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獎勵認定辦法范文

時間:2024-01-22 18:16: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表彰獎勵認定辦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表彰獎勵認定辦法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zzz為指導,通過對“高效課堂”建設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進行全面回顧,總結經驗,樹立典型,激勵先進,鞭策后進,進一步形成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良好氛圍,為學校改革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評選范圍

所有參與“高效課堂”建設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者。

三、評選辦法

個人申報,備課組推薦,學校審核認定,張榜公示

四、表彰獎勵等級與名額

“高效課堂”建設突出貢獻獎(20名, 表彰獎勵,學校組織外出考察學習)

“高效課堂”建設先進個人(40名,表彰獎勵)

五、高效課堂建設先進個人評選標準

1、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課堂教學創新理念先進。深刻理解市、縣、學校高效課堂教學精神,熟練掌握“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精神實質和基本環節;積極學習和研究新課程方案及課堂教學改革。課堂創新思想豐富,理念先進,具有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課堂觀、質量觀。

2、廣泛參與高效課堂教學創新實踐活動,課堂教學創新積極踴躍。積極開展聽課活動,并按照“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要求認真評課,深入研究打造高效課堂的模式途徑,注意借鑒學習他人長處,不斷提高自己課堂教學創新水平和能力,積極承擔示范課、公開課、研討課任務,互助合作,共同創新。

3、嚴格落實教學常規,教學工作扎實認真。教學計劃、導學案規范實用;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認真;作業批改、測試分析及時認真;教學反思深刻、經常。

4、課堂教學創新扎實高效。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設計優化,教學活動安排科學,針對課型特點熟練運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教學理念先進,學生主體地位突出,學生充分發展,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5、能將教學實踐、教學反思、教學經驗、所遇問題及其解決辦法等形成或參與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評比并獲獎。

篇2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認真貫徹黨的大、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省、市、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積極策應生態經濟區建設,緊密圍繞“共青-相向發展”戰略部署,立足“工業強縣”,加速“兩區”(園區、城區)建設,主攻重大項目,擴大招商引資,做強礦業經濟,統籌城鄉和社會事業發展,促進民生改善與社會和諧,推動科學發展,建設活力”的工作重點和努力實現三年決戰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50億、建設城區61個項目的奮斗目標,著力壯大縣域經濟,為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考評對象

三、考評內容及分值

考評分為綜合考評和單項考評。

綜合考評實行百分制,主要考核招商引資、財政收入、文明生態集鎮建設、“三農”工作、新農村建設、工業發展、爭項目爭資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人口和計劃生育、安全生產、固定資產投資、政務環境、應急管理等十三個方面內容(具體指標見附件一)。另設加分和扣分項目(據實計入總分)

1、加分項目。實行獎勵加分。相關工作突出,并符合下列條件的,按對應考核項目的基本分值給予加分,最多加該項基本分值的10%,同一獎項不重復加分,就高不就低。

①獲得中央、國務院表彰獎勵的,加對應項基本分值的10%;

②獲國家部委或省委、省政府表彰獎勵的,加對應項基本分值的6%;

③獲省直部門或市委、市政府表彰獎勵的,加對應項基本分值的4%;

④獲市直單位表彰獎勵或省直市直在鄉鎮召開考評項目中推廣經驗的現場會的,加對應項基本分值的3%。

為體現考評工作的公正性、連續性,對年全縣目標考評表彰大會后,新增且符合上述四條的表彰獎勵項目,由各鄉(鎮、場)及時上報,縣目標考評辦審核確定后記錄在案,可計入年綜合考評總分。

2、扣分項目

凡有下列情形的扣分,同一事件就高不就低,不重復扣分。

(1)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事項未及時落實的,每次扣0.2分,最多扣1分;(縣委辦、政府辦負責)

(2)縣委、縣政府督辦事項未及時辦理的,每次扣0.1分,最多扣1分;(縣委辦、政府辦負責)

(3)受省委(市委)、省政府(市政府)或省廳通報批評的每次扣0.5分,最多扣1分;(縣委辦、政府辦、縣委宣傳部負責)

(4)受到縣委、縣政府或市直部門通報批評的每次扣0.2分,最多扣1分。(縣委辦、政府辦、縣委宣傳部負責)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對經濟發展目標綜合考評結果實行“一票否決”。

四、計分方法

各項目標的考評均實行百分制計分,設置有加分的單項目標最高得分為110分(加分超過10分的,加分最多的按10分計算,其他按比例折算。獎勵加分除外)。

1、單項指標計分

(1)定量指標

動態性指標:采用功效系數法,將各鄉(鎮、場)的指標值由大到小排序,最大的鄉(鎮、場)計該項指標最高分值,最小的按該項指標分值的60%計分;其他鄉(鎮、場)得分計算方法:

[(某鄉(鎮)數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40%+60%]×該項指標分值

(2)部門考評指標

由涉及考評內容的相關部門按百分制進行評分,縣考評辦按權數計入總分。

2、總分計算

鄉鎮年度考評總分=各項目標考評折算得分+獎勵加分-處罰扣分。

彭山林場、園藝場等有缺項指標的考評對象,按實際考評項目進行計分,年度考評總得分(含總分、單項)=各項指標得分之和÷(100-缺項指標分值)×100+獎勵加分-處罰扣分。

五、獎項設置

1、綜合先進

經濟發展綜合考評列前三名的鄉(鎮、場),評為綜合先進單位,分別獎勵3萬、2萬、1.5萬元,黨政主要負責人分別獎勵1萬、8千、6千元。

2、單項先進

(1)獲招商引資考評前三名,獎勵辦法按德辦發〔〕2號文執行;

(2)獲財政收入考評前三名,分別獎勵1萬、8千、6千元;

(3)獲文明生態集鎮建設考評前三名,分別獎勵1萬、8千、6千元;

(4)獲“三農”工作考評前三名,分別獎勵1萬、8千、6千元;

(5)獲新農村建設考評前三名,分別獎勵1萬、8千、6千元;

(6)獲工業發展考評前三名,分別獎勵1萬、8千、6千元;

(7)獲爭項目資金考評前三名,分別獎勵1萬、8千、6千元;

(8)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評前三名,分別獎勵1萬、8千、6千元;

(9)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考評前三名,分別獎勵1萬、8千、6千元;

(10)獲安全生產工作考評前三名,分別獎勵1萬、8千、6千元。

單項獎均根據綜合考評指標中的相關對應項目得分或單項考評辦法產生。所有獎項名額均按細則規定嚴格控制,不得并列。凡在全縣目標考評中已經獎勵的項目,各部門不再重復進行獎勵。

