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洪澇災害的原因范文
時間:2023-12-25 17:50: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產生洪澇災害的原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分析;危害;防御措施
中圖分類號:S4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對氣象災害進行很好的防御是我國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江西省樂安縣因為持續的低溫和陰雨天氣,導致農作物接收的陽光很少,最終給農作物的產量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樂安縣氣象局針對這種情況采取了相關的措施,決定提前計劃、精心設計來促進農業的發展。樂安縣氣象局加強了對于自動氣象站、土壤水分觀測站等氣象相關儀器的檢測和維護,嚴密的監督天氣的變化,尤其是在陰雨低溫時期,更要加強對于氣象的監測預報預警工作,及時的向政府以及農業部的相關部門傳達氣象信息,并設置專門的人員對農業生產方面進行指導,充分利用新的傳播手段來傳遞天氣信息。
1 常見氣象災害的簡單分析
作物的生長發育和所在地區的氣象條件有很大的關系,當種植地的氣象條件不能夠滿足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時,會因為不利的天氣條件對農作物的產量造成很大的影響。經調查江西省樂安縣的氣象災害主要包括:洪澇、低溫冷害、凍害、風暴、臺風以及由于氣象條件而引起的一些病蟲害等對農作物造成的危害。在這些災害中,發生次數最多、造成損失最大的是洪澇災害,其次就是干旱。下面對這些氣象災害中比較普遍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
1.1 洪澇災害的簡單分析
洪澇災害主要是指巨大的水體對農作物造成的沖擊甚至是淹沒等的現象,由于暴雨或者是低洼地的積澇而造成的洪澇災害通常是無法阻止的,下面從水稻的角度來對洪澇災害進行簡單的分析。水稻如果在拔節期受淹的話,節間的延長程度就會隨著淹水的天數以及淹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水退之后才會發現,淹水的節長比沒有淹水的節長要短,從而可以得出:整株水稻的高度隨著淹水的時間的增加而變短。如果洪澇災害嚴重的情況下,水稻體內的養分消耗盡了,那么水退之后,也會造成莖稈細弱等的現象,植株會出現彎曲、折斷甚至是倒伏等畸形的現象。
1.2 冷害的簡單分析
冷害主要是指在農作物生長的季節內,因為溫度下降到了農作物生長時所能承受的最低溫度以下時,就會給農作物的生理活動造成一定的障礙,嚴重的話甚至可能會造成農作物自身的某些組成組織受到危害,從而造成減產的現象。冷害對農作物造成的危害隨著農作物的品種、發育期等的不同也有很大的不同。當冷害對農作物產生危害時,通常情況下會使農作物體內細胞中那些有生命的細胞質的流動速度減慢,逐漸的停止流動,這樣的情況下就會造成對于農作物的養分的吸收和輸送受到障礙。如果農作物受低溫影響的時間比較短的情況下,當溫度升高之后,細胞內的細胞質就會繼續正常的流動,農作物也就可以正常的生長。如果農作物受到長時間的低溫影響時,就會使細胞質停止流動,從而農作物停止生長。
1.3 干旱災害的簡單分析
干旱是世界上農作物種植的過程中受到的最大的威脅之一。干旱發生不僅僅范圍很廣,而且出現的頻率也十分的高,是我國農作物種植過程中減產的主要原因之一。干旱主要是指農作物在種植水平不高的情況下,長期的缺乏水資源,而造成空氣十分干燥、土壤十分缺水,這樣使農作物體內的水分就會出現匱乏的現象,對農作物的正常生長發育產生影響最終造成產量在很大程度上的降低。干旱主要是把農作物體內的水分的平衡造成破壞,從而導致農作物出現萎蔫的現象。干旱在農作物生長到下列3個時期時造成的影響是最大的:農作物水分的臨界期、灌漿成熟期以及播種期。
2 對常見氣象災害的防御、治理措施的分析
氣象災害對于農作物造成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而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作物種植的好壞直接對國家的發展產生影響,所以,對于農業氣象災害風險的分析就變得十分重要。下面對上述常見的氣象災害的防御措施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分析:
2.1 對洪澇災害的治理措施
對于洪澇災害的治理首先要對造成洪澇災害的原因進行分析,針對造成的原因來制定相應的措施對洪澇災害進行治理。如果是由暴雨形成的洪澇災害,可以通過建筑河堤和大壩來對洪澇災害進行治理,把洪水進行分流,就可以減輕甚至是限制洪澇災害對農作物產生的影響。
2.2 對冷害的治理措施
對于冷害現象的防御措施主要是包括:科學的施肥、合理的對農作物進行灌溉等。這些措施都會對土壤的性能產生影響,氮、磷、鉀肥料的綜合使用以及合理的灌水等都可以很好的改善土壤的性能。在施肥的過程中,要了解磷鉀肥可以提高農作物的抗寒性能,可以促進農作物提早成熟,在遭受低溫冷害的年度,土壤的溫度不高,那么磷肥的效力就會變的很低并且移動十分緩慢,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作物對磷肥的吸收,所以要增加磷鉀肥的用量,來改變農作物的吸收率。
2.3 對干旱災害的防御措施
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可能造成干旱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從氣象的角度來看,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大氣環流的不正?,F象產生的,高氣壓的長期控制使降水量減少。除此之外,土壤以及地形等對農作物的水分也有很大的影響作用,所以,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就是降水量的大小以及土壤的水分、氣候等。
3 結語
我國是涉及了世界上兩條巨型自然災害地帶的國家,同時,我國還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農作物種植的發展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對于農業氣象災害的研究就變得十分的重要并迫切了。上述對于農作物可能會受到的氣象災害以及相關防御措施的分析,希望可以給未來我國農作物的種植帶來幫助。
參考文獻
[1] 杜鵬.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分析[J].地理學報,2012.
