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雪的散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00:44: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寫雪的散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把握練習內容,分塊收集習作素材
古人說"無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能收集并寫出文章的事物可謂浩如煙海,寫作信息無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經過艱苦的選材過程及思維方面的沉淀,通過"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的人為創造活動之后,如此無限量的寫作信息,卻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時代基調,階級色彩,社會道德意識,民情風俗觀念,集個人而成的群體粗線條情感喜惡的規范和影響。這樣,在特定的時代或時期,就把無形的寫作信息無意識地納入或寬或窄,或深或淺,或長或短,或濃或淡,或急或緩的創作主渠道中。這些創作主流,雖也呈現出縱橫交錯,繁雜紛呈的特點,但一定程度上卻粗線條地、清晰地凸現出了短期內不易變更的題材集中意識。準確把握這些有形題材,以此設置習作達標規程并明確達標原則,在實踐操作中使之具體化,就會減少作文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作文教學日趨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體現出作文教學的科學性。
宏觀上把握好訓練題材內容,使學生對作文訓練有一明確的標的。這就要求指導者積極關注生活熱點話題,重視對社會焦點問題的收集和研究。要完成此項工作,指導者一人足可勝任,但付出艱辛努力的是時卻帶有極大的刻板性,可適當"拋磚"(明確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學生參與進來,爭做確定題材內容的先鋒),題材內容一經確定,就要圍繞它做好系統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給學生,分任務到組別,成塊狀收集材料;教師只負責劃分并審訂材料而成冊,把主動性完全交給學生。
二、練就擬題功底,增添作品亮色。
沒有一個新穎、別致的文題,讀者對于整篇文章,從心理上說,一開始就有一種慵懶,困倦的情緒。文題擬得好,對一個有一定學養,訓練扎實的高中學生來說,文章已成功了大半。那么,如何擬題,使之更具美感效應呢?
⒈抓關鍵句擬定文章題目
有的文章,在確定材料后,文題的確立一時難以定奪。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話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語言,在文中有緊扣主題、畫龍點睛、深化主題的作用,對內容而言頗具提綱挈領的核心效應,便可適當考慮以之為文章題目。80年代中期,《送你一只金鳳凰》問世。作者反映的是隨著黨的政策好轉,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會現實。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題放在一件極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來深化。家景不好的蓮姑向狹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車一用,在自行車出小毛病之后,桂嫂揚言要蓮姑賠償損失費;文中有蓮姑一句氣話"秋收結束,我送你一只金鳳凰。"一句平淡的話,被作者別具匠心地用來做題目,卻顯得極有深意,把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日漸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題深刻反映出來。
⒉圍繞材料來擬定文題
名家作名文,離不開想象和聯想兩種心理活動過程。指導學生巧妙運用聯想習作,是高中作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高中大部分學生常寫出因思路堵塞、視野不廣而就事論事、就事寫事、寫完了事的文章。這些聯想不豐,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體文章,有如先天氣血不足,后天有失調養的少年,蔫癟而列絲毫生氣。這是指導者的心頭大忌。而聯想卻加強了眾多事物間的聯系,使眾多事物抱緊成團,讓材料內部體現出較強的類比性及對比度,我們從積極修辭的角度,可審視到這種類比性及對比度給文章帶來濃厚的和強烈的美感效應。如余秋雨《臘梅》這篇散文,文中體現了某醫院護士小姐們憑著高尚的敬業精神,以極富生活情趣的具體活動--雨中護花,雪夜護花,雪地數花等感人至深的情節,撥開了彌漫在眾多身患絕癥的病人心靈天空上的厚實陰云,使他們在朵朵含笑綻放的臘梅花下重新激起了對生命的強烈渴求。最后全都病愈出院。文章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基礎材料(病人在護士小姐的精心護理下病愈出院)與聯想材料(梅花不屈從于惡勢力,與風雪相抗爭的高潔可喜之性情),通過聯想結合在一起,緊扣住材料之間的類比性,圍繞聯想材料來擬定文題。
篇2
關鍵詞:語文教學;跨越式試驗;識字;閱讀;寫作
2004年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主持的“非網絡環境下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試驗”研究在我校進行試驗。我有幸成團隊一員,與課題組的專家一起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探索出了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新模式。
