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范文

時間:2024-01-09 17:33: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

篇1

關鍵詞: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術;創新;發展

現階段,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各個行業在材料使用過程中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高分子材料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較高的使用率,在各行各業中有著較高的價值[1]。基于此,本文就對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術的原理進行探究,并闡述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術的類型,以期提高高分子材料的使用效率。

1高分子材料成型的原理分析

高分子材料,又稱之為聚合物材料,主要是由高分子化合物和其他添加劑組成的一種新型材料,具有運輸方便、能量傳遞高等眾多優點,所以在各行各業中被廣泛使用[2]。一般情況下,高分子材料的制作過程是由多種化工單元組成的,包含多個化工單元,只有各個化工單元操作流程規范,才可以將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高分子材料在加工過程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聚合過程,此過程中經常會面臨傳熱和傳質兩部分,且具有升溫速度快、反應速度強等特點,所以相關人員在聚合反應過程中就要對高分子材料進行降解和碳化工作,保證高分子材料的順利成型,并將聚合反應中多余的熱量全部除去,從而實現高分子材料成型。

2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術的主要類型分析

2.1高分子材料吹塑成型技術分析

高分子材料吹塑成型技術主要是指:相關人員將原本的熱熔型制品在氣體壓力作用下,加工成為具有中空形狀的產品,是我國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工作中最常使用的技術[3]。此種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具有操作簡單、處理模式簡單、吹塑成型效果好等眾多優點,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高分子材料吹塑成型技術具有較高的成型率,所以可以對各種材料進行加工,制作成所需產品。另一方面,高分子材料吹塑成型技術所使用的成本較低,相關人員在加工中只需要根據所需要加工的材料選擇出其所用使用的吹塑成型技術,所以即使是形狀較為復雜的產品,也可以進行加工。

2.2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技術分析

注塑成型技術是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術的一種,最常使用在一些結構復雜的塑料產品加工中,此種加工方法具有使用范圍廣、產品精度高、生產品種多等眾多優點,所有在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過程中經常被使用,具有重要的意義[4]。

2.3高分子材料擠出成型技術分析

高分子材料擠出成型技術主要是指:相關人員在對高分子材料加工過程中借助螺桿,對高分子材料進行擠壓工作,具體主要包含高分子材料加料、高分子材料定性、高分子材料塑化等多個環節,通過此種加工方法所加工出的產品,具有整體美觀的優點,從而提高成品質量。

2.4高分子材料塑料激光加工成型技術分析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激光行業發展迅猛,在高分子材料加工中被廣泛應用。高分子材料塑料激光加工成型技術主要是指:相關人員通過高聚光的激光燈,讓其垂直照射在地面的塑料模板上,進而加工出所需要產品。由于高分子材料本身不具有吸收激光能力,所以,相關人員在使用此種技術過程中,需要在高分子材料上涂抹一層特定材料,然后再進行加工,從而保證高分子材料能夠對激光充分吸收,保證產品加工質量。

2.5高分子材料半結晶狀態下的塑料激光成型技術

高分子材料半結晶狀態下的塑料激光成型技術與塑料激光加工成型技術有著一定的相似性,此種技術的主要原理是讓高分子材料對激光能量進行吸收,然后將材料改造成所需要的形狀,需要注意的是,相關人員在使用此種技術時需要將溫度控制在一個固定的范圍內,保證高分子材料在結晶溶解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度低于原本高分子材料表面的溫度,并保證高分子材料的拉伸度、強度等方面性能符合要求,從而實現高分子材料產品加工目標。

2.6高分子材料激光燒結技術分析

高分子材料激光燒結技術是最近幾年發明出來的一項新技術,此技術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借助CAD制圖軟件,相關人員需要通過CAD制圖軟件對高分子材料進行加工,并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前對產品模具成本進行準確預算,保證模具成本合理。因此,高分子材料激光燒結技術具有節約成本、環保節能、加工效率高等優點,是目前高分子材料加工中最常使用的技術,并具有廣泛的前景。

3總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分子材料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的情況,對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術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在此種情況下,相關人員就需要提高對高分子材料的重視,并對高分子加工成型技術進行總結,選擇針對性的加工成型技術方法進行高分子材料加工作業,從而保證高分子材料使用效率,促進高分子材料行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瞿金平,張桂珍.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術創新與發展[C].2014:1-1. 

[2]梁潔珍.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術創新與發展[J].化工設計通訊,2017,43(5):65,74. 

[3]高奇,吳宇杰,徐明偉等.淺析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術的進展[J].南方農機,2017,48(3):118. 

篇2

【關鍵詞】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藝;實驗教學;改革;綜合能力

在高等職業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高素質技能人才教育發展以后,創造性與適用性的實驗教學方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作為一門專業性強、實用性與系統性兼具、技術不斷快速發展的新興學科來說,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教學的實施需要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探究性、創新性的思維方法。為此,探究性的實驗教學已經成為其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學手段與教學環節。隨著新材料技術的不斷發展,高分子材料特別塑料已經在各個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已成為現代工業三大新型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對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這門學科的教學來說,改革創新實驗教學,對保證本學科的整體教學效果和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專業概述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術是以高分子材料的結構性能和改性制備、制品設計、成型工藝、模具設計與應用、性能檢測、設備應用等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開設主要課程有高分子化學基礎、高分子物理學、聚合物流變學、聚合物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與配方、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藝、塑料成型模具、塑料成型設備等。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藝是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術專業最為核心的課程。培養具有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專業基礎知識,能在高分子材料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技能人才。通過本專業的學習,學生應該掌握高分子材料的改性與配制方法;高分子材料的組成、結構和性能關系;聚合物加工流變學、成型加工工藝和成型模具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對高分子材料進行改性及加工工藝研究、設計和分析測試,并開發新型高分子材料及產品的初步能力;具有應用計算機進行模流分析、制品與模具設計應用的能力;具有對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過程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實驗教學的改革方法探索

(一) 對實驗課程進行系統性設計,讓其更具實操性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術是一門系統學科,其實驗教學課程也應該是一個具有系統性的課程。但在以往的課程設置中卻將實驗課程分割成了高分子化學實驗、高分子物理實驗、高分子成型加工實驗等若干個零碎的單元實驗,學生獲得的實驗知識散亂,無法形成系統的知識鏈和技能集群。因此,將相關實驗課程進行項目分類,按照案例模塊設計,將相關實驗有機地串聯成一門集趣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完整實驗教學課程,這樣知識間的聯系也更為緊密,使實驗課程的實操性更高。

(二)讓實驗的“驗證性”向“探究性”轉變,增加學生的自主性

現行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實驗教材上,都是以驗證實驗的正確性作為實驗目的,實驗教材上已經將實驗方法、步驟、標準等介紹得非常清楚了,因此,學生只需要按照實驗教材上的步驟完成即可,整個過程很少有需要學生創新探索的地方。很顯然,這樣的實驗教學是無法滿足高職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綜合實際應用能力的要求的。為此,在已有實驗標準基礎上,將“驗證性”實驗向“探究性”實驗轉變。讓學生自行設計方案,自行探究完整實驗應該如何做。學生將自己設定的實驗步驟完整地記錄下來,在實驗過程中如果出現了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步驟探究分析問題的癥結。例如在做PP樹脂熔體指數的測試實驗時,同時進行PP樹脂分子量的測定實驗,通過兩種實驗的對比研究,使學生真正懂得在同一環境因素條件下,熔體指數只是樹脂熔體流動性能好壞的表現形式,而高分子的大小才是樹脂熔體流動性好壞的內在決定因素。只有讓學生的所學在探究性的實驗教學中有所體現,學生才能切實得到實踐能力上的提升,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會得到有效提升。

