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性格范文

時間:2023-03-31 01:38: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薛寶釵性格,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紅樓夢 薛寶釵 性格

        一、處事淡然,做事無情

        比如金釧兒的死:

        王夫人為頭等大丫頭金釧兒的死有些心疼,寶釵知道后就趕過來進行了一番巧妙的勸慰。王夫人說:金釧把我的一件東西弄壞了,我一時生氣,打了她幾下,攆了她出去,原想過幾天就叫她上來,誰知她氣性這么大,投井死了,豈不是我的罪過。寶釵聽后很會說話,她知道王夫人經常吃齋、信佛,勸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這么想。據我看來,她并不是賭氣投井,多半是她下去玩,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腳掉下去的,豈有這樣大氣的理。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涂人,也不為可惜。”王夫人嘆道,話雖然如此,到底我心不安。寶釵嘆道:“姨娘也不要老念念于此。十分過不去,不過多賞幾兩銀子發送她,也就盡了主仆之情了。”她切實安慰了姨媽,讓王夫人不但不用不安,而且還認為自己是慈善的。但金釧兒的死,在寶釵眼里,如同一縷青煙一樣輕飄,多給幾兩發送銀子就足夠了,可見她的無情。

        二、穩重平和,恭順體諒

        1、賈母讓寶釵點戲

        賈母讓寶釵點戲,問她愛吃什么。書中寫道:“寶釵深知年邁之人,喜歡熱鬧戲,愛吃甜爛食物,于是照說了,賈母果然更加喜歡。”讓她點一出戲,她點的是《西游記》,后來又讓她點,她又點了《魯智深醉鬧五臺山》。惹得從不忍心讓女孩子生氣的寶玉直抱怨:“你只好點這些熱鬧戲。”寶釵不但懂得揣摩老太太的心理,她也有辦法讓寶玉也喜歡這戲。她說,你要說這出戲熱鬧,那你就是不知戲了。這出戲的節奏韻律都是好的,里面的一首《寄生草》辭藻極妙。寶玉就央求:好姐姐,念給我聽聽。寶釵念道:“慢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寶玉聽了,果然好詞。

        2、史湘云海棠詩社做東

        史湘云快人快語,性情豪爽。在三十七回,湘云偶然興起,說要做東邀一起海棠詩社。她就沒有想自己從小沒有了父母,在家只能聽叔叔嬸子的,花錢做不得主。 

寶釵就跟她商量說:“單請做詩的姐妹,別人看著不太好。雖然只是個玩意兒,也要瞻前顧后,又要自己方便,又要不得罪了人,方大家有趣。在家你又做不得主,又要你嬸子抱怨你了。依我的主意,我們當鋪里有個伙計,她們家田上出的好肥螃蟹,前兒送了些來。這里從老太太起,連園子里的人,多半都是愛吃螃蟹的,你如今且把詩社別提起,只普通一請,等她們散了,咱們再作詩。我再要幾簍極大的螃蟹,取幾壇好酒,擺幾桌果碟,豈不又省事,又大家熱鬧。”寶釵又怕傷她自尊,又說:“你可別多心想著是我小看了你,咱們兩個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好叫她們辦去。”湘云自是心服口服,感動不已。

       三、圓滑隱忍,深明大義

        1、行酒令時黛玉的詩句

        在四十回大家團團圍坐行酒令時要求說一句詩和一句現成話,黛玉說了兩句話:良辰美景奈何天,紗窗也沒有紅娘報。這兩句是出自西廂記和牡丹亭,在那個對女子限制繁多的時代,大家閨秀不能看這個,更不能當眾說出來。別人對黛玉的話都沒有在意,而寶釵是很在意了。寶釵當時的反應是,扭頭看了黛玉一眼,沒言語,但記在心里。就她們兩個的時候,寶釵玩笑似地說:你跪下,我要審你。好個千金小姐,好個不出閨門的女孩兒,滿嘴里都說的是什么!看黛玉蒙了,沒有了平時的伶俐尖刻,寶釵就拉她坐下,款款給她講大道理:我們女孩子啊,不要看那些雜七雜八的書,亂了心性。如果真是這樣,就不如不識字的好。既然識了字,該看正經書。看些雜書,亂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女孩子的正經事還是針線紡織,這才是正理。黛玉感動寶釵沒有當眾揭穿她,給她難看。

        2、對薛蟠和趙姨娘的周到

        寶釵對自己的哥哥也不護短,而是深明大義。薛蟠被柳湘蓮打了以后,薛姨媽著急地要下人們找柳湘蓮報復,寶釵就說:他們喝酒,酒后翻臉是常情,誰醉了,多挨幾下也是有的。況且咱們家無法無天,也是人所共知。今兒偶然吃了一次虧,媽就這樣興師動眾,顯得倚著親戚之勢欺壓常人。說得薛姨媽消了火氣。寶釵對人見人煩的趙姨娘也是禮節有加。寶釵的哥哥薛蟠從南方帶來很多的土特產,分派送人的時候,寶釵并沒有忘記給趙姨娘準備一份。這個從沒有被別人正眼看過的人心里就念叨開了:還是人家寶姑娘會做人,即展樣,又大方,要是林姑娘,連正眼都不會看我們。

        寶釵性格溫柔大方,周到得體,柔韌而有彈性。她進退有據、剛柔有度、行止得體,是溫良恭讓的典范。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紅樓夢》;林黛玉;薛寶釵;比較

在薛寶釵出現的第五回中,書中就對林黛玉與薛寶釵的形象進行了比較:“(薛寶釵)年紀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不及。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們亦多喜與寶釵去頑。”

一、玉帶林中掛――林黛玉形象探究

賈寶玉與林黛玉第一次見面時對林黛玉的感覺是“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對林黛玉在整書的形象――多心、靈慧是一個高度概括。曹雪芹對林黛玉的才氣在文中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刻畫,尤其到了海棠詩社成立后,對林黛玉的聰慧描寫達到。別人作詩往往搜腸刮肚、冥思苦想,林黛玉總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或撫梧桐,或看秋色,或和丫鬟們調笑”,似乎心全不在此,卻在香盡之時“提筆一揮而就”,她過人的聰慧靈氣可見一斑。

相比于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林黛玉喪母來到賈府,依傍外祖母和舅氏姐妹生活,寄人籬下的遭遇使本來就多心、敏感的她更加步步留心、處處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在賈母房中吃飯時,賈母在正面榻上獨坐,兩邊余有四張空椅,王熙鳳拉林黛玉上座,林黛玉不肯就坐,十分推讓了一番,后來在賈母的肯定下才告了座。在賈府的生活中,她是孤獨的,除了對賈寶玉的真情,她處處收斂自己的感情,如履薄冰。[1]

在林黛玉在賈府生活的后期,她逐漸改變了初來時的敏感、少言謹行,慢慢展露出她的另一方面――恣意孤傲,追求自由,這也是她鮮明的性格特征。在當時的年代,在賈府這樣一個腐朽沒落的封建大家族中,林黛玉是其中最為渴望掙脫束縛,追求自主人格的特殊形象。但林黛玉并不是深刻的思想家,她對封建社會并沒有清晰的認識,[2]也并不是在反對奴隸社會的層次上進行反擊,而是對自然人性的一種渴望,對封建勢力、虛偽的人際關系的厭惡使她表現出赤子之心。在《紅樓夢》中,是唯一一位與賈寶玉在靈魂上相契合的知音。也正因為她的真實性情、不屈從于封建勢力,才使敏感、多疑的她贏得了無數人的喜愛。

二、金簪雪里埋――薛寶釵形象分析

薛寶釵是《紅樓夢》最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一,在第三十七回,薛寶釵替史湘云安排螃蟹宴,向史湘云道出自己的處世之道:“又要自己得便宜,又要不得罪人,然后方大家有趣”。這種處事方法伴隨薛寶釵的一生,是她善解人意、大方寬容的精神源泉。薛寶釵的形象所傳達的是儒家傳統的倫理道德,是以“仁”為中心思想,以“禮”為行為規范的典型代表。薛寶釵的感人之處就在于她將做人的道理發揮到極致,安守本分,識大體,顧大局,在人際關系的協調以善良為基本,又有難為可貴的理性。[3]

第二十二回薛寶釵過生日,唱戲擺酒,眾人都來祝賀。賈母問她喜愛聽什么戲,喜歡吃什么食物,她“深知賈母年老之人,喜熱鬧戲文,愛吃甜爛之物,便總依賈母素喜者說了一遍”,使得“賈母更加喜歡”。從這些待人接物的細節上,便可見出薛寶釵的為人處世之道,她的善良、體貼都使她的形象更加完美,典型。[4]

三、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林黛玉與薛寶釵的形象比較

在對賈寶玉的感情上,兩個人都心懷愛意。但是在表現上卻各有不同。林黛玉對賈寶玉的純真愛情是真摯而勇敢的,在封建禮教森嚴的賈府中,依然能做到表里如一,充分表現出林黛玉的赤子之心。如此敏感的她在愛情中并不顧別人的言語,全心全意對待賈寶玉。[5]但是由于林黛玉的敏感、多疑,使她本意接近的行為反而疏遠了與賈寶玉的關系。最終在得知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后,不惜以命殉情。而由于薛寶釵所受的封建傳統教育,使薛寶釵形成了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由自己做主的觀念,認為與賈寶玉談情說愛是一種不道德、違背倫理的行為。所以,薛寶釵選擇了隱藏自己對賈寶玉的愛意,不僅與賈寶玉保持距離,還刻意遠離。雖然最終薛寶釵成為了賈寶玉名義上的“寶二奶奶”,卻終是“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她根深蒂固的倫理思想最終成了她的婚姻,卻也敗了她的愛情。[6]

《紅樓夢》通篇都用了大量的隱喻,在林黛玉和薛寶釵身上更是如此。對林黛玉的判詞是兩株枯木上掛著一圍玉帶,而薛寶釵的判詞是雪中的一股金簪。此處便揭示了兩位女性的悲劇命運,都是不得其位,遺憾終生。林黛玉的性格是冷漠、多疑,卻真實、赤城,而薛寶釵隱忍、大方,端莊賢淑。林黛玉的一生更重情重義,為愛情甘愿失去性命,薛寶釵更顧全大局,她不會為了個人感情犧牲生命,而是一個傳統儒家思想的堅定守衛者。在日常生活中,在面對個人感情與倫理規則相沖突時,她總是不自覺地選擇壓抑個人感情遵守倫理原則。這是一種對傳統儒家思想的高度認同,并且是一種積極主動地信仰。在四十二回中,林黛玉因行酒令而提到《西廂記》《牡丹亭》中的詩詞,薛寶釵立即進行訓斥,并用自己年幼熱衷于《西廂記》《元人百種》等“閑書”,后在成人之后,在封建家長的教育下“改邪歸正”的體會進行教育。可見長期的封建傳統教育環境已經使儒家思想在薛寶釵的心中根深蒂固,寧可不識字,也不要因“雜書”移了性情。[7]

相較于林黛玉的真性情,薛寶釵是一個矛盾的對立統一體。她的性格中充滿了豐富而復雜的矛盾糾葛,與林黛玉相比,她溫柔大方,沉靜淡泊,是典型的大家閨秀的形象。但是她受封建禮教的束縛深重,無形中將封建禮教的思想融入到做人的準則中,將封建社會的功利主義與儒家的倫理道德融為一體,是一個性格豐滿、真實的人物形象。

結束語

林黛玉與薛寶釵兩位是《紅樓夢》中大放異彩的重要人物,這兩個人物形象的比較對于《紅樓夢》的主旨理解具有重要意義。以為支持一方貶低另一方對于深入原著是無益的,讀者應對林黛玉與薛寶釵的性格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客觀地看待這金玉之緣。

【參考文獻】

[1]趙云瑾.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薛寶釵、林黛玉人物形象比較分析[J]. 現代語文(文學研究),2011,19(05):42-43.

