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jié)的來歷和意義范文

時間:2023-04-10 23:09: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愚人節(jié)的來歷和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愚人節(jié)的來歷和意義

篇1

愚人節(jié)來歷

e&J8uZ?6l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國的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愚人節(jié)。愚人節(jié)起源于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歷(即目前通用的陽歷),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歷固執(zhí)地在4月1日這一天送禮品,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聰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并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的魚”。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18世紀初,愚人節(jié)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酒吧現狀:

MIX酒吧,是開在蕭山走在潮流前端的酒吧,酒吧三月十六號開業(yè),經營狀況不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擴大戰(zhàn)果,在這個開業(yè)以來第一個節(jié)日來臨前準好節(jié)日慶祝的方式,讓更多喜歡我們的客人體會到我們的用心。

活動主題

真實的謊言:

方案一:請個會變魔術的人。讓奇幻的魔術給大家一個真實的謊言。

方案二:在雞尾酒這邊花一點點功夫,調出一種表里不一的酒來印證真實的謊言。也就是賣象和口感不一樣的,來響應這個主題真實的謊言。

方案三:愚人節(jié)的來歷本身就是送禮物,參加派對,在愚人節(jié)這天,可以做一些裝著禮品的小盒子,送給來酒吧消費的客人,多數小盒子里放上寫著愚人節(jié)快樂的精美紙條,幾個小盒子里裝上禮品,這些小盒子里做些手腳,讓所有的人先看到愚人節(jié)快樂的紙條,只有折開盒子才可以看到里面的獎券,可以分成幾檔,可以只有一個或是兩個,

G方案四:請一個蕭山客人比較熟悉的主持人或是名星之類的知名人士,不必太大牌,只要人人都認得就成,再找一個人模仿他,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有道是真矣假來假矣真。這更加顯得出愚人節(jié)的意義

節(jié)日活動的籌劃要提前進行,要不然又會弄的手忙腳亂,宣傳也要提前,讓活動內容先入為主,深入人心。

禮盒可以是很小巧的盒子,十分的卡通,,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里面放的下一張小紙片就可以,盒子里放一張精美的紙條,要十分精美的包裝盒,讓人感覺有很有價值的禮品的感覺,紙條要十分精美大氣,上面只用寫著:祝您愚人節(jié)快樂!這樣會讓收到禮品的人從一個很期待的感受中拉到一個被人耍的感受里,下面要留一行小字,請小心保存此禮品,它會在這個不一樣的晚上帶給您好運

在盒子里我們可以只放小紙條,但是在盒子里面,我們可以寫上一些東西,一般的人只會看盒子里裝了什么,一般不會看盒子壁上會有什么,利用這種心態(tài),給客人一個驚喜,在最熱鬧的時候可以提醒客人們拆開盒子,以上的盒子都是組合式的,多數都是可以拆開的。

那種突如奇來的驚喜,會讓很多人莞然一笑的。

篇2

[關鍵詞] 英語教學 文化背景知識 文化導入 交際能力

語言與文化密切相關,在利用外語教材傳授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同時,必須對語言材料所體現的文化內涵予以重視,讓學生更好的了解、熟悉不同文化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在文化價值觀念、語言表達方式等方面的具體表現,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一、文化導入的必要性

首先從社會歷史范疇來考慮,由于各個民族所處的歷史、地理環(huán)境、社會結構、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等不同,從而也形成了這個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習慣、風俗以及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等。如果缺少對目的語這些知識的了解,則會使雙方的交際受到一定的阻礙,甚至使某一方出于相當尷尬的局面。曾有一位老師在愚人節(jié)那天去給學生上課,可學生說不是他的英語課。這位老師無奈,只好回去核對課表,然后對學生大發(fā)雷霆。后來在學生的日記里才知道那天是西方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愚人節(jié)。而這個節(jié)日在我們中國是沒有的。所以,我們的語言教師不但要熟悉西方國家的節(jié)假日、民族傳統(tǒng)和風俗,而且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滲透這些民族文化特征。