(三)增加實驗教學的創意性與趣味性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實驗教學與一般化學實驗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的很多實驗都需要一個完整的工藝流程才能看到效果,有的單元實驗枯燥無味,因此,對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實驗來說,增加一些創意性與趣味性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如果將做實驗當做自己的興趣來對待,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會更好。以雙酚A型環氧樹脂的合成與粘接實驗為例,由于環氧樹脂是透明的,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實驗開始前自行準備一些喜歡的樹葉或者卡片之類的東西。當環氧預聚體合成出來以后可以將這些準備好的樹葉以及卡片等放到合成模具中,然后進行灌漿、封口以及加熱操作,待其固化以后就會得到一個非常漂亮的自制相框。在這一創意的啟發下,學生還可以發揮自己的才智制作出臺歷、鑰匙牌等小用具,這就使這樣的實驗變得非常的有趣。這些創意不僅讓學生獲得了成就感,同時也更加喜歡實驗課程。

(四)實施案例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

高職院校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運用案例來個別說明展示,從實際案例出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理論聯系實際、融會貫通、增強知識、提高能力和水平的方法。它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了起來,迅速、高效地解決實際問題。為了讓同學們掌握分析解決塑料制品應力開裂現象的方法,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以學校高分子材料加工中心生產的某品牌的食用油包裝瓶蓋在使用過程中發生部分開裂現象為例,讓同學們分析發生開裂的原因。通過調查研究知道,瓶蓋發生開裂可能是加工溫度等工藝條件設定不合適、材料的選擇不夠正確、模具的冷卻系統和模具澆注系統結構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然后通過計算機模流分析,發現主要是澆口進澆方向不正確而引發的應力收縮開裂。為此,將進澆方向改為從瓶蓋側向進澆,使問題得到了解決。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實踐性比較強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術來說,實驗教學是教學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創新性實驗教學對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學科的整體教學效果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實現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實驗教學的改進與改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實驗教學進行改革,從對實驗課程進行系統性設計著手,讓其更具實操性;使實驗教學從“驗證性”向“探究性”轉變,增加學生的自主性;增加實驗教學的創意性與趣味性,以及實施案例教學法等,實現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有機結合,提高本學科教學的內涵質量和整體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芳,劉鈺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4)

[2]高長有,葉辰,馬列.高分子材料課程的討論與互動式教學[J].高分子通報,2013(06)

[3]張立英.高職高分子材料改性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3(19)

篇3

關鍵詞:高分子材料;專業學習;實驗方法

一、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專業概述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術是以高分子材料的結構性能和改性制備、制品設計、成型工藝、模具設計與應用、性能檢測、設備應用等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開設主要課程有高分子化學基礎、高分子物理學、聚合物流變學、聚合物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與配方、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藝、塑料成型模具、塑料成型設備等。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工藝是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術專業最為核心的課程。培養具有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專業基礎知識,能在高分子材料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技能人才。通過本專業的學習,學生應該掌握高分子材料的改性與配制方法;高分子材料的組成、結構和性能關系;聚合物加工流變學、成型加工工藝和成型模具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對高分子材料進行改性及加工工藝研究、設計和分析測試,并開發新型高分子材料及產品的初步能力;具有應用計算機進行模流分析、制品與模具設計應用的能力;具有對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過程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實驗教學的改革方法探索

(一)對實驗課程進行系統性設計,讓其更具實操性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術是一門系統學科,其實驗教學課程也應該是一個具有系統性的課程。但在以往的課程設置中卻將實驗課程分割成了高分子化學實驗、高分子物理實驗、高分子成型加工實驗等若干個零碎的單元實驗,學生獲得的實驗知識散亂,無法形成系統的知識鏈和技能集群。因此,將相關實驗課程進行項目分類,按照案例模塊設計,將相關實驗有機地串聯成一門集趣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完整實驗教學課程,這樣知識間的聯系也更為緊密,使實驗課程的實操性更高。

(二)讓實驗的驗證性向探究性轉變,增加學生的自主性

現行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實驗教材上,都是以驗證實驗的正確性作為實驗目的,實驗教材上已經將實驗方法、步驟、標準等介紹得非常清楚了,因此,學生只需要按照實驗教材上的步驟完成即可,整個過程很少有需要學生創新探索的地方。很顯然,這樣的實驗教學是無法滿足高職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綜合實際應用能力的要求的。為此,在已有實驗標準基礎上,將驗證性實驗向探究性實驗轉變。讓學生自行設計方案,自行探究完整實驗應該如何做。學生將自己設定的實驗步驟完整地記錄下來,在實驗過程中如果出現了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步驟探究分析問題的癥結。例如在做pp樹脂熔體指數的測試實驗時,同時進行pp樹脂分子量的測定實驗,通過兩種實驗的對比研究,使學生真正懂得在同一環境因素條件下,熔體指數只是樹脂熔體流動性能好壞的表現形式,而高分子的大小才是樹脂熔體流動性好壞的內在決定因素。只有讓學生的所學在探究性的實驗教學中有所體現,學生才能切實得到實踐能力上的提升,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會得到有效提升。

(三)增加實驗教學的創意性與趣味性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實驗教學與一般化學實驗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的很多實驗都需要一個完整的工藝流程才能看到效果,有的單元實驗枯燥無味,因此,對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實驗來說,增加一些創意性與趣味性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如果將做實驗當做自己的興趣來對待,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會更好。以雙酚a型環氧樹脂的合成與粘接實驗為例,由于環氧樹脂是透明的,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實驗開始前自行準備一些喜歡的樹葉或者卡片之類的東西。當環氧預聚體合成出來以后可以將這些準備好的樹葉以及卡片等放到合成模具中,然后進行灌漿、封口以及加熱操作,待其固化以后就會得到一個非常漂亮的自制相框。在這一創意的啟發下,學生還可以發揮自己的才智制作出臺歷、鑰匙牌等小用具,這就使這樣的實驗變得非常的有趣。這些創意不僅讓學生獲得了成就感,同時也更加喜歡實驗課程。

(四)實施案例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

高職院校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運用案例來個別說明展示,從實際案例出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理論聯系實際、融會貫通、增強知識、提高能力和水平的方法。它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了起來,迅速、高效地解決實際問題。為了讓同學們掌握分析解決塑料制品應力開裂現象的方法,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以學校高分子材料加工中心生產的某品牌的食用油包裝瓶蓋在使用過程中發生部分開裂現象為例,讓同學們分析發生開裂的原因。通過調查研究知道,瓶蓋發生開裂可能是加工溫度等工藝條件設定不合適、材料的選擇不夠正確、模具的冷卻系統和模具澆注系統結構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然后通過計算機模流分析,發現主要是澆口進澆方向不正確而引發的應力收縮開裂。為此,將進澆方向改為從瓶蓋側向進澆,使問題得到了解決。

參考文獻 

[1]關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課程建設的思考[J]. 張世杰,黃軍左. 廣州化工. 2014(01) 

[2]問題式教學法在高分子成型加工實驗中的探討[J]. 劉嬋娟,黃孝華,韋春,張發愛. 廣東化工. 2013(22) 

[3]基于制品設計與工藝優化的高分子成型加工實驗教學研究[J]. 楊斌,夏茹,錢家盛,蘇麗芬,苗繼斌,陳鵬. 廣東化工. 2013(17) 

作者簡介 

篇4

摘要:隨著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社會發展,工程教育認證已經在我國高等工程專業實施。工程教育認證是高等教育工程觀的重要轉變,主要倡導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三個基本理念。高校應當按照工程教育認證要求,加強專業內涵建設,調整培養目標,改進培養標準,重構工程人才培養體系,推進工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教學改革;專業建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TB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2-0007-03

專業建設是高校本科教學的基礎性、持續性、引領性工作。經濟全球化帶動了工程教育的國際化[1],《華盛頓協議》為工程類學生走向國際提供了質量標準通行證。為推進我國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質量,從而提升工程技術人才的國際競爭力[2],早在2005年,我國就開始了試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2013年,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成員國,標志著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得到國際認可,這對促進我國工程教育改革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我們必須以此為契機,加強專業建設內涵式發展,進一步提高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國際化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3]。

一、工程教育認證對專業建設提出的挑戰

工程教育認證主要倡導三個基本理念:學生中心理念、產出導向理念、持續改進理念[2],這些理念代表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明確了對專業建設的要求。

