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簡介范文
時間:2023-03-15 12:32: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賈平凹簡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考;考試評價;診斷性分數報告
中圖分類號:B8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84(2012)05-0461-05
1 基本背景
考試是一種重要的學業評價方式,其是否科學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育的走向,影響著學生的素質發展,也關系到整個社會的教育公平與民族素質的提高。
考試自創立至今有1300年的歷史了,人們常把考試比作一把尺子,通過考試分數可以測量出參加測試人的水平,但是,僅有一個考試總分又有多大意義呢?分數并不代表一切,考試分數只有結合具體實際觀察加以解釋和分析才更有意義。也就是說,考試不僅要測量出一個結果,更要結合結果進行有效地評價。對于不同的人,得到同一個相同的考試分數,其意義是不相同的。因此,對考試分數進行解釋主要包括兩個目的:第一,使分數有意義;第二,將有意義的信息傳達給參與考試的所有當事人。傳統的做法一般都是在解釋分數時在參照標準上做文章,例如提供一個常模參照分數或標準參照分數。近年來,由于考試出現了“基于統計的測量向基于理論的測量,考試內容更加全面和深入,評價方式也呈現出多元化傾向,再者,由于運用了更多的現代測量理論和技術,面向診斷”等等轉變,考試分數的解釋也出現了一些有別于傳統的新趨勢。
目前考試結果的反饋形式,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缺乏對不同科目試題所考核的能力層次和知識領域上不同屬性的分析,從而減弱了教學評價的導向功能。第二,對考試數據本身所提供的信息挖掘不夠。對于考生成績的報告,往往只有各個科目的總分,沒有對每個科目的不同能力層次或不同知識領域的分數的報告。第三,考試評價方式和數據反饋形式不利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教育質量做出客觀公正地評價。改變評價方式、充分挖掘考試數據本身提供的信息,將極大地豐富考試的評價功能,從而使得教育評價更好地為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發展服務。
2 診斷性分數報告的研究與現狀
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Stufflebeam,1983)。這句表述已經得到了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高度認可,更彰顯了教育評價內在價值的回歸。作為教育評價的主要形式,考試的診斷、反饋與矯正功能日益被關注,這直接推動了診斷性測驗及其分數報告模型的快速發展。其中,分數報告的地位和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即承載了各種先進的測量、評價技術,又是教學主體采取干預、改進措施的主要依據。同時,理想的分數報告還需要符合國家教育制度關于課程、教學以及質量要求的規范,并賦予教育教學的內涵。因而,結果的科學性和精確性、呈現結果的通俗性、內容上與上位教育質量框架的契合性,是衡量分數報告可資參考的三個標準。在此,結果的科學性和精確性是基本前提。目前,不少研究集中在如何改進評價模型以準確評估考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圍繞如何讓測驗提供更多的診斷性信息,研究者進行深入地探討,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方法,力圖科學準確地反映出個體在知識結構、能力水平方面的人際差異。Yen(1987)提出了目標表現指數(Objective Performance Index)的算法,采用了根據測驗總體表現來估計子分數的方法,得出基于次級考查目標觀測分數與整體表現的加權平均分。目前該方法在CBT的考試項目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Wainer等(2001)提出了強化分數(Augmented subscore)的測量模型,與Yen不同,他堅持從各次級考查目標的表現而非整體表現來推導出子分數,其理由是:不同次級考查目標分數之間的相關性都比較高,即使是中等程度的相關,也需要將之納入對相應子分數的估計中,這一點,在數學、科學中尤為明顯。因而,Wainer進一步認為可以根據各次級考查目標分數之間相關程度的大小來設置不同的權重,采用經驗貝葉斯估計法來得出強化分數,這種算法類似于Kelley(1927)提出的回歸算法,只是增加了多個次級考查目標分數作為估計時的變量。近年來,各種認知診斷模型大量涌現(RSM,Tatsuoka,1983,2009;DINA,NIDA,Junke & Sijtsma,2001;AHM,Leighton,Gierl,& Hunka,2004;RUM,Roussos et al.,2007;GDM,Von Davier,2008),把分數報告的研究和實踐推向了一個新高度,雖然理論、模型各異,但其共同的目標在于對被試屬性掌握情況進行更加細致的報告,包括能力層次、特定領域的表現、學習的強弱,這些方法和技術算法上比較復雜,對數據的要求較高,短時間內還難以在大規??荚囍袕V泛應用。最后,在測量理論的選擇上,診斷性分數報告主要采用了CTT、UIRT和MIRT(Gessaroli,2004)。對于測量目標具有層次性的測驗(如pisa、naep的評價框架),HO-IRT模型(Higher-order IRT)也開始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De la Torre & Hong,2010),而且不少研究都顯示:從模型匹配度的指標(Akaike信息準則、Bayes信息準則)來看,HO-IRT模型更加適用。且以均方根差(RMSE)指標,HO-IRT模型對被試能力參數、試題參數的估計精度(特別是在分測試題目數量較少時)優于UIRT和MIRT。然而,在教育考試實踐中,提供診斷性分數報告也面臨不少批評。有關的行業標準明確要求(AERA,APA,& NCME,1999),只有在信度、效度和結果可比性明確的前提下,分數報告才可以進行。批評者認為,診斷性分數的信度難以保證,而且對診斷性分數的使用容易帶來難以預計的結果,可能完全違背測驗的目的。支持者認為,如果對命題、考試方式進行調整,并用于過程性評價或以群體為單位的評價,其風險則要小一些,畢竟它們提供的診斷性信息對于改進教學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
3 國內外的實踐與經驗
就考試評價本身來講,其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通過考試結果反饋教學情況,激勵和改進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能力的功能;二是通過考試結果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對學生進行選拔、安置,以及衍生出來的對教師、教材等相關問題的評價功能。三是通過不同群體和區域的考生結果的比較,挖掘影響學生學業能力的因素,為國家和地區制定相應政策提供服務的功能。因而,能否充分挖掘考試信息,全面的反饋考試結果,是考試能否充分發揮功能的關鍵。
3.1 國外研究現狀
3.1.1 SAT和ACT的分數報告
在美國與我國高考最相似的大規模考試就是大學入學考試SAT和ACT,它們都屬于常模參照的高利害性考試。其中,SAT提供給學生的結果報告的框架包括:(1)學生的分數;(2)學生在每個類型的問題上表現;(3)分數匯總(累積分數記錄);(4)ID信息;(5)學生個人及大學的基本信息;(6)學生提供的信息。如表1所示,SAT提供學生的分數,包括學生在SAT1和SAT2上每個分量表的量表分數(標準分),分數區間〖ZW(DY*〗
量表分數是學生能力的近似值而非精確測量值,這里提供的是其精確測量值所屬的分數段?!糧W)〗及該分數在國家參照群體或者州參照群體中的位置(百分位數)。另外,還提供學生在每個類型的問題上的分數,包括在每種題型的試題總量、學生回答正確的數量、錯誤的數量,原始分數,以及百分位數的估計值,見表2。
SAT和ACT測驗在提供個人分數時,除了提供原始分數(或量表分數)外,還有百分位數和區間估計,同時提供考生在各知識領域(子測驗)以及題型上的分數和百分位數,對學生的掌握程度有了詳細的分析。另外,美國學生在完成SAT和ACT測驗時,需要同時填寫大量的個人背景、入學意愿等相關信息,考試機構會據此對學生的大學選擇和職業發展提供詳細的指導,因而報告的內容非常豐富。
另外,美國推出的其他一些考試,如托福,于2004年推出了新的分數解釋,它不僅給考生提供分數,還給考生提供了達到各個分數學生能力的描述。
3.1.2 澳大利亞EAA的分數報告
受美國教育考試行業發展的影響,澳大利亞教育評價中心(Educational Assessment Australia,EAA)在一些考試項目的分數報告中,也開始積極的嘗試。其基本的指導思想也是盡可能提供豐富的診斷性信息。不僅報告考生的考試分數,還針對每個考生明確報告他的優勢和弱點、每道題所測量的能力、考生所在的位置以及其他考生和他自己的答題情況。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EAA還研制了網上成績報告系統,這個系統允許考生和家長、學校根據不同的ID和密碼從網上查閱和打印成績報告以及證書。報告內容包含了州、學校、考生各個年級、各個知識、能力表現以及考生不同年級的變化情況;不僅報告考生的優勢,也向考生提供劣勢分析,幫助學生診斷學習障礙。由于其具有強大的數據庫支持,并且提供了進一步統計和制圖軟件系統,允許學校和教師利用數據形成自己感興趣的分析報告。其數據和圖形還可以導出用于研究。
3.1.3 PISA的有關報告
PISA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項目的縮寫。它是一項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起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旨在評估15歲學生在即將完成或完成義務教育之后,是否能夠掌握參與社會所需的知識與技能。PISA在2000年首次開始評價,其后每三年進行一次,根據評價年命名。PISA2000、PISA2003、PISA2006和2009已經完成。2012年測試工作仍在進行中。PISA測試評估主要分為3個領域: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由這3項組成一個循環,如2000年測試重點為閱讀素養,2003年、2006年將分別以數學與科學素養為測試重點,2009年又回到閱讀素養的測試重點。在每一個評核周期里,有2/3的時間會對其中一項領域進行深入評估,其他兩項則進行綜合評測。PISA除測驗之外,還包括了學生問卷和學校問卷,目的是收集有關社會、文化、經濟和教育因素的指標,這些指標與學生的成績相聯系。它超越了對各參與國家或地區在三個主要領域的相對排名,涉及更廣范圍的教育成果,如學生的學習動機、對自己的自信心以及學習策略等,以獲得來自學生、教師、學校和家長的綜合看法和觀點。需要指出的是,PISA目的不是指導教師如何進行教學,而是向公眾、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提供學生在各個學科方面的能力的描述性信息,并對各參加國的教育質量進行橫向比較,其分析框架中包含了個體、教學、學校以及教育體制四個分析層面,這樣就為公眾、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3.2 國內的現狀
