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古詩范文

時間:2023-03-17 09:49: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古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古詩

篇1

關鍵詞:小學語文 詩歌教學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寓趣于活動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6097(2014)07-0046-02

作者簡介:朱琴(1977―),女,江蘇如東人,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江蘇省如東縣實驗小學語文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一首創(chuàng)作于安史之亂末期的七言律詩。在多次執(zhí)教這首古典詩詞時,筆者均打破古典詩詞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先后采用誦讀比賽、課堂表演、改寫情節(jié)、補寫留白等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寓趣于活動中,于活動中學習古詩詞,收到了極好的教學效果。

一、誦讀比賽,趣賞詩歌音樂美

古詩詞具有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優(yōu)美等美學特質,但上述美學特質需要讀者在了解文本大意、感悟作者寄寓于文本中的情感,并掌握誦讀古詩詞的基本方法等基礎上,對之反復誦讀、吟詠才可以感知。所以,教學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筆者首先引導學生掃除生字生詞,理解文本大意,感知作者寄寓于作品中的歡快情感,然后引導學生掌握吟詠古詩詞的基本方法:七言詩每句分四個節(jié)奏,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筑忽傳?筑收?筑薊北,初聞?筑涕淚?筑滿?筑衣裳。卻看?筑妻子?筑愁?筑何在,漫卷?筑詩書?筑喜?筑欲狂。……”之后,引導學生一邊品味詩歌內容,一邊揣摩誦讀這首詩的技巧,比如情感基調的把握、抑揚頓挫韻律的把握、停頓時間長短的把握等。三分鐘后,筆者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誦讀初賽,之后,再由各學習小組組長擇優(yōu)推薦誦讀優(yōu)秀者上講臺參加誦讀復賽,對于優(yōu)勝者,給予精神鼓勵和適當?shù)奈镔|獎勵。事實證明,這樣的活動不僅備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也非常好:各小組長推薦上講臺誦讀的學生,不僅人人能夠根據(jù)詩歌大意和情感基調抑揚頓挫地誦讀這首詩,有的參賽者甚至能夠有表情地、流暢地當堂背誦這首詩。

二、文本表演,趣理詩歌情節(ji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一首敘述抒情詩。雖然這首詩抒情的成分遠遠多于敘述之成分:除第一句“劍外忽傳收薊北”為敘事點題之句外,其余各句,皆為詩人抒發(fā)忽聞安史之亂平息消息之后的萬分驚喜之情。雖然作者在抒寫內心的驚喜之情時連寫了作者與妻子兒女的一連串動作,其中還省略了所有的對白與很多的心理活動描寫,但是,全詩不僅“句句有喜躍意,一氣流注,而曲折盡情,絕無妝點,愈樸愈真,他人決不能道”①,而且故事情節(jié)生動、完整。課堂教學時,如果組織學生仔細揣摩詩歌中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動、對話、動作、表情等后分角色表演這首詩,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欲與創(chuàng)造欲,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還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能力、活動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所以,教學時,筆者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與想象,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表演,然后由各小組長在本組“演員”中挑選出一位“最佳演員”,再由筆者引導這些“最佳演員”自由組合成幾個新的“演出班子”,在班級中進行表演比賽。除演員之外,筆者與其他學生均是評委,評價的內容有:演員所表演的故事情節(jié)是否緊扣詩歌內容改編而成,演員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是否到位,演員的臺詞設計是否符合角色的身份等。對于得分最高的“表演班子”與“最佳演員”,給予精神鼓勵與適當?shù)奈镔|獎勵。

三、改寫情節(jié),趣品人物情感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首句點題并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詩人喜聞薊北光復,想到長達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即將結束,馬上就可以挈眷還鄉(xiāng)了,于是喜極而泣。雖說這是人之常情,但是由于小學生缺乏豐富的生活閱歷與情感體驗,未必能對文本中描寫的上述情感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與情感共鳴。為了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體味詩人的喜悅之情,筆者緊緊抓住詩歌的敘事點題之句“劍外忽傳收薊北”引導學生細細品讀,引導學生試試把其中的某個字改一改,再將其與原詩的內容、情感基調進行比較,看看其表達效果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對此,學生興趣盎然,立即進行了改寫活動:

生1:如果把首句中的“收”改為“失”,那么,整首詩歌的意思與感情基調都會改變。

師:可以說得具體些嗎?

生2:如果將首句中的“收”改為“失”,接下來的詩句就要寫作者聽說這個不幸的消息時所產生的悲痛心情,原詩中表現(xiàn)全家驚喜、歡快的詩句都要改寫成表現(xiàn)一家人痛苦、悲哀的詩句。原詩中歡快的感情基調就會隨之變成沉重、悲涼的情感基調。

……

待學生討論盡興之后,筆者繼續(xù)啟發(fā)學生:“收”和“失”雖然僅一字之差,但是詩歌所要表達的意思與作者寄寓在詩歌中的情感就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說明什么問題呢?

