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雪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4-05 18:52: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寫雪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寫作環境 作文題材 文章氣勢
不可否認,現在中學生的作文,盡管題材不同,寫法各異,但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小氣,內容狹小,寫法拘謹,語言刻板。讀著這些文章,好比坐聽古剎中單調的木魚聲,雖然可以感受到音符的跳動,卻無法使人產生心曠神怡的美感。一個個跳動著鮮活生命的青少年,一個個富有青春朝氣的中學生,寫出的卻是毫無生氣的作文,實在中學作文教學的一個缺憾。
這個缺憾由來已久。中國的作文教學歷來講究的是以小見大、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這作為一個傳統代代相傳。雖然這個傳統千百年來造就了無數文章大家,但是到了近代以來、特別是當代,由于我們自縛于這個傳統,加上訓練不得法,作文教學中舍大求小,小題目、小題材、小感情,一說寫作文,就只知道在自家一畝二分田里找素材,提起筆來就是小貓、小狗之類。這種訓練模式羈絆了學生的思維、銷蝕了學生的智能、矮化了學生的志向。顯然,這不是中學生作文訓練的正確方法。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作文教學也要適應社會發展步伐,這就要求學生的作文寫得大氣一些。這或許會給作文教學帶來一些新的氣象。
一.為作文營造大環境。作文訓練的大環境,就是把作文教學與指導學生認識生活,感受生活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機制。這種機制的建立,有賴于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能力的提高、教學方法的創新。一方面,讓學生多讀有益的課外書籍。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是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很大關系。”這說明閱讀至于作文是多么重要,可是恰恰這一點被我們忽略,為了完成教學進度,為了使考試成績上去,我們教師不能、也不敢放手讓學生大量接觸課外書,沒有大量的閱讀,哪來生花的作文?所以,要想作文教學富有成效,指導學生大量閱讀,實在是不可偷懶的環節。另一方面,應該指導學生去接觸社會,或者為學生接觸社會創造條件。我認為,吸收不限于閱讀,感受生活也是吸收。教師不應該止于課堂上的講講練練,讓學生在接觸社會中學會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作文教學的要義之一,就在于如何讓學生把吸收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心得,進行“合于法度”的傾吐。這種作文教學大環境的旨意,就在于把作文教學從課堂小環境中解脫出來,放在更廣闊的范圍內進行,如此或可破解學生作文小氣的瓶頸。
二.幫助學生尋找大題材。所謂大題材,是指關系到中國和人類命運的重大問題,如全面深化改革、治理環境、經濟全球化、反恐等等。這樣的題材我們的學生是否能寫?或者我們的教師是否允許學生去寫?我認為,問題不在于中學生能不能寫這樣的大題材,關鍵在于教師有沒有讓學生寫這樣大題材的認識基礎。教師有了這個認識基礎,并給以恰當的指導,什么樣的題材學生都敢試筆。近年來,筆者對此進行了一些嘗試,作文教學中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大題目讓學生寫,如《節能減排對生活的影響》、《你怎樣看拉登之死》、《中東國家局勢動蕩給我們的啟示》等。這些素材主要來源于新聞媒體。寫這樣的大題目,一方面要對這些材料進行篩選,盡量選擇那些事實清楚、背景資料豐富、性質明朗的事件,便于學生把握,容易成文;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為挖掘新意,避免人云亦云,漫無邊際,盡可能寫得具體可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從媒體上收集寫作素材、如何剪輯和組織材料,而且擺脫了空發議論的作文套路,每篇作文都能寫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三.指導學生寫出大氣勢。文章的氣勢指文章所表現出的動人心魄的力量和態勢:如讀《沁園春.雪》,我們會感受到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豪放性格和改造社會的博懷;讀《背影》,父子間的真摯情感令我們為之動容等等,這些就是我們所說得文章的氣勢。文章的氣勢因題材不同而各具特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題材的不同、所表現的主題和感情的不同,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為文章造勢。基本做法是,把大事寫“寬”,把小事寫“活”,以此展示出文章的博大氣勢。如此訓練,假以時日,學生的文章自會呈現出感人的力量。
