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遠航范文
時間:2023-03-23 14:15: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鄭和遠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復習舊知
1.簡述“龐大的船隊”。(呈現相關含有數字的短語,教師引說鄭和第一次遠下西洋的船隊規模。)
2.談話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鄭和遠航(生讀題)。讓我們穿越時空界限,跟隨著這位600多年前的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鄭和,做一次前無古人的遠航。
【復習導入,定下場面壯闊、人物偉大的基調。】
二、精讀指導
(一)解讀“和平之旅”
導語:鄭和遠航的目的是什么?他如何與各國交往的?
1.大家讀第4自然段,想一想,鄭和是怎樣與各國君臣、各國百姓、各國商人交往的,劃出有關重點詞語和句子。
2.交流討論。生讀有關句子,說自己的體會。教師引導學生想象、說話:鄭和向國王“遞交國書”“贈送禮品”時,會說些什么?當地百姓看見寶船,“驚嘆不已”,他們會說些什么?然后指導朗讀。
生讀有關句子,想象“假如自己是各國商人,愿意與鄭和一行做生意嗎?”說自己的體會,點撥“樂意”“贈送”。
3.提升: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資料,簡要比較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探險以及麥哲倫環球旅行的不同目的。你對鄭和遠航有了什么新的認識呢?(體會和平友誼之旅)
【鄭和遠航是一次和平之旅,友誼之旅,引導讓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感悟,在想象中體會,在對比中領會?!?/p>
(二)解讀“兇險之旅”
導語:鄭和遠航是一帆風順的嗎?看看鄭和在第一次航海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鄭和又是如何克服的?
1.自由讀第5節,圈劃有關詞句。
2.交流討論。
出示:在大海上,船隊好幾次遇上險惡的風浪??耧L呼嘯著,海水像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①說說自己的閱讀體會和感受,指導朗讀(把驚心動魄的場面表現出來。)
②鄭和是怎樣對待這樣兇險的困難的?
出示:面對如此險境,鄭和總是鎮定自若,指揮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一次次化險為夷。
①指名讀。
②你從中體會到什么?(鄭和從容鎮定、不怕困難、勇于探索、富有經驗和智慧……)
③練習朗讀。
過渡:鄭和還遇到了什么困難?鄭和又是怎樣克服的?你從中又體會到什么?(鄭和不怕艱險,機智勇敢……)
3.小結:在七次航海過程中,鄭和遇到了無數自然的和人為的艱難險阻,但他都憑著智慧和勇氣一次次過關斬將、化險為夷,表現出了中華民族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
(三)概述七下西洋,感受鄭和形象
1.導語:同學們,我們跟隨著鄭和航隊第一次遠下西洋,經歷了一次和平友誼之旅與勇敢探索之旅。那鄭和一生七下西洋,課文有沒有每一次都具體、詳細地作敘述呢?出示第6小節,指導讀悟,初步領略課文點面結合、有詳有略的寫法。
2.鄭和遠航規模大、時間長、范圍廣,從風華正茂到白發蒼蒼,從中國到非洲東岸,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航海事業,他把中國的古代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他真不愧為一位頑強探索的偉大航海家。指導朗讀第6節。(讀出贊美的語氣。)
3.課文學到這兒你覺得鄭和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有關語句說明。
4.出示鄭和塑像,你有什么話想要對鄭和說嗎?(教師可相機朗誦詩歌,謳歌鄭和。)
【進一步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人物,激發對歷史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p>
三、總結全文,領悟中心
1.出示: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范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頂峰”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呢?
2.出示第七自然段語段。
預設朗讀導語:
①鄭和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航海英雄,銘記這段蕩氣回腸的歷史,讀……
②600多年前的鄭和,依靠頑強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術,率領船隊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多了不起呀!讓我們一起讀……
【設計漸進式朗讀,凸顯文章的中心,呈現教學的,將學生的情感升華與迸發。】
四、布置作業
根據“啟航”“友好交往”“戰勝兇險”三個標題,練習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過。
篇2
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雖然一直被風投資金追逐,但在煤炭和石油等能源價格回落、市場需求萎縮的情況下,行業內正在遭受一場行業性的洗牌整合。
“估計到2009年中期,國內會有一批的太陽能和風能企業倒閉或者尋求并購整合?!遍L城證券分析師周濤認為。
泡沫初現
2008年12月26日,金風科技4億流通股解禁,雖然解禁數量是現有流通股的4倍,不過金風科技并沒有延續之前海通證券的連跌,逆市漲停,之前三天也是連漲。
“不排除后期會有調整,但金風科技的走勢仍然與其新能源的背景有關系,這個板塊直接受益國內4萬億元內需政策?!?2月26日,一位重倉東方電氣和金風科技的私募人士告訴記者。
在之前國務院公布的1000億元新增中央投資中,有8億元是直接用于補貼風電核電企業,2009年1月1日開始,風電設備的采購還可以享受17%的增值稅抵扣,且由于火電投資的占比持續下降,銀河證券等機構預期國內風電行業未來兩年分別可以保持40%和30%的增幅。
不過,之前1個月,金風科技還深陷外資撤離泥潭。2008年11月6日,BP(英國殼牌)終止了與金風科技子公司北京天潤公司在達貿旗的風電項目。據了解,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BP已經收縮了風電領域的投資,業務主要集中在美國市場,其他市場的投資陸續退出。
無獨有偶,湘電股份也遭遇了日本合資方原弘產的撤資,航空動力2008年12月17日也公告,合作方德國諾德巴克-杜爾公司也撤出了項目投資公司40%的股權,外資相繼撤離中國風電項目。
其實不僅是風電,在太陽能領域,雖然制造了無錫尚德、江西塞維LDK等造富神話,同樣面臨一場生死洗牌。以太陽能光伏行業為例,一直以來存在著原材料和市場都在國外的“兩頭在外”現象,前幾年由于多晶硅的暴利,國內新建了大量多晶硅生產企業,下半年由于多晶硅價格的一路狂跌,太陽能光伏企業損失慘重,且由于性價比更高的薄膜電池的應用,晶體硅電池行業也面臨巨大挑戰。
另外,由于歐美市場的需求下降,塞維LDK的多項訂單都遭遇延遲,無錫尚德等甚至都傳出了裁員的消息。有來自行業協會的消息顯示,第四季度國內光伏廠商350家中有200家停止生產或關門。
橫向并購不被看好
2006年,上海綠電科技停止了風能和太陽能的業務,專注在水能相關領域的投資。綠電科技董事長李振達2008年12月26日告訴記者,他坦誠說3年前該公司的風能、太陽能業務就沒有下家接盤了,因此他預期,2009年行業內面臨著洗牌,但同行并購的案例可能不會很多。
