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調查方法范文

時間:2024-01-15 18:10: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定量調查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定量調查方法

篇1

內容摘要:品牌戰略對當今企業的發展壯大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品牌形象作為品牌戰略的核心,是企業各項活動的關鍵所在。品牌形象反映了消費者對該品牌的喜好和認同。品牌形象研究對于企業的成長十分必要。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是品牌形象研究的兩種方法,在品牌形象的研究中起著重要作用,二者各有其特點和適用范圍,本文對兩種研究方法進行了比較分析。

關鍵詞:品牌形象 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品牌形象研究概述

近年來,關于品牌及品牌形象的研究逐漸增多,隨著品牌戰略成為新時期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對于品牌形象的調查研究也越來越重要。盡管對于品牌形象的調查研究已得到了眾多的參與和認同,但是對于品牌及品牌形象的定義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認知。在總結各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對品牌形象及其研究進行探討。

品牌形象包括有形形象和無形形象兩個方面,品牌的有形形象包括產品或服務的外形、包裝、標識等有形存在;品牌的無形形象涉及到產品或服務能夠給顧客帶來的精神滿足和價值及身份象征等。品牌的有形和無形形象共同構成了產品或服務的品牌形象。

從顧客角度來說,品牌形象是顧客對該品牌的總體認知和感受,包括對該品牌使用者的形象認知和對該品牌生產者的形象認知等方面。

品牌形象的構成要素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考察,即品牌形象包括產品或服務自身的形象、產品或服務使用者的形象和產品或服務提供者的形象。根據不同的品牌特征和劃分類別,品牌形象的評價維度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但是總體來說,品牌形象的評價維度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譽度、品牌忠誠度、品牌追隨度等。

總之,所謂品牌形象研究,就是通過一系列的調查分析,獲得不同消費者關于品牌形象的認知,從而更好地塑造品牌的獨特形象,為品牌經營者提供相關決策支持。而品牌形象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種方法。那么,到底運用定性研究還是定量研究方法以及如何運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接下來本文分別對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展開分析,并比較二者各自的特點和它們的適用情境。

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是一種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總體感知和粗略印象而得到相關訊息的研究方法,該方法在社會人文學研究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基于研究人員和被試者的經驗以及主觀感知能力而達到相關研究目的。在品牌形象研究過程中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目的是深入了解消費者對品牌的直覺印象,進而解答這一研究問題:為什么該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具有這樣的形象?即得到一個關于“為什么”的答案。

在進行品牌形象研究時,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的情境主要有以下幾種:一個新品牌剛剛建立,需要獲取消費者對這一新品牌的最初印象時;某一成熟品牌將要進入衰退期,需要擴展新的品牌內涵時;品牌經營者需要深入了解目標消費群體的購買動機、購買態度和購買行為時;品牌經營者需要獲得關于品牌未來發展的更過資訊時。總之,只要是為了獲得關于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整體形象信息時,通常情況下都可以采用定性研究。

在運用定性研究方法對品牌形象進行研究時,投射技術是最為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投射技術通過使用一種“聲東擊西”的影射方法于無形之中發掘消費者的自然情感,能夠使消費者毫無保留、毫無顧忌地表達對于品牌的真實態度,從而實現真實有效的品牌形象研究。

盡管定性研究是一種運用較多且適用范圍較廣的研究方法,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便之處。最為明顯的問題是,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往往需要具有社會學及心理學知識的專業人士指導,投射技術和訪談法等定性研究方法的實施即是如此。其中,訪談法需要訪談者具有很強的溝通能力,在訪談過程中要時刻關注被訪者的心理變化過程,通過被訪者的臉部表情和細微的肢體動作來推測其對品牌形象的真實認知和喜好。因此,定性研究方法中的訪談法往往由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員來實施。

另外,在運用定性研究方法對品牌形象進行研究時,為了保證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應盡可能使用多種定性方法同時進行研究,這樣可以對被訪者的前后答案進行相互驗證,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被訪者答案的真實性。

定量研究方法

隨著電腦科技的逐漸升級,基于電腦軟件分析而生的定量研究方法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大部分市場研究公司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定量研究技術。例如,Research International公司的Locator Brand Engine技術和AMI公司的PINPOINT技術,都是公司的專利技術。即使各個公司的定量研究技術在具體操作方法和流程上不盡相同,但是關于品牌形象研究的定量研究方法在指導思想上是相通的。這為定量研究方法的應用提供了現實條件。

定量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描述品牌形象的現狀,解決“是什么”的問題。例如,在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可以對品牌形象的構成維度進行描述,通過餅圖等相關圖形的展示可以非常清晰地表示出各個維度所占的比例,有利于品牌經營者更加方便快捷地運作自己的品牌。然而,定量研究方法的運用情境并不僅限于此,通過比較品牌形象在某些特性上的表現,定量研究方法還可以進一步分析品牌的優勢和劣勢所在,進而為品牌的發展壯大提供決策支持。

成功運用定量研究方法進行品牌形象研究的關鍵在于掌握常用的數據分析與資料展示技術。隨著統計理論的不斷發展和統計技術的日益成熟,用于品牌形象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也隨之逐漸增多。目前應用較廣泛的研究方法有對應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判別分析法和多維標度法等。

品牌形象的定量研究方法必須包括數據的收集和數據的分析兩個重要的步驟。但是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又涉及如何獲取調查數據的問題。在進行品牌形象調查研究時,往往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來收集數據。在采用調查問卷收集數據時,應充分考慮到問卷的設計、調查樣本的抽取方式、調查樣本的代表性等因素的影響。在進行數據分析的過程中,應根據品牌形象調查的特殊性選取合適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使用相應的統計分析軟件作為支撐。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定量研究方法的實施主要包括界定問題、設計方案、收集數據、分析資料、撰寫報告等五個步驟。在進行品牌形象的定量研究時,預先的定性研究往往是不可缺少的步驟。在定量研究之前先進行定性研究,是為了更好地過濾掉一些雜亂的信息,為定量研究確立一個有價值的直接切入點,進而有利于定量研究設計方案的準確性。

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比較分析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對于品牌形象研究的貢獻和關注點各不相同,二者各具有自己的特色。定性研究方法側重于發現、洞察、解釋和說明;定量研究方法則側重于統計分析、估計、預測、跟蹤和評定(見表1)。

盡管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應用情境和使用方式并不相同,但是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共同點。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都是為了深入了解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而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或定量研究方法)對消費者進行調查,然后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從而得到相應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導品牌今后的不斷成長。

從表1可以看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研究目的不同,也即二者的適用情境不完全相同。但在實際的調查研究中,往往會采取定性和定量兩種研究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對品牌形象進行研究。例如在研究品牌形象過程中,如果關于品牌形象的測量維度很難由測量者準確地作出描述,可以先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對顧客進行調查,得到顧客關于品牌的定性描述,據此來設計品牌測量的維度,從而提高調查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定量研究的成功。因此,在進行品牌形象研究時,定性研究方法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出現在定量研究前以便提供相關信息,或者在定量研究后闡述深度的發現。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靈活地選用研究方法。

在調查工作的實際開展過程中,往往會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進行品牌形象研究,這也是由定量研究方法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定量研究方法的操作程序明確,在研究的前期、中期、后期都便于研究者對其進行管理控制,而且定量研究方法利用相關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結果的客觀準確性。而定性研究方法則是帶有參與者主觀性的“人為”的一種研究方式,除了要求研究人員具有相關的社會學、心理學知識以外,還需要對研究人員進行系統的課程培訓,這些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定性研究方法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的繁瑣性。

因此,在沒有特殊要求的品牌形象研究過程中,定量研究方法往往容易得到研究人員的青睞。但是,在一些具有明確特殊情境的狀況下,定性研究方法則更為合適。

結論

綜上所述,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是兩種主要的調查方法,在品牌形象研究中,使用這兩種研究對品牌形象進行調查分析是有效途徑。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各有優缺點及其適用范圍,但是在具體的調查研究問題中,應根據品牌形象的特點和調查研究目的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

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在品牌形象的研究中發揮了各自相應的作用。隨著品牌形象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也會相繼地得到完善和發展,繼而產生更適用的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1.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著,俞利軍譯.營銷學導論[M].華夏出版社,1998

