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化學習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10 17:46: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常態化學習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常態化學習方案

篇1

一、共同體內的探究有助于全體學生化學素養的形成

許多化學教師認為,班級人數偏多會阻礙科學探究的開展。比如,不可能所有學生都有做實驗的機會,不可能保證教師能夠全面監測所有學生的探究進程。究竟全班范圍內的科學探究是否有可能實現?這一問題制約著科學探究常態化的實現。如何基于班級這種教學組織形式來開展科學探究值得深入研討。學習共同體的研究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思路。已有研究論證了學習共同體的重要教育價值,如布朗和坎皮恩于1996年開發了基于FCL模型的學習共同體。該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在一段時間內自主并分組鉆研特定的主題,獲得關于該主題較為系統和全面的知識,再經過組間分享、任務實踐、反思總結,最終建立共同體的集體知識,以促進個體知識的全面增長。

在探究“物質溶解于水前后溫度的變化以及加熱對溶解過程的影響”這些問題時,學生通過共同體內的研討與推理,形成諸如“物質溶于水的過程可能吸熱,可能放熱”“加熱只影響吸熱溶解過程的溶解速率”、“加熱可以加快物質的溶解速率,但不影響物質溶解的質量”等具有沖突性的假設。緊接著學生分組進行論證實驗的設計,再由全班共同討論優化實驗方案。實驗的操作由教師獨立演示完成,利用手持溫度計和投影設備,向全班同學展示實驗結果。最終,學生對實驗現象給予合理解釋,反思自己的假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有了參與科學探究的機會,通過小組和班級的討論,不斷地對概念進行探索、解釋、質疑、論證和批判,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形成自己對學科概念的正確的解釋和合理的反駁。

二、科學探究的過程必須成為學生能動學習的過程

常態化的科學探究是學生能動參與的探究??茖W探究既可以是學生獨立地參與,也可以是教師通過具體的探究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來引導學生參與,但這兩種方式都不能忽視學生的能動性。這不僅是因為科學探究是學生對科學問題和規律進行探索和發現的過程(即“探究即學習”,還因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具有探究的性質。即、“學習即探究”。正如杜威強調的“思維含有某種發明的性質”,一切能考慮到從前沒有被認識的事物的思維,都是有創造性的”,學生為了解決科學問題,就要“進行設計、發明、創造和籌劃”]。因此,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表現出主體性,是探究式學習的實質。

學生作為主體能動地開展科學探究,就是能夠在科學學習過程中自主地建立研究問題,結合自身的經驗進行推理,形成假設。再通過科學的方法收集證據,進行論證,從而獲得結論。推理意味著學生能運用理性思維建立科學論題之間的各類關系,而論證則意味著學生能從證據中尋求對主張的理性支持,同時駁斥相異主張,并開展基于主張的對話和爭辯活動。在常態化的科學探究中,教師包辦、替代學生開展推理和論證活動很可能會喪失科學探究的教育功能。教師通過合理的引導,激發學生的能動活動,決不能根據教師自己教的活動的邏輯去干預科學探究的進行。

三、常態化的科學探究要關注學生發展水平和困難

關注學生開展科學探究的發展水平,首先要從時間維度探索。教師既要研究短期內(即教學單元、課時內)學生的化學探究能力的發展,從而為科學探究的進度安排、課時劃分、教學方法的選擇提供有效指導,同時也要研究相對較長時間內(即學期、學年、學段內)學生的化學探究能力的發展,給科學探究的內容的選擇和組織、科學探究發展表現水平的評價提供依據。其次要從與科學探究有關的人的素質結構維度探索。學生是科學探究的“活動主體”“活動主體的素質結構與主體活動的特性及其結構有密切的關系”氣教師必須關注學生在開展科學探究時所具備的傾向性素質(如興趣、興趣、理想、價值觀、信念等)、調控性素質(如智力、情感、意志、自我意識等)、效果性素質(如技能、技巧、選擇力、創造力、審美力、品德、品質等)和身體性素質的發展狀況,才能綜合利用“活動主體”的所有素質和潛能怡如其分地開展科學探究。

對于探究“電解”這一核心概念來說,學生在初中階段需要認識特定電解的現象(如電解水的裝置與產物等),而在高中階段則需要實現兩個水平的突破。初級水平是從微觀水平解釋電解現象的微觀機制,用化學符號描述電解的過程;高級水平是從能量的水平理解電解的實質,以能量轉化的觀點對電解裝置進行設計與調控。對于高二年級學生學習“電解”概念來說,其發展水平和難度均落在了“如何利用電解實現電能到化學能的高效轉化”這一問題上。然而許多老師抓住電解產物、微觀實質、放電順序、電解結果等學生自己已經能夠自行推理和理解的“電解現象的微觀機制”進行探究,卻沒有關注到學生不易從化學熱力學的角度理解電解原理,導致科學探究的意義被空虛化,名不副實。

四、化學實驗教學為科學探究提供重要的經驗支持

化學實驗使人們對物質及其變化的認識更為具體、深刻、精確,更逼近客觀真理。正因如此,化學實驗教學備受化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那么,化學實驗教學到底對化學常態化科學探究起到了怎樣的作用?這種作用又該如何發揮昵?

從本質上來講,化學實驗提供的是經驗,化學實驗課程是經驗的課程。從化學的角度講是人認識化學的經驗,從教育的角度講是學生“再認識”化學從而獲得發展的經驗。

學生開展科學探究離不開經驗支持,只有基于經驗,才可能構建知識、發展思維。化學實驗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經驗,教師必須重視化學實驗教學在科學探究中的作用,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實驗條件,通過動手與動腦的結合,獲得實驗經驗。但這并不等同于開展科學探究就必須要有化學實驗。因為能夠為學生提供經驗支持的方式還有很多,而且能夠提供經驗支持的化學實驗也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做實驗”。有時,運用“實驗事實”、“實驗史實”、“模擬實驗”來開展實驗教學活動,也能夠同樣達到提供經驗支持的效果。例如對于“原子結構”的探究,現有的教學條件學生無法直接像科學家那樣從微觀的角度開展實驗,然而通過講授、多媒體呈現等方式重現盧瑟福的粒子散射實驗,讓學生對實驗設計思路、過程和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也能夠達到以科學探究的方式去建構原子結構模型的效果。

五、常態化的科學探究要追求化學課堂的實效性

在高考“指揮棒”下,許多教師認為常態化的科學探究缺乏實效性,尤其是不能夠使學生具備扎實的知識和技能以應付考試。實際上,常態化的科學探究與教學的實效性并非矛盾的兩個方面,常態化科學探究對于提高具有豐富內涵的課堂實效性有重要意義。

衡量教學的實效性的標準多種多樣。有學者認為教學的實效性體現在“三效”上,即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也有學者在“三效”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補和增刪。但無論如何,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教學的實效性體現為在最優化的時間范圍內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實現學生的發展。理解學生的發展不應局限于應試能力的發展,而是人的素質的全面發展。所有素質的發展反過來又能夠為應試能力提高起到正向推動作用。化學教學中的常態化的科學探究在于促進學生化學素養的全面發展,這正是化學教學具有實效性的應有之義。

也有些教師認為,科學探究并非是“有效率”的教學方式。實際上從“效率”的界定上來看,短時間內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效率和相對較長時間內獲得包括知識與技能在內的全面化學素養的效率可能是等同的。所以,比較課堂效率,既要考慮時間的因素,也要考慮效果的因素。從教師的探究式教學設計來看,要提高常態化科學探究的教學效率,就是要在盡可能地實現學生多樣化、全面化化學素養發展的同時優化教學過程,保證教學的時間盡可能充分高效地利用在達成科學探究的目標上,避免因科學探究過程過于華而不實導致教學時間的人為拖沓與浪費(如無關或相似教學情境的堆砌、無關或贅余的討論與交流、課堂紀律管理、課前實驗準備等方面)。

