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工委工作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4-01-15 17:50: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工委工作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關工委工作調研報告

篇1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抓好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一是XX年中央批準下發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明確了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同年,中央組織部、人事部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建立崗位管理制度,全面推進聘用制。XX年8月31日又出臺了《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實施意見》。XX年底人事部召開了全國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座談會,要求各地加快進度,盡快入軌運行。XX年7月,省里召開了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實施工作會議。對全省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進行了部署。二是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制度是按照科學合理、精簡效能的原則,通過事業單位實行崗位總量控制和最高等級控制,組織引導事業單位因事設崗、按崗聘用、以崗定薪、合同管理,實現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轉換。三是建立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制度,是對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創新,也是推進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對于充分調動事業單位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事業單位生機與活力,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實施中的政策和原則。

(1)實施范圍:崗位設置管理的實施范圍與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實施辦法所規定的范圍是一致的。從單位看,經機構編制部門批準設立,包括經費來源主要由財政撥款、部分由財政支持以及經費自理的事業單位均納入實施范圍,使用事業編制的社會團體參照執行。從崗位和人員看,事業單位的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技能崗位,以及在這些崗位上工作的正式工作人員,都要按照崗位設置管理的有關規定進行管理。

(2)崗位類別:根據國家確定的事業單位通用崗位類別,事業單位崗位包括三類,即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位。

(3)崗位等級:

a、管理崗位等級設置:管理崗位分為10個等級,由高到低分為一到十級職員崗位。管理崗位最高等級職員崗位設置,按照機構編制部門核定的機構規格確定。

b、專業技術崗位等級設置:專業技術崗位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崗位、中級崗位、初級崗位。高級崗位分為7個等級,即由高到低分為一到七級,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正高級崗位包括一到四級,副高級崗位包括五到七級,中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由高到低分為八到十級;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由高到低分為十一到十三級,其中十三級是員級崗位。

c、工勤技能崗位等級設置:工勤技能崗位分為技術工崗位和普通工崗位,技術工崗位分為5個等級,即由高到低分為一至五級;普通工崗位不分等級。

篇2

一、基本情況

為統籌開展城鄉一體化管理工作,2017年3月將清掃隊、清運隊、垃圾分類工作組、環境整治辦等科室統一納入環衛調度中心管理。環衛調度中心現有工作人員352人,其中主任及副主任5人、辦公室7人、清掃保潔隊員200人、清掃司機22人、清運司機55人、環境整治辦公室5人、市政隊15人、路燈隊8人、收費隊9人、機修車間5人、壓裝車間7人、垃圾分類人員14人,主要負責永寧縣全縣350萬平米道路的清掃保潔、灑水降塵,日產260噸生活垃圾的收集和清運,全縣裸露空地、殘垣斷壁、衛生死角、露天堆場等的整治,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垃圾兌換等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保障經費,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公用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2016年以來,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按照國家資助、政府自籌的原則,先后投入4931萬元、3500萬元逐步建設了永寧縣生活垃圾轉運調度中心及永寧縣閩寧鎮公共環衛設施建設項目,目前永寧縣生活垃圾轉運調度中心穩步運行2年,閩寧鎮公共環衛設施建設項目目前已經開工建設,預計于8月底投入使用。

二是完善環衛基礎配套設施,配備一批高標準環衛設施,購置分類式果皮箱8500個、生活垃圾收集桶5111個,生活垃圾戶內分類桶7.5萬個,戶內干垃圾袋25萬個、戶內濕垃圾袋25萬個等,各類清掃清洗車輛23輛,縣城公廁以及主要街道垃圾桶(果皮箱)覆蓋率均達到100%。投資700萬元,新建11座星級公廁,改造16座老舊公廁,并安排專人管理,截止目前,永寧縣城區共建成公共廁所41個,流動公廁2座。

三是市政基礎設施不斷提升。通過實施“道路、公園廣場、綠化帶、臨街建筑”四大亮化工程,新增路燈2765盞,城區路燈、景觀燈共計11226盞,投入26.21億元用于全縣道路建設,共新建、擴建和改造道路36條,達157公里,修建橋梁12座。投資6億元,大力實施迎賓大道、寧豐街、王太路、寧和廣場改造等30項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投資2000萬,對南環路、楊和大街進行道路維修改造。

(二)強化領導,合理規劃編制,完善長效管理機制

一是縣委、政府制定了《永寧縣環衛保潔規范化管理實施方案》,成立了以縣委、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城管、環衛工作的副縣長為副組長,縣財政局、發改局、住建局等24個主要部門為成員單位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城管局。同時建立健全環境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出臺《衛生保潔管理制度》《保潔人員工作職責》《駕駛員安全操作制度》《電動三輪車管理制度》,與駕駛人員簽訂《清運安全生產責任書》,確保城鄉環衛保潔工作穩步推進、有序發展。

二是嚴格落實“以克論凈、深度清潔”環衛保潔標準,對縣城內350萬平方米的路面,進行“定等級、定路段、定標準、定人員、定處罰”的細化管理,人行道、路面安排清掃保潔人員實行16小時全方位保潔,按照“九凈五無”的道路保潔標準,加大督查、考評力度,全面實現縣城道路全覆蓋、無漏掃。

三是采用人機結合雙作業模式,加大縣城主干道路濕掃頻次,每天由9輛濕掃車分夜班和白班不間斷對縣城八橫十六縱道路進行濕掃,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

四是進一步創新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機制,將望遠片區5375040㎡道路清掃保潔、路燈設施維護、市政設施維護及園林綠化管護采用市場化作業模式進行管護,實現政府部門直接管理,企業專門運作,改變政府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管干一體模式,通過劃分路段、明確作業范圍、制定機械化硬指標、嚴格質量標準、健全應急機制等,提升作業企業優化服務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垃圾處理模式,提升城鄉環境衛生質量

一是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持續推進。永寧縣城鄉生活垃圾調度中心建成后,將縣城、李俊、望洪等4個鄉鎮14個中心村的生活垃圾一并納入縣城統一收集轉運,日處理生活垃圾260余噸。將縣城及各中心村由之前的“戶分類、村(居)收集、鄉轉運、縣處理”四級轉運的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優化為“戶分類、縣轉運”的兩級處理體系,健全生活垃圾減量化收集、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相銜接的生活垃圾收運網絡,實現“垃圾運輸全密閉,日產日清不落地”的總目標。

二是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隨著永寧縣城市建設步伐逐步加快,縣城范圍內建筑垃圾產生量達到每年20萬噸。綜合考慮我縣城區發展及建筑垃圾回填容量、處置能力,2015年,在縣城南側紅星村建立占地50畝的建筑垃圾消納場,用于建筑垃圾集中分類堆放。建筑垃圾中的渣土由市場自行調節,渣土用于填坑、鋪路;其余裝潢垃圾進行焚燒,無害化處理,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再利用。2018年,為規范永寧縣城鄉建筑垃圾處理,遏制隨意傾倒建筑垃圾現象發生,經縣委領導同意,由縣城管局牽頭并組織實施在原勝利鄉四隊拆遷莊點建設建筑垃圾臨時堆放點,占地面積約50畝,用于堆放永寧縣城鄉建筑垃圾,從根源上解決了城鄉建筑垃圾隨意傾倒的現象,規范了永寧縣建筑垃圾處理。

三是餐廚垃圾專業化處理。通過與企業簽訂合同,每年財政投入200萬元實行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收集處理。委托銀川保綠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集中收運永寧縣餐廚垃圾,要求做到日產、日收、日處理,保證餐廚垃圾集中收集密閉運輸。

(四)蹄疾步穩,深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2017〕26號)相關要求,2016年9月,永寧縣生活垃圾分類項目正式啟動,印發了永寧縣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成立了生活垃圾分類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城管局。圍繞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要求,將垃圾分類的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每個部門、每個社區、每個家庭,逐步建立和完善垃圾分類工作運行機制。以建設社區為首個試點,以點帶面,逐步推開。

一是組織社區和物業公司人員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培訓,建立資源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體系。目前已在51個居民小區、16個鄉鎮中心村、9條街道和3個農貿市場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工作,登記發放27197份宣傳資料、分類垃圾桶56424個,垃圾袋277062條,宣傳覆蓋率達到53.1%。

二是充分利用“垃圾換物”、“積分獎勵”等形式對居民分類投放進行引導獎勵,共開展資源垃圾回收兌換活動281場,參與兌換戶數2434戶,兌換商品金額13709.35元,兌換回收各類資源垃圾18.80噸,玻璃瓶5933個。

三是按照試點小區實際居住人數投放舊衣物回收箱,制定回收計劃,開展舊衣物回收活動42次,累計回收舊衣物15.4噸,將符合捐贈條件的衣物集中由專業公司進行清洗、高溫消毒,定期開展舊衣物愛心捐贈活動,共捐贈愛心衣物150件,受益人數150人。

四是與天楹公司積極對接、溝通,由天楹公司向總部申請,在永和錦城投入智能化設施,將永和錦城小區打造成智能化、標準化示范小區,并聯合天楹公司在永和錦城開展智能化、標準化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活動6場,采集住戶信息并為居民辦理智能分類卡500余張。

五是在集貿市場、四季鮮批發市場等處開展餐廚垃圾回收利用活動,制作環保酵素30余桶,并將環保酵素運用到公廁沖洗、空氣潔凈等。

(五)大力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治,改善市容市貌

一是制定完善《永寧縣2018年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推進方案》,將環境整治工作納入了各部門考核范疇,建立了完善的考核機制,細化各部門工作任務,縣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指揮部按照“周督查、季考核”的要求,現場督查,及時向委縣督查室、政府督查室上報督查通報,明確時限要求,全力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推向縱深。

