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規劃設計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03 18:10: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景點規劃設計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景點規劃設計方案

篇1

關鍵詞:園林規劃;設計方法;原則;理念

中圖分類號:K928.73 文獻標識碼:A

一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市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深遠。園林建設作為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在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園林規劃設計中的基本理念

(一)園林規劃設計的藝術性

從審美的角度出發,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同時達到較高的藝術水準是園林規劃設計要達到的目的。藝術家們吸取了電影、電視、戲劇、音樂、建筑、自然景觀等的創作手法,創造了媒體藝術、行為藝術、光效應藝術、大地藝術等一系列新的藝術形式,而這些反過來又給其他藝術行業的從業者以很大的啟發。從現代藝術早期的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到后來的極簡藝術,設計師通過每一種藝術思潮,借鑒了藝術思想和形式語言, 在園林規劃設計既要充分考慮園林景觀的使用功能,還要重點考慮提高園林景觀的藝術性。

(二)園林規劃設計對民族文化的繼承與揚棄

園林規劃設計離不開生活,并與歷史和文化相聯系,對于園林景觀設計的藝術創作,其基礎坐落在歷史的、文化的、傳統的、人文的基座上,否則就不可能成功。世界三大古典園林中,中國園林占據一席之地。在園林規劃設計上既要結合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和民族藝術,還要以現代園林的設計理念進行創造設計,以促進既有中華民族藝術特色又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園林規劃設計。

(三)園林規劃設計的前衛性

園林規劃設計具有藝術性,古典性、也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現代性。園林規劃設計發展至今,無論是與社會發展的進步,還是城市建設的發展,都起著先鋒的作用。作為園林規劃設計師,對那些相對穩定的園林規劃設計元素必須把握住, 并能接受新的前衛的設計元素,如新理念、新材料、新手法,始終站在時展的前端。對一個好的園林景觀設計,其形式新穎性很重要,如果沒有對未來發展的展現,是很難能成為打動人心的藝術佳品。

(四)園林規劃設計的意境創造

園林規劃設計所創造的意境美是指通過以園林景觀的結構、圖案和文字所產生的情景交融的一種藝術境界,并喚起對以往經歷的記憶聯想。意境美是園林規劃設計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國園林景觀外形設計具有世界影響的內在魅力。通過這種意境美的創造,以空間、文化、寓意所傳遞出的信息,是現代規劃設計中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五)人性化設計理念

以設計出使人愉悅的園林景觀為重要目標的設計理念就是人性化設計理念。 當這種愉悅感升華為一種審美意象時,則真正體現出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思想。園林規劃設計以人為中心,把行為藝術、心理學等學科引入到園林規劃設計領域,研究不同人、不同環境、不同條件下的互補關系,延展園林規劃設計的內涵。

(六)生態性設計

生態主義浪潮席卷全球,促使人們以更為科學的思維重新審視園林景觀行業。尊重自然發展和可持續的處理技術等生態原則要貫穿于景觀設計、建造和管理的始終,讓環境與居住最大限度的融為一體的園林景觀設計,充分考慮到園林景觀環境對人心情的影響力,注重實用、生態、功能、觀賞性緊密聯系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三 園林規劃設計

(一)園林綠化應考慮綠化的功能

不論是廠區綠化、校園環境、公園綠化,還是街道綠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提高園林綠化的藝術品味

高品味的園林綠化是一幅美麗的立體圖畫,不僅有點線面的合理運用,還要有四季特色的變化,它是巧奪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現,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較高的藝術水平。

(三)應有歷史文化內涵

將自然與歷史文化緊密聯系,是人造景點應注意的,能否畫龍點睛,使歷史人文景觀與周圍環境或其他方面協調,并符合人們的審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經充分論證才有說服力,被人們所接受,景點宜恰到好處,忌貪多、太雜。

(四)對短中長期各項綠化指標進行認真計算

包括綠化覆蓋率、人均綠地率、立體綠量、多層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氣體及灰塵和是否符合生態效益等。只有這樣才能決定是選擇單一的草坪還是喬灌木與林下草坪相結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現象,使草坪與樹林相得益彰。

(五)樹種選擇的論證

實踐證明,以什么樹作主體,配置什么樹都有講究。我們見過用小葉黃楊作馬尼拉草坪鑲邊最后全被吃掉,小葉女貞綠化草甲殼蟲大暴發難以根除,紅花酢漿草與樟樹相互加重紅蜘蛛的危害,一種樹比另一種生長快最后另一種樹被擠占,外來樹種完全取代鄉土樹種等配置不當的現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慮相互間的生長速度、影響能力、陰陽性,觀花、果、葉的樹如何映樹,病蟲害的交叉性,同種樹的連片與分隔的統一,病蟲害防治的難易程度,耐濕耐旱性等都是選擇樹種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鄉土樹種生命力、適應性強,能有效地防止病蟲害大暴發,常綠與落葉樹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蟲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單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六)科學估算園林綠化的建設成本及管理費用

不同設計方案的園林綠化,建設成本和維護管理費用不盡相同,很多本是比較好的規劃設計,由于建設成本和建成后維護管理費用超過單位經濟實力,只有低水平維護,最后觀賞效果不理想,很多應有的功能喪失,有的草坪被雜草擠占,綠化帶太多難以很好修剪,蛀莖害蟲易危害難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運動場也按高標準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費用還是將來維護費用都跟不上,最后仍達不到高水平運動場地的要求。我們近幾年的經驗是既發展一部分高檔次、管理要求高的綠化景點,也積極探索大眾化、低成本、低維護費的綠化方法,并不斷推廣,得到了較好的效果。所以在設計時對植物根據性狀的合理選用,論證其管理費用高低,有利于綠化單位更好地達到綠化效果。

四 園林設計的可更改性

經過充分論證的設計,并非十全十美,或無可辯駁不可更改的,應該留有選擇余地,同時盡管原理相同,不同人的風格也不同,形式也有差異,都有可行之處。自己的設計盡管經過論證,亦難免有忽視或不當之處,將自己的設計方案及論證拿出來供建設單位及同行研究,對其進行修改、補充、刪除,吸收別人合理的意見,最后盡可能地完善設計方案,在實施中還能達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這既給別人以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使用單位能一目了然各項指標要求,也使自己的設計水平得到提高。

五 結束語

總之,對園林設計論證過程應加強管理,規范內容,使其制度化、合理化,與設計一樣受到重視,相互結合,有效地對設計成果形成補充,完善設計工作,保證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參考文獻

[1]烏勤.淺談城市園林規劃中的景觀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3)

篇2

關鍵詞:園林規劃;園林設計;基本理念;生態園林;植物物種選擇

1.園林規劃設計中的基本理念

1.1園林規劃設計的藝術性

園林規劃設計應從審美的角度出發,結合生態、科技、景觀等創作手法,園林規劃設計既要充分考慮園林景觀的使用功能,還要考慮園林景觀的藝術性。

1.2園林規劃設計對民族文化的繼承與揚棄

園林景觀設計的藝術創作基礎坐落在歷史的、文化的、傳統的、人文的基座上,否則就不可能成功。在園林規劃設計上既要結合優良的傳統文化和民族藝術,還要以現代園林的設計理念進行創造設計,以促進既有中華民族藝術特色又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園林規劃設計。

1.3園林規劃設計的前衛性

作為園林規劃設計師,必須把握住相對穩定的園林規劃設計元素,并能接受前衛的設計元素,如新理念、新材料、新手法,始終站在時展的前端。對一個好的園林景觀設計,其形式新穎性很重要,如果沒有對未來發展的展現,很難成為打動人心的藝術佳品。

1.4園林規劃設計的意境創造

意境美是園林規劃設計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國園林景觀外形設計具有世界影響的內在魅力。通過這種意境美的創造,以空間、文化、寓意所傳遞出的信息,是現代規劃設計中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1.5人性化設計理念