記者了解到,比如風能,現在業內普遍預期單機級別將從千萬瓦級向兆瓦級別升級,而同屬太陽能電池,在薄膜電池出來后,晶體硅電池的發展潛力已經受到挑戰,因此一個瀕臨倒閉的晶體硅企業可能不會受到收購企業的親睞。
2008年12月26日,記者分別采訪了晶澳太陽能人士和一位投資了風能項目的PE人士,兩位也都表示,現在環境不好,企業會在產能擴大上保持謹慎,未來兩年也不會采用并購的方式擴充產能。如果是經營營銷管理問題,或者有市場開發能力問題,這樣的企業被收購才能產生雙贏。但現在風能、太陽能領域技術更新太快,企業寧愿選擇另外研發新技術,進行新投資。
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市場互補式的收購。例如2008年4月,金風科技收購德國Vensys公司70%的股權,不僅可以分享該公司研發、技術轉讓方面的投資收益,而且打開了國際銷售市場。
另外,無錫尚德之前收購過太陽能廠商EI Solutions成功進軍美國市場,但2008年無錫尚德股價已經從年初的90多元跌倒10元附近,也成為了多家國際太陽能企業的潛在競購對象,而潛在收購對象日本夏普等都沒有很好滲透到中國市場。
前述PE人士介紹,目前風能領域正處在跑馬圈地的階段,比如僅內蒙古,就有近20家風機設備制造企業落戶,也不排除一些企業在客戶和市場上的互補收購,像金風科技的風電場轉讓銷售模式,雖然不是直接收購,但和企業合資在各地建風電場,提供設備,然后轉讓股權給合資企業,繼續銷售設備,就是很好的擴張方式。
另外,廣發證券分析師劉智認為,橫向并購可能不會有大潮,但行業內進行上下游的資源整合式的收購重組還是可期。比如天威保變,2008年12月24日就公告對子公司的冠華的控股權,收購了其他股東持有的37.61%的股份,持股比例達到94.13%,加強了在光伏產業上的布局。
篇3
《鄭和來信》是遼寧詩人季新山的長詩新作。這是題材和寫法都頗具獨特性的作品,讀來令人耳目一新。詩人寫歷史,不是平鋪直敘的寫法,而是選擇一個特殊的角度,讓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復活,于是在大洋風雨里穿行的明代航海家鄭和以“來信”的方式,展現了富有傳奇性的人生風景。
對于在無邊無際的海洋上漂泊的鄭和,詩人季新山的藝術想像是別具匠心的,長詩是把三十八封信裝在十四個漂流瓶里,這是漂洋過海的旅人一種獨特的寄信方式,這是詩人的富有童話神奇色彩的詩的旅程。作者在題為《鄭和的遠航之情》的前言中說長詩“講求心靈的流淌,直抒胸臆,展現鄭和對七下西洋的禮贊和對生命獻身遠航的神圣莊嚴。在全詩的布景上,始終以搏擊西洋的驚濤駭浪為基調,注意遠行的征帆與島國風情的融合,將歷史事件、人物與風景名勝,用蒙太奇式的長鏡頭和遠航聯系在一起,加上一路的暗礁、風景、鷗鳥、流霞等,努力創造出豪邁雄壯的‘藍色交響’?!碑敋v史成為遠方,或者在歲月的深處化為煙云,它的詩意的存在也許更為真實。季新山以詩人的慧眼,看見的是明代歷史天空的一抹霞光,一個民族的航海的壯舉讓人心動不已。鄭和――一個光輝的名字,是他把歷史的霞光從600年的遠方寄回了今天。
詩寫歷史,詩與歷史也便同時進入了心靈的空間。長詩中存在著兩個疊加在一起的抒情主人公,一個是鄭和,一個是詩人的主體。第一人稱的“我”雖由歷史人物“鄭和”出場,但詩中卻隱含著一個詩人主體,一切抒寫均來自詩人對一段歷史遠景的“親歷式”的體驗和感受。這種敘述角度以及結構方式,是這部長詩的獨到之處。在詩人的筆下,遙遠的歷史變成了近距離的景觀,生動鮮活,感性的情境充滿了血性和溫情。鄭和下西洋是國家和朝廷的大事,而對于鄭和個人來說則是生命的重塑和靈魂的歷險;而從詩的意蘊深度中,我們更能感受到從個人內心到人類精神的本質性超越,是人生短暫與生存前途亮色的矛盾性的感嘆,其中蘊涵著終極關懷的理性思考。這一段對于“長江萬里奔騰的土地”的深情感懷,是詩人憑借詩意的歷史境界而闡發的現想精神。此時此刻,可以說詩人的主體情感已化入歷史,也可以說,歷史的繚繞煙云進入詩人的心靈之中,詩人的角色與“鄭和”的角色是融于一體的。
詩人寫歷史題材,但又不局限于人物和事件的過程性,有較充分的敘事因素,又不是流于過程性的表現,而是融敘事與抒情為一體,建造了一個詩學意義上的個性空間,為我們提供了能夠深入認知和體驗歷史,能夠拓展現實人生境界的優秀長詩范本。
讀季新山的長詩《鄭和來信》,我們看到了歷史天空的一道霞光,這是一束從歷史的遠方寄給現實世界的信。和平和發展是當今人類世界的大主題,為此我們應當想起“鄭和”這個名字,并且記住他。詩人以“鄭和”的精神命名了一個由歷史連接現實的大意象,這就是“遠航”。中國要朝著一個方向,人類要朝著一個方向,不停地追求自己的理想,這是一條永久的“遠航”之路,而我們的心中,我們的記憶里,珍藏著這一具有經典意義的詩性光芒則是更為重要的。
篇4
【關鍵詞】RFID;航政管理;應用;前景;建議
中圖分類號:F40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即“射頻識別”,是一種新興的無接觸自動識別技術。它將微波技術、電磁兼容技術、半導體技術、數據保護和密碼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制造技術等諸多專業技術綜合于一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發展水平引領著當今世界先進電子通信技術的發展水平。
在江蘇航道業務工作領域,全省投入大量財力物力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和科技投入力度,例如建立健全全省航道中心數據庫,實現了船閘聯網收費、監控系統、船閘運行監測、航政管理、養護管理、OA辦公、GIS等業務的信息化、網絡化動態管理,并已開展應用RFID技術試點建設船聯網和“水上ETC”系統。這些依靠先進信息技術的系統應用,為打造“智慧航道”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1 RFID技術性能情況
1.1系統組成
RFID利用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式通信交換數據以達到識別目的。通常由標識特定目標物體的電子標簽、接收電子標簽信號的閱讀器以及應用軟件組成。與傳統的磁卡、接觸式IC卡相比,RFID技術完成識別工作時無須人工干預,適合于實現系統的自動化操作且不易損壞,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射頻卡,操作快捷方便。電子標簽可以采用特殊的封裝方式,有效抵御油漬、灰塵污染等惡劣環境的腐蝕和侵襲。
1.2系統分類
RFID按應用頻率的不同分為低頻(LF)、高頻(HF)、超高頻(UHF)、微波(MW),相對應的代表性頻率分別為:低頻135KHz以下、高頻13.56MHz、超高頻860M~960MHz、微波2.4G,5.8G。
RFID按照能源的供給方式分為無源RFID,有源RFID,以及半有源RFID。無源RFID所需工作能量需要從讀寫器發出的射頻波束中獲取,經過整流、存儲后提供,成本較低,但讀寫距離近,射頻功率較大。有源RFID帶有微型電池,成本更高,不需要射頻供電,可以提供更遠的讀寫距離,讀寫器功率較小,具有讀寫穩定、防沖突性能佳、攜帶物品信息量大等優點,這在水上目標識別應用中都是關鍵的性能要求,故而航道需要采用有源RFID技術。
1.3工作原理
RFID系統工作原理是讀寫器發射一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能量給電子標簽, 用以驅動電子標簽 ,將內部數據送出,此時讀寫器依序接收解讀數據, 再送給應用程序做相應的處理。
標簽:由元件及芯片組成,每個標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附著在物體上標識目標對象。
閱讀器:讀取(有時還可以寫入)標簽信息的設備,可設計為手持式或固定式。
1.4系統特點
(1)無接觸識別,識別距離遠;
(2)適應高速移動物體的自動識別;
(3)可穿過玻璃、布、木材等遮蓋物進行識別;
(4)標簽上數據可加密,個人無法修改;
(5)存儲信息更改自如,可重復寫入數據;
(6)防水、防磁、耐高溫,不受惡劣環境影響,可全天候工作;