二是持續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改善全縣裸露空地的突出問題,組織人員、車輛及時對閩寧鎮、國有農場、王太火車站、銀子湖、珍珠湖等地區的裸露空地、衛生死角、殘垣斷壁、城鄉環境整治薄弱環節進行整治,出色完成各類迎檢工作200余次,城鄉環境衛生面貌進一步提升,推進、鞏固我縣國家級衛生縣城的創建。

窗體頂端

三、取得成績

(一)城鄉一體化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近年來,通過創新開展大城管、大環衛管理模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運行,加快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機械清掃率由2016年60%提高到2018年的86.01%,提高26.01%,城鄉環衛保潔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改善,城鄉居民對環境衛生滿意度明顯提高。

(二)城鄉環衛保潔隊伍逐步優化

隨著城鄉管理精細化、規范化發展,按照服務總人口密度來分布和配備環衛保潔從業人員數量。

一是人員結構優化。縣城和望遠工業園區共配備環衛保潔人員 360余名,平均年齡45歲,普遍文化程度為初中水平,保潔人員逐步年輕化。

二是服裝配備優化。結合城鄉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嚴格實行環衛作業標準化,實行“三統一”(統一服裝、統一裝備、統一標準)。

三是休息場所優化。取締縣城原有的9座垃圾中轉站,提升改造為9個環衛工人戶外勞動者之家,室內配備文化角,為環衛工人休息、更衣、停放環衛車輛以及學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四是生活待遇優化。將原來的環衛工人每天餐補由6元提高到12元,同時建立職工食堂,每天由專人為環衛工送早午餐,得到了廣大環衛工的贊許,促進了城鄉環衛保潔質量的提升。

(三)城鄉環境面貌逐步改善

結合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工作,以“愛國衛生月”“愛國衛生日”“美麗永寧”“千處百日”“三舊改造”等環境整治日為載體,在開展機關企事業單位衛生大掃除日的同時,消滅了城中村、城邊村、園中村等城市“三舊”,徹底解決了城市規劃區內“臟亂差”問題,城鄉環境明顯改善。

四、存在問題

一是各鄉鎮城鄉環境整治任務落得不實、整改力度不夠,居民保護環境衛生意識淡薄,城鄉環境衛生整治成效不明顯。

二是環衛作業車輛緊缺。全縣現有道路清掃保潔車22輛,生活垃圾收運車30輛,隨著城鄉環衛一體化覆蓋面積逐年增加,現有的車輛難以滿足城鄉生活垃圾收運、清掃要求。

三是生活垃圾分類末端處置滯后。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雖已啟動實施,且運行良好,但在末端處置上缺乏經驗,從根本上無法達到資源化再利用的標準。

五、對策建議

(一)創新宣傳方式,健全保潔隊伍

利用報刊、電臺、新聞等媒體大力宣傳《城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相關法律法規,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切實提高居民衛生意識、公德意識和主人翁意識。積極組織干部職工進行業務培訓,開展勞動技能大賽。提高衛生保潔作業能力,進一步強化服務水平。

(二)以項目促發展,推動垃圾規范化管理

以積極申報永寧縣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及末端處置項目為依托,加大望遠區域生活垃圾綜合處置項目申報、建設進度,以提高生活垃圾末端處置成效。

(三)推行“大物業”管理模式,提高居民小區管理水平。經統計,目前縣城有37個小區由物業公司管理,有32個小區由社區監管,有5個小區由建設單位自行管理,有8個小區是居民自治。針對部分小區無人管理、管理混亂的現狀,調度中心積極推行“大物業”管理模式,對縣城各小區及物業公司進行統一管理。徹底改善小區環境衛生面貌,營造干凈整潔人居環境。

篇3

一、社會救助工作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省緊緊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體系,建立健全對困難群眾的長效幫扶機制。目前,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以養老、醫療、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專項救助為輔助,以其他救助和社會幫扶為補充,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覆蓋城鄉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

(一)加強領導,完善政策體系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全省上下把社會救助工作作為貫徹科學發展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來抓,把它列入省“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列入對各級黨政領導班子目標責任制考核指標,列入為民辦實事工程。二是完善政策保障。1996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城鄉統籌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1年省政府即出臺了相關政府規章,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2003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的通知》,明確提出了建立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的總體目標和要求;2005年省政府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的通知》,進一步深化了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相關內容。另外,在醫療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臨時救助等方面,均有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加以規范。三是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將健全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工作作為單獨內容,擺上重要位置,并在相關專項規劃中,充分考慮社會救助的內容,提高規劃對社會救助工作的指導性、針對性。

(二)健全機制,加強工作能力建設

全省各地普遍成立了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協調社會救助工作,建立了地方政府為責任主體、民政部門牽頭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分工協作的社會救助工作機制。積極推動建立基層社會救助工作機構,要求在鄉鎮(街道)建立勞動保障和社會救助所,村(社區)建立勞動保障和社會救助站,配備專門工作人員。杭州市還完善了分層分類救助制度,率先建立市、縣(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救助圈,按家庭不同的困難程度,納入相應的救助范圍,明確救助責任。努力建立社會救助信息管理平臺,實行網上審批,提高工作效率。2009年我省開始著手分步推進建設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2010年省民政廳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出臺了省級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試行辦法,為公正、科學地開展社會救助提供基礎,截至2012年10月底,全省有62個縣(市、區)啟動了核對機制建設,其中25個縣(市、區)已完成。在救助資金保障方面,規范救助資金使用,將救助資金列入各級財政預算,支出逐級審批和按時撥付制度不斷完善;推行救助資金社會化發放,救助資金通過金融機構直接發放到救助對象手中;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監督活動,保障救助資金安全和專款專用。

(三)豐富內容,落實各項救助措施

1.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多年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和物價上漲水平相適應的正常增長機制,穩步提高保障水平,城鄉低保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應補盡補、應退盡退”。一是健全制度。2001年省政府制定了《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辦法》,對最低生活保障的資金來源、認定標準、申請程序等,作了明確規定,使我省的低保工作有了制度性保障。二是明確標準。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與最低工資標準聯動機制,及時調整。原則上,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按照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40%確定,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按照不低于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60%確定。寧波市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城鄉一體、標準一致”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在一個縣域(城區)范圍內,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實行相同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三是加大投入。據省財政廳提供的數據,2003年至2011年,全省各級財政安排支出低保金76.41億元,其中2011年支出15.5億元,比2003年增長3.4倍。據省民政廳介紹,目前城鎮居民低保標準平均464.09元/月,農村居民低保標準平均329.02元/月,平均補差分別為332.02元/月和197.09元/月。四是規范程序。各地普遍開展了個人申請、村(居)委會審查、鄉鎮(街道)審核、民政審批及村、鄉鎮、民政局三級公示的做法,盡量保證低保工作公開、公正。紹興市除公示外,還由村(居)評議小組對申請對象入戶調查情況進行評議、鄉鎮政府又對村(居)評議情況進行再評議,做到“雙評議”、“三公示”。衢州市由審計、民政、財政、監察等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救助款物發放進行監督檢查。江山市今年專門花了三個月時間,對全市的低保工作情況進行了集中檢查。臺州市椒江區、黃巖區的陽光低保,溫嶺市的救助對象評定舉手表決制,都得到了群眾的好評。五是動態管理。合理核定保障對象家庭成員收入,改進核查辦法;符合條件的,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家庭收入發生變化的,按程序及時減發或增發保障金;健全退出機制,家庭人均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按規定辦理退保手續。紹興市還實行“ABC”分類管理法,把收入基本不變的“三無”、“五保”等對象列為A類,三月一走訪;把子女即將就業或保障對象即將享受退休待遇的列為B類,兩月一走訪;把家有勞動能力、因一時失業困難、收入可能發生變化的對象定為C類,一月一走訪,做到管理有序,進出有據。衢州市也實行了類似的“紅、黃、綠卡”分類管理制度。

2.醫療救助水平逐步提高。我省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城鄉統籌的醫療救助制度,形成了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相配套的“3+1”醫療保障體系。各地通過資助困難群眾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大病醫療救助、醫療機構惠民便民服務等方式,積極做好醫療救助工作。2004年至2011年,全省各級財政安排醫療救助專項資金33.56億元,其中2011年安排6.81億元,比2004年增長2.4倍。2012年各市、縣(市、區)安排醫療救助資金5.75億元,全省人均籌資12.11元。大病救助的人員范圍、救助病種和救助水平較以往都有明顯擴大和提升。尿毒癥、兒童白血病等8類大病全面納入救助范圍,住院救助水平不低于50%,有條件的地區還將肺癌等12類大病和惡性腫瘤門診化療、尿毒癥透析等特殊門診費用納入救助范圍。同時各地結合實際,推行醫療救助定點機構即時結報制度,救助對象可在醫院刷卡即時結報,提高了救助效率,方便了困難群眾,目前全省77個縣(市、區)已實現醫療救助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農合報銷一站式服務。我省還針對重點人群開展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了“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農村婦女住院分娩補助和增補葉酸、農村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定期檢查工作。寧波市2006年即確立了“城鄉一體、標準一致、零門檻”的醫療救助制度, 2011年全市醫療救助實際人均籌資達20.49元,大大高于全省的平均標準,為全省最高;同時還將低收入群眾白內障復明免費手術擴大到低保標準200%以內的低收入家庭。嘉興市積極探索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在救助病種、報銷比例、即時結報工作等方面都走在全省前列,海寧、海鹽、平湖等3個縣(市)還專門出臺了醫療救助的規范性文件,不斷提高醫療救助工作水平。臺州市將低保邊緣戶及其他困難家庭也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實現貧困家庭救助基本全覆蓋,溫嶺市還被列為全國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

