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貨企業管理制度范文
時間:2024-02-18 17:48: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供貨企業管理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自《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及《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頒布實施以來,各地證管辦(證監會)依法加強了對轄區內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活動的監管,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證券、期貨咨詢活動還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一是一些未取得從業資格的機構和人員,違規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包括為上市公司做財務顧問業務;二是一些取得從業資格的機構和人員,不能很好地執行《辦法》和《細則》,如發表咨詢意見時,不署機構名稱或個人的真實姓名,也不對投資風險進行充分說明,甚至仍在傳播虛假信息和市場傳言、出租業務資格等;三是個別取得資格的機構和人員的資格申報材料有造假現象。
對上述違規行為如不嚴加制止,將影響清理整頓工作的效果,進而影響到證券、期貨市場的正常秩序。因此,請各地證管辦(證監會)對轄區內落實《辦法》和《細則》的情況,進行一次認真檢查。現將檢查工作的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重點檢查未取得資格的機構和人員違規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情況。對違規從事證券、期貨市場行情分析評論的,按《辦法》第三十二條嚴肅處理,并在三年內不受理其資格申請;對無資格的機構與人員做發行與上市公司財務顧問的,令其立即停止該類業務。
請各地證管辦(證監會)嚴格執行《辦法》,不得擅自批準無資格機構與人員在本轄區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搞所謂“地區資格”;同時,發行和上市公司在股票發行、配股和購并重組策劃等過程中需聘請財務顧問時,應要求其聘請有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的咨詢機構與人員。
二、檢查已取得資格的機構和人員的業務活動,是否嚴格遵守《辦法》及《細則》的有關規定。主要檢查出租、出借、轉讓和變相租借、轉讓機構及個人資格證書的行為;未經舉辦地地方證管部門審批舉辦股市沙龍、研討會及無證券、期貨投資咨詢從業資格舉辦類似活動的行為;咨詢機構及人員違規為自己或投資人買賣股票和具有股票性質、功能的證券及期貨的行為。
篇2
1采購計劃
施工企業建筑材料、構配件、設備采購計劃來源于特定施工項目的材料設備用料計劃,而用料計劃是預算人員根據工程合同、生產任務和設計圖紙、技術資料或實際需要編制的計劃,是項目策劃活動的結果(輸出)之一,構成項目策劃的一個重要部分。采購計劃在實際操作上可分為整個項目的總體采購計劃和月度采購計劃。總體采購計劃包括全部工程的用料采購安排。而月度物資計劃是基層用料單位(項目部)月份內計劃施工生產、用料的計劃,也是物資部門組織配套供應,安排運輸、控制使用、進行管理的行動計劃。它是施工企業物資供應與管理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月計劃要求全面、及時、準確,它由基層用料單位根據施工作業計劃,以單位工程為對象,對各工程分部分項逐項核算匯總編制。
2對供應方的評價
施工企業應對供應方進行評價,評價內容應包括:1)經營資格和信譽;2)建筑材料、構配件和設備的質量;3)供貨能力;4)建筑材料、構配件和設備的價格;5)售后服務。為選擇供應方,應建立供應方的資料檔案,從以上各方面以及技術水平、財務狀況、創新能力、質量觀念各方面按嚴格標準選擇優秀的供應廠商,成為自己的合作者。當情況發生變化時,資料檔案要及時更改,以便為今后選擇供應廠商提供更可靠的資料。
3供應方的確定
確定供應方進行采購按采購方法劃分,可分為:1)招標采購。施工企業以招標文件的方式,約請采購策劃名單中的多家供應方投標,經過評標,選擇最佳供應方。對于大宗物資、工程設備以及采購金額較大的,一般均應采用招標采購。2)邀標采購。施工企業以招標的方式邀請特定的供應方投標,用招標方式確定供應方。對于批量小、價值較低以及不宜招標的,可采用詢價招標。3)直接采購。對于零星材料或較難實施質量、價格對比的,或單項物資價值低(如低于10萬元)可考慮直接采購。
4施工企業應在必要時對供應方進行再評價
對供應方的重新評價可確定企業是否繼續保持現有合作關系,并尋求采購過程的改進機會。對供應方進行再評價的時機一般有:1)對合格供應商名錄進行定期(不定期)維護更新;2)每項采購合同到期結束;3)供應方出現違約情況;4)企業認為需要時。供應方再評價的內容一般可包括:1)供貨的質量水平及其穩定性;2)服務的及時性和滿意度;3)其他履約情況;4)技術更新情況;5)與質量管理體系相關的變化情況;6)社會信譽的保持。供應方再評價的意義在于使企業能夠監控入選供應方的供貨服務動態,及時識別新的和潛在的采購風險并加以控制和預防。通過供應方再評價結果,建立不合格供應商黑名單可作為施工企業預防和規避采購風險的一個手段。
5施工企業應根據采購計劃訂立采購合同
施工企業應在采購管理制度中對采購合同的擬定、審核、批準、簽訂、管理明確相應的職責。建立采購合同的內部授權體系、制定和采用標準合同文本都是規范采購活動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建筑材料、構配件和設備的驗收
1準備工作
建筑材料、構配件和設備進場驗收前應做好相應準備工作。驗收時需準確核對各類憑證,確認其是否齊全、有效、相符,按照合同要求檢查質量和數量。當施工過程需要時,對于特定的建筑材料、構配件和設備(如鍋爐、起重設備等),施工企業可到供應方的現場進行驗證。
驗證內容:1)產品合格證;2)質量證明文件(包括出廠檢驗、試驗報告);3)數量、規格、型號;4)產品標識;5)產品包裝;6)外觀質量;7)必要的復驗。
驗證方法:1)對合格證、質量證明文件逐一核查。2)對包裝、標識、外觀質量進行檢查。對實物質量抽查的比例執行相關物資標準規定,在無具體規定時,由企業自己制定內部標準或與供應商協商確定抽查比例。3)對規格型號、數量核查。4)對于進口物資,一般須全部檢驗,且保證檢驗周期不得超過合同規定的賠償期限。對于規格整齊劃一、包裝完整的,也可實施一定比例的抽查。5)當進口物資屬于國家法定檢驗的商品,則應由商檢機構進行法定檢驗并索取《質量檢驗證書》。6)驗證人員需根據企業規定和監理要求,填寫驗證記錄或報驗記錄。
2不合格物資的處理
施工企業應建立不合格材料、構配件和設備管理制度,明確對不合格品的識別、評價、處置、記錄的職權并確保有效實施。不合格建筑材料、構配件和設備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對不合格的提出,對不合格材料、構配件和設備的隔離、標識,對不合格情況的處理,對不合格物資的再檢驗,對不合格問題處理的記錄等。施工企業必須確保不合格材料、構配件和設備如無特殊情況均應拒收、退貨。對于無法退貨且有可能加以利用的,應對其使用范圍進行嚴格評審界定,并按重新確定的使用要求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材料、構配件、設備經評審、檢驗合格后的利用情況可包括降級使用、改變用途等。
三、建筑材料、構配件和設備的現場管理
施工企業對材料、構配件和設備的現場管理應考慮以下方面內容:1)材料、構配件和設備的驗收入庫管理;2)倉儲管理,包括倉庫料場設置、安全防護條件;3)存儲管理,包括:材料、構配件和設備的擺放、隔離、標識、檢查及維護保養、賬目、檔案、盤點等;4)領用發放管理。
1物資的管理
建筑材料、構配件和工程設備在倉庫或施工現場都必須有適當的儲存環境和防護措施,針對不同物資保證有必要的防雨、防潮、溫控、防盜、防火、防爆、防污染環境或其他防損壞措施,以及有標識、檢查維護保養、定期盤點規定等。對于大型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或金屬構件應制定專門的堆放儲存方案。危險品或貴重物資的發放、保管和使用應有嚴密的管理制度,以對物資、人員及工程提供保護。建筑材料、構配件、工程設備可以采用標牌、存放地點、進貨驗收單、進貨臺賬、保管臺賬、合格證、檢驗報告等方式進行標識。