(7)使用壽命長,可讀寫次數超過10萬次。
2 RFID技術在航政管理中的應用前景
2012年12月18日江蘇內河“水上ETC”在口岸船閘正式開通試運行,實現了內河船舶不停船繳費、通航動態監管和航道流量統計信息化,標志著RFID技術在江蘇航道已投入應用,極大提升了主管機關監管效率、服務質量以及應急反應效率。
RFID未來發展前景,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只要有需要管理、監控、記錄的地方都會有它的存在。結合本單位航政管理實際,對RFID在航政管理的具體應用做如下分析:
第一,RFID在內河航標管理中的應用。
可計劃對所有航標燈器及其重要零件都利用RFID標簽來加強規范化管理,實現航標燈器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同時在執行航標巡檢任務時,如果在轄區水域所有航標及其燈器設定了RFID電子標簽,能夠極大提升巡檢效率,推進航標巡檢管理的規范化和現代化。
經統計,近年岸標和標志牌一般情況下自身很少發生損壞,但出現過標志牌面板被盜的情況。而浮標的移位、碰撞、盜失等安全管理一直是頭痛的問題。浮標損壞主要是由于過往船舶碰撞或航標器材被偷盜兩種原因所導致。這些行為發生后,由于現場監控措施手段的匱乏,以及航標分布范圍較廣,往往是在航標管理人員巡查時才能發現,故而難以認定肇事船舶或偷盜人員,無法開展賠(補)償費收取工作。需要研究航標侵害責任人的追查機制,切實維護航產航權。
將現有航標的遙測遙控技術和RFID技術相結合,研制適應內河航道需求的太陽能一體化航標燈,并分別設計岸標和浮標兩種燈器,燈器中植入RFID標簽,開發高效管理軟件,可實現對航標燈器巡檢、庫存、維修、更新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依托船聯網工程中的RFID技術,在設浮標水域設置讀卡器,同時可解決水標GPS定位信號弱和安全監管難等現實問題。設想實現以下安全管理功能:
(1)船舶碰撞航標的調查取證,即從RFID管理系統追查碰撞發生時刻的浮標和所經過船舶的RFID掃描軌跡記錄,即可通過技術手段鎖定嫌疑肇事船舶,并對其開展賠(補)償費的收取。
(2)浮標因特殊原因發生漂移后,系統程序將在RFID讀卡器監測區域做出自動判別,并在第一時間發出報警信息,漂移后的浮標借助沿河道岸基的讀卡器設備,可在系統內形成其RFID掃描軌跡記錄,根據其在航道內的定位,即可迅速找到水標并開展修復工作。
(3)研發基于蘋果或安卓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終端嵌入式航標遙測控軟件,讓航標管理人員不依靠辦公電腦,在戶外也能隨時隨地移動查詢航標的運行狀態,提高應急搶修反應速度。
第二,RFID在航政艇巡航管理中的應用。
RFID在航政艇動態管理中的應用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巡航是航政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巡航管理要求航政艇定期到既定水域進行定點巡航,其考核主要基于航政艇的值班日志。若在碼頭、躉船、浮標、橋墩等水域定點地方設定RFID電子標簽,輸入有關地理信息,要求航政艇在執行巡航任務時利用配備的讀寫器讀取指定水域的電子標簽信息,這將有助于航政巡航規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三,RFID在應急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水上突發事件應對的應急資源主要是通過安全應急預案體現,對于所有的應急資源都是通過人工統計登記在冊,尚未實現信息化管理,故存在諸多弊端。如應急資源庫的維護管理難以及時更新、應急資源的調用難以快速準確等問題。若在搜有應急資源的備品備件上都嵌入RFID電子標簽,并開發相應管理信息系統,將實現對搜有應急資源的有效管理,達到在應急事件發生時調用應急資源的快速、準確、高效。
3 RFID技術在航政管理中應用和建議
通過對RFID技術在內河航政管理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后,可以說該技術在航道系統的應用空間是非常廣闊的,以上僅在航政監管領域進行了列舉,實際上并不局限于此。結合航道發展戰略要求和RFID技術應用發展趨勢,提幾點建議如下:
(1)開展RFID在內河航道的應用標準研究。目前RFID技術已經成功應用到內河船舶識別過閘,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成體系的應用標準才是日后研究和推廣的主題。在標準制定過程中,既要充分考慮國情和市場,也要充分考慮和引用國際組織目前已制定的標準。
篇5
建構主義強調課堂應呈現四個基本環節:情境創設、自主探索、協作學習和效果評價,每一個環節都要充分體現教學的高效和課改新理念。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和教研實踐,以七年級下冊第16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的教學為例,對課堂如何提問才能實現各個教學環節教學效率的最大化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這是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啟動環節,目的是通過特定的情境,使問題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系,激活原有的知識去“順應”即將開始的新知識。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 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每節課導入的問題,使問題具有新穎感、時代感和趣味性,符合中學生的興趣需求。較為常用的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從復習相關的舊知識入手來設問,如:我們學習過漢朝和唐朝的對外交往,在這兩個朝代中,為中外友好交往做出過重大貢獻的歷史人物有哪幾位?他們的貢獻是什么?通過回顧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玄奘西游、鑒真東渡等學生已有的“經驗”引出新問題:明朝時期,我國有一位偉大的航海家沿著海上絲綢之路遠航至非洲,為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交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我們來了解他的遠航壯舉。這種問題的設計必須緊扣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使提問達到“鏈環”的作用。
2.用時事政治材料入手提問:2005年人民網北京7月11日訊 , 記者張毅報道: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大會1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鄭和是個什么樣的人物?下西洋是個怎樣的活動,值得600多年后的我們來紀念?用時事導入既可以讓學生看到歷史無處不在,又能激起學生學習歷史的欲望和興趣,使學生養成關注國家大事的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時代責任感。但是用時事教學,教師就必須要時常關注、積累有價值的時事材料。用時事創設情境提問,必須要找準時事問題與所學知識的結合點,以材料為依托,多角度、多方位的設置問題,通過這些問題來了解將要學習的新知識。
3.運用歌曲、故事、視頻材料等多種手段創設情境問題:播放紀錄片《偉大的旅人》視頻,用片中的解說語“時至今日,鄭和偉大的航海業績仍舊不為歐洲人所知,現在是把問題弄清楚的時候了?!眮碓O問:作為一個中國人,在學習了本課之后,你打算怎樣向歐洲人介紹鄭和的航海呢?