3.教育救助取得明顯成效。2003年,我省開始實施家庭困難學生教育救助政策,建立了從學前教育到小學、中學、大學等各類學校全覆蓋的救助體系,基本實現了“確保每一個學生不因貧困輟學”的目標。學前教育階段,對在教育部門審批設立的各類幼兒園就讀的低保家庭幼兒、五保供養幼兒及殘疾幼兒,資助保育費,每生每年600元;義務教育階段,我省于2006年在全國率先實施普惠的義務教育免費政策,全面免除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學雜費、教科書費和農村學校住宿費,同時實施愛心營養餐工程,對全省農村義務教育段的家庭困難學生提供營養餐,每生每年350元;高中教育階段,對家庭困難學生免學費、代管費,提供助學金,中職學校家庭困難學生還提供生活補助;高等教育階段,通過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減免學費、困難補助等方式,保證學生一律先入學、有困難再救助。紹興市對學前教育以助學券的方式按實補助,義務教育與高中教育段享受政府發放的教育券和營養餐券,高等教育段按不同院校給予資金補助。臺州市從2011年春季起,對就讀全市中等職業學校的所有一二年級學生免學費,免學費政策從重點保障走向普惠。

4.住房救助力度持續加大。2006年以來,省政府就城鄉住房救助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為目標,切實加大住房救助工作力度,有效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各地把廉租房保障和農村困難家庭住房救助列入為民辦實事工程,從當地實際和低收入家庭意愿出發,對符合廉租住房保障的城鎮低收入家庭,給予貨幣補貼或實物配租;對農村住房困難群眾,與下山脫貧、地質災害搬遷、村莊整治有機結合,通過新建、改建、擴建、修繕、置換、集中安置等多種方式,解決住房問題。注重強化廉租住房要素保障,用地優先供應,資金方面明確土地出讓凈收益的10%或土地出讓金總額的2%以上用于廉租房建設。至2011年底,全省累計保障廉租住房7.5萬戶,全面實現城鎮低保標準兩倍以下的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寧波、紹興等城市已將保障標準提高到低保2.5倍到3倍。2006年至2009年、2010年至2012年全省分別安排資金2.95億元、5.06億元,分兩輪實施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共完成12.4萬戶農村困難家庭的危舊房改造任務。紹興市加快推進經濟適用房、公租房、廉租房建設,多渠道解決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明確低保、低保邊緣和因病致貧家庭優先享受廉租房,人均年收入低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的低收入家庭優先申請經濟適用房和公租房,同時對農村低保標準150%以下的農村困難家庭,大力推進危房改造,努力改善農村困難家庭住房條件。

5.法律援助工作深入開展。近年來,全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認真貫徹《浙江省法律援助條例》和省政府相關文件精神,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使得我省的法律援助工作快速發展,組織網絡逐步健全,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全省依托鄉鎮司法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建成率100%,同時在工、青、婦、老齡委、殘聯、消費者協會等行業領域和部隊、村居、勞動力市場、企業等地方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聯絡點3萬多個,方便群眾申請法律援助。針對低保戶、下崗工人、殘疾人、農村“五保”、城鎮“三無”人員等社會救助對象,發放了30多萬張法律援助卡,憑卡可直接申請獲得法律援助,不再審查其經濟狀況。對社會救助對象的法律援助申請優先受理、優先審批、優先指派,有的還實行上門服務。除了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請求發放撫恤金救濟金、請求支付贍養費、請求支付勞動報酬、請求醫療交通工傷事故賠償等常規性法律援助事由外,還將偽劣農藥種子化肥坑農事件、環境污染損害、家庭暴力等涉及民生的事項,列入法律援助范圍。探索非訴法律援助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相結合,拓展法律援助方式和途徑,增強法律援助服務困難群眾的能力,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降低困難群眾維權成本,對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6.就業援助積極展開。近年來,省有關部門結合實施低收入群眾增收行動計劃,積極穩妥地擴大就業援助對象范圍,將“4050”人員、城鎮零就業家庭人員、城鄉低保戶、長期失業人員、低保邊緣戶人員、需贍養患有重大疾病直系親屬人員、農村復轉軍人、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列入重點扶持對象。各地政府以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村)為抓手,通過日常就業援助、專項行動、重點幫扶、特殊群體援助等各種手段,積極開展就業援助服務。對接收的企業和單位給予促進就業補助;政府投資開發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符合要求的就業困難人員;為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落實稅費減免、提供培訓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提供的數據,2007年以來,全省共幫助69.03萬名就業困難人員、2.85余萬戶零就業家庭、8.9萬戶農村低保家庭實現了就業再就業。

7.臨時救助切實有效。臨時救助制度及時、有效地解決了部分城鄉居民因臨時性、突發性事件造成的生活困難。對患危重疾病、在各種常規性社會保險救助后仍然生活特別困難的和因意外事件造成生活困難的家庭和人員,給予臨時救助,有力地發揮了雪中送炭、拾遺補缺的作用。2011年省政府出臺了《浙江省城鄉居民臨時救助辦法(試行)》,明確了臨時救助的對象、范圍、標準和程序等內容。據省民政廳提供的材料,2011年全省臨時救助籌資總額1.73億元,實際支出1.62億元,救助困難群眾21.33萬人次。寧波市出臺政府文件,規范臨時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標準,擴大救助對象,將在寧波居住兩年以上并繳納社會保險的外來務工人員也納入臨時救助范圍,每年還從市彩票公益金中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開展臨時救助工作。溫州市、舟山市積極完善臨時救助政策,兩市所屬各縣根據省政府臨時救助辦法精神,于2011年底前全部重新出臺了縣級臨時救助規范性文件,進一步加大了臨時救助力度。臺州各縣(市、區)按照人均3元的標準將臨時救助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紹興縣人均籌資標準已達7元。

此外,我省還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元旦春節慰問制度和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價格補貼機制。2003年以來,全省共發放慰問金39.8億元,共啟動價格補貼機制18次,發放補貼13.1億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我省的社會救助工作總體來看,走在全國前列,但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情況、新形勢,面對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需要進一步改進、加強和完善。

(一)救助標準不統一,救助對象真實收入情況難以準確掌握。因救助的內容不同、救助資金的保障力度不同,各個專項救助之間,適用的救助對象困難標準不完全一致。有的以最低生活保障為標準,有的以低保的若干倍數為標準,有的以全社會人均收入的相關比例為標準;相關職能部門有的以民政部門的救助對象基本數據為依據,有的自行確定救助對象范圍,導致救助標準不同、救助的對象范圍不同、救助力度也不相同。另一方面,當前個人、家庭的收入、財產情況具有多樣性、隱蔽性,且相關財產信息分散在各個部門和單位各自掌握,信息難以共享,而對申請救助對象的家庭經濟狀況核查主要依靠調查走訪、公示公告等人工核查手段,難以準確掌握申請對象的真實財產情況,既耗費大量工作精力,又影響救助工作的公平性、科學性。

(二)救助力量分散,救助工作體系整體性、協調性有待提高。社會救助管理以條塊為主,救助資源分散在各部門、各單位,救助資源和信息不能共享,重復救助、多頭救助和遺漏救助都有發生,難以形成合力,救助工作體系需要進一步理順。而且因救助渠道多,造成救助資金分散,統籌、管理難度大,難以發揮財政資金的最大效用。從城鄉差別來看,大部分地區城鎮與農村的救助標準還是有較大差別,當前形勢下,城鄉二元的救助制度有待突破,一體化步伐亟須加快。另外,社會救助與就業、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等工作之間存在職能交叉,需要進一步廓清和理順社會救助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職能作用,避免資源的重復使用和浪費。

(三)基層社會救助工作隊伍力量薄弱。近幾年社會救助內容不斷拓展,范圍不斷擴大,要求不斷提高,工作量大大提升,但社會救助管理工作的力量沒有大的變化,有的甚至有削弱的趨向。2010年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民政廳與財政廳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村社區勞動保障和社會救助站建設的意見》,對社會救助平臺建設作了明確要求,但從目前實際來看,沒有完全落實到位,鄉鎮(街道)、村(社區)的社會救助工作人員偏少,且往往一人身兼數職,隊伍老化與力量不足的問題均有存在,工作量大,事務繁雜,無法滿足社會救助工作發展的要求。

三、幾點建議

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最后一道安全網,救助的是整個社會中最困難的弱勢群體。要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大社會救助力度,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充分發揮好社會救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保底作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一)進一步增強政府社會救助責任意識。對困難群體給予救助是政府應當承擔的責任,得到救助是公民享有的權利。社會救助工作事關民生保障,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事關經濟社會發展,要加強對社會救助工作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救助工作的思想認識。從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履行政府應盡職責,體現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出發,增強政府責任意識,繼續加大財政保障力度,確保社會救助資金足額列入財政預算,積極主動做好各項救助工作,使全社會公民、特別是生活困難的弱勢群體,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

(二)進一步深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內容。一是深入研究社會救助在大社保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學界定和劃分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等其他社會保障工作的職能,完善社會救助功能。二是健全完善分層分類救助機制,根據救助對象的不同訴求,缺什么幫什么,難什么助什么,實施分層分類救助,提高救助針對性、有效性。有機整合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教育、住房、就業、法律援助等各專項救助政策,形成一個相互銜接、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的政策體系,降低救助成本,提高救助效果。三是加快推進城鄉社會救助工作一體化步伐,逐步統一救助標準,穩步提高救助水平,努力實現城鄉同標準、區域同待遇。四是推動建立政府救助與社會各界救助有機結合的救助制度,全面統籌民間機構、社會組織、社會熱心人士的救助力量和資源,積極吸引利用民間資金,形成政府主導、社會支持、民間參與的社會救助多元化投資格局,加強各類救助主體間的協調與配合,讓真正有困難的家庭得到及時、有效、適當的救助。通過深化社會救助體系各項內容,完善構建政府與社會相結合、城鎮與農村相結合、社會救助與其他社會保障相結合、常規救助與臨時救助相結合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