跨越式語文教學把“以語言運用為中心”的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將識字、閱讀、寫作三者緊密結合,在語言的運用過程中突破識字關。試驗中我們把課堂教學分為三個環節――按課標要求教學、擴展閱讀、創新寫作。對講讀課文的一、二課時的重點做了不同的定位:
第一課時以教識字為主,識字教學的每個環節都盡可能地放在篇章中進行。具體的流程為:導入新課――讀文學生字(巧記生字)――指導漢字書寫――拓展閱讀(詞、篇擴展)――手寫運用(媒體輔助)。
第二課時以“讀書感悟”為重點,教學流程為:讀編寫的兒歌、故事鞏固識――自學課文――教師導學,深入理解課文――擴展閱讀――有感而發,創新寫作。
一、快樂識字,突破閱讀瓶頸
第一課時以識字教學為主。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傳統的識字教學,教師認為每節課學生都是從零開始,于是將本課所學生字,不管多少,不管學生會與不會,總是依靠機械乏味的認讀和大量的抄寫來完成。一堂課下來,老師聲嘶力竭,學生苦不堪言,學習熱情就這樣被慢慢耗光。而在跨越式試驗研究中我們打破“零基點”教學觀念,對于學生會的生字絕不再浪費時間單獨去識記,而是在“篇章”中鞏固字音,理解字義,使識字教學變得內容豐富而趣味十足。
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的《失物招領》一課時,我經過課前檢測14個需要會認的生字中學生不熟悉的只有“準、觀、圈”。于是課上利用20分鐘左右的時間初讀課文,進行識字、寫字教學。教師把教學重點定位于“準、觀、圈”3個字的識記及寫字上。識字教學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孩子們思維動了起來,有的用猜字謎記憶:“淮河丟了一滴水”,有的用自編的“聊天法”記憶:卷對圈說“大哥,你會轉呼啦圈啦?”有的編順口溜記憶:“又看見就是觀……”孩子們在思為訓練中快樂的識字。同時教師注重對識字方法的提煉與積累,為學生的自主識字打下堅實的基礎。接著利用10分鐘擴展閱讀,孩子們在生字再現率比較高的、內容豐富的5-6篇短文中,通過閱讀鞏固生字。最后利用10分鐘應用生字詞“寫話,編兒歌,編故事”等。學生在運用中領會詞語的意思,加深對詞義的深入理解,提高學習詞語的水平。40分鐘里孩子們在這樣的識字、閱讀、應用中發展著思維,收獲著快樂。二年級結束時他們都能掌握2500個以上的常用漢字。快樂識字,突破閱讀瓶頸。
二、大量閱讀,營造書香課堂
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第二課時以“讀書感悟”為重點,這應是一個書香飄溢的時段。然而傳統的課堂教學40分鐘教師一味講解,面面俱到,無形中束縛了學生的發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試驗中我們抓住語文訓練的三個維度“理解、積累、運用”。“依托教材又超越教材”,抓住重點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悟、品味重點段,在20分鐘內完成課標要求的教學目標,節約下來的時間用于擴展讀與創新寫。我在執教《恐龍的滅絕》的第二課時中,首先播放了一段恐龍生活錄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以填表格形式,鼓勵學生自己讀書、概括恐龍滅絕的原因;匯報時抓住自己支持某種說法的原因進行討論交流,討論交流中規范其語言表達,當學生討論得難解難分時,老師的一句“關于恐龍滅絕的原因還有很多種說法,你們想去了解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又以積極的熱情投入到擴展讀中。利用10分鐘閱讀6至8篇與主題相關的文章,既豐富了知識,擴大了視野,又深化了課標。
篇3
關鍵詞:高考 議論散文 高效 寫作
近年高分作文中,不少就是遵照模式而獲得的。因此,構建作文運行模式,將能提升學生快速構架文章的能力,從而提高作文檔次。
一.序列推進,思路建模
近年來,筆者所在的學校,實施了議論散文序列建模教學實驗,經過多年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我們根據評分標準,把高考議論散文寫作訓練分解成:“審題立意巧擬標題扮靚開頭寫豐細節論證方法釀造辭采形象深刻創新立意活用素材打造結尾立綱布局”十一個板塊,然后逐項訓練,構建模型。對于每一個模塊的訓練,我們都遵循“研習范文仿作練習歸納模型依模行文熟練用模變模作文創新升格”的思維流程訓練。教師依模施教,學生遵模行文,使教與學真正達到雙向互動,實現了議論散文教學的高效化。
二.分類訓練,結構建模
古人說:“為文有道,但文無定法.”這話有兩層意思,一是“有道(方法)”,二是“無規定的方法”;因此有人說文章無章可循,這話是對的,但是有人說作文有章可循,這話也是對的,為文章和作文是不一樣的,文章的結構可以不是很明晰,讀者可以慢慢的品味,然后理出頭緒,作文尤其是考場作文則不同,讀者主要是閱卷人,他們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來看待作文,一旦作文結構混亂,條理不明晰,閱卷人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看明白,那么作文的分數就會大打折扣,所以作文教學中的結構建模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于議論散文結構的建模,我們總結歸納出了五種使用模型,即1.橫列式分層論述結構;2.縱貫式分層的結構;3.正反對照式論述結構;4.重章疊唱式論述結構;5.引議聯結式論述結構。
具體操作要領如下:
1.掌握幾種便于操作的開頭。(1)直接式,即直接說出自己的觀點、主張、看法。常用的詞語模型有:a、“我主張……”,b、“我認為……”c、“我的看法是……”(2)引入式,即用一句名言、一個故事……引出論點,其形式為:……這個(則)故事(報道、名言)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說明:處為由頭,由作者概述可自然引出論點的一句名言,一個故事,寓言……處為連接由頭和論點的“橋梁”處為作者根據題意,確立的論點。(3)對比式:其形式為“……有人說……,有人說……,有人說……,……眾說紛,莫衷一是,而我……”
2.議例三式。對論據的分析課采用以下幾種方式:(1)肯定式,即認為正面論據是實踐了論點,或反面論據與論點背道而馳;(2)假設式:如果不……那么……,假如……又如何……呢?(3)因果式:之所以……是因為……;正因為……所以……。
3.面例三法。關于面例上的例子可用以下幾種句式敘寫。(1)一例一句排比式(單句、復句皆可)。(2)“……是這樣,……無一不是這樣”式。(3)“從……到……;從……到……”式。
4.重視引聯。議論散文不僅要“曉理”,還要“明法”。引論(是什么)----本論(為什么)----結論(怎么辦),是議論散文常見的結構方式。然而不少考生只注重論證“為什么”,習慣于“分析問題”后就草草收尾,而忽視了“怎么辦”,不再去“解決問題”。特別是對結合社會現實生活類的論題,更應該在論證論點的社會化意義基礎上,專設一段,來講講“怎么辦”。可以針對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若干措施,可以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向,提出大膽的合理設想,可以結合個人的生活體驗,談幾點合理的建議……,須知,議論散文中,有沒有這一段文字,其“含金量”是完全不同的。
5.嚴謹過渡。本模型,為了體現行文的邏輯性,特別強調過渡。過渡的形式有:(1)首尾之間的過渡。開頭是文章從無到有的過渡,結尾則是文章從有到無的過渡,本來沒有這篇文章,可是你為什么讓讀者閱讀你的這篇文章?這就需要開頭來完成這項工作。讀者終于看了你的這篇文章,整體有什么樣的感受?這就是文章結尾要完成的任務。因此,考生一定要巧為文章開頭與結尾。(2)段落之間的過渡。完成文章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過渡,首先要看準兩部分之間的兩個中心句,然后在這兩個中心句之間寫出意義聯系句。其方法是利用反復第一個中心句的方法過渡,利用兩個中心句獨立成段的方法過渡。(3)段落內部的過渡。作文段落內部的過渡應關注四個位置:段落中心句與事例句之間的過渡; 事例句與事例價值句之間的過渡; 事例價值句與議理句之間的過渡; 三種議論方式之間的過渡(因果分析、假設分析、正反對照分析)
總之,議論散文是高中作文教學的重點,難點,要想使教學切實有效,從建構模型開始訓練,就會逐步走向高效之路。
篇4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三自法;自主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我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的環節采取不同的方式,并將這些環節概括為“三自法”。
一、自助設計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語文是豐富多彩的,語文的魅力在于此,語文課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多給學生展開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多給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和參與教學的自由,可以充分調動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如,講授古詩《春曉》時,我便將學生分成小組,指導學生們充分利用多媒體方式,自助設計了課件。學生們積極討論,各抒己見,最后制作出十多份多媒體課件,從各個角度表達了一個細雨紛飛,落花飄飄的江南之春,完美地展現了古詩的意境,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同時也使學生們明白了合作與創造性的重要性。
二、自然激發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引起和維持人的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一旦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教學就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太陽》一課,我們就排演了“后羿射日”情景劇,激發學生探尋自然奧秘的愿望。小學生好奇心強,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設置懸念激發其好奇心。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內驅力。
三、自覺提高
一節好課,學生會切實感受到課堂氛圍的變化,也會體會到這種變化帶給自己的愉悅感,參與意識更強,自覺提高的意識也會逐步建立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及時發現,積極引導,推動學生們榮譽感的形成,并為之創設一個提高的通道。我的做法是這樣的:(1)實行分級提高。針對不同學習成績的學生,設立不同的提高目標,告訴他們教師的期望。絕大多數學生都充分理解老師的想法,并逐步提高。(2)實行分別提高。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好,但協作意識不強,那就側重提高其協作意識,如在小組學習中,讓她多做一些輔導性工作,多做一些配合性工作,使她充分認識到其他同學的優點。(3)為同學建立提高日記簿,由學生自主填寫,每周在小組評價中朗讀,從而使學生的榮譽感大大增強。
