正是社會動蕩時期,男子從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別的局面,尤其給勞動婦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雙重痛苦,夫妻久別是他們的生活,離愁別恨是他們的心聲,夫妻團聚成了他們的向往。

五、詩文遷移,領會技巧

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來描述織女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主要從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進行細節(jié)描述,這樣生動細膩的描述,把織女這樣一個寂寥愁悶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纖纖"“素手”一一外貌描述。

“擢"“弄"“一一動作描述。

“泣涕"“脈脈"一一神態(tài)描述。

運用描述方法把人物形象寫傳神,這在我們平時作文中也能夠用。

六、詩詞拓展,品味語言。

有人評價這首詩是《古詩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間浪漫色彩的詩作,借天上之事,傳人間之情。這樣的浪漫不僅僅在資料,還有他的語言形式上。

1.找疊詞,談感受

詩歌中用了很多的疊詞“迢迢"“皎皎”“纖纖”“札札""盈盈”"脈脈",讓我們把他們找出來,讀一讀,你有怎樣的感受?

(疊詞的加入使詩歌準確而生動,也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

2.詩詞拓展,品味疊詞。

你還讀過哪些使用疊詞的詩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一一《詩經(jīng)》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一《詩經(jīng)》青青的是他的衣領,日日縈繞在我心里。

七、課堂練習,背誦古詩,吟唱古詩。

1.課堂練習

填空。

詩中寫出了織女因感情思念而受到折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練習背誦古詩,吟唱古詩。

板書:

兩星的現(xiàn)狀

迢迢牽牛星織女的相思離別之思

篇4

2013年的七夕越來越近,我的心弦越繃越緊。想著牛郎織女的愛永遠定格在這一年一度七月初七的夜晚,我竟黯然淚下。

今夜梅林心音獨守,寂寞向誰傾訴?此刻,看冷月寂然,夜不能寐,我坐在電腦旁,想敲擊一指相思,淺奏一曲離歌,在紅塵流煙的嘆息中,聆聽織女的訴說,繾綣月色迷離,書畫銀河滿天,落墨款款深情,行吟在寂寥的詩詞端。在牛郎織女千年彼岸的守候中,拈起唐風的遺韻,婉約宋詞的悠雅,斜聽那輕笛橫吹在輕紗流霜里,愈來愈近,若隱若離。在七夕夜,信手拈來清風玉露,看織女纖指清舞,穿過斜風疏云,編織牛郎縷縷清淺的思緒。七夕夜,26歲的我一池研墨,躍然而書,揮筆作情,斷章殘句款款向銀河而行,聽織女吟哦聲聲,詠唱數(shù)千年,看牛郎案前宣紙,在古典文辭的落拓下驚鴻一韻。

美玉兮流光,佳人兮天一方。今夜的銀雀在天河飛舞,織女花香襲衣,月映池波粼粼,浮影暗香,枕泉聽漏,獨倚西樓,天涯望斷,斷鴻聲里,一彎娥眉,在碧波瀲滟中流轉(zhuǎn);牛郎一襲水袖,在風來塵往里冉冉飛舞。我掬一闋宋詞,盈一縷幽香,在柳絮塵囂,煙波浩渺的津渡里,思那一搦白衣婆娑,在梅林書院吹天仙配的清辭,讓牛郎織女立于天上人間,在梅林唐宋的詩詞中,輕舞飛揚……

夢幻著那一世的織女,不為羈客,只為牛郎,她身化為鴻若翩仙的仙女,從古老的天庭中徐徐走來,執(zhí)一葉扁舟,載牛郎孑然清寒的一蓑煙雨,于殷殷期盼中,卿卿我我。她點絳朱唇,閉花羞月,有采蓮女子輕快的歌謠,有秦淮漿聲燈影里的旖旎溫潤,有煙雨樓臺的隱約迷蒙,有檀板清歌的婉轉(zhuǎn)清麗,有折葉為舟,織繭為裙的古韻流轉(zhuǎn)……

七夕的今夜,梅林筆下的織女是舞動文字水袖的女子,不辭撫琴一曲于千年,撥彈著十指光陰,針針如意繡,沉沉同心結(jié),她采擷天堂的嫁衣,踏過忘情的水,身登輕云的梯,泛波在墨香古卷的煙海浩渺神州大地中。織女向往著自由,尋求著人世間的真善美。織女從文人墨客幽遠的遠古走來,循著前朝有牛郎的地方蹣跚步履,正把唐宋的盛裝一一取下,凝眸處,醉舞淚裳,衣袂臨風,指尖下正挽著孤寂的牛郎。回眸間,一處香袖,又添新瘦!每一束唐詩都薈萃一生的剪影,每一朵宋詞都泛著一世的漣漪……

今夜,梅林讓織女從唐風宋韻里走過。是牛郎,織女為他在巴山秋池的夜雨里,婉約人世別離?是牛郎,在后世凄美的月色下,織女為他提筆寫下三千辭海,寄予詩情?是牛郎,織女為他在等霜林染盡,月落烏啼,深藏了回憶?七夕朦朧的煙雨,斑駁了詩意,焚一爐思緒,暖三尺深寒,是牛郎,跟隨著浮云浪跡,滄海覓盡,萬世飄零,只等織女續(xù)寫下珍惜。

今夜,梅林讓牛郎在千年唐宋里為織女輕舞飛揚。是織女,牛郎為她在凝眸處醉舞胭脂淚裳?是織女,牛郎為她在風花雪月中訴說憂傷?一襲淺香打攪了牛郎的前朝記憶,秋云上演著人間那一幕離合悲歡,兀自徜徉在唐朝似畫如詩的煙雨中,孑然夢醉于宋時胭脂畫堂的樓閣里。煙雨之外,樓蘭之外,青山之外,綠水之外,是織女在天河絕唱,微啟朱唇,玉潤珠圓中,飛歌繚繞。思戀織女裊裊而來,幽幽情深絡繹于銀河。