另設“服務園區建設”、“服務城區建設”、“造地增糧”特別獎各1個,分別獎勵1萬元。由縣目標考評工作領導小組年終根據各鄉(鎮、場)工作完成情況推薦產生。

3、先進個人

由鄉(鎮、場)各推薦一名,縣委組織部審核。共表彰10名左右,每人獎勵500元。

六、考評辦法和程序

(一)考評辦法

1、定量考評指標由相關責任部門(見附一)收集,于年元月15日前報縣考評辦。

2、定性考評指標由相關責任部門根據考評內容要求于年元月15日前將部門考評結果(按百分制)報縣考評辦。

(二)考評程序

1、鄉(鎮、場)自評。各鄉(鎮、場)對照考評內容逐項進行認真自查,建立和完善工作目標執行情況的檔案資料,形成書面自查報告(包括執行情況、總體評價、獎罰情況等內容),填寫好考評指標自評表,由鄉(鎮、場)黨政主要領導審定簽字并加蓋公章,迎接考評。

2、部門初評。根據縣目標考評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組織安排,各責任單位對各自負責考評指標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評計分。確需下鄉(鎮、場)審核的項目,本著“同類歸組、減少批次、控制人數”的原則,由縣考評辦統一組織安排。縣考評領導小組從有關單位抽調人員組成考評組進行實地考評,采取一般了解與重點查看相結合方法,核準相關數據,實地核實鄉鎮年度完成的重大投資項目、文明生態集鎮建設等情況并對加分、扣分項目進行審核,收集相關考評資料。

3、匯總評分。審核結束后,各考評責任部門根據審核情況按照縣考評辦的格式要求填寫好評分表,加蓋公章后,于年1月中旬前報送縣考評辦,由縣考評辦進行綜合計算匯總。

4、組織審評:縣考評辦根據考評結果,提出先進單位建議名單,分別送縣紀委(監察局)、組織部、綜治辦、安監局、人口與計生委、局征求意見后,提交縣目標考評工作領導小組審議,最后送縣委常委會審定,確定最終名次,并作出表彰決定。

七、考評要求

1、加強領導,統一認識。成立縣目標考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簡稱考評辦),辦公室設在縣委組織部。各目標責任單位要把目標考評作為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推動各項工作落實的動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實現三年決戰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50億,推進又好又快發展做貢獻。

2、嚴密組織、有序安排。縣考評辦在實施年度考評工作中,要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合理調度,各有關部門要通力協作,積極配合。為減輕鄉(鎮、場)負擔,各考核指標的相關責任部門在考評工作中,要盡量減少環節,重視日常監管和督查,原則上不得單獨組織專項目標的年終檢查活動,確有需要,須報請縣目標考評工作領導小組同意后,統籌實施。

3、實事求是,嚴禁虛假。各考評指標責任單位提供的考核數據和資料,應客觀真實,凡統計部門有的,以統計部門認定數據為準。嚴禁出現年終考評突擊上報數據的現象。對弄虛作假及采取不正當手段,干擾、左右考評工作的,一經查實,除取消其獲取的榮譽和獎勵外,對單位主要負責人及有關責任人員將嚴肅處理。

4、公道正派,嚴守紀律。各考評相關責任單位和所有考評人員在考評工作中,不得降低標準,不得感情用事,不得受非正常因素的干擾,不得搞暗箱操作,嚴禁收受禮品禮金和進休閑娛樂場所,嚴禁出現“感情、關系考評”現象,確保考評結果的公開、公平和公正。凡借考評之機營私舞弊的,一經核實,將嚴厲查處。

篇3

第一條為創新發展模式,培育發展我市自有品牌企業,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關于培育發展自有品牌自主技術企業的意見》(東委發〔2004〕21號)以及《關于印發東莞市名牌帶動戰略實施方案的通知》(東府辦〔2004〕10號)的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本細則所稱自有品牌企業是指我市擁有自有商標知識產權并獲得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中國專利獎、省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省專利獎、市著名商標、市專利獎稱號的生產企業和其他類型企業。自有品牌企業必須是在我市設置經濟實體。

第二章組織領導

第三條東莞市實施名牌帶動戰略聯席會議,負責培育自有品牌企業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并在市發展“兩自”企業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市經貿局負責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

第四條各鎮人民政府(區辦事處)成立由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單位組成的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培育發展自有品牌企業工作。

第三章認定和管理

第五條由市質監局負責,會同市經貿局、市農業局等單位根據國家和廣東省的有關規定,制定《東莞市爭創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工作方案》和《實施細則》,報市實施名牌帶動戰略聯席會議審定后,以市政府的名義頒發。由市工商局負責,會同市經貿局根據國家和廣東省的有關規定,制定《東莞市爭創馳(著)名商標工作方案》和《實施細則》,報市實施名牌帶動戰略聯席會議審定后,以市政府的名義頒發。

第六條市質監局負責組織企業申報“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廣東省名牌產品(工業類)”工作,市農業局負責組織企業申報“廣東省名牌產品(農業類)”工作;市工商局負責組織企業申報“中國馳名商標”、“廣東省著名商標”和組織評定“東莞市著名商標”工作;市知識產權局負責組織企業申報“中國專利獎”、“廣東省專利獎”和組織評定“東莞市專利獎”工作。

第七條東莞市實施名牌帶動戰略聯席會議組織市經貿、質監、工商、知識產權、農業、海洋漁業等部門建立自有品牌企業信息庫,確定培育自有品牌重點企業,并重點扶持和鼓勵發展。同時,加強對已有自有品牌企業進行跟蹤服務。

第八條各鎮區要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企業情況的摸底調查,根據自身實際,制定每年培育自有品牌企業計劃,擬定培育自有品牌重點企業名單,報各職能部門,由各職能部門根據有關的標準確定最終名單后報市經貿局。市經貿局據此編制本年度的培育發展自有品牌企業計劃和重點企業名單,由市實施名牌帶動戰略聯席會議審查核準后向全市公布。對列入名單的企業,各部門、各鎮區要在各自的職能范圍內給予重點扶持。

第四章扶持政策

第九條市經貿局對自有品牌企業和重點培育企業的技術改造、技術創新項目,按照《東莞市技術改造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和《東莞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優先列入我市財政預算安排的專項資金計劃;市科技局、市農業局等部門,對自有品牌企業申報科研發展專項基金、科技三項費用和其他各項獎勵基金的項目,也要給予優先列入相關計劃。各相關部門要相互配合,積極支持和協助企業申報上級財政安排的各種專項資金。

第十條自有品牌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可按有關規定享受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扶持。參加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統一組織的國際展覽會,其展位費由上述資金給予50%的補貼;參加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統一組織的國內重要展銷會,其展位費由市財政設立專項給予50%的補貼。自有品牌企業設立的境外加工貿易項目經商務部批準后,給予一次性10萬元支持費。

第十一條市在經營權、用地、項目方面優先向自有品牌企業傾斜。

第十二條自有品牌企業可申辦“東莞市大型企業辦事優先卡”,享有《關于印發東莞市扶持大型企業優惠措施的通知》規定的各項優惠。

第十三條政府采購部門對經確認的自有品牌產品納入政府采購重點產品目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采購。