以設計出使人愉悅的園林景觀為重要目標的設計理念就是人性化設計理念。當這種愉悅感升華為一種審美意象時,則真正體現出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思想。園林規劃設計以人為中心,把行為藝術、心理學等學科引入到園林規劃設計領域,研究不同人、不同環境、不同條件下的互補關系,延展園林規劃設計的內涵。

1.6生態性設計

尊重自然發展和可持續的處理技術等生態原則要貫穿于景觀設計、建造和管理的始終,讓環境與居住最大限度地融為一體的園林景觀設計,充分考慮到園林景觀環境對人心情的影響力,注重實用、生態、功能、觀賞性緊密聯系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2.園林規劃設計中的適用原則

2.1建設生態園林

生態園林主要是指以生態學原理(如物種多樣性、互惠共生、化學互感、生態競爭等作用)為指導而建設的綠地系統。在此系統中,喬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植物種群相互協調,其不同生態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形成一種和諧有序、互惠互利的關系,由低等植物、草本、灌木、喬木、動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區的土壤、氣候條件綜合而組成的人工植物群落,形成了相互聯系的生態網絡,發揮了吸碳制氧、調節溫濕度、除塵消噪、殺菌保健、吸收有害氣體、防風固沙、水土保持、防震避災等生態功能。

2.2園林規劃設計

2.2.1園林規劃設計應考慮綠化的功能。不論是公園綠化、校園環境、廠區綠化,還是住宅小區、城市街道綠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應合理選用、科學配置綠植材料。

2.2.2提高園林綠化的藝術品味。通過點線面的合理運用及不同植物材料的四季特色的變化,使園林綠化巧奪天工,再現大自然的絢麗多彩,似一幅美麗的立體圖畫,有較高的藝術品味。

2.2.3應有歷史文化內涵。如何將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緊密聯系起來,是設計人造景觀應注重的事項。歷史文化內涵的合理運用,能起到畫龍點睛,使歷史、人文景觀與周邊環境或其他方面有機協調,以迎合人們的審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被人們自然接受。

2.2.4認真計算短中長期各項綠化指標。綠化設計中的人均綠地率、綠化覆蓋率、立體綠量、植物多層次配植、水土保持、有害氣體、灰塵有效吸收量及生態效益等綠化指標需分短、中、長期認真計算。只有這樣才能確定綠植是單選草坪還是喬、灌木與草坪相結合,使樹林與草坪合理配植、相得益彰。

2.2.5樹種選擇的論證。不同植物配植在一起應考慮相互間的影響能力、生長速度、陰陽性,觀葉、枝、花、果、樹形樹態的層次感,病蟲害的交叉性,病蟲害防治的難易程度,耐旱耐濕性等都是樹種選配的重要因素。

篇3

關鍵詞:園林規劃設計;實訓教學;教學模式;改革

《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是園林技術專業的骨干課程,學好園林規劃設計也是園林技術專業學生必備的核心能力之一。課程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和設計手法的基礎上,注重園林藝術基本知識的介紹和學生審美藝術的培養;在技能方面要求學生能夠對一些中小型園林綠地進行規劃設計。筆者在進行《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設計時,對實訓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現將此次實訓教學內容、方法、實施及成果進行分析總結,闡述自己的一些認識與體會。

一、《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傳統實訓教學模式

1.《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傳統實訓教學模式介紹

以前在對《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設計時,實訓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真實體驗該課程在實際中的應用,收集對自己設計有幫助的資料和素材。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采用讓學生多參觀、多調查、多感受、多總結,即“參觀―調查―總結”模式。

具體教學設計過程是:參觀,帶領學生多出去看一些公園綠地、居住區綠地等不同綠地類型的設計作品(這些設計作品有的是成功的、有的是失敗的),要求學生在進行參觀、游覽、使用過程中,感受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在其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進行必要的講解說明。調查,學生在進行參觀游覽時,以小組的形式對常用的造園要素在設計中的運用及表現方法進行調查、記錄,記錄時有相關的實訓表格。總結,是通過對現場的參觀、調查,對該處園林綠地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總結,綜合小組成員的觀點,提出大家的看法與認識。

2.《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傳統實訓教學模式的體會

(1)為學生間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個平臺

以小組的形式來完成有關實訓任務,就是為了增加每個小組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大家可以各抒己見,共同探討,最后來完成實訓成果。這也加強了學生間的合作。

(2)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的有機結合

通過對現場環境的調查與記錄,要求學生必需學會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去總結說明調查結果,這樣可以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結合起來。

(3)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收集設計素材的機會

通過參觀、調查、記錄,學生可以收集一些設計優秀的作品,作為今后方案設計的素材,為設計思想的表現奠定基礎。

(4)學生對課程實訓教學認識不到位

在我們的實訓教學設計中首先就是外出參觀,多數學生認為《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的實訓教學就是去逛公園、去玩耍。學生只把自己當成一個參觀者的角色,沒有把自己作為一個設計參與者的角色,這種認識是非常不可取的。

(5)課程實訓的成果質量不高

實訓成果就是以小組的形式交1-2份實訓報告、總結以及一些主要景點的效果圖。從報告、總結及圖紙的表現上可以看出,實訓成果不能體現一個團隊的合作,而是某個人的觀點;有些學生作為小組成員,但實際并未參與小組的各項活動。

(6)學生缺乏參與實訓教學的主動性

從實訓教學設計的全過程中可以看出,實訓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師,實訓的全部資料都是由教師來準備,學生只是輔助教師來完成一些資料的收集與統計。而真正意義上的實訓教學應是學生為主體,教師起輔助作用。學生缺乏在實訓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這一點值得思考。

二、《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改革方案設計

1.改革背景

隨著生源質量的不斷變化,學生總體知識水平的差異性,相關專業學制的設置、人才培養計劃的修改,結合學生對該課程理論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情況,針對傳統實訓教學模式運用中的不足之處,提出對《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改革的方案。

2.《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方案設計

參加此次實訓教學活動的為2009級園林技術專業一、二、三班,參加實訓的人數為116人,學制兩年,實訓的時間為每班2.5天。現以園林技術一班的實訓教學設計為例進行說明。

(1)《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題目

根據教學的進度及實訓時間的安排,這次實訓教學題目是中國古典園林之拙政園的欣賞與表現。

(2)《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目的

實訓目的是為了告訴學生通過這次實訓要對中國傳統園林的立意、造園手法等方面有所了解與認識,提高徒手繪圖的表現能力。從園林技術一班的實訓目的(見表1)中可以看出:要求學生先去查閱、收集與拙政園有關的資料,從資料中整理出我們需要的幾個方面。這方面的工作,主要通過兩種渠道來解決,一是網絡,二是圖書館資料。通過一系列的前期準備工作,學生最后通過圖紙的表現來說明自己對拙政園的了解和認識。

(3)《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內容

實訓內容是在實訓目的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學生在完成任務時需要查閱、收集的相關資料。通過實訓內容(見表2)的要求,學生對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務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輪廓,而不是無從下手。讓學生從被動、機械的學習轉向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生在本次實習中的位置由參與者轉變為主導者。這次實訓內容的設計非常概括,沒有給學生進行詳細列出,主要是為了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要求

實訓要求是在整個實訓教學過程中學生要遵守的規范(見表3)。同時,也要求學生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來完成相應的各項任務,這樣可以避免部分學生臨時抱佛腳。

(5)《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作業

實訓作業也是實訓教學的最后成果或作品,這次實訓教學的成果既有文字材料,也有相關的圖紙表現(見表4)。能夠比較綜合、全面地反映學生在實訓中的表現情況。

(6)《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答辯考核評分標準

評分標準是參與教師對學生成果作品的評價,這次實訓教學側重的是對學生圖紙表現、資料整理、實訓總結三個方面的評價(見表5)。

這次《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方案的最大特點就是從知識和技能兩個方面進行訓練,把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所有的工作由學生自己獨立地去完成,教師僅起引導和輔助的作用。

