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現場處置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15 18:10: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爆炸現場處置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為加強酒店應對爆炸等惡性事故、惡性案件的應急處置能力,降低事故危害,減小事故損失,確保發生案件時各部門能夠快速反應,有效處置,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危害,特制定本預案。
一、演練目的:
提高全體員工對發現爆炸物、發生爆炸案件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提高自救、互救技能,掌握識別、防備、處置、應對可疑爆炸物的基本知識。通過演練及時發現問題,完善預案,進一步提高全體員工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置能力,增強安全防范意識,確保酒店安全。
二、演練地點:
設酒店××樓走廊西側(××房門邊)發現爆炸物。
三、演練時間:
×××年×月×日下午×:×時開始演練,整個過程約×分鐘內完成。
四、演練指揮部及組織架構:
1、指揮部設在消防中心;
2、總指揮:保安部經理(負責現場調度和指揮工作);
3、指揮部成員:餐飲部經理、動力工程部經理、房口部經理和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協助總指揮調度和指揮;
4、演練行動隊組成:
(1)通訊組:消防1人和總機1人組成
(2)警戒組:保安部2人組成
(3)疏散組:由房口部6人組成
(4)動力組:動力工程部3人組成
(5)賓客組:由資源部2人、餐飲部3個、工程3人,組成(共8人)
(請各部于×月×日前按方案要求將參加演練人員名單報保安部)
五、演練實施方案:
1、按預定計劃在××樓走廊西側房門旁模擬發現可疑爆炸物,總指揮演練指令:
2、房口部員工發現可疑爆炸物后向消防中心報警。
3、消防中心人員接到報警后立即用對講機呼帶班(或派員)到現場確認。
4、現場確認人員到場證實為爆炸物后,立即回報消防中心,請求支援。
5、消防中心值班員接到確認爆炸物信息后:
(1)通知房口部組織人員疏散。
(2)通知工程部控制電梯,暫停電梯停靠事故樓層。
(3)向"110"報警。
(4)通知酒店總機。
6、總機接到消防中心通知后立即電話通知酒店領導(本次演練電話通知黃副總、何副總、)。
7、警戒組確認爆炸物后立即在現場周圍拉起警戒線,現場警戒,禁止無關人員靠近,并向總指揮報告現場狀況。
8、疏散組接到疏散通知后,立即組織對××樓、××、××樓賓客進行逐層疏散(注意做好疏散標記,確保無遺漏),指引各層賓客往**全出口方向疏散,并記錄各層疏散人數,按要求全部疏散到指定安全區(本次演習設××樓為安全區)后,再到安全區清點疏散總人數,以確定人員已全部疏散到位。疏散完畢向總指揮報告,原地警戒。
9、動力控制組接報立即控制電梯運行,接應賓客疏散,接應防爆警察前往現場處置,做好突發事故應急處理準備,向總指揮匯報。
10、保安部正門崗負責接應、指引防爆警察前往事故現場(本次演練由兩名保安員扮演防爆警察)。
11、總辦主任協調各部門的應急行動,掌握情況及時向酒店領導
匯報。
12、防爆警察到達警戒現場處理"爆炸物"。
13、現場處理完畢,防爆警察對現場附近客房進行進一步排查。
14、排查完畢,現場附近客房沒有發現其他危險因素,××樓現場"爆炸物"由防爆警察帶走處理。
15、各行動小組匯報完畢,總指揮宣布演練結束。
六、演練結束:
篇2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為規范秦淮區危險化學品災害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高效有序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__省安全生產條例》、《__市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結合我區實際編制本案。
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__區境內發生的一次死亡1-2人或一次急性中毒10人以下(含本數)的危險化學品災害事故的應急處置。
1.4 應急處置原則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
快速反應,協同處置;
科學施救,合理避險。
2 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2.1 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是在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的,統一負責指揮全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專業機構,由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和各街道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組成,總指揮由區政府區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區政府分管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擔任,成員包括區委宣傳部、區政府辦公室、區人武部、區安監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隊、衛生局、環保局、建設局、質監分局、藥監局、財政局、民政局、發改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總工會、電信公司、供電公司、事故所在街道等。
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負責統一指揮調度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救援工作;組織編制和修訂應急預案;作出危險化學品事故重大搶救決策;命令并可委托、授權其他部門、單位實施應急救援需要的所有工作;負責建立和維護應急信息平臺;甄別一般、較大、重大、特別重大事故,提出預警級別建議;配合街道做好善后和災后重建工作。
2.2 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辦公室
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下設辦公室,地點設在區安監局。辦公室負責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指揮中心日常工作,負責貫徹落實區政府和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指揮中心的各項工作指令,建立專家庫;負責各應急救援職能部門間的聯系、協調;負責了解、收集和匯總事故信息,及時向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指揮中心報告;負責組織事故調查,了解、匯總應急工作情況;負責制定事故應急演練的計劃,并組織實施演練等。
2.3 現場指揮部
應急響應期間設現場指揮部,總指揮由區政府區長擔任,副指揮由區政府分管副區長擔任。現場指揮部負責組織、指揮和協調事故現場的救援工作,分析、判斷事故趨勢和確定應急工作方案;部署和組織相關職能部門和事故所在地按照預案開展緊急救援;與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保持不間斷聯絡,隨時報告救援情況,傳達落實上級有關救援指示,涉及重大事項應先報告后處置,情況緊急時也可邊處置邊報告;組織、落實救援物資;開展事故現場的應急搶修和人員救護工作;撰寫災情評估報告。進入救援現場的所有救援單位必須無條件服從指揮。現場指揮部可下設前沿指揮,由安監局局長擔任。
2.4 現場指揮部專業工作小組
根據現場指揮部的要求,下設若干專業工作小組,其組成及其職責分別如下:
安全警戒組:由區公安分局牽頭,主要負責事故現場道路 交通管制,布置安全警戒,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危險區域,在人員疏散區域進行治安巡邏。
安全疏散組:由街道辦事處牽頭,區公安分局及有關部門人員及事故單位安全保衛人員配合,主要負責事故現場的交通疏導,確保消防車、救援車及其他有關車輛能暢通進出事故現場;負責對現場及周圍居民進行防護指導、人員疏散及周圍物資轉移等工作。
危險源控制組:由區消防大隊牽頭,區環保、安監、質監部門、應急救援專家及事故單位救援隊伍配合,主要負責現場危險源的控制,防止事故的擴展;現場危險化學品性質的偵檢和確定;危險化學品裝載容器、管道及設施的搶險、搶修;泄漏出的危險化學品的收集和處置。
滅火救援組:由區消防大隊牽頭,有關專業和義務消防隊伍配合,主要負責現場危險化學品火災的撲救;現場傷員的搜救;事故現場設備容器的冷卻及事故后對被污染區域的洗消工作。
醫療救護組:由區衛生局牽頭,藥監部門參加,主要負責在事故現場附近的安全區域設立臨時醫療救護點,及時搶救現場撤出的受傷人員(包括受傷搶救隊員);與有關醫療單位聯系搶救及現場急救藥品的提供事宜。
環境監測組:由區環保局牽頭,氣象等有關部門參加,主要負責對大氣、水體、土壤環境及氣象條件等進行即時監測,偵檢事故對環境的污染程度;確定危險化學品污染區域范圍;制定環境修復方案并組織實施;提供相關洗消藥品并協助消防部門進行洗消。
通信保障組:由電信公司牽頭,相關單位參加,主要負責及時組織力量搶修事故地區通信設備和線路,保證事故應急通信暢通,必要時,經批準可調用其他有關部門的通信系統。
物資供應組:由區發改局牽頭,區公安分局、建設、財政、供電、事故單位的主管部門等相關單位參加,主要負責保證現場救援所需的各類生活物資和搶救物資及器材的供應;事故現場的照明;事故現場所需的物資、器材及車輛調度。
專家咨詢組:由區安監局牽頭,環保、質監部門和化學專家參加,主要負責對事故應急救援提出應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為現場指揮救援工作提供技術咨詢,及時給出是否有次生災害可能的結論。
宣傳報道組:由區委宣傳部牽頭,安監和有關新聞單位組成,主要負責事故救災工作宣傳報道,按規定向公眾災情等有關信息,負責回答國內外有關災情的詢問。
善后處理組:由區民政局或街道辦事處牽頭,勞動和社會保障、總工會等有關部門及事故單位參加,主要負責事故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周圍群眾和傷亡人員家屬的安撫工作及其他未盡事項。
綜合協調組:由區安監局牽頭,有關部門和當地街道辦事處參加,主要負責事故現場各救援小組間的聯系協調;信息的傳遞及,事故單位與現場各職能組的聯絡;向現場指揮部提供相關職能組及其他有關方面的聯系電話、聯系方式。
3 預警預防機制
3.1事故災難監控與信息報告
區安監局組織相關部門對全區重大危險源、事故隱患和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辯識、評價、分級和督促整改。分區、街道、企業三級進行監控和監管,并定期上報隱患整改意見。如發現異常狀況,應立即上報當地主管部門及應急救援指揮中心進行處理。
3.2 預警行動
事故預警支持系統以省安監局為一級信息網絡,市安監局為二級信息網絡,區安監局為三級信息網絡,并充分發揮全體公民義務監督作用,逐步建立完善事故應急網絡。包括應急基礎數據庫系統、事故現場應急指揮技術系統和實情速報系統。
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對危險化學品安全全面負責,對重大危險源、重大隱患必須按規定定期評價、及時整改、制定相應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3.3 事故分級及
3.3.1 級別確定
按照事故的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將預警等級分為一般(Ⅳ級)、較大(Ⅲ級)、重大(Ⅱ級)、特別重大(I級),分別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
I級是指—次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或一次重傷、死亡60人以上的事故,或一次急性中毒100人以上的事故,或直接經濟損失在20__萬元以上的事故。
Ⅱ級指一次死亡10~29人的事故,或一次重傷、死亡20~59人的事故,或一次急性中毒50~99人的事故,或直接經濟損失在1000萬元以上、20__萬元以下的事故。
Ⅲ級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或一次重傷、死亡10~19人的事故,或一次急性中毒20~49人的事故。
Ⅳ級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或一次急性中毒10人以下的事故。
3.3.2 確認
Ⅳ級一般由區安監局根據上述原則進行確認,由區政府,區政府認為有必要也可提請市安監局進行確認,由市政府;Ⅲ級以上由省、市安監局根據上述原則進行確認,由省、市政府。
4 應急響應
4.1 接警與通知
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辦公室接警后,應及時記錄報警人姓名、單位(部門)、聯系電話;記錄事故發生時間、地點、事故單位、事故原因、主要物料、事故性質(毒物外溢、爆炸、燃燒)、危害波及范圍、程度、對救援的要求;迅速發出事故通知,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按程序調派救援隊伍。
4.2 響應程序
一般(Ⅳ級)事故由區應急救援指揮機構負責處置,較大(Ⅲ)、重大(Ⅱ)、特大(I)事故報請省、市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處置。
當我區境內發生一次死亡1人以上(含本數)或一次急性中毒3人以上(含本數)的危險化學品事故后,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立即成立現場指揮部,組織指揮事故應急工作,及時將事故發展情況和應急工作情況報告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和市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迅速了解事故情況,決定是否報請區政府啟動區級事故應急預案,并視事故情況上報市有關部門,請求應急救援支持。
對于跨區域、跨部門的危險化學品較大、重大、特大事故,通過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進行協調解決。
4.3 先期處置
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無論事故級別高低、規模大小、損失輕重,事故發生單位都應立即啟動本單位應急救援預案開展自救。區安監、公安、消防、環保、衛生等部門要盡快判明事故性質及危害程度,迅速調集力量,及時采 取相應處置措施控制現場事態,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社會影響。
4.4 現場緊急處置
根據事態發展變化情況,出現急劇惡化的特殊險情時,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在充分考慮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依法采取緊急處置措施。