牛郎織女在守侯,七夕那一縷清澈柔和的月光。他們在書寫,那一段凄美婉約的詩章。牛郎織女在等待,七夕那一懷繾綣溫馨的柔情。今夜的梅林,任性的,肆意的在這飄渺的夜里無眠,在這綿長的曲調(diào)中心傷,在這空靈的意境里懷想。如果銀河有風風輕撫織女的長發(fā),那么牛郎纏綿著如夢的記憶,就是織女如水的思念。在碧空如洗寧靜的的夜晚里,梅林遙望茫茫蒼穹,仿佛看見牛郎織女深深的眷戀和夢想——-如果思念這樣美麗,如果讓牛郎織女的思念那樣深沉,如果在梅林的夢里最深處把牛郎織女的故事珍藏,那么,今夜的梅林借你一片云,讓牛郎踏著月光向織女飛去,我用多情的筆蘸滿思念為牛郎織女繼續(xù)譜寫千古絕唱。

只想在七夕,聽簾外柔情蜜意,愛意闌珊。

筆墨書銀河,詩詞賦閑情。相思未老花先瘦,無計怎消冷清愁?詩詞疏狂圖一醉,怎教桃李鬧春風?今夜,那牛郎的小屋依依楊柳,化作此時眼底的天河茫茫;那漫天晶光燦燦晶瑩剔透的星星,化作牛郎望織女時眼波流觴;那蕭瑟凄涼的清風,吹皺的不再是銀河,而是七月的碧波流淌。一卷詩案,半紙詞墨,在平平仄仄的詩章辭海,呢喃輕語的吟哦中,淚水盈滿了眉眼。那一岸曉風,那一輪圓月,于迷醉的喜鵲橋上,一番緣聚云散,相望的牛郎織女真的注定是永遠??

梅林攜一縷銀河的清風,踩著古韻悠悠的詩詞,笙歌墨詠,袖手千年,佇立于樓蘭的煙雨中,踏遍青山綠水,天上人間。在牛郎織女的故事里:隔世恍惚中,走過秦時明月,雁過漢時城關,穿過魏晉遺風。思念牛郎的凄楚,融了世俗的塵埃,縱橫阡陌的心事,明滅閃現(xiàn)。將繾綣的舊事伴著七夕月色的輝映,肆意潑墨寫意著牛郎織女相聚的渴望。屏障起塵埃飛揚的俗世,掬著天河之水,細磨一紙硯香。為牛郎填一闋闋相思詞,橫枕千年情絲于彼岸,試將遺恨,寫入婉約的舊章中。提杯把盞,在暮落黃昏、在金風玉露的夜色中啜進清瑩的容顏,抿思在曉風殘月里咽淚愁歡。

嫵媚而飄渺的風,在銀河輕輕掠過,瑯瑯心弦,憑欄的是柔腸千結(jié);盈盈的織女,在詩書熏染間,若有一葉輕舟,持著一把相思泠,一路臨水吟哦聲聲,她一路尋覓著牛郎的身影。采弦上月華,拔流水芬芳。詩一樣的情懷,在云水間穿行,讓絲絲柔情盛開為古老傳說的天上人間。于天涯處,入畫入詩,寫盡了牛郎織女的思念。

七夕的夜,是牛郎織女拉動那悠悠古弦,是牛郎織女在低吟著百轉(zhuǎn)千回的憂傷。是牛郎織女漫步在輾轉(zhuǎn)翻覆的夜幕,昔日一紙紅袖盟約,為一年一度輕描淡寫,勾勒出不老的容顏,暗涌起傷情的思戀,斷不了的,是今生來世永遠難續(xù)的前緣,如一場初夢,總在落英繽紛的季節(jié),隨你風花雪月?lián)P鞭于春花秋月,踏碎了一地的相思和春紅……

一首詩詞便匯成天堂波影,一眼回眸不過虛浮過往。前面依然是銀河碧水的幻影,后面仍然是紅塵的迷茫。那個清瘦了宋詞的織女,她是那朵飄落在水面的出水芙蓉,是凈土一瓣蓮露,彌漫著空氣中那一尾的暗香,撐一竿碧色,踏一葉輕舟,在一朵又一朵銀河盛開的鵲橋花中涉水而來,在花紅影綽中,織女與牛郎盈盈相笑。

曾經(jīng)的舉案齊眉,枕邊絲絲囈語,是那一袖欲語還休的難釋惆悵。是那一幕風花雪月的萬種風情。依稀轉(zhuǎn)瞬的剎那,幾經(jīng)云煙回首,織女還是織女,而牛郎還是牛郎,織女早就已天涯去遠,轉(zhuǎn)身陌路中,猶不知,冷冷清清的境里,織女的心底眉梢里依舊盼著牛郎。牛郎是她前世的眷戀?是她今生的劫數(shù)?是她一年一度的輪回。期待著,盼望著,一年一度在淚濕春衫透的七夕,對著暗香涌動的瓊花月影,銀河言歡。

每當雁字回首,月滿西樓后,牛郎唯有在秦悲柳切,傷花惜夏中纏綿悱惻,唯有在輕靈哀宛的詞句淤積里來去迂回,沒有人能讀懂牛郎心靈深處關于“執(zhí)子之手,與子諧老”的幻境。或許,在紅塵一隅,牛郎是多么期待著織女會陪他浪跡天涯。等到七夕漸遠時,誰,可與牛郎吟詩弄月來把那相思尋盡?浮生幾何?流年幾度?誰,可與牛郎將那幽凄一一細數(shù)?誰,又會將牛郎落寞孤愁來憐惜許?