三、《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設計方案的實施

該實訓教學方案把教師定位在一個“觀賞者”的角度來評價學生的實訓成果。參與實訓評價的教師為3人,參考評價標準進行打分。具體實施分以下幾個步驟:

1.自我介紹

每位參加答辯考核的學生都必須攜帶圖紙和相關的資料,向參與評價的教師進行自我介紹,包括班級、姓名、學號等內容。

2.圖紙介紹

向參與評價的教師展示自己所繪制的平面圖,并對圖紙進行相關的說明解釋。這個過程體現了學生自己對某個古典園林的認識程度,其中包括功能分區、主要景點、著名景點、建園的目的、立意等。介紹學生自己所選擇的景點并進行相應的說明,要求言簡意賅。

3.回答教師提問

針對不同的學生在對作品進行匯報時的情況,參與評價的教師一般提出1-2個問題要求其進行現場解答。提問主要是針對學生在匯報過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或獨到之處進行。

4.實訓總結

這一步是學生在進行匯報結束后要完成的內容。也是實訓成果的內容之一。通過這樣一次課程實訓教學,每位學生都會有自己的收獲和體會,要求學生會總結。

四、《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成果分析

《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教學的成果評價主要依據參與評價的教師評分、學生提交的實訓作業兩方面匯總產生。通過對三個班級的分析(見表6)可以看出,這樣的結果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與實際情況相吻合。

五、《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實訓改革體會

1.提高了學生整理資料的能力

每位學生的現場展示時間在13分鐘左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該如何來講述內容、回答問題,需要學生認真思考、積極準備。現在學生可以利用各種途徑收集材料,但對于這么大的信息量,如何進行整理匯總,這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不斷思考與摸索的一個問題。通過這次實訓教學改革可以發現,學生在這個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2.提高了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

現場的提問與回答,對學生隨機應變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許多學生平時在這個方面沒有鍛煉過,而通過這次實訓他們知道了自己該如何進行答辯前的準備。這是學生在答辯結束時說過的話。從知識運用的角度看,學生學會了如何將相關知識進行組織、聯系,從以前的被動、機械的學習向積極主動地學習發展了。

3.為學生自我展示提供了一個平臺

許多學生很少有機會跟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通過這次實訓教學,他們在教師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優勢。這對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有利于今后的發展。

4.時間短、教師資源不足

這次實訓教學把學生進行現場答辯的這部分內容安排了一天的時間,學生完成自己實訓作業的時間相對比較緊張;每次參加評價的教師盡量是3位,涉及到教師工作量等諸多問題,所以人數不能多。今后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一種能夠幾者兼顧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任有華,等.園林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篇4

1.環境藝術設計的原則與指標

現代城市環境的整體規劃建設與核心設計理念務必體現“整體、持續、協調、循環、節能、綠色、再生”的指導原則,通過將綠色生態觀念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實現人類居住環境的和諧與完善,進一步體現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與可持續發展,進而提升人們整體居住環境質量與住宅區自然復合系統趨向穩定、平衡、協調、和諧的方向發展。要想全面實現城市環境的生態化規劃設計,首先要對傳統意義上的設計理念進行革新,在遵循生態發展規律的前提下積極融入現代科學技術,全面推動生態文明城市的發展。

2.環境藝術設計生態理念的內容

生態城市規劃應使綠化指標、地面保水指標、節水指標、節能指標、二氧化碳與廢物減量指標、污水垃圾處理指標、綠色交通指標等各項指標符合生態規劃標準。綠化指標是生態規劃建設的一項關鍵性標準體系,必須使住宅環境內綠地率達到60%以上;應采用具有滲水保水能力的高效建筑基地施工材料,利用自然排水系統以確保雨水及時排出與科學合理滲透,適當減少混凝土覆蓋面積;通過完善凈水系統與節水系統,強化城市水資源設計,利用省水器與新型水資源對雨水、生活廢水污水進行科學處理與循環再利用,確保飲用水符合國家規定標準;開通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建筑材料的使用應以減少二氧化碳排量為關鍵指標,裝修內飾應體現節能綠化環保風格;設計雨水與生活排放污水分流管理系統,突出可持續利用原則;倡導綠色交通工具的普及與使用,從而減少環境污染。此外,城市住宅在經濟生態設計規劃方面,應突出低能耗的綠色消費觀理念,提倡以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能為主的能源利用模式,鼓勵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以減少資源的浪費,推動綠色科技生產的發展與普及。

二、中職美術教育背景下生態理念藝術設計方案

1.綠色生態的人性化美感設計理念

設計師要充分結合現代化建筑學基本原理、生態理念價值觀、節能減排綠色環保新技術營造適宜的生態居住環境,對能夠影響到城市生態平衡與美感的各種環境因素、自然因素以及人文因素進行統一協調與統籌規劃設計,使其和諧共融、統一共生,有序而持續地發展。在城市住宅布局整體規劃設計過程中,應對環境空間的生態環境進行充分合理設計,依據南北朝向、最大向陽與通風程度對住宅區進行規劃,留出科學合理的通風道口與生態綠色走廊;科學合理規劃設計建筑單體、群體的朝陽區與陰影區,使居民可最大限度地享受陽光;應以城市空余地面為基準,強化區內景觀園林建設;充分利用城市內外自然山水環境,使之相互統一和諧,通過遠山借景、引水入市等方式美化生態景觀;保持動植物種類的多樣化,為之創建和諧生存環境;擴展區內園林樹木種植面積,加強生態氣候調節能力,以提升居民生活適宜感與健康指數。為此,可通過科學統籌規劃綠地、建筑與景觀,形成通透深遠富有層次感的景觀空間;通過以曲代直的形態布局,美化建筑形態與園林分布空間。

2.積極開發自然可再生資源

創建綠色生態城市要與我國人均資源緊缺這一現狀相結合,通過積極擴展利用新能源、新技術減少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節約有限土地資源與能效資源,充分運用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能代替污染嚴重的煤炭能源,推廣可再生資源性強,具有降溫、保溫、隔熱性能的家居建筑設計,以達到保護與節約資源的目的。在新能源技術開發利用上,通過將生活垃圾廢物回收再利用,推廣沼氣的使用普及,利用新能源節約技術全面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指數,對住宅建筑形體與空間形體進行革新。

3.生態資源的和諧統一性

篇5

景觀生態設計的原則

1.①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和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②地方性原則:順應基地的自然條件。③保留原生態性原則:充分應用自然原生狀態,避免過分人工雕刻的痕跡。④整體性原則:旅游景觀的生態設計反映自然與文化、設計的環境與生命的環境、美的形式與生態功能的真正做到全面融合。⑤環境舒適的原則:舒適性的基本要求是:安靜、空氣、和綠化。

2.技術方案:

對仙緣村景觀生態類型所適宜的最佳人為活動、最適宜的人為活動類型做出判斷,采取引新替舊的方法,用新的更適宜的功能類型在空間上替代原有的景觀生態類型。

3.居住區各景觀要素的生態設計

水體;道路、臺階;小品;座椅;鋪裝;植被是生態綠色景觀組成元素,這些元素的設計是否得當是表達設計思想,方便游客觀賞,享受的關鍵所在。

桂林市漓江天目湖仙緣村旅游景區景觀規劃設計方案實例分析

1.區位分析

①桂林市漓江天目湖景區位于靈川縣大圩古鎮,鎮屬底丘陵地帶。②景區交通便利。③景區周邊旅游資源極為豐富。

2.基地現狀

①景區位于大圩鎮南部,現狀主要以山林地為主,入口處分布有少量農田、果園和牧草地。景區中分布有湖泊、溪谷等自然景觀。地形基本特征為兩側高山相連,中間為山谷小平原。地勢南高北低。