根據危險化學品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將危險化學品事故分為:火災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質泄漏事故。針對上述危險化學品事故的特點,其一般處置方案和處置方案要點分別如下:
4.4.1 危險化學品事故一般處置方案
(1)接警。接警時應明確發生事故的單位名稱、地址、危險化學品種類、事故簡要情況、人員傷亡情況等。
(2)隔離事故現場,建立警戒區。事故發生后,啟動應急預案,根據化學品泄漏的擴散情況、火焰輻射熱、爆炸所涉及到的范圍建立警戒區,并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干道上實行交通管制。
(3)人員疏散,包括撤離和就地保護兩種。撤離是指把所有可能受到威脅的人員從危險區域轉移到安全區域。在有足夠的時間向群眾報警,進行準備的情況下,撤離是最佳保護措施。一般是從上風側離開,必須有組織、有秩序地進行。就地保護是指人進入建筑物或其它設施內,直至危險過去。當撤離比就地保護更危險或撤離無法進行時,采取此項措施。指揮建筑物內的人,關閉所有門窗,并關閉所有通風、加熱、冷卻系統。
(4)現場控制。針對不同事故,開展現場控制工作。應急人員應根據事故特點和事故引發物質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護措施。
4.4.2 火災事故處置方案要點
(1)確定火災發生位置;
(2)確定引起火災的物質類別(壓縮氣體、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
(3)所需的火災應急救援處置技術和專家;
(4)明確火災發生區域的周圍環境;
(5)明確周圍區域存在的重大危險源分布情況;
(6)確定火災撲救的基本方法;
(7)確定火災可能導致的后果(含火災與爆炸伴隨發生的可能性);
(8)確定火災可能導致的后果對周圍區域的可能影響規模和程度;
(9)火災可能導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控制火災蔓延、人員疏散、醫療救護等);
(10)可能需要調動的應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隊伍、企業消防隊伍等)。
4.4.3 爆炸事故處置方案要點
(1)確定爆炸地點;
(2)確定爆炸類型(物理爆炸、化學爆炸);
(3)確定引起爆炸的物質類別(氣體、液體、固體);
(4)所需的爆炸應急救援處置技術和專家;
(5)明確爆炸地點的周圍環境;
(6)明確周圍區域存在的重大危險源分布情況;
(7)確定爆炸可能導致的后果(如火災、二次爆炸等);
(8)確定爆炸可能導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再次爆炸控制手段、工程搶險、人員疏散、醫療救護等);
(9)可能需要調動的應急救援力量(公安消防隊伍、企業消防隊伍等)。
4.4.4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質泄漏事故處置方案要點
(1)確定泄漏源的位置;
(2)確定泄漏的化學品種類(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質);
(3)所需的泄漏應急救援處置技術和專家;
(4)確定泄漏源的周圍環境(環境功能區、人口密度等);
(5)確定是否已有泄漏物質進入大氣、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場所;
(6)明確周圍區域存在的重大危險源分布情況;
(7)確定泄漏時間或預計持續時間;
(8)實際或估算的泄漏量;
(9)氣象信息;
(10)泄漏擴散趨勢預測;
(11)明確泄漏可能導致的后果(泄漏是否可能引起火災、爆炸、中毒等后果);
(12)明確泄漏危及周圍環境的可能性;
(13)確定泄漏可能導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堵漏、工程搶險、人員疏散、醫療救護等);
(14)可能需要調動的應急救援力量(消防特勤部隊、企業救援隊伍、防化兵部隊等)。
4.4.5 現場工作區域劃分
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現場指揮部應根據危險化學品事故的危害范圍、危害程度和事故源的位置把現場劃分為事故中心區域、事故波及區域及事故可能影響區域,迅速組織各專業組實施有效應急救援。
事故中心區域。此區域危險化學品濃度指標高,有危險化學品擴散,并拌有爆炸、火災產生,建筑物設施及設備損壞,人員急性中毒。事故中心區的救援專業組人員需要全身防護,并佩戴隔絕式面具。救援工作包括切斷事故源、搶救傷員、保護和轉移其它危險化學品、消除滲漏液態毒物、進行局部的空間洗消及封閉現場等。事故中心區域邊界應有明顯警戒標志。
事故波及區域。該區域空氣中危險化學品濃度指標較高,作用時間較長,有可能發生人員或物品的傷害或損壞。該區域的救援工作主要是指導防護、監測污染情況、控制交通、組織排除滯留危險化學品氣體。視事故實際情況組織人員疏散轉移。事故波及區域邊界應有明顯警戒標志。
受影響區域。受影響區域是指事故波及區外可能受影響的區域,該區可能有從中心區和波及區擴散的小劑量危險化學品危害。該區救援工作重點放在及時指導群眾進行防護,對群眾進行有關知識的宣傳,穩定群眾的思想情緒,做基本應急準備。
4.4.6 事態檢測與評估
應急救援過程中,危險源控制組、環境檢測組等專業組必須對事故的發展事態、現場情況等進行監測,并實時向現場指揮部和專家組反饋,專家組應根據事故反饋情況,及時評估事故影響區域及傷害程度,并將結果反饋給現場指揮部及應急中心。
4.4.7 人群疏散與安置
安全疏散組等應當及時按照現場指揮部的要求,對疏散的緊急情況和決策、預防性疏散準備、疏散區域、疏散距離、疏散線路、疏散運輸工具、安全蔽護場所以及人員回遷等做出細致的安排。對已經實施臨時疏散的人群,善后處理組要做好細致的安排。對已經實施臨時疏散的人群,善后處理組要做好臨時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電、衛生、食品等基本生活條件。
4.4.8 醫療與衛生
醫療救護組應為現場急救、傷員運送、治療及健康檢測等作好準備和安排。要采取及時有效的現場急救行動,并及時將受傷人員合理地轉送至醫院進行治療。
4.4.9 通訊
通信保障組應迅速建立暢通的通訊網絡,保障現場指揮部、應急中心、各應急救援組織(單位)、新聞媒體、醫療衛生機構、上級政府和外部救援機構等之間的通訊質量。并充分考慮緊急狀態的通訊能力和保障,建立備用的通訊系統。
4.4.10 警戒與治安
安全警戒組及時在現場周圍建立警戒區域,實施交通管制,維護現場治安秩序,保障救援隊伍、物資運輸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順暢。此外,還應協助發出警報、現場緊急疏散、人員清點、傳達緊急信息等。
4.4.11 信息
事故發生后,宣傳報道組應將有關事故的信息、影響、救援工作的進展等情況及時報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經審核批準后,向媒體和公眾統一。同時指定新聞發言人,適時舉行新聞會,準確事故信息。
4.4.12 應急結束
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確認事故災難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經消除后,向批準應急預案啟動的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提出結束現場應急的報告,經批準后,宣布應急結束。
5 后期處置
5.1 善后處置
區危險化學品應急指揮中心善后處理組會同事發地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補償,征用物資補償,災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事項。盡快消除事故影響,安撫受害和受影響人員,保證社會穩定,盡快恢復正常秩序。
5.2 保險
危險化學品事故災難發生后,保監機構負責督促有關保險經辦機構及時查勘理賠,提供快速便捷的理賠服務,必要時可預付理賠款。
5.3 總結評估
應急救援結束后,各部門、各單位應總結分析應急救援工作的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救援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形成報告,報送區危險化學品應急指揮中心。事故調查處理工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進行。
6 保障措施
6.1 應急隊伍保障
公安(消防、交管、治安)、環保、醫療隊伍是危險化學品事故的基本搶險救援隊伍,必要時可商請武警部隊參與和支援搶險救災工作。要進一步優化、強化以公安(消防、交管、治安)、環保、醫療等專業隊伍為主體、群眾性隊伍為輔助的應急搶險救援隊伍網絡。
6.2 交通運輸保障
加強交通保障,為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提供快速、高效、順暢的交通設施、設備工具、運行秩序等保障。
危險化學品事故發生后,要及時對事故現場或周邊地區實行道路交通管制,根據需要和可能組織開設應急救援“綠色通道”,道路設施受損時要迅速組織有關部門和專業隊伍進行搶修,盡快恢復良好狀態;根據事故應急需要,及時開通水上和空中緊急運輸通道,輸送、疏散人員和物資;應急需要時,可緊急動員和征用其他部門及社會交通設備裝備。
發生重特大危險化學品事故時,交通部門負責交通保障的組織與實施,公安部門負責道路交通管制;海事部門負責指揮其管轄水域緊急交通;相關街道協助做好緊急交通保障工作。
6.3 醫療衛生保障
根據“分級救治”原則,按照現場搶救、院前急救、專科急救的不同環節和需要組織實施救護。發生重特大事故后,醫療救護隊伍要迅速進入救援現場,對傷員實施初步急救措施,穩定傷情,運出危險區后,轉入各醫院搶救和治療。
區衛生部門負責應急處置工作中救護保障的組織實施;在衛生部門領導下,醫療急救中心負責院前急救工作;各級醫院負責后續救治;紅十字會等群眾性救援組織和隊伍應積極配合專業醫療隊伍,開展群眾性衛生救護工作。
6.4 治安保障
危險化學品災害事故發生后,區公安部門要立即在事故現場周圍設立警戒區和警戒線,維持秩序,必要時及時疏散受災群眾;對重要場所、目標和救災設施加強警衛。
區公安部門負責應急處置工作中的治安保障,事故所在地的街道協助做好事故現場及周圍治安保障工作。
6.5 物資保障
完善區級物資儲備管理制度,增強區級調控能力。各街鎮應根據本地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的數量及涉及危險化學品的種類,儲備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時所需物資。
加強對儲備物資的管理,及時予以補充和更新;與其他地區建立物資調劑供應的渠道,以便需要時,迅速從其他地區調入應急物資,必要時,可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及時動員和征用社會物資。
區發改局負責組織、協調救災物資的儲備、調撥和緊急供應,區藥監局負責藥品的儲存、供應。緊急處置工作中救災物資的調用,由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協調,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實施。
6.6 緊急避難場所
按照“緊急撤離、就近疏散、避開危險”的要求選取應急疏散、避難場所,及時進行應急疏散,切實保護被疏散、避難人員的生命安全。
6.7 經費保障
區、街道辦事處建立事故應急處置專項資金,由財政予以保障。區應急處置專項資金使用范圍包括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確定的工作項目以及用于應急處置信息化建設、日常運作和保障、相關科研和成果轉化、預案修訂等;區財政部門負責監督資金的使用,審計部門負責審查資金使用。
6.8 宣傳、培訓和演習
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將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向社會廣泛宣傳,并在互聯網上公布;公布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室值班電話,建立危險化學品事故速報系統;利用各種形式廣泛宣傳有關事故應急救援的法律法規,及預防危險化學品各類事故的常用知識。
組織專家開展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咨詢工作;各教育培訓機構應利用優勢,對相關領導、職能部門人員、專業救援搶險隊伍等應急專業技術人員展開培訓,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應根據形勢需要適時組織開展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各專業部門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專項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演習。
7 附則
7.1 獎勵與責任
在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活動中有下列事跡之一的,由其所在單位、上級機關或者政府給予表彰或者獎勵:
(1)出色完成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任務的。
(2)保護國家、集體和公民財產或者搶救人員有功的。
(3)及時排除險情,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成績顯著的。
(4)對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
(5)因事故情況測報準確和信息傳遞及時而減輕事故損失的。
(6)及時供應用于應急救援的物資和工具或者節約經費開支,成績顯著的。
(7)有其他特殊貢獻的。
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時,有關部門或個人未按照規定履行職責,組織實施救援或者采取必要措施,減少事故損失,防止事故蔓延、擴大,或者拖延、推諉的,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追究責任。
7.2 名詞術語解釋
危險化學品:是指列入以國家標準公布的《危險貨物品名表》(GB12268),劇毒化學品和未列入《危險貨物品名表》的其他危險化學品,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確定并公布。
危險化學品事故:指由危險化學品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或環境污染事故。
篇3
為預防事故發生,規范加油站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迅速有效地控制和處置可能發生的事故,降低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制定本預案。
二、 危險性分析
(一) 企業概況
某加油站位于××市××××××,現有從業人員××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名。加油站主要經營:車用燃油(汽油90#、93#、98#,柴油0#)、車輛清洗和便利店銷售(昆侖系列油、日用百貨、飲料、雜志、煙草、車輛養護用品等)。加油站24小時營業,共分三個班,實行兩班倒工作,每天高峰時間全勤上崗,低谷時間輪流休息,實行彈性工作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
(二) 危險性分析