[2]方鐵橋.淺析《紅樓夢》如何用詩詞塑造人物形象――以林黛玉和薛寶釵為例[J].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11,23(06):17-18.

[3]胡文煒.評《紅樓夢》后四十回的寶黛形象[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2(06):22-23.

[4]叢培欣,叢培梅.淺析林黛玉、薛寶釵形象[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5(01):17-19.

篇3

近年來,國內在“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理念指導下的教育實驗研究逐漸開展并不斷豐富。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馮忠良的“結構――定向”教學實驗、劉靜和的“現代小學教學實驗”、邵瑞珍的“學與教”的研究和盧仲衡的“自學輔導教學實驗”。北京師范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林崇德教授等人通過長達三十多年的中小學教學實踐,特別是最近十多年的“學思維”活動課程實踐表明,思維型課堂教學可以有效地促進師生互動,激發課堂的思維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當下的拓撲式課堂建構實驗,大部分都是建于實驗中的翻轉課堂和探究式課堂的基礎之上,將學習的掌控權交給了學生。但是我們應該看清目前國內學生的情況:不擅于提問,主動性不強,這兩點直接影響了學習的效果。而這兩點恰恰正是批判性思維訓練中非常重要和突出的兩個特性:善于提問和主動獨立的思考。如何在網狀拓撲式課堂中訓練和解決這兩個問題,是需要思考和解決的。

二、網狀拓撲式課堂

(一)概念界定

網狀拓撲結構是計算機科學概念,又稱作無規則結構,結點之間的聯結是任意的,每一結點都可與多點進行連結,因此必須采用路由算法和流量控制方法。目前廣域網基本上采用網狀拓撲結構。借由這個概念建立起的網狀拓撲式課堂是指將師生分別視作單個結點,通過學生彼此之間結點的任意聯結,學生與教師的聯結,學生自我認知結構變量及相關知識的聯結,構建多點聯結的以達到知識自然生成和建構擴展目的的網狀拓撲式課堂。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官能發展和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有效發揮教師知識的前導性,考慮學生知識建構的最優路徑,簡潔并且能夠快速收斂,引導生成方向和容量。在不斷預設、不斷反饋、不斷調整的進程中,實現學生知識網絡的主動發展,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通過課題組成員一系列的相關課堂實驗和實驗結果分析報告,我們驗證了最初的假設,將網狀拓撲式課堂分為課前網絡預習與初步思考、課堂實時學習討論、課后思維調整完善知識網絡三個部分。

沒有結論的討論是沒有價值的,網狀拓撲式課堂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能得出有理有據的合理結論。在進行文科名著《紅樓夢》閱讀教學時,課題組實驗班級嘗試采取網狀拓撲式課堂構建,以系列課程來完成金陵十二釵及副冊人物的人物性格分析教學。同學結合課堂討論,對自己的課前初步思考進行了進一步完善。根據要求,將課前預習思考部分、課堂討論補充部分和課后思維完善部分分開歸納。

此處呈現一份在人物性格分析教學完成之后學生的主題關鍵詞閱讀報告樣例。

從“娶妻當如薛寶釵”到“給彼此空間”――《紅樓夢》金陵十二釵人物閱讀報告

一、課前預習思考

《紅樓夢》問世至今,寶釵黛的愛情悲劇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黛玉何如寶釵,也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現在主流的流派大概有這么幾種:

1.擁黛抑釵:大體認為黛玉真而寶釵偽,黛玉直而寶釵曲,黛玉親而寶釵疏,黛玉熱而寶釵冷,黛玉的身世、結局令人痛惜落淚,而寶釵的背景與婚姻上的勝利,叫人不服氣、不痛快、不平衡。

2.擁釵抑黛:大體認為寶釵寬厚而黛玉促狹,寶釵身心都比較健康而黛玉頗多病態,寶釵令人愉快而黛玉平添煩惱,寶釵能做賢妻良母而黛玉不能等。

3.釵黛二元論:大體認為,讀小說自喜黛玉,實際生活中寧喜寶釵;搞戀愛自盼黛玉,討老婆還須寶釵;掉眼淚自為黛玉,鼓掌喝彩還向寶釵。

4.釵黛一元論:以俞平伯先生為代表,認為作者之寫釵黛,是從不同角度去分寫他的意中人,將二者結合起來,便是作者理想中的兼美。

小組看法中也是各執一詞。我是個很現實的人,我支持第二種擁釵派。

我的看法:

如果寶釵真是“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她何以會落到如此最終孤獨終老的結局呢?

曾有脂評曰“在寶卿有生不屑為此,在黛卿實不足一為”。在我看來,對弱者真切的同情,這才是寶釵行事的真正風格,也是她最終結局的本質原因。

在脂評本的后三十回佚稿中,周汝昌從脂硯齋的評語中可以推斷:寶玉最后在寶釵的引導下出家為僧。寶釵為此犧牲了自已的塵世幸福,付出了半世孤凄的代價。但她卻并無怨言,因為幫助寶玉解決精神之苦,在她看來,也許也是自己不能推卸的責任與使命。就像她悄悄幫湘云準備開詩社,幫邢岫煙贖回當鋪的衣裳,幫母親做女紅一般。如果說她僅僅是為了賺取一個“賢惠”的好名聲,就如此這般屢屢做一些利人而于己無益的事,我覺得是說不通的,更何況在客觀上她也確實幫助了弱者并且并未求得回報。這就是脂批所提示的“歷著炎涼,知著甘苦,雖離別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謂香可冷得,天下一切無不可冷者”。

也許由于自小便要體貼母親、分擔家事,寶釵對于釋道的“出世”思想的理解非一般人可比。從寶釵解讀《寄生草》便引出寶玉一段癡語,便可知寶釵對寶玉思想意志層面的影響,其深度和重要性,遠遠超過了黛玉。

二、課堂討論補充看法

老師看法:林黛玉對于愛情的追求是純粹的,她始終和寶玉站在一個層面。而這只是淺層次的追求個性解放,一如《傷逝》,沒有經濟基礎的愛情是沒有結果的。薛寶釵的追求,非婚非戀,她追求的是個體的意識覺醒,所以在大觀園中,她一直是個“姐姐”,始終看透著人生,引領著眾姊妹。

同學看法:薛寶釵的屋子“如雪洞一般”,不愛“花兒、粉兒”,抽簽又抽到“任是無情也動人”。她也確實是個冰人,雖看她幫助別人,但始終有種冷冰冰的距離感。

我的看法:第28回,面對元春的特別恩賞,寶釵居然“心里越發沒意思起來”,反過來竟以寶玉被黛玉纏住為幸。我覺得這就是一種蔑視世俗權威的態度。李紈說寶釵的詩“端莊敦厚”,顯得“有身份”。像《白海棠詠》“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第37回),《鏤檀鍥梓》謎:“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第50回)等等,均帶有一種高人隱者諷時罵世,以潔身自好的意味。這種孤高憤世這也就是脂硯齋所說的“寶釵詩全是看成寫身份,諷刺時事”。

三、課后完善思考與結論

薛寶釵身上所體現的是一種理性的、冷靜到近乎冷峻的自我控制的精神。誠于中而形于外,薛寶釵的表現堪稱是封建婦女典范的化身:進退有據,剛柔得度,行止得體,藏用俱時。這實是一種政治家的素質,能令人聯想到范蠡、張良、蕭何、而遠遠高明過伍子胥、韓信之輩。

薛寶釵之“偽”也確乎存在,“一問搖頭三不知”。一如劉備,寬厚近偽,表現得越是理想越是要被斥為虛偽、被譏為刁買人心。與林黛玉的真性情全然不同,擁林派聲稱“我不相信”完全正確,而且旁人難以為薛寶釵辯護。

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心真偽難辨,也許表現得越完美越理想越是讓人難以接受。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寶釵的超人般的城府、冷靜,也確實讓人感到疏離、反感乃至毛骨悚然。

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在社會生活中,在哪怕是夫妻、父子、兄弟這樣的至親骨肉之間,如果想怎樣就怎樣,那么社會關系與人際關系就很難有長久的平穩與和諧。同時我們還會斥責這種真性情為“自我中心”。

包括作為對比來寫的林黛玉,也不是全無薛寶釵精神:林妹妹初進賈府,她不是也連每飯后必過片時方喝茶的習慣規矩都改過來了嗎?當因為引用了不該引用的“閑書”上的語詞并因此受寶姐姐的教育幫助的時候,她不也是虛心接受而衷心感激的嗎?

薛寶釵深藏人性,可我們卻不能不承認,正如任性是人性的某種表現形式一樣,含蓄、克制、冷靜計算,乃至為了某種目的與要求而壓抑犧牲自己也是人性的一種表現。正因為人之為人的多樣性,我們才會有這樣豐富的心靈。

我曾經那么激烈地擁戴寶釵。而如今,我只想說,給薛寶釵們一點生存空間,也給彼此一點生存空間,認可生活中那些與人無害的人性表現。

在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到,給予學生閱讀思維的空間,給他們一滴水,他們可以回饋我們一片海洋。按照《批判性思維工具》一書中提供的針對語言、歷史等人文性學科的“思維能力檢測指南”檢測,學生的這份閱讀思考報告,可以得到如下評價:

思維目標部分:

1.弄清了基本的論證目標:具有批判性地看待薛寶釵的性格特征。

2.經過課堂討論,對于薛寶釵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深入思考,不僅僅是固守觀點。

發現問題部分:

1.弄清了主要問題:并非是為某個人物辯護,而要發現這個人物的人性價值與社會價值。

2.有相關性和分層分析:從薛寶釵自身、從寶釵與寶玉的關系、從寶釵與眾姐妹的關系。

反思觀點部分:

1.自我觀點表達清晰。

2.有對同伴(包括同學與老師)觀點的引用與思考。

3.有對文本自身、相關論述觀點的引用于思考。

使用論據部分:

立足于文本的細節對人物性格和命運進行分析,對于引用的觀點和論據做出了一定思辨性分析。

概念界定部分:

對于核心人物“寶釵”以及性格有清楚定義。對概念有經過思考的表達,清晰、公正,并具有關聯性。

得出結論部分:

結論清楚并對未來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篇4

關鍵詞:薛寶釵;善良;處世;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8-0189-01

薛寶釵向來是《紅樓夢》中最難定義的一個人物,也是爭議最多的一個人物。有人說薛寶釵虛偽、世故,小小年齡卻極富有心機等等。但是,我卻認為寶釵是那么的善良寬厚,豁達大度,她善于處理人際關系,處處為人考慮,與人方便,以真誠待人,和各方面的人保持著一種親切自然、合宜得體的關系,正如脂評所說:“待人接物不親不疏,不遠不近,可厭之人未見冷淡之態,形諸聲色;可喜之人亦未見醴密之情,形諸聲色。”

薛寶釵之所以討人喜歡人緣特好,這與她那善良的本性、純樸超然的處世藝術分不開的。筆者認為薛寶釵的待人處世可以概括為“一個出發點,一種態度,四種藝術”,即:以善意出發;真誠待人;侍上以孝,待下以禮,以情交友,以德報“敵”。

首先,她侍上以孝。對賈母、王夫人等上輩順其心意,投其所好,孝敬之至。

我們來看賈母為薛寶釵過十五歲生日的一段敘述:“賈母問寶釵愛聽何戲,愛吃何物。寶釵深知賈母年老之人,喜熱鬧戲文,愛吃甜爛之物,便總依賈母素日喜者說了出來。”第二天點戲時,薛寶釵便點了賈母喜歡的《西游記》和《魯智深醉鬧五臺山》,賈母“更加歡悅”。

其次,對下人她也能做到待之以禮。薛寶釵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她不僅順上而且禮下,對那些地位低下的丫頭婆子以及受人冷落的人她也熱情相迎,以禮相待。

按照《清朝文獻通考》記載:“歷來滿洲風俗,尊卑上下,秩然整肅,最嚴主仆之分”。在賈府,主子和奴才之間的地位是森嚴的,就是奴才和奴才之間的分工也是明確的,不能逾越的。但寶釵能同丫頭描花樣子和周瑞家的拉家常,足以說明寶釵能以平等的身份對待下人。因此,寶釵在賈府中“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們,亦多喜歡和寶釵去頑”。

同樣,薛寶釵對賈府中受人歧視的人也能一視同仁。寶釵的哥哥薛蟠從南方帶來一箱禮物,寶釵一一打點送給各處,待人無所厚薄,也送了趙姨娘一份,使趙姨娘受寵若驚,稱謝不已。心想:“怨不得別人都說那寶丫頭好,會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來果然不錯。他哥哥能帶了多少東西來,他挨門送到,也不露出誰薄誰厚,連我們這樣沒時運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頭,他把我們娘兒們正眼也不瞧,那里還肯送我們東西?”趙姨娘何許人也?趙姨娘是賈政“收了房”的丫環,是賈環之母,他們母子為人又心術不正,在賈府的地位甚至比不上一個有身份的丫頭,幾乎沒有人對他們母子正眼相看。趙姨娘一生只稱贊過兩個人,寶釵便是其中之一。能得到刻薄的趙姨娘的贊美,可見薛寶釵的人緣有多好!