目前,國內對于考試成績的報告仍然停留在總體成績報告上,缺乏對不同科目試題所考核的能力層次和知識領域上不同屬性的分析,從而減弱了教育評價的導向功能。如何充分挖掘考試數據的信息,改進評價方式,逐步形成適合我國教育實踐的從命題到試卷分析的整個過程的標準化的程序尚沒有系統的研究。
現存的考試評價方式和考試信息的報告,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首先,現有的考試功能比較單一?,F有的考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起到了對考生進行排序的功能,通過考試將考生的成績由好到壞排隊,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應試教育”的盛行。第二,考試的內容和考核能力層次人為性和主觀性明顯,考試以能力為導向的特點不明顯,對各科目所考核的認知能力層次沒有明確的反饋和說明。第三,對考試數據本身所提供的信息挖掘不夠,對考生測試結果反饋形勢比較單一。對于考生成績的報告,往往只有各個科目的總分,沒有針對不同科目的不同能力層次或不同知識領域的分數的報告,很難全面客觀評價學生的學業狀況。第四,以往的評價方式和反饋信息不利于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不同群體教育質量和特點進行合理、公正的評價。第五,目前考試數據的反饋報告形式,不足以為國家決策機關提供有效的決策依據。
考試除了能幫助我們用來選拔和甄別以外,本來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幫助教學管理者、教師、考生了解考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水平,區別出不同考生的學習潛能,診斷出教師在教學中、考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從而,幫助教學管理者調整教學投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幫助學生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學習。
從近來國外考試分數報告的變化,我們看出考試工作者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們的考試,社會現在需要我們對考試分數有一個更合理的解釋。其實,人們很早就認識到了考試分數本身并沒有任何意義,僅有一個簡單的分數,我們很難去解釋它,任何考試分數必須有參照才具有實際意義。大規??荚嚠a生以后,人們逐漸地認識到考試只有與團體或預定的標準去比較才更有意義,于是人們開始使用常模的概念,把分數與常模進行比較來進行解釋;同時,人們發現還有不少考試需要與預定的目標進行比較,看考生是否達到了規定的標準。這樣就出現了以常模為參照和以標準為參照的分數解釋體系。但是,在現實中,我們也常常發現,對考生的實際水平的評價,有時不僅要借助與特定的標準作為參照系,而且還要借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標準的樣本組,即借助常模來建立參照系。并且,為了使考試對實際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有促進作用,往往還需要提供更為詳盡的診斷性信息?;谝陨系恼J識,結合我國大規??荚嚨膶嶋H,我們認為改革我國考試分數報告形式勢在必行。
4 探索與嘗試
為了嘗試開展自己的分數報告形式,在深入研究和學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從2007年開始在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CRE)MS-Office和全國高等學校入學統一考試、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進行了試點,以期達到完善我國考試分數報告體系的工作,為后續在高考中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11年,教育部考試中心在云南、海南兩省開展了高考評價改革的試點工作。試點工作旨在利用現代教育評價的理念和方法,改革傳統的高考分數報告方式,依托現代網絡技術,向學生、中學、教育行政部門和命題部門,提供內涵豐富的分析報告。
面向學生提供的高考成績分析報告單都是個性化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報告單除了記錄考生本人的單科成績和總分或綜合分外,還列有每個科目的成績在全省同類考生中的百分等級、考生各科成績的均衡狀況以及在各科目內容分項上的表現。通過提供升學指導測驗的專業性向結果,幫助考生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理性地選擇專業。這些分析結果,為考生提供了內涵更加豐富、具有診斷與發展導向功能的重要信息,幫助考生更加全面、清晰地認識自己,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學業。另外,面向學生的成績報告成為網絡時代的“成績報告單”,不光從技術上改變了傳統的“一張紙條幾個分數”的分數報告辦法,而且較紙質報告單可以容納更多的內容,從更多的維度解釋考試分數的含義。
面向中學的成績報告包含了大量經過專業分析后的圖表,幫助中學分析考試數據,發現教學中的長處和不足,以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組織工作。同時,利用考試機構的歷史數據,幫助中學分析不同年度間教學質量的變化趨勢。并且引入了“增值評價”等先進工具和理念,嘗試建立縱向的學科能力量表,加大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的力度,引導與改進教育教學評價辦法。
面向教育行政部門的分析報告從不同維度提供了高考的基本情況分析,而不僅僅是“升學率”和“平均分”,同時,提供各種專題評價報告,供教育行政部門決策參考。
最后,面向命題部門的分析包括考試的基本情況、成績分布、信度、效度、區分度以及各道題的專業統計指標值,能夠幫助命題人員了解試題的質量,不斷提高命題的水平,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去年試點工作在兩省高考中推出后,取得了不小的社會反響,這為考試評價改革開了一個很好的頭。其意義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邁出了在大規??荚囍羞M行考試評價工作的第一步,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對教育考試行業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二是豐富了考試評價的方式方法,將考試與非考試手段結合,來對不同群體、考生、命題工作進行評價。三是推動了由單一一個點的評價到形成性評價的開展,有利于積極引導中學教學。四是拓展了考試評價的服務領域,在為政府決策咨詢、改進教育教學、幫助考生全面認識自己等方面積累了經驗(李光明,2012)。
參考文獻
李光明.(2012).探索考試評價,促進高考改革.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增刊,5-9.
De la Torre,J.,& Hong,Y.(2010).Parameter estimation with small sample size:A higher-order IRT model approach.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4,267-285.
Gessaroli,M.E.(2004).Using hierarchical multidimensional item response theory to estimate augmented subscores.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n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San Diego,CA.
Junker,B.W.,& Sijtsma,K.(2001).Cognitive assessment models with few assumptions,and connections with nonparametric item response theory.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25,258-272.
Kelley,T.L.(1927).The interpretation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s.New York:Word Book. Leighton,J.P.,Gierl,M.J.,& Hunka,S.M.(2004).The attribute hierarchy model for cognitive assessment:A variation on Tatsuoka's rule-space approach.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41,205-237.
Roussos,L.A.,DiBello,L.V.,Stout,W.F.,Hartz,S.M.,Henson,R.A.,& Templin,J.H.(2007).The fusion model skills diagnostic system.In J.Leighton & M.Gierl (Ed.), Cognitive diagnostic assessment for education:Theory and application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ufflebeam,D.L.(1983).The CIPP model for program evaluation.In G.F.Madaus,M.S.Scriven,& D.L.Stufflebeam(Eds.), Evaluation models: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pp.117-141).Boston:Kluwer-Nijhoff Publising.
Tatsuoka,K.K.(1983).Rule space:An approach for dealing with misconceptions based on item response theor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20,345-354.
Von Davier,M.(2008).A general diagnostic model applied to language testing data.British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d Statistical Psychology, 61,287-307.