其次,從語義學的方面來考慮。我們必須弄清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不同含義。比如,liberalism一詞,當學生看到這個詞時,他們會很快地想到漢語中對應的詞語“自由主義”。其實這個詞在漢語中是目無組織紀律或行為任意性,是貶義詞;而在英語文化中指一種頗為開明的政治、哲學態(tài)度,反對給人施加政治精神的外來束縛或限制。再如,‘dog’一詞在東西方文化中就是有不同的聯(lián)想意義。“狗”在西方文化中被看作是心愛的東西和人類忠實的朋友,所以帶“狗”的成語及諺語常常含有褒義。如“l(fā)ucky dog”,“l(fā)ove me,love my dog”等。但在中國,大多數情況下“狗”是令人討厭的東西,漢文化中帶“狗”字的詞語一般都含有貶義,如“狼心狗肺”,“走狗”,“狗腿子”等及一些罵人的話。同樣的,學習者常常會遇到這么一句話;“It rains cats and dogs.”如果不了解目的語文化的涵義,學習者很容易把這句話翻譯成“天上下著貓和狗”。原來西方人都喜歡家里養(yǎng)寵物,若寵物死了,主人就把他們掛在自己的房檐下。當下大雨的時候,水沖得死去的寵物滿街都是。如果學生對這句話的來歷有所了解,那末在理解和翻譯時就不回扭曲原意了。

最后,從語用學的范疇來考慮。語用學文化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詢問信息、拒絕邀請、話題轉換、話語結束等等。在跨文化交際中,抱怨、道歉、感謝等意義的表達存在著差異。比如,見面相互打招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英美國家里,人們見面往往說“Hi!How are you?”。而在中國卻常常說“你吃了嗎?”,這對西方人是不可接受的。因為吃飯是自己的事情,而與別人沒有任何關系的。我們中國人相互閑聊時,經常問及對方的年齡。但英美人之間很少談論年齡之事,尤其不談論婦女的年齡。如果我們在與英美人接觸時忽視了這一點,則會使對方感到非常尷尬,嚴重者會使交際產生障礙,甚至中斷。作為語言教師,我們不但有責任給學生傳授語言結構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意識。

二、文化導入的方法

1.比較法

比較法是跨文化交際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學習者只有通過對兩種語言進行對比,才能找出兩者之間的相同和異同,從而達到運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如對比英美人和中國人在問候、致謝、稱呼、送禮、宴請和招待等不同的反應和方式,讓學生既了解目的語人的風俗習慣,也加深了對本民族的文化風俗的記憶。

2.融合法

融合法是指將文化內容與語言材料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法。教師應在講解課文時融入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習者既掌握語言知識,又了解與教材有關的文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課堂教學達到滿意的效果。

3.圖片展示法

圖片展示法可以用來說明異語文化的某種現象。如“Christmas Day”,老師可以制作一副圖片,畫中有圣誕樹、圣誕老人等。學生通過圖片可以對西方的圣誕節(ji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同時也記住了英美人這個重要的文化節(jié)日。

4.媒體法

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電視、電腦以及多媒體教室,組織學生觀看原版的教學光盤和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等文化含量豐富的節(jié)目。并提醒學生注意對比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進而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種多渠道的文化積累有助于幫助學生構建較完整的目的語文化模式。

5.加強與外籍師生的交流

與西方人直接的語言交流是學習目的語文化的一條捷徑。如給他們提供導購、導游等服務,或直接到外賓朋友家做客,也可以參加假期舉辦的中英或中美大學生友好交流會,和他們同吃、同住,直接從他們身上感受文化的差異,理解交際中他們所使用的不同模式以及言談規(guī)約。這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可增加他們跨文化的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篇3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一味地追求升學率,為了應付高考,教師和學生都沉浸在書山題海當中。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對語言知識和應試技巧的傳授,卻忘了把文化教學寓于語言教學中,使我們的外語教學不完整,使學生對外國文化了解甚少,不能體會英語的真正魅力。

一、挖掘中西方文化中習語的不同表達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fā)中的作用。我們想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那么,文化背景的融入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作為一名高中教師,應該怎么把這一理念運用到自己的課堂當中呢?

