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素材范文
時間:2023-03-20 08:54: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慶素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再一次攀上泰山的頂峰,在歷代先人駐足的地方期盼著,期盼著,期盼著再一次的東方紅日噴薄、騰升。
我游覽了白山黑水,看到了祖國的繁榮和富足。登上南沙群島的珊瑚礁啊!我感受到了祖國幅員的廣袤。在八百里秦川,我聽到了祖國兒女氣勢奔雷的心聲。那一陣陣響入云天的威風鑼鼓,那一聲聲驚天動地的渾厚吶喊,那一隊隊鏗鏘有力的整齊步伐,表述了我兄弟姐妹們的一腔豪情。
我朝覲過祖國的四時美景,我拜謁過祖國的名山大川. 每當扎進祖國母親的懷抱, 我的這顆心啊! 就同祖國的脈搏一起跳動。
我懷著一顆無比崇敬的心情,登上泰山的頂峰,看到了一輪紅日噴薄而出……
河姆渡口一粒稻種證實了:生活在中華民族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啊!凝聚了人類的聰明智慧和勤勞。 高峽平湖的長江水印證了:無高不可攀,大地上的江河水啊!可以和天上的銀河相牽連。
秦始皇的兵馬俑昭告天下:中華兒女是不屈的民族,雖然長睡地下兩千年,可他依然不倒、不垮、不屈服。
大沽口炮臺那黑沉沉的鐵炮宣示:弱國無外交,睡獅要想站起來,只能臥薪嘗膽——鑄長劍。
一個沒有國家的民族是個屈辱的民族,一個國力懦弱的民族是個可憐的民族。一個人可以沒有家卻不能沒有祖國,不論你來自哪里,不論你又去向何方,不論在世界哪個角落,每天山腳下、流沙深處,我看到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奇壯險美的景象,那不是海市蜃樓的虛幻,那不是夢魘中的天堂。那是開發大西北號角的召喚。
我站在青藏高原雪域頂端,暢飲一杯舒心醉情怡人的奶茶,慶賀五十六個民族的和睦和昌盛。
我徜徉在人間天堂香格里拉的紅草地旁,端詳著歷經滄桑、千姿百態的古碉堡,我意識到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責任和尊嚴。 我沿著長江、黃
篇2
一、青年人才的素質構成及培養途徑
1.青年人才素質的構成
青年人才的素質作為一人系統整體,是由多種要素組成的復雜的結構體系。青年人才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其內部要素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以及與外部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一般而言,青年人才素質主要包括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心理素質系統是建構在生理素質系統的基礎上的,是社會實踐中作用于青年人行為、道德品質以及經驗積累基礎上的,心理素質系統由智能素質和非智能素質兩個子系統構成,兩者之間緊密聯系、共同作用,促進青年人才心理素質的形成和提升。
2.青年人才素質的培養
青年人才的素質是在后天社會實踐鍛煉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科學分析和把握青年人才素質含義和構成要素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必要的培養是青年人才具有這些素質的必由之路。
在青年人才素質培養的基本途徑中,教育是必不可缺的話題,青年人部分時間就是在中學和高校度過的,這個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才素質培養的關鍵時期。如果說教育是影響青年人才素質養成的重要前提,那么實現自我教育則是青年人才素質培養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法。大學畢業生走出校門,走上工作崗位,受教育的成才方式悄然間發生了轉變,由他人教育發展為自我教育。這一角色的轉換伴隨每個人的一生。
二、目標定向與青年人才素質培養的關系
目標定向是近年動機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它是個體對學習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和知覺,可被粗略分為掌握定向(關注知識的理解、任務的完成)和成績定向(關注自己的表現、別人的評價);研究者傾向于認為,掌握定向是一種更為積極的定向;而Ames的TARGET模式被證明可以有效地引導掌握定向的形成。在進行創造活動時,個體需要進入一種不太關心結果而享受過程的“忘我”投入狀態,因此,對自身表現的過分關注會干擾創造活動,而對活動本身的興趣則有利于創造活動。
濟南大學經濟學院管理學教授葛金田在目標定向相關研究中,認為目標定向與創新行為存在著顯著的影響關系。他認為,在中國情境下,青年人才個人創新行為分為三個階段、三維因素結構,即:提出構想、構想支撐尋求、構想標準化。
創新性思維對于青年人才的素質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創新行為的產生則是創新性思維主導的結果。
1.目標定向是青年人才素質提高的源動力
在青年人才個人創新行為中,提出構想是目標定向的開端。《中國青年報》2011年2月進行過一項統計,在接受調查的124名工作五年以內的大學畢業生中,有76人(占61.3%)表示在日常工作中,從未考慮過對職業進行規劃,提出目標定向的構想,目標定向的缺失影響到職業規劃的有序進行,而受訪者對于自己的職業構想往往首先服從于領導意志,這也成為青年人才素質提高的重要擾動因素。同樣的調查統計中,就業初期就建構起明確的目標定向的受訪者中,就業五年后的目標考核成績顯著,工作的美譽度相對較高,其工作成效與目標定向成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2.青年人才素質提高需要早期的目標定向
