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環的分類范文

時間:2024-03-29 18:17: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循環的分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水循環的分類

篇1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城市發展所面臨的資源能源供給短缺和環境承載力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而目前我國在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套公認的、較為權威的指標體系,同時對于評價方法選擇也多集中于主觀性較強的方法。因此,本文以系統論原理為依據,選擇了17個沿海城市作為研究對象,并通過對這17個沿海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主分析,得出了各城市的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綜合情況。

二、指標體系構建與研究方法

(一)指標體系構建

為了全面、客觀地反映我國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本文在選取評價指標體系時,在緊密結合所研究城市實際情況和保障數據資料可獲得的前提下,遵循了系統性、全面型、科學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則,構建了我國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二)研究方法

1、原始數據的同趨勢化和標準化處理

(1)類型一致化處理。因此指標體系中的指標既有正指標也有逆指標,為了使指標同趨勢化,本文將用極小值法將逆指標轉化為正指標。

(2)標準化處理。因為各組數據的量綱不同,因此需要統一對它們進行標準化處理。本文采用標準差方法對原有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2、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由霍特林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降維”的思想,通過研究指標體系的內在結構關系,在損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個指標轉化成少數幾個相互獨立,而且包含原有指標大部分信息(≥85%)的綜合指標的多元統計方法。通常把轉化生產的綜合指標稱為主成分,每個主成分都是原始變量的線性組合。

3、聚類分析法

聚類分析法是研究“物以類聚”的一種方法,它根據一批樣本(或變量)數據本身的特性,按照一定的類定義準則,對所研究的事物進行歸類。最終會繪成一幅系統聚類的譜系圖,再根據一定的原則確定最終分類結果。

三、我國17個沿海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實證研究

本文選取天津市、秦皇島市、大連市、上海市、連云港市、寧波市、溫州市、福州市、廈門市、青島市、煙臺市、深圳市、珠海市、汕頭市、湛江市、北海市和海口市17個沿海城市作為研究對象。

(一)主成分分析

首先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我國沿海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各個子系統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進而對標準化后的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相關系數矩陣(略)及其特征值和方差貢獻率,從而得出我國部分沿海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各個子系統的綜合得分,并對其綜合得分進行排序。

在此基礎上得出6個主成分的各自得分,并進行相應的排序。進而根據6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對各個主成分的得分進行加權平均,可得出我國17個沿海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得分,并對其得分進行排序(表1)。

(二)聚類分析

為了進一步對所研究的17個沿海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化進行研究,本文選用SPSS13.0繼續對這17個沿海城市的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各個子系統的指標數據進行聚類分析。選用組間平均鏈鎖距離法作為類與類之間距離的計算方法,選用平方歐式距離作為樣本間距離的計算方法,得出這17個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樣本歸屬情況。

(三)評價結果分析

從各個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情況可以看出,深圳市以3.44的得分高居榜首,深圳市和上海市則以0.99和0.48的得分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說明了這三個城市在所研究的沿海城市中屬于循環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除了大連市、廈門市和青島市的綜合得分均在0分以上,其余11個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得分均在0分以下,這些城市循環經濟的發展水平則相對落后。

根據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所研究的17個沿海城市大概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海口市;第二類是深圳市;第三類是北海市;剩余14個沿海城市是第四類。將聚類分析法的結果與通過主成分分析得到的這17個沿海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得分及排名情況相比較,除湛江市之外,可以看出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由此可見,本文所建立的我國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結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綜上所述,本文所研究的我國17個沿海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而城市的經濟實力、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力度、環保投入、環保意識、城市規劃、資源利用效率、資源再循環、再利用水平及社會和人文環境均是影響城市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的研究僅以各城市2007年的相關數據為基礎,評價結果未能反映動態變化;同時因為受指標的可操作性和資料的可得性所限,仍然有一些能夠較好地反映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

篇2

    一、整合課標內容及學生需求

    教學目標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習材料才得以組織和調整,教學活動才得以合理的安排和開展,學習結果才得以預測和分析,學習評價才有科學的依據。確定教學準確的教學目標需要對課程標準、學生的學習需求等方面進行整合。

    本節課所涉及到課程標準是“運用示意圖,說出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對于本條標準的把握,應注意以下幾個關鍵點:不要求對水循環進行分類,而是要求以海陸間循環為主,將海陸間循環、陸上循環和海上循環綜合在一幅示意圖中,使學生綜合把握水循環。學生應能以示意圖的形式,通過主要環節的相互聯系,說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環過程。行為動詞“說出”與“說明”在知識層次目標上的不同,“說出”屬于了解水平,“說明”屬于理解水平,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是本條“標準”要求的重點。本節課所上的中學是我區的三級達標校,因此確定學生學習的理想狀態是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是教學要求的最低線。對于學生的需求分析,需要直接從學生中收集相關的信息。由于是借班上課,缺乏對學生的直接觀察與了解,只能間接獲取任教班級學生的情況,從整體上看,學生對自然界中的水循環已具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和知識基礎,主要問題是學生還未上升到理性的層面上進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環屬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現象,學生難以理解,需要教師創設適當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新知的建構。通過以上的分析,確定本節課如下教學目標:1、通過對“自然界的水循環”示意圖的讀圖分析,了解自然界水循環的過程和環節。2、通過對實例的分析,理解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3、通過相關材料、圖表或實例的分析,進而歸納出水循環的地理意義。4、增強水資源的憂患意識,樹立科學的資源觀。

    二、整合各版本教材

    高中地理新課程實行“一綱多本”,出現了人教版、湘教版、中圖版、魯教版四種版本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由于對課標理解的差異、把握角度的不同,都在課標基礎上有所創造,著力體現自己的編寫特色。教師在進行不同版本教材整合時,特別要注意研究不同版本教材中表述相同的內容,可以將各版本教材中個性化的內容及相關表述作為取舍教材的重要參考和借鑒,以博取眾家之長。例如本節課人教版單獨呈現框題,魯教版以問題的形式,把陸地上的不同水體及其相互關系作為鋪墊知識,而湘教版和中圖版教材未呈現。因此,如何確定作為鋪墊的知識,應根據學生實際,課程目標的達成等方面,從減輕學生負擔出發進行處理。考慮到所上班級的學生實際水平,我采用各版本教材共性之處的做法,把自然界水的分布作為鋪墊知識。這樣處理,充分考慮到了借班上課學生的實際水平,避免造成課時不夠的問題。由于本節課以長江為案例組織教學,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湘教版教材中的“自然界水循環”示意圖,這樣案例與示意圖吻合,便于開展相關教與學活動。

