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樹范文
時間:2023-03-28 19:25: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去年的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就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他們誰也不覺得枯燥與乏味。
可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轉眼間,冬天即將來臨,小鳥要飛到南方去過冬了。
大樹依依不舍的和小鳥告別:“朋友,你真的要走嗎?”
“嗯……是的。”小鳥思索了一會兒,說,“不過明年的春天我一定……一定會飛回來的,你也要等我啊,我們不見不散。”
“會的……會的,我會一直在這兒等你,等你回來繼續給我唱優美動聽的歌曲。”大樹激動地說。
頓時,兩滴炙熱的眼淚從大樹和小鳥的臉頰滑落。
小鳥漸漸的越飛越遠,最后成了一個黑點。
大樹望著小鳥遠去的身影,傷心地說:“小鳥再見……”
終于,又一個春天來到了。小鳥唱著歡快的歌曲響森林飛去。
“大樹它還好嗎?它還認識我嗎?不,它一定認識我。”小鳥暗暗的想。
可是,當小鳥飛進森林時,眼前的情景卻是它怎么也想不到的——大樹不見了,只剩下傷痕累累的樹根。
小鳥四處張望著,它想也許是自己到錯了地方。可周圍的一切卻是它再熟悉不過的了。
“不、不……”小鳥哭喊著。它不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它覺得都是幻覺,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幻覺。小鳥用力的揉了揉眼睛,它希望睜開眼后一切又會恢復到從前的樣子。可是,出像在它眼前依舊是傷痕累累的樹根。
小鳥失望的問樹根,大樹到哪里去了。樹根抹著眼淚說:“大樹它……被伐木工人鋸走,拉到山谷里去了!”
小鳥趕緊向山谷飛去。
“大樹去年還答應我,在這兒等我,等我回來繼續給它唱優美動聽的歌曲。我們說好了不見不散的。可現在……”想到這兒,小鳥不禁邊飛邊哭泣起來。
突然,小鳥只覺得眼前一黑,掉落在一個伐木場的門前。小鳥抬頭看見了門。小鳥急切地問門,大樹到哪里去了?門說:“他被伐木工人切成細條,做成火柴送到集市里去了。”
小鳥謝過門,撲扇起翅膀急匆匆地向集市飛去。來到集市,小鳥望著黑壓壓的人頭根本無從下手,額頭上都急出了細細密密的汗珠。
這時,小鳥看見遠處的房子里,出現了一星亮光。“也許那兒會有希望。”小鳥心想。
于是,小鳥便向那間屋子飛去。
飛進屋子小鳥看見,在一盞煤油燈旁,坐著一個小女孩兒。那亮光就是煤油燈發出來的。
小鳥問女孩兒:“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小女孩兒回答說:“火柴已經用光了。可是,火柴點燃的火,還在煤油燈里亮著。”
小鳥看著煤油燈上冉冉升起的火苗,淚水不禁奪眶而出。它仿佛看到了大樹,仿佛又
到了從前那快樂的時光。小鳥對著火苗唱起了歌,歌聲凄美動聽,宛如天籟,撩動心懸。
篇2
就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他們誰也不覺得枯燥與乏味。
可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轉眼間,冬天即將來臨,小鳥要飛到南方去過冬了。
大樹依依不舍的和小鳥告別:“朋友,你真的要走嗎?”
“嗯……是的。”小鳥思索了一會兒,說,“不過明年的春天我一定……一定會飛回來的,你也要等我啊,我們不見不散。”
“會的……會的,我會一直在這兒等你,等你回來繼續給我唱優美動聽的歌曲。”大樹激動地說。
頓時,兩滴炙熱的眼淚從大樹和小鳥的臉頰滑落。
小鳥漸漸的越飛越遠,最后成了一個黑點。
大樹望著小鳥遠去的身影,傷心地說:“小鳥再見……”
終于,又一個春天來到了。小鳥唱著歡快的歌曲響森林飛去。
“大樹它還好嗎?它還認識我嗎?不,它一定認識我。”小鳥暗暗的想。
可是,當小鳥飛進森林時,眼前的情景卻是它怎么也想不到的——大樹不見了,只剩下傷痕累累的樹根。
小鳥四處張望著,它想也許是自己到錯了地方。可周圍的一切卻是它再熟悉不過的了。
“不、不……”小鳥哭喊著。它不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它覺得都是幻覺,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幻覺。小鳥用力的揉了揉眼睛,它希望睜開眼后一切又會恢復到從前的樣子。可是,出像在它眼前依舊是傷痕累累的樹根。
小鳥失望的問樹根,大樹到哪里去了。樹根抹著眼淚說:“大樹它……被伐木工人鋸走,拉到山谷里去了!”
小鳥趕緊向山谷飛去。
“大樹去年還答應我,在這兒等我,等我回來繼續給它唱優美動聽的歌曲。我們說好了不見不散的。可現在……”想到這兒,小鳥不禁邊飛邊哭泣起來。
突然,小鳥只覺得眼前一黑,掉落在一個伐木場的門前。小鳥抬頭看見了門。小鳥急切地問門,大樹到哪里去了?門說:“他被伐木工人切成細條,做成火柴送到集市里去了。”
小鳥謝過門,撲扇起翅膀急匆匆地向集市飛去。來到集市,小鳥望著黑壓壓的人頭根本無從下手,額頭上都急出了細細密密的汗珠。
這時,小鳥看見遠處的房子里,出現了一星亮光。“也許那兒會有希望。”小鳥心想。
于是,小鳥便向那間屋子飛去。
飛進屋子小鳥看見,在一盞煤油燈旁,坐著一個小女孩兒。那亮光就是煤油燈發出來的。
小鳥問女孩兒:“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小女孩兒回答說:“火柴已經用光了。可是,火柴點燃的火,還在煤油燈里亮著。”
小鳥看著煤油燈上冉冉升起的火苗,淚水不禁奪眶而出。它仿佛看到了大樹,仿佛又
到了從前那快樂的時光。小鳥對著火苗唱起了歌,歌聲凄美動聽,宛如天籟,撩動心懸。
篇3
2013年7月,我代表廣德縣參加了安徽省首屆中小學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技能(城市組)競賽,我抽到的課題是四年級上冊的《去年的樹》。在規定的25分鐘內,我充滿激情地完成了“無生上課”這一環節,內容滿滿,時間剛好,我為自己時間掐得剛剛好而暗自慶幸,但也覺察到了評委老師們從一開始的神情專注到蹙眉的神情變化。比賽的結果是,我以0.03分的微弱差距與一等獎失之交臂,成為二等獎的第一名。成績不算靠后,但我并不滿意,我在思考:我的課堂問題出在了哪里?