在目前有關目標定向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趨向于教育系統內的目標定向的實踐研究,這樣的研究取向優點在于可控制強,缺點也同樣明顯,就是相關干擾因素的被人為排除。社會系統一個復雜的結構系統,如果以實驗的方式單純地考慮系統內部的目標定向,難免會有失偏頗,因此以社會生活為環境因素的就業青年人才的目標定向的研究顯得尤其重要,不僅可能提升研究的質量,同時對于研究青年人才早期目標定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特別是職業發展的初始階段,目標定向有助于青年人迅速投入工作,“忘我”地工作,這種漸進式的積累是事業取得積極進展的最為有效的保障,這樣的工作模式可以激發出個人的創新能力,也為職業生涯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三、通過目標定向提高青年人才的自身素質
目標定向的形成需要一個溫馨的人才成長環境。人才成長的過程中環境因素是外在因素,起著一定的影響作用,而青年人才的自我目標設定則是內在的動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目標定向要根據實際情況設定,要切實可行。
對于青年人才而言,目標定向不是受教育的接受方式,而是自我教育學習的開端,因此要清楚地了解自我的實際情況,根據實際的崗位出發,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以煤電行業為例,基層煤電等能源行業最突出的特點是環境條件較差,專業素質要求較高。剛剛進入工作崗位的青年人處于職業觀形成的動蕩時期,許多因素都容易成為干擾因素,影響青年人目標定向的形成,因此青年人才應該加強自我教育的的能力,其自我教育的目的也應該更加明確,即提升自身素質,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現成的理論或觀點,堅持以批判的思維看待客觀存在的事物和自我的的主觀世界。
2.目標定位是一個不斷糾錯,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要在工作實踐中調整目標定向,提高素質能力。
在目標定位的工作實踐中,因為教育背景和干擾因素等的共同影響,青年人的目標定位很容易出現偏差,不斷糾錯與調整現實目標是實現個體素質提升的重要步驟。
指出:“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通過學習,青年人才使自己的認識始終走在時展的前列,通過學習,不斷糾正自己在認識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調整自己的目標定向。以實踐檢驗學習,以實踐增長才干,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思考和總結,總結出新的經驗和教訓,從而促進目標定向的動態變化和提高。
3.通過目標定向培養個體的創新行為。
篇3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發展改革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為了穩定國內化肥市場的供應,經研究,現對《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繼續停止化肥出口退稅的緊急通知》(財稅明電[2004]4號)中有關問題補充通知如下:
自2005年4月1日起,出口商品代碼為:3102100010、3102100090、31028000的尿素產品,和出口商品代碼為: 3105300010、3105300090、31054000的磷酸氫二銨產品,不論出口合同是否備案,一律暫停出口退稅。具體執行日期,以“出口貨物報關單(出口退稅專用)”上海關注明的出口日期為準。
請遵照執行。
篇4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中的教材《點陣規律》,教師進行了三次試教,我們專門對課堂導入部分的提問進行了探討研究。
案例一:《點陣規律》一次教學。
課的開始:
師:國慶節哪些事情讓你覺得很開心?
生:我和爸媽去旅游。
生:我和家人上街買東西。
生:走親戚。
生:我和同學出去玩。
……
除了回答的學生,下面學生紛紛開始交頭接耳起來,沉浸在對國慶節的快樂回憶中。差不多快到十分鐘,直到教師出示課件60周年國慶節閱兵畫面。
生:我還看了國慶大閱兵。
……
分析:這時,授課教師終于松了一口氣,把學生引導到國慶閱兵的方隊話題中,才開始了點陣規律的教學導入。六十周年的國慶大閱兵對我們成人來說,當然是不容錯過的,但是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興趣也許并不像我們一樣。教師的教學設想是通過談話讓學生說出國慶的閱兵,引出閱兵方陣,然后導入點陣規律,可學生卻不了解教師的意圖,國慶節的過法本來就有很多種,學生說什么都可以。“國慶節哪些事情讓你覺得很開心”這種提問切入的口子太大,而且成人以為很開心的事情對于兒童來說并不這樣認為。因此,教師課堂導入的提問應有明確的目的,能聚焦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對本次學習的最高關注度,引發其有意注意。
經過點評以后,教師進行了第二次試教。
案例二:《點陣規律》二次教學。
課的開始:
師:“你們早操隊伍怎么排得那么整齊?”
