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的詩范文

時間:2023-03-31 11:34: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王昌齡的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王昌齡 閨怨詩 宮怨詩 婦女生活

王昌齡是盛唐時享有盛譽的一位詩人。王昌齡在生前已經詩名滿世,被稱為“詩家夫子王江寧”。王昌齡最擅長的就是絕句,人稱“七絕圣手”。人們認為,他的絕句創作,在古往今來的詩人中,只有李白可以與之相提并論。其詩以五古七絕為主。如果就體制完備題材廣泛和數量之多來說,實在不如高岑和李杜;但是他的詩質量很高,邊塞詩可并高岑并列,宮怨詩可與李白爭勝,而用意之深寫景之妙比興之切造語之奇,都有獨到之處。卓然為勝唐一大家。

女性詩作這里是指直接以女性為抒寫對象的詩歌,多以描寫其容態,描寫其生活場景或表達其情感為主。在唐以前的詩歌中,把女性當作獨立的人去表現的作品并不是很多。文人在詩中更多的是以男女關系寄托君臣關系的現實內容,而這種情況到唐生了較大的改觀,唐代許多大詩人如李白、王維、王昌齡以及其后的元稹、白居易、杜牧、李商隱等,都涉及過婦女題材,而且女性詩作也可以說是他們詩作的重點。

在《全唐詩》中,收錄了王昌齡詩共160余題180余首,其中女性詩作大約18題25首。數量雖不算太多,卻十分具有代表性,甚至可以說首首都是佳作。

王昌齡的女性詩作可以把它們分為三類來談:閨怨詩、宮詞和婦女生活詩。

一、閨怨詩

閨怨詩,顧名思義,即抒寫閨閣中人怨愁之情的詩,主要描寫待字閨中或丈夫遠行的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的生存狀態的詩歌。在我國古代,這類以描寫愛情為文學題材作品的數量繁多、跨越年代長久。千百年來它以幽思、愁怨、悵惘的藝術魅力深深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是中國詩歌史上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王昌齡的閨怨詩不多,但流傳廣泛,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他的《閨怨》:“閨中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廣泛,膾炙人口,我認為是因為它構思精妙,不同于一般的閨怨詩。多數閨怨詩如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全詩充滿了哀怨之情。然而王昌齡的這首《閨怨》,全詩不見一個“怨”字,在詩的開始就寫出“不知愁”,心情愉快,精心打扮上到翠樓觀景。緊接著筆鋒一轉寫街頭楊柳,心情也隨之落入谷底,這個“悔”字十分值得玩味。丈夫的離別,并沒有怨天尤人,反而自責自悔,表現了她對丈夫的一往情深。詩中描寫的心理變化,細致入微,感情純真,耐人尋味。古人對于王昌齡《閨怨》的評析,一句“此天然筆墨”就說明了王昌齡這首詩的特別,天然去雕飾反而寫出了真感情,讓人回味無窮。

二、宮怨詩

王昌齡的宮詞中以宮怨詩最為擅長。宮怨詩主要描寫帝王后宮與世隔絕的大量女性的地域困境和精神困境的詩歌。宮怨詩來源久遠,最早如此擬題并表現宮女怨情的是漢代的班婕妤,她因失寵于漢成帝便創作了《怨歌行》一詩用以自傷。自此,便開啟了寫作宮怨詩的先河。