(三)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工作機制。圍繞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目標,進一步理順社會救助管理體制,積極構建政府主導、民政主管、部門協作、社會力量參與的社會救助管理格局。要加快完成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機制建設。按照出臺一個辦法、建立一套機制、建設一個機構、打造一個平臺“四個一”的要求,民政部門牽頭,公安、工商、稅務、國土、交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住房和城鄉建設、金融等部門密切協作配合,盡快建立跨部門、多層次的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通過嚴格規范的程序,實現居民家庭經濟狀況信息共享,為社會救助工作提供科學、準確的基礎依據。要加快建立社會救助信息網絡體系。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建立以低保為基礎、集所有救助于一體,包括困難人員家庭狀況、收入、教育、住房、醫療等情況在內,各部門共享、省市縣各級上下一個口子、統一、高效的社會救助基礎數據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優化資源使用績效。

篇4

大家好。我是咱**家村的村官,***。十分感謝領導們來視察考核我的工作,感謝村民同志們忙里偷閑來見證我的考核。去年七月,剛剛畢業的我,以一名選調大學生村官的身份,來到**家村,成為一名書記助理。如今入職已近一年,我積極主動融入農村生活,參與農村各項事務,在第一份工作崗位上漸漸成長起來,這要感謝組織部和***黨工委的關心幫助,更要感謝**村村干部和村民們的包容和支持。下面我對這一年的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多方面協助村兩委做好日常工作

(一)多方了解,掌握村情

從工作第一天起,我堅持擺正心態,掌握村情,用心融入。向村民虛心學習,完成了《**村情報告》《**村留守兒童調研報告》兩篇。同時,做好日常村務工作。積極參與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宣傳及繳費工作。協助村婦女主任做好計生;開展好**村“一事一議”事項。

(二)抓好黨建,筑牢根基

1、定期開展黨員學習活動。通過將“”與“兩學一做”有機結合起來,制定學習計劃,采取召開支部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黨小組會,按時上黨課等形式,發展學習教育。

2、推進村級民主管理進程。協助兩委干部進一步規范黨務、村務公開制度,積極做好黨務、村務公開欄的張貼、內容更新,影像資料保存等工作。

3、分類整理黨建文檔。從入村開始就認真整理、收集我村開展黨員活動的文字、影像材料,為黨建工作提供了可查可考的文字資料。

4、搭建“燈塔--黨建在線”平臺。鑒于**家村黨員老齡化較為嚴重,在注冊“燈塔”之際,我和**書記、**會計挨家挨戶去老黨員家進行講解并指導其注冊,率先完成注冊任務。后期,擔任起**村“燈塔”管理員,教給村兩委成員以及黨員們如何使用“燈塔”進行學習,并及時更新**村黨建動態,將學習內容和照片資料上傳e支部。

5、依托遠程教育的網絡優勢,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的個人專業特長,履行好遠程教育管理員的職責,做好遠程教育播放登記工作,并且經常組織村民觀看遠教內容,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入戶走訪,貼近民心。

作為金暉助老志愿者、團委青年志愿者,多次走訪困難黨員、群眾家庭。端午節和計生主任給村民送粽子;年底和包村干部、村兩委去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家中走訪慰問,給他們送去過節禮品、春聯,了解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幫助。

(四)腳踏實地,協助兩委做好基礎設施建設

一年間,協助村兩委逐步完善我村基礎設施。村委會大院修繕,留守兒童活動站修繕、農家書屋建設、老年活動室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給我村居民帶來了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

(五)帶領村兩委走進“無紙化”辦公

來到田家村,便擔任起了**村的“信息交流員”和“信息整合員”。使用office辦公軟件,將**村的黨建材料、村情材料、村民檔案、黨員信息、團員信息等建立電子檔案。同時,教會村兩委成員更好地使用電腦,學會使用郵件交流、匯報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認真落實上級要求,努力完成各項任務

(一)協助村兩委,做好換屆工作

2017年底,參加新一屆**村村支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積極的協助換屆工作,保障換屆工作有序順利的進行。

(二)積極協助村兩委,迎接上級檢查

2017年8月迎接區關工委開展“家風”交流會、2017年9月迎接市關工委調研、2018年4月迎接省關工委調研并擔任解說員、2018年4月迎接團省委李書記調研,并擔任解說員。

(三)積極參與“創城”工作,加強農村環境衛生整治

從2017年任職開始,積極參與創城工作,協助村兩委清理村莊雜草和“三堆”,走進村民家中,給養殖戶講政策、做工作,順利清理雞幾萬只,豬三十余頭。    

(四)積極投身到志愿者行列

工作一年多以來,我積極參與**區委組織的10余次志愿者活動,從團委志愿青年到金輝助老志愿者,從學習雷鋒宣傳員到創城志愿者,每一次志愿活動都積極參與其中,勤于宣傳,認真履責。

(五)做好**家村共青團工作

受街道任命,擔任**家村團支部書記一職。整理**家村團員、優秀青年檔案,組織**家村青年參加志愿者活動、團省委座談會、區關工委座談會。組織我村青年團員積極參與換屆工作,主動擔任換屆志愿者,為村民講解換屆流程、發放選票。

三、做好留守兒童幫扶工作

組織村里的“五老成員”及大學生成立留守兒童幫扶隊伍,與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助力少年兒童教育。推進學校、家庭、社會三位結合的教育模式,實現了“1+1+1>3”的良好教育成果。定期召開幫扶志愿者、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座談會,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依托**家村“留守兒童活動站”、“農家書屋”等,由大學生村官牽頭,村里的大學生組成愛心隊伍,成立“留守兒童愛心課堂”,在周末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所知所學、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定期陪孩子們上一堂課、讀一本書、講一個故事、談一次心,幫助孩子們解決學習難題、疏通心理問題,讓孩子們感受到來自我們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篇5

一、加強隊伍建設和政治理論學習

(一) 思想建設。今年我局認真按照縣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開展以“推進科學發展,建設和諧交通”為目標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一是認真組織學習調研工作。針對交通發展現狀確定《實踐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農村公路建設跨越式發展》等5個課題認真開展調研活動,找準交通科學發展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工作思路并形成調研報告。二是認真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通過意見征求函和座談會等形式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發動交通全體黨員干部職工和社會各界就××交通能不能科學發展、怎樣科學發展等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及看法。三是認真組織分析檢查工作。通過召開民主生活會、專題組織生活會等活動,客觀公正的總結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黨總支和領導班子建設的措施。 為促進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 組織建設。一是充分發揮黨總支的作用,規范黨總支工作,安排各支部具體負責黨建工作人員參加培訓,并進行經驗交流,使大家在培訓中得到提高。二是作好積極分子的培養和組織發展工作。黨總支重視積極分子的培養,對寫入黨申請書的同志,要求黨支部指定培養聯系人,經常與其談心,積極培養,作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全年共培養6名積極分子,其中3名發展對象已按發展黨員細則吸收為預備黨員。三是積極開展黨員活動。為使支部活動更健康、更豐富,結合交通工作特點設立支部專欄。以中央和上級黨委指示,結合交通工作實際,提出思想教育的計劃和建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增強黨員干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大局意識。

二、存在的問題和今后努力方向

篇6

20xx年是“五五”普法的第三年,也是關鍵年。“五五”普法的重點對象是未成年人。為全面了解學校法制宣傳教育的狀況,進一步推進學校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縣法治辦、縣司法局提請縣關工委對全縣學校法制宣傳教育現狀開展調研。我們會同縣教體局、司法局等8個縣關工委成員單位對縣一、二中等8所完全中學的法制宣傳教育情況進行了調研,情況如下:

一、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現狀

近幾年來,大部分學校能堅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法制教育方略,圍繞預防校園暴力,綜合治理校園環境,關心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等主題,在廣大師生中認真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學校實現了在校學生零犯罪,先后獲得“安全文明校園”、“文明單位”等榮譽。

(一)法制宣傳教育的組織、網絡較健全。8所中學都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副校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班主任為成員的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法制宣傳教育做到年初有計劃安排,年末有工作總結。分別聘請了所在地派出所所長、民警、司法所所長為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為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組織保證。部分學校做到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普法教育,把教師學習法律知識納入繼續教育的范疇,作為年度考核的一項內容,要求教職員工樹立“依法治教”的思想,依法從教,依法執教。

(二)法制宣傳教育的形式較廣泛。一是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普法學習和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廣播操、每周政治學習時間、國旗下講話等播放、宣講法律知識;利用櫥窗、板報等,張貼法制宣傳講稿、資料圖片、學法心得等;組織學生開展案例征集,讓學生走訪法院、社區,調查、搜集有關資料,“以案釋法”;通過發放法制宣傳教育讀本,張貼法律宣傳標語、印發普法宣傳教育教材,對師生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意義及重要性的宣傳。二是邀請縣法制宣講團、法制副校長作法制專題報告。官港中學、縣職業教育中心邀請縣法制宣講團成員和本校的法制副校長為全校師生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專題報告和有關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法制法規知識講座,讓全校師生接受教育。三是認真抓好安全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各校會同公安交管部門大力宣傳道路安全法律法規,組織學生參與維護交通秩序,增強青少年交通法規意識和交通文明意識。結合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活動,邀請優秀民警深入學校舉辦安全教育講座、進行現場咨詢。縣一中、二中利用校園廣播、電視、網絡、媒體組織學生觀看《火災自救》、《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珍愛生命,拒絕”禁毒宣傳等影像資料。官港中學還開展了“安全出行,遵守交通法”征文活動和“珍愛生命、遠離”宣傳活動。