Wainer,H.,Vevea,J.L.,Camacho,F.,Reeve,B.,Rosa,K.,Nelson,L.,Swygert,K.,& Thissen,D.(2001).Augmented scores—“borrowing strength” to compute scores based on small numbers of items.In D.Thissen & H.Wainer(Eds.), Test Scoring(pp.343-387).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Yen,W.M.(1987). A Bayesian/IRT index of objective performance.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Psychometric Society.Montreal.
Education Evaluation based on Data Mining into Examin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Ma Shiye Zhang Jianshi
(The National Education Examinations Authority,Beijing 100084)
篇2
穿過賈平凹紀念館,沿著賈府大院左邊一條羊腸小道前行不足二百米,一座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瓦房就擋住了去路。由于這座房子地勢低,幾乎和羊腸小道持平,所以“高興家”這幾個字一下子就映入眼簾。拐個彎順著臺階下去就來到了劉高興家的正門,跨過門檻,只見正對面的廂房里擺著一張巨大的書案,書案上擺著筆墨紙硯和兩捆書以及一些零碎的物品,顯得異常凌亂。墻上掛著一些書畫作品以及相框等物,一看就不是特別講究。在這些書畫作品里,一幅賈平凹的墨寶《哥倆好》尤其引人注目。
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一手握筆,一手壓紙,正在習字。對于類似我的這種造訪貌似早已習慣,他只是輕輕抬了下眼皮打量了一下,又沉浸在自己的創作之中。據早先進去的游客講,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的劉高興。
進入院子環視四周,除了幾間房子外,能看到的就是碗口粗的杏樹和掛滿葡萄的葡萄樹,青黃色的杏兒甚是惹眼,葡萄的幼果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書案前,一串類似蒜瓣兒的蓮蓬自上而下掛在房檐,隨風擺動,有一種藝術世家的味道。
我走進書案,拿起一本叫做《我和平凹》的書,邊看邊和高興聊天。高興說:“我的這本書五十塊錢一本,不但可以簽名,而且還可以免費合影。喜歡我書法的,我還可以另外贈送一幅字。我的字單買也要四五百塊錢呢,絕對很劃算。”當我問及書的銷量時,高興搖搖頭:“不行,二一五年印了一千本,到現在還沒有銷完呢,咱是自己玩呢,不像人家平(他稱呼賈平凹為平)是專業的,有市場,咱只是業余的,充個門面而已?!?/p>
當他得知我是從事文化傳播行業的時候,他異常興奮:“你能幫我設計個手提袋不?你看我的書這樣放著多沒有檔次,如果用手提袋裝起來,不但很扎實,還有利于宣傳。你看,我把商標都注冊下來了,就叫劉高興。”說著,他從墻上把商標注冊證摘下來,讓我拍照。其實,我也很樂意與劉高興這樣的實在人合作。很快,我們就達成了初步的合作協議,他的手提袋由我先設計,覺得滿意后再確定制作數量。劉高興再三強調:“一定要便宜,可不敢太貴了,我可沒有錢。娃還在西安給人開出租車哩,錢要省著花哩,都不容易。”
合作的事情確定后,劉高興裁了一塊兒宣紙,在上邊寫下了“‘高興’系列叢書――讀書明理”幾個字,并蓋上自己的大印,說:“這是咱的內容,你給咱設計得美美滴,我不會電腦,弄好了你就給我打電話?!?/p>
篇3
摘 要:賈平凹創作的《廢都》經歷了出版――被禁――再版的曲折歷程,其中呈現了讀者在接受作品過程中的評論及對其的爭議,正是在這樣一個不斷爭論中《廢都》完成了兩大階段的經典化歷程,最終成為了經典作品。
關鍵詞:賈平凹;《廢都》;經典
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最具叛逆性和世界意義的作家,而90年代創作的《廢都》更是引起了當時學術界的爭議,本文以《廢都》曲折的經典化過程為研究重點,綜述三個階段學者對其的評論及爭議,并以此反思在當代如何才能理性地評判文學作品。
一、《廢都》的經典化歷程
經典是對文本的價值評價,其地位是動態的。《廢都》屬于不能在當時被認可,卻被后代“追認”為經典這一類,它在中國的境遇是曲折的,經歷了肯定――否定――肯定的過程,每一個階段的評論是充滿爭議的,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正是評論家對此的不斷爭議、評論才使《廢都》最終確立了經典的地位。
1.1993年,賈平凹在陜西完成了《廢都》,隨后的出版,使其不僅成為熱銷書,還受到了眾多評論家的關注,寫成了《廢都大評》。分析這個階段的評論基本是理性的,毀譽參半。
但好景不長,下半年《廢都》就被禁,賈平凹因此還受到了強烈的批判,評論界集成批判大軍,許多評論基本是一窩蜂地批判,并沒有多少學理分析。
分析學術界對其的評價,主要從知識分子精神迷失和性描寫等方面進行了批判,比如王曉明教授就和學生一起從兩個方面討論了《廢都》現象,一是認為此現象的出現是一種促銷策略。二是從文化層面對小說中采用的刪節方式進行批判。昌切認為小說“是大眾文化和感官文化排擠精英文化的畸形產物”,還說賈平凹“醉入感官文化,賺取大眾喝采。[1]”李建軍和孟繁華都批評了《廢都》,指出了存在的問題。
當然也有一些學者對《廢都》持肯定的態度,他們主要從文本深層含義入手,丁東認為小說展示了中國知識分子在世紀末的精神大幻滅。更為重要的是,季羨林和馬原都對小說表示贊同,季羨林說“《廢都》20年后將大放光芒。[2]”馬原認為“《廢都》在中國現當代文學里空前地把當代知識分子的一種無聊狀態描寫到極致[3]”。
總之,從出版到被禁《廢都》經歷了戲劇化的歷程,引起了評論家的集中評判和爭議,形成了《廢都》現象,反而贏得了更多的讀者的關注、評論,這是在這樣的爭論中《廢都》步入了經典化歷程的第一個階段。
2.2009年,《廢都》重版。期間人們的價值觀和認知都逐步走向開放,《廢都》逐漸被批評家和普通讀者所接受,很多專家開始重評《廢都》。如今,對于它的評論是多樣的,研究角度也比前一個時代豐富了不少,正是多角度的研究才使《廢都》的意義不斷被賦予。
從時代語境對《廢都》進行分析的,比如陳曉明反思了之前對小說的不當評價。李敬澤也認為小說在時代和出人意料的地方建立了秘密的聯系。這兩位學者都寫出了小說所獨具的時代特點。
對作品自身進行探討的,主要是運用西方理論對文本研究,比如從存在主義視角來解讀,認為“廢都”意識傳達了頹廢的精神狀態和世紀末的焦慮。還有從生態女性主義視域下解讀的,小說是對處于“失語”情境下的女性命運進行了反思,挖掘隱藏在背后的社會根源。
從主題角度研究的,一般探討的是知識分子的精神的迷失,還有鄭安綱探討了小說和創作背景的“廢都意識”。
從審美角度研究的,韓魯華,樊瑛認為小說是對一個時代及其精神的概括。儲兆文挖掘了廢都的一個個建筑意象。朱佳寧則提出小說用了敘事技巧,達成了現實與作品的搭建。劉再復認為莊之蝶是個頹廢的知識分子形象。
此外還對其進行了比較研究,與《秦腔》、《浮躁》、《白鹿原》、《紅樓夢》、《金瓶梅》等的比較,從比較中展示小說的多重方面。
從這一階段對《廢都》的重新評論中可以看出肯定的態度是占主流的,不同角度的評論對小說意義的解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從《廢都》曲折的歷程中可以看出,一部文學作品要想成為經典,就必須得到出版,并引起批評家的注意,最后成為經典的重要標志就是進入大學的教科書和載入文學史。這三方面的因素是缺一不可的,顯然《廢都》這三個因素都滿足了,正是讀者的喜愛、評論家的肯定、教科書的收納才使《廢都》完成了經典化的第二個階段。
二、反思當今文學的經典化
由《廢都》曲折的認同歷程看,所處時代的文化語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影響一部作品的評價,而對于曾經的評判應該理性地予以看待。同時對于當代文學經典作品的評判應該適應時代的要求,重建文學價值體系。
在當今時代,對于《廢都》出現這種曲折的經典化過程應該予以理性的看待。畢竟文學經典的價值理念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就像“五四”文學革命時期的文學經典就打破了原有經典的評判標準,打破文以載道的觀念。同樣,九十年代文學界對《廢都》的評判很大程度上是和當時的文化語境相關的,如今看當時的批判是極不成熟,但不能因此而否認當時的文學評論,只是因為當時的文化語境是不允許“非正統”作品出現的。雖然這種批判使得作品的經典化道路更加艱難,但從另一方面說卻構成了《廢都》的多個角度、多個層面的審視,反而有助于經典地位的確立。
此外,我們應該認識到的是:文學的經典化過程就是確立作品價值的過程。這種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因此需要從不同方面不斷發掘作品中的經典性元素,從而使其的經典地位得以鞏固。另外不可否認的是,經典地位并不是一直穩固的,如果作品中的經典性元素不足,就會影響其經典地位。就像“紅色經典”一樣,時期的評價主要強調其意識形態,因此被定為成為經典,但現在看來,雖然也不乏優秀之作,但其經典性地位還是受到了影響。另外,文學經典化的確立標準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但對于文學經典評價標準中的人文性、文學性尺度應該予以留存,這樣才能對作品進行更好的評價。
總之,對于作品的評定不能依據慣性思維,而要從內在挖掘作品的價值,使真正優秀的作品得以傳承、延續。
參考文獻:
[1] 昌切.世紀橋頭的凝思――文化走勢與文學趨向[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篇4
關鍵詞:20世紀;醫生作家;病患作家;文體風格
中圖分類號:I0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11-0250-03
疾病敘事是指文學作品中關于疾病與疾病故事的講述、表達、展現的敘事。作為20世紀疾病敘事小說創作的兩大群體,病患作家與醫生作家的小說創作文體風格呈現出與其他作家不同的面貌。病患作家是指正在罹患疾病或者曾經罹患疾病,且非一般的小病如感冒,而是有著較長時間的病程,且該病對作家的生活和創作造成顯著影響的疾病。曾經遭遇這種疾病的作家我將其稱之為病患作家。如賈平凹、路遙、閻連科等。所謂醫生作家,其中既有先前學醫后來棄醫從文者如魯迅、郭沫若,也有先前從醫后來棄醫從文者如余華、畢淑敏,更有先前從醫后來醫文兼具者如茍天曉、林雪兒。
就病患作家而言,疾病對其小說創作產生深刻影響。這種影響同樣作用于其他藝術家身上。在中外文藝史上,疾病對文學藝術創作的影響已經被鮮明地指出過。比如,疾病對繪畫產生深刻的影響,凡高在患精神分裂癥之前與之后其畫風有著明顯的差別,患病前期畫風平靜,患病后則畫風緊張。畢加索的很多繪畫的斷裂感是以精神分裂的方式對其心理騷亂的反映。疾病也深刻地影響了作家的文學創作風格。在文學史上,杜甫的早衰多病使得他的詩風呈現出悲慨沉郁的風格??ǚ蚩w弱多病,他的作品多有變形。而普魯斯特的作品風格與其患有嚴重的哮喘病及其導致的對世界的病態思維有關。作為影響之表現,疾病作者小說創作文體風格最典型表現為沉郁風格、崇高風格、病幻風格。就醫生作家而言,其獨特的醫學背景和職業經歷也影響到其小說創作的題材、主題、形象、風格等,而其文體風格最典型表現為冷靜風格。
一、沉郁風格
疾病深刻地影響了作家的創作心理。變態心理學研究證明,疲勞或者傷風感冒都會對人的心理思維等產生作用,更不用說難以治愈的或者致死性疾病了。生病會使人陷入憂郁,精神失控,敏感多疑,疑死懼死,甚至心理異化。布封提出“風格即人”。揚雄則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這些說法都深刻揭示了作家個性氣質、心理狀態對作品風格的影響。疾病對作家的影響是其創作心理和思維沾染病態氣質,其創作也隨之烙上病態特征。沉郁風格來自于病痛導致的創作主體的情緒失落和身心自卑。疾病對作家創作的影響力的主導面是風格的沉郁悲苦。這是因為病患作家往往在其作品中對病痛進行低吟淺唱式的抒發,其作品風格也隨之纏綿善感。如杜甫沉郁的詩歌風格與他的老年多病有著直接而密切的關系。契訶夫前期與后期創作風格發生了重大轉變,早期作品風格幽默戲謔,后期作品風格則變得沉悶憂郁。導致他創作風格前后轉變的正是肺結核。肺結核使得契訶夫一想到自己有病,他就感到沉悶。而談到郁達夫的創作風格,也不能不考慮肺結核對他的影響。肺結核“和別的疾病一樣,肺結核不但影響人的身體,還影響著人的精神,人的性格;對作家、藝術家來說,還會影響到他創作的風格?!?/p>