再次,薛寶釵處世藝術的另一面就是:以情交友。寶釵把她的“多情”和愛心不僅給了垂暮的長者,也給了大觀園的眾姊妹們朋友們。對兄弟姊妹,她不僅能和他們和睦相處,更重要的是,善良的她總是替人著想,在別人困難時盡自己之力幫上一把。尤以對父母雙亡的湘云和出身貧寒的邢岫煙更是關心倍至、體貼周到。

不僅對湘云一人,寶釵對所有的姊妹都是同樣關懷體貼。第五十七回中,寶釵看到邢岫煙天冷時竟然還穿著夾衣,就關切地問她是怎么回事。岫煙說自己的月錢不夠用,只好把綿衣服當了。寶釵對她說:“你且回去把那當票叫丫頭送來,我那里悄悄地取出來,晚上再悄悄地送給你去,早晚好穿,不然風扇了事大。”又說:“你只管耐些煩兒,千萬別自己煎熬出病來……倘若短了什么,你別存那小家女兒氣,只管找我去。”

“千萬別煎熬出病來”,“風扇了事大”,這兩句話,充滿了體貼與關懷,令岫煙暖到心底;“悄悄地取出來,晚上悄悄地送給你去”,寶釵又是多么顧及別人的自尊!

最后,我們再看一看薛寶釵處世待人藝術的另一方面,也就是如何對待大觀園中她唯一的“敵人”——林黛玉的,筆者認為用得著四個字:以德報“敵”。

在她們二人關系的開始階段,林黛玉確實感到薛寶釵是她的一個實力雄厚的情敵,在多個場合,林黛玉都公開地表現出她對薛寶釵的不滿。面對黛玉的反感和排斥,薛寶釵并沒有采取針鋒相對的態度,而是設法化解矛盾,靠她的善良、大度和真誠贏得黛玉的信任。

薛寶釵是《紅樓夢》中典型人物之一,歷來讀者就有擁薛與反薛之爭。最典型的是:清人鄒弢尊林抑薛,其摯友許伯謙尊薛抑林,二人“論此書,一言不合,遂相齟齪;幾揮老拳,而毓仙排解之,于是兩人誓不共談《紅樓》”。現在對薛寶釵的看法仍有很大分歧。筆者認為薛寶釵的形象塑造是復雜的、多側面的,人們見仁見智,再加上個人的偏見和愛惡,勢必會出現各式各樣甚或截然相反的看法,這是不足為怪的。僅從薛寶釵待人處世的描寫刻畫中進行分析,薛寶釵的待人接物無一不是從善意出發,持一真誠態度,運用純樸超然的處世藝術,處理好家庭人際關系的。她出發點是善意的,態度是真誠的,手段是純樸且超然的,絕不包藏禍心、機心。見微知著,筆者認為薛寶釵絕不是為“寶黛愛情”添亂的小丑,也絕不是什么陰險奸詐、處處搞陰謀詭計的小人,更擔當不起“女曹操”的“惡謚”!誠然,薛寶釵的待人處世是以封建禮教作為自覺遵循的準則的,這里邊就難免包含一些“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等明哲保身的東西,但她的善良、真誠等優秀品質卻是占主流的。

筆者還認為,研究和借鑒薛寶釵的處世藝術,對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也是不無裨益的。

參考文獻

[1]曹雪芹,高鄂.紅樓夢[M].延邊人民出版社.

篇5

關鍵詞:禪宗 隨緣任運 無念無欲 借物觀性

薛寶釵是個博學多才的人,《紅樓夢》中直接提及寶釵論禪有幾處,書中最早暗示寶釵對佛理禪學早有涉獵的是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制燈謎賈政悲讖語》。讀者大多將寶釵定性為封建禮教的衛道士與犧牲品,殊不知寶玉參禪的啟蒙老師卻是薛寶釵。寶釵在自己生日這樣特殊的日子,她為自己,為寶玉,也為賈府上下幾百號人點上《寄生草》這樣一首充滿人生幻滅感的曲子,說明她早已參透人生之幻。薛寶釵透露她的參禪體會獨選寶玉,為何?在眾人眼里,寶玉是個“性乖張,無故尋愁覓恨”的人,但寶釵知道寶玉的悟性極高。這一段文字寫得極有深意,寶玉怪寶釵盡點一些鬧哄哄無趣的戲,寶釵就此將了寶玉一軍,說道:“你白聽了這幾年的戲,那里知道這出戲的好處,排場又好,詞藻更妙。”寶玉道:“我從來怕這些熱鬧。”寶釵笑道:“要說這一出熱鬧,你還算不知戲呢。你過來,我告訴你,這一出戲熱鬧不熱鬧。是一套北《點絳唇》,鏗鏘頓挫,韻律不用說是好的了,只那詞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極妙,你何曾知道。”到底《魯智深醉鬧五臺山》這出戲熱不熱鬧?《寄生草》妙在何處?寶釵笑而不答。一則以寶釵的的身份以及她知道眾人對她的期望,在為她慶祝生日的眾人面前,她不能不有所顧忌,她不能毫無忌憚地點明《寄生草》到底妙在何處;二則以賈寶玉天性聰穎,悟性極高,寶釵知道只需點到為止。此時賈寶玉還未享盡溫柔富貴鄉,歷經人間辛酸悲苦,寶黛愛情在吵吵鬧鬧中見纏綿,榮寧二府還正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時,賈元春才選鳳藻宮,衣錦還鄉,風風光光地歸省探親,賈珍、賈璉、薛蟠等只顧百般作樂,一支《寄生草》卻寄托了寶釵內心深處已經參悟人生聚散離合本無常。

寶釵是什么時候開始接觸禪理,什么時候喜歡上這首《寄生草》,從書中找不到現成的文字,但讀者可以從寶釵看似富貴,卻充滿艱辛的身世中可推知一二:寶釵雖出生于皇商之家,她也不是沒有煩惱痛苦的,父親早死,母親雖慈愛卻不是能拿主意的人,兄長薛蟠經常滋事惹禍,在外面鬧起多起人命官司,薛蟠新娶的夏金桂乃是一個潑皮無賴,把薛家鬧得整天雞犬不寧,到后來寶釵聽從長輩的安排嫁給了寶玉,但寶玉婚后執意出家,寶釵遂落得“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的凄涼結局。

但讀者看到薛寶釵自始至終不是一個悲悲戚戚、郁郁寡歡、整天愁眉苦臉、哭天抹淚的人,相反,她的性格樂觀開朗,不憂不懼,她處世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從容淡定的人生態度令多少讀者欽慕、心儀。造就她這種思想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寶釵的思想受到了中國傳統思想諸多要素的影響,“她采取的是一種儒道互補的處世哲學。”[1]相對來說,儒家的遵守禮法、恪守婦德,道家的守拙藏愚、隨分從時在她身上較為明顯,而她從佛理禪學中體悟到超越現實人生的智慧書中有意寫得較為隱蔽,只有細細地追尋品味書中的一些耐人尋味的情節場景才可以探求到她思想心靈的另一層面――用禪心關照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榮華富貴,知“本來無一物”,故不必為水中月、鏡中花空勞牽掛,傷神耗力。由于寶釵用禪心關照人生,因而其人生可以收放自如、圓融無礙,無論人生遭遇怎樣的風雨與變故,她都能寧靜安詳、處之坦然。

如果說寶釵現實人生的種種不如意給了她參禪的機緣的話,那么,她不愿眾人知曉她內心的真實情懷,是由于她在薛家、在賈府既定的身份角色、眾人對她的既定的期望以及她不愿違逆眾人的意愿所造成的,第四十二回曾寫到寶釵誠心勸解黛玉不要看《西廂記》這類奔移人性情的雜書時,寶釵說她自己小時候也背著大人偷偷地看,后來被大人發現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丟開了。”可見,從小家庭嚴格的管教,寶釵已經習慣按照大人既定的方向行事,她知道公開參禪論道是周圍環境不允許的。她只是在自己無法排遣人生的苦難和悲劇時,會隱隱約約地流露出對禪的向往。寶釵參禪不同于寶玉,也不同于妙玉、惜春,這是和她特定的思想性格、家庭背景以及生存環境造就的。了解了寶釵參禪的諸多顧忌之后,我們就對第二十二回寶釵為何在寶玉參禪的態度上矛盾支離有所理解了,寶玉因聽《寄生草》曲文,加之他夾在黛玉、湘云鬧矛盾的中間左右不是,心生郁悶,一連寫下幾篇參禪心得,寶釵看了寶玉的偈后的第一句話是:“這個人悟了”,但寶釵緊接著又責怪起自己:“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兒一支曲子惹出來的。……我成了罪魁禍首了。”當黛玉在寶玉的偈上又續了兩句:“無立足境,方是干凈。”寶釵又評價道:“實在這方悟徹”。于是又講了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悟徹的故事,其偈云:“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寶釵在寶玉、黛玉面前,儼然是他們的師傅、老師,如果不是寶釵已經深得禪理,寶玉、黛玉怎會俯首帖耳甘心做她的弟子呢?