(三)法制宣傳教育納入校園安全綜合治理。堅持預防為主,注重教管結合,把法制教育同學校綜合治理結合起來。學校一方面構建綜合治理網絡,積極與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及鄉鎮綜合治理辦公室聯系,建立了接處警快速反應機制,有效地提高了預防打擊違法犯罪的能力。積極開展“青少年維權崗”活動,為未成年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法治環境。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與綜治相關的配套管理制度,如安全防范等,定期檢查,對重點時期,重點部門進行重點防范,對學校師生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和影響學校穩定的重大問題,采取切實措施,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和專項整治。8所中學都實行安全、綜治目標管理,明確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班主任為直接責任人,分管副校長具體抓,把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四)各級關工組織重視并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一是縣關工委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非常重視,將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對失足青少年的幫教轉化工作納入每年的工作計劃,并及時督促檢查工作開展情況;二是政法各部門關工組織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做好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和失足青少年幫助矯正工作。縣公安局關工組織聘請1o名局退休老同志為文化市場監督員,到網吧、電子游戲廳巡視,對違反文化市場管理、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業主進行監督和教育;縣交警大隊為全縣中小學生舉辦“關愛生命,安全出行,從我做起,從小做起”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講座,并向學校贈送交通安排掛圖1000多份、光碟150盤。縣司法局關工委積極組建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宣講團,赴學校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在全縣共組建了30個法制宣講團,共有宣講成員95人,舉行法制報告會150多場次,受教育青少年近5萬余人次;為進一步了解學校法制宣傳教育開展情況,縣司法局通過深入部分學校與領導班子成員進行交流和召開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座談會等,認真聽取學校領導及相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共同研究在校學生法紀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并向縣關工委提出開展《學校法制宣傳教育現狀調研》的課題;縣關工委與縣司法局、縣法治辦配合向縣直中小學贈送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專題系統電視片《與法同行》和縣司法局與縣電視合攝制的法制教育新聞專題片。《讓未成年遠離犯罪》等兩套光盤。政法部門在全 縣建立了幫教小組37個,參加幫助教育活動的政法系統關工委會員112人,幫助教育失足青少年26人。

(五)法制宣傳教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在廣大學生中開展了向不文明行為告別的大型簽字儀式,引導學生加強自我修養,自覺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學生遵紀守法意識明顯增強。昭潭中學開展平安校園每周通報制度,實行周六晚上簽名查崗制度,禁止學生在校外住宿,規范學生的行為,有效地預防了校園暴力的發生,學生違法犯罪現象顯著減少。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法制教育教學活別之中,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訓練、問題辨析、心理知識講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有效地預防在校學生因心理異常而導致違法犯罪的發生。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

(一)法制副校長的配備流于形式,作用沒有充分發揮。8所中學都配備了法制副校長,但是學校與法制副校長缺乏有效的溝通。法制副校長對工作職責也缺乏全面了解,有的在工作中積極性、主動性差。部分學校法制副校長“只見文件不見人”。法制課教育大多數是由各校的思想品德與政治課教師承擔,他們法律知識不全面,教育不能結合實際、不能結合學生特點,法制教育效果差。

(二)學校對法制宣傳教育重視不夠。8所中學都存在將安全教育代替法制宣傳教育的傾向。調研中,從聽取的匯報、查閱的資料看,法制教育的內容基本上就是安全教育的內容。根據《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要逐步將法制教育納入教學大綱,納入教學計劃,真正做到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8所中學法制教育課都沒有納入年度教學計劃,教材、課時、師資沒有落實。在法制教育教學內容上,均由學校自行安排,年初沒有邀請法制副校長來學校共同研究教學內容。

(三)教育針對性差,社會負面作用影響了法制宣傳教育的效果。學校大多采用集中授課,強制灌輸的方法,尤其是初中、高中,不分年級,一概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相同的教育內容,每學期舉行一次大型法制講座,幾百甚至上千人集中聽課,這種強制性的說教,大多缺乏趣味性,令青少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實際效果可想而知。法制教育的內容主要是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交通安全、自我防范、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內容比較單一。而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抵消了法制宣傳教育的效果。如校園周邊網絡文化屢禁不止,學校一周5天的教育,抵擋不住兩天周末社會家庭的消極影響,作為學校只能看管而無法取締這些不良設施。

(四)保障不力。法制教育是一項需要經濟投入的工作,學校教育經費不足,法制宣傳教育經費又沒有納入學校財政預算,造成學校在法制宣傳教育上基本沒有投入,學校法制課師資力量薄弱,基本上沒有,法制課教育也只能是“紙上談兵”,難以滿足青少年學生對法律知識的需求。

(五)各級關工組織參與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力度不夠。首先,各級領導對關工組織開展工作的重視和支持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其次,各級關工組織沒有經費預算,限制了工作的開展;第三,各級關工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受到學校教學計劃的限制;第四,各級關工組織自身的法律素質有待迸一步加強和提高。

三、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建議

學校法制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必須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庭三方的整體作用,只有各職能部門切實履行職責,才能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

(一)提高認識,增強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責任感。未成年人是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而未成年人的教育關鍵在學校。學校主要領導要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納入學校管理規劃,學校要將法制教育納入教學大綱,納入教學計劃,真正做到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學校與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要進行有效的溝通,學校每學年要邀請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針對學生教育需求,制定本年度法制宣傳教育計劃。

(二)豐富內容,創新形式,增強效果。要根據青少年特點,進一步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徹底轉變靠書本灌輸、枯燥乏味的現狀,提高學生18學法用法的興趣,增強青少年的法律素質。一是教學內容要有針對性,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需求。采取開展主題班會、案例討論、以案釋法等方法,以發生在校園內、學生身邊的案例進行警示教育,增強法制宣傳效果;充分利用現代傳媒,用生動、形象、直觀的法制教育內容,或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具體事例,教育引導青少年抵制消極、丑惡的影視作品和黃、黑、惡網吧的負面影響;結合道德規范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識的學習開展學生學法用法活動;采取教、學互動,現場提問、解答,讓學生寫感想、談體會、提建議的形式確保法制宣傳教育效果;總結現有成功的教育方法,大力開展法制講座、法律知識競賽、法律征文、模擬法庭、法律文藝小節目、法制手抄報等活動,豐富青少年的業余活動內容;二是要把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預防打擊青少年違法犯罪與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結合起來。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不僅僅要讓青少年學法,更重要的是要讓青少年守法、用法、護法,提高用法律保護自身和他人合法權益的能力與水平。各部門各類學校在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同時,要積極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幫助,運用法律手段幫助青少年解決困難和問題,使每一次法律服務都成為一場生動直觀的法制教育。三是要根據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特點,編寫適合其生理心理特點的法制課教材,提高針對性。四是要把加強對“雙差生”的幫助教育作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點之一,樹立轉變一個“雙差生”比培養一個尖子生更

光榮的教育觀念。

(三)協調溝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一是要加強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要明確各職能部門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職責,既避免重復交叉、浪費人力、物力、時間,又避免互相推諉扯皮、產生真空空白地帶,形成各部門協調配合,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運行機制。一方面,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領導,居中協調指揮;另一方面,各職能部門要充分行使職權,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優良的社會環境,比如,加大校園及周邊環境的治理力度,凈化影視文化市場,依法打擊違法青少年犯罪,幫教失足青少年等等。二是要加強學校與社會的協調,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尤其是加強與留守兒童監護人的聯系,密切注意青少年的思想動向,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正面引導,教師、家長要起典型示范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另一方面,對于已經產生的錯誤,家長要配合學校及時批評教育,堅決予以糾正。

(四)加強領導,健全隊伍,提供保障。一是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涉及范圍廣,牽涉單位多,必須由各級黨委、政府牽頭,出面組織協調,賦予各部門相應的職責權限,并給予必要的人、財、物支持,領導的重視,是做好這項工作的條件。要大力增強學校法制課的師資力量,提高法制課教育者的法律素質,鼓勵現有的法制課老師參與法律學歷教育,吸引法律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投身中小學教育事業,徹底解決中小學法制課師資短缺問題。二是要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縣級法制宣講團的作用。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要積極、主動開展工作,要對學校每學期的法制宣傳教育教學計劃和內容進行研究、安排。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的培訓,完善他們的法律知識結構,改變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法律知識的單一結構現狀;要培養適合青少年特點的法制聘用人才,同時要加強各種法制教育陣地建設。建設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開辦家長法制學校等,為青少年學法用法提供必要的活動場所。