學生一片寂靜,繼而小聲議論起來,但是沒有一個人舉手。
教師有點緊張:“我看到今天同學們早操的時候隊伍排得很整齊,誰能說說為什么?”
還是沒有學生回答。后來教師直接放出國慶閱兵式的課件,導入點陣規律教學環節。
分析:教師是借班上課,事先也沒有和學生怎么溝通過。課后問授課教師怎么問得這么突然。原來,他是看到學生早上做操一個一個站在地磚交界的點子上,而今天上的不是點陣規律嗎?教師想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利用這個素材進行教學。學生對點陣的排列有過體驗,但是沒有提升到數學問題的層面上來,只是一種常見的生活現象,而且“點陣”的名詞學生還無法與生活的現象進行結合。學生無從回答教師的問題――“怎么隊伍排得這么整齊?”不是老師讓我們排整齊的嗎?利用踩點子按地磚方塊來排隊,是教師的生活經驗,是教師的命令,而不是來自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顯然這個課堂導入環節的提問是不成功的,而且提問也顯得太隨意,沒有預設到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排隊這個問題的關注程度。
教師的出發點是想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但是沒有找到生活與數學的連接點。
案例三:《點陣規律》三次教學。
課的開始:
師:今天看同學們早操隊伍排得很整齊,我想問問,排隊時,老師教過你們有什么秘訣嗎?
學生大笑。
生:沒有什么秘訣,老師只是要求我們踩地上方塊來排隊。
師:哦,怎么踩來著?
生:每人之間隔兩塊小方磚,依此類推。
師:哦,這么簡單的方法讓能讓大家排出漂亮的隊伍。你們老師的想法還真不簡單。
出示國慶節閱兵方陣圖。
師:你們的隊伍和這比比看?
生一陣驚嘆。
生:這隊伍很整齊劃一,很漂亮。
師:為什么?我們的隊伍也很漂亮啊?
生:他們是排成方隊的。
師:你說得非常正確,排成方陣隊形確實要漂亮一些。現在
我們把這些人抽象成一個一個點,今天我們就要來探討《點陣
規律》。
分析:第三次新課的導入,教師抓住了問題的實質―排隊的方法―按點來排方隊―比較美觀。問題不再空洞,學生有話想說,教師一定是讓學生按地磚格子、按點站的,學生有這個生活經驗就能回答,學生不是特別在意這樣站隊的目的――可以排得更整齊。目的不是學生想出來的,而只是教師的意圖。
教師第一次導入環節的問題不著邊際,學生也答非所問。教師第二次教學是在學生早操時靈機一動隨意想到的,出發點很好,
但是沒有考慮提出問題的后果,顯得有點隨意,問題沒有點到位。課堂導入提問,看似輕松調侃,卻是一節課的導航,每一個問題都應該仔細斟酌,對學生可能出現的結果進行預設,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啟發學生。
二、提問要領
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進行有效提問,從《點陣規律》三次不同的教學導入環節,我們可以分析得出課堂導入環節提問要領:
1.準確提煉學生生活,提問要確切
三次導入教學,同樣的主題,不同的提問語言,導致的結果會完全不一樣,課堂的教學效果也隨著提問的確切而提升。問題的預設不到位,生成也就無從談起。教師想到了國慶的閱兵是我們覺得最開心的事情,可是在學生的眼里,開心的事情不可能與我們一樣。因此,我們提倡了解學情,準確提煉學生的生活。教師可以直接向學生提問:國慶看閱兵了嗎?然后以閱兵方陣切入主題,導入新課進行教學,避免了不必要的提問,提高了課堂時間的利用率。問題簡潔、明了,直接奔入主題。
2.善于抓住事物本質,提問要入題
《點陣規律》,說白了是怎么排隊好看,或是說隊伍怎么才能排好看的問題。教學中,教師要把握住知識點的本質所在,盡快把學生導入到對新課的興奮點上。我們要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合理創設有效情境,精心預設提問
篇5
在舉國上下迎接祖國67華誕之際,我們67學校全體師生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昂揚的精神風貌,激情歌唱祖國。為了促進少年兒童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的安排部署,制定了切實可行、易于操作、寓教寓樂、富有成效的向國旗敬禮主題教育活動實施方案。依據方案,我們步步落實,使系列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教育效果。
一、營造氛圍,積極響應