篇2
近期詳讀了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理念,感觸頗深。其實無論是學生還是我們自己都始終是無法長大的孩子,可是包括我們教師在內的所有人卻用年齡生生地把高中生排除在孩子之外,于是一切與孩子相關的特征都被抹煞和忽略了,而重視抽象忽視真實的情境再現,就是其一。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想寫出好的記敘文就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事了。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這種論述反映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規律的一個重要方面:直觀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感性知識的形成。作文的情境教學法就是要使學生身臨其境或如臨其境,就是通過給學生展示鮮明具體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間接形象),一則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的頓悟,二則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自覺的活動。寫作之所以難就在于要把已經虛幻的東西具體地再現出來。而演示教學法就是要用所創設的情境,幫助學生再現昔日的情境。當然這應該是經過后期處理了的、優化了的,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再現情境:
一、利用各種攝影工具,隨見隨記
現如今,幾乎每個家庭都有照相或攝影設備,我們可以鼓勵學生有目的地走出去采風。比如開展景物寫作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到鄉間,到野外,到一切有風景的地方記錄下最寶貴的鏡頭。當然只有鏡頭還不夠,最好能隨手記下當時的感受與感悟;而開展人物寫作時,我們則可以讓學生根據事先預定好的人物,到現實生活中去觀察相似的更多人物,經過整合,來豐富人物形象,讓其更加飽滿。無論是托爾斯泰的“卡列尼娜”還是魯迅的“阿Q”,哪一個形象不是多個活生生的各類人物的綜合呢?他們之所以豐富,恐怕也就是源于此吧。高考越來越鼓勵學生在記敘文中塑造形象復雜的人物,這種方法應該是很實用的。
二、利用集體記憶,充實寫作畫面
正所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好作文有時也是需要集體智慧的。情境再現有時就是這樣,每個人的記憶力、記憶范圍或記憶的著重點都是不同的,這既為我們的寫作留下了障礙,也為我們的集體寫作留下了空間。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堂討論這一環節,發揮小組集體創作的功能。讓學生圍繞某一情境進行集體的情境再現,這樣一來無論是寫親人還是朋友,無論是寫環衛工人還是武警戰士,相信形象都不是單一的了,而人物所承載的意義肯定也會大不一樣。
三、利用記憶碎片,發揮想象合理拼接,讓寫作內容更加豐富
眾所周知人的記憶并不都是全景式的,有很多都是片段,單獨拿出來意義都不是很大。而我們可以通過情境的設置,把學生置于某一情境中,然后發揮集體的想象或聯想,把一個個片段通過一定的邏輯關系合理地拼接起來,讓畫面更加豐富,人物或景物的形象更加飽滿。比如我們在教學生利用借景物來抒情或某種哲思的時候,先是讓學生自主選擇寫作內容,然后通過畫面、音樂等多媒體手段讓學生把曾經抽象的記憶找回來,但往往只是停留在能寫的階段,至于其中的意義就不是很明顯了。所以我們就可以發揮集體的力量,把選擇相同或相似的內容的同學分成一組,集中他們共同的記憶和智慧,使所寫的內容更加充盈,意義更加深刻。
四、利用實物演示教學法,指導學生寫出“有情有義”的作文
應該指明的是,情境教學法的一個本質特征是激發學生的情感,以此推動學生認知活動的進行。而一般的演示教學法只限于把一些簡單的圖片呈示給學生,或者教師簡單地做示范實驗,雖然也有直觀的作用、直觀的效果,卻很難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而實物演示教學法是鼓勵我們老師大膽地把學生帶入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春看青草,夏觀花;秋收莊稼,冬賞雪。如此帶著某種寫作目的去感受生活,想寫不出好的作文都是不可能的了。