根據加油站基本情況和現場布局,經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目標及對危險目標的評估如下:
油品的性質:加油站主要對社會車輛提供車用燃料油,即各種汽油、柴油。汽油、柴油均為易燃、易爆、易蒸發、易滲漏、易產生靜電和具有一定毒性的液體物質。
油品的危險性:其蒸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易引起燃燒、爆炸。
危害程度的范圍:以加油站為中心,50m為半徑的建筑物、設備及人員有受到危害的可能。
對建筑物設備危害程度的預測:汽油、柴油一旦著火,具有爆炸后的燃燒可能,燃燒中又有爆炸的特點,并且伴有較強的震蕩、沖擊波和同時散發大量的熱量。汽油造成的火災具有突發性,高熱輻射性及燃爆轉換發生的特點。對建筑物、設備有較大的破壞力。
對人員危害程度的預測:一旦發生泄漏或爆炸,人員會導致輕度中毒、急性中毒、輕度燒傷、嚴重燒傷及生命危險。
主要危險部位是:加油現場、卸油作業區、配電室、變電柜。
可能發生火災種類有:加油站火災、爆炸;車輛火災;電氣火災。
三、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加油站經理負責現場的總體協調指揮。
加油站安全計量員負責拉閘斷電。
加油站核算員負責通訊、報警聯絡。
加油站加油班長負責現場組織人員撲救或施救。
加油站當班員工負責執行現場指揮的調配,完成交辦的任務。
四、預防與預警
工作人員發現險情,經過加油站當班班長以上任意一名管理人員確認險情后,即啟動應急處置程序。
加油站經理(或值班經理)應當根據現場情況和事態的發展,命令通訊組向不同級別的上級領導報告。
同時撥打火警電話119,并通知應急指揮中心。
如果事態擴大,情況緊急,要及時與周邊企業、附近居民小區街道辦事處聯絡,告知加油站出現的緊急情況,請求配合疏散及救援。
報警時應講清以下內容:
(1)著火單位名稱、詳細地址;
(2)著火部位、著火物質、火情大小;
(3)報警人姓名、報警電話號碼;
五、應急響應
(一)加油機火災處置方案
(1)站經理得到加油機起火報告后,迅速啟動應急預案。
(2)計量員立即到配電室切斷電源,然后加入滅火隊伍。
(3)加油班長帶領加油員馬上攜帶滅火器沖向起火地點,消滅加油機火情。
(4)核算員清理好財務帳目,根據站經理命令,確定是否報警,然后迅速撤離至安全區域。
(5)營業員整理好自己賬目后,交到核算員手中,然后作為醫療組人員參與救護工作。
(6)火情完全消除,站經理確認安全后,宣布重新營業。
(二) 卸油區火災處置預案
可能出現的起火狀況:
(1)加油站送油罐車在加油站油罐區卸油過程中起火;
(2)加油站送油罐車在加油站油罐區靜止過程中起火;
(3)加油站卸油罐車在加油站卸油終止后起火;
(4)加油站儲油油罐計量口起火;
(5)加油站儲油油罐卸油口起火;
(6)因其他原因(雷電)等油罐區起火。
處理措施:
(1)站經理切斷加油站電源總開關,指揮油罐車司機迅速把著火罐車駛離油站危險區域進行撲救。
(2)搶險小組成員(當班加油員)使用滅火毯堵住罐口,隔絕空氣滅火,火勢較猛時,先用滅火器對準罐口將大火撲滅,再用滅火毯覆蓋罐口。
(3)搶險小組組長(加油站安全計量員)關閉卸油罐車卸油口和油罐卸油口閥門,使用滅火毯封住油罐計量口(卸油口)。
(4)嚴禁使用水直接撲救,以免水激飛濺油品擴大著火范圍。
(5)當班加油員立即停止加油,疏散現場加油車輛及閑散人員,引導司機將車輛開往與著火點上風口的方向,并要求遠離100米以外。
(6)立即疏散周邊群眾,對附近住戶或人群進行口頭通告,要求立即遠離著火點100米以外的地方。
(7)消防隊趕赴現場后,主動配合消防人員進行撲救,避免火災擴大。
(三) 加油站油罐區火災處置方案
(1)員工發現油罐區起火后,迅速報告站經理,站經理下令啟動應急預案。
(2)計量員切斷加油站電源總開關,然后迅速加入現場滅火組開始滅火搶險。(如果當時正在卸油,計量員應迅速關閉油罐車閥門,報告站經理發生火情后,指揮油罐車司機把著火罐車駛離油站危險區域并進行撲救,站經理負責切斷加油站電源總開關。)
(3)當班班長使用滅火毯堵住罐口,隔絕空氣。其他員工用滅火器進行滅火。火勢較猛時,先用滅火器對準罐口將大火撲滅,再用滅火毯覆蓋罐口。
(4)計量員負責關閉油罐卸油口閥門,使用滅火毯封住油罐計量口(量油口)。
(5)當班加油員立即停止加油,在進口處設立警戒標志,疏散現場加油車輛及閑散人員,引導司機將車輛迅速駛離加油站,并注意引導消防車輛進站滅火。
(6)核算員應根據站經理命令,在第一時間報警并通知周邊群眾撤離。同時攜帶賬冊撤至安全區域。
(7)火情消除后,站經理宣布關閉預案。確保安全后,重新營業。
注意事項:
如人身上不小心濺上油火時,應立即用滅火器進行撲滅,或快速脫下衣服,將火撲滅。如來不及脫下衣服,應就地打滾,把火撲滅或迅速跳入附近的水池中滅火,然后現場人員冷靜的幫他脫下衣服。救火時勿用衣物、掃帚來回撲打,以免使油火擴大著火范圍。著火人也不要驚慌,亂跑亂跳、跑動,這樣既影響救助,又可能擴大火情。有人員傷(亡)時,同時啟動《加油站人員傷亡應急處置預案》。
(四) 加油站電器火災處置方案
(1)發生電器火災時,發現者馬上通知站經理。站經理宣布啟動預案。
(2)計量員迅速跑至配電室,切斷電源開關后,迅速回到火場加入撲救。
(3)滅火組(當班加油員)取來離火場最近的手提式滅火器進行撲救。
(4)當班班長和核算員把火源周圍的重要物品及可能引發更大火災的可燃、助燃物移至安全地帶,直到火情被完全控制。
(5)加油班長在進站口設立警示標識,順序組織站內加油車輛快速駛離加油站。
(6)火災撲滅后,站經理宣布關閉預案,并迅速將情況上報上級相關主管部門。
(7)安全主管部門速派專業維修人員到站對電氣線路進行維修,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
(8)確保安全后,重新營業。
注意事項:
在消防滅火的同時,首先應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當消防隊趕到現場后,協助消防隊進行滅火。
(五)加油站車輛火災處置方案
(1)發現加油車輛站內著火時,立即報告站經理。站經理宣布啟動應急預案。
(2)計量員迅速跑至配電室,切斷電源開關后,回到現場加入撲救。
(3)現場滅火組(當班加油員)用滅火器開展撲救,火情消除后,將起火車輛推出站外。
(4)核算員按照站經理命令,撥打報警電話,攜帶帳冊撤至安全區域。
(5)加油班長在進站口設立警示標識,順序組織站內其他車輛安全駛離加油站。
(6)火情消除后,站經理宣布關閉應急預案。確保安全后,重新營業。
提示:
(1)在可能的情況下,將著火車輛駛離到站外處理。
(2)車輛出現冒煙時,不可在站內打開機器蓋。應推出站外,進行處理。
(六)加油站人員燒傷、燙傷急救程序
(1)燒傷急救就是采用各種有效的措施滅火,使傷員盡快脫離熱源,盡量縮短燒傷時間。
(2)對已滅火而未脫衣服的傷員必須仔細檢查全身情況,保持傷口清潔。傷員的衣服鞋襪用剪刀剪開后除去,傷口全部用清潔布片覆蓋,防止污染。
(3)四肢燒傷時,先用清潔冷水沖洗,然后用清潔布片、消毒紗布覆蓋并送往醫院。
對爆炸沖擊波燒傷的傷員要注意有無腦顱損傷,腹腔損傷和呼吸道損傷。
六、應急結束
1、 程序終止條件
確認現場危機已經解除,確認現場的環境不會再次發生危險,由站經理向上級領導匯報,得到同意后終止應急處置程序。
2、 處置現場評估
通過應急處置過程,對各個崗位在處置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總結事件的起因、發現問題的誘因,在公司內進行安全經驗分析,對相關人員進行教育。
七、應急物資和裝備保障
(1)加油站配備的8kg手提式滅火器30個以及35kg手推式滅火器4具;
(2)配電房配置的5kg手提式二氧化碳滅火器2個,位置在配電室門旁;
(3)醫用急救包:每站2個(經理辦公室、財務室各1個)。
八、附則
1、 演練要求
(1)每年年初,由片區公司負責對全站員工進行一次應急預案專項培訓。培訓計劃、材料、試卷應報主管單位批準并備案。
(2)新員工上崗前,必須接受由加油站安全計量員、加油班班長進行的安全專項培訓。
(3)每次安全培訓時間不得少于2小時,培訓要做好記錄。考試采取閉卷形式,由站經理主持。考試不合格者應重新培訓。
2、 預案修訂和完善
篇4
1.1編制目的
規范軋鋼系統事故災難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建立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快捷的應急工作機制,及時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匯編》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為本預案的編制依據。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軋鋼廠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煤氣中毒、火災爆炸,起重、機械傷害,高空墜落、觸電傷害等事故災難的應對工作。
(1)、符合分級響應條件的事故(見5.1分級響應)
(2)、北鋼集團認為需要處置的事故
1.4工作方針、原則
(1)、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以人為本,保障員工的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預防和減少軋鋼生產過程中的事故,加強企業員工的安全防護,充分發揮救援力量和員工參與的基礎作用。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并營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軋鋼廠安全生產委員會負責指導、協調軋鋼廠事故災難應急救援工作,名生產區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3)、條塊結合,屬地為主。軋鋼生產安全事故現場應急處置的領導和指揮以各生產區為主,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及時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廠級相關部門配合、指導、協助做好相關工作,發生事故的生產區是事故應急救援的第一響應者。
(4)、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采用先進的應急救援裝備和技術,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充分發揮職能科室專業的作用,確保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5)、支持事故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加強重大危險源管理,做好軋鋼生產過程中事故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開展培訓教育,組織應急演練,做到常備不懈,進行廣泛宣傳,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做好物資和技術儲備工作。
2、軋鋼廠危險性分析
2.1概況
(1)、軋鋼廠位于遼寧省市平山區北臺鎮,東距市面上區16kg,西距遼陽市區55kg,廠區分布在細河兩側,正式組建于1997年,廠下設生產安全科、設備科、技術科、人力資源科、企管科、綜合辦公室(五科一室)及棒線帶生產區、二高線生產區、三四高線生產區、1780生產區,現有員工3000余人,隸屬于鋼鐵(集團)有限公。
(2)、軋鋼廠現有主體設施:年產60萬噸棒材生產線,年產350萬噸線材生產線,年產100萬噸的850帶鋼生產線和年產400萬噸1780帶鋼生產線,主要原材料是連鑄鋼坯,產品有不同規格的螺紋鋼、熱軋圓盤條、熱軋鋼帶等。周邊單位主要有:棒線帶生產區南側為煉鋼廠(一區),北側為燃氣廠、電廠和制氧廠,東側臨近廠房存在煤氣管道及電纜橋架等;二高線、1780生產區南側為煉鋼廠(二區),北側是焦化廠化產作業區,西側為焦化廠,廠區四周存在煤氣管道、水封、電纜橋架等危險源;三四高線生產區西側臨近煉鐵廠。
2.2軋鋼廠危險源與風險分析
軋鋼廠是以生產1780、850帶鋼、熱軋盤條、光面和螺紋鋼筋為主的大型軋鋼廠,生產過程連續,設備眾多,基本上實現了網絡自動化控制及遠端信號傳輸系統,有現代化冶金機械設備和新型建筑,在生產過程中,由于操作失誤、設備缺陷或自然災害等,存在機械傷害、煤氣中毒和窒息、火災、爆炸、灼燙、起重傷害、高處附落等嚴重事故的潛在危險,易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事故和設備損失。根據生產過程及設備狀況,確定以下危險場所(設備)為軋鋼廠危險源。
(1)、加熱爐及煤氣管道、閥門等區域
風險分析:存在煤氣泄漏、著火、爆炸、中毒、窒息、灼燙等事故風險。危險等級為:A級
(2)、液壓站、站、油品庫、氧氣、乙炔存放等區域
風險分析:存在火災、爆炸等事故風險。危險等級:A級。
(3)、軋線機械傳動、移動等區域
風險分析:存在擠傷、碰傷、絞傷、砸傷、灼燙等事故風險。危險等級:B級。
(4)、起重設備及吊、夾具等區域
風險分析:存在起重作業傷害、機械傷害、高空墜落等事故風險。危險等級:C級。
(5)、電氣高、低壓室,電纜夾層及現場電源箱、配電箱等區域。
風險分析:存在觸電、電弧灼傷等事故風險。危險等級:C級。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
(1)、軋鋼廠應急預案包括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作業區級應急預案包括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班組應急預案僅涉及現場處置方案。
(2)、工作原則是:在鋼鐵(集團)公司統一領導下,軋鋼廠生產安全科負責統一指導、協調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各生產區成立事故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對突發性事故進行現場處置。
3.2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職責
(1)、協調指揮機構及職責
總指揮:廠長
副總指揮:生產廠長、設備廠長、技術廠長、黨委書記
成員:生產安全科、設備科、技術科、辦公室、調度室、生產區
指揮部設在生產調度室
職責:負責事故應急預案的制定、修訂,保證實效性,組建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物資,組織落實應急救援演練,檢查督促應急救援的準備工作,發生事故時,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向上級匯報,必要時向相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等,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的經驗教訓。
總指揮:負責組織指揮全廠的應急救援工作。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現場指揮工作。
生產安全科和調度室:會同生產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的組織調度工作,組織搶險搶修隊搶險救災,以最快速度恢復生產,并負責對內/外聯系工作;安保人員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會同生產區清查現場人數,及時掌握人員傷亡情況,報上級主管部門,負責組織事故現場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人員,并組織維持現場秩序等工作,同時,跟蹤、續報事故救援進展情況。
設備科、技術科:負責工程搶險、搶修和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組織專業救援隊伍,搶修損壞設備,迅速恢復使用,同時負責事故損失數據統計上報工作.另外,負責保障廠內通信網絡的暢通。
