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循環利用范文

時間:2024-02-19 18:00: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垃圾循環利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垃圾循環利用

篇1

“給電池一個安全的歸宿,給自己一個清潔的世界。”希望大家努力為身邊的環保事業、為美麗的環境貢獻小小的力量,積極響應我們的號召,一起加入吧。以下是為大家推薦的垃圾分類,循環利用倡議材料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垃圾分類,循環利用倡議材料一

親愛的市民朋友們:

你們一定知道我們現在使用的電池中含有大量的汞、鎘、鉛等重金屬。當我們隨手把它丟棄在垃圾桶時,它和普通垃圾混合后,在一定條件下,會慢慢地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釋放出有毒有害物質。焚燒時會污染大氣;滲入地下時污染地下水源或江河湖泊;一旦進入土壤、水源,將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造血功能,引起各種疾病,甚至可以致癌。

一粒小小的紐扣電池可以使60萬升水不能再飲用;1節普通的5號電池可以使5平方米的土壤因重金屬的污染而失去50年使用價值。然而,如果把廢電池中的重金屬加以提煉利用的話,一噸廢電池卻可以提煉出600千克的有用金屬。

市民朋友們,回收廢舊電池不僅能保護我們美麗又脆弱的環境,還能節約地球有限的能源,因此我們建議:

一、 使用充電電池,減少一次性電池的使用率;

二、 將廢舊電池放入廢電池回收箱,不隨意丟棄;

三、 發動家人、朋友和鄰居,一起參與回收廢舊電池的行動并養成習慣。 “給電池一個安全的歸宿,給自己一個清潔的世界。”希望大家努力為身邊的環保事業、為美麗的環境貢獻小小的力量,積極響應我們的號召,一起加入吧!

建議人:______

時間: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垃圾分類,循環利用倡議材料二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隨著社會的進步,電池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遙控器里的干電池,廢舊的手機電池,實驗用過的電池,計算器,玩具中的小電池……這些廢舊的電池,你會怎么處理呢?將它們丟到垃圾桶里,還是隨手扔到地上?

由于廢電池污染不像垃圾,空氣和水污染那樣可以憑感官感覺得到,它具有很大的隱蔽性,所以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我國是干電池的生產和消費大國,一年的產量達150億只,居世界第一位,消費量為70億只,平均每個中國人一年要消費5只干電池。電池中含有汞,鎘,鉛等重金屬物質,長期以來,我國在生產干電池時要加入一種有毒物質——汞或汞的化合物。汞和汞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的,科學家發現,汞具有明顯的神經毒性,此外對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也有不良影響。鉛能造成神經紊亂,腎炎等。鎘主要造成腎損傷以及骨疾——骨質疏松,軟骨癥及骨折。若把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滲出的重金屬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也許你無法想象,一粒紐扣電池可污染60萬升水,等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一節電池爛在地里,能夠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

廢電池并不是僅給人類帶來危害,它里面還蘊含著很多資源,例如,紐扣電池含有鋰,錳,銀等稀有金屬;鉛蓄電池中含有鉛;手機電池中含有鎘;另外在普通干電池中還含有鋅,銅,錳粉等資源。這些資源回收價值很高。所以回收廢舊電池是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重要途徑。

親愛的同學們,為了增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憂患意識,桂林理工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和材料學院高分子黨支部聯合組織了回收廢舊電池的活動,為此,桂林理工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和材料學院高分子黨支部建議:

一、 我們要充分認識廢舊電池的危害性,它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破壞了環境,影響農

作物生長,危機水體安全。

二、 愛護我們的環境,珍惜我們的健康,減少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危害,構建一個更和諧

的校園環境。

三、 人人都來做保護環境的宣傳者和維護者,廣泛宣傳廢舊電池的危害,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影響身邊的人。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爭當環保衛士。朋友們,攜起手來,為營造綠色和諧校園環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建議人:______

時間: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垃圾分類,循環利用倡議材料三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由于單純追求經濟增長,不重視社會發展和社會公平,忽視環境保護和能源、資源節約,我國為解決能源資源消耗過大和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問題付出了高昂的發展代價。當代世界發展的實踐表明,發展絕不僅僅是經濟的增長,而應該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應該是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可持續發展。

你們知道么?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扔出許多垃圾,它們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場,然后再送去填埋。垃圾填埋的費用是高昂的,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200元至300元人民幣。人們大量地消耗資源,大規模生產消費,又大量地產生著廢棄物。難道我們對待垃圾就束手無策了嗎?其實,辦法是有的,這就是垃圾分類。 讓我們結合實際,大家一起將垃圾分類,讓“創建和諧綠色校園”不僅是口號,更是行動!

而如今中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

學校生活中常見的可回收垃圾主要有:

廢紙:報紙、書本紙、包裝用紙、辦公用紙、廣告用紙、紙盒等;

塑料:各種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裝、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塑料杯子、礦泉水瓶等;

玻璃:玻璃瓶和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 金屬:易拉罐、鐵皮罐頭盒、牙膏皮等。

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毛巾、布包等。 不可回收垃圾包括:煙頭、果皮、菜葉、雞毛、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顏料、食品殘留物等等。 需要注意的,廢電池、日光燈管、水銀溫度計、油漆筒、藥品、化妝品等都是有毒垃圾,需要特別的處理。

根據學校現狀,現向全校師生提出以下倡議:

一、全校師員工要確立“關愛環境從自我做起”的理念,關心人類生存環境變化,強化節能減排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

二、學生個人自備垃圾袋,養成不隨手扔垃圾的習慣,校園設置兩個垃圾桶,一個用來裝不可回收垃圾,另一個用于裝可回收垃圾,實行垃圾分類投放,以便回收利用。

三、將廢紙、塑料瓶、易拉罐等進行分類回收,并作好記錄,所得經費用于班費和開展環保活動,結果作為綠色班級評比的依據之一。

四、倡導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少使用塑料袋,盡量少產生垃圾,特別是不易分解和有毒有害垃圾。

五、拒用一次性餐具――節約資源,維護環境整潔。

六、以節水、節電、節糧為榮――讓節儉美德代代傳。

垃圾分類,循環利用倡議材料四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飲料瓶、舊書、紙箱、舊衣物……這些平日里隨處可見的廢舊物品常常會被我們遺忘并棄置在一旁。如果我們能將它們利用起來,那么這些不起眼的“垃圾”又能發揮出怎樣的余熱呢?

我之所以發出倡議,是因為近年來,我親眼目睹了宜賓那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我也親眼目睹了人們逐漸開始鋪張浪費、破壞大自然等惡劣行為。特別是明明有一些廢物可以重新利用,但人類卻依然像垃圾似的把它丟在一旁。同學們,你們是否聽到了那些廢物的心聲,他們企圖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那你們卻視而不見。

我向大家發出的倡議有以下幾點:

1.我們應做到“廢物利用,從我做起”。應該完全杜絕“沒事,大自然的資源不是有很多嗎?”這種想法,盡心盡力地保護大自然。

2.我們可以巧用生活中廢棄的東西,不但既動了手,動了腦,還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例如:好看的飲料瓶,喝完飲料就扔了,多可惜呀,我們可把它剪切再裝飾一下,不就成了又好看又實用的花瓶了嗎?或許你會說:“花瓶不是隨處都買得到嗎?干嘛這么耗神地去弄那些沒用的東西?”但你如果親手并且認真去做一樣事情的話,不論結果成功與否,你都會獲得喜悅的甜蜜。

3.我們還可以公開組織這樣的活動,還可以把每年的某一天定為“廢物利用日”,把這個概念落實到每一個人身上。

雖然現在我不能號召所有的人都參與進來,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領悟到“廢物利用”的重要性。

十三億中國人們,相信只要有“信念”二字在,我們會保護好大自然!!!

垃圾分類,循環利用倡議材料五

各位領導,居民朋友們: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____大報告精神,堅持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堅持“科學發展,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自20____年8月29日起,每個月的月末的星期六將在全市開展“再生資源回收日”活動。作為全市再生資源行業的代表,北京再生資源和舊貨行業協會向全市的再生資源從業人員和企業發出倡議:

篇2

關鍵詞:循環經濟 城市 生活垃圾 應用

中圖分類號: R124.3 文獻標識碼: A

正文:

1 城市垃圾處理的原則

按照垃圾的組成物料性質分類,城市垃圾可分為有機垃圾(如廚余、果皮)、無機垃圾(磚瓦、爐灰、灰土)、廢品(如廢紙、塑料、金屬、玻璃)。城市垃圾的管理的原則是: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是貫穿于城市垃圾處理的整個過程,不僅要求在城市垃圾產生的源頭減少產量,而且在處理的末端也要求對垃圾的最終排放物減低到最少,以達到對環境造成最低的污染;資源化是要求垃圾的再利用,這樣不僅能達到物質能量的極限利用,而也達到了減量化的要求;無害化是垃圾處理的基本要求,無論用那種方法處理,都必須要達到無害排放。垃圾圍城現象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促使人們重視城市垃圾的“三化”處理,其中,資源化是對城市垃圾處理發達的歐美國家所提倡的,例如瑞典,近年來,人們逐步認識到城市垃圾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2 城市垃圾處理方法

2.1 衛生填埋

衛生填埋是將垃圾與環境的物流交換渠道加以隔離同時實施填埋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過填埋場內的厭氧消化、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將垃圾降解。衛生填埋始于 20 世紀 60 年代,現今,污泥的衛生填埋已是一項相對成熟的污泥處置方法。衛生填埋具有運行簡單、投資及運行成本低、適用性強等優點,國內城市垃圾中如有一半的垃圾填埋產沼后得到回收,則可日回收熱值為 21MJ/m3的沼氣 120 億 m3,相當于新建 33 個 100 噸規模焦化廠的產氣量,可節約標準煤 861.244 t/d。但是同時衛生填埋的占地面積大、選址困難,存在滲濾液滲漏造成二次污染風險等缺點。主要應用衛生填埋的方式處理城市垃圾的國家有美國、德國等,當前我國 90 %的城市是采用填埋的方法進行處理,衛生填埋技術的應用雖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目前沒有其他更優的方法情況下,它是不二之選。