②天目湖景區的現狀還是沒有被開發的一個山谷,總規劃用地為64.3公頃,景區還保持著原生態的一個生物系統,可開發性受到了很多的限制,仙緣村用地面積1.0公頃,建筑面積1180,地鄰湖泊山林。

3.景區現狀特點

①地理條件良好,水資源豐富,土壤質量肥沃。②交通便利,景區臨近高速公路、國道。③景區周邊旅游資源極為豐富,環境優美。

4.設計理念

仙緣村特殊的地理環境給我提供了良好的創造思路,也力圖把仙緣村景點打造成為景區特有的活動以及人文景觀,讓整個水系、自然和人和諧共處,讓人們得到返璞歸真之感。在規劃設計中遵循“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為原則。以生態環境為優先原則,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整體設計。盡可能完善了人們居住、健康、工作、觀賞、娛樂、休閑、集會、交流等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這一主題。

5.總平面布置

總體布局在規劃紅線以內,整個景區的游覽類型定位養生休閑的旅游。經過人工修飾使其更有文化內涵,可以使游客達到緩解壓力,修心養性有可以鍛煉身體的效果。仙緣村的入口廣場中設置了篝火廣場,入口景觀更注重社區性和參與性,采用材質和色彩富于變化的硬質鋪裝地面,主入口搭配代表鄉土形象的雕塑來增添入口景觀的活力。以水景與廣場為主要游覽娛樂區,可以更加親近大自然,按照空間的開放―私密性以及瀏覽路線的合理安排,為游客提供了一個個人或團體的休閑之地。

6.功能分析

仙緣村四大景區(篝火廣場、休閑廣場、農家樂休閑區、交流休憩小廣場)主要適應養生度假主題為目的,各主體區分別提供了不同的景觀特色,豐富養生、健身的擰一個層次,各住宅組團分散布置在周邊因地制宜,與地形、自然環境相結合,豐富了景區內的綠地系統。綠地以"點、線、面"相組合的原則,使綠化空間更有層次感。篝火廣場和水景區為人們提供了休閑、娛樂、聚會、活動、健身等場所,也是人們的交流區、生態區,"人-居住-休閑-健康"的體系更充分的體現了規劃設計"以人為本"的原則。

亭廊是游客們休息、觀光、納涼、避雨的公共設施。觀光亭的柱子上雕刻有關歷史文化,使觀光亭多點趣味性和文化內涵。篝火廣場景觀以水的動態和植物的靜態豐富人們交往、集會、休閑、娛樂的趣味性。

7.道路交通系統設計

主干道路寬度3m;次干道路寬度1.5m;景區的主要道路系統貫穿全區,景區的步行道設計自成系統,相連一體,并通過步行系統將小區內的若干景觀節點和中心綠地串聯起來,形成中心景觀區及景觀帶。

8.綠化景觀規劃

以生態為主,充分應用現有自然景觀,并結合周邊景觀特征,實現人越自然的和諧統一。做到以人為本,滿足人的多維視覺感觀,營造舒適親人的景觀環境。住宅組團區域:親子樂園、文化長廊、中心廣場,休閑區域、運動區域、樹陣休閑區,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充分考慮每個區域的合理劃分及有機聯系,功能區景觀特性鮮明。

總結

人居環境的優劣不僅關系到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而且是體現城市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出現了以景觀、環保、文化、休閑、智能、綠色等為主題的人居、旅游景觀設計理念。以更多的滿足居民生活的物質與精神需求,突出 “以人為核心”,創造出和諧融洽的人居環境。

篇6

我國一些城市的環境規劃設計缺乏科學、合理的統一管理與設計,僅僅是程序化的先建樓后造景,未能充分利用空余土地資源。一些人工園林景點過于單調古板,未能從生態環境資源的根本主旨出發,這種違背自然、影響視覺美感的設計方案,不僅不利于生態氣候的循環,還對管理費用造成了巨大浪費。因此,應統籌設計植被、生物、動物與人之間的各種生態關系,使各種因素達到和諧統一、共榮共生、持續發展,充分利用植被的綠色涵養功能、樹木化學降污功能與自然水的多樣性等特性進行規劃設計,以此全面提升城市環境美化標準與居民健康滿意指數,全面推動高職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多功能化發展。

2.以綠色生態美感設計理念進行統籌規劃

要充分結合現代建筑學的基本原理、生態價值觀、節能減排綠色環保新技術,營造適宜的生態居住環境,對影響城市生態平衡與美感的各種環境因素、自然因素以及人文因素進行統一協調與統籌規劃,使其和諧共融、統一共生,有序而持續地發展。在城市住宅布局整體規劃設計過程中,應對環境空間的生態環境進行充分合理設計,依據南北朝向、最大向陽與通風程度對住宅區進行規劃,留出科學合理的通風道口與生態綠色走廊;科學合理地設計建筑單體、群體的朝陽區與陰影區,使居民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陽光;應以城市空余地面為基準,強化區內景觀園林建設;充分利用城市內外自然山水環境,使之統一,通過遠山借景、引水入市等美化生態景觀;保持動植物種類的多樣化,創建自然和諧的生存環境;擴展區內園林樹木種植面積,加強生態氣候調節能力,提升居民生活舒適度與健康指數。設計師可以通過科學統籌規劃綠地、建筑與景觀,形成通透深遠、富有層次感的景觀空間,通過以曲代直的形態布局,美化建筑形態與園林分布空間。

3.藝術美學角度下自然可再生資源研究創建

篇7

關鍵詞:設計方案;設計理念;建筑設計

Abstract: With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improve the living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concept is bound to the overall design of residential program requirements has improved.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concept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project, to reflect the exquisite architecture, concentrated rhyme era living culture into one residential area. In-depth build to live in "Triumph Washington commercial complex, making the Qidong even Nantong high-end residential new bright spot.

Keywords: design; design concept;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項目概況

啟東市位于江蘇省東南端,南通市下轄三個縣級市之一。地處萬里長江入海口東側,三面環水,形似半島,集黃金水道、黃金海岸、黃金大通道于一身,是出江入海的重要門戶。啟東市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距浦東直線距離僅50多公里。地處東經121°25'40″至121°54'30″,北緯31°41'06″至32°16'19″,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海洋性季風氣候特征明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溫溫和,雨水充沛。境內地勢平坦,溝河縱橫,屬沿海低平地區。

本項目用地位于啟東興強十五組,東至農田,南至先豪酒店,西至華石路,北至靈峰路,距啟東市中心約3公里,用地面積:93452M2 。基地現狀為耕地,有數條南北向小型水溝,無復雜地形起伏,整體環境良好,適宜打造高尚住區。下圖為項目工程平面總圖:

2、項目規劃設計理念

綜合考慮與尊重啟東的城市特性基礎上,引入法式居住理念與經典歐式景觀理念。傳統內斂的生活方式與高貴精致的生活方式相互融合。

2.1該項目規劃借鑒圣彼得廣場設計理念,深入解構歐洲城市經典建筑與軸線空間,彰顯高貴奢華氣質,帶動區塊的尊貴形象價值。

2.2巧妙地借用現有的自然景觀資源,從本區內外空間環境的整體考慮,努力探討規劃空間結構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表達“天人合一”的傳統觀點。努力提升建筑的居住品質,提供現代、符合地方生活特點的建筑外觀和戶型設計,強調居室的通透和自然景觀環境的融合,達到觀賞價值、開發價值與居住價值的統一。