辦公室:負責救援工作的車輛、資金等后勤保障工作。
生產區:負責組織建立本屬區域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織制定專項應急預案及修訂工作,健全事故應急各項制度,物資準備和現場應急處置指揮。
3.3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及職責
(1)、通訊聯絡隊:負責對外/內聯系通訊任務。由安全生產科、調度室、生產區人員組成。
(2)、治安隊:負責現場治安、交通管制、警戒、指導員工疏散等任務。由生產安全科、生產區人員組成。
(3)、消防隊:負責現場滅火任務。由北鋼消防隊和廠內義務消防隊組成。
(4)、搶險搶修隊:負責事故現場搶險搶修任務。由職能科室和生產區人員組成。
(5)、醫療救護隊:負責搶救受傷、中毒人員等任務。由北鋼職工醫院及生產區人員組成。
(6)、物資供應隊:負責搶救傷員的必須供應物品和搶險物資的供應及運輸。由職能科室和生產區人員組成。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與報告
建立危險源檔案,報送安全環保部備案,研究可能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的住處制訂應對方案及預防措施。
4.2預警行動
4.2.1報警裝置建立完善技術監控手段,保證生產安全穩定運行,同時要制定可靠的人工監控方式,定期檢查確認,及時發現和解決出現的問題和隱患。
(1)自動報警裝置
可燃氣體在線監測儀(可燃氣體泄漏后,報警網絡分別在廠崗位值班室聲光報警)、火災監測報警器、傳感器、泵(閥)氣動件、警報鈴(燈)、其他裝置
(2)人工報警
當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相關人員可通過內線電話直接向總調度室及作業區辦公室報警。另外若具備手動報警按鈕,可通過按鈕報警。
4.2.2事故報告程序
(一)、調度室作為生產指揮協調單位,當事故發生后應盡一切可能,立即組織人員搶救傷員和國家財產,防止事故發展和擴大,使財產損失降到最低。
(二)、發生重傷以上事故,作業區要認真保護現場,在未獲得有關部門批準之前,不準任何人人為清理和破壞。
(三)、傷亡事故發生后,首先發現者必須立即向調度室報告,調度室根據實際情況向有關領導報告。
具體上報程序:
①、輕傷事故:
發現者或作業區—調度室—安全科管片安全員—安全科長——公司安全環保部事故科
②、2人以上輕傷事故:
發現者或作業區—調度室—生產廠長及安全科長(如因設備原因通知設備廠長及設備科長)——廠長—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安全科負責通知公司安全環保部事故科)
③、重傷事故
發現者或作業區—調度室——廠長——生產廠長及安全科長(如因設備原因通知設備廠長)—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安全科負責通知安環部部長——公司安全環保部事故科)
④、死亡事故
發現者或作業區—調度室——廠長——生產廠長及安全科長、生產科長——設備廠長及設備科長—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安全科負責通知——安環部部長及公司安全環保部事故科)
⑤、2人以上死亡事故或群死群傷事故
發現者或作業區—調度室—公司總調度室——廠長——生產廠長及安全科長、生產科長——設備廠長及設備科長—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安全科負責通知——安環部部長及公司安全環保部事故科)—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
⑥、火災、爆炸、煤氣泄漏事故(不可預見且無法處理)
發現者或作業區—調度室—消防隊或燃氣廠煤氣救護站—職工醫院——公司總調度室——安環部部長及公司安全環保部事故科——廠長——生產廠長及安全科長、生產科長——設備廠長及設備科長—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四)、安保科在接到報告后,應迅速準確無誤逐級履行”口頭報告”和“書面報告”。在上報公司安全環保部的同時,應在40分鐘內趕赴現場。
(五)、在逐級上報的過程中,所有上報單位和人員,必須講清事故的發生時間、地點、傷亡人員姓名、年齡、工種及傷害程度,并初步報告事故的簡要過程和原因。
5、應急響應
5.1分級響應
根據公司事故分級標準,結合軋鋼廠生產特點、事故情況和公司控制事故的能力,在緊急情況下,應急行動分為三級:
(1)Ⅰ級響應。包括一般安全生產事故及能影響企業安全生產類別的事故。包括極小范圍的危險物資泄露,可能發生小型火災初期。現場人員要履行他們的職責,廠及作業區的應急能力可以處置。
(2)Ⅱ級響應(現場應急)。公司的應急能力可以處置的生產安全事故(影響范圍基本處于廠內),主要部位需要關閉,要立即采取行動以保護現場人員和阻止事態進一步擴散。現場人員應履行他們的職責,廠應急預案全面啟動。
(3)Ⅲ級響應(全體應急)。包括特別重大、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已超出公司事故應急處置能力的向周邊擴散(影響范圍超出廠界),事故可能影響周邊企業。公司生產區需全部關閉,需采取立即行動保護和撤離現場人員,需要取得外部支援,請求政府啟動應急預案處置的生產安全事故。
5.2.1初期響應
緊急情況發生時,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的人員根據事故情況確定的應急響應級別啟動應急程序,如通知有關人員到位、調配救援所需的應急資源(包括應急隊伍和物資、裝備等)等。
應急行動隊伍及時進入事故現場,積極快速開展人員救助、工程搶險、人群疏散等有關的應急救援工作。
(1)事故發生應采取的處理措施。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將采取相應應急處理救援措施:。
①問清報告人姓名、單位部門和聯系電話。
②問明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原因、主要毒物、事故性質、對救援的要求,同時做好電話記錄。
③按應急救援程序,派出救援隊伍。
④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⑤保持與救援隊伍聯系,視事故發展狀況,必要時排出增援隊伍。
(2)危險區的劃定和隔離:
各救援隊伍進入事故現場,選擇有利地形(地點)設置現場救援指揮部或救援、急救醫療點。
(3)事故現場檢測與評估:
應快速鑒定危險源的性質及危害程度,測定出事故的危害區域,提供有關數據。。
(4)應急救援人員的防護監護:
救援人員在救援行動中,應配戴好防護裝置,并隨時注意事故的發展變化,做好自身防護,執行救援任務時,應以2~3人為一組,集體行動,互相照應,帶好通訊工具,隨時保持通訊聯系。。
(5)危險區域人員的緊急疏散與撤離
①在組織和指導員工做好個人防護后,再撤離危險區域。
②組織員工撤離危險區域時,應選擇安全的撤離路線,避免橫穿危險區域。
③員工要互救互助進行撤離。
當事態得到有效控制后,進入應急恢復階段;當事態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時,進入擴大應急響應。
5.2.2擴大應急響應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或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確認事故響應級別需要提高時,應積極快速開展人員救助、工程搶險、人群疏散等有關的應急救援工作,并向政府部門及外援機構請求援助。
(1)應急救援隊伍的調度:
應盡快地開通通訊網絡,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危險程度,制定救援方案,組織指揮救援行動。
(2)異常情況下搶險人員的撤離條件、方法
搶險人員撤離的優先順序是周圍群眾與員工工作人員中的非關鍵人員應急關鍵人員之外的所有人員全部撤離。
(3)事故擴大后的應急措施
①對現場潛在的危害進行實時監測和評估,避免二次事故發生。
②人員安全疏散。
③現場交通管制。
④現場治安秩序維護。(4)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
①對傷員按輕、中、重簡易分類,急救措施上按照先重后輕的治療原則,在急救順序上應優先處理能夠獲得最大醫療效果的傷病員。
②注意保護傷員眼睛。
③對救治后的傷員實行一人一卡。
④合理調用救護車輛。
⑤合理選送醫院。
5.3現場緊急處置
軋鋼系統安全生產事故按照可能造成的后果分為:煤氣火災、爆炸事故,煤氣中毒事故,機械傷害事故,電氣觸電、電弧灼傷事故,高空墜落事故等,針對事故的特點,應急救援隊應參照下列處置要點開展工作。
5.3.1煤氣火災、爆炸事故處置要點
發生煤氣火災、爆炸事故,應急救援時要注意:及時切斷所有通向事故現場的能源供應,包括煤氣、電源等,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惡化。
5.3.2煤氣中毒事故處置要點
(1)、迅速查找泄漏點,切斷氣源,防止有毒氣體繼續外泄。
(2)、迅速向上級相關部門報告。
(3)、設置警戒線,向周邊員工發出警報。
5.3.3機械傷害事故處置要點
(1)、迅速停止設備運行。
(2)、設置警戒線。
(3)、不得隨意移動受傷人員,造成二次骨傷。
5.3.4電氣觸電、電弧灼傷事故處置要點
(1)、在保證救援人員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切斷電源,防止發生次生傷害。
(2)、對受傷人員采取特殊的救護措施。
5.4應急結束
事故應急救援結束程序:
(1)如屬于本廠自救,當安全生產事故得到控制,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導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隱患得到消除,傷亡人員全部救出或轉移、設備設施處于正常或受控狀態。事故現場已經恢復后,由總指揮宣布應急救援工作結束。
(2)如需公司啟動應急,則由上級部門,對事故現場及周邊某某范圍區域進行某某濃度監測。當監測結果表明,空氣中的某濃度在正常標準范圍時,由上級相關部門宣布事故危險全面解除。
5.5后期處置
后期處置包括現場清理、人員清點和撤離、善后處理和事故調查等。應急結束后,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應組織人員進行應急預案評審,總結預案中存在的不足,重新修訂應急預案,進入新的應急準備階段。
5.5.1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
緊急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的警戒及現場保護工作由生產安全科保衛人員匯同生產區保衛人員負責進行。
(1)事故發生后,在對事故處理期間,由生產區指定人員對各入口實行警戒封鎖,禁止非搶險人員進入。
(2)事故處理完畢,人員撤離后,事故發生崗位實行警戒,未經搶險指揮部批準,所有人員禁止進入事故現場。
(3)事故現場的拍照、錄像應經過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的批準。未經批準,禁止任何人對事故現場進行拍照錄像。
5.5.2事故調查處理
應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規定來調查和分析事故。
5.5.3恢復生產:生產安全科、設備科、技術科對機械設備、工藝流程和廠房通道等進行全面檢查并進行修復。在確認各方面條件具備后,制定生產恢復計劃和方案,盡快恢復生產。
篇5
關鍵詞:應急預案、應急處置能力、可操作性、協調性、應急演練、評估、量化
一 前言
近年來,危化企業對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非常重視,結合公司實際制定了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內容從危險化學品泄漏、著火、爆炸到壓力容器壓力管道著火爆炸,幾乎包含了危化企業的所有主要事故,初步在危化企業內部建立了應急管理機制,涵蓋了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事故風險描述、預警及信息報告程序、應急響應程序、保障措施等內容。這些預案和機制,對應急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事故現場應急處理的準確性、快速性和協調性。因此,有必要對如何提高現場應急處理能力進行分析,便于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體系。
二 目前應急處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預案可操作性不強
目前,雖然危化企業各個層面基本上都制訂了應急預案,但從具體內容和實際操作情況看,預案都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大的原則性內容很齊全,但應急預案的特殊風險管理、標準操作程序和細節流程不夠明確;二是后果嚴重的事故都已列入預案,但平時發生概率較大的一般性事故及曾經發生過的一般性事故往往沒有列入預案,有漏項的現象。
2、應急預案編寫及修訂存在問題
應急預案修訂小組機構、制度及各項職責都制定的井井有條,但執行起來就很大一部分落不到實處。(1)有些預案的編制沒有針對實際情況進行風險分析和應急調查;或是應急預案修訂只停留在安全管理部門,導致針對性不強。(2)有些預案修訂不及時,預案修訂只停留在紙面上,沒有與生產實際跟進,出現脫節現象。(3)預案之間銜接不夠。上下級、各崗位沒有很好的銜接,從組織結構、處理程序到職責劃分等,都存在一些盲點、重疊、矛盾現象。
3、現場事故處理不迅速
目前,危化企業一旦發生突發性事故,各級領導都能按預案要求,迅速組織有關人員趕赴現場,出動比較迅速,但是處理事故時間較長。主要還是對事故做出正確處理方法的判斷能力不夠,在總指揮未到達之前,下達如何處理重大事故的決策性指令的能力差,搶險人員處于待命狀態的時間較長,加上處理方法不熟練,采取的有效措施不及時,使火災延續時間較長,影響了整個處理過程的效率,造成的經濟損失增大。
4、各應急救援小組之間配合協調不夠
突發性事故剛發生時,由于大家對事故情況了解不是很清楚,往往會出現多個應急小組同時工作,如無先后工作順序的安排,很容易出現各應急小組間互相等待、互相影響的現象,造成救援場面混亂。如治安保衛組沒有及時在現場開出快速通道,影響了消防救援車輛的通行及位置的停放;或是由于部門間配合協調不好,造成處理人員無謂等待和資源浪費,從而影響到應急處理的效率。
5、應急演練存在只“演”不“練”的情況
當前應急演練中暴露的問題如下:
(1)有些基層單位的應急預案演練很大程度上是以宣傳性、演示性為主,做給大家看的。而不是按照實際需要組織的演練,只是“演”不是“練”,沒有真正發揮演練在檢驗預案、鍛煉隊伍、磨合機制、教育員工的作用。(2)演練預案與生產實際不符,處理事故的辦法比較粗,不具體,不合實際,甚至演練人員不清楚具體的行動做法,銜接不好,慌亂盲從。(3)演練后總結和評估不到位。不認真進行書面記錄和總結,總結和評估進行的不充分,沒有真正起到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的作用。
6、應急處置教育培訓不到位
當前,大部分企業在應急宣教培訓方面,存在著內容方式單一、參訓對象范圍小、培訓內容沒有操作性和指導性等情況,宣教培訓的效果不明顯。培訓的內容僅局限于防火、滅火、應急疏散等內容,沒有將危險部位的現場應急處置措施、應急物資的存放及檢查、應急裝備的使用方法及事故的應急處置程序等內容納入宣傳培訓計劃,使得現場職工應急能力差。
三 制定的改進措施
1、規范了應急預案的編制和修訂。