永遠唱不盡七夕花前月下暫相逢,“楊柳岸,曉風殘月”只能在柳色拂煙中墨筆添香。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看銀河,憶當年,只能吟哦“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繡工夫,笑問鴛鴦兩字怎么書?

今夜,梅林信手從詩詞里煮杯咖啡,便盛滿七夕離人淚;書頁間點曲輕歌,便能飲盡萬古愁。

篇5

七夕節(jié)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后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

牛郎和織女結(jié)婚后,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云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條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xiàn)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

篇6

關于七夕的由來七夕,原名為乞巧節(jié)。七夕乞巧,這個節(jié)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后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jù)《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jīng)久不衰,代代延續(xù)。

“七夕”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chǎn)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后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jié)”,又稱“曬書節(jié)”,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shù)在民間表現(xiàn)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xiàn)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超越時空的美麗傳說“牛郎織女”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經(jīng)過兩千多年的流傳、發(fā)展、演變,有各種不同的版本,主要情節(jié)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孫女織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織云彩,也稱云錦天衣;牛郎是人間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頭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過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訴他,天上織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銀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織女的羽衣,這樣沒有了羽衣,織女就不能飛回天上了,就會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

后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就會得到幫助。老牛死后,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后來有一天,王母娘娘聽說織女“不守天規(guī)”,“私奔”凡間,大為惱怒,就派天兵天將捉拿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

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想起老牛告訴他急難時披上牛皮會得到幫助的話,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飛到了天上。就在牛郎要追上織女的關鍵時刻,王母娘娘拔下頭簪,在織女身后一劃,那劃痕就成了波濤洶涌的天河。牛郎再也過不去了。

從此兩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現(xiàn)在牛郎星旁的兩顆小星,稱扁擔星,人們說那是牛郎織女的一對兒女。最后,牛郎織女的真情感動了天上的喜鵲,它們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麗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橋,讓這對相思一年的夫婦在這一夜相會。

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民間如何過七夕?小易

古人在“七夕”時有許多民俗活動。南北朝時就有所謂“七夕節(jié)”,優(yōu)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時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zhí)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危樹,安排宴會,以賞節(jié)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jié)”,婦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星空,默默禱告,根據(jù)所看到的迷蒙景象,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稱七夕為“七巧節(jié)”,當夜的花樣更多。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氣在朦朧月色中以絲線連穿7個針孔。

七夕節(jié)的民間習俗很多,不是單純的送一送花或信物。南方城市選擇定情信物,得票率最高的是紅豆。紅豆是江南的,北方不太講,北方最講的還是中國結(jié)。

穿針乞巧

乞巧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小時候也陪自己的姐姐和妹妹一起玩過乞巧活動,比如白天拿一盆水放在太陽曬,曬出一層白皮,端進來讓女孩子在里面放針,看大家誰擺的針最好看,誰就是巧女。如果沒有擺好,你就乞得了“笨”,就是拙女,所以女孩子很注重這種乞巧活動。還有一種就是用線去穿七孔針,一根線穿過去,難度是有的,就看你的手指是不是巧,是不是經(jīng)常繡花,既要眼睛,又要手不顫抖。還有九尾針,如果穿過去你就是最心靈手巧的姑娘。光針就有各種各樣的乞巧形式。

種生

特別注重乞巧的還有女孩子種生乞巧。就是用一個紙板或者木板弄上一寸厚的土,七月初一這一天就要栽上綠豆、小豆。種生乞巧,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不僅僅會穿針引線,會做活,而且農(nóng)活一樣能做,是生活當中必備的,也是人生活的一種本領。

牛郎會織女

七月被稱之為“藍月”,七月的夜晚被稱之為藍夜,這天的習俗就是牛郎會織女,小的時候我也陪我的姐姐或者妹妹在黃瓜架下或者葡萄藤架子下偷聽牛郎織女的悄悄話,誰都說聽到了。為什么?因為晚風習習,樹葉的響聲就理解為他們的情話。

篇7

[關鍵詞]《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神話傳說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09)20-0076-03

《古詩十九首》,漢無名氏作。南朝梁蕭統(tǒng)合為一組,收入《文選》,題為《古詩十九首》。詩作整體表現(xiàn)了動蕩的社會生活,抒發(fā)了對命運、人生的悲憫之情以及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還表現(xiàn)出追求富貴和及時行樂的思想。作者將深入淺出的精心構思、情景交融的描寫技巧、如話家常的平常語句、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形成含蓄動人的藝術風格。

《迢迢牽牛星》是《古詩十九首》的名篇之一,為秋夜即景之作。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詩借天上的牽牛、織女相思之情,抒發(fā)人間的游子思婦離別之感。通過織女隔著銀河遙望牽牛和愁苦情志的描述,表現(xiàn)思婦想念游子的難以名狀的痛苦心情,反映了動蕩不安的社會現(xiàn)實,表達了詩人向往和平安定生活的強烈愿望,它表面寫的是天上的遭遇,實則是人間的哀愁。詩中貫穿的牽牛織女故事是一段流傳了很久的神話傳說,是一個逐漸形成的愛情悲劇故事。

最初在周朝時,牽牛和織女是兩個星宿名。牽牛星,是河鼓三星之一,在銀河南,兩側(cè)各有一顆小星,像個扁擔,民間常稱為扁擔星。織女星在銀河北,下面也有小星,像織布的梭子,和牽牛星遙遙相對。