以“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這一課題為例,許多化學教師認為由于其教學內容偏多,加之要引入新的儀器一容量瓶,所以不利于采用科學探究的方式開展教學。即便要探究,也至少需要花兩堂課的時間。實際上,如果教師能夠充分利用學生在初中學到的、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配制”方法來解決“精確配制100mL1mol-L-1NaCl溶液”這一問題,學生便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改進已有方法和實驗條件(儀器、操作),從而自己設計出容量瓶的雛形并自主建構新的實驗方法。在這之后,學生便能細致而又完整地描述整個實驗的操作流程,并付諸實踐。通過實際的一線教學發現,采取這種高效的探究式教學,僅僅40分鐘的時間學生就能夠將整個實驗理解透徹,并且將知識遷移到“實驗誤差分析”等實驗應用問題上來。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習得的科學思維和方法,還有助于他們今后進一步以科學探究的方式學習、酸堿中和滴定”等定量實驗。

六、常態化的科學探究課堂應收放自如、有張有弛

科學探究需要利用學生的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人在思維的過程中呈現出的一種擴散式的思維模式,表現為思維面的廣闊和思維角度的多樣化。學生具備一定的發散思維,就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新的認識和突破;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才能在科學探究中從多個側面產生對同一問題的多種看法和理解,使所獲認識更加豐富和全面。

與發散思維相對的是斂聚思維,亦是科學探究中十分重要的思維方式。斂聚思維與發散思維的方向相反,主要是使得各種思維集中于一個方向,通過理順、篩選、綜合、統一等方式讓思維的路徑更加條理化、簡明化、系統化、邏輯化和規律化,最終得出一個合乎邏輯和規范的結論,形成對問題的系統全面的考察。斂聚思維與發散思維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具有辯證統一性,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沒有發散思維的廣泛收集,多方搜索,斂聚思維就沒有了加工對象反過來,沒有斂聚思維的認真整理,精心加工,發散思維的結果再多,也不能形成有意義的創新結果,也就成了廢料。

在常態化的科學探究課堂中,教師既要善于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又要善于引導學生將發散的結果加以整理和歸納,形成科學的理解。這就要求課堂教學能夠收放自如、有張有弛。提出可以激發學生發散思維的問題,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充分的辨析和思考,形成多樣化的問題解決策略,是課堂教學“有張有弛”的表現;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協作研討和反思,審視各種問題解決策略,優化實施方案并最終解決問題,是課堂教學“有收有放”的表現。在探究“質量守恒定律”的過程中,教師提出“對于一個化學反應,你會從什么角度研究質量的變化”這一問題,比提出“對于一個化學反應,所有反應物質量的總和和所有生成物質量的總和有怎樣的關系”更具發散性,更有利于學生從多個認識角度去認識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當學生根據自己所確定的認識角度去建立了論證方案之后,教師又要引導學生將各種方案進行整理和統一化(如將研究單個反應物質量的轉化的方案與研究所有反應物質量的轉化的方案整合起來),將多個問題劃歸到同一個實驗方案中進行驗證,從而得出結論。這種收放自如、有張有弛的教學,不但有助于學生得出“質量守恒”這一結論,更有助于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對“質量守恒定律”形成更全面的認識。

篇2

(互聯網浪潮下智慧教育未來發展趨勢)

作者簡介

楊曉哲,華東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博士,專注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小學教育與技術結合,一對一數字化環境下的教學變革、互聯網教育等。與廣大一線教師一起分享探討教育與技術結合的各種可能性。師從任友群教授、黎加厚教授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創立微信公眾平臺教育技術【et123et】。

內容簡介

互聯網+教育,以及更廣泛的教育與技術結合,正在給教育帶來更多的可能性?!段寰S突破:互聯網+教育》通過五個維度展開介紹教育與技術的融合,分別包括時代原點、虛實結合、工具立體、教師智慧和學生創造。通過閱讀《五維突破:互聯網+教育》,一線教師能夠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找到自己的切入口,在常態化的教學中尋求突破;教育管理者和相關企業能夠更好地規劃未來,合理地創新機制;家長也能夠真切地了解到正在進行的教育與學習轉變。

《五維突破:互聯網+教育》為互聯網+教育的轉變而來,期待與讀者一起創造不一樣的教與學。

目錄

開篇開啟五維突破........................................ 1

01維度時代原點·新時代與教育期待............... 13

這是好和壞的時代........................................ 14

時代轉場的分割線........................................ 17

教育的目標變了嗎........................................ 21

時代原點策略單........................................ 26

02維度時代原點·新技術與教育聯想............... 33

可穿戴設備........................................ 34

沉浸式設備........................................ 39

三維打印技術........................................ 43

不一樣的網絡方案........................................ 49

萬物互聯........................................ 51

大數據分析........................................ 53

腦電波技術........................................ 55

記憶改寫........................................ 57

機器人........................................ 60

人工智能........................................ 62

03第二維度虛實結合........................................ 67

各類虛擬空間搭建........................................ 68

二維碼背后的連接........................................ 75

群里的角色與規則........................................ 79

游戲化思想的運用........................................ 82

虛實結合魔法單........................................ 91

04第三維度工具立體........................................ 99

手機,不教也會........................................ 100

碎片化學習的三種常用工具................................. 103

那些神乎其神的答題利器..................................... 107

用A PP玩轉結構........................................ 110

如果人手一終端........................................ 118

移動設備常態化的喜與憂..................................... 122

工具立體策略單........................................ 127

05第四維度教師智慧........................................ 145

技術在教育里真實........................................ 146

數字化教師的七個轉變........................................ 149

學科與技術深度融合........................................ 154

什么樣的學校文化適合信息化............................. 157

傳奇人物可汗........................................ 166

徘徊在MOOC之間........................................ 172

課程的選擇權與重構........................................ 180

教師智慧策略單........................................ 191

06第五維度學生創造........................................ 205

自帶設備常態化........................................ 206

泛化的學習共同體........................................ 210

拓展創造的邊界........................................ 215

學習者尋變........................................ 220

學生創造策略單........................................ 226

后記:

篇3

一、工作要點

1、建立健全管理機制。

2、應進一步加大教師自主業務素質提高的意識,使學習機制常態化。

3、學校的辦公條件簡陋,還應設法改善。

4、應進一步加強與家長、社會溝通廣度和深度,真正實現“老百姓滿意的學校”。

二、具體措施

1.繼續強化服務理念,塑造良師形象,達到了讓百姓滿意。

(1)、堅持每周的政治學習制度。組織教師深入學習重要的教育指針,和法律法規。樹立“服務意識”和“以人為本”的宗旨,關注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發展服務。不斷深入地開展“講師德、比奉獻、塑形象”的師德活動,整頓師德方面突出的問題,進一步樹立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師德形象。

(2)、 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提倡服務意識,要倡導在繁重的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地投身課程改革服務,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進行身體力行的的探索。

(3)、要建立完善的“學習制度”,要求老師要不斷學習、不斷給自己“充電”。強化文化業務學習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杜絕教師體罰學生現象。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2.努力提升教師素養,提高教學質量

( 1)、堅持每周的業務學習制度和校本研修制度

為為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本學期結合教師崗位練兵和班主任技能培訓針對每位教師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方案并付諸實施。

(2)、繼續積極開展課堂交流研討活動

加強對教師教學的指導與監控,本學期認真執行課堂教學常規管理,把教學作為學校工作的核心,有效的促進課堂教學常態化的開展。為教學成績的穩步提高打下基礎。

3、加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和深化

(1)、努力做好少先隊活動的開展,推動少先隊事業的發展,

本學期,將努力提高輔導員的工作、理論水平,加強對各中隊活動的監控與指導,努力提高班隊課的活動質量。

(2)、積極開展讀書活動競賽、國旗下講話、講故事比賽等活動。

(3)、認真組織學生進行敬老護老的慰問活動,進行具體的思想教育和行動指導

(4)、通過慶祝教師節、十一等活動,豐富學生的節日生活,提高良好價值觀、世界觀的導向,同時也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責任感。