另外,筆者認為這一環節不管采用以上哪種方式,其內容最好圍繞新課的重點來設計問題,通過導入就能加深學生對主干知識和重點知識的印象。在本課中,有的老師用聞一多的《七子之歌》來導入,直觀性強,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強化的卻是學生只需一般了解的內容,不能體現導入的高效。
二、自主學習,掌握基礎知識
在這一環節中為了有效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方便學生達成對本課知識的建構,明確本課的“知識清單”,問題的設置要全面,要針對每一個基本的教學目標,同時要有結構和層次感、條理性。就像丹東尼奧在《課堂提問的藝術》一書中所說的,要“設計提示課文結構和指導的關鍵問題”。針對本課,可以設置如下的問題:
1.本課共介紹了幾件事?體現了中外友好交往的是什么事件?體現了中外沖突的是什么事件?
2.鄭和是個怎樣的人?西洋是什么地方?鄭和為何下西洋?結合教材內容和航海路線為我們介紹鄭和下西洋的基本情況(包括時間、出發點、人數、船只數、所到地區、影響等);鄭和遠航所走的航線,歷史上被稱為什么?結合路線圖說說這條航線。
3.倭寇是些什么人?戚繼光抗倭能夠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澳門是被哪個國家在什么時間用什么方式攫取的?
以上四個問題的設置體現了本課三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給學生以清晰的層次感和整體感。這些問題基本都屬于低水平的提問(用來考察學生知識水平和理解水平的提問被定義為低水平的提問),絕大部分學生利用舊有的知識和課本信息都能完成學習任務。
三、協作學習,探究深化
這是學習的拓展性環節。我們常說的整合教材、二次處理教材就體現在這一環節中,也是最能體現教師專業素養的一環。和上一環節相比,筆者認為這一環節的問題設置要緊緊圍繞重點和難點展開,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關注知識的縱橫聯系,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和情感體驗。大部分問題都是學生獨立學習難以完成的,也是單從課本給出的信息中不能解決的,必需經過小組合作探究或老師點撥、講解才能完成,因此這些問題都屬于高水平的提問(用以考察學生的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能力的提問被當做是高水平的提問)。針對第16課筆者設置了以下探究性的問題:
1.鄭和下西洋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具備了哪些主客觀條件?與哥倫布等歐洲航海家的掠奪式的遠航相比,鄭和遠航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哪些傳統美德?要回答第一問,課本只給了鄭和的個人品格、明朝前期國力強盛這兩個條件,還必須聯系到指南針的使用、宋元時我國造船與航海技術的進步等。介紹哥倫布,拓展了學生視野,把中外遠航對比,培養了學生比較能力和對中華美德的情感體驗。
2.何謂“民族英雄”?岳飛和文天祥是民族英雄嗎?從你所看過的書籍和影視作品中,你知道的民族英雄有多少?我們應該學習戚繼光的什么精神?本題旨在幫助學生通過對歷史基本概念的理解來判斷歷史人物的行為性質,同時培養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3.和漢朝、唐朝、宋元時期的對外交往相比,明朝中后期之后,我國的對外交往出現了什么新現象?這一現象從外交這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怎樣的發展趨勢?本題的設置既與上課時的導入問題相呼應,又能給學生一個關于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史的整體感知,并通過分析“開始遭受外來侵略”這一新現象,揭示我國封建社會逐漸走向衰落的發展趨勢。本題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
四、小結反饋,評價效果
建構主義提倡開放的、多元多解的評價,以反映學生知識建構過程中的不同水平差異。因此在這一環節中問題的設置要具有開放性,體現學生對本課學習所獲得的差異性體驗。針對第16課,可以設置如下問題:通過本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新信息?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為什么?通過同學們的發言,可以了解他們對本課知識的達成程度。
有效提問是課堂教學的生命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只有設計出有效又有建設性的提問,才能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達到發展和完善學生認知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如密,孫元濤.新世紀教師教學藝術策略[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篇6
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7月22日,當太監王景弘率領沒有鄭和的船隊抵達南京,歷史便永遠被定格了這一刻。這年4月,第七次下西洋的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之后的數百年時間里,浩蕩的東方船隊在西洋已然變成了遙遠的傳說。
與此同時的西方,正在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運動。15世紀末,在西歐人的主導下,西方航海家們陸續發現了抵達美洲和東方印度的新航路。很快歐洲人利用這兩條新航路打開了美洲和亞洲市場,西方開始趕超東方。
讓史學家感到奇怪,明朝既可以派出上萬人的船隊最遠抵達非洲紅海,卻又開啟了閉關鎖國的時代;商品經濟發展的同時,明朝的封建集權也達到了頂峰。此問做何解?或許唯有鄭和下西洋,才可依稀看得出那個時代悄然轉變的縮影。
三個朝代下西洋