2.羅子明.品牌形象的構成及其測量[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1.7

3.羅雪梅.定性方法在品牌形象研究中的應用[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8.6

4.楊佐勛.如何進行品牌形象研究[J].市場營銷導刊,2001.6

5.陳放.品牌學[M].時事出版社,2001

6.楊芳.遼寧衛視《大海熱線》節目品牌形象調查研究[D].西南大學,2008.4

篇2

關鍵詞:傳播學 方法論 定量研究方法

一、傳播學的產生

自從人類文明以來,信息的傳播并沒有被當做一種專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只能追溯到19世紀的工業革命。從照相術、電報、電話、電影的發明和普及,傳播科技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對世界的感知。人的關系相當程度上變成了如何使用新傳媒的問題。至20世紀初的西方國家,大眾報刊和電影已經高度普及,作為新的電子媒介的廣播事業也迅速發展,使得許多社會科學家關注信息與傳播問題,并從各自的學科背景出發研究這些問題。

基于以上條件,傳播學形成于20世紀初至40年代的美國。但相對于其他國家,傳播學形成于美國有其自身的社會歷史條件,一是美國是世界上傳播事業最發達的國家,為媒介和傳播研究提供給了最合適的環境和社會條件;二是在1933年德國納粹黨執政后,大批歐洲學者為躲避法西斯迫害而逃亡到美國,推動了美國社會科學的發展和繁榮。其間有四位學者的研究和學術活動對傳播學的創立產生了直接影響,被稱為傳播學四大奠基人,分別是拉斯韋爾、盧因、霍夫蘭和拉扎斯菲爾德。

從傳播學的創立至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由于學者們的研究方法論和學術立場不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流派。傳統意義上的兩大學派,即經驗學派和批判學派,由于在研究目的等方面的不同導致了研究方法論的區別。

二、傳播學經驗學派方法論

經驗學派,是主要以經驗性方法來考察社會現象的社會學科流派,它與主要以思辨性方法考察社會現象的流派相區別,出現于19世紀中后期,在現代社會科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尤其指以美國學者為代表的主流傳播學。

經驗性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則是:(1)研究程序應具有客觀性和可重復性,用于調查和分析的方法和技術不能隨意更變,以便為其他學者提供驗證的手段;(2)社會科學家的首要目標,是收集和提供關于理論假設的無可爭議的科學數據和材料;(3)通過公開的學術討論,建構關于社會現象的一般理論模式或“定理”。

三、傳播學批判學派方法論

批判學派形成于60年代以后,是在社會科學的法蘭克福學派的影響下,以歐洲學者為主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學派。法蘭克福學派學者一開始,就對美國傳播學的實用主義和實證主義態度抱有批判態度。

在批判學派看來,經驗性研究方法有很大問題,學者們僅僅對“數據”感興趣,把數據看做是“科學的本質”,社會理論只不過是“從數據的整理中抽象出來的東西”,這就導致了批判學派與經驗學派在研究方法論上采用的手段不同。值得一提的是,二者之間區別還在于研究目的的不同上,批判研究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解決現實中具有燃眉之急的社會或經濟問題,而是為了研究現代社會的一般趨勢以及個人的基本價值,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大眾傳播的社會作用。

總的來說,批判學派在方法論上以思辨為主,反對實證主義態度。批判學派的研究重點是將傳播現象置于所處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中進行宏觀研究,強調傳播研究同其他社會科學研究不可分割。批判學派多采用人文主義、定性分析的方法,試圖深層次地揭示傳播行為的本質,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定量分析,主觀隨意性較大,常帶有形而上的玄虛特征,甚至是唯心主義的成分。不過,批判學派并不一般地排斥經驗調查和量化研究,辯證分析和經驗調查相結合的方法,也已為不少批判學者所采用。

四、應用角度下傳播學定量研究方法

1.傳播學定量研究的特點及研究方法

傳播學定量研究與其他社會科學的定量研究方法是一樣的,作為定量研究,其對象是客觀的、獨立于研究者之外的某種客觀存在物。定量研究者認為,其研究對象可以像解剖麻雀一樣被分成幾個部分,通過這些組成部分的觀察可以獲得整體的認識,同時,該研究方法認為所有人基本上都是相似的,定量研究者的目的在于發現人類行為的一般規律,并對各種環境中的事物作出帶有普遍性的解釋,換言之,定量研究致力于拓展廣度。因此,傳播學定量研究有規律性、實踐性、經驗性、解釋性和認知性等特點。

從應用的角度來說,調查研究是傳播學傳播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其應用十分廣泛,種類繁多。不管是哪一類調查,都要根據課題的性質和需要選擇適當的調查方法。對象范圍較小的可采用全員調查法,范圍較大的可采用抽樣調查法,涉及訊息內容的可采用內容分析法,涉及人的認知或心理變化的,可采用控制實驗法。當然,根據實際情況不同,有些方法可以同時并用。

2.抽樣調查法

抽樣調查是從調查對象總體中抽選出部分樣本,以這部分樣本作為對象實施的調查,其結果可用于推論對象總體。在大眾傳播學研究中,調查對象往往面積大、范圍廣,通常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抽樣調查會伴隨著一定的樣本誤差,但經過一定的統計學修正和處理,其正確性一般認為不次于全員調查。根據調研人員主觀介入的有無,抽樣方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意抽樣(非概率抽樣),另一種是隨機抽樣(概率抽樣)。有意抽樣多用于實例研究或特殊題目的調查,而隨機抽樣則是現代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

3.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作為傳播學調查研究的一種實證方法,有其特定的含義。美國學者貝雷爾森在1952年曾為內容分析下的定義是“內容分析,是一種對明示的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描述的調查方法。”

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具有客觀、方便、經濟等優點。內容分析的種類可歸納為:實用語義分析,語義分析和符號載體分析。內容分析的研究模式有推理模式和比較模式兩類。

4.控制實驗法

在傳播學中,控制實驗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伴隨著對實驗對象、實驗環境和條件的嚴格限定和控制,所以稱為控制實驗,主要用于測試特定的信息刺激或環境條件與人的特定心理或行為反應類型之間的因果關系。

控制實驗法的特點在于第一,研究對象較少。調查法一般都是對數量龐大的調查對象進行大量的觀察和訪問,其研究對象往往被稱為“大樣本”。而實驗法則主要是探求少數變量與傳播效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其研究對象通常只有數十人,因而是“小樣本”。第二,研究環境是在實驗室人為的環境中。而調查法的則是在廣泛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

參考文獻:

[1] 孫 庚.傳播學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 方漢奇.中國新聞傳播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4] 梅瓊林.方法論:傳播學批判學派與經驗學派的比較分析,2007

篇3

摘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經營成敗的關鍵是決策,而決策的基礎是科學預測。一個企業,如果沒有科學的銷售預測,就不會有正確的決策,無法創造價值最大化。文章闡明了銷售預測的意義,分析了預測中必須考慮的因素以及預測分析法的種類和特點,詳細介紹了銷售預測中常用的分析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銷售預測 定性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 比較探究

一、引言

商品的銷售業務量是企業經營的主要目標之一。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應在研究市場的基礎上,以銷定產,按照需求確定銷售量。銷售預測對于企業進行長短期決策、成本預測和資金預測、安排銷售計劃、組織生產等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銷售預測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一般可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大類。影響銷售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當前市場環境、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經營發展趨勢、競爭對手情況等。內部因素主要有:產品的單價、產品的功能與質量、企業提供的相關服務、企業的生產能力、企業的營銷手段、推銷產品的方法等。預測時要全面精準地分析這些因素,選用適當的方法進行預測。

銷售預測的方法有很多,用于市場調查的分析方法有全面調查法、典型調查法、抽樣調查法等。全面調查法的特點是內容詳盡可靠,分析較為透徹,但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抽樣調查法雖然工作量較小,但樣本無法準確歸納總體,準確性較差;典型調查法的特點介于上述兩者之間。用于銷售量預測的主要方法有:判斷分析法、趨勢外推分析法、因果預測分析法和產品壽命周期推斷法,其中判斷分析法和產品壽命周期推斷法屬于定性分析法,趨勢外推分析法和因果預測分析法屬于定量分析法。

二、銷售預測的意義

通過銷售預測,可以調動生產人員與銷售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采用多種方法進行預測,可以有效制定生產計劃與營銷計劃,使產品盡快完成銷售,為企業創造價值。