2.2 垃圾焚燒

焚燒是以燃燒反應徹底轉化垃圾中可燃組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使垃圾減量 90 %,大大減少占地,并可利用余熱發電實現資源化。垃圾焚燒的缺點在于投資費用大、運行成本高、并且產生二噁英等微量劇毒物需采取措施控制。主要使用焚燒的方法處理垃圾的國家有日本、瑞士和丹麥,所占比例分別為 65 %、70 %和 66 %。焚燒處理垃圾的方法在我國剛剛興起,但是對于焚燒方法是否安全卻倍受爭議,這場爭議促使了政府和市民意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其實,利用焚燒處理方法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受到青睞,關鍵是人家嚴格運行、嚴格管理,在我國由于種種的原因,環保行業總是硬件設施建設好了,但在實際運行中卻出現著偷排,甚至直接排放的情況,相信人們所擔心的不是技術本身的問題,而是管理者的職業操守。

2.3 垃圾堆肥

堆肥是處理與利用垃圾的一種方法,是利用垃圾或土壤中存在的細菌、酵母菌、真菌和放線菌等微生物,使垃圾中的有機物發生生物化學反應而降解(消化),形成一種類似腐蝕質土壤的物質,用作肥料并用來改良土壤。現在,采用堆肥化處理城市生活垃圾最多的國家是荷蘭和法國。堆肥法的主要優點是:部分實現資源化,有利于生態的良性循環。其缺點是:處理周期較長,占地面積大,衛生條件差;在使用過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特別是對土壤、水體和大氣的污染;此外,堆肥產品中所含重金屬還會通過食物鏈對人畜造成危害。堆肥的垃圾處理方法在我國未得到認同,這可能是由于我國還沒有形成垃圾分類的體制,還沒有具備對垃圾進行堆肥處理的基礎條件。

通過對三種應用廣泛的垃圾處理的闡述,我們可以看出,無論用哪種方法都有它的缺點,而有些缺點會影響整個方法的應用,例如衛生填埋的滲漏液滲漏風險。因此,在垃圾處理方法選擇上,必須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選用方法。例如:土地資源豐富的,可以用衛生填埋的方法;而人們環保意識高的地區,可以嘗試進行垃圾分類,然后進行堆肥。在目前能源緊缺的情況下,如何利用垃圾,將垃圾處理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用實現垃圾資源化才是當今社會垃圾處理的主流。

3 發展循環經濟 推廣城市垃圾資源化

城市垃圾資源化主要是從能源節約和垃圾減量化的角度考慮。特別是在我國城市垃圾產量大、處理率低的情況下,實行城市垃圾的資源化,是可以實現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最好方法。根據 2010 年遠景規劃目標要求,今年城市垃圾量為 2.4 億噸,無害化處理將達到 85 %~90 %,但是目前遇到的困境是城市衛生填埋的負荷已近乎極限,焚燒的方法未得到普及,堆肥的方法更未得到認同。現今,我國城市垃圾資源化還沒有形成規模,主要存在著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未引起重視,資金投入不足、未形成產業鏈等問題,實現城市垃圾資源化,應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1)通過政府有效引導,提高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無論最終以什么方式來實現城市垃圾的資源化,垃圾分類是第一步,提高市民垃圾分類意識是第一步。我國國民的環保意識相當于發達國家,還比較低下,更勿用談垃圾分類意識,但是城市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給生活在城市的市民提高垃圾分類意識提供了硬性基礎。而市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則是提高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的催化劑,這必然帶動市民自覺地對垃圾進行分類后才廢棄。然而,市民的意識通常是當自身受到損害時,才會付諸于行動,從這個角度說,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是脆弱的,要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穩固,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垃圾分類的宣傳,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的工作,使市民感覺到他們的行動得到了社會的認同,他們才可以堅持自己的意念和行動。

(2)加大資金的投入,形成城市垃圾的產業鏈在城市垃圾中,有機垃圾占 60 %~70 %,塑料占 8 %~9 %,玻璃占 3 %~5 %,紙張占 2 %~3 %,其他(包括廢金屬制品等)占13 %~21 %。可回收的有玻璃、紙張、金屬制品等,可回收率約10 %~15 %。另外有機垃圾中以廚余與果皮居多,如果通過垃圾分類,就可以將廚余與果皮進行堆肥,這樣最終垃圾處理量將大大地降低。目前,垃圾中可回收主要是靠城市垃圾的拾荒者完成,回收只是一小部分,而由于沒有得到分類,廚余與果皮根本無法進行堆肥,且存在著市民分類好的垃圾,無處投放的尷尬局面。政府應該加大這方面的資金投入,一方面通過政策鼓勵企業對產品利用完后可回收部分進行回收,循環利用;另一方面則建立廢品回收產業,回收可回收的但企業未能回收的廢品;再者,建立垃圾分類細則,并嚴格執行,以小區為單位,推廣垃圾堆肥處理方法,形成垃圾堆肥后化肥的產業鏈,建立市場運行機制。還要打破目前垃圾處理中政企不分、壟斷經營、非市場化運作的現狀,要由原來的政府環衛部門運作轉變為市場機制企業化運作,讓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

(3)因地制宜,加強對垃圾處理設施運營者的監督經過垃圾分類后,不能用于回收或堆肥的垃圾,還是要采用衛生填埋或焚燒的方式對其進行最終的處理,各個地方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用最終的處理方法。政府部門應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對垃圾處理設施運營者加強監督,促使垃圾處理設施運行符合技術要求,并且鼓勵市民參與到監督過程,讓市民更加了解垃圾處理的過程,以取得市民的信任。

(4)完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實行城市垃圾處理規范化

我國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制定方面起步較晚,且其發展未能與現時環境問題的真實情況相一致,這就導致了環境問題的處理得不到正常化和規范化,而在城市垃圾處理的法律法規更加如此,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于城市垃圾處理的法律法規,這就造成了我國城市垃圾處理得不到明確的法律保護。完善我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根據環境問題的實際情況及時更新,是實行包括城市垃圾問題在內的環境問題規范化處理的基礎。城市化進程加快了大量廢棄物進入環境,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污染在擴大,并向農村蔓延。城市垃圾資源化,不僅可以減少垃圾對城市的污染,而且還促進循環經濟建設,維護區域生態平衡。實現城市垃圾資源化和不能資源化的垃圾進行處理的有機結合,是應對垃圾圍城的最佳方法。實現城市垃圾資源化,需要長時間去建立有效的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不懈,勇于改革創新。

4 結語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垃圾量也會不斷地增加,這種趨勢不可逆轉。解決城市垃圾圍城問題,關系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城市生態環境,關系到廣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因此,無論是政府還是個人,都應該在這個問題上做好屬于自己的工作:按照垃圾分類的方法將垃圾分好類,進行資源化;加大資金投入,形成垃圾資源化產業鏈;垃圾循環利用,最終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及無害化。

參考文獻

篇3

1 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建筑廢棄物數量較多,但綜合利用率較低。建筑廢棄物多以填埋、焚燒等傳統方式進行處理,這不僅占用了土地資源,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事實上,很多建筑廢棄物都具備了二次資源潛力。通過回收、處理、再利用,在滿足環保需求的同時,也可為建筑行業創造出二次經濟效益[1]。相關研究表明,超過90%的建筑廢棄物通過轉化技術,均可生成再生資源。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將是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性趨勢,歐美等發達國家在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而我國在這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應給予重視。

2 建筑廢棄物的危害性分析

建筑廢棄物具備了廣泛性、模糊性、滯后性的特征,正是由于上述特點導致忽視了其管理,使其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破壞,具體危害如下所示[2]:

2.1 水環境污染

建筑廢棄物在堆放或填埋過程中,會受到雨水、地表水或地下水沖刷作用而滲出污水,會對地下水或地表水造成較為嚴重的污染。這些污水當中存在大量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元素,若未得到有效處理,排入河流當中,甚至會影響到生活用水質量。

2.2 大氣污染

建筑廢棄物堆放時,會受到環境作用,導致部分有機物分解產生毒害性氣體,部分建筑廢棄物甚至會發出惡臭味。另外,建筑廢棄物還會產生粉塵,會影響空氣質量。

2.3 占用土地資源

建筑廢棄物會占據大量土地資源,并會給土壤環境帶來破壞作用,改變土質,影響植物生長。

3 建筑廢棄物循環利用理念分析

建筑廢棄物循環利用理念與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相關需求不謀而合。建筑廢棄物循環利用是循環經濟的重要體現,與直接填埋、焚燒處理相比,循環利用可做到“再利用,在循環,減量化。”通過循環利用,可對建筑垃圾進行分流,避免了建筑垃圾帶來的二次污染。除末端回收利用外,控制源頭也是建筑廢棄物循環利用過程中重要的環節。例如,選擇性拆除便是一種有效的源頭控制技術[3]。通過利用該技術可讓部分建筑物料如木框架、金屬部件等保持原狀,以獲取直接利用資源。同時,在建筑物拆除期間,會先對有害組件進行預處理,避免有害組件與其他物料混淆,從而為相關資源后續利用提供較好的條件。不同類型的建筑廢棄物,可進行分類回收利用。例如,廢棄金屬可回爐進行熔煉,得到二次產品;廢棄玻璃可作為玻璃纖維加工的原材料;廢棄木料則可用作制造刨花板、纖維板等;部分惰性組分物料經過加工處理后,可將其轉變為基礎填料、再生骨料等。總之,建筑廢棄物并不是單純的垃圾,通過回收循環利用,可使其產生新的價值,實現“變廢為寶”。