2物資的搬運及防護
施工企業應明確對建筑材料、構配件和工程設備的搬運及防護要求。對于特大、特重、超長的構件或設備,易燃、易爆、有毒及貴重物資運輸(搬運)應配備必要的作業設備及工具,作業人員應經訓練合格,符合法規規定和企業管理制度。對容易混淆錯用的搬運物資應作出必要的標識。構件的吊裝及現場水平、垂直運輸均應防止損壞、變質、變形。特殊搬運需要事前制定專門的搬運方案。搬運方案應包括搬運及防護的技術參數、搬運方法、作業人員、設備等要求。搬運及防護過程的施工機具配備應考慮特殊的質量要求,操作人員要按照施工方案的規定進行運作。
篇3
關鍵詞:企業;資金管理;問題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2-0-01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健全,資金管理顯得越來越重要,在企業的財務活動中,資金始終是一項值得高度重視的、高流動性的資產,因此資金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如何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是每個企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因而企業要在市場經濟中站穩腳跟,只有抓住資金管理這個中心,深入研究聚財、生財和用財之道,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資金流轉環節,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一、企業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資金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必備元素,無論在企業投資、生產、采購、銷售、分配利潤等各個階段,都涉及資金的流動。如何對企業資金進行有效管理,使其在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正常運轉的同時,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是我國企業所面臨的棘手問題。以下分析我國企業資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金管理意識淡薄,無法適應現代企業精細化管理要求。目前,我國部分企業仍存在著“唯利潤為企業目標”的舊理念,將企業一切生產經營活動以產品銷售利潤作為衡量考核的最終依據。由于企業領導對資金管理重視不夠,雖然企業制定了科學、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但各部門在協調、溝通、配合財務部門執行資金管理制度中存在著積極性不高、不作為等消極心態。在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今天,企業對產品種類的調整、銷售市場的調研都需要極大規模的資金信息量,尤其是對關于企業產品采購、生產銷售等過程資金流量信息的需求。由于企業對資金管理的漠視,企業無法準確掌握原材料和產成品的資金占用量、債務籌資的資本規模、擴大再生產資金保障能力等資金信息,不能適應目前我國現代企業制度對于資金精細化管理的要求。
2.各部門溝通不暢,無法為企業進行資金管理提供可靠信息。由于企業追求自身利益的目標及領導對資金管理缺少關注,導致各部門、員工未能向財務部門及時提供資金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資料,甚至以虛假資金信息數據應付財務部門。資金管理信息的匱乏及不真實性,最終導致財務部門編制的各種財務報表缺少可靠性,無法為企業進行資金管理、經營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更無法使外部報表使用者及股東真實地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
3.企業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未能督促企業資金管理活動的安全、有效運行。目前,在我國大多數企業中都設立了內部審計部門,但由于內部審計部門自身的隸屬關系及內審人員的專業素質等因素,使企業內部監督機構無法發揮其對企業資金管理應有的作用。一是內部審計機構缺少獨立性。部分企業中的內部審計機構由財務經理或總經理領導,出于對企業領導的壓力,在進行內部資金管理監督審計過程中,無法真實、公平地反映資金管理實際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更無法為企業日后對資金管理流程進行改進提供反饋信息。二是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偏低,不能做到主動學習相關財務知識,無法準確發現企業資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個別內審人員存在“做老好人兒”的思想,不愿在檢查過程中得罪同事甚至領導,內審報告無法真實反映企業資金管理全貌。
二、提高企業資金管理水平的若干建議
1.增強領導對企業資金管理的重視程度,爭取各部門及員工的積極支持配合。企業領導要樹立正確的資金管理意識,提高財務部門在財務管理中的地位,促使企業各部門與財務部門取得溝通、協調,積極為財務部門制定資金預算、現金流量表、資金控制分析提供及時、可靠的數據信息,保證企業資金管理流程的順利進行。定期對企業資金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為保證企業資金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2.加強資金內部控制制度,優化資金結構,變事后結算為事前和始終控制。對資金事前控制,主要是進行預測、規劃,編制出比較科學的資金需求量,在此基礎上,結合企業現有資金存量,來合理籌集和使用生產經營資金。事中加強資金控制,主要是對資金在使用環節上進行有效的事中監督,防止盲目和無效使用資金。如何優化企業內部流動資金結構,企業應針對自己生產經營的現狀,充分考慮市場需求的變化,“以銷定產”來合理組織安排生產,從而提高資金運營效率,使企業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
3.保持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性,加強對企業資金管理的監管力度。一是將內部審計部門交由董事會、監事會統一領導,從財務部門獨立出來,為其進行獨立審計提供資金保障,并引進財務管理專業技術人員,提高內審人員的整體素質。二是強調對企業資金管理的事前監督功能,加強對企業制定的內部資金管理規程、投資決策報告、現金流量情況的監督,從資金使用的源頭避免浪費。三是將監督結果與考核評價掛鉤。對違反企業資金管理制度的部門及員工進行通報批評,對在遵守企業管理制度中表現突出的部門及員工要給予一定的獎勵,調動各部門及員工參與企業資金管理活動的積極性。
4.適當采用電子信息系統進行資金管理,對企業資金實施集中統一核算。一是企業可通過在企業總部成立資金結算中心等類似機構:對企業及所屬單位投資項目進行統一評估;對企業采購活動進行招標;對籌資活動進行統籌安排,并與銀行簽訂整體貸款合同。資金結算中心在對企業及所屬單位投資、采購、籌資進行統一評估后,再將資金直接撥付到供貨方、被投資單位、用款單位,以避免資金的浪費、貪污。結算中心可按照年初制定的預計現金流量表及各所屬單位實際資金流量情況,適時在各所屬單位之間調劑資金使用,在降低企業資金成本的同時,提高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二是適當采用EPR、用友等電子財務軟件,將財務核算與企業采購、生產、銷售、倉儲活動有機地結合。通過電子軟件真實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資金流向,為單位領導及內審部門對資金安全完整、有效使用進行監督提供保障,為企業財務部門進行資金預算編制提供可靠的數據信息,保證企業資金管理過程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孫靜.加強企業資金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討.華章,2012(10).