王昌齡的宮怨詩只有八首:《西宮春怨》《西宮秋怨》《春宮曲》以及《長信秋詞》五首,但卻是盛唐詩壇“最擅長寫宮怨的詩人”。(李珍華《王昌齡研究》 91頁)他的宮怨詩為盛唐宮怨詩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范本的作用。王昌齡的宮怨詩中的《長信秋詞》五首是向來傳頌的名篇,其中的第三首:“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王昌齡的《長信秋詞》是詠班婕妤,團扇暗用了班婕妤《怨歌行》的詩意,昭陽指受寵者的居所,日影則比喻皇帝的恩寵。詩的前兩句描寫了女子的行動,每天打開宮門,打掃宮殿,無聊的搖著團扇;后兩句描寫女子的心理,感嘆自己的美麗容顏,還比不上帝王把玩的一只寒鴉,還帶著帝王的恩寵飛過。沈德潛這樣評論:“昭陽宮,趙昭儀所居,宮在東方,寒鴉帶東方日影而來,見己之不如鴉也.優柔婉麗,含蘊無窮,使人一唱而三嘆。”(《唐詩別裁集》卷十九)胡棠,吳煊也說:“二句(奉帚二句)絕世傳神,不語而神傷。(《唐賢三昧集箋注》)”。這首詩深刻地表現出失寵者的凄慘的處境和悲涼惆悵的心理。不僅是在抒發宮人的怨,也是在抒發自己的怨――自己的懷才不遇,不被君王重視的苦悶。

三、婦女生活詩

王昌齡的閨怨詩構思巧妙;宮怨詩委婉含蓄,而他描寫婦女生活的詩則寫得清新自然,生動活潑,別有一番風味。

如《采蓮曲》其二:“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這首詩描寫了江南采蓮少女的勞動生活和青春的歡樂。巧妙地將采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他以欣賞的眼光贊嘆勞動女性的勤勞純樸,全詩生動活潑,充滿著青春活力,饒有生活情趣。再如《浣紗女》:“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浣紗。”這首詩歌明白如話,毫無含蓄。吳喬引賀裳的話并加按語說,昌齡對浣紗女“直以西施譽之,借吳王作波,妙甚。喬謂此種詩思,宋人已絕。”(《圍爐詩話》卷三)此詩寫女子在江畔浣紗,突出的仍是自由安詳、平和恬靜的情態,體現了對大自然的親和、向往。也隱約體現了作者反對束縛婦女的思想。

王昌齡描寫婦女一般生活的詩大多詩畫結合,采用客觀描寫與主觀感受相結合的手法,用白描或映襯等手法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使詩歌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雖然語言簡練,卻極有意蘊。

王昌齡的一生并不得志,一直沉落下僚、屢遭貶謫。然而他也像盛唐的大多數詩人一樣,有著為國為民的浪漫情懷,因而寫出了“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詩句,豪情壯志溢于言表。然而現實總不盡如人意,因而有了他的女性詩作,在描寫婦女的同時也在描寫自己,一腔熱血卻不被重視,宮人的怨也是詩人的怨,筆下的悲秋怨君之恨便是為自己不被君王重用,長時間受冷落而發。

在唐詩中,關于女性題材的詩作很多,名作也不在少數。然而我卻對王昌齡的女性詩作情有獨鐘。王昌齡的女性詩作數量并不是很多,只有25首而已。也有很多評論家認為,王昌齡的女性詩作只是藝術性比較強而已,只是抒發個人的情感,并沒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但是我認為,王昌齡的女性詩作真實的再現了當時不同社會階層女子的生活、心理,寫出了她們的美麗與哀愁,為我們展示了那個時代的女子的風貌和生存狀況,我們讀詩人的詩讓我們走進詩人的世界,引起共鳴,這對于我們來說就夠了。

參考文獻:

[1]劉開揚.唐詩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8-46.

[2]李云逸.王昌齡詩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33-149.

篇2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賞析:這首詩的前兩句描繪了從很久之前就開始戰爭了,直到今天還有沒有回家的士兵。后兩句則抒發希望有個良將來結束這多年的戰爭,也表達了詩人和平民對和平的生活的無限向往之情,希望戰爭能夠早日結束。

2、《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賞析:這首詩的描繪了青海地區的惡劣天氣和距離中原很遙遠,但勇猛的士兵們仍然堅持戰斗,即使打了幾百場戰爭,鎧甲都快破了不取得勝利也不返回,表達了士兵們對最終取得勝利的決心。