1.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的一致性。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是直接影響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工程教育認證強調以產出為導向,逆向設計培養方案,從“教師教什么”轉變為“學生達到什么”,以社會需求來確定合理的培養目標,明確支撐培養目標的畢業要求。從工程教育認證對畢業生的12條認證標準可以看出,工程教育應注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多學科背景下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并重視其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工程教育認證首先要求培養目標定位準確合理,并且各項畢業要求必須能夠完整支撐培養目標。培養目標是專業建設的龍頭,畢業要求必須圍繞培養目標展開,并要能為培養目標提供合理和足夠的支撐。工程教育認證看重的是學生廣泛受益,因此專業在設定培養目標時要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騖遠。畢業要求是對畢業生的規格設定,不同的培養目標所要求的畢業生的能力和知識必然不同,要注意其差異性。

2.課程體系對畢業要求的支撐度。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主要部分,科學合理、有效運行的課程體系對專業建設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工程教育認證下的課程體系必須在廣度、深度及運行等方面有效分解、合并并合理承載各項畢業要求。首先,必須要有足夠多的支撐畢業要求的相關課程;其次,相關的課程在教學與實踐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必須能夠匹配該項畢業要求。例如,在畢業要求中如強調應具備很好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應用能力,那么在課程體系中不僅應規劃足夠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相關的基礎科學理論知識和工程技術基礎知識,而且必須設置足夠的高分子材料合成與成型加工實驗課程和工程實踐環節,并且應分布在不同的學期內,以便形成能力培養的有效銜接。

3.持續改進,建立保障機制。持續改進是貫穿于工程教育認證全過程的理念,持續改進效果則有賴于學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完整性與有效性。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是培養達標人才的一個關鍵。工程教育認證提出要有一個能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教學活動實施持續有效的改進體系,包含校內、校外、課內三個循環,并且對這三個改進和三個循環的要素建立互相作用的關系。

二、工程教育認證下加強品牌專業建設

工程教育認證對提升專業建設水平有著重要影響,高校在專業建設中要深入工程認證理念,為培養專業型高素質人才打下良好基礎。

1.立足定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工程教育認證指導,學校應從人才培養的層次、面向和未來三方面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以保證人才培養既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又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同時還兼顧學生可持續發展。常州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是江蘇省高校中開設的第一個高分子材料加工類專業。專業自建立以來,以“跟進式教育”理念為指導,堅持目標導向和持續改進,先后獲得“十一五”國家級特色專業、“十二五”教育部綜合改革項目試點專業、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專業、2003―2010年江蘇省品牌專業和2015年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A類建設點。專業根據學校總體辦學定位和石油石化行業發展對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人才的特殊需求,結合教育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R到萄е傅嘉員會制定的專業規范,并充分體現自己的特色,將人才培養定位為立足地方,面向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應用領域,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與團隊精神,能承擔社會責任,具有扎實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知識,具備解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中工程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適應行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為材料、化工、能源、環境等行業輸送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做好準備。

學校根據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中對畢業生的畢業要求,面向社會需求,結合學校多年人才培養的實踐與積淀,提出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5個具體培養目標:①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能承擔社會責任;②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高分子材料工程專業知識,具有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獲取信息的能力,具備解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過程中工程問題的基本素質和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經濟、法律、安全、環境和管理等知識,具備推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能力;④能夠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相關領域成功就業,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和國際交流能力,能夠在團隊中作為成員或者領導者有效地發揮作用;⑤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拓展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具備自主創新創業的能力。

2.產出導向,制定人才培養標準。工程教育認證的人才培養標準體現為內容和表現兩個層面,一個回答了“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工程人才”問題,一個回答了“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應該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問題。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參考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依據培養目標,結合學校特色,提出了12條人才培養標準要求:①掌握高分子材料工程所需的相關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②能夠運用高分子材料工程所需的相關知識,具備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過程進行工程問題分析和解決的初步能力;③具有創新意識,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技術,能綜合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經濟以及環境等因素;④掌握高分子材料合成與成型加工實驗、工程實踐、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的基本技能,具備對產品、工藝、技術和設備進行研究、開發和設計的初步能力,并能夠設計實驗及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解釋并得出合理結論;⑤具備計算機理論知識,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和現代信息技術等方法,具有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⑥掌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相關的基礎科學理論知識和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并能應用本專業基本理論知識解決復雜高分子材料工程問題,理解應承擔的社會責任;⑦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的職業和行業的生產、設計、研發、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⑧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⑨具有一定的參與或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發揮作用的能力;⑩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具備撰寫報告、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及有效溝通等能力,并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11}具備一定的項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相關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12}具有終身學習意識和不斷學習、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上述人才培養標準要求完全覆蓋了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中對畢業生的要求,能夠完整支撐培養目標,并且能夠按照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人才培養需求的變化而適時調整,使其具有可持續性。同時,本專業制定了可供具體落實、過程檢查和結果評價的標準體系,確保培養標準切實可行,易操作。

3.學生中心,構建課程體系。本專業致力于培養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為能夠對人才培養標準要求的達成提供有力支撐,構建“211+”課程體系,合理配置基礎知識課程、專業課程、實踐技能課程以及能力素養課程,以滿足區域經濟特別是高分子材料加工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該課程體系借鑒國際化教育方法與先進的教學體系,注重學科交叉,在傳統課程體系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育特點,對課程知識體系進行合理優化:在新的課程體系中融入化學、機械、環境、管理等學科的相關課程。“211+”課程體系具有基礎性、全面性、系統性,并注重課程的綜合性、交叉性、適應性,能夠滿足社會對高分子材料人才的要求。“2”指化學類和機械類兩大基礎課程群,多學科融合的知識積淀為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扎實基礎。化學類指無機與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和化工原理等基礎課程;機械類指機械設計基礎、工程制圖與CAD、工程力學和電工與電子技術等基礎課程。第一個“1”是指專業課程群。瞄準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重點支持的高分子材料產業。開設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學、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藝學、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材料現代測試方法等課程,滿足區域經濟特別是高分子材料加工行業的需求,滿足學生多樣化專業興趣和職業發展規劃的需要。第二個“1”是指實踐課程群。依托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高水平實踐平臺,開設高分子化學實驗、高分子物理實驗、專業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等實踐教學課程,彰顯重實踐、重應用的特點。“+”是指為適應經濟發展需求而設置的能力素養提升課程,課程內容不斷更新改進,做到與時俱進。如為適應培養國際化人才的要求,開設雙語教學課程;為增強學生的安全環保意識,開設“安全技術概論”和“環境保護概論”課程;為增強學生的經濟意識,開設“新材料經濟與管理”課程,為培養專業能力強、富有責任感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4.持續改進,關注人才未來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是高校教育的永恒主題。本專業以工程教育認證的教學質量管理要求為指導性文件,全面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督及持續改進體系,大力推進社會、學校、全體老師和學生參與的教學過程質量跟蹤管理體系的實施,持續改進教學質量管理機制,制定教學環節質量監督體系、課程教學評價跟蹤體系及對培養目標及教學質量持續改進的評價體系,從整體上達到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促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專業實行校、院、專業三級教學管理體制。建立了由校領導、教務處、校教學監督組、學院院長、教學副院長、學院教務辦公室、專業負責人等組成的本科教學管理機制。在該管理體系下,根據學校教學管理制度和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督機制,定期進行教學質量評估,持續改進教學質量。建立與工程教育認證相符的教學管理組織機構、制定教學過程管理制度、建立教學質量監督與評價體系、采取培養目標與教學質量監督體系等持續改進措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另外,校院兩級教學工作委員會通過對培養計劃的制訂(修訂)等重大工作的審核、指導等對相應的本科教學質量的保障和提高,提供了制度和管理方面的有力保證。同時還建立了畢業生跟蹤反饋與社會評價機制,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實現狀況進行持續評估和改進。通過應屆畢業生座談會、往屆畢業生座談會、用人單位調查、社會第三方評估四個途徑對培養目標的達成與否進行定期評價,并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

工程教育認證對地方本科高校是機遇,也是挑戰。在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加強專業建設,推進人才培養改革,可以打破傳統教育的束縛,更好的發揮區域優勢和專業特色,推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姜宇,姜松.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教師教學創新能力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5,(6):105-109.