應急預案的關鍵是具有可操作性。在大原則正確的前提下,往往是細節決定成敗。要編寫符合生產實際的應急預案,真正編寫好應急預案,首先應將本單位和同行業的事故進行認真分析,對本單位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另外要使各基層單位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一線班工長都要參與到應急預案編制與修訂的過程中來,由公司安全、技術、設備等專業領導及各專業管技人員一起審核,最后再由總工程師總體審核,由總經理實施。只有規范了應急預案的編制和修訂過程,應急預案的質量才會有高度的提升,適用性和可操作性也會大大提高。
2、規范演練程序,加強正規演練。
應急預案演練是檢驗、評價和保持應急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可以在事故真正發生前暴露預案和程序的缺陷,發現應急能力的不足,所以要按照正規的程序演練。
(1)制定嚴格的演練工作方案。首先要成立演練組織機構,明確各人員職責,其次演練方案中演練目的要明確,演練事故情景要符合現場實際,參演人員任務及職責要分明,演練步驟要緊張有序,演練物資及保障措施要齊全到位。
(2)注重多樣化演練模式。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演練按照不同標準可以劃分不同類型,即可以單項演練,也可以綜合演練,既可以現場演練,也可以桌面演練。
(3)突出對演練效果的評價和總結。演練的目的是為了檢驗預案,發現工作中的薄弱環節,解決遇到的問題,修改和調整應急預案,最終實現對應急預案的有效實施。演練完畢后必須形成書面評價報告,經相關各級領導簽字后反饋給各個部門,為各個部門今后提高應急處理能力提供完善的依據。
3、普及應急救援知識,創新應急宣傳教育形式。
一是豐富宣教培訓內容。將生動的事故案例知識講座及影片放映納入宣傳培訓計劃,從思想上增強職工對應急知識重要性的認知程度。以微信群等方式讓職工全面了解應急知識、提高應急能力。
二是嚴格應急處置流程,抓好在崗教育。企業的每個重點崗位和關鍵部位,都應有簡單明了的應急流程示意圖或應急處置卡,時刻警醒在發生突發事件時如何按照程序應急處置,避免遇事慌亂錯過最佳救援時機,甚至因操作失誤造成次生傷害,進一步提升企業第一現場、第一時間應對突發生產安全事故的能力。
四 結語
應急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動態管理,現場應急處理能力是整個應急管理的核心內容,反映了企業應急管理水平高低,是檢驗應急預案是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試金石。現場應急處理能力強弱主要取決于應急預案的合理性以及處理過程的快速性、準確性、協調性,取決于應急處理人員綜合素質及平時演練經常化。因此,應急預案方面要及時更新與完善,應急宣傳教育及應急演練要經常化、日常化,應急管理機制方面要采用量化考核和動態改進機制,應急管理要不斷創新,才能使全體人員的應急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總之,抓好日常應急管理中的每個環節并不斷改進與創新是提高現場應急處理能力的關鍵。
參考文獻:
篇6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7號)和公司應急演練計劃安排,安全處于2015年6月16日組織了“2016年氣柜煤氣泄漏中毒著火事故應急演練”。為了鞏固演練工作成果,發揚成績,改進不足,促進工作,進一步提升我公司安全應急管理能力,對本次演練進行總結如下。
一、演練工作的基本情況
本次演練由安全處組織,造氣車間負責實施,公司應急指揮領導組、各應急救援小組及巴公消防中隊參與了本次演練,化工經營管理中心對本次演練進行了觀摩指導。
演練地點選在我公司造氣車間氣柜西面,演習部位選擇了氣柜鐘罩二層。我公司的氣柜容積為20000m3,共有三節。由于設備維護保養控制不當,氣柜存在發生下列事故的可能性:1)煤氣泄漏發生著火爆炸事故;2)煤氣泄漏,人員中毒。
本次演練結合實際情況及演練效果,主要模擬了氣柜泄漏后發生人員中毒、著火等事件,重點從生產系統的現場工藝處置滅火、現場堵漏、人員搶救、消防滅火、人員防護意識、疏散意識、事故后期處置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演練。應急響應層面從三級應急到二級應急,最后一級應急,基本全部啟動。
從演練的效果來看,本次演練比較成功,演練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二、演練存在的問題
1、現場方面:
1)演練風向、觀摩應急救援人員集合地點處在下風向;
2)救援人員防護用品未按規定處穿戴防化服、空氣呼吸器;
3)受傷人員沒有給予一些簡單的醫療救護。
2、方案:
1)未能考察應急救援指揮及應急組織的相應速度能力,演練前各應急小組已在現場集合;
2)部分應急人員對應急預案不熟悉,在演練時的表現與事故應急實戰仍有差距;
3)各救援組長在現場未能充分發揮各自指揮協調作用。
三、整改措施和意見
1、方案編制應將風向因素的影響范圍考慮進去。
2、加強日常員工安全培訓,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
3、組織人員對預案進行學習培訓。
四、對預案的修訂意見
演練符合預案要求,不需進行修訂。
篇7
[關鍵詞]案例教學 消防部隊 化工類課程
1.化工類課程在消防人才教育中的作用
消防部隊參與搶險救援的災害事故中,化學物質及場所的燃爆、泄露是事故處置最謹慎、處置難度最大、時間最長、最需要專業知識的災害事故。
1.1化工生產及儲存行業發生災害事故的現狀
由于化工產品種類的不斷增加,化工生產及倉儲行業的火災及泄漏事故也頻繁地發生。從1991年至2008年發生易燃易爆化學品的火災合計有240816起,2009年發生在物資倉庫、廠房、加油加氣站、石油化工企業等的火災有133776起,因泄露、翻車導致的死、傷人及環境污染的事故多起。2010年7月16日大連中石油國際儲運有限公司原油罐區輸油管道發生爆炸,大火持續燃燒15個小時,造成原油大量泄漏的案例深刻反映了當前化工生產及儲存行業的火災危險性及搶險救援的艱巨性。
1.2消防部隊的工作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規定,消防部隊參加的災害事故救援主要包括:危險化學品的泄漏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次生災害、建筑坍塌事故、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空難事故、爆炸及恐怖事件、群眾遇險事件。以上八類事件中都有可能與危險化學品有關。
1.3我校畢業學生的去向及第一任職
我校學生畢業后到原部隊擔任基層一線初級指揮員。任務之一是帶領中隊戰士處置災害現場的初起情況。從目前消防部隊出警的情況來看。化工生產企業火災、危險化學品儲存、運輸火災每年都有上升趨勢。僅2009年化工生產企業火災就有349起,倉儲火災有13000多起。2009年6月19日四川閬中支隊處置油品泄漏事故,2009年7月9日湖北黃石支隊處置氯氣泄漏事故,2009年7月18日湖南湘潭市支隊處置倉庫爆炸事故……由于化學品的特殊性質使其成為消防部隊事故處置中的難點。為此,作為處置事故第一出動力量的基層指揮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化學、化工知識才能夠勝任此項工作。
2.化工類課程在教學中遇到的困難
教學實踐開展少,教師缺乏基層經驗。我校開設的與化工有關的課程理論知識多,實驗實踐少,課堂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另外,化工類教師基本直接來自各大學的應屆畢業生,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從未處置化工火災、泄露事故,因此對消防部隊一線工作任務、性質沒有深刻認識。
3.案例教學的應用及成效
本文的案例教學是指將來源于消防部隊在防火、滅火、搶險救援中實際進行的操作方法或真實發生的事故處置過程、措施引入到教學中,用以印證理論講述的一種教學方法。
3.1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我校學生全部來自消防部隊現役士兵,學生總體文化基礎功不扎實,理論學習困難。但他們的優點是身體素質好,在基層常常進行強度較大的體能、技能訓練,大部分戰士參加過滅火、搶險戰斗,有一定的滅火作戰經驗。因此,采用案例教學對他們來說既有親切感又有緊迫感。有些學生甚至就是某一案例的當事人,這樣的案例教學更加激起學生們參與分析討論的積極性。
3.2案例教學舉例
對于應用性課程,實地參觀、見習、親手操作等實踐性教學是最好的一種手段,但是由于硬件條件達不到要求,只能退而求其次,將案例教學引入教學中。從近年來的教學效果看,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手段。
比如,講到汽車加油站防火這一節內容時,以前只按照《加油站設計規范》要求,逐條解釋設計理念、法規依據、防火規定。幾節課上下來,學員仍然記不住、不會用。后來教師引入案倒教學法,把幾個典型加油站火災視頻放給大家后,逐條分析起火原因,引出物料火災危險性;分析起火點,引出加油站電氣防火要求;分析蔓延途徑,理出加油站坡道坡度要求、水封井設置高度及防火間距等防火措施。整個教學一環緊扣一環。學生聽得興致盎然。
過去講到乙炔生產時,反復強調乙炔的化學性質和火災危險性,但同學們都沒什么特別反應,引入案例教學法后,我們給同學放了一個乙炔氣袋爆炸視頻,當同學們看到幾十克乙炔爆炸竟產生那么大威力后,驚訝地合不攏嘴!相信在今后處置碳化鈣火災時,同學們會十二萬分小心!
講到有毒氣體時,我們經常提醒學生在滅火時要佩戴好空氣呼吸器。但很多學生經常不以為然,說戴著空呼不舒服,在基層常常不戴空呼就上火場一點事沒有!當我們播放重慶開縣天然氣泄漏事故,毒氣導致228人死亡的視頻后,教室內一片寂靜,學生們久久不語;教學內容進行到化學危險品倉儲的管理規定時,課堂講授十分乏味,學生們總是昏昏欲睡,心不在焉,老師也提不起精神。當我們以1993年深圳清水河倉庫大爆炸為典型案例,分析導致化學品倉庫發生火災的原因、火災后可能呈現的幾種爆炸態勢、處置危險化學品火災爆炸的滅火方案后,請同學組成小組總結分析危險化學品的倉儲措施,討論、比較現有滅火劑的優劣勢,探討新的滅火方法,整個教學過程同學們都十分投入,踴躍表達個人觀點。
講到重質油品的沸溢和噴濺,大家一時難以想象沸溢和噴濺的樣子。我們引入青島油庫大爆炸案例,同學們親耳聽到了油罐沸溢和噴濺的凄厲嘯聲,看到了沸溢和噴濺前夕油罐震顫不已的狀態和發生噴濺后造成的巨大災難,即使老師不再強調沸溢和噴濺的危險性,他們也會將其深深地印在腦海里。
自從采納案例教學法后,教學小組的多名教師教學測評都由原來的“一般”躍居到“優秀”或“良好”。
4.案例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4.1防止“一竿子捅到底”的現象
因為案例引人入勝,能夠牢牢抓住學員注意力。所以一些老師就盡量減少理論教授,加大案例引入量,老師缺少引入、分析和總結環節。這就違反了我們案例教學的初衷。案例教學的目的是讓案例來印證理論知識,結果學生光顧看熱鬧而忘記了學習的目的。顯然沒有達到教學目標。
4.2防止走過場現象
有些教師雖引入了案例教學,但由于對案例實際發生時的情況了解不夠。在教學中對案例分析不實、不透,沒能分析出案例關鍵點,不能與理論知識緊密結臺到一起,起不到預期效果。
要想使案例教學起預想的作用,教師首先要吃透案例,了解實際工作開展的程序和方法,事故發生的來龍去脈,甚至在滅火和搶險救援中發生的花絮和感人故事都應記住,更要把案例和理論知識的結合點爛熟于心,只有這樣才能給學員營造出如臨其境的感覺。
篇8
編制并演練應急預案是為了在單位面臨突發火災事故時,能夠統一指揮,及時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資源,迅速針對火勢實施有組織的撲救,避免火災現場的慌亂無序,防止貽誤滅火時機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我國《消防法》《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公安部令第61號)等消防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了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均應制定應急疏散預案,并定期實施演練,全面提高單位內部應急處置能力,有效減少火災事故傷亡。
【第一節】應急預案概述
應急預案是指對單位火災發生后滅火救援有關問題做出預先籌劃和安排的計劃安排文書,是針對單位內部可能發生的火災,根據滅火救援的指導思想和處理原則,以及單位內部現有的消防設施和消防器材裝備和單位內部員工的數量、質量、崗位情況而擬定的滅火救援應急方案。
應急預案作為應對突發火災事故的行動方案和依據,在處置事故時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編制應急預案的目的
針對設定的火災事故的不同類型、規模及社會單位情況,合理調動、分配單位內部員工組成的滅火救援力量,正確采用各種技術和手段,成功地實施滅火救援行動,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降低財產損失。
二、編制應急預案的意義
《左傳》有言:“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可見,編制應急預案意義重大。
1、有利于掌握科學施救的主動權
1)通過制定應急預案,有助于單位員工熟悉本單位內部情琬,有助于把握本單位可能發生的火災特點、規律。
2)通過制定應急預案,有助于提高單位內部快速處置火災能力,一旦發生火情,可以第一時間按照計劃實施組織指揮,贏取時間,控制火勢,疏散人群,減少損失。
2、有利于促進單位內部相互熟悉
在制定應急預案過程中,經常性深入本單位內部,了解各方面的情況,不僅使應急預案的制定人員和單位內部員工掌握到第一手資料,同時較好地促進了對單位周邊和單位內部的交通道路情況,消防水源情況,單位內部建筑物的數量、分布或者樓層使用情況,建筑物重點部位情況,建筑物內部消防設施情況,單位內部主要火災事故的類型、處置的對策及基本程序,單位內部的消防組織及滅火救援任務分工等情況的熟悉。
3、有利于增強演練的針對性
依據應急預案進行演練時,單位內部員工在進行情況熟悉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面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為確保安全,同時為提高單位內部的滅火救援能力,單位內部員工就要對其進行深入的情況研究,依據新問題、新情況的危險特性,制定出較科學的處置對策。這一過程不僅提高了應急預案的實用性,也通過實戰演練促使訓練與實戰相結合,提高了單位對火災事故的快速處置能力,加強了理論與實際工作的聯系,提高了滅火救援準備工作的質量,有助于增強應急預案演練的針對性。
【第二節】應急預案編制
各單位要從實際出發,認真進行火災風險分析和應急資源普查,編制符合本單位特點、操作性和針對性強的應急救援預案。在編制應急預案時,要掌握以下內容。
一、應急預案的編制依據
應急預案的編制依據主要包括三類:
1)法規制度依據,包括消防法律法規規章、涉及消防安全的相關法律規定和本單位消防安全制度。
2)客觀依據,包括單位的基本情況、消防安全重點部位情況等。
3)主觀依據,包括員工的變化程度、消防安全素質和防火滅火技能等。
二、應急預案的編制范圍
應急預案的編制范圍主要包括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在建重點工程、其他需要制定應急預案的單位或場所。
一般單位可參照本節內容制定應急預案,并可根據單位內部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
三、應急預案的分類
分類編制應急預案是指預案制定單位將可能發生的火災事故,按不同性質和類別制定的應急預案。
分類編制應急預案的目的在于有針對性地分別研究各類火災事故發生與發展的規律及特點,全面加強滅火救援應急的各項準備工作。