牽牛和織女的名字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jīng)•小雅•大東》篇中:“……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在這首詩作品中,織女和牽牛兩顆星沒有任何傳說故事,并且各不相干。西漢初年,漢武帝修昆明池,把牽牛星和織女星的石人塑像也建到了自己的宮苑之中。班固《西都賦》記載了這樣的情況:“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云漢之無涯。”牽牛、織女兩塑像兩兩相對,其中故事不得其詳。

到了東漢末年,有人開始把牽牛和織女說成是一對恩愛夫妻,并且將他們的愛情故事定下了悲劇的調(diào)子,使本來就很神奇的故事分外感人。其中愛情主題的注入是關鍵,它使本來毫不相干的兩個星座(或者說兩位星神)具有了人性。魏晉南北朝時期,牛郎、織女神話傳說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在晉人張華的《博物志》、干寶的《搜神記》,梁人吳均的《續(xù)〈齊諧記〉》、宗懔的《荊楚歲時記》和殷蕓的《小說》等作品中都有生動的記載:

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與錢一萬,遣之……(《搜神記》)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 (《小說》)

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在這一時期的發(fā)展,與當時的時代有關。漢魏之交,戰(zhàn)火連年,人民生活在顛沛流離之中,詠思征夫之詩是詩歌中常見的題材,如曹丕《燕歌行》、曹植《詠織女》等,大都借牛郎織女二人相分離的愛情悲劇,把更多的社會內(nèi)容融入其中。漢武帝時期獨尊儒術,儒家的倫理道德思想開始全方位滲透。因此,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門不當戶不對的愛情是不會得到支持的。牛郎娶織女,實際是娶天帝之女,于門戶并不相配。因此,牛郎、織女的愛情悲劇,便成為社會動蕩時期世俗生活的真實寫照,從而使牛郎織女傳說更貼近漢代普通人的生活現(xiàn)實,牛郎織女形象更成為普通人寄托情感、消解痛苦的對象。這正是牛郎織女傳說在漢代及魏晉時期廣泛流傳、備受關注的根本原因。

后代對這個故事又進行了加工,并最終完全變成了民間傳說,故事的基本框架也逐漸定型:愛情、天河阻隔、七夕相會。如杜甫的《牽牛織女》、杜牧的《七夕》、秦觀的《鵲橋仙》等。牽牛由天上的星神逐漸變成了人間父母雙亡的放牛郎,與天上的織女相戀,一段感動天地的“人神戀”從此上演。這段姻緣最終被王母劃下的天河阻隔,只準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于是就形成了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

《迢迢牽牛星》這首詩就是對牛郎織女神話傳說最早最完整的記錄。詩人借天上的牛郎織女為天河阻隔的神話傳說,寫一位年輕女子思念愛人而苦于無法聚首的的離恨別緒,充滿著哀怨的基調(diào)。這一離奇的神話故事,實際上是在現(xiàn)實的苦難下,人們或因貧困而流離失所導致夫婦生離死別,或因貧富懸殊、門楣高低、地域相隔造成的青年男女婚戀悲劇等方面的真實寫照。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迢迢”寫天上人間距離之遙,牛郎織女相隔之遠;“皎皎”狀星光之亮,示織女神光彩照人,超風脫俗。詩一開頭就用兩個疊詞,兩兩相對,將人們引向曠遠奇妙的神話世界,再現(xiàn)了秋夜天空廣大、星光燦爛、碧空如洗的視覺感受,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遙望夜空遠景,感慨萬千的情形。銀河兩地的牛女雙星的故事傳說豐富了她的想象,加深了她的感受,更能引起她對目前處境的比較。織女不停地眨著眼睛,似乎以無限的深情望著遙遠的牽牛星。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視線轉(zhuǎn)移至織女星,在聯(lián)想中,美麗的織女勞作的情形如在眼前,由遠而近,先人后物。“纖纖”、“札札”分別狀寫素手之修美,織布之繁忙,一狀形,一摹聲,形、聲并現(xiàn)。“擢素手”極寫織女之靈氣,“弄機杼”為前兩句作注腳,將“擢”字落實到“織”字上,于空靈處見實在。“機杼”代織機,為眼見之實,以“札札”作象聲襯托,為耳聽之明。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這兩句與前兩句相比,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zhuǎn)彎。這個轉(zhuǎn)折很有力,它深刻揭示了織女內(nèi)心的悲哀和怨恨。“不成章”三字蘊涵一個“思”字,即織女的內(nèi)心動態(tài)。“泣涕零如雨”更是織女悲苦內(nèi)心世界的表露,因而神思恍惚,心不在焉,落得個終日勤勞作、終日意懸懸、終日不成章。通過表面現(xiàn)象來反映織女內(nèi)心深深的幽怨,揭示出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這是詩歌有力的轉(zhuǎn)折。短短10個字,“思”之態(tài),“織”之特定生活,仿佛就在眼前,織機札札,聲聲嘆息,斷人心腸,奪人魂魄。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詩歌從對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的表現(xiàn)轉(zhuǎn)到對憂思困擾的渲染。被深憂困擾而徹夜難眠的思婦眼望朗朗的秋夜星空,仿佛看到了清澈見底的銀河,牛郎、織女兩星有多遠呢?思婦望著天上的銀河,看著那里稀稀落落、零零散散分布的星星,就像是清澈見底的湖水一樣,連里面的石子、魚蝦都看得清清楚楚。那么這么淺的一條河,這么窄的一條河,他們?yōu)槭裁床惶诉^去相見,而只是含情脈脈地凝視著呢?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句詩道出了多少難以言傳的苦衷!原來是銀河阻斷了他們美滿的婚姻,“盈盈”乃水之清淺物貌,“脈脈”乃人之含情貌。欲語誰訴,深情難吐,只好默默相視,以表戀情,情景并生,哀怨動人。矛盾之鮮明,表情達意之深切,情景之交融,聲情之并茂,意境之渾融,雅俗之兼得,乃畫龍點睛之神筆。而這苦衷是誰造成的呢?據(jù)說是天帝的懲罰,天上的悲劇是天帝造成的,而人間的悲劇是誰造成的?是動亂的社會,還是封建意識?由此可以看出詩人內(nèi)心深處孕育著強烈的不滿情緒。