一晃到了開學,我將這學期的研修課定為《去年的樹》,我要好好地磨一磨它,找出大賽中課堂的癥結所在。在靜謐的夜里,我反復研讀了自己在大賽中撰寫的教學設計,給心靈一個修行的空間,這才恍然發現自己為了在賽課中凸現更多的教學理念,貪多求全了。原來,在激烈的賽場上,我想體現的是語言文字的學習運用、聽說讀寫、意言兼得等,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內容——學生。“無生上課”也應關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么多的內容,在一節課中是難以完成的,也不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賽場上的我,心情浮躁了。
于是,我對教學設計進行了“舍”,一開始舍不得,覺得每一處設計都有它的特色,但也知道,堆砌在一起,就成了教學的負累,那還是得舍。反復修改后,我終于暫時定下了研修課《去年的樹》的教學設計,在11月5日縣教研室來學校開展教學視導時,為全校教師呈現了這節幾經磨煉的課。
在第二課時中,我抓住鳥兒與樹和樹根的兩組對話,抓住文中的主線——告別與尋找,展開教學。在研修課結束后,我又進行了反思,覺得做得比較好的是以下幾點。
一、對文本的解讀有自己的思想
對文本的挖掘,我想應該尊重一個民族的文化。在《去年的樹》這篇課文中,對樹的離開,鳥兒和樹沒有過多的憂傷和抱怨,或許這就是日本這個民族所獨有的。新美南吉用溫馨的筆觸描寫死亡,死亡是起點,而非終點。所以,我不忍過度挖掘中國特色的環保主題,讓學生感受人間美好的感情,豈不比深究血淋淋的砍伐更溫情,更有益?對這篇課文的感悟,作為成人的我們,更多的是珍惜親人,珍惜同事,珍惜朋友,因為我們終將像樹一樣以另一種方式存在。心靈純潔的孩子們,他們感受到了友誼、誠信,這就足夠了,這也是我想在教學中追求的一種清新的人文體驗。
二、扎實開展語言文字訓練
在這節課上,我的教學容量是適當的,教學線索是清晰的。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上,我設計了三處練筆。
第一處:教學伊始,復習生字。我重點指導學生通過范寫、觀察、描紅、練寫等方式,再次仔細復習了容易寫錯的“伐”字。中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所有的筆畫和大部分的偏旁,寫字訓練的重點應轉移到各個部件的組合、搭配上來,將做人的道理蘊含在文字中,學習向背、呼應、避讓、穿插等組合規律。在“伐”字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講字理,學做人。
第二處:在故事的發展處進行填詞訓練。在鳥和樹告別的對話中,我引導學生想象,添加表現鳥兒和樹對話時的神情等形容詞,讓學生感受到樹雖有不舍,但它明白鳥兒的離開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它們愉悅地道別。填寫提示語,是對詞語的甄別,是對文本的感悟,也是對心理活動的想象與補白。
第三處:在故事結束處進行寫話訓練。寫話訓練有兩個選題:
(1)鳥兒會說些什么?
(2)我想對鳥兒說些什么?
兩個選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任選其一,這是學生情感體驗的升華,更側重于內心的獨白。
三處練筆,看似獨立,又互相聯系,層層遞進,體現了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與語文學習的循序漸進。
雖然這節課經過了打磨,但課堂還有遺憾。反思之后,我認為不足之處有以下兩點。
1.課堂提問可以再精簡些
研修課上,兄弟學校的骨干教師丁老師為我進行了課堂提問有效性的記錄,丁老師記下我在一節課40分鐘里,有32個提問,均為有效提問。我在想,可不可以將問題再進行整合,把更多的學習時間留給學生?
2.中年級關于段的訓練還不夠突出
我的老師——縣里知名教科研教師勞校長也聽了這節課,他一直很關心我的成長,他中肯地告訴我,教學目標可以整合,中年段的訓練還可以再加強,幫助學生順利進入高年段學習,更輕松地學會謀篇布局,整體把握。
篇4
小鳥兒每天飛下樹來,跟小花、小草一起玩,餓了,就抓幾只小蟲子吃。
有一天,鳥兒病了,躺在鳥窩里一動不動。它想,這會兒跟小花一起唱首歌,和小草一起跳個舞,該多好啊!可是它病了,一點力氣也沒有,撐不開翅膀,怎么能飛下樹來呢?它躺著躺著,心里悶極了:“唉,我的好朋友為什么不來瞧瞧我呀?對了,他們還不知道我病了呢!”
小鳥費了好大的勁,從窩里伸出頭來,對榆樹下面的鳳仙花說:“鳳仙姐姐,我病了,下不來,請你上來,跟我玩一會兒,好嗎?”
鳳仙花聽了,紅著臉說:“哎呀,真對不起!我長在地上,不會爬樹不會飛,怎么能上你家去玩呢?”
鳥兒又對樹下的小草說:“小草弟弟,請你上來和我說說話,好嗎?”
小草低著頭說:“對不起!我也不會爬樹不會飛,不能上去你家玩啊!”
在一旁的牽牛花說話了,它說:“鳳仙姐姐、小草弟弟你們不用著急,我看看小鳥去。”
第二天,小鳥還沒有起來,牽牛花就吹起了小喇叭“噠嘀噠,噠嘀噠……”小鳥醒來了,看見牽牛花在它身邊吹喇叭呢!