生1:說明我們平時說話、寫文章要字字斟酌,盡量做到用詞準確,表達意思清楚。

生2:說明我們在寫日記、作文的時候,要選用最能表達文章意思和我們的內心情感的詞語。

……

就這樣,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小小的寓趣學習活動,課堂里出現(xiàn)了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四、留白補寫,趣練寫作能力

眾所周知,“留白”是古今中外一切富有功力的文藝作品創(chuàng)作者常用的寫作技巧。毋庸置疑,杜甫有著極為深厚的古詩詞創(chuàng)作功力和包括“留白”在內的極為豐富的古詩詞創(chuàng)作技巧。《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就有大量的“留白”之處,為讀者提供了廣闊、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空間。為了引導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將讀寫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也為了引導學生通過添補古詩詞文本的再創(chuàng)作活動培養(yǎng)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寫作能力,教學時,筆者引導學生找出文本中“言有盡而意無窮”之處,仔細誦讀,反復揣摩,設想需要補寫的自然景物及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對話、心理活動、動作等應該怎樣切合故事情節(jié),反復思考文本中所有的“留白”之處是否均有補寫價值,是否均需要補寫。在筆者的耐心引導下,僅僅四分鐘后,就有很多學生順利完成了這項讀寫結合任務。筆者指名由一位學生朗讀其補寫作品,他條理清晰、文采斐然的二度創(chuàng)作與極富表情的朗誦深深地打動了筆者與全班學生。事實證明,這種古詩詞教學模式不僅深受學生的喜愛,還能快速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很多學生在周記中深有感觸地寫道:“我喜歡這種形式的作文,讀寫結合,又讀又寫,快樂無窮”“其實我補寫的也不比?菖?菖同學的差,可惜我沒有爭取到上講臺朗讀的機會”……

綜上所述,在古詩詞教學中,只要教師能夠頻頻亮出“新招”“趣招”,充分利用有限的四十分鐘課堂教學時間引導學生趣讀、趣演、趣改、趣寫古詩詞,學生就有可能在趣味濃濃的古詩詞教學課堂中學到知識、收獲快樂。

注釋:

①仇兆鰲《杜少陵集詳注》引王嗣]語。

參考文獻:

[1]董彩芬.《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設計[J].語文教學通訊,2010,(7-8C).

篇2

1、閱讀相關資料,搭建對古詩理解的橋梁

我在教學古詩時,會事先查閱一些作者的相關資料,以及與古詩內容有關的歷史背景,讓學生大聲朗讀,增強對古詩的了解。如我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十一冊中《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查閱了“安史之亂”的材料,讓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詩人“喜欲狂”是因為官軍平定了薊北,他終于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日子,回到久別的家鄉(xiāng)了。這樣為學習古詩,理解詩意奠定了基礎。

2、指導讀熟古詩,讓學生品味古詩的意思

俗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想學生理解古詩的意思,必須通過反復朗讀。古人也曾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學生讀好古詩,并終身受益,必須教給他們一些朗讀的知識和技巧。指導學生朗讀古詩時,速度要稍慢些,以便于邊讀邊想,咬字要清晰準確,把握好停頓和語調的輕重升降,讀出抑揚頓挫。為了便于學生舉一反三,我教給他們停頓、重音、語速等相關知識,并明確相對應的符號,如停頓“/”,重音用“?”,延長用“---”等。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十一冊中《示兒》《觀書有感》時,我給學生加上了這樣的朗讀符號:“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首先范讀,此時我會夸張的把重音、停頓突出來,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接著再讓學生模仿讀,根據(jù)讀的情況老師略加指導。然后同學間互讀,最后再全班朗讀。通過這樣反反復復地朗讀,學生對古詩的意思自然就會不斷深入的理解。

3、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音樂美

古詩的語言極富音樂美,它和仄壓韻,節(jié)奏、音律給人以美的享受。感情朗讀,能再現(xiàn)詩的意境,加深體會詩的含義與感情。在熟讀的基礎上,學生已掌握了詩中的停頓與重音,已為感情朗讀奠定了基礎。在指導感情朗讀之時,首先指導學生確定朗讀的感情基調,然后指導處理朗讀的節(jié)奏。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詩。全詩充滿了喜悅、激動之情。“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和“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節(jié)奏要急促,“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和“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要舒緩。這樣讓學生掌握輕重緩急以后再去朗讀,就會讀得有節(jié)奏、有韻律,給人以美感。

4、配上音樂朗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藝術美

在學生掃清文字障礙的基礎上,再精讀感悟,熟讀成誦,在音樂和動畫的伴隨下,引導學生把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并通過多首詩領悟藝術的魅力,從而受到美的熏陶。蘇教版語文第十冊中《游園不值》這首詩,通過“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表現(xiàn)春天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景象。執(zhí)教時,我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讓他們觀察詩中的插圖,欣賞我國民樂嗩吶、笛子合奏的《百鳥朝鳳》,讓他們感受院子里花團錦簇、百鳥爭鳴的熱鬧景象。然后讓他們說說你仿佛看到了園子里什么樣的景象,加深對詩句的理解感悟。接著讓學生跟隨輕音樂《春野》朗誦全詩。舒緩的音樂、明快的節(jié)奏伴隨著朗朗的書聲,讓課堂變得溫馨、浪漫,學生的情操得以陶冶,情感得到滋潤。此時的學生,仿佛自己就是那位站在友人園子外的詩人,仰望著綻放的紅杏,遐想著滿園的春色,很是陶醉。

篇3

一、讀言,感受文字魅力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誦讀是開啟古詩大門的金鑰匙。對于音韻和諧、形神兼美的古詩來說,要想把握它們的節(jié)奏、韻律、意境、內涵之美,第一要領就是反復誦讀。所以,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讀詩訓練,通過讀順句子、讀準字音、反復吟誦來體會古詩的語言魅力和情感真諦。