良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激活課堂氣氛,讓教學取得最大化的效果。另外,尊重學生,把學生真正當成教學的主體,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雷玲.聽名師講課.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篇5
【關鍵詞】讀學結合;古詩文;教學
引言
新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優良傳統,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規律,歷久彌新,行之有效,理應今后長期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與方法,弘揚光大。
1.新課標下的文言文教學現狀及其原因
學習古詩文,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這是新課標對高中階段古詩文教學的目的要求。然而在現實教學中,我們的學生卻對古詩文興趣不大,甚至產生怕學、厭學的心理,造成教學效率低下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古詩文本身離我們年代久遠,學生感覺有如學外語,有語言障礙;二是學生以為,在現實生活中,除了考試,古詩文似乎沒多大實用價值;三是“訓詁式”的教學方法,呆板、沉悶,重字詞的解析,輕誦讀與感悟,教師講得費力,學生聽得吃力,導致惡性循環。
2.古詩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重要性
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往往只停留在“理解”的層面,教師串講全文,落實實詞、虛詞、句式、翻譯之后,就直奔主題――背誦、默寫。這樣對學生的理解與深化認識無疑是放下一道“閘門”。日積月累,學生的能力層次依舊只停留在知識層面,難以上升到能力層面,更不用說以文言文的文化底蘊來熏陶,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文言文的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積累,促進學生理解內化,提升學生的思維。
3.“讀寫結合,以寫促讀”的具體辦法
3.1要求學生每天積累
每天在積累本上,搜集重溫一些學過的課內名家名篇的詞句,著重是理解,能夠解釋其義,了解其延伸的深刻哲理,逐步從識記的層面拓展到理解和運用。鼓勵學生在平時的隨筆練習多運用積累過的古詩文的名句與事例,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提高語文素養,活用到日常口語交際和作文寫作方面,讓自己的作文水平獲得明顯的提高。
3.2利用語言運用題加強理解
要讓學生能夠靈活地使用積累過的古詩名句,歸根結底就是要他們“知其所言”。大部分的學生在識記方面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如上下句的默寫,不僅課內學過的知識,包括一些課外的名家名篇都有所涉及,但由于對文言文的興趣不大,視野還比較狹窄,詞句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會讀、會寫的水平,但不知其所言,更談不上使用,甚至活用。
在下文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詩句,使上下文語義連貫。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需要在生死關頭不怕犧牲的英雄人物作為精神的支撐,需要悲壯而崇高的選擇。如果讓我選擇,我寧可選擇______________而不選擇“結廬在人境”“心遠地自偏”,因為這才是我用純粹道德良心作出的心靈選擇,哪怕注定是悲劇,也是美的。”
上述題目,就可以引導學生從學過的名言詩句或課外積累過的詩詞結合具體語境進行作答,也可從此類題型的解答思路中,讓學生找出積累古詩文的規律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懂得靈活運用,從而引起學生重視加強對古詩文的積累。
3.3活學活用文言素材實現讀寫結合
在積累的基礎上,通過理解加強內化,然后逐步在運用的層次上體現出學生對古詩文積累與內化的深度與厚度。在運用的過程中,如寫議論文要引用到課內素材作為論據材料說明中心論點,除了積累以外,還要對已有的材料分類、整理、整合,有助于提取到寫作中。其次還要善于聯想,激活思維,從提取素材中進行“合拼同類項”,把觀點一致的素材整合起來,加強議論的說服力。例如教師在講述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可引導學生重點積累作者從游記中反映出來的一些觀點,并活學活用在寫作之中。如文中“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這句話,某學生的點滴感悟為:做任何事情只要盡了自己的心志,能否成功都不會后悔;相反沒有盡自己的最大努力而畏懼被人嘲笑退卻的人,最后一定會后悔。
3.4通過隨筆促進學生內化思維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不單是對古詩文基礎知識進行了積累,更重要的是對文中的思想情感進行了積累,并把自己的積累內化為獨特的體會與感受,再通過表達,使積累內化得以鞏固。
比如在學習蘇軾的《赤壁賦》時,教師可以通過以必修拓展選修的方式,讓學生以“赤壁”為核心,賞析“赤壁三文”,并且利用課后時間觀看《百家講壇》,課外補充拓展閱讀林語堂的《坡傳》及余秋雨的《東坡突圍》,一時間學生對蘇軾有比初中階段更深的認識與理解,教師引導學生重讀初中所學的蘇詞,并以《假如我是蘇軾》為話題,進行“一課一得”的隨筆寫作,進一步通過以寫作的方式,深化學生對課文及課外閱讀的理解,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4.小結