第十四條對自有品牌企業收取各類行政事業收費,其標準須經市物價局核準,并一律按下限收取。中介機構的收費屬于政府定價,按規定標準收取,屬于政府指導價的,一律按下限收取。

第十五條自有品牌企業列入國家、省重點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國家、省科技計劃的項目,金融部門在貸款方面予以積極支持。建立名牌(包括名牌產品和商標)質押貸款機制,建立技術創新風險投資機制,多方面開拓自有品牌企業融資渠道。

第五章表彰獎勵

第十六條統一以市政府的名義召開會議,對獲得“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廣東省名牌產品”、“廣東省著名商標”和“東莞市著名商標”的企業進行表彰獎勵。

第十七條市政府對新獲得“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專利獎”的企業,按獎項一次性給予50萬元的獎勵;對新獲得“國家免檢產品”的企業,按獎項一次性給予30萬元的獎勵;對新獲得“廣東省名牌產品”、“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省專利獎”的企業,按獎項一次性給予10萬元的獎勵;對新獲得“東莞市著名商標”、“東莞市專利獎”的企業,按獎項一次性給予3萬元的獎勵。同時獲得上述兩類以上獎項的,只獎勵最高的獎項。

第十八條由市經貿局負責,會同市財政局,協調質監、工商、農業、海洋漁業等部門,做好每年度獎勵自有品牌企業財政預算專項資金計劃。

第十九條各鎮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和實施名牌帶動戰略的目標,對本行政區域內新增自有品牌企業進行表彰獎勵。

第六章宣傳保護

第二十條東莞電視臺、東莞電臺、東莞日報等媒體要對自有品牌企業進行宣傳報道,各鎮區的媒體也要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自有品牌企業進行宣傳,各部門要在各自的網站刊物上,在有關場所對自有品牌企業進行推介。

第二十一條經貿、質監、工商、知識產權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加強對名牌產品、馳(著)名商標的法律保護,嚴厲打擊侵犯馳名、著名商標專用權和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等違法行為,切實保護自有品牌企業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二條建立涉外知識產權爭端應對和預警機制,幫助和指導自有品牌企業應對涉外知識產權和貿易爭端。

第七章附則

第二十三條企業按照本意見獲得的資助資金、獎勵資金必須專款專用,用于研發、沖減利息支出、技改或擴大再生產等,納入相應的財務科目,否則取消享受相應政策的資格,并追回所得資金、獎金。

篇4

一、工業園區的布局與目標

根據城市擴張戰略的要求和我區產業結構規模化、輕型化的趨勢,工業園區的布局要堅持“布局東移、合理分工、設施配套、注重科技、優化環境、資源共享”的原則,在維持、區現有規模,加強規范治理的基礎上,在河東規劃建設四個新型工業園區。

(一)機電制造園區

規劃面積10000畝。主要發展機電、裝備制造等行業?具體包括精密鑄造、不銹鋼深加工、鋁鎂合金深加工、法蘭,瑪鋼、汽車零部件、重型機械產品、煤礦機械產品、紡織機械、電子機械及電子儀器等科技含量較高的領域。重點發展1000萬元以上的高科技項目,到年入園企業達到20戶以上,入園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重8億元.

(二)輕工物流園區.

規劃面積5000畝。主要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木器制造、食品及藥品制劑等行業,具體包括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果品加工、糧食加工、飼料工業、木器加工、釀酒、釀醋、飲料、成藥及藥品制劑飛商貿物流等領域乙重點發展500萬元以上的輕工、物流項目,到年入園企業達到20戶以上,入園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12億元。

(三)工業園區

規劃面積10000畝。主要發展冶金鑄造、化工建材等行業,具體包括各類鑄造產品,生鐵冶煉、精細化工(主要包括日化、涂料、染料、油墨、橡塑助劑、食品添加劑等)、電石乙炔化工、尿素、甲醇及下游產品、焦油加工及新型墻體材料等領域。重點發展1000萬元以上的標準化精細化工項目,到年入園企業達到16戶以上,入園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25億元。

(四)加工園區

規劃面積10000畝。主要發展倉儲業、加工業。重點發展500萬元以上的倉儲項目,到年入園企業達到10戶以上,入園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5億元。

二、工業園區招商項目審批程序

工業園區招商項目審批程序分三個階段,即初審階段、會審階段、辦理手續階段。

(一)項目初審

為保證工業園區的規模和效應,新上總投資在500萬元以上的項目,一律要進入工業園區。新上項目必須到區發展和改革局審批,項目單位要提供可行性研究報告、立項申請、平面設計圖、項目建設意向、資金證明等有關材料,發展和改革局通過審核相關材料后,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標準進行審核認定,經認定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入園條件的,報請區級行業分管領導審簽。

(二)項目會審

行業分管領導審簽后,由發展和改革局牽頭,組織經貿、土地、環保、建設、中小企業、水利、供電等有關職能部門聯合會審,就項目的可行性、發展前景、適宜園區、要求條件等方面進行討論協商,確定項目是否建設,并確定具體園區。

(三)辦理手續

項目經聯合會審后,項目單位提供相關手續、上報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由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同園區管委會負責辦理相關手續,在7個工作日內辦理完項目審批的全部手續

三、招商入園的獎勵辦法

(一)獎勵范圍

1、凡區內外的各種組織、單位、個人,利用各種渠道,引進資金到位后,均給予獎勵。

2、對于未設立工業園區鄉鎮所引進的資金、項目,不論在哪個工業園區投資建設,該項目年稅收完成額的80%,準予計入引資鄉鎮當年的稅額。

3、下列資金不屬于獎勵范圍:

(1)同級財政部門撥付的資金。

(2)由計劃部門每年安排的項目資金或國債資金

(3)經審核認定不宜獎勵的資金。

(二)獎勵標準

獎勵金額按招商引資不同來源,由區政府分別給予到位資金總額一定比例的獎勵。

1、屬于無償投資,投資額在300萬元人民幣以上,獎勵相關者到位資金總額1%。

2、屬于低息或無息貸款,投資額在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獎勵相關者到位資金總額0.8%。

3、屬于對外招商項目,到位資金總額人民幣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獎勵到位資金的1%,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獎勵到位資金的0.8%;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上獎勵到位資金的0.4%。后一檔次,的獎勵額不低手上一檔次的最高獎勵額。

(三)獎勵程序

1、由申請方出具引資證明,提供銀行到位資金證明,填寫《招商引資項目引薦人登記表》,符合條件的由招商引資工作部門發放《招商引資獎勵承諾書》

2、對引薦成功的項目,進行審核驗收,經審核無議,由招商引資部門發放《招商引資獎勵證明書》。

3、區政府每年召開一次表彰獎勵大會,單位或個人依據《招商引資獎勵承諾書》和《招商引資獎勵證明書》到財政部門兌現獎勵。

四、幾點要求

(一)項目入園建設必須經過審批程序,未經批準,一律不準開工建設。

篇5

一、進一步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落實各項資助政策

1、認真組織實施民生工程高校、中職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在提高中職和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擴大中職免學費財政補助范圍的新情況下,指導、督促各中職和普通高中學校切實做好國家助學金與免學費補助評審發放工作。

