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們范文

時間:2023-04-06 06:25: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為了孩子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人生三十多,工作近十年,越發感覺這種渴望的真切。其實,夢想是人生的終極追求,而這種追求是自己對生命的成全,不管最終達到還是不能到達,至少我們的心已無數次與之親近。看到當年批判的東西,有的或如故,有的或改觀,如故的讓我們更加清醒、更加心懷斗志,改變的給我們鼓舞,讓我們更加信心百倍。

自強者才能在現實和夢想之間搭起一座希望的橋梁。zzz同志曾經說過“打鐵還需自身硬”,要追尋實現任何夢想,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作為千百萬教師隊伍中的普通一員,我渺小而又傾慕偉大,卑微而又追尋高貴,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試圖改變自己身上的一點一滴,改變身邊的學生、同事,進而影響更大的周圍。我想用我的文字,傳播我的夢想,傳播心里的正能量,讓更多的人與我一起來——從打好自己那份工做起,從做好自己做起。馬克思曾說過: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有所作為。雖然生命中未必能有什么成就,但我心向往之。

篇2

【關鍵詞】認字;寫字;規范

寫字,既是學生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也是第一學段識字教學過程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我是一名從事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的教師,面對剛剛入學的兒童,怎樣讓他們從小寫一手漂亮的漢字呢?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寫字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的一些做法和認識。

一、認讀

新課標指出:“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是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具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現代中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讀準所寫字的讀音,這是前提。我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先讓學生認識這個字,再組詞,用這個詞練習說話。讓學生在今后的寫話、寫作文時少寫錯別字。還要讓學生把漢字基本筆畫名稱認讀清楚。如:“—”橫、“︱”豎、“/”撇、“﹨”納、等比較簡單,是一筆,而“乙”橫折彎鉤、“”橫折勾、“乚”豎彎鉤等,在寫時中間沒有停筆是一筆寫成的,所以也稱一筆。認清筆畫,對學生后面學數筆畫和查字典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仔細觀察

寫字前,應該讓學生認真觀察該字在田字格中的具置,這是寫字之前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寫好字的關鍵環節。這一點,人們往往最容易忽視。不同的年級側重點不同,一年級的孩子由于年齡小、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有限,觀察的重點應該放在生字的筆畫和筆順上。讓學生觀察每一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即從哪里起筆、在哪里收筆,在觀察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找準關鍵筆畫。書寫時運筆的輕、重、緩、急,以及頓筆、筆畫舒展等要到位。同時,還要掌握漢字的筆順規則。有時學生在寫字時隨心所欲,想先寫哪一筆就寫那一筆,寫出的字就不美觀。為了糾正這個毛病,于是,我就教學生說順口溜:先橫后豎,先撇后納,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先里頭后封口,先中間后兩邊。這樣,寫出來的字就比較規范了。

三、規范板演

教師的范寫很重要。示范是寫字教學的先導 。教師的示范符合直觀性教學原則。教學中,教師對例字進行范寫,示范過程中,教師要邊演示邊講述:這個字是什么結構,第一筆在田字格的哪個部位落筆,每一筆畫的名稱、運筆方法以及筆順等,使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及時講解一些字體的結構,還要注意的是有些獨體字變成部首時發生了變化,如“牛”變成“牛字旁”時,第三筆“—”橫,變成“/”提;“木”變成“木字旁”時,“﹨”變成“、”,寫得窄一點,才能給字的另一邊讓一點兒位置。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僅僅范寫還遠遠不夠,學生必須仔細聽,注意觀察,逐漸掌握其寫法。

四、學生練寫

對于小學低段的孩子來說,寫字似乎有點枯燥無味,要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寫字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寫字。人教版教材語文第一冊的寫字部分的編排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數量少 ,每課的習字量只有3-4個漢字,且都是按字形規律編排的筆畫簡單的獨體字。在學生仿寫的時候必須注意力集中,看準田字格,筆畫應該寫哪里,準備好了再下筆。等下筆后,力求能夠做到寫正確,寫端正,寫整潔。學生的臨摹并不能一步到位。因為,小學生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夠發達,學習興趣也難以持久。過多的書寫不僅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有害,還會影響孩子寫字的興趣。所以,每課的字,每個寫2--3遍。自己覺得寫得好的,可以少寫幾遍,自己覺得寫得不滿意的,就可以多寫幾遍。練字貴在精,而不在多。因此我在教學中,堅持一個“少”,保證一個“好”字。同時在訓練時要有度,要注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不要感到寫字是負擔,真正感受到寫字的樂趣。我要求學生寫字時做到:頭正、肩平、身直、背平、腳穩、胸離課桌一拳,眼離書本一尺,手離筆尖一寸。在這一過程中,要提醒孩子們千萬不要圖快,必須一筆一畫學寫字,還要提醒孩子們注意寫字的姿勢和握筆的姿勢,從小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五、及時評價

篇3

一、把班級的管理權還給學生

傳統教育中,師生普遍把當班干部看成是一種榮譽和信任,認為班干部在班級享有“高人一等”的地位。班級中的學生往往形成了兩個階層――作為管理者的班干部階層和作為被管理者的普通學生階層。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在班級進行了三種嘗試:一是增加班級崗位,幾乎每個學生有崗可上;二是實行班干部輪換制,每半個學期調整一次班干部,誰想當班干部自己申請,若是多人申請同一職位則由同學選舉產生。三是實行“一日班主任”制度,每人輪流當一天的小班主任,負責這一天班級的日常工作,及時發現班上的各種好人好事或出現的問題,處理突發事件,并對一天中的班級情況做一個總結。這樣,班級中每個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讓每個同學都參與班級的管理,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時時有事做”,達到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集體自己管”的局面。把管理的權力還給學生后,班級不再有明顯的兩個階層,學生也不再把班干部看成是特權階層,而把它看成是為班級服務的一種崗位。每個學生都能“上”能“下”,共同參與班級管理,這樣,既給學生提供了各種鍛煉的機會,也對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大有裨益,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和協作精神。

二、把建設班級文化權還給學生

教室是知識的殿堂,思想的熔爐。優美、整潔、富有教育性的班級環境文化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溝通師生的心靈,激發教與學的積極性。其實,在有限的教室里蘊含著無限的人文教育資源。學生是班級的主人,教師應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他們的智慧,用他們自己的雙手來創設具有文化底蘊和自己特色的教室環境。一個學生愛不愛自己的班級,對班級有沒有深厚的感情,與其在這個班級的付出和獲得的多少有直接關系。如果他在班級建設中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感情,留下了美好的故事和回憶,結下了深刻的友誼,體驗到自己的重要,感受到成長的快樂,那么他心中就一定裝著班級、同學和老師,就一定把班級的榮譽看得很重,一定會努力做一個讓“班級有你更好的人”和“班級離不開的人”。教室環境布置要能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氣息和強烈的歸屬感、榮譽感。如別致的圖書角為學生了解課外知識,拓展知識面提供了“窗口”;“學習園地”“宣傳欄”“佳作欣賞”“我有一雙巧巧手”“群星燦爛”等反映了學生多姿多彩的生活;“我的心愿”“光榮榜”“競賽欄”等,激勵學生不斷進取,頑強拼搏;班級衛生公約、“日常規范”、安全須知等,有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