小鳥聽見牽牛花的喇叭聲,心情也好多了,鳥兒心情一好,病也好了。
篇5
一、創設情境的魅力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學是一種教起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數學教學中的情境教學能使學生在一種愉快和諧的特殊的氛圍中受到陶冶、感染、激勵,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興趣。在教學中適時地創設和諧愉快的求知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樂學、愛學數學的內驅力,從而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剛剛升入小學,對六七歲的孩子來講是生活的一次大轉變,從無憂無慮的生活轉變為正規的小學教育,大多數孩子不適應,上課坐不住,特別是農村許多孩子沒上過幼兒圓和學前學習班,對小學數學的學習無從認識,學生理解力差。在教學時,數學老師就要注意說話的技巧,語言表達要簡單易懂、形象生動,增強趣味性,以此來吸引學生。在教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認數和記數時,我會采用一些具體形象的事物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學習數字1—9的時候,我會教學生背誦一些順口溜:“1像鉛筆斜著放,2像鴨子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飄,5像鉤子稱東西,6像口哨吹一吹,7像鐮刀割青草,8像葫蘆搖一搖,9像氣球飛上天”,以此來幫助學生記住字形。通過這樣的教學,賦于了枯燥數學內容一定感彩,將數字形象化,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從而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
二、游戲的魅力
“玩”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生活方式,游戲也是通往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一座橋梁。低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為教師打開學生的智慧之門增加一把鑰匙。
我經常采用的游戲活動有:開火車、接力賽、評選優秀郵遞員和奪紅旗等。教材中的一些練習題,做法上稍加改變,也深受學生的歡迎。如書上有這樣的問題:“下面的題對的畫√,錯的畫×。”我在黑板上貼一幅紅十字圖畫,讓學生戴上紅袖章,當“數學醫院”的醫生。這活動激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他們都爭先恐后地參加“治病”,為被評上“好大夫”而感到自豪。
據心理學研究,新穎的、活動的、直觀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兒童大腦皮層有關部位的興奮,形成優勢的興奮灶,從而使兒童更好地建立暫時聯系。利用這一規律,做游戲時,我畫一個山頭,山頭上貼著一面紅旗,兩名同學從左右兩邊同時進行口算比賽,優勝者得到紅旗。或從左右兩邊畫上樓梯,樓梯頂上蹲著一只老鼠,讓兩名學生分別戴上黑貓、白貓的頭飾,進行口算比賽,看誰先捉到老鼠。一面紅旗,一個動物頭飾,都加強了練習的趣味性,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于是人人爭先恐后地參加做數學游戲。讓學生的思維和活動結合在一起,在游戲中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游戲的魅力也不容小覷。
三、競賽的魅力
低年級學生求知欲望強,表現欲強,希望自己能受到老師和同學的信任和贊揚。教學中,可開展“勇攀高峰”、“爭當小小數學家”“算術擂臺賽”“智力火車”等學習競賽活動,使學生在競賽中學習知識、增長才干,不斷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如“指得數比賽”,我在黑板上寫出所需要的數,請兩人上來比賽,老師說題,得幾,學生就指黑板上寫得幾,看誰指得對指得快。為了讓每個人都動起來,我在指定兩人到前面參加比賽的同時,把下面的同學也分為兩隊,人人當裁判員,用“打手勢”的方法分別記先指對的次數,最后老師看左右兩部分同學打的手勢,就知道幾比幾了。這種比賽,如同進行一場緊張的排球賽,大家躍躍欲試,情緒高漲。而要當好裁判員,也必須算得快,這樣就把兩人的活動變為全班同學的活動,大大提高了練習的效果。
幾年來我在教學中,從兒童的年齡特點出發,注意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把知識的學習寓于愉快的比賽之中,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他們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因而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了。
四、表揚的魅力
榮譽感可以強化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正確、恰當的表揚。在學生回答問題時,眼睛注視著他們,以一種期待的眼神鼓勵他們大膽發言。要注意不失時機給予表揚、鼓勵,哪怕是一句表揚的話,幾個鼓勵的學,一朵小紅花,都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待學習較吃力的學生,應適當降低標準,側重表揚,鼓勵其進步。表揚是教師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的具體體現,也是保持學生興趣,充分發揮學生潛能的重要手段。同時我認為恰當的評語,不僅能給學生指導學習方法,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如,對一些作業完成較好的作業本,不妨寫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細心!”、“真聰明!你肯定還有高招,因為你是老師的驕傲!”表揚優生但也不能責罵較差的學生,相反,應抓住其閃光點,適時給予鼓勵。如“好樣的,有進步,繼續努力!”、“看到你在進步,老師真為你高興,因為你付出了勞動”、“你能行,老師相信你!”,這樣帶感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到了老師對他的關心,充滿了希望,從而逐步產生濃厚的興趣。
篇6
作為年畫研究大家,收藏“最有學問的年畫”甚多的王樹村,其家鄉便在楊柳青,這里正是盛產戲出年畫之地。究其緣由,蓋在此地方小鎮上原本具有濃厚的戲曲文化氛圍。據王先生回憶,“楊柳青雖是小鎮,卻是一文明古鎮,自古以來,戲曲活動就非常豐富。明代建造的藥王廟大戲臺,過去是楊柳青文娛活動中心,還有西關帝廟華榱麗藻的戲樓,也是當時經常演戲的地方……明代廟宇中演出何戲?因缺乏可稽的文獻資料,難以得悉。據前人推測,楊柳青既為明代館驛所在地,南來赴京的昆曲班當在此二廟停舟演出,以謝神明。清代酬神演戲,無非就是河北梆子及后來形成的京劇了。因酬神演戲多是民間社戲性質,不可能見載于地方方志或其他史冊,故無從得悉詳情。另外楊柳青不乏巨商富農、翰林進士,明清舉行的大戶堂會,其熱鬧盛況猶傳頌于故老鄉親之間。明代張中丞家,建有戲樓、戲院。清代石方丞后裔所建的尊美堂、天錫堂大宅第中,都有華麗的戲樓,逢壽誕之辰、年節佳日,邀請名伶演出,以酬親友祝賀。”[3](P200~201)在他家鄉的舞臺上,除了京劇演出,亮相的還有秦腔、河北梆子等戲班子。楊柳青的戲出年畫,就在鄉間小鎮這傳統戲曲氛圍的熏陶下產生并發達。據彼時畫店老板講,楊柳青的戲出年畫50%銷往東北地區,自然而然,便有不少傳入俄國。后來,王先生赴前蘇聯訪問各家博物館時,就得知對方有好些年畫藏品是從哈爾濱和海參崴搜集來的。當然,中國年畫受到域外收藏者青睞的,不止是楊柳青的。以莫斯科博物館為例,該館就藏有朱仙鎮年畫100多幅,大部分是清乾隆年間朱仙鎮木版年畫鼎盛期的作品。2002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啟動中國木版年畫普查編纂項目,2011年編纂成書的《中國木版年畫集成•俄羅斯卷》把流傳到該國的600余幅年畫經過鑒別,選定百幅出自天津楊柳青、河南朱仙鎮、河北武強、山東濰坊等地的年畫作為“域外卷”出版。2012年11月中下旬,應日本學術界邀請,我們前往該國進行學術考察和交流.在大阪街頭古舊書店以及早稻田大學圖書館,我們皆見到來自中國的文臣武將形象的老版年畫作品。尤其是在早稻田大學,圖書管理人員非常慎重地向我們展示了他們精心收藏的若干年畫及漢文古籍。