一是定好基調,體會情感。這樣才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去讀。一般來說,情感明快的,讀起來語調輕松,語速較快,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感情悲憤的,讀起來語調低沉,語速較慢,如《示兒》。二是把握節(jié)奏,體會韻律。古詩的語言富有節(jié)奏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和諧悅耳。讀詩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讀法指導,引導學生把握好重音、語氣和語調、音長等,讀出節(jié)奏,讀出語氣,讀出古詩的韻律美。三是注意變音,把握不同。由于古今語音的差異,一些字的讀音發(fā)生了變化,要指導學生按古音去讀,這樣才不至于影響古詩的聲律。例如“斜”這個字,古音讀“xiá”,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烏衣巷口夕陽斜”。還有“見”這個字,有時讀“xiàn”,這是一個通假字,表示“出現(xiàn)”的意思,如“風吹草低見牛羊”、“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四是抓住關鍵,細細揣摩。從古至今詩人都十分注重錘煉語言,古詩中“吟安一個字,捻斷三莖須”之類的煉字佳話屢見不鮮。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詩人獨具匠心的關鍵字句細細品味。如《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山行》“白云生處有人家”中的“生”字等等,充分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二、解意,讀懂詩文內涵

解意,主要是解釋字意,掃除文字障礙,理解詩句的大意。古詩語言含蓄凝煉,思想雋永,情感細膩,只有正確理解,才能領略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情感美、內涵美。首先,是理解字義。除了要準確理解基本的字詞含義外,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古詩殊的語法現(xiàn)象,讓學生懂得古今漢語的一些變化,避免望文生義。一是注意一詞多義,如“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坐”,“兒童急走追黃蝶”中的“走”,“可憐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憐”。二是注意單音節(jié)詞,有些單音節(jié)詞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成雙音節(jié)詞,如“飛入黃花無處尋”的“尋”,理解字義的時候需要注意。三是注意雙音節(jié)詞,有些雙音節(jié)詞現(xiàn)在仍然使用但意思有了變化,如“卻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妻子”,現(xiàn)在就是指一個人――妻,但在古語中妻是妻,子是子。四是注意通假字,如“死去元知萬事空”中的“元”,“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教”。五是注意修辭手法的運用,如《春夜喜雨》運用了擬人手法,將春雨比擬得惟妙惟肖,煞是喜人。然后,是理解句意。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譯法,一種是意譯法。到底使用何種方法,也要靈活運用,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翻譯,比較一下哪種方法好,哪種方法合適,就選用哪種方法來理解全詩,以便更準確地理解和領悟。

三、悟境,領略詩意境界

篇4

古詩教學目標,即:培養(yǎng)學生對古文學的興趣,激發(fā)其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理解作品,學到知識。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過程,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我們堅持這一原則,在古詩教學過程中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進行了新的嘗試。

現(xiàn)以語文課本中部分古代詩歌為例,對“古詩五步教學法”做一說明。

概括說來,該教法分為五個大環(huán)節(jié),即,熟讀全詩——貫通大意——背誦理解——寫賞析詞——鞏固體會。

下面以《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送元二使安西》、《天凈沙.秋思》為例作具體說明:

第一步熟讀全詩:這一步驟主要放在讀準讀對上。教師可范讀、領讀,然后學生自己朗讀,教師指出朗讀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出現(xiàn)的問題。如音節(jié)的停頓,字音的校正等。古詩有整有散。整的和諧整齊,散的錯落有致。讀起來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教師應具備扎實的朗讀基本功,做好朗讀提示,示范朗讀,并以充沛的感情讀出師的韻味來。領讀一定要標準,以達到引發(fā)學生興趣的目的。

第二步貫通詩意:該步驟側重在對詩歌大意的領會上。教師應對詩歌的寫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有關常識簡介,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對于一些難解的字詞,教師可適當作解釋,但不宜過多過細的講解,以免造成學生不必要的負擔。學生要做的是在熟讀的基礎上,經(jīng)老師的講解,初步了解詩意,并進一步體會詩的精妙之處。

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作于763年(代宗廣德元年)春。當年正月史朝義自縊,他的部將李懷仙斬其首來獻,安史之亂結束。杜甫是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jīng)喪亂的詩人,聽到這消息,不禁驚喜欲狂,手舞足蹈,沖口唱出這首七律。

全詩情感奔放,處處滲透著“喜”字,痛快淋漓地抒發(fā)了作者無限喜悅興奮的心情。然后在對個別字詞作解釋。再由學生讀詞,談自己對詞意的理解,教師加以指導更正。最后教師可簡要貫通詞意,指明其思想內容中心所在。該環(huán)節(jié)適用于較難理解的古詩。

第三步背誦理解:這一步主要由學生完成,教師只起指導、點撥、監(jiān)督的作用,對學生在背誦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應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背誦形式可采取抽查、小組背、全班齊背的方法。要求學生在背誦過程中,加深對詩歌內涵的理解。如背誦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該詩短短幾句,寫出了“千古絕唱”。學生唉背誦時,可以邊背邊想,在頭腦中勾勒出一幅“游子思鄉(xiāng)”的秋日晚景,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初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加以細細揣摩、品味。