篇2
關鍵詞:洪澇災害;防洪規劃;脆弱性
中圖分類號:P3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 引言
城市災害是由于自然或人為原因,城市和人民生命和財產損失的事件。這個城市的人口密度影密度,固定資產是高度集中的,它不僅聚集社會的財富,也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和社會的穩定。各類生產,生活設施,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居民的公共設施的依賴,使城市的更為突出的災害的區域脆弱,一旦遭受重大災害,后果將不堪設想。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自然災害死亡人數是75 %,洪水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是40% ,這也是人們一向視洪水如猛獸的原因。洪澇災害是我國目前面臨的最主要的自然災害,其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已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3. 5%左右。洪澇災害是城市災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歷時雖短,但造成的損失卻極大,不僅破壞生命線、交通運輸等,還會阻礙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頻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危險,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1 城市洪災的危害及成因
1.1自然因素
太陽輻射的變化?;鹕絿姲l,日食,太陽黑子活動將導致太陽輻射的變化,導致大氣環流的異常變化,導致洪水泛濫。研究表明,在太陽活動峰年,手太陽能源的大氣輸入量的增加,因此,加強大氣引擎功能,另一方面,在這一時期,由于和磁熱效應,易產生變形和松動的磁致伸縮效應的地殼,地球地殼熱水蒸汽容易泄漏,并在這種情況下的大氣過程的匹配,洪易。在太陽黑子活動谷年,風暴減弱,減少熱效應在地殼中的居里點附近,在巖石的點這段時間居里將由于磁致伸縮效應和變形,可以引發一些不穩定的地殼部分的變化,有利于地震,地下熱蒸汽逸出,并與大氣環流的合作,形成洪水。自然地理位置。我國地處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差異大,具有產生嚴重自然災害的自然地理條件。地勢西高東低,這使我國大多數河流向東或向南注入海洋。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條件,使全國約有60%的國土存在著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水災害。東部地區城市洪災主要由暴雨、臺風和風暴潮形成,西部地區城市洪災主要由融水和局部暴雨形成。氣候水文因素。我國是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受東南、西南季風的影響,降雨在時空分布上極不均勻,雨熱同期,易旱易澇。洪澇災害與各地雨季的早晚、降雨集中時段以及臺風活動等密切相關。
1.2人為因素
許多人為的因素如如乏有效的防洪工程建筑,河道水系的填占、毀壞,都市化洪水效應等。人為因素的影響有以下3個方面:城市/城市熱島效應,如二氧化碳增加,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然后改變大氣環流,氣候,造成洪水災害增加;改變表面性質,影響區域氣候和洪水發生的因素,導致洪水城市規劃失效。
2 近年來我國城市洪災加重的原因
我國城市洪災的加重,因為除了自然因素,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長,無盡的需求,掠奪的本性,使環境惡化,自然災害,但也與城市規劃,建設的許多方面,管理和其他錯誤。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城市洪水承載體(不動產,房地產,資源)迅速增加,價值迅速提高;二是加快城市內澇增加速度。
2.1城市綠化減少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植被的減少,城市地面硬化速度的增加,不透水表面大大增加,成為了城市的鋼筋混凝土森林。不透水表面增加,不僅降低了雨水的滲透,和降低表面粗糙度,最大降雨地表徑流,導致城市徑流,持續時間縮短,含量明顯增加。其次,城市的綠色植被衰退,直接形成地表徑流,增加城市內澇。
2.2城市排洪能力差
隨著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區人口迅猛增多,工業、企業大量增加,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量大幅度上升,廢水相應大幅度增多。而我國大多數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目前使用的是雨水和污水共用的下水系統,排放能力不足,一遇暴雨,污水和雨水同時涌入下水系統,常造成下水管道暴滿,不能及時排洪,造成污水四溢,泛濫成災。
2.3城市水體面積減少
由于城市社區、交通、工廠等大量侵占原來的蓄澇池塘和排澇水渠,不僅使城市水體不斷減少,還打亂了原來天然河道的排水走向,因而加劇了城市排澇時的壓力。尤其在汛期,江河水位或潮位高漲,雨洪無法自排,城內水體又無法調蓄,從而加重了城市洪澇災害。
2.4城區降水增多
隨著城區面積的不斷擴大及/熱島效應不斷增強,城區上升氣流加強,加上城市上空塵埃增多,增加了水汽凝結核,有利于雨滴的形成。二者共同作用,使我國南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暴雨次數增多,強度加大,城區出現內澇的幾率明顯增大。
3 城市防洪規劃的幾點思考
既然洪水給城市居民帶來生命和財產的威脅,甚至造成致命的打擊,人們就應該做好防洪規劃,阻止此類災害的發生。防洪規劃的過程就是人類為防洪減災而進行的計劃及實施的過程。在做規劃時,除應考慮提高防洪標準、加快建設城市防洪工程并保證其質量、增加地面覆蓋度、良化生態環境、妥善管理防洪設施外,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3.1考慮洪災的風險與脆弱性風險是指人類生存環境中的某一部分遭受未來災害襲擊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洪水災害的城市規劃應該包括風險度評定和風險管理。風險度評定是將人類活動、建筑物和自然資源信息相結合,確定災害事件的可能影響。風險管理是減小、分散和分擔可能不利結果的過程。
脆弱性是指傾向于不利結果的容易程度,也是人類對災害的響應能力?,F代化的城市在水患面前變得日益脆弱,這是因為城市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中心,城市對水、電、煤氣、通訊、交通等生命線工程系統的依賴程度日益增高,城市向地下開發,以緩解空間不足的矛盾,高層建筑的動力系統也往往置于地下室,而地下空間是防水患的薄弱環節。隨著科技發展,城市往往是通訊、交通等網絡系統的中心。
防洪規劃的脆弱性是衡量人們風險暴露度的尺度,是衡量人們參與、應付、抗御洪水能力以及從洪水災難中恢復能力的尺度。不同的城市因其基礎設施、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它們抵御災害的能力就不同,即面對同一災害時其脆弱性不同??紤]到風險與脆弱性,才能處理好洪水風險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
3.2減少地面沉降
我國沿海地區因過量抽取地下水,出現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地面沉降使原有防洪設施效能下降,導致洪災的發生。天津、上海、常州、阜陽等幾個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因此,要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采取回灌等措施,減少地面沉降。
3.3建立現代化防洪體系
在防洪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以提高其效率。較適用的是遙感和GIS技術,如利用二者進行洪澇災害承災體的識別和信息提取,建立洪澇災害的救災減災應急系統。洪澇災害承災體是指淹沒區域內的各種地物及其屬性,以前主要利用專題地圖和現場調查的方法提取信息,但專題地圖不具有良好的現勢性,現場調查費時費工,而且在災中也無法進行現場調查。如果洪澇災害背景數據庫中的數據現勢性好、內容齊備,從遙感數據中得到洪澇災害的淹沒范圍后,再利用GIS技術進行多個數據的空間疊加操作,即可快速獲取承災體的信息。
要了解洪澇災害的發生發展過程,進行災害損失和災害的預測,為進一步救災減災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必須將遙感和GIS技術結合起來,利用遙感技術獲取災害背景數據、孕災環境數據、致災因子和災害承災體信息,利用GIS技術進行信息接收、傳輸、處理和分析,以實現對洪澇災害實時、準確監測。