篇5

高分子材料加工涉及的通常是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法,化工原理課程也是海南大學(以下簡稱“我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學生在初學化工原理時可能感覺與高分子加工技術相差較大,對將來專業知識沒有直接幫助,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均難以充分調動,甚至還易產生消極抵觸的情緒。因此,在課程剛開始的緒論這一章的教學中在介紹什么是化學工業過程時筆者不以教材里的傳統化工加工為例,而是詳舉高分子行業中運用化工原理知識進行材料加工處理的實例,提前介紹一些高分子材料加工的方法,拉近學生與傳統化工加工技術的距離,讓學生理解高分子加工的一些操作與傳統化工類的操作間的異同點,以便消除同學們內心的疑惑,指明高分子材料加工專業的同學學習化工原理知識的必要性。如天然橡膠的初加工是海南(以下簡稱“我省”)省的特色產業也是我校高分子材料專業的一個重要方向。從天然橡膠樹上采割的膠乳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得到干膠產品(如圖所示)。在這個過程中干燥、濃縮、壓片等操作與傳統化工生產中的相關的單元操作一樣,所用的基本原理相同,設備基本通用。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的合成中乙烯氣體在常壓常溫下,加壓輸送合成前的加熱升溫操作及反應后產物的分離與傳統化工專業的流體輸送原理及加熱原理是相同的,所用設備是相通的。

二、將高分子加工工藝融入化工原理的課程教學中

在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中采用了大量的化工單元操作。但這些高分子加工藝在傳統的化工原理教材中是看不到的。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具有高分子材料加工方面的知識背景,這樣可以將高分子加工工藝中運用到的化工原理的知識融入課程的教學中,學生領會到該門課程的知識在專業知識中的基礎作用學習興趣才會提高,并且在將來的工作中能有意識地提前運用化工原理的理論知識,進行企業的節能降耗等的工藝改進。如在以動量傳遞理論為基礎的單元操作的有關教學中,教材通常是以牛頓型流體如水、苯或甲苯等常規化學品的流體輸送為例,而高分子材料專業的學生處理對象多為大分子材料,所處狀態通常固體顆粒或黏稠狀態,屬于非牛頓型流體范疇。因此教材中的例子缺乏對高分子材料專業學生的足夠吸引力,難以達到應有的示例效果。教學中我們以膠乳廠中天然濃縮膠乳的生產工藝為例,說明工藝中我們利用泵提供新鮮膠乳能量,促使其流入高速離心機中,而離心機是非均相物分離的一個單元操作。高分子量的聚異戊二烯在離心機轉鼓的軸中心較遠的地方富集,而小分子如水分、小分子量的聚異戊二烯在軸中心附近富集。將這兩個位置的乳液分別導出就分別得到濃縮膠乳和膠清膠,并利用非牛頓型流體的阻力計算方法表明,由于膠乳的黏稠度遠大于水的黏度在動力消耗上要比同等條件下輸送水的動力消耗大。鑒于在塑料或橡膠的加工生產中大量運用到了螺桿擠出機。所以在流體輸送設備介紹中,筆者是以螺桿擠出機在塑料加工中的應用為例,說明螺桿擠出機的工作原理,并且介紹在塑料擠出機的料斗的顆粒進料系統中可以利用固體流態化技術,采用真空吸料或用鼓風機壓料進行原料輸送。在以熱量傳遞為理論基礎的單元操作中,在介紹以導熱方式進行的熱傳遞時,筆者以未硫化膠膜在平板硫化儀內加熱硫化為例進行導熱說明。而以塑料在螺桿擠出機內或橡膠在煉膠機上進行塑煉時的粘流態受熱為例介紹對流傳熱熱傳遞方式。在以質量傳遞為理論基礎的單元操作中,以粉末涂料的生產為例,介紹噴霧干燥工藝。這些將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藝融入化工原理的課堂教學中,拉近了材料加工與化工原理知識間的距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起到明顯的教學改革效果。

三、以高分子材料為實驗對象

化工原理一般是同學們從公共基礎課轉向專業課學習所接觸到的第一門工程性課程,亦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技術基礎課程。它的實驗課教學設計至關重要,其不僅關系到整門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更是決定能否推進該課程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之一。為提高高分子材料類專業同學參與化工原理實驗課的學習熱情,筆者在實驗教學中選擇高分子材料進行相關的實驗。如干燥實驗中有的專業以甘蔗渣紙板為實驗對象,獲得有關纖維的干燥過程曲線和干燥速率曲線。而我省特色產業天然膠乳加工中有將天然膠乳干燥制備成干膠的這一操作。為了結合我校的高分子材料專業,專業實習提前將有關化工原理的知識融入到專業學習中。實驗中以天然膠乳制備的濕膜片為實驗材料,獲得天然膠乳薄膜制品的干燥過程曲線和干燥速率曲線,為以后同學們去膠乳廠參觀實習提供理論和實驗依據。這一舉措不僅有效激發了同學們參與實驗研究的主動性,反過來也極大促進了該課程理論學習的積極性。

四、有的放矢傳授教學內容,適應少學時的課程教學計劃

篇6

關鍵詞:高分子材料;抗靜電技術;應用

前言

現階段,高分子材料在很多行業中得到應用,是一種非常關鍵的材料。高分子材料的靜電問題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好多學者開展了關于高分子材料抗靜電技術的研究。筆者首先介紹了高分子材料抗靜電技術,接下來探討了抗靜電高分子材料的應用情況。

1 高分子材料抗靜電技術

目前,比較常見的高分子材料抗靜電技術主要有三種,分別如下:

1.1 添加抗靜電劑

為高分子材料添加抗靜電劑是一種十分常用的技術,這種技術的主要作用是為高分子材料提供一個導電層,從而降低高分子材料表面的電阻率。在這種情況之下,當出現靜電荷時,靜電荷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停留的時間也就是縮短。與此同時,在靜電劑的作用之下,原有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度也會得到一定的增強,這樣摩擦作用也就得到而來減弱。一般來講,抗靜電劑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陽離子型,第二種是陰離子型,第三種是非離子型。就第一種抗靜電劑而言,它不具有較強的耐熱性,但是它的抗靜電能力比較強。就第二種抗靜電劑而言,它不旦具有較強的抗靜電能力,還具有較強的耐熱性。但是,該種抗靜電劑的劣勢主要體現在:無法和樹脂較好的融合到一起。就第三種抗靜電劑而言,它的存在解決了前兩種抗靜電劑在使用中的問題。此外,該種抗靜電劑對于原來高分子材料的影響相對較小,不會改變原材料的物理性能。然而,非離子型的抗靜電劑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使用量相對較大。目前,在向高分子材料添加抗靜電劑時,一般都會講上述三種不同的抗靜電劑融合到一起。

為高分子材料添加抗o電劑的方式有很多,比較常見方式是外涂,具體包括浸涂、刷涂以及噴涂等。外涂方式的劣勢主要體現在在:比較容易產生脫落的現象,從而減弱高分子材料的抗靜電能力。現階段,人們越來越重視內加的方式。具體來講,就是將抗靜電劑和樹脂配料混合到一起,從而為高分子材料提供抗靜電的表層。和外涂的方式相比,內加的方式可以為高分子材料提供時間更長的抗靜電保護層。而且,在抗靜電劑的作用之下,材料的表面平滑性也會得到一定的增強。

1.2 與結構型導電高分子共混

在使用該種技術時,主要借助的是導電型高分子材料的抗靜電能力。然而,導電性高分子材料的具有一定的劣勢,那就是穩定性不是很好,而且不是很容易成型。因此,在利用導電型高分子材料時,一般都不會單獨使用,會將該種材料和一些基體高分子結合到一起,從而得到復合型導電高分子材料。目前,獲得復合型高分子導電型材料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機械法,第二種則是化學法。

在制備復合型高分子導電型材料時,如果選擇機械方式,具體就是將結構型導電高分子材料和基體高分子材料結合到一起。在制備過程中,將導電填料質量分數控制在2%和3%之間,這樣就可以使得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抗靜電能力。如果選擇化學制備的方式,具體方式就是在微觀尺度將結構型導電高分子材料和基體高分子材料混合到一起。在制備過程中,需要借助于一些氧化劑的作用,如氯化鐵等。