另外,寶釵也確有不贊成寶玉參禪的想法,寶釵參禪與寶玉有極大的不同,寶釵主張出世與入世原本就是圓融不悖的,“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則世緣易墜;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則空趣難持。”(《小窗幽紀》)禪宗六祖慧能曰:“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是求兔角”。意思是說佛法從來不是空中樓閣,離開世間,放下世間,便無法修行。賈寶玉是要徹底做到“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出家為僧,放棄世俗的生活,拋棄家庭,拋棄名利,拋棄親情;寶釵參禪與我國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修方式相吻合。寶釵參禪是將禪融化于世間,她并不是出家,或到寺廟禪房里打坐、念經、拜懺等做功課,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觀照自己身心的實相,在行住坐臥當中時時觀照當下;寶釵參禪不離世間法,在禪境中超越苦難,凈化生命、提升生命。

寶釵參禪雖然較為隱晦,但仍然是有跡可循的,寶釵日常所作的詩歌其中不乏活潑的禪趣之美。薛寶釵的詩歌內容多以日常生活入筆,用禪理提升日常家居生活,從而構建出安于現實人生又超越現實人生的禪意人生。

一.隨緣任運,超越人生大苦

薛寶釵的《臨江仙?詠柳絮》寄托了寶釵隨緣守分、坦然大度、超然于生活之上、無喜無悲的人生態度。柳絮是最輕薄無根令人傷懷之物,寶釵卻能吟詠出灑脫自在來。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云。

寶釵的詠柳絮詞是在湘云、探春、寶玉、黛玉、寶琴寫出詠柳絮詞之后所作的,且看寶釵對眾姐妹所作的幾首詠柳絮詞的評價:“終不免過于喪敗。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說好了,才不落套。”無論是湘云的“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別去”,探春、寶玉的“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還是黛玉的“漂泊亦如人薄命,……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皆是在感嘆命運無著落,青春易逝,漂泊不知何處,可是寶釵當頭一問“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一般人總以為有是實在的有、無是實在的無,落入有見與無見的兩端中。佛法以為“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所謂生是緣聚而生,滅也是隨緣的。生的擁有與滅的消失都不過是一種假相。有,不是絕對的、永恒的有;無,也不是實在的無。因而我們不必為有而高興,不必為無而難過,因為萬物的自性本“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般若密多羅心經》)由此推進,寶釵的人生態度超越對立獲得心靈和諧,擺脫束縛獲得心靈自由,結束流浪獲得心靈安頓。讀者大多喜歡詩的最后兩句“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云。”殊不知寶釵能夠有如此高邁的胸襟關鍵是她了悟了“緣起性空論”,故對待人生的聚散離合能夠做到“任他隨聚隨分”。“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寶釵超越于人生苦難之上,她的人生之舞是那么的輕盈有度、優美飄逸的,這樣的超逸使她不會在塵緣中糾葛沉迷,對待塵緣的聚合寶釵也就擁有了“任他隨聚隨分”的坦然。寶釵生活在凡俗的世間,這凡塵中從來都是“風團蝶陣亂紛紛”,而寶釵卻從中獲得了生命中最深刻的沉靜,“送我上青云”,寶釵擁有了超然于命運之上的姿態,當生命擁有了“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這樣的定力,那顆如如不動的本心就會“萬縷千絲終不改”了。對于命運,她一任塵埃落滿自己的衣襟。許多人大多把“送我上青云”解成薛寶釵貪圖人世間的富貴榮華,其實非也,一個超越于物質和精神束縛之上的圣智之人,她的青云是指對宇宙大道的完全透徹,是獲得了無漏智慧的絕對自由的境界!

二.心不妄動,坦然面對風雨人生

禪宗歷史上有一著名公案:有幡被風吹動,因有二僧辯論風幡,一說風動,一說幡動,爭論不已。慧能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人心在動!”[2]這則公案的禪意與薛寶釵的燈謎詩《松塔》有異曲同工之妙。

鏤檀鍥梓一層層,豈系良工堆砌成?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

“禪定,并不是像木頭和石頭一樣枯坐、死坐,而是要身心達到一種寧靜清明的狀態”[3]薛寶釵在這首詩中借物觀性:人人都有真如妙性。真如妙性恒常湛寂,“豈系良工堆砌成?”豈是良工刻意鏤刻而成?自性是心的本體,心是自性的作用。心是一個流動的過程,包含了善與惡、舍與執、迷與悟、菩提與煩惱。世人之心既是真心、清凈、覺悟,又是妄心、染污、煩惱。無明煩惱與真如佛性同時具有。如果我們能很好地收攝我們的心,使其不妄動,就能達到涅寂靜的至高禪境。

“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面對人生中風風雨雨,只有保持住本心,心不妄動,用正念鎮靜自己,才能身心解脫,消除煩惱。佛說:“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這首燈謎詩體現了薛寶釵走過風雨和坎坷之后的淡定和從容,她淡定從容的定力是從喧囂紛亂的紅塵中來,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戲臺上,寶釵舉重若輕,以一份灑脫嫻靜的心態來面對喧囂的紅塵。人生盡管多風雨,但堅強的薛寶釵用心不妄動的智慧“利劍”扼住了命運的咽喉。

三.修心觀性,時時勤拂拭

人的愚癡是有盡頭的,這盡頭就是開悟,而開悟之后的自律修行卻是沒有盡頭的。確實寶釵的先天慧根和善根都很好,但寶釵對自己嚴格要求,從不懈怠,不放任自己,精進不息,時常檢點自己的言行,珍惜自己的名譽,珍重自己的人格。如果說《松塔》是寶釵頓悟禪理的一時興會之作,那么,寶釵的這首《詠白海棠》則融會了禪宗北派以神秀為代表的漸修法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寶釵這種時時的覺醒、日常不退轉地修心觀性,在寶釵的這首《詠白海棠》中得以淋漓盡致的體現: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宜清潔,不語婷婷日亦昏。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是不是像有些評論者說的那樣,寶釵像海棠花一樣整天把自己深鎖在深深的庭院之中,白天也要關上院門不與外人接觸呢?這恐怕與書中描述的薛寶釵相差極大,書中寶釵不喜歡悶坐,她經常到園子里散散步,或去找姐妹們玩,那么,“珍重芳姿晝掩門”,到底該作何解呢?其實,寶釵“掩門”不是她家的大門,掩的是容易被污染、容易流于七情六欲、容易執著迷戀、容易顛倒癡狂的心門。世俗的欲念與生俱來,身陷其中就是人生的大苦。可是凡人不知,不以此為病,反以苦為樂。寶釵深知過度的七情六欲將會損傷我們的身心,使我們看不見清凈本心,生命被空空的耗費。因此,她要“自攜手甕灌苔盆”,洗盡鉛華見真性,“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秋天的臺階映出洗盡胭脂的淡影,滴滿露珠的砌石迎來冰雪的靈魂。冰雪的靈魂是對世界冷靜的透悟,克制了自我的攀援與執著。生命的超然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對自我的控制力,來自于精進不退的修持。“淡極始知花更艷”,洗盡繁華見真純,洗盡內心的染污見本性,好一個淡極始知花更艷,正因為淡雅至極,所以才更顯嬌艷!

“愁多焉得玉無痕”,這是寶釵對“貪嗔癡”三毒深刻的反思。脂硯齋送林黛玉一個稱號“癡顰兒”,正是由于黛玉對寶玉太過癡情,黛玉郁積在心底的愁苦太多太濃,以至于強烈的情感象沖破堤岸的洪水猛獸損傷著黛玉的臟腑,損傷著黛玉的生命,黛玉的眼淚變成了自傷的毒藥。寶釵從中悟出了愁苦是戕害人性情乃至性命的罪魁禍首,我們每個人清凈的本心本來就像一塊潔白無瑕的玉石,若染上“貪嗔癡”三毒,就會被深深地劃傷,不再完美無瑕,變得傷痕累累、遍體鱗傷。

“欲償白帝宜清潔,不語婷婷日亦昏。”白帝,一說是西方之神,秋神。其實,佛祖亦在西天,佛法亦是從西天傳來,寶釵為何要回報“白帝”之恩呢?因為寶釵從佛法中深得妙理,“不語婷婷日已昏”,無需太多的語言文字來傳達她心契禪理的微妙歡喜,正如“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惟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咐囑摩訶迦葉。”(《指月錄》)

宗白華先生說禪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動靜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靜穆的觀照與飛躍的生命構成藝術的二元,也是構成禪的心靈狀態。”[4]靜穆的觀照生命正是薛寶釵這些短短的詩歌產生的緣起。盡管薛寶釵認為作詩不是她的分內之事,但是讀薛寶釵的詩歌仍然能感受到精致而深邃的禪意。

參考文獻:

[1]葛鑫.薛寶釵的處世哲學[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1,(1).

[2](唐)慧能著 郭朋校釋.壇經校釋[M].中華書局,2004,4.

[3]趙紅艷.人人都有一顆禪心[M].新世界出版社,2010,11.

篇6

《紅樓夢》常考知識點匯總:

1、金陵十二釵指的是:(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賈巧姐、李紈、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紅樓夢》中,有“小寶釵”、“小黛玉”之稱的兩個人分別是(襲人)、(晴雯)。

3、《紅樓夢》的兩條主線是(賈府由盛到衰的演變過程)、(寶、黛、釵的愛情婚姻悲劇)

4、《紅樓夢》中,“品格端方,容貌豐美,行為豁達,隨時從分。”說的是(薛寶釵)

5、《紅樓夢》中,“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如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時而有情”。說的是(賈寶玉)。

6、《紅樓夢》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縫必主。漫言不有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說的是(秦可卿)。

7、賈府的媳婦,穩重賢惠,本分隨和,青春喪偶,統領眾姐妹,曾負責海棠詩,此人便是(李紈)。

8、“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的作者是《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此詩的名字是《葬花詞》,此詩意在喻人,悲嘆自己的命運,控訴社會的黑暗,其思想性與藝術性均達到境界。

9、《紅樓夢》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傳后40回是(高鄂)所作。

10、《紅樓夢》中有兩句詩評論王熙鳳在賈府衰亡中的悲慘下場,這兩句詩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11、《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

12、《紅樓夢》中,“枉自溫柔和順,空云似貴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說的是(襲人)。

13、“四春”之中,性格比較懦弱的是(迎春),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后出家為尼的是(惜春)。

14、《紅樓夢》中結的兩個詩社分別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長是( 李紈和林黛玉)。

15、《紅樓夢》中,“絳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賈寶玉 )。

16、《紅樓夢》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運偏消。清明涕淚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說的是(賈探春)。

17、《紅樓夢》中,“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轉眼吊斜輝,湘江水逝楚云飛。”說的是(史湘云)。

18、瀟湘妃子指的是(林黛玉 ),蘅蕪君指的是(薛寶釵)。

19、《紅樓夢》中被人稱為“病西施”的是(林黛玉)。

20、《紅樓夢》中有詩“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指的是(賈寶玉)。

21、“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分別指(林黛玉)、(薛寶釵)。

22、《紅樓夢》中,因吃酒醉臥怡紅院的人是(史湘云),最潑辣狠毒的女子是(王熙鳳),有管理才能、大膽改革的女子是(賈探春)。

23、《紅樓夢》中的“閬苑仙葩”指的是(賈寶玉)“美玉無瑕”指的是(林黛玉)。

24、《紅樓夢》中有兩位小姐當上了王妃,此二人是(元春),(探春)。

25、《紅樓夢》中“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代表人物是(晴雯)。

26、“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一曲紅樓多少夢?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個悲劇人物:林黛玉,為愛情熬盡最后一滴眼淚,含恨而死;賈寶玉,終于離棄“溫柔富貴之鄉”而遁入空門;薛寶釵,雖成了榮府的“二奶奶”卻沒有贏得真正的愛情,陪伴她的是終生凄涼孤苦。

19、《紅樓夢》中,有一個女子,她模樣標致,語言爽利,心機極深細,但“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個人是王熙鳳;還有一個女子,她寄人籬下,渴望真摯的愛情,但在森嚴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個就是林黛玉。

20、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襲人。書中還刻畫了一個善良風趣的農村老婦人,她就是劉姥姥。