篇4
關鍵詞:企業價值最大化 存貨 可持續發展
一、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內涵
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企業實行戰略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在現階段企業的經營面臨巨大的挑戰,迫使企業的管理重心由內部管理轉向企業的發展及競爭戰略,而只有在戰略的實施中企業價值得到增長,才能說明企業的戰略是成功的。
企業價值最大化本質上是企業內在價值最大化。努力增加企業的內在價值,則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理財目標下的企業管理者的責任。
企業價值最大化要求公司注重可持續發展。企業價值增長的前提是企業承擔的風險適中,企業規模的擴充以一定的風險承擔能力和財務資源的支持能力為底線。
企業價值最大化要求的治理模式為共同治理。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理財目標的實現是參與企業經營的各個利益主體在利益博弈的過程中形成的。
二、企業存貨管理的現狀和重要性
存貨是指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的、以供銷售的產成品或商品,或者為了出售仍然處于生產過程中的產品,或者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存貨的管理、利用情況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資金占用水平及資產的運作效率。
(一)企業存貨管理的現狀
長期以來,企業的存貨管理很不完善,也沒有認識或重視到企業存貨控制和管理是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主要問題有: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崗位責權不明晰;存貨管理不規范,存貨儲量不合理;存貨采購成本高,采購管理制度不規范。
(二)存貨管理的重要性
1、存貨管理是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贏利能力的重要途徑
控制存貨的占用總額是否合理以及構成存貨總額的各項存貨所占比例是否恰當是實施存貨控制和管理的關鍵,分析查明企業存貨占用不合理和形成積壓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控制存貨儲備,降低企業存貨的占用水平,提高存貨的流轉速度和總資產的周轉率,最終提高企業的效益。
2、存貨管理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日趨完善,存貨管理也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盡力在各種成本與存貨效益之間做出權衡進而達到兩者的最佳結合是存貨管理的目標。
3、存貨管理是保證生產經營持續性的必要條件
為了保證生產經營過程的持續性,企業必須有計劃地購入、消耗和銷售存貨,它是生產經營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資產,也是保證生產經營活動連續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三、優化企業存貨管理的對策
要優化企業的存貨管理,本文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企業應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并確保其行之有效
首先,做好崗位分工控制。企業應明確存貨的取得、驗收與入庫、倉儲與保管、領用發出與處置等環節的控制要求,做好相應的記錄與憑證保管;明確相關部門和崗位的職責權限,確保存貨業務的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和監督。其次,取得、驗收與入庫的控制。重點是對取得存貨的品種、數量、規格、質量和其他相關內容進行驗收;設置存貨明細賬,加強對代管、代銷、暫存與委托加工存貨的管理。第三,倉儲與保管控制。企業應加強日常管理,嚴格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接觸存貨,建立清查盤點制度。最后,監督與檢查。企業應定期檢查存貨業務的相關崗位和人員的設置情況;定期檢查存貨會計制度的執行情況。
(二)企業應加強存貨采購管理,合理運作采購資金,控制采購成本
首先,工作人員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作出科學合理的存貨采購計劃。其次,對大宗原燃材料、大型備品備件實行招標采購,杜絕暗箱操作,杜絕采購黑洞。最后,采購員要對供貨單位的品質、價格、財務信譽動態監控,以求價格最低、質量最優。這樣,企業既確保了生產的正常進行,又有效地控制了采購成本,進而加速了資金周轉,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三)企業應建立適用的存貨管理系統、做好存貨規劃 轉貼于
做好存貨規劃,第一,企業應制定經濟訂貨規劃,確定好經濟訂貨批量,再訂貨點,及時補貨,避免缺貨。第二,企業應確定存貨資金的占用額。
(四)企業應合理整合內部物流資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業
企業內部的物流資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影響著存貨的經濟采購量、倉儲量和存貨的成本。利用第三方物流對加強存貨管理有重要作用。一是企業物流的外包,可減少物流設施的投資費用,物流人員的管理費用,減少流通環節;二是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物流管理水平;三是減少存貨儲存資金的占用,提高資金利用率;四是有利于降低倉儲費用,運輸費用。
總之,通過加強企業存貨管理,達到降低企業綜合成本的目標,從而增加了企業的價值,為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提供了可能。
參考文獻
[1]崔艷波.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合理選擇——企業價值最大化[J]. 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9;01
[2]黃靜.完善企業存貨管理的幾個重要措施[J].會計之友(中旬刊), 2009;06
篇5
關鍵詞:企業;物資采購;監督;管理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2)08-0040-02
1 引言
隨著我國石油石化企業逐步進入國際化市場和國外石化企業逐步進入我國市場,石化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使得企業對降低成本的渴望更為迫切,因此降低成本已經成為了大多數石化企業都十分關注的課題。據相關數據顯示,生產型的企業至少要銷售額的50%來進行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購,而中國的工業企業中,各種物料的采購成本更是高達企業銷售額的70%。顯而易見,采購絕對是企業成本管理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尤其對于石化企業而言,其工藝流程相對復雜,對各類原材料和設備的需求量十分巨大,按照石油工業物資分類和代碼劃分,各類物資共60個大類,609個種類和2802個小類,面對如此眾多的物資采購種類,只有在物資采購監督與管理方面下大力氣,花大工夫,才能確保企業物資采購工作順利、圓滿地進行。
2 目前我國企業物資采購監督與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常意義上講,企業物資采購主要是指企業對生產經營所需的各類物資器材的購買、管理等方面的行為,但在實際的工作中其包含內容不僅僅如此,還應有對采購物資的保管、使用等內容。但由于企業一直在物資采購方面重購買、輕管理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企業在物資采購管理和監督工作方面還有很多的問題,亟待解決。
2.1 企業物資采購流程不規范
企業物資采購流程從所涉及的工作內容來看,主要包括有物資使用單位提供需求、物資采購計劃編制、物資采購計劃審核、目標市場調研、物資供應商的確定與選擇、物資運輸保管、物資使用等方面。但從筆者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在企業物資采購流程方面還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企業物資采購計劃編制不合理。在企業物資采購計劃編制的過程中片面依靠物資使用單位的需求,而沒有針對其實際物資消耗和使用情況進行有效的調查和分析,導致物資采購計劃往往與實際需求不一致;二是物資供應商的確定與選擇階段,對相關制度遵守不嚴格,存在人為因素影響供應商確定的問題,運行不規范、監督不到位,使得企業在物資采購方面人為的加大的采購成本;三是物資采購后的管理和使用不嚴格。工作中重采購輕管理、重使用請保管的問題十分嚴重,使得物資采購成本提高,浪費現象嚴重,導致企業資金流失。
2.2 企業物資采購模式不科學
根據相關的研究顯示,企業物資采購模式的選擇與確定對企業采購成本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目前企業采購的模式看通常包括有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兩種不同的模式。尤其石化企業自身的特點,使得企業在進行物資采購時多采取分散采購的模式,導致了企業物資采購渠道分散,特別是由于采購物資種類繁多難以對產品供應商的服務水平、商業信譽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調查核實,導致企業存在著物資采購的風險。同時部分企業還應用傳統的買賣談判或訂貨等方式,網上訂單、電子商務以及先進的招投標采購方式沒有得到廣泛的使用,也對企業物資采購活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2.3 企業物資采購庫存管理有弊端