三、把班級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

學生的自我意識、自律能力和對自我發展的認識與追求,與他參與的實踐活動后的反思和他人的評價密切相關。實踐證明,學生就是在從他評轉向自評的過程中逐漸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我們對班級評價的改革,主要做了三點:一是變“一元”為“多元”,不再以分數、名次為單一標準,而實行多元化。以思想道德、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特長發展、創新能力等多方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二是變固定周期制為“即時和周期相結合”。不單采用學期末的“三好學生生”“優秀班干部”“優秀少先隊員”等常規優秀的評價,還建立起“日評”“周評”“階段評”,對班級值日工作或其他崗位及時進行評價反饋;特別是我們重視“一事一評”的形式,對運動、競賽、作文、表演或好人好事等,事后立即進行單項評價,表彰獎勵優秀學生;三是變“單維”為“立體”,把原來的班主任單維評價,改為自評、組評、全班評、教師評、家長評等各種相關因素的全面參與、構建起立體多維的評價模式。同時,在把評價權利還給學生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方向性的引導,教育學生要學會多看別人的優點,努力營造友愛、融洽的集體氛圍。

四、把處理班級問題的權利適度還給學生

學生作為班級的主體,理應享有處理班級問題的權利。但是,由于受傳統師道尊嚴的影響,我們班主任往往一個人說了算。在班集體建設中,如果我們能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問題交給學生,使其經歷問題處理的過程,充分認識問題的本質,進而反思自己和身邊的實際,改正和完善自己的言行,則對學生的成長有著極為深刻的意義。因為問題處理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真實的教育過程。其實,學生之間的許多問題,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復雜。學生與學生更容易溝通交流,更容易產生共鳴。我們的不放手,很多時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束縛。

篇4

1 充分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打開知識寶庫的一把萬用萬靈的鑰匙。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鑒于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要求我們數學教師精心設計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帶著快樂的心情積極參與到探究數學知識及蘊含的原理的活動中,使之在愉悅的環境下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如學習圖案美時,媒體展示世界各國——美國、加拿大、瑞士等國家國旗圖片,接著引入——你認識這些國旗嗎?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一語吊起學生的好奇心,而急切想知道答案。又如學習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時,我利用兒童的童真導入新課——同學們對電視劇《西游記》可說是百看不厭,你最喜歡《西游記》的那個人物?孫悟空!孫悟空!那么,你為什么喜歡他呢?孫悟空的金箍棒厲害!一會能變長,一會能變得很小。那么,它能長到多少?又能短到多少呢?今天,我們一起隨著孫大圣做一個甜甜的夢,將金箍棒變化短長,好嗎?好!學生的回聲響亮。由于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課堂效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2 語言形象詼諧風趣,激情共振活躍氣氛

對于數學課,特別是低年級課本的設計都與生活極其貼近,趣味性強、圖文并茂,并且注重情景教學。但如要很好的將知識教給學生,使創設的有效情境運用自如,語言表達尤為重要。因此教學中語言必須形象、生動、幽默、風趣,使學生時刻保持新鮮感。教學中應注意語言的表達技巧,把握語言的準確、生動、新鮮和富有生活氣息。如學習一百內加法時,“仨加仨,倆加倆,七十二加十八”,同時引導學生就一百內的數找竅門,這樣,能進一步培養和激發學生喜愛這門科學的持久的穩定的學習熱情。學習10的分成時,我引導學生找規律——9和1,真淘氣,7、3、8、2也調皮,吹6升4(6像哨子,4像小旗),小手小手真伶俐(讓學生搖動小手,像是把10分成5和5)。因為形象生動的語境自然而然引領學生進入主動思考分析的樂學情景。學習乘法口訣時,我用兒歌引領——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接著讓學生們自己說)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四只青蛙四張嘴,八只眼睛十六條腿。(我接著說)撲通撲通跳下水。實踐證明,詼諧風趣的語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輔手段。另外還可用歌曲、故事、歇后語等表達或經提煉修飾后運用到教學中,以輕松、愉悅、自然的方式,往往使學生在歡笑中記住了知識的要點,又提高了課堂效率。

3 分層教學鼓勵評價,強化學生學習興趣

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欲望,希望受到老師的夸獎,尤其是小學生。當你用問題情境去引導學生的學習時,他們便顯得活躍積極,爭先恐后。此時,老師不要吝嗇夸獎與贊美。教師的贊美會使學生產生快樂、滿足、自豪等積極的情緒體驗,強化了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信心,更是推動學生繼續學習的有效力量。學生參差不齊,同樣的教學活動,不同學生掌握程度不同,有的卻重復多遍還處于迷茫中,長此以往就成了所謂的“差生”。對于他們,教師就要有耐心,適時在課堂上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的機會,微笑著鼓勵表揚,使之揚起自信學習的風帆。在課堂上我經常留心觀察這些學生,有迷茫的神情就用眼睛注視著他們再講一遍,適時技巧性的情境設疑,當他回答對了就微笑著豎起大拇指“你回答的真棒!聽講非常認真!”由此可以鼓舞他們使之產生自我滿足感,重拾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同時也可以適時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給學生以自由的空間。當提到的問題受到老師的表揚,他就會不由自主的去發現問題,能夠發現問題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選擇了以學生操作為主,引導發現,小組交流等方法優化組合,有效的體高了課堂效率。

4 走進生活聯系實際,營造和諧數學課堂

篇5

21世紀的孩子們,生活在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他們看似幸福,無憂無慮,不愁吃,也不愁穿,甚至有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事實上,他們卻被另一種無形的壓力奪去了本該屬于他們的那一份快樂!在幼小的他們面前,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有恨鐵不成鋼的老師。這兩座“大山”就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再加上繁重的作業,深奧的學科知識,更讓他們不堪重負,于是,他們漸漸地產生了疲憊感。在他們忙于應付各種作業的時候,在他們為教師和家長給予他們的各種批評和對他們的失望感到難過時,快樂已經悄悄地從他們身邊溜走了!走近他們的心靈深處,我們會發現:有的時候,他們或許真得分不清自己到底在為誰而學習,為誰而生活?

快樂拋棄了我們的孩子們,讓他們愁眉不展,那么我們該怎么讓他們重拾那一份閑適,成為傳遞快樂的火炬手呢?