2、協助區人武部門做好高等學校學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國家資助以及退役士兵教育資助工作。

3、進一步落實公辦中小學校孤兒學生免學費政策,積極做好學前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在園幼兒的資助準備工作。

4、督促、指導各中職和普通高中進一步規范校內資助資金提取和使用。

5、做好高校新生入學、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學等資助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

6、會同中國太平保險集團繼續實施定點幫扶“結對助學”項目;會同區慈善協會啟動實施中小學“雙百花”慈善助學項目。

二、進一步健全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機制,確保助學貸款長期順利開展

7、按照國家、省統一要求,積極推進普通高中高三享受國家助學金的學生國開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預申請、資格預認定工作。

8、進一步完善國開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制度與措施,努力構建上下聯動、多級協同的助學貸款組織網絡,形成助學貸款受理發放和貸后本息回收工作長效機制,切實做到“應貸盡貸,應收盡收”。

9、建立健全國開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業務考核與獎勵機制,完善風險補償金結余獎勵資金、機制運行獎勵費的使用與管理。

10、進一步完善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與貸款學生信息互通和跟蹤機制,保證在日常工作中及時回復貸款學生的咨詢,指導貸款學生掌握系統信息維護、支付寶使用等常識。

三、進一步完善學生資助監管機制,加大對資助資金的監督管理

11、堅持并完善學生資助監管制度,強化資助資金流轉和資助實施程序的全過程監管,確保資金安全和實效。

12、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學生資助工作效績和資助資金使用專項審計。

13、對鄉鎮中心學校、區直屬學校民生工程學生資助工作制定出具體的績效評價辦法,組織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對工作表現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

14、加強各類資助數據的報送和分析工作,建立資助異常信息數據預警、核查及通報制度。完善民生工程月報制度。

15、切實做好資助政策咨詢和舉報投訴受理工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

四、不斷創新學生資助工作機制,努力提升資助管理水平

16、積極與民政等部門溝通,建立精準認定工作機制。指導各校制定適合實際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科學規范、公平公正地認定資助對象。建立一個覆蓋多學段、可共享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數據庫。

17、積極探索建立中職和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等級評定標準要求,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依照困難程度合理確定資助檔次。

18、不斷改進學生資助經費分配辦法,重點向農村偏遠、薄弱學校傾斜,提升資助預算管理和發放管理精準度。

19、繼續加強和完善區、學校學生資助管理機構建設,提高學生資助管理精細化水平。

20、組織開展資助工作業務培訓,提高學生資助工作人員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21、按照安徽省學生資助工作研究會的部署和要求,積極開展學生資助工作理論與實踐研究。

五、加強學生資助政策和工作宣傳,切實提高資助宣傳成效

22、根據區民生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部署和要求,組織開展“民生工程宣傳月”集中宣傳活動。

23、繼續開展“誠信教育主題活動”,聯合有關金融機構和高中階段學校,常態化、全方位開展誠信教育,開展征信和金融知識宣講活動,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和履約觀念。

篇6

一、工作目標

到2018年,培養金城名校長6名、區級名校長30名,形成一支具有較高政治理論素養和開拓創新精神,懂教育、善管理、作風優良的高素質、專業化的校(園)長隊伍;引進骨干教師100名,培養省級名師4名、市級名師10名、區級名師100名、區級名班主任30名,省級骨干教師60—80人、市級骨干教師350名,中學、小學、幼兒園教師本科以上學歷分別達到95%、85%和50%,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二、主要任務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1.強化師德師風教育。加強教師理想信念、法律法規、職業道德教育,實行走進學校、走進教師、走進學生、走進課堂、走進家庭、走進社區“六進活動”制度,落實新教師崗前師德師風培訓制度和入職上崗宣誓制度,定期開展教書育人楷模、師德標兵和優秀班主任評選活動,加強師德師風正面宣傳,以先進典型引領師德師風建設。

2.構建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加強師德考察,探索在教師資格認定和教師招聘考試中增加心理測試。加大教師業務指導和人文關懷力度,及時疏解個別教師心理失衡行為,及時糾正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失范行為。制定實施《區師德考核評價指標》,建立“以德為首、注重能力、業績優先”的校(園)長、教師專業發展考核評價制度,對師德優秀教師在評優評先、職務晉升和崗位聘任中給予優先,將師德師風作為學校、幼兒園領導班子成員選拔、考核的重要考核內容和聘任標準。

3.實行教師失德違紀行為“零容忍”。制定實施《區中小學、幼兒園師德檔案制度》,建立師德失范“灰名單”和“黑名單”,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輿論監督,設立師德師風舉報電話,在教育門戶網開設“師德師風局長直通車信箱”,實行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制”。

(二)加快推動管理隊伍專業化發展

1.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下放校(園)長選拔聘用和歸口管理權限,全面實施校(園)長聘任制,探索校(園)長職級制,在區教育局設置科級后備干部庫,制定實施教育系統機關及直屬機構優秀干部定期選派任職計劃。推進干部有序交流,嚴格落實區委關于“同一校(園)內,校(園)長擔任正職滿5年或擔任正、副校(園)長累計滿7年進行交流,擔任正職滿8年或擔任正、副校(園)長累計滿10年必須交流”的規定。

2.提高校長專業化水平。優化校(園)長分類分層分崗全員培訓制度,積極推進校(園)長、科級后備干部到國內外教育發達地區掛職培訓,聯合華東師范大學等師范類名校建立教育碩士、教育博士學歷進修班,到2018年,校(園)長掛職培訓率達到100%。推進名校長隊伍建設,實行名校長動態評價和管理機制,建立影子校長結對培訓制度,定期開展校際交流活動。

(三)促進教師隊伍優化發展

1.改進教師引進制度。做好教育部直屬院校免費師范生選聘工作,制定出臺《區教育系統人才引進實施辦法》,實施急需緊缺及高層次實用人才引進計劃,從全國范圍引進一批省特級、省市骨干、省市級名師,選聘國家“211工程”院校本科畢業生或其他院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充實教師隊伍。

2.建立教師編制動態管理機制。由區編辦會同區教育局科學核定教職工編制數,根據教學需要,每2—3年調整中小學、幼兒園教職工編制總量,實行編制動態管理。

3.建立教師定期交流制度。制定實行同一學校任教滿6年以上教師有序交流計劃。建立職稱晉升、評先評優與教師交流掛鉤機制,評聘高級職稱時,教師應有農村學校1年以上或薄弱學校2年以上任教經歷,“教育聯盟、教育集團”教師應有3年以上內部交流經歷;評選特級教師、隴原名師、金城名師、學科帶頭人等稱號的教師,應有2年以上農村學校任教經歷。