清朝康熙年間,北方有民謠云:“山東六府半邊天,比不上四川半個川。都說天津人煙密,比不上武強一南關。每天唱上千臺戲,找不到戲臺在哪邊。”河北武強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年畫產地之一,從“千臺戲”之喻,不難想見戲曲年畫的生產、銷售之盛。中原大地,年畫和戲曲的氛圍皆濃厚。河南朱仙鎮年畫中門神尤多,以秦叔寶、尉遲敬德為主,大大小小門畫中,二位武將或衣著不同,或姿態各異,諸如步下鞭、馬上鞭、抱鞭、豎刀、披袍等,據說不下20種樣式,但其形象裝束終不離戲曲化路子。此外,還有各種文武門神,文門神有福祿壽、九蓮燈等,武門神常是戲曲中的忠臣義士和英雄好漢。放眼華夏,諸如天津楊柳青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四川綿竹年畫等等中,戲曲故事及戲裝人物屢屢出現,莫不神采飛揚,為民眾喜聞樂見。在多民族的中國,年畫有著跨族群的傳播,其題材也有多民族的展示,如前述《中國木版年畫集成•俄羅斯卷》收錄的產于清末楊柳青的木版年畫《滿族山神》,畫面以四位滿族先祖為主體,畫之背景是折屏式山景畫,兩側屏面寫著滿漢文字,該畫解說文字還特別提示:此乃滿族人過春節時張貼的山神像。據《東華錄》記載,相傳有三位天女,名叫長恩古倫、次正古倫和季佛古倫,她們來到長白山天池沐浴。季佛古倫吃了神鵲銜來的紅果后懷孕,生子布庫里雍順,被奉為清朝始祖,或為滿族山神。而在河南滑縣,也曾發現“滿文年畫”,一幅繪著觀音、關公和比干的老版年畫,上面文字全是滿文。[4]在西部,羌人處于漢、藏之間,來自漢族地區的年畫在川西北羌區也常見,成為后者民俗的一部分。有建筑研究者就曾指出羌寨人家有張貼門神避邪的習俗,且“以綿竹年畫為主”。[5](P29)綿竹與羌區接壤,“5•12”地震重災區綿竹清平過去就屬于茂州(茂縣)管轄,如今清平鄉民還在大力發掘“羌漢山歌”。[6]因此,綿竹年畫受到羌區民眾喜愛,是自然而然的。2011年歲末,筆者走訪川西北岷江上游地區汶川龍溪“羌人谷”中的巴奪寨,見寨中人家大門上,無論是畫面寫著“發”“財”字樣的秦叔寶、尉遲恭形象,還是畫中標示“日”“月”并寫著“開門大吉”之類詞語的手握兵器的門神,都是大家熟悉的戲曲人物裝束。類似情況,在茂縣、北川等羌區村寨皆不難見到。再看看黃河流域。“平陽”乃古地名,帝堯所都,春秋晉羊舌氏邑。《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載晉分羊舌氏之田為三縣,趙朝為平陽大夫;《史記•魏豹傳》云,“漢元年,項羽徙魏王豹于河東,都平陽。”三國時魏置平陽郡,漢置平陽縣,故治在今山西臨汾西南面。隨后,宋稱晉州平陽郡,升為平陽府,元初為平陽路,改晉寧路,明代復稱平陽。地處黃河中游的平陽是元雜劇盛行之地,戲曲文化氛圍向來濃厚。此地年畫,尤以明清為鼎盛期。該地曾有收藏者在古玩市場淘得一組清代中期的木版戲曲年畫,為8件套,裝訂成冊,乃是流行于襄汾一帶的“戲出”燈影畫,內容包括《黃鶴樓》《楊門女將》《三打白骨精》等戲曲故事。[7]山西四大梆子之一蒲劇的故鄉就在晉南,其劇目相傳有800余個,從宮廷生活到市井起居,從神話傳說到民間故事,取材廣泛,豐富多彩,為當地的年畫藝人提供了很好的創作素材。作為繪制在紙張上的“無聲戲”,這些戲出年畫中的《打金枝》《游華山》《西廂記》等作品,表現的故事大多是以當地發生的歷史事件、民間傳說為藍本,有鮮明的地域性特色。某些戲畫中的人物和故事,便跟這一帶有關,如《三進士》的主角張文達父子原籍臨汾帽兒劉村,《西廂記》故事出自蒲州(今永濟),而《汾河灣》的劇情也發生在河津縣。平陽年畫中有“拂塵紙畫”一類,是貼在神龕前、碗柜或被褥窯、門窗上的,既有裝飾美化又有阻擋或抖落灰塵的作用,亦多從戲曲故事取材,通常以四幅連環畫組成,這跟元雜劇“四折一楔子”的劇本結構似不無暗合之處。這些戲曲木版年畫,人物造型得體,形象生動傳神,招人喜愛。年畫藝人通過巧妙的構思和精湛的繪技,把戲中角色“唱、念、做、打”的表演技巧神情畢肖地刻畫出來,給觀者帶來審美樂趣。在畫面處理上,往往不單單是演出的照相式刻板摹寫,而是突破有限的舞臺時空,把劇中人物、情節、背景跟民間故事、傳統小說、現實景物等有機結合起來,使之相得益彰。正如有人所言,這些作品的粗獷線條和較大色塊的處理,頗有傳統國畫的寫意和近代黑白版畫的效果,那夸張、寫意的人物造型,則又透露出漫畫般的情趣。這些精彩的畫作,既是不可多得的民間美術作品,也為地方戲曲史研究提供了圖像資料。轉過眼來看西南地區。興盛于清代的綿竹年畫,乾隆、嘉慶年間有作坊300余家,年畫藝人逾千,其種類涉及門神、神案、斗方、畫條等,每年生產的門神、斗方達千萬份左右。昔日,僅在綿竹縣城開設鋪面的“坐商”就有30多家,盛況由此可以窺豹一斑。如今被定為一級文物的《迎春圖》是綿竹傳世繪畫中的精品,創作者黃瑞鵠以長達6米的彩繪畫卷生動地再現了清代當地立春習俗。立春是正月里首個節日,迎春對于“以農立國”的華夏古國來說格外重要。每逢此時,要舉行盛大儀式,官民參與,上下同樂,一派喜氣祥瑞的景象。隆重舉行的迎春儀式中,除了迎春牛、鞭春牛等民俗活動,還有人物身著戲裝、飾扮戲曲故事的街頭行進表演,蜀地民間謂之“抬閣”“高裝”等。風俗畫長卷《迎春圖》圖案內容,包括四部分:迎春、報春、游城、打春。第三部分中,除了獅燈、龍燈表演,有桌式抬閣六架,以活人著戲裝扮《秋江》《踏傘》《闖宮》等折子戲。2011年1月26日(農歷臘月二十三),“2011中國年畫節暨第十屆綿竹年畫節”隆重舉辦,其開幕式上專門以真人裝扮重現了這種洋溢著地方民俗風情的場面,給來賓留下影響甚深。縱觀綿竹年畫,其清代老版中不乏從戲曲取材者,人物刻畫細膩,場景表現生動。比如年畫《五子告母》,同名劇目迄今猶見于川劇舞臺上。再如綿竹年畫《白狗爭風》,在川北燈戲中有此傳統劇目,又名《白狗爭妻》《真假難分》,這出戲今天在蜀地舞臺上已難見到了,但其活靈活現的表演場景在年畫藝人筆下中得以生動地記錄下來。至于那些身扎靠旗的“立刀”“立錘”門神,簡直就是戲臺上武將形象之威風凜凜的直接寫照。同在四川,還有以“黃丹門神”馳譽遐邇的夾江年畫,其實,此地“女門神”①也很吸引人,年畫中那頭插翎、身扎靠、手提大刀、戎裝打扮的女將秦良玉,不也是梨園觀眾熟悉的形象么。去年,在四川省文化部門主辦的首屆“文殊坊”杯非遺手工技藝精品邀請展開幕式上,遇見我熟悉的夾江老藝人,他還特地送了我一張英姿颯爽的“女門神”,并告訴我這是他們在發掘傳統、研究清代老版年畫基礎上恢復刻印的。“閑披屏市褚先生,官綠榜黃新;更有馳名京省處,鉤金水甲土門神。”這是清初詩人藍選青的《梁山竹枝詞》之一,吟詠的是梁平年畫興盛時期的狀況。重慶市直轄之前,我們習慣說梁平地處川東,其跟綿竹、夾江并稱四川三大年畫。梁平木版年畫始于明代嘉靖年間,發達于清代康熙、雍正時期,清末民初達到鼎盛。詩中提及的“屏市”,即今之梁平縣西南部的屏錦鎮,距離縣城20多公里,是當年梁平木版年畫生產制作的中心。據當地老人回憶,昔日屏錦有“小重慶”之稱,半邊是作坊店鋪,半邊是客棧、茶樓、酒肆,每年到了年畫訂貨、銷售旺季時,各地商賈云集此地,很是熱鬧。其鼎盛時期,甚至出現了作坊百家、畫種過千,家家雕刻木版、戶戶描繪丹青的繁榮局面。民國初年,梁平年畫與四川的綿竹、夾江年畫齊名,并稱“西南三大年畫”。近500年的發展歷史,使梁平木版年畫在內容上形成了門神、神話和戲曲故事三大類型。2010年2月發行的《梁平木版年畫》特種郵票,就選擇了“帥將門神”“盜仙草”“和氣致祥”“盜令出關”四幅當地木版年畫佳品。“盜仙草”是《白蛇傳》(《雷峰塔》)中精彩的一折,向來為各地戲迷所津津樂道。據設計者講,中國木版年畫系列郵票在設計上最怕在題材上“撞車”,盡管2003年發行的《楊柳青木板年畫》中已有“盜仙草”一枚,但梁平年畫獨特的表現手法讓他無法割愛。