一、“我”攜快樂,點燃快樂之火

“一只貓學會了狗叫。有一天,它在老鼠洞口汪汪直叫。老鼠以為是狗來了,探出腦袋瞧了瞧。趁此機會,貓一把抓住老鼠,美美地吃了一頓。飽餐之后,貓舔舔嘴巴得意地說:‘學一門外語真好!’”這就是我在班隊課上給孩子們講的一個小故事。孩子們聽后,不禁開懷大笑起來。面對他們神采飛揚的笑容,我不禁也被他們感染了,反問道:“貓都知道學一門外語真好,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英語呢?”聽了我的話語,孩子們的笑容便多了一份思考,我知道他們在笑聲中有了一份感觸。之后,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居然也高了起來。真好,有一份快樂真好。原來,快樂是可以傳染的。我可以把的快樂傳遞給他們 ,點燃他們的快樂之火,用這份快樂可以感動孩子們!怪不得以前經常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想來是這么回事。攜快樂周游孩子之中,讓快樂的種子隨風飛揚,何樂而不為呢?從這之后,我學會了快樂,努力地讓自己成為一名快樂的老師。于是,在我的嘴中,也經常能冒出很多有趣的、發人深省的小故事,使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中受益匪淺。

1.讓批評也綻放笑容

孩子畢竟是孩子,犯錯仿佛是他們的天性。而犯錯之后,他們的心情也格外沉重,因為他們知道接下去勢必會受到老師的一頓夾雜教育的批評。這時的他們就像被霜打過了一樣,一點生氣也沒有。不管自己錯沒錯,先道了歉逃之夭夭再說。可想而知,這樣的批評看似效果明顯,實則一點效果也沒有,只是在無形之中拉開了彼此的距離而已。我們該怎么讓學生從心底內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真正地接受教育加以改正呢?我想,不妨也讓批評快樂起來,綻放出笑容。記得一次早讀課上,孩子們都在專心致志地讀著英語。一個孩子卻在座位上擺弄著橡皮,把橡皮從桌子的一角推到另一角,然后拐個彎,繞著作業本轉圈。那塊橡皮,在他們看來就像一輛賽車。看到此景,我不由地怒火中燒,可細想之下,還是壓住了自己的滿腔怒火。我走到他跟前,輕輕地說:“當心,別開到山溝里去。”此時的他玩得正投入,不禁被我嚇了一跳,連忙本能地用另一只手去保護他心中的“愛車”。過了一會兒,才發現在他面前說話的是老師,連忙抓起橡皮往書桌里送。“橡皮又沒犯錯誤,更不是犯人,干嘛藏起來啊?”我一邊說,一邊拍了拍他的肩膀。他不好意思地看了一眼,迅速拿起書本開始讀英語,讀得很專心。看來,幽默的批評反而會讓我們有一份意外的收獲,也會讓我們收獲一份意想不到的快樂。

2.讓表揚更帶上笑顏

受到表揚,必定是孩子們最值得自豪的事情。可是,當孩子們做了好事,滿懷希望地等待我們的表揚,得到的往往只是我們肯定性的一句簡短話語。仔細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孩子們的眼眸頓時會變得暗淡無光。本該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啊,我們為什么就不能讓這一份快樂洋溢出來呢!那次上完美術課,垃圾筒里的廢紙堆得像小山。我看到秦吉和陸升搶著去倒垃圾。過后,我把他們兩個隆重地請到講臺前,像記者采訪那樣問他們為什么這么做,并請同學們也說說他們倆為什么要這么做?結果,大家都說他倆是把班級放在心里,關心同學等。最后,大家為這兩個孩子送上了最真誠的掌聲。這讓我感到了一種無言的快樂與欣慰。也許,帶上笑顏的表揚更是一種表揚吧!

二、“你”攜快樂,重塑快樂生命

英國作家薩克雷曾經說過:“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這句話真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我們的心靈。它告訴我們對生命、對生活、對大自然、對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心靈會得到不斷凈化,生活也將賜予我們燦爛的陽光,使我們永遠保持健康的心態,完美的人格。看來,快樂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是我們一直在遺忘它而已。是時候,重拾我們早已丟失了的那一份快樂了,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傳遞快樂的火炬手。

1.學會發現,尋找快樂

我們細心觀察,用心發現,快樂其實無處不在!我讓孩子們帶著自己的那一雙慧眼和那一顆“敏感”的心走進生活,去尋找身邊的快樂。他們聽了我下達的命令,紛紛行動了起來。一段時間下來,成果喜人。有的學生在家中捕捉到了一個個令自己快樂幸福和感動的瞬間,他們發現原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以及身邊的每一個親人都在以一種特殊、微妙的方式關愛著自己;有些學生在學校里采拮到了一大盆快樂,他們在和伙伴們的彼此幫助中,感受到了深厚的友情,體會到了朋友的真正內涵;也在自己的學習中感動了自己,發現一切付出皆有回報,只是這份回報大小不同而已,但滋味都很甜;有的學生走上社會,走進大自然,吮吸花草芬芳,觀賞城市景觀,體驗家鄉巨變,也汲取到了一份又一份與眾不同的快樂……

2.七嘴八舌,重溫快樂

“把我的快樂傳遞給大家,做一個傳遞快樂的火炬手,與大家一起分享快樂。”這樣一來,是不是會讓我們發現更多的快樂呢?是不是會讓我們體驗到各種滋味的快樂呢?孩子們在我的號召下發現了多姿多彩的快樂,著實豐富。當他們咧著嘴,笑呵呵地講給我聽的時候,那笑容著實讓我為之一動!是的,此時的孩子們發現了快樂,也學會了感恩,并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觸碰著快樂,讓快樂之花綻放得更加鮮艷奪目。可那只是他們一個人的快樂,少了交流,不免顯得有點單調。由此,我想到了,在我們班隊活動課上,讓他們一起七嘴八舌地來聊聊自己的心中的那一份快樂。你聽,有的孩子說:“我還在睡夢中,媽媽就起來打著哈欠為我準備營養豐富的早餐,原來愛美的媽媽那煩惱的眼袋就是為我而生的!我覺得很對不起媽媽,媽媽的愛給我快樂,我要報答媽媽!”有的說:“我沒帶尺子的時候,我的同桌把她的一把新尺子毫不猶豫地一掰為二借給我,我真的很感動!”“有一次,我生病了,老師陪我去看醫生,還為我補課,我覺得在學校很幸福!”……

3.齊心協力,共創快樂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這話同時也在暗暗地提醒我,一個人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大家快樂才是最大的快樂!是的,擁有快樂,享受快樂,我們更要學會給予快樂,創造快樂。當我把這一想法說給我的孩子們聽的時候,不曾想得到了他們的熱烈支持,原來他們也覺得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更多的快樂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說干就干,我指導我的孩子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保護自己的眼睛做起,從幫助周圍的同學做起,來感謝生命給予自己的種種快樂。節假日,我還會帶上他們去附近的孤兒院,用他們幼小的心靈給孤兒們的心靈注入一股暖流。在那里,他們會展示自己的所有才華,載歌又載舞,同時也會和他們一起做做簡單的小游戲,笑聲朗朗之余不免播散了快樂的種子,讓他們也能綻放可愛的笑容;在那里,他們也會更懂傳遞快樂的重要性,覺得這是一種神圣的使命!每次回來,孩子們總會若有所思,一問才知道,這讓他們覺得更沒有理由不對生活心存感激,不讓自己快樂起來!或許,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篇6

告別初入行業的青澀,現在許多畢業生已經成為業內大名鼎鼎的人物。

關于李華,關于葡萄酒學院,他的學生們有話要說。

1

崔彥志:我們就像哥們一樣

李華老師1986年初回國,他比我們第一批學生就大五六歲,課堂上給我們上課,課下與我們一起打球、玩牌,我們相處得非常融洽和諧,就像哥們一樣。我們沒有現成的教材,李老師一邊上課一邊整理講稿,課程結束后才印出一本本的油印教材。那時李老師頭發很長,身體消瘦,可能與辦學初期的艱難困苦及付出的巨大精力有關。記得有一次上品嘗課,突然一聲酒杯破碎的清脆的聲音,我們抬頭一看,李老師已經摔倒在講臺上,原來是因為李老師低血糖,身體過于虛弱。對此我記憶猶新。