2.3在吸納歐洲建筑景觀精華的同時注重中國傳統文化,尊崇深深植根于人們心中的精神向往——“南低北高,有山有水”。借鑒法式精致建筑(建筑材料、精美細部)、景觀(軸線、植物、亭臺)、尺度空間元素(建筑體量、庭院、門窗大小)以及圣彼得廣場(大氣、圍合、禮儀性)設計手法,將經典歐式元素充分發掘運用,打造多樣的公共空間、禮儀空間、居住空間。

3、總體設計

3.1設計原則

居住空間的整體性———為形成良好的居住區整體空間效果。規劃采用線性空間布局,凸顯各個居住單元的均好性與易達性。良好公共空間系統是促進鄰里交往、增加歸屬感,提高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小區通過綠化環境的塑造,場地的標高變化、空間圍蔽程度的適度控制,形成張弛有度,宜于交流的鄰里空間。

空間尺度的豐富性———基地部分建筑局部架空引入公共空間元素—灰空間,并打造下沉景觀空間,不僅增加了小區的整體空間趣味,更增加了空間感受的層次,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

豎向空間的多樣性——小區景觀在規劃通過跌落的擋墻、下沉庭院及臺階的處理將豎向變化處理得自然協調且富有趣味性。局部景點根據空間感覺的需求在原有豎向的基礎上增加組團橫向與縱向的起伏感,通過臺階或緩坡來體會抬高平臺的興奮感及下沉草地寧靜感。

人流交通的便捷性——通過有效的人車分流,弱化人車矛盾,探索人車共存的解決之道。

3.2具體設計

本案總平面的規劃設計以“中心下沉園林”為設計主題,采用中西合璧的經典園林規劃設計手法。

總體布局體現“一園、兩軸、兩片區”

一園:中心下沉園林

小區中心大型下沉式園林公園是小區生活最具活力的景觀花園,可作為兒童游樂場地、老年人活動場地、休息平臺、運動健身場地等,提供嬉戲、游賞、休憩、老中年人鍛煉、運動的場所;中心花園成為社區集中活動場所,成為社區業主聚會、活動,以及晨練、休憩、觀賞的空間。一天的繁忙過后,和家人一起在中心下沉庭院散步,在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琳瑯的小品間流連,一天的疲憊也在此卸下。

二軸:自然景觀軸、人文景觀軸

地塊由一條東西向的人文景觀主軸線以及一條南北向的自然景觀軸線串聯。沿華石路設置入口凱旋廣場,向東延伸與中心景觀空間串聯景觀軸線。南北向自然景觀軸線與東西軸線交匯形成中心大型下沉園林景觀。人行步道亦將自然軸線與人文景觀軸線引入各組團內部,合理發掘居住空間、景觀空間,來充分表達人們對理想環境的無限向往,讓環境改變心靈,讓心靈創造美好世界。

兩區:南、北景觀高層區

兩個功能區塊以東西主軸為界,彼此獨立又聯系,構成了本案獨具特色的居住景觀空間。精心打造三重生活空間

開放空間 :整個小區的中心廣場——“凱旋廣場”,北側沿靈峰路的商業與整個城市形成開放與共享;

半開放空間:自然與人文景觀軸線,是社區內的主要休閑、交流場所;

私密空間:Block院落內的綠植、小品,共同營造出私密的安靜休息場所。

依此將整個社區分為三重生活空間,從而實現景觀環境的多功能和可參與性,也讓人和人、人和景觀之間的溝通更多了些方式,更多了些生動。

4、建筑設計

4.1立面造型風格

本方案采用新古典法式建筑風格,以其精美細部為依托,將優雅的格調、高貴的材質(干掛石材)、柔和的色彩、大氣的尺度及豐富的細部錯落掩映于自然環境之中,使小區洋溢親和與休閑的生活氣息,并在輕松自然中透視一種高貴奢華的氣質。在立面設計上,一方面強調小區建筑對景觀的利用,另一方面也注重小區建筑本身應成為環境中的一處亮麗景點。建筑以豐富的組合和優雅的外形來營造豐富的整體形象,再以精雕細刻的細部設計體現建筑精美感,從而使建筑成為區內外景觀的主角之一,將“凱旋華府”打造成賦予時代氣息的新古典法式建筑群體,成為啟東乃至南通的標志性的居住區。下圖為項目工程主入口沿街透視圖:

篇8

關鍵詞:園林設計;問題;藝術品位;應用;趨勢

Abstract: With the opening of the market,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road subject cognitio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cultural effect as both the foundation of city construc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 good city environment design, can fully enhance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the whole city,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progress, "people-oriented" living environment gradually into the life, landscape design and humanized more been recognized by the marke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the humanized landscape design in a development project,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study.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problem; art; application; trend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園林設計的概況

園林設計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運用園林藝術和工程技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筑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過程。園林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要創造出景色如畫、環境舒適、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園林設計這門學科所設計的知識面較廣,它包含文學、藝術、生物、生態、工程、建筑等諸多領域。

2園林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2.1在樹木的配置、植物與建設物的協調、各項園林功能等存在諸多問題。有的設計的道路無作用,而未規劃路的草坪根本不可能控制行人踩出了路,規劃配置未經試種的杜英、木荷、深山含笑等主要生長的植物造成了極大損失;木荷作行道樹被驕陽曬裂皮而死,杜英因干旱多年枝稀葉疏,深山含笑也因無遮光物及不易排水生長不良或死亡,很多花壇不建效果還好些。

好的園林設計是可以借鑒的,條件適合也是可以完全照用,但它只是在特定的氣候、地理、文化等多方面條件的協調下才取得好的效果,不進行科學研究,不顧實際盲目模仿,最后適得其反,觀賞效果降低,園林建設生命力不強,經常需要改造,浪費大。

2.2園林設計被經濟利益驅動

很多園林規劃設計與園林工程建設都是同一單位或個人,為了能使設計方案被接受而在設計中不顧科學,一味地迎合領導的意圖和為了推銷利潤高的樹種或自己有的苗木而隨意規劃。這是產生園林觀賞效果低的另一重要原因。

到處都是塔柏、雪松、廣玉蘭、桂花等少數常綠樹木、花少、色暗、四季無變化,覆蓋率低,且許多植株的規劃密度過大,不利于植物生長,一定年限后相互擁擠。不是不易移植就是移植無地方栽,造成浪費。一些人不是充分發揮自己設計方面的才能,而是不顧科學規律,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如果設計人員能夠以科學的態度對各項綠化指標進行論證,堅持原則,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

2.3園林設計中不負責任的現象

有的設計初看確有可取之處,但實施起來又有困難,出現問題自己也難以解釋清楚,最后或者要改變設計方案或是半途而廢。這是設計人員不顧客觀實際,盲目求新、求景點豐富,不考慮單位的承受能力,也不論布置是否真正合理,只要設計出來了就萬事大吉,是責任心不強的表現。如花壇確實漂亮但與環境不一定協調,有的雕塑藝術性不強,費用高,或設計在某處的景點多年仍無定論,有的地方假山與周圍環境不協調,或植物配置不當導致綠化覆蓋率低或其他功能不能達到。所有這些如果在設計完成后及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各項綠化指標,分析論證,即可避免。

不以科學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園林綠化設計項目,對設計方案的科學性不進行科學的論證,就難以達到良好的綠化效果,不能保證設計的完整實施,達不到理想的質量要求,設計出來的東西負不了責,問題不能解決,最后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可見為園林設計項目提供科學依據是極其重要的。

3提高園林綠化的藝術品味

高品味的園林綠化是一幅美麗的立體圖畫,不僅有點線面的合理運用,還要有四季特色的變化,它是巧奪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現,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較高的藝術水平。

3.1對園林綠化指標進行計算

包括綠化覆蓋率、人均綠地率、立體綠量、多層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氣體及灰塵和是否符合生態效益等。只有這樣才能決定是選擇單一的草坪還是喬灌木與林下草坪相結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現象,使草坪與樹林相得益彰。