明艷的華彩,嫻熟的織技,堅貞的操守,幽怨的情思,蘭心慧質(zhì),內(nèi)外兼美,字字敘天上織女愁思,句句抒人間思婦離恨。似神似人,撲朔迷離,明說織女,暗寫思婦,既是神話故事的再創(chuàng)造,又是漢末人們審美觀念的寫照;既反映了人們的愛情理想,又不游離于現(xiàn)實生活,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神話傳說的神秘氣息籠罩著秋夜星空,觸動著身處幽閨的思婦的離情別緒,宇宙之神秘,冥冥造化之不可知,命運之無奈,作者很自然地就將天上地下、神話現(xiàn)實、織女自身融為一體。作者也正是從神話傳說中捕捉到靈感,獲得藝術的沖動,借此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懷,通過聯(lián)想和藝術加工,創(chuàng)造出了嶄新、感人的藝術形象;而這個形象也借助于神話傳說使她更加真實、具體、感人。詩歌集中筆觸,單從女方著手訴說,寫相思而不能相聚的幽情恨意、離愁別緒,使之成為著名的閨怨詩。

[參考文獻]

[1]宋•朱熹.詩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楊效知.古詩十九首鑒賞[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2.

[3]徐明著.魏晉南北朝小說[M].濟南:泰山出版社,2007.

[4]邱廣君.牛女故事寄思情――《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賞析[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96,(4).

篇8

關鍵詞: 秦觀 《鵲橋仙》 別樣七夕情

七夕鵲橋相會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引得歷代文人墨客通過詩詞寄托自己的情愫,表達對牛郎織女的美好祝愿,也使得“牛郎織女”的傳說更加動人、意蘊豐富。如:“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彼牽牛,不以服箱。”(《詩經(jīng)?小雅?大東》)這是先秦的哀嘆;“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迢迢牽牛星》)這是漢人的惋惜;“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陷河梁。”(曹丕,《燕歌行》)這是魏士的淺吟;“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這是唐人的感嘆。

在眾多作品中,秦觀所作的《鵲橋仙》可謂情致不同,別有一番風味。且看: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上片開篇兩句“纖云弄巧,飛星傳恨”描繪了隔河相對的織女和牛郎準備赴會的情景。一個在“弄巧”而成多姿多彩的纖云,準備穿著它前往與愛人相見;一個正急切地飛渡銀河,趕去赴會,著一“恨”字流露出久別的怨恨。這一工整的對偶句不僅交代了時間、環(huán)境、人物和事情,而且把人物的情態(tài)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銀河迢迢暗渡”是情節(jié)的進一步展開,敘述了他們長途漫漫、宵行赴會的情景。后兩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則就兩人的七夕重逢,推出詞人秦觀的愛情觀。“金風”,指秋風。這里不說秋風而改說金風,恰巧彰顯了此風的珍美難得。“玉露”,即寒露。著一“玉”字,正好描寫出露珠之晶瑩清潤,亦兼帶清爽之意。古代文人常以“金風”、“玉露”并提,用來突出珍美圣潔的特定環(huán)境和氛圍,如唐代詩人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一句。但在此秦詞的情趣卻與李詩有別。李詩強調(diào)的是牛郎、織女僅能在每年的七夕才得一見,表達對他們難以相聚的同情;秦詞凸顯的則是牛郎、織女相會于“金風玉露”這一美好的時刻,從而表達對他們愛情的羨慕與贊美。

總的說來,上片表述的意思是:秋云纖薄,變換出繁多而巧妙的花樣,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那是織女靈巧的雙手在不停地織著美麗的錦緞。再看銀河兩側(cè),織女星、牛郎星閃爍不停,似乎在訴說著無限悵恨;流星飛逝,傳遞著他們天各一方、經(jīng)年不見的離愁別恨,令人感到一絲凄涼。但是對于此情此景,秦觀在詞中表達的卻是一種欣喜,他為牛郎織女的相會而高興。在他眼中,牛郎織女雖然一年只能相見一次,但這一次卻遠遠勝過人世間無數(shù)夫妻的天天見面。“相愛容易相知難”。試想,假如夫妻間天天見面卻彼此不知心甚至吵鬧不休,怎能比得上牛郎織女這一對相互牽掛的恩愛夫妻,盡管他們一年只能于七夕相見一次。

詞的上片是寫“佳期相會”,詞的下片轉(zhuǎn)而寫“依依惜別”。

下片前三句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展開想象,詞人設想織女牛郎相會于鵲橋的情景。開端作者把情人相會時的那種情意比作悠悠無聲的流水,以“流水”形容柔情,讓人格外感到愛情的溫柔纏綿。然而,“別恨長長歡計短”,愈是情深意厚,就愈加感到韶光苦短,這一夕的佳期,竟然像夢幻一樣倏然而逝;那縈繞著幸福的鵲橋,轉(zhuǎn)瞬間卻成了他們離別的歸路。“忍顧”,實為不忍顧,運用的是反問語氣。“顧”,意為看。著一“忍”字,把愛人分離時那般悲痛欲絕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全句意為:他們依依難舍,怎么會忍心看那條鵲鳥搭橋而成的歸路呢?正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看都不忍看,當然更不忍走了。所以,這里不說不忍走而說不忍看,意蘊更顯深厚,能把“別時難”的內(nèi)心情感和外在場景融為一體。作品中主人公難舍難分的感情表達得更為酣暢淋漓,達到了無可遏止的地步。