能夠成為葡萄酒學院的名片,李華老師憑借的正是對葡萄酒和葡萄酒事業異乎尋常的喜好與熱愛。李華老師用其敏銳的洞察力和高瞻遠矚的膽識和氣魄,以及其堅忍不拔的毅力和開拓創新的能力,為我們打造了葡萄酒教育的標桿,更書寫了國產葡萄酒艱苦發展的20年歷程。

葡萄酒學院獲得了WSET的1級和2級的培訓資質認證,是學院與國際接軌的開始,更能發揮學院的優勢。但這并不意味著學院永遠不推出自己的培訓體系,待時機成熟,內外條件同時具備的時候,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推出自己獨特的更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培訓體系是完全有可能的。與時俱進、取長補短才能讓中國的葡萄酒教育更加成熟,才能讓葡萄酒學院走得更加長久。

崔彥志:

朗格斯酒莊(秦皇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首席釀酒師;1988年畢業于西北農業大學園藝系葡萄栽培與釀酒專業;1992年9月~1995年6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系攻讀碩士學位;國家一級釀酒師,一級品酒師;中國酒業協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國家葡萄·葡萄酒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級評酒委員 。

2

王煥香:沒有事業的生活是乏味的

和法國的波爾多葡萄酒學院、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大學葡萄酒學院類似,西農葡萄酒學院建立的葡萄酒工藝、葡萄酒營銷專業的教學體系,為中國葡萄酒產業輸送了大量的專業人才,為現代葡萄酒行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我印象中,李老師在科研、教學方面非常嚴謹,他講課邏輯清晰,思路開闊,最讓人感到神奇的是,他最后的結束語永遠和下課鈴聲同步。他也是一位率真的人,有一次他去參加行業會議,因為在外表上不拘小節的問題被賓館保安人員當做“二道販子”擋在了門外,最后參會人員才為他解了圍。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讓我想起李老師的畢業贈言,“事業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沒有事業的生活是乏味的。”

對于葡萄酒學院獲得了WSET的1級和2級的培訓資質認證,我認為應該做自己的培訓體系,建立中國的葡萄酒認證機構,也希望學院能越來越好。

王煥香:

1988年畢業于西北農業大學園藝系葡萄栽培與釀酒專業,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國家級評委,正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總釀酒師、總工程師。

3

楊雪峰:學以致用的好老師

當時選擇進入葡萄酒學院挺偶然的,今天回想起來,這個選擇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和李老師接觸比較多,不僅是師生關系,我本人也是他的師弟,平時會在一起踢球,我們還是牌友。李華老師平易近人,上課形式比較新穎,注重交流,講的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穿插很多實際操作,包括國際化的理論研究和行業動態。年輕有為,學術精湛,學以致用,能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是李華老師在專業技術上的突出表現。

葡萄酒學院能發展到今天,離不開李華的悉心經營。從一個專業發展成專門學院,這讓我們感到欣慰,驕傲。

當然學院也有一些工作需要加強,我建議讓學生多到國外走走,多學一些國外的葡萄酒知識,這樣工作起來會更得心應手些。另外,像澳大利亞、法國等國家的葡萄酒學院都有校辦工廠,這樣方便進行現場教學,希望學校能從這些方面做些調整,因材施教。

衷心祝葡萄酒學院事業會越來越好,師長們健康、年輕,也期望學弟學妹們能學以致用,在各自的崗位上貢獻力量。

楊雪峰:

1990年畢業于原西北農業大學葡萄栽培與釀造專業,中糧華夏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國家級評酒委員。

4

黃建清:中國葡萄酒夢鍛造者

懷著對國家、民族的熱愛和使命,李華老師毅然決然回國,開創了葡萄酒發展的新局面。我認為李老師是一個偉大的人。他承載著中國人對葡萄酒的一種夢想,如同 “中國夢”,作為實踐中國夢的一員,李華老師付出了太多。

這么多年以來,李老師仍親歷親為,不斷將事業推向前進,李老師將他的知識同中國國情結合,對中國葡萄酒的發展方向以及對不同產區的定位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李老師對待學術科學非常嚴謹,他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的教學方式讓每個人受益匪淺,那時沒有課本,上課要記筆記,上李老師的課大家的筆記通常都是最多的。從實習到工作,我一直和李老師保持聯系,他工作仍是嚴謹細致,一絲不茍,這對我影響很大。

90年代,李老師推出以他名字來命名的酒,推動了當時行業的正確發展。在當時國情下,此舉冒著很大風險,一旦不被認可,或許就是身敗名裂。他總是身先士卒,率先實踐。

他把取得的成績當成分內事,從未驕傲自滿,始終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感覺他就像哥們、朋友一樣,很隨和,很真實。

祝愿學院能學氣健康,發展良好,繼續為葡萄酒事業貢獻,實現共同的中國葡萄酒夢。

黃建清:

1992年畢業于原西北農業大學園藝系葡萄與葡萄酒專業,曾任西安市秦嶺野生葡萄酒廠技術廠長;吐魯番樓蘭酒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兼總釀酒師;河北海亞灣國際葡萄釀酒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兼總釀酒師;現任內蒙古陽光田宇葡萄釀酒有限公司總經理。

5

李新榜:以國際視野,服務中國葡萄酒行業

在中國的每一個酒廠酒莊,在葡萄酒市場銷售培訓的一線,都有葡萄酒學院學子們辛勤的身影。葡萄酒學院的發展黃金20年也是中國葡萄酒黃金發展的20年,也為世界葡萄酒的健康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現在,我的使命是將世界最好的軟木塞提供給釀酒師,幫助釀酒師根據自己的葡萄酒類別搭配不同技術要求的軟木塞。

直到現在,李華老師也一直關注和鼓勵我從事的工作。他認為將國際最先進、最前沿的釀酒產品提供給中國葡萄酒生產領域,服務于釀酒師,服務于產區一線,使國內葡萄酒產業和國際保持同步,是一項非常有意義和重要的工作。

李新榜:

1999年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萄酒和果酒國家級評酒委員。從事過10多年的葡萄釀酒技術服務和輔料銷售工作,現為法國維卡橡木桶集團(VICARD)中國首席代表和葡萄牙阿莫林軟木塞(AMORIM)區域銷售代表。

6

張言志:李華老師教學嚴肅,生活自由

也許逃脫了大家對葡萄酒工作者的一貫“洋氣”的印象,殊不知“大杯喝酒,大塊吃肉”才是這個圈子的真性情,李華老師也不例外。他課堂上認真、苛刻的教學態度,課下關切、指導的朋友作風,讓李華扮演著 “亦師亦友”的角色。學院承載著李華老師“從零開始學院”的艱辛和舍棄自身利益的“舍小家為大家”的夢想和堅持。

隨著學院畢業生走上社會,中國葡萄酒行業開始有了一群稚嫩但充滿活力的力量。記得最初實習或者找工作時,行業對他們還新奇和陌生,但現在他們已經成了行業“脊梁”。

面對日趨成熟的國內葡萄酒市場,葡萄酒學院也迎來了新的挑戰。我個人希望學院未來可以推出自己的葡萄酒愛好者教育體系,學院作為行業教育的引領者,責無旁貸。

張言志:

西農葡萄酒學院第二屆本科生,1995年入校,1999年畢業,2002-2005年留學法國波爾多第二大學葡萄酒學院、波爾多第四大學經濟法律學院。2005年回國工作,曾擔任法國酒王帕圖斯Petrus家族中國首席代表,現任北京酒易酩莊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7

劉震:他為葡萄酒獻出所有

上學時,李老師身兼數職,工作量非常大,有一個這么了不起的校長,對我們來說激勵很大。畢業后每次見面,他都會和大家深入交流對一些問題的看法,這對我的思路和開展工作大有裨益。什么是導師?不是簡簡單單的上課,而是在你心里點亮了一盞燈。從最初的困難階段一路走來,李華老師的堅持和執著深深打動著我,也讓我堅定了在這個行業走下去的決心。

他對事業的堅持還體現在不懈地學習和研究,對一個產品和屬性,從釀造、微生物、營銷他都有很高的造詣,這些都源于他的不斷學習。他是一個能為葡萄酒獻出所有的人,一直在進步,永遠走在最前沿,引領著行業發展。

上大學時有一句話,“今天以葡萄酒學院為榮,今后葡萄酒學院以我為榮。”這句話,我認為應該這樣來講,任何時候葡萄酒學院的人出去以后,不管從事什么職業,都會驕傲地說,“我是葡萄酒學院畢業的,我是李華老師的學生。”希望學院越辦越好,培育出更加優秀的學生。

劉震:

葡萄酒學院第三屆本科畢業生,曾任上海建發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現任BV酒莊集團中國區總經理。

8

郭明浩: 格局小的人,舞臺不會大

值此建院20周年之際,為母校送上最真誠的祝福。中國葡萄酒近20年的發展軌跡,也同樣是葡萄酒學院的成長之路,兩者相輔而行。

作為中國第一所葡萄酒學院的創立者,李華老師無疑是這所學院的名片,能夠成為教育先行者和行業引領者,憑借的是當初對行業的熱愛,熱愛不是嘴上說說,不是每天晃著酒杯,沉醉于奢華的美食、醉人的美酒,熱愛也意味著田間案頭的枯燥,更意味著忘我的投入和遠超常人的付出。從三十年前,李老師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著眼的就是整個葡萄酒產業,這種理想和胸懷,尤其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正所謂:格局小的人,舞臺不會大。

李華老師不拘小節,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其實更喜歡喝啤酒。李老師也很喜歡運動,比如和學生一起打籃球,揮汗后一起喝啤酒吃烤肉,那是非常開心的事,當然,沒有人能比李老師的酒量更大。那些日子也是我參加工作以后最懷念的時光。如今,國內的產區協會、科研機構、生產企業或貿易公司,都遍布我們學院的兄弟姐妹。每個畢業生,就像學院播下去的種子,無論撒到哪里,都會生根發芽,長成一棵新的葡萄樹,釀成香醇的葡萄酒。每個畢業生都是葡萄酒學院的名片,平時大家都在盡自己所能為學院的發展盡力,涓涓細流能匯聚成江河,我們會一如既往地為行業不斷提供正能量。

李華老師推出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葡萄酒,是不斷探索創新的好彩頭,就像葡萄酒學院獲得WSET的1級和2級的培訓資質認證一樣,“變化”首先是件好事情。

郭明浩: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98級本科,2002級碩士。現任保樂力加中國葡萄酒資深推介經理,負責集團旗下產品的全國培訓推廣工作。新浪微博“Charles-郭校長”博主,是《WINE葡萄酒》、《Le VIN 環球美酒》等雜志的撰稿人、酒斛網等行業網站的專欄作者。

9

王慶偉:先做合格的人,再做技術

李華老師是一個和藹可親、兢兢業業的人;作為葡萄酒界的先驅,他忠誠于教育事業。他為中國葡萄酒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不愧為中國葡萄酒界的先驅。他的心中只有葡萄酒,只有教書育人。

李華老師教學嚴厲,但不失親和,治學嚴謹。我們在校期間,感覺真像是象牙塔里的孩子,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不會被外在事物干擾,這是很幸運的。我切身感受到他對工作的細致縝密和對學生的耐心教導。那是一次集體的交流匯報,我向李華老師呈上資料和一些實驗數據,他隨后帶我去辦公室,翻出來很多已經發黃的記事本給我,上面他的記錄條理清晰,數據完整,他耐心地指導讓我在專業知識上受益很大。

李華老師一直教導我們,“要先做合格的人,再做技術,技術不是第一位,做一個合格的對社會有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這句話我牢記在心,李老師的話需要一生一世去踐行,也將是我事業發展的座右銘。

王慶偉:

2006年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獲得發酵工程碩士學位,曾擔任泰國永盛昌公司經理;目前山西戎子酒莊有限公司總經理,全面主持酒莊工作。

10

周美幸:精湛的知識讓我們終身受益

當年誤打誤撞進入了這個行業,首先要感謝李華老師當年學成歸來創立這所學校。在本科學習期間,我們雖然很少聆聽李華老師的課,但我們使用的課本,品嘗用酒,以及課程設置,都凝聚著李華老師的心血,這對我后來的繼續深造和工作有很大幫助。

在學習期間,我們熟悉了葡萄酒的原料生產、釀造工藝、分析檢測、設備維護,以及市場開發的基本技能,還要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提升自己。畢業后我又學習了WSET,拿到了DIPLOMA文憑,成為菲斯樂加葡萄酒培訓中心的負責人。未來的路很長,但是學習永無止境。或許未來我無法成為李華老師那樣的人,但是我會學習并延續李華老師對葡萄酒精益求精、執著的精神,將葡萄酒事業發揚光大。

畢業后,在葡萄酒行業的各個角落,我們都會看到葡萄酒學院同學們的身影,走到哪里,都有葡萄酒學院的同學會,這個圈子團結和諧,希望為葡萄酒的明天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周美幸:

2007年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2008年開始學習WSET,2010年取得英國WSET中國授課資質,現在正在學習WSET,最高文憑DIPLOMA。目前是菲斯樂加葡萄酒培訓中心的負責人。

11

鹿青日:國際化辦學理念成效顯著

隨著學院開展的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加之學院領導的努力和葡萄酒學院學子的進取心,目前在世界主要優質葡萄酒生產國工作和學習的院友越來越多。2013年,在院領導的推動下,法國校友會在波爾多成立。作為葡萄酒之都的波爾多占據地利人和,波爾多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Vinexpo),波爾多國際葡萄酒設備展(Vinitech),波爾多期酒周,名莊酒周末,Bordeaux Tasting等葡萄酒盛會的舉行吸引著來自不同國家的校友。每逢盛會,校友們也往往會歡聚一堂,一起分享學院和同學老師的最新情況。

葡萄酒學院法國校友會是個團結友愛的團體,學習和專業上互相請教,生活和工作上互相幫助。大家有困惑但是對未來卻充滿信心,意氣風發,我們感謝老師們的教誨和幫助,祝福學院的明天,也祝福所有的法國校友和海外校友:Bon courage,加油!