4、重視安全工作,積極改善辦學條件。

(1)、本學期要認真落實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強化學校交通、用電、食品衛生等方面的宣傳教育和安全防范措施。力爭實現安全零事故。

(2)、進一步加強學校財產管理,確保學校財產不受損失。

5、進一步抓實體育健康工作,創建平安校園。

篇4

一、研修項目及內容

(一)高中、職專教師全員遠程研修

高中、職專教師遠程研修參訓對象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學科(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和教輔人員)教師。研修以“用技術改變教學”為主題,開展信息技術應用理念、方法、應用案例、工具等模塊的學習,推動高中、職專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研修共50學時,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集中研修6天,教師根據學校選擇的課程套餐,自主選擇具體的研修專題,36學時;第二階段分散研修兩個月,14學時。分散研修階段高中、職專教師要學以致用,將集中研修所選學信息技術應用于日常教學實踐,并通過平臺提交應用成果。

(二)初中教師全員遠程研修

初中教師遠程研修參訓對象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品德、歷史、地理、體育、音樂和美術12個學科教師。以基于新課標的課例研究為主題,聚焦新課標貫徹和混合式課例研究,主要包括學科教學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基于課標貫徹和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與研究、學科教學問題與對策、貫徹課標的混合式課例協同研究、課例研究常態化及其變式應用等。研修共50學時,第一階段集中研修6天,36學時;第二階段分散研修,14學時。分散研修階段,旨在學習借鑒應用集中研修期間的成果,結合日常教學,進行課例設計與研究,并通過平臺提交研修成果。

(三)小學教師全員遠程研修

小學教師遠程研修參訓對象包括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音樂、體育、美術、品德與生活(社會)8個學科教師。研修以“用技術改變教學”為主題,開展信息技術應用理念和方法、小學應用案例、小學教師常用工具等模塊的學習,推動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研修共50學時,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集中研修6天,教師根據課程套餐A自主選擇具體的研修專題,36學時;第二階段分散研修兩個月,14學時。分散研修階段小學教師將集中研修所選學信息技術應用于日常教學實踐,并通過平臺提交應用成果。

(四)幼兒園教師全員遠程研修

幼兒園教師研修內容以幼兒園教師專業知識提升為主題,圍繞幼兒園一日活動的科學組織與實施,開展幼兒園一日活動流程及組織要點、生活活動中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區域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集體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游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和家園溝通的藝術與技巧六個專題的學習,在普及幼兒園一日活動常規的同時,提高我市幼兒教師實施一日活動的科學性、規范性、實效性,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研修共50學時,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集中研修6天,36個學時;第二階段,分散研修,14個學時。分散研修階段,旨在學習借鑒應用集中研修成果,結合日常幼兒園一日活動,進行實踐研究,并通過研修平臺提交研修成果。

二、研修時間

研修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集中研修6天,第二階段分散研修兩個月。

1、集中研修時間:

幼兒園教師:7月7日-7月12日;

高中、職專教師:7月15日-7月20日;

初中教師:7月22日-7月27日;

小學教師:7月30日-8月4日。

2、分散研修時間:暑假結束開學后。

三、研修形式

以學校為單位,集中組織在校研修。研修按照“省課程專家團隊—市縣學科指導組—研修小組—參訓學員”的教學組織模式,依托“省教師教育網”研修平臺進行。

在省教師教育網上憑已有用戶名和密碼登錄。首次參加遠程研修的教師以默認賬號(身份證號碼)和密碼(姓名的全拼<小寫>)登錄,并及時修改密碼。

四、研修考核評價

1、指導教師、研修組長和研修教師達到合格標準,在其信息管理系統個人賬戶計入相應學分。

2、市項目辦將對暑期研修的所有單位進行量化考核,依據平臺數據,并結合各單位研修過程中的實際表現,對于組織到位,研修有序,研修人員積極參與,認真學習的單位,將給予考核加分,評選省遠程研修工作先進單位。凡出現不合格指導教師或學員的單位,將不得被評選為遠程研修工作先進單位。

3、所有研修人員按照省遠程研修的評優標準,依據平臺數據,評選省遠程研修先進個人;對于研修態度差,不聽從領導和安排,被省市通報批評的研修人員,取消本年度評先選優的資格。

五、研修組織管理

1.本次遠程研修實行市、鎮(街道)、校(園)三級管理。市教體局成立研修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由教師進修學校牽頭的“市中小學教師遠程研修項目辦公室”(簡稱“市項目辦”),辦公室設在教師進修學校,下設各相關職能組,具體負責我市遠程研修的組織、管理、宣傳等工作,對各研修點的研修過程進行巡視督導。集中研修期間,負責指導教師團隊集中辦公的組織、管理、服務工作。

2、各鎮(街道)教育辦和市屬學校要成立遠程研修項目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責任到人,制定切實可行的研修工作計劃,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和應急預案,加強對研修工作的管理。于7月6日前,將《2015年遠程研修實施方案》和《暑期遠程研修應急預案》,書面的形式(加蓋公章和校長簽字)報市項目辦。

3.參訓學校校長(園長)是此次研修工作第一責任人,集中研修期間,全程在崗。要保障教師上網學習條件,網絡應達到規定標準。要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加強管理,嚴格按照課程進度播放視頻,督促、引導教師按時收看視頻、完成作業和積極參與網上研討,保證每一位學科教師保質保量完成研修任務。

六、其他要求

1、市項目辦、各研修學校做好研修的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反映教育和教師的良好形象。要安排專人負責研修的宣傳報道,及時總結研修情況,及時發現研修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暑期研修期間,以研修點為單位,至少報送3篇稿件。

2.各單位研修項目負責人要保持電話暢通,每天登錄研修指導QQ群,查看最新研修信息,加強過程監管和指導。請各單位負責人、管理員、指導教師加入學段QQ群(加入時注明:單位+姓名)。

3、高中(職專)學科指導教師組由市教育局負責組建。集中地點和時間另行通知。初中、小學、幼兒教師遠程研修指導教師組由我市負責組建。集中地點在教師進修學校,集中時間分別為:

篇5

用智慧重構課堂

當“智慧”和“云”成為時展的重要標簽,智慧教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然而,很多“新一代”技g裝備卻漸漸偏離了課堂教學的本質,一些看似“高大上、功能全”的產品,卻因配置繁瑣、故障頻繁、管理困難、脫離教育主體的功能設計,實際卻并不好用。

針對以上問題,銳捷網絡帶著十余年來對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對用戶訴求的精準挖掘,推出智慧云課堂,重新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數字化學習環境。銳捷智慧云課堂方案包括由智慧學習終端RG-SmartRain100、智慧手寫組件RG-RainPen、智慧一體化桌椅RG-RainDesk組成的硬件環境,以及教學互動軟件RG-ClassManager Air(覆蓋教室教師端、學生端和辦公室Web端)組成。

一體化智能架構

讓課桌與終端合二為一

在硬件架構上,智慧學習終端RG-SmartRain100、智慧手寫組件RG-RainPen完全嵌入一體化桌椅中,實現了硬件的完美融合。整套設備采用了一鍵升降設計,教師可以統一控制,5 秒即可開啟教學環境。與此同時,學生不僅可以通過智慧終端觀看教師展示,還可通過智慧手寫組件在普通紙張上實現真實書寫,并在0.2毫秒內傳輸到智慧學習終端中,真正做到不改變學生書寫習慣。值得一提的是,銳捷智慧云課堂方案采用PoE供電,低于人體安全電壓,利用桌腿底部過線,徹底解決終端網絡連接不穩和反復充電的問題,實現極簡管理。此外,銳捷智慧云課堂采用了全球領先的“凈藍”護眼專利技術,有效過濾藍光,保護學生視力。