篇7

關鍵詞:時間地理學;活動路徑;小說人物行為空間

中圖分類號:K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569(2011)06-0273-11

一、研究背景

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以地理學科學化為目標興起的計量革命為契機,學術研究根據研究的對象不同被分為許多領域的固定不變的說法被人文地理學瓦解了。到上個世紀的80年代,研究者們關于文學作品中都市論研究就是對文學作品進行地理空間解讀的嘗試。Pocock(1981)編撰的論文集Humanistic Ge-ography and Literature:Essays on the Experience of Place出版。Yi-Fu Tuan(段義孚1985),對柯南道爾所描寫的英國大都市尤其是倫敦所體現出來的都市病的研究后,指出:柯南道爾結合犯罪以及犯罪所產生的環境來描寫的英國都市病,揭示倫敦等都市病態的一面,是一種環境決定論。杉浦芳夫(1992)選取了與東京近郊有關的文學作品,在介紹相關文學作品的前提下,結合東京的自然環境和歷史,通過對地理空間解讀的實踐,達到向讀者說明“New Geography”的目的。遺憾的是,在我國關注以地理學方法對文學作出地理空間解讀的嘗試還處于起步階段。暖(2009)等以《水滸傳》中塑造人物的實際文本為出發點,通過建立人物行為評價體系,運用因子分析對天罡星的行為特征進行共性概括和類型劃分,歸結出36天罡星豪杰氣概、好漢氣性、猛將氣勢的群體總特征,分出5個行為特征比較明晰的大類,并從文化地理的角度對天罡星行為特征的共性和差異進行分析探討。再就是在2010年6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學的林琿教授曾在講座中提到過目前有研究者試圖從地理空間視角對張愛玲小說文本中提到的地方進行研究。張光英(2010)在國內首次將行為地理學研究方法引入文學文本研究領域,從地理學微觀個體行為的視角,在理論和方法論上對《紅樓夢》大觀園的主要人物行為空間進行思考和研究。

基于我國關注以地理學方法對文學作品作地理空間解讀的研究非常之稀少,本研究選取典型小說文本中核心人物的行為活動路徑,運用時間地理學研究理論,通過地理學空間的閱讀試驗,嘗試把文學文本的閱讀和新人文地理空間研究結合在一起,進行文學關于地理空間解讀的嘗試。

二、時間地理學的概念與方法

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以哈格斯特朗為代表的時間地理學,把人放在時間、空間中考慮,時間地理學對人物時空間結構的研究需要有必備兩個條件,其一,需要有關人物出行活動的資料;其二,需要掌握人物一天內24小時連續進行的所有活動情況。路徑、結構,可以通過將空間壓縮為二維平面,用縱軸代表時間在圖上加以表示。時間地理學認為時空框和制約是時間地理學的關鍵詞匯。個人為了謀生或滿足其獲得信息、社會交往及娛樂等方面的需求,就在個人路徑或者軌道中移動,每個人在時空間移動中所遇到的環境。一個人要滿足需要,一般要從一個駐所移動到另一個駐所,然而,移動受到了許多制約,這制約可以歸為三類:能力制約、組合制約和權威制約。可見,在時間地理學研究框架下,活動被作為一種常規發生的習慣行為來研究,強調了移動在行為空間中的重要性。

三、關于《紅樓夢》核心人物研究綜述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大約成書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以刻畫人物眾多,反映社會生活廣泛、深刻而著稱。曹雪芹現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是由原作者曹雪芹寫的前80回和續作者高鶚完成的后40回組成。自《紅樓夢》出現的二百多年來,“紅學”界從“索隱”“發微”“釋真”“考事”等或文學、或史學的角度研究紅樓夢,研究《紅樓夢》中核心人物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人物形象,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形成了世界漢學界鼎立而三的顯學之一――“紅學”。關于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個主要人物的研究視角二百多年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脂硯齋為代表的人物點評分析研究

脂硯齋是第一個研究《紅樓夢》的人。周汝昌(1953)認為一部《石頭記》,脂硯齋不啻給作者作代言人,盡拽底奧,此人之重要較之雪芹本人幾乎要劃等號了。楊星映(1982)認為脂硯齋還在曹雪芹的寫作過程中,他就多次反復研究、評點,應當說是第一個紅學家。李燃青(1985)認為脂硯齋在評點中,充分地肯定了《紅樓夢》在展現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復雜性方面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并且提出了頗為深刻的美學見解。

(二)以為代表的“索隱派”人物原型分析研究

索隱派出現在20世紀初,以為代表。索隱派不認為小說就是小說,而認為它是一部借“假語存”隱寫的一段真實歷史,事件有原型,人物也有原型。索隱派有獨特的文藝觀。(孫偉科)認為寶玉就是胤初,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故事就是胤初和董鄂妃的故事“如董妃逝而世祖出家,即黛玉死而寶玉為僧本事。”新時期的劉心武就是“索隱派”研究方法的繼承者之一。

(三)以、俞平伯為代表的考證派人物研究

的《紅樓夢考證》認為“考定這書的著者究竟是誰,著者的事跡家世,著者的時代,這書曾有何種不同的本子,這些本子的來歷如何。”俞平伯是的學生和追隨者,但俞平伯從文學的角度著眼,采取“以書為證”的方法進行《紅樓夢》考證,提出“釵黛合一”的理論。新時期周汝昌先生的“新自敘說”是對“自敘說”的修正和發展。

(四)以王昆侖(太愚)為代表的唯物史觀人物分析法

1948年王昆侖結集出版的《紅樓夢人物論》,以階級定性為主的人物分析,將人物分為衛道者和叛逆者兩大對立陣營,薛寶釵屬于衛道者陣營,賈寶玉、林黛玉屬于叛逆者陣營。以后何其芳、蔣和森、吳組緗的紅學研究是這一種研究方法的代表。

二百多年來對《紅樓夢》核心人物的研究已經相當系統、深入、全面。《紅樓夢》關于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位核心人物的研究主要在各個流派研究思想

的語境下進行的。縱觀歷來的研究成果主要都是以小說敘述的故事情節作為理解《紅樓夢》核心人物的依據,但人是敘事的主體,小說創造的人物活動空間與人之間存在全方位的互動關系,日常活動空間在滿足人們的生存需求,還反應了人與空間的互動關系。人與空間的互動關系體現在人物對行為空間的能動選擇上。理解了《紅樓夢》核心人物的行為空間的意義,就能理解曹雪芹賦予《紅樓夢》核心人物的獨特的敘事意義。因此,本文則嘗試從核心人物行為空間視角來解讀核心人物。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文學就是以現實世界的事物為原型進行的創作,文學中描寫的東西并不是現實,是作者感知的印象化的現實。小說要塑造人物、構造情節、推動矛盾沖突發生、發展直至矛盾沖突的解決和消亡,都離不開核心人物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形成的行為空間。在小說中核心人物的空間移動通常表現為每日的活動。小說核心人物的日常行為空間反映個人與環境最直接最經常的交互過程,行為空間成為小說特定的典型事件下個人層面上長期和短期的選擇和制約多重作用的結果,并且通過核心人物個人活動之間的移動將分散的活動地點連接起來形成核心人物活動行為體系。因此,文學家也如地理學家一樣也是通過作品中核心人物的空間移動來完成文學中行為空間的描寫。這樣,如果地理學家的時間地理學視角的人物活動分析法是正確的話,自然利用時間地理學視角的人物活動分析法,通過核心人物日常行為空間移動的研究,以地理學視角對小說核心人物行為空間進行解讀,進而完成對小說文本的一種地理學方法的研究解讀就是可行的。

(一)研究對象的數據化

本文研究的數據基礎是基于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校本》文本中第5回至79回這一段時間內,根據行為空間信息要素的需要,截取核心人物在文本時間范圍內的空間信息和活動信息,把核心人物在哪一回目、到達何地點以及同一回目中指明到達次數進行統計,合計得出核心人物在5回至79回地提到并到達的典型的、可評價的空間活動節點為:賈寶玉166次,林黛玉88次,薛寶釵81次,三個人共計335次(表1)。

(二)人物總體行為空間特征分析

根據表1提供的數據,將人物總行為空間進行匯總并空間化(圖1)。行為空間是行為主體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空間,主體的要求是整個行為的出發點。核心人物在某一個空間中停留一次,就在該空間中標出一個節點,節點的多少可以反應出核心人物在該空間的活動情況。

核心人物總體行為空間特征表現出如下特點:1、核心人物的主要行為空間集中在賈母院、王夫人院、怡紅院、瀟湘館、蘅蕪院五個地方;2、從所占有行為空間大小的視角來看,賈寶玉行為空間范圍最大,最為明顯的體現在賈母院、王夫人院、瀟湘館和寧國府;3、賈寶玉的行為空間最為廣闊,他的活動空間范圍基本上涉及到了賈府及大觀園的各個角落;4、賈寶玉和林黛玉屬于兩個人活動的行為空間比較多,相反,單獨屬于賈寶玉和薛寶釵的活動空間則沒有。

(三)核心人物典型活動路徑分析

以上核心人物總體活動空間的匯總,為找出核心人物在小說故事發展中日常行為空間分布的一般性特征提供了強有力的途徑,也為我們尋找到遮蔽在行為空間視角下的人物性格特點和命運特點刻畫和解釋提供了可行的手段。那么,通過核心人物在故事發展中某些典型的活動路徑的分析,揭示在一天時間尺度上個體生活活動的特征,探討小說核心人物個體在制約條件下的日常生活活動路徑,可以使在小說敘事學整體研究中被掩蓋的個體的差異性得到顯現。在活動路徑的時空圖中,橫軸表示被簡化為一維的空間,縱軸表示時間,(鑒于小說描寫在時間上的虛擬性,不可能精確到幾時幾點,所以在時間表示上以文本中出現的上午、中午、下午、傍晚這樣的總擬時間為節點。)橫線或斜線表示人物移動,不同的柱體表示人物在不同的空間。

1、典型路徑1分析

第8回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位核心人物在賈府空間會合后,作者第一次正面描寫他們之間正式見面的章節,所以活動路徑具有典型性。此時三人雖然都住在賈府,賈寶玉、林黛玉住在靠近賈母的地方,薛寶釵和母親一起住在梨香院,但在此之前作者并沒有描述過他們三人一起見面的情景,所以本章核心人物在賈府空間的第一次完整出場就別具意義。

圖2很清楚的反應出核心人物此時的路徑特點:賈寶玉涉及到6次空間位移,林黛玉涉及到7次空間位移,薛寶釵則沒有進行空間移動。賈寶玉和林黛玉空間表現出明顯糾結,第一次糾結在于兩人在家長的安排下一起到寧府參加活動,于中午的時候和賈母一起回到榮府;第二次糾結在于薛寶釵的住處,隨后,賈寶玉到了薛寶釵的生活空間中,林黛玉隨后跟來,核心人物三人在薛寶釵的住處回合,顯然,林黛玉的活動是緊跟著賈寶玉的,由于薛寶釵的到來,而且有金玉姻緣之論,造成林黛玉的戒備心理,所以,一旦賈寶玉去了薛寶釵的空間,必然引起林黛玉的高度緊張,那么林黛玉緊隨賈寶玉之后就是一種必然。從圖2可以看出,林黛玉和賈寶玉在某一空間中的活動都是前后時間的事情,薛寶釵沒有空間的移動。第5回作者寫到,因為寶釵的到來,“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寶釵卻渾然不覺。”此時,賈寶玉感受到林黛玉對其活動空間的制約,在空間唯一上可以看出,此時賈寶玉在林薛兩者之間是無所偏向的,所以,去完寧府回來,就會馬上想起去探望薛寶釵。此時的寶釵穩坐家中沒有移動的。

2、典型路徑2分析

第20~21回寫到賈寶玉因飯后閑逛,二度拜訪薛寶釵,是小說文本第一次正面描寫薛寶釵到賈寶玉、林黛玉的空間活動。由此小說文本描寫了三個核心人物一天的活動路徑具有典型性。(圖3)

圖3反應了在這一天的完整活動中,同樣以賈寶玉拜訪薛寶釵開始,賈寶玉有9次空間移動,林黛玉是5次,薛寶釵為7次。林黛玉在自己住處的活動更多一些,賈寶玉在薛寶釵、賈母、林黛玉三處反復活動,與圖2林黛玉活動路徑緊跟賈寶玉之后相比,圖3薛寶釵活動路徑和賈寶玉重復明顯,往往緊跟在賈寶玉之后到達林黛玉的空間,但在與薛寶釵空間重復后,賈寶玉在活動路徑上又表現出反復到林黛玉空間中,可以看出彌補的意圖。另外,薛寶釵的活動路徑明顯復雜起來,圍繞著林黛玉相對固定的空間活動,充滿糾結的。