篇7

關鍵詞:勞動;興趣;技能;習慣;培養;快樂

片段一

戶外體育游戲后,孩子們聽到我的鈴鼓聲,立即扔下手中的運動器材跑過來排隊,運動場上滿地都是各種器材,場面一片混亂。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自我服務勞動的積極性,我啟發說:“你們看,器材寶寶們都哭了,它們都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你們快幫幫它們,好嗎?”陳致宇立馬說:“老師,我知道它們的家在哪里,我要把它們運回家。”隨后,大家紛紛踴躍參加“把器材運回家”的勞動游戲中,終于把器材運回家了。可我發現,不同區域的器材沒有歸類放好,于是,我又引導孩子們學會觀察墻上的標識,與孩子們一起把器材按發展身體運動能力的特點分別進行了歸類和整理,整個器材庫很整潔、干凈。這時,我又引導孩子們:“器材寶寶笑了,它們在你們的幫助下終于找到家了,它們要謝謝你們的辛勤付出,為自己的勞動鼓掌吧。”孩子們為自己的勞動成果紛紛鼓掌,陳致宇大聲說:“老師,下次我還要勞動,因為勞動很快樂”。

案例分析

現在的一代多數是獨生子女,常常被家長“保護”得很好,孩子的所有事情,家長都包辦代替,錯誤認為孩子還小,等他們長大了再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也不晚。因此,老師要抓住時機,發揮我們的教育機智,采用啟發引導、提出問題等方式,讓孩子們通過思考,找到很好的辦法去解決問題,體驗勞動后的成功和快樂。

實施策略

1.抓住機會隨機引導

當孩子們缺乏勞動的主動性時,我們不要批評指責孩子們,要抓住教育時機,啟發引導孩子主動參與勞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利用擬人化的故事情景“器材寶寶哭了”,引發孩子們想去保護它們、幫助它們,從而激發孩子們的勞動欲望,克服勞動過程中的困難,最后終于取得成功,享受勞動的快樂。

2.以大帶小促進成長

為了培養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戶外區域活動結束整理時,讓大班孩子帶動小班、中班孩子一起勞動,把運動器材搬回到規定的器材庫里,根據能力大小來分工,能力弱的可以端籃子、運球、收拾地上的垃圾等,能力強的可以幾人合作搬運平衡木、山洞、稻草人、跳躍臺等,這個方法值得推廣,孩子們學會了做活動的主人,珍惜長輩們制作的勞動成果,運動器材投放有一年多的時間,任然完好無損。通過以大帶小的相互幫助、合作,孩子們的勞動能力逐步養成。

片段二

下午吃點心時間,我看見手工區地板上有許多紙片、雙面膠、油畫棒、彩色筆等區域材料,于是就請付鴻霖去收拾整理好手工區,他辯解說:“老師,不是我丟的。”我壓住心中的火說:“知道你是講衛生的孩子,現在請你勞動一下,幫助大家把手工區地上的材料收拾干凈行嗎?”我這樣說以為他要動起來,結果他坐在那里一動不動,嘴里不停嘮叨”不是我丟的”。面對如此尷尬的局面我無言以對,幸好這時候彭靖淇跑出來把地上的材料收拾了,并把材料歸類放好。我提議為彭靖淇鼓掌,大家立即響應起來。這時候,我看見付鴻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案例分析

大多數孩子勞動意識淡薄,自我為中心很突出,與同伴互相幫助、相互合作的能力較弱,常常是看見凳子倒了、紙片在地上、彩色泥玩了扔在桌上或地上等都視而不見,不主動幫助老師打掃衛生,長期養成懶惰的習性,也不體諒長輩們的辛苦和不易,誤認為勞動是大人的事情,與小孩兒沒關系,這樣下去后果很嚴重,呼吁各位家長高度重視“勞動能力的培養,必須從小做起”。

實施策略

1.正面強化引導,切忌嘲笑、挖苦

為了激發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勞動過程中,我們要正面強化教育,引導孩子喜歡勞動、熱愛勞動。案例中,我通過激將法刺激孩子去收拾地上的材料,可是沒有成功,此時,我并沒有用輕視的眼光去對待他,也沒有嘲笑和挖苦他是一個什么什么樣的孩子,我正在思考應對策略時,班上一貫聽話、勞動能力很強的孩子站出來,為孩子們做了很好的示范榜樣,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有依賴孩子的懶惰行為,及時表揚愛勞動的孩子,鼓勵勞動能力強的孩子帶動能力弱的孩子一起打掃室內外的清潔衛生,使孩子們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從而喜歡勞動,愿意參加勞動。

2.體驗親手創造的成就感、幸福感

為了發揮孩子們勞動的主觀能動性,對自己雙手創造出來的勞動成果

有一種幸福感和成功感,我們組織所有孩子玩一個《洗臟毛巾》的勞動游戲,每個孩子在洗的過程中,享受自己親手把臟的毛巾洗得干干凈凈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激發起孩子們主動幫助老師和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我相信,通過我們不斷的強化、引導孩子參與勞動,孩子們的勞動習慣就會慢慢養成,從而喜歡勞動、主動去參與勞動。

3.主題教育深入人心

結合主題教育“勞動最光榮”,使孩子們懂得:生活中用的物品,都是各行各業的叔叔阿姨們辛苦勞動創造出來的,要珍惜長輩們的勞動成果。首先,要知道節約用水,洗手后、解大小便后立即關好水龍頭;其次,要珍惜長輩的勞動成果,不亂丟垃圾、保持室內外清潔衛生、吃飯時不挑食和偏食;最后,要學會感恩,為長輩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給長輩端茶、送水;給長輩捶背、擦汗、揉肩;幫助長輩掃地、洗碗、擦桌子、拖地等。

給爸爸媽媽的建議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請不要再“保護”你的孩子了,該放手時就放手,為了你的孩子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我呼吁:孩子勞動能力的培養,必須從小抓起,別再做悔之晚矣的事情了。下面是我指導孩子自我勞動能力成長的經驗,現與各位家長分享,希望各位能從中得到啟發,使自己孩子在成長中少走彎路:

1.轉變家長教育觀念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獨立生活能力,光靠老師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轉變家長們的教育觀念。我們可以通過校訊通、班級家長會、電話家訪、QQ群聊、單獨交談等方式向家長宣傳“孩子勞動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請家長朋友們在家里教會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技巧和方法。如:自己穿衣、蓋被子、疊被子、擦桌子等自我服務勞動。

2.家長陪伴孩子親身實踐

為了培養孩子勞動的興趣,家長陪伴孩子去菜市場買菜,孩子親身經歷講價、討價、還價、選菜等社交活動,促進孩子的交往能力、口語能力、應變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幾方面得到發展,激發孩子幫助家長擇菜、洗菜、煮菜的欲望,使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從而了解大人們的辛苦,更加愛惜農民伯伯創造出的勞動成果――糧食和蔬菜。

篇8

――一位著急的母親

咨詢師:

一個家里無論有幾個孩子,父母都不能簡單隨意地評判孩子,更不能在孩子們之間相互比較。因為每個孩子的存在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每個孩子都需要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并由此確定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建議你每天都要抽出時間,哪怕只有十分鐘,與每一個孩子單獨相處,在這樣的時間里,全身心地擁抱孩子,傾聽孩子,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愿望,也把你的感受、鼓勵和希望告訴她。孩子們對愛的心理需求在父母這里滿足之后,自然會減少對同胞的敵意,長幼之間的依戀和愛自然就會出來。

做父母的很容易發現孩子們之間的差別,也容易形成給某個孩子挑毛病的習慣,這就會讓你的孩子們形成“好孩子――壞孩子”組合,并且傷害孩子們的情感,出現同胞之間的過當競爭。

因此,建議你要同等地對待你的女兒們,可以使用的一個最方便的詞語就是“孩子們”。其實,雖為父母,我們也很難知道究竟是誰挑起了事端。你可能看到了大女兒在掐小女兒,但卻沒看到小女兒如何招惹了大女兒。不要試圖弄明白是誰引起了爭端,而要說:“孩子們,如果你們想繼續爭斗,請去另外的房間。”如果孩子們為誰應該得到一個玩具而爭吵,不妨這么說:“孩子們,在你們想出如何解決的辦法之前,誰都不可以玩這個玩具。請你們想出一個公平解決的詳細辦法。”如果孩子們說,“這不公平。我沒做錯什么”,或者“媽媽,是她有錯,不是我”。你只需說:“我沒興趣找出是誰的錯或指責誰,而是關心問題的解決。在你們想辦法時,我很樂意和你們在一起。”

成年人經常對孩子們有偏見,并且很難意識到:自己多么嚴重地低估了孩子們提出解決方案并自覺遵守的能力。許多父母認為,搞定與孩子有關的每一件事,是自己的責任,并且認為只有自己才有好辦法。于是,經常沖在第一線當判官。豈不知,當父母參與解決孩子們之間的沖突時,往往會使沖突惡化。千萬記住,孩子們能夠自己找到出色又有效的解決辦法,雖然他們會與成年人知道的不同,別忘了,很多成年人解決沖突的辦法并不比孩子們多。想一想,有多少次在父母們為了孩子的事正和鄰居爭吵時,孩子們早已開心地玩在了一起。

建議再遇到兩姐妹發生沖突時,給她們一個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專注于解決方案,而不是誰對誰錯。嘗試一下讓她們自己想想該做什么,看看她們的創造性。

如果女兒們為了誰該玩一個娃娃爭吵,最好的方法不是再買一個同樣的娃娃,也不是大的讓著小的,你不如說:“我現在要把這個娃娃收起來,直到你們能想出一個不爭不吵的玩法。你們有了辦法之后告訴我,我就會把娃娃還給你們。”

篇9

回想起四年前分到這所幼兒園時,能和藝術占上邊的,就是音樂課上,老師一句一句地教著孩子們唱著《小兔子乖乖》;六一兒童節時,老師們一板一眼機械地教孩子們練習舞蹈動作。除此之外,幼兒園幾乎未開展任何藝術活動。 “藝術是一種審美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幼兒感受、理解、表現、鑒賞、創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幼兒情操,發展幼兒智力,促進其自身各種因素的平衡協調,實現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快樂、輕松、自由的環境中,給自己的童年增添不一樣的色彩,我決心改變這一切!

08年,根據學校的需要,我被安排在中一班班主任的工作崗位上。當上班主任以后,為了能夠讓孩子們全面發展,語言課上,我根據教學內容的設計,給孩子們制作了大量的教玩具。精美教玩具的展示,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詞匯量,而且還讓孩子們能創造性地說出許多具有美感的句子,創編故事的時候,孩子們的想象力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孩子們的智慧是無窮的,為了更好地激發孩子們的潛力,我利用每一個可以利用的教育契機,對孩子們灌輸著藝術知識,我所帶的班級,餐前不再是讓孩子們看電視,取而代之的是給孩子們講故事,讓孩子們欣賞輕音樂;語言課上,我嘗試著配樂朗誦書上的詩歌給孩子們欣賞,音樂課上,我當著貓媽媽陪著孩子們玩《找小貓》的游戲……因為有來自一線的教育資源和在孩子們給我啟示,08年,我撰寫的《讓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學會創新與發展》在黃岡市獲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09年的六一活動,因為自己的節目設計的有特點,我所編排的舞蹈《藍精靈》,在全校也得到了老師們的一致好評而在學校獲得了一等獎。自己在藝術教育活動中所取得的成績,讓我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但是,更可喜的是,我所嘗試的藝術形式,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同事。

09年下學期,我很幸運地被學校領導提拔為教學主任。在這個崗位上,我有更多的機會改變幼兒園的現狀。于是,在當上教學主任的頭一個學期里,我滿腔熱情,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在深圳工作兩年的經驗在這個幼兒園實施。讓我灰心的是,因為之前老師們對幼兒藝術教育活動的不夠重視,導致孩子們在繪畫、舞蹈、和音樂上的能力普遍偏弱。五歲的孩子,竟然連小鳥和房子這么簡單的畫都不會畫,那我該如何讓孩子們學會創意畫呢?曾經,我也有種挫敗感,一度也很想放棄。但是,后來,我意識到,既然自己有在深圳工作兩年的經歷,那為什么不把我所學到的東西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受益呢?更何況,站在教學主任這個位置上,我有義務來改變這急需改變的現狀!于是,我靜下心來,慢慢地實施了我的計劃。我從自身做起,慢慢來改變老師們對藝術課的忽視。為了了解老師們的繪畫水平,我組織了一次幼兒畫展,要求每個班開展一次繪畫活動,并每班選取五副優秀作品在全校的宣傳欄上展示。我積極參與這樣的活動中,并輔導孩子們畫出了《小雞玩滑板》、《我心中的太陽》《云寶寶會跳舞》等等富有創意的畫面,在展示的過程中,我向老師們介紹了我所輔導的作品的過程,比如,教師創編情景,讓孩子們聽故事,然后嘗試說出自己想描繪的畫面;帶孩子們走進大自然,觀察云朵變幻多姿的樣子等等,在我的解說下,老師們知道了,一節成功的美術課,并不是要求孩子們能把蘋果畫的有多圓,也不是把樹葉涂成綠色,把太陽涂成紅色那么簡單。為了讓老師們對創意畫多一點了解,我立刻組織了教師們開展了一次美術創意畫的比賽活動,通過老師們的展示和彼此之間的交流討論,老師們在以后的美術教育活動中,都有了不少的創新。我趁熱打鐵地要求老師們,嘗試用自己所喜歡的方式,把幼兒的作品進行展示,于是,教室里外,我們能從不同的地方,看到孩子們的作品,并且,可以讀讀作品里面的小故事……學校的六一節,我總能善意地給老師們一些建議,為了能把握好舞臺效果,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帶著每個班的老師和小朋友們在操場上練習走臺以及節目隊形和動作的調整,往往一上午下來,我總是曬得暈暈乎乎的,但是看著節目的質量都有所提高,第二天到來,我又重新站在操場上陪著每個班上的老師練習,直到被人說我的皮膚被曬傷了,我才意識到,一直以來,我也是個愛美的女孩子,可是因為六一活動排練的原因,炎炎夏日,我竟連帽子都忘記帶上一頂!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的帶領和老師們積極的配合下,我們的六一節目中,出現了許多以前沒嘗試過的節目形式,比如幼兒歌伴舞、老師的獨唱、獨舞、情景劇的表演、武術節目的露面、孩子們自信活潑的走秀等等。