第四步寫賞析詞:這一步相對以上三步要求較高,但并非過高。多數(shù)同學能在熟讀成誦、理解詩意并反復品味后,都會寫出自己的賞析詞來。“賞析詞”是對古詩的現(xiàn)代詩化的詮釋,也可用優(yōu)美的散文筆法來寫。對于程度較差的少數(shù)學生,能文通句順地把大致詩意寫出即可。

如有位同學對《送元二使安西》做了如下賞析:

詩人一起筆,就渲染了一個明朗清新而又令人心情潤澤舒暢的送別環(huán)境。一場小雨,一洗往日塵土飛揚的渾濁,道路也潤澤如酥,“客舍”更青了,“柳色”更綠了,惜別之情更濃了。簡短幾個字,清晰地點出了送別的時間——清晨,送別的地點——渭城,送別的環(huán)境——“客舍青青柳色新”。仿佛就是天從人愿,特意為遠行的朋友營造了一個濕潤潔凈清爽的早晨,為后面寫送別場面巧設了一個大的背景。

詩人在后兩句中沒有敘說告別場面,也沒有描述依依惜別的深情,而是截取了餞行酒宴上的一個特寫鏡頭,勸酒。“勸君更盡一杯酒”,這杯酒無論如何是要喝的,因為“西出陽關”就“無故人”了。出了陽關,“君”無故人,那詩人自己又何嘗不是呢?截取餞別宴席即將結束的勸酒詞,凝離別深情于美酒之中,運筆非凡。一杯酒,一杯情,杯干了,情卻難以了結。一個“更”字,一個“盡”字,飽含了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特別是最后一句,詩人不說朋友遠去的憂傷,也不寫分別的哀愁,而是用“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含蓄委婉、濃郁深沉的感嘆來抒寫離情別緒,令人越品越覺得余韻不絕。

其他古詩均可根據(jù)學生自己對詩歌的體會寫賞析詞。這樣做的好處是可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和印象。該環(huán)節(jié)也屬于學生活動。

篇5

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幾個誤區(qū):

一是全面用力,面面俱到。一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去認真探討古詩詞的教學方法,而照搬照抄其它文體的教學路數(shù),采用介紹作者生平、寫作背景,講述課文內容、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的通常使用的教學手段,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讓聽者得不到要領,找不到重點,思想上處于一種迷茫的狀態(tài)。

二是不求理解,硬性翻譯。一些教師教學中在讓學生匆匆地朗讀了幾遍詩詞后,就手忙腳亂地做起了翻譯,有時師念生記,有時師寫生抄,常常是忽視詩人、脫離詩境、無視詩情,就詩講詩。這種通過注釋、借助字典把古詩詞用現(xiàn)在白話說明白的做法,把鮮活有趣的古詩詞教得死氣沉沉,毫無生機。

三是滔滔不絕,醍醐灌頂。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對古詩詞進行翻譯之后,就開始了滔滔不絕的所謂內容分析,意在讓學生理解古詩詞的深刻含義,他們或侃侃而談,或滔滔不絕,并未注意講解的深入淺出,也未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使學生感到學習古詩詞非常費勁,非常吃力,從而產生對古詩詞學習的厭惡心理。

四是背誦默寫,反反復復。一些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忽視對古詩詞思想、意境、情感、韻味的感受與理解,一味地追求書面答案成績,也就是以考試為目的去教學。他們在黑板上寫得密密麻麻,要求學生做好詳細的筆記,之后就是單調的背誦、抽查、默寫,反反復復,機械式訓練,直到把學生的靈動性、想象力消磨得干干凈凈,才肯罷休。

古詩詞教學的出路探索

重視朗讀,在多元誦讀中抒情。 常言說得好,詩讀百遍,其意自見。通過誦讀能將古詩詞的思想、意境、情感、韻味感悟出來,從而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人格、審美、等綜合素養(yǎng)。古詩詞“麻雀雖小,五臟懼全。”教師在指導學生誦讀時要注意詩的節(jié)奏、韻腳及合適的音調,從而恰當?shù)乇憩F(xiàn)詩中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學《題臨安邸》這首詩的“西湖歌舞幾時休?”這句詩時,一位教師是這樣教的:隨著課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圖”,他十分感慨地說道:“多么繁榮的景象,但從清兵跨入城門的那天起,一切都不存在了,那些酒囊飯袋們葬送了一個繁華如織的汴州,難道他們就不能再葬送一個風景如畫的杭州嗎?看到想到這一切,你急嗎?讓我們問一問那些權貴!”于是,學生情不自禁地齊聲朗讀:“西湖歌舞幾時休?”聲音充滿了心急如焚的焦慮。老師又說:“你們擔憂嗎?再問!”于是,學生再讀,聲音里帶著深深的憂慮。緊接著,老師又說:“你們憤怒嗎?指著那些權貴的鼻子再問!”這一次,孩子門的聲音里充滿了激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愛國的詩人,借這簡潔凝練的詩句傾訴著無限的憤慨。在這令人心動的“三問”中,孩子們每一次朗讀,無不生成著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感受著詩人那顆憂國憂民的心靈。