1.3 添加導電填料

該技術的基本原理就是將無機導電填料融入高分子材料中。目前,添加導電填料的抗靜電方式已經在很多領域得到了應用。如:在炭黑中加入一定的石墨和碳纖維;在金屬中加入一定的金屬粉末和不銹鋼云母等。添加導電填料方式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第一,成本投入相對較低;第二,穩定性相對比較好。該技術也存在一定的劣勢,主要體現在:最終得到的抗靜電高分子材料是黑色的,從而影響了材料的可調性。

2 抗靜電高分子材料的應用

現階段,抗靜電高分子材料在很多領域都得到了應用,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2.1 聚烯烴類抗靜電塑料的應用

聚烯烴類塑料就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抗靜電材料。為了使得聚烯烴類塑料具有一定的抗靜電能力,最為常用的方式就是為其添加一定的抗靜電劑。具體如下:可以在PE塑料中加入一定的羥乙基脂肪胺類抗靜電劑,這樣具有了抗靜電行的PE塑料就可以使用在電子元件中,也可以作為包裝薄膜。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如果將PE塑料中抗靜電劑的質量分數控制在3%,或者是1%,具體類別是HZ-1,那么PE塑料的抗靜電性能也就相對較強。

2.2 聚氯乙烯抗靜電塑料的應用

軟質聚氯乙烯本身就有一定的抗靜電能力,然而硬質聚氯乙烯自身則不具有抗靜電能力。因此,需要通過一定的操作對硬質聚氯乙烯進行防靜電處理。在研究人員的努力之下,目前已經存在了很多的防靜電處理技術。當處理對象是硬質聚氯乙烯材料時,比較常用的方式是添加導電填料。

2.3 ABS抗靜電工程塑料的應用

為了使得ABS工程塑料具有一定的抗靜電能力,比較常見的方式是為其添加表面活性相對比較強的抗靜電劑,有時也可以使用一定的復配抗靜電劑。目前,ABS抗靜電工程塑料的應用相對比較廣泛,主要應用在了一些設備的外殼中,如儀器儀表以及錄音機等。此外,ABS抗靜電工程塑料也被使用在了高壓電纜中。

3 結語

21世紀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分子材料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在使用過程中,高分子材料的抗靜電能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了高分子材料抗靜電技術,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杜仕國.高分子材料的抗靜電技術與應用[J].材料導報,1994,04:58-61+57.

[2]劉立錦.高分子材料抗靜電技術的應用研究[J].河南科技,2013,24:71.

[3]曾化雨.高分子材料抗靜電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化工管理,2013,10:98.

[4]陳國華,翁文桂.高分子材料抗靜電技術[J].塑料,2000,04:31-34+52.

[5]許祥.兩親分子設計在抗靜電聚烯烴材料與防水抗菌紙中的應用[D].華東理工大學,2012.

篇7

關鍵詞 高分子材料 智能高分子材料 響應速率 進展

智能高分子凝膠

高分子凝膠是指三維高分子網絡與溶劑組成的體系,網絡交聯結構使其不溶解而保持一定的形狀,因為凝膠結構中含有親溶劑性基團,使之可被溶劑溶脹而達到平衡體積。這類高分子凝膠可隨環境條件的變化而產生可逆的、非連續性的體積變化。高分子凝膠的溶脹收縮循環使之可應用于化學閥、吸附分離、傳感器和記憶材料等領域;循環提供的動力可用來設計“化學發動機”;網孔的可控性適用于智能藥物釋放體系。高分子凝膠的刺激響應性包括物理刺激(如熱、光、電場磁場、力場、電子線和射線)響應性和化學刺激(如值、化學物質和生物物質)響應性。隨著智能高分子材料的深入研究,發展具有多重響應功能的“雜交型”智能高分子材料已成為這一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例如,劉鋒等合成的羧基含量不同的 值敏感及溫度敏感水凝膠聚(異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及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聚(異丙基丙烯酰胺 丙烯酸),可使吸附在水凝膠中的木瓜酶隨著生物體內環境的變化而自行完成藥物的控制釋放。紫外線輻射法合成的甲基丙酰胺,二甲氨基乙酯水

目前,具有化學閥功能的高分子膜應用范圍還比較窄,尚依賴于新材料領域的不斷發展。

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

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是利用結晶或半結晶高分子材料經過輻射交聯或化學交聯后具有記憶效應的原理而制造的一類新型智能高分子材料。形狀記憶過程可簡單表述為:初始形狀的制品―二次形變―形變固定―形變回復。其性能的優劣,可用形狀回復率、形變量等指標來評價。在醫療領域, 形態記憶樹脂可代替傳統的石膏繃扎, 具有生物降解性的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可用作醫用組合縫合器材、 止血鉗等。在航空領域, 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被用作機翼的振動控制材料。利用高分子材料的形狀記憶智能可制備出熱收縮管和熱收縮膜等。近幾年來, 我國已先后開發出石油化工、通信光纜等領域的熱收縮制品及天然氣、市政工程供水及其他管道接頭焊口和彎頭的密封與防腐的輻射交聯聚乙烯熱收縮片。聚全氟乙丙烯樹脂熱收縮管是一種新型的熱收縮材料,具有較強的機械強度,能長期在―260攝氏度至205攝氏度下使用,并保持原有聚全氟乙丙烯樹脂優異的電氣性、耐化學腐蝕性 。以對苯二甲酸二甲酯、間苯二甲酸、乙二醇為原料,采用間歇聚合法可合成熱收縮膜用共聚酯切片,采用雙向拉伸工藝制得的新型包裝膜―― ― 熱收縮性雙軸拉伸共聚酯膜,可用作精密電子元件及電纜包覆材料。目前,形狀記憶聚氨酯、聚降冰片烯、聚苯乙烯的研究開發有著誘人的發展前景。

智能織物

將聚乙二醇與各種纖維 (如棉、聚酯或聚酰胺聚氨酯)共混物結合,使其具有熱適應性與可逆收縮性。所謂熱適應性是賦予材料熱記憶特性,溫度升高時纖維吸熱,溫度降低時纖維放熱,此熱記憶特性源于結合在纖維上的相鄰多元醇螺旋結構間的氫鍵相互作用。 溫度升高時,氫鍵解離,系統趨于無序狀態,線團弛豫過程吸熱。當環境溫度降低時,氫鍵使系統變為有序狀態,線團被壓縮而放熱。這種熱適應織物可用于服裝和保溫系統,包括體溫調節和燒傷治療的生物醫學制品及農作物防凍系統等領域[4] 。

當前,分子納米技術與計算機、檢測器、微米或納米化機器的結合,又使織物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自動清潔織物和自動修補的織物等更加引起人們的關注 。

智能高分子膜

高分子薄膜在智能方面研究較多的是選擇性滲透、選擇性吸附和分離等。高分子膜的智能化是通過膜的組成、結構和形態的變化來實現的。現在研究的智能高分子膜主要是起到“化學閥”的作用。對智能高分子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敏感性凝膠膜、敏感性接枝膜及液晶膜方面。用高分子凝膠制成的膜能實現可逆變形,也能承受一定關的靜壓力。目前報道的主要有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共混物等。高分子接枝膜可通過表面接枝和膜孔內接枝的方法來制得,其作用機理基本相同。膜的孔徑變化是建立在溶質分子與接枝于膜中的高分子鏈的相互作用基礎之上。目前,具有化學閥功能的高分子膜應用范圍還比較窄,尚依賴于新材料領域的不斷發展。

智能高分子復合材料

智能高分子材料在工業、建筑、航空、醫藥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復合材料大都用作傳感器元件。新的智能復合材料具有自愈合、自應變等功能。在航空領域,美國一研究所正在研制用復合材料制成的貼在機冀上的“智能皮”,以取代起飛、轉向、降落所必需的尾翼和各種襟翼。這些“智能皮”可以根據飛行員和飛機電腦的指令改變外形,起到與飛機尾翼和襟翼相同的作用。在建筑領域,利用復合材料的自診斷、自調節、自修復功能,可用于快速檢測環境溫度、濕度,取代溫控線路和保護線路。用具有電致變色效應和光記憶效應的氧化物薄膜制備自動調光窗口材料,既可減輕空調負荷又可節約能源,在智能建筑物窗玻璃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其它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薄膜