篇3
記得有一次,老師發下一張試卷。那張試卷很難,沒幾個人能做出來。同學們有的東張西望,好像希望能從別人的試卷中得到答案;有的一手捧著腦袋,一手正拿筆在紙上畫來畫去;好像覺得自己成績那么差,就不指望做了,在紙上畫些小人;還有的在和同桌說悄悄話……到了中午,同學們如風一般跑出教室,教室里一會兒就只剩我與__了,只見她一會兒讀題一會兒寫字。豆大的汗珠在她的頭上“慢行”著。這時,__大聲說了一句:“終于寫完了。咦?你怎么在這兒?”她看見很疑惑。“我等你呢。”“那我們走吧。”直到那一天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學習。
__不僅熱愛學習,而且還孝敬父母。
有一次我忘帶書了,想向__借又不敢,這時__看見我悶悶不樂,便問我“怎么了?”這時她發現我桌上沒書,“沒帶書呀?沒事我借你,我詞語抄完了。”說完便從她書包里拿出一本嶄新的書,遞給了我。我接過書說了聲“謝了”。便開始翻開書準備抄詞語。頓時我呆住了,課文邊上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正端端正正的在紙上跳舞。我馬上去問__:“你的書上怎么有那么多密密麻麻的小字?”“我要好好學習,以后孝敬父母,除了這樣,我每天放學后都幫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聽了后面紅耳赤,下決心要向她學習。
她就是我的好伙伴,也是我心中了不起的人。
“喂,我們打球去吧!”這個聲音再次響起。唉,真拿他沒辦法,只好跟著他走向球場。
此人,是我們班的籃球迷。他跑的速度相當快,所以無論每次球落到誰的手里,他都能輕而易舉的搶過球,繞到別人前面,將球投進籃筐。有時,他還會來扣殺,他像一只鳥兒一樣“飛”起來瞬間將球投進去。雖然,有時會擦破點皮。但他還是對打籃球非常熱愛。
他的學習也很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學習的知識甚多。擅長樂器,跑步、跳遠、唱歌、跳繩……個個都很好,令人敬佩。
他就是__。
她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她有著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一張能說會道的小嘴,一頭濃密、烏黑的頭發,還戴著一副眼鏡,她就是我們班的班長__。
__上課時發言非常積極,每一次老師提出的問題她都搶著回答,而且十有八九都會答對了。記得有一次,一位實習老師來我班上課提出的問題都很古怪,我們都勉強才打了出來。后來老師又提出了一個問題,把我們全班都難住了。我很怕,后面坐著的都是校長和一些老師。突然,__高高地舉起了手,站起來流利地說出了答案,連那老師都聽得目瞪口呆。
她不但學習好,而且還多才多藝。每當上音樂課時她都一展歌喉、上體育課她跑步都跑在最前頭,上美術課是她的畫讓老師和同學贊不絕口。每個學期,我校都要舉行黑板報比賽,她總是既負責畫畫又負責寫字。這個學期的黑板報也是她辛苦勞動的成果。每天中午她都愿意放棄休息時間,投入到設計黑板報的行動中。她總是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設計。以至黑板報獲得了第一名。
篇4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文學寫作;思維方式
寫作活動主要是通過調動人體思維能動性、同時充分調動并組織人腦通過語言將客觀存在的真實事物及相關的思想感情形象的反映、表現出來。應用文寫作更加側重于實用性寫作活動,而文學寫作則是以塑造審美形象為核心的寫作實踐活動,因此在寫作過程中應采用不同的思維方式。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應用文寫作與文學寫作的思維方式進行比較分析,預期為今后的相關工作提供寶貴的經驗。
一、模式化思維與創造性思維
在進行應用文寫作的過程中,受到文體限制,作者并不需要在作品中融入較多的創造性。因此在寫作過程中作者及其容易在寫作過程中受到文體模式的約束而產生模式化思維方式。這是模式化思維在文章作品中的體現主要為“開頭、主體、結尾”這種一三段式的寫作結構。一三段式寫作結構具有結構簡單、清晰明了等特點,是應用文寫作中較為常用的一種結構,為有效解決相關問題提供了便利;在內容表現方式中,模式化思維主要表現為作者較長采用敘述、議論等問題形式;在語言表達方面,作者同樣采用較多的模式化語言,如“在……下”、“為了……”。這些語言方式均是應用文寫作中較為常用的結構以及表達方式,可以將文章所要表達的含義形象的概括出來,嚴肅而典雅,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應用文寫作中的模式化思維方式,并減少了創新性思維。文學寫作應以創造性思維模式作為主要的思維模式,由于文章本身是為了吸引廣大讀者的眼球并產生較強的閱讀欲望,因此在進行文學寫作時應更加注重創造性以及新奇感,使得這種文體方式更加滿足閱讀者的基本需求,從而創作出更加新穎獨特的作品。作者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創新性思維方式,打破模式化思維的束縛,同時對文章的結構、使用的語言表達方式等方面進行創新,使得作者自身的寫作風格可以通過精彩文章構成以及豐富的語言得以形象表達,并具有極強的新奇感及創造性,從而達到吸引讀者注意力的目的。