3、典型路徑3分析

31-34回,“寶玉挨打事件”是《紅樓夢》故事發展的一件大事,圍繞這件典型,核心人物的活動路徑因此具有代表性。(圖4)

圖4圍繞著賈寶玉挨打事件,核心人物的活動路徑各自特征明顯。首先,三個人的空間移動次數是不一樣的。在這一天中,賈寶玉涉及到9次空間之間的移動,林黛玉涉及到6次,薛寶釵涉及到11次空間移動,薛寶釵的空間移動最為頻繁;其次,寶玉挨打前后,林薛的活動路徑各具特點。最先三人從各自的空間匯聚到賈母院中后,林黛玉和賈寶玉有三個不同空間點的重合,是在挨打前的恰紅院和在怡紅院外邊,以及挨打后的怡紅院探視,薛寶釵和賈寶玉也有三次空間的重合,分別在寶玉挨打前的王夫人院、挨打后的賈母院、恰紅院探視。此時的

路徑安排顯然意味深長,在賈寶玉挨打前,賈林有兩次路徑重疊,切都是避開旁人的,而賈薛的路徑重疊均在賈寶玉挨打之后,都集中在長輩的視野之下;最后,從活動路徑的完整性來講,林黛玉顯然活動路徑最為簡單,活動空間最為狹小,薛寶釵活動路徑最為曲折,活動空間最大。顯然,賈寶玉挨打,薛寶釵的糾結在活動路徑中明顯表現出來,而且薛寶釵的空間技巧更為明顯,雖然作者明著寫薛寶釵靜若處子,但卻讓人物在活動路徑上給予一覽無余的展示。

4、典型路徑4分析

第77-78-79回描寫賈寶玉的知己晴雯死后第二天,核心人物連續的活動路徑。丫鬟晴雯是賈寶玉的知己,晴雯是抄檢大觀園的最直接犧牲品,抄檢大觀園是赫赫賈府由盛到衰的轉折點,所以此時三位核心人物的活動路徑也具有典型性。(圖5)

1、晴雯死后賈寶玉可謂失魂落魄。晴雯死后第二天,賈寶玉空間位移達到15次,除了早上的一段時間是被家長安排外出以外,其他時間都在大觀園內游蕩,還偷偷去了一趟晴雯家。2、林黛玉的空間移動也減少了,主要集中在自己住處、薛姨媽家、但是她還是記掛著賈寶玉,所以賈寶玉、林黛玉在怡紅院外邊有共祭芙蓉誄空間;3、薛寶釵再次回到母親家,唯一保留一點聯系的就是姨娘王夫人的空間,她果然靜若處子。晴雯死了,大觀園即將走向消亡,煙消云散了,賈寶玉最為糾結,薛寶釵是關心的是自己是否會因此受累,搬回母親家,不再活動,唯有林黛玉深知寶玉,所以才會共同出現在怡紅院外邊共祭芙蓉誄的空間中。

五、結論與展望

篇8

關鍵詞:紅樓夢 寶黛詩詞 女性意識

洋洋百萬言的《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群山中的一座巍峨的高山。魯迅評價它打破了傳統的思想和寫法,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新型小說。《紅樓夢》中,詩詞曲賦、楹聯、燈謎、酒令等應有盡有。特別是詩詞,不但數量多,而且精妙絕倫。據相關統計,《紅樓夢》共有詩詞曲賦類的文章223篇。值得關注的是:除了作者為故事發展而創作的詩詞歌賦外,他為小說中人物代擬的男性詩詞僅有43篇,其余全部為代擬女性詩詞。可以說《紅樓夢》是一部描寫女性和女性活動的巨作。以林黛玉和薛寶釵為代表的女性人物,她們的詩詞是內心真實的獨白,是真善美和著心血淚水開放的絢爛花朵,是作者和淚寫成的詩篇。若要研究小說中曹雪芹代擬的女性詩詞,就不能不從她倆的詩詞讀起。

一、林黛玉詩詞――女性意識的強烈爆發

林黛玉一生與詩書為伴,與筆墨結親,寫下的詩詞都與她的身世、處境及性格特點有關系。據筆者統計,她大約有16首吟詠詩詞作品,她的詩詞中所反映出的女性意識,說到底就是女性的主體意識,她認為:女性應該主宰自己的命運,決定自己的愛情。所以她的詩詞多如疾風驟雨般直抒胸臆,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女性內心強勢的一面。

(一)追求愛情婚姻的自由

在女性地位普遍低下的封建時代里,能夠站在女性立場上以男女平等的觀念贊美愛情,不為封建禮教所左右而勇敢抗爭的女性并不多見,林黛玉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紅樓夢》第六十四回黛玉被自己抽到的“愁”簽說芙蓉花高潔、清愁、自嗟所觸動,再加上簽上的詩句是歐陽修的《再和明妃曲》:“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從而引起了許多感慨和愁思,于是有感而發寫下《五美吟》。我們讀這五首詩,從五位女子不同的身世遭遇和結局中,感受到黛玉強烈而熱切的感慨。對于西施這類有才色的女子,黛玉在詩中給予深切的同情,她看到了西施因美得禍,丑女卻因丑得福,使她不勝唏噓。昭君一直是悲劇的形象,黛玉揭示了“和親政策”之外的又一個悲劇根源“紅顏薄命”,聯想到了“紅顏薄命古今同”,為自己的愛情擔憂。對于綠珠,黛玉看到的是石崇倚仗財勢占有綠珠,綠珠愛他忠于他其實是愚蠢的。對于虞姬、紅拂這類有才略的女子,黛玉另有一番感慨。她感動于虞姬對項王的深情,在項王窮途末路的時候仍舊不離棄;她欽佩紅拂卓識敢為,能不受封建權勢和禮教的束縛,同寒士李靖私奔,大膽追求自由幸福。她們兩位驚世駭俗的行為得到黛玉的共鳴,她的女性意識是顯而易見的。此外,《題帕三絕》更是不加掩飾地表露了黛玉內心的真實情感,它們是一個少女最直露、大膽的愛情告白,是一個少女勇敢熾烈追求愛情的文字見證。

(二)抗爭社會命運的不公

倔強、反叛是黛玉的性格使然,這種性格有時也會浸潤在她的詩作中。她悲嘆處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女性沒有人身自由,于是她奮起反抗。如《葬花吟》。這首詩分為悲春、悲己、哭花、哭己、誰葬五個層次,作者用上了自己坎坷命運積累的血淚,更用上了自己骨子里、血液中對于遭受封建專制制度“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廣大女子的關愛和同情,調動了許多藝術創作手段。如比喻、想象、擬人等,寫盡了黛玉的身世命運、現實處境;寫盡了她追求美好愛情、自由生活的愿望;寫盡了她性格倔強、反叛抗爭的志向。最后一句“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淖陷渠溝”更是直接表明對當時腐朽沒落社會的強烈反抗:生來純潔無暇,歸去也要干凈清白,絕不能讓自己陷在社會這個爛泥溝渠之中。她的《唐多令》描寫春將柳絮嫁給了東風,柳絮的命運歸宿由不得自己而造成其悲劇結局。這樣描寫的象征意義是很明顯的:春和東風代表了強大的封建專制勢力,揭示了封建女性隨波逐流般地受男性左右的命運。具有女性主義思想的黛玉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了這股勢力,于是將其暴露并反抗,表現自己對不公平社會制度、不公平的人生遭遇的抗爭。

(三)呼吁女性精神的獨立

自古以來,女性一直作為男權的附屬品,精神上、思想上不得自由。黛玉通過自己的詩詞呼吁女性要有精神的獨立,表現出女性意識的覺醒,這是對男權社會的一種極力的反抗。前面提到《五美吟》的《西施》,黛玉認為西施雖有絕色,但卻淪為男權政治的犧牲品,西施對于自己的人生和命運不自由,還不如其貌不揚的村女過得平凡幸福。而紅拂原本是一個身份低微的侍妾,但她卻有著杰出的才華和見識,識英雄李靖于窮困潦倒時。更可貴的是她有與封建勢力勢不兩立的氣魄,具有沖破它,實現自己理想和追求的膽量。“女丈夫”紅拂不愿成為男人的附屬品,以獨立的人格行走于人世間。黛玉通過西施和紅拂的對比,更加突出了她詩詞的主題:呼吁女性要精神獨立,絕不能成為男性的附屬品。

二、薛寶釵詩詞――女性意識的含蓄表達

相較于黛玉,寶釵的詩詞在數量上少得多。據統計:寶釵詩詞大約14首,比起黛玉的強烈情感,寶釵的表情達意是給人一種蓄情于內、欲說還休的感覺。這與她循規蹈矩、克己復禮的性格有直接關聯。同時,她又并非是一個冷冰冰的封建衛道士。女性特有的細密心思、敏感情緒與禮教思想相交織,造就了她性格中的復雜和矛盾。

(一)立志高遠的人生追求

《紅樓夢》第四回薛寶釵出場,“回頭詩”就是她寫的:“捐軀報國恩,未報身猶在。眼底物多情,君恩或可待”[1]。這首“回頭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寓有深刻的思想。它像《西江月二首》創新巧妙地塑造了反封建叛逆者賈寶玉的雕像一樣,也創新巧妙地塑造了薛寶釵的雕像,她內心的秘密以及她的性格、氣質、為人處世等特點都表現出來了。寶釵雖然是個女兒身,但是也有著報答皇恩的思想。從小立下宏大的志向:候選入宮。這在其他詩作中也有表現:如元妃省親第一次大觀園詩會上寶釵作的《凝暉鐘瑞》,十分符合寶釵的身份和思想性格。寶釵的志向是候選進宮,當她設身處地體驗元妃省親的尊貴榮耀和奢華排場時,自然會觸景生情,潛意識使她強烈地心向往之,所以她的詩第一句就聯想到帝城皇宮。整首詩對元妃的艷羨之情表露無遺,詩的最后一句其實不是謙虛,而是艷羨之后的無奈。在整部作品中還有其他地方表現寶釵高遠的人生追求,她與大觀園里其他的女子并不一樣,她其實也有著黛玉那樣的女性意識。只不過由于自身性格等原因,表露得不如黛玉直接強烈。

(二)似隱若現的反叛特質

《螃蟹詠》是一首筆鋒犀利的諷喻詩,此詩一反寶釵莊重寬厚的性格特點。蟹之“橫行”用來嘲諷那些飛揚跋扈橫行霸道的人,蟹之“皮里春秋”用來嘲諷那些道貌岸然心術不正的人。縱然是恪守禮教的寶釵,也不能容忍封建男權社會中俯拾皆是的趨炎附勢的小人。其實薛寶釵并不是一個唯唯諾諾、沒有主見之人。只是她把觀點見地、憤世嫉俗都深埋于心,為人處事依循封建禮教,維護其大家閨秀的溫良形象。此外,當眾人皆為柳絮作貶詞時,只有寶釵別具一格,逆向思維,為柳絮作“翻案”的頌詞。她的這首《臨江仙》歷來是各家爭論的焦點,尤其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爭議最大。有學者認為寶釵“野心勃勃”,也有學者認為這只是寶釵為了表明自己的人生追求。不管初衷如何,我們還是可以從這些詩詞中看出寶釵些許的反叛特征。但不能否認的是,寶釵這種女性情緒的表達始終如“戴著鐐銬跳舞”般步履艱難。所以她的女性意識的表達并不是那么明顯,用“似隱若現”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三)禮教壓迫下的被動妥協