高分子薄膜在智能方面研究較多的是選擇性滲透、選擇性吸附和分離等。如殼聚糖、絲素蛋白合金膜在不同的pH值緩沖溶液中或不同濃度的Al3 +溶液中交替溶脹、 收縮的行為具有良好的重復可逆性符合作為人工肌肉的條件;而控制異丙醇 - 水體系中添加的 Al3 +濃度 ,可以控制配合物膜的溶脹 ,進而控制膜的自由體積 ,以達到作為化學閥門控制膜的滲透蒸發通量的目的。

液晶聚合物

液晶高分子通過熔融或溶解呈液晶狀態,它有經成型加工而實現優良的分子排列結構的主鏈型將液晶規則地配置在側鏈或末端,通過電場或磁場作用而控制分子排列的側鏈型,通過引入含有抑制成分的液晶化合物而具有不對稱識別性能和強感應性的化學活性液晶等。

目前,我國智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與開發存在著不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尚有相當大的差距,影響了我國信息、航天、航空、能源、建筑材料、航海、船舶、軍事等諸多部門的發展,有時甚至成為制約某些部門發展的關鍵因素。國外智能高分子材料正處于研究開發階段,各發達國家都對其相當重視。因此,21世紀智能高分子材料會被更加廣泛的應用,從而引導材料學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貢長生,張克立. 新型功能材料[M] .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

篇8

關鍵詞:交通;高分子材料;工程應用;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2-0139-02

一、前言

交通擁堵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存在的交通主要問題。為解決交通擁堵和提高客運運輸能力他們正在尋求新的交通政策和解決辦法,其中最重要方法就是發展軌道交通。因為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速度快、安全、準點、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和用地等特點,主要包括干線鐵路、地鐵、輕軌、有軌電車等軌道交通系統。預計到2020年,我國城市化水平將超過50%,城市軌道交通累計營業里程將達到7395千米。發展軌道交通,必須要克服車輛的走行性能、輕量化、集電性能、環保、空氣力學以及其他諸如改善車內環境、提高乘車舒適度、提高耐候性和耐火性等方面的技術,而車輛的輕量化在解決其他各項技術方面起著至關重要性,高速列車的輕量化必須大量采用高分子材料及復合材料。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具有質輕、高強度以及易成型等特點的集結構功能一體化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尤其是高分子復合材料越來越多地應用在現代軌道交通領域。

另外,隨著軌道交通的發展,尤其是鐵路的提速,噪音污染對于人類的威脅也越來越大,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控制振動、降低噪音已成為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在眾多的阻尼防噪材料中,其中以高分子阻尼降噪材料阻尼耗能的作用更為突出。高分子材料阻尼特性一直以來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同時高阻尼聚合物也是目前發展高性能減震降噪材料的重點發展方向。因為高分子材料具有以下特點:(1)利用其玻璃態轉化區的粘性阻尼部分,將機械能或聲能部分轉變為熱能逸散掉,通過阻尼制振降低車廂結構共振區的振動,從而減小車內噪聲。(2)利用小分子和極性高聚物之間會形成可逆的氫鍵,氫鍵在振動下會不斷斷裂和形成新鍵,最終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而耗散。(3)將不同的阻尼材料交替層狀排列,利用多層雜化材料疊加來有效地拓寬材料的有效阻尼溫域,通過控制復合材料的層狀結構和數量將可獲得更高阻尼值。這些特性是其他材料無法達到的。發展高分子交通材料對于發展交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在當今經濟發展的中國,開設具有交通特色的高分子材料專業,培養更多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識和應用技術的人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高分子專業特色

作為以交通為特色的一所大學,專業設置必須具有交通的特點。學校在“十三五”規劃中,就明顯地突出了交通的特色,確立了學校的發展目標,將其定為“以交通為特色,軌道為核心”發展理念,而且強調其他所有的專業建設必須緊緊圍繞著這個目標,包括學科建設和人才引進。作為與軌道交通有著非常緊密聯系的高分子材料專業更要凸現交通特色。我們在專業建設方面緊緊圍繞交通的特色,包括本科的課程設置、學科專業方向和人才引進。在課程設置方面我們更多地注重學生的實際能力的培養,以軌道交通為靶向,為交通運輸行業提供掌握高分子材料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人才。在學科建設方面首先以高分子材料基礎理論建立學科平臺,尤其是碩士學位碩士點,目前,該專業有專材料科學與工程和化學兩個一級碩士學位碩士點來支撐;其次,按照學校的發展定位凝練學科特色,突出交通,以教授為學科帶頭人,形成專業團隊,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根據聚合物的流變學原理,利用共混的手段,將兩種或多種聚合物進行共混改性,以改善單一高分子材料性能,獲得更加廣泛的交通應用材料。同時通過改性可獲得較窄的玻璃化轉變溫度,以形成寬溫域、寬頻率阻尼高分子材料。(2)利用接枝共聚的化學方法,將具有一種較長鏈段或帶有功能基團的單體接枝到聚合物主鏈上,使聚合物能形成多個側鏈或者交聯,獲得新型功能通材料;同時還可以通過改性使側鏈與側鏈之間產生糾纏,實現阻尼增強的效果。(3)運用復合的方式,選擇一種較強的力學強度和較高損耗因子聚合物,通過與一些補強材料或添加第二相粒子,以形成各類具有高性能的復合材料,同時達到應用的需要。(4)利用有機硅獨特的結構,其兼備了無機材料與有機材料的性能,即具有表面張力低、粘溫系數小、壓縮性高、氣體滲透性高等基本性質,并具有耐高低溫、電氣絕緣、耐氧化穩定性、耐候性、難燃、憎水、耐腐蝕、無毒無味以及生理惰性等優異特性,制備硅氧鍵(-Si-O-Si-)為骨架組成的聚硅氧烷。這類材料應用領域不斷拓寬,而且形成了化工新材料界獨樹一幟的重要產品體系。

三、高分子專業培養模式

1.明確交通特色的培養目標。在科技發展的今天,材料已成為三大支柱產業(材料、能源、信息)之一,材料的發展水平已作為評價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是材料科學與工程的一個分支,它在實際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另外,高分子材料易于改性,賦予新功能性,這就使得高分子材料的應用進一步拓展。社會更加急需掌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專業人才。作為工科性質的大學,培養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能以理論指導實踐、應用于實踐,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技術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責任。而作為交通特色的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適應當今軌道交通的需求,專業培養模式應該是“強化基礎,注重交通,突出創新”。

2.以科學研究強化專業建設內涵。專業建設內涵主要包括課程設置、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等內涵建設。課程體系是實現培養目標最直接的體現,是形成人才知識結構和提高能力的主要來源,是提高人才培養素質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根據我們高分子專業的培養目標,合理地設置課程,才能高效地促進專業發展,在此,我們按照三個模塊來進行選擇和設置課程,基礎理論模塊按照國家教資委的要求設置基礎理論課程,選擇“十二五”規劃或獲獎教材,系統傳授基礎理論課程,在大一和大二上完成基礎理論課程,為專業基礎理論及專業研究方向提供理論指導;專業基礎模塊體現高分子專業特色設置課程,選擇豐富經驗的教師授課,尤其具有專業特長高級職稱教師,在高分子專業上傳授高分子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模塊突出交通特色,發揮專業研究方向的優勢讓學生有選擇性進入不同方向的導師團隊,團隊的導師必須具有行業經歷,尤其在專業方向上進行過專業生產實踐,承擔過或正在承擔企業項目,在校內進行專業方向模塊訓練,這樣可以做到形式不單一,課程內容不重復。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又加強了師資隊伍的建設。