《明史》中載,鄭和“自幼有材志、豐軀偉貌、博辯機敏。謙恭謹密、出入戰陣多建奇功?!币惨虼瞬┑昧嗣鞒勺嬷扉Φ男湃巍?402年朱棣在北京發動“靖難之役”而做了皇帝,年號永樂。永樂三年,鄭和奉詔第一次出海。
鄭和出海的船隊,據《明史》記載,共有人員27800余人,自蘇州劉家河泛海至福建,復自五虎門。此行經占城、爪哇、蘇門答臘、錫蘭、古里及舊潛等國家,永樂五年九月二日,公元1407年10月2日還朝。
此后的六次航行,鄭和船隊沿著原來的航行路線繼續向西擴展,船隊最遠到達了非洲東海岸,走訪了30多個國家。鄭和船隊在給沿途各國帶去明成祖朱棣的問候以及中國的瓷器、香料的同時,歸來的船隊上也載滿了異域珍品和絡繹不絕的使節。
公元1424年,崇尚儒學的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并開始了諸如廢除宮刑、停止皇家采辦珍寶、開放山澤以供民漁獵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派遣“寶船”下西洋因耗資巨大而被終止。朱高熾在位僅一年便因病去世,1425年,明宣德皇帝朱瞻基繼承皇位。
宣德六年十二月,公元1432年1月,已經停航了10年的鄭和船隊進行了第七次遠航?!睹鲗嶄洝酚涊d,鄭和再次的出行首先要公布明宣宗朱瞻基“祗嗣大統”的事情。此前鄭和訪問過的亞非國家已多與中國中斷了往來。此后,中國的航海時代便結束了。
朝貢貿易
與鄭和多達數百只,人員上萬的船隊相比,1492年哥倫布美洲航行的3艘三桅帆船顯得單薄。然而,無論是哥倫布的美洲之行,或者是1497年達伽馬發現好望角和到達東印度群島的航路,卻被公認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
這其中緣由便在于,鄭和的遠航旨在建立一種朝貢貿易制度,而哥倫布、達伽馬卻是在尋找商業市場。透過明代的朝貢貿易制度,不難發現,鄭和遠洋正是閉關鎖國的典型特寫,與宋、元寬松開放的政治環境不同,封建集權的保守在明朝達到了頂峰。
《明實錄》記載,朝貢在于體現中國作為世界的中心,四方各國從屬于中國的理想,而中國的皇帝成為天下共主,即“君臨萬邦”。為了吸引外國使節團,早在朱元璋洪武年間,貿易即被當作誘餌,并規定官方與他們貿易要“厚往薄來”。
朱元璋為了實現這個制度,頒行了嚴格的“海禁令”,禁止中國人私自渡航到海外,也禁止外國朝貢使節團以外的任何船只到中國來。而中外貿易的形式,只能是由外邦使節在特定時間和地點,在明朝官員監督下公開進行。
明朝之前,中國皇帝在接受外邦使團朝貢同時,朝廷允許民間與這些使團進行自由貿易。然而,這一朝貢與貿易分開的做法,在明朝建國之初即演變為政府的壟斷事業,而民間貿易的管道,也因為朝貢貿易制度而完全封死。
政府的虧本投資
為了建立朝貢貿易制度,從朱元璋到朱棣,明朝不斷派遣使節團到海外。史料表明,在威迫海外國家與明朝建立朝貢貿易關系之外,明朝通過派遣出使海外船隊,并許諾來中國朝貢時可進行貿易來實現。
然而,明太祖并沒有將朝貢貿易制度發揮到極致。1394年以后,即朱元璋治下的洪武晚期,海外各國前來朝貢的活動大部分已經停止。據考證,這一時期朝貢的停止,在于朱元璋并不是一個真正慷慨大方的“布施者”,明初財政并不足以支撐。
隨著明朝政權的穩固和生產的發展,明朝政府有了更多的資金。朝貢貿易制度的推行在明成祖朱棣時期達到了頂峰,此時才有鄭和七下西洋浩浩蕩蕩的船隊。由于朝貢貿易奉行“厚往薄來”的原則,對于維持了28年的鄭和下西洋,它只能是虧本的買賣。
嚴格來講,朝貢貿易制度并非是商業行為,它維持的目的在于維護明朝皇權的權威,沒有盈利也意味著它并沒有商業市場發展的驅動力,相反,它的興旺發達取決于明王朝的慷慨幅度,即政府對海外貿易損失的補貼。
不過,鄭和下西洋將洪武時期停滯的海外交流恢復了過來,它加強了中國和海外地區的交流和聯系。而當明朝政府財政不足以支撐,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注定要結束。而壯舉背后的朝貢貿易制度陰影卻籠罩了中國數百年。
王朝的背影
1433年鄭和下西洋結束之后,1435年明朝第六個皇帝英宗朱祁連鎮即位,此時明朝已經不再熱衷于朝貢貿易的政治利益,反而更加關注其中的經濟利益。由于朝貢貿易基點在于以政府補貼來吸引外國使團,明政府政策的轉向導致朝貢不再具有吸引力。
朝貢貿易每況愈下的背景下,明政府并沒有改變以官方貿易為主,嚴禁民間貿易的態度。在民間,自明英宗之后,朝貢貿易的功能逐漸被走私貿易所取代,并在15世紀后期成為中外交易的主要管道,明朝此時也走向了衰落。
明朝中后期東南沿海倭寇的興起,并非是簡單的大和民族的劫掠。史料顯示,倭寇的組織者多為中國人。這與明朝的海禁與朝貢貿易衰落有著直接關系,朝貢貿易的難以維持導致海外通商受阻,民間自由貿易的禁止導致這種阻力被走私以及倭寇所消化。
而考察明朝國內的財政以及稅收政策,這和其奉行的朝貢貿易的基本理念如出一轍。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將小農經濟為主的經濟加以規范,并保持政府對工商業發展的嚴格管制。自唐、宋以來,明朝的政治權力被空前集中化。
在這種政治權力高度集中管制方式下,上層結構的政府重在穩重自足,沒有動力追求經濟多元化和服務性事業的發展;而下層結構中農村滿足于自給自足,也沒有動力追求外向型的商業發展。
篇7
為迎合有效教學的要求,教研組根據學情集體備課,形成了統一的教案。然而,由于教師認識的局限性、學生思維的豐富多樣性,預設的方案往往不能窮盡師生的意識與行動的再生性,是嚴格按照預設的教案牽著學生的鼻子走,還是根據學情及實際教學情況,大膽調整預案,實行“以學定教”呢?
在《鄭和遠航》的執教中,一位教師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現將教學課例摘要如下。
【課例】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一部分,待學生找出文章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四要素”后,教者追問了一個問題,未曾想學生出現了歷史知識的錯誤。
師:“太監”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生笑)那么,“三保”是什么意思呢?
一生舉手:是保衛皇帝的。
師:還有誰知道嗎?
(學生都搖頭,表示不知道。)
師:看來,剛才這位同學把“三?!币辉~的意思理解錯了,這不怪你。關于“三保太監”的來歷,老師講個故事給你們聽……
在引導學生閱讀第2自然段,理解“寶船”如何“雄偉壯觀”時,有學生提出了“過分”的要求。
師:大家能比劃一下嗎?一艘“寶船”究竟有多大?