參考文獻:
[1]吳慶洲.我國21世紀城市水災風險及減災對策[ J].災害學,1998, 13(2): 89-94.
篇3
關鍵詞:水泵;遠程控制;物聯網
中圖分類號:TP391.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5.09.017
0 引言
由于我國的地理位置情況,我國的氣候受季風影響較大,降水量的地區、時間分布不均勻,從而導致河流的流量和水位變化較大。以我國秦嶺淮河以北、黃河流域下游地區為例,每年七八月份,由于亞熱帶季風影響,降雨量驟升,河流水量劇增,水位快速上升,從而會引發洪澇災害,從而導致大量的生命、財產損失。產生洪澇的原因除了降雨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氣象和水文因素,例如:溫度、濕度、降水間隔、水流流速、風速、風向等。而隨著氣象技術、傳感器技術的發展與成熟,人類已經可以獲取到持續的氣象和水文數據;同時,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數據處理和分析技術的成熟,對長期的氣象、水文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和挖掘已經成為了可能,從歷史的信息中挖取和洪澇災害有關的信息,從而進行防洪預警已經成為了當前的研究熱點。
氣象與水文是洪澇災害的客觀原因,同時,洪澇災害往往也由一些人為原因造成,比如排水能力差,排水不及時,防洪工程響應不及時,質量不過關等因素。針對質量不過關等問題,政府需要加強對水利T程質量的監管力度。而針對響應不及時等問題,即可通過數據分析、預測方法配合防洪設備的遠程控制等技術來解決。以泵站為例,可用本論文設計的泵站遠程監控系統來實現水泵的遠程啟動與調整,調整排水量,從而減輕洪澇災害的影響。
針對洪澇災害這一問題,本文提出了基于結構化支持向量機(Structur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的泄洪聯動技術研究。通過歷史的洪澇信息訓練學習模型,并根據觀測到的水文信息對洪澇災害進行預測,生成各水泵的工作策略向量。并根據該向量通過遠程監控系統進行水泵的控制與調度,盡可能預防洪澇災害。
1 基于結構化支持向量機的泄洪聯動設計
防洪泄洪作為水利水文監控系統的重要功能需求之一,如何準確地進行洪澇信息的預測預警,實現其智慧化是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熱點。目前較為經典應用較廣的洪水預測調度模型主要包括流域水文模型(如新安江模型)、河道演算水文學和水力學模型(如Muskingum Method、動力波演進模型)和據流域特制模型(如陜北模型、河北雨模型)。在“新安江模型”中檢測站實時監測流域溫度、相對濕度、河流徑流量等;然后對所采集監測數據進行數據挖掘處理,通過各種擬合方法確定該地區植被覆蓋面積、土壤滲透系數、飽和蓄水量等相關水文參數的置信區間;最后在已確立的模型基礎上對水文數據(如降水量、水位等)進行演算,修正模型參數。目前來說,國外的河流代表模型有TOPMODEL模型(Topography BasedHydrological Model)和SWAT模型(Soiland WaterAssessment Tool)等。
結構化支持向量機(Structured Support VectorMachine)是一種機器學習算法,它泛化了機器學習中支持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的分類器(classifier),從而使得其可以預測復雜的結構。結構化支持向量機可以用于預測樹狀結構(Tree),有序表結構(Sequence),當然也可以用于預測向量(Vector)。在實際的水文信息分析中,往往需要考慮到眾多的影響因素,比如上文提到的降雨量、降雨間隔、水位、濕度、溫度等,這些影響因素也被成為分析問題的指標。
而對于氣象和水文信息而言,這些指標往往存在以下兩大特征:
指標規模龐大:
對于水文數據而言,由于每時每刻的氣象和水文情況都在改變,即每時每刻都有新數據產生,數據規模龐大。而且對于氣象和水文信息而言,一段較長時間內的數據才對分析工作有著重要作用,往往需要分析一年,十年甚至一世紀的數據才能得到有效分析結果,因此,對于指標而言,數據規模龐大是一個明顯的特征。
指標之間存在重疊:
水文數據指標間往往不是獨立的,而是存在重疊的,比如降雨指標會影響水位指標,也會影響濕度指標。這些重疊的指標一方面會導致分析問題變難,分析工作變重,也會導致大量的計算浪費。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來降低數據的維度,即只選取關鍵的指標,從而減少重疊指標造成的影響,也可以顯著的減少計算量,再引入結構化支持向量機進行聯動處理。本方法旨在利用降維的思想,把多指標轉化為少數幾個綜合指標。其步驟如下:
2 基于結構化支持向量機的泄洪聯動技術實現
本文設計的泄洪聯動技術主要涉及到以下兩部分工作:1)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對數據進行降維,從而減少計算量和由數據重疊問題造成的結果不準確;2)通過結構化支持向量機根據歷史的氣象、水文信息對水泵策略進行預測。而這兩部分則均為數據分析任務,計算量較大,計算速度較慢,因此本文將以上兩個算法作為離線程序,每天定時運行,生成相應的結果,便于管理員進行決策。數據的輸入系統包括:
(1)泵站采集數據處理系統
泵站采集數據處理系統對泵站數據進行遠程監測,功能主要包括:統計和記錄主要電氣設備的動作(將系統采集到的泵機運行狀態等數據進行分類處理并保存);事故及異常統計記錄;參數越限統計(對參數越限等異常進行必要的統計,同時在必要時進行警示,并可根據需求生成報表);運行日志及報表打印。
(2)遠程自動化控制系統
可通過本系統所設計開發出的主體水利信息化管理軟件來對泵機進行啟??刂?。系統根據實時運行狀態,按照預設控制參數和模型實現對泵站機組的自動控制。站點泵機的控制可通過切換開關轉換到“手動操作”或者“遠程控制”。
當控制方式被切換到遠程控制方式時,除了站點值守人員操作站點上位機實現對機組的控制外,中控室和有權限人員也可以直接實現對站點設備的相應控制,從而實現泵站的少人甚至無人操作,大大減輕人員工作量。
在現場安裝的傳感終端遠程監測模塊,完成對站內機組、電氣設備及周邊設施環境的實時監控,同時提供和管理上位機的遠程通訊接口。通過485串行總線等通信方式,站點管理人員可以實時監測該站點動態數據和了解各操作中的主要工作過程。
站點監測的對象主要包括:機組電壓、電流;機組溫度;水位等。
站點上位機對監測的數據可以以數字和圖形兩種形式進行實時顯示,它通過各種動態的圖文來表示整個泵站各種設備的實時狀態,給人以生動、直觀的操作效果。
(3)泵站遠程監控軟件系統
泵站遠程監控軟件系統是為了實現抗旱與排澇泵站組成的泵站集群的信息化、智能化的開發、管理,因此是整個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通過該軟件系統可以實時顯示各個分站的運行情況,如泵機電壓電流、泵機溫度、進水口水位、排灌量等重要信息。遠程控制機組的啟、停轉換;且能對系統故障進行白診斷,能有效地保護機組的安全運行,進而幫助運行人員發現事故隱患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水文信息降維法關鍵算法實現:
1.標準化矩陣:
function std=cwstd(vector)
cwsum=sum(vector.1);%對列求和
[a,b]=size(vector);%矩陣大小,a為行數,b為列數
for i=l:a
for j=l:b
std(i,j)=vector(i,j)/cwsum(j);
end
end
2.計算主成分:
Function result=cwfac(vector);
std=CORRCOEF(vector)%計算相關系數矩陣
[vec,val]=eig(std)%求特征值(val)及特征向量(vec)
newval=diag(val);
[y,i]=sort(newval);%對特征根進行排序,y為排序結果,I為索引
For z=1:1engm(y)
newy(z)=y(1ength(y)+l-z);
end
rate=y/sum(y);
newrate=newy/sum(newy)
sumrate=0:
newi=[];
for k=length(y):-l:l
sumrate=sumrate+rate(k);
newi(length(y)+l-k)=k;
if sumrate>0.85 break;
end%記下累積貢獻率大85%的特征值的序號放入newi中
end
基于結構化支持向量機的泵站策略預測關鍵算法實現如下:
pann.pattemS=pattems;
pann.1abels=labels;
pann.10ssFn=@lossCB;
parm.constraintFn=@constraintCB;
pann.featureFn=@featureCB;
parm.endIterationFn=@iterCB;
parm.dimension=10;%經過主成分分析法后的數據維度為10
pann.verbose=l;
1nodel=svm_stmct_1eam('-c 10-o 2-v l-e 0.00l',pann);
篇4
【關鍵詞】水利工程;防洪防澇;規劃設計