創新教學體驗

教學互動軟件一看就會用

為了實現“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智慧教育建設目標,除了高科技的硬件產品,銳捷智慧云課堂還配備了“一看就會用”的教學互動軟件RG-ClassManager Air,集備課、分組教學、隨堂測試、翻轉課堂、學情分析、學生激勵于一體,實現“教”與“學”的雙重革命。

篇6

關鍵詞: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揚州市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11A-0019-04

隨著校本研究的日益深化,基于學校自身傳統和文化的“生長力”和“內驅力”更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特別是“校本教研”對推進學校內涵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校本教研是以學校為本位、以學校及師生發展為宗旨、以教師為研究主體的教研方式,是學校和教師個人自我設計和自我發展的培訓方式。校本教研的研究方式具有實踐性,其研究過程與教學過程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把研究成果作為智慧資源,再應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整個研究過程緊緊貼近教學過程。

一、校本教研的基本意涵

校本教研是以學校為研究陣地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育人工作和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強調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換言之,校本教研就是為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實踐出發、依托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進行的教育教學研究。

校本教研是扎根學校本土、草根味很濃的直面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實踐性研究。它實現了“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化;實施群體化,運行常態化”的學校教研方式的轉型發展,與創建學習型學校、爭做學習型教師,創建研究型學校、爭做研究型教師,創建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型學校、爭做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型教師這“三創三爭”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在開展校本教研過程中,強化學習,增強個體和群體學習力是前提;深入研究,形成個體研究和群體共研的常態化運行機制是關鍵;聚焦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開展指向明確的務實型教研是根本;關注學生,把研究的重點落在如何促進和改善學生學習是重中之重。

校本教研的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集體研備課、集體研制教學案與導學稿、聽課評課、研課磨課、公開教學展示與觀摩、研題制卷、學情調查和分析、學生研究和指導、質量分析、專題研討、教師校本研修、教學模式研究、教學案例研究、校本課程開發等。這些內容看似平常,但如何做出深度、做到精致、做成常態,如何能產生對促進學校發展的整體拉動力,如何能通過開展校本教研體現學校辦學品位、形成學校辦學特色、彰顯學校辦學魅力,就完全取決于學校組織領導者的功夫了。

校本教研的方式是多元的。既可以是專家引領下的互動式教研,也可以是民主開放的教師沙龍式教研;既可以是頭腦風暴式的,也可以是同伴互助、經驗共享式的;既有事前、事中的探究式研究,也有事后的反思式研究;既有教師個人研究、教師間分工協作,更需要群體共研、團隊攻關等等。需要引起大家高度重視的是,網絡教研已越來越成為校本教研的重要載體和方式,借助網絡技術平臺,校本教研可以變得更加靈活、快捷、高效。不管校本教研以什么樣的方式出現,行動研究應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研究方法,“基于問題―開展研究(琢磨)―找準策略―付諸行動―不斷深化―重在堅持”應是校本教研的基本路徑,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琢磨”、“行動”、“深化”和“堅持”這四個方面。在開展校本教研過程中,還要防止出現“泛課題化”和“泛論文化”傾向。

二、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的現實意義

開展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不是將學校的校本教研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基于學校教育教學發展的實際需要,每一所學校進行科學、合理的教育定位,準確有效地推進學校的校本教研。同時,通過星級評選,有效增進學校對校本教研的認識和資源開發,確保自己的校本教研有質感、有內涵、有氛圍、有效益,促進師生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1.開展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是促進教育質量和科研水平提升的務實之舉

在學校層面,圍繞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開展教研科研的廣度和深度到底如何?教研科研的核心價值取向有沒有在教師中真正得到確立?學校教科研的濃厚氛圍是否真正形成?教研科研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和師生發展的貢獻度到底有多大?這些問題需要引起每一位校長的深思。我們想問題,做事情,切不可停留在一般號召上,應力求在抓落實上下工夫,切實以是否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作為衡量工作成敗的標尺。組織開展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就是要以創建為抓手,讓校本教研工作在學校校長層面、職能部門層面、教研室(組)層面、備課組層面、教師層面甚至是學生層面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2.開展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是促進學校主動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強力推進器

“激發內驅力,深化教科研”是揚州教育在新的起點上繼續保持強勁發展態勢的兩大主力引擎。激發內驅力,包括激發學校、教師、學生三個主體的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在學校主動發展、教師激情從教、學生主動學習(高中學生做到激情學習)上求突破。學校主動發展是相對學校被動發展而言的。學校主動發展更強調學校作為發展主體的主體地位的確立和主體作用的發揮,其核心是變“要我做”為“我要做”,變“要我發展”為“我要發展”。實現學校主動發展,就是要進一步確立學校主動發展意識,轉變學校辦學行為,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提高學校辦學能力,提升學校辦學品位。揚州教育經過連續數年的快速發展,已進入了一個面臨新的轉折的關鍵時期。實施學校主動發展戰略,促進學校主動發展是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揚州教育新的跨越的必然選擇。學校主動發展涉及學校新的辦學目標的確立、辦學條件的改善、教師隊伍的建設、教育質量的提升、學校文化的構建、辦學特色的打造等諸多方面,但其核心是以質量和特色為中心的內涵提升,關鍵在于教師隊伍的素質和能力提升,而校本教研正是實現以上核心目標的最有效的途徑。開展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是學校主動自覺的行為,是學校尋求主動發展的重要表現,更是學校主動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強大推進器。

3.開展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是區域推進學校教研的一項創新實踐

目前,全國只有浙江舟山地區開展了星級教研室(組)評比,而在區域范圍內整體推進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在全國尚屬首例。這項工作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完全靠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實踐永無止境,創新也永無止境。創建開始,我們主要在評估方案和評估標準的制定上進行探索,創建過程中,我們將在推進策略和推進措施方面進行更多的嘗試。為推進創建工作的扎實開展,我們將在近期建成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專題網絡,為每個學校開辟創建的專門窗口,將各創建學校開展校本教研的過程性資料及階段性成果及時上傳。下一步,還將建立校本教研過程性評價網絡平臺,探索對學校開展校本教研的情況進行網上過程性評估。在創建的不同時期,將適時組織開展現場會、經驗交流會和開展創建中期評估活動等。為了進一步推動校本教研創建工作,還將定期和不定期編發《揚州教育信息》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專輯,及時動態宣傳各地各校開展校本教研的成效和工作進展情況,教育信息發至市、縣兩級黨委,政府分管領導,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創建學校。此外,還將在《揚州時報》的揚州教育專版、揚州教育網和《揚州教育》期刊開辟專欄,動態報道各地各校開展校本教研的情況。精致管理百校行攝制組自2014年起,將每月推出一所辦學有特色的學校在揚州教育網播出,其中,將專門推出幾所校本教研有特色、有成效的學校。在此基礎上,還將在對各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市直學校的綜合考評中加大對校本教研工作的考核權重。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立體式推進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

三、推進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的基本思路

1.從目標到愿景,形成全員共識

開展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不能只停留在領導層面和中層職能部門層面。校本教研的主體是教師,必須將星級學校創建轉化成學校全體教師的共同愿景,使他們形成共識,自覺地把創建要求內化為自己的工作追求。只有教師對創建工作形成了廣泛的價值認同,創建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實效。