篇10

快樂的面塑課

馬上就要上課了,孩子們顯得很興奮,因為他們終于迎來了每周一節的面塑課。這是一節大班的面塑課,老師制作好的七八個漂亮的面塑掛盤剛一登場,孩子們就被吸引住了。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紛紛說出自己從這些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接著,老師通過講解,讓孩子們知道了這些作品的主題分別是什么,并提醒他們在制作過程中要突出自己作品的主題。在悠揚的音樂中,孩子們開始在一個個紙盤中制作面塑畫了。在他們靈巧的小手下,彩色的面團很快變成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有熊貓、金魚、螃蟹……音樂聲停止,孩子們的面塑作品也完成了,大家紛紛將自己的紙盤懸掛在黑板上,并講述作品的主題,課堂氣氛快樂、活躍。

在姿華幼兒園,這樣的面塑課已經開展九年了,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該園園長趙敏告訴記者:“孩子們都喜歡用橡皮泥捏各種各樣的造型,但是橡皮泥安全性不夠高,尤其是低齡的孩子有時會把橡皮泥含在嘴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接觸了一家面塑公司,發現面塑不僅比橡皮泥安全,而且成形后的作品更易于保存。”于是,趙敏園長便請面塑老師來教大家面塑的相關技法,并給孩子們開設了面塑課程。

面塑所需要的面團是老師們在上課之前自己動手制作的。“我們把面粉和糯米粉放在一起和勻,倒入開水并將面團反復揉搓,蒸大約45分鐘后,將面與蜂蜜揉和均勻,放入保鮮袋中,放置24小時。最后用食用色素給面團上色。”趙敏園長向記者介紹了彩面的制作方法。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彩面比較安全,即使孩子們誤食也不會有什么危險。

“一波三折”

面塑技法易學,但如何將其變成課程并教授給孩子們,就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了。剛開始上面塑課時,上課形式非常簡單,老師只給孩子們提供三幅范畫,然后帶領孩子們一步一步地做。作品的呈現形式也比較單一,就是簡單地在紙上創作面塑畫。結果,孩子們的作品雷同現象嚴重,沒有自己的想法與創新。老師們經過研討得出結論,給孩子們提供的范畫數量太少,容易固化他們的思維。于是,老師們將原來的三幅范畫增加到了現在的七八幅甚至十幾幅,并引導孩子們隨心所欲地進行創作。通過創新,老師很快發現孩子們的思維比以前活躍了,面塑作品也體現出了豐富的想象力。

但是,老師們很快又發現了新的問題。在孩子們開始制作面塑之前,老師先將面塑所需的工具全部放在一個小筐子里,這樣的擺放沒有條理,不利于孩子們取用。經過嘗試,老師們將面放在了方形的托盤中,牙簽、吸管等制作面塑所需的工具擺放在圓盤中。這樣,用什么工具一目了然,孩子們可以根據需要自由地選取。張琳老師告訴記者:“這樣的改進,更有利于孩子們在完成作品后將不同的物品按照類別放回不同的容器中,養成認真收拾物品的習慣。孩子們甚至在玩過別的玩具之后,也會主動幫老師把玩具收拾整齊。”一個小小的改變,使孩子們受益無窮。

在面塑課中,老師們還遇到了一個難題。孩子們在創作一幅作品時,分不清什么是作品的主題,經常將畫面的主要內容做得很小,一些小裝飾卻做得很大。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姿華幼兒園在去年成立了面塑教研組,將如何教孩子們認識一幅作品的主題作為教研重點。“孩子們創作前,老師們會有意地引導孩子們觀察一些優秀的作品,讓他們說一說看到了什么,作品中什么做得比較大,什么做得比較小,以此來讓孩子們認識一幅作品的主題。”姿華幼兒園大班老師邢偉敏說。這樣改進后,孩子們的作品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們慢慢地學會了突出主題。

花樣翻新

單純地在紙上創作面塑畫,時間長了孩子們會對面塑失去興趣。姿華幼兒園的老師們開始嘗試讓面塑與其他材料進行結合。彩面與核桃殼結合,可以創作出小烏龜;彩面與繩子結合,可以做出手機鏈;彩面與鐵絲結合,可以做出各種掛鉤……老師們為了收集更多的材料,都很注意從生活中尋找靈感,逛街時看到漂亮的工藝品就拍下來,經常在網上瀏覽手工藝品的網頁,還會買一些相關圖書來看。

從去年開始,姿華幼兒園將主題式教學引入了面塑課。老師們確定一個主題后,會先布置這一主題的場景,然后讓孩子們用作品去豐富主題。為了使主題更有吸引力,老師們還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己確定作品的主題,《海底世界》《森林王國》《植物大戰僵尸》《葵園》等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作品創作出來了,這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想象力,還使他們養成了合作的意識。

姿華幼兒園還將面塑與節日主題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如在母親節的時候,老師會帶領孩子們制作漂亮的面塑項鏈、玫瑰花送給媽媽;在中秋節的時候,老師讓大家制作面塑月餅帶回家與家人共度佳節。

在面塑學習中成長

隨著面塑課程的完善,孩子們從最初的只會簡單的團圓、壓扁、切等動作,發展為會使用簡單的工具來完成作品中的細節,手部的小肌肉得到發展,動手能力也越來越強。

隨著老師們、孩子們優秀面塑作品的不斷涌現,姿華幼兒園的走廊里、窗戶上都布置上了面塑作品,幼兒園面塑教學的氛圍越來越濃了。

在孩子們完成面塑制作之后,老師還會帶領大家將自己的作品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孩子們都非常認真、積極,他們的想象力都非常豐富。我們也很注意保護孩子們的想象力,引導他們去不斷創新,不斷想出新的、有趣的故事。”邢偉敏老師告訴記者,當孩子們將自己得意的作品帶回家后,他們還會津津有味地給爸爸媽媽講制作的過程、作品的用意和作品表現的故事。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有不少家長反映,自從學習了面塑,孩子的動手能力明顯提高,畫畫水平也有不小的進步。在家里,孩子們玩完玩具會主動收拾,這個好習慣讓家長很欣慰。

姿華幼兒園還會定期舉行面塑的家長公開課,并傳達科學的教育觀念。通過這樣的努力,一些家長從最初對課程的懷疑態度變為了肯定與支持。趙敏園長告訴記者:“剛開始學習面塑時,孩子們作品的質量不高,很多家長會用‘像不像’這樣的詞語去評價孩子的作品,看到孩子不太成功的作品會認為幼兒園是在浪費時間。現在,家長的這些顧慮都被打消了,他們非常支持我們的面塑課程。”看到孩子們在面塑學習中得到全面的發展,家長也感到非常欣慰。

趙敏園長表示:“我們園由姿華房地產有限公司創辦,是一所地地道道的民辦園。但公司對我們幼兒園很支持,對面塑課也很支持。下一步,我們將把面塑課推廣到我們的三所分園中,讓更多的孩子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