3.2園林綠化的建設成本及管理費用

不同設計方案的園林綠化,建設成本和維護管理費用不盡相同,很多本是比較好的規劃設計,由于建設成本和建成后維護管理費用超過單位經濟實力,只有低水平維護,最后觀賞效果不理想,很多應有的功能喪失,有的草坪被雜草擠占,綠化帶太多難以很好修剪,蛀莖害蟲易危害難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運動場也按高標準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費用還是將來維護費用都跟不上,最后仍達不到高水平運動場地的要求。我們近幾年的經驗是既發展一部分高檔次、管理要求高的綠化景點,也積極探索大眾化、低成本、低維護費的綠化方法,并不斷推廣,得到了較好的效果。所以在設計時對植物根據性狀的合理選用,論證其管理費用高低,有利于綠化單位更好地達到綠化效果。

4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在園林設計中應用的理論基礎是因為在面對色彩會產生同樣的心理方面及感應。

4.1色彩的輕重感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淺色的事物顯得輕盈,重色的事物顯得沉重,在園林設計中一定要把握色彩的輕重感,才能體現設計的主題。輕重感的規律包括:白(輕)

4.2冷暖色系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在現代設計學中,色彩可以分為暖色及冷色系。暖色系可以充分展現熱烈愉快的氛圍,進行園林設計時一般適用在慶典等場面。例如:在廣場入口設置顏色鮮艷的大型花柱,拱托歡愉的氣氛。冷色系則是突出寧靜與肅穆的氛圍。如:建筑物的頂部以藍為主色調,配以白色,可以營造肅穆的氛圍。

4.3色彩憂郁和明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純度與明度是是色彩產生憂郁或明的主要因素。明度較高的顏色搭配可以很容易獲得明,而明度較低的顏色搭配就會引發憂郁感。在選擇園林設計的整體感覺時,要著重把握顏色對比度高低所產生的明快及憂郁感,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園林設計的內涵。

5景觀設計發展趨勢

5.1可持續性和生態發展

按生態的原則進行規劃設計,它運用鄉土材料和本土植物把景觀設計成這樣一個有機體,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水與最小程度地依靠人工水,讓自然做工,使這個有機體以最少的人工成本可持續地運轉及生長。在物質建設之外,結合自然的設計也倡導一個全新的生態審美觀,主張自然的野趣之美、真實的生態之美以及生態過程之美,并使之成為我們城市生活中的一個必要元素。節約用水用地、對地下水的補充、新的清潔能源的運用、恢復和保護本地特有的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與多樣性等將會成為新的主流。景觀將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美麗形式,而是將更好地與自然生態系統融合作為至高的追求之一,并將在生態價值觀與生態美學引領下走向形式、功能與思想內涵的更高層次的統一。

5.2園林景觀設計走向社區化

未來的園林景觀設計將把項目作為城市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進行考慮,變得更加開放,更加多元化。古今中外好的城市都是由充滿活力的街道、廣場和城市公共綠地等各種公共空間交織而成的和諧有機體,而不是在割裂中各自為政。因而,未來的園林景觀設計將不再僅僅把范圍局限在圍墻以內,而是把整個片區發展納入整體考慮,創造具有共享性的、充滿活力的、與城市生活緊密聯系的公共空間系統。它將體現新城市主義的規劃與景觀理念,它追求的是居住與城市的融合,城市與自然的融合,生產、工作與商業、居住的融合,公共交通與居住區的融合。它提供社區化加上花園式的環境,而不是單一的花園式的景觀。因而它重新發現了人的社會性,在提供物質環境的同時,也為人們交織了一個社會網絡。它通過多種類型的開發項目參與城市空間,尤其是大型城市綜合體、舊城改造、舊區改造等,從而為廣大的城市居民提供真實的、開放的生活空間。園林景觀設計一方面是在深度上追求產品的精品化、個性化,另一方面是面對復雜的大型綜合項目時與更多不同專業的企業合作,拓寬設計的廣度。要探尋一條滿足現代化工業生產和文化迅速傳播的設計思路,也要避免因大量工業生產而帶來的特色消失、產品趨同性,應努力發掘傳統文化的魅力,突顯地域特色。

6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園林設計發展形式逐漸滲透到經濟、文化的各個方面。促進園林景觀設計的發展。 園林設計不同于其他非生物性建設的設計。園林道路、土方、休息建筑等絕大部份是活的植物世界,植物受自然環境因素的主使而生存,而在新時代新背景下的創新與嘗試,又可以給園林景觀設計帶來新的靈感,注入新鮮的血液。園林景觀設計的創作設計與產業化推廣互相促進,達到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園林;規劃;設計;步驟;建議

1 園林規劃設計的步驟:

(1)接受設計任務書、現場實地踏勘,同時收集相關基礎資料;(2)提交初步規劃文本,提出總體構思及規劃目標;以供業主認可(3)編制詳細規劃并召開評審會。由業主組織的專家評審組,集中時間,進行評審(論證)會,根據專家評審組意見,落實調整和修改工作。(4)進行 擴初設計并提交工程概算書;(5)基地的再次踏勘 施工圖的設計;(6)施工圖預算編制和 施工圖的交底 ;(7) 設計師的施工配合。

2 園林規劃設計需要論證的內容

(1)園林綠化應考慮綠化的功能。無論是公園游園,風景名勝區,居住區,城市廣場和道路,廠礦企業和機關單位及校園環境的規劃設計;還是象世博園等大型專類園的規劃設計.應根據其服務對象不同,明確功能和主題。

(2)提高園林作品的藝術品味。高品味的園林工程是一幅美麗的立體圖畫,不僅要有點線面的合理運用,還要有四季特色的變化,它是各種園林要素的藝術組合,是巧奪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現,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較高的藝術水平。

(3)應有歷史文化內涵。將自然與歷史文化緊密聯系,是園林造景應注意的,能否畫龍點睛,使歷史人文景觀與周圍環境或其他方面協調,并符合人們的審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經充分論證才有說服力,被人們所接受,景點宜恰到好處,忌貪多、太雜。

(4)對園林綠化的各項指標進行認真計算。包括綠化覆蓋率、人均綠地率、立體綠量、多層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氣體及灰塵和是否符合生態效益等。只有這樣才能決定是選擇單一的草坪還是喬灌木與林下草坪相結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現象,使草坪與樹林相得益彰。

(5)樹種選擇的論證。實踐證明,以什么樹作主體,配置什么樹都有講究。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慮相互間的生長速度、影響能力、陰陽性,觀花、果、葉的樹如何映樹,病蟲害的交叉性,同種樹的連片與分隔的統一,病蟲害防治的難易程度,耐濕耐旱性等都是選擇樹種的重要因素。

(6)科學估算園林工程的建設成本及管理維護費用。不同設計方案的園林工程,建設成本和維護管理費用不盡相同,很多本是比較好的規劃設計,由于建設成本和建成后維護管理費用超過單位經濟實力,只有低水平維護,最后觀賞效果不理想,很多應有的功能喪失,有的草坪被雜草擠占.應正確把握建筑,鋪裝,水體,綠地等要素的比例,嚴格控制建設成本,我們近幾年的經驗是既發展一部分高檔次、管理要求高的綠化景點,也積極探索大眾化、低成本、低維護費的綠化方法,并不斷推廣,得到了較好的效果。所以在設計時對植物根據性狀的合理選用,論證其管理費用高低,有利于綠化單位更好地達到綠化效果。