4 建筑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策略分析

4.1 企業內部循環利用

建筑企業對廢棄物進行內部循環利用,可為企業帶來潛在效益。從企業發展層面來看,企業所追求的是經濟效益最大化,循環利用與之并不違背。當然,建筑企業要實現廢棄物內部循環利用,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但所產出的效益卻是巨大的。部分傳統建筑材料完全可以直接循環利用,如木材、磚瓦等,通過適當篩選便可獲取二次利用價值。當然,在篩選過程中,應重視這些材料的質量控制,避免其影響整體建筑質量。相對于木材、磚瓦而言,混凝土在現代建筑施工中用量更大,且質量不易降低。通過循環使用混凝土,可為建筑企業節約大量成本,從而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4.2 加強建筑廢物宏觀管理

從宏觀上來看,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將建筑廢棄物資源化視為一項政府行為,并對相關管理制度、法律法規等進行完善,用以引導建筑行業,并約束建筑企業行為[4]。同時,要求建筑企業本身應具備資源化利用能力或讓其借助第三方機構對建筑廢棄物進行資源處理,以促進建筑廢物管理規范化。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回收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對廢棄物進行有效分類是其循環利用的基礎,對此應該進行重點建設。另外,政府部門可采取經濟制約的方式對建筑廢棄物排放進行約束,并起到督促性作用。根據建筑廢棄物收集、運輸、處理成本及項目盈利等內容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和收費辦法[5]。所獲取的費用用于建筑廢棄物處理。地方建筑廢棄物處理費用應當設立專戶,所獲取的專款用于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建設。收費主體由政府向建筑廢棄物處理企業手中轉移,改變現行的政企合一的收費體制。為了讓經營者與排放者雙方利益達到平衡,可由政府來制定收費政策、收費價格以及收費機制。通過合理收費,可激發建筑企業減少排放量的積極性。同時,還可將增加收取的費用補貼到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上來,使建筑垃圾產業化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4.3 加強建筑可循環材料研發

為了進一步促進建筑廢氣物循環再利用,并實現高度循環利用,應加強建筑可循環材料研發,從根本上為建筑廢棄物循環利用提供支持。通過對建筑材料進行創新,使其在保證功能屬性的前提下,具備更好的循環利用性,提升其潛在應用價值。建筑施工過程中,在保證建筑產品質量的情況下,應優先選擇可循環建筑材料。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應該加大建筑可循環材料市場推廣,使其逐漸普及,為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奠定基礎,讓建筑產品對環境、生態具有更好的親和性,達到節約材料、能源,降低生態環境污染的目的。

4.4 構建建筑廢棄物信息管理平臺

根據建筑廢棄物的全壽命周期過程,構建出系統化的信息管理平臺,其中包含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信息平臺與企業內部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以相關政策為引導,鼓勵建筑企業及建筑廢棄物處理企業參與到平臺建設中,并加強彼此間的合作,以形成企業戰略伙伴。平臺由行業協會管理。通過對相關信息資源進行整合,以便于行政監管,并為建筑企業提供有效的咨詢服務。借助該信息平臺,還可推廣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相關知識。以政府部門為主導,與行業協會及媒體機構進行合作,定期開展宣傳教育活動,讓人們都認識到建筑廢棄物是一種良好的再生資源,以提升群眾的環保意識。同時,借助平臺宣傳并推廣建筑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為更多的建筑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服務,讓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取得成效性。

篇4

就現階段而言,我國每年都要進行50億t以上的建筑材料資源的消耗。而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進行超出2.3億t的標準煤的消耗,并進行大量的有害氣體和粉塵的排放。但是,即使如此,我國的建筑行業也仍然面臨著材料資源短缺、材料循環利用率低以及大量建筑垃圾的處理等多方面的問題。而這些建筑垃圾,都是由大量的磚塊、混凝土、木材和廢金屬材料等廢棄的建筑材料所組成的,所以造成了建筑材料的大量浪費。而使這些廢棄物變成可循環利用的資源,可以使大量的建設資金和材料資源得到節省,并降低建筑工程施工對環境帶來的危害。此外,進行一些新型可循環材料的使用,也可以使建筑具有綠色和環保的特征,進而促進建筑行業取得新的發展。因此,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建筑材料資源的可循環利用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現階段建筑材料資源可循環利用的情況

2.1國內外情況

近年來,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對建筑材料資源的可循環利用問題進行了研究。從國外的研究情況來看,歐美等國家都是由政府主導,并且在投資者和開發商共同參與的情況下,進行建筑材料資源的可循環利用的。所以,國外社會對建筑資源的可循環利用問題的認識較為統一,從而導致了很多新建筑的施工建設都進行了循環再利用材料的使用。例如,西班牙新建筑就進行了鋼結構和可拆卸的裝配式材料的使用,從而使得舊建筑材料拆卸過程中廢棄物過多的問題得到了解決。而從國內的研究情況來看,雖然國內的相關部門也逐漸關注起了建筑材料資源的循環利用問題,將一些廢棄建筑材料應用在園林鋪路方面。但是,相較于國外而言,國內有關建筑材料資源循環利用的實踐設計,都是由藝術家和開發商來主導的,進而很難使各方面力量達成共識。因此,國內利用較為成熟的技術和設計方法進行建筑材料資源循環利用的案例極為罕見,也沒有突出的代表作品。

2.2新舊建筑材料的可循環利用情況

在舊建筑材料的可循環利用方面,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進行了實踐。在國外,由于比較注重歷史文化,所以在保持建筑原貌的基礎上,采用了靈活的設計手法進行舊建筑材料的可循環利用。而在國內,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進行舊建筑的整體保留和功能置換。而在新型可循環利用材料的應用上,國內在進行臨時建筑搭建時,則進行了預制可拆卸鋼結構材料的使用。但是總的來說,雖然有關新型可循環利用材料的開發和研究比較多,然而目前可以利用的新型可循環利用材料仍然存在著品種單一的問題。

3建筑材料資源的可循環利用的方法

3.1傳統建筑材料的再利用

目前來看,傳統的建筑材料種類較多,主要包含了燒制品、沙石、灰、混凝土、木材等多種材料。而在進行建筑的拆除時,將產生大量的磚頭、混凝土廢塊、木材和金屬廢料等多種廢棄物。而將這些傳統建筑材料進行再一次的利用,就可以減少這些建筑垃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首先,施工單位拆卸過程中可以進行磚頭等燒制品的收集,并將這些材料用于建設社區周圍的圍墻,從而進行舊材料的再利用。其次,德國已經進行了新型混凝土循環再利用技術的研究,而利用該技術就可以使保留下來的混凝土板材得到再次的利用。再者,施工單位也可以進行木材的回收,而回收的木材既可以用來進行家具的制作,也可以用在建筑裝修方面。比如在日本的藝術博物館設計中,設計師就進行了大量舊木材的使用,并使這些舊木材成為了博物館的生動要素。總之,為了解決傳統建筑材料的可循環利用問題,相關單位應該不斷的進行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研究。

3.2新型可循環材料的運用

由于廢棄建筑材料并不能被充分循環利用,所以建筑材料的可循環利用問題并不能得到徹底的解決。所以,人們還要致力于新型可循環材料的開發和應用方面。就目前來看,鋁是可以進行高循環利用的新型建材,因為其在循環利用的過程中具有塑形快速和循環率較高的特點。相比較而言,玻璃的循環再利用可節省的能耗只有5%,而鋁材的循環再利用可以節省95%的能耗。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建筑材料循環利用的時候,人們要注意到材料的循環利用是否會造成更多的能源被浪費。因為,進行建筑材料資源的循環利用的目的就是避免材料遭到浪費的同時,使建筑建設中的能源消耗有所減小。所以,在進行新型可循環材料的開發和運用時,要進行材料耗能情況、循環率、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

3.3廢棄物材料的循環利用

為了進行建筑材料資源的可循環利用,建筑設計師可以直接運用生活中的廢棄物進行建筑的設計,從而使建筑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就目前而言,利用廢棄物進行建筑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的行為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流行起來,并獲得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比如,國外的一些建筑已經開始使用廢棄的集裝箱進行建筑的建設,從而使建筑具有一定的個性化特點,并使人們進行建筑的參觀。而在這種情況下,建筑的美觀性和多樣性得以增加的同時,建筑材料的保護和再利用工作也得以順利進行。所以,我國應該積極的進行這種思想的學習,加大廢棄物材料循環利用的力度,進而使廢棄物成為建設新型房屋的可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

3.4法制建設的加強

想要進行建筑材料資源的可循環利用,除了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發,政府還應該通過加強法制建設來進行自身行政職能的發揮。因為,只有在政府的帶領下,社會各界才能積極的進行配合,進而使建筑材料資源循環利用的問題得以解決。所以,我國政府應該積極的向西方國家學習,加強國內的法制建設,使建筑材料的可循環利用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4結語

篇5

用餐完畢,戴維斯招呼我們坐到沙發上喝茶,戴維斯的女友杰西卡則忙著收拾餐桌。不經意間,我注意到杰西卡將羊骨頭、魚骨頭和剩菜裝進了垃圾袋,扎緊袋口后便塞進冰箱的冷藏柜。而寬敞的冷藏柜里,還整整齊齊地擺放著新鮮的蔬菜、水果。

澳大利亞是個富裕國家。雖然近期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澳大利亞居民資產有所縮水,但日子過得再怎么艱苦,也不至于淪落到吃殘羹冷炙的地步吧。我心里這樣想著,嘴上卻無意識地把這話說了出來。等我意識到的時候,戴維斯已經反應過來,愣愣地看著我。尷尬之余,我趕緊向他賠禮道歉。

戴維斯并沒有責怪我,他表示,這些垃圾是要扔掉的,現在只是暫時存放在冰箱里。在澳大利亞,城市居民是要支付垃圾清理費的,居民將自家的生活垃圾分成可循環利用垃圾和不可循環利用垃圾,分別裝進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后放在家門口,專業的保潔公司就會定時派垃圾車前來回收。但是,垃圾車每星期只來一次,且時間都是固定的,比如規定是星期一上午來收垃圾的,如果錯過了這次機會,那就只能等下星期一了。垃圾車有固定的作業路線和日程安排,因此各個街區的垃圾回收時間都是錯開的。如果將垃圾放在門口的話,容易滋生蚊蠅,不僅破壞了市容環境,還會傳播病菌。12月的澳大利亞正處于夏季,垃圾長時間放在家里的話會腐爛發臭,所以大家只好把容易變質的剩飯剩菜裝袋后放入冰箱,一直等到垃圾回收的日子才取出來放在家門口。