現在看來,梁平年畫與楊柳青年畫的“盜仙草”,各有千秋,正好鮮明地體現出南北年畫的差異美。東南沿海地區,年畫、戲曲亦盛,劇裝人物形象在佛山年畫中便常見。潮劇《荔枝記》講述書生陳三與五娘歷經周折的愛情婚姻故事,漳州年畫藝人由此取材,遂有《五娘看燈》《陳三磨鏡》《小七送書》《潮州府三審陳三》《陳三五娘成親》等畫面展示。二“文人一根釘,武將一張弓”,華夏民間畫訣有此言。著眼表演,戲曲有“文戲”和“武戲”之分。一般說來,民間年畫中表現長靠武生交戰打殺之戲的,場面大,聲勢大,人物繁多,氣氛熱烈;倘若是描繪短打武生戲,則往往注重捕捉演員臺上亮相的一瞬間,講究的是對劇中人物精、氣、神的凸出刻畫;至于以唱工為主的文戲,演員的身段動作相對不多,這種情況下年畫藝人主要是通過對劇中人物神態、眼神等細微處的精描細繪,來表現其內心世界。以京劇年畫為例,“描繪文戲講究優美的身段和細膩的表情,如《清官冊》中八賢王對寇準代牽御馬以示尊重和拜托;尤其是旦角戲,更講究人物的秀美和嫵媚,如《新安驛》中的趙美容(青衣)、周鳳英(扮成花臉)和羅雁(扮成小生)。武戲講究工架姿勢、威猛靈活,如《蔡家莊》中武松和魯智深拳打蔡繼泉。短打武戲多于長靠武戲,這樣更痛快熱鬧,如長靠戲《臨潼關》中李淵、秦瓊和楊廣的對打;短打戲《元寶樹》張四姐大戰哪吒、二郎神”。[9]常言道:“畫中要有戲,百看才不膩。”年畫藝人也多以此為口頭禪,奉為年畫創作圭臬。那么,刻板印版,涂墨繪彩,怎樣才能使筆下真正“有戲”呢?就人物形象塑造言,“傳神”當是關鍵。作為中國傳統藝術,古典戲曲和民間年畫均重視傳神達意,以之為至高審美境界。綿竹年畫向戲曲取材的作品中,從表演形體描繪到角色眼神捕捉,從場面主次安排到人物呼應關系,都處理得相當細致,給人呼之欲出的感覺。梁平木版年畫在人物造型上多夸大頭部,在處理五官的時候往往將兩個眼珠子的距離拉得很近,看起來就象四川方言講的“對對眼”,卻使人物目光顯得炯炯有神,其手法自有別致、過人之處。“武將要威風煞氣,文官要舒展大氣,美女要窈窕秀氣,童子要活潑稚氣”(武強年畫);“門神要有神,眼睛大一輪”“神在二目,情在面容”“一臉神氣兩眼靈”(朱仙鎮年畫),掛在華夏民間年畫藝人口頭上的這些經驗之談,可謂深得中華美學“氣韻生動”“傳神寫照”的精髓。“牛郎織女”系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也是戲臺上常常搬演的。縱觀華夏南北各地年畫,表現牛郎搶仙衣與織女成親和鵲橋相會畫面的出現頻率尤其高,也最受人歡迎。現存此類年畫中,如論者言,當以收藏于日本的蘇州桃花塢刻印的牛郎織女鵲橋會的年代最久,畫中表現牛郎牽著牛在云端與織女相聚,運用了西洋銅版畫排線表現明暗的技巧,是清代乾隆年間的作品,殊為難得。近代上海膠版彩印的月份牌年畫流行一時,名畫家杭稚英的《牛郎織女》自問世以來便受人喜愛,發行數十年不衰。[10]檢視巴蜀地區的年畫,諸如《借東風》《打黃蓋》《雙旗門》《送京娘》《龍虎斗》《翠香記》《鐘馗送妹》《蕭方殺船》《三顧茅廬》等戲臺上常見的劇目,以及關公、岳飛、財神、灶神、八仙、三官大帝、四大天王、十六羅漢、西游故事、水滸人物等,向來都為年畫制作者與購買者所同感興趣。歷年來,綿竹年畫屢屢亮相在各種展覽、大賽中,為行中人所稱道。1994年秋,文化部在京城舉辦“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賽,綿竹年畫有9件作品參展,除了姚春榮的《西廂記》直接取材于同名戲曲,其他如陳興才的《雙揚鞭》、李芳福的《立錘武將》、馬忠義的《刀錘武將》和金平定、侯世武的《副揚鞭》,還有老版拓片《趙公鎮宅》《紫微高照》和《壽天武將》,人物造型也莫不體現出明顯的戲曲化元素,由此可見傳統戲曲對民間年畫表現形式的影響。2011年3月,由省文聯主辦的“首屆四川省民間工藝百家展”在浣花公園處省博物館舉辦,那以傳統的“明展明掛”手法繪制的占據了館內整整一大堵墻的巨幅武將門神,就出自綿竹年畫的國家級傳承人李芳福之手,讓所有觀看的人驚嘆不已。2013年7月筆者去綿竹,還聽這位年逾八旬的民間藝術家講述他畫此門神的經過及用意,他說自己現在每天仍在作畫,筆不離手。行內人士皆知,綿竹年畫藝人筆下的“填水腳”(又稱“行門神”),是誕生在年關的上乘之作,看似粗拙而實則精妙,用筆匆匆而神意十足,其涂抹揮灑會使人想到明代畫壇上那位潑墨寫意的大天才徐渭。這些民間藝人勾畫出來的劇裝人物無不活靈活現,其非凡氣韻和老辣技法令人拍案稱絕。
年畫藝人表現戲曲題材,根據本行藝術的特點,在對象處理上有自己的理解和創造。在京劇中,“戲出”是指整出戲或幾出戲之意,例如將整出戲排成扇面的《千金全德》的六個場面;再如十出戲的《全本三國志》的12幅畫圖故事。一般說來,戲出畫稿是聘請畫師到戲院中邊看戲邊速寫而形成的,如名畫師閻玉桐就住在前門的文盛齋燈扇鋪,專門描繪名伶供給楊柳青年畫作坊。畫師通過敏銳的觀察和獨到的視角,用概括式勾勒的速寫畫像,將角色的一招一式、一顰一笑都傳神地表現出來。布景及道具方面,戲曲重虛擬,到了年畫中往往繪上真山真水和真情實景,如《瑞草圖》中就繪有仙草云霞;有時行頭不是用馬鞭代替而是真馬,如《賣馬》王老好牽馬和《紅拂傳》虬髯公帶馬。有時戲中某一人物在某一場中原來并不出場,為了突出戲劇沖突,京劇年畫卻把幾個人物集中到一個畫面中。如《挑滑車》高寵挑滑車時金兀術不可能就在旁邊,《牧羊卷》朱春登認出妻子手上的朱痕時宋成已被殺死。反之,為了強化主要人物,而將畫面上雖然應有的其他人物省略,但也無損于藝術整體的真實性。如《戰宛城》中,曹安民引領曹操改裝出游,看見鄒氏、侍女春梅、張先夫人、雷敘夫人四人,但在畫面上把后二人省略了。從人物描繪看,京劇年畫一般為二至七人,最多是七人。其中,三人圖和四人圖最多,其余則很少見,如:七人圖的《漢陽院》和《連環套》;六人圖的《朝天嶺》;五人圖的《霓虹關》和《牧羊卷》;二人圖的《還二锏》《慶頂珠》《汾河灣》《雙鎖山》和《打韓昌》。因此,有人把京劇年畫喻稱為“清朝京劇舞臺的‘錄像機’”,[9]而在受制于科技發展水平的音像存錄手段有限的年代,戲曲年畫對戲曲藝術的“圖像志”作用的確可貴,其為我們研究那個時代的人、事、戲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圖像資料。作為藝人別具匠心的創造物,年畫表現戲曲題材也不時有出人意料之作,體現出活潑的民間創造精神。《四郎探母》是梨園名劇,說的是北宋時期遼兵南下與中原王朝爭戰過程中的故事。劇中,被遼朝君主招為駙馬的楊四郎本是漢地將軍,其妻子鐵鏡公主則屬遼邦之人。傳統戲曲是程式化的藝術,這程式體現在劇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手、眼、身、步”的表演,“蟒、靠、裙、帔”的服飾,等等。《四郎探母》是廣大戲迷們再熟悉不過的劇目了,在其舞臺呈現中,按照戲曲程式化的要求,從男女兩個主角的服飾裝扮來看,自然是一依中原漢族而一為北方少數民族。一般說來,常規表現該劇大都遵循這種規定(民間年畫亦然),如當年陳麗芳與奚嘯伯、張君秋與譚富英合演京劇《四郎探母》,留下的劇照均扮相如此。然而,民間年畫筆下有例外,已故民藝學家王樹村收藏的一幅梁平年畫《四郎探母》,在人物裝束上就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身為遼朝公主的鐵鏡,穿帔系群,戴額子插翎子,還披著紅色短斗篷,儼然漢族女子,不像河北乃至江南地區的年畫中著旗裝、梳大翅頭;相反,身為漢族將軍的四郎,本該戴面牌、風帽并著馬褂、箭衣的他,卻是頭戴花翎金色頂圓帽,身穿藍袍而外套紅色馬褂,下身掛甲,手舉令旗,一副番將打扮……梁平年畫藝人筆下為什么會出現如此這般的人物裝束呢?是因為昔日該地演出《四郎探母》在角色裝扮上原本就跟其他地方相異,還是由于年畫藝人自己對搬下舞臺的人物形象作了大膽改動?無論是演戲還是繪畫,又是什么緣由導致了這種有別于他方或有別于定規的藝術化改動呢?諸如此類問題,盡管由于相關資料缺乏而難以考證,卻很能激發學術研究者從中國多民族文化史角度去審視和思索。