    三、整合前后知識  

    注重知識的前后聯系,著眼于整體設計。根據教學內容,把初中、高中已學及以后將要學習的有關知識進行有機整合,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知識建構、促進已學知識的遷移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例如本節課上到“水循環是地球上最活躍的能量交換和物質轉移過程之一”時,以長江為案例,首先展示長江上游的河谷地貌及長江中下游平原景觀圖,讓學生分析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與自然界水循環的關系,把初中的知識與高中知識進行了整合,讓學生明確河谷地貌的形成是水循環的杰作,并告訴學生以后我們還會學到河流地貌的發育。教學中,聯系到了必修1前面所學的長江中下游江淮準靜止鋒的形成以及大氣環流有關知識,以此為案例讓學生明確自然界的水循環緩解了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把前面所學有關氣候知識與新知識進行了整合。

    四、整合接受式與探究式學習方式

    接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是學生認識活動的兩種基本方式。隨著高中地理新課程的實施,探究式學習被廣大一線教師所推崇,課改也強調探究式學習。之所以強調探究,主要是針對以前的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并不是“排斥”接受式學習,或是將它 “一棒子打死”。 總體說來,授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均是學生學習地理的重要學習方式,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彼此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不可偏廢。

    例如講到水循環的類型及主要環節時,利用課件呈現“自然界的水循環”示意圖(圖上箭頭改成線段),要求學生在線段上添加箭頭的方向。在學生活動前,根據教學實際,講解徑流與植物蒸發騰等概念,采用的是接受式的學習方式。然后,要求學生找出水循環的三種類型,描述其形成過程,讓學生在繪圖、讀圖、說圖等活動中,發現水循環的三種類型和主要環節,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學方式。

    五、整合傳統教學手段和多媒體輔助教學

    我們提倡多媒體輔助教學,因為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像的綜合效果,這是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傳統教學手段的一些優勢卻是多媒體所無法取代的,傳統的板書,言簡意賅,常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增強學生的記憶;板圖板畫凝煉逼真,往往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根據媒體的“最佳作用點”和“最佳作用時機”,進行傳統教學手段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整合。

    例如本節課組織學生探究“自然界水循環的類型和主要環節”時,課件顯示“自然界水循環示意圖”示意圖,讓學生找出水循環的三個環節并描述其形成過程,教師及時板書相關內容,形成三種自然界水循環的聯系框圖,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三種水循環的過程,以加深學生的理解。這樣,把傳統板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進行整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六、整合相關學科知識

    地理是唯一跨自然和人文的學科,它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到語、數、歷、政、化、生、物、美等知識。在教學設計時,要立足地理,兼顧綜合,整合相關學科知識,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合成,學生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篇3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自主;探究;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9-0082-01

自主、探究及合作均是高中生在地理W習中必須要掌握的重要學習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地理教師積極采取有效策略,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這樣的要求下,一線高中地理教師積極對有效教學策略進行廣泛且深入的探索與研究。研究發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學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有效培養與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力。

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過簡單新課導入后,可引導高中生針對新課的相關知識積極進行自主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可幫助他們初步了解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更好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執教人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環”一課時,地理教師在新課伊始可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為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效,地理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前可為他們列出這樣的自主學習提綱:了解水圈水體的構成和各水體相互轉化的關系,理解水循環的地理意義,繪制“海陸間水循環示意圖”。在這樣的自主學習要求之下,高中生的自主學習目標便會更加明確。高中生在課堂中的自主學習可實現對相關地理知識的初步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講解相關地理知識時,便會更加事半功倍。學生也更容易理解教師所述的內容。自主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知識內化的過程,也是培養和提升高中生地理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實施自主-探究-合作教學策略的第一步,是自主-探究-合作教學策略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得以成功實施的關鍵所在。

二、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高中地理知識體系繁雜,要想真正學好和深入掌握相關地理知識,高中生需要具備較強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學策略時,應引導學生對相關地理知識進行深入探究。這樣的做法不僅可培養高中生的地理探究能力,更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執教人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環”一課時,教師可布置這樣的探究任務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請分別對如下幾個問題進行探究: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為什么會出現斷流?探究任務布置下去后,學生便根據課本知識對上述三個問題進行一一探究。學生通過探究發現,“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說法并不完全正確,黃河水的補給包括大氣降水、冰川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黃河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說法錯誤,海水經過蒸發后仍會飄移到黃河上方形成降雨。而黃河之所以會出現斷流主要包括如下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自然原因:降水量少、季節變化大;全球變暖,降水量減少。第二,人為原因:上游和中游地區過度引用、植被破壞。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地理知識掌握也會更加牢固。探究的過程也是思維發散的過程,探究能力是在無數次探究過程中不斷得以形成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三、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自主-探究-合作教學策略運用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決定自主-探究-合作教學策略能否有效運用的重要環節。對于地理課堂中的一些重難點知識,僅僅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往往是無法有效完成的。此時,教師應積極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通過合作學習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例如,執教人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環”一課時,水循環的意義無疑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問題,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環的意義,教師可要求學生分小組對水循環的意義進行合作學習。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很容易明晰水循環主要具有如下意義:第一,水循環是水量平衡器。水循環可以使自然界的水不斷產生運動與變化,使得水體始終處于不斷變化與更新狀態。第二,水循環是大自然的空調。水循環可對生態環境產生重要的影響。第三,水循環是地形雕刻師。水循環運動可以讓地表狀態不斷發生變化。高中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形成較強的團結協作能力,增加相互之間的感情,還可通過合作學習有效解決疑難的地理問題。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學策略時,應重點加強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采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學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有效培養與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力。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應用自主-探究-合作教學策略時,地理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及合作學習。只有教師將自主探究及合作學習切實執行,方能真正提升自主-探究-合作教學策略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應用成效。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柴油發電機房 進風量 排風量 排煙量 管井面積計算