二、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
在應用文寫作過程中,作者較長采用的思維模式為抽象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主要將現實通過借助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方式反映出來的一個過程,具有揭示事物本質的功能。由于應用文寫作更加側重于實用性寫作活動,因此在寫作過程中大部分主體均是利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方式將事物的本質及規律真實的反應出來,將理論知識與實際解決問題之間利用抽象思維進行有機結合,使得應用文實用得以有效發揮。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應注意采用合理的概念、判斷等邏輯思維方式,以保證應用文寫作的合理性,從而將事物的客觀規律詳細的反映出來。反之,文學寫作大多以形象思維方式為主,通過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方面形象的描寫出來,真實的反映出社會、現實中存在的各種事物,使得讀者通過閱讀可以帶來更多心靈上的享受。因此,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應更加注重感性的思維活動,通過想象力將文章中的情節、內容、結構、語言形式進行創新,同時將想象與生活中的事物相結合,從而促使文中細節得以更加形象的呈現在讀者面前,是一種通過利用形象塑造來表達真實思想情感的思維方式。例如大文豪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中通過對阿Q這一主線人物形象的塑造,將民族劣根性特點形象的呈現在讀者面前,使得讀者可以借助阿Q更加深刻的了解當時社會的本質情況,從而加深對文章的了解。
三、線性思維與分線性思維
在進行應用文寫作的過程中,線性思維也是較常應用的一種思維方式。線性思維可以被理解為邏輯思維,這種思維方式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軌道進行思考,并可以在文章材料、主旨、結構、語言表述方面得以深刻體現。其中,應用文寫作過程中大部分作者會將一些具有較強抽象性、理論性的文章作為主要的參考資料,而這些材料又通常是按照一定方式進行排列整合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及條理性;應用文主旨通常具有明確、簡潔等特點,通過開門見山等方式直接闡述文章主旨;應用文在寫作過程中通常會采用一些格式化、程式化結構,可有效表達出文章較強的邏輯性;在語言表述方面多采用嚴肅、準確的語言進行描述。非線性思維與線性思維方式相反,線性思維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而非線性思維中主要包含的是直覺成分,并不需要對大量數據進行整理,且不需要按照格式化等規范的文本形式進行寫作。因此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通常不會將文章主旨直接表現在文中,需要讀者通過不斷思考進行總結才可以真正體會到文章的內涵,而在表達方面通常會采用倒敘、插敘等方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應用文寫作與文學寫作屬于不同的文體范疇,因此在進行寫作過程中應注意區分二者的寫作思維方式,采用多種不同思維方式并在寫作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從而有效提高應用文寫作與文學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孫俊秀.應用文寫作與文學寫作思維方式的比較研究[J].現代交際,2016(11):9-10.
[2]田運科,李垣璋,何玲玲.高職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設計思路的三個轉變[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9(6):85-88.