篇6

關鍵詞:建筑垃圾資源化;循環經濟;源頭消減(reduce);再利用(reuse);資源化(resource)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帶來了自然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等嚴重問題。為了實現經濟和環境的均衡、可持續性發展,循環經濟模式下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對策研究已經迫在眉睫。2008年出臺的《循環經濟促進法》對循環經濟定義為:“在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進行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活動的總稱。”這里提到的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就是循環經濟的3r原則。3r原則應用到建筑垃圾的整個生產循環周期,就可以大大減少建筑經濟活動對環境的有害影響,還可以保持建筑行業和國民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我國建筑垃圾的處理現狀及問題探析

1、 建筑垃圾產生途徑

建筑垃圾是指構造物在新建、改建、擴建和拆毀活動中產生的廢棄物。根據產生源頭不同,建筑垃圾可分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毀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是由磚、石頭、舊混凝土、木材、塑料、石膏、灰漿、鋼鐵、廢鐵塑料、玻璃、紡織品、橡膠和瀝青等構成的。

根據我國目前建筑垃圾的再利用性質來看,上述建筑垃圾可以分為直接利用型、再利用型和不可再利用型三種。直接利用型,主要是指從垃圾中清理出來并且可直接重復使用的磚、石頭、木料等;再利用型也就是轉化利用,將剩余的鋼筋頭、鐵絲、碎磚石頭等轉化為其他用途;不可利用型就是指油漆、碎玻璃、橡膠、石膏等必須經過垃圾資源化企業進行技術處理和再加工。

2、 我國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處理現狀

(1)我國建筑垃圾的初級利用是渣土碎石的工程回填和綠化回填,問題是開工以后填埋的建筑垃圾再利用就非常困難了。

利用拆除工程中產生的磚、石、混凝土等廢料代替塘渣,來進行場地和基地處理是比較通常的做法。比起傳統的使用土石來說,渣土碎石的回填既解決了拆除、改建中產生的建筑垃圾處理問題,又可以節省了作為塘渣使用的土石。可是問題在于,這些填埋掉的建筑垃圾在工程正式開工后,會被再度清除,并且因其與工地的泥土混合在一起,所以只能作為建筑垃圾外運。而這樣產生的建筑垃圾就沒有再利用的機會了。

(2)我國建筑垃圾的中級利用是利用回收廢棄混凝土制作墻體材料和集料,問題是上述建筑垃圾再利用商品的市場接受度不高。

2002年上海成立了國內最大的建筑垃圾制磚廠,利用建筑垃圾制造新型墻材。浙江省的杭州富麗華建材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利用廢渣、廢料生產新型墻材的環保節能型企業。問題是與傳統墻材相比,新型墻材的制作成本并不低,導致推廣制作方面可行性降低。最重要的是,大部分新型砌墻材料在強度變化規律性、耐久性等某些物理和力學指標上還是略遜于傳統的建筑材料,因此,它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率還是比較低的。

將建筑過程中產生的廢渣、碎塊回收粉碎以后,作為混凝土骨料,用于砌筑砂漿、內墻和頂棚抹灰、細石混凝土的樓地面和混凝土的墊層。這個在新建筑產品的施工過程中再利用率頗高,問題是缺乏對建筑垃圾的進一步的有效技術處理。尤其是建筑垃圾做混凝土骨料必需破碎、篩分級、清洗、堆存,該骨料收集和制作需要耗費一定的機械設備、技術和工藝,不是每個工地都擁有的。

(3)相對高級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是諸如河北的公專新業科技服務總公司研究開發的“用建筑垃圾夯擴超短異型樁施工技術”,利用碎磚石、廢鋼渣、碎石等填料經過重錘夯擴后制作成擴大頭的鋼筋混凝土短樁,同時配套減振、隔振技術,可以擴大樁端的面積,擠密地基。

(4)相比較拆除工程,建筑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狀況相對比較好,尤其是框架結構階段的工程。根據調研,在建筑過程的框架階段中產生的可以廢物回收的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率是很高的。

“單純從企業的角度出發,許多最經濟和最有利可圖的回收方法已經被仔細挑選過了”。問題在于:不能回收、篩選的磚、石、混凝土混合物,以及舊模板、廢塑料、碎玻璃,油漆零料等建筑垃圾究竟如何處理?目前,這些建筑垃圾的處理方法還僅僅是簡單的未加處理的填埋。

二、基于3r原則的建筑垃圾循環

經濟模式

基于上述對我國建筑垃圾產生和循環利用現狀的分析,我們從3r原則出發,來分析建立適合我國建筑垃圾循環經濟模式和問題對策。

1、建筑垃圾循環經濟模式

圖1中國建筑垃圾循環利用模式

2、減量化(reduce)建筑垃圾源頭消減策略

減量化對策主要有以下幾點:實施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設定建筑垃圾排污權的總量控制和建立建筑垃圾排污權的交易機制、完善相關法制法規的配套。

首先,需要對建筑產品采取全周期過程的管理模式,改變以往的建筑材料—建筑物—建筑垃圾的直線型模式,形成建筑材料—建筑物—建筑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的建筑物生產管理模式。從建筑設計階段的工程設計到建筑、建材設備采購各個環節都必須減少材料的無故浪費。同時,還要考慮到建筑物維修、更換和拆除階段垃圾的排放量,最低限度地減少不可再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的使用。其次,加強施工過程中的組織管理,保證施工質量,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和維修、維護費用,以達到全社會建筑垃圾排放總量的消減。

一方面,有必要制定建筑垃圾排放監測和評估指標,制定建筑企業建筑垃圾排放的指標和不可再生資源消耗指標,強化建筑企業管理者和地方政府的責任。完善法規和政策體系,制定獎懲制度,提供標準衡量指標,由建筑行業和企業自行實施自己的建筑垃圾減量工作。

最后,為提高建筑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減少建筑垃圾的排放,還需要認識到市場機制的重要性,只有建立一個政府行政管理方法和市場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機制才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綜合的行政管理和市場調節機制在國外的環境污染治理問題上已得到較為廣泛和成功的使用。 3、再利用(reuse)建筑垃圾效率提升策略

建筑垃圾的直接和間接再利用率提升的對策:施工全過程精細化管理、建筑垃圾移動處理篩選設備的配備等。

前文提到相對于拆毀建筑來講,在新建建筑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狀況相對較好。而在新建建筑過程中,相對于裝修、安裝階段,框架結構階段所產生的建筑垃圾再利用率相對比較高。原因是框架結構入駐的工程承包商只有一家,易于管理。建筑垃圾中許多廢棄物經過分類、分揀、剔除和粉碎后,大多數可以再利用或者回收。在后期安裝、裝修階段產生大量建筑垃圾,主要是因為管理混亂、建筑垃圾二次污染而產生的。所以,施工全過程的精細化管理是施工過程中提高建筑垃圾再利用率的關鍵,熟悉圖紙、熟悉建筑施工過程中垃圾構成比例和數量、針對施工項目進行建筑垃圾的分類、篩選和堆放的管理。行業內企業應做到施工精細管理觀念人本化、垃圾管理工作流程程序化、建筑垃圾排放監控手段數據化,才能切實建立起提高建筑施工全過程垃圾再利用率的長效機制。

另外,建筑垃圾移動處理篩選設備的配置也是提高再利用率的對策之一。河南人大代表郭靖華在2010年年初人代會上就提出了相關提案,建議為了提高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水平,必須加強技術研發投入,對拆除下來的廢舊混凝土進行現場破碎,分別加工成商品混凝土骨料、建筑砌塊集料、道路填鋪料等不同用途的再生集料。這種處理方式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廢舊混凝土的利用效率,減少多次運輸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費用支出,更可使加工后的建筑垃圾成為商品,實現一舉多得的經濟、社會效益。

4、資源化(resource)建筑垃圾的技術研發和推廣

建筑垃圾再加工商品的技術研發和推廣對策包括: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建筑垃圾的收集、運輸和再加工(成本和技術),企業營運模式探索,建筑垃圾再利用商品推廣和產品規模化等。

從經濟的角度看,如果當地建筑垃圾處理、填埋費用低于建筑垃圾運往建筑垃圾處理廠的運輸費用,建筑原材料的價格低于再生材料價格,對于建筑垃圾再生產企業來說,根本無利可圖。可是,建筑垃圾的循環利用和資源化帶來的公眾或者社會效益是巨大的。因此,實施建筑垃圾資源化一般需要政府介入,為建筑垃圾收集、運輸企業制定相應的減免稅收和其它政策性的扶持。政府邀請行業內企業、主管部門、消費者和環境組織的代表參與政策制定,靈活使用稅收杠桿,除了“誰污染誰付費”外,可以根據廢棄物的種類和數量實施“差別稅率“,降低廢棄物的最終處理量,從而促進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

另一方面,需要促進開發和研究建筑垃圾的資源化技術,政府

部門應盡快以企業為主體研發并解決在建設垃圾處理等方面存在的技術問題。

綜上所述,如果想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建筑垃圾的消減、再利用和資源化,其關鍵在于全社會的重視和聯動機制。政府作為職能部門,需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合理利用行政管理手段和市場力量來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資金參與建筑垃圾再生產。而建筑行業及企業需要針對建筑項目建立科學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增強環境保護、資源消減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建議針對每一個建筑項目進行拆毀建筑垃圾和新建建筑垃圾的模擬預算、預測軟件以及信息管理,以科學技術的進步來推動建筑垃圾循環經濟的發展。(作者單位: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浩、王洪黎、熊寶成、陳濤、陳柱,從目前建筑垃圾資源化現狀看我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對策,農村經濟與科技,2010年第21卷

[2]陳燕,城市化過程中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現代城市,2011年11卷第3期