在郁達夫的作品中,多病多愁善感是他小說人物的重要身心特點。肺結核使郁達夫思想消沉,心情沉重。他的日記中屢有對肺結核病癥和痛苦的記敘。從作品內容來看,疾病是不受歡迎的公民。很多疾病敘事文本中充斥著病痛、死亡、孤獨、自卑,處處不見亮色和希望。這是很多病房寫作作品的重要風格特征。閱讀這樣的作品,給人以沉郁之感。同時,小說中的病人形象也會影響到作品的沉郁風格。如巴金的《滅亡》和《寒夜》等作品中都有肺結核患者?;加袝r代絕癥的杜大心和汪文宣偏偏處身于黑暗戰亂的年代。杜大心是一個病態的革命家。他奉行憎恨主義。他的憎恨“一是由于他底環境,二是因為他底肺病。最重要的就是他那不停地在發展的肺病。……有肺病的人更是多感的?!椎诙诜尾∈埂_始覺得這長久不息底苦斗應該停止了。他想休息,他想永久地休息’。而事實上,也只有‘死才能夠使他享受安靜的幸?!?。”汪文宣在忍受肺結核病痛的同時,不得不忍受戰亂和失業的威脅,妻子的離去讓他感到生活的無望。病痛、絕望是兩部小說的主導情緒。
二、崇高風格
疾病導致的另一種風格是剛健向上的崇高風格。它與沉郁風格是一體兩面。崇高風格是對疾病導致的痛苦和自卑的超越。阿德勒認為,器官缺陷導致的自卑反而成為向上和創造力的重要動力。他指出,人類歷史上很多有杰出成就的人才大都有器官缺陷。這正是自卑導致的正面作用力。在遭遇到病痛的折磨和不幸,在經歷了對自我無用的深刻懷疑和生命將止乎此的巨大恐懼之后,一種不屈不撓的超越精神油然而生。這種精神與同命運進行抗爭的西西弗是相通的。疾病困境與受到懲罰的西西弗的處境相似。西西弗不屈的抗爭精神是人類抵抗存在荒謬的希望所在。同樣,在與疾病導致的人類困境抗爭的過程中,人類表現出不屈不撓的超拔精神。
張海迪的創作是這種精神的形象寫照。作為有著四十多年病齡的作家,在與疾病抗爭的過程中,作為對生命不屈意志的表達,張海迪的作品表現出了一種昂揚向上、超拔不群的風格。張海迪的《輪椅上的夢》和《絕頂》都體現了一種自強不息,超拔向上的精神氣質。在文體風格上具有崇高特征。崇高藝術一般要由三個要素構成:“(1)與自然與社會進行偉大斗爭的正義主體。(2)以人的感官、想象、思維、能力、難于掌握的無限大為特征的實踐對象。(3)發現和創造崇高美的人。”而崇高的特征表現為體積巨大,朦朧晦澀,以及無限。張海迪小說中的崇高美是通過人物的崇高言行和自然界的崇高意象來體現。首先是崇高對象,即自然界的崇高意象。如《絕頂》中的梅里雪山神秘雄偉。其次是崇高主體,即人物的崇高言行。人物主體的崇高言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深陷困境中人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氣質,其二是征服自然的不屈形象。前者主要表現在《輪椅上的夢》中的方丹和《絕頂》中的安群身上。
《輪椅上的夢》是張海迪的自傳體小說。小說講述了一個名叫方丹的殘疾女孩自強不息,自學醫學,為鄉親免費看病的傳奇經歷。《絕頂》中的因車禍而殘疾的安群從痛失丈夫和女兒的致命困厄中走出,繼續音樂創作。而對自然的征服主要表現在《絕頂》中。《絕頂》的名字首先表達出的是不屈不撓勇攀絕頂的形象。絕頂取自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句。小說講述了梅里雪山攀登隊員在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以堅強的毅力屢屢沖擊梅里雪山絕頂的故事。雖然小說最后的結局是命喪雪山,但是攀登者永不屈服勇于挑戰的形象和姿態卻成就了崇高美。因為“沖突中,主體外觀的渺小與客體形貌的強大,主體的頑強斗爭與客體的被動保守反差越大斗爭越強烈,主體的崇高美就越鮮明?!?/p>
三、病幻風格
長期生病對病患作者心理造成極大影響。朱光潛認為,任何人的心理都有或輕或重的“變態”成分。如疾病給賈平凹的作品帶來病態幻覺與濃郁藥味,使他的創作呈現出病幻風格。賈平凹的很多作品也是在病床上完成的。此類病床作品不可避免地沾染了病床的味道、病態的思維和病人的心態。對此,賈平凹老實供認,“每當我進入非非之境時,我就偷偷拿出筆來胡亂的記,寫這些文章,家人和朋友一經發現就極力呵斥,以為我是不死而催死。其實我很愛我的生命,病不是我寫作所致,病中寫文章也不受累,寫文章如同打針吃藥一樣都是為了我能活著的需要。但我要說明的是,既然這些文章大都寫于病床之上,它散發著藥味,或許觀點偏頗,或許用情亢奮,都不同程度的有著久病之人的變態情緒,但決不是無病的?!弊儜B心理的另一表現是過度聯想,它在文學創作中的表現是時空縱橫,跳躍性大,神秘聯系,怪異幻覺,想象力極其豐富等。如賈平凹的《太白山記》、《白郎》、《煙》等作品都是此類病態心理的產物。金吐雙認為,“賈平凹患病住院,已經住得很久,以他所說,世界觀也改變了,再加上他崇尚氣功,腦子里整日是怪異念頭,這些全體現在《太白山記》上了?!薄短咨接洝房偣?0篇短篇小說,記述的是太白山的奇異故事。這些奇異故事雖然與太白山的靈異傳說有關,也滲透著作者的獨特生命體驗。如陰陽互通、時間更迭、奇異變形、神靈感應、特異功能等。陰陽互通主要體現在《寡婦》、《少女》、《阿離》、《小兒》等篇章上。時間更迭則主要表現在《觀斗》中。文中的阿兌在山上坐觀虎斗,下山后發現世道已然更迭巨變。表現奇異變形的作品如《獵手》中與獵手格斗的狼最后卻變成了四十歲的男人?!缎骸分械摹量∩蠅炛箝L出尾巴。《飲者》中的酒客在桌上蘸酒畫圈,圈中竟然出來諸多飲者。而《挖參人》中妻子對丈夫暴死城中的感應則體現了神靈感應。表現特異功能的作品如《領導》中的小偷能隔墻聽耳,協助公安局破案?!冻笕恕分械某笕说挠白泳谷幌袢馍硪粯佑懈杏X?!赌缸印分械挠白泳谷灰粚訉淤N在門上。
四、冷靜風格
與病患作家風格不同的是,醫生作家的創作風格是出奇的冷靜。這與醫生作家的從醫經歷和醫學知識有關。作為醫學背景的影響,渡邊淳一、侯文詠、魯迅、余華、畢淑敏等作家的作品等無不風格冷靜犀利。
魯迅的創作始終籠罩著他的醫者眼光。張定璜說:“魯迅先生站在路旁邊,看見我們男男女女在大街上來去,高的矮的,老的小的,肥的瘦的,一大群在那里蠢動。從我們的眼睛,面貌,舉動上,從我們的全身上,他看出我們的冥頑,卑劣,丑惡和饑餓?!覀冎浪腥齻€特色,那也是老于手術富于經驗的醫生的特色,第一個,冷靜,第二個,還是冷靜,第三個,還是冷靜?!惫粼谠u價契訶夫和魯迅時說:“他們都是研究過近代醫學的人,醫學家的平靜鎮定了他們的憤怒,解剖刀和顯微鏡的運用訓練了他們對于病態和癥結作耐心無情地剖檢。他們的剖檢是一樣的犀利而仔細。而又蘊涵著一種深厚沉默的同情?!?/p>
余華的冷靜更是從骨子里面散發出來的。尤其是在描述暴力故事和死亡場景時,其超越常人的冷靜總讓人想起余華的醫生出身。這位兒時經??吹结t生父親從手術室中滿身鮮血地走出來的醫生作家,在從事了五年的牙醫職業后,對鮮血、疼痛、暴力已經具備了常人所不具備的息止暴力驚嚇的免疫力,反而樂此不疲地展示暴力以及暴力作用下的鮮血、身體、尖叫。余華在描述鮮血與暴力時的心平氣和,與他從醫經歷中的面對鮮血與死亡心平氣和的訓練不無關系。在余華的回憶性散文中,余華經?;貞浀剿卺t院度過的童年,以及童年中的醫院記憶、死亡哭喊、手術鮮血,他甚至在夏日躺在太平間里乘涼。因此,他筆下的死亡、暴力、鮮血織就的故事,展示在讀者眼里的似乎只是一位整日與手術、死亡、病患打交道的醫生講述的故事。死亡、暴力、鮮血不會激起多年從醫的醫生的驚叫,同樣也不會及其作者余華的驚叫,一切都如醫生的日常職業一般自然。
畢淑敏在談到從醫經歷對她創作的影響時屢次提到冷靜。她說:“醫生對我的規定性非常大。醫生需要非常冷靜,哪怕病人絕望時,也不能情緒用事?!薄?0年的醫務生涯對我來說是特別重要的一種塑造。醫生起碼要特別冷靜,這個東西已然是溶化在血液里了。”作為冷靜風格的重要體現,畢淑敏小說中的醫生形象都是藝術高超遇事冷靜的形象。他們深切地懂得生命的本質。他們笑傲一切殘酷的字眼,如難產、絕癥、死亡、臨終關懷等不動聲色。
注釋:
[1]余鳳高:《飄零的秋葉:肺結核文化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8月第1次印刷,第143-144頁。
[2]巴金:《七版題記》,《巴金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4月第2次印刷。
[3]劉法民:《怪誕藝術美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23頁。
[4]劉法民:《怪誕――美的現代擴張》,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115頁。
[5]賈平凹:《<人跡>序》,《賈平凹文集》(第14卷),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次印刷,第198頁。
[6]金吐雙:《<太白山記>閱讀密碼》,《上海文學》1989年第8期。
[7]張定璜:《魯迅先生》,載李宗英、張夢陽主編:《六十年來魯迅研究論文選》(上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第33-34頁。
[8]郭沫若:《契訶夫在東方》,《沸羹集》,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3年,第201頁。
[9]朱悅華:《為了生命――女作家畢淑敏訪談錄》,《市場報》1998年3月7日。
[10]吳菲:《畢淑敏訪談:最好的作品還在我心中》,《廣州日報》2002年4月5日。
篇5
《老生》以老生常談的敘述方式記錄了中國近代的百年歷史。故事發生在陜西南部的山村里,從二十世紀初一直寫到今天,是現代中國的成長縮影。書中的靈魂人物老生,是一個在葬禮上唱喪歌的職業歌者,他身在兩界、長生不死,他超越了現世人生的局限,見證、記錄了幾代人的命運輾轉和時代變遷。開頭交代倒流河及唱師的神奇,倒流河之神奇在于逆流而上棒槌峰端的石洞“逢貴必流”,唱師的神奇在于其玄乎得近妖,可以說,他就是個神話。而就是這個神話,小說開頭即處于彌留之際?!霸诳簧咸芍碜觿硬涣耍溥€靈,腦子也清白?!彼犞蠋熃o孩子講授《山海經》,聽了四天,回憶了整部書的四個故事。結尾部分,在“我念一句,你念一句”講經領讀結束后,便見唱師躺著的“內窯里飄出一團氣,白色的,像云一樣,悠然從窯洞口出去了……”唱師仙逝。當夜,“棒槌峰端的石洞里出了水,水很大,一直流到倒流河”。
片斷摘錄:
爹還說,去了要悄悄的,不要弄出響聲。但老黑快活的是罌粟開花,罌粟的花是那樣艷麗,當太陽在山梁上斜照過來,把這些花映在石壁上,有了五光十色的圖影,他就莫名其妙地興奮,大聲地吼,天上的烏云肯定要掉下一陣子雨。爹罵起老黑:你遲早會招來熊的!真的到了中秋,他們在罌粟地里和熊遭遇了,熊是按住了老黑的胳膊,老黑的一只腳還在踢熊的腹部,爹急喊:裝死,裝死!老黑沒有裝死,但也沒再動,熊就開始笑了,笑得沒死沒活。老黑是睜著眼看著熊笑,直到熊笑得暈過去了,他從竹筒里拔出胳膊,說了句:笨熊!還要拿刀砍熊掌,是爹拉著他趕緊跑了。
素材延伸:
為了生存而戰斗
影片《荒野獵人》中,格拉斯在被菲茨杰拉德拋棄之后,身負重傷的他爬出墳墓,由于喉嚨被母熊劃破,導致他喝水都困難,為了消毒他往傷口撒火藥,然后點燃。為了生存直接生吃活魚和動物的殘肉和內臟。為了避免被追來的蘇族人發現,他在激流中求生。摔下懸崖后刨空身邊被摔死的馬的內臟,然后躲進肚子里取暖。就像這樣“死”過幾次之后,他活了過來。
適用主題:生存意志;經歷;勇氣……
篇6