篇5
但是葉黎明老師在《語文學習》(2005年第11期)上發表了《“真實的寫作”是中學寫作教學的出路嗎?――兼與李海林老師商榷》一文,對李老師的“真實的作文”的意義有很大的曲解。他在《對當前寫作教學改革熱點的反思》(《語文學習》2006年第9期)一文中,又把“真實的寫作”等同于學生自發、自由、自愿的寫作,這也不是李老師的意思。所以我們有必要對“真實的作文”作更詳細的闡述,盡快地走出理解的誤區。當然本文最大的目的是讓更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來關注“真實的作文”,共同探討作文教學的出路。
“真實的作文”的理論內涵的表述從古至今皆有之。陸游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又說:“君詩妙處吾能識,正在山和水驛中。”葉圣陶指出:“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作出什么樣的文字,否則就會陷入不切實際的惟技巧論。”這都說明了如果我們要寫“好”文章,還是要從“生活”本身入手。作文應是來源于真實的寫作行為,是緣事而發的寫作行為,“真實的作文”展現學生七彩斑斕的獨有世界,這個世界是不同于成人的,有學生真實的生活,符合每個特定年齡段的學生心理特點,是學生活動內容的呈現。這樣的作文教學以“人”為本,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鼓勵學生表達自我的思想,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是未來作文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真實的作文”要有生活的源頭活水,這一點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不謀而合的。
“真實的作文”又是有別于學生漫無目的的寫作,也不只是學生自發、自由、自愿地創作。“真實的作文”教學有待于教師深入學生的生活,挖掘學生的生活,研究學生生活的范圍、內容、類別、特點,深入到學生生活的每個時段,每個領域。它對教師寫作教學開發生活的感受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正如日本的語文教育學者所說,如果能了解學生感興趣的生活領域,并給以寫前的題材提示,他們執筆為文就容易多了。而且,作文的生活意識不能全靠自然而然地形成,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在日本,有的學者把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歸納起來,給以分類,制作成作文的題材發給學生,以提示學生注意積累生活并發現題材。如家庭生活:一日三餐,家庭的魅力,家的壓力。學校生活:我的同伴,理解的喜悅,考試,體育的目的等。說自己:說我,反省自己,意想不到的自己的發現,我的思想的轉變等。這就是從家庭、社區、社會、學校以及本人接觸到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來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從微觀的自己的學習生活具體活動入手,從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出發進行充分地思考并組織寫作活動,讓學生用作文來形成自己的觀點。中國有句古語“文以載道”,說的就是作文要形成自己的觀點這個道理,而自己的觀點就是來自于對生活的感悟。
《美國語文》(系中國第一套系統引進的西方中學教材)中的微型寫作課,就有很多假想學生是特定環境中的當事人的寫作教學例子,目的是培養當事人如何去感知生活、處理生活,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能力,啟發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思考,著力于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