3、《塞下曲·其一》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向沙場老。

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篇3

問題在于要正確認識假貨的危害,制假與售假同是違法犯罪,假冒偽劣產品的危害顯而易見。無論虛擬的互聯網空間,還是現實消費領域,都該依法嚴厲打擊假貨。制假造假和公然售假的利益勾兌,這才是假貨的根源所在,有的或許受益于假貨交易的同時,還沒真正意識或根本不想其危害性,而依然在麻木或消極待之,但制假與售假同屬違法犯罪,事實上,其危害后果也正在互聯網上日益凸現。

香港某知名經濟學家和某網購平臺曾公開放言:“假貨的盛行永遠是在人口密度高的國家發展有點看頭時出現,無可避免”。假貨由線下到了互聯網空間,似與交易平臺無關,交易平臺倒成了最大受害者。

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促進,但也更需要健康發展,發展的同時,兼顧規范問題才是科學的發展觀。任何行業只存在如何發展并同時兼顧規范的問題,發展與規范也并非一對矛盾體。以往,我們常常看到聽到,一說電子商務的規范問題,總會出現阻礙、扼殺電子商務發展的論調,這種聲音的背后,或是利益共同體的忽悠誤導。

又如,我們知道在建設工程中,成本低至一定程度,則易出現偷工減料致豆腐渣工程。同理,如任由制假與售假利益勾兌,假冒偽劣現象則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互聯網只是制造商和銷售商可借以利用的工具利器,它本身的確不是生產制造產品的機器,但網貨一定也要重視質量問題。網購平臺的管理者與運營者及其商家,不可一味以超低價顯擺自居,尤其對于品牌產品,權利人前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及知識產權等成本。假冒品牌牟利,是不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勞動,也是不勞而獲的價值觀主導,假冒偽劣問題或許涉嫌違法犯罪,如在所不惜,必招致無窮后患。

有的假貨網店得到網購平臺的“品質保障”等利益馬甲后,就繼續借力大肆忽悠。互聯網渠道的低廉成本和營銷的快捷便利似成致富利器,一夜可以暴富一般,以至于年輕的創業者想象著互聯網渠道將替代傳統渠道。互聯網大佬卻唯獨忽視,甚至視而不見或見而不說,或放任或縱容假貨的網絡化。這互聯網平臺似是人傻、錢多、速來之地!

品質應是指產品本身的內在質量,而有的網購交易平臺為追逐利益,對產品是否合格及其權利證書卻不加審核,只對靜態的主體身份走過場地審核下,隨即即可授予“品質保障”、“消費者保障”、“誠信保障”的平臺利益招牌,而對自己平臺上的假貨問題熟視無睹,且眼睛習慣于盯著外部.

高仿的山寨貨,一經披上互聯網平臺的利益馬甲,似乎成變性人一般,被無良商家忽悠成為“正品”,以假當真也似是互聯網交易的一種趨勢般。假貨及網絡欺詐總是以低廉面目呈現,并誘惑著貪圖便宜之人上鉤,唯有創新技術,降低成本,生產出終端消費層樂意接受的正品,才是企業發展的正途

如,瘦肉精問題事發后,其老總曾公開聲稱“瘦肉精問題的根源不在雙匯,而在上游的養殖環節”;淘寶網的假貨問題被央視焦點訪談曝光后,馬云也曾公開回應稱,淘寶沒有錯,只是做得不夠好。淘寶從不生產假貨,只是現實假貨的反映而已,打假應先打造假這個根源。

淘寶網要把好自己的門,看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淘寶網有責任有義務,也有能力和技術優勢將假貨拒之于平臺之外,如同自家的院落里,外人總是在此囤積甚至批發販賣假貨,如總以造假之人放進來的,稱自己很無奈,這無異于三歲小孩的游戲!

哪里存在假冒偽劣,哪里都可以開辟打假戰場。而馬云帶領的阿里巴巴及淘寶管理團隊,目前將打假戰場的重心引至了平臺之外,如,目前正對莆田、泉州一帶的假鞋基地,聯合警方實施精準打擊,這也是馬云式的聰明!使得淘寶平臺成功免受打假戰火的燒烤!