教師要改革語文教學方法,在古詩文的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提升古詩文教學的效益。要讀寫結合,防止只讀不寫。只讀不寫,眼高手低,只寫不讀,手高眼低,而且也不會真正高起來。語文教師要勇于負起責任,要善于引發、組織、協調好學生的課外閱讀,適量地將課外閱讀的內容向課內滲透。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宣傳、褒揚、獎勵讀寫結合優秀學生的范例,營造濃厚的校園讀書氛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蘇艷.蘇教版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探究[D].蘇州大學.2011年
篇6
一、征文對象
本次論文征集活動面向全國范圍內色彩領域科技工作者,邀請中國流行色協會會員、基地企業、理事單位科技工作者參與,歡迎廣大色彩科技人員和色彩應用人員踴躍投稿。
二、征文類型
本次征文面向尚未公開發表或在三年內公開發表的原創性論文(2009年1月1日后正式發表的論文),已請注明出處。
三、征文內容
色彩科學應用與發展領域的各類研究及應用成果。內容包括:紡織品、服裝及服飾、工業設計、汽車工程、城市規劃、城市建筑與環境色彩、室內裝飾、光學、照明設計、數碼設計、印刷技術、色彩文化、藝術研究、色彩教育、家居設計、個人形象設計等。
四、征文要求
(一)內容
立意新穎、色彩應用具有時代感和創新意識、圍繞主題、理論或方法創新務實、觀點明確、資料翔實、文獻引注規范。
(二)篇幅
論文正文字數不超過5000字、摘要不超過300字。 (三)格式
論文采用Word文擋,頁面按A4紙排版,正文字體為宋體五號字,單倍行距。主要框架包括:(1)題目;(2)作者姓名、單位、郵政編碼;(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中文關鍵詞:(6)正文;(7)參考文獻;(8)作者簡介: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稱職務、研究領域和成就、通信地址、電話、傳真和E-mail。請在參考文獻之后附作者簡介。“作者簡介”請用五號黑字體左起頂格排,后空一格,接排。作者簡介在200字以內。論文中圖片黑白和彩色均可。
(四)其他
所提交論文應為作者原創,尊重知識產權,不得抄襲剽竊他人學術論文和學術觀點及圖片,無侵權或版權糾紛,組委會不承擔核實義務以及因此引起的任何責任。
五、論文提交
請于2012年9月30日前將論文和論文征集登記表以電子郵件方式發送到組委會電子信箱,并將報名表傳真至組委會。論文征集登記表請登陸.cn下載。
六、其他
(一)經評審,入選的優秀論文將由國家正規出版社公開出版,為論文作者頒發優秀論文證書,并擇優在《流行色》、《色彩中國》和中國流行色協會網站等媒體刊登。論文集將被中國知網“中國重要會議論文集全文數據庫”收錄。
(二)部分入選優秀論文將推薦在11月30日召開“紀念中國流行色協會成立三十周年”學術報告會上宣讀及做學術交流。
(三)本次論文征集和出版不收取任何費用。
七、聯系方式
聯系人:秦愛梅
電話:010-85229522 85229582
傳真:010-85229531
篇7
一、誦讀在散文詩課堂教學中的獨特魅力
(一)誦讀能夠有助于深刻地體味散文詩所抒發的鮮明獨特的思想感情
這也是在散文詩的教學中.通過誦讀訓練所應達到的基本目標之一。我們常說作家在創作時總是披情人文,尤其在散文詩創作時,更需一腔激情。散文詩的思想感情又是通過作者塑造的豐富的藝術形象來展示的。學生在誦讀課文時,把書面語言還原為口頭語言,作者的語言就好像成了讀者自己的語言。與此同時,學生的頭腦中會連續再現文章中的抒情載體――藝術形象。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到散文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從而產生強烈共鳴,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如在教學泰戈爾的《金色花》這篇散文詩(人教材將之處理為詩)時,筆者指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反復誦讀.讓學生張開神奇的幻想翅膀.想象自己也變成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一朵金色花”,與媽媽一起嬉戲、逗樂,學生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人間母愛和童真的溫馨。為此,在學習散文詩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反復地誦讀.在誦讀中推敲文章的含義、情調、韻味,想象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和情感,代作者說話,代作者表達思想,抒懷,這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才會更加準確、深刻。
(二)誦讀能夠增強學生對散文詩含蓄美和形象美的感受能力
含蓄,是指用少量的、具體的、可感觸的藝術形象,來表現豐富的生活內容和思想感情。“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道出了反復誦讀對于理解文章含義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教學精美的散文詩時.只有指導學生反復地誦讀.才能讓學生將文章中雋永的意境.深厚的蘊涵更好地品味出來.從而更好地欣賞到文章的含蓄美。如教學巴金的《日》和《月》兩篇短文,通過反復誦讀,學生大略可以看出巴金的創作風格:熱情洋溢,堅韌向上,雖然“日”和“月”是很常見的意象,但作者卻能舊中出新,能寫出新的感受,在看似不經意的描述中,讓人感受到了優美的意境,而這份意境又是含蓄的,只有在反復誦讀中,才能領略其中的意蘊美。
二、散文詩課堂教學中誦讀訓練的設計與巧用