創(chuàng)設詩的意境,在對話中感知。古詩詞言簡意豐,卻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隔甚遠。教師在教學時特別需要創(chuàng)設與古詩詞相和諧的情境,帶領學生穿越時空,如臨其境深入感受。以教學古詞《長相思》為例,教師應采取以下教學方法:先用凝煉而有詩意的導語和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創(chuàng)設詩的情境,借助書上的插圖和布景,讓學生穿越千年的時空,走進詩人的生活情景。指導學生將《長相思》讀得有板有眼后,再引導學生對話,教師:納蘭性德的身在何方?學生:身在崇山峻嶺、小河大川、山海關外、軍營帳篷……教師巧妙地將站著的學生連成作者經(jīng)過的地點,從而自然地概括出:身在征途。然后,再次對話,教師:納蘭性德的心在哪里?學生:心系故園。接著,教師在這兩句上畫了一個圓圈,引導學生感悟作者“身”“心”分離的痛苦,帶著這樣的感受、心情朗讀《長相思》。最后,教師在音樂聲中用渾厚而富有磁性的聲音范讀詩句,將靜止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使立體的有生命的文本體現(xiàn)出精神的力量,激活了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了探究的欲望。

整合資源,在對比欣賞中品味。古詩詞燦爛輝煌的寶藏,不應止于課本、課堂學習的局限。借助課堂教學拓展延伸,把相關的詩詞組合在一起探討,可達到整體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如在執(zhí)教杜甫的《春望》一詩時,有位教師組合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形成強烈的情感對比。學生首先通過想象、品讀、交流,感悟到《春望》中詩人憂傷到見花落淚,聞鳥驚心,憂愁到了極點。接著,教師通過深情描述過渡到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在教學此詩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詩眼“喜”,通過自學、討論、交流,體會詩人當時“喜欲狂”的情感來源:“一喜叛軍得平復”,“二喜國家得安寧”,“三喜親人能團聚”,“四喜回鄉(xiāng)得償愿”。以“喜”為探究主線,引導學生感悟那一刻詩人是歡喜到淚滿衣裳,放歌縱酒,喜悅到了極點。兩首詩的組合對比,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詩人憂國憂民、愛國愛家的心聲。

咬文嚼字,在研詞磨句中升華。詩歌是最精煉的語言藝術。故而,學習古詩也切忌蜻蜓點水、浮光掠影。而須沉下來,覓詩眼,品佳句,感受詩歌的意趣和含蓄。如在執(zhí)教《游園不值》時,一位老師就非常注重咬文嚼字、研詞磨句。從“憐”和“嫌”兩字的對比中引導學生品味出詩人的惜苔之意,愛園之心,探春之情。從“敲”字的千古佳話,引入“扣”字的模擬情境。引導學生扣出了小心翼翼,扣出了無限愛憐,扣出了詩意等待……。在對詩中關鍵字詞的敲打研磨中,老師帶領學生們走進了別有洞天的詩意畫境,感受古詩詞教學的巨大魅力。

篇6

一、立足詩詞,放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詩學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生發(fā)展的基礎。”素養(yǎng)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里有量的積累,“課標”中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背誦240篇詩文,九年課外閱讀量達以400萬字以上。學生是最可塑的詩人,教師要著力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氣質,詩學素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語感強調了個人經(jīng)驗,個人感悟,個人語言修養(yǎng)。語感從何而來,古詩詞則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最好教材。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不是無情物而是有情人,他應有健康的人格、豐富的情感世界和藝術想象力,而非麻木冷漠之人。他不一定像林黛玉那樣望月垂淚、見花生情,但也是一個內涵厚重,情感豐富的人。因此在大語文觀理念的指導下,古詩教學應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氣質,詩學素養(yǎng),對語言文學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學生徜徉在文學的海洋中,領悟語言文字之精妙。由于古詩短小精悍,有好些詩在孩提時代學生已會背誦,教師應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積累,加以引導,激活興趣。如鼓勵學生主動背誦,開展“每日一詩”活動;偶有學生用上一、兩句詩詞,大加褒揚;采用講詩詞故事,誦詩接龍,出游誦詩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背詩的積極性,開展誦詩擂臺賽,評選背詩小能手。

二、淡化詩意,品析誦讀,尊重個性化理解

一首古詩,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有它特定的時代背景,不同的人,讀它會有不同的見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是不對的,也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由于每個閱讀者的生活積淀,文化底蘊,審美情趣千差萬別,這就表明,閱讀反映學生個性心理的行為。教師不能以自己獨白式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詩意的理解,只要學生借助注釋大體理解即可,在詩意理解上要充分體現(xiàn)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詩人寥寥數(shù)語要表達的情懷卻在字里行間,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這種意境美最好的表現(xiàn)方式,是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如何去展現(xiàn),誦讀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誦讀,才能體會出詩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綠”“何時還”等,都表達了一種濃烈的思鄉(xiāng)情,學生通過品讀理解,進一步體會到詩人思鄉(xiāng)心切的心情,此時,再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與詩人產生共鳴,這詩與情,情與境的交融,則是古詩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學生領略到古詩詞獨特的藝術魅力。學生吟誦詩文,抑揚頓挫,韻味無窮,不僅可以感受到漢語言的音律之美,詩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熏陶感染。