物資采購活動是一個連續的企業活動,不能僅將其看做是物資的購買這一單一的工作,更應當將物資采購后的運輸、保管、分發等工作納入到物資采購的整體活動范疇之中。但在現實的工作中,往往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企業管理者往往將注意力放在的物資采購的單一階段上,忽視了對采購物資產品的使用、保管、分配等方面的內容,而由于石化企業工作涉及范圍廣,情況變化快,因此,往往某些物資采購計劃與現實需要存在著一定的差別,而如何在最大限度的范圍內使采購的物資發揮最大的效能,才是物資采購活動的重要目的,而現實中企業只是依據計劃編制進行落實,并沒有進一步核實現實的情況需要,往往出現一些急需的單位無法使用,
不急需的單位則存在不少庫存的現象,給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帶來不利的影響。
2.4 企業物資采購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企業物資采購人員的素質決定著物資采購工作能否順利進行,影響著企業下一階段生產經營能否順利完成。而受到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企業在物資采購人員的選拔和使用上通常存在著“重思想輕技能”、“重使用輕監督”的問題。“重思想輕技能”就是對物資采購人員往往過分看重其職業道德素質水平,忽視其對企業生產所需物資設備的技能的培養,雖然隨著法制建設和企業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物資采購活動日趨“陽光化”,但在物資能否確實滿足企業生產需要方面卻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重使用輕監督”,就是過分依賴物資采購人員自身的思想道德的影響,而忽視在監督管理制度方面的制約作用,許多監督管理制度只停留在了文字上,而忽視在實際工作中的落實。
3 提高企業物資采購監督與管理質量的意見建議
3.1 大力提倡集中采購模式下的物資采購活動
集中采購是大型企業降低采購成本,提高企業利潤的一項重要轉變,是企業物資采購活動的發展趨勢,這種將“無計劃隨意采購”變為“預算約束內采購”、“多個人跑市場”變為“專業人員為主跑市場”、“各個部門搞采購”變為“專業機構為主搞采購”、“依靠人的監督”變為“依靠程序監督”的轉變能夠建立統一管理、分工明確、有效監督、順暢高效的采購管理體系。具體來講主要從四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統一招標采購。由企業決策部門牽頭,全面了解各部門需求情況,直接面向生產廠家招標,減少流通環節。采購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效益優先的原則,實行比價采購,優中選廉。二是統一購銷價格。同實行統一的質量要求和采購價格、銷售價格,同時將相關信息在網絡和企業內部進行公布,主動接受監督。三是統一直接配送。供貨合同要規定供貨商責任,對供貨不及時、質量和數量不符合要求的行為,明確處罰辦法,并有相應的應急配套措施保證物資及時供應,維護監所安全穩定。四是統一支付。由企業總部出具的物資采購中標通知書、采購合同、采購物資驗收報告和原始發票,各部門或分公司對總部相關費用進行統一支付。
3.2 大力加強物資采購制度建設
全面落實相關物資采購制度的落實。一是要對各企業提出的采購計劃進行認真核實,確保采購計劃的合理科學,物資采購部門要對上報的計劃進行現場核實,多方了解調查,同時采取備案登記等方式,長期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避免出現誤報、亂報等現象的發生;二是要多方協調形成合力。理順采購管理關系,完善采購運行機制,擴大集中采購范圍,夯實采購建設基礎,加強采購工作指導,統籌調度、配置、使用各種采購保障資源,使采購管理的籌劃、組織實施、績效考評、監督管理等,做到“不缺位”、“不越位”,防止動作程序上的脫節,搞好工作的銜接,形成最大整體合力,保證采購工作順暢高效運轉。三是要加強對采購物資的使用情況的跟蹤登記,加強對物資的管理。特別是對已經采購的物資,從管理、保管、使用方面加強登記備案,提高物資的使用率和經濟效益,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3.3 大力提高物資采購人員的自身素質
物資采購不僅僅要求采購人員具有過硬的思想,更要其有著豐富的經驗,能夠熟悉企業相關生產經營活動。因此,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養,從人員選拔、使用、培訓方面加大力度,讓其充分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從而確保物資采購工作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要注重在企業一線人員的選拔,將那些熟悉企業生產實際、了解企業所需的人員充實到企業物資采購活動中,提高物資采購的針對性。同時要加大對相關人員的監督管理,通過制度落實、獎懲措施等方式,提高監督管理的力度,確保物資采購工作的高質量。
參考文獻
[1]崔文新.淺談企業的物資采購的成本管理[J].民營科技,2009,(1).
篇6
關鍵詞: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民營企業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各種經濟糾紛、財務舞弊案件不斷地發生,如何能夠抓住機遇,規避風險,保障企業目標的實現,越來越多地受到企業的重視。也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關注。美國政府為規范上市公司的行為,頒布了薩班斯法案,我國政府各相關主管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這些都表明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正在成為當代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當前實際運行情況看,許多民營企業的內部控制問,題有很多缺位的地方。民營企業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與大公司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民營企業的經濟效益和長遠發展,因此,民營企業應該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系統,加強風險管理,及時防范企業運營中的各類風險隱患,以實現企業目標,提高我國民營企業的競爭力,發展國民經濟。
1 企業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
所謂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為了保證各項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詐和舞弊行為,實現經營管理目標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2004年COSO了《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ERM),拓展了內部控制,更有力、更廣泛地關注于企業風險管理這一更加寬泛的領域。它將內部控制框架納人其中,公司不僅可以借助這個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來滿足他們內部控制的需要,還可以借此轉向一個更加全面的風險管理過程。
在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中,風險管理的定義是:企業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它由一個主體的董事會、管理當局和其他人員實施,應用于戰略制訂并貫穿于企業之中,旨在識別可能會影響主體的潛在事項、管理風險以使其在該主體的風險容量之內,并為主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風險管理的內涵是:風險管理是一個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衡量、風險控制、效果評價等,能夠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是實現結果的一種方式;它是由不同部門不同層次人員共同參與的過程,是一個滲透在風險管理組織日常活動中的過程,因此,風險管理過程應用于單位內部每個層次和部門,管理者不能僅僅從某項業務、某個部門的角度去考慮風險,必須根據風險組合的觀點。從貫穿整個運行過程的角度看風險。
2 我國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現狀
我國民營企業包括國有和私營兩大部分。據統計,截止2006年,我國民營企業已超過380萬家,他們創造了59.6%的國內生產總值,上繳利稅及出口供貨額分別占全國的48.2%和66.3%,提供了78%以上的城鎮就業機會,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市場繁榮和擴大就業的重要基礎}它的經營發展狀況,經濟效益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因此,探討民營企業的內部控制問題,就是要研究、分析、解決效益和發展中的層層障礙。