(一)言傳身教,有效發揮教師課堂示范誦讀的作用
出色的誦讀就如同一首詞曲兼美的歌.能營造出一種令人沉迷的藝術氛圍。現今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不能再像以前一樣,死板教學,而是要讓語文的課堂活起來,要使每位語文教師成為語言誦讀藝術的繼承者和傳導者.其中以身作則的范讀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教學內容精辟、情感濃烈、語言優美、意境深遠的散文詩時,教師有聲有色的范讀,會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學《雪》時,筆者先用舒緩優美的語調范讀課文前三段“江南雪景圖”.再用高亢激昂的語調范讀后三段“朔方飛雪圖”.如此處理是讓學生明白.文章前三段作者極力鋪陳江南雪之美.盡現其溫恬靜靜的美感.而后三段中魯迅卻著力從三維空間進行立體描繪。以突出騰飛的朔雪那種撼天動地的力量和銳不可擋的氣勢。另外,作者在寫朔方飛雪的開頭嵌入一個關聯詞“但是”,下似無需轉折的地方一個峻急的“但是”.更加明確了作者的感情傾向.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二者個性鮮明.一個溫柔嫻靜的江南少女,一個粗獷戰斗的北方大漢,對比深刻,暗指詩人向往溫柔嫻靜的江南少女,但更喜歡粗獷戰斗的北方大漢。一個“但是”,范讀時一字一頓.將本該需要千言萬語才能講透徹的道理.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作者遣詞造句的用意。
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初中散文詩教學的效應.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善于誦讀,樂于范讀,這樣才能帶領學生進入散文詩作品的佳境,去領略作品的意味,并追求語言表達的完美,讓散文詩課堂教學靈動飛揚。
(二)講究技巧,有效運用靈活多變的誦讀方法
在散文詩教學中,要做到誦讀準確、清晰,并能聲情并茂,使聽者感染到“聲聲入耳,心心相應”,使讀者感到“耳濡目染,心領神會”,必須講究一點誦讀的技巧。首先,要對作品的文字進行認真地分析,逐字逐句地琢磨,身臨其境地體味,以達到對文字內容有深刻地理解;而后,還要反反復復地吟詠和誦讀,分析文字的語言節奏、邏輯重音、語氣語調等等。如在指導學生誦讀高爾基的散文詩名著《海燕》時,筆者作如下的技術處理:
開頭一句中速進入,音色灰暗,通過“蒼茫”體現,點明海燕所處的環境。“黑色的閃電”比喻海燕矯健高傲、銳不可當的雄姿,應處理為重音,勾勒出海燕的形象。“箭一般的”寫海燕的行動之快,應讀重,讀快。接著,寫了海鷗、海鴨、企鵝的形象,用鄙夷的語氣讀;寫海燕的形象,用頌揚的語氣讀,“勇敢地,自由自在地”重讀,“飛翔”拉長.重讀。
作品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主題,破折號起總結全文的作用。這句是作者的偉大號召,一定要讀得高亢有力。但是,這句的起句一定要低,防止太高后面反而升不上去。全句的最高點應落在“烈些”兩個字上,“吧”落下來,語調稍揚。
篇8
關鍵詞:耿翔;雙文本現象;文體自覺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08-0022-01
陜西詩人耿翔的《馬坊書》以詩歌和散文雙文本的形式展開敘事,詩歌片斷以題記的形式放在了散文前面,而散文又圍繞著詩歌進行生發,延展;詩歌高度精煉,而散文又極盡鋪陳;詩歌是濃縮的結晶體,散文是經過情感與淚水浸泡后晶體的舒展、放大,詩與文之間形成詮釋性的文本互動,取得了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雙重成功。應該說,這種詩歌與散文的雙文本寫作是作者的文體自覺探索,也是對自我的超越,展示了詩人深厚的文學造詣和高超的文體駕馭能力,值得關注與研究。
詩歌與散文的文本互動,基本體現為兩種形式。
一是每章中前后呼應。如:“我至死記著,一堆土豆/在屋子的一角,要和父母/相處著越過冬天。屋子里不太多的溫暖/一半被人呼吸,一半被土豆呼吸/雪在外面落著,尋找不到食物的/飛鳥,正跳過門檻/靠近醒著的土豆。”(《馬坊書》之29)
文中,則說:“我至死記著,一堆土豆在屋子的一角,要和父母相處著越過冬天。這是我替形象很簡樸的土豆,在馬坊藏下的一個畫面。”“在一個冬天里,屋子里不太多的溫暖,一半被人呼吸,一半被土豆呼吸。雪在外面落著,尋找不到食物的飛鳥,正跳過門檻,靠近醒著的土豆。”(同上)
另一是當題記中的詩歌不足以支撐文中的情感時,散文會用更多的詩來補充。如“屋后的葵花/你不訴說,我也知道金色/落在一個人身上的感覺。也知道馬坊書里/如果沒有你的旋轉,我頭頂的天空/不會緊跟著一個人/涌現花朵。而我最熟悉的/一座老屋,也不會接受/金色的淹沒。”(《馬坊書》之47)這是題記中關于葵花的詩。
而文中寫到“我每次從莊背后回來,都要隔墻喊一聲母親,直到她從屋子里走出來,一手扶著后墻,一手遮額看我。”(同上)除了對詩加以解讀外,還進一步補充了這樣一首詩:“屋后的葵花/沒有一只握筆的手/在我之前,觸摸你沉靜在/村莊上空的一頭金色。而一座農家小院里/有了一道天上的陽光/有了被眾神,突然照亮的感覺/扶著你,探出土墻的身子/母親的眼角,也有了/金子渾身的亮。”(同上)這樣的補充對于葵花的質感刻畫、對于母親形象的進一步塑造無疑是錦上添花。像這樣的寫法,還有好多,不一一列舉。
緣事而發,緣情而生;情志所托,自然如流。其實,無論哪種文體,都是行文的一種需要,都是情到真處的自然流露,為一個中心服務。從詩歌到散文,從抒情文本到敘事文本,可以說詩人運用從容,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也將兩種文體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二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并立通融,詩歌借助散文而得以詮釋,散文借助詩歌而得以升華,同時帶給讀者獨特的閱讀體驗,使讀者更全面更深刻的解讀馬坊。