“真實的作文 ”還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根本途徑。當學生意識到寫作是人與人之間書面的交流手段,是個人思想書面形式的再現時,就會發現寫作的無窮樂趣。在寫作中,思維會變得越來越清晰,因為只有想得充分,才能寫得清楚。如果學生到了不一“寫”為快誓不罷休的境界,作文教學的難題就能解決了。學生怕作文的原因是苦于沒有寫作的內容。加上應試教育的原因,學生的寫作重點是放在作文寫作形式的訓練之上,學生因此而感到寫作的枯燥和乏味。從低年級段的寫作之初就培養學生樂于表達的習慣,培養學生用書面表達的強烈欲望,學生作文就不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寫作能力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擬題目。總之,課標強調讓寫作與周圍的事物相聯系,提高學生的生活感受能力,使其樂于用書面的形式表達周圍的事物和自身的感受,從而逐漸激發寫作的興趣。
但是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課標的精神往往得不到很好的運用和落實,從而導致作文教學走上了歧路。另外,課標的要求也沒有在教材編制中細致地加以探討,適當地予以展開,使之具體化,可操作化;同樣在教育實踐中也沒有引起廣大教師的足夠關注,從而通過教學實踐來充實其內涵。李老師提出的“真實的作文”正是對課標內容的細化,是對課標理論框架的充實。李老師頗有見地提出的“真實的作文”的四個特征,即真實的任務,真實的讀者,真實的情境,真實的結果,針對的是“目前中小學生寫的大多是‘虛假的作文’:寫文章不搞調查、不查資料、不去了解具體的情況、也沒有親身的體驗,在一堂課或者幾堂課中瞎編了事”。這一深刻的理論構建,值得我們細細研究。
綜上所述,“真實的作文”并不能籠統稱為學生自發、自由、自愿的寫作,它將是一個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的創新體系。“真實的作文”的具體操作和方法還有待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傾力合作,攻關解決難題。
篇6
里面的可真漂亮,各種顏色擺在一起,有紅、白、黃等。
但我最喜歡的是關東大俠、綠牡丹。關東大俠,花朵很大,像一個向日葵,花瓣像一把把彎刀,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綠牡丹,是非常名貴的,你不要以為它是綠色喲,只是中間綠色,而邊上是白色,花朵似芍藥,可美啦。
擺成了許多造形,有的擺成了小山,有的擺成了大船,有的擺成了個個盆景,有的擺成了陶淵明的房子,,這讓我不禁想起了他寫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有的爬滿了整條走廊。
篇7
小狗靈達生活在一個富裕的環境中,從小和它的小主人艾拉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離,是對好朋友。艾拉很喜歡跳舞,她有一雙雪白的芭蕾舞鞋。這雙鞋可真神奇啊,好像有魔力似的,艾拉一穿上它就不由得翩翩起舞,仿佛是一位從天而降的小天使。凌大爺非常喜歡這雙舞鞋,每當艾拉上舞蹈課時,它都會乖巧的跑到鞋箱前,小心翼翼地叼著舞鞋到艾拉面前,親昵地蹭著她的腿。平時也總是銜著舞鞋,在花園里“散步”。一天、有一天,他們就這樣快樂地生活著。
漸漸地,艾拉七歲了,出落成了一個美麗可愛、亭亭玉立的小公主。然而,老天爺像是給艾拉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艾拉換上了白血病!她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了,最后連舞都跳不了了。一次又一次痛苦的化療是她那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大把大把地掉落。艾拉的父母把家里所有的鏡子藏了起來,為的就是不讓艾拉傷心,在她面前也只好強顏歡笑。雖然艾拉沒法跳舞了,但是小狗靈達每天還是叼著那雙艾拉心愛的舞鞋趴在床沿上,好像是在安慰她。
在一個昏暗的傍晚,靈達和往常一樣趴在艾拉的床沿上,而埃拉似乎知道將要發生什么似的,她捧著那雙雪白的舞鞋,又輕輕地撫摸著小狗的頭弱弱地說:“靈達,謝謝你一直陪伴著我,可是,對不起,我……”“汪——汪——”靈達凄涼地叫著,仿佛能夠聽懂艾拉的話,它把那雙雪白的舞鞋叼到艾拉腳前,打算幫艾拉穿上。“呵呵!”艾拉露出了純真的笑容,“謝謝你,不、不過、我好累,真、真的……”艾拉帶著笑容睡著了,永遠得睡著了,在也叫不醒了。 小狗靈達一直趴在艾拉的床邊,久久地注視著那雙雪白的舞鞋,眼中充滿著哀傷……
篇8
到了北山超市門口,我們擺好“文房四寶”后,便大揮筆墨。剛開始過于緊張,差點寫錯字。旁邊圍觀的人流中不時傳出贊嘆聲。
“沒想到這些孩子們寫得還真不錯啊!”
“這副我要了!”
“是陽光書畫的學生啊!”
