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規劃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7 12:09: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業規劃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農業規劃論文

篇1

關鍵詞:農業園區規劃

目前,在世界經濟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下,世界各國都把發展現代農業園區作為農業快速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精心組織,統籌規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采取有效措施,建設高水平的園區,以此來帶動整體經濟的發展,提高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實力。

在我國,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是近10年來農業現代化建設中涌現出來的一種新的生產經營模式,是實現農業向商品化、專業化、現代化轉變的重要措施,是推動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迫切需要,也是實現我國農業新突破的重要途徑。通過園區的建設,應用現代科技設施裝備傳統農業,改善動、植物生長環境,采用先進技術成果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實現高技術、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化經營[1]。所謂現代農業園區,就是以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展示現代農業科技為主要目標,在農業科技力量較雄厚、具有一定產業優勢、經濟相對較發達的城郊和農村劃出一定區域,以農業科研、教育和技術推廣單位作為技術依托,由政府、集體經濟組織、民營企業、農戶、外商投資,對農業新產品和新技術集中開發,形成集農業、林業、水利、農機、工程等高新技術設施、國內外優良品種和高新技術于一體的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基地、中試基地和生產基地。

一、農業園區的種類

農業科技園區:也稱為示范農場(Demonstratefarm),是以推廣先進農業技術為主體的試驗示范基地。這種形式其主要特點是:政府或企業對一定面積的農業用地進行全面規劃,通過高科技的投入,對有限上地進行綜合開發和高效利用,形成集研制、開發、生產、加工、營銷、示范、推廣等功能為一體的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運行機制創新的農業種植區或養殖區。

觀光農業園:經營者開放自身的農園、農場或牧場,以滿足市民觀賞農村景致、體驗農業生產過程、采摘或購買農副產品的愿望。

二、園區規劃的定位

園區作為新興生產方式的代表,其示范和輻射功能都有一定區域性,為區域經濟服務是其主要宗旨[2]。現代農業園區的快速發展是一件好事,但在創建的初期,一定要定位科學、規劃合理,要明確建成一個什么樣的園區,不能一味地求新、求高、求大,避免出現可看不可學、高檔次低效益的現象。因此,在園區的規劃和選項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資源狀況、農業生產特點和社會經濟水平,因地制宜地進行規劃設計。

(一)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是園區規劃的基礎,園區建設的一切準則都要以功能定位為起點。園區的主要功能應包括:

展示示范:通過項目建設,把國內外先進適用的生物工程技術、設施栽培技術、節水灌溉技術、集約化種養技術、農畜產品精加工技術以及信息管理技術等引進園區進行展示示范,以帶動區域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龍頭帶動功能:一是園區引進的國內外優良品種進行工廠化種苗的快速繁育,帶動周邊和輻射區名特優品種的普及與推廣;二是通過園區在產后加工、銷售方面的獨特作用,以經濟為紐帶把周邊農民組織起來參與種植和養殖業的生產,逐步形成以科技園區為龍頭的產業化生產流通體系,促進和帶動區域農村經濟向前發展。

教育培訓功能:科技園區要把農業高新技術培訓作為園區的主要功能之一,要建設有一定規模的技術培訓中心,用于進行農業科技培訓和對青少年的教育等。

休閑觀光功能:園區在規劃過程中,除保持農業的自然屬性外,還可利用新型農業設施和高新技術展示的現代氣息,加上園林化的整體設計和常年進行的名特優瓜果、蔬菜、花卉、特種珍禽、水生植物和現賞動物養殖的生產與示范,形成融科學性、藝術性、文化性為一體的、天人合一的現代化農業休閑觀光景點。

農業科技園區一般總是與當地的主導產業緊密相連,產業定位應根據區域性主導產業特點和自身的優勢來進行定位,突出一業,兼顧其它,形成特色。為了解決園區產品結構雷同、區域產業帶動能力差等問題,可以運用區域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理論,以區域資源察賦為基礎,以發揮比較優勢為原則,分層次對園區功能定位、分區域和時序對產業發展定位進行研究。

篇2

關鍵詞:湖南省;農業產業化;利益相關者

一、引言

農業產業化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資料開發為基礎,圍繞支柱產業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現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和企業化管理,逐步形成市場促產業,產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集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農科教為一體的生產經營體系。在湖南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中,通過組織制度創新,實現農戶與市場的有效連接。從農戶到市場的整個產業化價值鏈中,涉及的利益相關者眾多,有農戶、龍頭企業、中介組織、政府部門、合作經濟組織等,他們都為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提供勞務或服務,他們影響著湖南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形態和經營模式,是湖南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參與主體。因此,研究出一條湖南農業產業化進程中利益相關者的和諧共處之道是協調好價值鏈中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關系,解決湖南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合理的利潤分配——利益相關者和諧共處的核心原則

獲取利益是利益相關者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原始動機,也是利益相關者的基本追求。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有助于相關者之間關系更緊密,目標選擇更一致,行為配合更密切。合理的利潤分配是利益相關者和諧共處的核心。

1、利益相關者和諧共處有助于農業價值創造與農業價值實現。農業價值是指在從農業生產到農產品銷售的整個過程中,各利益相關者在產前、產中、產后價值鏈上形成的產品的有用性。農業的產業化經營,一方面可以促進農業科學技術的轉化、應用與推廣,提升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農產品生產、加工與銷售,實現農產品的產供銷一條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否創造更多的農業價值,能否促成農業價值的實現,主要還是取決于農業產業化中各利益相關者的和諧共處。利益相關者之間和諧共處,愉悅的合作氛圍可以大大提高利益相關者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更多地創造農業價值,更好地實現農業價值。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實現利益相關者和諧共處、愉悅合作的關鍵所在。