3.以實踐教學促進專業建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與大部分工科專業有著相同的特點,重視工程實踐,該專業是在大量的科學實驗和工程實踐基礎上發現并總結出來的,運用科學分析方法探索其內在的作用機理,采用數學、物理、化學理論與模型計算歸納形成理論體系,并在理論指導下,將科學研究應用于生產實踐,使理論體系進一步得以檢驗并逐步完善,實際上高分子專業形成過程是經過實踐到理論再實踐的發展過程。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在設置課程的同時有意側重實踐課程教學,尤其是交通特色的高分子材料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在交通領域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高分子專業教學實踐分為校內和校外實踐。在校內主要包括專業基礎實驗教學、專業實驗、開放實驗、課程設計、計算機模擬實踐和畢業教學環節等實踐教學部分。而在校外主要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以及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校內實踐是校外實踐的基礎,相互銜接,在專業基礎實驗教學中要積極有效地開展研究型、設計綜合型實驗教學,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參加開放實驗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校外實踐注重實訓基地的建設,形成良性互動,學生在生產實習中得到鍛煉,企業在學生的生產實踐中發現人才,能為企業使用,學校提高了聲譽,企業也大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兩個實踐模式的有效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加強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從事本專業研究與生產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我們還探索了一條校企合作培養的模式,在學生和企業中產生很好的效應。也就是利用畢業實習階段,將有意愿到企業就業的同學以企業工程師為導師,在企業中完成畢設,打破了原來學生必須在學校的導師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的模式。

四、結語

高分子材料應用非常廣泛,從國家發展規劃就不難發現,在“十三五”規劃中,新材料就已經成為重大科技項目之一,為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方面有重大突破,就需要更多更優秀的材料從事者。尤其是軌道交通輕量化的發展,對于材料的要求就越來越高,特別是高分子材料和復合材料,因為他們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須培養更多掌握高分子交通材料的優秀人才,因此,改革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教育教學,使之適應當今軌道交通發展。教學改革必須更加注重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倡一種“強化基礎,注重交通,突出創新”的培養模式,以適合當代軌道交通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專業群;課程群;信息化;教學資源;協同創新;高等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4)08-0018-03

當前,多方協同參與下的專業教學資源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無論是中央財政支持的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還是省財政支持的專業群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均從政策層面對多方協同的專業教學資源建設形成了強有力的推動。

一、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教學資源基本現狀

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是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在建的省級重點專業群,群內涵蓋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和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三個專業。其中,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為群內核心專業,作為學校首批省級特色專業,“雙師型”教師比例在95%以上,建有江蘇省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示范實訓基地、江蘇省塑料加工行業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擁有兩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即《塑料注射成型》和《塑料配制》,與常州星宇車燈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于2012年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雙師型”教師比例為100%,建有江蘇省化學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教育部輕化類教指委精品課程1門、院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兩門、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1部,擁有十余家校外實訓基地。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雖然“年輕”,但與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專業服務的技術領域非常相近,在專業教師、校內實訓、校外實習資源等方面與之共享程度高,目前也已開發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1部、院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

二、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教學資源建設的問題分析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推動下,協同創新理念逐漸深入到高職教育教學活動中,賦予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新的內容[1]。當下的專業群建設也可以說是高職院校不同專業間協同創新的嘗試。就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而言,群內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兩個專業間的協同已取得一定成效,而與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的協同則剛剛起步。雖然已構建面向塑料助劑與樹脂生產、材料與加工工藝實施、塑料產品成型等塑料產品制造領域職業核心崗位群的課程體系,體現出專業群課程體系“底層共享、中層分立和高層互選”的共性特征要求,但在課程資源建設方面,由于三個專業先前的資源開發缺少規范性和有組織的統一與集成,在資源的類型與內容上缺少整體優化,在技術層面上缺少對標準化的重視,尤其是面向塑料產品制造領域核心崗位群的塑料助劑合成、塑料配制和塑料成型三個核心課程群資源建設緩慢,使當下的教學資源難以交流與共享,成為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教學模式改革推進的“瓶頸”。

三、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思路

(一)以項目化團隊組建為載體,建立團隊成果共享與利益互惠的動力機制

專業群建設的實質是以專業建設為核心的資源整合活動,實現群內各專業的資源共享[3],最終要由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去協同完成。對于教師專業發展而言,不僅需要自主發展的內在動力,同時也需要實現這種動力的團隊環境,因此應將教師的專業發展置于項目化團隊中,即通過項目的申報和完成,發揮團隊成員的優勢,取長補短、協同創新,共享專業群建設帶來的成果與榮譽。

(二)以核心課程群資源開發為重點,促進專業群課程資源整體建設

專業群課程體系框架為“公共課+專業群平臺課+專業群分立課+專業群互選課”。為更好地體現課程體系“底層共享、中層分立和高層互選”的特征,在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中,將專業群平臺課程組成“工程基礎課程群”,按專業群分立課程所對應的塑料產品制造領域核心崗位群,分別組成“塑料助劑合成”、“塑料配制”和“塑料成型”三個核心課程群,形成保證專業群人才培養基本規格和共性要求的“平臺”課程(底層共享)、實現群內三個專業人才分流培養的“模塊”課程(中層分立)以及滿足學生興趣愛好和個性化學習的“互選”課程體系。其中,塑料助劑合成等三個核心課程群資源是專業群教學資源建設的重點,通過群內專業間協同開發機制,重點突破,以此帶動專業群其他課程資源建設。

(三)校企合作開發仿真實訓教學資源,作為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的補充

當前,信息技術賦予職業教育新的內涵和要求。針對塑化產品制造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和安全生產要求,以數字化校園建設為契機,以信息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為抓手,與華中科技大學、常州星宇車燈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高校和企業合作開發仿真實訓教學軟件,實現虛擬操作環境,克服直接上機培訓耗資大、易發生意外等狀況,可大大降低對儀器設備與培訓教師的數量要求,同時兼顧基礎知識學習和生產操作學習兩個方面,并為初學者的技能訓練奠定良好基礎。

四、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信息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實踐

(一)建立并完善專業群管理體制與運行保障機制

為達到專業群資源共享、集成創新的目的,從學院層面,專門成立由分管院領導、教務處、信息技術中心和系部組成的專業群建設組織領導機構,出臺《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專業群建設與管理辦法》等系列規章制度,強化對專業群帶頭人、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選拔、培養與聘任,通過他們的傳、幫、帶,提高專業群教師的整體水平。從系部層面,淡化專業、強化課程機制,打破傳統以專業劃分教師歸屬的格局,以課程群來組建相應教師團隊,由專業群帶頭人直接帶動課程群負責人,開展基于崗位群的課程群開發及資源建設。

(二)以群內專業間協同為主體的專業群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

1.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教學資源框架設計

以群內三個核心課程群團隊成員為主,聯合行業企業技術專家、學院信息技術中心成員共同組成專業群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團隊,對專業原有教學資源進行重新梳理、定位、設計,搭建由專業通用模塊、專業群共享模塊和校企對接三大模塊組成的資源框架,以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動畫、軟件等多種形式呈現,實現諸如專業資源檢索利用、教學指導、職業崗位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等功能,并集成為開放性、共享型的網絡資源平臺,如圖1所示。

2.塑料產品制造專業群信息化教學資源主要內容

專業通用模塊資源主要包括行業企業調研報告、職業崗位(群)分析、職業資格標準、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核心課程群資源、實驗實訓條件、教學實施等教學文件。其中,核心課程群資源包括:核心課程標準、核心課程整體設計、核心課程單元設計、教學課件、教學錄像、電子教案、虛擬實訓、多媒體素材、教學案例、職業技能大賽題庫等。

專業群共享模塊以群平臺課程、群互選課程、分級別課程資源為主構成。以國家精品課程《塑料注射成型》為例,該課程按照“分級別、模塊化”的思路開發而成,分為入門模塊、提高模塊、精通模塊三部分。其中“入門模塊”為群內三個專業必修的平臺課程,該模塊內容包括了注塑機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基本操作等;“提高模塊”,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和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兩個專業的必修模塊;“精通模塊”為選學模塊,該模塊主要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學習資源。

校企對接模塊資源主要包括校內示范實訓基地、專業優秀教師、企業兼職教師庫、行業企業網站鏈接,企業素材案例庫、企業員工培訓資料庫、訂單培養教學文件、校中廠等。如校內示范實訓基地資源,包括省級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省級高分子材料加工示范實訓基地,擁有多臺大型儀器設備,既滿足群內各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又可與企業共用;利用這些儀器設備,專業教師與企業合作開展課題研究、項目開發或為企業開展員工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等。

參考文獻:

[1]莫勇明.協同創新視角下高職特色專業建設的突破口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3(30):29.