三、多元教學,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讓學生領略到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詩教學的難點,因此這就要靠語文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古詩教學豐蘊起來。好的語文課是一首優(yōu)美的散文詩,好的古詩教學同樣給人帶來藝術的享受,令學生回味無窮、余音繞梁。例如,教學中師生依靠詩意情境作畫,教師的深情范讀,相配的古典名畫,師生誦讀時配以古樂激情,欣賞現(xiàn)代作曲家演繹的古詩詞等等,都能讓學生體會到詩文中的詩情畫意,激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師只有通過多種手段、媒體才能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古詩詞講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過品評、誦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作品質。如有表現(xiàn)詩人才情的“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那種一氣呵成,暢快淋漓的美感,這和杜甫立志“語不驚人死不休”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分不開的。也有體現(xiàn)詩人字字推敲、鍥而不舍的千古佳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教師引導學生賞析、品味的過程,也同時是向詩人學習習作的過程,這些隱性學習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品評、鑒賞的能力,將使他們今后的語文學習受益匪淺。

四、拓展閱讀,培養(yǎng)詩趣,積淀學生的文化底蘊

篇7

《新版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要背誦優(yōu)秀詩文160篇(段)。并對每個學段提出具體要求:一二年段學生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三四年段學生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內容;五六年段學生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那么,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理解古詩詩意呢?筆者認為可以用下四種方法。

一、充分地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有助于理解古詩的內容,領悟只能意會而無法言喻的意境和韻味,是綜合感受語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古詩朗讀教學要抓準韻腳、節(jié)奏、語調等諸多要素,引導學生讀好詩韻,讀準詩意,讀出詩境。詩韻是古詩朗讀中潛在的情感語氣,它主要依賴于讀準平仄音,表現(xiàn)好韻腳韻音等得以實現(xiàn)的。因此要讓學生明白,朗讀古詩要想表現(xiàn)出詩韻,要按“一平(― /)二平、三四仄(V\);二二一二、有節(jié)奏;遇平拉長、遇仄短;”這種平仄吟詩法將平仄音讀正確。如《泊船瓜洲》中的“間”字是仄音 jin ,如果讀成平音jiDn,就會損傷音節(jié)的諧和效果。其次要注意將各韻腳的音節(jié)讀得正確中肯。古詩中的絕句和律詩一般情況下奇數(shù)句不押韻,偶數(shù)句押韻,一押到底,不變韻。朗讀時對韻腳要恰當重讀,非韻腳音讀得輕佻一點兒,使上下句音節(jié)諧和對應,這樣才能產生沁心感懷的韻味效果。此外,詩歌朗讀是介于讀和唱之間的形式 ── 吟誦,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出詩的韻味,朗讀時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適當拖長些,從整體上表現(xiàn)出古詩回環(huán)起伏、委婉動聽的音韻美。如《飲湖上初晴后雨》中的 “光、色、、奇、湖、宜”這幾個平音要拉長,特別是“宜”要拉至三拍。這樣反復地吟誦出詩詞平仄押韻的韻律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完全陶醉于詩情畫意中,深深地體會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創(chuàng)設情境

葉圣陶曾說過:“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處,指導一二句話,也許就夠了,不一定反復冗長地講說。”古詩的教學,講究將學生領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感情,詩情畫意地教古詩,詩情畫意地學古詩。如何創(chuàng)設出符合詩意的詩境呢?一是在繪畫中想像詩詞情境。很多詩歌都是融情于景,詩中有畫,極富繪畫之美感。教學中,我們把“詩”與“畫”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進入詩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體會詩句的描寫,充分發(fā)揮想像,通過繪畫來表現(xiàn)自己腦海中詩的畫面,從而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不同的學生,對畫面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和不同的構圖布局。通過繪畫,能有效地讓學生體會詩中的美麗景象和作者內心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加深了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同時更加彰顯了學生的個性,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閱讀、鑒賞古詩詞的興趣。二是在表演中再現(xiàn)詩詞情境。很多古詩詞的內容富有生活情趣,蘊含著哲理美。若引導學生嘗試品味古詩詞所描述的意境,再把它表演出來,既符合學生好動的特點,張揚學生的個性,又能讓學生深入體驗作者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鳴,再現(xiàn)詩中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以及耐人尋味的哲理,都會深深地印入學生的腦海中。

三、擴展閱讀

在學完一首古詩詞后,可以以一帶多進行相關鏈接。

1.向同類題材的作品擴展。如,學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和孟郊的《游子吟》,教師可提問:你是否還知道其他思鄉(xiāng)、思念親人的詩?學完白居易的《憶江南》后,教師建議學生開一個“春天吟詩會”,把自己最喜歡的詩獻給春天。學生興致盎然地背起了許多熟悉的關于春天的詩。同類題材作品的拓展,可以幫助學生對以前閱讀的古詩詞進行系的梳理,溝通了課堂內外的教育資源,同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表現(xiàn)自我、張揚個性的舞臺。

2.向整篇(部)著作拓展。如學習《春江花月夜》的前面四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然后引導學生去閱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其他部分。

篇8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學 實踐 創(chuàng)新

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說過:對“細節(jié)”的發(fā)現(xiàn),常常成為我教學中巧妙的切入點;對“細節(jié)”的把握,又常常成為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確,“一滴水可映出太陽光輝”,關注課堂上孩子的每一個行為細節(jié),推敲教學中教師的每一個指導細節(jié),欣賞細節(jié)、把玩細節(jié),才能使課堂魅力無窮。