2.從任務到流程,制定創建方案

創建方案是創建工作的路線圖。創建學校需要形成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的創建方案,明確創建工作的目標要求、時間步驟、具體任務和責任分工,需要把具體任務層層分解到處室、教研室(組)、備課組以及教師個人,并按照“可定義、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五可”要求,實施項目化管理,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在此基礎上,還要明確學校校本教研工作的重點或主抓手。我們所主張的校本教研是“基礎+特色”的教研,即:在校本教研的寬度和廣度上,對照相應星級的基本規范應當力求做到,在長度和深度上則不強調每一個方面都齊頭并進,應當有所側重,力求在一兩個方面求深化、求突破,特別是能選擇對學校校本教研工作有整體拉動力的研究項目,進行深度挖掘和整體推進,最終形成自己的校本教研特色。如有的學校在導學稿研制上形成特色,有的學校在研課磨課上形成特色,有的學校在課堂教學改革模式建構上形成特色,有的學校在集體備課上形成特色,有的學校在研題命題上形成特色,有的學校在網絡教研上形成特色等等??傊趧摻ㄖ幸芰η笞龅交A項目規范做,重點項目深化做,特色項目全力做。在確立學校校本教研的重點時,應著重選擇與課堂教學關聯度大的教研項目,因為學校教育教學研究更多的是為改進課堂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的,不能讓校本教研偏離它的中心任務。我們也希望在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過程中產生更多以校本教研為學校發展核心拉動力的特色學校。

3.從流程到行為,強化內在驅動

開展校本教研過程中,能不能讓教師真正動起來,關鍵在于教師參加校本教研的內在動力是否真正得到激發。作為學校管理者,需要著力思考,我們所要開展的教研是不是能讓教師從中感到受益很大,確實對改進教育、改進教學有較大的幫助,教師從教研中確實能體會到一種難以形容的研究的樂趣,創造的樂趣,交流的樂趣,思想碰撞的樂趣,成就學生、成就他人也成就自我的樂趣。這一點是首要的,也是核心的。教師工作的樂趣主要應從工作中來,教學的樂趣主要應從教學中來,教研的樂趣主要應從教研中來;如果教師從教研中體會不到收獲,體會不到樂趣,這樣的教研是注定不能長久的。這就告訴我們,必須強化對教研項目的研究、教研內容的研究、教研方式和教研組織形式的研究、教研活動人員構成的研究,與此同時,聘請專家加強教師教研培訓,組織教師外出學習以及開展校內教研活動交流與觀摩等。只有當教師從內心真正認識到了,真正參與其中了,真正投入進去了,真正融入與他人的互動與分享了,真正在教學中加以應用并有了真實的收獲與感悟了,教師主動參與校本教研的熱情就會真正高漲起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志趣是最大的吸引,這是把教師引進教研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4.從行為到習慣,重在形成常態

校本教研不能僅靠學校管理者和教師一時的熱情,開展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也決不能成為應景之舉。校本教研決不能像開公開課一樣,上級有人來了或是有同行來交流了,拿出來展示一下,平常又束之高閣。校本教研必須是常態化的,是純粹為自己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而研。這就要求我們要把激發教師教研興趣、強化制度保障和營造濃厚氛圍這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促使廣大教師實現從“有行動”到“成習慣”的轉變。要把校本教研制度作為學校的一項基本制度、作為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常抓不懈。同時,將教師執行校本教研制度、參加校本教研情況以及取得的成效與教師績效考核、職稱評審、骨干教師評審與考核、評優評先等直接掛鉤。執行制度,貴在堅持,只有擁有堅持的力量,才能到達心中的彼岸。在此基礎上,著力營造學校校本教研的濃厚氛圍,為年級部(組)、教研室(組)、備課組以及教師個人搭建更多的校本教研活動及其成果展示交流的平臺,積極組織開展校際同課異構、同題異構、同練異構等交流研討活動,在校報、???、校園櫥窗、展廊、校園電視臺、校園網等多個陣地強化對校本教研活動典型集體、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展示,組織開展校本教研先進教研室(組)、先進備課組、先進個人的評選與表彰獎勵等。另一方面,強化督查,適時批評、曝光、懲戒校本教研工作不力的教研室(組)、備課組及不認真執行校本教研制度的教師。我們要把校本教研的氛圍營造得濃濃的,既讓廣大教師感到每天工作離不開校本教研,讓校本教研成為教師的一種工作習慣,也讓少數不參加校本教研活動的教師在學校中、在同伴中受到孤立和排斥,從而使校本教研真正成為一種常態,始終處于一種持續的、充滿活力的狀態。

5.從常態到常新,成在不斷創新

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一方面,創建學校要用創新的理念、創新的思維、創新的實踐,為校本教研星級學校創建持續注入活力,不斷形成新成果、新特色、新亮點。另一方面,我們也將引入新機制,如晉星機制、復評機制、成果交流展示機制等來促進校本教研工作向縱深推進。

篇7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A

所謂“常態”:從詞義上可以理解為平常的,正常的較為固定的狀態。常態體育課教學:就是在現有通常的、平常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下,日常較為固定的、常規性的、自然狀態下平平常常的體育課教學。它是相對于那些評比課、展示課、公開課、觀摩課等平常的、通常狀態下的“非常態”體育課而言的。因此它除具有基本的程序化、規范化的特征外,還具有及時性、自主性、原生性、普通性、樸實型的特征。

1 恪守課堂常規,樹立“健康第一”,終生體育的思想意識

良好的體育教學常規,既是我國體育文化的積淀,也是體育課堂取得良好教學實效的保證?!皼]有規矩,不成方圓”,多年來恪守課堂教學常規是我們一貫的做法,各環節都有系列特定的要求,如:(1)課前集合站隊快、靜、齊;出勤人數堂堂清,杜絕遲到曠課,有事提前請假;師生相互鞠躬致意大聲問好;教學內容、目標、要求清晰明了;服裝符合安全要求;見習生隨堂活動。(2)課上聽講認真,舉手發問,練習積極大膽,勇于克服困難,看清示范,樂于教師的點撥指導,創意、展示踴躍,安全意識強烈,保護、幫助到位,場地、器材衛生合格,偶發事件處理及時。(3)課后科學放松,評價正確到位,值日積極,器材取放合理,師生鼓掌道別后下課。條目清晰,嚴格操作,常抓不懈,安全事故減少了,課堂效率提高了,學生素質體能上去了,體育活動促進了智力進步和發展。

2 堅持以技術技能教學為核心,學生興趣愛好得以滿足

體育改革和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完善,體育中考、《國標》測試、陽光體育運動的普及開展,使得體育項目的設置更加趨于全面合理,由原來單一的身體素質測試向混合的、多樣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和技術技巧的全面考核發展。而這些全面知識和能力的取得,只靠精心設計花里胡哨的幾節公開課、示范課、觀摩課是絕對達不到的。

倡導上好常態課,并不是完全排斥符合新課標要求的完美的公開課、展示課、觀摩課。堅持推行每月上一節公開課,每學期上一節示范課,一學年完成一節觀摩課的研討任務。教師認真選取適合本地區特點的運動項目為教學內容,分階段層次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和教師都明了教學意圖,然后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意圖確立合理的教學步驟,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和練習方法,從一節課做起,按照一節課技術目標明確――一學期教學目標明確――一學年技術教學目標到位。學生在校打好身體素質的基礎,搞好技術技能的儲備,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服務于自己,造福于家庭和社會,實現學習體育,終身受益的體育教育新理念。

3 強化“安全第一”思想意識,學生喜歡體育,更喜歡體育課

在體育場地、器材不很充足,師資力量不很強大,學生家長對發展學生體質,力爭體育與文化學習同步協調發展的體育理念,還不是很理解的情況下,平時體育課的安全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如:課前要檢查體育設施場地、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對長期病假或先天性疾病學生的調查要準確,對臨時傷病及偶發事件的處理是要到位。課的教學和練習順序要科學合理,運動負荷的安排要符合體育運動的規律,保護、幫助恰當等等,都務必有“先見知名”,不可馬虎。