4.優化教師培訓機制。制定統一培訓計劃,整合規范教師培訓工作。選擇優質學校建立教師崗前培訓基地,形成集中培訓、培訓基地培訓和聘用學校培訓的全方位培訓模式;完善教研員分學科跟蹤培養、定點包片制度,定期開展校本培訓成果展示交流活動;組建優秀教師講師團,定期開展教育教學巡講交流活動;按照1:2的比例實行名師、骨干教師影子培訓計劃,形成千名教師發展共同體;建立職稱優先晉升等獎勵引導機制;在國內外教育發達地區設立教師繼續教育實訓基地,每年選派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師參加跟班培訓,到2018年,中青年骨干教師赴教育發達地區學校跟班培訓率達到100%。

5.規范教師評價機制。圍繞名師、骨干教師、教學能手評選制度,建立統一、規范的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機制。清理和規范教學評比活動,嚴格實行教學新銳(3年教齡以下教師)—教學新秀(35歲以下教師)—骨干教師(50歲以下教師)教學評比和省級特級教師、省級骨干教師、各級名師教學展示管理制度,實行國家、省市教學評比參賽資格申報制度和比賽成果認定制度。

(四)完善獎勵激勵機制

1.進一步提高教師待遇。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穩步提高名師名校長津貼、農村邊遠地區津貼和班主任津貼水平。增設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獎和班主任工作獎,按教師年均工資的5%、10%的標準考核發放。管理人員與教師同等對待,管理崗位人員退休時與教師同等享受10%工資待遇。每年按同比例、同標準開展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優秀師德標兵表彰獎勵活動。

2.提高教師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根據教育事業發展需要,按照各學校實際情況設置高級、中級、初級崗位數,并按照實際情況設置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崗位的結構比例。

三、強化保障措施

篇7

1.實施步驟。把軟件產業作為服務外包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優先發展。在發展模式上,重點培植信息技術外包(ITO),適時開展中、低端商務外包(BPO);在起步方式上,先從境內外包開始,通過積累經驗、培養人才,盡快開展離岸外包服務;在目標步驟上,可首先接受基地城市輻射,通過聯盟、合作等方式,承接來自主要基地城市轉包、發包、分包業務,逐步培育起具有自主開拓國際市場能力的企業群體。

2.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自主創新為主線,以擴大開放為動力,以人才建設為支撐,以優化環境為保障,促進全市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3.目標定位。20*年,全市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億元,2009年達到3億元,2010年達到10億元。力爭到2010年,引進1-2家員工超過500人的大型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培育3-5家員工超過200人的本地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全市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不少于300家,其中從事離岸外包企業不少于5家。積極爭取省里在規劃、布點、政策等方面的重點傾斜,將*建成蘇北軟件和服務外包的重要基地之一。

4.基地建設。將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基地建設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多渠道籌措資金,用于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公共服務技術平臺、網絡系統建設,提供穩定的供電系統和足夠帶寬的國際數據通信端口;優先為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建設生活、居住、交通、金融、教育、醫療、商業、體育、娛樂等配套設施,保障企業發展和員工工作、生活需要,把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基地打造成功能完備、環境優美的綠色生態園,爭取建設成為國家級、省級軟件和服務外包示范基地。

二、構筑產業發展載體,形成集聚效應

5.加快園區建設。由市政府牽頭,以*經濟開發區、市湖濱新城開發區為母體,創建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園區,以“區中園”形式規劃建設“軟件園”、“創意園”、“服務外包產業園”。市湖濱新城開發區著眼長遠發展,規劃建設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基地,通過“民辦公助”的園區開發體制,采用企業化運作方式建設軟件園和服務外包基地。

6.大力培育和引進企業。按照“鼓勵創新,扶持創業,寬容失敗,倡導協作”的總體要求,大力扶持本地初創企業和微小企業發展,鼓勵創辦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市財政投入200萬元啟動資金,整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大樓、湖濱新城開發區創業中心、市科技局孵化器、*學院人才技術等現有資源,在*經濟開發區和湖濱新城開發區分別成立軟件孵化器有限公司,為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平臺建設、投資融資等服務。對投資創辦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的人員,按照《*市全民創業發展基金使用管理辦法(暫行)的通知》(宿政辦發[2007]41號)所列有關項目提高10個百分點予以支持。把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招商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對外推介、宣傳和招商力度,吸引一批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來宿投資。

三、建立人才培訓促進體系,提供智力支持

7.大力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積極吸引軟件和服務外包高端人才來宿創業、就業或為本地企業提供服務,建立高端人才柔性引進機制。經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定高端人才,享受“*市急需人才引進專項資金”補助,其子女入學、醫療保健、出入境管理等由所在地政府及公安部門優先安排,在參與學術交流、招商推薦等重大活動時由引智項目單位負責提供后勤保障服務。

8.建立健全人才培訓體系。制訂人才培訓規劃,進一步優化人才培訓體系,構建由高等院校、職業學校和社會力量辦學的多元化、多層次軟件和服務外包人才教育培養體系。鼓勵境內外高等院校、教育機構、著名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合作辦學或建立軟件和服務外包職業培訓機構,培養專業技術人員。*學院、*經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高師、*電大等大中專院校要努力擴大軟件和服務外包相關專業的招生規模,加大軟件和服務外包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和知識講授的比重,允許在校學生轉向軟件和服務外包相關專業,允許在校學生到企業從事軟件開發和勤工儉學,對成績突出者,可給予學分,積極引導大學生本地就業。舉辦軟件和服務外包人才高研班,培養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技術創新能力強的高層次人才。建立軟件和服務外包人才信息庫,提供人才儲備服務,搭建就業創業平臺。

9.成立人才實訓基地。積極引導和支持職業學校與在宿外商投資企業、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的人才需求對接,搭建人才實訓就業服務平臺。依托市職教園區和公共實訓基地,大力發展“企業訂單式”、“計算機+外語”特色培訓和“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培訓,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培養出一批軟件和服務外包適用人才。鼓勵企業建立高校學生實訓基地。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發展環境

10.設立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從20*年起,市、縣(區)都要設立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市財政20*年安排1000萬元,以后按一定比例逐年遞增,用于引導、扶持、獎勵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專項資金由市財政局和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辦公室負責管理,由企業落戶園區管委會負責集中申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人才培訓補貼。對在定點培訓機構參加軟件和服務外包技能培訓的人員,經培訓合格并在本地就業的,培訓費用給予50%補貼。對中、高層次軟件和服務外包技術人員出國培訓、進修或聘請外國專家、留學人員來我市講學和工作給予重點資助。

——辦公用房補貼。入區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5年內按人均10平方米左右零租金配套辦公用房,免費使用部分辦公設備。經市政府批準的未入園企業,房屋租金3年內按人均1000元/年給予補貼,由市財政與企業所在縣(區)或園區管委會各承擔50%。