一、解放學生的頭腦,拓寬學生的思維

陶先生指出,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被固有迷信、成見、曲解、幻想層層裹頭布包纏了起來”,因此他提出,“我們要發(fā)展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先把兒童的頭腦從迷信、成見、曲解、幻想中解放出來”。素質教育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解放學生的頭腦,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種充滿自由空氣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敢于動腦、善于動腦,激發(fā)學生對問題主動探索的精神,并且為他們提供表現(xiàn)和交流的機會。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他攜著妻兒流落四川時,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這一喜訊,不禁欣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以一氣貫注、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因為全詩體現(xiàn)了一個“喜”字,因此在課的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想象杜甫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并寫下來”。經(jīng)過片刻的思考,學生紛紛動筆,“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杜甫正在看書,他激動得把書一下子扔到了空中,情不自禁地大叫‘耶,勝利嘍’,并一把攬過妻子和兒子,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他們的眼里是閃閃的淚花……”我們的生活與杜甫的年代相去甚遠,但學生沒有被詩句所束縛,能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來想象、來思考,從而很好地理解了古詩的內容。學生的頭腦得到了解放,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他們的思維開闊了,創(chuàng)新意識逐漸萌發(fā)。

二、激發(fā)創(chuàng)造興趣,鼓勵創(chuàng)新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沒有學習的愿望,那么我們的全部計劃、探索都會落空。沒有求知欲,就沒有學校。因此,他向全體教師建議,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的火花。要使學習具有思想、感情、創(chuàng)造、美和游戲的鮮艷色彩,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強孩子的信心,使他們獲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啟發(fā)性原則,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欲望。在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徹底改變了過去那種一灌到底的方法,讓學生睜大眼睛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好的詞語、好的修辭、好的句子、好的描寫,每一個發(fā)現(xiàn)都是學生自己的收獲。特別是對語文基礎不太好的學生,更多關注些,尊重他們的人格,激勵其上進,盡量捕捉其“閃光點”,給予激勵表揚,使之振作精神,樹立信心,學生從細微處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懷。這樣學生心情舒暢,課堂上學生敢于大膽開口,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師生在教學中產生和諧的共鳴,增進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精彩源自“精雕細琢”

有些細節(jié)表面上看是信手拈來,即興所得,而實質上是匠心獨運,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思想。雖然我們無法預料課堂會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們可以預設一些細節(jié),預約一些精彩。

1、精雕細琢對教材的理解。細節(jié)的設計緣于對教材、對學生和對環(huán)境的深刻理解與把握,緣于對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組合與利用。它不是淺嘗輒止的表面“作秀”,那必將是流于膚淺;它不是為刻意追求“亮點”而設的“應景之作”,那必將流于浮華;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為之的故弄玄虛,那必將流于腐俗。那是對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創(chuàng)設。

2、精心雕琢教學過程的各個教學細節(jié)。老師的教學語言抑揚頓挫,感情真摯,扣擊學生的心扉,撥響感情的琴弦,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同時,教師用適時、靈活、有針對性的評價語言,營造平等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我們觀摩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講課,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總是滿面春風走上講臺,之后眼觀全班學生,用準確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開始講課。學生回答問題時,他們用贊許的目光以示鼓勵,或肯定地點點頭,拍拍學生的肩膀;當學生走了神,老師用皺眉、揚眉,用親切的目光主動捕捉學生的視線,自始至終洋溢著一種融洽的師生情誼,使課堂氣氛有張有弛,情趣盎然。

篇9

取材:

國畫大師傅抱石先生是位博大精深的學者,畢生著述二百余萬字,涉及文化的各方面。他對古典文學與藝術的研究是同步的,于文學中尤鐘情于詩,歷代佳作無不熟稔,體現(xiàn)在他的畫中。

大致有三重點:首先是他最崇仰的戰(zhàn)國時代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心儀其品德情操,同情屈子“抱石懷沙”自沉汨羅江的悲壯結局,因而自號“抱石齋主人”,先生所作《九歌》圖早已蜚聲遐邇。

另一個重點是石濤。先生青年時期編著《石濤上人年譜》,從上人的生活到作品,考據(jù)精詳,故在藝術上受其影響也最深,且以石濤詩入畫,隨手拈來即成佳品。

作為重點中的重點,抱石先生取材最多的還是唐詩。唐詩在創(chuàng)作的當時就深入民間,即至今日,歷朝士子必讀的《四書》幾乎塵封,但唐詩中的名篇卻依然孺子能背。

古代典籍中有關哲學、道德等內容能在一定條件下保存,而政治、社會的理論會隨著時代變化而被人淡忘,只有詩的藝術魅力卻永葆青春。畫家取材唐詩有其普遍性的一面,然而先生創(chuàng)作的唐人詩意畫卻有不同一般的特殊性。

據(jù)詩立意:

畫家運用古詩有兩種不同方式。一是以己意去湊古人的詩,譬如李白的《清平調》系借芍藥寫太真,而有人只畫花,卻把詩句全部抄上,其實畫面離主題甚遠。另一種是根據(jù)古人的詩立意,或從中汲取靈感,抓住其精神實質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造,無須題詩而詩意盎然。

抱石先生可稱后者之典范,他的古人詩意畫既有宏景巨制,又有小品點睛,雖在有些畫中題上詩句,但不占重要位置,有的只寫題目,有時僅題款,可是讀者一目了然是哪首詩。臻此化境,絕非偶然。先生所有的繪畫作品都是轉化為視覺形象的詩,他本身就具備詩人的氣質。