我們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我們的文字非常地豐富,而且富有特色,我們有大量經典的成語,學生們對這些成語當然是耳熟能詳,其實,在英語中,也有一些類似的表達,只是由于文化的差異,在表達方式上也會有所不同,在漢語中我們描述一個人力氣很大,會說他力大如牛,而在英語中,我們卻會說“as strong as a horse”,我們漢語中有“膽小如鼠”的說法,而在英語中,我們卻會說"as coward as a chicken."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大可利用這些來深度挖掘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課堂外,他們也可以把這些所學得的內容跟朋友,父母分享,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會取得一些成就感。

二、善于發(fā)現學生疑問,利用他們的疑問來展開中西方文化的對比。

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舊教材中的一個例子,在高一Unit 15 The Necklace中,有一段Jeanne和Mathilde 的對話:

J:I remember. You tried it on and it looked wonderful on you.I'm sure you looked beautiful that evening.You were always a pretty girl.

M: In those days I may have been pretty.

在學這個課文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會對Mathilde的回答有些疑惑,他們會認為她太自大,其實,在西方國家,對于別人的贊美他們總是欣然接受,而中國人則往往過于謙虛。例如:當人家稱贊說:“你的外語說得很好!”中國人往往回答“哪里,哪里,說得不好。”或者說“不敢當,還差得遠呢!”而英美人則會用“Thank you."來回答。如果按照中文的方式來回答,對方就會感覺你認為他剛才說了假話,是虛偽的奉承。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教學當中,不斷融入中西方文化的對比。

三、利用西方節(jié)日引起他們對西方文化的興趣,并糾正孩子們的誤區(qū)。

篇4

大學重陽節(jié)活動方案

一、 活動主題

情滿九月九 愛攜夕陽紅

二、 活動背景

重陽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寫了很多有關重陽節(jié)的詩詞,例如王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從眾多的詩句中我們可以知道一開始的重陽節(jié)更加注重的是團圓,并形成了登高、賞菊、插茱萸、飲菊酒、賦詩詞、吃蓬餌〔即重陽糕〕等習俗。在民俗觀念中,因為九九重陽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jié),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并且把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jié)、敬老節(jié)。正所謂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重陽節(jié)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登高、賞菊、吃重陽糕,更是一種信息:老年人更需要愛、需要快樂和健康。他們需要的也許并不是你的錢物,不是禮物,而是你一聲深情的問候

三、 活動意義

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們的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空巢

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的他們常常會感到孤獨、寂寞。所以,我們想通過這次活動讓老教授們感覺到即使沒有子女的陪伴,他們依然可以感受到很多的溫暖。

2. 老人的人生經驗是豐富的,人類正是靠著有經驗的老人毫無保

留地將金子一樣珍貴的智慧傳給一代又一代,才能得以延續(xù)、發(fā)展和壯大。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老馬識途的道理,養(yǎng)成尊老敬老的習慣。

3. 現代大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觀念和意識越來越淡薄,尤其是

一些與自身無多大關系的節(jié)日漸漸淡出我們的視野,反而是一些外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中國很流行,比如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等。所以在這樣一個節(jié)日里舉辦這樣一個具有交流和學習的目的的活動,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說,除了樹立敬老愛老的意識外,更是對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一次傳承和發(fā)揚,有助于我們不忘中華民族偉大光榮傳統(tǒng)和文化。

四、 活動時間

2016年10月20日晚上19:00-22:00?

五、 活動地點

關工委綜合活動廳?