為喜迎中國成立67周年,加強未成年人愛國主義教育,推進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以歡度國慶佳節為契機,組織廣大未成年人開展網上寄語活動。通過這項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生動具體地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充分展示心向黨、跟黨走的精神風貌,為喜迎中國成立67周年營造良好氛圍。
我校利用升旗儀式舉行了向國旗敬禮網上寄語活動啟動儀式,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理想信念、改革開放和民族團結教育。馬校長做了宣傳發動講話,并將活動方案發到每個班級。通過升旗儀式、班會課、思品課等途徑向學生進行有關向國旗敬禮的大力宣傳,組織學生收集具有民族文化的素材,交流心得,利用校園廣播、板報、墻報、櫥窗等宣傳媒體,介紹這次活動的方式、目的、意義,營造了良好的活動氛圍。
二、落實主題活動,增強教育實效性
1、組織了網上簽名寄語活動。9月22日至10月10日期間,組織學生登陸網站進行網上寄語,抒發感言,表達心聲。
2、各班以向國旗敬禮為主題開展了一期主題班會,并做好宣傳,讓家長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參與、共同提高。
3、開展了一次征文活動。征文主題為向國旗敬禮,為學校添彩,學生們積極參與,全校36年級學生100%的參加了本次作文比賽。
4、開展了一次攝影、書畫比賽。圍繞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引導學生妙手生花,用圖相、文字、繪畫展現自己對黨、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學生積極參與,涌現了一批小攝影師、小畫家和小書法家。
篇6
針對國產動畫電影面臨的種種困局,9月24日,《綜藝報》社專門舉辦了“破冰:中國動畫新視界”高峰論壇暨《魁拔Ⅲ》超前點映活動。邀請院線和影院代表提前為影片的發行放映把脈,同時廣泛征集電影觀眾參與觀影調研,了解普通觀眾的觀影反饋和需求,以供業界參考,從而在制作、放映端做出及時調整。此次論壇上,來自多家動畫制作單位、院線、影院各方的眾位嘉賓就國產動畫電影的破冰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點映結束后,主辦方下發并回收了100余份觀眾調查問卷,另有10余名觀眾參加了小組討論。
觀眾破冰――打破低幼魔咒
針對國產動畫電影如何打破低幼魔咒這一話題,今年暑期戰績不俗的《龍之谷:破曉奇兵》(以下簡稱《龍之谷》)制作方深有感觸。影片動畫總監、聯合導演戈弋介紹,“立項之前大概有500萬人的游戲粉絲,但作為大電影,《龍之谷》雖然是基于游戲基調進行創作,卻并非完全照游戲模式發展。我們對目標觀影人群的原始定位在12歲到25歲之間,影片在故事和制作上也達到了給成年觀眾觀看的水平。”《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以下簡稱《秦時明月》)制片人、杭州玄機科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楊智超則表示,《秦時明月》的觀眾基本為初、高中生,大學生及白領,影院甚至為該片增加了午夜場,這是以往動畫電影所不曾有過的“優待”。
《魁拔》系列制片人、青青樹動漫CEO武寒青感嘆說:“三年前《魁拔I》上映時我們最真切的感受,動畫電影的整體觀影環境就是一大塊巨型的堅冰。經過三年的積累,《魁拔》團隊在品牌的培育和內容提升上逐漸成熟,同時中國動畫電影市場也在日新月異地變化。現在有這么多同行一起加入了破冰隊伍,人多力量大。”
市場破冰――完善產業機制
雖然幾部動畫片的品質讓業內人士看到了“破冰”的希望,但市場上的“堅冰”卻并非能夠輕易撼動。
“目前國內電影產業還沒有形成完備的產業鏈,產業結構不夠完善。”北京新影聯電影院線總經理周鐵東分析,“世界電影市場上,每年上映的全球化動畫片不會超過10部。國內市場六?一檔7部動畫扎堆上映,國慶檔7部動畫開畫,我們沒有機制和渠道讓大家提前知道各自的定檔信息,這是我們在頂層設計和宏觀調控上需要改善的。”
橙天嘉禾娛樂(集團)有限公司CEO、深影橙天電影院線總經理伊簡梅相對樂觀:“動畫電影迎來了黃金時期,我們這一代以及比我們更年輕的群體接受這種類型電影已完全沒有心理障礙和負擔了。本地市場的金礦也被好萊塢挖掘了,從一個角度看他們是在分我們的蛋糕,但從另一角度看也是在幫我們培養觀眾。動畫電影公司應該敞開懷抱,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會有一些電影大腕進入中國動畫電影行業。”
產業破冰――深挖IP金礦