眾所周知,我國的水利資源極為豐富,尤其是在雨季,我國很多地區常常受到洪水的侵襲,導致國民經濟受到極大損失,因此,加強洪澇防治工程的建設尤為重要。洪澇防治技術是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施工技術,其工程規模比較大、各項施工技術都十分重要。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一些新的洪澇防治施工工藝以及施工機械設備得到了廣泛應用,大幅度提高了我國水利工程的建筑施工質量,加強了洪澇防治能力,全面保護人民經濟不受損害。
1 工程分析
1.1 工程概況
某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洪,其中建設任務是砌筑河堤、清除河道周邊的障礙、疏通河道與部分河道的裁彎取直,從而保護河道周邊的農田。主河道的全長是4.7千米,不包含河道到最遠處的分水嶺,河首處于納禪正對面趕巖的坡腳,而終點則在黃泥堡位置,河流從此處匯到那郎河。本次治理方案主要對河首段2400米的河道進行治理,砌筑的河岸護堤全長是4800米。該工程中河道治理起點在那禪村周邊,終點在小寨直流的匯入口向下400米處,治理河段全長是2400米,砌筑的防洪護堤長為4800米。該河道經過水斷面的底寬在3-5米之間,護堤的高度在1.9-2.3米之間,水深設計為1.6-2米,河道的縱深在1/1000-1/80之間,整個工程中防洪護堤使用M7.5漿砌石塊作為重力擋墻。此外護堤頂寬是0.5米,迎水面的坡度系數為0.3護堤的超出高度是0.3米[1]。
1.2 河道護堤砌筑的施工方案
該工程中河道護堤砌筑了石擋墻,使用人工砌筑的方式,應用自卸汽車將塊石運至施工現場,再通過人工挑到工作面,砂漿使用鐵皮鋪墊與人工拌合的方式,經人工轉運到工作面,砂漿拌合場會隨著漿砌石的工作面變動而轉移。而漿砌石的護堤要把河堤高程與河道的中心線作為測量控制線,通過測量放樣劃線、打樁來確定墻置,再實施基礎的清理,底層砂漿攤鋪完成以后進行砌筑,漿砌石的工程施工程序從圖一中可以看出。
圖一 漿砌石的施工圖
2 規劃的原則
2.1 水資源利用
在水利工程規劃設計過程中,工作人員要針對防洪防澇防治來考慮水資源問題,部分流量比較低的位置,相關工作人員要強化洪澇治理與水資源利用;部分流量比較大的位置,只要重視洪澇治理即可。進行水利工程設計時,要把洪澇治理、水資源利用情況分開來考慮,盡可能統籌兼顧,通常要按照以下原則來設計:首先,在既有工程上合理利用資源,減小成本開支;其次,在水資源利用的同時要做好相關防護的措施,盡量實現一邊利用水資源一邊防治;最后,按照區域差異使用相關措施,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提高整個區域的防洪能力,降低洪澇災害產生的影響與損失,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2.2 近期和遠期
一旦產生洪澇的災害,勢必會使社會經濟承受巨大損失,但損失大小由洪澇災害發生程度來決定。因此,為采取相關措施來防治洪澇災害,工作人員要按照事情緩急情況制定遠期與近期規劃,同時,要參考政府財政經濟的情況,進而適當的治理。
2.3 整體和局部
從過去的實踐中,人們逐漸總結出一套治理洪澇的措施,例如:在防治洪澇災害時,需要從整體著手,對全局進行控制,抵御兩岸與上下游的洪水。必要時要做長遠考慮,為保全大局,可以舍棄一些利益。而重點保護對象一般包含大面積的農田、重要城市與名勝古跡等。
2.4 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結合
一般情況下,水利工程措施會占用大面積土地,需要大量投資。而非工程的措施投資量不大,同時可以降低因為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換句話說,非工程的措施對于水利工程防洪防澇至關重要。因此,在水利工程防洪防澇規劃設計過程中,要重視非工程的措施建設,充分結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的措施,制定一個比較適用的治理措施[2]。
3 水利工程防洪防澇的規劃設計
水利工程的防洪防澇規劃設計要在調研的基礎上,充分結合水力工程的建設情況進行設計,不僅如此,在防洪防澇規劃設計時要明確治理任務、目標與防護對象,科學規劃設計洪澇治理方案,制定和洪澇防治規范相符合的措施,然后劃分保護區、洪泛區與蓄洪區,設計分期實施的方案,并實施綜合效益的評價。
3.1 調研
相關人員要整理并歸納整個流域水文資料與自然地質的條件,準確掌握洪災發生原因,制定洪澇防治標準和措施,并實施地質勘查與測量的工作。
3.2 制定洪澇防治標準
制定的洪澇防治標準要與現實需要相符合,然后按照各地區經濟發展的能力與地理條件來劃分洪澇防治的保護區,同時分析可能產生的影響與洪澇發生程度,制定洪澇防治措施,并在達到國家標注規范的情況下,制定洪澇防治的標準。
3.3 構建防洪防澇的體系
由于各流域洪澇防治體系與自然條件不同,因此,要綜合考慮各部門洪澇防治的需求,全方面分析洪澇防治體系中的各種影響因素,進而確定最優的洪澇防治方案。
3.4 環評與綜合效益的評價
洪澇防治工程可以有效提高人們生活環境的質量、降低洪災影響度。但目前洪澇防治工程的建設還存在很多影響因素,如:在建設工程的過程中,會產生移民安置與垃圾排放等問題,這就需要使用環境影響的評價標準來評價工程建設中產生的影響。在環境評價中,要重視環境敏感的因子,盡可能減小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此外,由于年均收益反映出來的洪澇防治措施應用效果不夠全面,這就需要結合歷史的數據進行分析與計算,準確核算洪澇治理措施為人們創造的經濟效益。
3.5 報告編寫
洪澇防治的規劃報告一般包括洪水資料的分析、流域的自然情況、水文情況與社會的經濟情況,以及移民安置、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建設情況、工程投資等。
4 結語
綜上所述,洪澇防治工程能夠有效抵御洪水的侵襲,是水利工程抗洪的第一道防線,所以,確保洪澇防治施工的質量非常重要。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全面提高水利工程質量可以促進我國水運工作的開展。建筑施工單位應當選擇先進的施工技術和施工機械設備,加強洪澇防治施工質量的控制,全面提高水利工程質量,促進我國水利工程建設能夠正常的進行,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的水平。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長樂市新區 防洪排澇 對策研究
1 概況
長樂市地處閩江口南岸,東瀕東海,北沿閩江,南毗福清,西界閩侯,土地總面積723.56km2,轄12鎮、2鄉、4街道,2009年底總人口67.37萬人,地區生產總值265億元。新區位于首占鎮和營前街道,北至營前恩頂山,南至京福鐵路,東至董奉山山腳,西至營前洞頭村和閩江沿岸,規劃面積20.38km2,其中建設用地14.99km2,現人口3.45萬人,規劃人口18萬人。上洞江從南面流向新區,并從這里匯入閩江。
2 洪澇水分析
2.1 流域情況
上洞江是閩江的支流,發源于長樂市玉田鎮大溪赤巖山,流經玉田、首占、營前等鄉鎮,于營前水閘匯入閩江下游。上洞江主河道長29.82km,平均坡降2.34‰,流域面積109km2,主要支流有茶山溪、龍玉溪、東渡溪等,中下游區域內河網密布。上洞江下游河道受閩江水位和潮水影響,上洞江流域水系見圖1。
圖1 上洞江流域水系圖
2.2 洪澇情況
上洞江上游支流多,河流短促,下游河道受閩江水位影響,每年5~6月份的雨季以及7~9月份的臺風季節,洪水來勢兇猛,暴漲暴落,極易造成洪澇災害。
新區在治理洪澇災害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新區周邊為低山、丘陵,主要洪水來自山洪,上洞江出口處山洪面積占70%,上游河道坡降陡、匯流快,產生的山洪峰高量大,下游新區河道坡降緩,易受閩江洪潮水頂托,造成新區內嚴重澇災。
(2)上洞江流域內基本無防洪排澇基礎設施,流域內現有水庫控制集雨面積較小,無法調控上洞江洪水;上洞江河口的營前水閘老化嚴重,閘頂高程偏低,當閩江水位較高時,洪水會翻越閘頂進入新區。
(3)新區河道過水斷面較小,河道寬度較窄,目前排澇標準大都只有1~2年一遇,已經不能滿足現有排澇標準要求。
(4)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新區項目建設用地面積不斷擴大,使不透水地面的面積大大增加,造成單位面積的產流量劇增,同時原作為滯洪區的低洼地區(如池塘、河溝等)被填,使得調蓄能力減小,加重內澇。
(5)長期以來,上洞江流域河道缺乏全面、長遠的規劃,部分橋梁及違章搭蓋等形成卡口,影響河道行洪。
2.3 洪澇水分析計算
對于上洞江流域內匯水面積在10km2以上的溪流采用推理公式法和地區綜合法進行計算,經比較采用推理公式法計算成果;對于上洞江流域內匯水面積在10km2以下的溪流(截洪溝)采用推理公式法、華東地區特小流域推理公式法進行計算,經比較采用推理公式法計算成果。上洞江干流及支流洪水計算成果見表1。
表1 上洞江干流及主要支流設計流量計算成果表
河流名稱 控制斷面名稱 集雨面積
(km2) 不同頻率澇水最大流量(m3/s)
P=2% P=5% P=10% P=20% P=50%
上洞江 阡中 40.6 523 424 349 270 167
赤嶼 57.2 627 504 413 322 197
洋門碼頭 88.2 890 715 585 455 280
營前水閘 109 1050 849 694 540 329
茶山溪 匯入上洞江口 15.9 253 208 173 140 89
龍玉溪 匯入上洞江口 14.7 210 171 141 111 68
東渡溪 匯入上洞江口 8.06 126 104 87 69 43