六、 主辦單位

華中農業(yè)大學愛心協(xié)會

關心下一代成長委員會(關工委)

七、 參與對象

退休老師 梨園戲劇社 演講與口才協(xié)會

南湖風文學社 民俗民藝協(xié)會 魔術協(xié)會 茶文化協(xié)會 笛簫協(xié)會

愛心協(xié)會成員及愛心家教教員 其他協(xié)會代表及有關成員

八、 活動策劃流程

1. 活動前期準備:在于關工委的負責人討論協(xié)商后,制定出初步的活動策劃。然后聯(lián)系其他協(xié)會,與他們一起商量出活動的大概內容;并明確活動分工及相關責任和義務;以及在本協(xié)會內部開會討論各項具體事宜。最后制定出一個內容豐富、溫馨、具有可行性的活動策劃書。

2. 活動中期準備:宣傳人員進行活動海報、橫幅、紀念書簽等制作和張貼,以及請柬制作和發(fā)放等。相關負責人負責跟進各個協(xié)會的活動和項目準備情況,互相協(xié)商進一步的改進不足的方面。著手購買裝飾會場的材料和小禮物、茶葉等物品。 3. 活動后期準備:在活動前一天布置好會場,確定好活動流程,確定參加人數、參演人員的情況和安排好相關人員的位置工作,為接下來的匯演做最后的確認工作。

九、 活動內容流程

1、 開場音樂及相關表演。

2、 主持人上場,簡單的開場白之后,有請相關領導發(fā)言,之后由老教授為我們介紹重陽節(jié)的傳說、來歷和習俗。?

3、 由公益社團聯(lián)合會主席朗讀重陽節(jié)活動賀詞。

4、 有請南湖風文學社為我們朗誦詩歌;由梨園戲劇社戲劇社為我們帶來京劇表演,青衣《梨花頌》,老生唱腔《三家店》。由茶文化協(xié)會帶來的茶文化表演以及現場的茶品嘗;欣賞由魔術協(xié)會帶來魔術表演;請演講與口才協(xié)會帶來抒情詩朗誦。期間穿插一些老教師的準備的節(jié)目。?

5、 請民俗民藝協(xié)會表演竹竿舞。

6、 欣賞笛簫協(xié)會帶來的節(jié)目葫蘆絲獨奏《軍港之夜》?

7、 接下來老教授為我們演唱一首紅歌,感受他們那個年代的人和事,以及傳遞精神風貌。

8、 愛心協(xié)會成員帶來自己準備的節(jié)目以及邀請的其他人員的表演等。

9、 有請愛心協(xié)會的會長為我們介紹一個有關于服務空巢老人的活動,邀請更多的老教授加入我們的活動。

10、 最后,由主持人說結束語,宣布活動結束。大家合影留念,交流感想。

十、 人員安排?

1.

策劃工作 :由楊元斌和朱玉婷負責活動整體策劃,包括活動方式、內容、開展流程、會場秩序等工作,以及人員安排工作。

2.

宣傳工作 :由肖偉偉和徐慶負責。此工作包括活動海報、橫幅、紀念書簽等制作和張貼,以及請柬制作和購買等。另外,負責向同行宣傳活動,爭取支持,如自強社、紅杜鵑愛心社、紅十字社等公益社團的邀請、請柬投放活動,以及社聯(lián)相關人員的邀請交流等。

3.

外聯(lián)工作 : 由彭展和武珍負責。主要包括相關媒體的邀請,同關工委老師的及時溝通和交流工作,以及聯(lián)系相關的協(xié)會(笛簫協(xié)會、民俗民藝協(xié)會、魔術協(xié)會、南湖風文學社、梨園戲劇社和演講與口才協(xié)會等)并負責實時打聽其節(jié)目準備情況。同時也要負責活動開展時的接待工作。

4.