在我們閱讀的經驗中,大凡成功的大作家,總有自己寫作的根據地,這也是作家的精神家園和思想扎根的地方。著名文學評論家謝有順先生曾講述過小說創作的五大關系,其中第一層關系就是“小說和地方”的關系。謝有順說:“要想在你的小說里面真正將自己的生活寫透,將人寫活,如果不構建一個跟自己的記憶,經驗密切相關的地方,不建構一個帶有你自己風格標記的地方就很難成為一個風格化的作家。”如美國作家福克納的“約克納帕塔法縣”,魯迅先生的魯鎮、老舍的老北京胡同,沈從文的湘西世界、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陜南商州、實的關中塬上、路遙的陜北等,馬坊,也是耿翔的精神依托與最終歸宿地。正如賈平凹先生所言:“您是優秀的詩人,不僅在陜,而在全國!”以馬坊為標簽的耿翔,正在走向全國發出他的鄉愁。
“一個人的故鄉,就是他的父母。父母在的時候,故鄉就在。”(《馬坊書》之56)“一個很物質的故鄉,已經背離我了,只有一個精神的故鄉,還被我背在身上,一刻也不敢放下。”(同上)我們相信,浸染著詩人淚水,滲透著詩人深情的《馬坊書》,由于某些樸素的可以共享的經驗,定會引起我們內心深處持久而深遠的共鳴;我們也相信,詩人最喜歡的這本《馬坊書》,當初用文字為馬坊樹一座不朽豐碑的意愿,已經實現。
參考文獻:
篇9
1.賞析課文,揣摩語言。
2.分析雨的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過仿寫,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學習重難點】
仿寫,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活動
活動一:預習、除障(5分鐘)
1.初讀課文。(自讀一遍,互讀一遍)
2.圈畫字詞、查字典、積累。
(把易錯字整理到黑板上)
活動二:賞析(有感情地朗讀10分鐘)。
活動三:探究:雨的形象(獨立思考1分鐘,對子交流2分鐘,班級展示3分鐘)
活動四:質疑(7分)。
小組選出最有價值的問題。
活動五:仿寫并展示(8分)。
活動六:收獲。
二、導學
導入:雨的圖片,寫雨的佳句。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活動一:
1.朗讀課文,試著揣摩應該用什么樣的感情去讀,對子再嘗試。
2.學生整理的易錯字可以是生字、同音字、多音字。
活動二:學習散文詩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悟出詩中形象。(浪、雨)
結合背景,把握作者感情。
探究語言及寫法。
活動三:雨的形象。
作者以極大的熱情歌頌雨,在作者的筆下雨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
活動四:質疑主旨,表達作者對自然、生活的熱愛,對無私的奉獻者的歌頌。
活動五:仿寫,要求見課后三。
活動六:圍繞學散文詩,寫散文詩談收獲。
三、備注
仿寫做測試:
一粒沙,;
一棵樹, ;
一株草,;
一片云, 。
四、反思
用第一人稱和比喻、擬人、等修辭,選取一物,以“ 之歌”為題寫一首散文詩,展現你對人生的思考。
(1)我是大海的嘆息,是天空的淚水,是田野的微笑。
(2)我是根根晶亮的銀線……我是顆顆璀璨的珍珠……(選一仿寫,注意要有中心。)
仿寫句式:
我(花)是大地的女兒,是蜜蜂的母親,是蝴蝶的情侶。
我(雪)是只只尋夢的蝴蝶,漫天飛舞著,以我婀娜的舞姿,裝飾美麗的人間。
五、板書設計(略)
篇10
【教學目標】
1.欣賞大自然的美,提高審美品位
2.交流探究,品味文章的意境美,體會文章渾然天成的意蘊
3.學習對比、虛實結合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1.品評江南冬景的圖畫美
2.領會并學會運用對比、虛實結合的寫法
【教學方法】
師生合作,分組探究,討論交流,誦讀品味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兩分鐘播放樂曲《太湖美》創設情境
導入:
師:提到江南,總會有一種柔軟的情愫涌上心頭,這樣四個字就會自然地浮現在腦海當中――煙雨江南!許多文人墨客在江南留下了自己不朽的詩篇。
大家看投影片上的這倆首詩:(同學齊讀)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白居易《憶江南》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絕句》
這兩首詩都是描繪江南春季的景色,那么江南的冬季又是怎樣呢?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郁達夫的這篇散文《江南的冬景》。
師:下面我們一起解決預習的字音題(投影正音)
(學生集體讀兩遍)
師:請大家快速地瀏覽課文,思考:郁達夫筆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江南的冬景給郁達夫留下的總體印象是什么(請用文中的一個詞回答)?
生:江南指江浙地區,總體印象: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師:你能告訴大家是在哪里看出來的嗎?
生:在文章的第六小節和文章的第三小節。
師:很好,所以人們這樣說:達夫的江南,明朗的江南。
師:明朗的江南就像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朱自清在《春》中用五幅圖畫來描繪春天,本文和《春》有異曲同工之妙,郁達夫也為我們展現了五幅江南冬景圖,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五幅圖并依次加以命名。
(學生分小組討論解決)
明確:曝背談天圖、午后冬郊圖、微雨寒村圖、江南雪景圖、旱冬閑步圖
(只要同學們對課文有一個熟知的過程,目的就達到了。不必囿于與答案完全一致,意思對即可)。
師:我們有些同學可能并沒有去過江南,但郁達夫已經用他那優美的文筆帶給我們一個冬日里的美麗江南。在這一幅幅詩一般的圖畫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幅圖呢?