摘要在中國本土思想資源中,道家文化與中國現當代作家是否有契合性,這從他們的作品以及所表現出來的文學觀上可以略有體會。而道家文化的深潛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也成就了中國現當代作家的文化氣質。道家文化為中國現當代作家探索個體生命自由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能量,道家文化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文學觀念、文學精神及審美形態多有或潛在或顯在的影響,體現了文學現代化變更過程的復雜性和多元性。
關鍵詞:道家文化 中國現當代作家 文學觀念 審美形態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一 道家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地位
中國文學是中華民族思想的組成部分,而中國文學作品一直以來也深受著中國文化長期以來的熏陶,特別受儒、道、佛三家文化思想的影響和制約。但是人們一直認為,中國的文化以及歷代的文學作品,大部分是受儒家文化的影響至深,認為儒家文化占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地位,而忽略了其他文化對于中國文學以及作家的影響。實質上,綜觀歷代以來的作品,不僅僅只是表現儒家的那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政治理想模式的功利思想,也有許多作品具有與儒家文化一樣高尚的地位和恒久的話語權威。比如說道家文化的取向與儒家文化的取向恰恰相反,但它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卻十分重要。如果我們從空間而不是從時間著眼于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結構的話,儒家文化與道家文化是兩種典型的文化模式。如果我們從現代生命主義哲學的立場去考察道家文化的話,道家文化就是中國傳統的生命哲學。儒家文化致力于社會理性的構建,道家文化卻追求個體生命的自由。盡管道家文化的內部也存在著不同的價值取向,但是,其思考問題的核心卻是以個體生命自由為基點的。正是在這一點上,道家文化為中國現當代作家探索個體生命自由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能量。
歷代以來,在我們現當代文學評論里就有許多帶有濃厚的道家思想的文學批評方面的術語以及概念。如果說儒家的文化精髓是實用主義,那么道家文化對中國文學的熏陶就是一種經驗以及超脫,也正因為這樣,使得儒、道這兩種文化在物質與精神的世界里才可以繼續衍生發展。
從文學藝術領域來看,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三大支柱之一的道家文化,對中國古代以及現當代作家都有著深刻的影響,這些影響所反映的思想也很深刻地以作品的形式在作家的作品里打上了很深的烙印。古代的“詩仙”李白便是道家文化影響的杰出作家。魏晉南北朝的“游仙詩”中,神仙思想給我們后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
二 道家文化在中國現代作家身上的體現
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莊子。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經驗不同于儒家的實用主義,而是一種以思辨方式去探索把握宇宙本體、宇宙生成等問題的智慧體系。如果與儒家文化崇尚“人文”相對,道家文化則是崇尚“自然”。老子主張“道法自然”,莊子強調“天而不人”?!白匀弧本褪堑兰椅幕慕K極價值,也正是道家文化的最重要命題。在自然中,道家崇尚的是浪漫與想象。老子說“道法自然”是一種不受人為操作、干擾和改變的性質,具有天然性、自然而然性以及人類的不可介入性。這種自然性反映在現當代作家當中也十分明顯,比如魯迅與道家文化精神的聯系,就首先體現在這種對價值自然的認同上。青年魯迅在確立“立人”思想的過程中,“剖物質而張靈明,任個人而派眾數”,在對傳統封建文化和現代文明病進行激烈批判的時候,其價值尺度和道家文化的“自然”具有密切的關系。魯迅認為,“倘其不安物質之生活,則自必有形上之需求?!睂ξ鞣嚼寺髁x“自然”的認同,與對中國傳統道家文化“自然”的回歸,兩者并非偶然性的巧合,而是一種深刻的共鳴。
此外,在現代作家當中,我們還能夠看到像郁達夫那種“對大自然的迷戀,似乎是我從小的天性”,而郭沫若以詩人氣質的熱情來歌頌“物我同一”以及“泛神”就是無神,一切自然就是“我”的表現的精神張揚。更有著名女作家蕭紅筆下的“呼蘭河”,就是和道家創始人老子的哲理詩篇《道德經》里所歌頌的那種貌似柔弱,實則堅韌的“水”的自然精神有著內在契合之處?!昂籼m河”作為縈繞作家心際,哺育著作家,激發著作家創作靈感與哲思的一條“揮之不去”的“母親河”,成為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母性文化情結與尋根意識,道家思想是它的文化之“根”。
審視中國現當代文學,發現道家的這種精神方式在現當代文學這樣的語境以及現當代作家群體當中的生存十分不易。從“五四”到今天的文學發展史上,我們所搜尋的也近乎是一種大海撈針般的艱難。這種艱難并不是文學的錯,也不需要把責任歸咎于作家,因為社會發展到了近現代,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是處于一個前所未有的亂局之中,整個社會時局的喧嘩生變,現實也是一個方生未死、玄黃待定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里,覺醒的文化先驅者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以及思想,但他們大部分是為“人生派”以及“革命派”的代表,抱著救國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愿望來對待文學,使得文學在某種意義上有了政治功利的角色。他們認為政治束縛著思想,文學就應當承擔起政治的角色,不但要擔當起政治救亡、思想啟蒙的重任,還要肩負道德拯救的重任。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比起這類理想派,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像林語堂的那種對人生意識即道家的超越意識,而“京派”作家的那種“禮失而求諸野”的中國傳統式的思維方式,和在所求之野的鄉土社會中對不與世推移的人性之常、人性之美進行挽歌式的創作模式本身就是一種另類。如同他們帶了鄉土氣息的作品,“京派”作家雖然身處繁華鬧市,現代都市卻成為他們想象中的“惡之花”。我們暫時不說京派鼻祖沈從文對復歸人性的強調,其創作風格與創作行為也具有濃厚的道家文化精神,就其得意弟子汪曾祺就是受著道家影響很深的作家。從汪曾祺的作品里小說人物生活態度的曠達超脫、適性得意,就能夠深深體現出道家思想。再有《徙》中的談甓漁有著濃厚的出世思想?!稓q寒三友》中的窮畫師靳彝甫雖然過著半饑半飽的生活,卻“活得有滋有味?!?/p>
道家所表現的文化精神內核,是一種淡泊悲涼背景下的莊子的那種“哀樂不能入”的坐忘隱世情懷,面對時世變遷以及浮躁凌厲的社會,人們普遍有著不平衡的心態,這種心態決定在他們的作品里不可能與道家沾上親戚,甚至他們認為那是一種消極遁世的心境。其實他們并沒有看到人性本真所需以及道家所真正表現的更是一種對自由意志和真誠個性的張揚的這樣一種新的道家氣質。
三 中國當代作家的道家文化氣質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道家精神開始有個復興歷程,汪曾祺、賈平凹、阿城、韓少功、李杭育、馬原等作家在當代文壇喚回了道家精神,盡管他們不曾對道家精神做過深入的研究,也不曾樹起什么“新道家”的旗幟,但他們的作品足以確認:新時期一種新的道家作為一種文化思潮,已在世紀末成其波瀾壯闊之勢。對道家精神的當解,我們依然可以將“新道家”的自由精神置于世紀末的悲涼背景下考察時,也就能明顯感受到它的當代性,淡泊、靜虛也好,曠達、奔放也好,都是對浮躁心態和委瑣人生的批判,都是對自由意志和真誠個性的張揚。這種浩然正氣正是當代“新道家”區別于莊子哲學中“哀樂不能入”的“坐忘”、麻木、冷漠之氣的根本所在。
在生存日益壓迫感的重力之下,我們可以毫無疑問地從汪曾祺的作品中看出,他筆下的人生世界中并沒有作為一種完美無缺的生存方式而出現,否則,出世必將代替入世,這顯然不是汪曾祺筆下的人生。這是由道家自身特質決定的。我們知道,道家將“道”推至宇宙本源的地位,而道創生萬物依循的是自然而然的法則。因此,“自然”便作為一種規則在道家思想中占有至高的地位,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蹦敲?道家的人生哲學也只能是自然無為了。這種人生追求的極境,是超越人世的孤獨與泯滅情感的冷漠,即《莊子?大宗師》所謂:“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己乎”的境界。這種孤寂清虛的人生很難為一般人視為幸福。顯然,在汪曾祺筆下,入世與出世都沒有被作為一種理想的人生方式而占有獨尊的藝術地位,他尋找的是一種更理想的人生。
賈平凹在對宇宙人生的觀照中亦表現出對道家文化的認同,這種觀照是借助于對神仙、鬼怪、道士、隱士、女人、水等意象建構來表現的,于是形成了一個極具道家文化意蘊的意象世界。賈平凹自《廢都》以來的作品中的悲劇意識,富有濃郁的道家色彩,這既是他創作的繼續,又是他創作的轉變。這種轉變表現在對現實悲劇性的審視視角,從社會政治層面轉向歷史文化層面最終轉向道家。
同時,作家張煒《古船》中的人物隋抱樸的道家養氣之術,也正是融入了現代政治的智慧。從《古船》里我們甚至可以看出張煒的心理結構中,蘊藏著豐富的道家精神。從張煒的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本人及作品中的人物,都有著道家精神的影響并認同了道家的主要價值觀。
文學發展到了21世紀之后,文學的邊緣化以及商業化也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作家擯棄了固有的傳統,不再是為了一吐而快地寫作,而是為了寫作而寫作。后者就純粹迎合市場的需要,以金錢為樞紐。但任何一個作家一旦為了掙錢就陷入了一塌糊涂的境地。如果作家一旦陷入這種境地,他的眼里與作品里就再也看不到自然以及人性,也無法超脫自己的精神,更無法超越一切認為的束縛。這就與道家所強調的那種人與自然的合一、看重作為人的自由之構的本性、重視本體超越倫理有著嚴重的沖突。而在現代化進程中,人們的本體安全受到了威脅。在信仰缺失的現時代,讀者特別是青少年同樣面臨著普遍意義上的迷茫與失落。但是在這種背景下,卻出現了另外一種奇異的小說現象,這類小說絕大部分以中國某一古代歷史時期或超時空為背景,融合幻想、神話、武俠、勵志、愛情等多重因素進行創作,通常都帶有中國傳統的道家文化的特色,我們稱之為玄幻小說?,F代玄幻小說得以出現的文化源泉,是中國的傳統神話包括了從開天辟地到諸神戰爭等豐富的現代奇幻小說的素材。莊子《逍遙游》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毙眯≌f的體現也是在道家經典中引入了超現實色彩,它憑借古代神話志怪小說,像先秦的《山海經》、魏晉的志怪小說、明代的《西游記》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浪漫主義元素在各個時代的體現,這一特點也反映在著名的玄幻小說《搜神記》和《誅仙》中,為讀者呈現出一個另類的奇異世界,宣揚的是一種超越世事滄桑的人生感悟,是一種看盡煙花后的自省修身之態。比如《悟空傳》的結尾是百代草木容枯的意象,《大唐雙龍傳》則以主人公退隱江湖,漫步風雪漫天街頭收尾。這種超越寄托了中國道家的哲學思想精華。而《靈俠傳說》中的“這套心法把禪宗的寂滅無意和道家的有意無為兩種精神境界融合,講究的是無意無為,即是又或不是的那種玄之又玄的精神層面?!痹偃纭蹲辖饌髡f》里的:“他一直以為自己正在修煉精神力,這樣恰恰符合了道家的無為的主旨,無形中讓他避免了許多厲害的魔障?!?/p>
四 小結