篇7

1.法律措施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發展循環經濟,并制定出相關法律的國家.上個世紀70年代,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導致垃圾的大量排放,使垃圾的處理問題日益突出.1972年,德國聯邦政府頒布了《聯邦廢物管理法》,將各種廢物的收集和處置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該項法律的頒布改變了西德人的生活習慣,一般生活垃圾,塑料容器以及紙類等開始被分門別類地回收。隨著西德公眾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1986年聯邦政府制定了“避免產生廢物、廢物再利用及安全處理原則”,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對廢物的認識從“怎樣處理”上升到了“怎樣避免產生”的高度。德國循環經濟理念的導人體現在1991年頒布的包裝廢物管理條例》中,該條例根據“污染者負擔原則”,明確了商品生產和流通業對包裝廢物回收和循環利用的義務。

1992年德國通過了(限制廢車條例》,規定汽車制造商有義務回收廢舊車;1994年頒布了(循環經濟與廢物清除法》,后經過數次修改,于1996年10月以((循環經濟·廢物管理法》正式生效。該法使世界環境保護運動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即由過去的末端治理轉向全過程控制;提出“本法律的目的是促進循環經濟,保護自然資源,確保廢物按有利于環境的方式進行清除”;確立了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要求,即任何生產過程首先要盡量避免或減少廢物的產生,對于無法避免而產生的廢物,包括生活垃圾和廢紙、舊電池、舊汽車等,要求盡量采取循環利用的措施,以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規定了產品制造者在產品生命周期管理過程中的責任,對于某些特定的產品,只有明確了回收的可能性后,才允許投放市場。

日本是循環經濟立法最全面的國家,也是國際上較早建立循環經濟法律體系的發達國家之一。其所有的相關法律文件,集中體現為“三個要素、一個目標”,即減少廢物,舊物品再使用,資源再利用,最終實現資源循環型社會的目標。日本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比較健全,可以分成三個層面,基礎層面是《推進形成循環型社會基本法》;第二層面是《廢物處理法》和《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這兩部綜合性法律;第三層面是(《容器包裝再利用法》、((家用電器再利用法》、建筑材料循環利用法》、食品循環再利用法》及((綠色采購法》五部專業性法規。1991年制訂的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完善了汽車及家電循環利用的判定標準以及事先評估、信息交流等體系。1993年頒布的環境基本法》中增加了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循環利用等內容,并將此作為國民的義務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

1994年政府又根據該基本法制定了(環境基本計劃》,決定將建設循環型社會作為環境政策的長期目標之一來實施,并把實現低環境負荷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社會體系作為目標。日本把2000年定義為“循環型社會元年”,不僅新制訂了基于“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推進形成循環型社會基本法》、((建筑材料循環利用法》、《食品循環再利用法》、《綠色采購法》,還修訂了《再生資源利用促進法))并更名為《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I修訂了1970年制定的(《廢物處理法》,加強了控制廢物產生和不正當處理的措施.?,002年制定了《汽車循環利用法》,在此基礎上,又于2003年3月制定了建設循環型社會的長期指導方針《推進形成循環型社會基本計劃》。

2.}濟指施

稅收創度。日本的“再循環利用設備特別補償辦法”規定:對廢紙和廢飲料瓶類制品再商品化設備制造業、生態水泥制造設備、廢家電再生處理設備除按一般規定給予退稅之外,還按商品價格的25%進行特別退稅。對廢塑料制品再商品化設備制造業、建筑廢物再生處理裝置、廢木材破碎及再生處理裝置,除按一般規定給予退稅之外,還按商品價格的14%進行特別退稅。美國亞利桑納州規定,企業分期付款購買再生資源及環保設施可減稅(銷售稅)10%;在美國康奈狄克州,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除可獲得低息風險資本小額商業貸款以外,州級企業所得稅、設備銷售稅及財產稅也可相應減免.荷蘭政府的目標是在10年內把全國廢物產生量減少90%,其措施除了提高公民的環境意識外,對產生廢物的人和企業都要征稅,采用清潔生產或建立污染控制設備的企業,其投資可按1年折舊(通常折舊期限為10年).丹麥率先實行了“綠色稅”制度,對生產原材料征收材料稅以促進少用原生材料、多利用再生資源。德國已經開始征收生態稅,對除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外的能源都要征收生態稅,間接產品也不例外,例如1升汽油的價格為1.7馬克,再加6芬尼的生態稅。

共瓜側度。美國于1995年設立了“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對那些把綠色化學原理與化學品的設計、制造、使用相結合的突出化學技術進行獎勵,充分體現了美國對環境保護方面創新性工業研究成果的重視。日本的許多城市實行了資源回收獎勵制度,對社區、學校集體回收舊報紙、舊包裝箱的行為給予一定的獎勵,以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回收可再利用的資源。近年來,歐洲不少城市采取了付費交投包裝廢物的辦法,這是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辦事,受環境意識和經濟利益的雙重驅使,許多消費者樂于這樣做。

綠色采勸翻度。日本的《綠色采購法》規定,國家機關必須率先采購環境負荷小的產品。其目的是通過不斷擴大對環保產品的需求來提高資源再生產品企業的知名度,以促進企業擴大生產量,降低成本、降低價格、最終形成資源再生產品的良性循環。現在日本各行政機關紛紛制定了綠色采購方針,有166種物品被定為政府優先選擇購買物品,其中以100%廢紙為原料、白色度不足70%的復印紙被定為最優先購買物品,到2001年,政府特定購買物品的采購比例已達到了92.6%。美國各州也陸續制定了再生資源產品政府優先購買的有關政策法規,通過行政干預各級政府的購買行為,促進政府優先采購再生資源產品,同時規定審計機關有權對政府各部門購買再生產品情況進行檢查,對未能按規定購買的行為將處以罰金。

收費側度。日本頒布的《家用電器再利用法》規定,制造商和進口商對制造、進口的家用電器有回收、再商品化的義務,并規定了4種廢舊家電的處理費,其中每臺電冰箱為4600日元,每臺空調器為3500日元,每臺洗衣機為2400日元。生活垃圾收費是減少城市生活垃圾數量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對每袋生活垃圾的收費增加1.5美元,城市垃圾總量可減少18%.現在,日本的3250個市、區、村中收取生活垃圾處理費的為2535個,收取工業廢物處理費的為2833個,有效改善了日本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德國的《包裝廢物管理條例》頒布以后,從1991年到1995年,制造商們為了減少處理包裝廢物所付的費用,紛紛將包裝減少到最低限度,全國包裝廢物的總產生量減少了12%01991年,德國成立了進行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的DSD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在1997年的包裝廢物回收率為89%,循環利用率高達86%。相當于從每一個德國公民手中回收廢物73.7公斤。循環經濟使德國在GDP增長兩倍的情況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了近75%0

3.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主要包括理念的確立、研究人員的培養、各類人群的教育等。生態環境理念的確立和帶有創新意識的專業人才培養是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近幾年來,日本政府積極開展對基礎研究人員的培養和教育,促成各學術團體和研究型機構業務的開展,并從科學技術研究基金中撥出專項基金鼓勵科研機構進行廢物處理及3R化應用技術的開發研究。

各類人群的宣傳教育重點是充分發揮社團法人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的作用,通過廣泛的宜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和生態環境意識,改變傳統的消費觀念,推動綠色消費的進行。從20世紀60年代的環境運動到21世紀的循環經濟,世界上的環境與發展政策已經經歷了三個歷祖第一是以政府命令為主導,通過行政手段的方式來實現污染控制;第二是基于市場手段的經濟刺激作用,注重發揮企業的主觀能動性和技術創造力來實現廢物的處憊第三是在進一步完善政府和企業作用的基礎上要求實行信息公開,其實質是實現了公眾監督和全社會共同努力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生態文明思想。

日本特別注重公眾的參與。1998年筆者曾在大宮市參加過一次由非政府組織發起,東京大學小林教授做的市民環境家計薄講座。講座強調了家庭參與環境保護和資源再利用禽要做到的幾個方面:有計劃的購買食品,在食品有效期內用完,適量烹飪,不剩飯。自備購物袋,利用簡易包裝,購買簡易包裝產品;協助地方公共團體和商店、回收團體進行資源性廢物的分類回收,爭取每人每天從家庭排放的垃圾且比上一年度減少15%。名古屋市的非政府組織還發動市民開展義務收集公共垃圾活動,并發放介紹垃圾分類處理和再生利用的宣傳小冊子,鼓勵市民積極參與廢舊資源回收和垃圾減量工作。gwyoo

加拿大蒙特利爾市特別注重將正確處理垃圾的知識納人各級學校教育中,從學生抓起,讓每個人從小就充分意識到正確處理垃圾的重要性。作為一個移民城市,蒙特利爾市特別注意制作多國文字并適應不同階層人員的宣傳材料。所制作的宣傳品既有趣味性,又有持久性,宣傳品的載體形式多樣,使人每天看得見記得住。

4.技術措施

循環經濟主要是通過采用高新技術引導各行業推廣3R技術、清潔生產和廢物資源化。日本北九州市的生態型城市建設所取得的顯著效果得益于3R化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短短的二十幾年時間,通過高新技術引導產業結構的調整,實施清潔生產運動,在經濟活動的源頭就注意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從而更有效地實現了經濟利潤和環境改善的雙重目標。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四年后不僅減少了84%的污染物排放,還取得了2125億日元的經濟效益。現在北九州市不僅摘掉了聞名于世的重污染工業區的帽子,而且城市的工業生產總值增長了6倍。

日本東京電力株式會社和財團法人千葉縣都市公社聯合在千葉縣的幕張新都心高新技術開發區投資約69億日元,建成了地表水水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并于1990年4月開始投人使用。該技術利用污水處理廠排水水溫夏季約為250C、冬季約為17℃且比較穩定的特點,將污水處理廠排水中蓄積的熱能通過蓄熱式熱泵系統為49萬平方米的區域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空調源。在每年提供1290億大卡熱量、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同時,減排了6800噸二氧化碳、2.9噸氮氧化物。作為一種高效節能、符合循環經濟3R原則并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的熱泵空調技術在建設日本的循環型社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環境產業化”提供了一種新型的綠色高新技術支持。