寶釵被封建禮教束縛得太緊,于是她的女性意識只是情致高時“偶爾露崢嶸”罷了,更多的時候她是將其悄悄藏在心底的。在《紅樓夢》第四十回行酒令時:黛玉無意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寶釵聽了,回頭看著他……”此處看似不經意之筆,實則暗示寶釵其實也看過《西廂記》和《牡丹亭》。這樣一個溫良賢德的封建淑女竟也看過此等“禁書”,讓人大吃一驚。這不能不說明寶釵其實是一個內心有抗爭之念,外表卻只有遵從之實的矛盾統一體。寶釵本有著遠大的人生追求,只不過在當時的封建禮教和殘酷社會現實的壓制下,她成了犧牲品。她并不是沒有掙扎,如《詠白海棠詩》便將鮮活生動的薛寶釵展現在我們面前,她端莊賢淑、淡雅素凈、志高氣傲、雖壯志未酬,但仍心存期待,她與林黛玉的風格不一樣。她也寫白海棠淚痕,“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這是經過努力,經過抗爭的,最終愁多于淚,顯然是無奈之舉。

三、造成兩種風格的原因

(一)家庭環境的不同

寶黛二人的家庭環境并不相同。黛玉從小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她時刻維護著自己的人格尊嚴,從不向世俗和禮法低頭。即使是對待真心愛她的寶玉,她也不會貶低自己從而遷就、順從、博取對方的歡心。對方如若冒犯她的人格尊嚴,那更是不行的。黛玉雖寄人籬下,但并沒有為了爭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大環境,更沒有為了適應家長的需要去勸告寶玉走仕途經濟的道路。這既體現出她人格尊嚴,又表現出她獨特的個性。寶釵與之相比,家庭環境優越得多。《紅樓夢》曾提到過“豐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鐵”,這也就肯定了薛家的地位――與賈、史、王三姓齊名的“金陵一霸”。薛家曾經是現領著內帑錢糧,采辦雜料的“皇商”。換言之,就是一個支用國庫而營商的大官兼資本家。因此,薛寶釵家世的第一種特質,即是商業氣質重。第二,寶釵的母親是王夫人的親姐妹,王熙鳳的親姑母,她們在賈府有外戚的優勢;同時薛家雖住在榮府,卻并非經濟上依賴別人;進退分合,是留有余裕的,因此,她們在賈府占有優越的地位。

(二)性格特點的不同

黛玉有著恣情任性、多愁善感、憂郁哀怨的性格,所以她的詩詞創作傾向于情感類型。“儂今葬花人笑癡,他今葬儂知是誰。待到紅顏老死時,花落人亡兩不知”[2]是悲痛和哀愁;“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不知風雨幾十休,已教淚灑窗紗濕”[3]。是苦悶和消沉;“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類。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4]。是哀傷和悲憤。這三首詩一首比一首傷感,一首比一首哀怨。而寶釵的個性理智貞靜,所以其詩詞屬于理智類型。寶釵認為:女子應該以貞靜為主,女工居次,讀書是可有可無的事情。寶釵在《詠白海棠》中有這樣的名句:“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5]前句既是對白海棠的贊許,也流露出寶釵自我欣賞的情調。句首的“淡”指色調之淡與物欲之淡。這一句正顯示了“冷美人”的矜持和自許,也顯示了她能節制欲念和情感的理智。后句“愁多焉得玉無痕”是寶釵對黛玉和寶玉的譏諷。此外寶釵又是一個性格矛盾的人:一方面,她具有過人的才性和學識,也不乏女性特有的意識。另一方面,她一味地遵循封建禮教,以此來規范自己的言行。所以當她自己寫詩時,被她視為金科玉律的傳統觀念就不知不覺地滲入其詩的字里行間,從而阻礙了她女性意識的流露。

(三)價值追求的不同

黛玉才思敏捷,機靈可人,追求自由浪漫,是大觀園里真正的詩人。她是大觀園第一個從詩中覓得生存力量的姑娘,也是唯一一個將詩當作“正經事”做的姑娘。她全身充滿了詩的靈性,詩是她青春、生命、愛情的象征。和其他女性相比,黛玉似乎更具備詩人的秉性,她更狂熱,更善于冷靜,憎恨得更深,愛得更固執。在前八十回中,黛玉獨作的詩詞,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無人可比。雖然寶釵博采眾長,也富有才學,可是與黛玉相比,就稍遜一籌了。寶釵做學問,是為了待選入宮,不免多了世俗的氣息。寶釵身上透露的是端莊、穩重、矜持、賢淑。她是“德”的化身,是封建社會大家閨秀的典型。為維護封建貴族典型的大家閨秀的形象,寶釵平時非常注重自己的身份和形象,換句話說,她是有著功利思想的女性,與黛玉追求的率性自由并不同。

綜上所述,《紅樓夢》這部鴻篇巨制成功塑造出的兩位具有女性意識的女性形象,不管是直接強烈,還是委婉含蓄,都表達出了處在時代大背景下的復雜的女性意識。她們追求人性的自然本質,追求社會性別差異的最小化,追求人格的平等和自由的思想,這些都是具有現代意義的,對后世女性意識的蓬勃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注釋:

[1]何士明:《紅樓夢詩詞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第20頁。

[2]何士明:《紅樓夢詩詞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第145頁。

[3]何士明:《紅樓夢詩詞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第191頁。

[4]何士明:《紅樓夢詩詞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第255頁。

[5]何士明:《紅樓夢詩詞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第161頁。

參考文獻:

[1]莫礪鋒.論紅樓夢詩詞的女性意識[J].明清小說研究,2001,(2).

[2]張杰.寶黛詩詞命意研究[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3,(5).

[3]李萍.試析《紅樓夢》酒令語言中女性意識的體現[J].時代文學,2003,(5).

[4]仲躋和,徐兆熊.詩如其人,各顯其性――《紅樓夢》寶黛釵詩詞個性風格比較[J].紅樓文苑,2005,(1).

[5]張翼.《紅樓夢》女性意識范疇建構之初探[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

[6]高娓娓.試析《紅樓夢》女性主義觀念的確立與消解[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

[7]閆春宇.從黛釵詩詞看《紅樓夢》的文化蘊涵[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

[8]肖婧婧.《紅樓夢》女性意識淺析[J].安徽文學,2009,(6).

[9]文迪義.《紅樓夢》女性意識覺醒之豐碑――兼與《西廂記》《牡丹亭》比較[J].文本解析,2013,(11).

[10]王文俊,南潮.從詩詞創作角度探視“瀟湘妃子”女性意識的潛流[J].語文學刊,2014,(2).

[11]陶泱霖.《紅樓夢》中的女性形象與女性意識[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5).

[12]鄭金鳳,周曉璐.淺談《紅樓夢》的女性意識[J].文學批評,2015,(9).

[13]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

[14]曹雪芹.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

[15]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M].北京:中華書局,2001.

篇9

        薛寶釵是《紅樓夢》中復雜多變的人物。正因為形象的復雜性和多變性讓后人對《紅樓夢》高超的人物塑造手法更加推崇。也許只有哈姆雷特能與之媲美。因其成功,至今仍使研究者很難簡單地描述其性格特征:是好是壞、莫衷一是。讓你說不清又道不明,既愛又厭。

        也許是紅樓里的“奇花”,也許是大觀園里的“異草”。

        薛寶釵自始自終超然的鎮靜,讓她幾乎很難體現出少女的某些特征。她的完美讓人覺得美得不真實、美得很遙遠,甚至有點隔膜。盡管她入大觀園時不過十三四歲,到了結婚嫁寶玉也不過是二十一二歲的樣子。但她的早熟與城府完全體現出成人化特征:她上下圓通,上至賈母、王夫人,下至一些丫頭使女們,都稱夸她,“性情寬厚”,“臉一直笑迎著”。 其容貌“臉若銀盆,眼同水杏,唇不點而含丹,眉不畫而橫翠,比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臉若銀盤,眼若水杏。眉不畫而翠,唇不點而紅.任是無情也動人”。雖不同于林妹妹的柔弱之美,但也是冰雪玉脂、豐滿圓潤的雍容華貴之美,自有一段風流,其文采也與黛玉不差伯仲。正因如此,寶釵似乎更合乎傳統人的要求、眼光。況其本人也曾希望入宮走元春的道路,后進了大觀園也不再想此路,寶玉便成了其唯一的選擇,恐怕也是最理想的退路了,當然比之最理想的狀態都是退其次的無可奈何的選擇。寶釵對寶玉的傾心,說白了,功利性是滲入其中,因而其對寶玉的愛再深也是有水分的,終是隔一層的。她所以能做得如此理智,如此超然,怕此也不失為一個原因,她的一步步爭取是有計劃性非出純感情性的嫉妒。黛玉之所以做不到此,雖有性格原因,但很明顯的一點是林妹妹的愛的更深更真更癡更迷。在加上其家庭背景使之很敏感多疑,甚至有很深的自卑感隱匿在“很自卑”中,她沒有父母在身邊,終身大事沒人給自己作主,過的是寄人籬下的生活,只有靠自己去爭取賈寶玉的愛,才能實現自己內心的愿望。正因其愛,她對周圍的一切人都有戒心,懷有敵意,連史湘云有個與寶玉相同的麒麟她也遠遠地防著,心怕他們會玩到一塊兒。她對寶玉的使性子更顯出其真愛與可人的一面。她太在意寶玉,寶玉成她的唯一的精神寄托。

        公正地說寶釵對寶玉的關愛、勸導,讓其讀書追求功名利祿,也是有一片苦心的。寶釵無從選擇,寶玉只有一個,現在也只有慢慢地改造他,讓他更接近自己的要求。故而在她勸寶玉讀書寶玉當即表現不樂意轉身出去搞得她十分尷尬的情況下,她只是在心里嘆氣,表面上卻若無其事地掩飾過去。她是無奈的,封建女性除了接受又有何辦法呢?丫頭們倒是能看出她的好來,認為她才是當寶二奶奶的最佳人選,比之那刁鉆尖刻的林姑娘可是天地分別,“這幸是寶姑娘,若是那林姑娘不知又要鬧成個什么樣子呢。”寶釵這方面的素質確實超過了林黛玉,況也不能不說圓滑乖巧,確實討人喜歡。在賈母為寶姑娘過生日時,寶釵點戲、點商品無不是出于迎合賈母的想法、喜好入手:老年人牙口不好,甜的、爛的上。這點林黛玉恐怕就做不到,況很多時候寶釵表現出來的寬厚也是很實在,很周到的。每次薛蟠回來帶的東西禮物,她總是上上下下都送個遍,丫頭老媽子也沒漏過,對林黛玉還特別照顧。心直口快的史湘云也是在詩社上順口說出其要做東,寶釵馬上勸其:“你一個月才幾個錢,不必將來為之借債作難。”別人喜歡寶釵是無法抗拒的。

        寶釵對寶玉的關愛,在寶玉挨打之后表現得十分突出:她馬上過去探望,坐在床邊看著寶玉,不免有些心疼、傷心,說:“別說是下人看了心疼,連我們……”沒說完,便滿臉通紅地羞澀地用手繞著衣角……在其兄長拒絕承認是因他而使寶玉挨打時,寶釵不信。激起其兄順口一句:“你喜歡他,要嫁給他,當然要幫他說話,向著他……”寶釵氣得一直在房里哭了一宿,清晨起來滿眼通紅,尖刻的林黛玉見了,便故意說:“就是哭兩桶淚,也不能少他一點疼……”

        現在來談談寶釵的另一面——冷恨。尤其是觸及她利益的時候,立刻反唇相譏。一次,寶釵、黛玉、寶玉三人在一起,寶釵說天太熱滿身汗得難受,寶玉開玩笑說其像楊玉環胖人才怕熱,這下激惱了寶釵,反了一句:“我可沒有楊國忠這樣的兄弟!”黛玉在旁邊得意地笑,過了好一會兒,說到唱什么戲,寶釵說是李逵向宋江賠不是,寶玉馬上說寶姐姐怎么連負荊請罪都給忘了,寶釵馬上說:“也不知是我忘了還是你們忘了。”