最值得贊賞的是詞的結(jié)句,秦觀并沒有沿用時俗陳套,以凄婉低沉的情調(diào)作結(jié),而是筆鋒一轉(zhuǎn),另辟蹊徑,以全新的境界迸發(fā)出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千古名句。這是全詞的點睛之筆,也是對牛郎織女純潔愛情的歌頌贊美,既照應上片末兩句,又就相會時間之短立論,進一步闡發(fā)詞人的愛情觀。在這里,詞人以安慰而又帶有議論的口吻強調(diào)地提出:人們的愛情只要堅貞不渝,經(jīng)得起時空阻隔等各種不利因素的考驗,則又何必一定朝夕相守、形影不離。終日長相廝守,倘若能相濡以沫,固然是一種幸福,但若是貌合神離,逢場作戲,身在咫尺,心在天涯,又豈能有真愛?倘是真愛,即使分隔兩端,又怎能阻止心靈的交會,即便一年之中只一日相會,又怎能中斷每日思想的交流呢?故分離并不是一種不幸,恰是一種堅定,是檢驗兩情長久的最好砝碼。其實,秦觀所提出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只不過是宣示了一種對愛情一反傳統(tǒng)而又非常現(xiàn)實的觀點:愛情的最可貴之處正在于內(nèi)心感情的真純持久,而不在于雙方形影的須臾不離。因為從主觀上說,真心相愛的情侶固然總是以能夠相親相偕、形影不離為最大幸福;但從客觀上看,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又往往迫使他們不得不忍受短暫的乃至長久的分離,正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于是,這樣的分離反倒恰巧成為檢驗雙方愛情是否真純持久的試金石,正所謂“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

秦觀《鵲橋仙》描繪的愛情是如此純潔、真摯、堅貞、動人,與《花間集》中詞的纏綿悱惻、妖嬈艷麗截然不同。詞中亦無生死相許、相隨天涯的山盟海誓,流淌于其間的,是夾雜著淡淡哀愁的真情一片,詞人準確地把握了牛郎織女傳說故事中包含的情感內(nèi)核――超越世俗愛情的靈魂之愛,“真正的愛情是誕生于不變的靈魂之中,愛上心靈之美的人才是愛上了永恒,愛情的升華在于追求靈魂心靈的結(jié)合”。在詞人眼中,牛郎織女的愛情并非塵世間凡俗的愛情,而是象征著靈魂心靈結(jié)合的美好理想,這種看法勝過白居易《長恨歌》中“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以“永遠相愛不相離”為最高愿望的愛情境界。

總觀全詞,正是這字字珠璣,落地若金石聲的警策之語,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使這首詞流傳久遠。大多吟詠七夕的詩詞是為牛郎、織女感到悲傷,感慨他們的別離,在作品中彌漫著悲苦。而秦觀能跳出他人的一般見識,大大贊美牛郎織女忠貞不渝的愛情,這首詞的確寫出了新意,表達了詞人秦觀對愛情的一種進步的認識。明人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卷二評價此詞:“(世人詠)七夕,往往以雙星會少離多為恨,(而此詞)獨謂情長不在朝暮,化腐朽為神奇。”的確,“化腐朽為神奇”,秦觀完全當之無愧。

參考文獻:

[1]韓夢迪.從美學的角度淺析不同的七夕之悲――對比秦觀與朱淑真的《鵲橋仙?七夕》.大眾文藝(學術版),2011,(13).

篇9

1.

《獵人海力布》一文講的是獵人海力布救了龍王的女兒小白蛇,得到一顆寶石,他把聽到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沒大地的消息告訴了鄉(xiāng)親們,鄉(xiāng)親們得救了,而他自己卻變成了一塊石頭,贊揚了

海力布熱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貴品質(zhì)。

2.

《獵人海力布》

寫了海力布救白蛇、得寶石、救鄉(xiāng)親、變石頭這四件事。

3.

chóu

酬.謝、報仇.、憂愁.、籌.劃

shì

誓.言、嗜.好、表示.、修飾.

4.

避難.(nàn)

狂風怒號.(háo)

發(fā)誓.(shì)

塌.(tā)陷

催.(cuī)促

5.

近義詞:酬謝—酬報

叮囑—囑咐

發(fā)誓—立誓

催促—督促

6.

“他們走在路上,忽然烏云密布,狂風呼號,接著就是傾盆大雨。半夜里,聽見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來,把他們住的村子淹沒了。”

運用了環(huán)境描寫,寫出了災難的可怕。傾盆大雨、巨響、洪水烘托了英雄的壯烈。

7.

形容人優(yōu)秀品質(zhì)的成語:

10《牛郎織女(一)》

大公無私、舍己為人、高風亮節(jié)、光明磊落

1.

《牛郎織女(一)》一文是一則民間故事,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主要寫經(jīng)常遭受哥嫂虐待的窮苦孩子牛郎被哥嫂趕走后,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在老牛的介紹下,牛郎結(jié)識了天天織錦向往自由的織女,兩人情投意合結(jié)為夫妻。

2.