分類編制應急預案的意義在于,有利于加強對此類火災事故情況的熟悉與掌握程度,有利于加強內部滅火救援器材的配置與建設,以便更加有效地實施各類應急處置行動。
根據火災的類型,應急預案可大致劃分為以下六類:
1、多層建筑類
多層建筑類應急預案是指針對具有一定規模(建筑規模由社會單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多層建(構)筑物,在可能發生火災、爆炸等災害事故的情況下所編制的應急預案。
2、高層建筑類
高層建筑類應急預案是指針對具有一定規模(建筑規模由社會單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高層建(構)筑物,在可能發生火災、爆炸等災害事故的情況下所編制的應急預案。
3、地下建筑類
地下建筑類應急預案是指針對具有一定規模(建筑規模由社會單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地下建(構)筑物,在可能發生火災、爆炸等災害事故的情況下所編制的應急預案。
4、一般的工礦企業類
一般的工礦企業類應急預案是指針對具有一定規模(建筑規模由社會單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的工礦企業建(構)筑物,在可能發生火災、爆炸等災害事故的情況下所編制的應急預案。
5、化工類
化工類應急預案是指針對生產與儲存具有一定爆炸危險性的化工產品單位,在可能發生的爆炸、燃燒、有毒氣體泄漏等災害事故情況下所編制的應急預案。
6、其他類
其他類應急預案是指針對以上五類以外的單位,在可能發生各種火災事故的情況下,根據其規律與特點所編制的應急預案。
四、應急預案制定的程序
制定應急預案的程序是指其制定的方法和步驟。
一般來說,應急預案的制定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1、明確范圍,明確重點部位
各單位應結合其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范圍,明確重點保衛對象或者部位。
2、調查研究,收集資料
制定應急預案是一項細致復雜的工作。為使所制定的應急預案符合客觀實際,應進行大量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要正確分析、預測單位內部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和各種險情,制定出相應的火災撲救和應急救援對策。
3、科學計算,確定人員力量和器材裝備
通過計算,確定現場滅火和疏散人員所需要的人員力量、保障的器材裝備和物資等方面的數量,為完成滅火救援應急任務提供基本依據。
4、確定滅火救援應急行動意圖
根據災情,對滅火救援應急行動的目標、任務、手段、措施等進行總體策劃和構思。
其主要內容有:作戰行動的目標與任務、戰術與技術措施、人員部署與力量安排等。
5、嚴格審核,不斷充實完善
制定應急預案實行逐級審核制度。
單位安保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必須報請單位主要領導審核,批準后方可投入使用。審核的重點應當側重于情況設定、處置對策、人員安排部署、戰術措施、技術方法、后勤保障等內容。
必要時還應當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充分論證并通過演練進行驗證。
五、應急預案的編制內容
應急預案的基本內容應包括單位的基本情況、應急組織機構、火情預想、報警和接警處置程序、撲救初期火災的程序和措施、應急疏散的組織程序和措施、通信聯絡、安全防護救護的程序和措施、滅火和應急疏散計劃圖、注意事項等。
(一)單位的基本情況
單位的基本情況包括單位基本概況和消防安全重點部位情況,消防設施、滅火器材情況,消防組織、義務消防隊人員及裝備配備情況。
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當將容易發生火災或二旦發生火災可能危及人身和財產安全以及對消防安全有重大影響的部位確定為消防安全重點部位。
通過明確重點部位并分析其火災危險,指導應急預案的制定和演練。
(二)應急組織機構
應急組織機構的設置應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遵循歸口管理、統一指揮、講究效率、權責對等和靈活機動的原則,包括火場指揮部、滅火行動組、疏散引導組、安全防護救護組、火災現場警戒組、后勤保障組和機動組。
(1)火場指揮部。火場指揮部的主要職能是確定總指揮、副總指揮成員,主要負責根據方便現場指揮、通信聯絡暢通、保證自身安全的原則,將火場指揮部的地點設在起火部位附近或消防控制室、電話總機室,指揮協調各職能小組和義務消防隊開展工作,根據火情決定是否通知人員疏散并組織實施,及時控制和撲救火災。
公安消防隊到達后,及時向指揮員報告火場內的有關情況,按照指揮員的統一部署,協調配合公安消防隊開展滅火救援行動。
(2)滅火行動組。滅火行動組由單位的志愿消防隊員組成,可以進一步細化為滅火器材小組、水槍滅火小組、防火卷簾控制小組、物資疏散小組、搶險堵漏小組等。
滅火行動組主要負責現場滅火、搶救被困人員、操作消防設施。
(3)疏散引導組。疏散引導組主要負責引導人員疏散自救,確保人員安全快速疏散。
(4)安全防護救護組。安全防護救護組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護,并視傷情轉送醫療機構。
(5)火災現場警戒組。火災現場警戒組主要負責控制各出口,確保無關人員只出不進,火災撲滅后保護現場。
(6)后勤保障組。后勤保障組主要負責通信聯絡、車輛調配、道路暢通、供電控制、水源保障。
(7)機動組。機動組受指揮部的指揮,負責增援行動。
(8)技術保障隊
(三)火情預想
火情預想即對單位可能發生火災做出的有根據、符合實際的設想,是制定應急預案的重要依據。
火情預想要在調查研究、科學計劃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根據火災特點,切合實際,有較強的針對性。其內容如下:
(1)重點部位和主要起火點。同一重點部位可假設多個起火點。
(2)起火物品及蔓延條件,燃燒面積(范圍)和主要蔓延的方向。
(3)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如可燃液體的燃燒、壓力容器的爆炸,結構的倒塌,人員傷亡、被困情況等),以及火情發展變化趨勢、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等。
(4)區分白天和夜間、營業期間和非營業期間。
(四)報警、接警處置程序
報警、接警處置程序如下:
(1)報警。以快捷方便為原則確定發現火災后的報警方式,如口頭報警、有線報警、無線報警等,報警的對象為“119”火警臺(“三臺合一”的地區為“110”指揮中心)、單位值班領導、消防控制中心等。報警時應說明以下情況:著火單位、著火部位、著火物質、有無人員被困、單位具置、報警電話號碼、報警人姓名;同時,還要將火情報告給本單位值班領導和有關部門。
(2)接警。單位領導接警后,啟動應急預案,按預案確定內部報警方式和疏散范圍,組織指揮初期火災的撲救和人員疏散工作,安排力量做好警戒工作。有消防控制室的場所,值班員接到火情消息后,立即通知有關人員前往核實火情,火情核實確認后,立即報告公安消防隊和值班負責人,通知滅火行動組人員前往著火層。
(五)初期火災處置程序和措施
初期火災處置程序和措施如下:
1)指揮部、各行動小組和義務消防隊迅速集結,按照職責分工,進入相應位置開展滅火救援行動。
2)發現火災時,起火部位現場員工應當于1分鐘內形成滅火第一戰斗力量,在第一時間內采取如下措施:滅火器材、設施附近的員工利用現場滅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設施滅火;電話或火災報警按鈕附近的員工打“119”電話報警,報告消防控制室或單位值班人員;安全出口或通道附近的員工負責引導人員進行疏散。若火勢擴大,單位應當于3分鐘內形成滅火第二戰斗力量,及時采取如下措施:通信聯絡組按照應急預案要求通知預案涉及的員工趕赴火場,向火場指揮員報告火災情況,將火場指揮員的指令下達給有關員工;滅火行動組根據火災情況利用本單位的消防器材、設施撲救火災;疏散引導組按分工組織引導現場人員進行疏散;安全救護組負責協助搶救、護送受傷人員;現場警戒組負責阻止無關人員進入火場,維持火場秩序。
3)相關部位人員負責關閉空調系統和煤氣總閥門,及時疏散易燃易爆化學危險物品及其他重要物品。
(六)應急疏散的組織程序和措施
應急疏散的組織程序和措施如下:
(1)疏散通報。火場指揮部根據火災的發展情況,決定發出疏散通報。
優先通報的次序:著火層——著火層以上各層——有可能蔓延的著火層以下的樓層。
《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GA 654-2006
7.1 確認火災發生后,起火單位應立即啟動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通知建筑內所有人員立即疏散,實施初期火災撲救,并報火警。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 GB 50116-2013
4.8.1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設置火災聲光警報器,并應在確認火災后啟動建筑內的所有火災聲光警報器。
4.8.5 同一建筑內設置多個火災聲警報器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能同時啟動和停止所有火災聲警報器工作。
4.8.6 火災聲警報器單次發出火災警報時間宜為 8s~20s ,同時設有消防應急廣播時,火災聲警報應與消防應急廣播交替循環播放。
4.8.8 消防應急廣播系統的聯動控制信號應由消防聯動控制器發出。當確認火災后,應同時向全樓進行廣播。
4.8.9 消防應急廣播的單次語音播放時間宜為 10s~30s ,應與火災聲警報器分時交替工作,可采取 1 次火災聲警報器播放、1 次或 2 次消防應急廣播播放的交替工作方式循環播放。
4.8.10 在消防控制室應能手動或按預設控制邏輯聯動控制選擇廣播分區、啟動或停止應急廣播系統,并應能監聽消防應急廣播。在通過傳聲器進行應急廣播時,應自動對廣播內容進行錄音。
4.8.12 消防應急廣播與普通廣播或背景音樂廣播合用時,應具有強制切入消防應急廣播的功能。
(2)確定疏散通報方式。
常用的疏散通報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語音通報,即利用消防廣播播放預先錄制好的消防緊急廣播錄音帶或由值班人員直接播報火情、介紹疏散路線及注意事項。語言通報應分別采用普通話和常用外語(英語、日語、韓語等語種)通報,并注意穩定人員的情緒。另一種是警鈴通報,即通過警鈴發出緊急通告和疏散指令。
(3)疏散引導。疏散引導工作主要分為四大塊:
①劃定安全區。根據建筑特點和周圍情況,事先劃定供疏散人員集結的安全區域。
②明確責任人。在疏散通道上分段安排人員指明疏散方向,查看是否有人員滯留在應急疏散區域內,統計人員數量,穩定人員情緒。
③及時變更修正。由于公眾聚集場所的現場工作人員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在預案中擔負滅火和疏散救援責任的人員變化后,要及時進行調整和補充。
④突出重點。把引導疏散作為應急預案制定和演練的重點,加強疏散引導組的力量配備。
(七)安全防護救護和通信聯絡的程序及措施
(1)安全防護救護和通信聯絡的程序及措施如下:建筑外圍安全防護。清除路障,疏導車輛和圍觀群眾,確保消防車通道暢通;維護現場秩序,嚴防趁火打劫;引導消防車,協助消防車取水、滅火。.
(2)建筑首層出入口安全防護。禁止無關人員進入起火建筑;對火場中疏散的物品進行規整并嚴加看管;指引公安消防人員進人起火部位。
(3)起火部位的安全防護。引導、疏散人流,維護疏散秩序;阻止無關人員進入起火部位;防護好現場的消防器材、裝備。
(4)在安全區及時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將危重病人及時送往醫院救治。
(5)利用電話、對講機等建立有線、無線通信網絡,確保火場信息傳遞暢通。
(6)火場指揮部、各行動組、各消防安全重點部位必須確定專人負責信息傳遞,保證火場指令得到及時傳遞、落實。
(7)安排專人在主要路口接應消防車。
(八)繪制滅火和應急疏散計劃圖
滅火和應急疏散計劃圖有助于指揮部在救援過程中對各小組的指揮和對事故的控制,應當力求詳細準確,圖文并茂,標注明確,直觀明了。應針對假設部位繪制滅火進攻和疏散路線平面圖。平面圖比例應正確,設備、物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滅火設施和器材分布位置應標注準確,假設部位及周圍場所的名稱應與實際相符。
對于滅火進攻的方向,滅火裝備停放位置、消防水源,物資、人員疏散路線,物資放置、人員停留地點以及指揮員位置,圖中都應標識明確。
(九)注意事項
編制應急預案的注意事項包括:
1)參加演練的人員應當采取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
2)滅火疏散陣地設置要安全,應能進能退、攻防兼備。
3)指揮員要密切注意火場上各種復雜情況和險情的變化,適時采取果斷措施,避免傷亡。
4)滅火救援應急行動結束后,要做好現場的清理工作。
5)其他需要特別警示的事項。
【第三節】應急預案演練
應急預案編制后必須經過演練的檢驗方可確定,基本的檢驗標準是能否實現制定預案的預期目標。
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要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定期進行演練,使參加演練的每一位員工明確自己的任務和職責,通過定期培訓使全體員工熟練掌握“三懂”“四會”等消防基礎知識。
一、應急預案演練目的
應急預案演練的目的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檢驗預案。通過開展應急預案演練,查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準備。通過開展應急預案演練,檢查對突發火災事故所需應急隊伍、物資、裝備、技術等方面的準備情況,發現不足并及時予以調整補充,做好應急準備工作。
(3)鍛煉隊伍。通過開展應急預案演練,增強演練組織單位、參與單位和人員等對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應急處置能力。
(4)磨合機制。通過開展應急預案演練,進一步明確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職責任務,理順工作關系,完善應急機制。
(5)科普宣教。通過開展應急預案演練,普及應急知識,提高公眾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等災害應對能力。
二、應急預案演練原則
應急預案演練的原則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結合實際,合理定位。緊密結合應急管理工作實際,明確演練目的,根據資源條件確定演練方式和規模。
(2)著眼實戰,講求實效。以提高應急救援指揮人員的指揮協調能力、應急隊伍的實戰能力為著眼點。重視對演練效果及組織工作的評估、考核,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
(3)精心組織,確保安全。圍繞演練目的,精心策劃演練內容,科學設計演練方案,周密組織演練活動,制定并嚴格遵守有關安全措施,確保演練參與人員及演練裝備設施的安全。
(4)統籌規劃,厲行節約。統籌規劃應急演練活動,適當開展綜合性演練,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努力提高應急演練效益。
三、應急預案演練分類
按組織形式、演練內容、演練目的與作用等不同分類方法劃分,應急預案演練可分為不同種類。
(一)按組織形式劃分
按組織形式劃分,應急預案演練可分為桌面演練和實戰演練。
1、桌面演練