會場布置 :由廖巧燕、汪文龍和陳映霞負責。工作內容包括提前準備好活動所需物品、布置場地、調試設備,同時,負責現場指揮、組織、控制、服務等工作,做好活動記錄工作、包括文字、照片、影像等資料的獲取,以及臨時突發(fā)狀況的處理等。

十一、 計費預算

橫幅:20*2=40元 紀念書簽:0.5*100=50元 海報:15*4=60元 邀請函:3*20=60元

裝飾品(氣球、彩帶等):20元 民俗民藝協(xié)會演出服裝:100元

十二、 活動負責人

楊元斌: 朱玉婷: 彭展

十四、 財務負責人

xx:

華中農業(yè)大學愛心協(xié)會

2016年10月11日

【附】重陽節(jié)的起源:

篇5

端午節(jié)國旗下講話優(yōu)秀范文【一】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jié),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jié)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圣誕節(jié)愚人節(jié)這樣的節(jié)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發(fā)出端午節(jié)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jié)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說亞洲某國準備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jié)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tǒng)節(jié)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眼瞅著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么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jié)吃粽子,清明節(jié)吃青團,元宵節(jié)吃湯圓,中秋節(jié)吃月餅,春節(jié)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饑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tǒng)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于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并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yè)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tǒng)手工業(yè)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tǒng)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fā)展。就拿端午節(jié)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jié)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于世;在韓國,端午節(jié)被稱為車輪節(jié),是插秧結束后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人著眼于創(chuàng)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tǒng)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么?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jié)興盛與傳統(tǒng)節(jié)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tǒng)節(jié)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huán)境如今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zhàn)。一些西方發(fā)達國家憑借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fā)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fā)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生態(tài)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chuàng)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jié)國旗下講話優(yōu)秀范文【二】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早上好!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jié)了,端午時節(jié)千家品粽,萬戶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賽龍舟、辦詩會。

關于端午節(jié)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為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fā)劃著船到江邊,悼念屈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習俗。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我們將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呢?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愛國情包入。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每到這天人們便把用五色絲線包裹的粽子投到水中,表達悼念之情。

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將文明包入。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和延續(xù)基因。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兒童,我們要傳承中華文明,并將它發(fā)揚光大。

同學們,在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tǒng)佳節(jié)里,讓我們把粽葉輕輕展開,包住所有的感恩與祝福,送給我們偉大的祖國。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端午節(jié)國旗下講話優(yōu)秀范文【三】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后天就是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端午節(jié),關于它的來歷,民間流傳的大約有四、五種說法,但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是紀念屈原說,我想不少同學都有一些了解,老師再簡單介紹一下它的來歷。

據《史記》記載,戰(zhàn)國末期楚國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lián)齊抗秦,卻遭到其他貴族的反對和排擠,屈原被迫離職,還被趕出都城。他在流放期間,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后來,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眼看著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悲憤之下,于五月初五,寫下絕筆《懷沙》后,投汨羅江而死,楚國百姓得知消息后,劃船拯救,將飯團等食物投入江中,希望魚吃飽了,不要吃掉屈原,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被定為端午節(jié),端即是初的意思,人們也以吃粽子,喝黃酒來紀念屈原。

也許,這古老的傳說你早已聽過無數遍,今天也無法讓我們非常感動,但是,一度炒得沸沸揚揚的中韓端午節(jié)申遺之爭恍如昨日剛發(fā)生的事,最后以韓國成功申請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而告終。雖然專家稱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被別國認同,并非壞事。但畢竟端午節(jié)一詞還是被別國搶先一步給端走了。

這件事情無疑給國人敲響了保護中華文化的警鐘,祖先留給我們的燦爛文化,有很多正瀕臨消失,有的甚至已經失傳,如世界三大藝術門類:西班牙的舞、意大利的歌、中國的戲曲。而中國戲曲現在有很多劇種已經失傳,我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赫哲族目前只有4000多人,能掌握自己民族語言的已不足幾十人,整個赫哲族都在瀕臨消失,更別說民族文化了。我們的祖先發(fā)明了造紙術,而現在我們不得不向日本人購買高質量的宣紙。試問,將來我們連過節(jié)都是要過別人國家的節(jié)日,我們還有何顏面去見我們的祖先。