打擊互聯網領域的盜版侵權和假冒偽劣已提升為國家戰略,年初開始的全國集中打假專項行動雖已經進入階段性尾聲,但并不意味著結束,或將進入總結,反思并改進后的一個新階段,新起點。既然戰略已經確定,互聯網打假之戰必將是持久的,雖也艱難,但也是必須的!

篇4

鑒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對以報紙為代表的傳統媒介的沖擊,如果能了解報紙讀者和網民的交融,對報紙和網站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而成都作為報業重鎮,其發展具有一定的全國性意義。1995年成都誕生了中國第一張都市報《華西都市報》,2000年《成都商報》成為中國第一家借殼上市的報紙,2006年以《成都商報》為主體的成都傳媒集團正式成立,成為中國首家中心城市跨媒介集團……如果以成都報紙零售市場為樣本,調查網民與報紙讀者的交融現象,無疑,會對全國報業發展、報網互動具有較普遍的借鑒意義。

最近,北京可瑞德市場調查公司調查了網絡對成都報紙零售讀者的滲透現象。本次調查的總體為成都市區的4張主要都市類報紙:《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成都晚報》和《天府早報》。

市場調查

媒介受眾交融十分明顯

在“渠道過剩”時代,每個受眾都處于多種媒介傳播內容的立體化包圍之中。一個籃球迷可能會從網上獲取最新的籃球比賽信息,然后他可能會在電視上看現場直播,如果覺得不過癮,他還會瀏覽第二天的報紙或雜志的深度分析……

八成以上的零售讀者是網民

今天人們已經遠離渠道匱乏時代,普通受眾一天往往接觸幾種媒介,其中網絡與傳統媒介受眾的交融尤為明顯。本次調查顯示,八成以上的報紙零售讀者同時也是網民,互聯網在零售報紙讀者中的覆蓋率遠高于全國平均覆蓋率,其中每天都上網的讀者將近45%,而完全沒有上網的比例僅占15.27%。

新浪網和騰訊網在零售讀者中的覆蓋率居前列,分別占52.3%和50.2%,這兩大網站的覆蓋率已經超過《成都商報》(44.8%)、《華西都市報》(42.3%)等4種報紙本身的覆蓋率。搜狐網在受訪零售讀者中的覆蓋率為30.2%。

具體看每一份報紙零售讀者的上網情況。各報讀者均被網站嚴重侵蝕,其中新浪、騰訊、搜狐、網易等網站對報紙的侵入尤為明顯。具體說來,《成都商報》有超過50%的讀者是新浪網民,近50%的讀者是騰訊網民。《華西都市報》有超過53%的讀者同時是騰訊網民和新浪網民。

高校學生成網民最大群體

面對網絡的沖擊,以高校學生為主體的年輕讀者流向互聯網相對比較明顯,本次調查發現高校學生是上網的最大群體。職業是影響網站對零售讀者覆蓋的一個重要變量,各網站對不同職業讀者的覆蓋是不同的。具體來看,高校學生讀者上網比例較高,在新浪、騰訊、搜狐、四川在線、四川新聞網等11家網站中,高校學生讀者的網絡接觸率在16種職業中均是最高的。以新浪、騰訊和網易為例,新浪網民中,高校學生占26.60%,騰訊網民的高校學生占27.20%,網易網民中的高校學生占26.40%;就本地網站而言,高校學生和國營、私營、三資企業從業人員接觸較多,所占比例最大。而這些群體也正是報紙欲爭取的讀者群。

互聯網對報紙的互補大于替代

當前,業界普遍關注互聯網對傳統媒介特別是報紙的沖擊。2010年第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顯示,國民平均每天讀報時間為23.69分鐘,而上網時間為42.73分鐘,受眾對互聯網的接觸已經遠超過報紙。