除了標明為詩意畫的以外,凡寫“胸中丘壑”或寫生作品,都是擷取大自然蘊蓄的詩意。描寫古人形象或其軼事,就是歌頌某一古人或吟詠某一場景的詩句。畫的語言即詩的語言,畫的意境即詩的意境。區(qū)別于一般所謂的“詩配畫”,而是詩即是畫,畫即是詩。

抱石先生對古人從深切理解達到思想感情的共鳴。筆者曾多次提到,先生“思接千載”(劉勰《文心雕龍》語),屈原、李白、杜甫、石濤等古人,不僅是他研究的對象,還成了摯友。抱石先生以絕代天才與古人息息相通,使他筆下的人物不同于穿古裝的現(xiàn)代演員而是真正的古人。

典范: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與兩大幅《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后一幅題字作“下了襄陽便洛陽”,或許另有所本,也可能偶然筆誤),題材相同。巫峽煙云,長江浩淼,正是先生最得心應手的景色。大幅氣勢雄渾,小幅咫尺千里。

篇10

一、 巧用電教,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想象

小學階段選編的課文內容精彩紛呈,情感豐富動人,有的優(yōu)美,有的哀傷,有的莊重,有的有趣……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內容,巧用電教,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景,讓孩子們在意境中領會感悟,享有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

如教學《凡卡》時,通過電教手段,在哀怨的音樂中把凡卡挨打、挨餓、挨凍的悲慘生活畫面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學生感受到凡卡的凄慘和絕望,再與一個個美好的快樂的回憶形成鮮明的對比,當時就有幾個學生淚流滿面,不知不覺在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主人公,主動去感知凡卡的心境和情感,對資本主義制度的黑暗和罪惡無比憤慨。

引人入勝的故事,同樣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無窮的想象。我在教學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編了一個故事:

今天,陽光燦爛,詩人杜甫獨自走在四川梓州街市上,“唉,7年了,河南河北什么時候才能收復啊!”唉聲嘆氣。他因安史之亂而逃到這里已經(jīng)住了很長時間,沿途美景驅不散杜甫滿面愁容。“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忽然,人們如潮水般地朝街頭涌去。“發(fā)生什么事了?杜甫隨著人流探個究竟――只見墻壁上貼著一張蓋有官府紅印的告示,人們奔走相告:史朝義兵敗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軍收復, “安史之亂”徹底平息!

破碎的山河重新統(tǒng)一!終于等到這一天了!杜甫不禁大喜若狂,淚如泉涌、灑滿衣襟……

栩栩如生的故事讓學生領悟了詩中描述的意境,浮想聯(lián)翩,與詩人產生共鳴。

課堂上,我們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想象的空間里自由飛翔。

二、 營造氛圍,合作探究,注重參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讀”“思”“研討”“說”為主,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根據(jù)問題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實現(xiàn)耳、目、口、手、腦并用。從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入手,讓學生施展自己的才華。

通過研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動手能力、講演能力、及知識的遷移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機會,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都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開拓者。讓每個學生沉浸在愉快、寬松、合作、和諧的學習氣氛中,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 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既能學到知識,又有了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內容設計一些小活動如:課堂上的小游戲、小表演、我是小畫家、我是小記者、辯論……

在教學《詹天佑》一文“開鑿隧道”這一段,我讓學生當小畫家和小小評說員。首先引導學生根據(jù)文段的內容,動手繪制“八達嶺隧道”和“居庸關隧道”的施工圖;然后,讓學生代表對自己的作品解說,讓大家耐心聆聽后,進行評點;最后評選出最佳作品。而在教學“設計‘人’字形線路”這段時,讓學生分組進行表演,一張長凳當火車,有人當火車頭,有人當司機……學生學得趣味盎然。

這些教學方法的采用,給孩子們很大的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他們遨游其間,少了壓抑和拘束,多了輕松和自由,陶醉其中。

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

2. 在合作過程中,教師的評價要體現(xiàn)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學習過程的評價與學習結果的評價相結合。對表現(xiàn)突出的小組和人及時給予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悉心呵護學生的積極性。如提問后熱情期待,給予相應的思考時間,給予必要的提示,給予鼓勵和信心,學生回答后給予溫暖的簡短評價。在這種情感的交流過程中,拉近了學生和教材、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如:“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好嗎?” “你們小組的點子真多!”“你的觀點很有創(chuàng)造性。” “你怎能想出這么棒的答案?”而對表現(xiàn)不太理想的學生,我的評價是:“你的回答只差一點點,再好好想想。”“讓好朋友來幫幫你,好嗎?”……

另外,每周評選“最佳合作小組”“智多星小組”等等,互動、互勉、互相促進,讓每個學生真切地體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與成功。孩子們在自尊心上得到了滿足,在人格上獲得了新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漸漸就形成了。

3. 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展現(xiàn)自我,這正是新課程的理念。營造寬松的氛圍,很關鍵的一點是: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把“微笑教學”的藝術引入課堂。在我的課堂上,聽不到嚴厲的呵責,看不到滿臉的沮喪;聽不到冷語譏諷,看不到冷漠鄙視;聽不到無耐的嘆息,看不到莫展的煩惱。只有天真的笑臉,率真的回答,真誠的幫助,熱情的鼓勵、快樂的笑聲……這樣的課堂,孩子如沐春風,心情舒暢,精神飽滿,情緒熱烈,學習效率自然就事半功倍。

三、 尊重學生,情系教學,愛注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