銷售預測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可以使數據更具有準確性,避免產生差錯為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企業可以根據預測的數據與歷史資料安排生產,以銷定產,使資源能夠合理地被利用,避免產品積壓。

銷售預測在企業預測系統中處于先導地位,對于進行長短期決策,安排經營計劃,利潤、成本和資金的決策,以及組織生產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銷售預測的分析方法

預測分析的具體方法有很多,具體方法的選擇受分析對象、目的、時間以及精確程度等因素的影響。但概括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定量分析法與定性分析法。

(一)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是指由相關方面的專業人員根據個人經驗和知識,結合特點進行分析,對事物的未來狀況和發展趨勢做出推測的一類預測方法。它適用于缺乏完備歷史資料或有關變量關系等條件下的預測。主要有:

1.推銷員判斷法。該方法將各個顧客或各類顧客對特定預測對象的銷售預測值填入卡片或表格,然后由銷售部門經理對此進行綜合分析以完成預測銷售任務。采用此法進行銷售預測所需的時間比較短、費用較低、比較實用。但這種方法是建立在銷售人員都能如實反映真實銷售情況的基礎上,而市場形勢錯綜復雜,銷售人員的素質各有不同,他們對于市場形勢的判斷難免會添加主觀色彩,未必得出準確的結論。

2.綜合判斷法。該種方法是由企業召集相關經營管理人員,根據多年實踐經驗和判斷能力對特定產品未來銷售量進行判斷和預測。這種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達到集思廣益、博采眾長,但預測的結果往往會受到相關人員主觀判斷能力的影響。應在相關人員的預測基礎上綜合討論、分析、權衡,最終做出結論。

3.專家判斷法。該法是由見識淵博、知識豐富的經濟相關領域專家根據多年工作經驗和判斷能力對特定產品的未來銷售量進行分析和預測的。這里的“專家”是指本行業或相關企業的最高負責人、銷售部門領導層以及相關領域專家,不包括推銷員與顧客。具體有三種形式:專家個人意見集合法、專家小組法和德爾菲法。

(二)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又稱數量分析法,是指在完整掌握與預測對象有關的各種要素定量資料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數學方法進行數據處理,據以建立能夠反映有關變量之間規律性聯系的各類預測模型的方法體系。分為趨勢外推分析法和因果預測分析法兩類。

1.趨勢外推分析法。趨勢外推分析法是指將時間作為制約預測對象變化的自變量,把未來作為延續,按照事物的自身發展趨勢來進行預測的一類動態預測分析方法。企業過去和現在存在的發展趨勢在未來勢必會延續下去,過去和現在的發展條件和情況同樣適用于未來,按照時間的發展延續下去。因此,這種方法又稱“時間序列分析法”。屬于這種方法的有算術平均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趨勢平均法、平滑指數法和修正的時間序列回歸分析法。

2.因果預測分析法。因果預測分析法是指根據變量之間存在的因果函數關系,按預測因素的未來變動趨勢來推測預測對象未來水平的一類相關預測方法。

因果預測的分析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就是時間序列回歸法。這種方法是通過分析一段時間的銷售量和時間的函數關系,來建立回歸方程進行預測。由于時間自變量的值單調遞增,形成等差數列,可以采用此法對時間值進行修正,簡化回歸系數的計算公式。

(三)兩類方法的關系和適用條件

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在實際應用中相輔相成,相互補充。定量分析法雖然采用相關的數據資料,相對準確完整,但是還有很多非計量因素無法考慮。例如:國家的相關政策及方針,經濟形勢的變動,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及消費理念,職工情緒的波動以及工廠的生產理念和文化。這些因素都是定量分析法無法考慮在內的因素。而定性分析法雖然可以將這些非計量因素考慮進去,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受預測人員的實戰經驗和判斷能力,估計的準確性難免會受到影響,這無法避免預測結果因人而異,帶有一定的主^色彩。所以,在日常的生產銷售過程中常常將二者結合起來使用,集百家之長,相互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提高預測分析的準確性,使得出的結論更加詳盡可靠。

四、銷售預測方法的比較及案例

(一)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的不同優勢

1.定性分析方法的主要優缺點。(1)優點:匿名性:通過匿名函詢的方式征詢意見;反饋性:每一輪征詢意見進行統計后都會反饋到各個專家手上;統計性:最終結果趨于一致。(2)缺點:缺乏客觀標準,預測過程是憑借專家的經驗和主觀判斷,很難得出統一的結論;可靠性較差,適用于總額預測,區域、顧客群、產品大類等的預測時可靠性較差。

2.定量分析方法的主要優缺點。(1)優點:定量分析方法更具有科學性,通過準確的數據與計算形式,得出的結果更具有可靠性,得出的結論也會讓大家信服;定量分析方法的計算過程比較直觀,可以讓決策者和管理者一目了然地找到數據中的關鍵因素,從而得出結論。(2)缺點:定量分析方法雖然具有科學性,但需要高深的數學知識,需要掌握復雜的統計學原理、公式以及基本的邏輯推理能力;在數據資料不夠充分或者分析者數學基礎較為薄弱時很難運用此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會耗費大量的人力與時間,計算也會比較繁瑣。

下面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中比較常用的德爾菲法與定量分析方法中比較常用的一元線性回歸法,通過具體的實例進一步驗證兩種方法的適用性。

(二)實例探究

1.定性分析法實例――德爾菲法。

A公司準備推出一種新產品,對該品牌產品進行銷售預測,由于該新產品沒有銷售記錄,公司準備聘請專家共7人,采用德爾菲法進行預測,連續三次預測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七位專家多年的實戰經驗和判斷能力,在此基礎上,采用最后一次判斷的結果,按照算數平均法確定最終的預測值,計算過程如下:x=1/3×(5.29+5.25+5.19)=5.24(噸)。

所以,采用德爾菲法確定的最終預測值為5.24噸。

2.定量分析法實例――一元線性回歸法。

A公司對某品牌產品進行銷售預測,首先對市場內部和外部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影響該產品的因素分別有:消費者的喜好、產品價格、產品質量、消費人口、人均收入水平、產品單價,通過對目標消費者、市場營銷人員和企業歷年銷售的歷史資料進行調查分析,得出影響該產品銷售量的最密切的因素是居民人均月收入。其次,該企業生產本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為30%。再次,預測人員收集到了該地區連續6年的居民人均月收入以及該產品實際銷量,見表2和圖1。

最后,根據所給出的數據,建立該產品的銷售量預測模型(見表3)。

由表3可以運用相關數學公式算出以下數據:

Lxx=∑x2-(∑x)2/n=45 083.33

Lxy=∑xy-(∑x∑y)/n=1 120

Lyy=∑y2-(∑y)2/n=28

b=Lyy/Lxx=1120/45083.33=0.02

y=∑y/n=78/6=13=∑x/n=2 830/6=471.67

a=y-bx=13-0.02×471.67=3.57

計算相關系數r=Lxy/■=1 120/■=0.9969

因為相關系數趨近于1,表明x與y之間基本正相關,可以建立回歸方程。

由此得出該產品的銷售量預測模型為:

y=3.57x+0.02x

計算出2017年本地區該產品的預測銷售量=3.57+0.02×700=17.57(噸)

得出2017年A企業該產品的預測銷售量為=17.57×30%=5.27

綜上所述,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是產品銷售預測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實際上,現代的定性分析中也要采用一些數學方法,借用一些數學工具作為輔助手段進行計算。定性是定量的基礎,而定量是定性的升華與提升。只用充分掌握兩種方法的適用范圍和特點,合理利用好兩種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預測工作的結果才會更加準確無誤。X

參考文獻:

[1]潘文莉.銷售預測中定性與定量分析方法比較[J].商業文化,2012,(04).