桌面演練是指參演人員利用地圖、沙盤、流程圖、計算機模擬、視頻會議等輔助手段,針對事先假定的演練情景,討論和推演應急決策及現場處置的過程,從而促進相關人員掌握應急預案中所規定的職責和程序,提高指揮決策和協同配合能力。桌面演練通常在室內完成。
2、實戰演練
實戰演練是指參演人員利用應急處置涉及的設備和物資,針對事先設置的突發火災事故情景及其后續的發展情景,通過實際決策、行動和操作,完成真實應急響應的過程,從而檢驗和提高相關人員的臨場組織指揮、隊伍調動、應急處置技能和后勤保障等應急能力。實戰演練通常要在特定場所完成。
(二) 按演練內容劃分
按演練內容劃分,應急預案演練可分為單項演練和綜合演練。
1、單項演練
單項演練是指只涉及應急預案定應急響應功能或現場處置方案中一系列應急響應功能的演練活動。它注重針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參與單位(崗位)的特定環節和功能進行檢驗。
2、綜合演練
綜合演練是指涉及應急預案中多項或全i應急響應功能的演練活動。它注重對多個環節和功能進行檢驗,特別是對不同單位(部門)之間應急機制和聯合應對能力的檢驗。
(三)按演練目的與作用劃分
按演練目的與作用劃分,應急預案演練可分為檢驗性演練、示范性演練和研究性演練。
1、檢驗性演練
檢驗性演練是指為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應急準備的充分性、應急機制的協調性及相關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而組織的演練。
2、示范性演練
示范性演練是指為向觀摩人員展示應急能力或提供示范教學,嚴格按照應急預案規定開展的表演性演練。
3、研究性演練
研究性演練是指為研究和解決突發火災事故應急處置的重點、難點問題,試驗新方案、新技術、新裝備而組織的演練。
不同類型的演練相互結合,可以形成單項桌面演練、綜合桌面演練、單項實戰演練、綜合實戰演練、示范性單項演練、示范性綜合演練等。
四、應急預案演練規劃
演練組織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的規定,制訂年度應急演練計劃,按照“先單項后綜合、先桌面后實戰、循序漸進、時空有序”等原則,合理規劃應急演練的頻次、規模、形式、時間、地點等。
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當每半年開展一次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演練,其他單位應當每年開展一次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演練。
演練應在相關預案確定的應急領導機構或指揮機構領導下組織開展。演練組織單位要成立由相關單位領導組成的演練領導小組,通常下設策劃部、保障部和評估組。對于不同類型和規模的演練活動,其組織機構和職能可以適當調整。根據需要,可成立現場指揮部。
(一)演練領導小組
演練領導小組負責應急演練活動全過程的組織領導,審批決定演練的重大事項。演練領導小組組長一般由演練組織單位或其上級單位的負責人擔任;副組長一般由演練組織單位或主要協辦單位負責人擔任;小組其他成員一般由各演練參與單位相關負責人擔任。在演練實施階段,演練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通常分別擔任演練總指揮、副總指揮。
(二)策劃部
策劃部負責應急演練策劃、演練方案設計、演練實施的組織協調、演練評估總結等工作。策劃部設總策劃、副總策劃,下設文案組、協調組、控制組、宣傳組等。
1、總策劃
總策劃是演練準備、演練實施、演練總結等階段各項工作的主要組織者,一般由演練組織單位具有應急演練組織經驗和突發火災事故應急處置經驗的人員擔任;副總策劃協助總策劃開展工作,一般由演練組織單位或參與單位的有關人員擔任。
2、文案組
在總策劃的直接領導下,文案組負責制訂演練計劃、設計演練方案、編寫演練總結報告以及演練文檔歸檔與備案等,其成員應具有一定的演練組織經驗和突發火災事故應急處置經驗。
3、協調組
協調組負責與演練涉及的相關單位以及本單位有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其成員一般為演練組織單位及參與單位的行政、外事等部門人員。
4、控制組
在演練實施過程中,在總策劃的直接指揮下,控制組負責向演練人員傳送各類控制消息,引導應急預案演練按計劃進行,其成員最好有一定的演練經驗,也可以從文案組和協調組抽調,常稱為演練控制人員。
5、宣傳組
宣傳組負責編制演練宣傳方案、整理演練信息、組織新聞媒伴和開展新聞等,其成員一般為演練組織單位及參與單位宣傳部門的人員。
(三)保障部
保障部負責調集演練所需物資裝備,購置和制作演練模型、道具、場景,準備演練場地,維持演練現場秩序,保障運輸車輛,保障人員生活和安全保衛等,其成員一般是演練組織單位及參與單位后勤、財務、辦公等部門人員,常稱為后勤保障人員。
(四)評估組
評估組負責設計演練評估方案和編寫演練評估報告,對演練準備、組織、實施及其安全事項等進行全過程、全方位評估,及時向演練領導小組、策劃部和保障部提出意見、建議。其成員一般是應急管理專家、具有一定演練評估經驗和突發火災事故應急處置經驗@專業人員,常稱為演練評估人員。評估組可由上級或專業部門組建,也可由演練組織單位自行組建。
(五)參演隊伍和人員
參演人員包括應急預案規定的有關應急管理部門(單位)工作人員、各類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以及志愿者隊伍等。
參演人員承擔具體演練任務,針對模擬火災事故場景做出應急響應行動。有時也可使用模擬人員替代未到現場參加演練的單位人員,或模擬事故的發生過程,如釋放煙霧、模擬顧客等。
五、應急預案演練準備
單位在開展應急預案演練之前,應當做好下列四項準備工作。
(一)制訂演練計劃
演練計劃由文案組編制,經策劃部審查后報演練領導小組批準。其主要內容包括:
1)確定演練目的,明確舉辦應急演練的原因、演練要解決的問題和期望達到的效果等。
2)分析演練需求,在對事先設定火災事故風險及應急預案進行認真分析的基礎上,確定需調整的演練人員、需鍛煉的技能、需檢驗的設備、需完善的應急處置流程和需進一步明確的職責等。
3)確定演練范圍,根據演練需求、經費、資源和時間等條件的限制,確定演練事件類型、等級、地域、參演機構及人數、演練方式等。演練需求和演練范圍往往互相影響。
4)安排演練準備與實施的日程計劃,包括各種演練文件編寫與審定的期限、物資器材準備的期限、演練實施的日期等。
5)編制演練經費預算,明確演練經費籌措渠道。
(二)設計演練方案
演練方案由文案組編寫,通過評審后由演練領導小組批準,必要時還需報有關主管單位同意并備案。其主要內容包括:
1、確定演練目標
演練目標是需完成的主要演練任務及其達到的效果,一般說明由誰在什么條件下完成什么任務,依據什么標準,取得什么效果。演練目標應簡單、具體、可量化、可實現。一次演練一般有若干項演練目標,每項演練目標都要在演練方案中有相應的事件和演練活動予以實現,并在演練評估中有相應的評估項目判斷該目標的實現情況。
2、設計演練情景與實施步驟
演練情景要為演練活動提供初始條件,還要通過一系列的情景事件引導演練活動繼續,直至演練完成。演練情景包括演練場景概述和演練場景清單。
演練場景概述要對每一處演練場景的概要進行說明,主要說明火災事故類別,發生的時間、地點,發展速度,強度與危險性,受影響范圍,人員和物資分布,可能造成的損失,后續發展預測,氣象及其他環境條件等。
演練場景清單要明確演練過程中各場景的時間順序列表和空間分布情況。演練場景之間的邏輯關聯依賴于火災事故發展規律、控制消息和演練人員收到控制消息后應采取的行動。
3、設計評估標準與方法
演練評估是通過觀察、體驗和記錄演練活動,比較演練實際效果與目標之間的差異,總結演練成效和不足的過程。演練評估應以演練目標為基礎。每項演練目標都要設計合理的評估項目方法、標準。根據演練目標的不同,可以用選擇項(如是/否判斷,多項選擇)、主觀評分(如1——差、3——合格、5——優秀)、定量測量(如響應時間、被困人數、獲救人數)等方法進行評估。
為便于演練評估操作,通常事先設計好評估表格,表格內容包括演練目標、評估方法、評價標準和相關記錄項等。有條件時還可以采用專業評估軟件等工具。
4、編寫演練方案文件
演練方案文件是指導演練實施的詳細工作文件。根據演練類別和規模的不同,演練方案可以編為一個或多個文件。編為多個文件時可包括演練人員手冊、演練控制指南、演練評估指南、演練宣傳方案、演練腳本等,分別發給相關人員。對涉密應急預案的演練或不宜公開的演練內容,還要制定保密措施。
1)演練人員手冊的主要內容包括演練概述、組織機構、時間、地點、#演單位、演練目的、演練情景概述、演練現場標志、演練后勤保障、演練規則、安全注意事項、通信方式等,但不包括演練細節。演練人員手冊可發放給所有參加演練的人員。
2)演練控制指南的主要內容包括演練情景概述、演練事件清單、演練場景說明、參演人員及其位置、演練控制規則、控制人員組織結構與職責、通信方式等。演練控制指南主要供演練控制人員使用。
3)演練評估指南的主要內容包括演練情況概述、演練事件清單、演練目標、演練場景說明、參演人員及其位置、評估人員組織結構與職責、評估人員位置、評估表格及相關工具、通信方式等。演練評估指南主要供演練評估人員使用。
4)演練宣傳方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宣傳目標、宣傳方式、傳播途徑、主要任務及分工、技術支持、通信方式等。
5)演練腳本。對于重大綜合性示范演練,演練組織單位要編寫演練腳本,描述演練事件場景、處置行動、執行人員、指令與對白、視頻背景與字幕、解說詞等。
5、演練方案評審
對于綜合性較強、風險較大的應急演練,評估組要對文案組制訂的演練方案進行評審,確保演練方案科學可行,以確保應急演練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演練動員與培訓
在演練開始前要進行演練動員與培訓,確保所有演練參與人員掌握演練規則、演練情景和各自在演練中的任務。
所有演練參與人員都要經過應急基本知識、演練基本概念、演練觀場規則等方面的培訓。對控制人員要進行崗位職責、演練過程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對評估人員要進行崗位職責、演練評估方法、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培訓;對參演人員要進行應急預案、應急技能及個體防護裝備使用等方面的培訓。
(四)應急預案演練保障
1、人員保障
演練參與人員一般包括演練領導小組、演練總指揮、總策劃、文案人員、控制人員、評估人員、保障人員、參演人員、模擬人員等,有時還會有觀摩人員等其他人員。在演練的準備過程中,演練組織單位和參與單位應合理安排工作,保證相關人員參與演練活動的時間;通過組織觀摩學習和培訓,提高演練人員素質和技能。
2、經費保障
演練組織單位每年要根據應急演練規劃編制應急演練經費預算,并將其納入該單位的年度財政(財務)預算,按照演練需要及時撥付經費。對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演練經費專款專用、節約高效。
3、場地保障
根據演練方式和內容,經現場勘察后選擇合適的演練場地。桌面演練的場地一般可選擇會議室或應急指揮中心等;實戰演練應選擇與實際情況相似的地點,并根據需要設置指揮部、集結點、接待站、供應站、救護站、停車場等設施。演練場地應有足夠的空間,良好的交通、生活、衛生和安全條件,盡量避免干擾公眾的生產、生活。
4、物資和器材保障
根據需要,準備必要的演練材料、物資和器材,制作必要的模型設施等,主要包括:
(1)信息材料。信息材料主要包括應急預案和演練方案的紙質文本、演示文檔、圖表、地圖、軟件等。
(2)物資設備。物資設備主要包括各種應急搶險物資、特種裝備、辦公設備、錄音攝像設備、信息顯示設備等。
(3)通信器材。通信器材主要包括固定電話、移動電_話、對講機、海事衛星電話、傳真機、計算機、無線局域網、視頻通信器材和其他配套器材。在進行ik急預案演練時應盡可能使用已有通信器材。
(4)演練情景模型。進行應急預案演練時應搭建必要的模擬場景及裝置設施。
5、通信保障
在應急預案演練過程中,應急指揮機構、總策劃、控制人員、參演人員、模擬人員等之間要有及時可靠的信息傳遞渠道。根據演練需要,可以采用多種公用或專用通信系統,必要時可組建演練專用通信與信息網絡,確保演練控制信息的快速傳遞。
6、安全保障
演練組織單位要高度重視演練組織與實施全過程的安全保障工作。大型或高風險演練活動要按規定制定專門應急預案,采取預防措施,并對關鍵部位和環節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進行針對性演練。根據需要為演練人員配備個體防護裝備、購買商業保險。對可能影響公眾生活、易于引起公眾誤解和恐慌的應急演練,應提前向社會公告,告示演練內容、時間、地點和組織單位,并制訂好應對方案,避免造成負面影響。
演練現場要有必要的安保措施,必要時對演練現場進行封閉或管制,保證演練安全進行。演練出現意外情況時,演練總指揮與其他領導小組成員會商后可提前終止演練。
六、應急預案演練實施
應急預案的演練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一)演練啟動
演練正式啟動前一般要舉行簡短儀式,由演練總指揮宣布演練開始并啟動演練活動。
(二)演練執行
1、演練指揮與行動
1)演練總指揮負責演練實施全過程的指揮控制。當演練總指揮不兼任總策劃時,一般由總指揮授權總策劃對演練過程進行控制。
2)按照演練方案要求,應急指揮機構指揮各參演隊伍和人員,開展對模擬演練事件的應急處置行動,完成各項演練活動。
3)演練控制人員應充分掌握演練方案,按總策劃的要求,熟練控制信息,協調參演人員完成各項演練任務。
4)參演人員根據控制消息和指令,按照演練方案規定的程序開展應急處置行動,完成各項演練活動。
5)模擬人員按照演練方案要求,模擬未參加演練的單位或人員的行動,并做出信息反饋。
2、演練過程控制
總策劃負責按演練方案控制演練過程。
(1)桌面演練過程控制。在討論桌面演練中,演練活動主要是圍繞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由總策劃以口頭或書面形式,部署引入一個或若干個問題。參演人員根據應急預案及有關規定,討論應米取的行動。
在角色扮演或推演式桌面演練中,由總策劃按照演練方案發出控制消息,參演人員接收到事件信息后,通過角色扮演或模擬操作,完成應急處置活動。
(2)實戰演練過程控制。在實戰演練中,要通過傳遞控制消息來控制演練進程。總策劃按照演練方案發出控制消息,控制人員向參演人員和模擬人員傳遞控制消息。參演人員和模擬人員接收到信息后,按照發生真實事件時的應急處置程序,或根據應急行動方案,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置行動。
控制消息可由人工傳遞,也可以用對講機、電話、手機、傳真機、網絡等方式傳送,或者通過特定的聲音、標志、視頻等呈現。演練過程中:控制人員應隨時掌握演練進展情況,并向總策劃報告演練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3、演練解說
在演練實施過程中,演練組織單位可以安排專人對演練過程進行解說。解說內容一般包括演練背景描述、進程講解、案例介紹、環境渲染等。對于有演練腳本的大型綜合性示范演練,可按照腳本中的解說詞進行講解。
4、演練記錄
演練實施過程中,一般要安排專門人員,采用文字、照片和音像等方式記錄演練過程。文字記錄一般可由評估人員完成,主要包括演練實際開始與結束時間、演練過程控制情況、各項演練活動中參演人員的表現、意外情況及其處置等內容,尤其要詳細記錄可能出現的人員“傷亡”(如進入“危險”場所而無安全防護,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疏散等)及財產“損失”等情況。
照片和音像記錄可安排專業人員和宣傳人員在不同現場、從不同角度進行拍攝,盡可能全方位反映演練實施過程。
5、演練宣傳報道
演練宣傳組按照演練宣傳方案做好演練宣傳報道工作。認真做好信息采集、媒體組織、廣播電視節目現場采編和播報等工作,擴大演練的宣傳教育效果。對涉密應急演練要做好相關保密工作。
(三)演練結束與終止
演練完畢,由總策劃發出結束信號,演練總指揮宣布演練結束。演練結束后所有人員停止演練活動,按預定方案集合并進行現場總結講評或者組織疏散。保障部負責組織人員對演練現場進行清理和恢復。
演練實施過程中出現下列情況,經演練領導小組決定,由演練總指揮按照事先規定的程序和指令終止演練:
1)出現真實突發事件,需要參演人員參與應急處置時,要終止演練,使參演人員迅速回歸其工作崗位,履行應急處置職責。
2)出現特殊或意外情況,短時間內不能妥善處理或解決時,可提前終止演練。
七、應急預案演練評估與總結
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單位還應當對演練工作進行評估、總結,根據演練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制定、完善改進措施,提高演練和實戰能力。
(一)演練評估
演練評估是在全面分析演練記錄及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對比參演人員表現與演練目標要求,對演練活動及其組織過程做出客觀評價,并編寫演練評估報告的過程。所有應急演練活動都應進行演練評估。
演練結束后可通過組織評估會議、填寫演練評價表和對參演人員進行訪談等方式,也可要求參演單位提供自我評估總結材料,進一步收集演練組織實施的情況。
演練評估報告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演練執行情況、預案的合理性與可操作性、應急指揮人員的指揮協調能力、參演人員的處置能力、演練所用設備裝備的適用性、演練目標的實現情況、演練的成本效益分析、對完善預案的建議等。
(二)演練總結
演練總結可分為現場總結和事后總結。
1、現場總結
演練的一個或所有階段結束后,由演練總指揮、總策劃、專家評估組長等在演練現場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評和總結。現場總結內容主要包括本階段的演練目標、參演隊伍及人員的表現、演練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等。
2、事后總結
演練結束后,由文案組根據演練記錄、演練評估報告、應急預案、現場總結等材料,對演練進行系統和全面的總結,形成演練總結報告。演練參與單位也可對本單位的演練情況進行總結。
演練事后總結報告的內容包括演練目的、時間和地點、參演單位和人員、演練方案概要、發現的問題與原因、經驗和教訓以及改進有關工作的建議等。
(三)成果運用
對演練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演練單位應當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改進,包括修改、完善應急預案,有針對性地加強應急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對應急物資裝備有計劃地更新等,并建立改進任務表,按規定
時間對改進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四)文件歸檔與備案
演練組織單位在演練結束后應將演練計劃、演練方案、演練評估報告、演練總結報告等資料歸檔保存。
對于由上級有關部門布置或參與組織的演練,以及法律、法規、規章要求備案的演練,演練組織單位應當將相應資料報有關部門備案。
篇9
關鍵詞 水電廠;值班;消防知識;運用
中圖分類號 TV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2)072-0206-01
2011年12月28日,國網能源內蒙古蒙東能源有限公司鄂溫克電廠由于電纜著火引發火災事故,事故造成兩臺機組停運、直接經濟損失約580萬元。事故暴露出事故單位安全意識淡薄,有關工程建設安全管理、施工管理和質量管理要求落實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訓流于形式等一系列問題。
1 水電廠運行值班中的消防知識
1.1 水電廠運行值班中消防工作的意義
水電廠運行值班工作主要是負責設備巡檢、監盤、設備的定期維護工作以及運行設備的操作等。隨著設備自動化程度和繼電保護水平的提高,對發電設備自身的安全隱患能夠做出正確、及時的判斷,便于運行值班人員進行預防和處理,但是,部分設備在故障狀態可能產生火花,電弧甚至火焰外泄,因此消防工作更應該是目前的重要工作。
火災是發電廠安全生產的重大威脅之一,如何確保運行值班人員對火警的早期發現、提前預警、快速撲滅,已經成為水電廠運行值班工作中所必須熟練的掌握和運用的專業技能。
1.2 發電機火災事故的處置
1.2.1 事故特征
1)發電機內部火災。機組電壓、電流、功率值出現異常,機組有沖擊聲,并可伴有差動、定子轉子接地等信號和事故停機,發電機內部各部軸承油槽溫度異常,發電機蓋板和風洞門等處有煙冒出,并有絕緣焦味。
2)集電環處火災。在發電機勵磁調節器有煙火冒出,并有絕緣焦味,嚴重時可伴有轉子接地、失磁等信號和事故停機,波及電纜時,發電機蓋板有煙冒出,波及發電機時,可有與發電機內部著火相同的現象。
1.2.2 現場應急處置程序及措施
1)查明火情,啟動自動滅火裝置,使用消防沙、滅火器等
滅火。
2)撥打“119”電話報警,配合專業消防人員滅火。
3)停機操作措施:立即在集控室或現場進行按緊急停機按鈕停機,跳發電機出口開關;若操作不成功,應立即按下發電機跳閘或直接拉開出口開關來跳發電機;解列發電機組,保持發電機冷卻系統正常。
4)系統隔離措施:斷開發電機出口開關、拉開出口隔離開關,斷開勵磁開關、滅磁開關、隔離電源。
5)滅火措施:滅火前,運行人員應確認是否發電機著火。嚴禁用砂子、泡沫滅火器對發電機處進行滅火。若為發電機內部著火或電纜著火已波及發電機的,運行人員用干式滅火器進行滅火。若是勵磁系統或照明電纜著火,則用干式滅火器滅火。若已波及發電機蓋板下的勵磁電纜,值長應聯系檢修人員打開發電機蓋板進行滅火。若發電機內部爆炸,應立即解列發電機,落下工作閘門。
1.3 變壓器火災事故的處置
1.3.1 事故特征
充油式變壓器、干式變故障,致使變壓器溫度過高起火或爆炸,變壓器在高溫、起火、爆炸時可能會釋放燃油和有毒氣體,危脅人員及設備安全,充油設備過載或內部結構絕緣老化、短路、發生電弧等引起絕緣油高溫汽化、閃燃、爆炸,充油設備外部嚴重泄漏,同時釋放燃油和有毒氣體,變壓器保護裝置拒動致使故障不能消除,引起溫度過高。
1.3.2 現場應急處置程序及措施
1)查明火情,啟動自動滅火裝置,使用消防沙、滅火器等滅火。
2)撥打“119”電話報警,配合專業消防人員滅火。
3)按照當班負責人指令停電隔離起火設備及受威脅的相鄰設備,立即斷開發電機出口開關,滅磁、停機,拉開發電機出口刀閘,必要時先隔離再匯報。
4)斷開發變組保護工作、備用電源及冷卻裝置電源,停止通風機,關風道門和變壓器室門,打開變壓器消防水閥門,打開變壓器事故排油閥進行放油,油放入事故排油池后繼續著火時,可用滅火器滅火。
5)若著火威脅其他設備的安全時,應將其他設備停電,并做好防火措施。火勢無法控制時,值班負責人組織人員撤至安全區域,防止爆炸傷人。
2 消防知識的運用
發電廠的電力安全生產中,消防知識主要運用在防范上。消防工作的方針是“預防為主,防消結合” ,發電廠主要針對各類火災隱患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
2.1 防止電氣線路短路的措施
1)嚴格按照《電氣設計規程》的規定,設計、安裝、調試、使用和維修電氣線路。
2)防止電氣線路絕緣老化,除考慮環境(環境溫度、潮濕和化學腐蝕)條件的影響外,還應定期對線路的絕緣情況進行檢查。
3)不同工作環境(爆炸性危險場所、高溫、高濕和有化學腐蝕的場所等)情況下,電氣線路中導線和電纜的選擇和敷設,應根據相應的國家標準進行。例如,在爆炸性危險場所就應根據《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的規定進行。
4)按規定安裝斷路器或熔斷器,安裝閥型避雷器進行線路保護。
5)加強電氣線路的安全管理,防止人為操作事故和未經允許情況下亂拉亂接線路。
2.2 預防漏電的措施
在設計和安裝電氣線路時,導線絕緣強度不應低于線路額定電壓,支持導線的絕緣子也要根據線路和電源電壓而進行選配;在特別潮濕的或有酸堿腐蝕性氣體的場所,嚴禁絕緣導線明敷,應采用聚氯乙烯套管或(水煤氣)鋼管布線;在安裝電路時,導線接頭處要包扎牢固,同時要防止刀鉗等物劃傷導線絕緣層;平時要加強檢查維護,發現導線絕緣破損及時維修和更換。
2.3 預防電弧和電火花的措施
1)裸導線間或導線與接地體之間應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并保持導線的絕緣支持物良好無損,防止導線敷設過松垂弧過大。
2)絕緣導線絕緣層無損傷。
3)熔斷器或開關宜裝在非燃材料基礎上,并用非燃材料的箱盒保護。
4)不帶電安裝和修理電氣設備。
5)安裝避雷裝置和線路過電壓保護裝置進行保護。
3 結束語
發電廠的火災事故如果不能及時處理,不僅嚴重影響到電廠的正常運行給電廠本身帶來巨大的損失,而且還會影響到電網的安全可靠運行、用戶供熱中斷、甚至造成人員的傷亡,因此,掌握和運用消防知識是運行值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電力安全生產培訓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參考文獻
[1]胥國銳.電氣防火管理[J].
[2]湖北黃龍灘電廠緊急事故處置方案[J].
篇10
關鍵詞: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
1引言
近年來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與國家財產的安全,故各級環保及監測部門做好污染事故的預防與處置,建立健全有效行動快速的事故監測和處置系統是最大限度減輕污染事故損失的關鍵[1]。為了減少環境污染事故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應做好事故應急監測工作。相關人員及時完成應急領導小組下達的應急監測任務,為處置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提供科學依據[2-5]。
2應急監測分隊的組成及任務
在環境污染事故已發生的情況下,環保部門成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應急監測分隊,在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下開展應急監測工作。監測中心應急監測分隊設隊長、副隊長。隊長由環境監測站站長擔任,副隊長由副站長、總工程師擔任。應急監測分隊下設現場調查組、現場監測組、質量保證組、后勤保障組、儀器設備組、化驗分析組。(1)應急監測方案啟動后,現場調查組應以最快的速度趕赴現場,初步判定污染物的種類、性質、危害程度及受影響的范圍。(2)現場監測組以最快方式趕赴現場采樣監測;負責鑒定、識別污染物的種類、性質、危害程度及受影響的范圍;對短期內不能消除降解的污染物進行持續跟蹤監測。(3)質量保證組負責進行監測結果數據匯總,審核數據的有效性,制定并上報應急監測報告。(4)后勤保障組負責應急監測車輛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工作;負責將應急監測分隊人員送至污染事故現場,保障應急人員的安全及救護工作。(5)化驗分析組迅速分析應急監測樣品,及時向上級承報分析結果。
3應急監測程序
3.1應急監測準備工作
應急監測分隊接到應急領導小組下達的污染事故應急監測任務后,應立即啟動應急監測工作程序。經應急監測領導小組的指示,及時通知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地的監測站做好應急監測的工作。現場調查組要根據污染事故發生情況以及危險化學品信息庫,提出初步應急監測方案,并提出隔離警戒區域的范圍和應急處置的建議。現場監測組要保證現場應急監測儀器正常運行和現場監測人員防護器材的準備工作。質量保證組要保證整個應急監測過程質量保證工作。儀器設備組要完成現場供電設備和通訊照明器材的準備工作。后勤保證組要保證應急指揮車配合。化驗分析組要做好應急監測實驗室準備工作。
3.2污染樣品采集
應急監測人員進入事故現場警戒區域時必須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必要的自身防護。(1)質量保證組負責應急監測的質量保證工作。質保組根據現場情況迅速對監測方案進行審核,確認監測對象、監測點位、監測因子以及監測頻次等。對于本級監測部門不具備監測能力的項目應迅速安排好樣品委托監測。(2)儀器設備組與后勤保障組要提前到達污染事故發生現場,迅速完成電力系統連接、氣象系統監測和照明設施的安裝架設。(3)監測組對可能被污染的空氣、水體、土壤等進行應急監測,根據事故及時了解污染事故的變化情況,并將監測結果交質保組。對于無法進行現場監測的污染物,應盡快采集樣品送到環境監測站,由化驗室分析組進行分析監測。樣品送交化驗室后,分析人員對照采樣原始記錄進行核對,快速分析樣品,計算監測結果并將交質量保證組。樣品分析化驗結束后,剩余的樣品應在污染事件處置妥當之前冷藏保存。現場采集的樣品要做唯一性標識,采樣人員應在現場填寫采樣原始記錄表。
3.3確定監測因子
污染事故分為很多種,常見的有危險化學品爆炸,泄露,以及非正常過量的排放;污染事故現場情況主要表現在:揮發性氣味、顏色、人與動物中毒反應等。故發生污染事故要利用試紙、快速檢測管、便攜式監測儀器等分析手段,并根據污染事故種類和現場情況及時有效的確定特征污染物及監測因子。
3.4上報應急監測結果
樣品分析結束后,質量保證組對監測數據進行匯總審核,24小時內向市局應急領導小組發出第一期污染事故快報,隨后根據事故的變化情況以及領導小組的時間要求,陸續發出第二、三、…期快報,至事態平息或穩定。快報要對應急監測結果、污染事故發生地點、時間、污染范圍、污染程度進行分析評價,并提出消除或減輕污染物危害的措施和建議。應急監測快報由應急監測分隊副隊長審查并經隊長批準后上報應急監測領導小組。
3.5污染事故跟蹤監測
有些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后污染物會滯留在水體、大氣、土壤、農作物等環境中一段時間,短期內不易消除、降解,故要進行必要的跟蹤監測。污染事故跟蹤監測主要包括在線跟蹤監測和化驗室跟蹤監測。在線跟蹤監測主要運用在大氣和水體污染物監測,土壤污染物跟蹤監測主要依賴化驗室監測。只有收到應急終止的指令后,應急監測分隊隊長才可宣布監測終止。
4應急監測值班要求
針對污染事故的突發性性質,各級監測中心應急監測分隊應實行應急監測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人員要堅守崗位,可實行輪班制度,及時接轉電話,認真做好值班記錄,遇到應急監測任務及時向監測分隊隊長報告。
5應急監測報告
按常規做法把監測數據匯總成表,經分析后編寫報告上報。為適應應急監測的速度需要,可采用一邊采樣一邊分析一邊出報告的形式。應急監測報告可利用電話、網絡等途徑快速報送。同時應附一份應急監測報告的紙質版文件,以備存檔。
6結語
本文主要介紹了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的方案和措施,主要包括:應急分隊的組成,應急方案,應急監測值班,編制應急監測報告等工作。只有做好環境應急工作的每一步,才能發揮各個部門的聯動作用,為突發性環境事件的應急決策提供技術支持,并為善后處理處罰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鄭淑英,李萍.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0,10:89-192.
[2]李佳.突發性大氣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分析[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2,35(12):245-248.
[3]吳清玉,文鳳偉.淺談水環境污染應急監測的方案及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8:145.
[4]李琳.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南方農業,2015,9(6):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