中圖分類號:F407文獻標識碼: A

民用柴油發電機內部水循環的主要有閉式水循環、開式水循環和混合水循環三種形式,其中閉式水循環的冷卻又可以分為閉式風冷和閉式水冷,所謂的閉式風冷是指通過空氣冷卻閉式循環的冷卻水,柴油機冷卻水在柴油機前部的表面式空氣―水換熱器和柴油機內部的冷卻系統組成的封閉管路內循環,散熱器與柴油機組成一個整體,如下圖所示。

人防工程應用中采取哪種冷卻方式主要與當地的氣象水源情況及建筑條件有關,并非與人防的防護等級有關。

案例一:

根據電氣專業估算的資料進行計算(參考伯瓊斯?勞斯萊斯閉式風冷水冷柴油發電機組):

選取型號為P150P1做為計算模型。

根據《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 50038―2005中第5.7.4柴油發電機房內的余熱量應包括柴油機、發電機和排煙管道的散熱量。由上表可知P150P1型總散熱量為42.9kW。

進風量計算公式L=3600Q/((tn-tw)Cpρ),其中Q表示總散熱量;tn室內控制溫度;tw室外通風干球溫度;Cp空氣的比定壓熱容,取1.01KJ/(kg?℃);ρ空氣的密度,取kg/m3。

當假定電站控制室隔室操作設備時:

單臺消除余熱進風量需L1=3600*42.9/((40-33.5)*1.01*1.146)=20528m3/h,柴油發電機燃燒氣量L2=588 m3/h,油庫排風量L3=555 m3/h。兩臺P150P1柴油發電機組總共需要進風量為:Lj=2(L1+ L2+ L3)=43342 m3/h。根據電氣專業的意見認為同時使用系數取0.7較為合適,故總進風量為30339 m3/h。排風量為:Lp=2(L1+ L3)*1.1*0.7=32468 m3/h。

采用自然進風時,進風豎井面積為Sj=Lj/(3600*Vj)=30339/(3600*2.5)=3.37m2。進風口面積為3.37m2(平時裝百葉,戰時拆除)。排風豎井面積為Sp= Lp/(3600*Vp)=32468/(3600*8)=1.13m2。排風口面積1.13m2(平時裝百葉,戰時拆除)。

采用機械進風時,進風豎井面積為Sj=Lj/(3600*Vj)=30339/(3600*8)=1.05m2。進風口面積為1.05m2(平時裝百葉,戰時拆除)。

當假定人員直接操作設備時:

單臺消除余熱進風量需L1=3600*42.9/((35-33.5)*1.01*1.146)=88953m3/h,柴油發電機燃燒氣量L2=588 m3/h,油庫排風量L3=555 m3/h。兩臺P150P1柴油發電機組總共需要進風量為:Lj=2(L1+ L2+ L3)=180193 m3/h。總進風量為124534 m3/h。排風量為:Lp=2(L1+ L3)*1.1*0.7=137843 m3/h。

采用自然進風時,進風豎井面積為Sj=Lj/(3600*Vj)=124534/(3600*2.5)=13.84m2。進風口面積為13.84m2(平時裝百葉,戰時拆除)。排風豎井面積為Sp= Lp/(3600*Vp)

=137843 /(3600*10)=3.83m2。排風口面積3.83m2(平時裝百葉,戰時拆除)。

采用機械進風時,進風豎井面積為Sj=Lj/(3600*Vj)=124534 /(3600*8)=4.32m2。進風百葉面積為4.32m2。

根據以上計算結果,結合建筑方案圖紙,本工程人防固定電站控制室與機房分隔開來,進風方式應采用自然進風方式。

案例二:現有發電機房進風井截面積為2.99 m2,排風井面積為2.98 m2。根據電氣專業估算的資料進行計算(參考伯瓊斯?勞斯萊斯閉式風冷水冷柴油發電機組):

選取型號為P500P1做為計算模型。

根據《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 50038―2005中第5.7.4柴油發電機房內的余熱量應包括柴油機、發電機和排煙管道的散熱量。由上表可知P500P1型總散熱量為52.4kW。

進風量計算公式L=3600Q/((tn-tw)Cpρ),其中Q表示總散熱量;tn室內控制溫度;tw室外通風干球溫度;Cp空氣的比定壓熱容,取1.01KJ/(kg?℃);ρ空氣的密度,取kg/m3。

當假定電站控制室隔室操作設備時:

單臺消除余熱進風量需L1=3600*52.4/((40-33.5)*1.01*1.146)=25074m3/h,柴油發電機燃燒氣量L2=2280 m3/h,油庫排風量L3=400 m3/h。需要進風量為:Lj=(L1+ L2+ L3)=27754 m3/h。

篇5

關鍵詞 氣候變化;水文循環;水資源

中圖分類號P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91-0132-02

0 引言

隨著社會發展,人口和經濟都在飛速增長,水資源變得異常珍貴,然而,經濟的發展卻使得不少工廠的生產廢水和居民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導致水資源嚴重污染和環境惡化。同時,全球工業化的發展導致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到空氣中而造成全球的溫室效應,據資料表明,全球平均氣溫在20世紀升高了0.6℃,到21世紀全球地表平均可能增溫1.1℃~1.6℃。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已經成為了全世界關心的重要環境問題之一,因為全球氣候變化定會改變全球水文循環的現狀,導致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重新分配并改變水資源數量,從而影響全球的生態環境和人類生存。