生:老師,如果我們能看到“寶船”完整的樣子才好呢!插圖不完整,沒意思。
教師這時播放“寶船”視頻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并讓學生為祖國古達的造船工業而倍感自豪。在這節課結束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現了鄭和的雕像及中外名人對其的評價,在點燃學生激情后,教師臨時添加“我為鄭和寫頒獎詞”這一環節,使課堂氣氛進入,學生紛紛進入題詞狀態:
生1:“您是一位偉大的航海家。壯年受命,情系大海。為我國與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與友好往來,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生2:“您壯年受命,遠離故土,情系大海,開創海上“絲綢之路”。您從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間,親率船隊出洋七次,笑傲全球……”
……
【評析】
一、利用“導火線”,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趯W生把“三?!币辉~理解錯后,教者巧妙利用該“導火線”以講故事的方式將鄭和遠航的背景信息傳達給學生。這種方式不僅有效地激發了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還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及時調整教學預案,使學生在最愜意的活動中,主動投入語文學習,這樣才能真正賦予語文教學以生活的意義。
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拓寬學生的視野
“學貴于疑,有疑則進?!睂W生有疑問,說明他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高,進入我們所期望的主動學習狀態了。在這部分的教學中,學生提出看“寶船”的視頻的要求,盡管這在教案預設時是沒有考慮到的,但利用網絡環境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的愿望變成現實,使學生的視野得到了有效拓寬,閱讀訓練也水到渠成。
三、由讀到寫,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教者緊扣讀寫訓練主線,設計寫人物頒獎詞這一學生樂意參與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升華對鄭和的情感認識,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質,讓生命體驗了一次酣暢淋漓的“遠航之旅”。
篇8
一、激趣,采用多種手段創設歷史情境,吸引學生的主體參與
1.精彩的導入,讓學生感受歷史課堂的魅力。一節有效地歷史課堂一開始就應該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因而導入尤為重要。一般而言,導入有語言和創設情境兩種,精彩的導語給學生鮮明的情緒感染,創設情境則拉近了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在講述“亞歷山大東征”時,我采用了語言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世界古代史上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建立了當時世界上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據說他在11年里沒有打過一次敗仗,今天他被寫進文學作品,被拍成電影,他飽受爭議,毀譽參半,他是誰?他做過哪些事情?該對他如何評價?今天我們共同學習這些內容?!边@段頗具煽動性的話語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2.借助影視資料,給學生感性的認識。歷史學科具有過去性,久遠性,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形象具體的歷史場景,讓學生有切身的體驗與感悟。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要精心選用好情景資料,把學生帶入歷史氛圍之中。我在講述“敦煌莫高窟”一課,精心選擇了十二張圖片,把余秋雨先生的文字整合在一起。課堂上,在低沉舒緩的配樂中,一張張美輪美奐的圖片一一呈現在學生們眼前,更引人入勝的還有那段解說詞:“色流開始暢快柔美了,那一定是到了隋文帝統一中國之后。色流猛地一下渦漩卷涌,當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間能有的色彩都噴射出來――這里連禽鳥都在歌舞,連繁花都裹卷成圖案,為這個天地歡呼。這里的雕塑都有脈搏和呼吸,掛著千年不枯的吟笑和。這里的每一個場面,都非雙眼能夠看盡,而每一個角落,都夠你留連長久?!睂W生們被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震撼了,情感教育的目標春風化雨般的達成。
二、自主,合作,探究,給學生課堂生活的幸福體驗
學生對歷史的認識過程一般經歷感知具體歷史知識――理解規律性歷史知識――鞏固歷史知識――運用歷史知識等階段。在教學活動中要遵循這些規律,不能單純地讓學生記憶和存儲歷史結論,而是結論和形成結論的過程并重。
如在講“鄭和下西洋”這一內容時,我發現學生對下列知識點很模糊:1.鄭和到過哪些國家和地區?2.鄭和對這些到過的地方產生了哪些影響?3.如何理解“鄭和遠航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
為了幫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我做了這樣的設計:上課以前,先讓學生查閱互聯網資料,每四個同學一組,繪制鄭和遠航路線,運用資料或者圖片來說明鄭和遠航的影響; 學生在繪制地圖,收集資料的過程中,自然會對航海路線和影響有所了解。課堂上,設計了 “小小航海家”的活動,選出一名同學在屏幕前演示路線圖,“途中”由幾個同學分別講述“鄭和寶船”“三寶殿”“贈送長頸鹿”等故事,輕松突破難點。
這種做法,讓學生的創作轉化為課程資源,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除了在課堂上,節假日的歷史作業,同樣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七年級暑假,我給我的學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
請利用網絡資源觀看下列影片之一:《開天辟地》《》《建國大業》。請圍繞其中一部影片,寫出你的觀后感,并把你的所思所想在班級QQ群內與大家交流,老師將選出十篇優秀作品張貼在班級海報欄內推薦閱讀。
這份作業,既引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QQ群內與大家交流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十篇推薦閱讀的作業注重了學習的效果與評價。在課堂上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時,相信孩子們的參與度是非常高的。
三、鼓勵學生質疑,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按新課標的要求,學生“提出問題”應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對于教師而言,我們的教學設計應該留出時間,讓學生思考;留出機會,讓學生追問。每節課結束以前,我都會追問學生一句:“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在課堂上,我們應該給學生留下產生問題的空間,尊重學生的熱情和勇氣,在他們提出幼稚的問題時,不打擊不嘲笑他們,盡量挖掘他們問題中的合理性。在我講完《對外交往與沖突》一課時,一個孩子站起來問:“老師,為什么戚繼光是我國古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為什么前面學過的岳飛和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
這是個很典型的問題,我是這樣處理的:
首先讓其他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不做評價;在分析了學生給出的答案后,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這三位歷史人物分別出現在什么戰爭當中?這幾次戰爭的交戰雙方是誰?
2.這幾次戰爭分別對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什么影響?