[2]吳大軍,牛彥秀.管理會計[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

篇4

【關鍵詞】高中物理,必修課,分析研究,模糊定量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3-0119-01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都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才能使物理教學獲得成功,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觀察物理事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

1 問題的提出

90年國家教委頒布了《現行普通高中教學計劃的調整意見》。這次調整將高中物理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尚屬建國后的首次。必修課內容選取,結構安排,學時長短,教學要求深廣度等方面還值得深入研究探討。特別是必修課內容選取,既要照顧所有高中學生的物理學習,又必須考慮其內容與初中物理、高三選修課的過渡銜接。因此高中物理必修課教材內容的選取成為物理教育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

2 選取高中物理必修課內容的必要條件和主要因素

根據有關課程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對學生存在不同要求的實際情況,選取必修課內容應主要考慮如下幾方面:

2.1學生個體學習后適應未來社會和個人生活的一般需要,應選取有利于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知識。

2.2適應未來社會生產的大多數勞動者在基本技術上的需要,應選取實際上有廣泛應用的知識。

2.3學生學完必修課后繼續學習的需要,應選取在知識結構中處于重要地位的主干知識。上述三方面的知識都應滿足一個前提條件:大多數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接受的可能性。把上述確定必修課教材內容的三個方面和一個前提條件概括為三個因素和一個必要條件。即必要條件+一般需要因素應用因素邏輯因素。

3 模糊定量化處理方法

這里,模糊定量化處理方法是指模糊綜合評判方法。

3.1因素模糊集合

3.1.1因素權重集采用專家調查法,進行大量調查后得因素權重集A~,A~=(0.4,0.38,0.22)。0.4為邏輯因素權重,0.38為一般需要因素權重,0.22為應用因素權重。

3.1.2邏輯因素評價集X1~a)對核心與主干知識點——物理學中重點知識,x1~=(1,0,o)b)對過渡性知識點——物理學中重要知識,x1~=(0,1,0)C)對延伸性知識點——物理學中一般知識,x1~=(0,0,1)

3.1.3一般需要因素評價集該因素集可選擇在校文科大學生為樣本,由對他們進行物理知識需求情況調查得到。比如對某知識點的調查項目分三項:較多用到,經常用到,很少或不用到,相應序號為2,1,0.選擇合適數量的樣本對該知識點進行調查,其每項應答結果的百分比可作為該知識點的一般需要因素評價集的量化指標,則這個知識點的一般需要因素評價集為x2~=(填2的百分比,填1的百分比,填0的百分比)

3.1.4應用因素評價集該因素評價集可由1985年全國物理教學研究會開展的社會十六個行業對中學物理知識需求情況的調查結果得到。當時調查的對象是各行各業的一般工作人員和技術員,要求他們根據自己所在行業的需要,分別對各項物理知識填寫“0”、“1”、“2”、“3”四種符號之一。其中“3”表示較多用到,且需要定量掌握:“2”表示較多用到,但只需定性了解:“1”表示較少用到:“0”表示不需要;對某知識點,它的應用因素評價集,x=(2.0以上需求行業占16的百分比,2.0—1.0之間需求行業占16的百分比,1.0以下需求行業占16的百分比)

3.2進行模糊綜合評判

3.2.1模糊綜合評價矩陣對每個知識點,都可寫出其因素評價集,x1~,X2~,)(3~,則它的模糊綜合評價矩陣R~=x1~x2~x3~

3.2.2模糊綜合評判A~。R~=B~(結果為模糊集合)

3.2.3計算綜合評判值為了計算綜合評判值,通常設立一組成等差數列的數組成一普通集合。如M=(5,3,1)M的轉置矩陣MT=531則綜合評判值為b=B~oMT.根據上式,可以計算現行教材中所有知識點的綜合評判值。

4 選取必修課教材內容的模糊定量化方法

4.1模型必要條件+邏輯因素一般需要因素應用因素

篇5

關鍵詞:音樂教育;研究方法;區別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4)08--02

音樂教育研究是以音樂教育實踐和理論為對象,解釋音樂教育現象的。本質以及規律的一種活動。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解釋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在音樂教育研究領域中,運用嚴密的研究方法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探索,對音樂教育學科建設和學術規范起著重要作用。傳統的音樂教育研究方法多是音樂工作者在從事科學或教學研究中不斷總結、提煉得出來的。由于人們認識問題的角度、研究對象本身的復雜性等因素,當代音樂教育研究方法處于不斷結合和轉化的新動態,20世紀90年代以后音樂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較之以前有了更大的發展。

一、研究方法

通過對近十年國內音樂教育研究方法論文的分析,將這一時期的主要研究方法歸納如下:

1.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

2.思維方法。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準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象、分析綜合等,它對于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音樂教育中,使用分析、批判、思辨的方法,從哲學的角度去探索音樂教育的本源,評價音樂教育的現狀,分析音樂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和成長中的意義和作用等,都屬與這種研究方法。

3.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于各種學科研究中,它既可作其他研究方法的初步工作,也可以作為一種單獨的研究方法來使用。音樂教育研究的文獻法,通常以搜集研究音樂教育史料為重點。例如,研究分析著名音樂教育家思想與實踐、有關教育制度的變遷、音樂教材的沿革變化等等。

4.分析研究法。分析研究法是把研究對象整體分解,對各個部分自身特有情況進行區分,總結出事物的本質屬性。這種研究方法,要防止孤立、片面看問題的局限性。音樂教育中的分析研究法常用于對音樂作品、音樂教材以及學生的音樂學習狀態進行歷史的、現狀的、社會的、背景的分析。

5.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分為個人研究、團體研究和問題調查研究三種。在音樂教育研究方面,研究目標常集中于某個音樂教育家及其思想。例如,美學思想研究,陶行知音樂教育思想及實踐研究,對巴赫家族音樂成就中遺傳因素與環境影響的分析等。

6.比較研究法。比較研究法是對某種教育現象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情況下,所發生的不同表現而進行的比較研究,目的是發現音樂教育規律及其特點。這種多角度、多層次的比較既可以對教育現象的特征進行同類比較,有可以對性質相反的教育現象進行異類比較;既可以對同一教育現象的歷史縱向比較,也可以對并存的教育現象進行橫向比較。

7.調查法。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并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音樂教育與研究過程中,常通過談話、問卷、開調查會、分析書面材料等手段了解某一實際情況,概括現狀與規律。如宋蓓《音樂教育學科研究方法現狀分析》和裴芳《中小學生音樂心理發展研究》中,采用調查研究方法獲得資料。

8.數量研究法。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借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音樂教育實證研究所得的數據,需要運用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進行分析處理,取得各種所需數值。如平均值,相關值等,其結果可以用于驗證、推算、預測。

9.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這是教育科學中應用最廣泛的研究方法,并且得到我國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視,如陳鶴琴先生對家庭音樂教育的成長跟蹤研究。

10.實驗法。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主動變革性、控制性和因果性。這項從自然科學研究領域引入到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強的客觀性。音樂教育研究使用這種方法的目的是,弄清楚為什么會發生某種現象,需要“假設―驗證”的過程。例如,研究器樂教學與中小學生識譜能力發展的因果關系,則需要在嚴格的實驗條件下,控制額外變量,得到可靠的數據。由于音樂藝術的特殊性,以及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在音樂教育總實行實驗研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完善。

11.定量分析法。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12.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以上12種音樂教育研究方法可以歸納為――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兩類。

二、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是研究者運用歷史回顧、文獻分析、訪問、觀察、參與經驗等方法獲得教育研究的資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對其進行分析、獲得研究結論的方法。它是以理論、邏輯思維、大量的歷史事實作為分析的基礎,從事物的矛盾出發進行描述。是人們內心思想的一個感性的表達。

定量研究是研究者通過調查法、相關分析法和實驗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揭示,從而揭示問題與現象關系的研究方法和過程。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需要搜集所研究的資料,并解決所要研究的問題。但由于前者是對事物的內在規律的研究,后者是確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規定性的科學研究,使得兩者使用的研究方法存在明顯差異。

首先,所運用的哲學體系不同。作為定性研究方法,研究者與研究對象有著緊密的關系。研究者賦予研究對象主觀色彩。成為研究過程重要的組成部分。研究對象是不可分的有機整體,研究的是一個整體過程。而定量研究方法,其對象是客觀的、獨立于研究者之外的某種客觀存在的事物。研究對象可以分解成很多個部分,通過這些組成部分從而得到一個整體的認識。

其次,對人本身的認識上有所差異。定性研究強調人的個性,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而定量研究認為的是多有人都是相似的,強調的是用數據來說話。

第三,研究的角度和要求不同。定量研究致力于拓展廣度,目的在于發現人類行為的一般規律,并對各種環境中的事物作出帶有普遍性的解釋。強調客觀實在,用事實來說話。而定性研究則試圖發掘思想的深度,定性研究則試圖對特定情況或事物作特別的解釋,對潛在的理由和動機求得一個定性的理解,強調的是主觀意向用感性來說話。