1氣候變化對水文循環產生的影響

水文循環是氣候系統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研究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的基礎,雖然水文循環可以對氣候系統進行反饋,但它也會受其制約。如果氣候產生了變化,那么水循環也會有相應的變化,因為流域水循環基本上都是受日照、降水 、氣溫、風相、相對濕度等這些影響,而這些因素都屬于氣候條件,而其中影響最大也是最直接的是降水,畢竟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水循環的開始。除了這些直接影響的因素以外,氣候因子可以通過氣溫、日照、風相和相對濕度對路面蒸散發過程造成影響,從而間接的對水循環造成影響。所以,氣候變化對水循環的影響是研究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的基礎。

1.1對降水產生的影響

從20世紀全球的降水資料分析,雖然在20世紀的陸地降水增加了2%,但是在北半球部分地區的降水量卻減少了2%,而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沙漠地區降水更少。從我國范圍來看,我國近百年來的降雨量變化不大,看不出很大區別,但是如果從50年來看,我國很多地區降雨量都減少了,例如我國東北地區、四川地區、青藏地區、黃淮海平原等,除了這些區域,還有我國的黃河、海河流域的降水量在五十年間減少了50~120mm,雖然如此,我國其它地區的降雨量卻有所增加,例如西部地區、西南地區、長江下游、東南丘陵以及東北地區的降水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華南沿海和長江中下游由其明顯,內蒙古和東北地區的降水量也在逐漸增加。

1.2對河流產生的影響

以往50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各大河流的實測流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下降最多的是海河流域,相比1980年前的徑流量,總共減少了40%~70%,并且地下水位也下降了。黃河下游花園口在22出現了不同情況的斷流,就連主要支流也發生過斷流,黃河的年徑流量也在快速減少。淮河的遞減率達到26.95%,而下降趨勢最小的是珠江,十年來的遞減率才為0.96%。徑流對于降水的變化比對氣溫變化更敏感,但是河流徑流量的下降不完全是因為氣候變化而造成的,人類的活動也是影響河流徑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1.3對蒸散發的影響

蒸散發是地表熱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實際蒸散發的測定工作較為困難,所以只能用蒸發皿蒸發量來最為參考指標。根據我國總共664個氣象站在96年~00年口徑20cm的蒸發皿資料顯示:在96年~2000年期間,我國的蒸發皿蒸發量有顯著的下降趨勢,80年代~90年代的年蒸發皿蒸發量比60年~79年減少了99.8mm,下降幅度達5. 8%.黃河流域在80年代~90年代的年蒸發皿蒸發量比60年代~70年代減少了136mm,下降幅度達到7.5%。

1.4 對海平面水位變化的影響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溫室效應的出現,冰帽、冰川、冰蓋慢慢發生融化現象,因此導致海平面不斷上升。根據材料表示,全球在1961年~2003年期間,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為1.8±0.5mm/年,TOPEX/Poseidon衛星高度儀在此期間測量的海平面上升全球平均速度為3.1±0.7mm/年。通過這些數據可知,全球海平面的上升趨勢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不斷上升的海平面不但會導致土地鹽漬化和淡水鹽化,也會導致沿海地區發生海嘯災難。

2 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產生的影響

2.1水資源的管理與供給

在我國六大江河徑流減少的背景下,我國水資源逐漸出現了供給緊張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北方地區更加突出,氣候條件對水文循環產生的影響直接改變了水資源的數量,對我國的水資源管理增加了難度,甚至有少數地區連飲用水斗成了問題。所以開展氣候條件對水文水資源影響的分析和研究是當前我國乃至全世界都需要重視的科學問題。

2.2水生態環境變化

由于溫室效應,令很多地方的河流和湖泊的水溫持續上升,從而影響水質,而河川徑流量的不斷減少會導致水里的化學物質濃度增加,兩者相互作用,湖泊中的藻類和浮游生物也會增加,魚類也會因為水質發生變壞而提早遷徙。例如我國太湖藍藻事件,2007年以前太湖藍藻都是在7~8月發生,但是在07年5月,太湖被大面積的藍藻侵襲,2008年4月,太湖再次發生藍藻爆發現象。雖然太湖藍藻事件的主要原因不能歸咎于氣候變化,但氣候變化的確能導致河流水質變化,畢竟我國的黃河和淮河是因為氣候變化導致的徑流量減少而引發了生態環境的惡化。

3結論

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也導致了人類生活環境產生了的變化,如我國水資源的急劇減少,使得部分地區存在嚴重的干旱現象;全球氣溫上升導致海平面上升,使得部分地區出現海嘯。所以人類要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減少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人類生活的安全與健康。

參考文獻

[1]胡良溫.近100年江河源區生態環境與氣候演變趨勢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5.

[2]林而達,吳紹洪,戴曉蘇,等.氣候變化影響的最新認知[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7(3).

篇6

關鍵詞 水資源;氣候變化;新疆

中圖分類號 P4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4-0255-01

氣候變化是根據水汽確定的,西北內陸是典型的干旱氣候,這與此地水資源不足有很大關系。因此,新疆水資源的變化影響氣候變化。20世紀70年代后期,在全球氣候背景下,新疆地區降水相對增多,增幅15%~25%,河川徑流和湖泊水位都有明顯的增加與升高,湖水面積也有所擴大,地下水位上升,這對區域氣候的改觀也有非常明顯的影響。

1 新疆水資源的特點

新疆地區位于我國西北內陸,是比較典型的干旱氣候區,終年降水比較稀少,但是山地較多,山地降水稍多。全區共有大小河流560多條,湖泊面積5 461.3 km2,地下水天然補給量為65億m3,冰川儲量2.49萬億m3,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相對比較大,在全國排名第4位。總體上看水資源相對比較豐富,但是新疆地區面積比較大,人口分布不均勻,地形比較復雜,導致河流流程短,生活用水不方便。