從以上的分析,關于中國現當代作家與道家文化的關系,實際上也只是勾勒出一個宏觀的基本輪廓,還有許多問題有待于進行更細致地思考和探討。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道家文化在中國文學史上并沒有離開,并且總是若隱若現。
參考文獻:
[1] 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
[2] 葉玉麟:《白話譯解莊子》,天津古籍書店,1987年版。
[3] 胡孚琛、呂錫琛:《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仙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4] 劉保昌:《道家文化與中國現代浪漫主義文學觀》,《社會科學研究》,2004年第3期。
篇7
【關鍵詞】數字電視;內容產業;對策
1.數字電視發展概述
數字電視作為電視數字化和網絡化后的產物,近年在政府、媒體生產廠家等多方的大力推廣下,快速發展。電視媒體已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電視正成為眾人矚目的新的電視產業經濟增長點[1]。數字電視產業涉及內容提供商節目集成商網絡傳輸商地區有線網絡運營商或以太IP網用戶等環節。其中節目集成商基本形成以中數傳媒、上海文廣互動、鼎視傳媒三足鼎力的格局;網絡傳輸由中廣集團、中國衛通、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等運營商來運作,并輔于歌華有限、東方明珠、廣電網絡、中信國安和電廣傳媒等地區有線網絡運營商。中央電視臺、中視北方股份等雖然作為內容提供商來進行運營,但真正的內容提供商則是源頭的影視節目制作商。目前,數字電視內容的匱乏成為影響數字電視推廣的主要瓶頸,同時發展數字內容產業也是各省分享數字電視產業一杯羹的主要途徑[2]。
2.陜西省數字電視內容產業發展現狀
2.1 陜西數字電視發展概況
陜西省自2004年開始運營數字電視業務以來,經過近5年的發展,截至2009年,轉換數字電視用戶為150萬戶。雖然數字電視用戶的數量在政府的推動下有所增長,但是付費電視收費率較低,尚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電視用戶。而截至2009年,陜西省共有廣播電臺11座,電視臺11座,縣級廣播電視臺88座。全省共播出123套電視節目。其中,省臺無線節目3套,有線節目5套,西部電影集團有線電視節目1套;市級臺無線節目11套,有線節目15套;縣級廣播電視臺節目88套①。
2.2 陜西省數字電視內容產業基礎
2.2.1 影視制作能力較強,為數字電視內容提供奠定了良好基礎
廣播電影電視業的穩步發展是數字電視內容制作的重要基礎。目前,陜西省擁有兩三百家傳媒制作企業,數字電視內容制作產業潛力巨大。2009年全國獲得《電視劇制作許可證(甲種)》的機構132家,陜西省共3家,為西安電影制片廠、陜西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西安電視劇藝術中心,約占全國總數的2.27%;全國獲得《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的機構3343家,陜西共162家,約占全國總數的4.85%,如表1所示。
雖然陜西GDP位居全國第19-20位,而影視劇產量則位居第5、6位,僅遜色于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發達地區。影視作品,如電視劇年均15部、400-500集左右,如表2。
2.2.2 部分影視創作企業脫穎而出,具有一定的國內影響力
陜西省影視制作,即數字電視內容制作單位較多,作品數量也較多,部分企業脫穎而出。例如:西部電影集團是中國六大電影集團之一,在全國電影制片單位中,第一個在國際A級電影節獲得最高獎項,獲國際獎項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影片出口量全國第一。西影曾經代表了華語電影的最高成就。而西安光中影視是國內獨立投資制作發行影視作品數量最多的公司之一,是國家廣電總局批準的全國24家擁有甲種許可證的民營電視劇制作單位之一,其拍攝的《關中匪事》《軟弱》《雙槍李向陽》等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目前,省內丫丫公司、大唐影視公司、陜西金河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異軍突起,約占全省企業的90%,將成為未來數字電視內容制作的主力軍。
2.2.3 影視基地的建立為數字電視內容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
西安光中影視基地、西部電影集團數碼基地和西安曲江影視基地等紛紛投建運營。西安光中影視基地將建成西部最大的室內電影電視拍攝中心以及數碼影視后期制作中心、影視動畫制作中心、西部藝員經紀培訓中心、創意視聽工業制作中心、影視節目制作中心、國際影視制作外包服務平臺,形成年產50部1200集電視劇、1000小時影視節目的生產能力。西部電影集團數碼基地引進世界先進的影視數字化加工設備,將結束我國西部地區拍攝的電影難以在當地后期加工的歷史。西安曲江影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依托西安市影視聯盟,加快基地建設,有效整合省內資源?;亟ㄔO為未來數字電視內容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2.2.4 深厚的文學文化底蘊,為數字電視內容創作提供了可能
陜西文學底蘊深厚,文化氛圍較濃,擁有一大批優秀的文學創作人才和文學創作作品,在國內外獲得諸多獎項和榮譽。例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實的《白鹿園》、賈平凹的《秦腔》相繼獲得矛盾文學獎,尤其是賈平凹,曾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5年度杰出作家”、美國美孚飛馬獎、法國費米那文學獎、法蘭西文學藝術最高榮譽和“紅樓夢文學獎”??傊?陜西省經過千年歷史的沉淀、濃厚文化熏陶,涌現出諸多優秀的作品為影視內容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豐富素材。
2.3 陜西省數字電視內容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3.1 競爭能力一般,缺乏精品和大制作
陜西省數字電視內容制作雖然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但是廣播電視臺不少,收視率不高;影視節目制作商不少,優秀作品不多;影視劇數量全國名列前茅,而有影響力的精品制作和大制作較少。這主要是目前影視競爭不是企業數量、影視劇數量的競爭,而是質量的競爭,一個大片的票房率或收視率可能高于一個小片的百倍。大制作、精品制作,將是影視制作的必然趨勢,也是企業競爭取勝、提高獲利能力的必由之路。
2.3.2 資源分散,單打獨斗現象明顯
面對火爆的影視消費市場,新一輪影視制作投資熱潮掀起。但是業內普遍缺乏整體觀念,沒有從產業發展的高度看待產業電視,省內各個經營單位資源分散,各自為陣,單打獨斗,形不成合力[3]。內容特色不明顯,針對性較差,尤其是硬件資源共享性差,而各個單位由于自身資金制約,大型設備投入有限,致使區域整體拍攝處理能力有限。這種局面有望隨著影視基地大平臺的搭建而有所改觀。
2.3.3 融資困難,發展資金短缺
目前,民營中小企業成為陜西數字電視內容制作的主力,融資困難、資金緊缺,成為企業發展普遍面臨的問題,陜西又是經濟欠發達的省,省政府難以給予資金支持,導致企業對大戲、大制作的投入少,精品少。此外,省內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較少,企業基本都是通過自有資金來發展,無法享受如北京一樣根據劇本評估,進行銀行貸款等相關優惠政策。諸如以上這些問題都阻礙了陜西數字電視的發展。
3.陜西省數字電視內容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3.1 加強數字電視內容制作基地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以西安光中影視基地等三大基地為主要載體,加快基地建設,搭建良好的產業發展軟硬件支撐平臺,使其成為新媒體節目研發、孵化中心、技術支撐中心,提升全省、乃至西北地區的影視拍攝、制作、處理水平。同時,有效整合三大基地優勢,加大扶持力度,積極申報國家級數字影視基地,擴大知名度和全國影響力。
3.2 制定產業政策,加強產業扶持
放眼未來,長遠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力爭使數字電視內容產業企業等同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發展數字電視需要大量的資金。傳媒與資本的直接合作,更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給予的空間[4]。政府應鼓勵各類擔保基金向數字電視內容產業傾斜,引導金融機構積極向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項目開展信貸業務,通過項目評估和產業抵押等多種形式,有效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針對我省影視制作民營企業多、企業規模小、資金短缺等現狀,選取1-2個龍頭企業,重點扶持,共同探索陜西數字電視內容制作的發展之路,從而推動區域數字電視內容產業邁上新臺階。
3.3 轉變觀念,促進大制作、精品制作和個性化服務
數字電視內容產業必將走向市場細分,走向對象化、專業化、精細化,大品牌、大制作、個性化服務必將成為未來主要的盈利模式。陜西省應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立足源遠流長的陜西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并通過對獲獎或收視率高的制作適當獎勵,催生出一批富有時代特點和陜西歷史文化底蘊的大劇、大戲,大片,實現由小片、短劇到大品牌、大制作的戰略轉型,擴大陜西數字電視內容產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同時,積極推進廣播影視產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商品化,強化內容提供商或集成商的個性化建設,豐富節目內容,提高節目質量。鼓勵陜西廣電網絡集團聯合電視臺、電臺等機構共同建設集成全國節目資源、服務全省乃至西北的強大視音頻節目制作、展示、交易、運營平臺,并與省市政府加強合作,通過平臺的互動電視頻道,及時將政務信息、便民服務、教育培訓、商品信息等通過有線數字電視節目傳達給全省各地用戶,利民便民,切實豐富內容,滿足民眾需求。
注釋:
①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
參考文獻
[1]周應軍.“內容為王”:數字電視發展之路[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5,3(10).
[2]黃勇.數字電視之憂:沒有“內容”的盛宴[N].IT時代周刊,2004.
[3]高巍,吳祈宗.數字電視產業供應鏈研究[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5(2).
[4]趙興玉,張紀.突破內容瓶頸 促進廣播電視數字化、產業化發展[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4(9).