最后,由于方法論上的不同取向,導致兩者實際應用中的差別。這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研究者的角色不同。定量研究者力求客觀,脫離資料分析。定性研究者則依賴于資料分析。對定性研究者而言,沒有研究者的積極參與,資料就不存在。

2.研究設計不同。定量研究中的設計研究者在研究之前就有了明確。而定性研究,在研究者研究的過程中是可以不斷補充和加以修改的。

3.研究的環境不同。定量研究方法在研究的過程中進可能的控制著“量”和“數”。而定性研究是存在于一個自然的環境中進行,了解事物在最常態最自然的發展變化。沒有數量的限制。

4.測量的工具不同。定量研究中,測量的工具是具體的實物。而定性研究研究者就是工具,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

三、對研究方法的幾點思考

從對近十年國內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的綜述,我們可以知道目前音樂教育研究方法基本包括哪些,以及大致可以看出多數的論文研究都是采用的定性研究,前人也認識到任何學科和領域的研究想要獲得實質性的進展,研究方法都是必要的前提,隨著音樂教育學研究的逐步深入發展,重視學科間的交叉研究,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重視跨文化的比較研究等等各種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將會成為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同時也認識到選擇哪種研究方法要從實際研究的對象出發,只選擇一種研究方法是不夠的,有時進行一項研究需要同時或先后使用幾種研究方法。但是由于,目前關于音樂教育學科研究方法應用現狀的專門研究還不多見,研究方法使用的科學性與規范性也沒得到足夠的重視,研究者重視對研究方法基本學術素養的訓練還有待提高。當然,前人有好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我們應該值得借鑒和應用,肯定他們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沒有任何的東西是完美無缺的,任何的學術研究都應該是不斷的發展,不斷實踐,不斷認識,不斷創新,實現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術關,我們在肯定的同時也當發現它的不足。以此,就多元化音樂教育研究方法做了以下思考:

1.不難看出很多文章對研究方法僅僅是用一種描述法在對它解釋,表達。并沒有實質性的說明如何的實際運用和借鑒,只有拋出問題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我認為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是今后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發展的一個趨勢,研究方法要加強多元化。

2.在對當今我國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的綜述中,定量研究是我們急需要加強的一種研究方法,也是我們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發展的一個趨勢,論文資料分析資料發現,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進行研究的文章僅僅2篇,除此之外大部分都是采用的理論思辨性的定性類文章。由此可見,要使我國的音樂教育研究方法走向多元化發展,加強定量研究是十分迫切的。

3.文章分析說明,隨著音樂教育研究的逐步深入,有關音樂教育研究方法也逐漸增多,但是由于缺乏科學的,系統的研究方法,研究者的學術素養也不夠高,因此至今音樂教育研究方法還不能說取得了完整,系統的結果,所以,廣泛吸收國內外,各學科之間有效的研究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篇6

關鍵詞:職業教育;實地研究;研究方式

作者簡介:喻小琴(1976-),江西九江人,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人員,博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學、教育研究方法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34-0066-04

西方職業教育20世紀初被引進到中國,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職業教育研究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被研究者廣泛關注,其中,關于職業教育研究方式成為了重要的關注內容。

一、職業教育研究方式的基本類型及共同缺失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在研究方式上雖然存在著很大的相似性,但職業教育的獨特性、綜合性與復雜性也決定了職業教育研究方式的差異性。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研究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基本類型:

(一)職業教育研究方式的基本類型

1.學科研究方式。該研究方式是把職業教育作為一門完整的學科來進行研究,提出職業教育的特有概念、理論基礎和方法論等,強調以學科視野、系統思維,對職業教育進行學科規劃、建構學科體系、理清學科對象、明確學科特征、形成學科文化。職業教育學科研究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學科系統化,它遵循課程發展的歷史邏輯,注重歷史、現實和未來的綜合分析,強調對職業教育大系統進行分析。學科研究方式的采納不僅有利于探索和掌握職業教育規律、對職業教育內部進行合理分工,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職業教育師資培訓模式、吸收當今世界最新的職教研究成果等。[1]

2.歷史研究方式。該研究方式是將職業教育發展歷史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研究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變遷而采取的一種研究方式,它注重系統地收集、分析和評價數據。通過歷史研究,不僅有利于完成過去保存下來的相關證據,而且有利于我們在了解職業教育的過去的基礎上預測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形成職業教育發展歷史、現在與未來的整體假設。目前,歷史研究已成為職業教育研究的最主要方式之一,以至于有研究認為,研究者只是滿足于對所研究的職業教育問題的歷史進行無限的回溯,而對自己所研究的職業教育問題提出新的見解不感興趣。在這種歷史主義研究方法中,表現著對歷史起點、歷史過程和歷史知識的過分膜拜,研究者們的大腦里裝滿了未消化的歷史知識的硬塊。[2]

3.思辨研究方式。該研究方式是以概念操作、抽象推理和邏輯演繹來獲得研究結論,認識事物和揭示本質的研究方式,它具有沉思、重思和否思等特征,通常被稱為哲學性研究和理論性研究。[3]由于思辨研究具有有效地觸及現象,深刻把握事物本質等優點,因而被職業教育研究者廣泛采納。有研究認為,目前職業教育研究中主要以定性研究為主的占60%,定性定量結合研究的占26%,定量研究的占14%,其中定性研究又主要以感悟性思辨分析方法為主。[4]

(二)已有職業教育研究方式的共同缺失

學科研究、歷史研究、思辨研究方式,從不同立場、角度對職業教育進行了多維度分析,為我們系統了解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依據,但是,應該認識到,三種研究方式還存在著如下一些共同的缺失:一是職業教育研究方式過于關注職業教育學科建構和歷史發展,缺少對職業教育發展實踐和實際問題的現實關注。二是三種研究方式中,特別是歷史研究方式過于重視二手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問卷調查的發放,忽視了對職業教育實地進行現場觀察、體驗、分享和對話等。有研究認為,職業教育研究比較重視用“數學說明觀點”,這類論文占到40%,使用的數據主要是二手數據,其中定性定量結合研究論文中二手數據占到90%。二手數據主要來源于別人已發表的研究成果和有關統計公報、統計年鑒數據庫中的數據。[5]三是思辨研究方式因為過于關注研究者個人的自我思辨,忽略他人觀點和職業教育現實存在的豐富性與多重性,從而使研究陷于狹隘的處境。有研究認為,我國目前的職教研究多是思辨和(不嚴謹的)質性研究,研究者一般針對時弊闡述個人觀點和感受,并提出建議。為數不多的量化研究多是簡單問卷調查,所用數據處理方法以計算各選項比例為主,采用嚴格測量技術進行的量化研究還很少,也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量表。[6]

二、實地研究方式的概念與特征優勢

實地研究又稱“現場研究”、“實地調查”,是指研究者深入到調查現場,利用參與觀察、訪問、座談等方法收集少數單位的各方面信息,以便對調查對象作深入解剖分析的調查研究方式。[7]關于實地研究方式的特征,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闡述:

風笑天認為:作為一種具體的研究方式,實地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作為真實的社會成員和行為者參與到被研究對象的實際社會生活中,通過盡可能全面的、直接的觀察和訪談,收集具體、詳細的定性資料,依靠研究者的主觀感受和體驗來理解其所得到的各種印象、感覺以及其他資料,并在歸納、概括的基礎上建立起對這些現象的歷史解釋。它具有適合在自然條件下觀察和研究人們的態度和行為,研究效度較高,方式比較靈活、彈性較大,適合研究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等優點。[8]

張新平認為:實地研究方式的重要特點也是其優勢,一是實地研究方式重視研究者親臨“實地”“考古”,重視通過與研究對象的交往對話來獲取研究資料,而不只是一味地冥思苦想。二是實地研究方式十分重視研究者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的作用,強調研究者具有高度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三是實地研究方式重視從整體的和歷史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關系,即強調從事件、行為所依存、發生的背景和個人史的角度來認識研究對象。四是實地研究方式強調從過程和建構的視角來關照和闡釋事件及其意義,重視全程地透視事件,并從存在的角度去捕捉和理解教育現象及其意義。五是實地研究方式有利于將研究的重點從注重構建理論體系和形成嚴密科學轉移到注重探究那些與人們日常生活有密切關系的重大現實問題上來,它明顯有別于思辨研究。[9]