新疆水資源的特點:一是荒漠盆地平原和沙漠地區降水稀少,山地降水相對較多,是河流的發源地與徑流形成區。而平原和荒漠地區,降水少,蒸發強烈,幾乎沒有地表徑流,如果有少量的降水補給,徑流也會很短,是徑流散失區;二是河川徑流量一年四季分配不均,而年與年之間相對平穩。在年內流量分布上,春季占年水量的15%~25%,夏季占年水量的55%~75%,秋季只有不到20%,冬季占10%左右;三是河流流程短,水量少。這一類型的河流占絕大多數,其中有491條河流的徑流量,僅占總徑流量的11%。可見,新疆地區絕大多數地區水資源短缺;四是地表水地區分布不均,全區西北部地區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占總地表水資源量的94%,而東部地區地表水非常稀少;五是以單位國土面積產水量來計算,新疆人均占有水量在全國排倒數第3位。

2 干旱內陸地區河水循環的基本模式

干旱地區的河水循環模式與濕潤地區的河水循環模式有很大差別,內陸河區與外流河區也有明顯的不同。我國內陸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區,這一地區地域面積大,自然條件復雜,山地面積廣大(占75%左右),山地與盆地相間分布。這一分布特點是我國內陸河流水資源形成獨特循環模式的成因,決定了我國內陸水資源的循環與外流域的循環不同,形成了獨特的沒有水力連接的水循環系統[1-2]。

新疆水資源水分、能量以及其他物質循環系統都是相對獨立的水系統。在整個水汽循環背景下,局部水循環也并不是封閉、孤立的,而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內陸河流域的山區,通過這一流域的子系統來實現其與尾閭水體的聯系。在這一過程中,河流帶給尾閭湖泊水分的同時,更多的是泥沙、淤泥、鹽類以及生物殘體。而其中,風是流域反向聯系的載體,它又會把水汽、鹽粒、植物花粉等運到山區,實現流域的正反向聯系。內陸河流上游地區,有豐富的冰雪融水和天然降水,水資源在形成與轉化過程中,影響著當地的氣候與生態環境。內陸河流在一定意義上聯系著荒漠盆地、戈壁綠洲,河流徑流進入荒漠盆地平原蒸發形成湖泊,大量徑流形成綠洲生態系統,河流下游是徑流的排泄積累區,河流水量在徑流過程中滋潤著綠洲、湖泊以及低濕地,形成獨特的內陸河流的水循環模式。

3 干旱區內陸河流域水資源的變化

3.1 新疆內陸河徑流變化

新疆共有560多條流河(其中額爾齊斯河為外流河,流向北冰洋),北疆有376條,占67%,南疆有184條,占33%。河流年均徑流總量為7 990億m3,其中有部分由國外流入,其余是本地區產生的地表徑流。其中,15.4%的河流徑流總量占總徑流量的91.2%。新疆南部與北部50年來徑流變化基本穩定,并呈上升趨勢,20世紀90年代明顯高于其他時間段。

3.2 降水增多,徑流量增大,湖泊水位上升

受全球氣候的影響,新疆氣候變化與世界同步,主要體現在20世紀70年代末,新疆降水量逐步增加,到90年代,表現更為突出。這一時期,新疆的平均氣溫北部為7 ℃,南部為12 ℃,與前30年相比,北部和南部偏高1 ℃左右。與此相適應,20世紀90年代以來,降水量普遍增加,北部比30年前增加12.1%,南部比30年前增加了24.9%,降水量的增加在夏季比較多,以致于河川徑流量擴大,徑流增大導致新疆發生幾起洪水災害。另外,湖泊水是由河流徑流產生的,湖泊水位的變化與河流徑流量變化是同步的。同時,干旱地區荒漠盆地平原湖泊水位與河流徑流量是緊密相連的,而且湖泊水位變化反映河流徑流量周期變化[3]。

4 結語

新疆內陸河流和湖泊是內陸地區的主要水資源,也是比較重要的環境資源。新疆水資源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主要通過河流與湖泊水形成與轉化來實現,最為重要的是湖泊的“冷島”效應,保持一個宜人的小氣候環境。

5 參考文獻

[1] 氣候變化對美國西南部地區水資源的影響[J].治黃科技信息,2012(4):22-23.

篇7

關鍵詞:電爐連鑄;循環冷卻水;工藝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4.020

在煉鋼的過程中,對于水資源的利用及其處理成為一大難題。鋼鐵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用水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是有區別的,生活用水是需要層層審查的,特別是關乎人們身體健康的質量標準,而工業用水的審核標準與生活用水的檢測標準相比就比較弱一些。在煉鋼過程中常常會涉及到循環冷卻水的處理問題,在技術越來越發展的今天,傳統的冷卻方法出現了一定的弊端,運用新興的工藝技術對其處理是非常必要的。它與我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緊密相關,特別是鋼鐵企業,需要在循環冷卻水處理的問題上進行技術性的革新,引進一些比較先進的處理設備。本文結合個人多年實踐工作經驗,就此問題展開了分析并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

1 閉路軟水循環系統

在軟水循環系統中,溫度差對于最后的處理結果是會有影響的,同時這里涉及到一個溫度差的程度問題,溫度差如果縮小到一定范圍是沒有影響的,當溫度差超過這個范圍,就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在高溫差的情況下會發生高負荷熱的現象,極易發生腐蝕,腐蝕現象對金屬表面的損害是非常嚴重的,金屬在直接接觸水和空氣的情況下會發生氧化反應,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只能采取除銹的措施,然而除銹的過程也是對金屬表層一個損耗的過程,長此以往,對于金屬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損害。在這種情況下,對于設備來說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威脅,此外,還會影響到工作的正常進行,生產安全的性能會減弱。因此軟水的認真選擇是非常必要的,一級軟水雖然不能完全避免上述情況,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減小上述情況發生的幾率。在此就要用到閉路循環的裝置,其安全性能大大加強。

2 大電流、變壓器開路軟水循環冷卻系統

大電流、變壓器開路軟水循環冷卻系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系統的利用率是相當高的,它可以冷卻的對象有多種,EAF爐是其中一種常用的對象,除此之外,還有LF爐變壓器以及液壓站等等。這里所涉及到的變壓器是一種功率較高的變壓器,大功率的設備往往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因此在使用過程中保障其安全性能是異常重要的,無壓回水的形式是比較實用的,提升泵增壓以后,冷卻水會在一種高效率的情況下進行運行,此外,為進一步保障其安全性能,這里還設置了一種叫做事故供水的管路。設備在長時間的運行之下可能發生結垢的現象,需要注意的是在此使用的還是一級軟水。