(學生七嘴八舌,盡管各人所言不盡相同,但絕大多數的同學選擇了:午后郊游圖、江南冬雨圖以及江南雪景圖。)
師:好,下面我們就分別看看同學們選擇的這幾幅圖,說說你為什么喜歡,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1:我喜歡午后冬郊圖,它在文章的第五小節,在這幅圖中作者寫了許多的景,有蘆花、烏桕葉、烏桕籽、野草、微風、陽光等。它們很符合江南冬天的特點,顯得生機盎然。
生2:我也很喜歡這幅圖,但是我覺得這位同學沒有抓住要害回答,我覺得應該抓住一些修飾語,比如白色的蘆花、火紅的烏桕葉、雪白的烏桕籽、赭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風、溫暖的陽光,這些才是江南冬天的特點。
師:很好,同學的發現能力很強。白色的、火紅的、雪白的、和煦的、溫暖的,這才是江南的冬景所特有的,它們的特點是?
生:很溫暖、非常美、很漂亮、色彩明亮(這些是同學們隨口而出的描述江南冬景特點的詞)。
師:這些字眼沒有文學色彩,沒有感情,也尚欠雕琢!請再想想。
生:和煦溫暖、如詩如畫、多姿多彩。
師:正如大家所言,這是一幅明麗、絢爛、生機盎然、和煦溫暖的江南冬景。以色彩入文,給畫面著色,也是郁達夫散文寫作中的一個特點,這樣寫作會使文章更加豐滿耐讀。
師:請大家集體朗讀第五小節,注意讀出這種明麗、絢爛、生機盎然、和煦溫暖的感覺。
(學生集體朗讀,很投入)
師:還有同學喜歡其他圖景的嗎?
生3:我更喜歡微雨寒村圖,大家看這幅圖中寫了小橋流水人家、孤村細雨煙樹、烏蓬茅屋酒客,多么淡雅的場景,就像中國的水墨畫一樣,太美了。
師:嗯,你說得很不錯,你把這幅圖中的景和景物的特點都說出來了。那么這樣的景給我們什么感覺呢?
學生搶著答:悠閑,灑脫。(文本中有這樣的詞匯)
師:同學們在品讀文章時文本意識很強,這是一個好的現象。請哪位同學給大家讀一讀這段文字,看能不能把這種悠閑、灑脫的氛圍讀出來。
(一女生主動站起來朗讀,聲情并茂,很投入。同學們給以熱烈的掌聲。)
師:老師在讀文章的時候感覺江南雪景圖寫得很有特色,大家一起品品看。
投影下面語段:(學生齊讀)
最妙的是下一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老舍《濟南的冬天》
師:看完這段同樣是寫雪景的文字,相比之下,我感覺到與《江南的冬景》寫法上好像有所不同,同學們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生:有很多的古詩句。
師:對了,請同學們一起來讀一下這些詩句,最好是搖頭晃腦地讀。
生:(做搖頭擺尾狀)“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前樹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師:不描寫具體的景,而是借助于古詩詞來描寫,這在寫作手法上叫什么?
生:叫間接描寫。
師:《濟》文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描寫,而《江》文是引用詩句、虛寫江南的雪景。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要費這么大的勁,繞這么多的彎子,直接像《濟》文里那樣描寫不就很好嗎?
(學生小組討論)
生:優美詩句的內涵更豐富,更能讓讀者發揮自己的想象。
師:說得很好。郁達夫經常在散文中引入一些詩句,這樣就讓他的散文充滿濃濃的書卷氣,文章也寫得不再平淡,也更富有詩情畫意。
師:我迫不及待地想和你們一起去品鑒剩下的幾幅圖,但為了能讓你們自己學會去感悟文學之美,我就將這幅美麗的圖畫交給你們自己課后去鑒賞。請大家讀一讀、品一品,看看這幅圖畫里有什么樣的美景,這些圖景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意境,郁達夫先生又用了哪些巧妙手法進行藝術創造的。
師:在讀文章的時候,老師有個疑問,既然文章寫的是江南的冬景,那郁達夫為何要在開頭寫北方的冬天?
生:這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寫北方的冬天突出江南的冬天晴暖溫和的特點。
師:文章當中還有對比手法的運用嗎?
生:還有閩粵地區的冬景和江南的冬景比較,和北方的夏夜比較以及和德國的寒郊散步比較。
師:美是由我們自己來發現的,江南的冬景美不勝收,美得有品味,但如果沒有這一系列的對比,這種美也不會表現得如此突出,通過對比手法的運用,郁達夫真正表現出了自己筆下江南冬景的特點。郁達夫曾說:“現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個作家的每篇散文里所表現的個性,比從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這就是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
師:現在我們可以總結一下這篇文章的主要寫作手法。(投影)
1.多引用詩句,多用色,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2.虛實結合的寫景方法。
3.運用對比寫法突出景物的特點。
4.文章要融進自己的個性。
(投影林俊杰《江南》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