篇7

在家庭教育的實際工作中,我們感到在監服刑人員的未成年子女,是近年來逐漸衍生和正在成為一個需要關注的特殊群體。為創建“和諧**”、“平安**”的需要,區婦聯與區關工委關愛團組織了聯合調查組,對當前**區范圍內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現狀作了調查。希望通過調查,摸清情況,找出問題,采取措施解決,以便讓這部分未成年孩子能與普通未成年人一樣,沐浴在黨的陽光下健康成長,同時也讓那些在監服刑人員解除后顧之憂,安心接受改造,早日獲得新生,為努力打造全國最美麗城區貢獻力量。現將調研情況綜述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區近三年來,仍在服刑的有90余人,其中有未成年子女的服刑人員共21人(戶),共有未成年子女23人。其中雙浦鎮8戶10人,文新街道7戶7人,轉塘街道和靈隱街道各2戶2人,西溪街道和**鎮各1戶1人。23個未成年子女中,男11人,女12人。按年齡段分,6歲以下女4人,男2人共6人;7—13歲女4人,男7人共11人;14—18歲女4人,男2人共6人。7歲以上孩子全部在校讀書,沒有輟學情況。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極少數未成年人的撫養和生活存在困難。**區因經濟比較發達,無論城與郊,居民生活條件一般都較好。但一旦有人服刑,家庭勢必受到經濟收入的影響,在孩子的撫養和生活上出現相對困難。以上未成年孩子當前的撫養與生活狀況,大致分以下幾種情況:(1)父母一方服刑,而另一方因學歷高、單位好,收入穩定,一方服刑對生活雖有影響,但不會發生撫養和生活困難。這樣的情況共5戶,不到四分之一。(2)住在城郊結合部,原先生活水平和對生活要求并不高,經濟條件也還可以,父母一方服刑后,另一方基本能承擔子女的撫養,應當說生活上雖有困難,但問題不大。這樣的情況有10戶,約占一半。(3)另有5戶中,父母一方服刑,另一方撫養子女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他們將孩子放到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家,其中有兩家的祖輩原先經濟條件尚可,對孩子的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另三家祖輩本身經濟條件并不好,無可奈何地承擔起孫輩的撫養,勉強維持生活。(4)真正困難的僅1戶,女孩聶某父親服刑后,母親帶著她回安徽老家發生車禍,母親受傷住院,這一重大變故,使聶某生活發生很大困難,連住房都沒有(原在杭居住的房子因其父涉及經濟案件被法院查封抵押),現與母親暫時在安徽老家生活學習。

2、對這些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極需加強。目前,**區服刑人員的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呈以下幾種情況:一是由父母另一方負責教育和管理,但由于要工作和生活,他們往往缺少時間和精力來管教孩子,有的因文化低、無水平、無能力管教孩子,這和那些父母雙方共同管教孩子相比,效果要差得多。二是雖由父母另一方來管教孩子,但實際上這一方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管教,自己不問事,而爺爺奶奶往往只管孩子的生活,而對孩子的思想和文化學習管得較少。三是父母一方服刑后,父母又離異,負責對孩子監護的一方無心事管教孩子。四是父母一方服刑,另一方遭車禍負傷,無能力管教孩子。如女孩聶某,今年7歲,其父服刑后,其母回安徽老家又遇車禍住院,現無能力照顧聶某的生活和對她的管教。以上說明,這些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管理問題應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弄得不好,會產生社會問題。

3、這些未成年人極需心理疏導。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是一個特殊群體,也是一個弱勢的群體。這群孩子本來應該是陽光少年,但他們的心靈因父母一方被判刑,被迫罩上了陰影。他們中,有的因看到別人的異樣眼光而深深受到刺激,有的因父母一方被判刑而在同伴中抬不起頭,他們在心靈上受到沉重打擊。這些未成年人與其他未成年孩子一樣需要父母和社會的關愛。在我們調查了解過程中,感到一般情況下,這些孩子都需要心理關愛,而初高中階段的學生,更有待心理疏導。在校高一學生白某,初二前較開朗,自其父因盜竊入獄后,情緒明顯低沉下去,同學間相處也趨低調。今年高一入學后,在班級里很難聽到他的聲音,老師說他是“聽話”、“不違紀也不聲響”,這顯然有著較為嚴重的自閉心理。另一職高一年級女生袁某,父親入獄后,父母離異,判給母親撫養,初中畢業后直升職高。她感到父親已如此,母親也不愛她,周圍的人不關心她,她很渴望別人能給她以關愛的眼光。這些學生,大多存在自卑、自閉或自尊心過強的心理,在性格上表現出敏感、多疑等特征。調查中發現,這些未成年孩子一般不愿意暴露家庭情況,以至不少班主任根本不知道這些孩子的身世。說明他們都已在精神上造成了心理壓力,所以表現出不愿與同學、老師溝通,不愿接受別人幫助等自閉心理,從而產生人際交往的障礙。這種情況尤以初三與高中在讀的學生為甚。所以,要關注這一群體孩子的心理問題,正確地加以引導,特別要把重點放在初高中這些學生身上。

4、對這些未成年人教育和關愛的重要性的認識有待提高。據我們調查發現,人們對解決服刑人員未 成年子女問題的重要性認識還不足,具體表現為三種情況:(1)認為**區經濟較發達,這類孩子的生活基本上不成問題,九年制義務教育早已實施,教育也不成問題,所以不會構成社會問題。(2)認為在城市里鄰居相互間不了解,即是有的孩子父母服刑,連鄰居都不一定了解,這就不可能給這類孩子有歧視行為,因而他們也不會產生心理壓力。(3)對這類孩子的幫扶、教育和管理至今未提到有關方面的議事日程上來。

目前關注這類孩子的有司法、民政、共青團、婦聯和關工委,他們或多或少地做了一些調查摸底和幫扶工作。但由于沒有明確的責任主體和職責分工,沒有相關的政策和法律依據,也沒有相應的工作機制,上述部門基本上也屬于“隨帶做做”而已,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監護、心理、教育、管理等問題。

三、對策與思考

1、提高認識,加強調查研究,進一步關心這一群體孩子的成長。**區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沒有像經濟欠發達地區那樣處于生活困難、無人撫養、流落街頭、輟學嚴重,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境地,但這不等于沒有問題。再說,我們的調查僅僅是把觸角開始觸到這個群體,深入下去,一定會有更多的問題。這一群體的孩子應當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地生活、學習、發展、成長,這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事。應當繼續加強調查研究,關心、幫扶這些孩子的成長,這也能促使服刑人員加速改造、重新做人。

2、社會各方聯動,營造幫扶良好環境。在當前責任主體和職責分工尚不明確的情況下,婦聯組織可以牽頭做些調研,同時司法、教育、民政等有關部門和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等應當聯動,尤其是村民委員會和社區居民委員會要動起來,形成一個良好的關愛、幫扶的社會環境。學校更要關注這些學生,從學習、生活上關心他們,心理上給予正確疏導,讓他們有良好的教育,謹防“罪惡遺傳”。

篇8

同大家一同工作了八個多月。這八個月里,年3月17日到市農機總站工作。得到農機戰線廣大干部、職工的大力支持,得到市委市政府與省農機局的關懷。回顧過去可以說,完成了市級目標任務及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此向市委市政府表示感謝,向同志們表示感謝。

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按照市委提出的重新審視牡丹江、重新謀劃牡丹江、重新定位牡丹江的三個重新“要求。通過深入基層單位進行調研,通過召開市直有關單位、縣(市)區農機部門調研會議反復研磨,并通過發放征求意見表等方式多方征求各相關部門意見,對農機戰線近年來的經驗做法進行了歸納總結,對未來的發展進行了探討和謀劃。

總結經驗,一認真調查研究。為今后工作提供遵循。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及工作實踐中感到牡丹江的農機工作有”五個必須、五個不斷“經驗和做法值得繼續堅持:一是必須堅持跳出農機抓農機的思維方式,不斷開發農機化發展的多種功能,第一產業與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中促進農機化在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中的作用。二是必須堅持用工業化理念抓農機工作,不斷提高農機產業化經營水平,推進規模化、市場化、組織化和標準化進程中,促進農業分工分業,加快農機現代化建設。三是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工作思路推進農機工作,選準工作的著力點、突破點,不斷探索解決滯約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避免求全面而無所作為。四是必須堅持農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園區化、產業化的發展戰略,不斷爭取更多的農機產業化項目,并促進農機項目向農業園區聚集。五是必須堅持農機外向化的發展道路,不斷做大做強農機發展經濟,不斷增強牡丹江農機事業對俄、對韓、對臺的開放度。

謀劃思路,二廣泛征求意見。提出我市農機未來發展方向。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工作中確立了牡丹江今后一個時期農機工作發展的思路和目標:以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九次全會、市委十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民生為主線,抓思想、抓落實、抓項目、抓平臺、抓改革、抓典型、抓突破、抓增收,大力發展農機特色突出的現代農業,做到五個必須、五個提高”和“四個建立”為我市確立的力爭農民人均純收入全省領先、新農村建設全省率先、城鄉一體化全省創先、國際化農業全省爭先,農村改革全省闖先,提前3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翻一番目標而努力奮斗。

做到量質并舉、結構合理、科學配備,五個必須、五個提高“一是必須處理好”量“和”質“關系。進一步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二是必須在發展糧食作物機械化的同時,推進農林牧副漁業機械化全面發展,農機農藝協調發展,進一步提高農機作業水平。三是必須提升農機監督管理能力,強化對農機化發展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進一步提高農機安全水平。四是必須培育和扶持農機推廣體系和服務組織發展,促進規模化經營,進一步提高農機服務水平。五是必須結合我市特色農業產業帶建設,加快推進農機科技示范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機科技示范水平。

根據牡丹江市不同耕地條件和生產需要的農業機械化耕作模式提出”四個建立“即:200萬畝糧食作物耕地上建立保護性耕作栽培制度;150萬畝經濟作物耕地上建立深松為核心的保護地栽培制度;300萬畝坡耕地上建立特色深松免耕栽培體系;65萬畝水田建立秋翻整地、機械插秧、機械收獲的現代耕作栽培制度。今后的工作中。

二、按照科學發展和現代農業的總思路。

自然災害頻繁、金融危機、經濟總體下滑等諸多不利因素交困的情況下,年。千方百計破難題,腳踏實地抓落實,農機化工作繼續呈現出全面發展、重點突破的良好態勢,為今年全市農業生產大豐收,糧食總產40.4億斤,農民純收入7500元做出了貢獻。