本次調查針對報紙讀者而沒有調查報紙對網民的反向滲透,但據2008年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主辦的“首屆全國網民閱讀與購買出版物狀況調查”顯示,有閱讀書報刊習慣的網民占98%,平均每天讀報時間在1小時之內的網民達71.5%,50歲以下的網民首選互聯網來獲取信息,而50歲以上中老年人則首選報紙作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2011中國互聯網調查》顯示,中國互聯網網民中仍有27%的網民接觸生活類報紙次數最多。通過分析可見,互聯網與報紙各有優勢,雖然網絡對報紙讀者的滲透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讀者的流失,但互聯網對報紙的互補性仍然大于替代性。

應對之策

借媒介融合提高品牌影響力

面對互聯網跨越時空的優越性,靠空間傳輸的報紙應該積極應對。報紙應利用互聯網來提高品牌和影響力,而不能將互聯網視為洪水猛獸,報紙可以采取的對策主要有:

在差異化競爭中求發展

報紙要加快數字化進程。數字報包括互聯網數字報、手機報和電子紙3種主要形式,對于數字報的第一種形態——互聯網數字報來說,目前贏利模式并不清晰,據2010中國數字出版年會上的《2010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顯示,2009年全國數字報(網絡版)收入僅3.1億元。因此,報業應該積極探索數字報發行收費、廣告和數字報紙內容增值服務等方面的贏利模式,報紙網站應該在保持時效性的前提下,發揮報紙新聞長于闡釋的優勢,拓展報紙的品牌,才能在與門戶網站的差異化競爭中生存發展。

實現報網互動發展

積極推進報網互動。媒介融合過程中報紙辦網站并非簡單的將報紙內容復制到網上,而要實現從簡單的電子版到興辦傳統媒體網站再到傳統媒體和網站的互動(報網互動)發展,實現由報紙帶動網站向網站帶動報紙的轉變。在報網互動中,報紙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比如可以在網上開辟專題討論、開通讀者報料系統、吸引網友互動、對報紙內容進行預告和反饋等等。2007年8月6日,中國首個報網互動社區傳媒平臺——《成都商報》與成都全搜索網站打造的“社區金版”推出。該論壇拓展了報業社區內容,通過800個社區論壇和1000個業主QQ群兩大數字通道24小時與社區互動,全面進入“報網互動”新時代。成都全搜索與《成都商報》通過報網互動的方式制作網站內容和開展各類活動,成為成都地區最大的生活服務網站,2010年1月1日改版成為成都市最大綜合新聞門戶網站。很多報紙都在積極推動報網互動,如《北京晚報》開通企業QQ、開心網主頁、熱線微博和北京晚報手機報,在報紙上摘錄參與當天話題討論的開心網網友、QQ網友和手機用戶的發言,并刊登微博上的“微新聞”,讓“人人都是講述者”。

篇5

七絕圣手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譽稱。王昌齡以其七言絕句藝術精湛而得名。語出明代胡應麟《詩藪》:“七言絕,太白(李白)、江寧(王昌齡)為最。”

其詩歌體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樂的七言絕句。內容基本上選用樂府舊題來抒寫戰士愛國立功和思念家鄉的心情。王昌齡的詩以三類題材居多,即邊塞、閨情宮怨和送別。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想象力。其詩歌語言圓潤蘊藉,音調婉轉和諧,意境深遠,耐人尋味。他的許多描寫邊塞生活的七絕被推為邊塞名作,《出塞》一詩被推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格調哀怨,意境超群,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采蓮曲》等,文筆細膩生動,清新優美。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同樣為千古名作。由于王昌齡的詩歌最專于七絕,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稱其為“七絕圣手”。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聞道龍標過五溪。③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④

今譯:

楊花紛紛飄落,杜鵑聲聲哀啼。聽說您赴任龍標已經過了五溪。我把―顆愁心寄給皎皎明月,讓它隨您一路直到夜郎之西。

注釋:

①天寶八載(749年),王昌齡被貶為龍標縣尉,李白聞之,寫此詩遙贈王昌齡。聞:聽說。王昌齡: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朝著名詩人。左遷:古時尊右而卑左,故稱貶官降職為“左遷”。龍標:古縣名。在今湖南黔陽縣。尉:縣尉。掌管一縣治安事務的官吏。

②子規啼:子規即杜鵑,其啼鳴之時為暮春,叫聲凄切。

③龍標:指王昌齡。以所任官地稱之。五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今湖南省西部。

④夜郎:古縣名。今湖南新晃縣,距龍標縣約百公里。此處非指貴州的古夜郎。

賞析:

這是李白聽到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后寫的一首充滿愁情的詩,寫好之后,遠道投寄,表示對友人的關切與慰藉。

篇7

——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有感

初二(10)班 吳嘉輝

又是一個漫漫長夜,卻被那左遷的消息無情地擊碎。李白,你的心痛,我明白。落盡的楊花,啼叫的子規,傾訴著你對王昌齡深深的同情之心與關切之意。飄零之感,離別之意,在你的心中回蕩。明月,在空中照著你,也照著他;你向著他,也向著明月,訴說著你的愁心和思念。

他是你要好的朋友,如今卻在經歷劫難。"龍標"謫遷之地是那么的荒遠,道路"五溪"又是多么的坎坷與艱難。他勞累苦痛,你卻更擔憂掛念。月色灑入房間,拍打著你,舒緩著你內心的疼痛和思念。你那飛揚的劍眉猶如利刃,要粉碎那奸佞小人的陰謀;你那揮動的毛筆宛如槍戟,控訴著朝廷的腐敗與黑暗。你的心,為他憤怒,為他心疼,為他不舍,卻只換得朝中之人的恥笑。我想,在你心中,一定對那些阿諛奉承的小人和故作清高的達官顯貴有著無比的憤恨與不屑吧!你那深深的嘆息,究竟是對他的傷心,還是對腐朽朝廷的失望?

月明幾凈,明月的傾聽,回蕩著凄涼,沉浸著憂傷。你的悲痛,無人能解,只有明月明白。然而,詩仙終究是那個豪邁的詩仙,盡管人隔兩地,難以相隨,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詩仙的愁思,就寄予了明月,讓它隨風而去,月照五溪,一路相隨。你只是對他說了一句:月亮代表我的心。

你的心,月懂,所以月是你的知音;而你,終究是要回歸本我,成為那率性而為的詩仙。不是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才是原來的你,本真的你!這才是狂傲的你,放蕩不羈的你!

而你對好友王昌齡的情義,一如明月,潔凈凄婉——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既有鐵骨,亦有柔情的男子漢。

篇8

一個名叫魏萬的年輕人為了一睹詩仙李白的風采,從河南濟源的王屋山下開始,鍥而不舍地追蹤偶像的蹤跡。歷時半年,跋涉三千里,終于在揚州風塵仆仆地追上了李白。

杜甫也有追星族,其中包括重量級詩人張籍。張籍相當單純地相信“吃什么補什么”,他將杜甫的詩集焚燒成灰燼,加入膏蜜,像喝補藥一樣,每頓必飲,并且發下誓言:“喝下他的詩啊,讓我的肝腸從此改換!”

在名家輩出的盛唐詩壇,王昌齡以擅長七絕聞名。他曾被貶謫到龍標(今湖南黔陽),日子過得異常艱難,跟隨的老仆人需沿路撿拾落葉枯枝當柴燒。但他詩名滿天下,經常有人在路邊跪拜,向他求詩。

和王昌齡一樣,賈島也是位苦命詩人。但他身后不乏眾多追慕者,其中一位是晚唐詩人李洞。李洞“酷慕賈島”,他的頭巾上佩戴著刻有賈島頭像的銅片,他的手中持有一串為賈島祈福的念珠。每聽說有人喜歡賈島,他必親手抄錄賈島的詩相贈,還叮嚀再三:“此無異佛經,歸焚香拜之。”