2.1 企業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認識和理解存在偏差
一般企業都建立了內部規章制度,有的企業管理者認為內部控制就是各項工作制度和業務規章的匯總,建立了企業規章制度就等于做好了內部控制。顯然有些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缺少科學的指導,而且在各項規章制度實施中存在種種問題。一些管理人員風險管理觀念淡薄、重經營輕管理。有的甚至認為風險管理僅僅足公司高層的事情,與自己無關。所以要建立一套科學有效內部控制制度及風險管理機制,應提高企業管理者對這方面的認識。
2.2 企業管理不規范,內部控制難以發揮作用,風險管理缺位
有些企業缺乏明確的經營目標和發展戰略,在管理上存在著許多漏洞;一些企業機構設置不斷變化,對分支機構的管理授權不清,責任不明;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形同虛設;內部審計部門和監事會的內部核查流于形式,根本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許多企業的會計管理十分薄弱,無法提供詳細真實的會計信息;缺乏有效的資源調配和資金成本核算機制,各部門管理責任劃分不明確。沒有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機制,一旦發生風險,發生損失,則各部門或人員之間相互推諉,責任難以查明。
篇7
關鍵詞:物資供應 全面風險管理 必然與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2-261-02
引言
全面風險管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油田作為石油勘探開發、生產經營的國有大中型企業,集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為一體,其面臨或者共生的各種外部與內部風險,是十分巨大的。近年來,河南油田通過建立風險管理機制,進行風險評估和內部控制管理,逐步深化了資金、資產、物資采購、成本、投資、人員操作、合同、ERP應用、銷售、制度等10項業務風險管理,推進了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那么,作為油田的物資供應部門,每年經手資金幾十億元、平均占用資金幾千萬元,油田10項業務風險管理中一半以上與物資供應有著緊密聯系,以及物資供應工作在油田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所處的“承上啟下”位置,都決定了在物資供應工作中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一、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內涵
全面風險管理,就是指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理財措施、風險管理的組織職能體系、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內部控制系統,從而為實現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和方法。
其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1)收集風險管理初始信息;(2)進行風險評估;(3)制定風險管理策略;(4)提出和實施風險管理解決方案;(5)風險管理的監督與改進。基本工作要求,就是要與其他管理工作緊密結合,把風險管理的各項要求融入企業管理和業務流程中。建立起風險管理三道防線,即各有關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為第一道防線;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和風險管理委員會為第二道防線;內部審計部門和審計委員會為第三道防線。
企業發展中存在的風險一般可分為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和法律風險等,而且以為企業能否帶來盈利等又可分為純粹風險(只有帶來損失的可能)和機會風險(既有帶來損失的可能性又有帶來盈利的可能性)。在油田整個企業中物資供應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或一個支撐點,但從物資供應工作在油田生產經營環節、管理過程中所處的“承上啟下”位置來看,其同樣面臨著財務、市場、運營和法律等風險。因此,物資供應工作的全面風險管理是油田發展中風險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必須要求。
二、物資供應工作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是企業風險管理的必然要求
1.投資計劃風險管理的必然要求。在油田每年勘探開發、生產建設的投資中,物資器材占比達到60%,僅物資采購一項就達到20多億元。在市場經濟條件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重要物資資源市場往往跌宕起伏、時刻充滿變數,如何保證當年油田投資規劃的順利實施與承接來年項目,物資供應工作尤顯重要,其進行全面風險管理尤為迫切。
2.裝置設備運行風險管理的必然要求。器材本體質量與配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裝置設備的經濟運行和安全運行。如何從源頭上保證油田裝置設備的正常運行,達到“安、滿、穩、長”的要求和目的。最為重要和直接的手段,就是控制器材、配件本體質量,這樣物資采購供應時控制與防范質量風險的問題就凸顯出來。油田龐大數量的裝備要保證正常運行與運轉,只有從質量上予以保障,也就是從材料、設備和配件本體及服務的購進源頭上進行全面風險管理與控制,各類各種設施設備才能安全、滿負荷、穩定、長周期地操作運行,最終從“硬件”上實現油田勘探開發、生產建設的順利進行。
3.資金運營風險管理的必然要求。物資作為流動資產,其資金運作形式“貨幣物資貨幣”決定了采購供應工作存在著貨幣支付與回收的財務資金風險,油田物資供應量越大這種風險也就越大。從資金運作來看,主要集中表現在采購資金支付、預付賬款、應收賬款上。而且隨著油田進入開發后期增儲上產措施力度加大、新區塊的投產和原油產量的提高,物資工作量也隨之大幅增加,采購資金的支付逐年呈幾千萬的遞增,這種上升趨勢以及大額度的預付款項、應收款項等資金的安全運營確定了對物資供應工作進行全面風險管理的必然要求。
三、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是物資管理風險控制的必須要求
物資供應工作由若干環節、子點相互交織組成,如果一個點風險防范與控制管理不到位都將會出現結癥或問題,將直接影響到油田勘探開發的物資保障。
1.物資采購計劃風險管理的必須要求。物資采購計劃是物資采購工作的依據,其風險控制與防范決定著采購工作水平的高低和物資儲備的合理程度。但采購計劃編制基礎是需求計劃的提報,需求計劃對控制供應風險也就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采購計劃風險主要來自于需求計劃及時與否、準確與否。其風險應著重需求計劃與供應商選擇風險的管理。需求計劃風險包括:物資需求不能整合,難以形成規模或批量優勢;不及時、不能保證采購周期;不準確、變更頻繁;指定或變相指定供貨商等。同時,供應商選擇風險包括:對供應商經營狀況、履約能力、生產能力不掌控;供需關系不穩定,沒有主力供應商群體;資信差、服務能力不強和技術水平不高等。
2.物資采購過程風險管理的必須要求。為積極防范、控制和化解市場風險,根據物資需求特點并結合資源市場形勢,在具體采購活動中可采取不同的物資采購方式,采購方式風險預防直接影響到物資采辦的效果和效率。目前,企業物資采購方式主要有框架協議采購、招標采購和詢比價采購等。以較能體現公平競爭被廣泛采用的招標采購方式來看,其風險也不少,主要有招標過程管理風險、合同風險、決策風險、道德風險、供應商風險,以招標過程管理風險為例,其中又受到投標方式選擇、招標公告公開程度、資格預審、評標中不公平競爭等因素的影響,其中任何一個細小環節出現了問題都可能影響招標采購的效果。
可見,在具體物資采辦過程中進行風險管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是采購過程控制的必須要求。
3.物資本體質量、服務質量風險管理的必須要求。物資質量的好壞是體現物資保障水平、安全供應的關鍵性指標,也是企業安全生產的本質要求,其風險管理絕對不容忽視。物資質量風險主要有:對重要設備、關鍵材料沒有進行質量監造;不要求廠家提供現場質量指導或安裝質量的技術服務;質檢人員責任心不強,不遵守質量規范和職業操守,不能做到“嚴、細、全、準、實”;不能很好地實施質量回訪和有關質量問題的處理,造成了“小問題”釀成“大禍”等。
4.物資儲備與政策規章風險管理的必須要求。合理的儲備是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物資及時供應、經濟供應的有效保障。實施物資儲備的風險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有力手段,主要控制重復儲備、大庫存保生產或應急保險儲備不足等風險。
嚴格遵守國家有關物資政策、法律法規和建立健全各項管理規章制度是一切物資供應工作的基本原則。物資采購供應工作必須控制、防范合規風險,避免給企業造成重大負面消極影響和經濟損失。合理的儲備是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物資及時供應、經濟供應的有效保障。如何有效管理庫存、控制儲備規模、優化儲備結構,進而加快周轉、減少企業資金占用,實施物資儲備的風險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有力手段。
四、結語