只有牢牢抓住常態課教學這一主陣地,切實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真實地發揮每節課的教育價值和教育功能,才能切實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健康水平,學生學有所得,有運動的快樂,有成功的體驗,學生才會不但喜歡體育更喜歡體育課。

4 加強“備課”和教研,運動負荷適宜,師生素質雙提高

常態體育課要求主要教材的練習時間要充足,課的運動負荷要適宜,重視常態體育課的運動負荷是體育教學固有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當前基礎教育的背景下,學校追求行政指導追求升學率,教師迫于學校的生存,施加于學生的除了作業還是作業,家長只有一個孩子,望子成龍的心情只有看學習成績,如此教學環境下,要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談何容易,所以,常態體育課仍然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主要陣地。運動負荷是體育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之一,教師通過簡單詢問,觀察面部表情、行為舉止來掌握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學生從個人監測和身體體驗,如:心率脈搏的跳動,頭部的感覺,上下肢的協調情況來判斷運動是否適(下轉第243頁)(上接第233頁)宜,保證運動負荷服務于運動技術技能,以嫻熟的技能強化鞏固動作的定勢,全面實現課的目標任務和要求。

5 堅持教學評價,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育教學成果顯著

《課標》中提到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對知識既要有 “輸入”過程,也要有“輸出”的過程,對知識、技術、方法的講解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把“學會”與“會學”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從“不會”到“學會”,再從“學會”到“會學”的行為的轉化,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充分挖掘學生自身學習的潛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地學習和技術過程的練習,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課上評價學生改“很好”,為“你做的真棒”,對展示創意的肯定用“你的想法很獨特”等各種鼓勵性語言,煥發學生的激情和斗志,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不再是幫助教師完成學習任務配角,學生活動是對教學設計的一種回應。新型民主師生關系的確立,既體現了教育本質,也保證了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幾年來,我校體育教學成績評估由課改前的全市20多名的排位,逐年提升,現在處于全市體育教學評估的第一梯隊,保持在前3名的行列。近三年來,陽光體育運動的測試和上報工作年年進步,幅度不斷增大,由2年前的不足70%,去年提高到了近90%的合格率,40%優秀率的指標。

總之,要想切實發揮“常態課”的實效,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一方面要正確對待和處理好常態課與非常態課的關系,常態課與非常態課是相對而言的,它們具有各自的作用和價值,常態課完成的是日常的教學任務和目標,非常態課的價值就在于為常態課服務,支持常態課的發展與需求,保證常態課能上的更好,只有兩者相互促進,才有可能實現常態課優質化,優質課常態化的遠大目標。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場地器材,適時拓展開發課程資源,體育運動重在實踐,場地、器材是實踐的保證,利用好現有場地器材是根本,有計劃地拓展開發體育資源是教科研的重要課題之一。如廢舊籃、排球在投擲練習中的運用,籃球、排球場地線在分組和速度練習中的界定作用,降低要求和難度的活動比賽,自備器材在大課間及教學中的使用,要不斷加以研究和開發。

參考文獻

[1]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體育與健康教師教學用書(7-9年級全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學校體育工作條例.1990.

[4]國家教委體育中考實施方案.2008.

[5]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陽光體育運動方案.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篇8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終結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 多元化學習評價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5B-0040-02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 [2008]8號提出,要重視研究學生智能結構、水平差異與個性需求,適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角色的轉變。加快建立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質量評價觀,改進考試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與評價的標準和制度。我們以此作為指導思想,探討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分析化學課程多元化學習評價方案的構建。

一、分析化學課程學習評價存在的問題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分析化學課程學習評價,開始側重于課程一個階段結束的終結性評價,以理論筆試為主,忽視對學生技能和能力的考核。后來又進行了改進,學生成績由平時成績(40%)和考試成績(60%)組成,這個方案開始重視過程性評價,但由于沒有確定的標準和細化評價設計,教師實際操作起來比較隨意,往往把它作為送分給學生拉及格的途徑,失去了公平、公正的原則,無益于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改革和完善分析化學學習評價方案是必要的,方案應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對教與學的過程進行“改進和引領”,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勞動者。

二、以多元智能理論為依據,構建分析化學課程多元化學習評價方案

(一)多元化評價的概念

多元化評價是指采用多種途徑,在非結構化的情景中評價學生學習結果的一系列方法,其實質是全面真實地評價學生的潛能,學業成就,以提供改進教學的信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多元化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1)評價主體多元化,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他人評價;(2 )評價形式多元化,即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質性評價、量化評價相結合;(3)評價內容多元化,即知識評價與能力評價相結合;(4)評價標準多元化,即標準化評價和個性化評價相結合。

(二)多元化評價的理論基礎――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單一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不是單個能力,而是多種能力的綜合體現,個體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教師應該樹立多元的評價觀,以多元化評價模式評價學生,使得每個學生都能通過適合其自身特點的學習方式來發展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該理論指出,智能是動態的、個性化的,評價的標準應該是變化的,多樣的。它主張評價情境化和真實化,注重評價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強調評價的重點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多元化學習評價方案的設計程序

多元智能理論為學習評價提供了新的理念,基于這一理論,筆者根據課程目標、教學模式,確定評價內容和評價對象,設計評價指標體系,然后制訂評價標準,設計出評價量規。評價方案的大體框架初步確定后,請資深教師對方案進行論證。選擇一個班級對經過論證并修改后的方案進行試驗,實踐后再次論證修改,最后形成正式的課程學習評價方案“442”方案(見表),設定:學生成績=平時成績40%+考試成績40%+綜合20%。設計過程從以下四個方面體現多元化評價。

拓展評價內容,實現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多元化體現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減少單純知識評價。項目的評價置于真實的工作場景或模擬場景,重點評價學生的運用知識、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創新能力、社會能力等。

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是構建多元化學習評價方案的關鍵。多元化評價強調過程性評價(估)與終結性評價(估)相結合。傳統的終結性評價以理論筆試為主,對促進知識學習有一定作用,但評價模式單一,導致教與學重分數和結果,輕能力和過程。所謂過程性評價也稱形成性評估,“是教學過程中進行的過程性和發展性評估,根據教學目標,采用多種評估手段和形式,跟蹤教學過程,反饋教學信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部曾要求教學評價要采取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模式。過程性評價跟蹤學習過程,經常對學習進行評價,并及時反饋跟蹤信息作為教師調整教學目標和方法的依據,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所以,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更科學、更全面、更合理。過程性評價主要方式有筆試、口試、技能操作,通過作業、單元測試、課堂觀察學生表現、學生學習檔案袋建立、學生自評或他評、問卷調查、學習日記等,也可采用描述性評估、等級評定或評分等方式記錄。這些評價形式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方法、態度、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過程和創造性發展。讓教師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和策略,從而滿足學生學習要求。

傳統考試方式面臨許多爭議,但也不應廢棄,根據技校學生的智能差異和個體差異,對傳統考試進行如下改革。

一是“一試兩卷”。由于分析化學理論比較難,面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考試可分別命制A和B兩種難易程度不同的試卷。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選擇其中的一種作為自己本學期的期末測試題。

二是“一試兩卷和一卷多試”。為了突出技能訓練,分散難點,技能考試的試卷可分為A和B兩級難易程度不同的試卷,但每位學生期終都要求全部通過兩個級別的考試。在新學期開始,就把本學期技能考試的試卷及有關的評分標準公布給學生,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練習情況隨時提出考試申請,若學生對評定的成績不滿意,可再次提出考試申請,直至滿意為止。

改變單純以教師為評價主體的形式,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多元化評價特別強調評價對象作為評價主體,注重自我反思、自我調控、自我改進。筆者采取的是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企業人員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學生由評價的被動者變為主動參與者,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從評價的權威變成評價的組織者,擔當策劃、管理、協調、講解示范和咨詢輔導作用,不再是唯一的評價主體。