城區各片區澇水采用華東地區特小流域推理公式法計算成果,設計澇水成果見表2。
表2 新區內河澇水最大流量計算成果(10%)及規劃最小河寬表
片區 內河(截洪溝)名稱 匯水面積
(km2) 長度
(m) 設計流量(m3/s) 規劃最小河寬
(m)
營前片區 洋中厝河 0.288 569 3 5
五澗河 0.414 604 4 5
三落排河 1.110 915 11 8
青蘭河 3.890 843 39 13
鄒厝河 3.458 1463 35 12
鄒厝西河 0.776 658 8 5
鄒厝東河 1.469 1136 15 8
長限河 0.887 613 9 5
首占片區 首占河 7.499 3826 76 24
上洋河 0.861 2453 9 5
上洋一支河 0.861 608 9 5
上洋二支河 0.194 505 2 3
勤政河 5.929 1512 60 21
健身河 4.729 1481 48 16
蓮心溪 3.39 1126 34 12
岱邊溪 2.385 3179 24 10
截洪溝(1) 0.686 1019 7 2(梯形底寬)
截洪溝(2) 0.997 1586 10 2(梯形底寬)
經分析,洪澇水設計成果合理,符合地區暴雨洪水特性。
3 防治對策研究
篇6
為何亂砍亂伐
近年來,洪澇災害在我國有愈演愈烈之勢,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危害也越來越大。究其原因,有人認為是由我國特殊的地理特征所造成的,也有人認為是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當然,人們談得最多的還是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因為地理特征說明不了為什么洪澇災害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厄爾尼諾現象也難以解釋為什么洪
水的流量不是最大,水位卻連創歷史新高。不可否認,自然生態的破壞是導致洪澇災害發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這一點,環境學家早有定論。我們所關心的是:人們明知道環境的重要,為什么仍然亂砍濫伐、亂墾亂牧而不注意對環境的保護。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是因為我們的有關制度出了問題,現存制度一定在某種程度上對破壞環境起了“鼓勵”的作用。從理論上說,這是一個典型的外部性問題。
種樹—激勵不足
砍樹—激勵過度
大家知道,經濟學所說的外部性是指這樣一種情況:一個行為主體實施某種直接影響他人的行為,而且對此既不用賠償,也得不到補償。也就是說,該行為主體對其行為產生的后果是不負任何責任的,行為的影響對于該行為主體來說是“外部的”。
外部性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正的外部性,其他人可以從這種行為中受益但并不為此而付費;一種是負的外部性,行為的后果損害了他人的利益但行為主體并不承擔相應的成本。外部性是市場失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外部性存在的情況下,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不會是有效的。環境惡化是一個典型的外部性問題。
我們可以從樹木的砍伐和種植來說明這一點??硺淙丝梢酝ㄟ^木材的使用或轉讓受益,其支付的成本是和砍樹這一行為直接相聯系的費用,由于樹木減少而對環境造成破壞(包括水土流失的增加氧氣供給的減少、對空氣凈化能力的減弱等等)所帶來的損失則是由他人來承擔的,因此,砍樹這一行為有負的外部性,私人承擔的成本小于社會總成本。種樹則相反,種樹人的收益是直接和樹相聯系的經濟收益,由于種樹所帶來的環境的美化、對空氣凈化能力的提高、水土的保持等,能夠使他人受益,因而,種樹有正的外部性,私人的收益小于整個社會的收益。
當存在正的外部性時,由于行為主體承擔種樹的全部成本而不能享有種樹所帶來的全部收益,因而存在激勵不足問題,表現在人們沒有植樹造林的積極性;當存在負的外部性時,由于行為主體享有砍樹的全部收益卻只承擔部分成本,因而存在激勵過度問題,表現在對森林的亂砍濫伐。這是導致森林資源日益匱乏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有外部性的情況下,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不是最有效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市場失靈。其它環境問題,包括沙漠化問題、草原資源的退化問題、污染問題等,都可以從外部性的角度找到原因。
政府的兩手:
大棒和胡蘿卜
既然在有外部性的情況下,市場不能有效地配置資源,那么政府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了。
政府處理負的外部性時,最簡單也是最有力的方法是宣布它為非法。據報道,目前重慶已作出了不再砍樹的承諾,云南、東北等地已停止采伐森林,四川也宣布自9月1日起,部分地區(阿壩、甘孜、涼山三州、攀枝花、樂山以及雅安地區)立即無條件全面停止天然林的采伐,關閉木材交易市場,全面啟動自然資源保護工程。作為應急措施,這種強制命令是有效的,但如果作為長期政策,則會帶來很多問題。
1.一刀切的命令使一些可利用的森林資源得不到利用,這一方面造成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也侵犯了地方利益和消費者利益;
2.僅僅長江流域禁伐,而其它地方亂砍濫伐現象仍然存在,這既在客觀上造成不公平,也不能解決其它流域的洪澇災害問題。而全國范圍內禁伐又是不可能的。
3.這種政策的長期效果也值得懷疑,因為它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外部性問題。地方作為利益主體,仍然存在砍樹激勵過度、種樹激勵不足的問題。這樣,政策的貫徹有很大難度。
篇7
我縣已開始進入一個豐水周期,特別是去年全縣的降雨量就大大超過常年,今年春季的氣候又比較異常,發生洪澇災害的可能性很大,對此各級各部門和廣大群眾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我縣防汛嚴峻形勢,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強化措施,我縣地處全市防洪排澇的最下游,兩大河貫穿全境,而與下游四縣的邊界防洪排澇工程,多年來未進行統一治理,淤積嚴重且人為設障,每年汛期我縣受到上壓、下阻,嚴重影響我縣積水下泄。雖然近年來我縣各級在水利建設中搞了一些防汛工程,防汛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在防大汛、排大澇、保安全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一是由于近幾年沒有發生過大的洪澇災害,造成相當數量的干部群眾防汛意識淡薄,水患意識較差,存在著嚴重的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對可能出現的洪澇災害缺乏應有的思想準備,特別是部分基層領導干部缺少抗洪搶險的考驗,對防汛工作不熟悉、不重視。二是境內的干流工程,多年來未進行過統一的治理,渠道淤積十分嚴重,堤防殘缺不全,建筑物老化失修,抗御洪水的能力嚴重下降,對我縣安全度汛構成非常大的威脅。三是近幾年由于受稅費改革和地方財力的影響,排澇工程的治理欠帳較多,普遍淤積嚴重,排澇不暢。特別是行政區劃變更后,原有的排澇流域發生變化,致使規劃缺少及時的調整完善,極易形成局部的澇災。四是由于農民的大局意識不強,隨意填溝造田、擴種地頭地邊、侵占公共排澇地域,田間排澇工程已所剩無幾,全縣地不通溝、溝不,農田排水無出路的問題十分突出。五是防汛資金投入的不足,物料儲備大多流于形式,有其名無其實,造成防汛搶險物料嚴重不足。據專家預測,扎扎實實地做好防大汛、抗大澇的各項準備工作。
二、搞好防汛工程建設,清除阻水障礙
防汛工程建設是抵御洪澇災害的基礎,今年的防汛工作要繼續按照防御建國以來最大洪水的標準做準備,確保度汛安全,努力減輕災害損失,保證城鄉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正常進行。需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縣級骨干排澇溝渠的清淤。
溝和溝是擔負排澇的重要溝渠,目前,由于淤積,排澇標準嚴重下降,已影響積水和污水的順利下泄。為保證的排澇暢通,計劃于月上旬,全縣統一對其進行清淤治理。
1、溝清淤(結合部溝),工程長12公里,清淤土方萬立米。
2、溝段清淤(結合部公路北),工程長6公里,清淤土方萬立米。
(二)縣鄉度汛工程的清障和修復。
經縣防汛抗旱辦公室組織的度汛工程普查,我縣排澇工程存在較多的阻水障礙、險工險口等度汛隱患。按照“誰受益、誰負擔、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和行政區的劃分,各鄉鎮、街道要按照縣防指下達的清障修復任務,保證在月日前完成治理任務,由黨委書記、鄉鎮長簽字后,并以書面形式報縣防指辦公室備案。同時,對轄區內的鄉(鎮)村排澇工程進行一次詳細的普查,將存在問題務必在大汛前解決。(年鄉鎮清障修復任務見責任書)
(三)突出田間排澇工程這個重點。