物資供應工作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是油田企業可持續、科學發展和“走出去”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以及自身強化管理、最大限度降低采購成本與充分發揮企業“第三利潤源”作用的必須要求。同時,通過實施全面風險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防范、控制和化解各種風險的管理體系;努力營造企業風險管理的文化氛圍,使各級各層管理和業務操作人員牢固樹立風險無處不在、風險無時不在、崗位風險管理責任重大的意識和理念,從而全面實現油田物資保障的安全供應、及時供應和經濟供應。
參考文獻:
石油石化物資供應管理編委會.石油石化物資供應管理.中國石化出版社,2010
篇8
摘 要:藥品管理的GSP法規是國際上較為通用的一種管理手段,文章針對如何增強藥品經營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以及提高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進行了用藥安全上的探討,希望可以在探討的過程中將藥品經營企業實施的GSP管理的意義得到整理,僅供相關專業人士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質量體系;藥品監管
GSP為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是國家出臺的一種管理手段,目的是為了讓藥品經營企業的質量可以得到有效監督。通過控制藥品在流通環節中的每個流通步驟,進而有效對藥品在流通過程中發生質量事故進行監控,保障國民藥品的使用安全。與此同時,這套管理程序可以從源頭上對藥品企業的管理部門進行較為嚴格的約束,對其經營過程進行質量上的監控。充分體現了這些措施的實行,可以有效維護藥品市場以正常的秩序進行發展。GSP管理辦法的有效落實,可以將藥品經營企業的相關行為進行規范,保障人民群眾可以擺脫疾病的折磨,維護社會公共治安的穩定與和諧。
1 實施GSP有助于增強藥品經營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實施GSP是藥品經營企業實現規范化經營管理的起點,是企業今后謀求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實施GSP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企業人員的質量意識和綜合素質,企業通過建立嚴格的制度和實施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行為等,控制可能影響藥品質量的各種因素,消除發生質量問題的隱患,保證人體用藥安全、有效。實施GSP可以使藥品經營企業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在市場激烈競爭的今天,誰擁有先進的經營理念與品質管理,誰就能最終擁有市場。
我國的GSP作為當前藥品經營企業質量工作的基礎規范,對藥品經營質量管理及質量保證措施作了具體統一的規定。為加快推行GSP和體現推行GSP的強制性,推行GSP與藥品經營企業的經營資格確認結合起來,GSP已經成為衡量一個持證藥品經營企業是否具有繼續經營藥品資格的一道硬杠桿,成為藥品市場準入的一道技術壁壘,提高了醫藥行業市場準入的門檻。因此,推行GSP對改變目前藥品經營企業過多過濫,藥品經營秩序混亂的現狀,促進藥品經營行業的經濟結構調整將發揮重要作用。
2 實施GSP有助于提高藥品經營企業質量管理水平
JSP藥品監管手段可以從四個方面對藥品的流通環節進行嚴格監管,其中包括管理職責人員與培訓、設施設備、藥品進貨與藥品驗貨。這套管理程序需要相關新興技術的硬件與軟件支持,同時也需將管理手段進行技術上的革新,明確企業內部管理人員的各項職責,讓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這些管理軟件的應用,可以讓人員的培訓內容得到更新,及時得到素質上的再教育。與此同時在考察供貨單位的合法性以及藥品管理的合理性時,相關管理手段也可以對藥品保管的規模進行設施上的維護,藥品經營管理單位可以得到產品供應與服務水平的提升,有效維護藥品企業在管理過程中的整體競爭能力,讓這些企業在藥品流通市場中可以占據一個較有優勢的位置。想要一個藥品企業發展方向能夠更為明確,企業中的管理人員必須對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基礎素質進行相應的提升,其中包括組織藥品的各項功效、食用禁忌以及儲藏保管辦法等,這不僅可以讓企業增加軟實力,同時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也能讓人員的素質得到不斷的提高。
3 實施GSP有助于降低藥品經營企業的質量風險
經營管理企業中的人員管理制度、設施、設備等環節,在藥品的經營管理過程中不是四個較為獨立的體系,而是在共同協作的過程中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每一環節都有可能對藥品流通的質量產生影響,所以藥品經營企業的質量風險來源較為復雜,既存在人為因素的影響,與此同時藥品流通過程中的質量因素也可能會影響JSP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實。每一個藥品生產企業必須嚴格遵守JSP管理辦法上的相關手段以及規定,才能讓這些管理條例發揮出最大的效用,藥品的購進環節、儲存和保管等方面運行得更為高效,與此同時,也可以從源頭上將風險因素的發生進行杜絕。藥品生產企業的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事物的運行過程中也要對比較容易發生風險的步驟,進行強化性的管理,必要時,可以進行素質水平上的再教育,這樣可以讓風險產生的因素降低到最小。
近年來,許多藥品經營企業重視質量體系的建設,在質量管理方面已具備一定的基礎,但GSP的要求仍然有一定差距,需按規范的要求進行整改、完善,增添必要的設施設備,保證各項條件達到GSP要求,滿足藥品儲存、陳列與銷售的需要。為保證企業各項經營質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規范操作,企業應依據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GSP等法律法規對原有的質量管理制度進行修訂與完善,并嚴格按照制度要求做到。
實施GSP的關鍵在人員,為此,企業必須成立以總經理為首,包括采購、倉儲、配送、銷售等業務部門和質量管理部負責人在內的質量領導小組,下設GSP認證辦公室,配備精干的專職人員負責對認證工作進行組織協調、監督檢查、指導落實。各層次質量管理組織的建立與完善,可以為GSP認證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有力的保障。實施GSP期間,為了解工作進展情況,企業還應組織多次模擬檢查,從中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出差距,進一步整改落實。直至各項工作均達到GSP的要求。
4 實施GSP有助于保障人民用藥安全
實施GSP之前,必須對員工進行全方位的動員培訓,從藥品質量關系到人民群眾用藥安全,從企業的長遠發展到保證員工自身利益等方方面面詳細講解實施GSP的必要性,使全體員工真正明確個人的生存離不開企業的發展,企業要發展離不開先進的規范化管理。
在藥品的流通環節中,通過采用各種嚴格和具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藥品經營企業的人員素質和經營條件,嚴格企業管理制度和行為規范,控制可能影響藥品質量的各種因素,消除發生質量問題的隱患,保證了藥品在流通環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穩定性。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分類管理,大大減少了處方藥品濫用的發生,有助于消費者進行正確的自我藥療,杜絕了因處方藥濫用導致的有害事故的發生。
結束語
綜上所述,JSP藥品管理制度的提出,可以讓藥品經營企業運作的更為高效,同時也從各個方面將可能會對藥品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進行源頭上的預防。GSP管理執行人員應該通過各種嚴格且有針對性的防護措施,讓藥品的流通環節可以得到有效監督。藥品生產企業也應該對自己未來的長遠發展進行規劃,在企業運作過程中要依法經營,同時對遇到的問題也要依照法律相關條例進行處理,保證經銷的藥品質量,讓用戶以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可以得到良好的維護。用藥安全不僅關乎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運行,對于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的影響也非常巨大,而嚴格按照GSP藥品安全管理辦法執行的企業,可以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儲備更多社會效益,讓企業的運行與發展擁有更多良好的聲譽。
參考文獻
[1]黃翠賢,肖輝明.論新版GSP規范下的批發企業配套建設[J].黑龍江科學,2014(04).
篇9
關鍵詞:煤炭企業 銷售管理系統 信息化發展 發展道路
煤炭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同時煤礦資源也有著不可再生的特點,是我國重要的基礎性能源,煤炭銷售量在一次性能源消費比例中占據了將近70%。另外,煤炭行業也是一個勞動密集性行業,在大宗貨物的裝卸方面、產地的分布等多個方面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煤炭在儲存方面也不易長期儲存,容易受到污染。等等這些因素的影響,都對煤炭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隨著煤炭企業的銷售業務逐漸增多,其涉及到的應收賬款等賬目也越來越多,如何利用信息系統來加強煤炭企業的管理,提高煤炭企業的生產效率,增強煤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當前煤炭企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當前國內外煤炭行業信息化現狀分析