標準化評價與個性化結合,實現評價標準多元化。多元化評價更強調人的發展,“創新是人的生命本質”。評價標準要因不同的類型而不同,專業知識和技能評價標準應該參照國家職業標準和行業標準。在對一些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精神等制定標準時,要重視個性化,強調對個人因素的關注,盡可能給學生的獨特性和創造性得到發揮,另外,還應該盡可能讓學生參與對學習評價標準的討論和制訂。

三、方案實施效果及意義

“442方案”體現了多元化評價的基本要求,考評項目和標準細化具體,具有一定的客觀性、有效性、可行性。開學伊始,筆者將方案公布,并將一些考核項目的內容、評分細則分發給學生,使學生對方案和標準有正確的理解。實施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設計平時成績,能夠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

考核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回答問題的表現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己顺銮谀芗s束學生自由散漫行為,遵守課堂紀律。考核課外閱讀能促進學生拓展視野。隨機測驗是檢驗一個階段的學習情況,能夠促進學生梳理、歸納總結學習過的內容。學習檔案袋記錄了學生對學習的反思,能促進學習目標、方法的調整,學生之間通過分享檔案袋,有利于學生互學互助,提高學習興趣,檔案袋里裝的學習成果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平時成績的設計充分體現了過程性評價,它使學生不要只關注考試分數,讓大多數文化基礎差的學生不用過于擔心考不及格,消除學習化學的恐懼心理,促進學生增強信心、提高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

(二)設計考試形式和標準的多樣化,提高學習積極性

設計專項技能考試,能夠顯現分析化學課程突出技能要求的特點,讓學生重視技能練習,最終獲得知識和技能。降低期末理論考試權重,改革考試方式,評定標準化與個性化結合, 能順應學生智能結構、水平差異與個性需求。不會因為文化基礎差造成理論考試分數低,引起學生的焦慮和抵觸的情緒,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開放式的綜合測定項目的考核設計,注重理論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可全面考核學生完成工作任務能力、創新能力。小組合作形式有利于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三)改革評價主體,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學生、企業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學生通過自評學會反思,并進行自我激勵。學生互評能學會尊重他人,理解和欣賞他人,學會信任他人,公正地對己和對人,取長補短,提升自我。教師通過學生的自評,能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及學生對待學習成果的態度,引導和幫助學生確定新的學習目標、策略。學生參與評價能促進他們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發展。企業專業人員參與使教學和社會需求進行良好銜接,考評對學生更具有說服力和指導性。

四、不足之處

一是平時成績主要考核學生學習過程、方法的形成、情感態度等,是過程性評估的主要形式,教師不但要考慮學生的情感態度、語言表達、合作意愿、個體差異,還要考慮評估方式的生動性、有效性,因此,評價者難于準確、全面地把握學生的表現,這是多元評價的難點,也是重點所在,與單純測試、考試比,對教師的要求更高。

二是考核是貫穿于每個教學環節,一個學期下來,考核的項目較多,內容細化,操作起來比較費時,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

三是無論教師還是學生評價都帶有一定的主觀性,難于做到完全公正、客觀。特別是學生作為評價者容易引發被評價者質疑,影響學生的評價積極性。

四是企業人員參與考評不能形成常態化。

以上不足有待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加德納.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篇9

一、加強領導

成立縣食品藥品安全大檢查領導小組,局長任組長、副局長和餐保所所長任副組長、藥品監管股、稽查股、餐保所相關人員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注安科,同志任辦公室主任。

二、加大宣傳力度

7月15日召開動員大會,參會人員為全局所有干部職工和所有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認真學習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緊急通知》(吉府辦明〔2013〕46號)、《關于印發全市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吉府辦字〔2013〕177號)以及省局《關于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的緊急通知》(贛食藥監字〔2013〕64號)、《關于印發全省食品藥品安全大檢查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贛食藥監辦〔2013〕32號)、關于《印發全市食品藥品安全大檢查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吉食藥監辦[2013]40號),部署全縣食品藥品安全大檢查工作。

三、檢查內容和時間安排

1、時間安排:

2013年7月15日-8月15日為自查階段,所有食品藥品(器械,下同)生產經營單位組織開展食品藥品安全自查,深入徹底排查治理食品藥品安全隱患,排查情況、整改方案和整改結果于8月12日前上報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備案。

2013年8月16日-9月15日為檢查階段,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本轄區的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全面的現場安全檢查,對本部門的安全情況進行隱患排查,對檢查、排查出的安全隱患必須做到逐條整改、逐項落實、不留后患。

2013年9月16日-30日,市局組織對部分縣(市、區)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大檢查情況進行抽查,對發現的問題進行通報。

2、檢查內容:

食品安全領域:一是開展重點領域、重點品種的監督檢查。特別要加強餐飲環節、學校食堂、民工食堂、機關食堂、企業食堂以及農村聚餐的食品安全監控工作,加大對熟肉制品、鹵制品、水產品以及采食野生蘑菇的監管力度。二是抓好打擊“保健食品”四非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非法生產、非法經營、非法宣傳等不法行為,重點檢查易發生違法添加行為的減肥、輔助降血糖、緩解體力疲勞、改善睡眠等產品企業,查堵可能發生問題的安全漏洞,此項工作由縣餐保所負責。

醫療器械安全領域:重點檢查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械特別是輸注器具、麻醉穿刺包等直接與人體血液循環相接觸的醫療器械,突出檢查原材料采購、原材料檢驗或驗證、生產過程(關鍵控制點)檢驗、出廠檢驗、不合格品控制等關鍵環節,生產、檢驗、環氧乙烷消毒、設備是否完好。加大對骨科植入物、心臟起搏器、血管內導管、支架、介入器材、人工晶體、人工心臟瓣膜等高風險產品相關經營和使用單位的監督檢查。

藥品安全領域:要從質量控制、物料管理、生產管理等環節,認真查找可能存在的藥品安全隱患,監督企業嚴格執行藥品GMP的有關規定,監督企業嚴格按照注冊的標準組織生產和檢驗。要進一步加大經營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易制毒化學制劑、興奮劑、生物制劑、血液制品、疫苗、基本藥物等重點品種的企業的監督檢查,監督企業嚴格執行藥品GSP的有關規定。

安全生產領域:要督促轄區內所有涉藥涉械單位和食品藥品檢驗所開展全面自查工作,督促其加強危險化學品使用設施、設備、安全附件的安全檢查,加強對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等重點車間、重點部位的安全監控,及泄露監測報警、通風、防火防爆設施設置維護及運行的檢查,加強品、、毒性藥材(藥品)、菌毒種、環氧乙烷滅菌氣體和危險化學品的管理。

四、有關要求

1、加大宣傳報道。要結合“安全生產月”活動,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食品藥品安全法規、制度和知識等系列宣貫活動。要廣泛發動群眾,設立舉報電話、信箱,公布舉報獎勵辦法,鼓勵社會舉報并及時兌現獎勵。

2、落實整改措施。對檢查出來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和隱患都要列出清單,建立臺賬,標明檢查時間、檢查人員,被檢查單位名稱、發現問題和隱患,并提出整改要求;要會同所在單位商定整改事項,明確整改措施、資金、責任、時限和預案等事項,做到“五落實”;對可能引發較大、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隱患,立即下達整改通知,并將有關信息要及時報告縣政府和市局食品藥品安全大檢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篇10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 提升 應用文寫作能力