丟三落.(là)四

牛虻.(méng)

釀.(niàng)酒

咧.(liě)開嘴

拗.(niù)不過

3.

鋪床、鋪墊

床鋪、店鋪

巧記:牛棚里沒有床鋪(pù),牛郎便鋪(pū)上稻草當作床。

4.

近義詞:照看—照料

周到—周全

親密—親熱

裝飾—裝點戀戀不舍—依依不舍

眉開眼笑—喜笑顏開

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5.

“嫂子在旁邊,三分像笑七分像發(fā)狠……”這個神態(tài)描寫寫出了嫂子的虛偽、無情。

6.

民間故事中經(jīng)常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如,老牛突然會說話,它知道織女何時會下凡。《田螺姑娘》中田螺在夜里會變成姑娘,天亮時又悄悄回去。《孟姜女哭長城》中孟姜女哭了三天三夜哭垮了長城。這些不可思議的地方增加了作品的神秘色彩,更吸引了讀者。

7.

ABAC

式詞語:

11*《牛郎織女(二)》

無拘無束、一五一十、冷言冷語、一心一意自由自在、十全十美、人來人往、百發(fā)百中

1.

《牛郎織女》與《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并稱為我國四大民間故事。民間故事一般都表達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

《牛郎織女》讓我們認識了忠厚老實的牛郎,心靈手巧的織女,心狠手辣的王母娘娘。

3.

wēi

依.偎、巍.峨、威.武、微.風

kuāng

竹筐.、誆.騙、匡.扶正義

4.

詞語搭配:衰老的老牛

衰弱的身體

衰退的經(jīng)濟

衰敗的家業(yè)

6.

課文前面老牛說“碰到什么緊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后面牛郎披上牛皮向天上飛去。這種寫法叫伏筆照應法,前有伏筆后有照應,使得文章結(jié)構嚴謹,一脈相承。

7.

寫到牛郎織女的古詩句: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秋夕》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牛郎織女家。

劉禹錫《浪淘沙》

口語交際:講民間故事

5.

《牛郎織女》這個故事中牛郎代表我國古代社會中吃苦耐勞的男性,織女代表賢惠善良的女性,

王母娘娘代表心狠手辣的封建勢力。

1.

講民間故事注意點①把握故事梗概,力求講的準確。②添加合理情節(jié),力求講得可信。③把握語言節(jié)奏,力求講得清楚。④加上體態(tài)語言,力求講得生動。

2.

根據(jù)提示,寫出民間故事的名字

許仙

白素貞

小青

斷橋

《白蛇傳》仙女救難

槐樹證婚

董永

《天仙配》

化蝶

學堂

女扮男裝

殉情

《梁山伯與祝英臺》牽牛星

河漢女

喜鵲

七夕

《牛郎織女》

1.

俗語是群眾創(chuàng)造并在群眾中流傳的語言,簡練形象,大多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經(jīng)驗和愿望。

如:鼻子氣歪了,前怕狼后怕虎,一個巴掌拍不響,打開天窗說亮話,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些俗語

語文園地三

哭倒長城

千里尋夫

秦始皇

《孟姜女哭長城》

最大的特色就是形象,使得描寫生動活潑。

2.

成語是語言經(jīng)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詞組。它比詞的含義更加豐富,而且具有深刻的內(nèi)涵,簡短精辟、易記易用。如:氣急敗壞、畏首畏尾、孤掌難鳴、直言不諱、飲水思源等。成語最大的特點是精煉,使得論述鏗鏘有力。

3.

讓講故事更有新鮮感的方式:①換一種人稱。②對故事情節(jié)“添油加醋”。③變換情節(jié)的順序。

4.

把情節(jié)說得生動形象的方法:①添加環(huán)境。②添加動作、神態(tài)。③添加符合人物特征的語言。

習作

3:縮寫故事

5.

《乞巧》作者為唐代詩人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詩中描寫了民間乞巧節(jié)的盛況。“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

就叫得巧。一年一度的七夕又到了,家家戶戶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牛郎織女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著一顆顆向往善良美好的心靈。人們許下美好的心愿,對月穿針,表達了人們過節(jié)時的喜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關鍵

1:“

讀懂故事內(nèi)容”

同學們,文章的題目是“縮寫故事”,我們縮寫的內(nèi)容是一個比較長的故事,需要我們縮寫成簡短的故事,讓人讀來清楚明了。所以我們首先應該讀通、讀懂故事內(nèi)容,然后仔細思考故事的主要人物以及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分清故事的主次內(nèi)容。你可千萬不能將故事內(nèi)容“眉毛胡子一把抓”。

關鍵

2:“運用縮寫方法將故事縮寫得更簡短”

當然,同學們,你們也不要害怕縮寫,其實縮寫有方法。當你讀懂故事內(nèi)容后,你可以將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摘錄保留下來。對保留下來的內(nèi)容,除了特別重要的語句,你不必照搬原文,可以做適當?shù)母膶憽M瑫r你要將次要內(nèi)容刪去,如需要去掉故事中大量描寫的內(nèi)容,并把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分別概括起來說,還可以把具體的人物對話、心理活動等盡量概括成敘述性的幾句話,或改寫成轉(zhuǎn)述的語句,當然你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改寫。

關鍵

3:“對照原文”

同學們,縮寫以后,你需要將縮寫后的故事跟原文比較一下,因為除了將該壓縮的故事內(nèi)容壓縮后,還要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保證縮寫后的故事不改變故事的原意,然后再認真讀讀縮寫后的故事情節(jié)是不是簡潔、通順、連貫。把這些注意點都做到位了,你的縮寫故事就大功告成了。