——生活用房補貼。為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的主要創業人員提供免房租公寓或按人均6000元/年補貼房屋租金,優惠期為2年;為其他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人員提供廉租公寓,房屋租金給予50%補貼,或按人均1500元/年補貼房屋租金,優惠期為2年。補貼費用由市財政與企業所在縣(區)或園區管委會各承擔50%。

——市場開拓補貼。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參加國際招商推介會、專業展會、國際市場宣傳,在國家、省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給予相關費用50%支持的基礎上,再給予國家、省扶持資金50%的配套補貼。對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經市政府同意的人才招聘、展覽促銷等活動給予場租費用定額補貼。

——認證補貼。推動軟件企業進行“雙軟認證”,通過軟件企業認定的,給予1萬元補貼;通過軟件產品認定的,給予每個產品5000元補貼。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通過CMMI二級、三級、四級、五級認證后,分別給予20萬元、30萬元、40萬元、60萬元的認證補貼。

——原創獎勵。原創影視動畫作品,在副省級(含副省級)以上電視臺播出,按二維動畫片每分鐘500元、三維動畫片每分鐘1000元標準,給予原創企業一次性獎勵,但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按照每分鐘二維1000元、三維2000元標準,給予原創企業一次性獎勵,但不超過200萬元;在多個臺播出的按從高不重復原則給予獎勵。

——出口獎勵。連續三年,以海關出口統計或外包業務合同、出口合同備案證書和銀行結收匯單為依據,企業當年出口額與上年度相比(首期出口規模以30萬美元為基數),每增加5萬美元,給予1萬元人民幣獎勵,最高不超過30萬元。獎勵資金由市政府與企業所在縣(區)政府或園區管委會各承擔50%。

——表彰獎勵。對我市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年度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不包括市外母、子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首次超過500萬元、1000萬元和3000萬元以上的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由專項資金一次性分別給予30萬元、40萬元和50萬元的獎勵。每年對我市發展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或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11.新設企業補助。在本市新設立總部或地區總部的國內外知名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建筑容積率達到3.0以上的,由同級財政給予一次性資金補助,其中,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達到2000人,補助500萬元;達到2000人以下1000人以上的,補助300萬元;達到1000人以下500人以上的,補助100萬元;達到500人以下200人以上的,補助50萬元。入區企業,其接入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的上網通信使用費,第一年可按國家規定資費標準的50%交納,差額部分同級財政和電信部門各負擔25%。

12.推動企業品牌建設。鼓勵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配套技術,加強品牌建設,對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申報國內外專利、科學技術獎,爭創知名品牌給予一定的補助。

13.稅收獎勵。落戶我市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依法享受國家、省規定的各項稅收優惠扶持政策,同時:

——由同級財政部門給予企業營業稅、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5免5減半獎勵。

——從事管理、技術工作的人員和為本市企業提供服務的外地高端人才,由同級財政部門按其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給予5免5減半獎勵。

——推動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進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對符合條件的,經認定后,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同等稅收政策。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為承接外包服務項目進口所需的自用設備,以及按照合同隨設備進口的技術(含軟件)及配套件、備件,可按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申請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14.建設用地優惠。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世界500強企業、國內外上市企業及行業前50名的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在宿投資興辦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或興建軟件園。符合《劃撥供地目錄》的項目可以劃撥供地;屬于物流(倉儲為主)、研發、工業設計等生產型服務外包項目可以參照工業類性質項目以工業用地最低價標準掛牌出讓供應土地;屬于劃撥用地如改變性質應按有關規定補交土地出讓金。

15.給予融資支持。要建立銀行貸款、風險投資等多種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投融資機制;注重完善以民間資本為主,政府引導扶持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資體制,鼓勵對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的風險投資,逐步建立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風險投資體制。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市擔保中心設立500萬元風險擔保資金,引導金融、擔保機構針對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的特殊性開創新的信貸方式,支持有前景的軟件和服務外包項目。市政府每年與有關金融機構簽訂服務外包信貸框架協議,確定每年金融機構向本市服務外包企業信貸投放總額。積極爭取政策性銀行對符合條件的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鼓勵我市有實力的單位和個人通過參股、控股或兼并等方式進入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為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在國內外上市融資創造條件。有關部門積極幫助企業完成上市前的培育、改制等程序,推薦符合條件的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上市,并提供便捷的服務。

16.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在市科技局設立市級“保護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服務中心”,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依法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研究制訂保護知識產權和個人信息安全的政策措施和行業規范。

17.放寬市場準入。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簡化審批手續,對從事信息技術服務、軟件研發和服務外包業務的企業給予工商登記便利,放寬注冊資本限制和登記冠名條件。新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允許實行分期到位,首期實收資本可按申請注冊資本額的20%給予注冊。注冊資本達到200萬元的企業,可申請冠省名。取消冠市名的一切限制條件。凡注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并擁有3家以上的控股子公司,集團合并注冊資本2000萬元以上的,可辦理集團登記。軟件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經評估驗資后,可作為無形資產追加本企業的注冊資本金。

18.支持本地采購。機關、企事業單位委托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實施外包業務時,在同等條件下應優先選擇本市范圍內的外包企業。

19.建立行業協會。更好地發揮行業內信息交流、中介協調、標準制訂、規范自律、市場拓展、人才培訓等作用,加強行業自律與協同,規范行業競爭秩序,努力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

五、健全領導機制,強化目標考核

20.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全市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由市長任組長,分管信息產業和開放型經濟的副市長任副組長,*經濟開發區、市湖濱新城開發區、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經貿(外經貿)、發改(信息產業)、公安、科技、教育、文化、規劃、建設、財政、稅務、人事、勞動、統計、國土、電信、供電等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在市外經局設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辦公室。

21.納入目標管理。將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情況列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核體系,細化分解服務外包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明確目標責任,加強檢查考評。今年底要設計建立一套科學的統計指標體系,并試行軟件和服務外包統計制度,客觀反映全市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為我市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提供可靠的統計信息和決策依據。

篇8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強了常規教學管理。本學期,學校教學工作本著“科學規范、求真務實、重點突破、分工協作”的管理原則和“激發活力、張揚個性、人盡其才、提高質量”的管理目標,實施了一系列加強教學管理的新措施。

首先是健全制度,規范管理。在學校統一領導下,對原來的教學管理制度進行了系統的修訂、補充和完善。本著立足實際,遵循科學性,增強實效性,激發積極性的原則。新頒布了《課堂教學質量綜合評估辦法》、《課堂教學規范細則》、《課堂教學責任事故認定及處理辦法》等管理制度13種,這些制度在規范教學環節,明確各環節工作作務及要求,落實工作責任,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和調動工作積極性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使新學期教學工作在較短的時間里步入了良性軌道。