田間排澇工程是我縣防汛排澇的一個薄弱環節,也是造成局部農作物受災減產的重要原因。各鄉鎮、街道要以村組為單位,積極發動群眾,組織強有力的田間工程突擊隊,打通地頭溝、竹節溝、枕頭溝,重點解決地不通溝、溝不、一塊地一塊天、田間排水無出路的問題。
(四)搞好城市排水管道的治理維修和排水渠道的清淤治理。
根據《防洪法》城市防汛由建設主管部門負總責的規定,縣建設局在搞好城市防洪工程規劃和建設的同時,汛前抓緊完成排水管網的清淤,清除阻水障礙,對低洼積水的區域一定要搞好排水管網的普查,采取措施,保證排水暢通。要從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入手,進一步修訂完善城市防洪預案,確保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正常運行。
三、組織防汛隊伍,落實好防汛物料
根據防大汛、排大澇的要求,各鄉鎮、街道要按照專業隊伍和群眾隊伍相結合的原則,組織好防汛隊伍。沿徒六鄉鎮,每鄉鎮組織防汛常備隊人、搶險隊人、后備隊200人,負責轄區內兩大河的抗洪搶險任務。
各級防汛隊伍要明確專人負責,登記造冊,落實到人,必須做到思想、領導、組織、物料、技術五到位,并明確各自的任務和責任,隨時準備參加執行抗洪搶險任務。
各級防指和有關部門單位,要按照國家、集體、群眾相結合的原則和“備而不集、用后付款”的辦法,保質保量的做好防汛物料的儲備,常備物料要專人負責、定點儲存、定期檢查,嚴禁挪用。防汛號料要按部門、單位、村戶登記造冊,落實地點、數量、品種和運輸措施,保證備得足、運得出、用得上。
四、旱澇并防,防汛抗旱兩手抓
旱澇并防是我們的基本經驗。各級要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時,牢固樹立防大汛、抗大旱的思想,做到有汛防汛、有旱抗旱、防汛抗旱兩手抓。要密切注視氣象信息,在保證防汛安全的前提下,適時搞好河道、坑塘的調水、蓄水工作;高亢和地下水埋深較大的區域,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攔蓄和利用降雨徑流,補充地下水源,為防汛抗旱提供水安全保障。
五、明確職責,落實防汛責任制
防汛工作事關大局,各級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筑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防汛搶險的重要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立足于防大汛、搶大險、排大澇,堅持以人為本,科學防控,統籌兼顧,切實把防汛工作落到實處。
要認真貫徹落實《防洪法》、國家防總和省市防指的規定要求,全縣各級要精心準備,依照“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鄉鎮、街道辦的排水工程由縣防指負責指揮調度,鄉鎮、村的排水工程由鄉鎮政府、街道辦負責調度。
防汛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和分級分部門責任制??h鄉政府主要領導對轄區內的防汛安全負總責,實行統一部署、統一指揮。分管行政領導是防汛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必須上崗到位,切實履行職責。各級政府要把防汛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常抓不懈,定期研究。針對出現的新情況,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組織修訂完善各類防洪預案。要認真落實縣、鄉、村三級領導包河、包洼、包管區、包建筑物的目標責任制,層層簽訂防汛安全責任書,做到責任到人,措施到位。
篇8
1.1小城市及縣城防洪標準偏低,排澇能力不足
小城市及縣城幾乎都依河而建或河流貫穿其中,隨著城市的發展以及城市的輻射作用,人口與財富大量集中在城市,由于城區現狀防洪標準低,據有關資料,在我國641座有防洪任務的設市城市中,防洪標準低于國家標準的就有431座,而目前小城市及縣城的防洪標準更低,僅為五年一遇-十年一遇,有些縣城幾乎不設防;同時由于城區擴張,大面積地面硬化,使得暴雨產生的徑流量成倍增加,峰值更為集中,加上受外河水位頂托,使得內水排不出,外河又倒灌,而目前大部分城區幾乎沒有排澇設施,造成市內排水系統不暢,排澇設施不足,城區經常遭受洪澇災害,損失十分嚴重,一些小城市、縣城幾乎年年受淹。根據有關資料統計,1999年,浙江省嘉興市一個市洪災損失就達40億元,除4億元為城市中心區的損失外,其余大量損失為分布在市轄城鎮,可見,小城市及縣城遭受洪澇損失之大。
1.2盲目侵占城區河道,減少水面,導致洪澇災害和生態系統的破壞
隨著城市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由于人口增長、工業勃興和對環境的忽視,在小城市及縣城建設中,土地利用價值高,受經濟利益驅使,為了多爭一塊土體,盲目侵占河道和蓄滯洪區,將城區河道排水改為管道排水,在上面興建街道和商業城等設施,使得城區水面積急劇減少,天然調蓄功能不足,內河排水不暢,易淤積、堵塞洪水通道;因蓄滯洪區面積被侵占,造成原有滿足設計排澇要求的排澇設施排澇能力不足;由于上述的原因,使得暴雨時,人為產生新的洪澇災害,街道被淹成為常見病,加大了城區洪澇災害的發生。
當城區河道被侵占后,內河易被垃圾等雜物淤積,不易清除,大量污水的排入使得水環境惡化,違章建筑等使得沿河環境臟亂差,城市生態系統也遭受到了嚴重破壞。
1.3城區水利缺乏專項規劃,城市水利功能得不到整體發揮
在小城市、縣城建設過程中,對城區防洪規劃較為重視,特別在“98洪水”后,各地編制了或正在編制科學、可行的城區防洪治理規劃,并開始實施,而對排水以及作為城市生態系統和景觀體系特殊載體的城市水利,則沒有專項的整體規劃,僅對某一小區域內水系進行景觀設計,缺乏對整個城區水系的滯洪排泄雨洪、為工農業供水和城市景觀等多種功能的綜合考慮,使得城市水利的減少洪澇災害、凈化環境、提供公共綠地和旅游休閑等各項生態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
由于體制上的原因,城區防洪規劃和城市道路、排水等市政工程規劃分屬不同的部門,水利部門只進行河道的防洪規劃,城建部門負責城區的排水及用地規劃,市政部門排水標準與水利部門要求的排澇標準不一致,使河道防洪治澇與城區防洪治澇截然分開,難以協調。1998年,某市實施城市防洪治澇工程,根據內河中蓄滯洪區的面積和排澇要求確定了排澇站裝機容量,并實施完成??稍诠こ探ǔ珊?,因城區面積擴大,將該蓄滯洪區所在地劃為新城區,新區建設中將蓄滯洪區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一,造成原有排澇裝機容量不足。
二、解決小城市及縣城水利問題方法探討
2.1對城區進行專項水利規劃
水利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方面,應與道路等基礎設施一樣,圍繞城市或縣城總體規劃的總目標,同步規劃,同步協調,并以專項規劃報告作為城市(縣城)總體規劃報告的附件,正式列入總體規劃內容,報有關部門批準實施。
專項城市及城區水利規劃應以城區為主,兼顧農村,城鄉一體化。要確保防汛安全,不能讓城區的經濟文化生活因洪澇災害而遭受損失;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改造整治內河水系,以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滿足城區引水、排水和生活環境的需要,建立多功能、高效益的水保護綜合體系,促進城市開發和品位提升。
主要規劃項目為防汛、引水、排水、水環境等。防汛主要是根據城市、縣城規模和國家防洪標準確定的防洪治澇標準,采用加高加固現有防洪堤等工程措施,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引水和排水是城市水利規劃的重要內容,要統一規劃水源,合理調度水利工程,引入高質量的水;通過暴雨峰值和徑流量計算,確定城區的排水出路,完善排澇設施,保證有水排得出去。水環境的治理則保留水面積,通過清淤疏浚、截污、親水護岸、水利設施改造、立體綠化等措施,控制水環境,實現水清、流暢、岸綠、美觀的目標,成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場所。
2.2加強城區河道水系的綜合治理
河流是城市文明的發源地,也是城市景觀環境的重要依托,由于城區發展以及管理上的不善,使城區內河道成為城市排污溝,集污水和洪水為一身,惡化了人民的生活環境,制約城市發展。目前,對城市水系進行綜合治理得到了人們的重視。1998-1999年,北京市對市中心區的水系進行了綜合治理,實現“水清、流暢、岸綠、通航”的目標,取得了社會、經濟和環境多方面的效益。1993-1997年,成都市對府南河進行了綜合整治,以防洪、治污、綠化、文化、安居等項目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三者的融合,形成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得到了人們廣泛認同和贊許,榮獲1997年度聯合國人居獎。這些做法值得發展中的小城市及縣城借鑒,切不可走上先污染后治理、先侵占后拆遷的老路。城市建設初期,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堅持水利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建立起良好的河流景觀與濱水環境,綠依水,水依城,將城區建設成與水融為一體的特色景觀環境。