……
在第一副春聯寫完送給顧客后,才安下心來,頓時我也不緊張了。
又寫了一副春聯后,我突然找到了感覺,可以寫得又快又好,我寫了一副又一副,很快都被搶光了。
篇9
綜述和述評統稱為文獻述評,是對某時期某學科或某專題所發表的原始文獻中有價值的內容進行綜述和評論,主要特點就是“述”和“評”,由于兩者的重點、程度和水平上的不同,而有綜述和述評之分。綜述又稱文獻綜述,述評又稱專題述評。
(二)專題述評與文獻綜述的區別
1、專題述評是對某學術專題的研究狀況進行概說、評論、展望和預測,因此對作者的素質要求較高,一般由專家或學科領頭人撰寫,故又稱“專家述評”;文獻綜述是根據科研、教學和醫療的需要,圍繞某一學術專題,收集某時期內的有關文獻資料予以加工整理而成的綜合性文獻。
2、專題述評的重點在“評”,包括對專題研究狀況的評價、展望、預測和建議,而“述“只是“概述”,處于次要地位,是評論的輔墊,不強調面面俱到,更不要材料羅列;文獻綜述則重點在“述”,因本身就是經過加工的二次文獻,因此講究材料詳實,有檢索價值。文獻綜述有多種類型,大致可分為文摘性綜述和分析性綜述兩種。文摘性綜述又稱綜合文摘,是對原始文獻進行客觀地綜合性摘述,以提供詳盡的資料為目的,不摻雜撰寫者本人的觀點,由讀者對綜述的內容作出判斷;分析性綜述,它通過對原始文獻的內容進行分析后表達作者的意見和見解,既有回顧又有瞻望,可以提出問題也可以提煉新思路、新方法。
二、醫學文獻評述的撰寫方法
(一)基本結構
1、文獻綜述的基本結構包括文題、署名、關鍵詞、引言、正文、結語、參考文獻索引等部分。具有強調文獻性、時限性、專題性的特性。
2、專題述評的基本結構包括文題、署名、內容提要、關鍵詞、引言、正文、參考文獻等。由于作者多為學科專家和課題帶頭人,有的期刊在發表此類稿件時,在正文之前、文題和署名之后,常附有作者簡介及照片,幫助讀者了解作者,增強文章權威性。
轉貼于
(二)基本步驟與方法
1、選擇合適的題材;
2 、廣泛搜集和閱讀資料;
3、構思和擬定寫作提綱。
(三)注意事項
1、文獻綜述
(1)文題,一般由文獻引用、時限、綜述主題加文體標志性詞語組成。如《十年來消化性潰瘍治療進展綜述》,“十年來”為綜述時限,“消化性潰瘍治療進展”為綜述主題,“綜述”為文體標志性詞語。但有時可省去標志性詞語和時限,采用“近況”、“進展”、“概況”等模糊詞語,多屬研究歷史不長的課題或泛指近幾年的情況。
(2)貴在資料詳實,如遺漏太多尤其是權威性資料,則降低了綜述的價值。因此,詳盡占有文獻資料是先決條件。
(3)盡可能引用一次文獻,經過加工的二、三次文獻往往帶有加工者的主觀傾向,可靠性大大降低。
(4)篇幅不宜太長,一般3000-5000字。
2、專題述評
(1)文題擬法基本是課題主詞語(學術專題)加文體標志性詞語。如《近十年中風病研究述評》,《血證研究述評》、《中醫內科急癥的治療和研究》。也可省略標志性詞語,而以“展望”、“現狀”、“未來預測”等詞語與主詞語搭配而成。
篇10
所謂微寫作:從廣義上,泛指篇幅短小、內容精悍的一類文體;從狹義上,特指200字以內,語言精練、內容完整,具備即時性、靈活性、個性化特點的寫作形式。相較于傳統的“大作文”,微寫作在篇幅長度、創作空間、題材范圍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
1、微寫作的特點
1.1、篇幅短小、語言精練。既然是微寫作,篇幅首先要體現“微”。無論是2014年北京高考的微寫作還是2014年浙江嘉興中考“微評論”,字數都不超過150字。重點考察學生應用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觀點、描述場景、抒感的能力,以此達到“文約而事豐”。
1.2、主題明確、內容完整。“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盡管微寫作有著字數限制,但仍然要求文本主題明確,具備來龍去脈、兼顧起承轉合,表達完整思想。這對學生邏輯思維、遣詞造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形式靈活、貼近現實。微寫作形式多樣、題材廣泛。微詩歌、微評論、微散文等形式給予學生廣泛的創作空間,使學生能夠結合自身,抒發感悟、“指點江山”。這樣既有效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又讓學生有話可說,可謂是“一箭雙雕”。