其次是創新機制,激發活力。在教學管理機制上,一是針對教研組組大人多,不分年級,學科交叉,不利于同學科、同年級教學研究的現狀,適時改革了教研組設置,成立了17個教研組。使教研重心下移,適應校本教研的要求。新聘任或調整了工作熱情高,適應能力強的同志任組長,增強了教研工作隊伍的活力,為教研教改工作奠定了良好人力基礎。二是改革了課堂教學評估辦法,取消了評估課。由教研員隨機進課堂聽課,依據幾次聽課情況,綜合評定課堂教學并量化賦分。突出了指導性,提高了客觀性和公正性。

再次是分工協作,落實責任。本學期在教學管理中,既突出工作任務分解,明確各自責任,又注重協作整合,保證工作整體質量和效率。一是按照“分層把關、恪盡職守,相互協作、注重整合”的思路,明確了教學管理責任。校級領導包年級抓教學,對高三復習班分班包抓。明確提出了高三、復習班教學質量,高考目標任務。教學口三位主任分年級包抓教學工作,明確包抓責任,實行工效掛鉤。二是明確了年級組、教研室、教研組在教學管理中的責任。提出年級組對本年級教學工作負責,教研組對本學科教學教研工作負責,教研員做好本學科教研教改工作的指導、組織和協調。

(二)狠抓常規落實。常規教學各環節落實到位,是教學質量提高的保證。本學期學校在常規教學管理中,將狠抓教學各環節管理做為最基礎,最重要,最根本的工作,教學口做了一些較有成效的工作。

首先,明確工作要求。一是對常規教學各環節都提出了明確的工作要求。明確提出教案備寫要求,課堂教學規范要求,自習輔導要求,單元教練反饋要求,作業批改要求,早讀進教室輔導要求,新教師教案簽審要求,使學校活動各環節有章可循,較好地克服了教學過程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二是對教輔資料征訂提出了規范的操作程序要求,形成學校推介,教師選擇,教研組確定,公開議價,招標訂貨,按班收費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對學生資料印制提出規范要求,由文印室統一納管,分班結算收費。這些要求的明確,基本杜絕了濫訂、亂印教輔資料的現象,減輕了學生的經濟負擔和過重學習負擔,也增強了資料的適用性,同時為學校增加了收入。三是提出了聽課評課要求,分層提出教學管理人員、導師、青年新教師和其他教師全學期聽課節數要求;并對評課標準、程序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全校屢掀聽課熱潮,評課工作在本學期后期也有所加強。

其次,加強反饋檢查。為保證常規教學切實到位,保證各環節質量,學校以抓檢查為重點,加大力度,以檢查促落實。一是落實了逐堂查課制度。每堂課由教導處教導員督查統計,各班學習委員逐堂記錄教師上課情況,依據《課堂教學責任事故認定辦法》,嚴格監督課堂教學,杜絕遲到、早退、課堂接打手機等有違課堂教學規范要求的行為發生,全學期沒有無故缺課現象發生。逐堂查課制度的落實,規范了教師課堂教學行為,保證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端正了教風。二是加強了常規教學檢查。本學期期中和期末進行了兩次常規教學大檢查,抽調教研員、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和干事,分學科組檢查,檢查小組逐人逐本流水查閱,共同討論,集體評價教案的優點、特點和不足,達成共識,最終定性,劃分等次。對各位老師教案、作業布置批閱、聽課情況,同學科對照、比較和鑒別,優中選優,平中見劣,嚴格按3:5:2的比例分出優、中、差三個層次。通報檢查情況,努力做到客觀、公正、實話實說,既講成績又擺問題,既點人又點事,既指出問題又提出今后努力方向。通過兩次常規檢查,學校全面掌握了教師常規教學情況,及時發現和矯正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杜塞了漏洞,弘揚了教師中的正氣,克服問題和不足,使常規教學在不斷發揚成績,不斷改進的狀態下健康發展。三是加強了教學抽查。學校領導、教學口領導、教研室教研員堅持經常進行隨機抽查,本學期進行課堂教案抽查、早讀輔導抽查、作業抽查、教師聽課情況抽查40多次,每次抽查后,及時肯定成績,對個別教師存在的問題,進行個別談話,責承改進。對幾次較集中的抽查,如實公布了抽查結果。四是重視學情調查。采取統一時間,不打招呼,由教導處組織人員逐班在教室接面對學生問卷,提高了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問卷積分結果按年級組統計印發到每位教師手中,以幫助老師全面了解學生對自己教學的滿意情況和與其他老師的差距,努力改進教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爭取使自己的教學能讓更多的學生滿意。

篇9

職業技能競賽是推動高職院校深化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江西省高職院校在歷年的全國職業技能競賽中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但是跟職業教育發達的省份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問題,尤其是在競賽項目的管理模式方面還需要發揮創新性精神,進行不斷的探索。該文主要通過找出江西省高職院校在技能競賽項目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尋求相應的解決方式,從管理模式出發提出創新的意見建議。

1 江西省高職院校在技能競賽項目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1.1 競賽管理有待提升

1.1.1 競賽項目管理組織流程存在內耗

根據正常的項目立項程序,一般是先由學校教務處轉發收到的上級競賽通知給各二級分院教務科,然后由二級分院根據情況通知有相關競賽項目的教師申報立項。這一程序本來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很多競賽的通知發到學校的時候離競賽舉行時間只有一兩個月。對于一些臨時知道自己獲得參賽資格的學校,備賽時間就不是很充足了。

1.1.2 管理技能不高

競賽管理人員需要較高的管理水平。從組織申報到競賽結束后的相關統計、獎勵政策兌現的整個過程,競賽管理人員需要進行籌劃、溝通、組織、控制、協調和評價,以便確保項目的正常進行。而相關管理部門人員在實際的過程中大多都是根據自身的經驗積累開展工作,在技能競賽的管理過程中往往力不從心。管理中遇到的質量、進度監控等問題,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相當一部分原因是競賽管理人員管理技能欠缺。

1.2 大數據挖掘與運用不足

1.2.1 大數據管理的意識還很淡薄

江西許多高職院校的職業技能競賽的項目管理沒有重視大數據的作用。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兄弟院校相比,大數據的應用還存在很多不足和問題,僅憑自己的一些經驗和主觀判斷對競賽立項工作進行管理。從縱向看,對于歷年參賽項目的多寡、報名學生的數量、學生的能力及性格特點、培訓過程中的問題總結、取得好成績以及成績不理想時的原因對比等數據沒有做過認真的匯總和分析;從橫向看,對于各個競賽項目的參賽院校的備賽情況、學生選拔、指導教師構成、歷年成績等數據則完全沒有進行挖掘和收集。

1.2.2 缺乏大數據運用管理方面的專職工作人員

大數據管理是當前比較先進和流行的一種管理模式,這類既精通大數據管理技術,又熟悉職業技能競賽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員非常稀缺。很多高職都是只有一名專職的競賽管理人員,需要處理的事務非常多,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做這種需要進行大量數據分析的工作。