重落實,1抓生產。充分發揮農機生產作業作用。一是抓好冬訓工作。共完成農機培訓20672人次,其中:新駕3922人次,復訓7865人次,農機管理人員290人次,其它8595人次,占應培訓人數21000人次的98.4%通過農機化信息網農機實用信息1030條。二是抓好冬檢工作。全市檢修鏈軌拖拉機578臺,占應修的100%檢修膠輪拖拉機4066臺,占應修的100%檢修小四輪拖拉機10296臺,占應修的100%檢修大型農具應修5653臺,占應修的100%三是春耕整地工作落實到位。共完成機械整地396.8萬畝,其中:深松整地40.8萬畝,80%起壟達到待播狀態。全市完成機械播種628.1萬畝,其中80%面積實現了標準化作業。四是抓好作物田間管理。指導各地加大機械田間中耕管理力度,通過機械中耕,松散土壤,促進土壤水氣循環,提高土壤接納蓄存雨水能力。五是做好秋耕整地工作。截止到11月6日,全市完成整地286.3萬畝,完成任務數的103%其中深松整地225.4萬畝。

促提高,2抓發展。農機補貼拉動農民投入效果顯著。今年,市經過積極努力,爭取到兩批國家購置補貼資金2541萬元,比上年1612萬元增加了58%拉動農民投入5453萬元,購置農機具3513臺套。

重管理,3抓服務。組建扶強農機作業合作社。全市共組建農機作業合作社43個。根據合作社經營管理不一的情況,提出扶強農機作業合作社。各縣(市加強了合作社各方面的管理,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重示范,4抓推廣。加強基層推廣體系建設。圍繞我市大豆、水稻等傳統優勢作物和特色農產品種植,開展農機化技術試驗示范和加強基層推廣體系建設工作;結合”大豆振興工程“全市實施大豆全程機械化技術面積達80萬畝;實施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市已引進6臺等離子體處理機,設立6個試驗示范點開展試驗示范工作。

保安全,5抓執法。為農民生命財產保駕護航。一是集中精力抓好拖拉機落戶和換發牌證工作。全市2005式拖拉機牌證換發達85%以上。二是爭取財力抓好拖拉機安全警示標識的安裝工作。目前已安裝拖拉機發放反光牌1000塊,粘貼反光標識23500條。三是集中人力抓好農業機械安全技術檢驗工作。目前,全市拖拉機檢驗率達85%檢驗拖拉機44671臺。四是深入開展拖拉機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全市已經清理拖拉機”黑車“落戶3728臺,清理”非駕“辦證2705人。落戶辦牌照拖拉機52554臺,占擁有量80093臺的65.6%辦理駕駛證的拖拉機駕駛人39810人。

三、努力提高自身修養。

農機局后,自己本身是個業務干部。努力學習特色理論,注重人生觀和世界觀的修養,注重自身廉潔自律和黨風廉政建設,注重提高領導能力。有幸參加了省委黨校第18期正處級經濟班的學習,使我自己感覺有了明顯的進步。

切實增強黨性修養。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一立黨為公。履行黨組書記職責,抓好本單位黨建工作,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在市委第五組中綜合排名第二。注重領導班子建設,落實領導班子建設年任務,班子中大事講原則,小事講諒解,不利于團結的話不說,不利于團結的事不做。

篇9

各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市綜治委各成員位:

根據半年檢查考核和日常監控掌握的情況,現將今年上半年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情況通報如下:

一、綜治領導責任制和目標管理責任制的落實情況

上半年,全市各地區、部門和單位進一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的落實,各區與鄉鎮街道辦事處、鄉鎮街道辦事處與社區居委會和嘎查村、村和居委會與居民住戶;各區和鄉鎮街道辦事處分別與區直屬和駐區各單位層層簽訂了2004年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書。海勃灣區不斷加大對發生重大治安問題的地區和部門實行“一票否決”制的力度和領導責任查究力度,對去年綜治工作實績考核較差的4個單位,嚴格行使了綜合治理“警告”和“一票否決”權制,保證了各部門、單位綜治工作的健康有序進行。海南區積極推行治安防范經濟擔保制度,區委、政府增撥4000元經費對2003年度實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經濟擔保責任制的3個企業兌現了獎金,區屬西卓子山街道辦事處也與轄區內較大的獨立法人單位簽定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經濟擔保責任狀,并逐步推廣。三區對政法綜治經費(包括群防群治經費)投入逐年增加,上半年共到位18.1萬。其中,海勃灣區7萬,烏達區6.5萬,海南區4.6萬。

二、嚴打整治專項斗爭工作情況

上半年,各區適時組織開展各類嚴打整治專項斗爭,確保社會治安秩序的持續穩定。今年1-6月份,全市共立各類刑事案件944起,同比上升5.6%,其中,八類嚴重暴力犯罪案件同比上升9.3%,盜竊案件同比下降5%,一般以上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8.9%,火災事故同比上升34%。海南區、烏達區刑事案件立案數同比分別上升了64.1%、23.6%;海勃灣區同比下降6.5%。全市共破獲刑事案件55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98名,勞教以上打擊處理245人,打掉刑事犯罪團伙23個,成員78人,收繳罰沒財物折款661余萬元。查處賭博、買、傳播物品案件20起,沒收賭資15.58萬元,收繳、盜版光盤330張,打擊處理221人。查處非法開采礦產資源行為56起,涉嫌越界開采的小煤礦47家,破獲非法開采礦產資源違法犯罪案件8起,抓獲涉案人員35人,逮捕9人、刑事拘留8人、行政拘留20人;收繳炸藥200余公斤,雷管214枚;扣押各種車輛381輛;封堵廢棄井口102個,炸毀盜采井口24個。依法查處不符合《食品衛生法》及有關規定的單位、攤點229個,查獲非法提煉地溝油、加工食用胨的黑窩點5家,沒收不符合衛生要求的食品6.42噸。

三、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情況

上半年,各區、各部門、單位繼續堅持“預防為主、教育疏導、依法處理、防止激化”的原則,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三區和市政府辦公廳、統戰部、建委、教體局、發改委、海勃灣礦業公司等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歸口領導小組牽頭單位分別開展了調研活動,及時上報了調研報告。今年1-6月份,全市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1289起,調處1238起,調處成功率為96%;發生群體性不安定事件及苗頭73起,其中事件54起,同比上升1倍;苗頭19起,同比下降73.7%。

四、安全創建“三個延伸”活動開展情況

上半年,各區和各大系統認真抓了“三個延伸”創建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檢查督促工作。海勃灣區把創建“安全企業”作為“三個延伸”活動的突破口,把創建的立足點放在了為企業的安全生產經營服務上,重點抓了“黃化”、平溝煤礦、千鋼等企業的安全創建工作,結合各類企業安全工作存在的常見病,指導千鋼公司制定了反“事故隱患計劃”;烏達區、海南區以創建“安全工業園區”為載體,把安全創建活動延伸到民營企業,優化了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治安環境。市衛生等系統把安全創建工作作為領導的任期目標之一,列入黨委的重要議事日程,作為對領導干部考核、獎懲的重要條件,根據本系統的行業特點,把創安活動的實際效果作為對職工、科室、單位和部門考核、評比及獎懲的一項重要內容,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下發了《烏海市衛生局創建安全系統實施方案》,與局直屬各單位層層簽定了安全創建(含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管理、安全生產)責任書,各基層單位、科室又分別劃分了安全創建責任區,定期對安全創建工作進行認真督促檢查,并定期對安全創建的情況進行通報。海勃灣區綜治委積極開展送法進社區活動,將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婚姻法、刑法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配以漫畫、插圖制成展板進行圖解,形式新穎、簡明,使抽象的法律條文變的易于接受,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市公安局按照標識統一、配置統一、內務管理統一的要求已建成58個規范化社區警務室;市司法局制定了法律進社區工作長期規劃、年度計劃、季度工作安排和考核細則。

五、防范體系建設情況

上半年,全市各地區、部門認真落實社會治安防范體系建設意見各項措施,按照自治區綜治委年初提出的“鞏固、完善、規范、提高”的要求,全面構筑完善專業化、規范化的社會治安“打防控”體系,市公安局以構建覆蓋全市的四級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積極組織籌建以信息指揮系統、偵察打擊系統、防范控制系統和警務保障系統為主體的110指揮中心大樓、規范化治安堵卡點、治安崗亭和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電子警察)等六個“打防控”體系工程項目,目前,各項目建設任務已接近尾聲,9月份將全部投入使用;同時,市公安局經過大量工作,上半年,在全市網吧內安裝了實名制系統。市電業局、金融等系統采用雙光速紅外線報警、聲像同步電視監控等最新技術防范設施,逐步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內部治安防范網絡體系。

六、有關材料報送情況

上半年,按照要求報送述職報告的單位有:

市公安局、市衛生局、市經委、市建委、市國土資源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交通局、監察局、組織部、電業局、安全站、地稅、總工會、宣傳部、婦聯、郵政局、計生委、市檢察院、司法局、農牧業局、水務局、人行、文化局、海礦、政協、民政局、綜合執法、工商局、人壽保險公司、團委、教體局、統戰部、烏達礦業公司、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報送半年總結的單位有(不包括半年抽查單位):

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政協辦公廳、市中級人民法院、工商銀行、殘聯、林業局、教體局、司法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老干局、規劃局、交通征稽分局、技術監督局、國稅局、氣象局、審計局、防范辦、交通局、檢察院、機關工委、藥監局、安全站、科協、監察局、人防辦、黨校、人事局、工商局、國土資源局、人行、發改委、廣電局、農行、煙草公司、統計局、供銷社、編辦、民政局、科技局。

七、存在的問題和要求

上半年,我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總體上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個別地區、部門和單位的領導對綜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對上級下發的有關綜合治理文件精神沒有認真地去學習領會和分析研究,綜治責任狀、工作要點等內容與本單位的業務工作實際沒有有機結合起來,存在照搬照抄或“兩張皮”等問題,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二是社會治安整體防控能力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刑事犯罪尤其是侵財案件仍然居高不下,專兼職群防群治隊伍年齡普遍較大,防范工作任務重、壓力大。三是個別單位綜治信息反饋遲緩,流通渠道不暢,使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得不到及時推廣,檔案管理等基礎性工作還不規范。四是個別單位安全創建“三個延伸”工作滯后,存在無方案或方案操作性不強等問題。

篇10

——關于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

 

一、融水縣教育事業基本情況

融水縣位于云貴高原第二和第三階梯結合部的廣西西北部,境內山高路陡,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屬國定少數民族山區貧困縣、區定特困縣。現轄4鎮16鄉、205個村民委,全縣總面積4663.8平方公里,山地面積占85.46%;耕地面積46.59萬畝,其中水田面積24.2萬畝,人均有田0.52畝。2010年,全縣有普通高中、完全中學、職業中專、教師進修學校各1所,初中2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中心校及村完小207所,教學點297個,幼兒園15所,特殊學校1所。普通高中在校生3558人,職高(中專)生826人;初中生25156人,毛入學率96.21% ;小學生6193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6.93% ;在園(班)幼兒8275人;特殊學校學生102人。全縣教職工6651人,其中公辦教職工5704人,代課教師439人。全縣教師合格率為:高中92.8%%,初中95.9%,小學98.5%。中小學校舍面積542312m2;圖書總價值767.75萬元,儀器總價值962.5萬元.