5.市場措施

市場措施主要是通過健全可循環利用資源的交換、收集及回收利用市場來完成。日本的廢物交換情報網絡系統非常發達。在日本既有社團法人機構的“循環經濟研究會”每周定期發表有關循環經濟方面的信息,同時各地的有關部門也相繼建立起廢物交換情報網絡系統,日本的各市區村幾乎都有專門發行二手貨信息的報紙及時向市民信息并組織舊貨調劑交易,以利于市民進行資源循環再利用。這樣的社會中介機構可以使市民、企業、政府形成一體,通過溝通信息、調劑余缺,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篇8

關鍵詞:循環型社會;低碳經濟;物質流動指標;努力指數。

構建循環型社會的理念已經深深的根植于日本個人、企業和社團的思想理念和行為方式之中。在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也曾面臨經濟高速增長,生態快速惡化的問題。基于規模生產和大量消費的日本傳統社會,每年產生4.7億噸廢棄物,碳生產排放和消費排放居高不下,城市為大量的廢棄物所包圍,最終使得環境保護成為空談,生態退化和氣候變化為日本社會發展敲響警鐘。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應對環境和氣候變化,從1967年的《公害對策基本法》、1972年的《自然環境保全法》、1993年的《環境基本法》到2000年的《循環型社會推進基本法》,實現了從公害對策管理向環境負荷管理的轉變。《循環型社會推進基本法》在日本構建循環型社會法律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除基本法之外還有兩部綜合性的法律《廢棄物處理法》、《再生資源促進法》以及《容器包裝品的分類回收及再商品化促進法》、《特定家用電器的再商品化促進法》、《建筑廢材再資源化法》等單項法。在基本法基礎上,日本政府先后提出構建循環型社會第一和第二基本計劃,明確發展循環型社會操作目標和政策措施,在較短時間內凝聚了社會共識,并取得一定效果。為了推動循環型社會建立,第一基本計劃中提出了物質流動指標(MaterialFlow Indicators)和努力指數(Effort Indices),并基于指標、指數的監測結果確定了具體實施目標。第二基本計劃考慮了資源減少、全球變暖等環境問題以及社會經濟形勢的新變化,吸取了國際組織、產業界的意見,以2015年為目標期,增加了部分反映環境和氣候變化新要求的指標,致力于構建物質循環型社會(Sound Material-Cycle Society)、低碳社會(Low Carbon Society),實現與自然和諧相處(Societyin Harmony with Nature)。

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增長期,城鎮化速度保持了較高水平。“十一五”期間年均GDP增長率達到10.5%,1978-2000年城鎮化率年均增長約1.1857%,即每年城鎮約增加1574.6萬人。2008年底,中國城鎮化率水平已達到45.7%。按照2000年以來的速度,采用線性趨勢外推法,2029年中國城鎮化率會達到70%,在這一過程中,城鎮人口將增加3.3億人。由于城鄉資源能源消耗存在差異,僅城鎮化一項,給中國帶來巨大的資源能源和環境方面的壓力。按照2008年數據計算,每年1574.6萬人進入城市,全社會生活能耗會增加247.8萬tce,全社會生活用水量增加約6.49億立方米。在CO2排放量方面,按照世界能源署(IEA)測算,1990到2007年,中國CO2排放量增加了170.6%,2007年CO2排放量60.7億噸,約占全球CO2排放量的21%,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我國城鎮生活垃圾高達1.47億噸,由于人多地少,全國范圍很多地方出現了垃圾圍城現象,各種社會矛盾也相伴而生。一些地方對循環經濟實施方法的理解有偏差,焚燒沒有經過正確分類的垃圾,對環境造成損害,引發社會公共事件。

在此背景下,本文簡述日本構建循環型社會的特色指標和實施目標,并與中國相關指標、目標進行對比。對于中國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各地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實現從循環經濟向循環型社會的整體跨越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日本構建循環型社會的指標分析。

日本《循環型社會推進基本法》將循環型社會定義為:通過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費、防止或減少廢物產生,促進產品適當的循環利用,妥善處理不可循環利用的資源,最大程度減少環境負荷的社會。最大限度減少廢棄物的產生,一方面要防止原材料成為廢棄物,即要提高資源的生產率,另一方面要減少產品向廢棄物的轉化,主要通過盡可能延長產品使用壽命來實現。循環利用包括再使用(reuse),再生利用(reclamation)和熱回收(heat recovery)。該基本法明確要求從技術和經濟性綜合權衡決定可循環資源的循環利用和處置,并要求政府制定《循環型社會推進基本計劃》,采取整體和系統性的政策、措施推動循環型社會的形成。

在日本《循環型社會推進第二基本計劃》中,為了推動循環型社會形成,依據基本法中關于循環型社會的基本原則,分別設計了物質流動指標和努力指數,并明確了具體的實施目標。

(一)物質流動指標及目標。

與第一基本計劃相同,第二基本計劃采用資源生產率、循環利用率、最終處理量三個指標分別反映社會實物流動的三個方面,根據日本經濟結構變化和環境變化,補充了金屬礦物生產率、和CO2減排兩個指標,規定了2015年這五個指標的目標值,這些指標值均可以通過構建全社會物流圖計算獲得。

1、資源的生產率=GDP/自然資源輸入。近年來,整體來說,日本資源生產率得到了提高。但也存在新的問題,隨著高技術產品為代表的新應用的需求增長,巖土資源輸入顯著下降了,原油和金屬資源的輸入量有所增加,由于這部分資源的開發利用缺乏約束,導致工業廢棄物數量上升。在第二計劃中,設定2015目標值達到42萬日元/噸,達到1990年的兩倍。

2、循環利用率=循環利用量/(循環利用量+資源輸入量)。日本2015年目標為14%~15%,比1990年的8%提高約80%。

3、廢棄物最終處理量。2004年就日本全國而言,最終處理場工業廢棄物的剩余處理容量僅能維持7.7年,在大城市區僅剩下3.4年。因而,廢棄物處理量成為一項關鍵指標,第二計劃設定2015年目標為0.23億噸,比1990年的1.1億噸下降了80%。

4、金屬礦物資源的資源生產率。即在自然資源輸入中除去非金屬礦物計算出的資源生產率。

設定的目標為77萬日元/噸,比2000年的59萬日元增加了30%。

5、CO2減排目標。用以測度循環型社會和低碳社會整合發展的實現情況。廢棄物和化石燃料的溫室氣體減排,可以通過廢棄物轉換為原料燃料,廢棄物發電實現。2010年在廢棄物方面,預計實現二氧化碳減排780萬噸。

除上述指標以外,第二基本計劃其他指標未設定實施目標,僅用于監測變化,識別所需要采取的行動。

(二)努力指數及目標。

構建循環型社會不僅僅需要科技、制度和策略的更新,更重要的是生產、消費觀念的轉型,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努力指數同樣分為兩大類,一是用于設定實施目標的部分,二是用于監測變化情況的指數。前者測度包括減少廢棄物數量、思想和行動改變、促進循環企業發展、實施個人循環利用法案四個方面。

1、減少廢棄物數量。

減少市政固體廢棄物數量。城市家庭和商業活動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是不同的。因而,該計劃有針對性的設定了三個努力指數。首先是,全社會(包括公眾和商業機構)每人每天垃圾排放數量,2015年比2000年下降10%;其次,為了評價公眾減少垃圾數量和參與分類收集的努力水平,設定2015年家庭每人每天垃圾排放數量(不含回收利用量)比2000年下降20%的目標;第三,對于商業活動排放的廢棄物總量,則要比2000年下降20%。減少工業廢棄物數量,2015年工業廢棄物最終處理量,比2000年的8900萬噸減少60%,比1990年減少80%。

2、思想和行動的改變。

通過調查問卷來測度構建SMC社會的思想和行為改變。該計劃的目標設定為:90%的回答者會選擇傾向于減少垃圾排放,重復利用現有產品和購買綠色產品,而且有50%會采取切實的行動。調查問卷的問項充分考慮到生活方式轉變,例如增加了互聯網使用、自行攜帶購物袋等方面的內容,在問卷調研中也利用網絡等媒介使得整個過程更為便利和有效。

3、促進循環企業發展。

促進綠色采購。設定目標為:50%的地方政府、上市企業(東京、大阪、名古屋證交所一板或二板市場上市企業),30%的非上市企業(非上市,而且雇員數500以上)在組織范圍內實施了綠色采購。提升企業環境管理水平,鼓勵開展ISO14001認證。拓展循環企業的市場規模。2015年循環型企業市場規模達到2000年的兩倍,循環企業雇員數也在考慮范圍內。

4、持續實施針對個別項目或企業類型的循環利用法案和計劃。

其他指數則用來獲取變動情況的量化信息,找到未來可能采取的政策方法。

二、中日構建循環型社會的指標與實施目標比較。

(一)指標設定的法律依據。

中國沒有構建循環型社會的明確提法,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實現與環境和諧發展的主要指標和實現目標,散布于中國政府各部門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性文件中。

為了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和改善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2008年8月,中國政府了《循環經濟促進法》,自2009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關于循環經濟的立法還體現在《可再生能源法》、《節約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等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管理辦法》等政策性文件中。

如前所述,日本推動循環型社會的法律體系,由一部基本法、兩部綜合法和六部單項法組成,除此之外由政府定期制定推動循環型社會的基本計劃。

(二)物質流動指標。

2007年6月,由國家發改委、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了《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利用現有的數據信息基礎,針對宏觀層面和工業園區分別編制。宏觀評價指標由資源產出指標、資源消耗指標、資源綜合利用指標、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指標和廢物處置降低指標五大部分構成。其中,資源產出率指標是指國內生產總值與一次資源消耗量之比,為了具有可比性,這里的GDP是以不變價計算。一次資源利用效益越高,該項指標比率越高;資源消耗率指標主要描述單位產品或創造單位GDP所消耗的資源,可反映減量化的實現情況;資源綜合利用指標主要反映工業固體廢物、工業廢水、城市生活垃圾、農業秸稈等廢物的資源化利用程度;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指標,主要反映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狀況,體現了節約使用資源、循環利用資源的要求。廢物排放降低指標,主要描述工業固體廢物、工業廢水最終排放量減少的程度。