3 豎爐開路低硬度水循環冷卻系統

這里所說的這種系統是需要處于一種特殊的環境之中的,要求溫度的限制比較高,需要將其置放于一種溫度比較高的情況下,只有這樣才可能保障冷卻的效果,認真的效果與直接的工程效益從表面上看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卻間接的影響著設備以及生產的安全性能等等,系統的優勢所在是由于其設備的較完善而決定的,在供回水系方面,它不是單一的構成,還是存在兩個此類系統,這種系統對于安全是非常有保障的。在補充水分方面,往往采用軟水,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其中也會用到少量的工業用水,軟水的造價成本比較高,隨著對工程質量影響不大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工業新水,也可以是硬水,在軟水和硬水的交互使用下,不僅有利于減少成本的開支,對于工程效率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這一系統有它獨特的特點和用途,對其進行養護和維修是非常必要的。

4 開路工業凈水循環冷卻系統

開路工業凈水循環冷卻系統雖然不是一個核心系統,但是缺少了這個系統,整個設備將會缺乏必要的組成部分,開路工業凈水循環冷卻系統可以說是一個輔的設備。在回水具備的條件下,在降溫的時候是采用直接上塔的方式,這種方式簡單操作,而且有效性極高,最后有必要進行過濾,過濾這一步驟一定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讓水質更上一個臺階。在加壓供水的時候,這個系統采用的是一組泵,與前者系統有很大的差別。總的來說,系統的運行還是比較正常的,對于市場的生產提供了大大的便利之處。在補充水方面,進行高速的過濾是需要與設備相成正比的,好的設備在顧慮的效果上一定是非常好的。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節約用水,因為工業用水耗資是十分巨大的,因此這樣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5 連鑄二次噴淋開路濁水循環冷卻系統

噴淋方式是這種系統獨有的一種方式,可以在水至冷卻的時候有很大的作用。眾所周知,回水中含有很大的雜質,這些雜質有的是顆粒狀的,有的是液體狀的,在分類上具有心理化的特征,我們常見的雜質有鐵皮和油類等,回水中有這些雜質,對于水質的影響是有消極作用的,污染也比較嚴重。因此對回水的處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沉淀過程中,一次沉淀往往是不夠的,里面的雜質還有存在很多,因此必須進行二次沉淀,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回水中的污染物,特別是顆粒狀的污染物,接著進行后續的操作,特e是過濾處理回水,保證回水質量的提高。

6 小結

篇8

關鍵詞:中央空調;調試;循環;結露;噪音;預防措施Abstract: Through commissioning of Jungian Industrial Park, factory area before the office floor scheduling and hotel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nstall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quality problems easily occurred in the hot and cold water air conditioning installation process of typical public buildings not circular, cracking pipes, equipment noise, condensation, decoration effect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Keywords: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commissioning; circulation; condensation; noise;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U831.3+5 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靖邊工業園廠前區項目地點位于陜西省靖邊縣,屬嚴寒B區。辦公調度樓、賓館工程采用集中空調,基本空調方式為風機盤管加新風,大空間的多功能會議室及中央調度大廳采用全空氣系統。通過對該工程空調系統安裝調試過程中出現的常見質量問題的總結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以避免和防止以后施工過程出現類似問題。

1、供、回水管道水系統不循環或循環不充分導致房間制冷、制熱效果差

引起管路水系統無法正常循環的原因很多,他們的最終結果都是導致系統無法(滿負荷)完成冷、熱源的傳遞,使空調的基本功能喪失,在北方寒冷地區,甚至導致設備或管路的凍壞,給業主和施工方帶來極大的影響。現就引起水系統不循環的幾個主要原因一一分析和探討。

1.1循環水太臟引起管道堵塞,造成水循環不暢

規范要求系統管路施工完畢,經試壓合格后應對管道經過多次沖洗直至流出潔凈的水為止。但往往在施工過程中,由于現場質量控制的松懈或者中間過程失控均不能保證每個施工環節均能達到規范的標準要求,管道中仍然會存在焊渣、鐵屑、沙石甚至絲麻等雜物,而在整個系統聯合試運轉后這些雜物已不再容易清理,或者說完全清理將會使施工方遭受較大的經濟和工期損失。在末端盤管設備中這些雜物很容易停留導致水循環效率的降低,給系統運行造成影響甚至隱患。

預防措施:

(1)完善項目管理程序,嚴格質量控制。對于分包隊伍的關鍵施工程序(如試壓和沖洗等)項目部專工和質檢員應旁站監督。

(2)加強施工過程控制。管道材料焊接前清理內壁,焊接安裝中及時清理焊渣和絲麻生料帶,焊接安裝后及時對管端進行臨時封堵,防止異物進入。

(3)嚴格按照規范施工。用市政自來水試壓并沖洗管道,如現場只有地下水源時,應在水源處加設過濾網防止沙石進入。嚴格執行沖洗工序,嚴格工序交接,防止隱患問題進入下道工序。

1.2管道里積留空氣形成氣體堵塞,導致水循環停止

管道安裝時不注意坡度,繞梁或者因為裝修的原因引起的隨意翻彎現象,以及設計缺陷未合理布置自動排氣閥等均能造成管道內氣體堵塞, 從而影響正常的水循環。

預防措施:

(1)初次使用逐個打開風機盤管手動排氣閥,排盡風機盤管內積存的空氣。

(2)每層給、回水管路末端及管道頂端均應設置自動排氣閥,安裝前嚴格執行閥門的進貨檢驗。(若設計中未設置應聯系單建議業主變更設置,并以此作為劃分質量責任的依據。)

1.3電動兩通調節閥

為了保證現代建筑的環保和節能要求,現在大多數風機盤管系統末端設備的回水管路均安裝電動調節閥。但是在實際施工中,由于閥門本身的質量或者冷熱水介質中的雜質引起的閥門不動作,或者不能靈活動作以及動作的可靠性降低是很常見的,該質量通病將導致水循環停止,從而影響空調功能的正常發揮。