2.3加快實施水務一體化管理步伐
現代城市水利是一項綜合工程,承擔著防洪治澇、供水排水、排污治污及生態環境的建設。目前,水資源管理體制仍是水利部門管水源和防洪治澇,城建部門管城區供水和排水,環保部門管理污水。管水和防洪治澇的不管城區供水、排水和治污,管供水和排水的不管水源、防洪治澇、治污和河道上下游的關系,甚至出現河道排澇和城區排水標準不是同一體系,塊塊管理,各自為政,不能統籌兼顧,全面規劃,使水利設施難以合理安排,并充分發揮作用。應加快水務一體化管理步伐,借鑒上海、深圳等地城市水務改革成功經驗,將涉及水事務的統一管理,使城市水利實行統一、高效、有序的管理體制,由水利部門對城區的防洪治澇、供水、排水及水環境治理統一規劃,研究防洪減災措施,保證高質量供水,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4加大對城市水利的投資力度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城市(城區)的供水質量、生態環境的協調美化要求越來越高,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對水利建設要求也相應提高,其所需資金較大。要堅持多渠道、多層次、全社會辦水利的辦法籌集資金。
政府要加大對城市水利建設的投資力度,發揮財政性資金的導向作用,并制定一些扶持政策,向受益企、事業單位集資來支持城市水利建設。
篇9
關鍵詞:三江源地區 中小河流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TV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a)-0114-02
Explore the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in the Three Rivers area
Gao Qiang Wang Youwei
(Hydrology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of Qinghai Province,Xining Qinghai,810000,China)
Abstract:After all these years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major rivers in the country with remarkable results.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a number of reasons not to get attention. This article from weak managemen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public awareness is not strong, the preliminary work lag, system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asks difficult, such as the Three Rivers region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small rivers.
Key Words:Three Rivers Area;Small Rivers;Issue;Proposal
“三江源”指的是黃河、長江、瀾滄江三條大河的發源地,在國內一直有“中華水塔”之稱,地理位置為北緯31°39′~36°12′、東經89°45′~102°23′,有大小河流約180多條,流域總面積為237957 km2,多年平均總流量為1022.3 m3/s,年總徑流量324.17×108 m3。在歷年治理河流的工作當中,較大河流的治理一直受到重視,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卻相對滯后,目前中小河流治理的現狀是工程質量較差、洪澇災害頻發、治理標準較低。中小河流具有洪水突發性強、漲勢兇猛、洪峰流量大等特點,預防預測是困難的,并且發生頻率高,極易引起泥石流,毀壞村莊和道路。因此,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刻不容緩,非常有必要加快中小河流的監測和治理工作。
1 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刻不容緩
1.1 背景資料及總體思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水利發展十一五規劃” 已將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列入其中。2008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為了加快各地中小河流治理規劃,特別是重點區域的規劃編制,中央將對中西部地區給予適當補助,增加建設投資,改善部分地區河道疏浚工作。2009年“中央1號文件”強調: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加強,大江大河、重點中小河流治理工作迫在眉睫,迫切需要建成一批重點項目和大中型水利工程。
1.2 當前形勢
當前,中小河流治理面臨以下形勢。第一,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突發性和頻繁的極端降水事件產生了大洪水,造成了嚴重的水災。第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城鎮規模在河流沿岸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社會財富不斷積累,對中小河流防洪安全不斷提出更高要求;同時,在新形勢下對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將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作為水利建設的重點,加大投入,加快建設步伐,提高防洪控制能力,盡快改善中小河流防洪減災能力,以支撐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1.3 中小河流治理速度緩慢
防洪標準整體嚴重偏低是三江源地區中小河流比較明顯的特點,在山區,河流普遍具有暴漲暴落、泥沙含量大、源短流急的特點,源區防洪設施少、標準低,甚至很多處于不設防狀態,工程建設時間長,年久失修,再加上人為原因,如在河道亂采亂挖,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推入河中,造成河床行洪能力萎縮,增加災害風險,尤其是大洪水情況下,如遇普遍降雨,很可能導致洪災,這些情況對防洪和農村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2 中小河流治理在三江源地區存在的問題
2.1 位置偏遠,氣候惡劣
中小河流大多分布在一些偏遠的山區,海拔高、紫外線強、嚴重缺氧、地理條件復雜、交通不便利是三江源地區中小河流分布的主要特點。該地區發展速度相對緩慢,部分資金不能及時到位,再加上環境因素的影響,嚴重影響并制約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2.2 前期工作薄弱、缺乏系統規劃
大部分中小河流前期治理工作相當薄弱并且缺乏系統的規劃,部分中小河流的基本情況是未知的,治理任務和目標不是特別清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對于要求越來越高的防汛工作,初步工作已經無法滿足治理河流的需要,難以有效地引導河流的治理和保護工作。
2.3 防洪減災實踐經驗不足
在三江源地區的防洪減災工作中,防汛工作年年進行,但大洪水的出現并沒有規律可尋,時間一長,致使大家存在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容易導致缺乏必要的洪水防御技術和實踐經驗。一旦暴雨和洪水襲擊,往往束手無策,缺乏應對洪災的能力,造成生命和財產的重大損失。
2.4 增強防洪協調能力
很多較小的河流,控制了很大面積的地理區域,氣候條件影響當地的地形,部分地區產生突如其來的暴雨洪水概率很高,干流與支流洪水相遇的可能性很大。目前防洪工程中存在重視干流建設,輕視支流建設的問題。在受到中小河流的長期侵蝕,干流防洪體系缺乏有效保護的情況下,其防洪能力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只有在治理好中小河流的條件下,通過控槽固灘,將河流的主槽擺動情況加以控制,才能保證干流防洪工程的安全,讓其發揮最大的防洪效益。
2.5 洪澇災害風險受人類活動影響嚴重
因為中小河流的監管體系不健全,目前侵占中小河流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近年來,河道亂采亂挖、圍河造田的情況屢禁不止,嚴重威脅著河岸的安全;種植在河道行洪區內的高稈作物,降低行洪排澇能力,影響防洪;在河道邊修建的公路、房屋等設施所產生的建筑垃圾,會堵塞、抬高河床;受當地生活習慣影響,搭建在河邊的臨時帳篷,基本沒有防御洪水的能力,進一步加重了洪澇災害風險。
3 對策和建議
3.1 加強中小河流治理規劃