基金項目: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項目資助(No.DF0104090602)。
作者簡介:
惠調艷(1977―),女,陜西榆林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產業研究、戰略研究。
篇8
關鍵詞: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儒家文化
茅盾文學獎作品中,有許多對傳統文化尋根的表現,同時也有許多對儒家文化核心精神的展示。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本身建構這人們的民族身份認同感與使命感。不難看出,自第一屆茅盾文學獎以來,矛盾文學作品中就出現了有關于我國社會不同時期、不同題材的代表作品。但不論其歷史如何變化,都可以表現出作家想要發表對儒家傳統文化以及不同態度的認知。故而對這些作品進行分析,更加有利于豐富人們對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本身的理解,從而將我國儒家傳統文化的精髓更好地展示出來。
一、儒家傳統文化與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的關系
(一)儒家文化傳統對作家的影響
儒家傳統文化與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本身有著重要的聯系,首先就是其對我國作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究其作家前身,實際上是由古代的“士”演變而來的,所以儒家士人完全可以被當作現代的知識分子看待。而在古代時期,士本身需要確定其政治角色,并且通過相應的官僚制度來使得其履行社會職能。故而其本身就是倫理道德、精神文化的領導與楷模。從儒家文化傳統角度來看,當代作家本身也承載了古代“士大夫”身上所具有的獨特精神傳統,這種傳統最為直接地展現就是憂患意識。追隨到古代時期,孟子就曾說“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故而這種意識在當前的文學作品、文學作家身上均有所展現。
(二)儒家文化傳統對讀者的影響
儒家文化不僅對于文學作品和作家有所影響,其對讀者的影響也是直觀的,這主要就體現在讀者自身有著怎樣的文學想象。因為在當前的文學組品中,人們很容易看到現實意義的存在。比如《白門柳》中,就曾經描寫了歷史轉型時期,知識分子如何對自身的命運進行選擇。所以讀者在閱讀小說之前,往往內心已經形成了對其一定的文學想象,所以在其實際應用與閱讀過程中,更是本著作品應該貼近生活、實際的理念,故而儒家傳統文化思想對讀者的影響也是相對深遠的。
二、儒家傳統文化在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中的體現
(一)以改革小說為例――《沉重的翅膀》與《英雄時代》
儒家傳統文化在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中的體現,表現在方方面面,甚至其在改革小說方面的展現,更是使得我國傳統文化有了深層次的含義。以改革小說發展為例,其主要展現的是我國新時期進程所帶來的美好,同時也是其對傳統文化基本態度的展示,所體現的必然是作家以及當前社會文化環境的相互融合,并且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不斷進行改革與發展的展示。在這一時期,《沉重的翅膀》與《英雄時代》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兩部作品,分開來看,《沉重的翅膀》所反映的恰好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相關故事,并且針對我國現代化建設以及新時期轉型所進行的第一部長篇小書記敘。小說中所展示的事態發生背景為汽車廠整改,而這時也恰好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后,社會歷史的大轉型階段。而其中所描述的正副部長、普通工人對當時經濟改革所產生的不同態度,都成為其不同內心世界的彰顯。所以作家正是通過這一特殊時期,不同人群對待改革以及社會的不同態度,體現出改革之初,新舊文化沖擊、文明與愚昧的對接以及改革還是守舊抉擇的一種矛盾體現。而小說中為人們塑造的副部長這一積極改革的高級干部形象,實際上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我國儒家文化的獨有內涵。
而《英雄時代》也恰好反映地是改革階段的故事,這部小說描述的是黨的十五大前后的故事,其發生的故事依據與背景都是圍繞社會現狀展開的。這一時期,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還不夠健全,同時社會中一系列社會問題的出現更是使得人們在內心產生了嚴重的波瀾。那一時期,國企虧損、下崗工人不知何去何從以及社會嚴重的貧富差距,更是形成當時那一特殊時期的特殊現狀。實際上兩部小說本身都是以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社會發展狀況為典型的,所以其本身恰好是社會轉型階段的重要展示。尤其《英雄時代》中史天雄與陸小藝離婚,實際上不再是受到舊意識的束縛,而是受到了經濟的影響。故而這種觀念本身就是信仰所指導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國家利益做為其一切工作的標準與行為的準則,這也就充分展現出我國儒家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的方方面面。
(二)以鄉村小說為例――《白鹿原》與《秦腔》
提到了改革小說,那么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中還有一類比較常見的作品,其主要方向就是鄉村小說。在近些年來,鄉村小說的主要代表就是《白鹿原》與《秦腔》,并且這兩者皆可以從文化思想的角度切入,從而了解作家本身的思想態度與立場文化。
先分析《白鹿原》,去誕生于1993年,而此時恰好是我國儒家文化尋根熱潮的重要階段,此時興起的儒學熱更是使得文化界對傳統文化本身形成了一種再認識的現象。而《秦腔》則是賈平凹自身對傳統鄉土文化逐漸隕落的一種可惜,同時在這個不斷衰落的工程當中,展開了對當前農村現狀與社會實際狀況的思考。
《白鹿原》所展現的實際上是現代化進程當中,儒家文化傳統所具有的堅韌,比如其中的白嘉軒,其是典型的儒家文化人格的化身,同時也被人們稱之為該作品中塑造的最成功且最為深沉的形象。其將民族精神全部展示了出來,也使得我國封建社會維系了幾千年的傳統與精髓展示了出來。例如朱先生所指定的《鄉約》,其中“德業相勸”以及“禮俗相交”等,都是白嘉軒內心所信奉的內容,更是其精神支柱,同樣也是我國傳統儒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故而在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中,無論是處于社會發展重要階段的小說,還是社會轉型期的小說,乃至描述鄉村生活的小說,其主要展現的內容都離不開人們內心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影響,并且也真正將傳統儒家文化人格的精神魅力體現在了小說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上。
結束語: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中有許多反映儒家傳統文化內涵的部分,同時其也是未來茅盾文學獎獎項的重要標準。將儒家文化內容展現出來,有利于我國文學作品深入性研究,更有利于我國儒家傳統文化的發揚與光大。
參考文獻
[1] 毛克強.文化的解讀與文化的沖突――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評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1,03:111-116.
篇9
在這樣的一個城市,西北大學顯得有些形單影只。
西北大學在省外的名聲確實有點不夠響。在我報考西北大學時,我還不知道它究竟在哪座城市,也沒有聽說過還有這么一所大學。如果說蘭州大學是中國最孤獨的大學,我想,西北大學應該就是中國最容易被人誤解的大學?!拔鞅薄边@兩個字本身就是一個讓我們有些誤解的名詞,總是讓人想到戈壁、沙漠、風暴、干旱、黃土等,也更讓人覺得學校就在甘肅、青海等更西部的省份。上大學的時候,我經常寫些小文章投給報刊。寫得多了,有時就連回信地址中的省市名也省略了,直接寫“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然而,在收到的回信中發現有些信封很有意思。有一個信封上面貼了個“退改簽”的字條。我細看,原來信封上只寫了“西北大學”,沒有寫具體省市,從郵戳上看,這封信是從蘭州大學轉過來的。最離奇的一封信,地址寫的居然是“甘肅省西安市”。編輯是好心,只想讓信件能準確到達,卻沒料鬧出了笑話。這一則小插曲,從另一個側面或許也可以看出西北大學的尷尬。
雖然西北大學遭遇了這樣那樣的尷尬和誤解,但它從不抱怨,不慌張,只埋頭做著自己的事情,像極了這座城市:一座城墻圈住洗凈浮華的滄桑,與外界相安無事。記得我還在學校的時候,地質學系的舒德干教授正處于科研高產時期。他以第一作者在《Nature》和《Science》雜志共發表研究論文10篇,獲得了空缺了好幾年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他對古生物進化的研究使他獲得了世界級的聲譽。當北京一所著名高校想用重金挖他過去時,他只說了一句:我愛西北大學。
舒教授是個工作狂,一天十幾個小時他都在實驗室里尋找早期生命進化的真諦。有幸去過一次他的辦公室。他的辦公室就像一個采石場,桌上擺放著一塊塊大大小小的碎石,地上堆滿了一摞摞還未開封的裝滿化石樣本的木箱,屋內飄浮著細細的塵土,只有桌上的那臺顯微鏡還能時時提醒人們這是一間實驗室。就在這間實驗室里,舒德干教授從一個綠色的大保險柜中,雙手捧出那塊為中國科技界帶來無上榮譽的“昆明魚”化石,開始為我們講解這塊不起眼的石頭。難以想象眼前的這條小魚兒就是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整個脊椎動物的“老祖宗”。舒教授說,當時找化石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當地人要他們每天交300元的開采費,否則便不準開采。他們經費緊張,拿不出這筆錢來,開采工具經常被收。沒辦法,舒教授他們只好偷偷摸摸地去采,采下來后趕緊運走,否則也有被沒收的危險?!袄ッ黥~”的那批化石就是連夜運走才免遭“劫難”,要不然那位“老祖宗”便無出頭之日了。舒教授還有一個更令人驚訝的“癖好”。他經常喜歡睡覺前躺在床上想問題。他說這不僅能起到“催眠”的效果,而且還會有更奇妙的“靈感”。第二天醒來時,舒教授忽然來了靈感,就馬上從床上跳下來,找桿筆把要點記下來,生怕忘記,然后心滿意足地刷牙洗臉,推上他那輛破舊的永久牌二八自行車,開始他的工作和生活。
西北大學就如西北老農一樣樸素、踏實,面朝黃土兢兢業業地潛心學術,百年間,從這里走出的名人數不勝數,、廖仲愷、舒德干、何煉成、張維迎、賈平凹、遲子建、牛漢、雷抒雁、陳宗興、……曾被譽為“中華石油英才之母”、“青年經濟學家的搖籃”、 “作家搖籃”,位列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省部共建高校行列,這在眾多地方性大學里的確不多見。我總是想,這也許是因為西北大學面臨的尷尬讓許多學子終究要承受這種默默無聞的堅守,他們更愿意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來證明自己。經濟學家張維迎的導師何煉成在多年后回憶說,張維迎的研究生3年,除了最后一年忙于畢業論文,前兩年,大多搗鼓他的讀書會。他的大量時間,都耗費在研讀現代經濟學的原著上。一次,張維迎從外文書店買回一本臺灣的翻譯版本《中級微觀經濟學》,繁體字,非常厚,鼓動讀書會成員人手一本。一個月后,何煉成再次看到這本書時,上頭已被標注得密密麻麻。這本書,張維迎至今保留在手。如此多久仰大名的校友,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我們的自豪感。那時候我們在宿舍經常臥談,說西北大學應該合并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重新組建新的西北大學。每每聽到或者看到別人對學校的誤解和偏見,我們總是要樂此不疲地鳴不平,校史、科研成果、名師……一切都可以作為佐證。