所幸近幾年,國家也越來越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將一些重要文化遺產納入國家保護單位加以保護,2008年國家將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設定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國家教育部還對中小學音樂課進行改革,在20多所學校嘗試京劇進課堂的做法。剛剛過去的6月11日也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日。但這些做法都還只是杯水車薪,甚至還引起各種爭議。

傳承中華文化需要廣大民眾的共同支持。在經濟日益發(fā)展的當代,傳統(tǒng)文化并非是已經過時的東西,相反更是我們這個時代所必需的,它為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有著巨大的意義,是一個民族堅強的精神支柱,孔孟思想的指導價值對世界文明都有著巨大的貢獻,時下,一些消極頹廢的文化把人們引向歧途,道德缺失、人情冷漠、心靈空虛已成為社會的癥結,富士康員工連環(huán)跳、歹徒砍殺學生這些悲劇的發(fā)生更加向人們昭示社會精神文明的缺失。

篇6

關鍵詞:生活教育;學習興趣;生活經驗;認知水平

根據現代中國社會的實際,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生活決定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只有和社會生活相結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基本點。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 “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由此可見,生活化已成為現代教學的大勢所趨。英語教學應該貼近生活,運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受的程度就越高。與生活密切相關,每天重復出現的生活內容,會使低年段學生感到親切,從而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難度,自然而然地加以運用。反之,學生容易遺忘,甚至會影響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把教材內容融入日常生活用語,使學生容易對所學產生共鳴。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激發(fā)學習興趣

英語教材的教學內容貼近現代學生的生活實際,為英語教學的生活化提供了可能。將教學內容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利于低年段學生接受。

1、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

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善于展開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可以從學生自身以及其熟悉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層層展開。

學生自身的生活內容是他們最感興趣的,包括姓名,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胖瘦,身體部位,喜好和能力等等。例如,I’m Bill. I’m six years old. I can read a little book. Look! This is my mouth. They are my eyes.家是學生最熟悉的地方,家庭的生活內容包括家庭成員,職業(yè),家庭用品等等。學校的生活內容,包括文具,教室,圖書館,操場,老師和同學等等。社會生活包括購物(有關蔬菜、水果、肉類和衣服),旅游等。

在教水果這一課時,除了學習課本上原有的lemon, apple, pear, peach, orange和banana外,我還增加了在超市常見的mango, mangosteen, longan, watermelon, durian, strawberry, pineapple, grape和lychee。我從網上下載了大量精美的水果圖片,讓學生看了浮想聯(lián)翩。當看到真實的水果時,他們更是垂涎欲滴。我制作了一個表格,What do you like? What does your mother/ father/ grandma/ grandpa like? 先讓學生回家調查,再回到課堂作報告。走向社會去體驗、感受、創(chuàng)新,回歸學校總結、評價、提高,這是新課程的基本思路,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深化。

2、利用節(jié)日,體會英語

美國教育家畢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 每逢節(jié)日,無論是中國傳統(tǒng)的還是外國的,元旦、婦女節(jié)、愚人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兒童節(jié)、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中秋節(jié)和圣誕節(jié)等節(jié)日,我都會向學生致以節(jié)日的問候,并簡單地介紹一下節(jié)日。比如,在圣誕節(jié)期間,介紹平安夜、圣誕老人的來歷,唱唱Jingle Bell 和Silent Night等歌曲,互相贈送圣誕卡片,與學生共同體會國外的重大節(jié)日氛圍。在母親節(jié)的來臨之際,我讓學生親手制作卡片,寫上Happy Mother’s Day,表達對母親的愛意,同時,學生也能體會到學習英語過程中的樂趣。

3.捕捉即時的生活素材

課堂上的偶發(fā)事件是最真實,最直接的教學素材,教師可抓住時機,合理加以利用。有一次,我剛剛引出“Come in, please. You’re very late. Don’t be late again.”這時,一個遲到的學生出現在前門口。我向她招了招手,說“Come in, please.”然后指了指墻上的時鐘,說“You’re very late.”最后皺了皺眉頭,擺擺手說,“Don’t be late again.”全班學生都笑了,更好地理解了這三句話的意思。愛因斯坦說過:“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我想,學生應該很快樂地接受了這份禮物。