由上可知,中國的循環經濟指標關注重點在于循環性“經濟”而非循環型“社會”,循環型經濟的評價指標主要集中于工業領域,缺少對全社會的統計。在循環經濟評價指標中,尚未納入二氧化碳減排方面的指標。

(三)評價體系。

基于對循環型經濟的側重,中國重視對循環經濟最終成果的事后評價,尚未建立針對循環型社會主要相關群體:國家、地方政府、企業、個人參與循環型社會構建的努力程度的測度指數,缺少進行努力程度的過程控制。日本的循環型社會指標包括對結果的評價,也包括對過程中態度、努力程度的評價。

(四)實施目標比較。

在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資源產出率提高15%的目標,同時提出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3。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2%的目標。尚未納入循環利用率、最終處理量以及廢棄物排放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等約束性目標。同時,中國未對個人、企業、地方政府在推動循環經濟發展中的努力程度設定實施目標。

三、對中國構建循環型社會的借鑒意義。

(一)實現從發展循環經濟向構建循環型社會轉變。

日本構建循環型社會基本計劃屬于《日本循環型社會推進基本法》規定的實現立法目標的重要手段,致力于整合發展循環經濟、構建低碳社會和與環境友好三個方面。其基本計劃每五年進行一次修訂,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計劃增加了廢棄物處理方面的二氧化碳減排指標。

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中,面臨能源、資源不足,環境污染的嚴峻壓力,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不可持續。中國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實現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發展戰略新興產業。

在經濟發展方面,更加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在這一發展階段,從關注“經濟”向更加關注“社會”,從發展循環型“經濟”向構建循環型“社會”是應有之義。

(二)重視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

日本構建循環型社會的指標體系對公民、社團、商業機構和地方政府在推動循環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均給予重視,采用努力程度指標,反映各相關實體在構建循環型社會過程中的態度、努力程度。即不僅考慮結果,而且評價其努力過程。對于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政策措施,調動各方積極性,促進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具有較大的意義。通過定期修訂事后評價和過程評價指標和不斷付諸實踐,能夠形成明確的輿論導向和氛圍,提高社會公眾對循環型社會的認知度,增強相關群體在構建循環型社會中的責任感和參與度。

日本過程評價中所采用的一些相對靈活的量化方法值得借鑒。例如,采用調研問卷測度利益相關實體對于構建循環型社會的態度。個人對于產品過度包裝的拒絕意向,自帶購物袋的比例等;對地方政府則用其為發展循環型社會制定的計劃數目來測度其積極程度。對企業來說,定量指標包括了購買綠色產品的比例和環境體系認證的數量。  (三)建立完善單項法律法規。

中國雖然在《循環經濟促進法》和一些環境法律法規中規定了推進循環經濟的內容,但是《循環經濟促進法》作為一部總綱性質的法律,條文不夠全面,尤其缺乏日本類似循環型社會基本計劃的實施文件和《容器包裝回收利用法》、《家用電器回收利用法》、《建筑材料回收利用法》等專門法律。

(四)采取精細化管理方法。

精細化管理不僅為日本企業家所擅長,其精髓滲透到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在循環型社會構建方面,精細化管理既反映在計劃條文規定的細致入微,又表現在實際操作中的周到考慮方面。

例如,在循環型社會基本計劃中,對商業機構、個人垃圾的減排量都有明確的量化規定,要求市民把垃圾區分開并放在設計好的位置。實際生活中,日本垃圾分類細致科學,垃圾分為可燃垃圾、金屬陶器及玻璃制品、可再利用資源類垃圾(塑料、紙制品等)、大型垃圾(如家電)四大類。垃圾不能擅自隨意處理,在日本已經深入人心。作為租房者會收到房東提供的介紹詳細垃圾分類回收時間、方法的手冊,每個家庭在丟棄生活垃圾前要按照要求對垃圾進行初步處理,例如,可再生的塑料瓶要清洗干凈、報刊雜志要用繩子捆扎,干電池等有害垃圾必須裝入不同垃圾袋與可再生垃圾分開等等。

中國關于城市居民和商業活動的垃圾排放方面的指標,尚未納入到我國經濟社會的規劃目標中去。建城2010[63]號文已明確提出:“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應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采取有利于環境保護和綜合利用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促進生活垃圾處理的產業化發展”。應當把具體量化指標和實施指標納入到規劃中去。

(五)完善循環型社會的數據統計。

日本在構建循環型社會方面的統計比較完善,因而其實施目標中有較多量化指標。在日本統計年鑒第24章,針對可再生容器回收情況就進行了統計,統計項目涉及無色玻璃容器、紙制容器包裝、塑料包裝和容器等,分別統計了期望收集數量、實際收集數量,涉及的市政當局數和人口比例,年內再商品化量和再商品化率等項目。

由于中國現有統計數據指標、統計調查方式限制,前述一些指標尚未納入到實施目標中。中國現有的統計系統、制度方法和調查渠道主要是反映經濟社會活動方面的,對資源和環境的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渠道相對不太健全。從3R原則來看,其基本思想就是資源的循環、高效和減量利用。建議在后續的循環經濟統計中考慮加入其他物質流動指標,把廢棄物處理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納入統計調查范疇,并明確物質流動的調查統計組織方法,把循環利用率、最終處理量在內的物質流動目標納入循環經濟專項規劃中。

[ 參 考 文 獻 ]

[1]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EB/OL],(2011-09-20)[2011-09-25].

[2] 新華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EB/OL] .(2011-03-16)[2011-08-01].

[3] 國家發改委。關于印發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通知[EB/OL].

[4] 新華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EB/OL] .(2008-08-29)[2011-08-01].

篇9

【關鍵字】固體廢物,循環利用,資源化

1.固體廢物污染處理現狀

我國經濟正經歷著超常規發展,固體廢物的產量也呈不斷上升趨勢。在工業方面,據統計,2002年我國工業廢物產量為9.5億噸,比1992年的6.2億噸增加了53%,,這一數字在2007年甚至達到了17.6億噸。由此可見,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的產量的增長趨勢是如何的迅猛。在農業方面,我國農村固體廢物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大多數地區政府對農村固體廢物的處理沒有足夠的重視。我國每年有5億噸左右的秸稈,1000萬噸米糠,1000萬噸玉米芯,2000萬噸稻殼,這些農副產品的利用率十分的低,大多數最終成為了固體廢物,為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由于農業生產集約化,家禽家畜的糞便未經處理直接排出,對空氣及水環境帶來極大的污染。還有農民自己產生的生活垃圾沒有得到有效處理,通常是直接埋于地下或者直接導入河流中,這些做法不但污染土壤及水體,對人們的素質也有極大的不良影響。

圖1.工業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與糞便產量

對于以上我國工業、農業上存在的固體污染問題,國家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以循環經濟理念作為污染處理的指導,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及行政等手段,加大處理處置固體廢物污染治理力度,使固體污染得到有效的治理,從而減少其對環境的破壞。

2.固體廢物循環利用過程中的問題

2.1資源回收率低

由于我國回收市場混亂,相關法規不夠健全,固體廢物的分類回收機制和分類回收體系尚未完善,導致很多可以循環利用的固體廢物不能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一些不易回收利用的固體廢物未經處理隨意丟棄的現象嚴重。再者,一些企業中過分注重經濟利潤,忽略了社會效益,輕視廢物的處理及循環利用;一些小型企業,沒有能力按照相關標準回收利用工業廢物,只能將其轉交給大型企業處理,這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回收利用廢物的高利益驅使一部分非法收購者進入到廢品回收市場,將部分含有殘值的危險廢物重裝變賣或用于造假,剩余部分未經處理隨意丟棄,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

2.2技術落后

固體廢物資源化產業發展缺乏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不足。固體廢物資源化具有技術難度大、經濟效益差、社會效益大等特點。因此,固體廢物處理企業規模一般較小,處理設備不全,資金與人力資源分配不合理,導致固體廢物處理成本高,因而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對于一些行業,產品回收利用技術開發投入不足,技術與裝備水平不高,如葡萄酒釀造過程中產生的葡萄果梗、皮渣及葡萄子等固體廢物的收到大多數是規模小、技術不到位的企業,由于回收技術的限制,導致回收再造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葡萄酒釀造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利用率低。現行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不足以很好的適應循環發展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

3.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的對策

3.1完善相關法律體系

目前,美國、德國、日本、挪威及瑞典等發達國家的循環經濟法律體系比較完備,日本頒布了《推進建立循環型社會基本法》和《促進資源有效利用法》等法律,見圖2;德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展循環經濟立法的國家,其在1996年頒布了《資源循環和廢物管理法》,此法規是其建設循環經濟的基本法規。借助發達國家法律建設的經驗,可以的出:①必須結合實際制定綜合性循環經濟法律。②在其他法律法規中充實與循環經濟法律相配套的法律。

2005年4月1日,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開始施行。其第三條確定了充分利用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理原則,明確了采用有利于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活動的經濟技術措施,鼓勵對現有固體廢物有效回收,鼓勵購買再生及重復利用產品。2003年1月1日,《中華人名共和國清潔產生促進法》開始施行,其第27條規定:“生產、銷售被列為強制回收目錄的產品和包裝物的企業,應在產品報廢和包裝物使用后對其進行回收在利用”。但這些規定的靠操作性不強。國家應在此基礎上,制定更加明確和具有可操作性包含建材、食品、家電、汽車等回收利用的相關法律,并在其基礎上嚴格執行。