篇7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階段的教學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是新教材編寫者的指導思想。七年級學生翻開剛拿到的數學課本后,一般都感覺新奇、有趣,想學好數學的求知欲較為迫切。因此,教師要不惜花費時間,深下功夫,讓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在教學第一章時,可讓學生參與部分實驗。在本章結束后,可以利用課外活動舉辦一次自由形式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設計學生對數學難學嗎、有用嗎?數學是不是都這樣有趣?對基礎弱的能不能學好?對各種問題展開討論,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第一章中“展開與折疊”時,讓學生倆倆一組互相制作,同學們積極的認真畫、剪、疊,又互相驗證:畫的時候要注意邊與邊之間的關系。再如在教學截一個幾何體時,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難為易,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
七年級數學比較貼進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知識性、現實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豐富的內容提供教學中誘發學生情趣和動機的酵母。新教材還抓住了七年級學生情緒易變、起伏較大的心理、生理特點,要求以“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陶行知先生語),來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我的具體做法是:
1.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環節。在課堂引入中,設計各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調動起來,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如教學“七巧板”時,一開始就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提出:這些圖案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它們的邊與邊之間有什么關系?待他們思考回答后再進行總結。最后讓他們自由合作進行制作,也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這樣,通過簡單的表演,把問題設置于適當的情境下,從而營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相信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會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2.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新教材還針對七年級學生喜歡觀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性內容。要求盡可能利用自制教具優化課堂結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自由組合),請他們做我的助手,一道準備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演示。通過實驗操作,既規范了學生的勞動、行為習慣,又使他們在參與活動中認識“自我”,以產生興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教材以“指導教法,滲透學法”的思想,在每章節內容的編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等欄目,其獨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設法使學生學有趣、學有法、學有得,同時對教師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我從興趣教學入手,側重于從以下幾個環節中進行:
1.培養閱讀習慣。具體方法是閱讀前出示閱讀題,如教學“角的度量與表示”時,可出示閱讀題:我們以前用刻度尺測量線段的長短,那我們用什么來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幾種?表示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閱讀完畢,或通過提問、或以評估的形式來檢查閱讀效果;或有計劃地組織學習小組以討論的形式探討閱讀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找出問題,并不失時機地表揚在閱讀中有進步、有成績的學生,使學生有獲得成功之喜悅,從而產生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
2.培養討論的習慣。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提問,引發學生進入教學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引發他們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特別是一題多解的題目或需要分類討論的問題,如在教學“絕對值”、“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就有很多需要分類討論的題目;還有在探索規律這一節的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由此引導學生三、五人一組進行討論,歸納出相應的方法和規律。
篇8
一、運用謎語、故事組織教學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兒童,樂于猜謎語,聽故事,教學中如能緊密結合教材,運用謎語故事的形式組織教學,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教師在“時、分、的認識”時,首先讓學生猜這樣一個謎語:“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卻能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床,什么時候睡。”然后又根據書本四幅插圖,編出一個小朋友是如何愛惜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的故事。這樣很自然地使學生認識了鐘表,時、分,同時又及時地向學生進行了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學生學習情緒也自然高漲。
二、發揮圖示、教具作用,重視直觀教學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對于具體形象的實物比較感興趣。因為具體形象的東西直觀、生動、給人印象深刻。所以,現行通用教材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有大量的直觀圖,通過具體形象的實物來說明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數學知識。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師在講“同樣多”的概念時,先將兩隊小朋友進行拔河比賽的情景圖展現在學生面前,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從畫面的觀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樣多”的概念。由于學生喜歡拔 河比賽之類的游戲競賽活動,所以學習就感興趣。在講比多(少)時,事先用白、黑紙版各剪兔子紙型 9個和7個。教學中運用教學磁性板上出示,說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學生依據”同樣多“” 多多少“”少多少“來說明圖示或自己動手擺圖形,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不僅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這一類知識的有關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學習應用題的興趣和愛好。