1.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煤炭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相比金融、電力、鋼鐵等行業,起步較晚,從煤炭行業內的發展情況來看,在不同的煤炭企業中信息化建設的水平不一致,而且管理方法上大多采用傳統的管理方式,所以效率不高。由于煤炭企業內部的結構組織調整較為頻繁,崗位職能也隨之不斷的發生變化,這對于煤炭企業內部的數據完整性和準確性產生較大的 影響。另外,我國煤炭企業內部的信息管理人才較為缺乏,因此從整體上說,煤炭企業的信息化發展還不夠先進。
2.國外研究現狀
從國外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來看,當前走在世界前列的是美國的煤炭行業,同時歐美的其他各國的煤炭行業的信息技術發展也已經進入到產業化階段。在西方發達國家的煤炭信息化管理方面,主要集中在煤炭行業信息獲取、煤炭行業銷售管理系統、煤炭行業系統模擬等各個方面,在促進煤炭生產與銷售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加強我國煤炭銷管理系統的信息化發展道路
1.加強煤炭企業的質量管理
要從健全企業管理制度,從煤炭生產的源頭開始,避免質量不合格的煤炭進入到企業中。對于煤炭摻水、摻碎石的情況應當堅決避免,在促進煤炭質量不斷提高的基礎上,促進清潔型、綠色的煤炭的生產與銷售,擴大煤炭企業的銷售范圍。同時,由于煤炭質量的影響因素眾多,所以需要從材料、工藝燈多方面進行加強,加強參與生產和銷售的人員素質的建設,在企業內部建立起明確的責任制度,并且嚴格執行。
2.拓寬煤炭運輸的渠道
一般情況下,煤炭的運輸以鐵路為主,同時結合船舶、公路等渠道,能夠使煤炭運輸的壓力得到有效的環節。在鐵路方面,應當堅持互惠互利的原則,與鐵路部門進行有效的合作,雙方達成共同的利益方向,保證煤炭運輸的數量和質量。同時,需要與鐵路局進行有效的協調,對于企業的重大客戶,則有必要開通一個直達的渠道,以此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確保供貨的穩定性。另外,煤炭企業要會充分運用國家各項優惠政策,盡量減少企業的成本消耗,促進企業效益的不斷提升。
3.以市場定價為基礎
煤炭銷售價格的制定,應當采用科學的定價手段。在我國經濟體制轉型的過程中,煤炭企業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型為市場經濟體制,這個過程中政府對于煤炭企業的管制也在逐漸的放松。在以往,我國的煤炭調配計劃往往都是由政府制定的,然而隨著改革開放腳步的不斷深入,政府對于煤炭產品的價格管制也逐漸的放松,進而通過指導的方式對煤炭價格的定價進行管理。自2002年起,煤炭價格的定價開始由市場力量來確定。與此同時,國家為了對煤礦行業實行有效的控制,也加大了對煤礦行業的宏觀調控力度,防止煤炭價格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煤炭企業在進行煤炭銷售價格的制定方面,也應當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為主要的依據,進行科學的定價。
4.注重煤炭企業品牌建設
現代商品社會是一個產品同質化的社會,唯一能夠將產品進行區分的主要依據,就是產品的品牌。品牌作為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已經上升成為一種企業文化和一種價值資產。從銷售管理的角度來說,產品的品牌建設對于消費者來說有著重要的影響。企業的品牌從某種意義上說,代表了企業的形象,同時也決定了企業的銷售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式,企業品牌的建設會帶動產品的銷售,也為企業帶來更寬的銷售渠道,一般情況下,企業商品的銷售成本的降低,也會促進資金的流動速度。因此煤炭企業也要充分認識到品牌建設的作用,通過科學的品牌策略降低企業的銷售成本,提高企業銷售效益。
5.加強市場信息工作
由于有些因素煤炭企業不能進行控制,增加了營銷策略制訂目標實現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因此,及時獲得信息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煤炭企業要建立并形成全方位、立體化、多渠道的信息網絡,加強市場調研,及時、真實、準確地了解和掌握宏觀、微觀經濟信息,對影響煤炭市場變化的主要內、外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對企業可控因素進行綜合利用,對不可控因素因勢利導,達到合理配置資源。
三、結束語
隨著煤炭行業競爭形勢日益激烈,煤炭企業的信息化管理也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生產現代化、銷售管理信息化將成為煤炭企業取得市場競爭勝利的重要手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煤炭企業應當以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為背景,從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加強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促進煤炭企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濟東.煤炭銷售全面信息化平臺的構建[J].中國煤炭,2007(06)
[2]朱哲君,孫繼平.煤炭企業管理信息化特點[J].工礦自動化,2010(07)
[3]李宏舒.煤炭銷售企業信息化特點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0(23)
篇10
學生營養餐 管理運行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1A-
0013-03
2011年11月,國務院正式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該計劃覆蓋了680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2300萬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中央財政為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天3元、全年600元,所需資金全部由中央財政承擔,全年總計支出約160億元。計劃實施以來,得到了廣大學生、家長的認可和高度贊譽。可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是一項覆蓋面廣、投入量大、政策性強的系統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和運行管控模式,將這項“民生工程”建成“放心工程”“陽光工程”,已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是新一輪國家開發扶貧工作重點縣,也是河池市小學教育階段教學點和在校人數最多、條件最艱苦、學校分布最分散的一個大石山區縣。本文以該縣為例,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管理運行模式現狀、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對策,以期為大石山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工程的實施提供借鑒。
一、基本情況
都安地處桂中腹地偏西、河池市南部,全縣有壯、漢、瑤、苗、仫佬、毛南、水等7個世居民族,是全國布努瑤族人口聚居最多的自治縣。該縣實施“營養餐工程”總體情況良好,縣、鄉兩級政府組織有效,部門分工合作細致有序,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清晰的運行體制,逐步形成了“企業配送食堂加工食品留樣分餐就餐”的學生營養餐供應模式,受益學生和家長的滿意度高。但由于地域廣、學校多、農村情況復雜,再加上縣級財政配套能力有限,仍然存在學校食堂建設跟不上、食品安全監管手段落后、學校跟進服務壓力大、相關制度和管理辦法不到位等問題和困難。
(一)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基本情況
全縣現有小學600所,其中教學點357個,普通中學2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現有在校生67696人,其中:小學生53300人(其中教學點7596人),普通中學14171人,特殊教育學校225人。2013年,全縣享受營養餐人數67696人,上級每年營養餐補助4134萬元。全縣已建有學校食堂(伙房)188所,在建157所,將建48所,未建229所。全縣目前聘請食堂工勤人員552人,尚缺301人,食堂員工全部持健康證上崗,員工工資收入一般為500元~1200元不等。全縣現有澤龍、誠信、鼎凱及都安糧油公司等四家營養餐專業配送公司。縣教育管理部門成立了營養改善計劃資金管理中心,對資金進行專項管理,確保專款專用。
(二)供餐情況