對于國產動畫的“破冰”問題,戈弋表示,“運營方在項目開發階段就得想清楚,電影的角色和其他素材是否有機會開發其他產品,因為在劇本創作期就要對周邊產品的開發埋下伏筆。一部好影片的首要功能是養活自己,用回血的方式健康發展。”楊智超則向與會嘉賓介紹了《秦時明月》的品牌項目規劃,“電影只是《秦時明月》品牌的一個環節,我們的TV系列劇主要在互聯網平臺播出,游戲每個月的流水總量最高可達4000萬元,真人電視劇已授權給唐人影視并已開拍,還有漫畫、舞臺劇等其他產品。”
《魁拔Ⅲ》雖然在國慶檔戰績不佳,但據武寒青介紹,動畫電影更像是《魁拔》品牌的大廣告,主要的收入來源還是游戲、周邊產品和互聯網周播劇,“從整個收入比來講,電影票房收入僅占20- 30%。”
此外,周鐵東還強調,“走出去”可以讓國產動畫煥發新的生機。“如果電影企業走進國際視野,吸引國外資金技術蜂擁到中國,充分開發市場,對動畫電影來說才是真正的破冰。”
觀眾調查――
《魁拔Ⅲ》緣何失利國慶檔
篇7
關鍵詞:提高;初中學生;寫作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7-0103-01
《新的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提出: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聽和讀是語言的輸入渠道,說和寫是語言的輸出渠道,沒有語言的輸入就沒有語言的輸出,沒有語言的輸出就失去了學習語文的意義,寫作是綜合考查語言儲量和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從寫作來看,可以看出學生閱讀水平和對學到的語言的再加工和運用語言創造性運用的能力,它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而且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說它是重點,其原因是可以銜接語文中閱讀教學,可從中檢測學生的語文基礎,說它是難點是因為寫作是對語文綜合能力的考查,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考查,作文教學歷年來成為語文教學中"重頭戲",本人執著于作文教學的研究,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本文談談如何提高作文教學質量,供大家參考,并逐步完善。
1.掌握基本文體知識,掌握基本的寫作要素和規律
文體就是文章的體裁,不同的文章體裁的寫作有不同要求,有不同謀篇布局技巧,同時不同文體的寫作的語言風格不一樣,就是同一體裁、同一題材的寫作表達手法也相同,同一題材可以用不同的體裁進行寫作,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注意給學生文體知識的介紹,讓他們掌握基本的常識,我們在作文教學中不難發現,但我們命題作文時,有的學生把記敘文寫成說明文,把說明文寫成議論文,就是沒有把握好文體知識,老師除了要介紹知識文,我們進行課文教學時,引導學生感悟不同文體的語言風格,從文中領悟不同文體的寫作技巧,有了感性認識后在進行理性歸納,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就如修房子要進行圖紙設計一樣,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掌握的文體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詩歌、小說等基本文體,在作文教學中每種文體要在全面掌握基礎上,要突出重點,比如:記敘文主要突出敘事清晰、完整突出文章主題,立意新穎。議論文寫作,觀點鮮明,論證材料典型富有說服力,析理透徹,邏輯清晰。詩歌寫作要突出豐富的想象力,語言的精煉,小說要突出任務內心和肖像描寫,人物對話凸顯出人物的個性特點,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2.實施問題教學法
什么叫問題教學法呢?問題教學法就是根據不同文章體裁,將要寫的材料分解成若干問題,再要求學生就每個問題進行回答,回答問題時盡可能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回答,最后根據文章體裁要求對答案加工成文章,這樣進行作文教學很容易將寫作的要素落實到學生的寫作中去,可以杜絕學生寫作時文不對題的弊病,還可以克服學生作文內容空洞無物的不足,說過:"什么是文章?文章就是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問題提出來了學生才會思考,沒有問題學生思考就沒有方向,特別對寫作后進生效果十分顯著,記得我在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命題作文《一個可敬的人》我提出幾個問題:(1)我可敬的人是誰?(2)他有點品德值得我可敬?