三、通過實踐操作,調動學習積極性
教學單憑老師講,學生只通過一種感官來進行學習,就容易感到疲勞、厭倦,聽不進、記不住,效果就差 .而通過多種感官,發揮學生好動的特點和長處,讓他們親自動手做一做、擺一擺、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學生積極性就高,教學效果就好,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我先讓學生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讓學生回答10根小棒捆前與捆后各是怎么擺放的,使學生體會到捆之前是10個一,捆之后是1個十,10個一是1個十,由此“十”也是一個計數單位的概念初步進入孩子的頭腦。學生在擺的”11—19“中的每個數時,就很自然地拿出1捆再添上幾根。這樣教學,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既提高學習興趣,有理解了知識,培養了實踐能力。
四、巧妙設計,激發學習興趣
要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要求我們每節課的導入要生動,教師的思維角度要新,知識面要寬,課堂教學要形成自己的風格,要重視數學的美感、靈感、直覺激發。如:教學“6.7的加減法”時,讓學生每人拿出準備好的6個水果糖,把水果糖放在畫好圓圈的桌子上,接著自己統計圈內有幾顆,圈外有幾顆,然后匯報(如2+4=6,4+2=6,6-4=2,6-2=4…….),像這樣創設情景,學新知,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使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游戲中即激起濃厚的興趣,又發現新的知識。
篇9
[關鍵詞]年鑒;地方志;編纂;區別
2006年頒布的《地方志工作條例》明確規定,地方綜合年鑒是地方志的一種,所以年鑒與地方志書有許多共同之處,特別是一定要做到記載內容客觀,要素完整,起到存史資政的作用。年鑒是修志的基礎資料,是為周期性續志做準備的。
但同時,年鑒作為一門單獨的學科,它有其獨特性,不能完全等同于地方志,與地方志在許多方面都是有一定區別的。從兩者的定位上我們就可以初步看出其不同:年鑒是以年度為限所記述的資料性文獻,它是為社會各界、各單位、部門相互了解、相互溝通創造平臺,為當界領導提供科學、翔實、準確的資料,為其決策提供堅實依據,為社會事業發展、經濟提高創造有力條件的工具書,有稱為“政府公報”。而地方志是記述一個周期(《地方志工作條例》規定為20年)自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歷史發展狀況,并擔負著“存史、資治、教化”作用的重要地方歷史資料文獻。
因為其定義不同,所以地方志書與地方綜合年鑒在內容側重、記述方式、內容時限、時效性等方面都有相同,不能相互替代。兩者各有其特點,有其各自的獨特作用。地方志書和地方綜合年鑒相互補充,相得益彰。2005年出版的《中國現代方志學》對二者之間關系作了精辟的闡述:“有志而無鑒,缺乏近期的資料積累;有鑒而無志,則缺乏對一段時間長河資料的提煉和升華”。不論是年鑒代替地方志說,還是方志年鑒化的主張都是極端錯誤的。
在具體編纂中,我們要特別注意其以下五大區別:
首先,年鑒與地方志的體例不同。年鑒一般采用條目體,一事一條;而地方志除了少數地方外,大多采用章節體,由篇章節目構成。原因是地方志由于記述的事物時間概念較長、記述范圍較廣,往往需要理清脈絡,特別是每件事物既要有一個個點的材料,更要求有面上的情況反映,要做到點面結合。例如寫教育,不能只有孤立的某個或某幾個學校情況介紹,一定要有總的變化情況,有總學校數、師生數,以反映其發展變化。如果采用條目體,就容易造成只看到點,就是一個個獨立的事物,而看不到事物整個歷史發展的脈絡。而年鑒因為記述的事物只需反映一年的情況,相對比較單純,沒有那么多層次,所以采用條目體反而會顯得更清晰、更醒目,對于當年的大事、要事、特事也可以記述的更全面、更到位、更突出。
其次,年鑒與地方志的綱目設置不同。地方志的綱目設置是嚴格按照行業分類來設置的,按照區域環境、基礎建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這一基本規范分塊記錄。對一些單位涉及多方面的,原則上根據其不同方面嚴格區分。比如科協工作,一方面它是一個社會團體,另一方面它承擔了科普宣傳工作,按照分類,應該在政治、文化兩個不同的大類相關篇目下纂寫各自的材料。作為年鑒則可打破這一記述思路,因為一年的資料內容不是太多,考慮讀者閱讀習慣和查找方便,事物不太復雜的完全可以按照部門來定綱目,內容可相對集中的體現在一個篇目中。剛才所提到的科協的內容就可以全部寫在科技篇中。為突出一個地方的年度重點,年鑒可以就某些反映時代特點、地域特色的東西設置特色篇目并適當予以提前,以達到重點突出的效果。更因為年鑒是為當界領導提供資料的,所以政治類篇目一般都提到經濟類篇目之前,甚至在基礎建設類篇目之前,以突出當地黨委、政府一年的工作實績。對于一些特別重要的資料,還可在所有篇目之首增設“特載”篇、最末設置“專文”篇等。相對地方志,年鑒綱目設置更具靈活性。
再次,年鑒與地方志的寫作方法不同。地方志的寫法必須嚴格按照時間順序來寫,不得倒敘和插敘。而年鑒雖然一般也是按照時間順序記述,但在某些情況下,也是可以倒敘的。比如說一個工程完工、一個項目獲獎,為了突出其事件性,可以先講最新的、最重要的,將其何時完工或何時獲獎的交代完后,再來回顧其整個工程的前后經過或項目的先后歷程。大家也許會問為什么?其實就這點來講,年鑒與報刊的性質有共通性,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本年刊,因為是第二年出前一年的,所以具有一定的新聞性。既然是新聞,就要突出新聞點。那么必要的倒插敘也就順理成章了。甚至于許多條目標題也不能太平鋪直敘,要注重有點睛之筆。
第四,年鑒與地方志的寫作要素不同。大家都知道,年鑒的基本要素是“六要素”,具體說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六方面,特別是其中的“原因”,這是地方志所沒有的。說白了,就是這件事是為什么發生的,要交代其背景資料,有些還要寫出其所處的地位,做橫向和縱向的比較,結果也要寫出其對當地甚至對全國的影響。為什么呢?因為年鑒的功用是為當界領導決策提供依據的,更是為后人研究這段歷史起資料積累作用的,把背景交代清楚可以更有利于后人來研究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而地方志講究的卻是只述事實、不加評論。俗話說的好,歷史是由后人評說的,好和壞當代人記志書時只能以具體數據和事實來讓讀者予以品味,而不能直接加以蓋棺定論。所以地方志是沒有事件的起因描述的,一般也是不做太多比較的。這是年鑒和地方志最大的區別所在。
第五,年鑒與地方志對人物的收錄標準不同。年鑒作為辭書體,為供人們現時查檢的需要,要求只要是當年度的著名人物,不管其生死都要收錄在冊,即“生要立傳”。所以一般年鑒都設置有“新聞人物”和“先進個人”的欄目,除先進人物另外還會開設“先進集體”欄目;而地方志為志體,一直采用的是“生不立傳”的體例。對去世人物才設“人物傳”,新方志中也有少數地方對在職人物設“人物簡介”,但即使設置有“人物簡介”也只做簡歷介紹,只記何時獲何稱號,不可展開描述為何獲此稱號。
綜上所述,我們在編纂年鑒和地方志時要注意其不同之處,在編纂年鑒的時候一定要防止把年鑒完全當成地方志來編,讓年鑒變得枯燥乏味。這是一些編過地方志的同志最容易走的誤區。反過來,也不能一味的夸大其與地方志的不同,完全拋開方志的要求編年鑒,千萬要記住地方志所要的資料需要年鑒來留存,不能記到哪是哪,有則寫,沒有就不去挖掘,造成為編年鑒而編年鑒,一味的追求所謂的“創新”,只圖好看、吸引眼球,這是未從事過地方志工作的同志常犯的毛病,更要注意加以避免。