2、利益相關者和諧共處有助于農業和農村資源的優化配置。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將農業作為產業來經營,將各生產要素進行有機、高效的組合,按市場經濟的機制和力量來實現農產品產、加、銷鏈條的重組和資源、規模等集約式的優化。正確處理好農業產業化中各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將使產業組織模式更合理、組織間關系更緊密、利益相關者行為更有效、對農業和農村資源的運用更科學,優化農業和農村資源的配置。從人力資源開發到土地資源集約,從資金資源拓展到制度資源構建,無一不關系到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分配。利益相關者利益分配的科學化、合理化是農業產業化的直接推動力。

3、利益相關者和諧共處有助于農業產業化目標的實現。1978年以后實行的農村,一家一戶的耕種方式很難持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很難擴大農業生產經營規模,而市場經濟卻在不斷發展變化,以家庭為單位的小生產滿足不了瞬息萬變的大市場的需要,如農產品結構性和區域性過剩、農產品價格持續走低、農民收入增幅回落、農業比較效益差、農民生產積極性低等。高速發展的市場經濟需要要求農業像二三產業那樣在市場主導下實現產業化經營、實現規模經營。而解決以上問題需要提高農民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加強農業企業和農戶的溝通協調,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在于合理分配利潤,減少農民利益受損,提高農業利益、農村利益。通過農業產業化經營,將農戶、農產品、農業科技、農村服務引入市場,保障和提升農業利益,從而實現農業產業化的最終目標。

三、實現利益相關者和諧共處的模式參照

1、龍頭企業帶動模式。龍頭企業帶動模式是最普遍的一種模式,該模式的主體雙方是龍頭企業與農戶,雙方主要通過合同連接。要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和諧相處必須統籌兼顧兩者利益,防止一方甚至雙方利益受損;積極探索入股分紅、合同讓利等多種形式的利益分配機制,使雙方真正成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統一體。企業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終極目標,當然農業企業也不例外,因此龍頭企業會先考慮自身利益,然后才肯向農民有限讓利。農戶在該模式中處于追隨地位,但如果其利益不斷受損,則積極性明顯下降,不愿與龍頭企業和諧相處,影響到農戶與龍頭企業的合作持續性。

2、中介組織帶動模式。中介組織帶動模式是指從事同一農業生產項目的若干農戶按照一定的章程聯合起來,組建多種形式的農戶互助合作組織,主要有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兩類形式。這類中介組織對內組織生產,對外與龍頭企業、市場等洽談,把農戶與企業、市場有效銜接。在這種模式下,經濟利益主體主要是中介組織和農戶兩方,這類組織不以盈利為目的,在提出一定的中介組織運營積累后,一部分按交易額返還給成員,剩余部分按成員入社股金進行分紅,并且以返還為主,分紅為輔。由于中介組織不以盈利為目的,少了利益驅動,所以與農戶的關系容易和諧。

3、合作經濟組織模式。合作經濟組織是一種由農民在自愿、互利、平等、互惠原則基礎上興辦的農民合作組織,主要表現形式為合作社。多數合作社是產、銷一體化,即對合作社員實行“四統一”:統一提供化肥、農藥、籽種;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防治病蟲害;統一銷售農產品。該模式的優點是有效地把農戶與市場連接起來,既保持了家庭經營的獨立性,又提高了農戶經營的規模效益;既降低了中間交易成本,又有利于農業積累機制的形成;既能提高農戶討價還價的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又有利于形成農戶利益的自我保護機制。雖然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戶之間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但是如果合作經濟組織運營成本過高,農戶分攤過多,影響農戶利益實現,農戶就會放棄加入合作組織。

4、政府調控指導模式。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發展的現實選擇,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湖南農民普遍資金積累不足、文化素質不高、抗風險能力差,過于看重眼前利益。因此,政府部門特別是基層政府必須出臺各項政策大力扶持、甚至采用行政手段、強迫命令方式來硬性推進,指導農民選項目、定品種,在不剝奪農民農業產業化主體地位的同時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制定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上來,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真正實現農業產業化。超級秘書網

四、結論

湖南是個農業大省,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無疑可以加速湖南經濟的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利益相關者是農業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的重要影響因素,正確處理好利益相關者關系,有利于保障和提升農業利益,有利于農業價值創造與農業價值實現。如何保障農戶、龍頭企業、政府、中介組織、合作經濟組織等利益相關者的和諧相處,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農業產業化帶來的經濟效益的多少;二是經濟利益的分配方式和原則。所以,首先應該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選擇更加可行的模式,以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然后,根據選擇的模式、各利益者所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等決定科學、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讓農戶勞有所得、多勞多得,讓企業也有利可圖,能夠實現長遠發展、持續盈利。只有各利益相關者利益均衡,各利益相關者才可能長久共事、和諧相處。

主要參考文獻:

[1]企業社會責任同盟.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2007回顧[報告].2008.2.

[2]李明剛.我國農業產業化契約穩定性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07.11.

[3]岳頌.農業產業化與企業的社會責任[J].北方經貿,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