3.你能用自己的話定義“民族英雄”嗎?
然后放手讓大家去做,在思考辯論中幫助那個孩子理解了“民族英雄”。
篇9
內容摘要:人力資源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中的重要因素,我國銀行業的關系性營銷仍然占據并在今后較長時間占據主導地位。人員編制和財務費用分配對銀行發展起到重要引導作用。解決上市銀行的發展問題,必須在機構設置、員工聘用及結構崗位設計等方面進行測算并采取適當的策略;同時還應對財務資源進行合理分配,避免過激的費用制度安排導致客戶私有化和員工大量流失等不利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上市銀行 核心競爭力 人力資源 費用制度
上市銀行核心競爭力要素
市場經濟中的企業財務策略其實質上是一種動態博弈模型下的均衡解,核心競爭力定位與規劃正是基于這種博弈的策略選擇。在一個寡頭市場中,所謂博弈策略選擇就是一種目標利潤選擇。當前,我國銀行業基本上屬于一個完全競爭行業 ,在該行業中,參與競爭的每家銀行實際上都有其隱性或顯性的競爭策略。商業銀行本身并不向社會提供實物產品,而其更重要的是為企業提供系統全面的金融服務解決方案。
(一)企業核心競爭力
根據程鋒(2011)的研究,企業的政策支持優勢、品牌與市場優勢、基礎資源優勢、內部經營管理流程優勢、財務管理優勢、企業文化管理優勢、人才激勵優勢、企業社會責任優勢、技術與創新優勢等都可以表現為企業核心能力。
同時,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于1998年10月1日的《國際會計準則第38號―無形資產》所描述的無形資產內容,也支持企業核心能力的突出表現除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已經規范的內容外,還包括經營秘密、人力資源、內部經營流程等不可或缺的內容,這些也是在研究企業核心競爭力過程中應當引起重視的內容。
從平衡記分卡的角度來看,員工的學習與成長維度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取得持久競爭優勢的關鍵基礎因素。因此,人力資源方面雇員的技術水平和協同工作能力必須有最低要求;進一步還要對員工在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必要的發掘和鼓勵,不僅有助于提升員工本身的操作技能,也能幫助企業在各業務流程方面進行持續改進;同時,鼓勵員工不斷總結和學習,進行自主創新也是企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人力資源與銀行核心競爭力
大部分研究認為,我國銀行業的關系性營銷仍然占據并在今后較長時間占據主導地位;也正因為如此,諸如民生銀行以專業和技術性營銷為核心的“事業部制”組織構架并不被業界看好。
筆者認為,銀行業的人才應該包括技術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關系型人才,其中,前兩者是業界公認的,而關系型人才可能是一種相對的隱性人才,但事實上這種人才對銀行業至關重要,因為其稀缺性可能已經遠遠超過了前兩者。借鑒平衡記分卡的分析模式,上市銀行員工學習與成長方面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和要求如表1所示。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大部分金融產品的同質化程度較高,針對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需要商業銀行客戶經理正確理解并進行初步判斷,因此,客戶經理必須具備專業勝任能力,并初步為客戶提供融資建議。同時,商業銀行的后臺融資方案制定部門還需要進一步提供具體的服務方案和風險控制措施,與前端客戶經理甚至多個相關職能部門溝通一致。作為正向激勵與回報,商業銀行還應制定一套針對特定業務不同崗位員工的績效考核與評價機制,盡量消除“寡”和“不均”帶來的不利影響,對業務鏈上的員工給予一定的獎勵,保證商業銀行的各項業務取得可持續深入發展。
上市銀行人員編制管理與財務資源配置狀況
人員編制管理和財務資源決策制度是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管理的中心。其中人員編制決定銀行長遠利益,財務資源配置主要指與薪酬及營銷費用相關的費用安排,這直接影響銀行的短期利益。文章以興業銀行為例對此進行分析。
(一)人員編制管理制度
在專業條線管理和內控機制要求下,一級營業服務的各類網點機構必須要安排足夠數量的前后臺非營銷人員,因此網點擴張將導致一種反向的杠桿效應,其結果是員工人數的剛性增長和客戶經理占比的不斷下降。這種網點擴張下的內部人員結構的變化規律,最終將不斷加大網點增量帶來的固定成本增長。但網點擴張又缺乏更大比例的規模效益貢獻來稀釋單位成本的上升,從而使得人均利潤貢獻降低,進而導致整體的人均利潤工資額被迫削減。本文通過各中小上市銀行營業網點與利潤的對比來進一步分析,表2即為各中小上市銀行營業網點與利潤實現情況的比較結果。
通過表2可以發現,興業銀行在營業網點數和點均人數兩個指標方面居同行業中上位置,但人均存款在同業中最低,僅有3,877萬元,比樣本中八行平均值低915萬元,降低幅度為19.1%。人均撥備前利潤卻與八行平均值略低1.2萬元,可見,在收息資產資金來源保障不足的情況下,興業銀行只能通過壓縮營業費用做大盈利空間,這將降低商業銀行最主要資產―“人”的價值體現,不利于優質員工隊伍的穩定。
如果對客戶經理存款業務量保本點進行測算,可以考慮以2000萬元日均存款業務量為底線標準(按季、按年考核均可),根據大部分銀行目前2.5%左右的邊際利差計算,此標準的存款業務量將給銀行帶來500萬元的邊際利潤,即使考慮相應客戶經理的福利、辦公費用以及營銷費用等,該客戶經理始終能夠為其所服務的銀行貢獻邊際利潤。顯然,興業銀行目前的人力資源戰略并非最優。
(二)費用制度安排
商業銀行的成本費用除了資金成本費用以外,主要是業務及管理費用、員工薪酬等相關費用以及前述兩項以外的其他費用。如果將員工費用單獨提取出來,將剩下的業務及管理費用與其他費用合并后稱為經營性費用,則可以計算和比較各中小上市銀行的各項費用絕對額、人均數和工資性費用占比等指標,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興業銀行的人均總費用在八家銀行中相對偏低,而且呈現出工資性費用與經營性費用配置倒掛的情形,與華夏銀行的策略類似。但與華夏銀行重點鎖定中小型客戶不同的是,興業銀行將客戶群體集中在大中型客戶范圍,需要的營銷費用支持相對要多。
上市銀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策略
要解決上市銀行的發展問題,人力資源因素不容忽視,必須在機構設置、員工聘用及結構崗位設計等方面進行測算并采取適當的策略,同時還應從博弈的角度對財務費用資源進行合理分配,避免過激的費用制度安排導致客戶私有化和員工大量流失等不利影響。
(一)機構人員與崗位結構的科學設計
從目前大多數商業銀行的任務分解結果來看,客戶經理的任務量普遍偏大。因此,通過本文前述的測算,只要客戶經理的業績對商業銀行的利潤存在邊際貢獻,就應該適當降低與存款業務量掛鉤的客戶經理增量標準,提倡通過有條件的“人海戰術”來做大銀行的核心負債與收息資產規模。
此外,商業銀行在機構管理上要遏制分行的網點擴張沖動,畢竟網點所帶來的固定成本是確定的,而相應的業務量和利潤貢獻是不確定的,建議采用在分行機關多設營銷部的模式,通過內部虛擬網點的低成本性,將其發展壯大并轉換成一個機構網點,通過營銷部的嚴格考核和人員整合,實現良好的競爭機制和進入退出機制,有效地將經營網點的規模不確定性轉化為確定性。
(二)財務費用資源的合理安排
首先,對于處在激烈行業競爭格局下經營規模偏小、經營規模擴張壓力較大的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在人均費用總量上需要有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配置,需要高投入和高產出的配比,否則不具備人才和客戶競爭優勢。在一個完全競爭行業和信息相對對稱的環境下,競爭比拼的是人才,人才競爭比拼的是機制,而費用投入是機制的一個比較顯性的部分,容易為人觀察到和接受。同時,在費用結構上必須改變工資性費用與經營性費用的“倒掛”結構,否則將不僅誘發機會主義和套利結果導致人才流失,而且還將加大財務合規風險。
其次,關于如何合理確定人均費用總額以及工資性費用與經營性費用之間的比例關系問題,筆者認為,如果基于純粹理論研究角度,在費用結構與經營績效之間較難建立一個計量模型來確定其科學合理的數量標準,而采用行業平均水平參照則較為合理。當然,在計算行業平均水平的樣本上,還需要進行可比性篩選,確定一個可參照的行業平均值,原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顯然與中小銀行不具有可比性,因此被剔除在樣本之外。盡管行業平均水平從理論上講很難說是否公允和科學,但是從一般理論邏輯講,偏離行業平均水平太大的財務結構肯定是不公允和不科學的。然而,采用行業平均水平的跟隨模式也存在以下問題,即行業平均水平代表的是一種中庸策略,或者是一個比較成熟和穩定的銀行水平,對于處于行業中下游的中小銀行來說尚不具備采用中庸策略的條件,而適宜采用更為激進和富于競爭力的費用配置總量和結構。因此,本文建議費用配置總量適當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工資性費用占比同樣亦可適度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參考文獻:
1.黃憲,趙征.銀行管理學[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2.劉瑞波,劉硯平.商業銀行財務管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3.[美]小約瑟夫.F.辛基(JosephF.Sinkey).商業銀行財務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韓鵬.國有商業銀行財務監控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5.沈如軍.國有商業銀行資源配置[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6.程鋒.企業核心能力及其會計反映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
篇10
【關鍵詞】媽祖信仰 鄭和使團 東南亞 華僑 傳播
【中圖分類號】B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0-0194-02
中國和海外各國,從很早的時候就發生了密切的政治、經濟聯系。遠在公元前2世紀所撰的《漢書·地理志》中就記載了我國通往印度的航路。而華僑移居南洋地區應該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秦始皇統一七國并開拓嶺南地區“置桂林、南海、象郡以徙民,與越雜處十三歲”。秦代的徙民政策客觀上形成了我國早期的“華僑流”。而恰恰是這些早期的華僑在該地區一直充當著中華文明傳播者的角色。唐代以后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閩越潮汕籍人士到東南亞從事貿易活動。
南宋時期,政府在泉州設立市舶司,海外貿易繁榮。下南洋現象更是屢見不鮮。這一時期是媽祖信仰外傳的重要時期。隨著“泉州媽祖廟”的修建完工,媽祖信仰已經突破了本地局限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從此,在泉州、閩南一帶出現了媽祖信仰的。宋人王國珍曾說:“凡家無貧富貴賤,爭像而祀之,惟恐其后。”就是當時人們崇信媽祖的生動再現,這種崇拜熱潮使得“媽祖”亦隨閩南商人漂洋過海,來到東南亞地區。其中有一些閩南商人因某種特殊的原因留居于當地,這樣又形成“住番雖十年不歸”的現象。據《桂海虞衡志》記載:“閩人附海舶往(占城)者,必厚遇之。因命以官,咨以決事,凡文以詭亂,多自游客出?!鄙鐣匚坏奶岣邔τ陂}南商人傳播媽祖信仰無疑是一次契機。
明初,實行海禁,但是官方的諸多限制不僅沒有影響民間與東南亞各國的貿易,反而在客觀上使得許多從事非法貿易的閩南人因擔心會被政府通緝,而不得不長期定居東南亞。明代隨鄭和出海的鞏珍就在《西洋番國志》中曾經這樣描述爪哇東部的杜坂:“約千余家,中國廣東及漳州人多逃居于此?!鄙鲜霾牧铣浞终f明:在鄭和下西洋之前,最遲不會晚于南宋末年,東南亞地區應該已經存在媽祖信仰,而且這種信仰隨著元明兩代閩粵籍華僑在南洋地區的繁衍而不斷傳承著。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鄭和下西洋之前,東南亞地區的媽祖信仰其實是一種“先天不足”的信仰。這表現為兩個方面:(1)宋以來,媽祖信仰雖然隨閩南商人傳入南洋地區,但只是零星地分布于華人聚集的村落。傳播者數量過少及其活動范圍狹窄是造成媽祖信仰在當時東南亞地區難以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2)許多華僑通過長期的接觸和通婚逐漸融入了當地社會。華僑改信當地宗教的現象比比皆是。本土宗教對華僑的磨合性是制約媽祖信仰普及的另一不容忽視的問題。不僅如此,明朝初年所實行的“海禁政策”既而促使這一現象更加明顯。
作為人們向海外遷徙的影響因素,寬松的出海環境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而政府的某些政策對其造成的影響也應值得我們關注。就明成祖派鄭和出訪的初衷來說,并不是要消除海禁。但以鄭和下西洋的舉動來看,卻在客觀上達到了寬松海禁的目的。這使明成祖在消除海禁方面變得積極起來。明成祖在其執政中期就曾經多次重申:“今四海一家,正當廣示無外沒,諸國有輸誠來貢者,聽爾其諭之,使明知朕意。”朱棣的這種“轉變”可從此后福建人民大規模的海外遷徙當中得到證實。所以,筆者認為,鄭和下西洋的舉措在客觀上推動了福建人往海外遷徙的熱潮。
東南亞馬來半島歷來是鄭和船隊的必經之地,半島上的滿刺加是鄭和船隊開展對外貿易的基地。由于鄭和幫助滿刺加擺脫了暹羅的統治,并扶植其商業發展,進而使之很快變成了一座繁盛的商業城市。繁榮的滿刺加吸引了許多外來商賈和移民,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福建人。明代“既以馬六甲為對南洋貿易的中心,故中國商船均云集港內,每年初春順西北季風南來,……其時,馬六甲華僑大都來自閩省,男女頂結髻,習俗同中國,……儼然為海外中國的城市?!蹦涎蟮貐^福建籍華僑人數的增多,對于媽祖信仰的傳播和普及無疑是一種福音。因為它不僅僅解決了媽祖信仰在信仰與傳播方面人數過少的問題,而且增強了媽祖信仰集團內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使“媽祖”這一外來信仰具備了充分的“實力”與本土宗教抗衡,并且有效地抵制了本土宗教長期以來在華僑信仰方面的磨合作用。以上材料充分表明,鄭和下西洋確實對媽祖信仰在東南亞地區的傳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如果需要探究鄭和使團與東南亞地區媽祖信仰之間的關系,應該從使團組成人員的籍貫入手。倘若福建籍海員能夠跟隨鄭和出海甚至留居南洋當地,那么,這將是媽祖信仰在東南亞地區得以傳播的又一非常重要的條件。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被發現的某些文獻資料恰恰證明了這一點。可以說,這些留居者在當時已經構成了除福建僑民以外的另一股傳播媽祖信仰的力量。最近出土的大量文獻和碑刻都已證實:鄭和七下西洋,每一次都在福建逗留。而在其逗留福建期間,當地人民曾為鄭和船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不僅提供了船隊所需的尖底福船,而且有許多福建衛所的官兵也直接參與到鄭和下西洋的活動當中。近期在北京西華門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發現了明代的《衛所武職選簿》,其中有不少關于福建籍武職官員參加鄭和船隊立功受爵的記載。在這些參與出海的福建人當中,有不少到了南洋各國之后,就在當地定居了下來。清代徐繼畬在《瀛環志略》中稱:“中國之南洋,萬島環列,星羅棋布……明初遣太監鄭和等航海招致之……而閩廣之民,造舟涉海,趨之若鶩,或竟有買田娶婦,留而不歸者。”曾跟隨鄭和七下西洋的副使福建閩南人王景弘在爪哇三寶壟養病。病愈后留居當地,他的部下也和當地的婦女結婚,此后三寶壟便成為華僑聚集地區。這些留駐人口多是福建人,而他們之中的絕大部分都信奉媽祖。這種推測可從有關文獻中得到印證:“永樂七年,鄭和第三次下西洋,舟師忠武尉名黃參,長樂塘嶼鄉人,在其舉薦下,邑人從之者眾,隨師遠航……”黃參從前以出海為生,他是崇信媽祖的眾多漁民當中的一個。福建籍海員不僅為媽祖信仰在東南亞地區的傳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而且因其長期的駐留,促使媽祖信仰在當地得以普及盛行。
綜上所述,在鄭和使團的帶動下,中國東南沿海居民不僅掀起了遷徙南洋的熱潮,促使媽祖信仰在東南亞得以發展,而且也為媽祖信仰在南洋地區的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M].長沙:岳麓書社,2001:65~90
[2]李少圓.論宋元時期媽祖信仰的傳播[J].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99(5):26~34
[3]莊國土.華僑華人與中國的關系[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25~237
[4]楊士奇.明太宗實錄[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
- 上一篇: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
- 下一篇:田思嘉
精品范文
1鄭和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