以上都比不上白居易的追星族瘋狂。

荊州有一名叫葛清的街卒,狂熱迷戀白居易的詩歌,“自頸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詩,凡三十余處”,連后背也刻上了白居易的詩句,且配了圖畫,圖文并茂。如此w無完膚的瘋狂,被人稱為“白舍人行詩圖”,“若人問之,悉能反手指其去處,沾沾自喜”。

篇9

“春風不門關”的上一句羌笛何須怨楊柳”。這句出自詩人王之渙的《詞二首》。

原文:涼州詞二首其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云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里,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創作背景: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開元(公元713—741年)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旗亭飲酒,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定詩名高下。王昌齡的詩被唱了兩首,高適也有一首詩被唱到,王之渙接連落空。輪到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則為“黃河遠上白云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此事未必實有。但表明王之渙這首詩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據考證,追星族的閃亮登場可追溯到唐朝。

一個名叫魏萬的年輕人為了一睹詩仙李白的風采,從河南濟源的王屋山下開始,鍥而不舍地追蹤偶像的蹤跡,歷時半年,跋涉約三千里,終于風塵仆仆地在揚州追上了李白。

杜甫也有自己的忠實“粉絲”,其中包括重量級詩人張籍。

張籍相當單純地相信“吃什么補什么”的說法。他將杜甫的詩集焚燒成灰燼,加入膏蜜,像喝補藥一樣,每頓必飲,并且祈禱:“喝下他的詩啊,我的肝腸從此改換。”

在名家輩出的盛唐詩壇,王昌齡以擅長七絕聞名。他曾被貶謫到龍標,日子過得異常艱難,跟隨的老仆人需沿路撿拾落葉枯枝當柴燒。但他詩名滿天下,經常有人在路邊跪拜,向他求詩。

和王昌齡一樣,賈島也是一位苦命詩人,但他的身后不乏追慕者,其中一位是晚唐詩人李洞。

李洞“酷慕賈島”,他的頭巾上貼著刻有賈島頭像的銅片,他的手中還經常持有一串為賈島祈福的念珠。每次聽說有人像他一樣喜歡賈島,他一定會親手抄錄賈島的詩相贈,還再三囑咐:“此無異于佛經,須焚香拜之。”

以上粉絲都比不上白居易的粉絲瘋狂。

荊州有一名叫葛清的街卒,狂熱迷戀白居易的詩歌,“自頸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詩,凡三十余處”,連后背也刻上了白居易的詩句,且配了圖畫,圖文并茂。如此體無完膚的瘋狂,被人稱為“白舍人行詩圖”,“若人問之,悉能反手指其去處,沾沾自喜”。

白居易的《長恨歌》還流傳到了日本,受到上自天皇,下至平民的普遍喜愛。

廣泛的崇拜并沒有使白居易認為自己是“天下第一”,說起來,他還是李商隱的“粉絲”呢。《唐才子傳》記載,白居易晚年退休在家時,很喜歡李商隱的詩文,他常常說:“我死之后,來世能做李商隱的兒子就知足了。”

白居易仙逝后不過幾年,李商隱果然得了一個兒子,他也不客氣,干脆把這個兒子取名為“白老”。可惜此兒智商不高,長大之后更無半點詩情。溫庭筠就跟這個愚鈍的小子開玩笑:“讓你做白居易的后身,不是辱沒了他嗎?”

若說白居易是唐人心目中的文學偶像,那么坡無疑是宋朝的著名品牌。

坡的詩文影響之大,以至于他的生活情趣都被人視為經典而加以模仿。

例如,與坡相關的幾道美食,“東坡肉”“東坡餅”“東坡魚”一直流傳至今。他曾在具有制壺傳統的江蘇宜興小住,隨即便出現了流行全國的“東坡壺”,甚至他所戴的那種高筒短檐帽,都被士大夫爭相效仿,稱為“子瞻帽”。總之,凡是與他相關的東西:一封信、一支筆、一塊硯或者一把扇子都會變成眾人收藏、爭購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