(3)那件事可以表現這個人思想品德?(4)對他的思想除了事情外又可以有哪些手法可以表現他的內心思想?學生一一作了回答,寫了寫作提綱,上面還標明寫作重點,突出文章的主題的表達手法,學生將答案進行起、承、轉、合進行了調整,很快就寫出了文章,打破了以前寫作開頭難、文不對題、空洞無物的尷尬局面。
3.讓作文教學扎根于生活
在作文教學中,都有個這樣體會,學生半天開不起頭,就算開頭了,也無話可說,無情可抒,無理可析,究其原因,沒有寫作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紅樓夢》作者曹雪芹道出了寫作真諦:"世界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宇宙才是一部浩瀚的百科全書,我國孔子、老子、莊子、荀子等從古至今的圣人,通過對人間觀察,寫出了揭秘人生宇宙的巨著,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老子《道德經》通過世界頂尖級的科學家科學研究得到了印證, 孔子的《論語》遠播美洲、歐洲、亞洲等世界各地,全世界有200多個孔子學院,這就觀察生活宇宙進行深度思考的結果,如果沒有宇宙萬物給他們提高素材,他們也就不可能成為圣人。
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在生活積淀感情,辨明是非,懂得生活的哲理,學會對生活深度思考,只有扎根于生活,寫作素材才會左右逢源,才有情可舒,有理可辯,有話可說,語無不盡,理無其窮,同時學生將生活素材寫進生活,學生情感顯得真實,讓學生在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將情感在寫作進行宣泄,這樣在生活中開發學生潛能,激發學生寫作激情,用文字再現生活的萬花筒。
我在作文教學前帶領學生觀察生活景色,在進行寫作,記得又一次我帶學生觀察一個小魚塘,看見有個小女孩灑下一顆顆誘餌,游魚在晨光泛滿的湖面紛紛躍起,有個學生看到詩興大發,寫到"玉手灑下粒粒粟,游魚躍起滿湖金",詞句恭穩,寥寥數語,清晰直觀地再現了當時湖面景色。這就是觀察生活的后的寫作效應。
4.仿寫經典文章
篇8
【關鍵詞】作文教學 學生 觀察生活 能力
中學生寫作文,一個主要毛病是空空洞洞。寫人,不是“目光炯炯”,就是“精神抖擻”;寫樹,不是“枝葉茂盛”,就是“參天聳立”;寫花,不是“姹紫嫣紅”,就是“絢麗奪目”,總之,沒有具體、細致地描述,只有抽象的、概括的介紹,反映不出個性,再現不出特征。
實踐反復表明,光是“抄詞語”、“背范文”,是不能從根本上治好學生作文中的“干癟癥”的。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離開對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蟲魚的細致觀察,離開對生活素材的自覺捕捉和用心積累,那么,作文內容就很難豐富起來,充實起來,也就很難克服空洞膚淺的毛病。不會觀察,就不會作文。要真實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認真地觀察生活;要細致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細致地觀察生活。那么,怎樣培養和鍛煉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呢?