圖2. 日本構筑循環型社會的基本法律框架

3.2科學規劃管理,形成體系

我國的廢物回收市場混亂,迫切的需要整改。對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產業進行科學規劃,整頓規范固體廢物回收市場。盡快實現固體廢物分類回收,逐步提高發展固體廢物資源化水平。扶持發展固體廢物資源化企業。加強區域間固體廢物資源化企業的合作交流,引導固體廢物資源化產業的集中發展,降低固體廢物資源化成本。

大力發展固體廢物回收產業,形成多渠道的廢物分類收集、儲存、運輸的產業化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再生資源散交易市場,將分散回收規范到市場中。切實發展規范廢物加工利用產業,對最終無法再回收利用的廢物進行集中安全處理。建立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生態工業園等,實現規模化處理,達到固體廢物處理成本最小,環境效益最大的目的。為人們創造更加健康和諧的社會。

3.3出臺相關優惠政策

自1990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委員會《關于積極發展環保產業的若干意見》以來,國家有關部門陸續制定施行了一系列鼓勵優惠政策,加大對環保產業的扶持。但是,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政策還是較少,并且效率不高,對固體廢物資源化的激勵不夠。一,建立完善廢物處理收費制度,施行廢舊資源商品化收費、規定廢棄著應當支付與舊家電、舊容器包裝、舊汽車收集等有關費用,或者由生產者、銷售者等渠道介入回收處理產業,負責免費或者有償回收,推動廢物分類回收處理的企業,政府應給與補貼。二,擴大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建立循環經濟生產系統,對一些在再生設備在使用年限內,實行普遍退稅;對廢紙、玻璃碎片雜物去除、空瓶清洗、鋁再生制造等設備施行退還固定資產稅。三,借鑒日本經驗實行集團資產回收團體獎勵制度,對市民組織團體回收家庭產生的廢物發給相應的獎金。

3.4加強新技術的開發

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工業固體廢物的循環再利用。例如:2006年3月18日,鹽城江蘇科性公司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冶煉廢渣資源化在利用技術與成套設備的開發項目”,其高效選粉、集中除塵、擠壓粉磨、集物料烘干等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我國固體廢物資源化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通過產、學、研的聯合攻略,形成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開發和創新體系。重點研究開發資源綜合利用“零”排放技術、中延長產業鏈和各種鏈接技術、可回收利用材料、有毒有害原材料代替技術和回收處理技術等,特別是降低減量化和在利用成本技術。加快先進、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建立健全的固體廢物資源化技術產品的推廣和技術轉讓網絡,為固體廢物資源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4.結論

固體廢物資源化的技術進步是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的關鍵,政府應當給予鼓勵和支持。對已成熟的垃圾處理新技術,應積極組織推廣應用,無論如何都不能造成二次污染。通過對城市生活垃圾和典型工業廢物污染資源化技術的全面研究,使得我國在生活垃圾分類、特殊垃圾技術處理。垃圾填埋技術處理、易降有機廢物的堆肥等技術有極大的提高。我國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利用,是一項具有廣闊前景的開發領域。它將為我國解決固體廢物循環利用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資料】

[1]吳廣玟.發展固體廢物回收處理利用中的循環經濟[J].經濟師,2011(8).

[2]孫漢文,安建華,梁淑軒,康林.固體廢物污染狀況分析與廢物資源化的思考[J].河北大學學報,2006(5).

[3]鄒成俊,賴長浩.固體廢物資源化產業發展路徑探索[J].中國環保產業,2005.

[4]習小東,周凱慧.淺析循環經濟在固體廢物治理中的應用[J].循環經濟,2011.

[5]陳德敏.資源循環利用論[D].重慶大學技術經濟管理,2004,4.

[6]任妙丹,王生林.農村固體廢物回收和循環利用現狀及對策[J].遼寧農業科學,2011(5):59-62.

[7]王紅玲.發展循環農業經濟的構想[J].經濟研究參考,2010,2307(35):24-25.

篇10

[關鍵詞]市政;工程規劃;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TU99文獻標識碼: A

一、我國市政工程規劃的現狀分析

對城市進行可持續規劃的前提是與生態環境和諧統一,因此在市政規劃中要綜合運用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原理及其他相關的科學知識與方法,充分考察城市生態功能和環境資源的特點,結合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來對整個城市市政建設進行把控,通過合理的市政建設促進資源合理利用。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環境及生態平衡,增加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統一,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促進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性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極大的促進了城市迅速發展和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要保證城市和諧迅速的發展,我國政府各級部門都不斷的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我國市政規劃水平的提高。近幾年,我國的市政工程設計和建設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市政工程規劃的合理發展極大的推進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由于我國的市政工作起步較晚,同時受到國情影響,管理體制十分落后,規劃思想不夠先進。因此,各級市政部門要不斷的推進機制創新,找到新的規劃路子,從而推進我國的市政工程穩定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我國市場工程規劃存在的問題分析

1. 我國的市政工程規劃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環境問題

最近幾年,我國很多城市發展的速度都在加快。隨之而來的是城市規模的擴大,市政規模的壓力不斷增加,這就造成城市市政建設中不可避免的出現很多環境問題,這是人們需要高度重視和反思的問題。在市政工程建設過程中,經常會伴隨著灰塵、噪音、污染物和廢棄物,這些問題都對周邊市面的生活環境帶來了很多不好的影響。而相關的市政工程施工中對環境問題的漠視,在增加工程施工時間的同時也增加了工程的成本。例如市政工程施工不當造成沖蝕,出現這種情況就會造成河流的污染和額外的工作,而在工程施工中的污染物和垃圾都很容易引發地下水污染。如果處理不當,既浪費了財力,也會引發環境污染,這些問題都伴隨著市政工程的發展。所以,在市政規劃的過程中這些問題都要認真的思考解決。

2. 在進行市政規劃的過程中并沒有對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進行考察

對于城市來說,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城市資源的承載能力和人口的數量,城市的開發程度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因為市政規劃過程中忽視了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的分析,特別是對土地資源承載能力的分析不足,導致了城市資源特別是土地資源的巨大壓力。城市的土地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是有限的資源,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對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我國當前的城市化發展速度很快,城市用地規模不斷的增加。但是市政規劃中對長遠土地資源的利用規劃不合理,造成了城市結構使用的不合理,必然帶來土地資源的利用率低,極大的浪費了土地資源。因此,合理使用土地資源對城市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以香港為例,香港的水資源使用十分緊張,很多的水資源都是從外部引入的,大多來自廣東,而土地的利用則主要是通過合作來不斷的增加城市用地。所以,市政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以資源的承載力為前提,綜合資金、技術等各種因素來推進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

3. 在市政工程規劃中資源循環利用明顯不足

通過相關的調查發現,我國城市垃圾不斷增加,給社會和群眾的生活帶來了不便,同時對環境的污染也不斷的增強。但是在規劃中,大多數都沒有對這些垃圾的使用和回收進行規劃和控制。所以,大量垃圾的對方以及相關處理措施不當的問題造成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的污染十分嚴重。而且資源的循環利用了很低,這些都是由于公眾的循環利用的意識淡薄有很大的關系,這些跟城市的規劃和資源的合理開發等相關的宣傳都是不可分割的。

在國外,城市垃圾資源的循環利用率已經達到6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已經成為一種資源進入了資源循環利用的層面。在市政工程中,對于可以循環利用的資源,應該堅持“減量化,再使用,資源化”的行為原則,“減量化”是避免過度包裝以及很多一次性武平的大規模使用。“再利用”是人們可以對很多廢物垃圾進行二次使用,“資源化”則是對人們在垃圾資源的循環再利用方面進行指導,引導人們正確的認識到垃圾的循環再利用的重要性。對于實際中,如何對垃圾資源進行循環再利用,則要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在市政規劃中建立資源回收利用的公司和廢品交換中心,不斷增加對廢棄物循環利用的資金和技術投入。引入國外先進的廢棄物再利用技術,與掌握這些技術的公司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通過借鑒國外的經驗,增強對資源循環利用的教育。通過宣傳,讓廣大群眾提高廢物循環利用率。

4. 大力推進市政工程的持續發展

在城市發展中,城市經濟發展與城市環境治理問題本身就是一對矛盾,兩個方面互相依存和制約,進行可持續的城市規劃需要健康的經濟環境和結構。因此,推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大力發展三大產業。產業結構是經濟的主體,直接影響著城市的功能。所以要改善城市的生態結構,推進物質和能量的合理流動,就要不斷的完善城市的產業結構。城市的發展與市政的發展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要推進市政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必然要改變思路。引進先進的理念,更多的重視城市資源的承載力和廢物垃圾的循環利用,倡導綠色交通,保護生態環境,全面推進市政發展的可持續性。

5. 要將保護生態環境作為整個工程的出發點

推進市政工程規劃的可持續發展,必然要將保護生態環境作為整個工程的出發點,同樣的保護環境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于城市而言,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城市的生態環境。只有穩定和諧的生態,才能推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例如對城市污水的處理就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市政工程的規劃中就要努力做好對污水進行相關處理的規劃。在施工中,可以通過天然生物的方法來進行,也可以利用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進行。在自然環境中,生物化學的過程可以推動水污染的凈化,例如灌溉田、生物塘等。與此同時,城市發展帶來的交通污染也嚴重的影響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在規劃中,應該大力提倡綠色交通的觀念。防止大量廢氣的出現對換,進而造成很大的危害,避免空氣質量的惡化,保證人們的生活舒適和社會的和諧。

三、結語

對城市而言,市政設計和研究對于城市工程質量都有很大的影響,也關系到我國城市發展是否合理健康的關鍵。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推薦了城市的程式化發展不斷加速。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國經濟發展迅速,通過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市政規劃的科學發展勢在必行。市政規劃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合理的規劃對于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極大的推進現代化城市的發展,各種工程的運行更加需要合理的科學的市政規劃。總而言之,我國的城市規模不斷的發展,各種投資不斷的完善。通過合理的市政規劃,能夠為居民創造良好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必須十分重視市政工程規劃。

參考文獻

[1]孫志軍.城市規劃應高度重視水環境保護―― 以撫順市為例[J].中國科技信息,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