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市場趨勢范文
時間:2024-04-02 18:03: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物醫藥市場趨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外來入侵生物;危害現狀;主要做法;防控對策;湖北宜昌;夷陵區;三峽庫區
中圖分類號 S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1-0186-02
長江三峽庫區作為我國重要植物資源庫和物種基因庫,近年來正遭受以空心蓮子草等為代表的多種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在威脅著庫區本土生物發展的同時,對庫區的生物種群結構、水土流失控制、土壤營養循環、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影響。夷陵區作為三峽工程壩區庫首重要區域,近年也飽受外來生物危害之苦,常年發生危害面積達666.67 hm2以上,空心蓮子草等主要外來入侵有害生物有擴展蔓延趨勢,外來生物入侵危害的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搞好外來生物的監控和防治,遏止其蔓延危害趨勢,維護三峽庫區生態安全,是當前乃至今后相當長時期內農業環保部門的神圣職責和重要使命。現就夷陵區外來入侵生物危害和防治現狀作簡要介紹,并對進一步加強外來生物防控的對策作初步探討。
1 外來入侵生物種類及危害現狀
2002年開始在全區開展外來入侵有害生物疫情普查,發現區域內共有3種納入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第一批)的生物物種,分別為空心蓮子草(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鳳眼蓮(水葫蘆)[Eichh-ornia crassipes(Martius)Solms-Laubach]、牛蛙(Rana catesbe-iana Shaw)等。其中空心蓮子草在夷陵區分布較廣,全區12個鄉鎮的平丘和山區均有零星分布,以中東部低山丘陵區危害較重;鳳眼蓮主要分布在中東部小溪塔、鴉鵲嶺、龍泉等堰塘密集區和水稻產區,其中黃柏河與長江的交匯處形成約3 km長的回水區段,此水段夏秋季節常有不明來源的鳳眼蓮植株漂浮至此,繁衍滋生,破壞水生態平衡,形成較嚴重危害;牛蛙的傳入主要源于極少數農戶的商業養殖,由于市場行情的變化,養殖效益不佳,現已放棄養殖,未發生牛蛙逃逸現象,牛蛙在夷陵區已基本絕跡。2006年新發現未納入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第一批),但具有潛在威脅的蘇門白酒草[Conyza sumatrensis(Retz.)Walker]等1種外來入侵有害生物。目前,全區仍然實有3種外來入侵有害生物物種,其中以空心蓮子草發生危害較重,常年發生危害面積666.67 hm2左右。
2 主要做法和成效
2004年以來,夷陵區實施農業部“十省百縣”外來入侵生物除害滅毒行動計劃,認真組織、扎實開展除害滅毒行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過外來入侵生物防治工作的開展,全區廣大干部群眾提高了認識,增強了社會公眾對外來入侵生物的防范意識,引導農民和社會各界知毒、識毒、防毒,積極主動參與到滅毒除害的行動中,為大面積開展外來入侵生物的鏟除奠定了基礎。
2.1 建立監控觀察點,嚴控紫莖澤蘭
為確保三峽庫區環境安全,嚴密監控“植物殺手”紫莖澤蘭,分別在壩區長江沿線的三斗坪鎮石牌村、樂天溪鎮蓮沱村、太平溪鎮伍廂廟村和太平溪村個設置4個各66.67 hm2的紫莖澤蘭調查監控區,每個監控區分別挑選10名思想素質好、有一定文化基礎的農民為調查監控員,與鄉鎮和區農業環保站建立電話聯系,完善監控網絡,暢通疫情預警渠道。2006年7―9月,與相關鄉鎮配合,開展了3次較大規模的紫莖澤蘭的踏查活動,截至目前全區尚未發現紫莖澤蘭疫情。
2.2 組織鏟除活動,取得明顯成效
在充分宣傳發動和技術培訓的基礎上,2006年9月組織全區農民開展對空心蓮子草和鳳眼蓮的鏟除活動。實行群防群治,分片負責。一是農民的房前屋后、空地、承包地由農民自行“鏟除”;二是鄉村路旁、溝旁、集體牧場、公共場所由鄉村組織“鏟除”。10月黃柏河流域鳳眼蓮肆虐成災,發現疫情后,積極向區政府參謀建議,提出鏟除防治技術方案,11月由區政府牽頭,有農業、環保、環衛、交通等部門參加,開展了一次聲勢浩大的黃柏河流域鳳眼蓮集中鏟除行動,此次活動共投資20余萬元,調用大型江上垃圾清漂船1艘,小型漁船10余艘,連續打撈,鳳眼蓮植株殘體經壓縮裝箱后,運往丁家壩、太平溪、梅子婭等3個垃圾填埋場集中填埋處理。經過1個多月的艱苦努力,徹底清除了鳳眼蓮的危害,黃柏河恢復了清澈美麗的面貌。通過集中重點鏟除行動,擴大影響,促進全區外來入侵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全區空心蓮子草發生面積為688.6 hm2,人工鏟除面積143.07 hm2,化學防治除去206.67 hm2;鳳眼蓮全區發生面積43.47 hm2,人工打撈清除31.33 hm2;紫莖澤蘭監測調查面積266.67 hm2;全區外來入侵生物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2.3 引種專食性天敵,示范綠色防控技術