參考資料:
[1]孫關龍:《年鑒與地方志的比較研究》,《年鑒信息與研究》2008年第6期
[2]趙庚奇:《試論地方綜合年鑒與地方志書的異同》,《中國地方志》2008年第10期
[3]普永宏、王世偉:《試談地方綜合年鑒的定位》,中國年鑒網,2011年10月
[4]尚丁:《方志、年鑒比較說》,《年鑒通訊》1987年第1、2期
篇10
一、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富有生活情趣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激發學習興趣,真正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數學的內在價值。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在鞏固練習環節中,我創設了讓學生模擬“超市”購物的情境,讓學生自愿扮演售貨員和顧客,在付錢和找錢的具體情境中,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了元、角、分之間的十進制關系。在分組討論“去郵局寄信”的活動中(有8張1角、2張5角、4張2角),請同學們去寄一封到本地的信,要買8角錢的郵票,怎么付8角錢?學生都激烈地討論起來,竟然想出了十幾種付錢方法。這樣創設生活情境,把學生帶到了生活當中,既激發了學習興趣,使他們的創造潛能得到了開發,還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無意注意占優勢,對具體生動、形象直觀事物的注意占優勢,是低年級小學生注意的特點。強調在教學過程中用直觀形象性原則來控制學生注意力,是基于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而言的。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外加的形象有助于低年級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注意力的集中,原因是低年級小學生不能獨立產生表象,但可以利用外部形成的現成表象。在小學低年級的數學課堂上合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出示一些形象直觀的,孩子比較喜歡的任務、畫面,容易促進他們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自覺性。例如:在教學一年級“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時,我在制作課件時,運用了學生比較喜歡的“喜羊羊與灰太狼”里的卡通形象,直觀地讓學生知道“來了”就是用加法算,“走了”就是用減法來算,有“來”有“走”的就可以用加減混合來計算。形象直觀的畫面,使抽象的算理變得淺顯易懂,學生學習時興趣盎然,教學活動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三、組織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學生最為喜歡的娛樂形式,喜歡游戲是小朋友的天性。針對學生們好玩、好勝、好奇的心理特點,我們在數學教學中盡可能設計一些生動活潑、靈活多變的游戲活動,對鞏固新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良好思維品質,實施因材施教,發展學生智力有著非常好的幫助。適合小學生的游戲有很多,如“找凳子”“擊鼓傳花”“奪紅旗比賽”“傳口令”“找朋友”等。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玩得非常開心。而且在“玩”中不知不覺地學到了不少知識。例如:在教學一年級數學第二冊《位置》的時候,我設計了如下幾個小游戲:①請某一列的學生參與游戲“站起來”,老師說:“請從前往后第x個同學站起來。”坐在那個位置的學生就要馬上站起來。其他學生不能亂動。②請某一橫行的學生參與游戲“站起來”,老師說:“請從左往右(或從右往左)第x個同學站起來。”③請全體學生參與游戲“站起來”,老師說:“請第x行第x個同學站起來。”④“找座位”游戲:把印有“第x行第x個”的紙條隨機發到每個學生的手中后,學生站起來待命,老師叫“開始”后,學生馬上按照手中紙條的指引迅速坐到指定的位置。在游戲中,學生們都表現得非常興奮,學習積極性非常高,而且從課后抽查的情況可以看出,這種游戲取得的教學效果非常好。
四、動手操作,豐富感性認識
心理學家指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因此,教師利用低年級學生活躍、好動的特征,精心創設操作情境,使學生在操作中形成表象,并以此進行抽象、概況的支點,深刻理解知識的本質意義。如教學“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問題”時,教師出示例題:學校養了12只白兔,8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幾只?在引導學生分析題義的基礎上,教師出示圖形,請學生動手連一連,也就是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出白兔比黑免多4只。通過連線學生看出:白兔的只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樣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出來的。請學生思考:求多出來的部分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學生看圖后,回答用減法計算。為什么用減法呢?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親自動手操作,有的學生把8只黑兔拿走,教師請學生觀察剩下的是什么?能看出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數嗎?學生發現不對。當把和8只黑免同樣多的8只白兔拿走后,大家齊聲說:“對了!”因為這樣能清楚地看出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數。通過實際操作,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了知識。起到了教師單純講解所達不到的效果。
五、合作學習,知識共享,共同提高
合作學習方式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里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它能改善課堂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使好、中、差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取長補短,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發揮特長,共享學習成功的樂趣,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總之,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學好數學的保證。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想讓學生“樂之”,就需要學生保持對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這不僅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楊玉月.也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S2).
[2]楊秀青.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