預防措施:

嚴格按照規范沖洗管道,沖洗時斷開末端設備。

安裝前嚴格檢查閥門。

2、空調運行過程中風管及風機盤管的噪音問題

風管和風機盤管的噪音主要是因管道的固定和連接的不可靠而引起,本質還是系統的振動太大,如不重視將會使整個系統的運行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

預防措施:

(1)風管鉚釘按規范要求數量和間距分布,吊桿螺母必須擰緊且有防松措施。

(2)堅決杜絕風管、設備的吊桿和裝修龍骨吊桿混用。

(3)合理設置吊桿支架,使設備和管道可靠固定

3、滴水結露問題

造成空調系統滴水結露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管道的安裝和保溫問題。在大多數情況下,施工單位用試壓等手段基本能保證管道的安裝質量,但是往往忽略了集水盤坡度和局部接口位置的保溫質量控制,從而導致裝修隱蔽后多處滴水和結露問題的出現。冷凝水管道太長,安裝時與吊頂內其他設備管路及龍骨沖突,難以保證坡度甚至倒坡;保溫質量差,沒有可靠固定,保溫材料厚度不均,保溫管殼和管道不配套中間有縫隙,保溫被其他專業施工人員破壞等一系列問題如不很好的控制均能導致滴水結露問題。

預防措施:

深化設計,避免冷凝水管道太長,盡量就地排放。

吊頂封閉前,檢查風機盤管集水盤,看排水口是否堵塞需要清理。吊頂封閉之前進行一次罐水試驗,確保無堵塞無倒坡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施工前技術交底,嚴禁大的保溫管用在小管道和小的保溫管用在大管道上,加強對彎頭、閥門、法蘭和設備接口處的細部處理,確保保溫材料和保溫部位緊密接觸。

施工過程中,注意成品保護,發現保溫被破壞應立即修補。

4、裝修工程對空調系統的影響

裝修工程和空調工程主要是配合問題,風口的設置,檢修口的預留,風管和龍骨的交叉,管道標高和吊頂標高的對應以及施工過程中相互之間的成品保護等問題,若不能很好的協調,將嚴重影響空調運行質量和裝修工程效果。

預防措施:

(1)空調工程開工前與裝修單位召開技術對接會,避免施工中的相互影響。

(2)裝修嚴格按照工藝要求為空調系統預留安裝檢修口,并確保其與整體裝修的協調。

(3)風管系統施工前必須要求裝修專業確定準確風口位置,避免后期因裝修效果更改風口位置使風口和風管無法正確連接而影響送風量。

5、總結

綜上所述,這些質量問題不僅降低空調運行效率,而且浪費能源,必須引起足夠重視。歸根結底,空調系統的后期質量問題都是由于過程質量控制的缺失而造成,后期尋找原因補救倒不如加強過程控制,完善中間管理,有效防止類似問題再次出現。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暖通空調 設備安裝 問題 措施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7-0292-01

一、暖通空調設備安裝概述

空調綜合采暖、通風和空氣調節三大功能與一體能創造一種比以往任何暖通系統都更舒適的室內環境是科技發展的方向,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暖通空調設備安裝是當前建筑施工中的一個重要的子工程,由于暖通空調設備安裝極為復雜,暖通空調設備安裝的問題將直接影響著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速度和功能,是建筑行業應該高度重視的方面。暖通空調設備一般包括制冷供暖系統、新風系統、排風系統和加濕除濕系統等是既復雜又重要的體系,因此,需要嚴格控制暖通空調設備安裝施工的全過程管理,重視暖通空調設備安裝的質量。

二、暖通空調設備安裝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1、管線標高和定位不準確

在安裝中,都只是主要按照施工圖紙與設計方案來進行安裝的,沒有結合施工現場的情況來做分析和研究,更沒有嚴格地審核施工圖紙,布局方面也沒有合理地安排,功能設計沒弄透徹,不顧忌安裝尺寸的合格性,就會出現設計的不管施工,施工的不顧設計隨心所欲,引起管線標高與地位交叉時常發生,給施工增加難度,施工單位的形象與效益也嚴重受到影響,后果無法估量。另外,如果施工單位只顧追求利益,不按規范安裝,原有的施工秩序就被打亂,不得不將某些管線安裝在不合理的地方,嚴重影響施工的效率和質量,拖延所有工程的進度,最后造成嚴重損失,可能會降低功效,增加成本。

2、暖通空調的噪聲

選擇風機盤時,要對生產廠家進行嚴格挑選,因為當前國內的情況是,雖然大多數風盤機生產廠家進行自我檢測時得出的數據,在噪聲方面都能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可實際對噪聲測試所得出的數據,比廠家所提供的樣本風盤機的噪聲要高出許多。故而在實際安裝之前,要對風盤機噪聲問題進行嚴格檢查,對生產風盤機的廠家進行嚴格篩選。保證實際使用的風盤機噪聲在國家標準之內。除此之外,還要對輸出風量較大的空調機組進行隔音處理。

3、凝露滴水問題

首先,規代暖通空調設備管道和關鍵材料的質量低劣容易產生管道表面滲水引發滴水的問題。其次,管道的安裝質量不高導致管道保溫不良、結合部位密閉不嚴形成水分凝集。最后管道的安裝和布置沒有冷凝水的排出設計導致冷凝水的大量積累。

4、水循環的問題

在現代暖通空調水循環系統中最為常見的堵塞出現在冷凍水系統循環的管道之中造成現代暖通空調水循環系統不通暢有兩個主要的原因其一規代暖通空調冷凍水系統由于回路長、彎度大、死角多等原因在結頭、分水管和閥門等部位形成氣塞影響現代暖通空調水循環系統的堵塞。其二在現代暖通空調水循環系統的施工中管道因為電焊、土木施工、聯接操作時產生管道內部的不潔現象并且在現代暖通空調水循環系統的最低位置沒有設置排污閥門這些都會導致水循環系統出現堵塞。