二、農民工子女教育遇見的問題及建議

我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由于歷史、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不少農村勞力都外出務工。特別是最近幾年,在“鼓勵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搞創收”理念的影響下,在一些山區鄉鎮村屯幾乎難找幾個青壯年,留下的大多都是老人兒童。農村勞動力的區域性流動必將產生大量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的父母有條件帶子女到務工地附近學校就讀的畢竟少數,形成“隔代監管”或代管。

調查中發現,在雙親外出的學生中,86%的學生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親人照看,其他由親戚代管,有的學生甚至無人照管。這些兒童缺乏父愛母愛,當然就極有可能性格發展缺失。在對其管理、思想、學習教育方面缺乏應有的照顧和愛護,因此,留守兒童很多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甚至變異滋生蔓延,影響他們自身的健康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隔代監管”中對孩子的教育是養而不教,要么是溺愛、嬌縱,要么是粗暴、冷漠,放任自流,從而影響了兒童心理正常發展。

主要發現的問題有:1、學校硬件軟件設施相對落后,極大阻礙了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發展;2、學校師資問題有待提高,極大阻礙了學生接受教育的水平程度;3、農民工子女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心理輔導有待加強;4、沒有一系列對農民工子女制定的優惠政策。

針對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學學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等問題,應該構建一個政府、社會、家庭、學校“四位一體”的良好教育管理格局:

1、積極發展地方經濟,充分用足自治縣地方政策,努力實現融水“二次創業”、“三個同步”和“經濟轉型”。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加大引導力度、幫助和扶持農民發展生產,發展旅游業,采取有效措施打開旅游、產銷市場,吸引外資,促使已經轉移出去的農村勞動力逐步回流,使大批的“留守兒童”逐漸成為“非留守兒童”;此外,政府應加大投資,興建打工子女學校,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與城鎮兒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學校里,由于孩子們有著相似的經歷,也比較容易喚起他們的自信,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對集體的歸屬感。同時,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留守兒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讀學生,聘請專職教師理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進行管理。

2、各部門共同協作,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社會層面上,要建立農村、社區教育和監護體系,加強農村文化體育場所建設,真正為農村留守兒童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一是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婦聯、教育、關工委等家庭教育工作責任部門要把留守孩子家庭教育工作擺上議事日程,加強對父母和臨時監護人的家庭教育指導,逐步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家庭、學校、社會密切配合的留守子女教育管理體系。二是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 。志愿者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與留守兒童溝通、交流,給孩子們帶去了溫暖、信心、歡樂,幫助孩子們解決生活、學習、思想上的疑惑,消除他們的孤獨感,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3、學校要加強培養學生“五自”能力,即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自理習慣;培養學生的自強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培養學生的自護能力。學校不僅要完成校內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同時應有意識地把注意力向留守兒童校外生活延伸,填補他們在校外的生活空間。學校應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學生檔案,跟蹤調查,體現關愛,加強留守兒童生活技能的教育培養,并增設心理教育教師,積極組織教職工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

4、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是學校教育必要的補充和助手,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首要環節。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許多是在小的時候在家庭教育中逐漸養成的,因此,重視家庭中孩子的養成教育,是一項重點任務。不管是父母,還是“家長”都應多與留守兒童溝通、交流,給孩子們帶去了溫暖、信心、歡樂,幫助孩子們解決生活、學習、思想上的疑惑,消除他們的孤獨感,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三、融水縣教育事業存在的問題

㈠全縣實現低標準“普九”,尚須進一步采取措施鞏固和提高,以期順利通過自治區級達標驗收。

1、貧困面大,控制輟學率任務艱巨;

由于經濟發展滯后,自然條件惡劣,全縣205個村(居)民委中,區定貧困村117個,涉貧人口22.94萬人,造成我縣失學少年兒童較多、學生輟學嚴重的現狀。2004—2005學年度,小學入學率為98.9%,低于“普九”達標率0.1個百分點;初中毛入學率為96%,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為50%,低于達標率10個百分點。小學輟學率為0.59%,初中輟學率為3.42%,高于達標率0.42個百分點。據統計,我縣每年約有3500名家庭困難適齡少年兒童在校門外徘徊,給全縣“普九”工作帶來很大壓力。

2、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離上級要求尚遠,必需不斷加大投入;

2010年底全縣共有校舍面積542312m2,危房面積1102 m2,力爭2011年將危房進行維修或重建。

㈡全面推進新課改,教育理念和教師培訓難以適應新形勢需要;

新課程與舊課程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理念。新課程改革要取得最終成功,關鍵在課程理念與教學行動的轉化上。從理念到實踐之間有一段路要走。目前,我縣新課改尚處于實驗階段,教師培訓也僅限于通識培訓,要在全縣推行新課改,讓教師接受新的課程理念,并進一步提升為自身素質,顯然更要經過一個艱難的轉化歷程。

㈢普通高中規模和辦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擴大和提高;

目前我縣高中階段入學率僅52%,高中教學質量雖然逐年有所提高,但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還相當大。高中規模過小及辦學水平不高,直接影響到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必須在擴大現有高中招生規模的基礎上增加高中校點,或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高中,力爭“十一五”在校生接近全區平均值。

㈣教育手段現代化和信息化程度低。

全縣有26所中學、32所村完小和6所鄉(鎮)中心校受益于義務教育扶貧工程項目、“明天女教師” 項目及廣西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的實施,配備了教育衛星地面接收系統,222所農村小學配備了教學光盤播放設備; 7所縣城小學、7所城鎮中學采取與商家合作辦學的方式,裝備了微機教室,開設了信息技術教育課。但從總體看,全縣教育手段現代化和信息化程度僅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是教育裝備水平的現狀制約了教育手段現代化和信息化的進程。

㈤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1、學科結構不合理。教職工編制數為5704,按目前的生源及校點布局需要,教師可全部到位。但歷史形成的教師專業配備失調,使外語、計算機、藝術、體育類教師缺乏,而語文、數學等學科的教師又編多。因為編制的原因無法按需要補充緊缺的教師,只能將剩余的學科老師改任其他專業,特別是將部分小學老師調任初中教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

2、縣財政財力有限,教師進修提高無支持。由于我縣教師學歷偏低,亟需進修提高,然而,我縣近年來,財力十分有限,無法拿出經費支持老師參加脫產或函授進修,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隊伍學歷的提高。

3、近年不進新教師,小學教師隊伍將面臨斷層。我縣85年得到自治區的專項指標,有1200名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這一批人現在年齡均在40歲以上,知識、年齡都已老化,多數體弱多病,難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但因縣財政困難,2002年以后無法接收安排大中專應屆畢業生,特別是中師生,勢必造成幾年后,小學教師斷層的嚴重局面。

四、融水縣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㈠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強化政府行為。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切實落實教育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地位。一是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政府班子必須定期聽取教育工作匯報,及時為教育指明方向、排憂解難。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深入調查研究,準確掌握本區域的教育動態,為政府當好參謀。二是認真貫徹落實《融水苗族自治縣“普九”攻堅實施規劃》,加大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力度,保證教育專項資金按時按量落實到位,努力實現財政對教育的投入達到“三個增長”,確保發展目標對經費的需求。三是出臺有關政策,如在職業教育方面,務必整頓勞動市場,不斷擴大職校規模,充分發揮縣、鄉、村成人技校的作用,以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㈡加強宣傳工作,堅持依法治教。政府及學校要充分利用廣播、電影、電視、板報、墻報等手段,大力宣傳教育法律法規,如《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使這些法律法規家喻戶曉;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督政督學工作,確保依法辦學、依法治教。

㈢繼續采取特殊措施,穩步發展民族教育。辦好民族高中班,完善民族中學招生制度,各鄉(鎮)要繼續辦好寄宿制民族班;教育局、民族局、婦聯、團縣委等單位要繼續通力合作,認真總結女童教育經驗,探索融水特色的寄宿制教育和女童教育模式,不斷提高辦學效益。同時繼續積極爭取外援扶持特困學生,降低輟學率;恢復和深化城鄉學校“手拉手”聯誼活動,推動民族教育穩步發展。

㈣強化學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按素質教育的要求建立健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行新課改,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科研活動,采取多種形式辦學,同時加大“職教滲透”實驗力度,努力增強辦學吸引力;強化教師繼續教育及推廣普通話工作,努力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基本功,實行教師資格制,憑資格聘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