佳作

縮寫《獵人海力布》

從前有一個獵人,名叫海力布。他熱心幫助別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海力布打獵時看見一只老鷹抓住了一條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告訴海力布,他是龍王的女兒。為了感謝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給海力布許多珍寶。小白蛇還告訴他,

龍王嘴里含著一顆寶石,誰含著那顆寶石,就能聽懂各種動物說的話。不過動物說的話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對別人說了,他就會變成一塊石頭。

海力布跟隨小白蛇來到龍宮。老龍王對他十分感激,要重謝他。海力布什么珍寶也不要,只要老龍王嘴里含著的那顆寶石。老龍王沉思片刻便吐出來送給了海力布。海力布臨走前,小白蛇叮囑他,

無論動物說了什么,都不要將聽到的告訴別人,不然就會變成石頭,永遠不能復活。海力布謝過小白蛇就回家了。

自從海力布有了寶石,打獵方便極了。幾年后的一天,他在打獵時聽到小鳥們議論大山要崩塌,

大地要被淹沒了。他聽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急忙回家告訴鄉(xiāng)親們,可是不管海力布怎么勸說,鄉(xiāng)親們就是不相信,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災難馬上就要來臨,他原原本本地將寶石的事情,災難的消息告訴了鄉(xiāng)親們。當他剛說完,就變成了石頭。

鄉(xiāng)親們非常后悔,他們含著淚連忙往很遠的地方搬家。半夜里,大山崩塌了,村子被洪水淹沒了。人們?yōu)榱思o念海力布,將這塊石頭取名為“海力布”。

縮寫《牛郎織女》

古時候有個孩子,爹媽都去世了,跟著哥哥嫂子過日子,可是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只有家里的牛跟他最親密,人家見他每天放牛,就叫他牛郎。不管是牛的飲食還是給牛洗刷,打掃牛棚,牛郎都照看得很周到。牛郎哼的小曲兒或是心里想的、嘴里說的,老牛也都了解明白。

一年一年過去了,牛郎長大了,哥哥嫂子便趕牛郎走,牛郎牽著老牛離開了家,走到了山里,他靠自己的勤勞打柴換糧食。過了些日子,他在山前蓋了一間草房,安了家。有一天晚上,老牛開口跟牛郎說,第二天黃昏,翻過右邊的山,到樹林前邊的湖,會看到一群仙女在洗澡,只要撿起粉紅色的紗衣,衣裳的主人就是牛郎的妻子。

第二天黃昏,牛郎照著老牛說的來到湖邊,果然看到女子們在洗澡,并按照老牛的叮囑,撿起衣裳交給一位姑娘,并把自己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姑娘,姑娘也把自己的情況告訴了他。原來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叫織女,天上的云霞就是她織的。她天天在機房里織彩錦,覺得天上沒什么好,像是被關在監(jiān)獄里一樣,她總想離開,到人間去。這天,織女跟其他仙女們趁王母娘娘喝了酒正打瞌睡,

于是偷偷來到人間。她們看到湖邊的水很清就下水洗澡。牛郎聽織女說天上沒什么好,就建議織女留在人間,織女答應了,兩人回到草房,結(jié)婚過日子了。

牛郎和織女過著一個耕種,一個紡織的美滿生活,兩三年過去了,他們生了兩個兒女,織女喜歡人間的生活,尤其是聽到孩子們叫“爸爸媽媽”。可是,有時候她也發(fā)愁,怕王母娘娘來找她。一天,

老牛在臨死前跟牛郎說它快不行了,等它死后要把皮留著,以后可以披上牛皮應急。

再說天上,王母娘娘知道了仙女們溜到人間的事情,特別生氣,尤其恨織女。她發(fā)誓要把織女捉回來,于是派了好些天兵天將到人間察訪,發(fā)現(xiàn)織女在牛郎家里。一天,王母娘娘親自來到牛郎家,

正巧遇到牛郎在地里干活,她便拉著織女往天上飛。男孩找來了牛郎,牛郎從地里回到家便披上牛皮,

篇10

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福,虔誠隆重。乞巧節(jié)是以牛郎織女的故事而傳下來的。在乞巧節(jié),古今有不同的做法,古代,很多地方的未婚女孩會在夜深人靜之時,呆在瓜果架下傾聽。據(jù)說如果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個少女日后便能得到甜蜜的愛情。還會接露水洗頭發(fā),傳說七夕節(jié)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七夕節(jié)在古代還有做乞巧果的習俗,乞巧果是用面粉、白糖,還有少許的芝麻。乞巧果子又名“巧果”,用麥面做的稱“面巧”;用糯米粉做的稱“粉巧”。另外,七夕節(jié)這天,少數(shù)地區(qū)還有拜織女、穿針乞巧等習俗。

今年的七夕節(jié)就是今天,8月13日。到了晚上,我來到樓下草坪。這時天早已黑了,藍紫色的天空上掛著一輪明月,許多小星星一閃一閃的,像小孩亮亮的眼睛,十分漂亮。我找了半天,才在眾多星星中找到牽牛星和織女星。牽牛星和織女星都很大,很亮。牽牛星呈淡藍色,散發(fā)著淡藍的的光芒;織女星有一點嫩紅色,散發(fā)著淡紅色的光芒。在兩顆星星中間有一條清晰的線,那就是王母娘娘當年劃下的銀河。

我望著天空,眼前浮現(xiàn)著織女和牛郎還有那兩個孩子相逢時的情景:許許多多的喜鵲一齊飛來,用自己的生體搭起了一座結(jié)實而穩(wěn)固的鵲橋,讓牛郎織女還有兩個孩子重逢。想想那個場面,就覺得很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