1.結合閱讀教學,喚起學生重視觀察生活。只有懂得觀察同作文的聯系,認識了觀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觀察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隨時隨地捕捉到“貌不驚人”卻又“異彩閃耀”的生活素材。不少范文,所寫者小,所見者大。若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索,就可以喚起學生對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視。在生活中,有一些發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獨立雞群的白鶴,讓人一眼就看出它的高和美來。如不留心觀察和分析,就會稍縱即逝、一閃而過。魯迅先生筆下的《一件小事》,就是一個例子。必須通過對“一件小事”的深入分析,講清“小事”不“小”的道理。要使學生懂得,只要重視觀察,善于觀察,只要精心選擇,深入開掘,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小事也可以表現出具有現實意義的不小的主題來。《一面》、《背影》等都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的極好教材。
2.讓學生談體會,運用典型引路。有的學生觀察生活比較細致,聯想比較豐富,思路比較開闊,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作文寫得比較生動、深刻。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談談自己平時觀察生活、分析生活的體會和經驗,讓他們現身說法,同學們聽了,不僅覺得親切,受到的啟發也會很大。一次,語文教師以《記一個熟悉的人》為題布置作文。有個學生寫他的鄰居華工程師,通過對華工程師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等具體描寫,生動地反映了黨的之后,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歡暢心情和只爭朝夕的獻身精神,寫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通過個別交談,教師了解到這個學生平時注意觀察生活,并隨時把一些典型細節(人物的動作、神態、肖像特征等)記在本子上。因此,他寫這類作文,就感到有話可說。他談的體會很實在,對同學們啟發很大。他說:“寫人記事,首先要熟悉那些人,要理解那些事。而要熟悉和理解,平時就要多看看,多聽聽,多想想。觀察多了,素材積累多了,就能不斷加深對人對事的理解,理解了,寫起來就不困難了。”在特殊情況下,也不妨讓那些不注意觀察的同學談談“寫不出”的苦楚,從“另一面”給大家以啟發。
3.化難為易,有步驟地進行序列訓練。生活像大海,一下子要他們寫人物眾多、場面宏大的文章,恐怕絕大多數學生難以勝任。因此,語文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排難解憂”。要指導學生就近觀察,因地制宜,不要動不動就“走出去”。要由小到大,由點到面,逐步地提高。要通過做小型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草一木”、“一鳥一石”的片斷練習,訓練學生具體觀察和細致描寫的基本技能。俗話說,功到自然成。基本功練扎實了,不愁寫不好人物眾多、場面宏大的文章來。片斷練習也要講究序列。比如寫班主任,可以先寫班主任的外貌,再寫班主任的語言和班主任的動作,然后寫班主任的心理活動,在此基礎上,布置學生寫“我們的班主任”,估計不會出現“抓耳撓腮”、“無從下筆”的情況。
4.加強課外閱讀,多方面引路開導。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多看多想,既可以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活躍他們的思想,充實他們的知識,又有利于提高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語文教師應當做有心人,經常向學生介紹短小精悍的、以日常生活為題材的文章,以便于他們模仿、學習和借鑒。學生寫“節日游園”、“國慶記事”、“歡度元旦”等作文,常犯一般化、老一套的毛病,反映不出每年“游園”、“國慶”、“元旦”的新特點。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年年如此”的現象,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報刊上面的有關文章,介紹如何抓住“往年沒有、今年獨有”的新氣象展開細致描寫的方法,啟發學生多看、細看,發現特點,把握特點。再比如,學生描寫會場,往往寫得一平二冷,平鋪直敘,渲染不出會場的熱烈氣氛,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報導會議情況的通訊、特寫等,從中學習怎樣觀察會場,怎樣運用記敘、描寫、議論等方法,具體寫出會場布置、會場氣氛、主要內容、聽眾反響等,把這類作文寫得有聲有色,生動活潑。
篇9
一、體驗學習生活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家創作離不開生活,學生寫作也離不開生活。因此,老師要想方設法去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讓他們學會體驗學習生活。
1.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與形式
課堂是學校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陣地。要讓學生體驗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首先就要豐富課堂內容。
2.體驗學習生活的酸甜和苦辣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是值得用心去感受、用筆去記錄的。
二、感悟農村生活
1.親近大自然,歌詠家鄉
(1)風景名勝美。我們的家鄉風景名勝比較多,它就是寫景的一個很好的題材。比如,我們銅梁有全國第四大古鎮之稱的安居古鎮;著有“奇”“懸”“險”“高”之稱的巍巍巴岳,有夢幻般美麗的七彩夢園……這些美的資源,都應讓學生多去尋找、去感受。