還有研究者認為:實地研究方式的特征有五個方面:一是能搜集到第一手資料,研究正在發生的現象或行為,以及這些現象或行為發生時的特殊環境和氣氛。二是實地研究方式是在一個自然環境里研究人們的行為,較少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三是采用參與觀察的方法,研究者更能理解研究對象的真實情感、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比較準確地分析和解釋他們的行為。四是對于非語言行為的研究有著特殊的作用。五是有利于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細致、縱深的考察,從而發現隱藏在現象背后的事物本質和規律。[10]

盡管不同研究者用不同的話語方式闡述了實地研究方式的特征、優勢,但是不同的闡述之間存在著內在的一致性,那就是實地研究方式關注了教育實踐,以深入教育現場對正在發生的教育實踐進行重點研究;實地研究方式強調了研究者的全程參與及其對教育現象的體驗、觀察與反思;實地研究方式重視教育實踐一手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與提升;實地研究方式力求對隱藏在教育現象背后的教育規律進行挖掘和探索等等。

三、職業教育實地研究方式的理性建構

職業教育方式不僅僅是具體的方法或手段運用,而是在多重范式影響下的理論建構,是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論策略,同時還是多種操作方法的共同運用。

(一)職業教育實地研究理論建構的多重范式影響

任何一種研究方式、研究方法都離不開某種研究范式的指導,范式是方法論的最高層次。實地研究方式也不例外,它是在結構功能主義范式、解釋主義范式(現象學范式)和批判理論范式指導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結構功能主義范式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實證主義和邏輯實證主義。實證主義認為理論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形成一定的研究結論,通過研究結論的可重復性總結出隱藏在現象背后的規律,并預測出未來的發展趨勢。解釋主義范式(現象學范式)堅持相對主義的本體論,持該范式的研究者認為并不存在純粹客觀的事實,“事實”是主觀、多元、復雜和不確定的,它會因為時間、地點和人的差異而呈現不同,是人在一定情境中建構的意義以及這些意義如何相互聯系形成一個整體的解讀和理解。[11]它認為理論研究的目的是主體形成對研究對象進行主觀的理解、解釋和建構以及不同主體通過對話與互動達成共識。因此,有研究者認為,實地研究本質上是一種解釋主義方法,解釋主義范式決定其理論建構。[12]批判理論范式是在批判吸收實證主義和解釋主義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的研究范式,認為理論研究的目的是在解構社會矛盾和沖突的同時,通過努力改變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異化、壓迫和不平等現象,以獲得自我解放和社會變革。在三重范式影響下,實地研究方式從最初的描述研究對象發展到試圖影響、改變研究對象,以至于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疑、批判和反思。它不僅要求研究者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深入而細致的調查,從而對研究對象進行經驗性的考察與分析,進而形成一些概括性的結論;而且需要研究者在整理分析所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對研究對象進行主觀性理解與解讀,進而形成研究主體與研究對象之間的互動;同時,它還需要研究者用一種批判反思的眼光、態度和行為去對待研究對象,在研究過程中介入自己的價值觀、主體意識等,以求得研究主體和研究對象的雙重變革和解放。

(二)職業教育實地研究中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論策略

關于社會科學實地研究的策略問題,學術界一直存在著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爭論,并在對立的爭論中形成了走向融合的趨勢。定量研究是運用數學、物理等手段來精確地描述教育事實、解釋教育現象的一種策略,較多地依賴于測量和計算去關注教育現實的普遍規律。定性研究是指在自然環境下,使用實地體驗、開放型訪談、參與和非參與性觀察、文獻分析和個案調查等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深入細致和長期的研究。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一直都處于互相對峙狀態,直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之間才形成了的趨勢。有研究者認為,正是由于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有著各自不同的哲學基礎,在本體論、方法論等方面存在著分歧,對于研究情景、研究主客體之間的關系、研究邏輯、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結論推理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看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才可以交叉、聯合起來完成某項具體的研究。因此,雖然有研究者指出實地研究是一個由經驗到理論的歸納過程,即由觀察到的社會事實到建構理論的過程。[13]但筆者認為,這種單一研究思維的存在不利于教育管理實地研究的理論建構。隨著職業教育發展的日益復雜化、職業教育問題的多樣化,我們必須堅持多元主義的方法論立場,即認識到不管是采用定量研究還是定性研究都是研究策略選擇的結果,是解決職業教育問題的需要;認識到在研究過程中避免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局限性的同時注重整合二者的優點。關于實地研究方式中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整合問題,明確說過,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并不矛盾,二者必須結合。首先必須用直接觀察方法做好小社區的微型調查。在這個基礎上,再做大面積的問卷和調查,定量分析絕不能離開定性分析。一般來說,定性在前,定量在后,定量里找出了問題,還要回過頭來促進定性,用得不好,以偏概全或為計量而計量,盲目地應用數據都反映不了真實情況的。[14]總之,在職業教育實地研究中,我們必須拋棄非此即彼的線性思維方式,而以多元綜合的思維來審視、思考職業教育現象,以多元的研究策略去充實職業教育理論、指導職業教育實踐。

篇7

【關鍵詞】 碘鹽;非碘鹽;監測

常熟市屬輕度碘缺乏地區,從1996年開始,我市采取了以全民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到1999年末我市達到了消除碘缺乏病國家標準。為鞏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實現持續消除碘缺乏病,及時掌握我市居民戶食鹽的質量和普及情況,為適時采取針對性防治措施和科學調整干預策略提供依據,我市按照江蘇省及蘇州市碘鹽監測方案的要求,在2002~2011年,繼續開展了對居民戶的食用碘鹽監測工作,現將監測結果報告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常熟市2002~2011年碘鹽生產企業和居民戶監測結果。

1.2 抽樣方法 根據江蘇省和蘇州市碘鹽監測方案,我市對食鹽加工批發企業和居民戶兩個層次開展碘鹽監測。①對加工批發企業碘鹽監測:對任一批次食用鹽,按東、西、南、北、中不同方位,每月一次,每次抽取9個單位樣品,全年共抽取12批次108份鹽樣。②對居民戶碘鹽監測: 居民戶選取方法為按東、南、西、北、中5個不同方位將全市分成5個抽樣片區,在東、南、西、北片區各隨機抽取2個鎮,在中部片區隨機抽取1個鎮,每個鎮隨機抽取4個行政村,每個村隨機抽取8戶居民,每戶隨機抽取食鹽鹽樣(50g),共抽取9個鎮36個村288戶居民。③碘鹽覆蓋率調查:每年對居民戶食鹽進行一次半定量檢測,抽樣方法同②。

1.3 檢測方法 定量監測按照國標GB/T13025.7—1999,采取直接滴定法在常熟市疾控中心碘鹽實驗室進行檢測。半定量檢測采用JC—2碘酸鉀鹽試劑進行現場檢測,半定量檢測法為:每戶取食鹽3克置于比色板中,滴加A液、B液各1滴后觀察檢測結果,檢測結果為變色則判為碘鹽,檢測結果為不變色則判為非碘鹽。

1.4 判定標準 根據食用鹽國家標準(GB5461—2000)規定,合格碘鹽的碘含量為(35±15)mg/kg(20~50 mg/kg);非碘鹽判定標準為碘含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碘鹽監測結果 ①對加工批發層次碘鹽監測:2002~2011年批質量合格率和碘鹽合格率均達到100%(見表1)。②對居民戶層次碘鹽監測:2002~2011年,平均碘鹽覆蓋率為 98.51%(96.18%—100%),平均碘鹽合格率為99.58%(98.26%~100%),平均合格碘鹽食用率98.09%(95.83%~100%)(見表2)。③碘鹽覆蓋率調查:除2002年無調查任務外,每年開展一次居民戶碘鹽覆蓋率調查,平均碘鹽覆蓋率為97.37%(96.18%—99.00%)(見表3)。

2.2 非碘鹽調查結果

2.2.1 調查方法 通過碘鹽監測查到非碘鹽后,市疾控中心對發現的每份非碘鹽和所在村零售商店進行調查走訪,填寫《非碘鹽用戶調查表》和《非碘鹽用戶所在村零售碘食用鹽調查表》,以此尋查非碘鹽的來源渠道。調查同時,宣傳碘缺乏病防治知識和識別真假碘鹽的方法。在調查中發現非碘鹽來源和商店,立即向鹽務局報告,配合鹽務部門進行依法查處。