[2]吳小蕾.高職院校專業群協同創新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23):29.

[3]萬軍,胡寧.專業群建設視角下實訓教學體系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3(11):55.

Study and Practice of the Informat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n Specialty Group b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ENG Ye-fang, YIN Xin-ye

(Changzhou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篇10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我校“高分子科學技術導論”雙語課程的教學過程,介紹了該課程雙語教學的課程設置目的和相關的學科體系建設,以及教材的選擇與多媒體教學手段。提出了不同層次本科院校進行雙語教學應從實際出發進行專業課程設置,依據不同教學目的進行雙語課程體系建設,互動性強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與教學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我國教育部早于2001年就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于意見》中明文要求國內高校積極推動以英語等外語進行的教學模式。而后在2005年1月、2007年1月和2007年2月教育部又多次發文鼓勵和推動雙語教學的開展。2007年8月,教育部為落實上述文件精神,引發了((關于啟動2007年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項目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 137號),更提出從2007年至2010年,共支持建設500門雙語教學示范課程。

在高校本科教育中“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的目的是加強培養學生利用外語學習專業知識、進行技術交流的能力,這對于我國高等教育與世界接軌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有利于培養國際化的人才,而且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和學生今后自身的發展。對于高校工科類本科生來說,無論他們畢業后是攻讀更高學位,還是從事各種技術性工作,具備用外語學習專業知識和進行技術交流的能力都是必要的。

1、我國的“雙語教學”主要是指用漢語與英語兩種語言進行非語言學科的教學,為學生營造一種雙語雙元文化氛圍,使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接收兩種語言與多元文化環境的熏染

1.1課程設置目的材料學科國際性強,學術理論發展更新快,因此在許多高校都很早開展了雙語教學工作。北京化工大學對“高分子物理”課程也進行了雙語教學試驗。他們的做法是進行分層教學,即對部分英語水平好的學生實行了雙語教學。華東理工大學對“陶瓷基復合材料’,課程進行了雙語教學。合肥工業大學也于2005年開始進行“高分子物理”課程的雙語教學,武漢理工大學“材料概論”實行了雙語教學,天津大學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材料概論”課程實行了雙語教學,重慶工學院開設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課程,唐山學院在三上開設了“材料概論”雙語課程等。

我院開展雙語教學勢在必行。原擬定開設的雙語課程是“高分子物理”,這門課程是高分子材料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學時多,內容雜,理論性強,在以中文講解過程中尚有部分同學感到學習吃力,且是學生研究生人學考試常考的專業課程。鑒于我校是省屬二本院校,學生人學英語水平與重點院校之間就有一定的差距,英語水平又參差不齊,因此從2007級教學計劃開始加人了幾高分子科學技術導論”這門雙語課程,旨在使學生進人專業課學習的同時,全面了解專業知識體系,尤其是幫助一部分學生及早具備一定的專業文獻查閱能力。

1.2課程體系建設鑒于前述的教學目的,因此“高分子材料技術導論”課程設置在三年級上期,任選課,18學時,1學分。

該課程教學大綱大體包括高分子學科的基礎知識如學科發展建設、高分子材料基本分類與命名等,高分子基本結構知識,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原理,主要的高分子材料及其基本性質和簡單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內容。原定為任選的意義在于實質上實行分級教學,即英語水平好的同學選修,為自己更早更快地進行外文文獻的查閱及外文教材的學習打下更好的基礎;而“高分子材料技術導論”的內容實際包括了整個專業課程設置中的“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藝學”,即使英語水平相對較差不選修的學生,也不會因此而使整個學習平臺短缺。

1.3教學方法與體會在實際教學中.確立了教學目標與體系設置后,首先遇到的就是教材選擇的問題。它是影響學生對課程消化吸收的一個重要環節。

對于雙語教學,我校制定了幾種方案,其中包括對教材選用、課堂英文使用比例和板書中英文比例等的規定。既是雙語教學,其目的旨在加強培養學生利用外語學習專業知識、進行技術交流的能力。因此,教材選用外文原版教材應該是最佳選擇。誠然,不少優秀的英文原版教材確實比國內的教材更能反映世界上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且語言原汁原味,但在實際使用中,大多數老師都有這樣的認識,即其存在與我國教學大綱不完全相符、內容過于全面且難度無法調節等問題,在實際講課過程中,教師為了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往往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性講解,實際教學內容覆蓋率低,且學生學習起來知識點散,不易系統組織,同時也造成了教材的浪費(原版英文教材或引進影印版的定價相對都不菲)。 外文原版教材直接拿來就用,效果打折;而國內出版的雙語教材相對較少,適合的也不多見。針對教材問題,我選擇的是化學工業出版社引進的“國外名校名著”系列,Joel R.Fried著的“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同時參考了David LBowe:的“an introduction to polymer physics" ,L.H.Sperling的“introduction to polymer physical science”和天津大學出版的“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在此基礎上,我制作了與本學院教學大綱配套的多媒體課件。課件使用全英文板書,內容精練,R輔以大量圖片,形象清晰,既彌補了教材的不足,也使學生易于掌握重要知識。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提前把課件主要內容打印出來給學生進行預習,而把其中重點的詞匯(知識點概念)預留下來。這樣,一方面學生可以在課前預習中根據課件內容看相關部分知識,對要學習的內容做大致了解,另一方面,課堂上減少了做筆記的時間,同時根據老師的講解,只記錄那些余下的重要的概念名詞。既能夠留出更多時間用于聽老師講課,理解專業知識內容而不過多的停留在單詞本意的認知上,又讓學生自己動手抄寫重要的名詞,強化了記憶。

通過雙語教學發現,學生中那些英語程度較好的,一般比較歡迎雙語教學課,甚至希望在課程體系設置內加大雙語教學課程比例及課堂英語講授的比例;但英語基礎較差的,甚至根本聽不懂也看不懂的學生,則對雙語課程有抵觸情緒,不太愿意配合老師的課堂教學,更無論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作業的要求了。這一方面與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由此而形成的學生對于英語教學課程的興趣有關。但通過這一學期的授課我認為在沒有專業英語課程學習之前,開設專業性強的雙語課程,對于僅僅有大學英語基礎的學生來講,難度還是有些過大了。學生閱讀外文教材或參考書所需要花費的時間很多,對于三年級專業基礎課程任務相對還比較重的學生學習來說,占用的精力讓一些學生也不能勝任。

2、結合本學期的授課情況和學生最后的學習情況.我對做好雙語教學工作有以下幾點建議

2.1為了優化教學效果,宜采用選修課的課程設置形式,尤其是分班式教學。課程設置主要取決于雙語課程設置的目的。如果是普遍提高學生對于英語專業知識的認知,必須學習的課程,可以進行分層教學。不同的班級采用雙(英)語教學的比例不同;如果是使學生提前進行英語專業知識的講授,目的在于使一部分有能力的學生先可以進行外文文獻的查閱,可以做一些選修課。此外,對于理論知識相對較淺的一些專業課程,如“豁結劑”或“高分子材料學”等,在三下“專業英語”課程學過之后開設成雙語課程也應該較適宜。如天津科技大學開設了“高分子粘合劑”雙語課程,取得了一定成績。

但是,有的學校為了使學生適應大量專業單詞而把雙語教學與專業英語課程融合成一門課程的做法,我覺得還有待進一步商榷。因為專業英語是一門語言性學科,著重于專業詞匯的記憶與文章理解翻譯等內容;而無論哪種性質的雙語課程都應該是專業知識性的教學。個人以為,也可以在二年級開設“科技英語”課程,代替通常的專業英語,比如材料學科可以選擇融合金屬、陶瓷與高分子材料在內的專業英文文獻,這樣,在三年級開設各門雙語課程只需輔以少量專業詞匯為基礎,而不影響正常的知識性教學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