(2)田野風光美。農村田野風光是美麗的。這也應成為學生的寫景素材。水稻、油菜、小麥、桑田、菜地……各具風韻,它們的形狀、色彩、生長過程又各有特點,隨著農時變化組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鬧春圖、青苗圖、豐收圖……引導學生就地取材,從平平常常的、熟視無睹的事物中去發掘事物的形式美與內在美,激發學生對家鄉熱愛之情。
(3)農家新居美。改革開放和小康社會建設給農村帶來了無限生機。反映家鄉發展變化,不能說大話、喊口號,而要“采集”實實在在的事物,以小見大,反映家鄉富了、家鄉變了,農家新居正是現代新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應該引導學生觀察農家新居,描繪農家之美,反映農村巨變,表達愛鄉之情。
(4)新農村建設美。現在,新農村建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我們的家鄉可以說是一天一個樣,以前的泥濘小路變成了村村通的寬闊的柏油路,許多的村子還建起了圖書室、老年活動室,修起了小廣場、籃球場、乒乓臺,配置了豐富的健身器材,這些是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學生完全可以描繪這些,既有內容,又有真情實感。
2.問家史村史,豐富情感
“知之愈深,愛之愈切。”通過調查、訪問,了解家史、個人成長史、村史,了解家人以及家鄉的過去,收集這些值得記敘的故事,從而激發對親人、對家鄉的愛。
3.學農藝農技,交流思想
農藝農技是農家的傳家寶。在開發作文題材時,我們通過讓學生拜師學藝,身體力行,領悟勞動的艱辛,豐富學生生活。在勞動中交流情感,獲取最有感受的寫作素材。這樣可以避免虛構故事、泛泛而談、虛情假意的作文現象。
4.尋農家之樂,陶冶個性
(1)感悟鄉情之濃。農家人純樸,他們勤勞、善良,與鄰里和睦相處的故事比比皆是:像你幫我助趕農時、互幫互助搶農活、鄉鄰之間辦茶會、修橋筑路出力出資等等。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觀察、采訪中收集這些題材,并通過班內、校內共享交流,比較出村與村、戶與戶間的大同小異,感受農家人的淳樸美、勤勞美、善良美。
(2)感受鄉俗之趣。千百年的農家文化、農家風情,有其獨特的風格,富有強勁的生命力。農家人自娛自樂,表現出農民祖祖輩輩的純真品格。農家的節日,不僅有“五一”節、國慶節、元旦和春節,還有更具農家特色的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等等。
(3)體驗時尚之美。隨著時代的變遷,農家舊俗在悄然改變,許多風俗被賦予了新的含義。這些反映當代農民新思想、新觀念、新習俗的題材,也是值得學生去捕捉的,如農民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風尚,他們捐資辦學校、修村道、幫助貧困戶等等。如今的農家有了錢,他們不僅買彩電、冰箱,還要買書、買電腦、上網等等,讓學生攝取這些時尚畫面,寫下來,留下美好的記憶,受到情感的陶冶。
篇10
1 放眼世界:搜集主題
亦即圍繞課堂教學主要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題信息收集,使學生真正做到立足課內,放眼課外,立足當今,著眼未來,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充分利用信息,互聯網等現代工具,查閱,收集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料,為解決問題,獲取詳情,開闊眼界服務,當然,也可以利用圖書館,閱覽室等渠道涉獵,在此基礎上,要對已有的信息材料再加工處理,去粗存精。如我國的高速鐵路網建設,高速公路網建設,西部地區水電的階梯開發等這些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建設項目,都不失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自信心教育最佳教材。國際的如伊拉克戰爭,氣候會議等,當前的甲流防控問題都是熱點,調動學生參與熱情,既增長了知識,雙學會了綜合,分析,明辨是非,的實踐能力。正所謂一石數鳥。
2 聯想:自我創意
即給學生一個確定的主題,讓學生圍繞該主題,依據自己的的理解,自由完成對主題的拓展與演繹,如“國慶節”到來之際,我布置了慶祝國慶節的活動實踐作業,學生們熱情空前高漲,有的設計唱給祖國母親的歌,有的從我們的民族的歷史,中國革命的奮斗歷程,更有的從國旗、國徽、國歌等幾個方面來獲取素材。通過對這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物的理解與闡釋,來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 操作:自我實踐
也就是將課堂練習以實踐操作的形式布置給學生,這類作業重點在動手操作,親身實踐上,有助于把學與用結合起來,實踐操作對文中理論觀點的驗證。
4 讀寫:積累知識
這種類型的實踐作業,主要師生共同研究探求的問題記載積累起來,讓學生節節都有讀寫作業,把知識重點準確無誤的印在腦海里,另外摘抄一些名言佳句,時政大事,讀讀文章,寫寫體會,這方面可通過布置學生定時看新聞聯播的方式進行。如此,可使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現實性意義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和掌握。在具體方式上,還可借助電腦網絡或報紙、廣播等媒體。
5 實踐:在探索中發現
這類實踐作業是引導學生深入社會進行參觀訪談,考查研究.并結合課文理念觀點運用實物考查法,文獻資料認證法,合理想象法等寫出政治小論文和考查報告如學習“人類共有一個家園”一文后,我讓學生撰寫善待地球保護環境的論文和調查報告,學生紛紛走出家門,走近社區考查訪問,聯系我們身邊的事進行實地調查,如我們周邊的環境污染問題,農業開發與植被矛盾如何解決,農忙時節秸桿焚燒問題,城市建設過程生態保護問題,綠化問題,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及水源保護問題等。
6 綜合類作業:各學科的相互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