2.2.2 調查結果 調查發現,該些居民戶非碘鹽的主要來源是:①附近小副食品店。②流動商販。③集鎮農貿市場。④從外地購買帶回。⑤其他。發現的非碘鹽品種有:小包裝假冒碘鹽、散鹽、無碘品牌鹽。

3 討論

從連續10年碘鹽監測結果看,生產加工與批發層次碘鹽監測,批質量合格率和碘鹽合格率均達到100%。居民戶層次碘鹽監測,碘鹽覆蓋率、碘鹽合格率、合格碘鹽食用率都達到了95%以上,符合達到消除碘缺乏病標準要求,每年鹽碘指標均達到國家控制標準。表明我市的碘鹽監測和監督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從生產批發部門到居民戶,碘鹽質量得到了保證。鹽業部門對碘鹽加工、供應工作質量提高,對食鹽市場的管理措施得力,私鹽、非碘鹽的銷售現象在總體上得到遏制,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實。

但是,從監測結果看,每年都有非碘鹽檢出,非碘鹽通過各種渠道還在流入市場和居民戶的家中。因此,為了鞏固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我們要根據非碘鹽調查結果,摸索非碘鹽的來源途徑和居民戶購買非碘鹽的原因,來進一步加強對碘鹽供應環節的監督、監測工作[1]。加強對居民碘缺乏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工作,使居民對碘缺乏病有明確深刻的認識,自覺購買和食用合格碘鹽。鹽業執法部門要加強碘鹽監督、監測工作,嚴格監管非碘鹽的供應銷售,及時發現問題,嚴厲查處非法銷售行為,避免非碘鹽與不合格碘鹽沖銷市場[2],確保廣大居民食用合格碘鹽,從而遠離碘缺乏病。

參 考 文 獻

篇8

【關鍵詞】 武警戰士;蛋白質;營養狀況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13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8-4617-02

合理膳食、平衡營養是機體健康的保障,中國人民總后勤部2010年頒布的《軍人食物定量》(GJB 826B-2010)[1]標準中,明確規定了部隊戰士的膳食與營養要求。為了解廣西部隊戰士的營養狀況和可能存在的問題,我們近期對廣西某消防武警部隊戰士進行了營養調查。本文總結了所調查部隊戰士的蛋白質營養狀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廣西某消防武警部隊兩個中隊戰士,合計55名,年齡18-34歲,均為健康男性,伙食供應按部隊標準為一類區二類灶,勞動強度為中度勞動。

1.2 方法

1.2.1 膳食調查 按照GJB1636-93《軍人膳食營養調查方法》[2],用稱量法和24小時回顧法調查全部調查對象連續3天各種食物和零食的凈食量;使用營養配餐系統v1.1―食物成分一覽表,計算平均每人每日膳食、能量及營養素攝入量;按GJB826B2010《軍人食物定量》[1]中的二類灶標準評價膳食質量。

1.2.2 體格測量 皮褶厚度及上臂圍測量按營養師培訓教材標準[3];按公式上臂肌圍(cm)=上臂圍(cm)-3.14×肱三頭肌皮褶厚度(cm)[4]計算上臂肌圍。

1.2.3 生化檢測 所有調查對象早晨空腹抽血,用日本HITACHI70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總蛋白、白蛋白水平,用美國庫爾特LH75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測定血紅蛋白水平。

1.2.4 診斷標準 正常健康人群上臂肌圍的標準值為24.8cm,相當于標準值的80%-90%為輕度肌肉消瘦,60%-80%為中度肌肉消瘦,

1.2.5 數據整理 數據用Excel表格錄入和整理,正態分布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描述,比例及構成比用百分比描述。

2 結 果

2.1 膳食結構 由表1可見,甲中隊只有糧食攝入達到軍人食物定量的二類灶標準,畜肉和禽肉的攝入量接近軍標,禽蛋攝入量極低;乙中隊糧食和畜肉的攝入量高于軍標,禽蛋、植物油和水果供給接近軍標。兩個中隊魚蝦類、大豆、蔬菜的攝入量較低,牛奶、食用菌(干)、干菜類攝入量為0,甲中隊每日水果攝入量也為0。

2.2 能量及三大產能營養素攝入情況 如表2所示,兩個中隊每日總能量攝入未達到軍標要求。從能量來源分布看,兩個中隊蛋白質來源的能量比例低于軍標,脂肪產生能量比例均高于軍標,甲中隊攝入碳水化合物產能比例達到軍標,乙中隊的攝入低于軍標。

2.3 蛋白質的來源及優質蛋白質的比例 見表3。兩個中隊蛋白質的總攝入量低于軍標,兩個中隊的動物性蛋白所占比例均低于軍標。

2.4 上臂肌圍測量 如表4所示,上臂肌圍的測定結果表明,甲、乙兩個中隊各有8.8%及4.8%戰士為輕度肌肉消瘦,44.1%和19.0%為中度肌肉消瘦,其余對象上臂肌圍在正常范圍內。

2.5 生化測定結果 從表5結果看,兩個中隊戰士的血清總蛋白均在正常范圍,甲中隊有1個戰士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參考值,甲、乙兩個中隊各有1人血紅蛋白值低于正常參考值。

3 討 論

調查結果顯示,該部隊戰士仍然存在膳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2012年新的《軍人食物定量》降低了糧食的供應量,提高了動物性食品、水果和乳類供應量。與軍標相比,該部隊糧食的攝入達到軍標要求,畜肉類攝入量接近軍標,其余類別均低于軍標。由此可見,該部隊的膳食以糧食為主,動物性食物及蔬菜、水果及豆類均攝入不足。動物性食物和豆類是能量和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攝入不足會導致訓練強度在中等體力活動的戰士出現能量和蛋白質供應不足。對膳食進行能量和營養素計算和分析發現,該部隊戰士能量和蛋白質均攝入不足,從蛋白質的來源動物性蛋白攝入比例偏低(表2、表3)。

體格檢查的結果顯示,按照上臂肌圍的分類標準,該部隊有41.8%的戰士屬于輕、中度肌肉消瘦的范圍。上臂肌圍是反映人體蛋白質營養狀況的體成分指標之一,體成分的減少提示機體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5]。因此,該部隊戰士存在肌肉消瘦可能反映其長期活動量大、蛋白質攝入不足。但從生化檢測的結果來看,該部隊戰士的血清總蛋白、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基本正常。生化檢查與體格檢查的結果并不對應,可能是該部隊戰士體內均有較好的蛋白儲備,并且血清蛋白水平除受蛋白質營養狀況影響外還受其他因素影響,所以盡管膳食及體格指標反映蛋白質攝入不足,血清蛋白水平仍有可能正常[5]。但大比例的調查對象存在肌肉消瘦提示有營養不良的現象,應值得注意。

根據上述結果,建議進一步改善該部隊的膳食結構,嚴格按照軍標供給食物,增加動物性食物的種類、供給量和牛奶、黃豆、水果、菌類的供給,使膳食結構更趨合理,并保證足夠量的蛋白質攝入。另外,戰士的意識對食物的選擇同樣重要。調查顯示,我軍戰士和餐飲人員營養知識缺乏的現象較為普遍[6-8],因此,同時應在部隊普及營養知識,以改善其營養狀況。

參考文獻

[1] 金宏,郭長江,劉民航,等.軍人食物定量.預防醫學雜志,2012,30(3):157-159.

[2] 劉繼鵬,王喜生,王寶武,等.軍隊膳食營養調查方法.預防醫學雜志,1995,13(6):424-426.

[3] 葛可佑.中國營養師培訓教材.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95.

[4] 糜漫天,郭長江.軍事營養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11,19-20,31.

[5] 郭長江.蛋白質營養狀況評價方法的研究一問題與挑戰.中國營養學會第九次全國營養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2004:97-99.

[6] 胡晴晴,曾光,蔡東聯.駐港澳部隊換進干部飲食營養KAP現狀調查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2,10(5):161-163.