2、微寫作的目的
2.1、架起生活和寫作的橋梁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微寫作教學無論是命題設計還是活動形式都要積極與現實接軌,做好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觀察社會、體驗生活,通過廣泛取材,自由、創意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明白“生活處處皆寫作”的道理。
2.2、培養學生勤于寫作、隨感隨發的習慣。自媒體時代下,隨時隨地表達自我、記錄生活早已成為一種時尚。微寫作教學需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勤于動筆,及時捕捉瞬間靈感,培養勵學生利用微博、微信、QQ“說說”等多種形式記錄所見所聞、思想感悟的習慣。讓學生在觀察中促進寫作、在寫作中深刻思想。
2.3、凸顯人文精神
新課標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微寫作關注個體情感,強調自我意識,真正做到“用筆寫我心,用語表我情”。學生結合自身生活,或說心情、或記感受、或發議論,以自我為對象,從“心”出發,使人文之光在寫作中熠熠生輝。相較于傳統式的以教師設定寫作內容為主體的作文訓練模式,微寫作無疑有著更突出的人文關懷。
3、微寫作的教學策略
3.1、做好課內與課外的統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寫作興趣”。微寫作的教學應積極調動資源,豐富教學形式,做到課內與課外的統一。在課堂上,教材既是閱讀鑒賞的文本材料,也可以是微寫作的重要資源。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有效利用,推進閱讀和寫作同步進行、相互支持。如學習《故鄉》時,鼓勵學生為自己的家鄉寫一則廣告宣傳語;學習《袁隆平的“尋夢園”》時,為袁隆平寫一段“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等。在閱讀中,巧妙設計“練筆點”,做到讀與寫的結合。在課外,教師可以組織各類活動,豐富微寫作的形式。如組織課間讀報,要求學生撰寫新聞評論;利用微博、QQ平臺,建立班級微寫作交流群,鼓勵學生發表閱讀心得、生活感悟等微作品;創辦微作品刊物,將優秀微作品收集成冊,供學生相互交流、借鑒。
3.2、進行明確合理的訓練
微寫作教學要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如初中作文以寫作記敘文為主,可以集中訓練學生表達方式特別是記敘、描寫能力的應用,通過人物刻畫、景物描寫、事件敘述等針對性訓練,提升學生邏輯思維和語言駕馭能力。高中階段微寫作目標更加多元,訓練內容可以涉及審題立意、布局謀篇、材料選取、語言組織等各個維度,文體也可以更加靈活,如微散文、微小說、微詩歌等,形式也可更加豐富,如推薦信、廣告詞、微評論、邀請函等。此外,圍繞課本素材進行仿寫、續寫、述評、補白等形式的訓練也可以適當穿插,通過多樣化的訓練形式,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3.3、把握好教學方法和原則。
相較于傳統“大”作文,微寫作教學有其特有的旨要和規律,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則。首先是精細性原則。由于微寫作篇幅有限,訓練目標要集中專注、不可貪大求全。如表達方式、修辭方法的訓練,需要做好目標拆分,從單一目標入手,做到一“事”一練,夯實學生寫作基礎。其次是生活化原則。微寫作的重點是寫自己、記身邊,因此無論是教學形式還是訓練內容都要力求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寫作切入點可以從班級、校園生活入手,逐步擴展至國家、社會熱點事件,題材涉及讀書、影評、美食、旅行、學校、家庭等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