根據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外來入侵生物防治管理工作要求和《省農業廳辦公室關于印發2015年農業資源環境保護工作要點的通知》(鄂農辦函[2015]22號)文件精神,2015年全區以水花生為重點防治目標物種,部署開展外來入侵生物綠色防控技術示范推廣工作。于5月13日和6月9日分2批次從長陽白氏坪繁衍基地引入水花生專食性天敵蓮草直胸跳甲累計達3萬余頭,根據全區水花生分布及危害狀況,分別投放在小溪塔街辦、龍泉鎮、鴉鵲嶺鎮、分鄉鎮、黃花鎮等5個鄉鎮共計15個水花生綠色防控示范點,目前部分示范點水花生的地上部分被啃食已枯萎死亡,取得明顯控制成效。下階段將繼續定期定點開展觀察研究,總結天敵放飛規律特點,為全區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通過1~3年生物防治技術示范推廣,逐步遏止水花生發展蔓延趨勢,有效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農藥殘留,保護農業生態平衡。
2.4 制定應急預案,建立長效機制
為了確保農業生產安全,提高全區應對外來入侵生物災害突發事件的能力,有效防范外來入侵生物災害,及時恢復生產秩序,挽救災后損失,降低損失程度,保障農業生態安全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區環保站匯同相關技術部門,于2006年4月起草制定了《夷陵區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從工作原則、組織機構、職責及聯動機制、監測報告和預警、應急響應處置程序、援救保障、獎勵與責任追究等方面,完善了防范外來入侵生物災害的長效機制,提高了應對處置能力,預案于2006年7月經區政府審核,由區農業局實施。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外來入侵生物具有量多面廣、蔓延快、危害重的特點,滅除工作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二是防除經費不足,有效防除范圍較窄。三是宣傳面仍不夠廣泛,尤其在廣大農村,全區動員人人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尚未形成。
4 防控對策
4.1 提高認識,加強宣傳
三峽庫區外來入侵物種已達50多種,已對庫區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破壞,也給農業、漁業、畜牧業、林業和旅游業等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要充分認識外來入侵物種危害的嚴重性和防治外來入侵物種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保障庫區環境安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做好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治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報紙等宣傳媒介對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入侵途徑、防治技術方法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公眾尤其是農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做好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治工作[1]。
4.2 建立健全外來入侵物種監測制度和信息報告制度
加強有關部門的聯合,在做好外來入侵物種情況報告調查工作。要制定外來入侵物種監測計劃,建立縣(區)、鄉、村組監測網絡,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監測和鏟除工作。要爭取國家三峽辦的支持,將外來入侵物種的調查監測工作納入三峽庫區環境監測點的重要監測項目,發現外來入侵生物疫情后,及時向人民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通報有關情況,責令有關單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和清除[2]。
4.3 加強科學研究,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針對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中的重大技術難題,加強研究。特別要重視外來物種入侵和危害機制、引進外來物種環境影響評價方法、外來物種控制技術,如生態系統、生境恢復技術、生物防治、低污染化學防治、生態替代、早期預警等綜合防治方法的研究,為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治和管理提供技術支持,使防治工作更加科學有效[3]。
4.4 加大對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的資金投入
積極爭取政府設立專項資金,省、市、縣(區)各級都要加強對外來入侵物種預防、控制和清除的資金支持力度,不斷加強完善外來入侵物種防治的基礎設施和技術手段的能力建設,努力提高防治外來入侵生物的能力和水平,維護三峽庫區生態安全[4]。
5 參考文獻
[1] 趙懷浩,田家怡,程建光,等.黃河三角洲地區外來入侵有害生物的種類分布與防治[J].濱州學院學報,2011,27(6):31-36.
[2] 舒易星,施祖榮,王連水,等.外來入侵植物及其生物防治[J].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3(1):64-71.
- 上一篇:妊娠高血壓的健康教育
- 下一篇:脫貧攻堅整改落實情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