為了克服過去缺乏全局性的考慮,現在非常有必要設計一個全面的計劃,但計劃必須按照批準的規劃實施。有必要進行詳細的研究工作,按照平衡、徹底、全面的管理方案,全面規劃中小河流;在規劃中全面闡述建設標準、治理目標、采取措施,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防止一些地區只從眼前和局部利益出發,改道河流,盲目開發,危害生態。規劃應保障防洪安全、飲水安全和中小河流的生態安全。
3.2 因地制宜、注重實效
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中小河流防洪問題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治理目標。防洪應該是現實,找準需要治理河流的薄弱環節和關鍵環節,以經濟、適用、有效的措施,將最突出的問題給予優先考慮,以治理效益為最終目標。
3.3 加強宣傳、加強演練
通過廣播、報紙、電視等媒體,大力宣傳如何抵御中小河流洪澇災害,加強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同時,人員的抗洪搶險演練需要扎實有效的組織,讓群眾掌握知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防御水災、自救互救的能力。
3.4 加強培養工作、建立高素質的水利團隊
樹立積極的用人機制,為吸引人才創造寬松的環境和必要條件。與此同時,大力弘揚“現身,負責,求實”的水利精神,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水利工作者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培訓出一支意志堅定、作風頑強、水利技術熟練的隊伍,以滿足新時代下水利建設發展的需要。
治理中小河流的工作當中,應當充分調研當地的防洪實情,以保障重點區域的防洪安全,統籌中小河流和山洪災害防治,綜合中小河流和河流治理的關系,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堅持人與自然之間統籌協調發展,既有效防御洪水,又有效的協調好中小河流和城市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城市水災害;現狀;危害;防治方法
1、城市水災害及其類型
1.1 城市水災害
水災害是以大氣圈、水圈、土圈為主產生的災害,如洪災、澇漬災害、潮災、旱災、泥石流災等。水災害是相對人類而言的,在人類生存的地區,均有可能發生水災害,這就是災害的普遍性。近20年來,由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城市正面臨著水資源短缺、水資源污染和城市洪水災害三大水環境問題,水危機已成為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制約和障礙。[1]
1.2 城市水災害現狀
氣候差異大,地勢復雜,是我國致災因素和災種多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國土地資源緊張,經濟密度在地理上分布很不平衡,所以對水災害更為敏感,易產生巨大災害損失。
城市化是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由于城市人口眾多,建筑密集,財富集中,是社會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因而城市水災害具有種類多、損失重、影響大、連發性強、災害損失增長嚴重等特點。城市水災害主要表現為:雨水資源大量流失;雨水徑流污染嚴重;城市洪災風險加大;生態環境破壞;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等。[2]
1.3 城市水災害的類型
根據長期統計分析,危害我國的水災害種類很多,其中危害最大、范圍最廣、持續時間較長的是干旱、洪水、澇漬、風暴潮及災害性海浪、泥石流、水生態環境災害。其中城市水災害主要由干旱、洪水、澇漬等引起。
1.4 城市水災害防治現狀
1.4.1缺乏城市水災害防治規劃
在城市的發展建設中,有時為了經濟的發展,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甚至擠占河道,從而降低了河道的分洪能力,加劇了洪水災害。另外,由于城市地域狹小,集水面積小,人口密度大,生產活動集中,取水也集中,所以容易出現資源型缺水;同時,排污集中,對水環境破壞力大,又容易出現水質型缺水。[3]
1.4.2防洪措施單一
在城市水災害防治規劃中,沒有科學統一的標準,主要依靠工程措施,城市河段的防洪標準偏低,容易發生超標準洪水。在城市化地區,由于建筑物和地面襯砌的影響,使得不透水面積增加,截斷了水分入滲及補給地下水的通道,使地表徑流增加,滯洪、蓄洪能力下降,常造成洪澇災害。[3]
1.4.3暴雨、洪水預報方法不完善
在洪水預報、防汛調度、通訊手段等方面落后,科研投入少。
1.4.4地下水次生污染嚴重,致使水質污染發展很快[4]
1.4.5市民和企業防災意識淡薄,城市防洪資金籌措渠道不暢
2、城市水災害的起因
造成城市水災害的原因很多,但在所有致災原因中,自然因素占主導位置。我國水災害種類繁多,發生頻度高,致災的自然因素十分復雜,主要包括地形、地勢、地貌、地質、地理位置、大氣運動和植被分布等。除自然因素外,人類不當的或缺乏必要保護措施的開發活動,對河流會構成直接的威脅。主要因素為:
2.1 城市人口增加、經濟增長,用水量增加
2.2 城市化對降雨的影響
2.3 城市發展導致污水排放量增加
2.4 城市建設使下墊面性質發生變化,改變了徑流形成條件[3]
3、城市水災害的危害
城市災害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造成人員傷亡和國家、集體及個人的財產損失。
3.1 造成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水災害所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也將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城市人口的急驟增加,好多新建的公用設施、企業和住宅向容易受災的低洼地區或溝谷等危險區域發展的趨勢增加,易造成更大損失。
3.2 對城市生命線工程的影響
城市和工礦現代化程度越高,對生命線的依賴就越重,而自然災害對生命線工程的潛在威脅也就越大。如不加以防御,必將導致極其嚴重的后果。
3.3 對地下設施的影響
隨著城市現代化的不斷擴大和發展,城市中好多設施都在向地下發展,在地下生活和活動的城市人口將日益增加,如果在城市內出現洪澇災害,首先應有足夠的設施確保地下人員和財產的安全。
3.4 對社會運行機制的影響
城市災害不僅可以給災區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可以使社會動蕩不安,破壞社會正常運行機制,從而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
4、城市水災害的常規防治措施
4.1 控制城市人口增長
控制城市人口增長,既能減少水資源的需求量,又能減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減輕對水體的污染。
4.2 盡量減少城市地面硬化面積,增加下墊面的透水性
積極開發城市湖泊的作用,興建城市蓄水設施,修建雨水滲透設施,向地下補充地下水,既可減輕城市洪澇災害,又可以緩減城市水資源不足所引起的問題。
4.3 節約用水,合理用水,建立節水型社會
加強管理,合理開發,充分發揮現有各種防洪工程和防洪設施的作用。完善立法,加大執法力度,改進防洪資金籌措渠道,逐步形成城市防洪建設的良性循環。
5、對城市水災害防治的建議
5.1 提高管道建設標準
5.2 綜合利用水資源,充分利用污水
在沿河適當位置建設污水處理廠,將原來排向河道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截流收集起來就地處理,注入河道作為水源。這樣,既擴大了城市凈化水域面積,為退污還清后的河道提供穩定可靠的水源保證,又節約水源,有效地凈化空氣,改善環境。在當前水資源嚴重不足情況下,實現污水資源化,是城市節水的必然途徑。[5]直接回用和間接回用是城市污水資源化的兩種有效途徑。
5.3 高額保險作保障
5.4 完善法制,加大執法力度
我們應當建立和完善危機預警機制及危機狀態下的社會治安、社會救援、市場監管、信息反饋與溝通、指揮協調等方面常備不懈的危機應急管理機制,并制定應對可能危機的長期戰略,城市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馬克斯毛維克,特加大-古波特,陳吉寧編著.城市水管理中的新思維――是僵局還是希望[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2.
[2]車伍,李俊奇著.城市雨水利用技術與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左其亭等著.城市水資源承載能力――理論?方法?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2.
[4]周振民著.城市水務學[M].科學出版社.
- 上一篇: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 下一篇:智慧醫院管理解決方案