三、提高暖通空調安裝的措施

1、做好空調系統安裝工作

施工現場的安裝人員在安裝前一定要嚴格檢查空調設備,要求尺寸和規格都要達標,并符合施工要求,還要對照隨機說明書或其它參考資料進行測試設備,如有不合格,及時調整。在焊接的過程中,一定要徹底清理出管道內的臟污或銹跡,及時封口保持管內清潔。還有根據實際情況,對設備清洗,安裝排污閥,保證排污效果與能力。系統水管路沖洗和保溫要在與主機連接前進行,嚴禁管道在未沖洗干凈前就與主機連接。

2、優化管線工程,綜合設計

管線工程的綜合設計對暖通空調設備安裝施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管線工程綜合設計中,要符合以下原則:要按照管道性能的不同,將管道進行精細分類:一是給水管道,包括生活給水、消防給水等。二是排水管道,包括生活污水排放、雨水排放、其它排水等。三是中水管道,包括中水收集和中水供應。四是熱力管道,包括采暖、熱水供應及空調空氣處理設備中所需的蒸汽。總之,要將這些管道或穿線管都符合自身的工藝布置要求,當出現相互交叉、擠占同一空間時,要從整體上出發,使眾多功能各異的管線布置得當。

3、暖通空調的噪聲處理

要對施工工序進行合理選擇,對所需安裝的管道進行合理安排,預先保留一定量的管道安裝空間。通過各系統的默契配合,使得上一個施工環節為下一個施工環節預留合理有余的施工安裝空間與位置。避免因為安裝空間不夠而使各管道之間或者管道與支架之間間距不夠,甚至相互貼靠,而在通水工作時相互碰撞引發噪聲。其次要避免條形漏風口的出現,以避免漏風口出現風哨的聲音。為防止噪音,還可以在機房內使用對聲音有吸附作用的材料,在空調組外使用隔音材料。以及對可能產生振動的設備施加減震措施。

4、空調結露問題的處理

4.1 要確保保溫材料與空調管道的結合緊密,以避免潮氣進入保溫部分而產生結露。將空調水管的最末端通口處封閉,也可以避免因溫差而產生潮氣。

4.2 在空調設計時,應該盡量避免冷水管道過長,和安裝坡度形成倒坡。因為一旦這兩種問題同時出現,會出現結霜凝水沿著管道坡倒流的現象,影響空調正常工作。

4.3 冷凝水的排放過程需要順暢,以避免冷凝水水溫增高。

4.4 對相關保溫材質的要求選用要嚴格。

5、控制水循環系統漏水

對于水循環系統的漏水問題,應該在施工前對管線管路的安裝位置合理的布置,對于管線的坡高以及管線的標高準確設計,嚴格執行安裝。最大程度上降低管道氣囊的出現概率。并且在氣囊不可避免的位置通過一些排氣手段,比如設置排氣閥等方法。消除氣囊所帶來的各種問題。在安裝過程中,可以不斷的通水試驗,這種方法有助于及時發現漏點;及時發現是否有焊接不合格的部位;是否有流通不暢的情況出現。并且在檢查問題的同時,也可以及時的清理管道內壁。

6、加強不同專業協作配合

在安裝暖通空調設備的過程中,需要不同專業進行協作配合才能完成。尤其是安裝的工藝對土建方面有著很強的要求,比如:要對通風管道孔洞進行預留,用水泥砂漿對風道豎井進行抹面操作,設置一定的設排水裝置以利于排水。這些施工舉措在整個工程施工設計的最初階段就要相互溝通聯系,施工前要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以確保工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暖通空調設備安裝是一項涉及面廣、施工復雜的工程,作為暖通空調設備安裝單位應該提高對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在安裝過程中,要注重加強施工單位與技術專業人員的合作互助關系,不斷地提高暖通空調的安裝效率和質量,多對安裝人員進行技術培訓,以提高整個施工隊伍的綜合素質,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爭取更大的功能與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志江.現代暖通空調設備安裝的施工問題探討[J].城市建筑,2012,(17).

[2] 馬樹濤,孫利蕊.淺談現代暖通空調設備安裝的施工問題與研究[J].建材發展導向,2013,(7):118-119

篇10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2011,800pp

Hardback

ISBN9780521762588

水是人類生存、生活和生產活動必不可少的寶貴的自然資源,是組成地質環境系統的重要因素。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水資源的分布現狀、水體生態健康、氣候變化對水循環的影響、水源安全、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等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書以全面的與多學科相結合的獨特的視角,論述了如何在考慮了社會、工業、農業、法律法規等多個方面的情況下,制定科學的水資源的規劃與管理方案。本書由來自世界19個國家和地區的水資源問題的專家所撰寫的論文編著而成,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水資源的規劃與管理的應用實例,展示了目前地球上面臨的水資源問題與處理這些問題的管理方案與措施。

全書共35篇論文,分為三大部分:第1部分 認識水資源,包含論文1-7篇,1.氣候變化與全球水循環;2.理解全球水文;3.地下水與地表水的關系;4.理解水質的基本概念;5.內陸水域生態系統;6.水、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7.水資源短缺下的全球糧食生產。第2部分 水資源規劃與管理,包含論文8-15篇,8.水利法規與可持續發展的探索;9.全球水資源危機的對策;10.水資源規劃與管理中的風險與不確定性;11.合作與利益相關者參與機制;12.能力建構與信息共享;13.水資源的自適應與綜合管理;14.水資源的分類與綜合管理;15.生態用水。第3部分 水資源規劃與管理的應用實例,包含論文16-35篇,其中按照實例類別的不同分為9章,分別是廢水處理;農業用水;城市水供應與管理;水域生態系統;工業與礦業用水;鄉村與偏遠社區用水;水利基礎設施設計與利用;跨流域水資源管理;在水資源管理中的市場機制。

本書介紹了水資源規劃與管理基礎理論知識,為現代水資源規劃與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學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可供高等學校水文水資源、水利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閱讀,也可供從事水資源評價、規劃、調度與管理的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參考。

劉昊,

博士生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