4.教學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我們的教學要對學生的現實生活或將來有實實在在的意義。在教26個字母的時候,我?guī)Я藥准煌叽a的衣服展示給學生看,告訴他們L(大碼)、M(中碼)和S(小碼)的涵義。還找了一些現代社會常用的英文縮寫讓學生猜猜其意思:USA(美國), UK(英國),UN(聯(lián)合國),H5N1(禽流感)等等。教師應該時刻想著怎樣把教材內容化為實際生活,同時又能將實際生活引入教學過程中。

二、課堂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從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心理來看,跟自己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生動有趣,以及理解起來較容易的知識越能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促進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設計富有情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情境。

1.鼓勵用英語問候,營造學習英語氛圍。

開學見面的第一天,我就告訴學生,“我是你們的英語老師,以后就稱呼我為Miss Zeng”。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我給每一個學生起了英文名字。不管在校內還是在校外,每次見到學生,我都會主動打招呼, “Good morning, Andy.” “Hello, Alice.”漸漸地,學生會用英語主動地大聲向我問候,“Good morning, Miss Zeng.”我還鼓勵學生之間也用英語互相招呼,問候。當英語問候能夠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生活化英語也就成為現實了。

2.在教學中增強學科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學習五官單詞時,我讓學生畫畫自己的臉,然后展示學生的作品,讓他們用英語介紹:Look! This is my nose. They are my ears. 有的學生把嘴唇涂得紅通通的,把臉蛋搞得粉粉的,小小的眼睛配上豬八戒的大耳朵,引得全班學生哄堂大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教師需要大膽而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轉換為學生感興趣、活生生的生活素材,讓學生在情趣交融的氛圍中快快樂樂地學習英語。

旋律歡快,節(jié)奏感強的英文兒童歌曲深受低年段學生的喜愛。簡單的詩歌,如瑯瑯上口的歌謠、韻律詩等,學生也很樂于學習。在唱一唱,讀一讀中,配上有趣的動作,符合低年段學生學習的特點,learning by doing.

三、回歸生活,學以致用

1、鼓勵學生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英語

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存在著英語。我經常鼓勵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英語。比如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銀行名稱,BANK OF CHINA(中國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中國建設銀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中國工商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中國農業(yè)銀行),CHINA MERCHANTS BANK(招商銀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交通銀行)等等。回家找找家用電器的牌子:Galanz(格蘭仕微波爐),S^msung(三星),Haier(海爾),Philips(飛利浦),SONY(索尼)等等。看看日常用品的名稱:shampoo(洗發(fā)水),toothpaste(牙膏)等等。記記公共場合的標語:No smoking! No parking! KFC(肯德基),McDonald(麥當勞)……讓學生明白語言時刻存在于生活中,而不是與生活無關的東西。

2、轉換角色,回家當小老師

一年級上學期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指令,比如,Stand up, please. Sit down, please. Clap your hands.Show me your book. Touch your face. 我讓學生回家當小老師,指令爸爸媽媽做動作。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體會到生活中英語處處可用。

3、學以致用

語言是社會生活中人們進行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情感的工具,因此,英語教學首先要注意其工具性和交際性的特點,“學以致用”是外語學科教學的根本目標。同樣是語言,學生會覺得學語文容易得多,原因在于,中文是我們的母語,在生活中時刻使用著。而英語作為一門外語,一般局限于課堂,下課鈴一響,學生就似乎與英語說Goodbye了。這樣,英語當然就變得陌生了。因此,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養(yǎng)成說英語的習慣。能用英語表達的地方,盡量避免使用母語。鼓勵學生努力做到,無論走著,站著都想英語,學英語,用英語,讓英語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為生活所用。

參考文獻

1.《談生活教育》 《陶行知全集》 第4卷 第428頁

2.劉愛萍 《幼兒園英語教學生活化的探究》,昆山實驗幼兒園 bhjy.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