語文教育是人文素質的教育,語文教學要更多地關注“人”的教育,用愛心去感染學生,著力把“讀書育人”融入日常課堂,引導學生在聽、讀、說、寫中豐富知識積累,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審美,樹立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讓寫作真正走進學生心中,啟迪學生心靈智慧。但一提到寫作,許多學生就極為頭疼,困惑重重。有些學生覺得沒什么可寫,只好東抄一段,西抄一句,拼湊成文;有些學生每次寫作文時,總覺得腦子里一片空白,沒有內容可寫;有些同學的作文簡淡,語句零亂,全文流水帳;有些同學寫的東西常常“牛頭不對馬嘴”,天馬行空,看似洋洋灑灑一大篇,卻讓人不知所云。而應用文寫作更受學生冷眼,通過問卷調查統計,發現當前中職學生的應用文寫作狀況極令人擔憂。所以,中職應用文寫作教學需要大力強化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加強學生文本書寫能力,細化寫作指導內容,教師要巧用一些優秀教學方法,化難為易,深入淺出,把最簡單的寫作方法教給學生,化解學生寫作困惑,點燃學生寫作激情,創造性地傳遞出寫作意味,吸引學生眼球,使教學成效翻番。

而將應用文貫穿于日常教學,以文本為依托,創設寫作情境,讓學生在知識內化的同時趁熱打鐵地進行適當的應用文寫作練習,這種將應用文寫作常態化的教學行為,既可還原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合一的本色,彰顯意趣盎然的語文味,又可實現學生、教師與文本的多重對話,讓學生在隨文寫練中有效提升應用文寫作能力。

一.創新語文常規教學,拓展應用文寫作空間

將應用文寫作與文本緊密結合,生活化、常態化,這既是語文課堂的整合創新,又無形地拓展了學生應用文寫作的空間,同時也會讓學生有目的地寫,有意趣地用,形成“學-寫-用-悟”系統化的知識強化鏈條,進入“樂學-趣寫-智用”的最佳學習狀態。如學習《南州六月荔枝丹》后,可布置介紹詞的寫作任務,讓學生以一名水果商銷售員的名義,向客戶著重介紹荔枝的品名、產地、形狀、構造、習性、用途等知識,可以摘用課文內容,可以自行編寫創作,但內容要確切、描述要真實、敘述要客觀、數據要科學。再如學習課文《孔已己》時,可設計人物簡歷表,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如實梳理文本要點,恰當填寫主人公的姓名、性別、年齡、籍貫、身體狀況、學歷、特長、生活經歷、主要社會關系等,這樣既能讓學生思路清晰地學習理解本篇小說的深意,又能掌握個人簡歷表的設計與寫作,教學成效便可一舉兩得。又如學習《天山景物記》后,可以讓學生練習解說詞的寫作;學習《項鏈》時,可以讓學生幫瑪蒂爾德寫一份尋物啟事;學習《賣白菜》后,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給莫言寫一份書信,討教寫作經驗;在學習《一碗陽春面》后可讓學生寫讀后感等等。這種教學融合方式既有效地利用了文本資源,又無形中強化了應用文寫作訓練,大大提升了中職應用文寫作創新教學的實效性。應用文寫作訓練確實要重在實踐,重在運用,教師要想方設法讓應用文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用”起來,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鼓勵學生“自己跳起來摘果子”,在實際運用中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挖掘生活寫作素材,延伸應用文寫作內容

“生活即學校,社會即課堂”,豐富的生活就是寫作的“源頭活水”,在日常實際生活中尋找靈感與素材,將應用文寫作因地制宜地寄于班隊、校園活動之中,這不但有實際應用價值,而且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學有幫助。應用文不像小說那么引人入勝,不像散文詩歌那么優美深情,更不像政論文那么慷慨激昂,這對厭學情緒濃重的中職生來說,有時著實不愿學,更不愿動手寫。如何去消除學生這種懈怠心理和習得性無力感,將是中職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應著力突破的一個關鍵難點。在生活實際中指導學生寫好校園新聞通訊、運動會廣播稿、捐款倡議書、個人學習計劃、班級活動方案、條據、啟事、實驗報告、聯歡會開幕詞、講話稿等等,便是提高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生活中有許多東西可以讓我們在工作學習中借鑒運用,只要我們有心用心,就能讓應用文寫作成為易事,趣味盎然。

另外,可結合學生專業來劃分教學內容范圍,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恰當延伸應用文寫作內容。教師授課時要根據學生不同專業需求有所側重,將基礎知識講授與專業學科緊密聯系起來。如市場營銷專業,就應該側重于市場調查報告、合同、招標書、商業廣告、建議書、活動策劃方案等的寫作教學,然后對學生的應用文文本做出實質性的指導意見。再如給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講導游詞寫作時,可以先完成導游詞的學習寫作,再與導游專業教師合作,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導游大賽,讓學生在模擬演練中領悟導游技巧,掌握導游詞寫作要領,從而讓寫作教學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案例:平涼農校2015年經典詩文誦讀活動與應用文寫作實踐簡案

簡析:在本次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中融入了計劃、邀請函、記錄、總結、簡訊等多種寫作訓練內容,恰當地將應用文寫作與校園實踐活動有力結合,不僅給學生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文化洗禮和寫作訓練,而且也讓他們在一系列的愉悅活動中自主探究創新,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審美,樹立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讓寫作真正走進學生心中,啟迪學生心靈智慧。

三.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歷練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庇逃宜官e塞說過,“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會引起人們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所以,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基于學生驗,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密切聯系,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改變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灌輸”為基本特征的傳統教學模式,把更多的時間用來讓學生實踐練習,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體驗、設計制作、創新等實踐形式進行探究,得出可貴的經驗教訓,掌握基本學習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密切聯系,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體驗,能把更多的時間用來讓學生實踐練習,經歷探索和分享方法,得出可貴的經驗教訓。這種“做中用、做中學”的方式,發揮了“讓學生自己跳起摘果子”的積極性,大大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了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發展打下堅實而全面的基礎。中職學校沒有普通高中的升學壓力,實踐操作訓練機會較多,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組織學生開展更多別開生面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演講賽、經典詩文誦讀、辯論會、社會調查等。通過這些活動,教師可積極引導學生書寫通知、啟事、招聘消息、活動總結、簡訊報道等,這種做法既讓學生能大膽展示自己的才藝,又檢驗了學生實踐寫作水平和團隊協作、交流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對中職學校的教學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案例:專業――助我點燃信念的燈

――了解專業、熱愛專業、樹立學習自信心的主題活動

[活動目的任務]

1.培養學生選擇和組織材料能力,提高學生聽話說話能力。

2.讓學生了解專業、認識專業,培養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活動實施流程]

1.訪談記錄

第一小組:采訪學校相關領導,了解學校對專業課程的設置及學習要求,書寫專業設置報告冊。

第二小組:走訪本專業的往屆優秀畢業生或學長,了解他們對本專業的理解和認識,收集資料,書寫專業學習經驗匯總。

2.問卷調查

第三小組:結合專業實際情況,設計問卷,可包括為什么選擇本專業、你對專業的了解、你是否熱愛所學專業、你有哪些專業特長等內容,發放給班級的每位同學,并及時回收統計結果。

第四小組:通過網絡、報紙、雜志收集相關專業資料、行業發展動態、行業優秀人才事跡等材料,整合匯總,向同學們報告本專業特點及發展前景。

3.交流展示

每位同學都以表格形式設計一份《我愛我的專業》簡表,列出專業特點、優勢劣勢、自我奮斗目標、成功榜樣示例等內容,全班交流展示并擇優在校宣傳欄張貼。

總之,學生應用寫作能力的培養,得法于課內,提高于課外,只有將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與課堂教學、班隊活動、家庭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對應用文寫作“多學多練多用”的自覺意識,才能事半功倍,讓學生的知識、技能不斷地得到重溫和強化。

參考文獻

[1]戴士泓.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5

[2]靳健.后現代文化視界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甘肅教育出版社,2006:133

[3]區培民.語文教師課堂行為系統論析[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1:63

[4]何語華.應用文寫作指導[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23

[5]沈建國.提升中職應用文教學質量的措施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