3 我國園林的發展方向

對于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現代景觀規劃設計,鮮明的視覺形象、良好的綠化環境、足夠的活動場地,這是基本的出發點,隨著景觀環境建設的發展,僅僅滿足這3方面,肯定還遠遠不夠。但這畢竟是遠期景觀建設發展的基礎,對于未來景觀建設的騰飛將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景觀規劃設計實踐的三元,在眾說紛紜的各類景觀規劃設計流派中,3種新生流派正在脫穎而出: (1)與環境藝術的結合:重在視覺景觀形象的大眾景觀環境藝術流派;(2)與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結合的城市景觀生態流派:以大地景觀為標志的區域景觀、環境規劃;以視覺景觀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以環境生態為導向的城市設計;(3)與旅游策劃規劃的結合:重在大眾行為心理景觀策劃的景觀游憩流派。這3種流派代表著現代風景園林學科專業的發展方向。

4 建議

(1)園林設計上植物多樣性與適應性同時并重。這幾年,城市綠化提出了增加綠化樹種、提高生物多樣性的目標。于是許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進外來樹種。為求好心切引進新品種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視了苗木的適應性,則不僅達不到預期的目的,而且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

(2)完善園林設計法規。首先是對于《建設工程勘查設計管理條例》(2000)有關條文的修改,如第二章資質資格的管理等等。

其次是一系列園林設計法規的建立,如注冊園林師簽字制度、注冊園林師條例、設計收費標準、工作量范圍標準、后期跟蹤服務標準、園林設計標準合同、園林師事務所設立標準等等。

(3)實施專業教育的大調整,培養適合新時代的園林規劃與設計工作者。

首先是專業教育結構層次的調整。要使中國風景園林學科具有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其專業教育需要有3個層次:①面向學科:為長遠學科建設培養的高層次博士、碩士人才;②面向社會:為國家園林管理和規劃設計建設部門培養的大學本科、碩士人才; ③面向中國數量與質量日益高漲的風景園林建設市場:為各類規劃設計院所、園林工程公司培養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多層次人才。其次是專業知識結構的調整。一方面,要考慮引入環境藝術、旅游策劃的專業課程;同時,還要引入建筑學科、地理學科、計算機與信息學科、社會人文學科等專業知識。這是以課程設置為實質的專業知識結構調整。

篇10

關鍵詞: 景觀設計 城市規劃

城市夜景觀是城市景觀在夜間的再次表現。廣義城市景觀與城市夜景觀的概念是包容與被包容的關系,城市夜景觀概念是對城市景觀概念的補充,它使城市景觀的含義更加明確。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對城市夜景觀重視不夠,一到夜晚城市環境或一片漆黑或一片雜亂,這正是忽視了它們在夜間的表現效果造成的,所以有必要對城市夜景觀進行單獨的規劃設計研究。

1 城市夜景觀與夜景觀規劃設計

1.1 城市夜景觀是城市自然科學文化與社會科學文化的集中體現

夜晚的城市為夜空間環境提供所需的必備機能,如:商業機能、娛樂機能、休閑機能、交通機能,并通過各種高科技演光手段對城市夜間景觀環境進行二次審美創造,為市民夜生活提供必要、舒適的休閑、娛樂、購物及交往的人工照明環境。城市夜景觀可以表現自我,也可以通過城市夜間的各種物質組成要素間接展現出來,如:燈光、建筑、廣告、櫥窗、小品、綠化……一個城市夜景觀的自然科學文化表現反映了這個城市的科學技術水平、經濟發展程度和整體審美層次。

如果說城市夜景觀的自然科學文化表現是舞臺背景,那么社會科學文化表現則是夜景觀的主題,背景始終是為了主題的展現而烘托氣氛,并隨著主題的展開而不斷變換。它通過人的各種夜生活行為來展現,如:商業活動、娛樂活動、交通活動、節日活動……同時它還決定著自然科學文化的表現形式。高質量的城市夜景觀環境可以通過它的夜間照明水平來體現,但現代城市夜景觀環境不僅僅包括高質量的城市照明體系,它更與城市居民的活動體系交融在一起。

1.2 對城市夜景觀認識的兩種誤區

誤區1:城市夜景觀=城市夜景觀照明

城市夜景觀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并反映為城市夜景觀照明,但照明在意義上僅屬于科學文化的一種表現手法。舞臺背景表現得再好,但如果主題的展開卻不能令人滿意,那么其總體效果也不算是成功的。城市夜景觀與城市的交通體系、文化背景、市民的消費及價值觀念密不可分。

誤區2:城市夜景觀會造成經濟與能源的浪費

在能源緊缺的今天,節約能源已成為國際社會的主題,而城市夜景觀照明需要大量的電力能源無疑是與這一主題相悖的。過去的教訓告訴我們,事故率和犯罪率的高低與之有著相當的關系,現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夜景觀照明。另外,創造性地運用現代燈光照明技術來改善城市夜景觀會對發展城市的旅游觀光業、改善居住環境等產生積極影響,會給城市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與社會效益。所以,提高城市夜景觀環境質量是我們必須要做的。

1.3 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是城市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規劃思想的具體貫徹

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是規劃師在綜合考慮城市的自然經濟歷史社會和區域發展的前提下,對城市夜環境提出總體的及分區的宏觀意向構思,并提出詳細要求和限定條件。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針對城市建設的不同情況,有兩種操作系統:一種是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的獨立操作系統;一種是貫穿于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中的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對于歷史文化名城或已建成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傳統街區或城市已建成區域的夜景觀規劃設計采用第一種操作系統較直接一些,而且見效快;而對于新興城市或城市某一區域的重新改造,采用第二種操作系統會使城市夜景觀特色更加統一、完善。由于長期以來對城市夜景觀缺乏統一的規劃設計,第一種操作系統實際上是對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工作的進一步補充完善。

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是對城市夜間環境形態作出的合理組織,是城市美學在夜晚中的體現。之所以把城市夜景觀從城市景觀中提取出來單獨加以研究,是因為城市夜晚的景觀與白天的大不相同,規劃設計者必須熟知這些變化,哪怕是極微妙的一點,如果運用得當,也會創造出令人感動的城市夜空間效果。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不僅要從城市空間在白天的特征這一角度來考慮,還要通過各種方法手段來改變日光下形態很差的空間及相互間沒有關聯的存在形式。

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跨越多門學科,最成功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作品其最突出的特點是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在美國,主要通過完善的教學體制、法律制度、雄厚的財力與激烈的市場競爭體制來使其夜景觀規劃設計方案付注于實踐。在我國,不同的政治、經濟、法律制度與城市不同的建設發展歷史給夜景觀規劃設計實踐帶來不同程度的困難。將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成果納入城市規劃(主要是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詳細規劃)便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實踐性、可依據性和政策性。此外,在進行夜景觀規劃設計時要依據城市規劃的指導思想來進行,所以說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本身也是城市規劃思想的具體貫徹。

2 我國城市夜空間環境的現存問題

2.1 內容單一、缺乏特色

白天由于繁忙的工作,人們的活動勢必延至夜晚。因此,城市夜晚應為市民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務機能,如:旅游、購物、散步、娛樂、休閑……有活力的城市夜景觀必具備豐富的功能區域,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文化、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對夜生活的心理需求。但是我國目前大多數城市的夜空間環境往往圍繞著商業機能展開,其中又以購物為主,這樣勢必造成了城市商業中心明亮一片,而在多數居住區、文教區或其他無明顯經濟效益的城市片段卻漆黑一片。可就是那些夜景觀環境較為豐富的城市街道、商業地段,也存在著盲目西化、千城一面的傾向,這些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我認為在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可以通過突出表現城市的以下六點來形成特色:

(1)自然景觀特色

城市自然形體是城市夜景觀形成的基礎;是背景;是活躍城市夜景觀氣氛的要素之一,更是表現力極強的夜間標志點,最能增強城市在夜間的可識別性。但在景觀利用的同時,還要綜合考慮生態保護。