1.供餐形式:一是提供牛奶、蛋糕或蛋等加餐或課間餐,主要是尚未建有食堂的學校采取此種供餐形式,食品均由配送公司直接配送,學校負責發放,牛奶價格為2.03元/盒,蛋糕價格為0.97元/個,雞蛋價格為0.97元/個。二是提供完整的早餐、午餐和晚餐,絕大多數建有食堂的學校采取此種供餐形式。也有個別學校雖然有食堂,但工勤人員缺乏,同時采取以上兩種供餐形式,如該縣的板嶺鄉帶河小學等。
2.供餐模式:一是食堂供餐的食材由公司配送中心統一配送到學校,學校自聘工人進行加工。食堂設施尚未健全或地處偏遠的教學點,采用公司供餐和托餐式供餐兩種方式。企業供餐,由配送中心將營養食品配送到學校,營養食品以蛋糕加牛奶為主。二是托餐式供餐,一種是食材由學校教師自行采購,自行加工,即老師托餐,另一種是家庭(農戶)托餐,由學生家長自行購買。一般偏遠、交通條件不便的教學點,自行采購居多。在縣城周邊有個別學校自行采購,執行托餐式供餐,譬如該縣唯一的特殊教育學校,其自行采購能保證食品新鮮和價格隨行就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食品成本,彌補了雙休日正常供餐給學校帶來的壓力。
3.供貨模式:除學校自行采購之外,供貨企業一般在每周周日、周三送貨,供貨數量一般由各學校提供清單,按清單配送,由供貨方通過農用運輸車直接配送到指定地點,用這種配送方式配送的食品基本上是冰凍食品。也有供貨企業委托學校駐地的個體戶,負責每天按時送貨,以確保食品新鮮。如澤龍公司委托板嶺街指定屠戶和米粉加工廠,每天按需給板嶺小學供貨,保證了營養餐天天用上新鮮的豬肉和米粉。
二、存在問題
經過幾年來的不斷探索,該縣在學生營養餐管理和運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但仍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和困難,具體表現在:
(一)學校工勤人員及食堂工友普遍缺乏
一方面,學校沒有工勤人員編制,未配備專門負責營養餐的工勤人員,營養餐的驗收、保管、分發等各項工作任務都由授課教師承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影響了教師正常的教學工作。如由食堂供餐的學校,校方必須安排一名教師或工勤人員專職承擔營養改善計劃相關表格填寫與匯總、食品驗收、生鮮食材采購、為學生打飯、監督學生吃飯等工作。由企業配送課間加餐的學校,教師也需要承擔食品驗收、分發等工作。另一方面,目前全縣尚需要約300名學校食堂工友,聘有食堂工友的學校,還不同程度存在工資收入低且工資發放不穩定,有時不能按時發放工資及工資與工作強度不成比例等問題。部分學校食堂由于工友缺乏,致使供餐壓力較大,如五峒小學每天只能供應午餐。
(二)食堂設施建設工作滯后,倉儲設施簡陋
目前,全縣尚有305所學校未建食堂,占總數的50%。已經建成食堂的學校,其食堂設施、設備投入不足,配套的飲水設施、加工設備、冷藏設備、防盜門窗和排水設施等不完備,特別是食品倉儲保鮮設施不完善,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有些學校雖有食堂,但沒有餐廳,而且食堂配餐間的衛生標準達不到要求。有的學校由于食堂設施不完善,只有通過企業供餐的形式給學生發放課間餐。而目前由食堂供餐的學校大多缺乏廚具、餐具及食堂維護費,若出現鍋頭損壞等情況,學校需自行解決。大多數未建學校食堂的學校讓學生在操場或教室進行加餐,既不衛生,又不文明。有的建有食堂或簡易伙房的學校,部分配餐室只有簡單的幾張課桌和書柜,設施簡陋,沒有必要的食品倉儲保鮮設施,食品存放不規范,食堂臟、亂、差及潮濕,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
(三)營養餐品種比較單一,營養量標準攝入量不均
目前,由企業配送所提供的課間加餐營養餐只限于牛奶、雞蛋、花生和火腿腸等,人均營養量為:熱量298.2卡路里,蛋白質12.04g,脂肪10.14g,鈣元素182.12mg,鐵元素3.76mg,鋅元素1.24mg,各項營養量均低于標準攝入量。由學校供餐的食物品種也比較單一,以包菜、白菜、瓜類、豆角居多,有少部分學生出現厭食現象。食堂提供完整午餐,基本可以滿足農村義務教育小學生(7~11歲)午餐所需營養量,人均能量攝入約為866.8卡路里,蛋白質為26.9g,脂肪為39.8g,鈣元素為143.7mg,鐵元素為8.47mg,鋅元素為4.90mg。其中鈣元素低于標準攝入量,約為標準攝入量的45%。
(四)食品配送不及時、不新鮮
目前,該縣營養餐配送企業一般在周日、周三為學校配送食品,包括肉類、菜類,無法保證食品新鮮,且存在食品原材料供應不按時的問題。由于配送路途遠、路況差等原因,有的配送公司沒有按照協議每天都配送新鮮的蔬菜、肉類等原材料,導致學生不能每天都吃上新鮮原材料加工的食品。同時,有的邊遠學校供貨難,只能由學校自行到中心校或供應地點點貨、收貨,增加了學校的日常工作量。
(五)食品價格普遍偏高
不管是肉類還是菜類,其價格均比市場高。如從三只羊小學、板嶺鄉旱塘小學等提供的青瓜價格單上看,今年5月份,該縣城區的青瓜批發價為每斤6角左右,而供到學校的價格為每斤2.3元。而學校自行采購極易出現價格、數量不透明,無法索取合格有效票據等問題,加之生鮮食品采購頻繁,難以實現實時管理,也存在食品價格偏高現象。
(六)食品安全監管難度大
主要表現為:一是學校教職工自行采購難以保證食品質量與安全。營養改善計劃的受益學校多處貧困山區,交通不便,只能通過學校教師或工勤人員自行采購食品。二是食品種類多,監管工作難度大。食物是否新鮮、食品檢查驗收是否認真、儲存是否得當,都與食品安全有直接關系。三是食品監管部門管控缺位,由于部門機構設置編制人員少,現有的監管力量不足,以事后監管為主,很難做到從源頭抓起。四是大部分學校在山區地段,村小和教學點數量較多,分布分散,交通不便,有關部門難以實現定期、不定期實地檢查,出現監管盲區。五是大石山區的衛生環境增加了食品安全風險,部分學校缺水現象比較嚴重,學校沒有自來水,靠井水、水池蓄水的現象比較普遍。
(七)供貨企業內部管理粗放,企業實力參差不齊
目前,全縣有四家供貨公司,從調研的情況看,供貨企業的內部管理漏洞多,個別企業實力不強。主要表現在:1.倉儲設施不全。有的公司沒有分類食品倉儲,牛奶、蛋糕、蔬菜等隨意堆放在簡易貨架上,且倉庫臟、亂、差,非食品與食品同倉儲。2.存在三無產品。有的公司未能提供所供貨的牛奶的產品批次、出廠合格證等。3.菜類農藥殘留檢測不嚴。有些公司沒有對購進的蔬菜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就直接配送給學校,也沒有產地的蔬菜檢測報告,而是在進貨后直接提供給學校。4.送貨車沒有冷凍設備,為一般的農用運輸車。從產地運輸公司凍庫再運輸到各鄉鎮學校再入冰箱最后加工上餐桌,由于物流環節多,且運輸車輛沒有冷凍設備,致使食品容易腐爛、有異味。5.企業實力不強,管理不規范。企業員工素質較低,對食品監管常識一知半解,未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企業管理制度。個別公司的經營性質、規模和個體戶差不多,實力不強,不具備相關硬件條件。6.企業間缺乏競爭機制。目前,該縣企業配送執行分片包干制,每個企業負責若干個鄉鎮的食品配送,導致企業間缺乏競爭,被包干的鄉鎮學校不能到其他企業自行進貨,容易存在壟斷現象,這是導致食品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三、對策與建議
筆者認為,要保障“營養餐工程”有效有序管理運行,必須在堅持執行以供貨企業配送食品、學校食堂加工配餐為主,學校自行采購、教師托餐、學生家長自行采購、家庭(農戶)托餐為輔,以及企業配送完整課間加餐相結合的靈活多樣方式的基礎上,在政府主導統籌、教育和食品監管等部門協同的同時,著力逐步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逐步解決缺編缺人的問題
規模較大的學校增加1~2名工勤人員編制,通過安排“4050”人員或招聘有專科學歷以上的人員,以公益性崗位的形式,逐步解決營養餐工作缺編缺人的問題,避免教師“既教書育人,又當生活保育員”的問題,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同時,切實落實國家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的有關規定,配足食堂工作人員,盡快落實縣財政公開購買社會勞動服務方式,由學校購買社會勞動服務,解決食堂工作人員不足的問題。
(二)增加學校食堂建設投入及配套設備投入經費
一是充分利用現有食堂,加快食堂建設,完善食堂設備、設施。沒有食堂或伙房建設規劃的學校,以及存在飲水困難的教學點,全面納入“薄改項目”計劃。二是改造、充分利用閑置的校舍。三是完善設施條件,學校食堂的衛生應達到相關標準要求,操作間和儲藏室貼有一米以上的內墻磚,地面為水磨地面或地板磚,有防盜門、防盜窗,有防鼠、防潮、防蟲措施,有消毒處理。
(三)嚴格執行企業準入制度
明確企業規模、供貨網點設立運行、食品內部檢測制度、食品新鮮保證制度,凡是達不到要求的企業,在規定的時限內進行整改,整改后仍達不到相關要求的,取消供貨資格,堅決退出市場。配送企業必須在每個鄉鎮設立供貨網點,并由網點與當地個體戶、農戶簽訂貨物協議,確保食品新鮮,實現天天送貨、日日新鮮。同時,通過設立鄉鎮網點,有效帶動當地農業產業發展,根據當地食材合理設計食譜,實現本地化采購,帶動農業產業與農村經濟發展。另外,鼓勵、培育更多的符合準入規定的企業參加競標及食材配送,增強企業間的競爭,盡可能提供優質、高效的配送服務。
(四)嚴格自行采購食品準批制度,確保食品和資金安全
一是10人以下的教學點,執行家庭托餐,由學生家長自行解決。二是邊遠的教學點(指每天上午10點前供貨不到、交通條件差的教學點),執行學校自行采購,采取“誰采購,誰負責”的辦法。同時,執行工勤人員和輪值教師食品采購驗收流程制度,保證食品的數量與質量。
(五)嚴格食品價格監督和安全管理
實行食品價格每日公布制度,接受社會監督。同時,由主管部門根據價格監督部門的食品價格指數,不定期對供貨企業、學校食品價格進行檢查,確保價格隨行就市。由教育部門牽頭,組織營養改善計劃成員單位對食品供應商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盡量做到食品安全源頭管理。
(六)完善制度,強化監管,確保學生飲食安全
- 上一篇:鄉鎮綜合執法大隊總結
- 下一篇:會計前期實習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