        王夫人因為金釧的事情深感愧疚﹑不安,認為是自己白白害死金釧,寶釵看王夫人卻冷靜地說:“也別太自責了,說不定金釧自己挨了罵到外邊玩掉到井里去了。縱是如此,不過是一個丫頭,多送幾兩銀子他們便感恩戴德了。”冷狠如此。再如尤三姐之死,柳湘蓮出家,連薛蟠都大為傷心,而寶釵卻冷冷地說了句:“也許對她是個好歸宿。”全部小說里表現寶釵少女天性可愛的一出戲是“寶釵撲蝶”,可結果也一樣做成了假裝追趕黛玉,讓人懷恨黛玉去了。“這寶姑娘聽去了倒也罷了,林姑娘聽去,可不知道要出什么亂子呢。”寶釵靈機一動,卻把自己不愿承受的東西轉嫁給了黛玉,使本就開罪下人的林黛玉更加受人懷恨了。

篇10

對《紅樓夢》這本著作的閱讀,讓我們學到了不少知識,回想起來令人受用無窮。那么你們知道關于2021名著《紅樓夢》讀后感800字內容要怎么寫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2021名著《紅樓夢》讀后感800字五篇,歡迎參閱。

《紅樓夢》讀后感800字一黛玉葬花可謂是《紅樓夢》的一大經典,只葬花這一件小事就將她的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

黛玉的一生是個悲劇,而他與寶玉兩小無猜的情感也注定是一個悲劇,有許多人不喜黛玉多疑的性格,可竟不知她有她的苦衷。黛玉小小年紀,父母先后離開人世,過著寄人籬下的孤單生活,這就使本就多愁善感的黛玉,變得更加敏感多疑,從而鑄就了她孤傲清高的性格。也正因他的個性并非賈母所喜歡的,注定黛玉無人可以依賴,于是她懷著一顆純真的心和對世俗的怨憤離開了人世間,實現了她“至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的誓言。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這是紅樓夢中對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判詞。薛寶釵作為一個封建社會女子的典范,深受賈府上下人等的喜愛。正如脂硯齋評價說:“在任職務不清不輸,不遠不近,可惡之人未見冷淡之態,形諸聲色;可喜之人亦未見醴密之情,形諸聲色。”

正是這樣一個端莊得體,落落大方的特點,使賈母王夫人對他青睞有加,而薛寶釵“事不關己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的態度,完全是遵循封建主義的明哲保身的哲學。寶釵頭腦里浸透著封建主義思想,她是一個忠實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理教的淑女,但即使這樣,她也是一個悲劇角色。嫁給寶玉后,明知寶玉心心念念想著他的林妹妹,卻還要苦心經營這段夫妻關系,年紀輕輕就要接受寶玉出家,自己支撐家業的慘痛事實。不得不說,這樣一個賢妻良母的形象,當真叫人可悲可嘆!

大觀園,是一個夢,一個極盡人間財富堆切堆砌出來的美夢,是神仙在人世的宅邸,是文人墨客心之所向。這里生活的女孩兒,哪個不是集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的存在,她們結識社,賞,猜燈謎,評戲文,吟詩作對……真真如神仙般的日子。然而愈美好愈不真實,愈不真實,愈易一朝毀之。

終于,桃源逝去,美夢破碎。“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終究讓人們懷念與向往,可是這邊桃花落地時,終究只是一捧鏡花水月。到頭來這只是一場夢……

《紅樓夢》讀后感800字二“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曲紅樓蘊含人間悲歡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淚。

曾經,我一直認為那富麗堂皇的大觀園是溫柔的女兒鄉,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地方。而現在重讀紅樓夢的我知道自己錯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紅燈綠酒生活下,竟掩蓋了世界如此骯臟的一面。小說的內容很多,但令我最動容的賈寶玉和林黛玉那愛情悲劇。

或許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雞腸,是有些嬌柔做作。但我們仍從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溫柔與多才。我也并不否認薛寶釵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書的亮點。但是,她再完美,也只是封建社會的塑造品,沒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從長輩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賈寶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卻給我另一番體會。

“花飛花謝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也許有人會說花謝是自然規律,可是那樣假惺惺的葬花呢?你們不懂,黛玉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嘆自己會不會這些花一樣,等到花期一過,也會像花兒一樣孤零零的落下,沒人問?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經暗示了最后她悲慘的結局。

當所有人都沉浸在與親人團聚時的喜悅中,只有黛玉在那里獨自一人傷心。沒人會懂她,自從她踏進賈府的那一刻,她必須小心謹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說錯了什么或做錯了什么,就會惹來人的嘲笑。寄人籬下久了,使她變成了在一些人看來小肚雞腸的樣子。

當賈府一片喜氣洋洋時,所有人都在為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事做準備的時候。瀟湘竹院卻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蒼白的黛玉等著賈寶玉的到來,沒想到等待的卻是心上人要成親的消息。哭,恨已經無濟于事了,黛玉帶著無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認為這本書無非只是寫了一個三角戀愛的糾葛,但《紅樓夢》也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不知反抗的觀念。葫蘆僧亂判葫蘆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殺等都證明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我們要有反抗精神。如果當時薛寶釵不答應嫁給賈寶玉,那故事的結局就不會這樣了。所以我們在現代這個社會,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紅樓夢》讀后感800字三風花雪月之事,假假真真之幻,有有無無之亂。或許沒有戰三國的雄偉壯觀,或許沒有水滸漢的忠義情深,或許沒有夢西游的虛幻迷人,但紅樓有著一種千古不變的發人深思。

《紅樓夢》乃曹雪芹先生之心血之作——“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本書貫用北京方言,看官可透過表面用心觀測到曹雪芹先生極力反對封建思想,批判封建腐敗。讀紅樓,令人嘆為的可不僅僅是家族興衰史,還有種種風流事,種種風流情。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這木石前盟,那金玉良緣,勾出了一段段風流俗事。林黛玉本就是多病身,幼年喪母,寄身于外祖母家中,少不得處處留心、小心多疑。而表哥賈寶玉又是個“只愛在女兒們身邊的”。兩人一見如故,更少不了些冤家瑣事。她是一向嬌弱的林妹妹,他是始終愛女兒之潔的寶哥哥。他們日夜相伴,情味相似,厭惡世俗。寶黛之戀纏綿輾轉,可最后,也不過是“卿于新房花燭中,余則凄然焚稿末。”

身帶金鎖的薛寶釵是位極符合封建思想的女子。待人寬厚,不得罪他人,脾氣和順。可也正因為與林黛玉性格的反差,造就了一系列的悲劇。封建包辦婚姻不僅沒能為賈寶玉帶來幸福,還讓他經歷了生死離別。薛寶釵從小灌溉封建婦女思想,時刻銘記著“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一場所謂的婚姻,亦是悲劇。

有的時候會產生一種錯覺,《紅樓夢》前幾十回是一場美輪美奐的精神盛宴。元妃省親建大觀園,何不宏偉?元宵眾人同樂猜謎,何不愉悅?林黛玉等人起詩社,何不自在?可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衰弱往往都是從那最繁華的一瞬開始的。這一切都如一場夢,家族興衰的夢,講述封建禮教的夢。過眼云煙。煙消云散。最終,大觀園的繁榮僅僅止步于過去。

張曉風曾說過,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有刺,三恨紅樓夢未完。《紅樓夢》不僅是一本講述四大家族由興到衰的經典之作,而且,在更多人眼里她就是對某一個時代的回憶,能觸發人心底的溫情。“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黛玉葬花,葬的不僅是桃花,還有她居人籬下的惆悵。紅樓,夢一場,到頭來,惹得那人憔悴。

輾轉紅樓,忘不了伊細泣獨憐,忘不了伊焚稿斷癡情,忘不了紅樓一瞬卻終究夢一場。紅樓,夢。

《紅樓夢》讀后感800字四今天媽媽介紹了一本書給我。它就是聞名古今中外的《紅樓夢》。它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在這本書中,薛寶釵、襲人等是《紅樓夢》的主線人物,賈寶玉、林黛玉兩人的悲劇貫穿始終。由多情瀟灑的寶玉,嬌嫩多病的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賈府,漸漸與公子賈寶玉相戀,本來這是一段美好的姻緣,但卻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了帶有黃金鎖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的故事。

我認為《紅樓夢》這本名著很感人。看了它,我還真懂得了不少道理,也時常投入不已。我覺得,當時的賈府很奢侈,賈府的賈母有權有勢,說話也很有分量,賈府上下全都得聽她的。但她特別疼愛賈寶玉,把他當作掌上明珠。雖然賈母非常疼愛賈寶玉,但我并不是十分喜歡他。我覺得賈寶玉這個人物有點“玩世不恭”的意味。輕佻,頑劣,屢教不改,這些詞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當然,最后他也在離開黛玉的巨大悲痛中醒悟了過來,一改自己平日任性妄為的作風我倒是喜歡賈寶玉的表妹林黛玉。她雖然愛哭,但很卻有才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和賈寶玉很談得來,經常一起玩耍,兩人是青梅竹馬,十分要好。我覺得,自己也是一個樣樣精通的小女孩,愛好很廣泛,讀書、畫畫,彈鋼琴、辦小報……我也有些愛哭,有時家人說說我的不是,呵!我的“金豆豆”就咕嚕嚕地滾了一地。不過,這些應該改正,作為現代的孩子,我覺得我們要堅強些,不要像林黛玉那樣動不動就暗自垂淚。我覺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紅樓夢》里最喜歡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自從我看了《紅樓夢》以后就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寫出這么好的作品,能把里面的人物寫得那么栩栩如生,說明他的寫作功底十分深厚,里面的人物個個好像就站在我面前,同我說話似的。我要向他學習寫作的方法,把寫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實,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紅樓夢》讀后感800字五“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隨著寶玉了卻塵緣,紅樓一夢終于歸結。也許是由于閱歷過淺,在這一部綿長細膩的經典面前,我竟有些啞言,如同涓涓細流無意間初入大海,《紅樓夢》那高不可攀的藝術性與思想性,即便是在世界文學作品中,也理應。

若是把《紅樓夢》單純地當情悲劇來讀,未免低估了其中的內涵。寶黛的愛情悲劇,固然反映了封建時代的專制和那時有情人難成眷屬的無奈、痛苦,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曹雪芹對封建制度的抨擊。而賈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物,是否都可以代表封建時代某些典型的人物?賈府的興衰史,是否又可來影射中國整個封建社會的興盛與衰亡?當然,這都是一些宏觀的角度。就個人而言,賈府的命運是否也就是曹雪芹及其家族的命運?他思想的先進,又未嘗不是隱含著對功名未就的抱怨?

這些的確是讀過《紅樓夢》之后應有的共識,但從那些華美傳神的文字背后,我讀出的則大多是曹雪芹對后人的諄諄教誨。

每每讀到賈府豐裕的家產,諸如黃金幾千兩,白銀幾千兩,綢緞多少匹,總會隱隱擔心,如此富貴的家族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延續下去,畢竟“富不過三代”的定律似乎很少被打破。果不其然,賈府中鮮見勤奮的身影,大多是笙歌不斷,鼓樂不休,結果難逃敗落凋敝的命運。這不免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另一個生動的例子,就是曾經活躍于歷史風煙中的那一群五陵少年。他們多是皇親國戚的后代,大富大貴,衣食無憂,不必考慮學業,不必操勞生計,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讓他們變得百無聊賴。為了打發難以消磨的時光,他們互相攀比,互相炫富,為非作歹,花天酒地,結果如何?終被世人遺棄,被歷史遺忘。

字里行間,他仿佛在對我們說,一切繁華都是紅樓一夢,何苦為兒女情長苦苦糾纏,何苦為人情世故操勞奔波,何苦為瑣屑小事爭執不休,何苦為追求金錢嘔心瀝血,何苦徒增無盡煩惱。心安即是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