當然,這些都只是笑談。西北大學在這樣的一座城市,終究要承受這種默默無聞的堅守。它雖然無法給予我們巨大的光環,但是西大的老師們對學生卻無限關愛。學院資料室的朱老師就是這樣。朱老師燒得一手好菜,同時具備南方的特色和北方的風味,煞是讓人羨慕。她每天早晨都給我們帶些早點和小菜。早晨起得很晚的我,常在睡夢中被她打來的電話喚醒,叫我去吃早餐。后來才知,朱老師是有意改變我晚起床、不吃早餐的習慣。朱老師最喜歡煮稀飯,往往一煮就是一大鍋。一到吃飯時間,那些中午不回家的老師就跑到她的辦公室,坐在那兒等著她把飯做好,然后瓜分干凈。夏天的時候,朱老師常給來資料室看書的學生熬綠豆湯,天天能喝到。到后來,平時幾乎不到學校來的人,也要來喝碗綠豆湯再回去。
還記得開學接新生的時候,有一個海南來的女生,第一天晚上哭得淚眼婆娑,哭著嚷著嫌西北大學條件太差了,要回家。我和幾個同學一起,在食堂安慰了她半天,情緒才算有所好轉。結果后來,她本科畢業以后,又接著在西北大學上了研究生。可見,她對西北大學的感覺終不是無可救藥。我覺得,這里的學生大都如此,剛進校的時候,怨言很多。但慢慢地,就像戀愛,就發現出學校的好來。
學校檔案:
西北大學肇始于1902年的陜西大學堂,1912年始稱西北大學,1923年8月改稱國立西北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后,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平師范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等內遷來陜,組成國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更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1939年8月復稱國立西北大學。現為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省部共建高校。學校被譽為“中華石油英才之母”、“經濟學家的搖籃”。學校是后備軍官培養首批試點院校之一。
招辦電話:029-88302211
篇10
關鍵詞:廣府方言 詞匯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97(2013)07-0026-03
基金項目:本文為佛山市順德區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廣府方言區高中生規范使用漢語言文字問題與策略研究”(編號:SD201100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姜勇軍(1976―),湖南邵陽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廣東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中學語文教師,佛山市優秀教師,順德區骨干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育行動案例研究。
一、廣府方言詞匯特點簡述
廣府方言主要分布在廣州、佛山、南海、番禺、順德等縣市以及香港、澳門等地,總計約2000萬廣府片人口使用廣府方言。
(一)單音節詞匯居多
單音節詞匯多,正是語言經濟性的體現,符合廣府經濟社會的特點。經濟社會的特點決定了廣府方言不需要太多的形容與修飾,語言簡潔明快,符合語言交際“簡明、準確”的特點。如:裙(裙子)、褲(褲子)、耳(耳朵)、靚(漂亮)、乜(什么)、(桌子)、仔(兒子)、憎(憎恨)、監(監牢)等。
(二)保留較多古義用法
在詞匯方面,廣府方言保留較多古詞古義,措辭古雅。在北方方言中,有些古詞已被廢棄不用或很少用,如粵語中的粘()、差人(警員)、箸(筷子)、渠(他)、飲茶(喝茶)、出糧(發工資)、行(走)、睇(看)、食(吃)、老母(媽媽)、企(站)等,不勝枚舉。廣府方言中的很多詞匯都可以直接在古漢語的典籍中找到來源,如晏晝(下午),“宴”古義為“晚”,如“大官丞日宴不來”(《漢書?東方朔傳》);例如語氣助詞“忌”(現常常被寫作“”),見《詩經?國風?鄭風?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又如在語法方面,修飾成分后置、在人名前加“阿”表示親昵,這些都是古漢語特征的遺留。
廣府方言詞匯中的古義保留也存在詞義擴大和縮小現象。如“走”, 現代漢語普通話中的“走”,是“行走”的意思, 從古代漢語傳承下來的“跑”義只出現在固定詞語里, 如“走馬觀花”。廣府方言仍然保持古代漢語“走”的各類義項,粵方言中還有“走難(逃難)、走快點(快點兒跑)、走走碟碟(四處奔波)、走來走去(跑來跑去)、走珠筆(光滑流暢的簽字筆)、走地雞(農家放養的柴雞)”等詞匯,“走”的詞義范圍比現代漢語詞義有擴大。
(三)語序不同
同是雙音節詞,廣府方言詞匯習慣將形容詞放在所修飾的中心詞后面,相對漢語普通話而言形成所謂的倒裝構詞結構,如:公雞――雞公、母牛――牛母、干菜――菜干等。
(四)外來語的影響
語言不是一成不變的,由于嶺南文化善于吸收和補充新內容,具有新形式的開放性,多文化特色的兼容性和與時俱進的創新性,而且廣東受外來文化影響較深,廣府方言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不少外來語或者以其譯音作為新詞。
比如:波士(老板)、香口膠(口香糖)、巴士(公共汽車)、朱古力(巧克力)、雪糕(冰淇淋)、的士(出租車)、士多(綜合商店)、波鞋(運動鞋)、埋單、搞掂、八卦、有型、走光、生猛整蠱做怪(裝神弄鬼)等。這些外來語豐富了粵語,進而隨著粵語的輻射,大大豐富了普通話的詞匯。
(五)特殊詞語表示時態
廣府方言有不少特殊詞語表示時態,順德話也有不少表示時態的關鍵詞。如“緊”表示動作正在進行,比如“我吃緊飯”;“住”表示動作在持續,如“我吃住飯”;“”表示動作完成,如“我吃飯”;“開”表示動作繼續,如“我吃開飯”。這些都與有時態的外語十分相近,仔細琢磨,十分有趣。
(六)廣府方言詞匯的輻射影響――語言“北
伐”
粵方言是時尚的代表,代表一定的文化、經濟、潮流的方向?;浄窖缘奶攸c,與強勢經濟一起影響到北方方言,甚至影響到中央媒體,激活了北方一些原本消失,但仍保留在粵語之中的詞匯。
如“企穩”,“企”等于“站”,“高企”即是指價位持續停留在較高的位置不落,且有再升高的可能,中性詞。此詞常用于金融業、股票業、物價類,如“油價高企”“CPI高企”“失業率高企”“房價高企”等。1996年《現漢漢語詞典》雖然收入了“巴士、的士、生猛、炒魷魚”等粵語詞匯,但總的來說增收的粵語詞匯并不多。2008年的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收入的粵語詞匯顯著增多,僅房地產方面就有“按揭、樓宇、樓盤、樓花、置業、物業、寫字樓、爛尾(樓)”等??梢哉f,這是粵語“滲透”的結果。
在普通話南下同化地方音的同時,粵語也在北上,影響北方地區,足可見粵語的頑強生命力。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粵語的兩大中心城市廣州和香港本為經濟發達地區,其文化產物如歌曲、戲劇等具有擴張性;二是粵語地區的本地居民堅持使用自己的方言而且代代相傳;三是粵語與普通話的差別足夠大,普通話發音難以輕易影響到粵語的發音。
二、廣府方言詞匯特點對寫作表達的影響
(一)正向影響:語言簡潔,經濟
從粵曲《寶玉訪香鬟》(根據葉紹德原曲改編)中的賈寶玉【花間蝶】可以大略看出廣府方言的這一特點。
訪香鬟;日午人困心意煩,為謁娘親當此信步行,金釧榻前倦態難展惺忪眼,人未慣,我只恨無力蔭花慰解哪玉顏,空自平添悵嘆。
寶玉【口白】金釧姐。
金釧【口白】啊,二爺,你呀。
寶玉【口白】金釧姐,睇你懶展星眸人慵,不若小憩園中暫偷閑好嘛。
金釧【口白】唉,都唔好二爺。夫人處,我、我我返上去!
唱詞中大量使用單音節詞語,保留了古漢語的特點,語言簡潔、明快,別具韻味。
(二)負向影響:詞匯不夠豐富,表達方式單一
學生長期受到廣府方言的影響,思維存在定勢,表達思想時總是想到用單音節詞語,從文學性角度來說,語言不夠細膩,缺乏豐富多樣性,不利于語言表達,不利于高考作文得高分。
三、詞匯教學策略研究
(一)培養學生主動豐富詞匯的意識
講清道理與原理,告訴學生,只有積累語言、豐富詞匯,才有多樣表達的選擇。而高考作文語言“有文采,有意蘊”是發展等級分的給分點,作文到了最后往往比的就是語言。
(二)學生自主開展詞匯對比研究
寒假期間全校學生自主開展“漫游語文世界”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少學生對廣府方言和普通話進行比較研究,他們從詞義的義項角度比較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詞匯差異,在方言和普通話詞義的對比中理性審視方言的不規范之處。
學生研究作品展示:《順德方言與普通話差異研究》
1.名詞方面
2.動詞方面
3.副詞方面
4.介詞方面
5.嘆詞方面
(三)建構誦讀材料,分層積累詞匯
建構誦讀材料,主要是選取文學作品中有定論的,匯編從文學角度“很妙”的作品供學生誦讀鑒賞,如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賈平凹《丑石》,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作品,采用多朗讀、多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多角度自主學習。
對于美文,除了多讀以外還要多動手,邊讀、邊抄、邊記憶,最后老師與學生一起鑒賞、探究。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我們重點鑒賞第1段到第5段的疊音節詞語。從表達效果上看, 它們可分為3 類:加重語氣的,減輕語氣的,增添喜愛色彩的。通過小組討論,可以得出參考答案: 加重語氣的――日日、迷迷糊糊、蓊蓊郁郁、曲曲折折、層層、縷縷、密密、靜靜、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隱隱約約;減輕語氣的――悄悄、淡淡、薄薄、彎彎、陰陰;增添喜愛色彩的――田田、亭亭、靜靜、薄薄、彎彎、曲曲折折。
(四)以“勾連法”進行詞匯教學
針對學生閱讀量、詞匯量和寫作量不夠的困難, 除了統計“經典閱讀量” 和進行“名作仿寫”以外,“勾連法”詞匯教學能幫助學生掌握與所學詞相關的多個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孤立講詞義,大量解釋詞語不同的意義,再講在不同的語境里應用的方法和形式,使學生靈活地記住詞語實際應用的形式。
“勾連法”還可以講清詞匯源流,如“莫、漠、幕、墓、暮”等同音的詞語,在語言起源上有一定的關聯性,都具備了“不要、結束”的否定意味,本源上是一個“家族”。再如:“渠()”是廣府方言中常見的代詞“他”,在古文中有其源流。《孔雀東南飛》中“渠會永無緣”的“渠”解釋為“他”;朱熹的《觀書有感》中“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亦如是。而“靚”字在廣府方言中更是用得最頻繁,它有兩個讀音,一個讀1iang,表示漂亮;一個讀jing,表示女子打扮?!逗鬂h書》中有一段描寫王昭君的文字就用了“靚”字:“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就是說王昭君裝飾艷麗,光彩奪人;唐詩人宋之問在吟詠西施時也用了“一朝還舊都,靚妝尋若耶”的詩句。這些詞都說明了粵語的古漢語源流。
詞匯教學始終是課堂教學的重點。采用經典篇目閱讀吟誦法,課堂教學采用詞匯“勾連法”,以一個詞為基點,探究詞語孳生的多向性,以“詞語套”的方式建構語族,浸潤熏陶,拓展視野,長期建構,定能使學生語言素材更豐富。積累了語言素材,再輔以名篇名作仿寫法,將可全方位訓練學生充分積累運用語言素材。
參考文獻:
[1]陳勝洪.廣東順德方言錄[M].廣州:花城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