篇9

【關鍵詞】話語分析 學位論文 研究方法 多元化

一、引言

提高學生畢業論文寫作的水平,不僅要求學生要掌握畢業論文寫作基礎知識,而且要求學生學習掌握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所運用的研究方法。本文針對學生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研究方法上的問題作了較深入的剖析。

二、文獻綜述

研究方法,是指在調查研究中發現新的現象、事物,提出新的理論、觀點,揭示研究對象本質及發展規律的工具和手段。蔡鳴龍(2002)將研究方法按使用范圍、概括程度劃分為三個層次:基本方法,一般方法和專業方法。在語言學等一般學科的研究領域一般使用一般方法:主要為以下四種:1.定性分析和定量的分析相結合;2.分析與綜合相結合;3.歸納與演繹相結合;4.比較和分類相結合。

劉晶波、豐新娜、李娟(2007)的《1996-2006年我國學前教育領域研究方法的運用狀況與分析――基于三所高校碩士、博士學位論文的研究》對學前教育領域常用的思辨法、文獻法、質的方法、量的方法、行動研究法、混合方法等六種研究方法的總體運用狀況以及六種研究方法各自的運用情況從不同級別的學位論文、不同校別、不同的研究選題進行了分析。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文獻為樣本,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對所選文獻進行梳理、分析的基礎上了解研究生在學位論文中研究方法的使用情況及研究方法一章撰寫中存在的問題。

本文語料中某外語大學的10篇論文,來自該大學圖書館的自建數據庫。本文中的“全國英語優秀論文”是指中國知網()《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隨機選擇的話語分析的碩士論文。

本文主要的研究問題:第一,話語分析方向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方法種類的使用情況。第二,話語分析方向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方法撰寫中存在的問題。第三,某外語大學話語分析方向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方法的使用和撰寫與相應方向的全國英語優秀論文是否存在較大差距。

四、數據分析與結論

1.對研究方法使用種類的分析。通過對比話語分析方向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研究方法的使用,發現某外語大學與其他高校的話語分析方向的研究生在研究方法的選擇方面差別不大。基本情況均為:研究方法種類使用比較單一,主要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只有個別論文在使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礎上,搭配調查問卷、訪談、語料庫研究或多模態的分析方法。

2.對研究方法撰寫規范性的分析。以文秋芳的論文研究方法的撰寫要求為參考依據,分別分析了20篇論文的研究方法一章的撰寫是否完整,清晰。具體的分析情況如下:

在所選的20篇論文中,大部分全國優秀論文研究方法的寫作相對比較完整,思路較為清晰。例如《基于需求分析理論對中國專門用途英語教材評價的實證研究――以外貿英語函電教材為例》一文,運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針對開設外貿英語函電課程的兩所院校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部分學生及講授該門課程的教師進行了訪談。在研究方法這一章對研究設計和本章概況簡述的非常明白。對研究對象做了詳細的闡述,寫明了研究對象的人數,背景情況和挑選程序,以及研究價值。在研究工具部分,詳細介紹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概念,優缺點及選擇的理由。在研究過程部分詳細分析了調查問卷和訪談的過程,保證了研究數據的信度。

3.研究方法寫作改進方案。針對研究方法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解決方案:首先,應該學習全國優秀論文研究方法寫作中的優點,保證寫作格式正確,寫作內容完整。對此,建議參考文秋芳《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中,“研究方法撰寫”一章的內容。此外,在寫作的過程中,對于具體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的介紹要簡介明了。最重要的是在寫作過程中要保持思路清晰,保證論文寫作的邏輯性、連貫性。

五、結論

通過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某外語大學話語分析方向的研究論文的研究方法的使用和撰寫方面與全國英語優秀論文的相應方面存在一定差別。第一,研究方法比較單一,主要為以定性研究為主定量研究為輔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有待于向多元化發展,如個案研究以及混合研究。其次,部分研究方法的撰寫不夠嚴謹,缺乏完整性和規范性。應加強研究生對研究方法的研究與訓練,提高對研究方法的駕馭能力;優化定性與思辨研究的結構,重視定量與實證方法在研究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蔡鳴龍.談談畢業論文寫作中的研究方法[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1):51-53.

篇10

財務管理方法體系

1.財務預測

財務預測是指根據活動的歷史資料,考慮現實的條件和今后的要求,對企業未來時期的財務收支活動進行全面的分析,并作出各種不同的預計和推斷的過程。它是財務管理的基礎。財務預測的主要內容有籌資預測、投資收益預測、成本預測、收入預測和利潤預測等。財務預測所采用的具體方法主要有屬于定性預測的判斷分析法和屬于定量預測的時間序列法、因果分析法和稅率分析法等。

2.財務決策

財務決策是指在財務預測的基礎上,對不同方案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比較,全面權衡利弊,從中選擇最優方案的過程。它是財務管理的核心。財務決策的主要內容有籌資決策、投資決策、成本費用決策、收入決策和利潤決策等。財務決策所采用的具體方法主要有概率決策法、平均報酬率法、凈現值法、現值指數法、內含報酬率法等。

3.財務預算

財務預算是指以財務決策的結果為依據,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進行規劃的過程。它是組織和控制企業財務活動的依據。財務預算的主要內容有籌資預算、投資預算、成本費用預算、銷售收入預算和利潤預算等。財務預算所采用的具體方法主要有平衡法、定率法、定額法、比例法、彈性計劃法和前期實績推算法等。

4.財務控制

財務控制是指以財務預算和財務制度為依據,對財務活動脫離規定目標的偏差實施干預和校正的過程。通過財務控制以確保財務預算的完成。財務控制的內容主要有籌資控制、投資控制、貨幣資金收支控制、成本費用控制和利潤控制。財務控制所采用的具體方法主要有計劃控制法、制度控制法、定額控制法等。

5.財務分析

財務分析是指以會計信息和財務預算為依據,對一定期間的財務活動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的過程。財務分析是指財務管理的重要步驟和方法,通過財務分析,可以掌握財務活動的規律,為以后進行財務預測和制定財務預算提供資料。財務分析的內容主要有償債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獲利能力分析和綜合財務分析等。財務分析所采用的具體方法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財務管理方法分類

(一)定性預測法

定性預測法主要通過對各種情況和定性資料的分析判斷來確定未來經濟活動的發展,并得出定量的估計值的方法。通常用于缺乏定量分析資料,無法采用定量分析技術的情況。常用的方法有:

1.個人判斷法

個人判斷法就是由企業決策者根據各方面的資料和情況分析以及自己的經驗,對企業的某項財務活動的發展及結果作出主觀的判斷。這種方法在缺乏相關數據資料時特別有用。如果企業決策者有較豐富的經驗和分析判斷能力,并且對各方面的情況比較熟悉,就可以獲得較好效果。這種方法簡單、快速,但由于判斷的根據不夠充分有可能發生錯誤。

2.集合意見法

集合意見法可以克服個人判斷法的缺點。這種方法又可分為下列幾種:

(1)集體討論法。集體討論法就是圍繞某一預測課題,召集有關人員一起進行討論,各抒己見,進行分析,從而綜合各方意見得出比較一致的估計,作為預測的結果。這種方法集思廣益,彌補了個人知識和經驗的不足,從而提高了判斷的準確程度。

(2)特爾菲法(專家調查法)。特爾菲法就是通過企業預測機構向有關專家逐次寄送調查表,由有關專家根據自己的業務專長和對預測對象的深入了解,對調查表中提出的問題逐次發表個人意見,經過多次反饋,經整理后推斷出預測對象未來一定期間的發展趨勢及結果。這種方法避免了預測過程中的相互心理影響,專家回答問題時考慮充分,并且不需要原始資料,預測精度也較高,但預測周期長,一般適用于中長期預2lD。

3.市場調查法

市場調查法是先通過市場調查,收集有關數據,再按照數理統計的辦法預測市場的需求量。

(二)定量預測法

定量預測法是運用數學方法,通過預測模型進行計算來得到預測結果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三類:

1.平均法

平均法是一種最簡單的定量預測方法,它一般用于各期預測數據比較平穩、趨勢變化不太明顯的情況。這種方法可以消除偶然因素變化的影響。常用的方法有:簡均法、移動平均法、加權移動平均法、指數平滑法等。

2.時間序列法

時間序列法就是根據歷年(月)經濟活動(預測對象)資料隨時間的變化序列,從中找出變化趨勢的規律,并把這種趨勢規律表達為數學方程式(數學模型),然后用數學方程式進行預測的一種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直線趨勢外推法、二次拋物線外推法等。

3.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也叫相關分析法,它是利用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相關)來進行預測的方法。屬于這種預測方法的有:引伸需求預測法、回歸分析法、投入產出法、量本利分析法等。

 

財務管理方法體系和分類相關文章:

1.企業財務管理體系

2.如何建立財務管理的體系

3.強化財務管理的六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