1.3 績效評價與結果優化不完善

1.3.1 過于看重結果而輕視了長期的培養過程

江西很多高職存在對于競賽結果過度看重的情況,制定的一些競賽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制度中都把競賽成績要求列入了考核中,無形之中就疏忽了競賽的(申報)立項、備賽、比賽成績評價的過程的控制。常常會要求二級分院在省級乃至國家級的技能競賽中取得既定的獎,這是一種非常不科學不客觀的考核方式,這往往不利于正常發揮水平取得好成績。

1.3.2 對競賽重要性的認識過于片面

比賽的目的是通過競賽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熱情。但抱著競賽結果至上的觀念,教師為名次而教、學生為名次而學,成績成了唯一的評價指標。而通常比賽成績不能代表學院的整體水平,參加比賽取得好名次的學生,都是個別集中訓練的結果,不是根據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出來的。

1.3.3 考評制度需要完善

江西省很多高職現有的競賽管理辦法著眼點主要放在對結果的獎懲上,對于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情況、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工作配合情況、經費的充分有效利用情況基本沒有涉及到。而這些其實往往對競賽成績有非常大的影響,競賽從立項到最后的總結是一個系統工程。科學合理的對整個過程制定考評標準,把責任進行分擔,服務進行優化,對于打造優秀的競賽培養團隊,促進職業技能競賽和專業建設的良性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 解決上述不足的創新性對策與實踐

江西省高職院校在職業技能競賽管理過程中,充分發揮競賽管理部門的規范指導作用,建立完善的項目管理機制,以及優秀的管理團隊,加強質量和進度控制,構建職業技能競賽項目全過程管理機制,并建立基于大數據的項目管理模式,以保證職業技能競賽項目的統一管理。

2.1 建立健全技能競賽項目管理機制

(1)轉變觀念,強化技能競賽意識。各高校高度重視技能競賽工作,把技能競賽工作作為工作考核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為確保技能競賽取得成效提供前提條件。

(2)要完善管理制度。應完善技能競賽管理辦法,應包含技能競賽指導思想、類別與項目、競賽申報(立項)、競賽培訓、經費安排、個人參賽與團隊參賽認定準則、指導學生個人參賽與團隊參賽認定準則、獲獎等級認定、獎勵辦法、院技能競賽節等內容。

(3)將職業技能競賽與課程建設及教學改革相結合,把與競賽技能相關的課程吸納進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使課程與實際技能相結合, 從而通過競賽推動課程內容、教?W模式、課程體系改革,進一步為競賽提供更強勁有力的技術與理論基礎,做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目的。

2.2 加強對技能競賽項目大數據的挖掘和利用

可在競賽項目組織中增設信息中心,用以信息收集、數據處理和分析管理,為技能競賽數據管理、信息分析及其他業務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按照校院二級管理的思路,確定競賽項目組織部門負責競賽基礎數據的收集工作、學校技能競賽管理機構負責數據匯總分析工作的模式。用數據為載體,競賽項目組織部門按照要求及時準確地采集數據,學校領導層以完整數據作為依據進行競賽項目的組織、成本、進度、質量等方面的決策。這里的完整數據包括競賽項目組織部門采集的校內數據,還包括學校競賽管理部門采集的外部數據,以保證數據完整性。

2.3 構建技能競賽項目績效評價機制

2.3.1 績效評價的組織實施

江西省各高職院校對各二級分院的技能競賽項目進行績效評價考核,學校也要對教務處和分院職業技能競賽管理工作進行評估考核。高職院校的教務處應在每年初部署項目績效評價工作,規定績效評價的時間安排、項目進度、評價標準及評價工作要求等,各二級分院按要求組織開展自我評價,在規定時間內提交自評報告,內容包括:項目時間、項目概況、組織實施情況、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項目管理情況、項目完成情況、存在問題及建議、評價結論等。

篇10

由于很難對高校教職工的工作進行有效計量,對他們進行績效考核自然也很難制定一個比較客觀的考評指標,導致在進行具體考核工作時不能有針對性,只能是泛泛而行,通常的做法也只是對德、能、勤、績、廉這五個指標進行考核,其中還有幾個不能量化,這樣建立起來的考核體系很容易導致考核結果失真。

1.高校“師德”考核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教師是一項古老又神圣的職業,學生與老師相處時間很長也很重要,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教師的個人品質也在耳濡目染中影響著他們,正所謂“善為師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意“師德”,才能給學生正確引導。但目前“師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一是“師德”考核指標設置不科學,“師德”不僅是教師品德問題,還是其就具有的職業素養的綜合表現。在我國,對思德的考核主要體現在政治素養、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職業技能等方面,缺乏統一的職業道德規范標準。二是考核依據不足,考核結果失真,對師德的考核本身就沒有統一的標準,加之考核過程主觀性太強,使考核成為過家家,有些師德失范的老師并沒有被挑撿出來。三是考核方法缺乏實踐操作性,對師德的考核太抽象模糊,一般都是定性考核,沒有明確的標準和程序。四是考核結果使用缺乏力度,考核是手段,不少高校都忘了考核存在的目的性,忽視了“師德”的評價作用,如教師職務聘任與晉升時,參考標準主要是科研成果及論文等,而對于師德只要一般就行,也沒有因為“師德”先進典型而獲得晉升的。

2.不重視績效考核結果的運用

目前高校績效考核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考核過程興師動眾,考核結果的應用性卻很差。有的院校是無論考核結果如何,所獲待遇還是一樣或者差異很小,對教師資格認定、崗位聘任、職務晉升、培養培訓、表彰獎勵等工作也似乎沒有什么太大意義,考核結果得不到運用自然就不能引起人們的重視,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關于我國高校績效考核問題的解決對策

1.正確理解高校績效考核的內涵

高校職工應樹立正確的績效考核理念,明確知道考核不僅是一個控制過程,更是促進激勵效果的重要扛桿。作為學校一員應做好本職工作,為國家教書育人,用考核不斷激勵自己進步,促使自己和學校有共同目標,并為之不斷努力并逐步實現。真正認識績效考核的積極作用,了解績效考核對教職工的工作和學校管理的重要性,配合學校完成這一重要工作,使績效考核的結果清晰、可量化。

2.構建科學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首先要知道考核什么和評價什么,考核指標體系的內容不僅要能全面客觀地反映被考核對象的基本情況和對他們的基本要求,還要符合各高校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對此高校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考核辦法,有針對性的從“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的內容作為一級指標進行考核,重點考核工作實績,同時確定這四個考評要素的權重,反映考核的科學性和公平性。其次,應以發展觀為主導,堅持主客觀指標的合理均衡,評價指標體系既要反映高校教職工的認識、感受等主觀判斷的重要價值,又要反映高校發展、社會保障等客觀因素的積極意義,堅持任務績效與情景績效并重、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員工的特性建立以量化考核為主、定性考核為輔的評價體系,形成良好的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最后,科學的分配權重,明確每一個考核指標所占比重,如職業道德占多少、業務能力占多少、教學水平占多少、學生評價占多少等等。

3.完善客觀、科學、公正的“師德”考核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