(2)季節特色

季節的變化對北方城市街道結點處的水池最有影響,這些水池在冬天大都放空停用,從而改變了該點的夜景觀特征,所以在規劃設計時必須考慮到這一點,做出相應的冬季夜景觀變化措施。例如,哈爾濱城市街道充分利用冬季積雪,制作成冰雪雕塑,把雪作為突出街道夜景觀個性的背景,來形成具有寒冷地區城市特色的夜間景觀。其實對于大自然中的季節變化、氣候、晴雨天等天賦的因素,只要認真加以研究利用,都會成為豐富城市夜間景觀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3)建筑特色

建筑是城市空間最主要的決定因素,即使到了夜晚也是如此。夜景觀規劃設計可以通過光對城市空間進行二次設計,考慮到建筑的文脈,從彈性駕駛城市夜空間的管理法規和藝術入手,包括對建成建筑的高度、體量、外觀、材料質感、風格及色彩的二次表現。這種駕駛并非是硬性、僵死的,而是彈性、動態、階段性的,這正是“規劃”概念的體現。現代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與以往的城市夜景觀照明規劃相比,在處理夜間建筑物形態及其組合方式方面最根本的差別就在于前者更注重物質形態背后隱含的深層文化底蘊。

(4)科技特色

利用高科技演光手段美化城市夜空間。即便在沒有藝術品點綴的情況下,也能達到美化市容的效果,甚至建立獨特的空間個性,如各種激光燈的靈活使用等。

(5)節日特色

中國傳統節日的確定和節日娛樂的安排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才逐步臻于定型,成為人們樂于接受的習俗。每個節日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歷史淵源,而這些節日的游戲娛樂活動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內容與特色,如舞龍燈、除夕夜、元宵觀燈、中秋賞月……這些活動均需要有一定的設施與場所來支持。

(6)人文特色

我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差異很大,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民間活動特色,所以在城市夜景觀規劃組織人文景觀時,可與當地的民間習俗聯系起來,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夜生活”場所。

2.2 缺乏尺度感

主要反映在夜間硬質景觀的表現上,普遍的問題是宏觀有余而細部不足。許多在白天為行人設置的小尺度設施到了夜間反而成為路障,而且燈具無論在造型還是尺度上均缺乏細致的考慮。事實上,城市空間中的各種燈具是聯系白天與夜晚景觀的紐帶:白天可以點綴空間特色;入夜則是人類的“第二只眼睛”,能充分發揮其指示和引導作用,而且其本身的造型也是夜間標志城市尺度與特色的活躍因子。

2.3 缺乏整體性

受經濟觀念的影響,許多行業在夜間不同程度的利用各種燈光技術樹立自身形象,這樣就會給城市帶來一系列的景觀問題。德國哲學家謝林在他的《藝術哲學》中指出:“……個別的美是不存在的,唯有整體才是美的。”整體概念是審美的基礎。目前我國多數城市不令人滿意的夜景效果主要是由于缺乏城市整體觀念造成的。

2.4 缺少規劃

在許多大城市,單體建筑照明百花齊放,但缺乏統一,具體表現在:色彩雜亂;照明燈具、廣告燈箱隨意擺放,影響行人的心理舒適度與人身安全;缺少發展眼光,照明技術落后,以至于經常性地進行更換,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浪費。雖然從另一角度來說,大大小小、色彩紛雜的照明廣告(尤其是霓虹燈招牌)也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但如果在毫無規劃的情況下,并不會令人引以為豪。針對這種現象,我認為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面臨的任務是如何把無序的混亂變為有序的豐富。

2.5 交通不便

城市多數居民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車和公交車為主。停車場、步行者安全性與夜生活時間成為影響市民夜生活心理與行為的主要因素。

3 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的體系構想

如何將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認為,可以把全過程分為三個步驟,即:城市夜景觀總體規劃、城市夜景觀詳細規劃、城市夜景觀景點設計,其中每一步又均可與城市規劃各階段相融。

3.1 城市夜景觀總體規劃

城市夜景觀總體規劃從宏觀上解決城市夜間景點的分布,景點之間的聯系,主次的確立,性質特征及照明技術上的和人文活動的宏觀問題,以及節假日夜景觀系統問題,即在宏觀上對藝術、技術、經濟等因素進行限定。

城市夜景觀總體規劃直接根據城市總體規劃所確定的以下內容進行:

(1)城市人口、用地規模、規劃區范圍;

(2)城市用地發展方向、布局結構、市中心區位置;

(3)城市道路系統、道路等級和干道系統、廣場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

(4)城市河湖水系和綠化系統的治理、發展目標、總體布局;

(5)需要保護的自然地帶、傳統街區等的有關保護措施;

(6)舊城改造、用地調整的原則、方法和步驟。

城市夜景觀總體規劃成果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成果中,包括總體規劃文本和圖紙。在進行綜合技術經濟論證時,應對城市夜景觀實現所帶來的一系列技術、經濟問題也有所涉及,并提出其實施步驟和方法建議。

當總體規劃的某些基本原則與框架不能適應城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需要調整或修改時,對有關的夜景觀總體規劃內容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與修改,因為城市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是城市夜景觀規劃實施與實踐的直接影響因素。

城市夜景觀總體規劃還有一部分內容反映在城市分區規劃中。當分區規劃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確定了城市公共設施的分布;城市主、次干道形式;綠化系統、河湖水面、風景名勝的用地界限和文物古跡、傳統街區的保護范圍后,要對城市夜景觀做出進一步的規劃安排,為城市夜景觀詳細規劃和規劃管理提供依據,這一部分成果也應納入分區規劃文件和圖紙中。

城市夜景觀總體布局是城市夜景觀總體規劃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它是在城市空間結構基本形成的情況下,在市民夜生活的基礎上對城市夜間各景區、景點進行統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機聯系。城市夜景觀總體布局是城市一定歷史時期、自然條件、一定的經濟、生活要求下的產物,通過城市夜景觀建設的實踐得到檢驗,不斷發現問題,修改完善。因此,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規劃布局所表現的形式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3.2 城市夜景觀詳細規劃

城市夜景觀詳細規劃是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對某一景區(商業街、校園、居住區……)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規劃,應結合城市規劃,充分考慮到景區的屬性、特征、重點和元素(建筑、設施、環境及人文因素)的相互關系,根據屬性確立要創造的氣氛,根據特征創造特色,根據重點確定主景,根據元素之間的關系確定配景、底景等創造整體效果。

在城市夜景觀總體規劃與詳細規劃的過程中,有一條貫穿始終的線,就是:結合城市的經濟狀況、自然條件及歷史背景,充分考慮到人對夜生活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在城市規劃區內,城市夜景觀詳細規劃成果相應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文件和圖紙中;在當前開發修建地區,則是修建性詳細規劃成果的一部分。

3.3 城市夜景觀景點設計

城市夜景觀景點設計是在城市規劃指導下進行的,(包括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夜景觀總體規劃、城市夜景觀詳細規劃)對景區景點的夜景觀元素進行具體的設計。景點設計要以造型、美學等為出發點,但與前兩部分內容相比較,它更需要與電氣工程師的緊密配合。

城市夜景觀景點設計成果可以作為城市詳細規劃成果的一部分。

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每一步工作應在充分尊重以下五點原則的基礎上進行:

(1)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即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受:

城市性質的制約;

城市規模的制約;

城市社會文化和經濟能力的制約;

城市發展要求的制約。

(2)城市整體美的原則;

(3)以人為本的原則;

(4)經濟性原則;

(5)環境建設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

4 高質量的城市夜空間環境是城市設計理論與照明技術完美結合的產物

城市夜景觀規劃設計不同于城市景觀照明設計。雖然夜景觀離不開光,需要通過合理的照明來表現,但光的因素只是景觀空間特性中的一種,而且單從光的特性來講,它又包含了美學與技術兩方面的內容。傳統城市夜景觀照明往往會由于景觀設計師與照明工程師之間的互不理解與讓步而帶有令人遺憾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